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报告2范文

2022-05-18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结题报告2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结题报告2范文

责任感结题报告 (2)

《普通高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010-10-26 13:03:35 来源:宝中文明在线 浏览:3036次

“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教育科研专项课题

执笔人:王士江 陈新

关键词:责任意识 责任行为 责任感培养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级中学,2009年8月,我校《普通高中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研究》被列为“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教育科研专项课题,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背景和原因

(1)“民主、责任、求真、创新”是宝山中学的百年校风,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认为,责任心乃是道德发展的基础,是人格健全的标志,培养具有责任感和责任行为的学生是学校的必然使命,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然。

(2)目前在校的高中学生已是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其责任意识弱化的主要的普遍表现有: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对我校700多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我校学生责任意识强于责任行为,因此如何让学生的责任意识付注于责任行为是我们本次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

(3)目前很多学校开展责任教育中存在着的普遍性问题,如角度雷同,研究点太高,缺乏实际操作点,以传统德育教育替代德育研究等。很多学校从师德建设入手,通过创设教育情境,加大教育宣传等方法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也有教师在具体的实践中提出了诸如“任务分配法”、“自然惩罚法”、“心理辅导法”、“榜样示范法”等责任教育的方法。但在众多的研究中,问题讨论多,实践操作少;个性的、独立的实践研究多,基于学校整体的实践研究较少。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找到适合宝山中学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有效途径。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因此,责任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教育尤显重要,我们以《普通高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研究》德育课题为引领,逐渐形成适合我校实际的德育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二)研究目的和预期目标

我校开展了针对我校实际的《普通高中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研究》,本研究试图结合学校德育发展的实际,从责任行为产生的心理学意义出发,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维度着手,探索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的主要对策,并努力将责任内化为学生的自由选择。将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研究,力求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需求新的突破,追寻德育的有效性。

1、宝山中学《普通高中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研究》是基于我校实际情况的行动研究。为使本项研究更有针对性,从责任行为产生的心理学意义出发,我们在行动研究前首先从学生、家长、老师三个维度着手,设计三份关于目前学生责任感现状的调查问卷,了解当前学生真正的责任感情况,探索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的主要对策,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责任感教育,并努力将责任内化为学生的自由选择。

2、我们的责任感教育将通过班主任亲自编写《普通高中学生责任感培养》德育校本教材,有针对性开展每月一次的主题班会课,同时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情况,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在系统性的德育教育同时,再开展如征文、演讲、学生干部暑期实践活动等,作为对责任感培养的补充和完善,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责任意识的养成。

3、为使本项研究更有实效性,我们先在高一年级中实行实践研究,高一年级班主任还要完成相关责任感培养案例编辑,总结课题研究的得与失,为新高一开始新一轮责任感培养提供基础和帮助。做到边学边改,不断推动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总而言之,我校开展《普通高中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是:一,通过行动研究使责任感培养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形成我校德育教育的校本课程,解决班会课教育内容缺少的现状,系统性地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提升德育教育的层次;三,通过研究,使责任感教育成为我校的德育教育总课题和德育教育模式。

(三)研究对象和时间

宝山中学《普通高中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研究》以2012届高一年级为实验年级,共8个班级,362名学生,以2011届高二年级为对照年级,课题研究起于2009年8月,止于2010年12月。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所谓责任,是指份内应做的事,是个人或群体组织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责任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培养责任主体的责任素质,以使其对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加以确认、承诺并履行的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现代教育四大目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从不同的方面对现代教育提出了要求。其中的“学会做人”应该是教育的核心。而责任教育的出发点在于培养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并教会他如何做人。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指出:“在社会关系中,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就确切无疑地指出了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责任。 2001年10月24日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之一,明确指出“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上海市二期课改对本市中学生的素质提出如下要求:有强健的体魄,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有开放的意识和文化包容态度。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能发现问题,能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而“责任意识”则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

责任乃人的生之“必须”,责任教育已经成为世界道德教育的新观念和新趋势。在美国,责任教育是美国公民品德教育的六大支柱之一,其核心价值是国家责任和爱国主义。“责任”是我国优秀文明传统的内核。古往今来,我们民族的发展史就正是以对民族对国家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志士仁人的奋斗史,正是对国家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感铸成了我们民族的脊梁。

三、责任感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上海市“二期”课改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道德责任是主体自由选择的结果,在本质上是自律的。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展,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循循善诱,加强引导,把学生的责任感养成成为自我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责任意识才会自觉地转化为责任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个性品质。强制的教育,只会使学生迫于外界的压力,机械地作出各种虚假的承诺,最终形成双重人格,这是思想教育中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即责任教育目标的制订要体现教育体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层次,在内容上循序渐进。责任本身是有层次性的,学生对道德责任的认识也是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总是日益趋于深刻,实现责任意识到责任行为的转变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教育学生对自己负责是责任教育的起点。制订各个年级段的目标时,既要注重阶段目标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要注重各阶段目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尤其要抓住新高一入学教育这一良好阶段。

3、操作性原则:德育教育切忌“假、大、空”现象,让责任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德育教育的有效性,要坚持可操作性原则。责任教育内容、方式坚持“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原则,根据学生需要开设责任教育课程,设计有效的责任教育活动,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让学生自找存在的责任缺失现状,运用心理教育活动体验责任的重要,学生个人发展手册等方式都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又是操作性强的责任教育活动。

4、整合性原则:德育教育途径是很多的,加强多方整合,形成合力。进行责任教育要做到“三个整合”,即要有新形势下教育内容的创新,又要与原有的学校德育工作特色相整合;即要注重班会课等德育阵地的教育,也要进行学科责任教育的渗透;即要注重学校内部主渠道的教育,又要加强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

四、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问卷和访谈法

我们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方法和访谈法。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责任感现状。使用SPPS统计方法对问卷的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

1、调查的具体目标:

(1)了解当前高中学生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的现状。

(2)分析当前高中学生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的关系。

(3)分析当前高中学生自尊与基本信息的关系。

(4)探索强化责任感教育的措施,以提高责任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调查工具的选择:自编问卷 问卷设计内容的考虑,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学业方面、学生遵守校规方面、学生参加学校活动方面、学生的自尊量表等方面设问,分意识和行为两大类,共设选择题58题。同一时间向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共发问卷365份左右,收到学生调查问卷360份,有效问卷282份。

3、 调查结果分析

对学生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我校学生责任感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呈现出如下特点:

①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完全呈显著差异,责任认知强过责任行为,不少学生可以判断出负责与不负责的是非,但不能把正确选择付之行动,学生中不少人对一些事情,有心尽责,而无力尽责。

②学生的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是紧密联系的。责任意识可以指导责任行为,提高学业意识可以提高其学业行为,但提高其他意识不能很好的提高其他行为,这里的其他方面主要指生命教育、节能意识和基本的道德礼仪,可见,意识的培养也是必要的;责任行为可以促进意识的形成,学生通过参与一些感兴趣的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责任感。

③学业成绩越好的学生,自尊水平越低,成绩好的学生自信心不足,总认为自己还不够好。

(二)行动研究

根据问卷调查情况显示,我们的学生具有责任意识,但缺乏责任行为的现实情况,我们进行了责任感培养的行动研究。

1、创设浓厚的责任教育环境氛围,处处感受责任 学校责任教育的环境创设体现在硬环境上的主要有:学校电子屏幕每天滚动播出关于责任教育的格言,责任教育主题墙板报展示,以责任为主题的班级环境布置等。

学校责任教育的环境创设体现在软环境上的主要有:以“责任”为学校校训,树立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基本观念,培育良好的责任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为自己的将来负责的理念。

2、开展全员责任教育主题活动,人人履行责任

学校在整个2012届学生中开展责任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责任教育主题班会展示评比、“我与责任”征文、“我与责任”演讲、“我是90后”征文等活动都做到全员参与。各个班级针对学生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承担责任,从身边做起》、《青春和责任共飞扬》、《责无旁贷》、《我的青春我做主》、《我的未来不是梦》,以及《我们长大了》“护蛋”主题实践活动等。在主题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道德生活,亲自去感受、体验、思考和实践。

为了更好提升学生的责任行为,学校还请了已毕业的优秀学生党员现身说法,请东方讲坛专家上海市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为学生做《红楼梦与人生》专题报告,请学校关工委的老同志对学生作了以北京高考作文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正题、以“与青年朋友读理想与责任、学习与生活”为副题的报告。

3、学生干部为主体的实践锻炼,引领责任行为

在学校发展、提升的关键时期,需要团、学干部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宝山中学团委本着“责任·服务·凝聚·引领”的宗旨,进行了团、学干部选拔培养机制初步探索。通过报名、民主推荐,第一轮面试,岗位实习,主观性测试(包括笔试及团队活动),竞聘演讲,第二轮面试,公示等七个程序进行,时间跨度长达一年,精细化的选拔过程中尤其重视学生责任感培养,让简单的选拔学生会干部成为锻炼学生能力,增强学生责任行为的重要载体。 同时以自主管理为抓手,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下设 “行规检查组”和“志愿者服务队”的队伍建设,深入、细化工作内容,通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养成责任行为,促进和谐校园环境的构建。

4、加强责任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突出责任训练

我校在开发责任感校本课程时,首先从学生需要出发,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开设课程,采取了由下而上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强制灌输教育。在每个班级开展有特色的主题班会的基础上,我们了解分析高一学生在责任感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设立责任教育校本课程的基本框架。然后,再把教学框架放到班级、课题组进行讨论,结合学校特点,最终把普遍性的问题作为校本课程的最基本内容。根据新生入学教育特点,我们开设如下内容:

①严明纪律,履行职责——军政训练中的责任教育

②我爱我校,立志求学——校史教育中的责任教育

③行规训练,责任养成——行规教育中的责任教育

④责任意识,责任行为——责任教育基本概念学习

⑤自主管理,提升责任——学生干部责任行为培养

德育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还结合每班实际情况进行同课异构教学。责任教育德育校本课程不仅解决了我们有些班主任班会课没有系统教学内容的困境,也成为我们每年新高一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从高一开始循环,牢记责任,养成责任行为,为高中三年生活打下扎实基础。

5、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手册使用,提升学生责任 宝山中学从2000年实施了《以学生成长档案激励学生成才》的德育课题研究,在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德育课题二等奖。我校已经建立起以学生成长档案形式促进学生成长的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今天,已经发展成《学生发展指导手册》,更注重以学生成长档案建设督促学生责任感的养成,激励学生成长,成为具有宝山中学特色的德育教育有效途径。

《宝山中学学生发展指导手册》内容丰富,操作性强,主要分两部分。

(一)学生德育认知基本常识,主要有:校训、学校精神、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歌、学生培养目标、各年级教育目标,宝山中学学生一日常规、宝山中学学生成长8条。

(二)学生德育应会操作内容,主要有:宝山中学学生座右铭与三年设想、学生荣誉记录卡、每学期个人发展计划、 每学期2次的“学会反思”阶段总结、每学期总结等内容。

通过加强《宝山中学学生发展指导手册》指导、使用、反思、提高、总结等过程,精细化德育教育过程,促进学生由责任意识到责任行为的转化,激励鞭策学生做一个“对自己负责、对学习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合格的高中生。

五、研究成果和结论

1、以责任教育推进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宝山中学在“民主、责任、求真、创新”的办学思想指引下,形成了以“责任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工作模式,着力塑造“富有爱国心责任感的、求真创新精神的,具有现代公民人格的一代新人”。

从学校层面上,通过责任感培养,落实学校各项规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与训练,营造良好有序的教育教学氛围。从学生自我教育层面,通过《宝山中学学生个人发展手册》,实现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学校逐渐形成了以“责任教育”为特色的德育教育,管其行、攻其心、扬其神,在全体学生中形成了“堂堂正正、朝气蓬勃、永不言败”的氛围。

2、以责任教育提高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和师德素养

有强烈责任感的教师才能带出负责任的学生。言传身教是教师教育途径和方法的高度概括。在道德情感教育中,身教高于言教。责任感的培养,一直是我校倡导的师德风范。教师的言传身教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的每日每时,每个角落。营造责任环境,培养责任情感,以德育德,是几年来我校责任感培养最有效果的策略。

责任教育是学校以德育为重点的总课题,对学生的责任教育首先让全体教师知晓,以教师的敬业精神、强烈的责任心去言传身教。因此,学校在各种大小会上反复强调责任教育课题研究重要性、研究进展情况,教师重视了也会迁移默化感染影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无形的有意识的渗透对学生的责任感教育。

宝山区“十佳”师德标兵周锦燕老师有两次两位母亲临终托孤承担起教育的感人事迹,何银秀老师把特殊生带到家中共同生活,更多的老师放弃休息时间义务为学生补课,班主任100%家访,有的老师带病坚持上门家访,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学生。全体教职工努力营造对教学高度负责的学校文化,用教师每时每刻的责任形象感染学生,形成全校事事负责的校园氛围,弘扬“一身正气,为人师表”的良好师风。

3、以责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

一年多的责任教育培养,使我们的学生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了两个飞跃。从课题实施初期,老师们普遍认为我们的学生缺乏责任意识,到一学期后的问卷调查显示,我们的学生普遍具有了责任意识,这是第一个可喜的变化。从有责任意识到逐步具有一定的责任行为的转化,是本次课题的难点和重点,为此,课题组根据学生变化适时调整了部分课题方案,集中精力开展了行动研究,由面上责任教育各项活动开展到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责任·服务·凝聚·引领”为目标的团、学干部选拔培养机制探索,使我们的学生懂得责任贵在行动中体现,学生干部在行规检查评比中公正评比、认真指导,体现了高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提高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责任感,也以一个优秀学生干部形象带动全体同学的责任行为。

责任教育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找准奋斗方向。只有当人具有责任感时,才能满怀一种义务的意识自己判断自己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只有责任感才能帮助人在生命海洋的大风大浪中找到确定的方向。实施责任教育的新高二年级比对照年级(新高三年级)在共产主义信仰上更迫切、更执着。9月份同时期对比,高二年级递交入党申请书15人,而原高二年级只有5人递交入党申请书。说明接受一年多系统责任教育培训指导后的学生人生目标更清晰,社会责任感更强。

学生责任感的建立是素质教育的支撑点,也是学生创造力与学习兴趣的出发点。学校通过创造让学生在自身责任感的驱使下去表达意志并实现行为的机会,来实施素质教育。课题中期开展的责任教育主题班会与后期举行的 “我与责任”系列活动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在认知、行为中责任感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责任也进一步明确。如高二(7)班何奕婷同学荣获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我是90后”读书征文活动二等奖。

4、以责任教育提升学生对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态度

当今社会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努力的工作,报效祖国。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明确指出:“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

在责任教育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家校结合教育的途径。在主题实践活动中,我们有的班级设计了为期一周的“护蛋行动”,每个蛋代表我们学生自己,每天与家长一起做好“护蛋”记录,通过活动,体验到自己成长的不易,更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很多家长真诚感言,通过责任教育活动,孩子长大了,明白了作为一个即将成年的孩子肩负的责任,即,提高自己目前的学习责任,进一步负起未来的家庭责任,从而实现更崇高的社会责任。

高中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行为是新型的行为,通过社会性的、自发性的活动,进一步体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校园保洁护绿活动、参与上海市“蓝天下至爱”万人募捐活动、“三五”爱心活动、世博志愿者活动,与世博“小白菜”交流活动等,都让同学们体会到每个人都是社会人,存在于社会之中,要将自我责任与社会责任融为一体,履行公民权利,承担公民责任,在贡献与索取之间,只有贡献大于索取,社会才会进步。

结束语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性格可以决定人的命运,具有了责任心的性格,就会收获一个金色的人生。宝山中学将“责任”作为校训,以责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线,以此实现“校风正、学风浓、环境美、社会声誉好”的德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责任感成就未来——养成负责好习惯》孙云晓、刘秀英著 漓江出版社

第二篇:2 课题结题报告书封面

课题结题过程性材料

立项编号 xxsx15L001

课题名称

小学数学倍数问题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

学科分类

小 学 数 学

课题主持人

苑 志 乾

课题组成员

杨玉星 杨 硕 王 阳

高 静 陈淑一

所在单位

邓州市高集镇西岭街西学校

结题日期 2016年6月

第三篇: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结题报告2

《数字化产品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创新课程结题报告

1) 项目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数字化设计和制造已经成为当今产品研发的主要途径,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前的教学大都针对产品设计、制造的某个环节进行的,无法系统的、全面的向同学展示产品研发的整个过程,通过本综合实训让同学亲身参与产品研发的整个过程,熟悉产品设计的流程、规程、制造方法、设备和制造方法、过程等,锻炼同学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设计软件的使用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动手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培养对产品创新设计的兴趣。

2)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实训以空气清新器为设计对象,通过市场调研、定位,确定初步设计方案,根据方案确定设计方法、设计软件,通过正逆向两种设计方法,分别进行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及效果设计,完成零件的数字化设计,通过快速成型完成零件的快速制造,对样件进行评估修改,确定最终产品模型,并进行单件生产、装配和调试。

3) 项目研究采取的方法和具体措施:

本项目主要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

1. 确定数字化产品设计的研究对象,通过市场调研,进行合理市场定位,确定研究

对象的功能、适用场合等。通过研讨分析最后确定以车用清新器作为产品设计和研发的对象,进行快速产品开发。

2. 对研究对象进行初步的工业设计,粗步确定研究对象的尺寸、颜色、外观等,做

出草图。在草图和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对空气清新器模型用油腻做出整体实物模型。

3. 采用正向和逆向两种设计方式完成产品的外形、内部结构的三维数字化设计 。

对空气清新器模型采正逆向两种设计方式。逆向设计先通过数字化测量设备(ATTOS),采集油泥模型的三维整体数字数据,通过逆向工程软件(IMAGEWARE)将扫描的三维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对由点云数据进行对齐,提取特征线,由线生成面,然后再按照先整体后分体,对空气清新器模型进行结构设计;空气清新器正向设计采用三维设计软件(CATIA、UG)在概念草图设计的基础上,由外到内,先外观后结构,先主后次的顺序对空气清新器的各个零件进行设计,最终形成空气清新器装配体三维模型。

4. 快速原型制作。将正逆向设计的空气清新器三维数字模型,生成快速成型设备所

能识别的数据格式(STL),经过快速成型设备(SOLID,FDM),通过将三维模型在快速成型设备上的布局、分层设置、三维打印等步骤,快速制作出实物样件,然后对样件进行评估,评价验证产品的结构、功能、人机工程、实际使用和视觉效果等,对需要修改的部分确定修改方案。

5. 对需修改的部件或产品数模进行修改,再次进行快速成型制作,评估确定最终模

型。

6. 对产品进行快速制造。对最终的定型产品单一零件在MCP真空铸型机上进行快速

硅胶模具制作,由硅胶模具在铸型机上通过配置不同的树脂材料,快速小批量浇铸零件。

7. 其他元器件购买及安装调试。将快速成形件或者真空铸型件进行装配,需要调整

的地方通过人工处理,打磨等方法完成最终的产品。

8. 成本核算。对整个产品开发过程进行系统评价,对每个工序进行成本核算,培养

同学生成成本的概念和意识。

4) 项目研究的创新性:

本综合实训以具体的产品为研究对象,将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完成了产品研发中从市场需求、产品定位、外观设计、功能设计、结构设计、样件试制、样品评估,本项目是第一个完整再现了实际生产中产品快速研发的整个过程的综合性实验。

5) 项目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创新心得

空气清新器的设计和三维模型已经制作完毕,不是最好的设计还有待改善,但是目的已经达到了,充分了解了这一过程,对其他的产品的开发有指导意义。心得还是比较多的,这对我们的思维的发散很有帮助,从发现问题 ,到提出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最后改进再创造,我们的思维在一点一滴中改变指导着我们的行动。我们处于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时代,人类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而创造力和创新力所扮演的社会不竭动力越显重要。激烈的竞争局势,使得人们比以往更加渴望探索创新的奥秘,从而使得自己在这样的一个局势当中能有一个更加稳定的位置。

第四篇: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与范

一、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正文、讨论或建议、结论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教育实验研究之后,对教育实验研究全过程及其结

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分析与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材料。由题目、引言、正文、结尾等几部分组成。

至此可见,课题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但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种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课题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二、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 引言

引言是课题报告的开场白。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应该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属于

历史空白,这是不妥当的。怎样开头为好,应根据课题报告的内容、各人的写作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但必须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等毛病。

2. 正文

正文是课题报告的主体,占报告的绝大部分篇幅;是课题报告的关键部分,体现着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必须重视正文部分的撰写。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在正文部分叙述的内容不尽相

同。但要写好正文部分,都必须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过程,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这是基本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易出现两种毛病:一种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论点,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只有论点,没有材料,缺乏说服力。另一种毛病是罗列大量材料,平铺直叙,看不出其主要论点是什么。出现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能以确凿的论据来说明论点,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一。为了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研究成果,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还应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而采用图、表、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的情节。当然,选用的图、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准确无误。

3.结论

课题报告的结论部分是作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它是整篇

报告的归宿。结论必须指出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有的报告可以不写结论,但应作一简单的总结或对结果开展一番讨论;有的报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议;有的报告不专门写一段结论性的文字,而是把论点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个部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科学研究报告。都必须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而不是正文部分内容的简单重复,更不是谈几点体会,喊几个口号。写结论必须十分谨慎,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简明具体,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三、撰写课题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课题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条件的,而这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因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可靠的。人们阅读或审查课题报告,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了什么

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是如何解决的。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因此,写作课题报告,主要精力应花在方法和结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不得不承认结果的可靠性。

第五篇:申请报告、结题报告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罗华中心小学

2011年11月6日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们深知,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提高教学效益将成为研究的核心。基于这种认识和思考,我们确定了“新课改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为学校研究课题,并于2008年10月成为县级立项课题。

从我校目前的师资队伍情况来看,我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41人,占全校教师总数23.8%,大部分青年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课堂的调控把握、课堂教学的设计、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维持、提升等都还不能较好地掌控。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能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能较好地解决“耗时多、负担重、效益低”的课堂教学现状。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1、“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2、课堂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如下三重含义:一为有效果,即对教学活动结果与教学预期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二是有效率,是对投入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获得的收益之间量化关系的评价;三是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及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

3、支撑性理论:一是有效教学理论,其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是20世纪极具

代表性的教学思想,它关注和研究了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与有效教学的关系,是本课题研究的已有经验和理论基础;二是建构主义理论,是以“知识建构”为核心的教育与课程理念,而贯穿于建构主义所形成的众多教学策略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的知识建构为中心的思想;三是新课程理念,是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方法

本课题研究目标是对“重负低效”课堂教学进行归因分析,针对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及应对策略。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立足于学生自主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建构“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有:

1、研究“低效课堂教学”与“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论界定。

2、通过课例研究、问卷调查了解低效课堂教学的现象。主要研究课堂教学中哪些现象可归结为低效甚至无效,初步拟定判断低效的标准。

3、低效课堂教学现象的归因分析,主要研究造成低效甚至无效教学的原因是什么,重点从教师个人素质与教学能力、学生的心理与发展、教材的变革、教学方法、课堂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4、改进低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5、构建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题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我们深入进行了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发现目前的课堂教学低效、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被动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依然被制约着,得不到培养和提高。为此我们在反复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课标”之后,请教专家,群策群力,针对教师如何有效教,学生如何有效学,将课题定位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上。课题工作组专门召开了教研组长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我们初步形成了《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研究方案,初稿形成后,我们再次召开组长会议,在会上各位组长发表了对

实验方案的意见,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建议,会后我们结合各位组长的建议,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改,县教师进修校教研室主任黄益全亲临指导,构建了实施目标体系,确立了课题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方法。12月5日、12月16日学校分别开展了数学科子课题“练习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与语文科子课题“整体阅读提高课堂有效性”开题活动,为整个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经过经验性论证、行政论证、专家论证之后,我们拟定了课题的总体方案,并申报立项为县级课题。

第二阶段:课题初步研究阶段(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

这一阶段确立了重点实施目标,学习并吸取名师的宝贵经验,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本课题共设置了“练习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整体阅读提高课堂有效性”等四个子课题,分别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处主任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各学科教研组长全员参与。我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分组进行研究的方式,由每个教研组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组织管理网络采用多层各级分管制,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好各个子课题的正常活动,子课题负责人负责每一子课题的正常开展,并组织管理好本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强化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理念。首先学校邀请县教师进修学校黄益全主任到我校举办讲座,使教师清晰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决胜的主阵地在课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勇于投身课程改革,突破课程改革的瓶颈。同时教导处先后推荐了《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有效教学:在理性实践中前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等学习文章,使课题组成员有了广泛借鉴的经验和理论,使全体教师能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教学理论,了解国内外有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现状。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以往难以解决的课堂低效问题找到了解决的理论支撑,“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成了老师们经常讨论的话题。

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主题我们举办了“整体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沙龙活动,大家围绕有效教学从课堂教学入手,尽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达成共识:课题研究必须要从课堂开始,课堂必须要有自己的理念,建立自己的模式,拥有自己的研究方法,从课堂构成各要素和各环节入手,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有效高效。这次活动是我校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活动,对促进我校课堂教学的内涵

发展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我校每个学期组织中心小学范围内的片区教研活动,每年组织由四个中心小学组成的大片区活动,经常开展真诚的合作与交流,构建了多层次合作的研究共同体,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话题进行重点研讨交流,大家一致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通过教和学使学生和教师都获得发展。

第三阶段:课题深入研究阶段(2010年2月至2011年1月)

这一阶段为期一年,主要进行实验操作,信息反馈,资料积累,撰写论文等工作。立足课堂,认真实践,通过集体备课、研讨课、经验交流座谈会等形式,探寻一系列合理、科学的课堂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及其素材的收集工作,撰写阶段性总结报告。

1、营造交流氛围,扎实开展研究

我校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展示活动,邀请进修校专家、兄弟学校老师来评价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组织校内青年教师互听互评,通过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探讨如何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步构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模式;组织全体教研组长、中心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参与各级教研活动,从而扩大视野,收到了宝贵的可借鉴的经验;学校每学年编写教师的论文集、案例集、教学反思集,广大教师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将自己原创或收集到的相关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研究体会让大家共享,有选择地整合利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中,为课题研究丰富了资料。

2、开展课堂实践,构建有效课堂

骨干教师率先垂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确保课题研究高质量地开展。每周均开设1~2节由骨干教师执教的校内研讨课,骨干教师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理念与新课标教学理念设计课堂,他们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骨干教师的引领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并拉开了课题实践验证的序幕。

随着骨干教师引领式研究的开始,各教研组也开展了组内的研究与实践,各子课题组的每位教师都选定一个内容,先自行进行教学设计,然后由组长带领全组教师进行课前集体备课,上课老师阐述自己的设计,组内成员围绕整体阅读、练习设计等问题共同

探讨,提出改进意见和方案,在研讨中达成共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有效的预设。因为是同一备课组,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相同,大家对教材都比较熟悉,提出的建议也比较合理,这种同伴互助式的集体备课极大保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大大降低了低效课堂的出现。如此有效的同伴互助,不但促进了课题的研究,同时促进了教师群体的集体成长。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9月)

这一阶段为全面总结阶段。参加研究的所有人员都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成果,多角度地对课题进行了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获得了预期的大量的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课题论文及学生作品等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1、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增强了教科研意识

教学效率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目标的实现,是各种因素发挥整体效能的过程,这就迫切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有效教学理论,通过交流培训深化本课题的理论观念。随着课题的确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教学理论的头脑风暴学习,强化了教师的校本培训,专门邀请县教师进修学校专家作专题报告,推荐《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等学习文章,并举办了“整体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沙龙活动,构建了多层次合作的研究共同体,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课题的管理网络和课题研究例会,组织教师学习交流,统一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不断提高,进行教学研究的意识增强了,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教科研能力和业务素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县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校的邱毓芬、张小霞等获得县一等奖,在县说课比赛中,局下小学陈小华、中心校谢艳获得一等奖,在县优秀青年教师评选中,林丽霞、王观玲、黄光惠等15名教师被评为县“优秀青年教师”。张夏莲老师的论文《优化练习体现价值》在《福建教育》2009年第九期上发表,邱毓芬、黄光惠等老师的论文在国家级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2、促进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能纸上谈兵,为了验证我们的课题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普遍性,学校课题组以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实践验证,实施课堂展示,构建有效课堂,把课题研究推向纵深。创造多种机会向领导、专家展示我校提高课堂教

学有效性实践课,通过同行评课研讨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利用各种研讨活动,探讨各个学科各种课型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帮助各位老师突破教学方法的旧框架,注重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追求高效、优质的教学效果,促使老师们的课堂真正高效。

经过实践和研究,各门学科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确立,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料,大大降低了低效课堂的出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课程的建构性和开放性,以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为原则,以“激情互动、诱思探究、成功体验”为范式,有一定操作性,教学效果显著。

课题研究的三年中,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大型观摩研讨活动三次,共展示语、数等6门学科的10节课,从反馈的情况看效果良好。与以前相比课堂的形式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参与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加强了,课堂气氛活跃了,课堂上展示结果的多了,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也提高了,在课堂上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上都有了收获。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教学管理效能

通过本课题研究,初步形成了适合于我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如语文科的整体阅读模式、数学科练习设计模式、品德科的活动教学模式等,整体上对学校教学工作、教学质量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通过研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了课堂的教学有效、学习有效、管理有效的三个有效目标。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周密准备、课堂求真务实、不断改进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与实践。我们遇到的困难不少,碰到的问题也会很多,相信只要我们面对问题和困难,冷静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把追求课堂教学艺术的完美与课堂教学的高效作为孜孜不倦的追求,一定会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上一篇:暑假见闻2范文下一篇:vis目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