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育爱让爱生长

2024-04-17

以爱育爱让爱生长(通用8篇)

篇1:以爱育爱让爱生长

以爱育爱

灵宝市故县镇安家底小学 李文丹

孝敬父母,是人类相生相亲的自然感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的传统伦理文化,孝敬老人成了千百年来人们奉行的一条道德规范。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百姓,都以孝为荣。古代有虞舜孝感动天,包拯辞官事亲;近现代有林则徐性尤孝友,叶剑英尽孝听母教,就连邓小平同志也深情地说过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许多的孝心孝行,为今人和后人做出了光辉榜样。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门正面墙壁上悬挂的一幅标语就是“要爱你的妈妈”。当有人问为什么不写“爱祖国”、“爱人民”或“爱科学”时,苏霍姆林斯基回答说:“一个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能指望他真心真意地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呢?”

我校位于灵宝著名的矿业重镇——故县镇,全镇矿石冶炼业已成为本镇经济建设的支柱。经调查,(乡镇合并以前)有70%的学生家庭直接或间接参与矿石冶炼业,正是这群“矿业人”的吃苦耐劳、坚毅聪慧创造了矿业之乡繁荣的经济。但随着矿业之乡经济的发展与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孝道”美德正渐渐地被人遗忘, 人们传统的孝道观念开始淡化,歧老、虐老的事件也不时发生。子女遗弃父母、不孝敬父母甚至殴打父母的现象屡屡发生。天大地大不如票子大,爹亲娘亲不如金钱亲。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正处在独生子女的特殊社会时期的学生中不孝敬父母的现象也在不断增多。娇生惯养、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好逸恶劳,只知索取长辈之爱而不图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听父母的教诲,与长辈顶嘴时有发生,不孝的行为导致品德败坏,纪律松懈,学习懒散,家庭出现了子唯教育的普遍现象。

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父母教育孩子时,孩子顶嘴的声音盖过了父母;父母辛勤劳动赚钱,勤俭节约,孩子好吃懒做,出手阔绰;孩子在家中习惯任性,颐指气使,父母就像是围着“太阳”转的“月亮”,默默奉献……

就我们安家底小学而言,长期以来由于德育工作显得过于简单,教育的内容空、方法旧、灌输说教多、实践活动少,造成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言行不一和“知行”脱节现象。因此从孝敬教育着手,规范学生的行为,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现实性。

基于上述原因,为了更好地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努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推动学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2015年春季以来我们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努力找到了一个学校德育“支点”,一个让学生摸得着、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支点”,这就是以“孝敬父母”为起点的“孝亲教育”。这项德育工程旨在增强学生的孝敬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切实提高学生基本道德素养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全面优化和改善我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以下是我们工作中的几点具体措施:

(一)创设浓郁的孝亲教育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孝亲习惯奠定基础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一本书,学生可以在“多看”中“多识”,进而“多问”。因此,我们立足现状,因陋就简,力求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想方设法,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1、让墙皮说话,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

在校宣传窗设立“孝敬窗”;定期在红领巾广播站播放“孝敬教育”的专题节目;黑板报中增设“孝敬角”。总之,在整个孝亲教育中,学校力求把孝敬教育融入一景、一物、一事之中,为学生们的孝敬习惯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开设“知心屋”,为学生养成孝亲意识提供心理保障

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迅猛发展的时期,待人处世较天真,但多迷惑。“知心屋”的开设,则成了众多学生找回自信与勇气的港湾。“老师,我妈妈为什么整天在工厂里忙,从来都不关心我、理解我呢?”“老师,为什么那么多小朋友不喜欢我?”而辅导员总是耐心倾听、引导开解。

(二)创设孝亲课,增进孝亲教育的知识性。2015年春天以来,我们在广泛征集广大教师和家长意见的情况下,自编了以《孝心无价》为题的孝亲课教材。教材选取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名人的孝亲故事。

课程开设依托晨会、班队与思想品德课,间周一次。由班主任任“孝亲课”辅导员,做到孝亲课教学计划、时间、教材、教员“四落实”。

孝敬课教育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围绕尊敬父母,承担家庭责任这一主题进行;

第二阶段:主题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承担对他人的责任;

第三阶段:主题为:关心集体,热爱集体,承担对集体的责任;

第四阶段:主题为:奉献社会,献身祖国,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四个阶段的内容相互联系,紧紧围绕个人的责任问题层层深入,不断提高并且将孝敬教育内容紧紧围绕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紧密地与学校实际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课间交流时,有的同学说:“孝敬教材中的子仲负米、陈毅探亲,他们的孝感天动地,我们也要像他们那样孝顺长辈,虽然我们不能做到像他们一样伟大,但至少我们能让父母放心、省心、舒心、替父母洗件衣服、盛碗饭等。”学生通过读这类文章,从一个个主人公的事迹里得到了心灵的震撼,他们开始反思,他们开始学习,他们开始行动。

(三)设立“孝亲日”,布置孝亲作业,建立“孝亲课”实践笔记

我们在学生中开展“当一天父母”的易位型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父母的生活。使孩子从小就懂得父母的辛苦,产生为家庭、父母分担忧虑的愿望,这种责任感的产生会使他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独立位置,减少依赖感,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校内,则广泛开展家务劳动、生活自理能力技能比赛,“父母生病时”、“我为父母过生日”等主题队会以及征文活动。校内外互相结合,教、学、做合一,融抽象的“孝心”教育于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和思想道德的升华。从爱自己的父母到爱别人的父母,扩大到爱人民,爱祖国,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动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此同时学校创设了三个“集体流泪的节日”,即“母亲节”“毕业典礼”“教师节”。三个节日都是在唤醒学生的情感上做文章。我们利用母亲节进行亲情教育,让“永不让母亲失望”这句朴素誓言伴随着孩子成长;我们利用“毕业典礼”进行爱校教育,在学生依依惜别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铭记;我们利用“教师节”进行尊师教育,通过“我和我的学生”“我和我的老师”的学生同台演讲拉近心灵,沟通情感。

(四)促进校内校外结合,强化“孝亲教育”对家庭和社会辐射功能。

在孝亲教育过程中,我们大胆冲破学校围墙的束缚,树立大教育观念,把开设“孝敬课”放到现实社会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与沟通,建立了“家校携手、共同育人”的新型教育机制。

我们还每学期向家长印发一张《安家底小学“孝亲课”联系考核单》,学期末,由家长根据其子女在家表现打分,由两位邻居签名旁证,并以此作为学校评定学生本学期操行等第和评选三好学生、“十佳孝敬标兵”的重要依据。这种开放式的家校携手育人的“孝敬课”教育活动,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的同时,对家庭和社会也产生着较大“辐射”作用。

(五)建立《责任心成长档案》

为促进学生多层面反思,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学校制定了学生《责任心基本要求评价细则》,根据这一细则设计了《责任心成长档案》。《责任心成长档案》由“量表”、“特色评价”和“叙事”三部分组成。其中,“量表”是对学生生进行的阶段性评定,让学生对照细则进行评定;“特色评价”有自我设计、自我反思、同伴献言教师寄语四个内容组成,自我设计是学生在衡量自身责任心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提出的切实可行的责任心目标;自我反思是学生对自己在实现责任心目标过程中遇到问题、出现结果进行的相关思考;同伴献言是其他(教师)同学针对该人的责任心目标是否实现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寄语是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心目标是否实现的评价以及对学生今后责任心发展的期望。“叙事”则是学生用描述性的语言记载自己的责任心成长经历。

(六)请进来,走出去,“孝敬课”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为了深化“孝敬课”教育,我们精心设计并组织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气息和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如广泛利用主题班会、课前教育、宣传橱窗、黑板报、等手段,启发学生从小事做起,规范行为习惯从孝敬父母做起。学校举行“中华传统美德”系列讲座,学校邀请当地的“孝子贤媳”来校作“现身说法”的报告。学校布置“元旦”、“寒假”德育作业,让学生到敬老院、五保户、贫困户家里为孤寡老人做好事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使“孝敬课”教育内容落到实处,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七)抓“考评”,评“孝星”,增强孝敬教育的激励性

每年六一节我们还要按照学生自评、家长打分、邻居旁证、班级审核、学校终评的“五道程序”,评选校级“十佳孝星”。学校规定,凡孝敬课成绩不合格者,当年操行等第不能评及格,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和其他单项先进一票否决。

我们试图通过这样身体力行的实践与研究,使学生初步具有孝敬的意识,掌握孝敬知识,养成良好的孝敬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从爱父母、爱长辈、爱家庭的情感扩展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反过来,社会、家庭又能更多地来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状况,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做孝敬标兵,构建和谐的社会,促进学生更健康、快乐的成长。

篇2:以爱育爱让爱生长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以历练多年的实践经验、前瞻独特的办学理念全方位为我们诠释着:以爱育爱,做最好的我!——是建立民主、开放、和谐的团队氛围,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基本前提。首先她要鼓励与中层之间要平等对话,强调积极参与,建立平等民主的对话模式如开展“精彩五分钟”、“自由发言”、“即兴论谈”、“深度汇谈”、“校长聊天室”、“校长我想对你说”等做法来推动管理层的发展与提升。其次她强调团队意识,在合作与互助中倡导教师的自主发展。建立同事之间横向的平级交流与分享,设立“和谐团队奖”形成有效的团队合力,带动整个团队和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第三要不断改善教师的人际沟通的理念与技能,要把别人发生的问题看成是自己的,而不是袖手旁观,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应该与身边的人分享快乐、成绩、挫折、困难,要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共同研究,共同解决,群策群力,而不是互相拆台,前面一套,背后一手。李校长觉得要形成一种主流观点:这次不得奖,下次争取,学校也好,个人也罢,要同时发展,“人”的变化需要过程,需要等待。

“以爱以爱,做最好的我” 已经成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魂”,“以爱育爱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潜能,“以爱育爱教会了我们老师爱的能力。”在实验二小,处处可见互相问好,有礼互助“爱”的身影;时时可感相互牵挂,真诚团结“爱”的氛围。李烈的工作中总是离不开对四个问题的不断自我拷问:校长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校长心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校长首先要做什么?校长最需要注意什么?基于这些反思,她给自己定位:做校长,首先是做教育者,其次是做管理者。在实验二小,她倡导的是不“亲历亲为”,而是和每一个人达成共识,鼓励他们亲身实践,并在实践中成长为最好的自我。实验二小独特的小校长、小书记、校长助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不仅给每一位教师搭建了充分发展自我的平台,还无形中帮助每一位教师实现了提升自我的价值,使他们获得了做人的尊严感。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如何育人?育人的核心又是什么?一个字:“爱”!这个爱,不只是受教育者感受到的“爱”,更是教育者自身所拥有的爱,同时也是教育过程中不断生发出来的不竭的爱。正是这份源自心灵深处绽放的爱,在施教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共鸣,使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爱的艺术得到生长和升华;并在爱的相互作用和互相激励中,使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互动圈,一个充满对生命的尊重与感动的教育圈!每一个进入这个圈内的人,都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获得对生命和生活的归属感!为此,我深刻感受到:教育的真谛在于诠释生命,而诠释生命的教育是“以爱育爱”。爱,有着迷人的风采,爱,有着神奇的力量!我付出了一份爱,却收获了更多的爱!在孩子们心中,“实验二小是我们快乐的家”;在老师们心中:“我们很辛苦,但我们得到了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要做最好的我”就要以爱育爱,就要像李烈校长所说“一定要养成学习的习惯”。

篇3:以爱育爱,润心无声

作为一名班主任, 我每时每刻体会着“爱”在教育工作中无可替代的非凡作用, 并每时每刻用“爱”育“爱”, 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一、心与心的碰撞——爱是灵魂

学生的幼稚、萌动来源于“天性”, 教师的成熟、稳重也只是环境背景下产生的年龄、知识、阅历、控制力与规范性增强所形成的相对概念。当教育中稚嫩和成熟发生碰撞的时候, 使用以爱作为灵魂的教化手段, 点滴积累的“量变”最后导致的“质变”, 就会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我曾经历过这样一名学生, 他平时少言寡语, 看不出有任何方面的突出表现, 就像是一滴水, 隐没于大海之中。有一回在数学课前, 我问他会不会圆柱的体积公式, 他摇摇头表示不会, 于是我就陪他一起背这个非常简单的公式。上课了, 当我提问学生圆柱体积公式时, 他犹犹豫豫地想要举手, 我马上叫了他的名字。当他流利地回答了问题时, 我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那时那刻, 我看到平时脸上少有表情的他满脸都是激动与兴奋。紧接着我又在课余时间经常找他谈心, 还特地给他买了一本少年版《意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并附上我的赠言:“这几天老师才发现, 原来你是一个特别特别聪明的孩子, 你只是有些自卑心理, 要用勤奋除掉它,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努力吧。虽然今天你以六班为荣, 但老师有理由相信, 不久的将来, 六班会以你为荣, 因为很快将会看到, 你是全校进步最大的学生, 加油吧!”之后的日子, 他像换了个人似的, 上课积极回答问题, 经常向老师或同学请教问题, 成绩突飞猛进, 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短短的一个学期过去了, 他成为了班级的骨干。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触动, 我们的学生是多么地希望老师去关心和关注他们啊。对老师而言可能是很小的一点关注, 但在他们那里可能就会被放得很大很大, 往往会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尊重

教育的过程是心与心交流的过程, 心领方能神会。以尊重为基础的爱, 才能让交流畅通。“尊重一个人比教育一个人更重要。”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老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善待每一个学生, 关爱每一个学生, 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 当成自己的朋友。”记得有一次跑操, 有一个男孩跑得不好, 体委当众训了他一通, 接下来的结果是他跑得更歪了。等到中午放学后, 我悄悄地把他叫到一边, 轻声对他说:“老师觉得你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 又特别要面子, 是上进心极强的学生。我非常尊重你, 所以跑操时没说什么, 因为老师觉得冷静下来之后你能处理得很好, 是这样吗?”他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老师对不起, 今天是我错了。”我说:“人无完人, 孰能无错。关键是怎样表现好自尊, 怎样才能赚足面子, 不能因为面子, 有错也不改, 知错也不改。当然体委也存在问题, 老师已和他沟通过了, 作为班干部你们应该互相支持工作, 你说对吗?”他惭愧地说:“老师,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下午快上课之前, 他主动来到讲台前, 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向体委道歉。我总结说:“这位同学勇于承认错误, 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台下掌声雷动。这时, 我看到他的眼里闪着泪花。

在以后的日子中, 我发现他学习越来越用心, 有事没事的还总爱围着我转悠, 我知道, 他已经把我当成了他的大朋友。

杜威曾经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的最深刻的冲动。”只有尊重学生, 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从而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进而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心与心的感动———爱是包容

著名教育家蒙台涅说过:“作为教师, 一定要有宽容之心。用宽容的心悦纳学生, 我们就会感受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看到每一种独特的美丽。”

一个“淘得出奇的学生”, 我使劲鼓励他的聪明, 鼓励他能淘出学问来, 结果他钻进了数学学科, 成了班级的数学尖子。

一个爱打架的学生, 我鼓励他利用自身攻击性强的条件, 研究和锻炼一些竞技类、军事类的知识和技能, 会大有用武之地, 结果他考入了一家军事院校。

包容是一种境界, 更是一门教育艺术。对于教育者来说, 放大学生的优点, 缩小他们的缺点, 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 一定会恰到好处, 使他们的一生走得更好。

篇4:以爱育爱 让爱生长

关 键 词:师德;师爱;师生关系;爱心管理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1-0062-0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开启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教育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不竭动力。领导要教育老师,首先要教育自己,以自己的爱,育老师的爱,再以老师的爱,育学生的爱。一个人的爱汇成众人的爱,涓涓“爱”的溪流才能聚成浩浩江河。“教师优秀,则教育优质;教师发展,则学校发展。”为此,学校以人为本,努力营造“以情感人,以爱育人”的人文环境,让老师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去工作。

一、制度衍生爱,正风促行

爱是师德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前提。学校坚持用“爱”浸润制度文化,完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形成教师成长荣誉圈。在老师最关注的职称评聘、岗位设置、评优评先等各项制度中,总是把师德及学生进步放在第一位,让老师真正努力帮助每一位学生都不断进步,做到一个都不放弃。在各类竞赛中,打破年龄和资格等各方面的限制,对于各类竞赛及辅导任务,全校不管哪个岗位的老师都可以报名参加,以解老师“紧箍咒”和后顾之忧。每一项工作都进行全面综合考核,形成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激励性评价制度。老师努力做好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才能获得参加县级以上优秀评选的资格,对工作突出的给予加分或奖励。这样,每一位老师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才会有收获。如今,在制度之爱的浸润下,学校政令畅通,老师心情畅快。

二、管理倾注爱,和谐共进

学校不断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机制,形成校长室、处室,年段长,老师三级管理网络。学校行政用行动阐释服务理念,每一天,相关学校行政都要写工作日志,到自己挂钩的年段巡查,发现问题,能处理的问题马上处理,无法处理的问题及时记录并在行政会上讨论。踏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全校老师的认可。

学校在工作要求上给教师做“加”法,在心理负担上给教师做“减”法,在取得成绩时给教师做“乘”法,在探索中偶尔出现失误时给教师们做“除”法。面对老年教师,给予尊重与减负;面对中年教师的压力,给予援助与关怀;面对青年教师的浮躁,则倾听、等待;面对有才气有个性的教师,会宽容、提携;面对有问题行为的教师,会直言不讳并促其反思;面对优秀骨干教师,充满信任,给予重托;面对新调入的教师,予以期望,不断鼓励;面对跟班学习的教师,一视同仁;面对“对口交流”的教师,寄予祝福、叮咛;面对聘任的保安,耐心帮助与支持……这样,教职员工们每天都感动着、幸福着、享受着。

学校还组织了篮球队、排球队与乒乓球队,经常与其它学校开展友谊赛。组织老师外出考察、学习,让老师在活动中放松身心。每天放学后,学生也跟着教师运动,舍不得回家。学校上下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利用开学开学教学典礼、家长会等机会,宣传学校教师事迹,传播尊师重教的思想,提高教师声誉和社会地位。一个个师德典型,一本本帮扶记录,一封封家长的感谢信……让老师们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学校、学生、家长的认可,让教师感受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神圣感,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你争我赶、积极向上的教风。

“累是身体的,快乐是精神的”“来这里,同事更愿意把工作中的成功拿出来分享,能学到很多东西”“我们学校这种制度,这种氛围,校长你不用管,我们都会努力做好”“原以为人生地不熟的,没想到我们学校、老师这么好,都舍不得回去”……老师的肺腑之言让人欣慰。如今,互助友爱、团结协作、和谐共进的学校精神已经初步形成。

三、教研渗透爱,人人成长

要让学生成长,教师首先要先成长。老师要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提升人文素养。为此,学校十分注重为老师成长搭建平台。

“你的本事多大,学校就给你多大的平台。”对老师不能求全责备,而要根据他们的特长安排工作岗位,发挥其一技之长。课堂教学中,奉行“教无定法”的原则,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导处在每学期初安排工作时,先进行问卷调查,让老师填写自己钟意的工作岗位。之后,根据老师的意向适当调整,特殊的进行个别沟通,并在教职工大会上专门针对工作调整进行解释。在适合的岗位上,老师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更开心地工作。

学校为每一位教师订一份报纸、一份杂志;每个备课室备一本《中小学德育》;每一位教师都可以买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书,然后到学校报销;邀请省内各学科教学专家到校为老师上课,开讲座,为老师答疑解惑;派老师外出参加各级培训及组团到名校参观,每位教师轮流在全体教职工会上分享、交流学习心得。

学校申请了3个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1个县级课题,许多老师根据自己兴趣做了许多课题,如纸笔测试、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研究、同课异构研究、口语交际、学生习惯养成行动研究等等,学校都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老师的研究热情高涨,发觉课题研究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都乐于潜心研究。有了努力方向,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学校教研分为低中高三个年段,每周都开设交流课,由各个年段的教研组成员参与听课和指导,校级教研活动由校教研组组织,小片区的则由学校行政组织,县级以上请校际教研组、教研室指导。这样,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科研合一的研究型学校。

对老师在工作中的点滴感受、建设性意见,学校都特别重视,及时进行可行性研究。凡是建设性,都予以鼓励,并为其提供相应帮助,以让老师张扬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

篇5:以爱育爱

王惠

“以爱育爱,构建小学和谐课堂的研究”课题,从申请立项、确定方案、确立子课题,构想策划、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到现在已经一年时间了,一年中,根据科研内容把科研思想渗透到平时的教学研究活动中,举行了多种多样的活动,让自己逐渐成长。回想这一年来,虽然忙绿却感觉很充实,在研究中既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遇到了困惑与不解。现将自己开展课题工作以来的情况总结一下。

一、课题研究进展

这一年根据学校“以爱育爱,构建小学和谐课堂的研究”大课题的统领下,我首先进行了理论学习,结合认识及班级学生具体情况,确立了自己研究的子课题“引导质疑,主动解惑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确立好子课题之后,做了一份前测调查试卷,分析了学生当前的状况,制定好自己的实施目标与方案,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渗透,实施。平时阅读理论书籍,让自己在理论上有依据,是自己成为知识型教师。并且每月书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者摘抄,每学期根据自己的教学中的得失书写教学案例及反思,分析学生发展的个例。准时参加学校根据教科研课题开展的各项工作,并在活动中积极交流自己课题研究中的收获与疑惑。

在开题立项时,请来教科所老师指导确立子课题;确立课题之后,本人积极参加了实施阶段课题展示课,给教科所专家上了一堂语文课,为了培养学校老师成为学习型教师学校请来教科所老师为大家作了精彩讲座,等等。

二、取得的课题研究成果

这一年中,首先自己提升了认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给专家上了课题展示课,在读书讲座的感染下,写了论文,在国家获奖,区级获奖。同时指导学生学生的作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自己积累了很多教学中的第一手资料,为自己的科研和教学提供宝贵的经验。

其次,学生得到了收获。现在学生由原来的不知提问题,能主动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也有浅显的向有内涵的发展。并且还敢于大胆质疑教材不当之处,如:在教学《苹果里的五角星》这一课时,课题中的五角星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带引号(以前教材上有),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苹果里到底有什么?孩子们纷纷发言,这时一个孩子满脸疑惑,小手似举非举,眼神中充满着不解却有不确定。这时我提问了他,他吞吞吐吐的说:“老师,我认为题目里的五角星要加引号。不是真的五角星。”最后的声音可以说低不可闻。这让我喜出望外,孩子有了疑惑,敢于质疑,还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我们的孩子不恰恰缺少这一点精神。难怪孩子这么为难,的确,质疑的是书本呀。我狠狠表扬了他一通,并把老师之前的想法说了出来,同时告诉孩子,科学家之所以成为科学家,是他们在一定基础之上,对于一些不确定的敢于产生质疑,这才得到新的理论,发明新的事物,如果不这样,社会将永不会进步。现在我们的任务教授他们知识,而是培养各种能力,可能孩子现在的想法并不完整、成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有了这种能力,思想、观念就会日趋成熟、完善。

三、课题研究中的困惑

一年过去了,课题研究中有收获的同时也有困惑。

1、为了问题而问题。部分孩子不是发在内心想了解某些东西主动朗读,质疑,而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老师要提问,不说不行。这样就产生了问题肤浅,没有内涵的现象。是课题研究走形式,达不到预设的效果。

2、有了问题不解惑。

问题提出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部分孩子抱着这样的想法,已提出问题就是结束,而止于思考,解惑做得不到,如何调动学生有疑之后主动解惑是下面要做的重点,因为只有疑,而不能得到解决,是没有作用的。

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在下面的研究中我会再

篇6:以爱育爱 立德树人

一、明确方向,提升理念,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注重引导,确定目标。学校创办以来,始终把坚定的政治方向放在德育工作的第一位。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学德育大纲》的要求,明确了让学生成材、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的办学目标。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创建省市级德育先进学校,具体目标分别是:保持在校师生犯罪零纪录;校园常规管理井然有序;各级德育竞赛榜上有名;创建书香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开展德育系列化研究。以上各类目标的确定,有效促进了德育工作开展,达到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材为志,形成了“学校——年级——班级——个人”为一体的教育目标体系。

领导重视,层级管理。学校始终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摆上重要日程。健全德育领导组织,由校长任组长,组织成立了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即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分管领导分别蹲年级、包学科、挂班级,完善了以“德育校长—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工作体系,加强德育的管理,落实德育活动的开展;以“业务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学科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德育体系,使德育工作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党支部—工会、团委—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 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体系,使学生成为德育活动的主体,内化其行为;以“学校—家庭—共建共育单位—社会力量”参与的德育教育体系,使学校德育工作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上述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有效促进了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学习,提升素质。学校每学年依据市教育局的要求和教师思想现状制定《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教师师德师风培训方案》,通过集训、分组讨论、自学等形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时事政治、教育法规、教育案例等,开展校情教育,激发教师关心国家大事,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还选送大批骨干教师到北京十一学校学习课改经验,选派领导教师到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甚至国外培训学习前沿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这些培训学习,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储备,拓宽教师的视野,树立起教育工作者正确的价值观,有力地服务了教育教学。

二、文化熏陶,活动引领,孕育师生爱的品格

环境熏陶,文化浸润。学校确立了“爱与感恩”为核心的德育特色教育。学校在入校的路口制作了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幅壁画,校园的设计与布局无处不渗透思源文化。校园里静静流淌着自然与文化之美:错落有致的楼宇,笔直宽阔的道路,婀娜多姿的树木,葱绿宜人的花圃草坪,绚丽多彩的鲜花……全校师生还共同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学校建筑物的命名蕴含深意,如“砺学楼”“博雅堂”“艺馨楼”“籍汇阁”“知辛阁”等;教学楼走廊悬挂着以“铭爱”“感恩”“兢业”“志学”“象贤”为主题的名人轶事,以打造文化长廊;每个班级围绕“爱与感恩”,自行制定班训、个性签名,设计学习园地、板报专栏。

活动引领,管理督评。以推行“生活体验式”德育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学校依托“四个专题”,组织好“六个仪式”,着力培养学生“十个良好习惯”,做亮“4610德育活动”特色品牌。学校确立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公民意识、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要内容,以爱心教育、感恩行动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十个良好习惯为抓手的工作思路,开创了一系列以爱育爱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春季学期开办了首届体艺节,开展“三爱三节”“学雷锋,献爱心”“感恩父母,与孝同行”“诚信明礼,爱心帮困”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秋季学期开展了“爱校爱家,关爱新生”“养爱心,育爱德”“校园之星评选”等活动。每月一主题,每周一活动,每月开展星级评比,使德育主题内化为学生的言行,落到实处。各班级还利用晨会、夕会、班会、电视课堂、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广泛开展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和德育渗透。

合力育人,塑造品格。学校定期开家长会,成立家长学校,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开通“校讯通”平台,开办学校网站,设立校长信箱、校园声讯台,鼓励家长积极献言献策。学校定期通过告家长书、家校互访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实现了家校德育价值取向一致,进一步提高了德育实效。学校要求教师跟踪走访学困生、留守生、身体心理特异等特殊学生,并建立健全各类档案。

学校每期请本市公安、法院、食品安全、青少年教育专家对学生进行安全与法纪教育;请知名中青年专家进校演讲,对学生进行感恩励志教育;与本市博物馆、烈士陵园、共青团市委、开发区派出所建立共建关系,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这所大学校,获取更多的教育机会。学校每期组织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向革命烈士献花、祭扫烈士陵园、到光荣院慰问孤寡老人;开展“健康饮食、绿色消费”社会调查,弘扬革命传统文化;举办“砥砺自己、健康成长”主题征文演讲,开展“爱心帮困、春蕾助学”志愿捐款等活动。接地气的活动内容,生动新颖的活动形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特长,锻炼了学生的意志,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重视安全,关注生命,为师生发展提供保障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始终把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作为日常工作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学校不断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注重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强化安全管理,坚持依法治校,促使校园安全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学校成立了“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平安校园”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并把“平安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

学校不断健全完善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做到岗位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开学初,学校校长与各分管领导、各处室、各年级组、各部门、各班级、全体教师层层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学校制订了各类应急预案,建立了岗位负责制,将安全工作责任到人、责任到事,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学校每学期都要以防溺水、防交通事故等为重点内容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学校坚持每周开展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年级组每周开展一次管制刀具等危险物品的清理。学校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每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生命安全教育课,保证课时、内容、授课教师落实到位。

四、重视科研,打造特色,为学校发展提供动力

建校伊始,学校校长肖宗应就提出要走“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之路,明确指出德育要进行系列化的专题研究,要形成自己的育人特色。发展两年以来,学校在德育系列化研究和星级德育评价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效。

每学年学校都要修订德育工作计划,每个月确立一个德育主题,各年级侧重点不同:起始年级重抓行为养成、亲子关系与家庭文化建设;八年级重抓心理疏导与心理健康、健康人格教育;毕业年级重点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理想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以及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学校开办了电视课堂,每周通过系列节目渗透月教育专题。

学校从三个层面开展了星级德育评价:校级层面,通过向市教育局申报星级德育示范学校,健全机制,搭建平台,提供保障,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晋升更高级别的星级德育示范学校;班级层面,积极推行班级管理量化评比,分七大方面量化考核,每月评出星级班级,每学期评选出不同级别的星级班集体;学生层面,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评价,各班评出星级学生,每学期向学校推选出学习之星、文明之星、进步之星、劳动之星等若干名。每学年度学校开展一次“感动思源十大人物”评选,学校集中举行颁奖仪式。本学期,根据麻城市委《“十孝百善”美德麻城系列评选活动实施方案》以及市教育局《“十佳百星美德少年”评选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学校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层层推选,树立典型,以引起强烈的反响。

学校在以“思慧还源,言诚志爱”为核心理念的统领下,构想出“志德、志雅、志学、志爱”这个基本框架,由此构建校本德育的基本思路,组建专班编纂德育读本,并作为学校在新一轮课改实验中推行的校本德育教材。

学校被评为麻城市首轮三星级德育示范学校;学校承担了麻城市教育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610德育读本》(初中版)的编审任务;学校先后被授予“麻城市德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作者单位: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

篇7:以爱育爱 寓德于行

在北海三幼,还有许多像鲁莹一样对幼儿关怀备至、体贴入微的好教师。近年来,北海三幼涌现出了许多“师德模范”和“师德标兵”,这与该园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采取多种有力的师德建设举措息息相关。

高度重视师德建设

北海三幼秉承“以爱育爱”的工作理念,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道德素养,使北海三幼成为爱的家园、学的乐园。

北海三幼园长兼党支部书记范徽丽说:“师德建设的基础在于教师要有爱心,有爱才能育爱。”北海三幼将“以爱育爱”的办园理念渗入到每位教职工的心中,培养充满爱心、懂得感恩的快乐团队。北海三幼要求教职工每天帮助同事做一件事,如在下楼时帮正在收拾幼儿餐具的食堂阿姨拎个桶,以此建立同事间互助友爱的情谊。

在教师培训方面,北海三幼坚持把园本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并每周坚持用一小时进行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学习,鼓励和帮助教师提高学历,强化专业能力。园本培训的内容包括幼儿教育专业知识、时政要闻、幼儿园的教育故事、教师的经验交流等。2012年,北海三幼选派教师到广州、成都、武汉、桂林、南宁、玉林等高校参加了2011—2012年“国培”计划,全园90%以上的教师都参加了幼儿教师“国培”计划的培训学习。

每学期,北海三幼都会结合节日开展主题活动,如开展教师节“师德标兵”评选活动、新年“爱的教育”活动、重阳节敬老活动等,让教师在丰富的活动中提升道德素养。

北海三幼注重引导教师学习师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引导教师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提升道德素养。范徽丽认为,“师德标兵”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师德榜样”就在身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不求做高、大、全的完人,只求做有闪光点的凡人。该园每学期都会开展“我身边的感人故事”师德演讲活动,要求教师用慧眼去发现幼儿园教学工作中的高尚道德,每人撰写一篇演讲稿。在演讲会上,教师们以质朴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真切的感受,表达了对同事的感激之情、赞美之意。在一个个鲜活真实的故事中,老师们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感激流泪,时而拍手叫好,大家都领会了崇高师德的精神境界。在学习身边人的同时,北海三幼还组织教师聆听北海市师德模范报告,并让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全国、全区先进的师德模范事迹。

在家园共育方面,北海三幼坚持每学期发给家长一份问卷调查,根据家长的评价评选出幼儿园“家长最满意教师”“师德标兵”和“先进教师”。范徽丽园长说,家长的监督和反馈是观照教师行为的一面镜子,有了这面镜子,才能帮助教师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从而促使教师主动反思,调整工作。

北海三幼的教师黄海云在多次家长问卷调查中都获得了“家长最满意教师”的称号。她经常在家长来园接幼儿回家时主动向家长说明幼儿在园里的身心发展情况,还经常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了解幼儿,并虚心接受家长提出的合理建议,使得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她还在主题教学活动中开展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来园和孩子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增进了家园互动。

通过多种教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北海三幼教师们的师德理念日臻成熟。在充满爱与交流的氛围里,北海三幼把教师个人的智慧变成集体的智慧,个人的情感汇成了集体的精神。

师爱在细节里彰显

在幼儿园的日常保育活动中,细节非常重要。北海三幼将师爱贯穿于教师的每一项保教工作中,并将师德落实于每个岗位、每位职工。

北海三幼详细制订了《北海市第三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工作规范》,分别从“入园”“进餐”“早操”“集中教育”“区域活动”“入厕”6个方面对教师工作和保育员工作作了细致化的要求。北海三幼同时制订了《教师礼仪规范》《爱心成就快乐教师承诺书》,从中提取出“爱心教师的十大师德规范”,如“入园时笑迎家长,蹲下身来迎接幼儿”“(教师值班)等每个孩子离园后教师才下班”“睁大眼睛找孩子的优点”“幼儿无穿尿湿裤”等,帮助教师养成细致照顾幼儿生活和积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识及习惯,努力体现“细微之处见真情”。

范徽丽说:“最重要的,不在于认识和判断师德,而在于实践师德。”师德规范里的每项内容都有对应的具体行为和具体事件,北海三幼要求教师把师德规范做明白,做扎实。如在“保护幼儿的安全”方面,该园明确规定发生危险时每个人的职责、具体要做的事情以及具体的站位。在强化师德规范的过程中,北海三幼的老师们普遍养成了细致、耐心的品质,他们通过细心观察幼儿行为,了解幼儿需要。

一天下午幼儿起床后,北海三幼教师叶祥娟照例给班里长头发的女孩子梳辫子。她正在给茵茵小朋友梳辫子的时候,睛睛小朋友走过来了。一开始睛睛不说话,只是呆呆地看着叶祥娟帮茵茵梳头。看着看着,叶祥娟似乎察觉到了什么,轻轻地问她:“睛睛怎么了?你也想梳头么?”她点了点头。“可你现在是短发呀,等你的辫子长长了,老师再帮你梳个漂亮的辫子,好吗?”叶祥娟接着说。没想到睛睛拿出两个小夹子,对叶祥娟说:“老师,我也可以梳头的,不信你看,我还有小夹子呢。”听完睛睛的话,叶祥娟笑了笑,让睛睛走近她,拿起手中的小梳子,给她轻轻地梳了几下,帮她把小夹子别在额头前,并顺手把睛睛拉到怀里,轻轻地抱了一下,说:“真漂亮,像个美丽的小公主。”这时,有几个短发的小女孩看了睛睛,把眼光投向了叶祥娟,叶祥娟从孩子们的眼光中看到了一个简单的渴望。最后,叶祥娟走下去,给短头发的女孩们一个一个地梳了头发,孩子们高兴极了。从那以后,每当叶祥娟给长头发女孩子梳头的时候,总也不忘给短发的小朋友轻轻地梳几下。

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北海三幼及其教师获得了许多荣誉。北海三幼多次受到区、市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还获得了自治区先进幼儿园、自治区绿色幼儿园、自治区优秀卫生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北海市示范幼儿园、北海市校园文化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2012年,范徽丽被评为“自治区幼儿教育先进个人”“北海市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鲁莹老师荣获“北海市首届十大师德模范”提名奖,吴清敏老师则被评为2012年度“北海市优秀教师”。

为了发挥示范园的辐射作用,北海三幼还与结对帮扶学校——铁山港营盘镇能村小学开展“结对帮扶”和“送培训下基层”活动,向能村小学、官井小学、涠洲岛盛塘小学无偿捐助玩具、图书和修建学校球场的部分资金,捐助金额超两万元。“尽管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我们的心是真诚的。我们希望通过一次次活动打动、带动身边更多的人。”范徽丽园长这样说道。

在师德建设工作中,北海三幼将师德规范转化成为师德行为,形成了浸润式、持续性、良性互动式的师德建设模式。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北海三幼将继续发扬优良的师德师风传统,努力创建出理想的育人环境。

(责编 蒙秀溪)

篇8:以爱育爱让爱生长

关键词:爱的教育 德育理念 中职学生

爱是至善的体现,是做人的根本德性,对爱的体悟与践履是理想人生的重要内容,是帮助一个人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方式。而一个人对于爱的认知和理解则极大地依赖于教育特别是德育的熏陶和养成。德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育成一个人的德性,塑造一个人的心性,使其成为一个具备健康人格的“理想的人”。因此,在此意义上真正的教育就应该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也应该成为德育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一、爱的教育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必要性

1.预防、化解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

中职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容易面临各种心理问题,诸如抑郁、焦虑、厌学、人际关系敏感、情绪不稳定、叛逆对抗等。在这一成长的关键时期,正确处理、化解学生出现的以上心理问题,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对这一问题给予了更多关注,心理辅导制度和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被越来越多的引入校园。但仅仅依赖于制度和人员配备层面的改进,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期的德育工作实践证实,解决此类心理问题,学生的信任和配合程度直接决定了解决效果。而要得到学生的信任和配合,就需要借助爱的力量,用爱的教育感化学生。

所谓爱的教育,即教师在德育工作中从爱的立场出发,既以爱为内涵,也以爱为目的,从内至外感化学生,真正进入学生内心。在此过程中,师生间不仅建立了信任,学生也从教师身上学习了释放和回馈爱,从而形成良性互动,不仅预防和解决了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也使得德育工作成为师生共沐其中的爱的教育。

2.破解中职学生成长困境

一段时间内,对中职学生和普高学生一视同仁,像培养普高学生一样培养中职学生成为了教育系统内的共识,但这种共识却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初中教育的弊端,即缺乏差异化,反而违背了平等对待的初衷。

中职学生在以理论学习为主的初中阶段因为个人特长和兴趣的差异,而处于劣势,又因为初中教育缺乏差异化管理,而失去了发展个人专长的机会,因此个人发展和信心都在这一阶段受到了抑制。中职阶段的教育尤其是德育,必须帮助他们克服个人成长的困境,摆脱升学失利的阴影,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重新出发,而不是重新回到与普高学生一致的德育培养老路上来。因此我们将爱的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题,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3.纠正功利化的教育理念

中职教育不是普高教育的补充,而是人才培养的另一种途径。但长期以来由于培养理念过于窄化和功利化,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人发展都受到了影响。

考核人才的标准不仅仅限于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综合素质、持续发展能力都在考核范围之内,简而言之,必须首先成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进而才能成为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以爱的教育为入口,对学生先进行成人教育,而后再开展成才教育,既是符合人才培养的逻辑,也是对功利化教育理念的纠偏。因为爱的教育是一种内化的、隐性的教育。

二、“以爱育爱”德育理念内涵

有效的德育工作需要明确的德育理念指导,从现实情况和以往经验出发,学校通过将“以人为本,以爱为先”作为指导思想,将“引导+感悟+理解”作为实践准则,将“先成人,后成才”作为德育目标,构筑起“以爱育爱”的德育理念。

1.“以人为本,以爱为先”的指导思想

爱的唤醒和传递,存在于人与人之间,因此在实践“以爱育爱”的德育理念时,必须首先立足于人本身,即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将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育的考量跨度,做更长远的规划。而以爱为先,则是在德育实践中,一方面将爱的体验和认知作为教育的先导内容,另一方面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的过程中首先秉持关怀和爱护的态度,以爱的方式对待学生。

2.“引导+感悟+理解”的实践准则

传统的德育把鲜活的道德实践转换为文化的知识和规范,多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传播,缺乏体验性和真实感。在实践“以爱育爱”德育理念的过程中,我们着力通过创设一种客观、真实的道德情境,让教师在这种情境中开展“爱的德育”,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亲身体验和感悟,自觉提升自身的人格力量,从而实现德育的根本目的。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以积极引导、倡导感悟、鼓励理解作为三大实践原则,使得爱的德育变成师生双向的、可参与、可感受的教育活动。

3.“先成人,后成才”的育人目标

“以爱育爱”的德育理念以“爱”为核心,关照的是人的终身发展,因此我们将“先成人,后成才”作为育人的目标。不追求德育工作的“立竿见影”,而是把中职阶段的德育自觉地纳入学生个人发展和人生规划的整体过程中。秉着“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通过爱的德育,塑造学生的心性和人格,使其具备感受和传递爱的能力,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进而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通过专业学习,成为一行一业中的可用之才。

三、“以爱育爱”德育理念的实施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爱育爱”的德育理念,学校开始实施以爱心教育、榜样教育和成人教育为核心的德育ABC工程。

1.德育ABC工程之A——爱心教育

爱心教育作为德育ABC工程的首要内容,灌注了“以人为本,以爱为先”的指导思想,通过爱心家访、爱心助学、爱心义卖、爱心义工、爱心讲堂等活动,生动形象地将爱的德育希望所传达的家国之爱、社会之爱、他人之爱和自我之爱呈现在学生的身边和眼前。

通过建立学生个人情况及心理档案,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每一阶段的表现,组织定期的爱心家访,尽力为家庭存在经济困难的学生排忧解难,尽力帮助与家人存在沟通困难的学生。从内心出发关怀学生,既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拉近学生与家人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存在的爱。

设立由学校优秀毕业生出资的蓝领基金,作为爱心助学款项,支持学有所成的毕业生回馈母校,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前辈学长的关爱,同时直接领会感恩和回馈的意义。

我们借助爱心义工项目和爱心义卖活动,让学生走出自我的小天地,学会用实际行动帮助同学、朋友,乃至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群。让爱的行动和付出,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让爱在校园内外流动起来。

建立爱心讲堂机制,既鼓励校内的学生和老师分享爱心故事,也邀请校外爱心人士为学生讲述“爱”的经历和经验,让学生进一步分享和咀嚼“爱的味道”,将爱心教育的内涵和作用进一步深化蔓延。

2.德育ABC工程之B——榜样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榜样的选取上,榜样对象首先必须在整体人格上健全高尚,其次才考虑事业上有成就的,范围基本限定在学生可以实现见面交流的人群内。此外,为了进一步鼓励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也适当在学生中选取部分品性和能力都相对优秀的学生作为校内学习榜样。

通过学校的社会资源,在各专业对应的行业和企业中,聘请品德和能力出挑的专业人士,委以校外辅导员的身份进校与学生交流,课余带学生实地参观自己的工作环境,了解自己的工作状况,实地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举办“感动校园”十大事迹评选活动,在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家长层面选择符合要求的榜样人物,挖掘榜样人物故事,通过校报、文明橱窗和校内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

充分挖掘优秀毕业生资源,采访毕业生奋斗经历和故事,汇编成《学子风采》一书,作为每个在校学生课外读本。同时,定期举办优秀毕业生论坛,让优秀毕业生回到在校学生身边,讲述他们当年的求学经历和走出校门后的职业发展道路,以真实经历和生动讲述感染学弟学妹。

3.德育ABC工程之C——成人教育

“先成人,后成才”的德育目标,将“成人”确定为学校德育的基本底线和要求,即学生必须首先通过德育教育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公民。

为此,学校建立了“社校联动预警机制”,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督促学生的个人成长,变被动为主动。“社校联动预警机制”包括学校四支“预警队伍”,分别是干部队伍、班主任队伍、青年团员队伍和社会预警员队伍,实行干部24小时值班制度和值班干部住进学生寝室制度,对班级情况每天进行详细记载,加强校园周边、寝室巡逻,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并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帮教全员预警,周密细致、环环相扣,保证提前发现问题,及时消弭问题。

开展“触动灵魂”的警示教育。每学年,定期组织部分新生参加警示教育。参加警示教育的对象主要是红色预警对象,同时为了打消这些同学的戒备心理,各班班长等主要干部也都参与。如带学生参观看守所、羁押罪犯现身说法、看守所干部法制讲座、带学生参观羁押罪犯就餐等。警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生动的反面事例,给部分学生以思想的警醒、灵魂的触动。

密切联系学生家庭,建立家校联动机制。以书面、电话、见面等多种形式,保证与学生家长的定期交流,既向家长传递学生个人情况信息,也向家长争取支持,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邀请专业团队开设心理知识辅导班和家庭教育辅导班,并鼓励家长参加。从学校到家庭,时时渗透德育,事事交织德育,为形成“全员育人”的大德育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建春.爱的教育的偏离与匡正[J].职教通讯,2012(50).

[2]张军凤.爱的教育:一种大德育观[J].中国德育,2007(11).

[3]张冲.教育智慧:具有爱的教育思维[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1(1).

[4]鲁丽平.论爱的教育实施途径[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以爱育爱让爱生长】相关文章:

生长因子04-30

自然生长作文04-22

荔枝生长教案04-24

芫荽生长日记04-26

生长式教学05-03

玉米生长影响05-15

豆芽生长日记范文05-25

豆芽生长观察日记06-28

绿豆生长观察日记07-08

观察蔬菜生长日记04-11

上一篇:国土局检查范文下一篇:社区资源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