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职业中专机电学部上学期工作计划

2024-04-14

邵东职业中专机电学部上学期工作计划(共5篇)

篇1:邵东职业中专机电学部上学期工作计划

邵东职业中专机电学部上学期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深化教育改革,以活动与人,落实全纳教育理念,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真正将学部制工作落到实处,在学校行政统一部署下,在教务处、学生处的具体指导下,根据我学部的专业特征,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加强专业建设,达到精细化管理,打造精品的目的,实现“招得来,保得住,输得出”,提提高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简历一个和谐的学部管理体系。 二、 工作策略 以活动育人,以制度管人,以诚信服人,实施教学教育改革,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对学生“爱专业,爱学校,文明礼貌,惩恶扬善”等各方面的为人处世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三、 工作重点及措施 1、 结合我学部专业特征,全面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入开展课改实践,编写出具体、易懂、好学的.校本教材。 2、 加强常规管理,坚持每天教学检查,早晚班级检查,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教师或班主任通报,达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目的。 3、 将现代教学手法深入课堂,加强专业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4、 发挥学生的长处,做到教育有的放矢,成立篮球、书法、绘画、象棋、演讲、笛子、电子制作、家电维修、电工等九个兴趣小组。 5、 广泛开展技能比武,以活动育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迎接技能大赛,力争取得较好的成绩,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6、 促进专业培养目标与职业资格证并轨,把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的“双证”融通落到实处。 7、 提高专业宣传工作,办好学部墙报,提升学部品牌,抓好学生的就业工作,达到100%的对口就业,提高跟踪服务工作,为我部秋季招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8、 争取各方面的经费投入,加强我学部的实验室工作,特别是实验室的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9、 加强备课、上课、作业的批改,实验实习,辅导考试,兴趣小组的活动开展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10、 安全重于泰山,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定期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突发时间的处理演练,提高学生的自救保护意识。 四、 具体活动安排 2月份:做好开学工作以及保学控流,抓好学生的稳定工作。春季学生报名工作是本月的重点,对于各种原因未及时来校的学生,做到下乡每人家一次家访,了解原因,分析情况,说服家长或者学生,争取让其返校完成学业。 3月份:1、植树节组织学部学生参加植树活动;2、学雷锋开展卫生周活动,美化我们的校园环境;3、三月下旬举行学部卡拉OK赛,发动各班精心组织。 4月份:1、韶山红色之旅;2、安全教育、学生行为规范教育;3、校园田径运动会。 5月份:1、组织电子专业的电工考证,模具专业的钳工、车工考证;2、组织两个专业的学生技能比武。电子专业:高一年级电子制作、家电维修,高二年级电视机故障排除、PLC以及电路设计。模具专业:机械制图、钳工、车工技能综合比武。 6月份:1、各种兴趣小组负责的文体活动周,各兴趣小组都要有汇报演出;2、专业班级之间的篮球赛、乒乓球赛;3、组织期末考试及各种技能考核。 邵东职业中专机电学部 二0一0年二月

篇2:邵东职业中专机电学部上学期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中部教学工作总结

2013年即将结束,回顾2013年下半年,对于我刚接手的高中部教学管理工作,我心怀忐忑,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在学校领导领导下,在高中部行政班子和全体老师通力配合下,基本顺利的度过了这半年,就高中部这半年的教学工作,取得了一些初步成绩,也有一些遗憾,现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初步成绩

1.努力使教学常规管理走向规范化。

(1)开学初,各学科完成了学期教学计划的制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教学计划的制定情况进行了检查。

(2)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测试等环节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让老师们的基本教学活动有标准可依。

(2)对高中三个年级的教学提出了基本要求,使各年级教学目标明确。高一年级要求开好头,起好步,高二年级则要为高三打好基础,高三是高中学习的冲刺阶段。

(3)恢复了课堂巡视制。高中部教务处共有5位老师参与了课堂巡视,课堂巡视时间从上午早读到下午最后一节课,晚自习则由学部值班老师进行巡视,从巡视结果来看,课堂秩序良好率达90%以上,基本没有出现乱堂,教师迟到,空堂的情况。

(4)增加了教案书写、作业批改的检查力度,本学期检查教案共3次,教案书写合格率为85%以上。抽检作业批改2次,抽检合格率为90%以上。

(5)规范期中、期末考试自主命制试卷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提高了本校教师自主命制试卷的水平。

(6)初步建立起听评课制度。要求中学高级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节,中学一级教师不少于12节,中学二级教师不少于15节,工作时间不满三年的新教师不少于20节。学部在学期末将对听课记录进行检查。

2.初步建立起高中部高考学科的备课组,语文、数学、英语以年级为单位建立备课组,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以学科为单位建立备课组,1

学部开始对集体备课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3.初步规范了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必修课、选修课及校本选修课课程的设置和课时安排。

4.注重了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学部以年级组为单位,在11月份召开了一次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教情和学情,学生对高中部教师教学及管理总体满意。

5.强化了学生的养成教育,本学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重点,以年级和班级为主题,要求教师率先垂范,教师先做到位,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每天坚持三到位:早读到位、两操到位、自习到位,老师上课不迟到、不带手机进教室,不提前下课,上课不讲废话,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以教师的个人行为感染学生,推动学生建立起良好的个人行为和学习习惯。

6.狠抓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学部要求年级组每次重要考试后,对总分前十名和单科前三名的学生进行张榜表彰,班内要对总分前十名和单科前十名的学生在班内进行张榜表彰。

7.进一步深化了教研气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邀请了云南省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和历史方面的教育教学专家来我校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导有力促进了高中部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提升。

8.规范了复习资料的选择和使用,对各年级教辅资料的使用情况,已经组织了检查,没有出现违规使用教辅的情况。

9.狠抓青年教师的培养。

(1)要求备课组加大对工作不满三年教师的备课、听课,教学反思的检查。

(2)利用学校举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的机会,鼓励学部青年教师积极参赛,高中部共有10位教师参加了这次比赛,在比赛中获得不俗成绩,有的青年教师已经能上出高质量的高效课,并在赛后对自己的参赛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青年教师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为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高中部已制定了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方案,目前,学部青年教师正在按照该方案有序进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准备在下学期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

(4)认真抓好新老教师的师徒结对子工作。以备课组为平台,师傅全方位

指导徒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教学活动,有力的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10.组织师生同考,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一个会做题的教师未必是优秀教师,但一个不会做题的教师肯定不是优秀教师。本学期高中部主要组织了高三老师参加昆明市高三第一次统测的师生同考,下一步打算把工作不满3年的青年教师也纳入师生同考的范围。以同考的形式来促进教师专业的提升。

11.重点关注高三教学。

(1)开学初,学部与高三年级全体老师共同努力,狠抓高三年级学风,尽量杜绝上课迟到、睡觉、玩手机、不专心听讲的现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高三年级迟到现象明显减少,上课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善。

(2)每次重要考试后,学部都组织召开高三教学研讨会。本学期学部已经组织高三召开了两次教学研讨会,会上老师们积极发言,分析问题对策。

(3)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下,高三年级还得到了外校优秀教育教学专家的支援。本学期先后外请云南省著名数学教育教学专家王涛老师,云南省特级教师、昆明市学科带头人,昆三中物理教师杨明炳、化学教师沈艳华、政治教师倪维、历史教师赵玉惠到我校为高三师生开展高三有效复习讲座。

(4)积极与其他学校开展高三联合教研。12月底组织了高三六校联考,组织完成好了我校六校联考中的语文命题任务,联考后还组织完成了六校高三语文教学活动。

以上措施和活动都有力推动了高三教学的提高。

12.初步完成了高

一、高二年级校本选修课程的开设和教师申报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教学常规的检查落实还需细化。

2.部分课堂教学依然低效,少部分教师的课堂上仍然存在学生睡觉比较普遍、教师上课重难点不清楚、满堂灌、缺乏师生互动、备课不认真,作业布置缺乏科学性等状况。

3.课题研究,以研促教相关的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好。

4.教学管理的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5.工作创新不够。

6.我个人的性格比较急躁,有时遇事不够冷静,人际关系的处理协调能力

还有待提高。

三、下学期主要工作和努力方向。

1.从严从细抓好常规教学的落实。

2.狠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争取下学期组织高中部行政班子和教研组长多听课,听“推门课”,听学生反映问题较大的课。通过听课来推动高效课、优质课的增多,以带动整个高中教育教学的发展进步。

3.进一步落实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4.下学期计划开展比较广泛的学情与教学调查,自己查问题,找对策,争取高中部教育教学有所突破,再上新台阶。

篇3:邵东职业中专机电学部上学期工作计划

一、离退休党员干部基本情况

1. 人数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在职教职工560多人, 离退休职工300多人, 离退休职工人数超过在职职工50%;在职教职工党员322名, 离退休党员108名, 共设6个支部, 离退休党员人数占在职职工33%,

2. 年龄

80岁以上16人, 占15%;70~80岁44人, 占41%;60~70岁41人, 占38%;50~60岁7人, 占6%。平均年龄72岁, 70岁以上占到56%。

3. 居住情况

离退休党员主要居住在校内东生活区和西生活区, 只有10人在校外居住, 居住较为集中。

4. 身体状况

在108名党员中18人失能, 完全不能自理;14人患有重大疾病, 长期吃药, 并经常住院, 这两部分人员大概占到总人数30%左右。

5. 心态

退休后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 但仍对国家的发展、单位的改革十分关注, 但是退休后, 心态变化很大, 失落感增强, 希望别人更多的理解和关心。

二、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按照中央和广西的统一部署, 学院是广西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单位, 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

1. 领导重视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学院制定了《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员院领导及党委委员联系离退休党支部工作制度》, 制度规定党员院领导及党委委员参加所联系离退休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和学习活动, 熟悉掌握各支部情况, 研究解决离退休党支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员领导和党委委员每个学期参加所联系离退休党支部组织生活一次以上, 其中党委书记、副书记参加次数不少于2次, 每学期与所联系的党支部党员谈心5人以上, 领导经常主动征求、虚心听取老党员的意见和建议。这既体现了领导对老党员的关心, 又使得一些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及时得到权威解释和解决, 将一些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2. 组织激励

成立了以离退休党支部为主的行政第二党总支 (在职三个支部, 离退六个支部) , 负责离退休党员老干部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学院两年开展一次党内评先评优表彰活动, 离退休党员与在职党员享有同等比例, 对受表彰的先进党员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质奖励, 树立典型。

3. 生活关心

学院关心离退休党员生活, 一是春节、“七·一”“八·一”等节假日进行慰问;二是生病住院, 及时到医院探视;三是长期卧床在家的老党员, 不定期进行上门慰问;四是对去世老党员的家属及时慰问。2014年全年进行生日慰问108人次;春节和“七·一”“八·一”等困难党员的慰问54人次;对离休干部、老领导进行春节慰问8人次;组织老党员体检100多人次;慰问生病老党员30人次, 让老党员老有所养, 老有所学, 老有所乐。

4. 政治关怀

坚持离退休党员组织生活制度, 及时传达党最新的理论和政策, 组织听报告会、参加重大活动。设有专门的阅览室, 征订老年杂志供大家阅读, 2014年征订了22种报纸, 23种杂志, 确保老党员政治立场坚定, 思想跟得上形势。除此之外, 每年召开学院情况通报会, 通报学院在党建、教育教学、实训建设、招生就业、民生工程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让老同志及时了解学院发展情况, 了解学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优势, 全力支持学院的工作。

三、目前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存在的问题

1. 组织生活形式化, 激励不到位

目前, 老党员的组织生活是正常开展的, 但内容单一, 吸引力不强, 并且没有固定的室内场所, 有的支部在杂物房, 有的在大树下召开支部大会;对支部委员没有任何补贴, 通知党员开会的通讯费等费用, 都由个人承担。

2. 三高期的到来, 关怀不到位

近几年学院退休党员进入了高龄期、高发病期和高需求期。党员平均年龄达到72岁, 70岁以上达到56%。越来越多的老同志眼睛看不清楚、耳朵听不见, 病愈来愈多, 大约有30%左右的老同志因体弱多病, 行动不便, 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即使参加政治学习也是应付了事, 甚至有些同志提出来现在所交的党费太高了, 是一种负担, 要求转移组织关系到儿女所在社区, 每个月象征性交点费用, 再加上离退休党支部生活形式比较单一, 有些老同志也不愿意过组织生活。同时, 他们对组织的依赖越来越强, 需要精神上的关爱和慰藉更多, 特别关注国家和学院的发展, 希望别人尊重他们, 重视他们的意见, 意见反映后有所反馈。

3. 工作人员偏少, 帮扶不到位

离退休党员从行政管理上讲属于离退休管理办公室管理, 目前学院工会和离退休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 整个部门5个人, 专职干事只有1人, 同时管理着300多位退休职工;从组织归属上来讲属于离退休党总支管理, 目前总支委员有5人, 全部都是兼职的, 平时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有繁重的工作任务。

4. 代际差异明显, 服务不到位

由于领导普遍年轻化, 目前学院离退休党员的管理人员和离退休党总支管理人员都在30-40岁之间, 管理人员在年龄上与离退休人员相差少则20岁, 多则50岁, 在管理人员还没参加工作时, 有部分老党员已经退休了, 缺乏感情基础;老年人与年轻人由于社会地位和社会经历, 以及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 在认识上、价值观念上有明显差异, 这加大了沟通的难度;在离退休党员中最大的99岁, 最小的50岁, 这也导致在开展学习和活动中碰到一些问题, 有些年纪大的老同志觉得累, 身体吃不消, 而刚退休的党员又觉得节奏太慢, 不尽兴, 管理服务难度加大。

四、进一步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思考

1. 日常管理科学化, 奠定激励关怀帮扶工作基础

⑴规范支部建设。根据党员居住区域的实际划分离退休党支部, 设立离退休党总支, 便于离退休党员的管理和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 加强党支部书记的选拔。党支部书记是党支部建设的关键, 选拔时要把党性觉悟高和理论水平高、政治素质好和身体素质好、群众号召力强和协调能力强的党员推荐为支部书记。同时, 积极创造条件, 并通过不同形式, 对支部委员的政治理论知识和时事政策进行培训学习, 使支部党员思想同心、学习同拍,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真正成为老同志的精神家园。

⑵科学运用离退休党员信息管理系统。老党员的管理比较琐碎, 需求也各不相同, 一些思想问题和矛盾往往起源于被忽略的小事, 因此建立离退休党员信息管理系统, 做好老党员管理档案, 促进离退休党员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非常重要。在学院建设的“智慧数字校园”项目“离退休管理”子系统中, 及时详细记录离退休党员各种信息、准确反映党建工作情况, 保证离退休党员关心的事项不被遗漏, 涉及离退休党员利益的问题不发生差错, 使离退休工作人员成为老党员的贴心人。

2. 针对党员需求特点, 增强激励关怀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⑴紧贴离退休党员需求做好党建工作。学院离退休党员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原附属工厂 (现在的基础技能实训中心) 退下来的, 他们喜欢文体类活动, 另一部分是从教师岗位退下来的, 他们比较关注国家时政、学院发展。因此在党建活动中, 既要有文艺联欢会、体育运动会等文体活动, 也要有时事报告会、情况通报会等时政活动;每个月补贴一定的费用给支部, 从返还党费部分支出, 划出几个固定室内场所, 供离退休党支部使用, 增强支部开展活动的积极性;积极表彰大家认可的优秀党员典型, 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使他们感觉到头顶有光环, 脸上有光彩, 也让其他离退休党员学有榜样, 干有目标;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积极作用, 及时掌握本支部党员的最新状况, 并及时向总支报告;此外, 在开展组织活动、走访、谈心、交流工作中, 深入了解他们的具体困难, 很多时候具体问题解决了, 思想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⑵积极搭建交流平台, 鼓励老党员充分发挥余热。老党员拥有丰富的党建经验和优良的传统作风。因此, 可以吸收退休老党员参加学生党支部建设。目前, 学院在校生12500多人, 要求入党的人数增加很快, 党员发展任务繁重, 但党建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 这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制三年, 在校时间大概两年半左右, 半年时间在校外实习, 所以培养考察的时间很短, 如果错过了很难有机会进入党内, 聘请老党员担任系部学生党支部党建组织员, 可以大大缓解党建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

调动老党员利用专业技能和艺术特长发挥余热。学院离退休党员绝大多数是行业老专家, 不少同志曾是学科和技术带头人, 是学院、社会的宝贵财富。创造条件让他们更好的发挥余热,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比如推荐他们参加学院教学督导组, 教学评估督查组, 返聘担任教学、科研等任务。组织有学科专长的老党员以老带新, 担任教学、科研、技术、管理顾问, 为年轻教职工保驾护航。引导鼓励退休有艺术特长的老党员参加大学生社团, 比如担任合唱团、舞蹈队、书画协会、摄影协会、乐器协会等社团指导老师。

3. 与时俱进, 用心创新服务方式

⑴创新学习方法。离退休党员与退休前相比, 接受新事物、吸收新知识、了解新情况逐渐变得比较慢了, 为适应老同志的这些变化, 必须改进学习教育的方法。在内容上, 每次量要少, 让老同志能消化得了;在时间安排上每次安排在1小时以内, 开短会, 搞小活动, 充分考虑老同志身体的承受能力;在组织方法上, 要灵活, 身体较好能走动的, 采取集中学习的方法, 对身体不好, 不方便出门的老同志, 可送学上门。

⑵创新联系方式。一是将原来“七一”“八一”春节等节日集中看望, 生病慰问变为不定期的登门探访;二是主动走到老党员身边询问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三是定期对失能、空巢、丧偶、独居的老党员提供生活帮助和精神上的服务。

⑶创新活动形式。越来越多的老党员处于高龄期和高发病期, 能外出参加活动的将逐渐减少, 加上现在对外出参观考察活动严格控制, 外出活动也会相应减少, 因此组织活动的方式要从实际出发。组织活动时以在单位内或单位附近为主, 可以开展下棋、书画、摄影比赛等系列老同志感兴趣的并适合的活动来丰富老同志的业余生活。

参考文献

[1]孙建中.高校特邀党建组织员队伍建设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 (5) .

[2]徐圣淇.特邀党建组织员助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硕士论文, 2011 (4) .

[3]潘红梅.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探讨——以广西来宾市象州县为例[J].市场论坛, 2011 (9) .

[4]李丽玲.农业银行新形势下的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13 (5) .

[5]严春芳.实践党的群众路线, 做好退休职工管理工作[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2) .

[6]刘建荣.围绕转型跨越发展, 创新老干部工作[J].管理观察, 2013 (6) .

篇4:邵东职业中专机电学部上学期工作计划

一、认清学校形势,明确工作思路,构建了文明和谐的学部。本学期我校迁入新校园,迎来新机遇,全校师生满怀豪情,学校前景一片光明。我校领导开拓创新,实行封闭管理和分学部管理,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毕业班工作是学校的重头戏,学校将这一重任托付给我们,我们深感重任在肩。我校这一届九年级学生,是我校建校以来学生素质最差的一届,也是我校现有三个年级中,人数最少,素质最低,成绩最差,管理最难的一届,要想中招取得优异成绩,几乎是“天方夜谭”。面对这样的境况,我们首先明确了九年级学部工作的指导思想:以维护和提升学校声誉为基本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为培养目标,以尽力提高中招升学人数为主要努力方向,遵照学校指导的管理思路,落实学校领导的具体部署,联系九年级学部的实际情况,以创新管理思路为途径,以扎扎实实落实管理举措为保证,以公平、公正、公开进行评比为依托,团结协调学部全体教师,努力构建文明和谐学部。一学期来,九年级学部全体教师上下一心,紧密团结,面对封闭管理带来的重重困难,不辞劳苦,无私奉献,始终以主人公的精神辛勤工作,成为我校一支最有战斗力,最值得信任的生力军。九年级学部的班主任到班最早,跟班最勤,最能关爱学生,将原本成绩平平、纪律松散的一届学生,带成了一支纪律严明、积极上进、充满希望的有生力量。九年级的教师最本分,工作最有热情,最能吃苦受累,最能打攻坚战,短短一期能让学生成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部精诚服务,教师辛勤耕耘,全体师生和谐相处积极进取,我们九年级学部成了一个温馨和谐的战斗集体。

二、继承发扬学校传统管理优势,努力创建科学有序、生机勃勃的良好教学秩序我校近几年开展的,以“优秀文明班集体竞赛”和“班级优秀文明小组竞赛”为载体,以各项督察系统为管理主体的管理模式,是经过检验的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体系,是我校成熟的先进经验,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和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我们九年级学部在认真学习学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本学部特点,制订了更加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方案,运作了一系列管理体系。

1、建立了学习、文明、卫生、两操和寝管五套督察系统,充分利用学生,开展自我管理,学期工作计划《2009—201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学部工作总结》。每天每套系统都有两位督察上岗值班,对各班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和评比,为优秀文明班集体竞赛积累了最具体详实的数据,有效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学习督察主要检查评比学生的作业完成、过关测试和其他学习任务的完成,对有关学习方面的检查进行评比。文明督察主要检查学生的文明行为、班级优秀文明小组竞赛的落实和班级宣传栏的填写等。卫生、两操督查每天督促检查评比卫生和做操情况。寝管督查晚上检查寝室纪律,上午课间操检查寝室卫生。每一项检查,都由学部领导督促复查,保证了检查结果的公平合理。

2、严密组织开展“优秀文明班集体竞赛”活动,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激发争创优秀文明班集体的积极性。我们每天出示值日公告,并公布每天的竞赛数据,及时督促各班纠正失误,迎头赶上。我们每周在学部宣传栏和简报上公布竞赛结果,增加竞赛的透明度,揭示各班的优缺点,使班级的各项工作不断完善。

3、从小处着手,督促各班开展好优秀文明小组(寝室)竞赛,在各个班级内部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的良好风气。学部每天检查各班小组竞赛栏的填写,每周检查小组竞赛评比结果,期中期末表彰优秀文明小组和文明学生。

4、大张旗鼓表优促差,在学部树立优秀典型,严惩违纪学生,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学部每周、每月、每期对优秀文明班集体和各项单项先进进行表彰,悬挂流动红旗,大会小会表扬,并将给予优秀班主任名誉和物质奖励。学部及时排查,严肃处理违纪学生,在学部形成了“树正气、压邪气、正校风”的良好风气。开学以来,共处理学生11人,分别给予了警告、留校察看、劝其退学等处分。

三、以教学为中心,真抓实干,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九年级毕业班,面临升学,教学成绩是衡量教学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尺。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始终把教学当做整个工作的核心,一切工作都服务于教学,我们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从每一天、每一节课,每一个细节抓起,生尽千方百计,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把学习纳入“优秀文明班集体竞赛”中最主要的内容。每天检查作业,落实课堂教学效果,通过检查评比,促使师生把学习放到第一位,努力把每一天的学习任务扎扎实实地完成。

2、严抓考风,以考风促学风,形成比学习、争上游的良好风气。学部事先进行了诚信考试教育,每一个学生都书写了诚信教育保证书。学部制订了切实有效的考试纪律,逐班逐考场宣讲教育,考试中严把考试的每一个环节,杜绝一切漏洞。考后对违纪学生严肃处理,对相应监考老师也给予了扣分处罚。学部还严把试卷批改关,逐科逐份审查,对教师评卷失误也作了扣分处罚。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学部对考试的评比办法坚持全员参评原则,检查作业检查上交人数和书写质量,目的在于引导教师不放弃一个学生。一期以来,可以说,九年级没有不交作业的学生,没有不学习的学生。这样,学生把精力用在了学习上,也就少了很多违纪行为,所以班风、学风和校风自然稳定发展越来越好。

4、周周开展学科竞赛,以考促教,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从十月份开始,学部每周都开展学科竞赛,以当月学习内容为主,要求全体学生参加考试,教师统一要求,试卷全批全改,参评前20名学生。通过有步骤的学科竞赛,使整个教学活动紧张有序,学生的知识及时得到检测巩固。本期各学科都进行了两轮竞赛。

5、成立了培优班,加大了培优力度,为中招考试打下坚实基础。学部严格按照每次综合考试成绩选拔培优对象,每周对培优对象布置培优学习任务,周五检查落实,根据情况有时测试,周日培优课严密组织,着力打造优等尖子学生,效果比较明显。

6、规划学生寒假学习,将管理渗透到学生家中。针对今年春短,开学后仅有115天的严峻现实,中考复习时间紧迫,学部详细规划了寒假学习任务,把任务落实到每一天,指导了学生学习的方法,规定了检查汇报的途径,明确了返校测试评比的要求,抓紧分分秒秒,努力提高教学成绩。

篇5:邵东职业中专机电学部上学期工作计划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作站,就业管理,运行模式

每个人都无法离开社会, 社会群体生活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基本特征。国际劳工组织在《全球就业议程》中明确指出:工作是人们生活的核心。拥有一份职业、一份工作, 是人们平等地进入、融入一个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一个必要条件。高职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直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在当前的形势下, 抓好学生的就业工作, 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的重要方面。[1]为此, 高职院校应正确认识和把握就业形势, 研究就业工作策略, 以学生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努力, 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就业工作新模式。2008年, 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 下设八个校企合作工作站 (以下简称“工作站”) , 每个“工作站”定期选派若干驻站教师负责本区域内的实习与就业工作, 积极发挥“工作站”在就业工作中的平台作用, 探索并形成“工作站”式的就业管理运行模式。

学院委托第三方———麦可思数据咨询公司对毕业生就业半年后的工作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相关指标均高于全国骨干高职及省内同类院校的平均水平。

一、依托“工作站”信息平台, 努力开拓就业市场

(一) 发布就业信息, 组织校园招聘

“工作站”作为校企合作的“窗口”和“桥头堡”, 充当校企信息沟通的桥梁, [2]具有区域优势, 方便与当地人力资源市场、企事业单位沟通, 能够直接便利地获取就业信息。通过“工作站”的信息平台, 学校向企业、人力资源市场等发布和收集《用人单位信息反馈表》, 并对其进行筛选、整合, 通过专门的就业网站发布新闻公告、就业动态、就业指导、招聘信息等, 向学生发布用人信息。学院每年六月份会举办大型的校园招聘会, 从参会企业数量、提供岗位数到最高薪资水平, 都有较大的提升。

对经历招聘会仍然没有顺利就业的学生, 学院采取企业专场招聘会、地区专场招聘会的形式, 为他们提供再次选择的机会。针对临时性“失业”或岗位不对口的“跳槽”毕业生, 各“工作站”还根据他们的需求, 为他们提供二次或三次就业的机会。

(二) 加强企业、行业和区域之间的合作, 广辟就业市场

学院紧紧围绕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发挥“工作站”的“桥头堡”作用, 整合现有实习、就业基地资源, 不断拓展就业渠道和空间, 与大型企业、知名企业不断加强沟通, 巩固校企合作关系。两年来, 学院与江苏海讯科技、卡尔迈耶等536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共建校外实习就业基地, 并根据合作企业的规模、效益、信誉度和校企合作紧密程度等要素, 将校外实习就业基地按“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等标准分层建设, 探索并形成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分层建设机制。

依托“工作站”平台, 学院在区域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的引导下, 与当地优质企业、行业建立合作关系, 相继在常州、无锡、苏州、镇江等地区召开由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学院共同参与的区域合作委员会会议, 开展区域性的校地合作, 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和校企合作协议, 积极探索“四方三层、一园八站、共建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大力开拓就业市场。

(三) 实现对口行业企业“订单式”培养

为了提高专业的就业对口率, 在“工作站”的信息平台下, 学院进一步地将校企合作推向纵深, 以对口行业企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推进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生就业工作, 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办法》,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订单培养的实施和管理, 使订单培养覆盖的专业数和学生数逐年增加。

通过这种订单培养方式, 校企“计划共订、过程共管、人才共育、资源共享”, 不仅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也解决了企业技能型人才的短缺问题, 更加保障了毕业生顺利就业, 实现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受益。“订单班”成为学院推动工学结合、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学生优质实习与持续就业的一张张靓丽名片。

二、依托“工作站”服务平台, 引导“实习—就业”一体化

(一) 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就业指导队伍, 为就业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2009年以来, 学院借鉴企业管理经验, 以顶岗实习教育体系建设为抓手, 依托“工作站”有效整合专职指导教师、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兼职管理员三支队伍力量, 对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进行管理和监控, 积极探索“工作站”式顶岗实习与就业管理的运行模式。“工作站”从各系抽调专业教师轮派加入学生实习与就业管理工作中来, 如今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与应届毕业生人数的比例已接近1:100。学院每年拨出专项经费, 对各系轮派的专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定期组织就业工作人员参加校内外培训, 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就业服务能力。

(二) 实地走访, 加强学生实习管理

“工作站”实行周报制, 整合三支就业指导队伍, 做好本区域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各项事务管理并加强就业指导服务, 通过实地走访、电话、QQ等形式, 全面把握本区域内的顶岗实习学生的情况;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从顶岗实习到就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 解答学生的就业心理困惑, 帮助他们调整就业心态和就业认识。同时, “工作站”教师100%实地走访, 进行每周的工作写实, 并就其间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案。

在“工作站”式的管理模式下, 大多数学生能够在顶岗实习期间顺利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这种模式可以切实提高顶岗实习的教育成效, 大幅提升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三、依托“工作站”反馈平台,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一) 开展企业用人需求和满意度调研, 为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依据

为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 加强专业和市场的吻合度, 学院依托“工作站”信息和反馈平台, 利用走访企业、实习生和毕业生的机会, 开展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 瞄准职业岗位需求变化, 强化专业的职业属性。[3]各“工作站”根据地区用人单位需求形成调研报告, 寻求更多地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在进行企业用人需求状况调研的同时, 开展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在所调查的企业中, 学院实习生和毕业生备受企业的欢迎, 他们的精神状态以及工作现状均获得单位认同, 两年的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在96%以上。校企合作办公室就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及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评价形成调查报告并反馈给各系部, 为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提供参考。

(二) 开展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满意度调研, 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依据

学院以“工作站”为基点, 采取分散撒网式回访, 到用人单位发放和回收《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 从求职和就业两个方面入手展开调查, 了解和掌握毕业生就业后对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适应程度。两年来, 学院每年完成当年毕业生50%以上的调研, 专业覆盖率达100%。“工作站”形成本区域的毕业生跟踪调研报告, 校企合作办公室形成整体调研报告并反馈给学院相关部门, 为学院开展毕业生就业技能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信息。

四、依托“工作站”实践平台, 实现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

将就业工作打造成服务品牌, 需要一个创新平台源源不断地为品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各“工作站”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的管理中, 不断加强工作经验的积累, 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研究, 摸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和创业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重事业、重发展、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理念, 并根据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实践, 编撰《生涯引航扬帆职场》、《就业起航创业腾飞》、《员工意识职业素养》三本教材用书, 用于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学院将“工作站”式顶岗实习就业管理模式作为特色, 进行理论归纳和实践总结, 成功荣获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为学院就业工作的管理、服务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成为学院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来源。

此外, 结合当前的创新创业教育, 积极构建“三段对接式”创业教育体系,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学院立足装备制造类专业的特点, 探索构建“三段对接式”创业教育体系。“三段”即把创业教育分为“创业教育、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个阶段, “对接”即对接学生特点、对接专业特色、对接社会需求。

学院整合校内外资源, 在校内建立“大学生创业园”, 占地面积1268平方米, 包含创业实践基地21个。而在校外, 与14家企业共建校外创业实践基地, 在3家企业设立创业孵化基地。2013年, 学院划拨84.1万元用于扶持大学生创业, 完成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项, 创业孵化项目3项。

学院依托“工作站”实施全程、全员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开展相关研究和探索, 取得显著成效。《高职院校“内园外站”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学院被省教育厅授予“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等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1]常满荣.新的就业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2, (2) :78-80.

[2]彭银年, 裴智民.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站建设的探索——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教论坛, 2010, (12) :73-75.

上一篇:windows 序列号下一篇:京庄小学社团活动章程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