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听写大赛有感

2024-04-12

汉字听写大赛有感(通用14篇)

篇1:汉字听写大赛有感

汉字听写大赛有感

在工作之余准备了一段时间后,这天,我参加了工会组织的汉字听写大赛,并且对于我们文化的载体即汉字,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数千年绵延不绝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明的基本标志,歌曲中就有“最爱写的字就是那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汉字不仅仅是文化,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品格。然而,当今经济科技迅速发展,许多高科技产品应运而生,手机电脑已融入了许多家庭,虽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更大的危害发生了,提笔忘字的“现代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汉字听写大赛让我们开始正视重拾汉字书写传统的重要性,我们也要开始重新寻找在键盘中失落的汉字。汉字听写大赛的所呈现出来的只是一种简单淳朴的状态,饱含传统文化深沉与安宁,所追求的也只是当下的真实与踏实,为改变当前奢华、浮躁风气,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重拾汉字不仅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还要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从而建立起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承活动。而且对于当今中国的孩子们而言,培养孩子们对于汉字和汉语文化的理解,提升孩子们的汉字和汉语素养,这不仅是多认识了几个汉字,多了解和多掌握了几个和汉字汉语有关的典故,多了汉字作为工具的语言和社交功能,多了作文和显示文化素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是培养孩子们对附加在汉字和汉语上的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的认识和敬仰,如果汉字和汉语文化能够在孩子们身上得到发扬光大,而不是逐渐退化、减少和濒临灭亡,这不仅是孩子们幸甚,更是中国汉语文化的继承和活担当,这是一个全民族、全社会都应该重视的工作。

通过书写,让我们进一步领会汉字崇高的美感和深广的哲思情理,让我们能深入了解汉字和汉字书写文化,能够为文明传承、推广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这是实现中国梦、完成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篇2:汉字听写大赛有感

六3班 陈滨

我叫陈滨,是东方外语实验学校六(3)班中一名普通学生。上个学期,我参加了汉字听写大赛,并过五关斩六将,冲到了香洲十二强,下一次就要晋六强,十分紧张。

回顾过去,一些画面依然浮现脑中。那是比赛前准备与比赛时答题的画面,画面上有我和同伴们一起加油努力的画面,有我们嘻哈玩笑的画面……许多许多的画面在我脑中挥之不去。当初我与同伴互相鼓励,而如今只有寥寥二人冲到这里,不由得思绪万千。

还是讲比赛吧!我自六十人中脱颖而出,最终只剩下十几人。十几人还不行,还要与同学对垒,与其他学校的人“交战”.人人都不会一帆风顺,我也是“死”过一次的人了,但老师相信我,又叫我参加复活赛,我就又从“死门关”回来了,之后,我更加努力,使得我的基础一点一滴地积累,才又成功赢得复活赛。

最惊心动魄的还是晋级十二强时,刚开始,我状态十分差,路上晕车还吐了一次,但依然拨得头筹,以“战役”一词夺得一分,心情也轻松了一些,又在第几轮时以“老马为驹”赢得一分。但中间时,成绩倒有些差强人意了,输了好几盘。最后与莫凡单挑时,我觉得自己会输,手有些微抖了,头上的汗一层层地往外渗,密密麻麻的盐晶粘在额头上,两鬓旁……我又想:“既然是一个游戏,权当是一次磨炼,赢也好,输也罢。”于是,我又没那么紧张了。当那人说“凭眺”时,我还不知道是什么,但我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嘎羧凭吊战场的凭应该没错吧,就写凭吧,反正是一次磨炼。”于是,我灵机一动,险得一分,与李思聪并列第二,晋级十二强。

这真的是一次很好的磨练啊!通过这次磨炼,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字丑,基础也不是很好。也明白了:“活到老,学到老。”,“满招损,谦受益。”和相信自己,永不放弃,坚持不懈。我觉得这次汉字听写大赛会给我的童年,学习生涯乃至人生都是会留下一段美好的时光和一次美好的体验!成长,不就是努力使自己磨炼的更完美,让人生多姿多彩吗?人生乐趣不过如此。

老师点评:

篇3:录制“汉字听写大赛”的技术探索

1软件系统组网

大赛采用诺亚舟听写比赛软件系统,观众席的左侧放置出题端便携式计算机1台,舞台上摆放选手答题用的5个平板PC客户端,控制大屏的计算机(以下简称PC)控制大屏显示端。出题端、答题客户端、显示端必须在同一局域网内。 为省去在演播室布明线的工作,采用无线路由器组网方式组成一个小型局域网。同时,要在答题客户端、显示端的软件中添加出题端的地址,把出题端计算机作为一台服务器,所有的选手答题,以及大屏上结果的显示,都由出题端来控制。无线路由器的放置,要选择居中的地点,尽量满足各个点位设备的无线接收信号质量。出题便携式计算机、平板PC自带Wi Fi,显示端台式计算机通过加装无线网卡实现无线接收功能。

汉字听写答题客户端,安卓版本,安装在平板PC中。答题客户端主要实现手写答题及提交功能。为了使场内观众更好地观看选手答题的全过程,在每个选手的桌子正面(面向观众席)安装了一台19 in(1 in=2.54 cm)液晶显示器,利用Mini Hdmi转DVI连接线和平板PC相连,这样台下的观众就可以实时观看到每个选手的答题全过程。同样,在出题的便携式计算机上,通过HDMI输出转DVI连接线,外接一台显示器,作为主持人现场主持题目用。图1为大赛系统网络框图。

2大屏视频播放

此次大赛中用到最多的就是大屏,该大屏显示系统由PC管理机、视频处理器、视频发送卡、大屏幕上的视频接收卡及电源模块等组成。大屏幕的显示分辨率由PC进行调整, 通过DVI接口,将信号输入视频处理器,再由视频处理器切换不同的信号源,通过DVI接口输入视频发送卡,最后通过视频发送卡上的RJ45端口连接大屏上的视频接收卡显示内容。视频处理器输入3路信号:演播室的现场录制画面、每轮听写比赛各选手倒计时30 s的画面结果、穿插在比赛中要播放的本地视频题。

1)汉字听写显示端的软件是直接安装在PC上,用于在大屏上显示每轮听写比赛倒计时选手的比赛结果,它直接是全屏显示,考虑到后续的录制问题,不能以扩展屏幕的方式进行设置,采用屏幕复制的方式,通过PC的DVI接口输入视频处理器。

2)本地视频题的播放,采用专用的视频题播放计算机, 通过VGA接口连入视频处理器,将大屏作为扩展屏幕进行设置。其监视通过视频处理器的LOOP VGA接口输出至显示器。

3)演播室的现场画面显示,则采取由导控室的视频切换台输出一路加嵌的SDI现场视频信号,通过SDI接口输入视频处理器的方式实现。

三者之间的切换,则由视频处理器来完成。而大屏幕上所显示内容的监视,则由视频处理器的SDI端口输出一路信号,接入大屏监视器,方便播控室的工作人员监视。

由于是现场录制,所以大屏幕上的显示画面不能出现鼠标、选单等操作画面,需要保持画面的完整性,同时在各个信号源的切换过程中不能出现黑屏现象。因此,笔者根据该视频处理器的特性,做了应急过渡切换的方案,即在视频处理器中提前录制好本次大赛的LOGO,平时在大屏上显示比赛LOGO,需要切换其他画面时,先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实现全屏播放后,再切换出去。以此类推,交替进行。这样过渡地切换,就不会在大屏上显示操作的画面和切换时出现黑屏情况,保证了不同画面间切换的连续及顺畅。

大屏在出题时显示LOGO画面,出题完成后,显示现场录制信号,等倒计时30 s,显示选手比赛画面结果。

为了方便此次大赛录制节目的后期制作,需要将每轮听写比赛从倒计时开始到最终的结果公布这一过程录制下来[2]。考虑到摄像机直接对着大屏幕拍摄,有很大的局限性, 且信号质量损失严重,笔者采用实时录制PC信号的方式。 PC显卡上的HDMI接口输出信号至“HDMI转SDI转换模块”,将输出信号转换为HD-SDI或者SD-SDI信号,最后通过2台D93录像机串接方式进行磁带录制,这样做既保证了其中一台录像机在更换磁带时另一台能无缝地继续录制,同时又起到了相互备份的作用,实际的录制效果比较让人满意。 图2为大屏显示及录制流程框图。

3现场摄录布置

本次大赛的现场摄录是非常大的挑战,由于频道演播厅缺乏摇臂摄像设备以及舞台空间狭小等限制,况且大赛同时有5位选手上场,为照顾到每一位选手、评委以及主持人,第一次使用7机位拍摄,而且每位选手书写的过程都会在比赛台前方的显示器上实时显示,所以如何安排好各个摄像的职责就显得格外重要。

为了能更好地让大家了解自己的工作,首先绘制了现场摄像示意图,如图3所示。

各个摄像机的分工为:

1号摄像机:1号选手中景;1号选手、2号选手两人景。

2号摄像机:2号选手中景;1号、2号选手桌前显示器特写。

3号摄像机:3号选手中景;3号选手、4号选手两人景。

4号摄像机:4号选手中景;3号、4号选手桌前显示器特写。

5号摄像机:5号选手中景;5号选手桌前显示器特写; 5位选手的全景。

6号摄像机:主持人近景。

7号摄像机:评委3人景、一人景;观众大景、特写。

其次摄像师还要特别注意关注自己的TALLY(信号提示)灯提示,了解目前导播是否在用自己的画面或是准备要用自己的画面,另外还要听清楚导播的要求,做好配合工作。

7机位的拍摄对现场导播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同一时间要在7个画面中做出选择,难免顾此失彼,所以事前的准备必不可少。

由于比赛时间安排在下午,上午是选手熟悉流程的时间,笔者充分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模拟操作,了解整个流程。 然后与各个摄像师进行充分的沟通,让他们知道自己所需要拍摄的人物、景别。

另外,还需分清主次。切换首先要保证主持人、评委、选手的镜头完整,之后再考虑观众镜头的选择。在选手镜头的选择上要照顾每一个选手,由于每组的比赛时间只有短短的50 s,那么就必须要有所取舍,最后是采用在每一轮的比赛中轮替着重2支队伍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3]。

这次比赛笔者第一次使用9只传声器,这对音控师的要求很高,每个人的音量有高有低,使用的传声器型号也各不相同,要保证整个现场音量的一致性就很难,特别是9只传声器的使用,使现场非常容易出现啸叫的情况,所以在比赛之前特别模拟了现场的各种情况,记录下每个传声器能推至的最高音量。充分的准备使得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既保证了现场的效果,又实现了全场无啸叫。

另外配备1台摄像机摄制休息室花絮及辅导老师现场评论选手实时比赛情况,以便后期制作需要。现场视频切换台输出4路SD-SDI信号分别送至大屏视频控制器、休息室电视机、录像机磁带录制、非线性编辑系统采集。

4小结

篇4:汉字听写大赛

参加比赛的选手们端端正正地坐在主席台上,评委老师们笑容满面,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调试机器。台下的同学们有的窃窃私语,有的东张西望,有的目光紧盯着主席台上的同学,还有的拿着笔在练习本上写着,画着,整个会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比赛开始了,台下立刻响起了一阵排山倒海般的掌声。题目可真难啊,有根据拼音写汉字,有听写词语,还有根据偏旁写汉字。选手们沉着冷静,认真答题,规范书写,都在努力为自己的学校争取好成绩。一位小姐姐的字写得真漂亮,横平竖直,结构匀称,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最令我难忘的是终极挑战——填写空缺的古诗。只见大屏幕上出现了古诗的前半句“牧童骑黄牛”,问后半句是什么。我自豪地脱口而出“歌声振林樾”。可台上的选手好像有点犯难。只见他们都抓耳挠腮,苦苦思索,终于,我们学校有一名选手写了出来,随后其他选手也纷纷落笔。“恭喜你,书写正确!”当听到主持人宣布我们学校的选手书写正确时,台下又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最终,我们启文小学以绝对优势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当我看到台上的哥哥姐姐们手中那金光闪闪的奖杯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中国字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我们少年儿童一定要代代传承。我要认真学习汉字,将来为学校、为祖国争光!

点评

小作者以丰富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一次观看“汉字听写大赛”的经过,场面描写生动。最后表达了要认真学习中国汉字的决心,让人看到了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形象。

【指导并置评:任娟】

篇5:汉字听写大赛之决赛有感

星期四早上八点,汉字听写大赛决赛正式拉开序幕。每个班的五位选手都喊出了各班的口号。我们班的口号是:爱我中华,传承国语,7班7班,永不言败。

比赛开始了。第一轮,40名参赛选手被分成8组,每组5个人。规则是:听写3个词语,写错一个或不会写就pass掉。选手们都上场了,看到我们班的选手,我又激动又紧张,在心里为她们暗暗加油。这一轮我们班的四位选手顺利晋级。竞争是残酷的,第一轮结束后,许多选手遗憾的离开赛场,我们班有一位同学被淘汰。

第二轮比赛开始,这次是选手们按顺序一个一个上场比赛,书写正确的,归位;书写错误的,下台。在他们书写时,大屏幕上也会同步播放,书写过程会被看得一清二楚。第一位选手出场,他自信的走向书写台,认真的书写出了“黧黑”一词,裁判员举起笑脸,正确。他高兴的回到座位。第二位、第三位……终于轮到我们班的选手上场了。很遗憾,这位同学因为笔画顺序错误被淘汰了,她向观众席深深地鞠了一躬,默默地走下台。此时,已经有许多选手被淘汰了,台上一下空了许多。

到了中场休息时间,我找到好朋友毕晨熙,她是我们班 的参赛选手,我为她加油,鼓励她好好发挥。又轮到我们班了,我们全班顿时安静下来,生怕我们的一句话会打扰了在场的选手。这次上场应战的是黄羽茁,她可是我们班的王牌,和我预想的一样,她顺利通过。第三位是毕晨熙,“瘫痪”这个词语对于她来说可真是小菜一碟,毕晨熙这一将也保住了。另一位刘烨凡也轻松通过。我们在班里看得激动万分,一起欢跃起来。黄大将再次出场了,“罪魁祸首”黄羽茁轻轻松松的写完了,提交。我们都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可当裁判员举起哭脸时,我们都惊讶万分。裁判员解释原因:“魁”字笔顺出错。我们全班不约而同“哎!”了一声,为这小小的失误而惋惜而不平。就这样,“王牌”因为一点之差而出局了。接下来,毕晨熙又上场了。结果她和黄羽茁犯同样的错误,也是因为一笔之差而退出。之后的刘烨凡也是笔画顺序出错而失利。这样,我们班全军覆没。五(7)班教室里一片寂静。

篇6:汉字听写大赛方案

听写的魅力

——莱阳九中第一届规范汉字听写大赛策划方案

一、大赛标题:无声的较量

笔端的华彩

二、大赛宗旨:

随着英语学习、西方技术等对母语学习的冲击,以及网络用语的流行,让汉语变得更加戏谑化,也正在消解汉语的美感。通过汉字的书写,让大家感知文字的博大精深,从而唤起大家对书写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记忆,我校决定组织开展以“无声的较量

笔端的华彩”为主题的规范汉字听写大赛。在比赛过程中,我们将引领学生感受听写汉字的乐趣和学习知识的快乐,感受汉字的美和她背后蕴含的文化魅力。

三、大赛规则

1、参赛:高一高二全体学生

2、通过初赛海选、复赛淘汰、决赛胜出等一系列比拼,决出汉字听写比赛大王5名、小王5名。

3、比赛时间:非大休的周末,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4、初赛海选:分年级组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根据比赛成绩选出年级组前50名参加复赛。

5、复赛淘汰:高一高二同一时间(周末),各年级组长命制考 题进行复赛,各年级根据成绩选出前10名,准备参加决赛。

6、决赛:高一高二同一时间(周末)同一考试内容,根据成绩决出前12名,分别授予一二三等奖鼓励奖并颁发奖品。

7、大赛考试内容由教科处、语文学科教研室、语文组全体教师共同商议决定。

四、命题范围

1、初赛由各级部组织,语文组负责命制各自的试卷,高一以必修一为主,高二以必修五为主。主要是根据拼音写汉字,可以提供语境,也可以不给语境。时间控制在15分钟,为了保障区分度,题量要超过15分钟。

2、复赛淘汰赛由学科教研室和语文组统一组织,学科教研室命题,在初赛基础上扩大范围,命制高一高二不同的试卷。

3、决赛由学科教研室和语文组统一组织,学科教研室命题,在复赛基础上再扩大范围,命制高一高二选手相同的试卷。

五、参考题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每写对1个词语得1分)。Chang ge dang ku

duan xiao jing

han Jian ba nu

zhang

zhang

yi zhi yan

2、根据语境和拼音写汉字。(每写对1个词语得2分)他的诗歌gong fu()很深。请多多bao han()。

3、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写出一个2分)牺牲生命也不在所不惜。()

4、在括号里写出书写错误的字形。(每改对1个2分)

干炼坚决()

篇7:汉字听写大赛简报

海原县李旺中学语文组举办 汉字听写大赛学科活动

2014年5月14日第七节课后李旺中学语文组成功开展汉字听写大赛学科活动。经各班推荐有140名同学分三个年级分别在会议室、物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参与竞赛活动,获奖同学38名。

李旺中学语文组在学期初就制定了汉字听写大赛的学科活动计划。让同学充分做好竞赛前的准备过程,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不是学科活动流于形式。竞赛前一周各班进行初赛,推荐出本班最优秀的选手参加学校同年级的竞赛活动。汉字听写竞赛活动所采集的词语均来源于课本,以对同学形成正确的向导。

5月14日,李旺中学汉字听写大赛如期举行。七年级50名、八年级40名、九年级40名参赛选手分别在会议室、物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参加竞赛。九年级(3)班的余志兰同学取得满分的优异成绩,七年级(5)班的马雪艳同学和七年级(7)的马娜同学获得了98分的高分,八年级(7)班的刘芳同学也获得了90分的不俗成绩。按照不同年级分数由高到低的排序,最后获奖的同学有38名。

汉字源远流长,意趣无穷。中华汉字有的高远飘逸,有的庄严凝重,有的苍劲有力,有的娟秀美丽,表现出种种神韵气质。汉字的音律美、形象美、意境美,三者合一,是我们中华汉字区别于世界上所有民族语言文字,而且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可以说,没有我们独特的汉字文化,就没有我们华夏民族的今天的繁荣昌盛。作为一名中国人,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象征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文化继承好、发扬好。

篇8:汉字听写大赛有感

“现在进入抢答环节”……“请15号选手回答”……“倏忽”“回答正确,加5分”……全场掌声雷动,台下观众不时阵阵欢呼。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角逐,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汉字听写大赛”在学校礼堂落下帷幕。一直在电视上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同学们,终于现场领略了一番汉字的魅力。拔得头筹者兴高采烈,遗憾落后者慨叹连连。从“仓颉造字”伊始,小小的方块字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至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然而电子产品风靡的时代,“提笔忘字”渐渐成为很多人的通病。汉字的书写不容忽视,教育还是要从娃娃抓起哦!下面,就让我们和育才中学的同学们一起走进汉字的世界,行走于汉字之美上吧!

风,吹乱了我们的发丝,吹走了阳光的温暖,但却无法吹凉我们的兴奋。风中,我们静静地等待着,迈着欢快的步伐走进了比赛大厅。今天,是我校汉字听写大赛决赛的日子,台上坐的是十六个班选出来的精英选手,他们即将面临的是一场激烈的比拼。

在第一轮的答题环节,并没有太多难题,几乎每个选手都能轻松对答。第二轮的抢答题,真是令人激动不已,选手们进入高度紧张状态,都聚精会神地听出题老师说出的每一个字,连台下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屏住呼吸随之紧张。我脑海中的弦绷得紧紧的,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的本班选手,心里默默为他们加油。当精彩的比赛落下帷幕时,我不禁感慨万千。或许,它并没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那般盛大,那般惊心动魄,但它也让我们领略了汉字的独特魅力,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千年来博大精深的文化。

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七(2)班曹雨童(指导老师:邵钦)

渐渐地,比赛进入高潮,我慢慢融入了汉字的世界,用心去触摸一个个奇妙的汉字,惊叹于汉字的多变与美妙,也油然而生出一种对文化的崇敬。一道道题一次次出乎我们的意料,有些只是看见过,有些却闻所未闻,只能赞叹地看着台上的选手写出正确答案,私底下默默记住他们的模样。其中十五班的选手,令全校师生称赞,她们配合默契,一个飞速抢答,另一个总能镇定自若地写出答案。台下数百人的情绪,都被台上的一举一动牵动着,答对时的欢笑、喝彩,答错时的叹息、懊悔,都在大厅里交织于一起,时间仿佛也已凝固,只剩下赛场上灯光聚焦的舞台,和那一个个美妙灵动的汉字。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汉字之美,美在如江南女子的婀娜;美在如草原人民的粗犷;美在清新秀丽;美在苍劲有力!

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七(2)班王杰(指导老师:邵钦)

为了让我们了解到中国文化——汉字的博大精深,学校组织了这次汉字听写大赛。我们怀着好奇、敬畏的心情走进会场,各班选手在舞台上整装待发,这一“历史性”的大赛一触即发。比赛在主持人宣布“现在开始”中拉开帷幕。大赛分两个阶段:必答和抢答,按顺序依次进行。还没准备好,就有一个声音出现了,“kan cha”“kan cha”,一个词语冷不丁地从一位老师嘴里蹦出,只见一号选手一头雾水,貌似正在脑存量里搜索这一词语,顿了一顿,立马回过神,在眼前的写字板上写下了自认为对的词语。哈,一下笔就错了,我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情,真希望她继续写下去,可她貌似看出了点端倪,擦掉了重新再写,逐渐,“勘察”的轮廓已经写了出来,我由衷地表示祝贺,祝贺她没有写错,一个阶段下来,感觉必答题很是简单,众多选手也都写出了正确词语。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华,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弥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学文化经典吧。

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七(2)班瞿依帆(指导老师:邵钦)

备受瞩目的,还属抢答题环节,因为之前十六个班级的分数并没有什么差距,胜败就在抢答环节了!当老师的声音缓缓地从音箱里流出时,大家一脸茫然,你看我,我看你,仿佛谁的脸上有答案。“bi zhou zi zhen,bi,指破的,坏的,zhen,指爱惜。词语意思: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三、二、一,开始抢答。”“啪!”“二号桌开始答题。”听到是自己班上同学在答题,心不由地揪在了一起,“比肘自珍?”我轻声念出来,眉头皱得像一团麻花,似乎从来没有见过这个词语,但还是希望他能正确过关。“错误。”老师冷冰冰的话语如同一桶冷水浇灭了我们的希望,抬头看答案,原来是“敝帚自珍”,唉,好可惜啊!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们,毕竟是不熟悉的成语。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让我学到了很多平日不会刻意去翻字典查找字音及字意的词,也让我明白了中国汉字的千变万化,都是祖先用智慧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

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七(2)班陈玲(指导老师:邵钦)

这次比赛,给身为选手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听——“请七(6)班一号选手答题。”主持人甜美的声音在我耳畔回响。身为选手的我,立马抖擞起精神进入备战状态。“篝——火——”,标准的普通话灌入我的耳中,又飞进我的脑海。片刻的愣神后,我迅速动手写起来。台下发出一片唏嘘声。写错了吗?定神细瞧,啊,真写错了啊。都是紧张惹的祸。我急忙改正。“正确,加5分。”我的心再次激烈地狂跳起来,我想心脏病发作也不过如此吧。

看——抢答的选手们埋头注视荧屏,全场“啪,啪”的摁键声不绝于耳。“请七(6)班选手作答。”“曹伊楠,快点,指手画脚,你来写!”成梦艳拉了拉愣怔中的我的衣角。嘿,这个词啊,我毫不犹豫一挥而就。“错了!不是那个‘划’,快改了!是画画的画。”她一脸恳切地望着我。嗯?是吗?相信同学,还是相信自己呢?疑惑和犹豫间,我选择了相信自己。我果断按下确定键。“回答错误,扣5分。”犹如晴天霹雳,一种叫后悔的东西慢慢在心底滋长。“看吧,我就说是画画的画吧!”我似乎能从她的眼神中读出责怪,似乎能感受到台下后援团的叹息声,世界仿佛就剩下我一个人。

最终我们班赢得了二等奖。尽管成绩稍有点遗憾,但这个经历让我明白:青春的我们会面临许多挑战,关键时刻,敢于面对挑战才能让青春不留遗憾。我相信,下一次我可以彻底征服自己,勇对挑战!

篇9:有趣的汉字听写大赛

老师首先宣布规则:“这次汉字听写大赛分为三轮,每一轮的内容各不相同,有简单的,也有比较难的。”

我想:会听写什么样的汉字呢?我既激动,又有点儿迫不及待。

听写开始了。 “第一轮听写的是一个词语。我念三遍。”老师说。

“注意!注意!注意!”老师连读了三个“注意”。当我听到第一个“注意”的时候,以为老师是让我们注意听她接下来要说的这个词语。可是当我听到第二个“注意”的时候,就有点儿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难道这个词语特别难,需要多次注意?当老师第三次说“注意”的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要听写的词语就是‘注意’啊!”此时,老师却忽然宣布:“第一轮听写结束。”哎呀,我还没来得及把这个词写下来呢!第一轮听写,我就这样错过了。我决定第二轮听写时,老师说什么,我就写什么。

第二轮听写很快就开始了。老师说:“这次听写是用左手写一个句子。”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吗?”当老师说第一个“准备好了吗”的时候,我已经知道要写的句子就是“准备好了吗”。我立刻用左手去写。可是用左手写字真不容易,我好不容易拿好笔,却发现自己像一个不会写字的小孩一样,字写得难看,速度又慢。当老师宣布“第二轮听写比赛结束”的时候,我只写出了“准备”两个字,而且写得歪歪扭扭。

第三轮比赛开始了。老师把词语的拼音写在了黑板上,是“chī mèi wǎnɡ liǎnɡ”。看到黑板上的拼音,我顿时愣住了,因为这几个字我根本就不会写。最后,老师公布了答案,这四个字是“魑魅魍魉”。

这真是一节有趣的“汉字听写大赛”课啊!

篇10:汉字听写大赛作文

我们班有五个参赛选手,实力都非常强,所以本班同学都胸有成竹,认为团体奖一定是我们的,因为我们有一张王牌,那就是副班长!

第一轮开始,虽然挑的词语很简单,但不幸的是第一个词语就有人被淘汰了,不是五班就是六班,我们班没有一个人下台的,这使我们倍感骄傲,但同时我也想到了语文老师说的话:如果大家的实力都很高的话,词汇将越来越难。心里不由得替他们捏把汗,希望他们能挺过去,结果老师的话真的得到了验证,因为有好几轮五年级都没淘汰人,所以词汇变难了,在词汇变难的同时,五年级下了六个人,全部都答错了,不过还是要给他们掌声的,已经很不错了。在接下来的几轮中,五年级不断有人下台,当临近结尾的时候,我们班还有三个人,其他班要不就没人了,要不就还有一两个,我瞬间就特别骄傲,甚至还听到三班后面有人在感叹:二班真是神一样的存在啊!我不禁笑了起来。当台上只剩下两个人时,仍然都是我们班的,薛主任让她们两个决出高下,也可以说是“自相残杀”,答案是针灸,王牌因为把音弄错了,所以败给另一员猛将。

篇11:汉字听写大赛感言

紧接着,妈妈拿过来三支笔和三张纸,分别发给我们仨,说:“听写大会开始了,你们也写写,看能写对几个!”只见电视上出现了一位大哥哥,坐在书写台上,只听主持人说:“扭捏!”于是,那位大哥哥就迅速在一个特别的写字板上写出“扭捏”两个字,虽然他写错了,但是却教会了我们方法,于是,我和弟弟妹妹摩拳擦掌,准备比比谁写对的多。

第二个上来的是一个小女孩,主持人刚说出“乾坤”二字的时候,我和弟弟妹妹都蔫儿了。这“坤”字倒是好写,不过“乾”字不太好写,但令人惊讶的是:那个女孩居然快速写出来了!

后来,主持人来了个超级难的“漕运”,唉,这回可挂了,干脆就看人家的吧!只见那个学生飞快的写着,我不禁暗暗叫绝。可见强手如云啊!这边,只听弟弟大声说:“切,这也太菜了,简直弱爆了!看我的!”我们几个一起看他写下的字,都哈哈大笑起来。为什么呢?因为弟弟胡闹,竟然写成了“澡运”,哈哈,真是太搞笑了!

这次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我观察到,有简单的词,比如:手榴弹、怨天尤人、气宇轩昂等。也有比较难的词,比如鸢尾花、嘎嘣脆、灯芯绒等,还有一些生僻词,比如虹吸、日珥、辎重等!

这次听写,我只对了16个,弟弟对了9个,妹妹对了8个。不过通过这个节目,不仅增进了我们对汉字的感情,让我们对汉字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还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其实这些字正确的答案出来后,有一部分自己也认识,但写的时候却写不出来。

篇12:汉字听写大赛感言

“电脑时代提笔忘字,只敲键盘忘记笔杆”,这是一则新闻的标题。俗话说,字如其人。手写汉字直接体现着个人的才情性格、传递着个人的思想情感,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心生温暖。然而,随着电脑普及、网络覆盖,以往的日常笔写被取而代之。我们会提笔忘字,突然发现手写出来的汉字竟然如此不耐看。

以前,我们主要通过写信进行沟通,在工作上也需要经常手写;而现在,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天都可以交流,工作上也主要依赖电脑来办公,以前繁琐的文件整理,现在用电脑就可以轻松解决,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键盘一“敲”、鼠标一“点”,字库里的汉字就蹦出来,省心又省力。当欣然陶醉科学技术之时,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的书写能力正在退化。“今天,你还会写字吗?”这个原本不成问题的问题,在今天却成了问题。

我还发现平时好多中学生聊天时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打错了字也不改正,而人家的解释却是,网络聊天讲究的是速度,假如改正过来,结果回话慢了,就会被人家说得很苛刻。于是,在一味追求高效的心理驱使下,语言文字的质量就这样被忽视了。

在写字比赛过程中,有部分学生还存在倒笔画现象。对于写书法的人来说每一笔一画都有起笔和落笔,有轻有重,笔顺对于结构来说很重要。所以说写字笔顺还是要从小给予重视。

当然,有好多中学生的优秀和博学还是值得称赞和大家共同学习的,说实话,主持人挑写的好多词语我都没听说过,他们却准确无误地写了出来,这是因为他们平时读的书多,知识面宽广,这也充分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多读书读好书。

央视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对键盘时代书写能力下降这一现象的提示,迅速唤起全民文化自检热潮,在享受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不丢下手写汉字。

汉字听写大赛感言【二】

昨天晚上,我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十分激烈,有四个参赛队,每队按照顺序上前答题,当主持人报完题,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答对者进入下一轮,答错或未来得及答题者淘汰。

在比赛开始前,有一位点评嘉宾说:“汉字终又得到了重视,不仅仅是一个交流的载体更是中国在往名族复兴的道路上走。”比赛开始了,只见甘肃队的张琼同学首先答题,主考官报出题目“意蕴”,而她却写成了“意韵”,很遗憾,她答错了。比赛一开始就有人答错题,我真为其他人担心。然后是江西队的王雅芝,她的题是“扼腕”,回答完全正确。

过了一会儿,是吉林省的宋佳麟答题,当主考官报出“浑天仪”时,我认为挺简单的。一开始她写对了,却又把“浑”给改了,真为她感到可惜,她完全可以回答正确,却因为一个顾虑而写错了。我觉得我们在书写汉字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第一感觉往往是正确的,也要多读,多练,多看一些书籍,遇上不会的要查字典理解,多读几遍,背出,这样才可以写更多汉字!

然后是甘肃队的王伟广,他的题是“蚯蚓”,当他写完检查一遍后,交了题目,完全正确。这给已经淘汰了一员的甘肃队带来一些信心,希望能他们走到最后。

要想学得更多字,光在课堂上学可不够,要在课后积极的学习,多读书籍,让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认识这些别人不认识的字,当别人问你这字怎么写,怎么读时,你才能骄傲地回答出。也要去大自然中探索,有什么好奇的,回家查阅,这样也能学习更多汉字。

观看一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能学会一些词语的写法,更能知道人生学习道路上的道理,可谓是两全其美。

汉字听写大赛感言【三】

前天晚上吃过饭,由于时间已晚,所以没能出去玩。于是,我们便在家里逗我们新捉的一只蟋蟀“帅永远”玩儿。忽然,妈妈急匆匆的跑进来,对我和弟弟妹妹说:“快出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开始了!”把我们喊到客厅后,打开了与我阔别已久的电视。

紧接着,妈妈拿过来三支笔和三张纸,分别发给我们仨,说:“听写大会开始了,你们也写写,看能写对几个!”只见电视上出现了一位大哥哥,坐在书写台上,只听主持人说:“扭捏!”于是,那位大哥哥就迅速在一个特别的写字板上写出“扭捏”两个字,虽然他写错了,但是却教会了我们方法,于是,我和弟弟妹妹摩拳擦掌,准备比比谁写对的多。

第二个上来的是一个小女孩,主持人刚说出“乾坤”二字的时候,我和弟弟妹妹都蔫儿了。这“坤”字倒是好写,不过“乾”字不太好写,但令人惊讶的是:那个女孩居然快速写出来了!

后来,主持人来了个超级难的“漕运”,唉,这回可挂了,干脆就看人家的吧!只见那个学生飞快的写着,我不禁暗暗叫绝。可见强手如云啊!这边,只听弟弟大声说:“切,这也太菜了,简直弱爆了!看我的!”我们几个一起看他写下的字,都哈哈大笑起来。为什么呢?因为弟弟胡闹,竟然写成了“澡运”,哈哈,真是太搞笑了!

这次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我观察到,有简单的词,比如:手榴弹、怨天尤人、气宇轩昂等。也有比较难的词,比如鸢尾花、嘎嘣脆、灯芯绒等,还有一些生僻词,比如虹吸、日珥、辎重等!

这次听写,我只对了16个,弟弟对了9个,妹妹对了8个。不过通过这个节目,不仅增进了我们对汉字的感情,让我们对汉字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还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其实这些字正确的答案出来后,有一部分自己也认识,但写的时候却写不出来。

篇13:汉字听写大赛有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汉字书写也愈发依赖于各种电子产品的输入功能, 而此输入功能中的拼音联想功能能让人们无需仔细思考便迅速打出想要的字, 长此以往便造成了如今十分普遍的“提笔忘字”现象。“汉字像是从宇宙大爆炸的时代就诞生了一样, 你永远说不清它的年龄。它的组合千变万化, 那种美是无可言喻的。文化是人类的基础和灵魂, 而文化需要差异性、独特性和个性。汉字是独特的, 没有任何一种其他文字可以代替;中国文化是独特的, 它会绵延下去, 永远不会消失。”[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如是说。汉字是中华民族语言的载体, 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寄托, 正因为此, 《大会》打出了“书写的文明传递, 民族的未雨绸缪”的口号, 旨在呼吁人们重视汉字书写, 提醒人们莫忘汉字书写基本功。

《大会》每周五晚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CCTV-1) 和科教频道 (CCTV-10) 播出, 它的参加者是从全国各地选出的32支初中生级别 (13—15岁) 代表队 (每队8人) , 担任裁判和解说的是国内语言文化专家, 担任主考官并负责宣读、解释词汇的是央视著名播音员。《大会》采用三级赛制, 先将初赛胜出的32支代表队 (共160人) 通过复赛产生8支代表队 (共40人) 进入半决赛, 再从半决赛中产生2支代表队 (共10人) 进入最终的决赛。其他未能进入决赛的30支代表队中表现最优秀的一位队员将进行一场附加赛, 争夺最后5个决赛名额。这5位队员将与进入决赛的2支代表队 (共10人) 的各位队员一同进入最终的决赛, 参与《大会》冠军的角逐。《大会》在场下设置了由10人组成的来自不同行业的“成人体验团”, 他们与各队队员同步听写汉字, 并由场外主持人即时宣布他们的书写正确率。如此充满趣味性的教育类节目, 无疑为各种歌舞选秀节目泛滥的暑期荧屏带来一股清新之气;而如此高的收视率, 也充分证明了人们对汉字学习的重要性的认可。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 我国的语文教育是有关中华民族通用语言的教育。《大会》作为以汉语言文字为主体的教育类节目, 有可能会对我国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 尤其是汉字学习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重点分析《大会》可能对中小学生汉字学习产生的影响, 兼述其对中小学生语文学习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大会》对中小学生汉字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

汉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大会》不仅展示了一些汉字的标准字形, 推广了一些汉字的标准读音, 解释了一些汉字的正确字义, 也会从其他一些方面对中小学生的汉字学习和语文学习产生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 《大会》能强调一些易错字词的正确写法, 并提醒中小学生重视汉字书写基本功。比赛中, 从全国各地脱颖而出的选手们却不会写“蜈蚣”“矫健”“焦炭”等耳熟能详的词, 有时也会在如何写“癞蛤蟆”“蹿红”“攥拳头”“粘稠”等常用词上犹豫不决。《大会》场下的10人“成人体验团”书写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戳脊梁骨”“滂沱”“捋胡须”等常用词的书写正确率只有10%。当选手写不出“耳熟能详”一词时, 场外主持人也不禁调侃, 这些“耳熟能详”的词真要写起来, 结果却是提笔忘字。《大会》正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 让人们意识到“提笔忘字”现象的严峻性, 也能提醒广大收看节目的中小学生们要勤于手写汉字, 不能轻视汉字书写基本功。

其次, 《大会》能有效地促进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扩充其词汇量。《大会》的词汇来源不仅是中小学生们的实际生活, 也涉及自然、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方言、术语等方方面面。对于参与《大会》的选手们而言, 他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真正认识并理解这些词汇, 从而增加脑中的词汇储备。对于观看节目的中小学生而言, 他们一方面能够通过收看节目积累词汇;另一方面, 他们在看节目的过程中也会重新审视自己阅读质量和阅读范围, 为以后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提高词汇积累的水平做准备。

再次, 《大会》能够推广普通话, 促进读音规范。节目中, 来自云南的少数民族选手缤玛永宗说, 因为在家里都是讲少数民族话, 所以普通话的发音不是很标准。她觉得, 参加这次汉字听写大会, 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样一场汉字盛会, 无疑能为普通话在少数民族学生中的推广起到推动作用。《大会》的主考官们, 都是著名的新闻主播:《新闻联播》的主播郭志坚、李梓萌、郎永淳, 《新闻30分》的主播李文静、章伟秋等。由他们字正腔圆地宣读并解释词汇, 不仅是能为汉字词汇的标准音做出示范, 也能纠正一些经常被误读的词汇的发音, 如常被读错的“三聚氰 (qíng) 胺 (àn) ”“暴殄 (tiǎn) 天物”等。

最后, 《大会》能丰富中小学生的课外语文知识, 并促进他们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喜爱和传承。《大会》上, 主考官在宣读词汇的同时, 也会向参赛选手和观众们解释词汇, 而这些词汇中, 有不少来自经典的古诗文 (如“杯盘狼藉”“舴艋”“箪食瓢饮”) 、成语故事 (如“按图索骥”“东施效颦”“瓮中捉鳖”) 、中外神话小说 (如“貔貅”“清癯”“缪斯”) 等, 对这些词汇的了解和学习, 能有效增加学生的课外语文知识积累。此外, 通过观看节目, 我们不难发现, 《大会》比较钟爱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相关的词汇。这些词汇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的符号, 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这类词汇在节目中频繁出现, 为中小学生们接触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增加了机会, 容易引起他们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因此, 《大会》不仅能引起中小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 帮助中小学生积累课外语文知识, 也有效促进中小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喜爱和传承。

二、《大会》对中小学生汉字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

毫无疑问, 《大会》能给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尤其是汉字学习带来很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 它的有些呈现形式, 也可能给学生产生一些负面作用。而这些负面作用, 集中表现在汉字学习方面。

第一, 《大会》只管书写结果, 不管书写过程。首先, 《大会》名为“大会”, 实为“比赛”;其次, 在书写结果的评判上, 只要最终呈现的字形基本正确, 即书写结果就判定为正确——这多少让我们看到了我国考试制度的影子。为了保证电视节目的收视效果而将《大会》以比赛的形式呈现, 这点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只管汉字的书写结果, 不管汉字的书写过程, 就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造成很多的负面后果。在《大会》的第一期, 上场的第一位选手新疆队的王亚霁就将“光绪”的“光”的第一笔写成了“丶”, 而实际上, 在小学课本中, “光”的第一笔应是短“︳”。此外, 还有选手将“火”字边的第二笔短“ノ”和第四笔“丶”连写为“ㄑ”, 这明显是一种错误的写法。但是, 不管是汉字的笔画写得是否规范, 笔顺是否正确, 架构是否协调, 甚至忽略某些字明显的错写, 只要最终呈现在评委眼前的是一个字形基本正确的汉字, 选手即能过关。这样的评判方式, 对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无疑是一种错误的导向, 对于刚开始学习书写汉字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 其负面影响更是无法估量。

第二, 《大会》只看字形正误, 不管字形美丑。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金越对《大会》这样介绍道:“这不是一个浮躁、奢华的秀场, 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 但却可以吸引最广大的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 在充满紧张感的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从节目呈现的效果来看, 金越对《大会》的这番评价似乎十分中肯。但是他的这一评价与我们看到的节目实况有一点不符, 即节目更多地让我们领略到的是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之美, 而汉字的字形之美, 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明确规定, 1—2年级学生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7—9年级的学生要能熟练地书写正楷字, 要能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而节目中, 参赛选手所写的汉字只要字形正确, 写得是否美观不会影响到他们最终的成绩。电视机前观看节目的中小学生们可能不一定清楚一个词写得是否正确或者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但是写得是否美观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只论正误不论美丑, 很有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汉字的字形之美不那么重要, 将他们的汉字学习带进另一个误区。

第三, 《大会》过于偏爱冷僻字词。在识字与写字方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对7—9年级 (初中) 学生提出的要求是,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而《大会》出现了很多超出了中学生实际使用范围的字词, 如“裂璺”“酆都城”“翁同龢”等, 甚至有的字在电脑上都打不出来。2013年11月12日的《长江日报》发表了题为《“汉字听写大会”口水战再度开打我们该认识多少字?》的文章, 对此现象做出评论:“有些冷僻字, 专家们自己也未必都会写, 却正襟危坐在那儿考孩子, 多少有点不厚道。”诗人杨黎更是将《大会》形容为“一场幽怨的复辟”, 他认为《大会》没有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方式, 却是在向学生的耳朵灌输一套在八股时代也少之又少的酸腐腔调, 让学生把美好的青春浪费在了死记硬背那些僵尸般的文字上。这种评价也许有些过激, 但是它确实指出了《大会》在有些选词上过于冷僻的缺点。过多的“僵尸般”的文字, 很有可能给中小学生造成“汉字很难学”或“汉字很没意思”的错觉, 降低他们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第四, 《大会》过于偏爱笔画复杂字。《大会》的参赛者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出类拔萃的选手, 节目导演关正文在接受采访时曾说, 有的参赛选手从9个月就开始识字、3岁时已经能认识3000字, 把《现代汉语词典》完整听写过3遍的也不在少数。所以, 为了保证比赛的精彩, 必然需要提高比赛难度。适当提高比赛难度, 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 《大会》似乎将难度提高的重点放在了单个汉字的笔画的多少上, 如“饕餮”二字、“卖官鬻爵”的“鬻”、“时乖命蹇”的“蹇”等。如果将时间都花在记背这些复杂的笔画上, 那便可能真如杨黎所说, 学生“美好的青春”要被白白浪费了。事实上, 很多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字组成词后学生们未必知道它的意思, 如“附识”“晦朔”“神宇”等。这些词不仅字形简单, 而且更加实用。对于中小学生的汉字学习而言, 应该会更具有实际意义。

总的来说,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中小学生的汉字认读听写和语文学习是有很多方面的积极意义的。它能推广汉字正确的形、音、义, 扩充中小学生的汉语词汇量, 激发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并促进他们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恰如《大会》宣传语, 《大会》实际所体现出的大会精神, 正是“书写的文明传递, 民族的未雨绸缪”。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大会》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家长们看了节目后, 切不可盲目跟风地要求孩子们背字典或记“僵尸”文字, 而应从实际出发, 与孩子们共同学习, 帮助孩子们全面发展。中小学生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从《大会》汲取成功经验以辅助汉字教学。

参考文献

[1]南竺君.《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思考[J].传播与版权, 2013 (7) .

[2]滕慧群.文化教育与娱乐竞赛共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印象[J].声屏世界, 2013 (11) .

篇14:审视“汉字听写大会”

然而,随着这场“汉字听写大会”的持续升温,质疑和批评的声音也从未间断。尽管多数人对这档节目的意义持肯定态度,但也有不少人担心其“过火”,会把“认知汉字”带向娱乐化的迷途。据该节目组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大赛持续办下去,势必会引发大众的火热关注。正因如此,静下心来对“汉字听写大会”做一次阶段性的审视,显得十分必要。

现象:听写的是汉字,反思的是文化

“明明知道是这个字,就是写不出来。”观看“汉字听写大会”时,不少观众都这样感慨。电脑对汉字书写带来的负面影响早已引起人们的警惕,“提笔忘字“写错别字”等现象已经变得十分突出。在数字化时代,各种输入法都在以帮助人们减少打字困难为“卖点”,从最初的拼音首字母联想,到如今你不会读、只要使用部首也能顺利把字打出来。这样,大家习惯了电脑打字,时间一长,就遇到了“会打的字不会写”的问题。

听起来简单,写起来难。“汉字听写大会”让许多观众既尴尬又不服气,纷纷在节目播出时自发参与比赛。该节目官方微博经常转发观众的“答卷”,不但很少有人全部写对,而且还有许多人交了白卷。随着节目的一期期播出,看着“癞蛤蟆”“邋遢”“龋齿”“僭越”“醍醐灌顶”这些词,许多观众自嘲“我觉得我就是个文盲”,并对能正确写出这些字的小选手们膜拜不已。

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节目,听写的是汉字,反思的却是文化。目前,汉字的文化生态确实不容乐观,对于“提笔忘字”这样的文化危机,《咬文嚼字》名誉主编、著名文字学家郝铭鉴表示,这一切源于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荡然无存。中国过去素有“一字师”的传统,如果写错了字,总会有人指出,人们对汉字怀着敬畏。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现在这种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不复存在。郝铭鉴举例说:“你看看网上那么多错别字,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不会再有人指出。还有一些名人故意写错字。在浮躁心态之下,人们对于汉字书写已相当草率。”郝铭鉴认为,教育界和评论界必须对目前这种汉字书写混乱的局面进行反思。

正因如此,“汉字听写大会”这个类似于小学课堂上“听写”的节目,可以说是达到了“以正视听”的效果。许多观众表示,这个节目“莫名戳到了自己的痛处”,唤醒了深藏在心中已逐渐淡忘了的汉字情结。许多观众不敢怠慢,“惭愧”之后,把该节目当做了一次识字、写字的课堂。

说起传承中华文化,大家都认为很重要,很必要,但在行动上,一些人似乎又成为“旁观者”:强调客观原因的多,查找自身责任的少;等待别人先做的多,自己率先做起来的少;宏观的话说得多,具体实事抓得少。要让汉字回归正确使用的传统,我们的媒体不仅有责任,而且完全有能力率先行动起来,激活汉字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重新激发汉字所承载的传统文化魅力,让汉字在当代文化语境中获得新生。

无疑,“汉字听写大会”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其正面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

争议:生活中真的需要认读这些

汉字吗?

“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持续攀升,但质疑与批评的声音也随之而来。

不少观众觉得某些听写的汉字“太偏”“太难”,远远超出了中学生的知识范围,并且有的生僻字恐怕一辈子都不会用上,有脱离实际生活之嫌。一名观众说:“有些题很过分,很多字过于生僻,某些汉字甚至早就退出现代汉字的行列,如‘木铎’‘瘐毙’,出自《水经注》的‘滹沱河’。试问,生活中真的需要认读这些汉字吗?”

郝铭鉴一直在关注“汉字听写大会”,他对该节目使用生僻字考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有个挺聪明的小姑娘,败给了‘饾饤’,我有点为她叫屈。这个词处在现代人的语言知识结构之外,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碰不上!”他认为,单一依赖汉字的生僻程度来制造吸引力,就很有可能滑向一个误区:参赛的学生为了取得名次,刻意去背字典,成了‘应赛学习’,这样一来,大家对这个节目的美好期待就很可能会落空。四川师范大学训诂学教授宋子然也认为:“汉字是复杂的,其字形字义都在随着时代不断发生演变,不能将能否准确无误地书写汉字作为判断知识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

四川大学广告系副教授彭虹则指出:“这个节目只是考查参赛选手的记忆力,而不是创造力。”这与郝铭鉴的其中一个观点不谋而合,并且还有事实作为支撑。据媒体报道,在接到中央电视台的比赛邀请后,厦门市双十中学5名初二学生从6月中旬开始手捧《现代汉语词典》备战,方法很简单:背!参赛选手姜力玮的班主任说,整天就看着他抱着词典在背,每次都忍不住要拍他一下,就怕他走火入魔。每天下午6点,则是“魔鬼教练”陈秀珍老师上场的时间,她每天要进行1个多小时的听写测试。参赛选手胡雅倩说:“有时候真想把词典给扔了。”那段时间,她吃不好、睡不好,一躺下去,就“睡死过去”,因为太累了!5名学生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基本上都把1750页的词典看了4遍,陈秀珍说:“他们也成了我的老师了。”

不单是厦门队,其余的参赛代表队几乎都有“背字典”的“备战”经历,“临时抱佛脚”的问题确实十分突出,无怪乎有教育界的人士表示担心,甚至直接质疑:“如此机械的背诵,他们真正理解汉字的意义、出处和文化背景吗?这很明显就是为参赛而备战的一种手段,与应试教育无异。”面对这样的质疑,该节目组的负责人则回应:“是这些小选手们太厉害,不得不提高出题的难度。”

类似的争论还在持续,估计也不会有结论。其实,凭心而论,我们不应对任何一档电视节目过于苛责,未尝不能这样看待:让电视的归电视,学术的归学术,生活的归生活。电视节目固然不能过于脱离生活,但也不能失去了看点;学术研究不一定都得平民化,也不能要求平民都“学术”起来;强行的学习固然会影响正常的生活,但本着求知的兴趣,懂得多一点、深一点又有何妨?

nlc202309040511

启示:仅仅一个“汉字听写大会”

还不够

要振兴汉字,从书法、考试、比赛等方面入手当然能起到不错的效果,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提笔忘字”“写错别字”等问题,还必须让人们了解汉字的内涵,不仅要了解一个字怎么写,还要了解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其字形结构、本义、流变过程如何,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不是简单机械地识记。

历史上,汉字本身的流变非常复杂,在“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的基础上,经过了隶变、简化等重大变革。过去语文老师教识字,都是从“字理的层面”引导学生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写,学生日后写到这个字时,往往就会联想起与这个字有关的历史和传统,这对于认知汉字属于“深层记忆”。可是现在,许多老师教识字一般都是将汉字作为一个符号,“点横竖撇捺”让孩子死记硬背,这样的“浅层记忆”,显然是不牢固的。

有不少老师反映,现在的教材识字量大,但书写要求不高,容易造成“会读不会写”。小学起步阶段,不少汉字的教学要求不再是以往强调的会读、会写、会默、会用,而只需在一定语境中“会读”即可。以小学一二年级教材为例,生字有

1 600多个,但达到“会正确书写”要求的不足900个,这种“识写分离”的教学法看似扩大了小学生的识字量,但汉字书写的基本功打得并不扎实。因此,适当增加低年级“会写”汉字的数量,同时加大“字理教学”的推广力度,对于学生深刻理解、认知汉字,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此外,在应试大环境下,小学各年段的语文教学同质化倾向日趋严重,现在到了小学中高年级,教学重心就开始转移到阅读和写作上,生字教学被视为“小儿科”。有的学校甚至从一年级就开始阅读理解、看图写话,认知汉字倒成了“教学小头”。这种对认字基本功的忽视,直接导致小学生汉字学习不够精细,书写错别字现象也由此一直延续到初中、高中,高考作文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屡见不鲜、愈演愈烈,就连很多优秀作文也不能避免。

因此,如何加强青少年对汉字的理解、识记程度,提高青少年对汉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将其具体落实到教育教学中,需要我们的文字学家、教材编写专家和一线教师们共同努力去解决。

汉字是中国人的交流工具,也是中国人的语言文化,理应严肃对待。汉字不仅承载着文字本身的文化,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不规范使用汉字、提笔忘字,有时不仅是书写常识缺失所致,也是文化常识缺失所致,例如将“吴刚伐桂”写成“吴刚罚跪”,“贵妃出浴”写成“贵妃出狱”,显然是对历史文化典故不了解。因此,要振兴汉字,根本还在于振兴中华传统文化。也就是说,仅仅一场“汉字听写大会”是不够的,该节目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笔者建议,还应该举办“古诗文听写、释义大会”之类的活动,以引发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让汉语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持续释放出来。

上一篇:顾城《净土》赏读下一篇:圆通快递物流方案设计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