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还金钱纠纷案由

2024-04-11

返还金钱纠纷案由(精选5篇)

篇1:返还金钱纠纷案由

【案情】

12月,原告李某持被告杨某出具的二张欠条诉讼至法院,要求被告杨某归还借款5万元。庭审中,查明原、被告原系夫妻关系,11月,双方因性格差异在民政局协议离婚,并对财产分割达成书面协议,协议约定:一、男方(被告)将位于庐山区某镇某村夫妻共同房屋一栋出售,由男方支付女方卖房款2万元;二、男方(因生意周转)借女方的买断工龄款3万元,于209月1日之前支付;三、所有债务归男方承担。月23日,被告向原告出具了一张人民币3万元的欠条,约定在年9月1日之前归还。2010年1月4日,被告向原告出具了一张人民币2万元的欠条,注明属卖房现金,约定于2010年6月30日之前归还。期逾后,经原告多次催讨,被告均以种种理由推托分文未付。立案时该案由定为民间借贷纠纷,庭审中,本案案由如何认定存在争议。

【分歧】对于本案中案由如何认定?存在二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该案案由定为民间借贷纠纷。理由是:原告诉讼来院时持的是二张欠条,原、被告双方争议的事实是借款纠纷,故案由认定为民间借贷纠纷。

第二种意见:该案案由定为离婚后财产纠纷。本案争议实质是因履行双方离婚时达成的财产分割协议而产生的纠纷,法律关系为离婚后财产关系。

【管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首先,从本案当事人主张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来看,本案争议的事实是因履行双方离婚时达成的财产分割协议而产生的纠纷,故法律关系性质为离婚后财产法律关系。

其次,从本案适用的法律依据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八条规定,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被告应根据双方的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履行给付原告人民币5万元的义务。故原告诉讼来院的二张欠条,实为双方离婚时就财产分割达成协议的附件,双方法律关系性质不因被告出具的欠条而改变,仍属离婚后财产法律关系。故本案案由应为离婚后财产纠纷。

[民间借贷纠纷案由]

篇2:返还金钱纠纷案由

来源:中国小额贷款网 发布时间:2009-4-21 第一部分保证相关法律问题的处理标准

一、保证人的保证资格认定标准

保证本质上为人保,也即以保证人的信用担保债权的实现,实质是以保证人所有的财产为限提供担保,因此,法律上要求保证人应具有代偿能力,即代替债务人清偿债务的能力。我国《担保法》规定,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保证人。该代偿能力既指代为履行合同之债,也包括代为金钱性质的清偿。但这并非惟一条件,由于具有公益目的的主体承担着公益目的,其充当保证人,在承担保证责任时会损害公共利益,故我国《担保法》第9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公益为目的的民事主体不得为保证人。?除上述列明的不准作保证人的情形外,我国《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还规定: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规定的担保人为:(1)经批准有权经营对外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不含外资金融机构);(2)具有代位清偿债务能力的非金融企业法人,包括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下面对一些主体的保证人资格的认定作以具体分析。

(一)私立学校、医院、幼儿园等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保证人资格认定问题一般而言,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多为国家开设的,其公益事业目的也很明显。但随着我国鼓励多种经济形式发展政策的出台和深人,私立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也逐渐增多,这些主体作为保证人是否可以呢?有观点认为,目前我国出现的私立学校、医院、养老院、幼儿园等主体开设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且其具有代偿能力,故在我国目前对此类主体作为保证人作出禁止性规定之前,这些主体作为保证人的保证合同应认定有效。我们认为,《担保法》之所以作出学校、幼儿园、医院等民事主体不得为保证人的规定,并不是因为上述主体不具有代偿能力,而是因为其具有公益目的,因此,尽管私立的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具有盈利性,.但由于其具有公益性,故其也不得为保证人。(二)企业分支机构的保证人资格认定问题

企业分支机构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在一定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的部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法意见》的相关规定,法人分支机构包括依法领取营业执照,在核准的范围内可以从事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虽依法设立,但没有领取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和非法设立的分支机构。一般情形下,企业的分支机构不能作为保证人。但在有法人授权的情形下,依法设立的企业分支机构可以对外从事民事活动,并以法人拨付其经营管理的财产对外承担民事责任。因此,一般而言,如果有法人书面明确授权,法人分支机构可以对外提供保证。(三)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保证人资格认定问题

在司法实务中,存在着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为保证人的情形,有些基层法院在审判中将上述保证合同认定为有效。我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也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任务是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的公益事业。居民委员会管理本居民委员会的财产,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侵犯居民委员会的财产所有权。由上述规定可见,村民委员会与居民委员会是从事公益事业的自治组织,其不具有保证人的资格,不应作为保证主体。

二、保证方式的确认问题 依据我国《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保证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一)法院主要从以下方面对一般保证方式进行认定

1.直接有一般保证的表述;有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表述;①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表述;②有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表述;③有关于承担第二顺序清偿责任的表述等。

2.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连带保证人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只要主合同债务人未依约定履行合同义务,保证人即应当承担保证责任,而不论主合同债务人是否具有履约能力。

(二)法院主要从以下方面对连带责任保证方式进行认定 1.有关于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表述; 2.有关于连带保证方式的表述;

3.有关于在主合同债务人不能按期履行债务时,保证人代其偿还的表述;

4.有关于主合同债务人违约时,在接到某主合同债权人书面索偿通知后几日内代为偿还全部应付款项的表述等。

(三)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时对保证方式的认定

我国不同时期的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对该问题的规定不同,因此,在具体认定时,应根据担保行为方式发生时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进行认定。如《保证若干规定》规定,保证合同没有约定保证人承担何种保证责任,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保证人承担赔偿责任。当被保证人不履行合同时,债权人应当首先请求被保证人清偿债务。强制执行被保证人的财产仍不足以清偿其债务的,由保证人承担赔偿责任。《担保法》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共同保证的各保证人与债权人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应当认定为连带共同保证。具体适用标准如下:

1.《保证若干规定》适用于该规定施行后发生的担保纠纷案件和该规定施行前发生的尚未审结的第一审、第二审担保纠纷案件。该规定施行前判决、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担保纠纷案件,进行再审的,不适用该《规定》。

2.《担保法》生效后发生的担保行为和担保纠纷,适用《担保法》和《担保法》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及担保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的适用和保证责任方式认定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法释“2002”38号)施行前(2002年12月6日前)、判决、裁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担保纠纷案件,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不适用上述规定。

三、共同保证问题

同一债务有两个以上保证人的,为共同保证。共同保证的设立可以是两个以上的保证人同时对同一债务提供保证也可以分别提供保证。

关于共同保证的责任确定,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对外,保证人应当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没有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以其相互之间约定各自承担的份额对抗债权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二)对内,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向债务人不能追偿的部分,由各连带保证人按其内部约定的比例分担。没有约定的,平均分担。在共同保证人之一消灭的情形下,应由剩余的连带保证人平均分担保证责任。(三)对债务人的追偿权。已经承担保证责任的连带保证人,有权向债务人追偿。按份共同保证的保证人按照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份额承担保证责任后,在其履行保证责任的范围内对债务人行使追偿权。

(四)对于承担连带保证的共同保证人.在保证期间内,主合同债务人向其中一个保证人主张保证权利并由该保证人承担了连带保证责任的,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对其他承担连带保证的保证人享有追偿权。

在司法实务中,对该问题存在着相反观点,该观点认为:在债务履行期满而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的情况下,债权人有权选择连带共同保证中的任一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而被选择的任一保证人都有承担全部保证责任的义务,这意味着,债权人可以放弃对其他连带共同保证人主张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这些保证人被免除保证责任。因此,被选择的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承担了保证责任后,不能向其他承担连带保证的共同保证人行使追偿权,因上述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已被主合同债权人免除。我们对该观点持反对意见,原因在于:法律规定?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要求任何一个保证人承担全部保证责任,保证人都负有担保全部债权实现的义务?的目的在于保证债权人债权的实现。由于任一保证人履行的是连带保证责任,所以,在保证期间,债权人向任一保证人主张承担保证责任都意味着其向其他承担连带保证责任的共同保证人主张了保证权利,因此,将债权人未向其他连带保证人主张保证权利而认定为其免除了其他保证人的保证责任是错误的。因为,其他连带保证责任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并未免除,所以,在任一连带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向债权人承担了全部保证责任后,其有权向其他连带保证保证人追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已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向其他保证人行使追偿权问题的批复》对此进行了规定,即:根据《担保法》第12条的规定,承担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一人或篇二:债权纠纷案件案由提示书 债权纠纷案件案由提示书

作者:邹密 发布时间:2009-09-28 11:39:36

(一)为保障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提高债权纠纷案件立案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凡向本院提起债权纠纷诉讼的当事人,在起诉时应当根据争议事实和诉讼请求,对照以下规定选择案由,并在起诉状上注明。

一、合同纠纷案由

1、债权人代位权纠纷:适用于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债权人为保全债权,以自己的名义向第三人行使债务人现有债权而引发纠纷的案件。

2、债权人撤消权纠纷:适用于债务人与他人实施处分其财产或者权利的行为危害债权的实现时,债权人申请法院予以撤消的案件。

3、债权转让合同纠纷:适用于因合同债权人通过协议将其债权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的行为引发纠纷的案件。

4、债务转移合同纠纷:适用于债务人将自己所承担的债务转移给他人承担的行为引发纠纷的案件。

5、债权债务概括转移合同纠纷:适用于因当事人将合同的权利与义务一并转给第三人而引发纠纷的案件。

6、悬赏广告纠纷:适用于发出悬赏广告的人未按照广告的约定支付报酬而引发纠纷的案件。

7、买卖合同纠纷:(1)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纠纷:适用于因当事人约定,买受人按照一定的期限分批向出卖人支付价款的买卖合同而引发纠纷的案件。

(2)凭样品买卖合同纠纷:适用于因当事人约定按货物样品确定买卖标的物的买卖合同而引发纠纷的案件。

(3)试用买卖合同纠纷:适用于因合同成立时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买受人试用,买受人在一定期间内试用后承认购买并支付价款或者不承认购买并退回标的物的买卖合同而引发纠纷的案件。

(4)互易纠纷:适用于因双方当事人以金钱以外的财产进行相互交换、转移标的物所有权而达成的协议引发纠纷的案件。

(5)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适用于营业地分别处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当事人之间就货物买卖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引发纠纷的案件。

(6)房屋买卖合同:适用于以房屋作为标的物的买卖合同引发纠纷的案件。

8、招标投标买卖合同纠纷:适用于因招标人公布买卖标的物的出卖条件,投标人参加投标竞买,招标人选定中标人的买卖方式而引发纠纷的案件。

9、拍卖合同纠纷:适用于因出卖人通过公开叫价的办法,将财物和财产权利卖给出价最高的买主的买卖方式而引发纠纷的案件。

10、房地产开发经营合同纠纷:(1)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适用于因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将正在建设中的房屋预先出售给承购人,由承购人支付定金或房价款的行为而引发纠纷的案件。(2)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适用于因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房屋交付并转移所有权于买受人,由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引发纠纷的案件。

(3)商品房委托代理销售合同纠纷:适用于因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与中介机构就商品房的代理销售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而引发纠纷的案件。

(4)委托代建合同纠纷:适用于委托人与受托人就代建房屋而明确权利义务的协议引发纠纷的案件。

(5)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适用于因国家与建设用地人之间达成的以设立建设用地使用权为目的和内容的协议引发纠纷的案件。

(6)土地租赁合同纠纷:适用于因国家将国有土地出租给使用者使用,由使用者支付租金的合同引发纠纷的案件。

(7)临时用地合同纠纷:适用于因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探需要临时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土地使用者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签订的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引发纠纷的案件。

(8)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合同纠纷:适用于因开发商在房地产开发经营过程中与其他法人或者自然人就合资、合作开发经营房地产所签订的各种合同而引发纠纷的案件。

(9)项目转让合同纠纷:适用于因房地产开发企业(转让人)就转让其房地产开发项目与他人(受让人)签订的合同引发纠纷的案件。(10)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合同纠纷:适用于因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就《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规定的补偿、安置等问题引发纠纷的案件。

11、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纠纷:适用于因买卖电、水、气、热力而引发纠纷的案件。

12、赠与合同纠纷:

(1)公益事业捐赠合同纠纷:适用于因公益事业捐赠引起纠纷的案件。(2)附义务赠与合同纠纷:适用于因附义务的赠与引发纠纷的案件。

13、借款合同:

(1)金融借款合同纠纷:适用于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出借人,以自然人、其他企业或者组织为借款人所订立的借款合同引发纠纷的案件。

(2)同业拆借纠纷:适用于因银行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引发纠纷的案件。(3)企业借贷纠纷:适用于因非金融企业之间相互借款引发纠纷的案件。

(4)民间借贷纠纷:适用于因自然人、非金融企业之间或者相互之间的借款行为。

14、保证合同纠纷:适用于因保证人与债权人订立的在主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债务而引发纠纷的案件。

15、抵押合同纠纷:适用于抵押人与抵押权人之间因担保问题引发纠纷的案件。

16、质押合同纠纷:适用于出质人与质权人之间因设定质权而引发纠纷的案件。

17、定金合同纠纷:适用于因当事人为设定定金担保而达成协议引发纠纷的案件。

18、担保追偿权纠纷:适用于为债务人提供担保的第三人,在承担了担保责任后,向债务人追偿而引发纠纷的案件。

19、储蓄存款合同纠纷:适用于因储蓄、存款行为引发纠纷的案件。

20、信用卡纠纷:适用于因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帐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引发纠纷的案件。

21、补偿贸易纠纷:适用于因外商一方提供技术和机器设备,或利用国外的出口信贷进口技术设备,由国内企业以引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生产,以产品或其他约定的商品偿还技术、设备价款或贷款的投资方式引发纠纷的案件。

22、租赁合同纠纷:

(1)房屋租赁合同纠纷:适用于因房屋租赁引发纠纷的案件。

(2)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纠纷:适用于因出租人将出租房屋出卖时,侵害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于其他人购买房屋的权利而引发纠纷的案件。

(二)为保障当事人正确行使诉讼权利,提高债权纠纷案件立案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凡向本院提起债权纠纷诉讼的当事人,在起诉时应当根据争议事实和诉讼请求,对照以下规定选择案由,并在起诉状上注明。

23、融资租赁合同纠纷:适用于因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而引发纠纷的案件。篇三:最全保证合同纠纷案例精选

中信实业银行诉北京市京工房地产开发总公司保证合同纠纷案

原告:中信实业银行。住所地: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法定代表人:窦建中,该行行长。

委托代理人:徐猛,北京市劳赛德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北京市京工房地产开发总公司。住所地:北京市通州区甘棠工业区。法定代表人:冯长辉,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蒋历,北京市北斗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告中信实业银行(以下简称中信银行)因与被告北京市京工房地产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京工公司)发生保证合同纠纷,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诉称:原告贷给北京金辉灯饰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辉公司)50万美元,被告是这笔贷款的保证人,同意当金辉公司违约时,代金辉公司偿还全部应付款项。借款期限届满后,金辉公司未按期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被告也未履行保证责任。现金辉公司已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其资产、人员均不知去向,被告应依法承担保证责任。故请求判令被告偿还借款50万美元及利息、罚息,并负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被告辨称:1.金辉公司虽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故应追加其为本案被告。2.原告给金辉公司提供贷款并开立外汇账户,违反了外汇管理的法律法规,该贷款协议应属无效。3.本案所诉贷款事实已被北京市公安局立案审查,故本案应中止审理。4.本案的立案时间为1996年7月8日,根据法律规定,法院审查立案的时间为7天,故原告向法院起诉的最早时间应是1996年7月1日。被告早于1996年5月23日就致函原告,要求其主张诉讼权利。而原告于1个月后才向法院起诉。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法发?1994?8号,以下简称“有关保证的规定”)第11条中关于“债权人在收到保证人的书面请求后1个月内未行使诉讼请求权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的规定,被告依法不再承担保证责任。5.法律规定的保证期间是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原告超过了6个月的保证期间以后才起诉,被告依法也不再承担保证责任。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 1994年11月10日,原告中信银行与金辉公司、被告京工公司签订?94?银贷字第305号贷款协议(以下简称“305协议”),约定:中信银行向金辉公司提供贷款50万美元,用于购买原材料;本贷款采用浮动利率,年利率为每次提款日前两个银行工作日中国银行公布的一年期六个月浮动美元贷款利率上浮5%,以后每年6月20日与12月20日各调整一次;金辉公司应自第一次提款之日起,每年6月20日与12月20日用美元现汇向中信银行支付应付利息;本贷款自签约之日起至1995年11月10日期满;金辉公司未能按本协议约定的时间还本付息,中信银行有权加收相当于原定利率20%的罚息;京工公司作为担保方,同意当金辉公司违约时,在接到中信银行书面索偿通知15天内,代金辉公司用现金或现汇偿还全部应付款项。305协议”签订后,原告中信银行按约履行了放贷义务。1995年11月10日借款期限届满,金辉公司未按期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被告京工公司亦未履行保证义务。1996年5月13日,中信银行致函京工公司,要求京工公司履行保证责任。同年5月23日,京工公司回函称:贵行致我司的函件收悉,我司的责任已解除,请贵行主张诉讼权利。另查明,原告中信银行是于1996年6月21日向法院起诉。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 原告中信银行与金辉公司、被告京工公司签订的“305协议”,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应当认定有效。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解释”)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担保法施行以前发生的担保行为,适用担保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司法解释。”第三款规定:“担保法施行以后因担保行为发生的纠纷案件,在本解释公布施行后尚在一审或二审阶段的,适用担保法和本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京工公司的担保行为发生在“担保法”施行前,应当适用当时有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有关保证的规定”).“有关保证的规定”第7条规定:“保证合同没有约定保证人承担何种保证责任,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保证人承担赔偿责任。当被保证人不履行合同时,债权人应当首先请求被保证人清偿债务。强制执行被保证人的财产仍不足以清偿其债务的,由保证人承担赔偿责任。“担保法”第十七条第一款也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305协议”中没有约定保证责任,因此被告京工公司应当承担一般保证责任。

“担保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这是法律赋予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享有的先诉抗辩权。“担保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同时规定了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不得行使先诉抗辩权的三种情形,其中之一是:“债务人住所变更,致使债权人要求其履行债务发生重大困难的”.“有关保证的规定”中,对先诉抗辩权问题未作规定,故本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应参照适用“担保法”的这一规定。由于借款人金辉公司已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其人员也不知去向,致使原告中信银行要求其履行债务发生重大困难,故被告京工公司作为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这种情形下不得行使先诉抗辩权,中信银行有权直接请求京工公司承担保证责任。“有关保证的规定”第11条关于债权人在收到保证人的书面请求后1个月内行使诉讼请求权的规定,应当以债权人诉至法院的时间为准。原告中信银行在收到被告京工公司1996年5月23日的回函后,已于同年6月21日提起诉讼,故中信银行的起诉未超过时效。

被告京工公司辩称本案所涉贷款合同已由公安局立案,法院应中止审理。对此,京工公司未提供相应证据,故不予采信。

305协议”履行期限届满,金辉公司未按时还款,被告京工公司也未按约定履行保证义务,均属违约行为。原告中信银行起诉请求京工公司偿还借款本金50万美元及利息、罚息,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应当支持。

综上所述,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决:

1.原告中信银行与金辉公司、被告京工公司于1994年11月10日签订的?94?银贷字第305号贷款协议有效。

2.被告京工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10日内,偿还原告中信银行借款本金50万美元及利息(自1994年11月10日起至1995年11月10日止,按中国银行公布的一年期六个月浮动美元贷款利率上浮5%计算)、罚息(自1995年11月11日起至本金付清之日止,按中国银行公布的一年期六个月浮动美元贷款利率上浮25%计算).第一审宣判后,被告京工公司不服,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理由是:1. 担保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金辉公司的贷款于1995年11月10日即到期,而中信银行在1996年7月才起诉要求金辉公司还款并要求承担保证责任。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中信银行的起诉已超过6个月的保证期间。2.一审认定中信银行是在1996年6月21日起诉,没有任何证据。中信银行的起诉时间,确实超过了“有关保证的规定”第11条规定的一个月期限。故保证期间已过,上诉人不应承担保证责任。对京工公司的上诉,被上诉人中信银行答辩称:1.本案的借款及担保行为均发生在1994年11月,根据“担保法解释”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对本案应适用“有关保证的规定”.2.“有关保证的规定”第29条规定:“保证合同未约定保证责任期限的,主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亦中断。”根据这一规定,京工公司认为被上诉人主张权利已超过6个月的保证期间,理由不能成立。3.被上诉人于1996年6月21日提起诉讼,有人民法院的收案登记证实。京工公司不能提供相反的证据予以否定,应当认定这一事实。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查明:

305协议”中对保证部分的约定原文是:“保证人同意当借款方违约时,在接到贷款方书面索函通知十五天内,代用现金或现汇偿还全部应付款项,包括逾期罚息及其他费用。如违反本条款规定的义务,则逾期一天,贷款方即对担保人收取相当于全部应付款项0.1%的罚金,直至上述款项全部还清为止。1997年1月20日,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京工商处字(1997)439号?处罚决定书?决定:“吊销北京金辉灯饰工程有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金辉公司在营业执照上登记的企业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北洼村路32号。2002年5月13日,北京市恩济庄派出所出具证明:“本派出所辖区内无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北洼村路32号该地址。金辉公司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方投资者是北京金宝精细化工新技术公司,投资额为人民币现金设备60%;外方投资者是伟来实业有限公司(香港),投资额为设备美元现金40%.1998年9月18日,金辉公司的中方投资者北京金宝精细化工新技术公司被注销营业执照。除此以外,二审确认了一审认定的其他事实。上述事实,有“305协议”、借据、处罚决定书、金辉公司营业执照、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注销证明、派出所证明、往来函件及庭审笔录证实。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

305协议”合法有效。被上诉人中信银行已经依约发放贷款,金辉公司应到期偿还贷款,上诉人京工公司应按照约定承担保证责任。305协议”于1994年11月10日签订,根据协议实施的借款和担保行为发生在“担保法”施行前,应适用担保行为发生时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一审适用“有关保证的规定”处理本案纠纷,是正确的。

305协议”中没有约定保证方式,对保证期限的起止时间也没有明确界定,属保证责任期限约定不明。“有关保证的规定”第11条规定:“保证合同中没有约定保证责任期限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人应当在被保证人承担责任的期限内承担保证责任。”被保证人承担责任的期限,是自其借款期满后的两年。被保证人承担责任的这两年,也是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保证期间是除斥期间,它与诉讼时效不同,不发生中止、中断的问题。本案被保证人金辉公司的借款期满日是1995年11月10日,因此上诉人京工公司承担一般保证责任的期间是从1995年11月11日起至1997年11月10日止的两年内。在此期间,只要作为债权人的被上诉人中信银行向作为保证人的京工公司主张权利,京工公司就应承担保证责任。事实证明,中信银行在1996年5月13日向京工公司主张权利,并于1996年6月21日以京工公司为被告提起诉讼。由此可见,中信银行主张权利,并未超过两年的保证期间。“担保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六个月保证期间,对本案不适用。京工公司上诉称中信银行向其主张权利已超过六个月的保证期间,与法律不符,不予支持,京工公司作为保证人应当承担本案的保证责任。上诉人京工公司在本案中承担的是一般保证责任,依法享有先诉抗辩权。只要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一般保证的保证人都可以对债权人拒绝承担保证责任。但是,先诉抗辩权在遇到法律规定的情形时,不得行使。本案中,被保证人金辉公司的住所不明、营业执照被吊销,其中方投资者的营业执照也被注销,外方投资者的情况不明。这种情况,使被上诉人中信银行向金辉公司请求清偿债务发生很大困难,符合“担保法”第十七条第三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因此,京工公司的先诉抗辩权不得行使。一审认定京工公司不再享有先诉抗辩权,判决其向中信银行承担保证责任,并无不当。

综上,上诉人京工公司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应当驳回。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应当维持。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于2002年5月20日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一审案件受理费33909元,财产保全费39304元,由上诉人京工公司负担。二审案件受理费33909元,由上诉人京工公司负担。

篇3:婚约彩礼返还纠纷若干问题探析

一、婚约、彩礼的概念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彩礼价值也随之上涨,少则数千,多则数万,由此而引发的纠纷也日益增多。婚约,简单来讲,是指以结婚为目的,双方当事人对婚姻关系做的事先约定,它不是一纸婚姻契约,而是以结婚为最终目的的双方预约,它一般通过口头许诺建立起来。婚约成立后,男女双方彼此产生未婚夫妻身份,婚约与一般的民事契约具有很大不同,特殊性非常明显,因为只要一方主动解除约定,法律上不能有强制力促使婚姻继续,违约责任也无从谈起,一句话,婚约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因为婚姻法等各项法律没有对婚约做出相关强制履行规定。但由于受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婚约却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

彩礼,也称聘礼、纳彩等,即男女双方在订立婚约时,通常由一方给另一方的礼金或礼物作为聘礼,俗称彩礼,彩礼的存在更多的是为了证明婚约的存在,是指以结婚为目的的,也是双方增进关系的一种赠与,双方当事人对彩礼多少没有书面约定,具有义务性和无偿性,属于无偿赠与,一定意义上,它也是为婚姻关系做的事先约定,是以结婚为最终目的的双方预约,它一般通过口头许诺建立起来。彩礼的给付,往往不是当事人真正情愿主动给付的,而是迫于当地的风俗习惯并以能与对方结婚这一目的而做出的一种赠与行为,是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二、婚约、彩礼的性质及司法界定

(一)婚约、彩礼的性质

婚约、彩礼在我国古代社会渊源颇深。从婚约的性质看,其所确立的是一种准人身关系。为成立婚约而举行的仪式叫订婚或定婚。婚约当事人之间是一种以婚姻为前提的预约,他们以未婚夫妻相待。订婚后,基于订婚关系,男女双方的正常交往获得认可,男女双方父母以亲家相称,双方家庭关系亲密。订婚男女承担着道德上的义务,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婚约、彩礼的司法实践观点

在司法实践中,很多一线法律工作者认为待彩礼问题可以归类到赠与,认为彩礼是一种赠与行为。但是,财力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在于:(1)当事人赠与彩礼并不一定是完全出于自愿,往往是迫于当地的风俗习惯的压力而给予另一方的;(2)赠送财礼的目的在于缔结婚姻,而一般的赠与不会带有什么特殊的目的。因此,由于彩礼的特殊性,有关彩礼的性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

1. 附义务的赠与说

根据《中环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条规定,赠与可以附义务,这种情况下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所以,这种赠与是以受赠人负担一定的义务为前提的赠与,这有别于一般的赠与,因为,一般的赠与是不负担义务的,由此可见,附义务的赠与是一种受赠人负担一定义务的赠与。虽然在一般赠与中,受赠人不承担任何义务,但附义务赠与中义务与赠与并不对等。这种情况下,如果受赠人不履行义务,赠与人无法不履行其赠与义务,但是在赠与人履行义务后,如受赠人仍不履行义务,赠与人能够撤销个人的赠与义务,同时让受赠人退给自己彩礼或者督促受赠人履行义务。所以,这种学说也有很大的弊端存在。

2. 附解除条件的赠与说

这一说法将后期可能发生的某种事实作为赠与失效的条件。《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根据这一说法,合同中附带的解除条件一定是将来有可能发生的某种条件,这种情况一定是在合同中约定的,而且这一约定不违背法律要求。这种情况下,如果彩礼是属于这种赠与,而结婚是彩礼赠与的条件,那么,这与婚姻法中规定的婚姻自由的说法是矛盾的,而且,也让整个婚姻具有了买卖婚姻的嫌疑。

3. 不当得利说

一般来讲,所谓不当得利是指基于缺乏合法依据,取得不当利益,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返还给受损害一方。在彩礼这一问题上,因为婚约解除,受赠人应该返还彩礼,这样才能避免民法上的不当得利发生。否则,根据《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会受到一定制裁。从本质上讲,给付彩礼的一方是基于当地的风俗习惯主动赠与的,接受方接受彩礼也是基于当地的风俗习惯,只要不是出于索取,即有合法依据,因此不存在不当得利的问题。

4. 目的赠与说

它是指赠与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赠与。这其中的目的赠与让这一说法很好地区别于其它赠与。严格来讲,目的赠与说在彩礼的赠与性质上的解释更贴近法律实际,也更与前面所说的附义务赠与说和附解除条件赠与说有着很大区别,前者将结婚作为赠与的义务,后者结婚不成当作解除婚约的条件,这与我们国家婚姻法所规定的婚姻自由一说互相违背。以限制人身权为条件,本身就违背相关法律规定,而彩礼的占有也不是没有合法根据取得的不当得利。因此,彩礼应当认为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为的赠与行为,目的赠与说来解释彩礼的性质较为确切。

三、彩礼返还的依据

我国关于彩礼返还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民间风俗习惯,我国民间一方赠与另一方彩礼,从本质上讲赠与彩礼的一方基于当地的风俗习惯主动赠与的,接收彩礼也是基于风俗习惯而接受的,这种风俗习惯虽然不提倡,但尚未被法律明文禁止。按照风俗习惯赠与的性质,双方解除婚约或结婚后时间不长分手的,如果男方提出分手或有过错的,女方可以不返还彩礼;如果是女方提出分手或有过错的,女方应将彩礼给于返还;如果因女方索要彩礼造成了赠与彩礼方生活困难的,接受方也应当返还彩礼。

另一依据是法律规定,即最高人民法院结合民间风俗习惯,对于婚约彩礼返还问题,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对返还彩礼的几种情形做出了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这一司法解释,使得对婚约彩礼纠纷的处理更加有法可依,在实践上也更有借鉴意义。但是,我们仍然发现,该条适用的前提条件是当事人之间未结婚或已存在婚姻关系,但其适用范围还是有限,对同居生活甚至生育子女等一些特殊情形没有更加具体的规定,解释并不能包括婚约彩礼的全部情形。

摘要:订婚约、送彩礼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一种婚嫁风俗,在当前也仍然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本文在对婚约、彩礼的概念以及在我国的历史渊源和现状作了详细论述,对婚约、彩礼的性质进行了辨析,又进一步论述了在司法实践中对婚约彩礼纠纷案件诉讼主体应该是男、女双方本人而不应包括男、女双方的父母等其他人,对彩礼的范围以及应返还的数额和不应予以返还的情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通过对婚约、彩礼的分析和论述,有利于更好的在司法实践中处理好这类纠纷,以维护当事人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婚约,彩礼,渊源,性质,返还

参考文献

[1]谢广利.彩礼返还问题的法律规制[J].黑河学刊,2015(01).

[2]王福泉.试析婚约彩礼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的影响[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08).

篇4:返还金钱纠纷案由

一、案情概述

以建设“美丽乡村”、显著改善农牧民生活环境为目标,通过每年确定整村推进工作,在群众自愿、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某县在其辖区内全面推进富民安居工程,并通过政府补助与农民自筹的方式落实建房资金。宁某系某县某镇村民,2012年6月,将其位于某村富民安居工程的二层房屋建设发包给没有资质的郅某,并与郅某签订书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后郅某组织陈某等多人施工,并于2013年7月将建成房屋交付宁某。因施工过程中,宁某擅改原图纸设计,导致工程量增加,郅某要求宁某结算并给付该增加部分的造价成本,但宁某以各种理由予以抵赖并拒绝给付,无奈之下,郅某将宁某诉至某县人民法院。

二、争议焦点

本案案由应确定为建设工程合同纠纷,还是承揽合同纠纷?

三、法律评析

1.富民安居工程的定性

本案富民安居工程系在村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上进行的公共建设项目,某县、县下辖乡(镇)政府虽然对农户有建房经费补贴,但该工程建设仍属村民自治范畴的行为,而非政府行为;村民个人作为房主,是合法的房屋建设主体。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从土地性质看,本案富民安居工程所占土地为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而非国有土地。根据《土地管理法》第10条、第11条和第43条的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可以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据此,本案中,某县全面推进富民安居工程,并不是将农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后由有关政府部门组织建设,而是由政府补贴部分资金,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由各村村民自行修建并委托乡镇负责给予农户相应补贴。因此,某县、县下辖乡(镇)两级政府虽然给予了农户相应的资金补贴,并规定乡(镇)政府负责工程的组织实施,但并未改变富民安居工程所占土地为集体所有土地这一性质。

第二,从村民自治范围看,本案富民安居工程属于某县下辖各村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务。《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民委员会的主体性质、工作职能作了十分明确的规定,该法第2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第8条第2款规定:“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引导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第24条规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应经村民会议或者授权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据此,本案中,富民安居工程系在村农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公共项目,系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务;乡(镇)政府对该等建设项目的申报、规划和组织实施的权力,不及于富民安居工程;各村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在授权范围内依法有权决定是否实施富民安居工程;村民个人作为房主,显系合法的房屋建设主体。

2.宁某与郅某签订的合同效力分析

(1)宁某是否为适格的发包人

我国《建筑法》第2条第1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筑活动,实施对建筑活动的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法。”第83条第3款规定:“农民自建低层住宅的建筑活动,不适用本法。”原建设部《关于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定,“对于建制镇、集镇规划区内的所有公共建筑工程、居民自建两层(不含两层)以上、以及其它建设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上或者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所有村镇建设工程、村庄建设规划范围内的学校、幼儿园、卫生院等公共建筑(以下称限额以上工程),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管理。”据此,本案中,宁某位于富民安居工程的建设房屋为两层楼房,属于农民自建低层住宅的建筑,应不受《建筑法》的调整。

根据《合同法》对建设工程合同的定性,《合同法》、《建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建设工程合同发包人和承包人主体资格均有严格要求:发包人一般为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承包人为具有从事勘察、设计、施工业务资格的法人,且要具有相应资质,即自然人不能成为建设工程合同的发包人,也不能成为承包人。由于本案不受《建筑法》等法律的调整,故本案发包人宁某,即房主系自然人,将其两层楼房建设向外发包,并不违背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主体是适格的。

(2)郅某是否为适格的承包人

我国《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第2条规定,“制定和实施村庄、集镇规划,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进行居民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等的建设,必须遵守本条例。”第23条规定:“承担村庄、集镇规划区内建筑工程施工任务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书,并按照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从事建筑施工的个体工匠,除承担房屋修缮外,须按有关规定办理施工资质审批手续。”同时,原建设部1996年颁布的《村镇建筑工匠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5条也规定:“建筑工匠应当依照本办法进行资格审定,取得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未取得村镇建筑工匠资格证书,不得承揽村镇建筑工程。”

行政许可法出台后,2004年5月19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其中第81项即废止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中的“村镇建筑工匠从业资格审批”项目;2004年7月2日,在原建设部《关于废止<城市房屋修缮管理规定>等部令的决定》中,第6项即为《村镇建筑工匠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自此,学界及司法实务界倾向性意见认为关于个体工匠的资质问题再无强行规定。2004年12月6日原建设部下发的《关于加强村镇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也未对个体工匠必须取得资质证书作出强制性要求。据此可以认为,现行法律法规对低层农村房屋建设并未强制要求农村个体工匠需要施工资质。故本案中,郅某作为承包人承包宁某两层房屋建设同样也是适格的。

(3)宁某与郅某签订的施工合同是否有效?

如前所述,宁某与郅某作为合同的当事人,主体适格。基于宁某和郅某均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合同系其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存在无效或者可撤销的情形,故其签订的施工合同应确认为有效。

3.本案案由应确定为承揽合同纠纷

依据《合同法》第251条、第269条规定,所谓承揽合同,是指“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的合同”;所谓建设工程合同,是指“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包括“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合同”。同时《合同法》第287条规定,合同法第16章(建设工程合同)“没有规定的,适用承揽合同的有关规定。”由此可见,承揽合同与建设工程合同具备一定的相通性,质言之,建设工程合同实际是从承揽合同中剥离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承揽合同。

通过前述分析,我们可知:农村两层以下的低层住宅不受《建筑法》的调整,无论对发包人还是承包人均无资质上的强制性要求。基于此,依据法律体系解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的结论:在农村房屋建设中,对于需要资质的,发包人与承包人签订的施工合同应定性为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对于不需要资质的,发包人与承包人签订的施工合同应定性为承揽合同。

篇5:农村婚姻纠纷中彩礼返还问题研究

经济实力的局限使农村青年在结婚时不得不举债支付婚姻彩礼, 因此从源头上就增加了婚姻关系的不稳定因素, 另外落后的婚姻观念和来自于父辈的压力, 使得农村青年的婚姻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婚姻关系不再以感情为基础, 因此在离婚之后男方会提出向女方索回婚姻彩礼钱的要求, 但是往往会因沟通不协调而无法达成协议并导致诸多的纠纷, 通过对我国农村婚姻彩礼返还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 找出农村出现婚礼彩礼返还纠纷的根源所在, 并以此为依据找出合理的方式进行针对化的解决, 从而促进我国和谐农村的建设。

二、农村婚姻彩礼返还概述

农村婚姻彩礼返还主要是指男女双方在解除婚姻关系之后, 男方会要求女方返回结婚之前男方支付给女方的彩礼, 其中包括金钱以及贵重物品。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之中, 因为经济实力的有限, 女方父母在为女儿选择婆家时, 会以经济实力作为选择的重要标尺, 因此婚礼彩礼由此产生, 女方会根据婚礼财礼的份额来判断男方的经济实力, 这样的一种婚姻模式往往建立在金钱和物质的基础之上, 带有很大的契约性质, 而没有以双方的实际感情作为婚姻的搭建基础, 因此从源头上就增加了此种婚姻的不稳定因素, 从而导致双方在结婚之后因感情不和或外界压力离婚时, 男方会直接要求女方返回婚姻彩礼。因为婚前的婚姻彩礼钱对于农村男青年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很有可能会使男方举债, 因此在婚姻破碎之后, 双方在经济和感情的双重压力之下不得不做出索要婚礼彩礼的决定。

另外如果将农村青年的婚姻关系比作契约关系, 并以此来分析我国农村婚姻彩礼返还现象的话, 那么农村青年的契约关系只有在婚姻得到了法律的许可之后才得以成立, 这个时候产生的婚姻彩礼则是稳定婚姻关系和契约关系的一种手段, 因此, 因此如果双方的婚姻关系没有成立或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 那么此种契约关系就无法达成, 那么支付婚姻彩礼的一方就可以向另一方所回相应的金钱和物品, 与之相反, 若这种以契约关系为基础的婚姻关系得以实现并得到法律认可之后, 索要婚姻彩礼返还的行为则无法获得法律的认可。

综上所述, 农村婚姻彩礼返还源头在于农村地区落后的经济和婚姻观念, 诸多婚姻往往建立在金钱之上, 这种婚姻一开始就存在着诸多不稳定的因素, 因此在离婚之后往往会出现索要婚姻彩礼返还纠纷现象, 这种现象还有着扩大的趋势, 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婚姻中彩礼返还的相关法律规定

随着社会结构的复杂化, 我国社会出现了很多的不稳定因素, 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相对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 因此通过婚姻法的规定来规范我国农村地区的彩礼返还现象十分有必要。这就要求相关的法律机构和管理人员针对化的推出一定的法律法规, 使得农村婚礼彩礼返还行为更符合法律的要求和道德准则, 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和谐建设和快速发展。

( 一) 彩礼的性质

彩礼主要是指男女双方在形成婚姻关系时, 男方根据女方的要求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支付女方一定的金额和贵重物品, 以此来保障整个婚姻行为的有效达成。这种现象在我国农村地区尤为普遍, 受经济条件和落后观念的局限和影响, 许多农村地区在形成婚姻关系时, 往往会以对方的财力作为选择的标准, 并直接通过索要婚姻彩礼钱来作为婚姻关系达成的先决条件, 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 这种索要婚姻彩礼的行为可以和人财交换行为等同, 男方通过支付一定的财力来实现与女方的婚姻联盟, 女方则可以以此来进行人财交换, 既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又能实现一定的经济收入。从目前来看, 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十分普遍, 并朝着扭曲的方向发展, 许多地区形成了攀比的现象, 以男方支付的婚姻彩礼钱来评判女方的价值, 因此这种婚姻关系往往以金钱为基础, 形成婚姻关系的双方往往没有太多的感情基础。

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地区的婚姻彩礼总份额也有着上涨的趋势, 因此, 农村青年在结婚之前, 为了使婚姻关系能顺利达成, 不得不四处举债。另外很多女方家庭因自身经济条件有限, 在为女儿筹备婚姻大事时, 直接以男方出具的婚姻彩礼总数额为重要标尺来进行选择, 因此, 这种在落后的经济以及传统的婚姻观念之下所产生的彩礼往往限制了婚姻自由和爱情自由, 从而使农村地区思想得不到解放, 无法与时代潮流紧跟, 同时也导致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的产生, 限制了自身的经济政治文化得到发展, 并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 二) 彩礼的界定

因为婚姻彩礼在农村地区十分普遍, 因此本文对彩礼的界定主要以农村地区为例来进行分析。从目前来看, 农村地区的婚姻彩礼分为婚前彩礼和婚后彩礼, 在男女双方频繁交往以及形成合法婚姻关系之后, 男方都需要根据当地的传统习俗和女方的具体要求来支付一定的婚姻彩礼。

在农村地区, 男女双方要想达成一定的婚姻关系, 首先需要媒人为中介, 男女双方才能够得以认识和进一步的沟通, 如果男女双方都有结婚的意愿, 则由媒人带着男方及其代表向女方家提亲并进行订婚等程序, 在提亲这个环节之中就产生了婚姻彩礼, 因为农村地区形成婚姻关系的程序十分复杂, 提亲这个环节则表示, 两者的婚姻关系已经走向成熟, 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男方提供婚姻彩礼, 以此来作为稳定婚姻关系和进一步交流的前提和经济基础, 这个环节的婚姻彩礼主要属于婚前彩礼, 在法律上这种婚姻彩礼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因为两者的婚姻关系还未达成, 不在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内, 往往出于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男方自身的意愿, 因此在处理相应的婚姻彩礼返还纠纷时, 法院则不予处理。另外在提亲过程之中, 女方家属也会向男方以红包的形式支付一定的财力, 但数额相较于男方要少得多, 在法律上这个环节所产生的彩礼也不受法律的保护。

( 三) 彩礼的收受双方

婚姻彩礼之中涉及的双方不仅仅局限于形成婚姻关系的男女青年, 还涉及到男女双方的家属,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大体来看, 农村地区的婚姻彩礼涉及的数额较大, 并且婚姻彩礼钱不仅是婚姻关系的经济维系, 更是两家达成婚姻联盟的重要基础。在处理农村地区婚姻彩礼返还纠纷案件时, 明确彩礼的收受双方成为了解决案件纠纷点的重要因素, 因此, 对两者进行明确的界定非常有必要。一般来看, 男方会根据女方的要求及当地的习俗支付给女方一定的婚姻彩礼, 女方也会以红包的形式作为回馈, 尽管在数额上有一定的区分, 但两者的主体地位却十分的清晰。

四、婚姻法规定彩礼返还的法律情形

( 一) 婚姻关系未形成

上文就已提出, 如果将婚姻关系比作契约关系, 那么只有婚姻关系涉及的双方在领取结婚证并获得法律认可之后, 这种契约关系才得以形成, 这种情况之下产生的婚姻彩礼才能够作为维持婚姻稳定的经济基础, 如果两者的婚姻关系未受到法律的认可, 那么契约关系则无法达成, 因此在此种基础之上产生的婚姻彩礼则不在法律受理的范围之内, 因此无法进行婚姻彩礼返还的索取。

( 二) 夫妻双方未共同生活

如果夫妻双方已经形成了合法的夫妻关系, 但是已经有超过两年的时间未在一起共同生活, 那么彩礼返还也不受法律的保护。因为婚姻关系之中, 一方为另一方支付彩礼钱主要是为了维持夫妻双方的婚姻关系, 并为此种关系提供经济基础。如果夫妻双方长期未生活在一起, 仅仅只是维系了法律上的婚姻关系, 但是在实际生活之中两者却未能维持道德上的婚姻关系, 只停留在形式上, 那么无法实现支付婚姻彩礼的目的, 这种情况之下的彩礼返也是无法受到法律的保护的。

( 三) 彩礼支付方生活困难

我国婚姻法中第42 条有明文的规定, 夫妻双方的婚姻关系解除之后, 如果一方提出返还婚礼彩礼, 除了需要对婚礼彩礼进行严格的界定, 明确该婚姻彩礼是属于婚前彩礼还是婚后彩礼之外, 还需要根据案件的特殊性进行具体的分析, 特别是针对农村地区的婚姻彩礼支付现象, 在处理相关案件时, 如若男方的情况较为特殊, 在支付婚姻彩礼之后自身基本生活难以维系, 那么则需要法院酌情审判, 是否受理男方提出的收回婚姻彩礼。

另外对于男方经济状况的判断, 还需要进行具体的了解和界定, 生活困难分为相对生活困难和绝对生活困难。前者是指在全国即平均水平之下进行比较, 来分析男方的经济状况是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还是之下, 后者则是指根据南方所处的具体区域的经济情况来分析, 看其是否能维持自身的基本生活。在进行大量的信息搜集和实地的考察对男方所处的区域经济情况进行了解, 以此来判断男方的实际经济困难情况, 如若属于绝对经济困难, 那么法院则需要为男方受理婚姻彩礼返回的诉求并维护其合法的权益, 这一点不仅体现法律的公正和公平, 同时也是促进农村地区和谐有效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

五、农村返还彩礼纠纷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从目前来看, 农村地区因落后的婚姻观念和经济发展状况频频出现婚姻彩礼返还纠纷并呈现出诸多的特点, 因此, 对该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找出对策进行有效的解决意义重大。

( 一) 农村返还彩礼纠纷的问题

1. 涉及人员众多, 难以做到协调统一

农村地区在达成婚姻关系时, 主要是由男女双方的家长来操作, 由此产生的婚姻彩礼也直接由婚姻关系之中的男女双方家长来受理, 因此一旦产生婚礼彩礼返还纠纷时, 涉及的不仅仅是婚姻关系双方更是两方的家属, 纠纷涉及的人员比较多关系比较复杂。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 双方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来达成目的, 另外法律意识的淡薄也使得双方无法在私下形成协调的沟通, 从而导致整个事件愈发复杂化。

2. 婚姻彩礼收受双方缺乏明确界定

因为农村婚姻关系的维系由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扩大到双方的家属, 因此在彩礼的收受上也不再由两者所决定, 更多的由双方的父母来受理。从而导致法院在进行婚姻彩礼返还纠纷案件时, 无法对彩礼收受双方进行清晰的界定。男方提供的彩礼很有可能由女方及其家属共同拥有和使用, 女方以红包的形式进行反馈时也会由男方及其家属来受理, 因此整个彩礼涉及的人员众多关系复杂, 从而需要引入第三方来进行界定, 加大了整个案件的受理难度。

3. 彩礼性质无法界定

农村在形成婚姻关系之前有诸多的步骤, 在不同的步骤和环节之中会形成许多的金钱交易, 有的可以直接用彩礼来定性, 而有的则无法进行属性的判断, 外加上许多农村人法律观念的淡薄, 在提出婚姻彩礼返还申诉时, 自身无法对具体的彩礼进行明确的界定, 并且现在农村之中的彩礼涉及到名目众多, 给申诉者自身造成了彩礼性质分辨上的压力和困难, 导致法院在进行案件审理时, 无法对彩礼的具体名目和相应的性质进行明确的界定, 从而无法形成公正合理的判定, 保障彩礼收受双方的权益不受损害。

4. 双方矛盾复杂

情与法一直是矛盾的双方, 这一点在农村婚姻彩礼返还案件之中有着突出的表现。在双方夫妻关系还未解除时, 两者以婚姻彩礼作为婚姻关系的维系和经济基础, 并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交往之中形成了深厚的感情, 但是一旦婚姻关系破裂之后, 一方在提出婚姻彩礼返还时往往会陷入情与法的纠结之中, 同时也会受到当地风俗和社会道德的约束, 从而给法院在进行案件受理时增加了诸多的压力和难度。

( 二) 农村返还彩礼纠纷的解决对策

1. 追加第三人判定收受双方

因为在收受彩礼时涉及的并非只有组建婚姻关系的两者, 还包括两家的家属, 因此, 界定彩礼收受双方十分困难。在诸多的农村婚姻彩礼返还纠纷案件之中, 法律规定直接根据彩礼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来进行财力收受双方的界定。如果男方支付的彩礼钱直接归属于女方并由女方进行使用, 那么女方则是彩礼的接受方, 如若彩礼钱由女方家属拥有并使用, 那么女方家属则属于彩礼的接受方, 以此类推就可以确定是男方还是男方家属为彩礼的发出方。尽管法律的界定十分的清晰, 但是在实际案件的处理之中却涉及多方的利益, 彩礼的收受双方往往存在着主体不明确的现状, 彩礼的接受方很有可能既涉及到女方又关联到女方的家属, 因此在进行双方界定时, 可以采用追加第三人的方式来进行。

2. 加大法制宣传

农村婚礼彩礼返还纠纷案件之所以频频出现, 最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农村法制观念和婚姻观念落后, 从而导致在婚姻关系解除之后双方无法达成共识, 因此为了避免这一点, 我国的法制宣传部门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婚姻及法制宣传, 促使其形成正确的婚姻观和法制观, 既能够通过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又能够以此作为维系自身婚姻关系的依据。

3.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进行农村婚姻彩礼返还纠纷案件处理时, 往往会因涉及人员多, 彩礼名目不清以及情与法的冲突而导致审判失去公正和合理, 为了避免众多的外界因素影响到法律的审判, 除了需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外, 还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对婚姻关系之中涉及到的彩礼进行明确的性质划分, 对彩礼收受的双方进行严格的规定, 从而为整个案件的审判提供一定的法律依据, 促进案件审理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4. 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审理

统一的标准不仅体现着法律法规的公平和公正, 更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纽带, 因此法院在进行农村婚姻彩礼返还纠纷案件审理时, 需要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进行双方的审判, 从而有效地维护双方的利益不受损害。

5. 加强部门合作

有效处理农村婚姻彩礼返还纠纷不仅仅离不开法院的合理审判, 更需要村委会以及妇联组织发挥一定的效应, 因此需要这几者之间发挥各自的作用, 并做到互相的合作和沟通, 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案件之中的矛盾, 这一点不仅是我国社会各部门职能发挥的必经之路, 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效途径。

6. 明确保护范围

农村地区在男女双方进行交往和提亲之时, 男方会向女方支付一定的婚姻彩礼, 因为此时两者的婚姻关系还未受到法律的认可, 所以属于婚前彩礼, 在这种情况之下, 即使男方举债外借来支付彩礼钱, 还是无法受到法律的保护。只有在双方已经确定婚姻关系并受到法律认可之后, 男方所支付的婚姻彩礼钱才处于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内, 因此在索取婚姻彩礼时, 可以直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在两个人已经形成婚姻关系并受法律保护之后, 在订婚环节之中会产生婚姻彩礼。男女双方在进一步沟通并确定婚姻关系之后, 会由双方家长商讨具体的结婚时间, 女方会直接向男方索要一定的婚姻彩礼, 同时男方还会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风俗来支付其他的费用, 法律上将其界定为婚后彩礼。婚后彩礼因为是在两者的婚姻关系获得法律认可之后产生的, 因此这个阶段的婚姻彩礼在法律保护的范围之内。

六、结语

农村地区之中婚礼彩礼返还现象的存在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和我国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但是在现代化的社会之中, 更多的则阻碍了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建设, 这种与历史发展潮流相违背的社会现象直接导致农村地区婚姻彩礼返还纠纷案件频频出现, 在进行案件审理时涉及的人员众多, 关系复杂, 彩礼收受双方及彩礼性质无法清晰界定, 情与法激烈的冲突直接加深了案件审理的难度, 使得夫妻关系已经破碎的双方权益也无法得到合理有效的维护, 因此加大法制宣传,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并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审理, 加强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成为了解决此类案件的有效途径, 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建设。

参考文献

[1]谢进.中国法制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9) .

[2]李旦.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 (98) .

[3]李玉平.我国民法上的不当得利[J].民商法论丛, 2005 (02) .

[4]赵宏立.比较家庭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43) .

[5]孙美霞.农村地区社会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66) .

[6]陈永涛.社会法制心理探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5 (02) .

上一篇:舒心角下一篇:学校内控岗位职责制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