撰写成本会计实习报告

2024-04-18

撰写成本会计实习报告(共8篇)

篇1:撰写成本会计实习报告

撰写成本会计实习报告

请运用在本课程中所学知识,到一家企业或公司的财会部门进行实习,并总结实习的收获与体会,每个学员交一篇以“《成本会计》课程社会实习收获与体会”为题的实习报告。

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本课程社会实习的目的:通过社会实习,巩固在本课程中所学知识、并理论联系实际,到学以致用,从实践的角度了解企业或公司的成本核算方法。本课程实习的要求:态度认真、端正,遵守实习单位纪委和规章制度,保守实习单位的商业秘密,积极从实践的角度了解该单位的成本计算方法,自觉地、切实地将在本课程中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

本课程社会实习的实务操作基本步骤: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

1.参观企业的生产流程过程(工业企业的生产流水线)。

2.了解企业生产特点及成本管理要求。

3.了解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

4.了解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5.该企业的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

6.了解各种要素费用在各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7.该企业采用何种成本计算方法。

8.收集一套完整的成本换算资料,并进行加工整理。

9.对该企业或公司在成本计算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提出自己的看法。本课程综合作业题的作业可结合各位同学的寒暑假社会实践进行完成:以“《成本会计》课程社会实习收获与体会”为题写一篇以本次实习的收获与体会

为主要内容的实习报告。此报告应语言流畅、内容充实(字数要求在3000字左右)、重点突出,格式规范。

篇2:撰写成本会计实习报告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撰写规范

一、主标题:自定(五个班的题目不允许重复,此为学校规定)

二、副标题: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

三、内容层次标号规范:最多只能分3级,分别采用11.11.1.1的形式标明层次,级下用(1)(2)表示层次。

四、打印格式要求

1.A4纸打印,上空2.5cm,下空2cm,左空2.5cm,右空2cm,固定行距24磅。

2.页眉打印“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字样,居中、小五号字、宋体

3.页下面插入页码,居中、小五号字、宋体

4.主标题:居中、小二号、黑体、加粗

5.副标题:四号、宋体

6.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7.二级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8.三级标题:四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9.正文:小四号、宋体

10.副标题与下文之间空一行。

五、《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规范格式举例:见第2页

六、本规范根据学校发布的《课程设计报告书统一书写格式》的要求拟定,并对《统一书写格式》中规定的不太详尽的地方作出了具体规定。请会计2101、2102、2103、2104、2105班的同学严格按此规范撰写《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规范格式举例

×××××××××(居中、小二号、黑体、加粗)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四号、宋体)

(此处空出一行)××××××××(三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1.1 ××××××××(小三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1.1.1 ××××××××(四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1)×××××××××。(小四号、宋体)

(2)×××××××××。(小四号、宋体)

1.1.2 ××××××××(四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1)×××××××××。(小四号、宋体)

(2)×××××××××。(小四号、宋体)

1.2 ××××××××(小三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1.2.1 ××××××××(四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1)×××××××××。(小四号、宋体)

(2)×××××××××。(小四号、宋体)

1.2.2 ××××××××(四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1)×××××××××。(小四号、宋体)

(2)×××××××××。(小四号、宋体)×××××××××(三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依此类推

篇3:怎样撰写工作报告 (上)

一、工作报告的含义、类型与渊源

(一) 工作报告的含义与类型。

工作报告是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第一负责人, 向本系统由选举或协商产生的代表 (或委员) 组成的权力机关陈述过去和今后的工作, 请予议决的公务文书。这就是说, 工作报告作为公文文种, 其上位概念 (属概念) 是公务文书, 它是属于公务文书的一个文种, 此其一;其二, 报告的主体是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机关, 报告人是该组织的法人代表, 即第一负责人 (俗称“一把手”) , 通过工作报告这一形式总结和部署工作;其三, 报告的受体是该社会组织系统实行“代表制”或“委员制”的权力机关, 后者被赋予听取、审查和议决报告权。如在中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听取和议决国务院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总理的工作报告;在地方,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听取和议决各级政府 (地方行政机关) 首长的工作报告。

根据工作报告的以上含义, 联系我国目前各社会组织对工作报告的使用情况, 我们可以从两个互相关联的方面来划分工作报告的类型:从工作报告的主体看, 可分为中国共产党工作报告、国家机关的工作报告 (含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 、人民政协工作报告、民主党派工作报告、人民团体工作报告、国有企业工作报告等;从工作报告的客体看, 同以上报告主体相对应, 有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 (代表会议) 及委员会议的工作报告、人民代表大会及人大常务委员会议的工作报告、人民政协全体委员会议工作报告, 各民主党派代表大会及委员会议的工作报告, 人民团体代表大会 (代表会议) 及委员会议 (或理事会议) 的工作报告, 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等。

(二) 工作报告的渊源。

工作报告这一文种的产生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它的含义和类型内包含着一个基本道理, 就是工作报告是党派、政权和其他社会组织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产物。凡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社会组织, 通常都要运用工作报告这个办理公务的工具去履行职责, 管理和推动本组织的活动。在我国, 中国共产党是最早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 而实行民主集中制, 最终就是集中到本组织“代表大会”。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 党的代表大会是民主集中制这个制度化体系中最基本的民主制度, 是党的权力机关, 它有权听取和审查本级党的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报告;同时, 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党的中央或地方的委员会, 有权听取和审议中央政治局或地方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 共召开了17次全国代表大会, 其间自“七大”以来, 每届代表大会都要听取和审议中央委员会的报告。新中国成立前, 中国共产党在部分区域成为执政党, 在人民民主的政权中也采取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根据地实行的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的参议会, 到解放战争时期区开始实行的人民代表会议, 在这些会议召开时都有民主政权执行机关主要负责人向大会作工作报告。1934年1月毛泽东代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是最早的“政府工作报告”。建国后, 1954年9月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部宪法正式构建了我国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与人民代表大会政体为核心的民主制度框架。从1954年至今, 我国已经历过10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现在处于第11届, 每届及届中的各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都有国务院总理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接受监督和审议。在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示范和影响下, 我国各民主党派、人民政协、人民团体和国有企业几乎都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建立自己的组织形式, 实行类似“党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 从而使工作报告这一文种得到普及, 其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越来越广泛。

二、工作报告的特点与功能

(一) 工作报告的特点。

从公文文种的性质看, 它有别于法定文种“报告”和非法定文种“领导讲话”。目前, 党政机关发布的公文法规所规定的“报告”文种, 属于以书面形式存在的上行文,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而工作报告严格说来还属非法定文种。理由是:现行“宪法” (2004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修正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虽然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别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但这里的“报告”是作为动词使用而不是作为文种的名词使用的, 而且工作报告 (草案) 先是作为会议文件而存在, 通过报告人以口头语言方式传达给与会人员, 经过讨论审议修改, 做出相应的“决议”表示同意后, 才转化为法定公文。同时, 工作报告与一般的“领导讲话”虽然同属于非法定文种和会议文件, 但工作报告有专指性, 即专指的报告人 (社会组织的法人代表) 、专指的会议场合 (代表大会或委员会议) 、专指的法定审议程序, 它一旦被一定的法定会议通过后, 就在本组织系统具有最高的权威性。

从文本的撰制过程看, 工作报告调研和起草的周期长。工作报告需要全面总结本组织系统过去一个时期的工作和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任务, 事关重大。因此, 通常都要提前三五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做文稿的调查研究和起草工作。其主要步骤是:第一, 在报告人或其他领导人的主持下成立起草小组。起草小组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 形成“杂交”优势, 并要有一两位水平高的作为统稿人。第二, 酝酿准备。包括体会领导意图, 初步明确报告主题 (主题的最终确定要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 ;深入实际调研, 搜集整理资料, 理顺思路, 围绕报告主题酝酿报告提纲。第三, 草拟报告稿。根据领导批准的提纲撰写, 按分工先由起草小组成员分头写, 尔后由统稿人进行统稿工作, 形成初稿。第四, 反复修改。由报告人修改, 或提交领导班子集体讨论修改, 形成“征求意见稿”;之后, 下发本组织系统的一定范围内组织讨论, 征求修改意见, 起草小组再集中各方面的意见, 形成“修改稿”。“修改稿”不是一锤定音, 往往是上下结合、经过多次反复, 形成修改一稿、二稿、三稿……。第五, 领导班子最后审核。由报告人签发, 形成提交“代表大会”或“委员会议”议决的讨论稿。以上大致是报告文本调研和起草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领导亲自动手、秘书辅助和群众参与的“三结合”原则。

从文本向法定公文的转化看, 必须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同一般的公文不同, 领导机关产生的工作报告文本不具有法定效力, 它只是提供“代表大会”或“委员会议”的讨论稿。在相关的“代表大会”或“委员会议”的会议上, 由报告人作报告, 同时将文本发给与会者进行讨论审议, 然后集中大家的意见, 由起草小组辅助会议主持者, 对报告进行修改, 再将修改稿印发大会, 并附以修改说明;经多数与会人同意才形成相应的关于工作报告的“决议”提交大会表决。大会通过“决议”后, 工作报告才最终具有法定效力, 成为本组织的共识和行动的准则。这是审议工作报告的法定程序, 一个环节也不能少。关于工作报告的“决议”可长可短, 最短者只一句话, 如1945年5月31日“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案》:“大会完全同意毛泽东同志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 并认为必须将报告所提出的任务, 在全党的实际工作中予以实现。”

从文本内容看, 包容量大, 具有系统性、全面性、战略性等特点。由于工作报告担负着社会组织的领导中枢机关总结并部署本组织系统工作的任务, 因此, 势必要求其内容广泛、全面、系统, 对工作实施战略性的指导。从纵向看, 工作报告涉及的工作跨度, 受代表大会 (委员会) 会议间距的制约, 少则一两年, 多则四五年;从横向看, 它涵盖本组织职权范围内各方面的工作。比如, 五年一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每年初都要举行一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要分别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其内容几乎囊括了政府管辖的全部工作,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 国务院工作报告还包括外交工作;其回顾全国或一个区域的政府管理工作而总结出的经验、提出的今后任务具有普遍指导性。这同职能部门总结并部署工作的领导讲话有显著的不同, 后者的容量小、内容单一, 其社会影响也是特殊的、局部的。

(二) 工作报告的功能。

概括起来, 工作报告的功能 (作用) 有如下几点:实践经验的总结;革命理论的载体;重要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制定;统一行动的指南;动员群众的号角。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工作报告都有一个共同之处, 它要回顾过去一定时段的工作成绩与不足, 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 有的还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原则, 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形势, 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路线、方针、政策, 指明继续前进的方向。工作报告在法定的“代表大会”或“委员会议”上审议通过后, 就成为本组织系统动员群众、教育群众、团结群众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当然, 工作报告所起作用的范围和大小是不一样的。它好比一个“圆锥体”, 领导机关的层次越高, 这个“圆锥体”的体积就越大, 工作报告影响的范围就越广泛;反之, 领导机关层次较低, 这个“圆锥体”的体积就相对小些, 工作报告影响的范围就窄些。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 因此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和中央委员报告, 其作用和影响是全国性的。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党的“七大”通过的毛泽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 提出了“放手发动群众, 壮大人民力量, 团结全国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 打败侵略者, 建设新中国”的总任务, 指导了抗日战争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解放战争胜利前夕,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报告》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 并且规定了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提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从而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特别是毛泽东在报告中告诫“夺取全国胜利, 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要保持“两个务必”的作风, 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对无产阶级的攻击, 这些令人警醒之言, 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二届至十七届全国党的代表大会, 历任总书记在每次大会上的报告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 分析了形势, 确立了会议主题。先后提出了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政策, 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方面的发展战略及奋斗目标;与此同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经历了五至十届 (目前正处于十一届) , 每届及届中的每次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以全国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为指针, 部署国家行政系统的工作;全国人民政协历届委员会议, 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历届代表大会, 也都在各自的工作报告中贯彻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精神。这样, 通过中共历届工作报告和贯彻报告的各项决议、决定, 不断把全国各类各级组织的力量调动起来, 把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焕发出来, 形成了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力,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说明, 工作报告的精神力量一旦被人民群众掌握, 可以转化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篇4:如何撰写述职报告

尽管当前述职报告的使用队伍庞大,应用频率极高,但论文界对这一文体的研究相对滞后。笔者不揣浅陋,愿以点滴之见抛砖引玉。

一、述职报告的文体特征

1.真实性。真实性是应用文的生命,对述职报告来说也不例外。述职报告是人员考核、评优、晋升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述职者客观真实地陈述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犯过的错误及存在的不足。

2.述评性。述职者除了陈述工作事实以外,还要结合有关标准对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3.标准性。述职者在进行自我评价鉴定时有无标准?答案是肯定的。这个标准就是述职者所在岗位的行为规范、岗位职责、目标任务。这三个标准从不同层面概括了述职者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达到的要求。

4.实绩性。述职报告侧重于情况、事实的表述,即个人任务完成的情况、工作质量与效率、所作的主要贡献、个人态度表现,但突出的是工作实绩。

二、述职报告的撰写

述职报告一般由标题、主送单位、正文、附件、落款等部分组成。

1.标题。述职报告的标题形式有两种。第一人称式《述职报告》或《我的述职报告》;第三人称式,即由述职者职务、姓名加上“述职报告”:《××大学校长××的述职报告》。

2.主送单位。主送单位即述职报告的呈送单位、部门或负责人。如“区委组织部”“市人事局”“院职称评定委员会”。主送单位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

3.正文。述职报告的正文一般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为了让有关部门或人员更准确、恰当地了解述职者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述职者必须首先概述任职的自然情况,即所任职务、任职时间、所负责的具体工作。

主体。主体部分包括了正文的主要内容,是述职报告的核心。在内容的安排上,一般来说先谈工作中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情况,再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表明今后努力方向和打算。在谈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时先把自己的工作分成几个方面,再写各方面工作的主要进程,包括采取的主要措施,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在叙述中应做到:首先,注意区分工作中的主与次、宏观与微观、战略与措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其次,在陈述工作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时,一定要注意各项措施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最后,在陈述过程中,一定要密切联系实际,以丰富、生动、具体的工作事实和工作成绩说明自己是如何履行岗位职责的。

结尾。述职报告的结尾语常用“以上报告,请审查”“专此报告,请审阅”“特此报告”等。

4.附件。如果有补充说明正文的文字材料、图表,如获奖证书、文章转载情况等,可作为述职报告的附件处理。一般在正文末尾左下方写明附件的名称及数量,然后将具体材料附在述职报告的最后。

5.落款。述职报告的落款一般在正文末尾右下方(如有附件,就在附件栏右下方),署上述职人职务、姓名。在署名下方,写上成文日期。

三、撰写述职报告的注意事项

1.做好写前准备工作。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材料是撰写述职报告的前提和基础。占有材料就是搜集占有那些充分体现了述职者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文字、数字材料。这需要通过真实生动的材料去反映。在日常工作中,述职者必须注意搜集有关材料,如会议记录、文件、工作计划、阶段总结等等。

2.态度要老实,文风要朴实。撰写述职报告一定要端正态度,实事求事地反映本人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认真对待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切不可文过饰非制造假象,迷惑欺骗有关部门和群众。在文风方面,一定要平直朴实,对自我的评价要中肯贴切,避免使用夸张、比喻等文学性手法,也不要讲大话、空话。(摘自《写作》2001年第10期)(注:请本文作者告知详细通讯地址,以奉寄稿酬)

篇5:撰写成本会计实习报告

一、内容要求(1000~2000字)

实习报告的内容至少包括:

(一)所在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对自己实习内容作一简单的介绍。

(三)实习中的收获。

二、格式要求

(一)纸张规格

一律使用A4纸单面打印。

(二)版面规格

页边距:上、左、右的边距均为2.5厘米;下边距为2.0厘米。排版:从左到右横排

装订线:左侧装订

(三)字体规格

文章题目:华文中宋小2号

一级标题:仿宋3号,加粗

二级标题:仿宋小3号,加粗

三级标题:仿宋4号,加粗

文章其余部分:仿宋4号

段落标题应分行拟写,标题后不得使用标点符号。

(四)段落层次

段落层次一般不超过四层,层次序号应使用下列数字标识:(一级标题)第一层:一、二、三、……

(二级标题)第二层:

(一)(二)

(三)……

(三级标题)第三层:1.2.3.……

第四层:(1)(2)(3)……

(五)页码

首页显示页码,位置下居中,采用“-页码-”格式,其余为默认。

(六)行距

文章题目为单倍行距;正文内容(包括正文的各级标题)行距为固定25磅。

(七)字距

字距为默认。

篇6:会计系毕业生调查报告撰写的要求

撰写调查报告,是专业教学计划的主要组成内容,也是对学生专业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检验,为规范对此项工作的管理,保证调查报告的质量,特提出如下要求:

一、明确调查目的毕业生开展毕业前的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其目的是使毕业生了解未来专业领域或行业相关的社会形势;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统一撰写要求

(一)学生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调查报告的写作,禁止抄袭他人的文章,调查报告所引用资料的出处必须一一注明。

(二)在拟订题目及撰写提纲、内容安排、撰写初稿以及最终定稿等环节,应自觉接受指导老师的指导并主动征求指导教师意见。

(三)调查报告的正文部分应依次包括以下内容:题目、前言、主体和结尾。

(四)字数在3000字以上,题目用三号字并加黑,各级标题为四号字体并加黑,正文采用小四号字。

(五)调查报告最后定稿,在A4纸上打印1份,并誊写在专用论文稿纸上2份,交至指导教师处。(截止到第六学期第十三周周末前交齐)

三、严格成绩评定

调查报告的成绩评定,应根据开展社会调查实践与撰写调查报告的结合情况,调查、研究、整理成文各环节的运用情况,调查报告的内容与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遵纪守时等情况综合评定。1

成绩采用优、良、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分由指导教师给出建议成绩,再由答辩小组结合答辩情况考核评定,最后报系答辩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定。

四、规范书写要求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其特点是具有写实性、针对性、逻辑性。

根据调查报告的要求,结合我系的专业特点特做如下要求:

(一)标题要求格式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调查》等。我系统一采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

(二)封皮要求(打印版)

1.标题。上部居中,三号字并加黑。

2.调查人情况。下部居中,均用四号字,具体内容及格式如下:调 查 人:

专业:

班级:

联系方式:(至少留两种)

(三)扉页要求

扉页列出调查提纲,四号字。题目上下各空1行,前面空四个格

或行居中;提纲撰写层次分别为

一、(一)(重点部分应具体到1、2、3),每行开头空2个格。

(四)正文要求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每段开头空2个格。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通过调查分析所得出的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篇7:会计学专业论文撰写须知

本科第五学期要完成毕业论文。按进度要求,本学期论文完成全过程只有2个月的时间,是非常紧的,要搜集、消化资料,还要留出论文修改、格式修改、定稿装订等时间。论文撰写就必须抓紧时间,尤其是要学位的更要提前准备。

论文撰写一定要按质量、按进度完成。如有问题一定要提前告班主任,提前与指导老师联系。

一、关于论文选题

要学位者必须选会计类,不要学位者可选会计类或统计类;选题不要过大或过小;选题尽量新,不要千篇一律。

二、关于资料利用

论文中可引用参考资料的观点或事例,但要变成自己的语言,不能大段抄袭,更不能整篇幅抄袭。凡是全抄、半抄或多篇拼凑的将无成绩。下次重写需交重写费300元。参考、借鉴的资料一般要选近几年的资料,最好是08年以后的。

三、处理好与指导老师的关系---取得指导老师帮助指导是写好论文的重要环节

1.要积极主动地与指导老师取得联系并保持经常性地联系。有的老师工作忙,指导时间有限,需采取多种方式与老师建立联系。

2.要以虚心的态度向指导老师求教,取得帮助指导。

3.要如实向指导老师介绍选题、提纲构思及资料来源等情况。

四、关于论文撰写时间划分---论文撰写时间环环相扣,务必抓紧,可提前但不能滞后 时间安排:

1.3月7日举办如何写好论文讲座,提出论文的撰写要求(都要参加)。

2.3月13日前分配指导老师,学生与指导老师要建立联系,着手撰写论文提纲。

3.3月底前在指导老师帮助下完成论文提纲撰写,经指导老师签字或认可后交班主任。

4.4月底前在指导老师帮助下完成论文初稿。

5.5月15日前在指导老师帮助下定稿,定稿后按《毕业论文(作业)撰写规范》改好格式,交班主任审定。

6.5月22日前将审定稿打印,上交正式论文(要学位者交4份,不要学位者交1份)。

7.5月下旬组织论文模拟答辩,申请学位者参加观摩。

8.5月下旬或6月初组织论文答辩,申请学位、都要参加答辩。

五、关于论文的格式---论文格式是论文的硬件,撰写初稿时就要在模版上进行

论文格式要以下发的小白本《毕业论文(作业)撰写规范》和论文摸版为准,不得自行变更。论文由指导老师定稿后,于5月20日前到班主任处审查格式(电子版)。

六、关于论文的审查---各级进行论文审查是认真细致的,处理是严肃、严格的申请学位者论文的质量审查要经过指导老师、答辩小组、北京电大、中央电大、北京工商大学5级;不要学位者论文的质量审查要经过指导老师、学院、北京电大、中央电大4级。每级审查后都可能会因论文质量问题而降等级或降为不及格者。

七、关于申请学位的标准

1.必修课平均成绩要达到75分,英语Ⅱ(2)、计算机应用基础合格即可。

2.限选课平均成绩要达到70分,中央电大限选课《财务案例研究》单独计算要及格。

3.英语要通过成人学位英语三级,或者英语四级、六级合格者。

4.论文成绩要达到良(80分)以上。

5.在校期间无违纪问题。

篇8:怎样撰写工作报告 (下)

工作报告文本是经历准备、起草、修改、作报告和审议通过等一系列撰制过程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适应语境 (指说写者的主观与客观环境) 的要求, 不仅要考虑“作报告”者为什么讲、讲什么和怎么讲的问题, 而且要考虑“听报告”者能听懂、乐意听和听后信服的问题, 从而把这两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 这是文本写作的成功之路。在此, 笔者着重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加以探讨。

(一) 工作报告主题的确定。

工作报告的主题是指法定社会组织通过报告文本全部内容所表达出来的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 也就是工作报告的主旨。一般说来, 工作报告的主题具有宏观性、综合性、目标性, 这是由工作报告的写作目的所决定的。工作报告的写作目的总的讲就是在法定社会组织的职权范围之内总结过去、规划未来。这一写作目的是支配工作报告撰写过程的核心要素, 工作报告文本将其具体化, 就转变成了文本的主题思想。例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每五年要召开一次党的代表大会, 而每次党代会都要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 规划今后五年的任务。这确定了每次工作报告的写作目的 (为什么写) 。而围绕这一写作目的反映在工作报告文本上, 其主题思想是不同的。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十七大”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这两个报告的标题都反映了文本的主题思想, 它们有相同之处 (主要是面向未来,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 , 但有很大差别。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时, 我国已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但这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因此“十六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到20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并规划了小康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民生等方面的发展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时, 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还需要继续推进, 因此“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就成了“十七大”报告的重要“主题思想”, 进一步描绘了在新的时代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此其一。其二, 从指导思想上讲, “十六大”、“十七大”报告标题都提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词, 但“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内涵要丰富得多。“十七大”报告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经验, 将其集中到一点就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对这一理论体系作为一面旗帜要“高举”, 这是贯穿在“十七大”报告中的另一重要“主题思想”。我们知道, 无论新中国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 和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基本制度) 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因此, 每五年一届、每年一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 其主题思想都是根据党在不同时段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体委员会”的决策, 并联系政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经验、新问题而提出来。例如,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在总结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扩散蔓延、我国经济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况下,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一步”的基础上, 提出了2010年主要任务:“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 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 着力改善民主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努力实现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也就是温家宝总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主题。

为了科学地确定工作报告的主题思想, 结合以上分析, 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研究中央和上级近期提出的带战略性的任务和方针政策在本组织系统如何地方化、具体化;二是要通过调研弄清本组织职权之内的主体业务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特别是事物发展的“转折点”及其应解决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问题;三是研究本组织系统的社会实践主体人民群众的希望和要求, 特别是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解决。在以上调研过程中, 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 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出发点, 通过散发性思维, 从正面、侧面、反面等多角度去剖析和把握事物的复杂、多样性, 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和办法;在此基础上, 通过收敛性思维, 集中起来进行比较和思考, 创造性地提出工作报告的主题思想和解决问题的目标与方案。

(二) 工作报告材料的使用。

工作报告文本表达主题思想, 要靠材料。这里讲的材料是从广义上讲的, 它既包括事实 (概况、事例、数据等) , 也包括事理 (表现为各种观点, 如对问题的看法, 对工作提出要求与政策规范, 以及阐明相关道理等) 。工作报告文本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经过事先筛选和鉴别的, 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任何事实都是客观存在的, 但其所代表的事物可能只是个别现象或假象, 也可能是代表事物共同属性或本质的真相;同样, 由于社会阶级原因与认识论原因, 任何观点 (或观念) 作为现实的客观存在的反映, 也可能是正确的, 也可能是错误的, 因此, 必须站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上, 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对来自客观实际的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后才能写入工作报告。此其一。其二, 使用材料要服从工作报告文本主题的需要, 以决定材料的取舍。主题思想的形成来自调研得到的各种材料, 也就是从材料到主题, 而文本写作时则是从主题到材料, 实现主题与材料的统一。凡围绕主题使用的材料是工作报告的核心材料, 它反映事物发展的主线, 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 体现事物的特色。其三, 工作报告材料特别是事实部分在于精, 而不在多。工作报告撰写的准备阶段, 要通过调查研究, 广泛搜集和占有材料, 应提倡“以十当一”, 以多为佳;而选择和使用材料则应“以一当十”, 以精为上。大凡有功力的、内涵深刻的工作报告其背后都有以倍数计的没有写入文本的大量“素材”作为“后盾”, 这“后盾”是一种无形的支撑力量, 其力量越强, 报告就越有“底气”, 越有分量。其四, 要辩证地采取多种形式使用材料。工作报告文本思想的表达兼有叙述、议论和说明, 材料的使用要服从思想表达的需要, 做到形式多样。如引用数据, 进行纵横比较;剖析典型, 显示共性;分析问题, 彰明因果;归纳综合, 揭露本质;论据确切, 立论稳妥, 讲政绩不虚美、讲失误不隐恶;以事系人, 突出人民主体作用等等, 从而可增强工作报告的鲜明性、生动性, 使之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三) 工作报告结构的安排。

工作报告的主题与材料都要以合理的篇章结构形式作为依托, 否则就难以形成一篇完整的文本。不同类型的工作报告的篇章结构有共同的地方, 通常由标题 (单式标题或复式标题) 、称谓、正文 (含开头、主体、结尾) 组成。这里主要剖析正文, 特别是它的主体部分的结构形式。如前述, 任何工作报告都要总结过去、规划未来, 因此从总体上讲, 工作报告正文的主体通常采取以纵式为主、横式为辅的结构形式, 即按时间顺序, 从总结过去讲到今后任务;而对总结和任务的阐述则采取横式, 分解成若干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问题逐一道来。具体讲, 又可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一是以纵为主的块式结构。即把工作报告文本的主体分成两大块, 一大块总结过去的工作 (含成绩、问题、经验等) , 一大块讲今后的任务 (含形势、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也有分成“三大块”的, 一块总结以往的工作, 一块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一块讲今后的任务。目前, 全国和地方人代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报告、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报告, 全国政协和地方政协的报告, 以及其他一些社会组织的工作报告, 大多采取“两大块”结构形式。这种结构符合工作的发展进程, 写起来方便、灵活, 几乎成为工作报告结构的一般“模式”。如果说, 有需要用较多的笔墨讲述当前本组织面临的严峻形势, 应当认真采取对策时, 也可采取“三大块”结构。例如, 河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臧其臣在2003年3月10日在全公司二届六次职工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载河北电力报2003年3月13日) 就讲了“三大块”, 即“2002年工作的回顾”;“2003年省公司面的形势” (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本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省公司2003年的工作重点” (含工作总体要求、主要工作目标、七项重点工作) 。

二是以纵为主的专题式结构。即把工作报告文本的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依次对过去的工作和今后的任务分若干专题予以阐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党代会的报告采取这种结构形式。例如, 胡锦涛2007年10月15日在中共“十七大”会上的报告在开头提出大会的主题思想及基本依据后, 共讲了12个专题:第1题, “过去五年的工作”, 总结“十六大”以来的取得的成就;第2题, “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通过回顾30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创新, “归纳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3题,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阐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与要求;第4题,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这是讲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基础上, 对我国今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总任务;第5至12题, 分别阐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与军队等各项建设, 接着讲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党的建设, 从而指明在这些方面的工作任务与要求。这种报告结构形式的重点放在规划未来上, 回顾和总结过去也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发展。这一“模式”被地方各级党代会的报告所广泛采用。

除了上述以纵式为主、横式为辅的报告结构形式外, 还有以横式为主、纵式为辅的报告结构形式, 即工作报告文本的主体按逻辑顺序从横断面上分成若干部分, 每部分都按时间顺序回顾过去, 总结经验, 规划未来。例如, 刘少奇1956年9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载《刘少奇选集》下册) , 在开头讲了党的“七大”以来11年祖国历史性的巨变后, 提出:“我们党现实的任务, 就是要依靠已经获得解放和组织起来的几亿劳动人民, 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 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 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围绕实现这一伟大任务, 报告的主体从横的方面共分为6个部分阐述, 即: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国家政治生活;国际关系;党的领导。每个部分采取纵式, 从过去讲到现在, 即总结历史的斗争经验到提出现实的要求, 以继续完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 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进一步健全我国的政治生活, 正确处理国际事务, 进一步巩固执政党的领导。全篇报告体现了逻辑的与历史的方法的较好结合, 能引人阅读, 使人不厌其长。这种以横式为主、纵式为辅的结构形式, 其优点是讲述的问题集中统一, 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脉络清晰, 但如果处理不好则容易游离主题, 写的松散, 因此, 它在写作上更要求有高超的围绕主题, 提炼和运用材料的文字驾驭能力。

(四) 工作报告的文风。

工作报告的语境特殊, “作报告”者是领导中枢机关的“一把手”, 听众是有议决权的各有关方面的“代表”, 而“代表”背后则是有话语权和参政权的本组织系统的一般民众。也就是说, “作报告”的主体与“听报告”的客体之间的关系, 是执行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关系, 前者要受后者的领导和监督。报告人向代表大会“作报告”不是发号施令, 而是向大会认真严肃地汇报工作, 提出建议, 请大会决策。此其一。其二, 从工作报告的语体风格看, 它虽然是属于现代公文书面语体的范畴, 但在大会上“作报告”要将书面文本转化成“有声”语言, 并辅以态势语言, 声情并茂地传达给听众。因此, 工作报告的语体风格, 不应是纯粹的公文书面语体, 而是兼有书面语体与口头语体的一种语言体式。它既要求遣词与造句、层次与段落、过渡与照应等符合语法、修辞和逻辑, 又要求文字表达接近群众的口语, 通俗易懂, 上口中耳。基于以上“语场”环境, 我们提倡工作报告应当发扬庄重质朴、准确平实、深入浅出、鲜明生动的文风, 反对盛气凌人、假话空话、深奥难懂、陈旧死板的不良文风。

文风实际上是党风、作风的反映。党中央一贯倡导发扬准确生动、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今年第10期《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努力克服不良文风,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文章指出, 当前, 在一些党政机关文件、一些领导干部讲话、一些理论文章, 文风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 主要表现为长、空、假;该文强调要发扬短、实、新的文风, 领导干部要把改进文风作为一项工作要求。这些切中时弊的重要意见, 对改进工作报告的写作也无疑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在此以前, 2009年3月初召开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两会”期间, 在中央领导同志倡导下, 在政坛上曾掀起一股“白话”新风, 如像“让人民群众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心往一处想, 智往一起聚, 力往一处使”等浅显易懂的“白话”出现在政府和政协的工作报告里, 深受代表、委员的称赞和欢迎。当然, “白话”不只是指口语色彩浓厚的群众语言;从深层次讲, 白话是真实的话, 反映民心民意的真心话。如果工作报告的撰写者, 没有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和态度, 不深入群众体察民情民意, 或者只是“身入”而不是“心入”, 那就不可能做到听民声、聚民智、纳民意、采“白话”, 其写出的工作报告也不会有多少群众语言, 所以从根本上讲, 端正文风的关键是要端正党风和工作作风。

四、工作报告的检验与反馈

毛泽东1957年3月在同新闻出版界代表的谈话时指出:“文章的好坏, 要看效果, 自古以来都是看效果作结论的。”工作报告是公文, 隶属于文章, 其好坏, 也要看效果。什么是效果?就是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 即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文章的标准。当然, 检验的前提是要落实。工作报告属于宏观的、综合性的决策, 要使它落实下去, 需要相关的执行机关、职能部门, 通过制定具体的政策、法规, 把工作报告的决策细化, 并付诸实施, 不然, 工作报告还是停留在纸上, 更谈不上在实践中检验。工作报告检验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就是毛泽东倡导的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群众路线方法。工作报告的宏观决策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是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过程, 将它们落实下去, 就是回到群众中坚持下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领导机关要通过调研信息工作系统、督促检查工作系统, 全面把握其实施情况和群众反映, 细察哪些是正确的, 需要继续坚持;还有哪些不足, 需要校正补充;哪些出现了决策失误, 需要纠正。工作报告在社会实践中的检验结果, 要及时反馈到领导中枢机关, 有针对性采取对策。其中, 凡属本组织职权范围内的事, 要适时做出处理;超出职权范围的事, 则应及时向上级报告或请示。

上一篇:贴春联的讲究和忌讳下一篇:幼儿园开学家长会老师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