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相技术复习重点

2024-05-01

锁相技术复习重点(精选6篇)

篇1:锁相技术复习重点

学渣根据老师讲的重点整理出来的,希望对大家有用

考试题型 填空20分 共10题 简答20分 共4题

设计20题 共2题(其中一题双极膜3室制备酸碱,图、原理,另外一题净水器5级结构百度上有)

计算40分 共3题

第一章

1.分离技术的定义

分离技术是指利用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等基本原理与方法将某种混 合物分成两个或多个组成彼此不同的产物的一种手段。2.分离技术的作用于意义

(1)分离技术在过程工程中的意义:分离工程通常贯穿在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包括从原料、产物和副产物中脱除杂质;循环物料的分离;从废物中脱除污染物,是获得最终产品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2)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饮用水、自来水大多都通过对来自江河湖海的水处理后获得的;每天食用的果汁、生啤、白糖、食言等分别通过蒸发、膜虑、结晶、电渗析等方法制得;每天开车所用的汽油、煤油等都是通过对原油加氢反应除去硫磺并经分馏制得的。(3)在环境中的保护作用:家庭生活污水所含成分十分复杂,直接排放将会严重污染环境,需通过富集、吸收、降解或转化等方式将有毒、有害污染物除去。

(4)在人类健康与保健中的作用:分离技术在医疗上做出杰出的贡献,人工肾、人工肺人工肝具有的功能都是利用膜的筛分作用通过透析、滤过方法净化血液、供氧和去除CO2使血液氧合,或通过置换等,达到调节人体平衡、维持生活、延长寿命的目的。(5)在能源再生与新能源利用方面的作用。3.分离剂的概念

加到分离系统中使过程得以实现的能量或物质。4.三大类新型分离技术

第一类—— 对传统技术或方法加以改良的分离技术:超临界 流体萃取、液膜萃取、双水相萃取以及色谱分离等; 第二类—— 基于材料科学发展形成的分离技术:反渗透、超 滤、气体渗透、渗透汽化等膜分离技术;

第三类—— 膜与传统分离相结合形成的分离技术:膜吸收、膜萃取、亲和超滤、膜反应器等。

第二章 计算题都在这一章 1.第一种类型:混合熵(作业有做过)

S mix=- R n i lnx i 摩尔混合熵的计算: 0S mix = Smix /n(n为体系的总摩尔数)=- R x i lnx i

(这只是PPT里的例题)

分离理想气体或溶液的最小功(W min)W min = T S mix • 摩尔最小功

W min  TS mix  RTx i lnx i o o

2.第二种类型题:渗透压

=C R T(非电解质溶液)是渗透压 单位KPa C单位是mol/L(一定要换成mol/L)=RT

当溶液的浓度增大时,溶液偏离理想程度增加,对电解质 水溶液常需引入渗透压系数来校正偏离程度。

 Ci(电解质溶液)

Ci为水中离子的浓度 注意离子的下标

 i i C i RT 溶液的浓度较低时,绝大部分电解质的渗透压系数接近于1,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对NaCl,KCl等一类液,其系数基本上不随浓度而变;而Na SO , 2 4 K2 SO 4 等一类溶液则随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增大。

3.第三种类型:唐南平衡(课本第20页)

假定一种分子或离子大得不能通过膜,而溶剂小分子和普通离子能 自由通过,这时若系统中有这类分子电解质存在并达到平衡时,膜 两侧电解质浓度并不相等,这种现象即为唐南平衡。

4.第四种类型:火用(详细请见2.2PPT第67页开始,课本例2-1)

5.范德华力

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之间

诱导力: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 取向力:极性分子之间

在非极性分子之间只有色散力,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有诱导力和色散力,在极性分子之间则有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的作用。

6.第三章

1.常用的膜材料

2.膜的分类 按膜的材料分类:纤维素酯类、非纤维素酯类

按膜的分离原理及使用范围分类: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 按膜的形态分类:平板膜、管式膜、中空纤维膜 按膜的结构分类:对称膜、非对称膜、复合膜

3.膜的制备工艺

(1)相转变法:L-S型制模法(2)复合制膜工艺

4.反渗透满足的两个条件:(1)存在选择性透过膜(2)工作压力大于渗透压

5.渗透满足的两个条件:(1)存在选择性透过膜(2)存在浓度差

6.有孔学说与无孔学说

7.反渗透的应用领域

(1)海水、苦咸水的淡化制取生活用水,硬水软化制备锅炉用水,高纯水的制备。

(2)在医药、食品工业中用以浓缩药液、果汁、咖啡浸液等。与常用的冷冻干燥和蒸发脱水浓缩等工艺比较,反渗透法脱水浓缩成本较低,而且产品的疗效、风味和营养等均不受影响。

(3)印染、食品、造纸等工业中用于处理污水,回收利用废业中有用的物质等。

8.反渗透膜的组件

有四种:板框式、管式、螺旋卷式、中空纤维式。

9.级与段的概念

段: 前段膜组件的浓水流经下一膜组件进行再处理,流经几组膜组件即称为几段。

级: 膜组件的产品水再经下一膜组件进行处理,产品水流经几次膜组件处理即称为几级。

10.膜的浓差极化概念、影响、减缓的措施 概念:在膜分离操作中,所有溶质均被透过液传送到膜表面上,不能完全透过膜的溶质受到膜的截留作用,在膜表面附近浓度升高。这种在膜表面附近浓度高于主体浓度的现象称为浓度极化或浓差极化。影响:

1.使膜表面溶质浓度增高,引起渗透压的增大,从而减小传质驱动力; 2.当膜表面溶质浓度达到其饱和浓度时,便会在膜表面形成沉或凝胶层,增加透过阻力;

3.膜表面沉积层或凝胶层的形成会改变膜的分离特性;

4.当有机溶质在膜表面达到一定浓度有可能对膜发生溶胀或恶化膜的性能;

5.严重的浓差极化导致结晶析出,阻塞流道,运行恶化。概括地说,就是分离效果降低,截留率改变,通量下降。措施:

①选择合适的膜组件结构; ②加入紊流器; ③料液横切流向设计; ④料液脉冲流动; ⑤螺旋流; ⑥提高流速;

⑦适当提高进料液温度以降低粘度,增大传质系数。

11.膜的污染定义、影响、措施,与浓差极化的区别 定义:是指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或溶质大分子与膜存在物理化学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性的不可逆变化现象。措施:1.水通量逐步下降(膜通量下降);

2.通过膜的压力和膜两侧的压差逐渐增大(进料压力和△P逐渐增大);

3.膜对溶解于水中物质的透过性逐渐增大。措施:

1.料液预处理(热处理、pH调节、离子交换、预过滤、加入稳定剂)2.膜材料的选择(考虑膜的亲疏水性、荷电性。亲水性膜及膜材料电荷与溶质电荷相同的膜较耐污染;对膜表面进行改性)3.膜孔径或截留分子量的选择(通过实验选择最佳孔径的膜)4.膜结构选择(不对称结构膜较耐污染)5.组件结构选择

6.溶液pH控制(分离、浓缩蛋白质、酶时,一般把pH调至远离其等电点,使其溶解度增加,并带电荷)7.溶液中盐浓度的控制(以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8.溶液温度的控制

9.溶质浓度,料液流速与压力的控制 与浓差极化的区别

膜污染与浓差极化有内在联系,尽管很难区别,但是概念上截然不同。浓差极化加重了污染,但浓差极化是可逆的,即变更操作条件可使之 消除,而污染是不可逆的,必须通过清洗的办法,才能消除。

12.超滤、纳滤、反渗透、微滤的区别(作业有做过,也可以看PPT3.4第99页)

第四章

1.气体分离的定义和工作机理

气体膜分离过程是一种以压力差为驱动力的分离过程。在膜两侧混合气体各组分分压差的驱动下,气体分子透过膜的现象。

目前常见的气体通过膜的分离机理有两种:其一,气体通过多孔膜的微孔扩散机理;其二,气体通过非多孔膜的溶解/扩散机理。

2.传统的气体分离方法 深冷分离法 吸附分离法 吸收分离法

3.气体分离膜的应用

(1)从合成氨中的尾气回收氢气(2)富氧气的制造(3)水果保鲜(4)天然气脱水

4.分子流与粘性流

膜孔直径(dp)远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λ)时,气体分子与孔壁之间的碰撞几率远大于分子之间的碰撞几率,此时气体通过微孔的传递过程属努森扩散,又称自由分子流。

孔径大于操作条件气体分子的平均运动自由程,孔内分子流动受分子之间碰撞作用支配,分子与孔壁之间的碰撞可以忽略,称为粘性流。气体处于粘性流状态是没有分离性能的。

5.渗透汽化(PV)、蒸气渗透(VP)的定义与区别

渗透汽化(或渗透蒸发)是指液体混合物在膜的一侧与膜接触时,其中易透过组分较多地溶解在膜上,并扩散通过膜,在膜的另一侧气化而被抽出,从而达到分离的膜过程。

蒸发渗透(vapor permeation),与渗透汽化过程不同之处在于其进料为气相,相变过程发生在进装置前或在膜上游蒸发汽化,在过程中蒸汽相渗透通过膜。两者相同点

1)推动力均是组分在膜两侧的蒸气压差; 2)分离相同体系使用同种膜;

3)膜后侧的情况完全相同,均为真空,采用相同的方法移去渗透物; 4)膜内的状态以及渗透物扩散通过膜的规律基本相同。两者的不同点

1)VP的加料为蒸气,气体在膜组件中的流动状况较液体好,分布均匀,物质在汽相中的扩散系数大,浓差极化的影响小;

2)PV过程中渗透物有相变,过程中料液的温度不断下降,从而导致渗透通量的下降,通常采用级间加热的方式来维持料液的温度;而VP过程无相变,过程中加料温度基本不变,VP的平均渗透通量比PV大,所以完成相同的分离任务,VP所需要的膜面积小。

3)VP的操作温度通常比PV高,温度高渗透通量大,所需膜面积小; 4)VP的蒸气加料比PV的液体加料,杂质含量小,由于VP的渗透通量大,因此在VP法比PV法节省设备投资费用,因而总成本比较低。

6.渗透汽化的操作方式

冷凝法 抽真空法 冷凝与抽真空结合法 载气吹扫法 溶剂吸收法

7.渗透汽化膜的种类和应用 渗透汽化膜可分为:优先透水膜、优先透有机物膜和有机物分离膜。(无水乙醇)

应用:1.有机溶剂脱水 2.水中脱除有机物 3.有机混合物的分离

8.膜基吸收的原理

膜基吸收(membrane-based absorption)是以疏水或亲水微孔膜作为气、液两相间的介质,并利用膜的多孔性实现气、液两相接触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原理

一般采用双膜理论来研究膜基吸收的传质过程,传质过程的推动力为组分在膜两侧流体中的活度差(浓度差)。其传质过程主要经历四个过程:(1)气相中的物质在气相边界层中的扩散过程;(2)膜孔中物质的传递过程;(3)气液两相界面的物质溶解一吸收过程;(4)液相界面的物质向液相主体扩散过程。

第五章

1.血液透析能取代肾脏的哪些功能 排出对肌体有害的代谢产物 维持水代谢平衡

维持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平衡 协助维持血压

维持人体内环境电解质的平衡

2.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洗滤的定义、联系、区别(作业有做过)

3.腹膜透析

参与透析的是腹膜中的毛细血管和淋巴

4电渗析的基本条件 离子选择性透过膜 直流电场

5.电渗析的工作原理

在阴极与阳极之间,放置着若干交替排列的阳膜与阴膜,让水通过两膜及两膜与两极之间所形成的隔室,在两端电极接通直通电源后,水中阴、阳离子分别向阳极、阴极方向迁移,由于阳膜、阴膜的选择透过性,就形成了交替排列的离子浓度减少的淡室和离子浓度增加的浓室。

6.阳膜的定义

凡是在高分子链上连接的是酸性活性基团(例如一SO3H)的膜,称为阳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7.电渗析过程 反离子迁移 同名离子迁移 电解质渗析 水的渗透 水的电渗析 水的电离 压差渗漏

在上述几种传递现象中,只有反离子迁移才具有脱盐或浓缩的作用,其他过程均会影响电渗析的除盐或浓缩效率,增加电耗。设计中,应选择理想的离子交换膜和最佳的操作条件,设法消除或改善这些不利影响。

8.电渗析的浓差极化的定义,影响,措施

定义:在离子耗竭层中,溶液的电阻会变得相当大,当恒定电流通过离子耗竭溶液层时,会引起非常大的电位降,并迫使其溶液中的水分子离解,产生大量的H+和OH-来弥补及传递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离子交换膜的极化现象。影响:

(1)耗电增加; ① 部分电能消耗于水的离解和与脱盐无关的H+和OH-迁移上;

② 极化沉淀使得液-膜界面的电阻增大,导致电耗上升。(2)膜的使用寿命缩短;

极化后膜的一侧受碱的腐蚀,另一侧受酸的腐蚀。此外,沉淀结垢(Ca(OH)

2、Mg(OH)2等)的侵蚀,会改变膜的物理结构使膜的性能下降。

(3)膜的有效面积减少

沉淀结垢堵塞水流道,减少离子渗透膜面积。措施:

(1)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善操作条件,使电渗析在极限电流以下运行。通常取极限电流的70~90%作为操作电流。实际操作中,主要通过调节工作电压来控制操作电流。

(2)采取有效的方法强化传质过程,提高装置的极限电流。(3)定期酸洗,加入阻垢剂和倒换电极操作等过程来消除极化沉淀。

9.离子选择性透过膜如何选择性透过

凡是在高分子链上连接的是酸性活性基团(例如一SO3H)的膜,称为阳膜;凡是在高分子链上连接的是碱性活性基团[例如-N(CH3)3OH]的膜,称为阴膜。它们在水溶液中进行如下解离: R-SO3H→R-SO3-+H+

R-N(CH3)3OH一→R-N+(CH3)3+OH-

产生的反离子(如H+、OH-)进入水溶液,从而使阳膜上留下带负电荷的固定基团,构成强烈的负电场,阴膜上留下带有正电荷的固定基团,构成强烈的正电场。

10.电渗析级与段的概念

级:电渗析器中一对电极之间所包含的膜堆称为级,一台电渗析器的电极对数就是这台电渗析器的级数

段:电渗析器中淡水水流方向相同的膜堆称为一段,水流方向每改变一次,段数就增加一段

11.电渗析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1.能耗低:在除盐过程中,只是用电能来迁移水中的盐分,而大量的水不发生相的变化。尤其适用于苦咸水淡化;

2.药剂耗量少,环境污染小:仅在酸洗是时消耗少量酸;

3.对原水含盐量变化适应性强:可按需要进行调节,根据一台ED器中的段数、级数或多台ED器的串联、并联或不同除盐方式(直流式、循环式或部分循环式)来适应;

4.操作简单,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5.设备紧凑耐用,预处理简单:预处理一般经砂滤即可; 6.水的利用率高:ED器运行时,浓水和极水可循环使用,水的利用度可达70%~80%,国外可高达90%左右

不足之处:只能除去水的盐分,而不能除去其中的有机物,某些高价离子和有机物还会污染膜;易发生浓差极化而产生结垢(用EDR可以避免);与RO相比,脱盐率较低,装置比较庞大且组装要求高,因此它的发展不如RO快。

12.双极膜三室制备酸碱(设计题)

第六章

1.恒沸精馏的定义

在两组分恒沸液中加入第三组分(称为挟带剂),该组分能与原料液中的一个或两个组分形成新的恒沸液,从而使原料液能用普通精馏方法予以分离。利用恒沸现象改变组分的相对挥发度,这种方法称为恒沸精馏。

2.萃取精馏的定义

混合溶液中加入挥发度很小的添加剂以增大两组分间的α。第三组分萃取剂(溶剂)一般沸点较高、不与原溶液中任一组分形成恒沸物,仅改变原组分的α从而实现精馏分离,这种方法称为萃取精馏。

3.分子精馏定义、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分子蒸馏(又叫短程蒸馏)它是依据不同物质分子运动平均自由程的差别,在高真空下(一般在小于1Pa),使液体在远低于沸点的温度下蒸馏分离,受热时间短,特别适于处理高沸点及热敏性的物系,是一种非平衡蒸馏。工作原理:

工作工程:

1)在热的作用下,分子从液相主体向蒸发表面扩散,液相内的扩散常是控制分子蒸馏速率的主要因素;

(2)液膜表面上的分子在高真空,远低于沸点的温度下自由蒸发;(3)基于真空抽力,蒸发分子向冷凝面飞射;(4)自由程大的分子在冷凝面上的冷凝;(5)馏出物和没有蒸发的重组分的收集。4.分子蒸馏的两个基本条件

①轻、重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必须要有差异,且差异越大越好; ②蒸发面与冷凝面间距必须小于轻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5.分子蒸馏的优缺点

优点:1.操作温度低(远低于沸点)、真空度高、受热时间短(以秒计)、分离效率高等,特别适宜于高沸点、热敏性、易氧化物质的分离;

2.可有效地脱除低分子物质(脱臭)、重分子物质(脱色)及脱除混合物中杂质;

3.其分离过程为物理分离过程,可很好地保护被分离物质不被污染,特别是可保持天然提取物的原来品质;

4.分离程度高,高于传统蒸馏及普通的薄膜蒸发器。局限性:(1)设备投资方面

由于分子蒸馏要求在高真空下进行分离,所需要的设备成本过高,结构复杂,设计技术要求高,相应的配套设备也多,投资过大,国内尚未见大规模运用;(2)生产能力方面

分子蒸馏受设备结构和加热面积的限制,设备体积比常规蒸馏设备体积大,在大规模生产应用中有不少困难。

第七章

1.超临界流体的定义和特性 超临界流体是指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状态的流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气液两相性质非常接近,故称之为SFE。特性:

(1)密度、粘度和扩散系数的特点

密度比气体大得多,与液体接近,使其对溶质有较大的溶解度。粘度接近气体, 比液体小得多。扩散系数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是气体的几百分之一, 是液体的几百倍。与液体相比,超临界流体粘度小、扩散系数大使其传质速率大大高于液体。(2)溶解特性

在临界点附近,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可引起超临界流体密度急剧变化,相应地使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发生急剧变化,因而可利用压力与温度的改变来实现萃取和分离。

2.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工作原理和影响因素 工作原理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过程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当气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成为性质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的单一相态,具有和液体相近的密度,粘度虽高于气体但明显低于液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 100倍;因此对物料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强的溶解能力, 能够将物料中某些成分提取出来。然后通过改变超临界流体的温度或压力调节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使溶解的物质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影响因素:1)超临界流体的选择 2)操作条件 3)夹带剂的选择 4)原料的性质

其中最主要的是温度和压力

压力变大,溶解能力增强。温度升高,溶解能力的变化不一定。

3.超临界萃取的特点和局限性 特点:

(1)萃取时间短:由于超临界流体强穿透力和高溶解度,它能快速地将提取物从载体中萃出, 既节省溶剂,又减少了能源和人力的费用。(2)萃取彻底:萃取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从而提高了后续分析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有利环境保护:利用二氧化碳作为流体,解决了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也有利于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

(4)低温萃取:在较低温度下萃取,解决了对热敏感样品的萃取难题。(5)痕量萃取:能萃取10-9 级的样品。局限性:

(1)对脂溶性成分溶解能力较强而对水溶性成分溶解能力较低;(2)设备造价较高而导致产品成本中的设备折旧费比例过大;(3)更换产品时清洗设备较困难。

4夹带剂的作用:

5.超临界C02应用广泛的原因 温和的临界条件 无毒 阻燃 价廉易得

超临界CO 2 溶解能力强 适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工业

6.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应用实例 从咖啡豆中除去咖啡因 啤酒花萃取 植物精油的萃取 中药提取。。

篇2:锁相技术复习重点

1、动物疫病:动物疫病是指某些特定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包括寄生虫病和传染病。

2、潜伏期:从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进行繁殖开始到该病最初的临诊症状出现为止,这段时间成为潜伏期

3、毒力: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是菌体对宿主体表的吸附,向体内侵入,在体

内定居,生长和繁殖,向周围组织的扩展蔓延,对宿主防御功能的抵抗,以

及产生损害宿主的毒素等一系列能力的总和。

4、消毒:指采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外界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及其有

害微生物的防疫措施

5、免疫:是机体对外源性或内源性异物进行识别、清除和排斥的过程,是机体免疫系统发

挥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功能

6、微生态制剂:动物消化道中生长、发育或繁殖,并起有益作用的微生物制剂,是为替代

抗生素添加剂而开发的一类新型饲料添加剂

7、自繁自养制度:畜禽养殖场为了解决本场仔畜禽的来源,根据本场拟饲养商品畜禽的规

模,饲养一定数量的母畜禽的养殖方式。

8、疫病监测:疫病监测是指连续地、系统地和完整地收集动物疫病的有关资料,经过分析、解释后及时反馈和利用信息并制定有效防治对策的过程。

9、重大动物疫情:重大动物疫情是指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发病率或者死亡率高的动

物疫病突然发生迅速传播,给养殖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危害,以及可

能对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情形,包括特别重大动物疫情。

10、动物防疫:是指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动物产品的检疫。

11、疫点:指经国家指定的检测部门检测确诊发生了一类传染病疫情的养殖场(户)、养殖

小区或其他有关屠宰加工、经营单位;如为农村散养,则应将病畜禽所在的自然

村划为疫点。

12、防疫制度:养殖场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出针对本场防疫所做出的制度规定,以此来减少动

物疾病的发生。

13、自然屏障:指自然存在的具有阻断某种疫情传播,人和动物自然流动的地理阻隔,包括

大江,大河,湖泊,沼泽,海洋,山脉,沙漠等。

14、全进全出:指在一个相对独立的饲养单元之内,饲养同样日龄,同样品种和同样生产功

能的畜禽,简单地说,就是在一个相对独立的饲养单元之内的所有畜禽,应

当是同时引入(全进),同时被迁出予以销售,淘汰或转群(全出)。

15、计划免疫:是指根据动物传染病疫情监测,动物免疫状况及动物免疫特点的分析,按照

免疫学原理和养殖场制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生物制品进行动物群预防

接种,以提高动物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16、变态反应:动物患某些疫病(主要是慢性传染病)时,可对该病病原体或其产物(某种

抗原物质)的再次进入机体产生强烈反应。

17、疫病净化:指通过采取检疫,消毒,扑杀或淘汰等技术措施,使某一地区或养殖场内的某种或某些动物疫病在限定时间内逐渐被清除的状态。

18、隔离:将病畜和可疑感染的病畜与健康的家畜分别隔离管理,可以防止病原扩散传播,以便将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加以就地扑灭。是控制传染源,防止动物疫病扩

散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基本知识点

1、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p72、垂直传播 水平传播的相关内容:

水平传播:病原体在同世代动物之间横向平行地互相传播,成为水平传播。如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均属于水平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与易感染的动物直接接触而引起的传播。如:狂犬病就是健康的动物被患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造成的,一些病院可以经过伤口感染,直接传播一般不易造成广泛的流行。间接传播指在外界环境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间接使易感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经过饲料和饮水传播、空气传播、土壤传播、经活的媒介传播、经污染物传播。

垂直传播:有些病原体可以由上一代直接传给下一代称为直接传播。有经胎盘传播,经卵传播,经产道传播。(见书第8页)

3、寄生虫病包括:有蛔虫病、线虫病、绦虫病、吸虫病等

4、《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技术规范》已制定的4种疫病标准:P17-195、外场购入畜禽。种蛋应隔离天数:畜禽15-30天 p236、化学消毒法:P40 侵洗法 喷洒法 熏蒸法 气雾法 拌和法 撒布法

7、巴氏消毒法:P39 湿热消毒和灭菌法的第三项

8、主动免疫制品:P639、根据消毒目的分为的几种情况:及时正确的消毒能有效切断疫病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的蔓延、扩散、是重要的综合性防疫措施之一P3710、传染病病程的四个时期: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

11、传染病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p8 的表现形式

12、动物免疫途径:P63被动免疫和主动免疫

13、患病率:P9314、传染源:P715、动物疫病共几类:三类,一、二、三类疫病 p1216、过敏反应常用药物:肾上腺素药剂、息斯敏、苯海拉明、扑尔敏、葡萄糖酸钙

17、疫苗、抗体的保存温度:细菌性疫苗,类毒素,免疫血清,免疫卵黄抗体等应保存在2~15℃防止冻结。油乳剂灭活疫苗应室温保存,因为在冷冻后会出现破乳分层的现象。病毒性疫苗应放在0℃以下冻结保存。灭活苗和类毒素等应该保存在2-8

度的环境中,防止冻结。大多数弱毒活疫苗应放在-15度以下保存。

18、免疫接种分为预防接种、紧急接种和临时接种

19、采血按照采血的部位不同分为:耳静脉采血、颈静脉采血、心脏采血、前腔静脉采血、翅静脉采血

20、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包括:水平垂直

21、国家实行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有哪几种?

口蹄疫,猪水孢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

22预防性药物给药方法包括:搅拌给药、饮水给药、气雾给药、体外给药、注射给药(详

细见书80页)

三、简答

1、养殖场的选址要求:P201地势 2环境 3土壤 4水源(见书20页)

2、计划免疫的内容:P641组织领导 2基础资料 3制度建设 4免疫实施 5免疫监测

3、疫病监测的内容:P87 第三行

4、选择预防药物的原则:P795、动物传染病的特征: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传染病的动物发生特异反应和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4)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5)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感染后有特殊的临床表现。

6、防制应急预案的概念及其内容:

P35概念:为防止和尽量减轻重大动物疫病给人畜带来伤害,在发现重大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和扑灭疫病,为此而预先制定的综合性应急处理方案

P36内容:1组织指挥系统 2疫情分级及防治原则 3紧急疫情的扑灭程序 4保障系统 5其他

7、灭活苗弱毒苗的优缺点:P688、发现疑似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应采取什么措施进行处理:

1:一旦发现禽类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向相关部门 报告,进行检测,确诊后迅速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篇3:应用于磁力仪的锁相技术进展

磁性测量分为直接测量(磁通测量、磁矩测量、磁场测量)和间接测量(电磁感应原理、核磁共振效应),现在常用的磁力仪都是运用间接测量的原理来测磁场的。现代精密磁性测量技术发展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得益于新的物理效应的发现及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随着锁相环路在1943年普遍应用于黑白电视机的水平同步电路中,就因其良好的去噪声、低失真性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锁相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地质磁测仪器中,使间接磁测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磁力仪作为磁性测量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典型的应用锁相技术的磁力仪是质子磁力仪和光泵磁力仪,其核心都是运用核磁共振原理,当发生核磁共振时,通过测得核磁共振频率f0,即拉莫尔旋进频率,由于f0与地磁场的绝对值存在正比关系,于是就将测量地磁场转化为测f0[1]。

锁相环路是一个闭环的跟踪系统,它能够跟踪输入信号的相位和频率,跟踪固定频率的输入信号时没有频差,跟踪变化频率的输入信号时性能也很好。锁相环路恰似一个窄带滤波器,能够跟踪淹没在噪声中的微弱信号。由于地球物理磁测任务对磁测仪器的稳定性和实时性要求很高,锁相技术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因此其在磁力仪的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 锁相环电路工作原理

从本质上说,锁相环路是一个相位负反馈误差控制系统,其工作过程可以用一个微分方程来描述。一般情况下,这是一个高阶的非线性微分方程。锁相环由三个基本部件组成,它们是鉴相器(PD)、环路滤波器(LPF)和压控振荡器(VCO),构成框图如图1所示。

鉴相器是相位比较装置,它把输入信号U1(t)与VCO的输出信号U0(t)的相位进行比较,输出的是两信号的相位差的误差电压Ud(t),环路滤波器滤除了Ud(t)的高频成分和噪声,VCO受环路滤波器的输出电压Uc(t)的控制,使其频率向输入信号的频率靠近,直至频差消失,此时环路锁定[2,3,4,5]。设输入信号为

VCO的反馈信号是

由于与的参考相位不同,将上两式改成统一的参考相位

显然

其中

称为环路的固有频差。

将式(3)与式(4)相乘,通过滤除2ω0分量,即可得到鉴相器输出的误差电压

是环路的相位误差。

由式(6)可见鉴相器具有正弦特性。环路滤波器是一个低通滤波器,它能滤除鉴相器输出的高频成分。VCO是一个电压-频率转换器,输出瞬时频率是控制输入电压Uc(t)的函数。在环路锁定点附近,控制方程可以近似为直线

其中k0是控制特性的斜率,又称VCO的增益灵敏度。

2 应用于磁力仪的锁相环路

2.1 质子磁力仪的模拟锁相环电路(APLL)

锁相技术最初应用在磁力仪中采用的是模拟电路技术,早期的质子磁力仪的信号追踪环路就是利用模拟锁相环技术设计的。下面就介绍一种质子磁力仪的锁相环电路。

质子磁力仪是利用核磁共振测量磁场强度绝对值的仪器,即氢质子在极化磁场撤销后产生的旋进现象,氢质子旋进信号的频率fp与地磁场总量绝对值

rp是质子磁旋比,它是一个常数,经计算得

因此只要测出质子的旋进频率,就可计算出地磁场值。

由于质子磁力仪极化产生的间歇信号衰减很快,大约2到3s,在地磁场水平或地磁场梯度较大时衰减更快。一般的锁相测频电路难以在几秒内测定质子信号的旋进频率,本文设计了一种特殊的锁相测频电路,如图2所示。先将质子旋进信号整形为占空比为50%的方波a,方波a输入到由模拟乘法器A1实现的鉴相器的一个输入端,A1的另一端是VCO的V1输出信号的分频信号h,两者的相位差ΔQ决定了鉴相器的输出误差电压V1(t),V1(t)经环路滤波器加到V1的输入端,对VCO进行反向控制,以达到锁定状态。此时通过锁定质子旋进信号的频率,由微机计算程序处理得到磁场值,输出到显示器。

图2所示主鉴相器由模拟乘法器实现,它将质子旋进信号和VCO分频信号的相位差转变成电压量输出。模拟乘法器选用MC1496芯片,该芯片有良好的温度范围(0~70℃),极好的载波抑制能力,较高的共模抑制比(-85dB)等信号处理的优点,满足了整个环路对鉴相器性能的要求。环路滤波器实际是一个低通滤波器,其作用是滤除模拟相乘器输出的误差信号电压V1的噪声和高频干扰信号,保证环路有良好的动态性能,环路滤波器选用跨导运算放大器CA3080,其芯片内部只有电压-电流转换级,而没有增益级,因此没有大幅度电压效应和米勒电容效应。通过输出电流控制三极管的导通和截止,环路滤波器的输出电压V11加到VCO的输入端,迫使VCO的输出信号频率向质子旋进信号频率靠拢,直至信号锁定。VCO在环路中起着理想积分器的作用,电路选用应用广泛的CD4046芯片完成积分环节。实际地磁场磁测范围大概在30000~80000n T之间,相应的质子旋进频率为1277~3406Hz。要达到至少0.1nT的分辨率,要对旋进频率256倍频后再测量,即先通过VCO产生128倍频,再通过倍频器,然后进入分频器,可产生与旋进频率fp相同的频率信号h。为了提升锁相性能的稳定性,设计了辅鉴相器来稳定环路,该电路由相乘器A2、A3构成的辅鉴相器以及R10和C3组成的平滑滤波器组成。

倍频电路用模拟乘法器实现,选用MC1495模拟乘法器芯片,优点是直接获得了倍频分量,避免了非线性的高次谐波干扰以及倍频信号幅度较小的缺点。分频器电路采用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TTL可变N分频器MC4016/4316芯片。

该电路已应用在一种质子磁力仪中,性能稳定可靠,并且适用于类似的衰减信号或者其他非周期信号。

2.2 应用于磁力仪的数字锁相环电路(DPLL)

由于磁性测量环境复杂多变,要求磁测仪器测量精度高、抗干扰性强且便于携带,数字式锁相环路正好满足了这些条件。数字锁相环路是在模拟锁相环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开始只是模拟环路的部分部件数字化,后来才出现了全数字锁相环电路(ADPLL)。它具有一切数字电路系统的优势,ADPLL系统的可靠性较模拟锁相环路的可靠性大为提高。除此之外,ADPLL缓和或消除了模拟锁相环路中VCO的非线性,及使用模拟放大器和晶体管后出现的饱和效应及运算放大器的零漂等对环路性能的影响[6,7]。随着大规模超高速集成数字电路的发展,为数字锁相环技术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下面介绍一种磁力仪的ADPLL模型,如图3所示,首先将拉莫尔旋进信号a通过脉冲产生电路进行整形,脉冲产生电路由非门U1、D触发器、单稳态触发器和与门U2构成。整形输出信号通过由JK触发器和D触发器构成的全数字鉴相器(DPD)、加减计数器实现数字环路滤波器(DLF)的功能,图3下方的N计数器和M计数器串联构成了数字控制振荡器(DCO),它的频率由加减计数器控制。整个环路锁定时时钟频率fc(fc为DCO的时钟频率)为

式中f1为拉莫尔旋进信号a的频率,N和M为计数器的模值。

2.3 两种锁相电路对比及发展趋势

模拟锁相环路在一定情况下还是有它特定的优势,但是其受体积大、易受干扰等因素制约,逐渐被ADPLL所取代。数字电路只有"导通"和"截止"两种状态,抗干扰能力强,整个锁相环路易于集成。除此之外,ADPLL缓和或消除了模拟锁相环路中VCO的非线性、消除了模拟电路的寄生电容对中心频率的影响及使用模拟器件而出现的饱和现象。ADPLL中,因模拟量转变为数字量所引入的量化误差和离散控制造成的误差,只要系统设计得当,均可以被忽略。现代的磁测仪器向着小型化、智能化、高精度的方向发展。因此ADPLL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2.4 软件锁相技术(SPLL)

在微控制器和数字信号处理(DSP)时代,用软件实现锁相环是很自然的想法。一旦用软件实现,锁相环的功能就可以用电脑程序执行。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以DSP和FPGA为代表的专用虚拟平台正在逐渐向通用化的处理器平台转变。可将锁相技术集成在磁场信号的收录处理系统中,这样就可以精简磁力仪的硬件结构,有益于提高磁力仪的小型化、智能化水平。软件(SPLL)可以用微秒量级甚至纳秒量级的计算时间替换电子元件。计算机指令随着所需PLL算法复杂度的增加而增加。

软件锁相环摆脱了模拟锁相环和软件锁相环中复杂的硬件电路设计和器件的非线性对跟踪精度的影响,具有结构精简、参数设计灵活更有利于计算机模拟仿真等优点[8]。随着虚拟软件技术的发展,软件锁相环应用于磁力仪设计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3 结束语

本文详细介绍了磁力仪锁相技术的进展,重点分析了模拟锁相环和ADPLL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分析,并对比了两种锁相环路的优缺点及发展趋势,最后简单介绍了软件锁相技术。

摘要:文章主要阐述了应用于磁力仪的锁相技术的发展趋势,着重分析了磁力仪的模拟锁相电路和全数字锁相电路,包括工作原理、元器件的选择及各自的优缺点,对实际工程有很好的总结借鉴作用。

关键词:磁性测量,模拟锁相环,核磁共振,全数字锁相环路

参考文献

[1]Scott J S.Developments in alkali-metal atomicmagnetometry[D].Princeton university,USA.November,2008:107-137.

[2]万心平,张厥盛.集成锁相环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0.

[3]Roland E B.锁相环设计、仿真与应用[M].李永明,王海永,肖珺,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Shahruz S M.Design of high-performance phase-lockedloops and synthesizers[J].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2002,244(2):367-377.

[5]Lin Yijing,Sheng Shimin.A novel charge pump in PLL[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3):284-386.

[6]William C L,Chak M C.Performance measures forphase-locked loops-atutorial[J].IEEE Transactions onCommunications,1982,30(10):2224-2227.

[7]胡华春,石玉.数字锁相环原理与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篇4:锁相技术复习重点

【关键词】 锁相环技术;无线通信系统;设计

锁相环是指一种电路或者模块,它用于在通信的接收机中,其作用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从其中提取某个时钟的相位信息。或者说,对于接收到的信号,仿制一个时钟信号,使得这两个信号从某种角度来看是同步的(或者说,相干的)。由于锁定情形下(即完成捕捉后),该仿制的时钟信号相对于接收到的信号中的时钟信号具有一定的相差,所以很形象地称其为锁相环。

1锁相环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功能

1.1锁相环技术的工作原理

锁相环的主要结构十分简单。它由鑒相器、环路滤波器、压控振荡器(VCO)和分频器构成。锁相环电路在启动时处于“失锁”状态,这时,VCO分频后的输出频率与参考信号的频率无关。鑒相器是相位比较部件,把相位差转换成成比例电压信号;环路滤波器具有低通特性,消除误差信号的高频分量及噪声,同时他还是整个环路动态特性的主要调节部件;压控振荡器受控于环路滤波器输出电压的控制,并形成所要求的频率信号。对于数字锁相环的具体工作过程: 在锁相环环路处于失锁状态时,参考时钟的上升沿与VCO输出时钟的上升沿之间存在一个相位差,这个相位差经过积分之后,反馈回来控制VCO的输出频率,使之向参考时钟的频率靠近,直到锁定。锁相环进入“锁定”状态,鑒相器鑒测出来的相位误差就进入要求的相位误差范围中,因为此时VCO的频率和相位都与参考时钟的频率和相位一致。鑒相器只对分频后的VC0输出信号与参考时钟进行比较,因而锁相环的实际输出频率比参考频率高N倍。因此,锁相环还可以实现倍频功能。

1.2锁相环的特性

(1)窄带滤波特性。环路对于输入信号可以等效为一个以压控振荡器输出频率为中心的窄带带通滤波器。(2)频率跟踪特性。锁相环因为是一个反馈的控制系统,所以具有跟踪参考频率的特性。该项特性主要应用于调制解调和提取载波上。

2锁相环路的应用

由于锁相环路性能优越,现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可实现模拟和数字信号的调制和解调、频率合成,锁相接收机等方面。

2.1锁相环在调频和解调电路中的应用

调频波的特点是频率随调制信号幅度的变化而变化。由压控振荡器表达式可知,压控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取决于输入电压的幅度。当载波信号的频率与锁相环的固有振荡频率ω0相等时,压控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将保持ω0不变。若压控振荡器的输入信号除了有锁相环低通滤波器输出的信号uc外,还有调制信号ui,则压控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就是以ω0为中心,随调制信号幅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调频波信号。由此可得调频电路可利用锁相环来组成。

2.2锁相环路在频率合成方面的应用

目前,频率合成器已成为电子技术、空间技术和通信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在现在无线电收、发信机中,广泛采用频率合成器作为收、发信机的振荡频率源。

2.2.1频率合成器概述

所谓频率合成器,就是以一个精确度、稳定度极好的石英晶体震荡器作为基准频率,并利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技术,以获得与石英晶体振荡器同等精确度和稳定度的大量离散频率信号的设备称作频率合成器。为什么用频率合成器来代替收、发信机的振荡频率源,那么,就应当知道原来收、发信机的振荡频率有什么问题。我们知道,在超外差收信机中,总是要求收到的中频信号是一个恒定的频率值。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发信机的载波频率和收信机的本机振荡频率,可能由于温度、电源电压和负载的变化引起频率漂移,从而使混频后的中频频率也发生变化。这样,一方面会给调制信号造成寄生调制而引起接收信号的失真,另一方面又会使收信机的选择性、灵敏性显著地降低,尤其严重的情况是,如果中频频率漂移的范围超出收信机的中频放大器的通频带,则可能完全收不到信号。因此,为了克服上述的缺点,就要求现代的发信机、收信机都采用稳频措施,以提高频率的精确度和稳定度。频率合成器便是一种优良的稳频设备。

2.3锁相式频率合成的实际应用

锁相式频率合成在实际应用中采用IGO环路,这种环路的框图。通常在这种环路中,图中的鑒相器是采用取样—保持电路组成的脉冲取样鑒相器,图中的基准输入脉冲对压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进行周期取样,如果压控振荡器输出频率f0恰好是基准输入脉冲的某次谐波,则脉冲鑒相器输出直流,环路锁定,其环路输出频率f0为:f0=Nf (N=1、2、3、4……)式中N是脉冲的谐波次数。

由此可得出:(1)环路输出频率f0的稳定度取决于基准输入信号频率fi,若fi是石英晶体振荡器的频率,则f0具有与fi相同的频率稳定度,即有较高的频率稳定度。(2) IGO环路,实际上是起着倍频作用,即输出频率f0等于N倍的输入信号频率fi当然锁相式频率合成的实际应用有很多种,在这里只是列举出了其中的一种。

本文设计的是可用于高频无线通信系统的频率合成器模块中的全数字锁相环架构。锁相环路的应用不仅如此,还有可以解决专门问题的锁相环,如彩电电视彩色副载波的提取,振荡器的频率稳定与提取,相关应答器等,在电子设备,无线电,航空航天,雷达等领域被广泛采用。

参考文献

[1]万天才. 频率合成器技术发展动态[J]. 微电子学.2004 年 8 月第 3 卷, p1-6

[2]王建新.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年 8 月,p.2

[3]高泽溪高成.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及其性能分析[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 年10月第 24 卷第 5 期.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篇5:国际技术贸易复习重点

3专有技术:专有技术是为了完成某种在工业上有贡献的技术,或为了使其能在实际上应用所必要的秘密的技术知识或此种知识的积累。

4排他许可:排他许可即独家许可。指许可方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地域内允许引进方利用其技术;许可方不得再将此项技术转让给第三方,但许可方自己保留利用此项技术的权利。

5特许经营:指特许经营权拥有者以合同约定的形式,允许被特许经营者有偿使用其名称、商标、专有技术、产品及运作管理经验等从事经营活动的商业经营模式。

6技术具有哪些特点:1技术的知识性,技术是人类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整套系统化知识,是精神的产物,包括从构思,生产道最终销售各个阶段的全部知识。2技术是一种间接地技术,技术并不是直接生产力,只有与一定的物质条件相结合,通过转化,商品化的过程才能转化成生产力。3技术具有商品的属性,技术可以由发明者使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有偿转让。

7国际技术贸易方式有哪些:许可贸易,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国际租赁,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合作生产和开发,与直接投资相结合的技术贸易,国际BOT方式,特许经营,补偿贸易

8专有技术和专利技术的区别是什么:1法律保护不同,2保密性不同,3时效性不同,4表现形势不同,5涉及范围不同,6地域性不同,7在任何情况下,专有技术在符合专利法规的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专利技术,但专利技术无法转变为专有技术。

9受方确定技术价格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本,主要包括研究开发技术时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2增值成本,技术的提供方为转让技术而支付的各种费用,包括资料和样品,人员等费用。3利润赔偿费,由于技术转让使技术的受让国市场失去该技术产品的市场份额而蒙受损失应得的补偿 10专利权有哪些特点:1排他性,也称独占性或专有性。专利权人对其拥有的专利权享有独占或排他的权利,未经其许可或者出现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任何人不得使用,否则即构成侵权。2时间性,指法律对专利权所有人的保护不是无期限的,而有限制,超过这一时间限制则不再予以保护,专利权随即成为人类共同财富,任何人都可以利用。3地域性,依一国法律取得的专利权只在该国领域内受到法律保护,而在其它国家则不受该国家的法律保护,除非两国之间有双边的专利保护协定,或共同参加了有关保护专利的国际公约。

11技术许可合同有哪些条款:1合同名称和编号,2签约时间和地点,3当事人法定名称和地址,4鉴于条款,5定义条款,6转让技术的内容和范围,7技术改进和发展的交换,8技术文件的交付,9技术价格与支付,10保证,11其他条款。

12谈谈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趋势: 自己写

13简述影响技术价格的主要因素:1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本,2市场需求,3成熟程度,引进后能使用的成熟技术价格高,4生命周期,生命周期长的技术价格高,5支付方式,一次性支付价格低,分期价格高,6谈判的策略和技巧

14合同序文说明的关键内容:又称为鉴于条款,鉴于条款的主要作用在于避免损失,保护被许可法的利益,常用“鉴于„”语句,是叙述性条款,用以说明当事人双方的背景,立约意愿和目的,期中要特别讲明许可方技术或权利拥有的合法性以及被许可方接受技术的经验和能力。

篇6:生物技术制药复习要点与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生物药物的概念及21世纪生物药物的分类

2.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概念及现代生物技术的组成和特点

3.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定义

4.基因诊断、基因治疗概念

5.生物技术在药学应用中的两类方式

6.生物药物的两大来源及生物药物的特点

7.生物制药的特点、生物制药基本过程及生物制药基本方法

第五章 发酵工程制药

1.发酵定义及发酵类型

2.菌种的选育方法

3.培养基概念和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4.发酵的基本过程

5.微生物发酵方式

6.发酵过程影响因素及控制

7.代谢工程定义

8.简述发酵工程下游加工过程的的特点和一般程序

第二章 基因工程制药

1.基因的概念及基因的一般特性

2.基因工程药物的概念

3.基因工程药物制药的主要流程

4.基因工程药物建立分离纯化工艺的根据

5.基因工程药物分离纯化的一般流程

6.基因工程产品的质量控制内容

7.基因工程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

8.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第三章动物细胞工程制药

1.细胞定义、细胞的特征和细胞的化学组成2.细胞培养定义、细胞培养基本条件和基本过程

3.细胞融合技术定义和基本过程

4.细胞工程技术概念和动物细胞工程制药的基本概念

5.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特点

6.细胞株、细胞系、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的概念

7.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方法

8.转基因动物概念(transgenic animal)及转基因的技术方法

9.转基因动物在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10.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mammary gland bioreactor)概念

第四章植物细胞工程制药

1.植物细胞工程制药的两大内容

2.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定义和原理

3.植物细胞特点——外植体(explant)、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愈伤组织(callus culture)概念

4.植物细胞的培养方法

5.转基因植物概念及主要方法

6.植物细胞工程制药应用于哪些方面

第六章 酶工程制药

1.酶工程概念和现代酶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2.酶固定化概念、方法和固定化酶的特点

3.细胞固定化概念和固定化细胞的特点

4.酶反应器(Enzyme reactor)的概念

第七 章 新型生物制药技术

抗体工程制药

1.概念——抗体(antibody)、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 antibody,PcAb)、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杂交瘤细胞(hybridoma)技术、抗体工程

2.单抗制备的基本流程

3.HAT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杂交瘤细胞的原理

4.单克隆抗体的鉴定与检测项目

5.基因工程抗体概念和基因工程抗体的类型———嵌合抗体(Chimeric Antibodies),改形抗

体(reshaped Antibodies),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antigen binding protein,ScFv)等

6.噬菌体抗体工程和转基因动物表达抗体的优点

7.反义核酸(ribozyme)、核酶(antisense nucleic acide)、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

概念

8.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又称基因疫苗(gene caccine)或DNA疫苗(DNA vaccine)

概念和核酸疫苗的优点

9.基因治疗概念、基因治疗的必要条件和主要方式

10.干细胞、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的概念及应用生物芯片基因芯片,蛋白芯片

12.。。。

复习重点

基本概念

1.Biotechnology 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

学原理,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

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2.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微生物工程是利用微生物制造工业原料与工业产品并提供服

务的技术.其特点: 发酵工程是以某种特定的产物为工艺的目

标,这就要求微生物细胞既能正常生长又能过量积累目的产物

3.Enzyme Engineering是酶学和工程学相互渗透结合发展而形成一门新的技术学科。它是

从应用的目的出发研究酶、应用酶的特异性催化功能,并通过工程

化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有用物质的技术。

4.Gene Engineering 是将重组对象的目的基因插入载体,拼接后转入新的宿主细胞,构建

成工程菌(或细胞),实现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使目的基因在工程

菌内进行复制和表达的技术。

5.蛋白质工程 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

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

6.抗体工程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天然抗体的生产和抗体改造以及研

制新型抗体.7.Metabolic engineering 利用多基因重组技术有目的的对细胞代谢途径进行修饰、改造,改变细胞特性,并与细胞基因调控、代谢调控及生化工程相结合,为实现构建新的代谢途径,生产特定目的产物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学科领域。

8.biopharmaceutics是指运用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

织、细胞、体液等中,综合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

和药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9.基因工程药物 是指以DNA重组技术生产的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疫苗、单克隆抗

体和细胞生长因子类药物。

10.GeneDNA分子中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物质的最小功能单位。

11.Cell 细胞是一切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是有膜包围的能独立

进行繁殖的原生质。

12.Culture medium 是人工配制的适合于不同细胞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其主要成份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前体和水等几大类.13.hybridoma技术:将含有特异免疫信息的淋巴细胞与具有无限增殖的肿瘤细胞在诱导

剂作用下使其融合,产生一个具有特异活性细胞及其产物技术.14.monoclonal antibody由一个克隆产生只针对一种抗原决定簇的结构与功能完全相同的抗体.15.Chimeric Antibodies将人抗体的恒定区(C区)替代鼠源单抗的可变区(C区)而得到的抗体

16.immobilized enzyme固定化酶是指限制或固定于特定空间位置的酶,具体来说,是指经

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酶变成不易随水流失即运动受到限制,而

又能发挥催化作用的酶制剂。

17.Biosensors由生物识别物质(酶,微生物 动植物组织 抗体等)与换能器组成的分析系统,其基于酶(细胞)固定化技术

18.transgenic animal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把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生殖细胞、胚胎干细胞和早

期胚胎,并在受体动物染色体上稳定整合,又经过各种发育途径能把外

源基因稳定传给子代的这种动物

19.gene knockout 用基因打靶技术定点灭活一个内源基因。

20.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对应于某种Mrna的正义RNA和反义RNA组成的双链

RNA(ds RNA)分子使mRNA发生特异性降解,导致其不能表达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

21.酶联免疫法(ELISA)以酶代替放射同位素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标记,使酶与抗原抗体共

价连接,称之为酶联免疫吸附法。

22基因治疗 是指将正常的外基因导入生物体的靶细胞内,以弥补或纠正基因缺陷或异常表

达,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3.原代培养: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为原代细胞。培养的第1代细胞与传10代以内的细胞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24传代培养:将原代细胞从培养瓶中取出,配制成细胞悬浮液,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称为传代培养

25细胞株:原代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细胞生长停滞,大部分细胞衰老死亡,少数细胞存

活到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为细胞株。

26细胞系:细胞株传代至50代后又出现细胞生长停滞状态,只有部分细胞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使其在培养条件下可以无限制传代,这种传代细胞为细胞系。

27细胞株和细胞系的区别: 细胞系的遗传物质改变,具有癌细胞的特点,失去接触抑制,容易传代培养。

基本方法:

1.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主要方法 超滤和凝胶过滤、离子交换法、电泳和等电聚焦法,等电点沉淀法和有机溶媒分级沉淀法、亲和色谱法等

2.生物制药基本方法有提取法 发酵法 化学合成法 组织培养法 现代生物技术方法

3.测定蛋白质类药物分子量方法超速离心、凝胶色谱法、SDS_PAGE 生物质谱法等

4.酶和细胞固定化方法有载体偶联法、交联法、包埋法、新型固定法。

5.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① 斜面低温保藏法 ②石蜡油封存法 ③砂土管保藏法 ④ 麸皮保

藏法 ⑤甘油悬液保藏法 ⑥冷冻真空干燥保藏法 ⑦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⑧宿主保藏法

6.基因工程操作中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 逆转录法、化学合成法、PCR等

7.基因诊断主要技术包括基因探针技术、PCR技术、单抗试剂等。

8.发酵工程制药中微生物发酵方式固体发酵、液体发酵

9.基因治疗中外源基因导入的方式。。

10.基本过程:

1.基因工程制药的基本流程 获得目的基因、组建重组质粒、构建工程菌(或细胞)、培养工程菌、产物分离纯化、除菌过滤、半成品检定、成品检

定、包装。

2.发酵的基本过程 菌种、种子制备、发酵、发酵液处理、提取精制。

3.单抗制备的基本流程抗原的制备、动物的免疫、抗体产生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

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的选择性培养、筛选能产生某一特异抗体的阳性克隆和克隆化、体外培养(动物腹腔接种培养)、大量制备单克隆抗体。

4.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取动物器官、和组织、剪碎组织、胰蛋白酶处理、单个细胞、细胞培养。

5.生物制药的基本过程1.原料的选择、预处理和保存 2.原料的粉碎3.提取4.分离纯化5.浓缩6.结晶7.干燥

6. PCR三个基本步骤 变性--退火--延伸

基本原理、组成、分类和特点

1.单抗制备的基本原理 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把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淋

巴细胞与有增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通过

有限稀释法及克隆化使杂交瘤细胞成为纯一的单克隆细胞系而产

生的只针对一个抗原决定簇、结构和特异性完全相同的高纯度抗体

2.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现代生物药物类型基因药物 , 重组药物,天然药物,合成、半合成药物。

4.现代生物技术主要组成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

5.现代生物技术特点: 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势能。

6.生物药物来源主要有两大类 ①以天然生物材料为主,②有目的的人工制备生物原料。7 基因工程抗体的类型有嵌合抗体、改型抗体、小分子抗体、多功能化抗体。

8.生物药物特点化学结构和组成比较复杂;相对分子量较大,一般不易化学合成;药理作

用针对性强,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营养价值高;有的生物原料和生物

药物不能代替.9.固定化酶的特点具有生物催化剂的功能,又有固相催化剂的功能。①可多次使用 ②反

应后,酶底物产物易分开,产物中无残留酶,易纯化,产品质量高。③

反应条件易控制。④酶的利用效率高。⑤比水溶性酶更适合于多酶反应

10固定化细胞的特点有细胞特性,生物催化剂功能,固相催化剂特点。优点: ①无须进行

酶的分离纯化 ②保持酶的原始状态,酶回收率高③比固定化酶稳定性

高④细胞内酶附助因子可再生⑤细胞本身含多酶体系⑥抗污染能力强

11.影响大肠杆菌中外源蛋白表达的主要因素①外源基因密码子的使用,②mRNA结构,③表

达载体的构建,④培养条件

如何实现高表达…

12发酵工程制药特点 是以某种特定的产物为工艺的目标,这就要求微生物细胞既能正常生

长又能过量积累目的产物。

13.生物制药的特点(特殊性)1.生物原料组成成分非常复杂2.有效成分含量低3.易变性

及被破坏4.分离制备过程影响因素多相对“均一性”

13.发酵过程影响因素:温度、pH、溶解氧、菌体浓度、泡沫、营养浓度。如何控制…

14.微生物发酵生产药物主要种类抗生素类;氨基酸类;核苷酸类维生素类;甾体类激素;治

疗酶及酶抑制剂等。

15.细胞的特征:在结构上具有自我装配的能力, 在生理活动中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在增

殖上自我复制的能力。

16.生物技术在药学研究中两种基本作用方式 1作为生产工具----生物技术药物

2.作为研究手段----合理药物设计

17.单抗优点和局限性优点单克隆抗体的特性高度特异性高度的均一性和可重复性 高

度专一性:大量产生及稳定性:

局限性:固有的亲和性和局限的生物活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反应

强度不如多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复杂、费时费工、价格较高

18生产用动物细胞类型贴壁依赖性细胞、非贴壁依赖性细胞、兼性贴壁细胞

19.动物细胞培养特点 无细胞壁,抗机械强度低,对剪切力敏感,适应环境差;倍增时间长,生

长缓慢,易污染,培养时必须加抗生素;培养过程需氧量少,有的需要

一定CO2;培养过程中细胞相互粘连以集群形式存在20.基因工程药物制备全程质量控制理念包括

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目的基因2.表达载体3.宿主细胞),二、培养过程的质量控制(1.生产用细胞库2.培养过程)

三、纯化工艺中的质量控制;四.目标产品的质量控制

21.选用动物胚胎或幼龄个体的器官或组织做动物细胞培养材料的原理(目的)这些组织或

器官上的细胞生命力旺盛,分裂能力强

22.基因治疗的必要条件1发病机制在DNA水平上已经清楚2要转移的基因已经克隆分离,其表达产物有详尽的了解 3该基因正常表达的组织可在体外进行

遗传操作

23.PCR原理 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方法 反应特点1.特异性强2.灵敏度高 3.简便、快速。确保PCR获得目的基因序列正确应注意:1.使用高保真的DNA

聚合酶,和相对保守的PCR扩增条件.2.凡经PCR扩真制备的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后必须要测序.24基因工程产品的质量控制内容:产品的鉴别、纯度、活性、安全性、稳定性、一致性。利用多学科的技术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25.基因工程药物包含上游下游过程

上游技术主要是分离目的基因、构建工程菌(细胞)。主要技术涉及

1、基因克隆载体:质粒载体,2、重组DNA技术的有关工具酶及其应用

3、核酸制备技术; 下游阶段:从工程菌的大量培养一直到产品的分离纯化和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工程菌大规模发酵最佳参数的确立,新型生物反应器的研制,高效分离介质及装置的开发,分离纯化的优化控制,高纯度产品的制备技术,生物传感器等一系列仪器仪表的设计和制造,电子计算机的优化控制等.26.基因工程中影响外源蛋白表达的主要因素

①外源基因密码子的使用,②mRNA结构,③表达载体的构建,④培养条件

上一篇:片医宣传标语下一篇:沟槽管道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