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山》教案

2024-04-21

《采山》教案(精选13篇)

篇1:《采山》教案

《采山》

教学目标:

1、通过律动感受并学习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特点。

2、准确的带着情感地演唱出采山这首歌曲。教学重难点:

1、如何使学生更容易的理解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特点。

2、启发学生有感情的带着愉快、高兴的心情演唱歌曲。教学准备: 电钢琴,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大自然给了我们人类许多的宝藏,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到大山里面去寻宝。

问:春天大山里面有哪一些宝藏能采摘并带回来呢? 生:

播放ppt课件,展示宝藏图片(蘑菇、竹笋、木耳、蕨菜)

(二)初步感受歌曲

师:同学们,我们去采山咯!你们高不高兴啊? 生:

师:我们就带着愉悦、欢快、明快的心情去寻宝吧!(播放第一遍歌曲,并做律动)

师:刚刚我们听了一遍,可以说是我们找到了宝藏藏之地的路线图,接下来,我们要慢慢的仔细的去沿着路线寻找。

(三)学唱歌曲

师:老师带钢琴唱一句,同学们学唱一句。要跟紧咯!有反复记号,唱两遍。师:现在我们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了,还剩下一半,我们就接着带着节奏来朗诵一遍歌词吧!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找出相同的小节,并标记一共有多少小节? 生:

师:ppt出示相同小节(分别用钢琴来教唱这几句)

师:再找出不同的小节(ppt演示不同的小节并用钢琴伴奏来教唱)师:这些宝藏都找到了,我们就有准备装篮,把这首歌曲拼起来唱一遍。生:好(唱)

师:同学们,我们的东西都找到了,心情怎么样啊? 生:(高兴,愉快„„)

师:带着这种心情再来演唱一遍吧!生:好(唱)

师:采到了宝藏,我们都快高兴的蹦起来了,接下来,同学们就带着动作一边唱,一边动起来吧!(律动,带有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律动)

(四)创编歌曲

师:除了我们歌词当中唱到的采蘑菇,采木耳我们还可以采什么? 生:竹笋、野菜,小野花„„

师:木耳是用采这个动词,竹笋(野菜)用个什么动词好呢? 生:挖、摘„„

师:“果呀果满篮,花也花满篮”这一句,我们又可以改成什么呢? 生:

师:“采来山菜嫩又鲜,彩裙飘飘也带甜”这两句又可以怎么换呢? 生:

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了,想出了这么多的合适的歌词,我们就把我们自己创造的歌词带到歌曲当中去唱唱。(钢琴伴奏)师:同样的我们的心情也非常的高兴是吧? 生:是。(带十六分音符的律动,边唱边律动)。

(五)分组表演

师:宝藏都找到了,我们现在要运下山了。现在先分男生,女生分别唱,一定记住最后一节大家一起唱。(只想梦里钻)生:好。(钢琴伴奏)

师:教一组叉腰采地的动作(踩出十六分音符的节奏)生:一起表演。

师:分小组接龙表演。(表演完的的坐下,表演的同学站起来踩地叉腰)师:最后一起加动作,加唱一起表演。

(六)音乐知识的讲授

1、十六分音符的讲解。(出示ppt课件,并结合四分、八分音符打出节奏)

2、P16的拍一拍,唱一唱的教授。(手击恒拍,嘴念节奏。)

(七)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唱采山这首歌,还了解了十六分音符,以后同学们要是有机会去采山的时候,你们就可以想起这首歌,哼着它一路去采山啦!(下课)

湘教版2013教育部审定

授 课 人:朱文文

授课时间:2015年4月17日

授课地点:盼盼中心小学三年级142班

教学反思

《采山》这首歌是湘教版2013版的三年级上册的第三课的演唱歌曲。这首歌曲表现小朋友上山玩耍的一种活泼、轻快地画面。是由萧潇作词,徐邦杰作曲的F大调,四分之二拍子,短小而朗朗上口的歌曲。

在2015年4月17日在三年级142班上了此堂课,其中有许多的不足,需反思改进,加强学习。不足的地方有:

1、教学语言上,课堂语言不精炼,啰嗦。习惯性的在语言中加些前缀或后缀的语气助词,比如‘然后呢,啊,呢’等等,这不利于同学们的正确的良好的语言发展,应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话语。

2、教学内容上,考虑不周全,教学内容的次序可以调整一下。可先把十六分音符的认识与拍一拍,唱一唱放在学习歌曲之前,这样更利于同学接受新知识与歌曲的学唱。

3、教学策略上,在找曲子中的相同小节,与不同小节,太过纠结,花了太多时间。其实,三年级的同学能很快的看出来,低估了三年级同学的认知能力。在学生出现演唱错误的时候,想到去纠正,却用到的方法不正确,不应该示范错误的演唱方法,可以采取强化的策略,这样,既简单又有效。

4、专业技能方面,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弹唱技能,虽懂点皮毛,却不精,在教唱时会出现弹错,不利于教学进程。

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音乐组老师及教研组老师给了十分中肯的意见,这些都是平常听不到的评价,指出我的不足,有利于我今后的成长。这更是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的一次催化剂,令我对教学又有了新的高度的认识,不但要知道怎么上课,更加懂得了还要把课上好。

篇2:《采山》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采山》,并乐于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歌曲,让学生明白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2、能表达歌曲节奏,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采山》。2.能准确演唱十六分节奏

3.能从歌曲中感受到劳动的愉快,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教学难点】

1.十六分节奏的掌握

2.学生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采山》是一首民歌风创作的歌曲,采用2/4拍,徴调式,一段体结构。歌词生动形象,曲调欢快、活泼、清新,节奏比较紧凑,加上十六分音符、前八后

十六、前十六后八节奏的运用,使歌曲具有朝气并富有流动感。生动的描述了小朋友采山的愉快心情。【教学用具】

电子琴、卡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知节奏

1、师生随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律动

2、师: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把我们带到了野外,山坡上长满了大大的蘑菇,大家想不想采蘑菇。

3、师生互动复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新授十六分音符,与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对比练习,感受十六分音符时值的长短。先跟教师一起走上山坡吧!(课件出示四分节奏,学生边读边做动作);来到草地上,同学们高兴得又蹦又跳;(课件出示八分节奏,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发现蘑菇了,快跑去采吧(课件出示八分节奏,同学们边读边表演)。

4、(课件)加上歌词训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十六分音符。

3、师:(课件)是的,大山物产丰富,一到收获的时候,山民们就高高兴兴地去采摘他们看上的宝贝,他们称这一活动为采山(板书课题)。今天有小朋友真的要去采蘑菇,他们不仅采蘑菇还采了些什么?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采山》中小朋友的喜悦吧!

二、师生互动、新歌教学

1、聆听歌曲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熟悉曲调)

听了这首歌曲你觉得情绪怎样?(节奏欢快、活泼,让人心情愉悦)

2、学生复听歌曲。(打拍子,在心里跟唱)

3、老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学生体会歌曲的情绪、速度。

4、指导学生用“la”随音乐教唱曲调。

5、填词歌唱:

(1)学生自由读歌词。

(2)老师按节奏带读歌词。

(3)在演唱的时候有些地方需要停顿,你感受到了吗?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共有几处?看谁最聪明?(引导学生学复习八分休止符)(4)引导学生轻声随音乐填歌词演唱。

(5)歌曲处理:什么样的声音、什么样的情绪、用什么样的表情来表现歌曲?让我们就这样来练习唱一唱吧。

(6)师生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三、实践体验、合作交流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音乐(绘画、舞蹈、器乐、创编歌词。。)

四、课堂小结,结束本课

篇3:《采山》教案

针对这种情况, 经过反复调查研究,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们决定对传统的教案进行改革, 实行“动态教案”。

“动态教案”的提出, 是相对于传统的“静态教案”而来的。传统的教案, 从教学目标到教学过程, 每一个细节都要工工整整、详详细细地写在教案本上。写好后, 不论发现什么新情况、再有什么新设想, 都不能改动。因为改动就要在教案本上“乱添、乱画”, 就会影响教案的整洁与美观, 检查时就有可能影响得分。所以, 教案一旦完成, 就成为一种“静态固定的工艺品”, 姑且称其为“静态教案”。

所谓“动态教案”就是改变传统教案“一次成形、万事大吉”的做法。教师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吃透教材、钻研教参、分析学生的基础上, 设计一个教学基本思路, 制定出上课的基本框架, 框架内的每一个环节都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教师预设, 二是课堂生成。上课前, 教师对课堂进行充分的预设, 填写到相应位置, 如果需要, 可以随时改动;而生成部分则是空白, 这一部分填写的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成情况, 是要在课堂之上甚至是上课之后才能完成的。这样, 教案不再只是课前由教师独立完成的“静态固定的工艺品”, 而是一个包含了课前教师预设、课中教学生成、课后教师反思的“动态过程实录”。

与传统的“静态教案”相比, 教师使用“动态教案”上课, 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

一、改变了教案与课堂脱节的现象, 让教案回归引领课堂的本来要义

没有教案的引领, 随心所欲是上不出好课来的。但再高明的教师也不可能预见到课堂上发生的所有情况, 课前撰写出一个完美无缺的教案。只要课还没有进行, 就随时可能会发现新情况、新问题, 教师就会不断有新的课堂设想, 这些新设想在传统的“静态教案”中是无法再添加的。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上课时不得不更改甚至背弃事先写好的教案, 于是上课不依案而行就成为很正常的事了, 再加之业务检查的需要, 久而久之, 就导致了教案与课堂的脱节。

“动态教案”则不然, 它不是一蹴而就、一次完成的。教师随时可以把自己的新思路、新设想写进教案, 教案可修、可补、可改, 甚至是在课堂的行进间。这就使得课堂教学过程可以在教案的引领下依序而行, 让教案和课堂教学保持高度的一致。学校检查教案的标准也不再只看表面上的整洁、美观, 重视的是教案的实用、使用情况, 是否真实地记录了备课、上课的情况, 是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动态教案”体现了课堂的预设和生成, 既避免了教师“独霸课堂”, 也避免了学生“无政府状态”的出现

教案就是上课的方案, 如果严格按照传统的“静态教案”上课, 所有的程序都是教师事先预设好的, 教师有新的设想也不能及时实施, 学生的新思想也要无情地被掐断, 唯有此才能使课堂按原有的设计进行, 这就剥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使得教师独霸课堂, “照案宣科”, 导致了课堂教学的僵化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低下;反过来, 如果不照教案上课, “脚踩西瓜皮, 滑到哪里算哪里”, 则往往会迷失教学方向, 造成学生主体地位的绝对化, 导致课堂教学的“无序状态”和“无政府状态”, 难以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动态教案”每个环节都分为预设和生成两个部分, 教师课前对课堂进行充分的预设, 上课时按预设顺序进行, 课堂的生成如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就要及时地给予引导、挖掘、拓展, 并实时记录到教案 (来不及记录的可在课后补写) ;如果课堂生成偏离教学目标, 教师就要及时地引领、疏导、纠正, 让课堂始终朝着教学目标的方向前行。所有这些, 都是教案需要记录的内容。如是, “动态教案”能够让教师稳步地实现课堂的预设并及时捕捉课堂的有效生成, 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也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 打造出动态的创新课堂。

三、使用“动态教案”可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传统的“静态教案”实际上只是教师的一个课堂预设过程, 不要说很多教师不照此上课, 即便是使用教案上课, 教案与上课的实际过程也会有很大的差异甚至是大相径庭, 对以后的教学并无多少实际的参考价值。因此, 学期终了, 检查过后, 很多教师就把旧教案束之高阁甚至弃之纸篓。

“动态教案”实际上是一节课从设计到实践的教学过程实录。它实时记录了教师课前备课、课中师生活动、课后教学反思的所有情况。教学预设的正确与偏差 (甚至是错误) , 学生学习过程的顺利与阻滞, 课堂生成的创新火花,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与体会等, 在“动态教案”中都一目了然, 这就为教师研究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最坚实的依据, 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 汲取教训, 改进教法, 极大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为从“教书匠”升华到“教育家”创设了条件, 铺就了道路。

篇4:用个性化教案解决教师教案之惑

关键词:新课程;教案;个性化

新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了新的气象、新的活力,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迷惑。很多不成问题的问题都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教师要不要写教案就是其中的一个问题。我想没有人会提出来上课不需要备课,但却有人提出上课可以不写教案,这是对备课和写教案的关系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把备课和写教案隔离开了。其实备课和写教案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备课,就是上课之前进行教学构思(或称之教学设计)及做相关的准备工作,这是完成一节课的必备工作。写教案就是将“课之前进行教学构思(或称之教学设计)及要做的相关准备工作”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程序。

反对写教案的教师认为,我们可以在心中备课,提出了“心案”的概念。我个人比较羡慕这些老师,也许他们有着超人的记忆能力,我只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教案不仅可以在教学时给我们思路的提示,也可以及时地把自己的智慧成果记录下来,便于日后回忆、总结。而且没有教案这一“工作历程”的物质化形式,谁能知道你是否真有“备”这一“工作历程”呢?也许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我们大部分教师还是能认真备课的。为什么又有这么多教师质疑写教案呢?

其实,大部分教师反对的不是写教案,而是旧的教案管理模式。教案是对备课这一工作历程的记录,照理说是如何思就如何写。但旧的教案管理模式不仅对教案的格式有规范化的要求,还要用各种要求来评判教师的工作:书写是否认真、是否提前几天完成等等。当写教案已经不是备课的需要,而变成了应付检查的无奈时,教师只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面对管理,我们无法不写教案,但是写的是什么,自己都不知道了,于是,胡写教案、抄写教案、教案翻新等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笔者认为,教案还是要写的,但大可不必拘泥于规范格式,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学思路写出来就可以了。我们可以通过写个性化教案的形式来提高教案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主管部门也大可不必非要对教案制定出个“子、丑、寅、卯”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不是更好?至于教学质量的监督,可以通过听课、调查、说课等方式实现。只有做到没有强制的规定,没有规范化的要求,写最适合自己的教案个性化教案,才是每个教师的心愿。那么何为个性化教案?

个性化教案是指教师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依据,通过研究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参考编者的编排意图,在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从而创设出能体现学生个性、文本个性、教师个性的教案,并且依据课堂动态情境弹性灵活地进行教学;概言之,个性化教案是教师整合教材、学生、教学情境和教师自身等多种因素而形成教学活动的蓝本,其本身就是一种课程,一种基于人(学生和教师)、情境(教学过程)对学科课程进行二次加工的课程。个性化教案融入了教师对学生的具体分析,对教材的独特理解,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追求,使得教案不再是应付上级检查的“鸡肋”,而是教师个人的创造性成果,并通过课堂教学体会到教学的尊严与快乐,真正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师的专业素养。个性化教案的好处不用多说,关键是如何写好个性化教案,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个性化教案要体现学生学习个性

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教学的前提,我们必须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个性化教案设计应以“分析学习需要”为起点,而学习需要的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的分析”和“学习内容的分析”,因此,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是科学进行教案设计的基础。了解学生,可分为了解共性和了解个性两类。了解共性指对学生一般心理特征的了解,是对学生共同的、规律性特点的认识;了解个性则是对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个性化了解。个性化教案就应该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的学”为主要思考依据,重点以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二、个性化教案要體现文本个性

文本是确定课堂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文本是固定不变的,是客观存在的,但文本也是活的,是一个多面体,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教师对文本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处理。现实中教师写教案是用来应付检查的,但每个教师对文本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处理,真正的上课依据也是来源于这种处理。但不管如何处理,都应抓住该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也就是文章所独有的价值。华东师大郑桂华老师认为,确定文本的核心价值主要从“具有语文特点、具有明显特征、具有统领性、具有类概念”等方面考虑。只有掌握了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才能使我们的教案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当然,确定文本的核心价值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并且结合编者的编排意图,考虑教学内容的连续性。这样设计的教案才能体现文本的个性,否则很容易出现“把诗歌教成了散文、把散文教成了小说”的笑话。

三、个性化教案要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

“教师即课程”,教师的个人修养、性格特点、知识底蕴等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参与并影响着教学。因此才有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会设计出不同的教案;同一篇教案不同的教师上出不一样的效果。教师创设教案在遵循学情、文本等重要因素的同时,还要尽可能扬长补短,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擅长思辨的设疑,擅长朗读的范读,擅长写作的多下水;在这一方面,很多有名的教师可以给我们启示:谈到于漪,我们会想到她的激情;谈到李吉林,我们会想到他的巧妙的情境设计;谈到朱震国,我们会想到他的天籁之音;谈到余映潮,我们会想到板块教学……总之,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实现自己的教学追求。

四、个性化教案要体现课堂的动态生成

课堂是动态的,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即时学习状况,机械执行教案,必然会使课堂僵化呆板,效率低下。那些通过多次排练而成的“示范课”是一种“表演课”,是上给听课者看的,而不是为学生的成长而上。因此,教师不管上什么课,都应依据课堂情境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成”教学。但是生成型的课堂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甚至是一定的不可控性,要想处理好,需要极大的教师智慧,难度很大。那么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何用个性化教案来满足动态生成的需要?我们可以在教案设计时进行弹性预设,有了弹性预设,自然更有利于弹性地进行教学。所谓弹性预设是指教学方案为满足教学生成的需要而预备充分的空间,保留足够的余地。

参考文献:

杨啸云.教师教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5:《采山》教案

1、通过音乐学习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明白劳动光荣的道理。

2、创设情景,使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

3、在游戏中学习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并能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

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采山》,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抒发对劳动和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

1、准确掌握歌曲中的XXXX、X XX、XX X的节奏。

2、编创动作表演歌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电教设备、教学光盘等

教材分析:

《采山》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这首歌曲欢快、活泼、清新、别致。歌曲的旋律大跳和级进音程的交替进行,节奏鲜明、紧凑,在各乐句中变换着“XXXX、X XX、XX X”节奏的运用,配合着旋律音程的起伏,使歌曲具有朝气并富有动力感。配上生动形象的歌词,极易为儿童接受和喜爱。歌中描述了小朋友在飨赣曛腥ゲ缮降挠淇煨那椋表达了小朋友光着小脚丫采山时灵巧的身影、灵活的手指,采来蘑菇、木耳、野果、山菜,丰收的喜悦香甜在心的感受,连做梦都要笑出声音来。这首歌词曲结合紧密,生动形象,能深深地打动每一个演唱它的人,是一首适合儿童学唱的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练习发声进行师生问好

节奏练习

师:欢迎大家进入今天的音乐课堂,经过上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节奏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那今天老师就先来考考大家,我拍一条节奏,看谁能模仿出来。

节奏1:XXXX ×○

师拍击,学生模仿(出示节奏卡片)

学生创编节奏语言

师:我还能为这个节奏填词(师边拍节奏边读词)

采呀采蘑 菇○ (出示卡片,放在刚刚那条节奏的对应位置)

你会吗?会的同学就可以得到一个蘑菇(给学生1分钟思考时间)

生:举手发言。(正确创编填词的奖励自制蘑菇一个)

节奏2:×XX ×××

蹦恰恰 蹦恰恰

师:跟着老师学一学,边律动边说:“小脚丫,跳起来,小手儿,拍起来,蹦恰恰,蹦恰恰,蹦恰恰,蹦恰恰”

熟悉歌曲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好!下面让我们休息一下,一起来听一首歌,这首歌的名字叫做《采山》(板书题目)

在美丽的大山里住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他们都是大山的朋友,采山就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方式之一。你们知道什么是采山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他的歌声去找找吧。

学生跟着教师随音乐有节奏地拍手

(通过跟音乐有节奏地拍手,让学生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及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师:小朋友,刚才我们都听到了采山是什么呀?

出示:采呀采______(例:采蘑菇、采木耳、采山菜、采野果、采野花。)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尊重学生说的每一个答案。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真好,采山就是秋天来到的时候,山里的野花开的很漂亮,果子也熟了,还有很多的山菜、木耳,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到山上把它们采回来,这就叫做“采山”。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那你们想不想跟着山里的孩子一起体验一下采山的乐趣呢?(再次播放音乐,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配上简单的动作。)

(通过加入简单的采摘动作,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强化学生对歌曲旋律的记忆。)

教唱歌曲。

师:小朋友们采得可真带劲,你们都采了些什么呀?

节奏复习教学:

XXXX XO

采呀采蘑 菇

XXXX XO

采呀采木 耳

XX XX |XX XO |

采来 山菜 嫩又 鲜

学生按节奏念词回答问题;

指导学生有强弱地拍击节奏,并可以配上动作。

(通过指导学生有强弱地拍击节奏,使学生对二拍子的强弱规律有更深刻的认识,并更好地体会歌曲的音乐情绪。)

2、学唱歌曲

师唱一句,生跟唱一句。

3、纠正错误

(1)请生说说自己觉得困难的乐句。

(2)师纠正学生唱错误的乐句。

(3)休止符处理:

A、听了这轻快的歌声你觉得小朋友们可爱活泼吗?如果我们这样唱还觉得活泼呢?

B、所以,我们不要忘了休止符,每句最后一个字只唱半拍,小朋友们试试看,要唱得活泼、跳跃、富有弹性!

4、齐唱歌曲。

5、分男女生比赛唱。

五、拓展――创编舞蹈

师:我们会唱了这首歌曲,那你能根据采山的音乐来创编舞蹈吗?

(1)请生自己创编

(2)师带领学生一起跳。

六、结束。

篇6:小学音乐《采山》教案

整理教师:三合小学 秦圆圆

一,激趣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生:春天。播放班得瑞音乐,和老师一起感受春天的气息… 师:想不想去郊游?(播放《郊游》音乐和老师一起律动,课件呈现青山绿水图片)

师:里面都有什么呢?生:小花,小草,蘑菇,蚂蚁… 师导入课题《采山》

二,寓教于乐

1,节奏训练

课件呈现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节奏练习。2,初听音乐,感受歌曲旋律

师:大山中传出小姑娘美妙的歌声,从歌声里你都感受到了什么? 生:高兴,快乐… 3,有节奏朗读歌词(1),师有节奏范读歌词

师:我们一起看看歌词里都说了些什么?师读歌词,这次小姑娘都采到了什么呢?生自由回答。(2),全体同学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师:采了那么多宝贝,难怪小姑娘那么高兴,你看老师把蘑菇带来了,看谁读得好,就把它奖励给谁!

生齐读,注意休止符为红色,见到小红灯在心里要停下。师:采了那么多宝贝,小姑娘该怎么回家呢?生自由回答。(3),师教学生有节奏朗读歌词(4),伸出小手打节拍,根据歌曲的强弱,把歌词再次朗读一遍 4,师弹琴范唱歌曲

师:那么好听的歌曲,老师也禁不住想要唱一唱了,请伸出你们的小手为老师打节拍伴奏好吗?

5,师弹琴伴奏,全体学生用“la”模唱歌曲。6,师弹奏歌曲,生尝试加入歌词演唱歌曲。7,师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8,挺直腰板,保持微笑,有感情的跟琴演唱全曲。师:告诉老师,你们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生:我体会到了劳动真好!就像自己在采山一样… 9,指导学生带着活泼欢快的情绪,再次演唱全曲。

三,创造表现

1,尝试在歌曲每句后面加入象声词“嘿”演唱(1),生唱,师加入“嘿”

师:同学们唱的棒极了!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群体,(老师弹奏,学生演唱歌曲,师在歌曲每句后面加入“嘿”)你们感受如何? 生:有力量,活泼

(2),交换角色演唱歌曲,生尝试在每句后面加入“嘿”,感受歌曲带来的力量。(3),分组配合演唱歌曲(4),跟琴合作,全体同学演唱歌曲 2,呈现歌谱,师教唱歌谱

师:让我们跟着do,re,mi 一起走进歌曲旋律,do,re,mi想做一个小游戏,老师把歌词打乱,我来弹奏,你们猜猜我弹奏的是哪一句,确定后可以一起唱一唱。2,为歌曲创编动作表演

师:识谱,是音乐表现的一种技巧,除了识谱,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形式表现音乐呢?

生自由回答。

教师表演歌曲,全体学生起立,一起跟老师加入舞蹈动作表演歌曲。

四,拓展延伸,完美结课

师:《采山》是一首劳动歌曲,你在歌曲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劳动是快乐的…

师:接下来,我们再听一首劳动歌曲《剪羊毛》(师课件播放歌曲《剪羊毛》视频)

师:只要我们大家来劳动,幸福生活一定会来到,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歌声和劳动果实,下课吧!

听后反思:

一,教师呈现出来的亮点

1,教师综合素质较高

李老师音乐素养较好、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课堂驾驭能力很强,教学设计也很创新。整节课无论是台上的学生,还是台下的观摩教师积极性都被充分调动。寓教于乐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2,重难点突出,知识间的过渡和衔接自然巧妙,问题设置层次较分明。

3,教学手段和方法较合理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制作精美的课件,使抽象的、学生难以理解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生动,借助于直观的教学课件,学生能在一定的学习时间内轻松愉快的完成教学内容。

4,板书设计有趣,有新意

二、发现的问题

1,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略不够注重学生的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还需,再充分一点。

篇7:采山说课稿

1、指导学生学唱歌曲〈采山〉,用轻快的歌声表现愉快、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

2、通过小组创造,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

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学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让学生对歌曲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

四、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录音机、各类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做奥尔夫游戏。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用谈话法导入。

出示一个小姑娘图片,介绍小姑娘。

学生回答,由老师引入课题,解释“采山”,让学生理解采山的含义,板书课题。

2、播放《采山》,让学生视听结合,体会歌曲情绪。

(三)新课教学

1、学唱歌曲

(1)师教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2)齐读歌词。

(3)范唱,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4)跟琴轻唱歌曲,学生跟琴轻唱、自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5)师生接龙,用游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程度,并对学生所学进行指导纠正。

2、处理歌曲

(1)小姑娘在山上采到了那么多的蘑菇、山菜,她的心里真高兴,我们也用听的声音来唱一唱,体会小姑娘的心情,好吗?

(2)为歌曲伴奏。请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请学生对他们的演奏作出评价。

(四)编创活动

1、师生共同编创,学生分别扮演“小姑娘”、“蘑菇”、“小鸟”等角色,分组创编,自编自导,老师巡视指导。

2、分组汇报展示,并请学生评价。

(五)小结延伸

篇8:《采山》教学反思

在备这节课时,我首先认真研读教材,详细阅读了教参,把握了歌曲的特点,了解了歌曲的难点,确定了以体验劳动快乐为主线的教学目标。然后,我才根据教学目标安排设计了这节课!一首歌曲旋律和歌词是两个重要的部分,而在这堂课上我主要想解决的是旋律的节奏问题。因为这首歌中的歌词还是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不做过多解释学生也能够理解。而节奏则是旋律的主宰,也是难点,这首歌曲的旋律中出现了较多的十六分音符,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要掌握它们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就用趣味摘蘑菇(蘑菇上带有节奏)的环节引入节奏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突破难点为歌曲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节课的导入,我用猜动作的游戏导入,并且用唱的方式问学生老师在做什么劳动?然后让学生欣赏《采蘑菇的小姑娘》的一段视频猜猜老师拿篮子想去干什么?然后设置了小姑娘的“有奖问答”环节去聆听、了解歌曲。然后通过采蘑菇一系类设计好的问题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充满好奇中期待这一课。

在教唱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聆听歌曲两遍,使学生对歌曲有一定的印象,为学唱歌曲奠定了基础。然后我把比较难的地方先教给学生,学生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快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在节奏训练前我让学生自己找到采蘑菇乐句以此加深印象。在节奏训练时争取让大部分学生明白这个十六分节奏而且能打好这个节奏型。

为了熟练歌曲,在练习中我通过表演启发学生随音乐创编一些采蘑菇、采木耳、采山菜等动作来表现歌曲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通过让学生用拍手、跺脚的一些简单律动演唱歌曲,帮助他们感受歌曲的节奏和句式。

在拓展的创编歌词环节中我用了学生都熟悉的QQ农场,请学生在农场上种其它植物上去,然后再按种地的步骤创编歌曲《农场》,最后总结劳动能给人带来欢乐,劳动最光荣,结束本节课。

这节课的某些细节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歌词排序那个环节比预想中的难,让学生觉得难度很大,她们不知道怎么去排,而且音乐播放的速度比较快,来不及贴,在这环节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想多让学生聆听音乐,安排这个环节让学生更好地去了解歌词,但从花费的时间上和效果上觉得用处不是很大,所以考虑放弃这个环节。

二、在创编歌词的环节拓展上花的时间也相对长了些,这样显得唱歌的环节时间少了许多,而且设计QQ农场这个环节,本来也是这节课的亮点,结果被我上得没出效果,但学生的兴趣又很高,让学生编的过程中我也很着急地把自己设计的词说了出来,没让学生充分地去想象,这些是我要改进的。

三、教学过渡语还不够精炼,教学时不够激情,还有就是教学的指令性语言不够清楚。

篇9:《采山》教学反思

然后,我才根据教学目标安排设计了这节课!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主要安排了三个环节。

一是节奏XXXXX0的练习;

二是用跟唱法学习歌曲;

三是通过欣赏《拾稻穗的小姑娘》引出爱劳动的话题,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其从劳动中体验快乐的感觉。

随说新课标更注重孩子的体验、感受,对歌唱方面的技能要求并不是很严格,但这也并不是说课堂教学中不必要对学生的歌唱提要求,其实我们应该认识到体验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表现,有了好的表现,才会有更好的感受与理解。淡化技能并不是不要技能,而是要求老师要有在无形中渗透技能并使孩子容易掌握的教学方法,让歌唱教学这块内容更加丰富起来。让孩子从自己的歌声中体会感受美,达到我们美育的目的。一首歌曲旋律和歌词是两个重要的部分,而在这堂课上我主要想解决的是旋律的节奏问题。

因为这首歌中的歌词还是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不做过多解释学生也能够理解。而节奏则是旋律的主宰。这首歌曲的旋律中出现了较多的十六分音符,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要掌握它们是一个难点。于是我就用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并做律动的形式进教室引入节奏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突破难点为歌曲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块内容就是用跟唱法学习歌曲。在教学中我发现歌曲的旋律非常快,要想让孩子准确的唱出歌词,就必须让他们先读歌词,了解歌词。然后再用跟唱法学习歌曲。另外,要想让学生用最美的声音表现歌曲,就必须让学生有最真实的感受。所以在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时,我抓住了孩子爱玩的天性,让孩子在音乐中玩起了《采山》的游戏。

让孩子在玩中充分的感受采山姑娘的愉快心情!这样孩子才能用最真实的感受来表现歌曲!老师只需要对孩子们的演唱稍加纠正就可以了。这样以来老师也不必在感情的处理上浪费太多的时间,就可以轻易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第三块内容就是德育教育。当学生欣赏完《拾稻穗的小姑娘》后,我从歌曲的情绪入手,让学生知道是劳动给小姑娘带来了快乐的感受。劳动也同样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希望孩子们今后会更加的热爱劳动。一节课上下来,才感觉到在某些细节上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有更好的改善和完善。愿望总是美好的,但结果往往不是完美的。

篇10:《采山》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导入,我先解释了“采山”的含义,首先让学生 说说听他们平时做什么 ?孩子们本身就身在农村,对于采花,踩雨这些活动都比较熟悉。一说到玩,孩子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同时 积极性被激发,音乐情绪也一下子调动起来了。

在教唱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聆听歌曲两遍, 并 用身体动作伴奏 , 感受旋律的欢快情绪 , 使学生对歌曲有一定的印象,为学唱歌曲奠定了基础。 然后让学生 跟师读 歌词, 在读 歌词中体现“乐”的情绪 。在简单试唱歌曲后,又进行 师生对唱,男生女生对唱,表演唱 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课堂效果明显好转。

为了熟练歌曲,在练习中我通过表演启发学生随音乐创编一些采蘑菇、采 野菜 等动作来表现歌曲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通过让学生简单律动演唱歌曲,帮助他们感受歌曲的节奏和句式。

听 赏《牧童短笛》,我分为三个环节 (一)牧童骑牛(二)牧童嬉牛(三)牧童回家 ,这样分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对于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层次感也比较清晰,加上

第三段对第一段的反复,情绪的把握也容易让学生来区分。

篇11:《采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采山》是一首活泼、轻快的少儿歌曲。歌曲描述了小朋友在蒙蒙细雨中去采山的愉快心情,表现了小朋友光着脚丫采蘑菇、木耳、野果山菜的灵巧身影。这首歌曲的歌词结合紧密,形象生动非常适合儿童学唱。

二.教学目标

1.能力与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学会歌曲《采山》,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能正确流畅的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在音乐情境中用轻快、短促、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能从歌曲中感受到劳动的愉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带着愉悦欢快的心情并能加上肢体动作完整的演唱

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能准确的唱出所在节奏型歌词。

四.课程设计

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师:咱们先来玩一个音乐热身小游戏,师:我的名字叫王老师,你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回答:我的名字叫xxx。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愉快的进入课堂当中,拉近师生距离并引起学生注意有利于开展课堂。)

2.故事创设情境

师:(播放采山伴奏当做背景音乐)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很远很远的大山里有一位淳朴、勤劳的小姑娘,名字叫甜甜。班里的老师同学都非常喜欢她,因为在课后她总是帮助父母做很多家务。但甜甜最喜欢的是每逢天空下起蒙蒙细雨时和小伙伴们背着小竹篓到大山里去采野蘑菇、木耳、野草莓,还有一些香甜的野果子。在大山里人们把这种形式叫做采山,而且每次采山时甜甜和小伙伴们总是会唱一首首动听的歌谣。现在老师问你们,你们想不想和甜甜一起上山采山呀?

生:想!(异口同声的回答)

师:好,感受到同学们的热情,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坐上大巴,系好安全带咱们出发!(播放歌曲采山)

(通过故事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上山采山的情境,让学生很自然的进入到课堂当中,把自己当成采山主人公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讲故事和坐大巴环节用歌曲《采山》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无形之中一遍遍熟悉歌曲)

a)歌曲新授

师:甜甜和小伙伴们的歌声动不动听?

生:美丽、好听、像大山里的百灵鸟、动听…

师:那么咱们今天就来学习歌曲《采山》。咦?老师来瞧瞧甜甜的竹筐里好像都装满了野山菜,让我们来看看都采了些什么?

生:辣椒、蘑菇、山菜、苹果、木耳…

师:大森林的物资真的是太丰富了,那同学们想不想也采一些山菜回去呢?

生:想

b)师:现在老师把这里的歌词来念一遍你们仔细听,然后请同学们跟随老师来一次。

生:认真听讲,并随后进行念词

师:非常好,现在咱们再进一步熟悉歌词,我念一句你们念一句好吗?

生:学生熟悉歌词。

C)数乐句:一共六句

3.深入学习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并带着一个问题再次聆听歌曲,找出歌曲当中旋律相同的地方。

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

师:歌曲咱们听完了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并进行小组讨论积极发言,找出旋律相似的地方。但有些地方找错了。

师:同学们表现很棒,但有些地方找错了。

用“la”来演唱旋律。

4、师:相信同学们对旋律已经有一定的熟悉,现在咱们试着把歌词加进去来唱唱歌去好吗?老师先范唱你们仔细听。

生:试着加歌词进行演唱,进行示范

师:真棒,老师觉得不管唱的好不好,你们敢于唱出来就是勇敢的,我们发现把歌词咬的短促有弹性,我们就可以把歌曲唱的欢快动听。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跟着甜甜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生:跟着多媒体音乐完整的演唱。

5、给音乐伴奏:

6、拓展延伸

师:请同学们为自己给予掌声,老师听着都想和你们一块儿唱起来了。那同学们这么美丽动听的歌曲要是咱们能加上舞蹈动作是不是更完美?现在咱们来想想加上什么动作可以表现歌曲。

生:小组进行讨论,并大胆展示。

师:看到同学们都积极的参与其中老师很高兴,现在咱们一起来根据歌词把动作加进去好吗?(边唱边加动作)

在演唱过后提问:同学们咱们今天学习了《采山》,有谁能够来说一说你们今天学习到了什么吗?

生:要爱劳动、爱护大森林、与同学多合作…

生:全班一起演唱歌曲,向大山说再见!

(此环节通过加舞蹈动作,学生表演,德育渗透进一步掌握歌曲让学生在快乐的歌声当中进行美的教育。)

7.创编歌曲

六、课后小结

七、板书设计

采山

篇12:秋后采山(钦定词谱《调笑令》)

秋时采山

•莽山黑豚之牧猪人何勇

秋后,秋后,山里东西采否?

楂犁毛栗蜂穴,淮山葛根粉蕨。

蕨粉,蕨粉,开水冲糊养肾。

注:

1、据钦定词曲谱,从新韵

2、秋后,立秋后。(唐)罗隐《寄徐济进士》诗“霜压楚莲秋后折,雨催蛮酒夜深酤”。

3、楂梨,野果。(宋)苏轼《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诗:“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篇13:采山说课稿及评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六课《愉快的劳动》中的第二课时歌曲《采山》教学。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采山》这一课描写了孩子们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一起到野外,山上玩耍、劳动,采摘的故事,歌曲学习中所出现的不同音乐节奏更是成为了孩子们学习娱乐的道具,充分带动了枯燥乐理知识的感悟学习。这既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又是在第一课时欣赏乐曲的基础上,以体验实践教育为主线的一堂音乐课。

2、通过本课的教学,结合新课程理念和一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歌曲《采山》,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能正确流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锻炼学生音乐节奏的感知认识能力及配合意识。

(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别确定为:

重点:(1)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游戏带动十六分节奏的学习。(2)培养学生有表情唱歌的能力,并在学唱歌曲中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难点:(1)十六分音符不同搭配下的衔接感悟。

4、为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我在课前还作了充分的教具准备:录音机、课件、电子琴、蘑菇节奏图片等。

二、说教学方法

快乐是儿童健康情绪的主色调,儿童学习过程本身应当让孩子们主动愉快地参与学习,如何实现这一点呢?

1、我主要以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为主,结合直观开像法,创编教学法等。

2、针对儿童的思维方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结合音乐课、听、唱、动三部分内容的特征加深情境教学。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从各层次帮助学生理解、学习音乐,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说学法

学生通过听、看、想、动、舞、讲等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音乐想象力、感悟能力,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四、下面我主要来讲讲教学教程

在整个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我以大朋友的身份,带孩子们去郊游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各部分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并充满儿童趣味,根据新课标和综合课的特点,我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激趣、导入:

首先,孩子们伴随着《郊游》的音乐进入教室后,我以大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孩子们面前,问孩子们喜欢郊游么?在野外大山郊游时都喜欢做些什么呢?这一下,孩子们的思维马上活泼起来,采蘑菇、采野花、、、、自然而然就导入本课主题《采山》,教师出示课件,直接过渡到下一环节。

2、感知节奏游戏:

在上山的路上,同学们通过边聆听歌曲伴奏,边欣赏精美的动画,特别的兴奋。这时,我趁机先组织一场“采摘大赛”!将孩子的热情提到最高点,将节奏蘑菇作为比赛道具运用到教学中,通过感观、尝试、比赛,一步步熟练的实践,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十六分节奏的衔接运用,更提高了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3、新歌教学:

新歌教学是一堂课的高潮部分,学生的情绪也应达到高潮。因此,首先我让学生完整聆听歌曲,同时课件播放小朋友在山上玩耍、采摘 、快乐游戏的动画,通过直观的画面,激发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歌词教学打下基础。

然后,我紧接着出示歌曲的歌词,让学生用刚才所熟悉的节奏,尝试着读一读,说一说,跟着音乐伴奏唱一唱的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学习歌曲,同时减轻了孩子们一遍遍跟琴练唱的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

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知道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时间较短,为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进行想象创造,我就让孩子们随

歌儿即兴创编动作,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表演采蘑菇、采木耳、摘果子等不同的动作,按自己的想象尽情地创造和玩耍,感受郊游采山当中的快乐。同时通过动作也很好得让学生记忆歌词,锻炼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课堂气氛更是相当的活跃。

4、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当孩子们对音乐产生强烈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心灵就可以得到美化。于是,我抓住时机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大自然带给我们丰富的体验和新奇,更给予我们快乐与享受,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劳动活动,爱护大自然! 最后在歌曲中让生律动出教室!

上一篇:关于企业诚信演讲稿下一篇: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研讨会会议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