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写大会唤起了我的汉字情怀

2024-04-15

听写大会唤起了我的汉字情怀(通用7篇)

篇1:听写大会唤起了我的汉字情怀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一开始就引起我的极大兴趣。虽然我还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但是我对于“听写”这个词并不陌生。这是因为老师念、学生写,“听写”就是我们平时的随堂的小考,它给我的印象总是静默中伴着一丝的紧张。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不仅让许多观众给自己贴上了“文盲”的标签,也让我重新审视手写汉字的魅力,同时,也唤起了我的汉字情怀。 每当我睁开朦胧的睡眼的时候,我的耳边总是萦绕着我们中国汉语拼音的韵脚,因为您是字正腔圆是堂堂正正的方块字,您与我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血缘关系。 每当我翻开我那尘封的日记的时候,我满眼凝望的都是中国汉字方方正正的身姿;每当我走进校园的时候,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中国字写的——“德润心声”。汉语,在学校里,我满口吟诵的全是您的音符,因为您已经流转于我全身的血脉;您已镌刻于我的基因里;您已深植于我的生命之中! 我对汉语的情怀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从我学说话的第一声开始,我妈妈教的发音就是“妈”的发音。所以说汉字是我一生之中的最真挚的情结。因此对于您,我有着最深的眷恋。妈妈第一次教我写字,教的就是“大、小”两个字。妈妈写的时候有着狂草飞扬独舞的洋洋洒洒的样子。然而笔一到我的手中,却歪歪扭扭不听使唤,但是我的血液里有着母亲的血液,我写的大字有着大的模样,于是我妈妈就夸奖我,说我写的字大气,有中国人的味道。 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开始教的也是汉语拼音:“aoe,”第一次教我写的字就是“人、口、手。”于是汉语拼音和汉字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烙印。为了将中国的汉字写好,我爷爷还给我买了一本汉字模板,让我在上面练字。我爷爷说;“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是中国文明的鉴证;是中华腾飞振兴的基石。”我爷爷让我一定要练好汉字,争取做第二个王羲之。当时我并不知道什么是王羲之,我只知道认认真真地练习写汉字,只知道争取将中国汉字练好,作为我的第一目标。因为我勤学苦练,所以我的汉字写得不错,因此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的写汉字的比赛中,我还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到了小学,我才知道“汉字”写得好的重要性。特别是写作文,你的汉字写得不好,改卷子的老师肯定是要扣你的分的。记得有一次由于我的写作文时间太紧,我的字就写得马虎了一点,改卷子的老师就扣了我5分,这5分对于我来说相当的重要,它预示着我的名次要往后退五之十个名次。从此我再也不敢马虎了。从那时起,我就要一笔一画地认真写好汉字;我就立志要一字一句坚定地读懂汉字;我立志弄清楚汉字的音、形、意。 特别是看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以后,我对汉字的书写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尤其是对凭借“荦荦大端”夺得胜利的“大师”刘浥尘、以一敌群的广东男孩罗弋洋更是给我留下的印象。团队赛的赛制还很好地激发了小选手们的团队精神,尤其是在场上只剩下几名选手的决战时刻,已经淘汰的选手们集中在一起为队友加油,最让我感动的是最后只剩下两个小选手了,他们还在相互鼓励。 总之,这样的场景让我不由得对他们这样的情怀深感敬意,透过汉字之美看到充满朝气的青春之美,这大概也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唤起我的汉字情怀的所在吧!

六年级:潘梦迪

篇2:由“汉字听写大会”想到的

是的,汉字历史悠久,使用人数最多。由于它读来相对婉转动听、响亮清晰,又字形优美、象形会意而指示易记……因而久盛不衰而独具魅力。而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汉字又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所以,要掌握好汉语言文字,就必须学好汉字。

但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更在于运用。如语文新课标所讲:“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在实践中的运用,对于领悟其文化内涵会更有效。事实上,我们在识字教学中, 一直是讲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运用中的记忆,能够使之有所附丽,建构在某种生活情境的背景上,形成意义化、形象化的思维语言,而非大多机械的、孤立的语素,因而无疑是符合识记规律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倡导举办写诗、对句的比赛大会呢?有人似乎觉得要翻出这文言的东西与学习形式又是在复古,因为早在白话兴起的时代,仿佛就扫地出门、彻底地摈弃。殊不知,鲁迅也正是得益于这古文化的滋养,才将当时的白话文推至登峰造极。有人更无视社会变革之需与治平守成之不同,以为文言文阻碍了科学进步,有了文化底蕴的积淀反而能使故国积贫积弱,真是无稽之谈、迂腐可笑之至!吟诗、对句,可以记事状物写景,可以抒情达性,且节奏铿锵、简约动听,不比今日不知所云的洋洋万言好么?盛唐未因诗歌而衰,清末多生白话而亡,今日白话、文言、外语兼容,文化多元,难道就有碍于强国兴邦?

读诗使人灵秀,“腹有诗书气自华”。钟嵘在《诗品序》中说: “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叶嘉莹教授也说:“其实诗的好处,你是终生受用的。”吟诗则悦耳铿锵,题联而翰墨酣畅,赋诗则比兴联想,对句而顿挫抑扬。字字珠玑、金声玉振———那是怎样的境界。

篇3:听写大会唤起了我的汉字情怀

接力出版社总编辑白冰介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产生了巨大反响,接力出版社少儿部总监李炜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题,可以做影视联动图书,这个创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接力出版社马上与北京实力电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商谈,北京实力电传文化认真研究分析了接力出版社的图书策划方案,在数家出版社竞争版权的情况下,很快将此套书的独家出版权授予接力出版社。

据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作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教育类栏目还将持续播出,接力出版社将和北京实力电传文化紧密合作,不断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的趣味汉字世界》的后续系列图书。《中国成语大会》的新书不久也将和读者见面。

另悉,由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超高的收视率,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LOGO、篡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LOGO或打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听写”旗号的伪冒图书,严重损害了权益者和读者的利益。对此,接力出版社和北京实力电传文化表示,北京实力电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中国大陆地区的中文简体字版图书出版权独家授予接力出版社,其他出版社或文化机构出版的未经北京实力电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授权的《中国汉字听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的相关图书均涉嫌侵权,北京实力电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接力出版社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辛 闻)

篇4:央视将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据北方网消息,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 对使用拼音文字的国家, 这只是转换了一种书写方式, 但在中国, 用惯了电脑的人手写汉字的能力会有明显的下降。针对这一现状, 中央电视台即将推出特别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据主办方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总监金越介绍, 汉字听写大会的电视形态研究和论证进行了两年, 全台上下非常重视, 科教频道为此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制作准备。金越说:“这不是一个浮躁、奢华的秀场, 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 但却可以吸引最广大的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 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专门从事电视节目形态设计研发的关正文说:“为孩子们举办汉字听写竞赛活动的想法产生于五年以前。在美国有英语的全国拼字比赛《National Spelling Bee》, 从1925年延续至今, 一代代孩子参加, 成为全民关注的带有民俗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我们的汉字那么美, 传承又那么重要, 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活动。”据悉, 节目将邀请国内最权威的语言专家担任裁判和解说, 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将轮番担任读词考官,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及外籍学生将组成32支代表队参赛, 最终决出一名年度汉字听写冠军。节目将于今年暑期在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周末黄金时间播出。

篇5:审视“汉字听写大会”

然而,随着这场“汉字听写大会”的持续升温,质疑和批评的声音也从未间断。尽管多数人对这档节目的意义持肯定态度,但也有不少人担心其“过火”,会把“认知汉字”带向娱乐化的迷途。据该节目组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大赛持续办下去,势必会引发大众的火热关注。正因如此,静下心来对“汉字听写大会”做一次阶段性的审视,显得十分必要。

现象:听写的是汉字,反思的是文化

“明明知道是这个字,就是写不出来。”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时,不少观众都这样感慨。电脑对汉字书写带来的负面影响早已引起人们的警惕,“提笔忘字“写错别字”等现象已经变得十分突出。在数字化时代,各种输入法都在以帮助人们减少打字困难为“卖点”,从最初的拼音首字母联想,到如今你不会读、只要使用部首也能顺利把字打出来。这样,大家习惯了电脑打字,时间一长,就遇到了“会打的字不会写”的问题。

听起来简单,写起来难。“汉字听写大会”让许多观众既尴尬又不服气,纷纷在节目播出时自发参与比赛。该节目官方微博经常转发观众的“答卷”,不但很少有人全部写对,而且还有许多人交了白卷。随着节目的一期期播出,看着“癞蛤蟆”“邋遢”“龋齿”“僭越”“醍醐灌顶”这些词,许多观众自嘲“我觉得我就是个文盲”,并对能正确写出这些字的小选手们膜拜不已。

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节目,听写的是汉字,反思的却是文化。目前,汉字的文化生态确实不容乐观,对于“提笔忘字”这样的文化危机,《咬文嚼字》名誉主编、著名文字学家郝铭鉴表示,这一切源于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荡然无存。中国过去素有“一字师”的传统,如果写错了字,总会有人指出,人们对汉字怀着敬畏。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现在这种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不复存在。郝铭鉴举例说:“你看看网上那么多错别字,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不会再有人指出。还有一些名人故意写错字。在浮躁心态之下,人们对于汉字书写已相当草率。”郝铭鉴认为,教育界和评论界必须对目前这种汉字书写混乱的局面进行反思。

正因如此,“汉字听写大会”这个类似于小学课堂上“听写”的节目,可以说是达到了“以正视听”的效果。许多观众表示,这个节目“莫名戳到了自己的痛处”,唤醒了深藏在心中已逐渐淡忘了的汉字情结。许多观众不敢怠慢,“惭愧”之后,把该节目当做了一次识字、写字的课堂。

说起传承中华文化,大家都认为很重要,很必要,但在行动上,一些人似乎又成为“旁观者”:强调客观原因的多,查找自身责任的少;等待别人先做的多,自己率先做起来的少;宏观的话说得多,具体实事抓得少。要让汉字回归正确使用的传统,我们的媒体不仅有责任,而且完全有能力率先行动起来,激活汉字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重新激发汉字所承载的传统文化魅力,让汉字在当代文化语境中获得新生。

无疑,“汉字听写大会”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其正面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

争议:生活中真的需要认读这些

汉字吗?

“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持续攀升,但质疑与批评的声音也随之而来。

不少观众觉得某些听写的汉字“太偏”“太难”,远远超出了中学生的知识范围,并且有的生僻字恐怕一辈子都不会用上,有脱离实际生活之嫌。一名观众说:“有些题很过分,很多字过于生僻,某些汉字甚至早就退出现代汉字的行列,如‘木铎’‘瘐毙’,出自《水经注》的‘滹沱河’。试问,生活中真的需要认读这些汉字吗?”

郝铭鉴一直在关注“汉字听写大会”,他对该节目使用生僻字考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有个挺聪明的小姑娘,败给了‘饾饤’,我有点为她叫屈。这个词处在现代人的语言知识结构之外,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碰不上!”他认为,单一依赖汉字的生僻程度来制造吸引力,就很有可能滑向一个误区:参赛的学生为了取得名次,刻意去背字典,成了‘应赛学习’,这样一来,大家对这个节目的美好期待就很可能会落空。四川师范大学训诂学教授宋子然也认为:“汉字是复杂的,其字形字义都在随着时代不断发生演变,不能将能否准确无误地书写汉字作为判断知识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

四川大学广告系副教授彭虹则指出:“这个节目只是考查参赛选手的记忆力,而不是创造力。”这与郝铭鉴的其中一个观点不谋而合,并且还有事实作为支撑。据媒体报道,在接到中央电视台的比赛邀请后,厦门市双十中学5名初二学生从6月中旬开始手捧《现代汉语词典》备战,方法很简单:背!参赛选手姜力玮的班主任说,整天就看着他抱着词典在背,每次都忍不住要拍他一下,就怕他走火入魔。每天下午6点,则是“魔鬼教练”陈秀珍老师上场的时间,她每天要进行1个多小时的听写测试。参赛选手胡雅倩说:“有时候真想把词典给扔了。”那段时间,她吃不好、睡不好,一躺下去,就“睡死过去”,因为太累了!5名学生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基本上都把1750页的词典看了4遍,陈秀珍说:“他们也成了我的老师了。”

不单是厦门队,其余的参赛代表队几乎都有“背字典”的“备战”经历,“临时抱佛脚”的问题确实十分突出,无怪乎有教育界的人士表示担心,甚至直接质疑:“如此机械的背诵,他们真正理解汉字的意义、出处和文化背景吗?这很明显就是为参赛而备战的一种手段,与应试教育无异。”面对这样的质疑,该节目组的负责人则回应:“是这些小选手们太厉害,不得不提高出题的难度。”

类似的争论还在持续,估计也不会有结论。其实,凭心而论,我们不应对任何一档电视节目过于苛责,未尝不能这样看待:让电视的归电视,学术的归学术,生活的归生活。电视节目固然不能过于脱离生活,但也不能失去了看点;学术研究不一定都得平民化,也不能要求平民都“学术”起来;强行的学习固然会影响正常的生活,但本着求知的兴趣,懂得多一点、深一点又有何妨?

nlc202309040511

启示:仅仅一个“汉字听写大会”

还不够

要振兴汉字,从书法、考试、比赛等方面入手当然能起到不错的效果,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提笔忘字”“写错别字”等问题,还必须让人们了解汉字的内涵,不仅要了解一个字怎么写,还要了解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其字形结构、本义、流变过程如何,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不是简单机械地识记。

历史上,汉字本身的流变非常复杂,在“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的基础上,经过了隶变、简化等重大变革。过去语文老师教识字,都是从“字理的层面”引导学生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学生日后写到这个字时,往往就会联想起与这个字有关的历史和传统,这对于认知汉字属于“深层记忆”。可是现在,许多老师教识字一般都是将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点横竖撇捺”让孩子死记硬背,这样的“浅层记忆”,显然是不牢固的。

有不少老师反映,现在的教材识字量大,但书写要求不高,容易造成“会读不会写”。小学起步阶段,不少汉字的教学要求不再是以往强调的会读、会写、会默、会用,而只需在一定语境中“会读”即可。以小学一二年级教材为例,生字有

1 600多个,但达到“会正确书写”要求的不足900个,这种“识写分离”的教学法看似扩大了小学生的识字量,但汉字书写的基本功打得并不扎实。因此,适当增加低年级“会写”汉字的数量,同时加大“字理教学”的推广力度,对于学生深刻理解、认知汉字,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此外,在应试大环境下,小学各年段的语文教学同质化倾向日趋严重,现在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教学重心就开始转移到阅读和写作上,生字教学被视为“小儿科”。有的学校甚至从一年级就开始阅读理解、看图写话,认知汉字倒成了“教学小头”。这种对认字基本功的忽视,直接导致小学生汉字学习不够精细,书写错别字现象也由此一直延续到初中、高中,高考作文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愈演愈烈,就连很多优秀作文也不能避免。

因此,如何加强青少年对汉字的理解、识记程度,提高青少年对汉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将其具体落实到教育教学中,需要我们的文字学家、教材编写专家和一线教师们共同努力去解决。

汉字是中国人的交流工具,也是中国人的语言文化,理应严肃对待。汉字不仅承载着文字本身的文化,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不规范使用汉字、提笔忘字,有时不仅是书写常识缺失所致,也是文化常识缺失所致,例如将“吴刚伐桂”写成“吴刚罚跪”,“贵妃出浴”写成“贵妃出狱”,显然是对历史文化典故不了解。因此,要振兴汉字,根本还在于振兴中华传统文化。也就是说,仅仅一场“汉字听写大会”是不够的,该节目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笔者建议,还应该举办“古诗文听写、释义大会”之类的活动,以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让汉语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持续释放出来。

篇6:偶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汉字听写大会”设置了场外同步答题场地,裁判裁定每个选手答案正确与否时,主持人冀玉华都会及时公布场外成人的书写正确率。随着比赛的推进,场外成人书写正确率的明显低迷使我的姿态不再懒散。如果说“佶屈聱牙”“鬈发”的正确率分别为5%和4%是由于出题生僻的话,那么,“雕琢”“镶嵌”分别为30%和23%的书写正确率则令人深思。我们不得不承认: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键盘文化的无情冲击已经带出了“提笔忘字”“写字不规范”等问题,进而对汉字的书写和传承提出了挑战。从专业意义上说,小学语文教学更应重视汉字书写教学,一是会写汉字,二是把汉字写美观。

“摈弃”一词的场外成人书写正确率仅为3%,这个词同样难住了场上选手,该选手在“摈(bìn)弃”和“摒(bìnɡ)弃”上举棋不定,当主持人郎永淳用清晰浑厚的前鼻音提示选手时,他仍然错写成了“摒(bìnɡ)弃”。换言之,如果当初在学习“摈弃”时,在前鼻音或后鼻音上有一个明显的界定,那么这位选手就不会被淘汰。小学阶段是儿童接触汉字的初始阶段,更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时期,只有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根“拐杖”以及依靠现代媒体辅助教学把好语音关,才能奠定文字书写的基础。

主考官播报考题时,除了传递出字正腔圆的语音外,跟进播报的还有词义,如郎永淳报题: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或形容人消瘦露骨。文化嘉宾则与主持人聊道:传说中有一种怪兽,死后化成了一种怪石,所以叫“怪石嶙峋”。词义播报与嘉宾补叙对汉字文化的传承,以及汉字字形的确认都大有裨益。这当然基于汉字是表意文字,是表情达意的符号系统。智慧的祖先早就决定了汉字的“形”和“义”之间的联系,这从后来人们归纳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也能得到佐证。因此,字义词义的教学是核心所在,而结合字源、字理进行教学,架构字(词)形与字(词)义的最佳联系,应该成为教学常道。

播报考题时,主考官会根据词语的不同相机插入含有某个词语的文段。如例词:高骞——陆游《系舟下牢溪游三游洞二十八韵》:下入裂坤轴,□□插青冥。负责节目形态设计的研发者似乎在传递着一个信息:阅读就是识字的源头活水。海量阅读的创立者韩兴娥老师用实践证明:大量阅读能充分储备视听读三位一体的言语材料,经后期的反复呈现、反复触及,使儿童达到自然识字。于是,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应做到:“晨诵午读暮省”时,学生要是主角;“经典诵读,推荐阅读”时,学生要是主流;“读书指导课,读书汇报课”上,学生要是主体。“振兴阅读,亲近母语”要成为常态,不能空喊口号。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认为:要让我们的民族保持汉字手写能力,就必须有创新的方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希望成为这种创新的一种尝试,其看点既在于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标志与载体,又在于它体现出央视媒体的一种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也应该可以沿袭到教学中来:听写“绦虫”时,文化嘉宾言道“生物课里有呀!主持人说像带子嘛!”启发字词教学可以采用“直观演示法”;听写“心力交瘁”时,文化嘉宾笑言“这个错不了,许多人都出现过亚健康问题”提示教学字词要“融入生活”。当然,还可以灵活运用多种识字(词)法,如:结合语境法、猜谜识字法、造字分析法、游戏活动法、看图会意法、转盘识字法,以增强趣味性,巩固识字(词)效果。

最后,借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的精彩演讲作为结尾:“汉字听写大赛在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的同时,让汉字教育重回家庭、重回课堂,成就一代代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的中国君子,真正做到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篇7: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想到的

随着电脑、手机的普遍应用,国人电子版排文、电子版写信、手机短信成为时下免于手写的文字“输出式”。无论是专做文字工作的新闻、出版行业的记者、编辑,还是政府文秘工作人员,甚至大学生做作业都步入了“电子稿”时代。正因为这样,中国人写汉字出现错字、别字,害人误事的沉痛教训比比皆是。面对危机四伏的汉字厄运,媒体认知,听写汉字栏目“汉字听写大会”悄然兴起,无疑能引起国人对传统汉字文化学习的重视。

汉字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创造之一,是它记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它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之根,是维系、凝聚大中华的纽带。书写汉字,可以对这一古老而又极具活力的文字产生敬畏之心,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中国人写不好汉字、不会写汉字,我们的语文教育有很大责任。我们不重视识字写字的教学。识字写字的教学在一、二年级比较重视,过了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就很难见到了。语文课堂上只见围绕着课文内容教师问学生答,识字写字让给学生“自学”了。即使看到一些识字写字教学,也都是蜻蜓点水,做做样子。听写词语,在语文课堂上更是销声匿迹,甚至有人把它看成是浪费时间的行为。现在学生写的作业很多,各种补充习题、练习册、学案、试卷等忙得学生抬不起头来,虽然我们老师也要求学生把字写好,但这么多作业量,学生要“奋笔疾书”,书写质量可想而知了。再说,考试时,只要写对就行。语文考试成绩高的学生书写质量不尽人意的大有人在。我们一些语文老师语文素养也有待提高,把“尴尬”的偏旁写成“九”,把“冕”的上部写成“日”,把“莘莘学子”读成“辛辛学子”的大有人在。教师的书写理应成为学生的榜样,但大多语文教师不再练字,备课告别了书写,“三字”不过关,不像样的大有人在。

这样的语文教师,这样的语文教学,怎能教出热爱汉字的中国人!

如今,我们感到了汉字的危机,国家开始重视汉字的教学,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加强识字写字教学。提出识字写字不仅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并在各个学段提出明确的写字要求,明确规定了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书写,还要求各地开设书法课。这些要求、这些重任要靠我们语文老师去落实、去坚守。拯救汉字,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老师不仅自己要提高对写字的认识,也要提高学生对写字的认识,我们要认识到写好汉字是一个中国人必须的,是爱国的表现。我们教师要练好“三字”,时时、处处给学生以榜样。我们每堂语文课都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要挖掘汉字中的文化因素,让学生感到汉字的美,感到学汉字是有趣的,而不能只是“严格要求”“机械训练”,结果学生字是会写了,但学汉字的兴趣没有。我们要把写字纳入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之中,不仅要写对,也要写好。作业布置量要少点,要求学生写好点。我们要组织各种写字比赛,如听写比赛、书法展览等,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培养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习惯,遇到生字能查字典,搞清它的读音和意思,而不能乱读乱猜……

上一篇: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下一篇:描写我的姐姐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