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二单元知识点

2024-05-04

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二单元知识点(共6篇)

篇1: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二单元知识点

第Ⅰ卷(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247

A.夜缒而出(zhuì)阙秦(qué)惊愕(è)玉玦(jué)

B.切齿拊心(fū)濡缕(rú)彘肩(zhì)斗卮酒(zhī)

C.秦军氾南(fán)忤视(wǔ)刀俎(zǔ)创伤(chuānɡ)

D.皆为戮(lù)没不悖(bèi)参乘(shènɡ)瞋目(zhēn)

【答案】C(A项,“阙”应读“quē”。B项,“拊”应读“fǔ”。D项,“瞋”应读“chēn”。)

2.下列加点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248()

A.吾其还也以其无礼于晋

B.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D.嘉为先言于秦王良曰:“长于臣”

【答案】C(C项,“所以”表示原因。A项,“其”,前为“还是”,表祈使语气;后为代词,指郑国。B项,“微”,前为“低微”;后为“无,没有”。D项,“于”,前者为“对”;后者为“比”。)

3.下列加点字与“函封之”中的“函”用法不同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249()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秦伯说,与郑人盟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答案】B(“函封之”的“函”,是“用函(匣子)”的意思,名词作状语。而B项的“盟”,是名词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89950250()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答案】A(《左传》是编年体著作)

二、(9分)

阅读《鸿门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5~7题。导学号89950251

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5.在下面四个句子中补出的宾语“之”,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B.樊哙侧其盾以(之)撞

C.则与(之)斗卮酒D.窃为(之)大王不取也

【答案】D(A、B、C三项中补出的“之”分别作动词“止”、介词“以”、动词“与”的宾语,而D项中“为”(认为)的宾语是“大王不取”,其间不应加“之”。)

6.下面对选文内容所作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哙遂入,披帷西向立”,是指樊哙面向东而立。

B.“客何为者”一句是“客为何者”的宾语前置形式。

C.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怒视项王,并予以斥责。到此,《鸿门宴》一文情节发展到了潮,紧张气氛到达了极点。

D.樊哙在鸿门宴上说的话,其实只是对前文中刘邦对项王说的一番话的重复和补充,只不过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而已。

【答案】A(“西向”即“面向西”。)

7.樊哙闯帐,面斥项王,在鸿门宴上刘、项双方的斗争中起的作用是()

A.使刘邦一方变劣势为优势

B.使刘邦一方摆脱了被动的处境

C.使项王决定放弃杀害刘邦的念头

D.使项、刘双方的斗争更加扑朔迷离

【答案】B(联系全文事件发展脉络及情节间的关系。)

三、(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导学号89950252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谈,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亲待亚于诸葛亮。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卒:通“猝”,突然

C.闻数有笺谏璋数:多次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谢:推辞

【答案】D(“谢”:认错,道歉,谢罪)

9.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项是()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④先主痛惜,言则流涕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A.①③⑥B.②③⑤

C.②④⑤D.③④⑥

【答案】B(①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勤恳奉养父母,属于品行端正。④刘备痛惜流涕是因为庞统为国捐躯,英年早逝)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弱冠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答案】C(“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错,原意是曾多次写信劝刘璋打发刘备回荆州)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司马徽感到他非常奇异。(2)现在趁会面的机会,就把刘璋擒住,那么您不用打仗就能得到益州。(3)刘备认为他的中策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

参考译文: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他年少时老实憨钝,没有人了解他。颍川人司马徽高雅,有能鉴定人才的名声,庞统成年的时候前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司马徽感到他非常奇异,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之首,从此渐渐出名。

后来南州郡任命他为功曹。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勤奋奉养父母。庞统后来担任南郡太守。刘备会见了他并和他长谈,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对他的待遇仅次于诸葛亮,最后他和诸葛亮共同担任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留守荆州,庞统随刘备进入蜀地。

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陵会面,庞统献策说:“现在趁会面的机会,就把刘璋擒住,那么您不用打仗就能得到益州。”刘备说:“刚来到别人境内,还没有恩信,不能这样做。”刘璋回到成都后,刘备要替刘璋北征汉中,庞统又劝他说:“暗地选拔精兵,日夜兼程,直接偷袭成都;刘璋不会打仗,平时又没有防备,我们的大军突然来到,一举就能拿下益州,这是上计。杨怀、高沛,是刘璋的名将,各自凭借精兵,镇守关头,听说多次写信劝刘璋,让刘璋打发您回荆州。您还没到成都的时候,派人告诉他,就说荆州有紧急情况,打算回兵救援,并假扮打点行装,表面上做出要回去的意向;杨怀、高沛二人既佩服您的英名,又因为您的回去而高兴,估计必定会带少量骑兵来见您,您因此把他们拿住,进而收降他们的军队,进军成都,这是中计。撤退到白帝城,和荆州连成一线,慢慢地谋划攻打他,这是下计。如果犹豫不决,就会带来大祸,不能长期这样。”刘备觉得他的中计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

在涪陵集会,置酒作乐,(刘备)对庞统说:“今天的集会,真是高兴啊。”庞统说:“征伐别人的国家却很高兴,这不是仁义之人的军队。”刘备喝醉了,大怒说:“武王伐纣,有歌有舞,他不是仁者吗?你的话不对,赶紧出去!”于是庞统起身告退。刘备不久就后悔了,请他回来。庞统回到他的酒席,一点也不谢罪,喝酒吃饭依然如故。刘备对他说:“刚才的话,是谁不对?”庞统回答说:“我们君臣两个都有不对。”刘备大笑,酒宴又回到原来的欢乐气氛。

刘备进军围攻雒县,庞统率部队攻城,被飞箭射中,死了,享年三十六岁。刘备非常悲痛惋惜,一说起来就流泪。封庞统的父亲为议郎,又升任谏议大夫。追赐庞统为关内侯,谥号叫做靖侯。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导学号89950253

摊破浣溪沙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1)“春恨锁重楼”中“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恨”传达出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两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恨”的真正原因是“青鸟不传云外信”。由此联系“丁香”在唐宋诗词中多喻指因思念恋人而郁思难解,可知“恨”传达出了抒情主人公因得不到恋人的音信而生难解的相思之愁。

(2)这两句词以景结情,以景衬情,更增愁情;春水绿波流向天际,暮色中尤见凄迷。它既是词人“回首”所见之景,同时也是人物心中流淌不尽的愁思的物化形象;愁如不尽之水,何其伤也。

13.按要求默写原文。(5分)导学号89950254

(1)写出含有成语“秋毫无犯”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含有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含有成语“劳苦功高”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劳苦而功高如此。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17题。导学号89950255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用张良计,于是韩信、彭越皆往。及刘贾入楚地,围寿春。汉王败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武王,行屠城父,随刘贾、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立武王布为淮南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fàn)水之阳。

高祖置酒雒(luò)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1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壁:军营,营垒

B.项羽之卒可十万可:可能

C.淮阴先合,不利,却却:退

D.示鲁父老项羽头示:给……看

【答案】B(可:大约)

15.下列句子能表明刘邦得天下原因的一组是(4分)()

①(汉王)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

②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③与天下同利也。

④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⑤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

⑥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A.①②⑤B.③④⑥

C.①③⑤D.②③⑥

【答案】C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

A.项羽撤兵东走后,刘邦在张良、陈平的建议下违约进兵追赶项羽,结果反被项羽打得大败。

B.汉五年,刘邦与各路诸侯一齐进军,与项羽决战于垓下。结果项羽被韩信的军队打得大败。

C.项羽的士兵夜间听着刘邦的军队都唱楚地歌谣,以为楚都被刘邦占领了,所以项羽才溃败逃走,楚兵才不可收拾。

D.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在总结自己得天下、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时说,项羽虽然为人宽厚,但妒贤嫉能,不会用人;而自己能把张良、萧何、韩信这样的人杰都重用起来,这是他得天下、项羽失天下的主要原因。

【答案】D(“项羽虽然为人宽厚,但妒贤嫉能”不是刘邦说的。)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8分)

(1)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汉王又进入营垒,深挖壕沟而坚守营垒。

(2)鲁地替项羽坚守不肯投降,汉王刘邦带领诸侯的军队向北进兵到鲁地,给鲁地父老看项羽的头,鲁地才投降。

参考译文:

项羽撤兵东走后,刘邦也想撤兵西回,后来采纳了张良、陈平的计谋,遂背约进兵追击项羽,一直追到阳夏南才停下来。刘邦本来是和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等一起约定好共同进击项羽的,结果等刘邦到达固陵时,韩信、彭越等各路兵马都未到。项羽回头迎击刘邦,刘邦被打得大败。刘邦躲进营盘,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后来采用张良的计谋,才把韩信、彭越等都叫了过来。在此以前刘贾已经率军进入楚地,包围了寿春,刘邦在固陵失败后,派人去游说项羽的大司马周殷,让他带着九江的兵力去迎接淮南王黥布。他们中途屠灭了城父县,而后跟着刘贾和齐梁地的诸侯们一起会师于垓下。刘邦封原九江王黥布为淮南王。

汉五年,刘邦与各路诸侯一齐进军,与项羽决战于垓下。韩信率领着三十万人马正面对着项羽,孔将军在左翼,费将军在右翼。刘邦在韩信的后面,周勃、柴武在刘邦的后面。这时项羽的军队大约有十万人。韩信在正面先对项羽开战,作出不敌的样子,向后撤退,而孔将军、费将军在两翼向前进兵,项羽的形势不利了。这时韩信正面的军队又转身杀了回来,大破楚军于垓下。项羽的士兵夜间听着刘邦的军队都唱楚地歌谣,以为楚地都被刘邦占领了,所以项羽才溃败逃走,楚兵才不可收拾。随后刘邦又派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于东城。整个战役杀死楚兵八万人,楚地遂告平定。这时只有曲阜还在为项羽坚守。刘邦带着各路大军北抵曲阜,拿着项羽的人头给曲阜的人们看,人们这才投降了刘邦。因为项羽曾被怀王封为鲁公,所以就以鲁公的名号把项羽葬在了谷城。当刘邦等回到定陶时,突然闯入韩信的兵营,夺了韩信的兵权。

这年的正月,各路诸侯与刘邦的将相们一同请刘邦即位为皇帝。刘邦说:“我听说只有大贤才能称帝,徒有虚名的人是不能享有它的,我不能坐这个位置。”大臣们说:“您出身平民,讨伐残暴,平定四海,谁有战功您就划地盘封他为王侯。今天您如果不作皇帝,那人们就都会疑虑不安,因此我们到死也得坚持。”刘邦又推让了好几回,不得已才说:“既然你们认为我作皇帝对国家有好处,那就这么办吧。”于是在二月初三,刘邦即位于氾水之北。

刘邦在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刘邦说:“各位诸侯将领不要隐瞒,都说真话,你们说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为什么丢了天下?”高起、王陵回答道:“虽然您傲慢爱侮辱人,项羽为人宽厚,但您派人出去攻城占地时,谁获得了什么,您就顺势赏给他,这叫‘与人同利’。而项羽则妒贤嫉能,谁有功他就恨谁,谁有本事他怀疑谁,打了胜仗的他不奖励,得了地盘的他不赏赐,这就是他丢失天下的原因。”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讲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要讲镇守后方,安抚百姓,给前方运粮草,保证供应不断,我不如萧何。要讲统兵百万,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能够重用他们,这才是我所以得天下的原因。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他还不能用,所以他最后被我收拾。”

六、(15分)

1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在文后的横线上。(4分)导学号89950256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虽然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

②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

③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却并不见的会占用多么重要的地位

④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

⑤到了现代,元旦的庆祝习俗就更简单了

⑥毕竟元旦不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④⑥①③⑤

19.下面是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5分)导学号8995025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散客或团队,可以预定后入住宾馆,也可未经预定而直接入住。入住宾馆后,可以在店外消费,也可以在住地消费,结账完毕方可离开宾馆。

20.读下面这段文字,揣摩内容,仿照“没有……,可以……”的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6分)导学号89950258

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没有一次地震,可以摧毁心灵宏伟的建筑;没有一场风雪,可以冻结心灵喷涌的温泉。

七、(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作家刘心武曾经坦言自己有嫉妒等心灵“灰色”阴影。或许基于此吧,他发明了一套心灵保健操。1.列表解嘲操。依照严重程度列出烦心事,逐一化解。2.自寻自乐操。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做。3.回忆美景操。回忆美妙时光。4.无损害宣泄操。用无害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5.自嘲操。人在自嘲中失去的是虚荣,获得的是清醒。6.走向混沌操。以一种潇洒和“混沌”的姿态与生活对话。这一套心灵保健操,折射出了一个睿智与成熟的心灵。是啊,我们都十分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有没有关心过自己的灵魂是否健康坦荡呢?

请以“走进心灵”或“呵护心灵”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题目、文体、立意自定。不得抄袭。

【佳作赏读】

走进孤独的心灵

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往往开在不引人注目的地方,最险峻的山岭往往坐落在最荒芜的莽原,最清澈的泉水往往流淌在最深邃的密林中,最伟大的真理也往往掌握在最孤独的人手中。走进孤独的心灵吧,你会懂得孤独、高尚的灵魂所在。

——题记

我漫步于云端,搜寻着孤独者的灵魂。

濮水之滨。那个倔强孤傲的钓鱼翁是谁?为什么宁愿守着孤独而不去做官?大王派来的两个使者失望地走了,只留下一个孤单的身影映在清澈的溪水里。望着溪中的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他想起了自己的梦——一个变成蝴蝶的梦。他是蝴蝶变的,还是蝴蝶是他变的?一切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他相信自己是只快乐飞翔、翩翩起舞的蝴蝶,孤独与他同在。他就是孤独的心灵的祖先——庄子。

康桥上。仰望天上的白云,他感到从未有过的清新,潺潺的流水勾起了他的无限思绪。“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可是,孤独!孤独?干脆去寻梦吧!“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寻找着自己孤独的心灵所在。他叹息着,离开吧,“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就是孤独的天才——徐志摩。

大海边。孤独者通常与大海为伴。两人都是伫立在大海边,可两人的心情却是大相径庭。一个是“还因为那个隐秘的愿望而苦恼心伤”,另一个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是两人同时又都是与孤独为伴、为友、为亲的。一个孤独的心灵中装满了大海,把它的海湾、它的闪光、它的阴影,还有絮语的波浪,带进森林,带到那静寂的荒漠之乡。而另一个孤独的心灵只愿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两个孤独的心灵一个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另一个则是海子。

古来圣贤皆寂寞。走进孤独的心灵,你会理解更多。亡国之君李煜有“问君能有几多愁”的孤独,爱国诗人屈原有“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独,李白也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孤独。可以说,没有孤独,李煜成不了“词帝”,屈原著不成《离骚》,李白也做不成“诗仙”。

让我们走进孤独的心灵吧!

【点评】美在审题精当,立意高远。这是一曲“孤独者”之歌。小作者用三个不同场景连缀了四个伟大的灵魂。语言优美,富有意蕴。三幅画面,四个人物,虽是用粗笔勾勒,却也引人入胜。文章结尾升华拓展,抚慰一切伟大的灵魂。文章层次清晰,立意由浅入深。丰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文章卓越不凡。

篇2: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二单元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目录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8课 笔墨丹青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第10课 梨园春秋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注意每个内容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记忆)

1

书法艺术

1、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最早成熟文字)—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

2、书法艺术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 《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2

绘画艺术

1、起源:新石器时代 壁画,地面画,陶器装饰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提出以形写神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创造法度,雍容华贵

5、宋代:山水画兴起:注重意境

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风格奇特; 木刻版画、年画等

7、民间绘画兴起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8、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一方面盛行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另一方面出现了非功利、主写意的文人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3

文学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风雅颂;四言为主(现实主义)。

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浪漫主义)

3、汉赋:司马相如(铺成排比,文采华丽)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时期兴盛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

明: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

清:《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唐:梨园

3、两宋: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4、元代(黄金时代,标志戏曲的成熟):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5、明:昆曲(百戏之主):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

4、清代:京剧,新的高峰

高中历史的五大记忆法

比如看到高中历史必修(2)目录,总共有五个单元22课内容,要先记住每个单元标题、每课的标题,往往考试时的答案就是标题,如2013年广东高考38题(1)答案就是“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等”。

如高中历史必修(1)第五单元讲到十月革命经过时,可以用口诀记忆:“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事件抛幻想,十月革命见曙光”。

可以参照汕头市高中历史教研员王溅波主任所编的《高中历史重大标志性时间速记表》来记忆,如记忆近代史上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 ①.鸦片战争(1840~1842年)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 ⑤.抗日战争(1937—1945)

如记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历程,可以用曲 线图表示

如记忆《南京条约》内容打一谜语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专有名词:“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都是商人”,谜底为“五口通商”。

高中怎么学好历史

在学习高中历史中充分运用观察的方法听课。 最好是听新课前,自己先预习老师下堂课所讲内容。看看自己在无人从旁指点的情况下,到底能理解哪些知识点,同时实在钻不懂、弄不明白的有些什么。这样在听课时,你的注意力就会比较容易集中在那些“症结”上,会全身心动用你的耳、眼等感觉器官。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惘。这在听高中历史课时应表现在,认真听老师讲解,勤奋思考,积极回答问题,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边听边思考,让大脑充分运转。历史课需注意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意义与影响,以及那些必记的年代。以上这一切必须是在边听边思索的统一过程中进行。如哪个地方有些费解,马上在本上简单写两三个字,如:“注意”、“未懂”,以便课下找老师或同学弥补。如老师讲得透彻精彩,也可简单记一下:“精彩”、“有说服力”,以作为日后自己阐述问题的借鉴。

一些高中历史老师的讲课风格存在差异,作为学生不要过多受此影响有的老师讲课风趣,有的逻辑性强,还有的讲课信息容量大。你要善于边听边分析边归纳。打个比方,老师这节课讲了一百句话,你就要分清楚哪些是结论性语言,哪些是说明性语言,哪些是过渡性语言,这些语言彼此关系如何,重点要记住哪几句。

历史奇闻趣事

【1】

龚自珍的儿子龚半伦,带领英法联军把圆明园洗劫一空,后又做英国公使的翻译,代表英国和恭亲王谈判,百般刁难。恭王怒道:“你等世受国恩,却为虎作伥甘做汉奸!”龚半伦曰:“我们本是良民,上进之路被尔等堵死,还被贪官盘剥衣食不全,只得乞食外邦,今你骂我是汉奸,我却看你是国贼。”

【2】

蔡文姬、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儿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一、蔡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精天文数理,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二、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三、卓文君,汉代才女,与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四、上官婉儿,上官仪孙女,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奴。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当时的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

【3】

元宵节赏灯来历。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二单元)

★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小总结

★ 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知识点

★ 必修三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中岳麓版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 高一数学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

★ 岳麓书院导游词

★ 岳麓书院对联

★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

篇3: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二单元知识点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诗歌教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的鉴赏。古代诗歌鉴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是高考的必考题目。在鉴赏古代诗歌时,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鉴赏技巧,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情感经验,以及理解、分析、评价的综合处理能力。但由于学生文化底蕴薄弱,高考试题中的诗歌鉴赏题得分率一直偏低。自从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高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的教学中,笔者把诗歌鉴赏与相关高考题考查的模式结合起来,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做了如下探讨。

一、抓诗题,找诗眼,看主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鉴赏一首古诗时,首先要注意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情感、主旨等。解读诗题既是鉴赏古诗的重要切入点,又是找出诗眼的必要步骤。什么是“诗眼”呢?“诗眼”就是一首诗或某联(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概括生动的、能笼罩全篇、全联(句)的字,或词语,或句子。诗眼往往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体现作品的主旨及表达技巧。可见,解读诗题有利于学生迅速地找出诗眼,进而深入地领会文本。

在学习李白《蜀道难》时,笔者让学生先分析诗题,明确本诗的“诗眼”是“难”字。接着学生逐句赏析,分析诗歌如何围绕“诗眼”展开的。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蜀道之“难”,是因为它高(开辟难)、险(攀越难)、战祸之烈(安居难)。它一方面表现出诗人对友人入蜀的担忧,另一方面表明诗人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其中“怨恨”一词,既写王昭君对远嫁大漠的怨恨之情,又写诗人对自己入朝见妒、无辜被贬的怨恨之情。再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一句,准确深刻地点明诗歌抒发的是诗人的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诗句中最富有表现力,包含着丰富而深刻意蕴的诗眼往往是高考试题考查的对象。在高考试题中,往往以“一词统领全诗型”的模式来考查诗眼在全诗中的作用。如2000年全国卷考查赵师秀《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字;2002年全国卷考查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折柳”;2003年春季高考中考查王维《过香积寺》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2004年浙江卷考查李白《菩萨蛮》中的“空”字;2005年江苏卷考查中的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的“微风”;2007年全国卷二考查王维《新晴野望》第三联上下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个字,等等。这些高考试题都是考查诗歌是如何通过诗眼来表达主旨的。只有抓住了诗句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诗眼,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二、抓作者,知背景,明风格。

《孟子·万章下》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可见,对古人的作品进行批评和鉴赏时,不仅要了解古人的思想性格和生平遭遇,还要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时代氛围和社会风俗)和创作目的。同样,古代诗歌的鉴赏也不例外。只有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才能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技巧。

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笔者先给学生介绍白居易的境况,了解白居易因宰相武元衡被杀,上书请求缉捕凶手,而触怒当朝权贵,被贬江州司马的这一写作背景。昔日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因直言相谏而被贬江州,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这种自身境况的变化,让诗人与誉满京都、因年老色衰而嫁于商人的琵琶女有着共同的人生体验。学生理解了诗人与琵琶女有着相似的遭遇,对诗人发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就很好理解了。再如杜甫的《登高》,诗人在重阳节这天约远亲吴郎饮酒,吴郎未至。杜甫想到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诗人为排遣内心的苦闷,抱病登台,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学生在了解这些写作背景的同时,再联系到杜甫“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就不难理解诗歌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在高考试题中,命题所选取的诗歌大都代表了作者的主要创作风格。如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人的诗歌多表现远离浊世,向往朴素的田园生活,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等人的诗歌多描写戍边将士杀敌立功的慷慨激昂,以及捐躯赴国难的悲壮。杜甫、白居易、李绅等人的诗多关心民生疾苦,充满关心、同情的情感。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杜甫的《岁暮》。苏轼、辛弃疾、陆游、李白、杜甫、刘禹锡等的诗歌,凭吊古迹时常常吊古伤今,或表达对古代英雄人物的仰慕,或表达自己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或抒发空有济世之心,却无报国之门的愤慨,或抒发年事已高、功业无成的悲凉。如2008年江苏卷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009年四川卷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这类诗歌容易出现典故,都借古讽今,表达昔盛今衰的伤感。诗歌都是言志的,作品就是作者的内心的真实写照。如果能注意到诗人的创作风格,这对高考试题的整体把握是有帮助的。

三、抓意象,观意境,悟情感。

古代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古代诗歌的意象既可指人物,又可指景物。它往往创造一种情调,营造一种氛围。意象的本质就是融合诗人主观思想和感情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意境则是意与境、情与景、心与物的交融与统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物只有融入感情才有生命;感情也只有景物的附丽才有依托。诗歌往往通过化物象为意象,勾勒逼真而鲜明的画面,构成整体性艺术形象,从而形成意境。诗歌的意境能够诱发人们的丰富想象,是打开人们心灵的窗户。在诗歌这种奇幻的意境中,读者必然同作者一同感受,一同联想,一同思考,一同愤怒,一同欢欣。原来不够明确乃至没有认识的生活哲理会得到展示,原来不甚清晰或无法表达的情感能得到抒发,读者必然能够从中得到极大的提高和满足。因此,只有引领学生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真实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才能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与意图。

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由意象进入意境,进而体会诗歌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情感时要达到一定深度,让学生与诗人对话。如杜甫《登高》一诗语言相当精炼。“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一句,十四字写出六种景物。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指导学生找出急风、高天、啸猿、清渚、白沙、飞鸟这六种景物。然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考这些景物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学生通过展开想象,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从而领悟出全诗的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的意境。再如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学生在弄清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找出全诗的意象: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丛菊、他日泪、孤舟、寒衣、刀尺、白帝城、暮砧。然后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与这些意象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意象,从而理解这些意象所营造的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进一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羁旅之愁与思乡之苦。

在高考试题中,通过“分析意境型”的模式来考查学生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考查“折柳”,学生只要抓住“折柳”表达的是离别之意,就能分析出诗人是听到“折柳”曲后所引起的思乡之情。2003年春季高考韦应物《闻雁》、《害塘》二首考查“雁”意象。只要抓住“雁”能回巢,而诗人却正远离故乡,就能明确这两首诗所抒发皆为思乡之情。也有些高考题只是单纯考查意象,如2010年江西卷陈与义《送人归京师》考查“子规”意象的含义。其他如2005年江苏卷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第二小题;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周朴《春日秦国怀古》第一小题,等等。可见,只有抓住意象,分析意境,才能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主旨。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古代诗歌的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将课堂教学与高考试题考查模式结合起来,争取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新的收获,让古代诗歌焕发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薛金星.十年高考试题全解.语文[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3.

[2]任志鸿.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语文 (学生版) [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06.

[3]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北京大学中文系, 语文教育研究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3 (必修)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4]任志鸿.十年高考分类解析与应试策略.语文 (学生版) [M].海口:南方出版社, 2011.

[5]迟桂凤.浅谈初高中诗词鉴赏之衔接[J].语文天地, 2011, (11) .

篇4: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二单元知识点

教学内容:梳理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及梳理本单元在高考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题

一、单元体制:本单元共三篇课文

《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三篇文章从题目上看均属散文,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神就是文章的情,形散而情聚,情感这条红线贯穿文章的始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然后重点读《记念刘和珍君》的第2部分及第4部分,体会《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当中的情感: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学生自主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小狗包弟,概括文章大意,然后探究情感,老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板书: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体会其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汇总:

二、链接高考:在考场中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语言运用题

1.(教师投影,学生欣赏)为刘和珍写一则颁奖词(4分)

刘和珍——在黑暗的时代中,你没有沉论;在严酷的高压下,你没有沉默;在枪弹的攒射中,你依然前行。虑及民族存亡,你黯然泣下,为了国家复兴,你奋然前行。你如流星刹那间闪过,却爆发出夺目的光茫。

2.教师再投影课本中其他几个人物的颁奖词,学生欣赏

易水清寒,夺人心魄,因为它知道自己送走的是一个真正的英雄。你的勇气砥砺了你手中的匕首,你手中的匕首又将你的名字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太子丹的邀请只是你义无反顾的契机,真正让你勇者无惧的是你心中的信仰;为国为民,才是侠之大者!(荆轲)

千军万马,战火纷飞,你是未能加冕的帝王;爱恨情仇,尔虞我诈,你是未能立业的英雄。但你的霸气是许多帝王所不及的,你的豪情是许多英雄所缺少的。霸王不成霸业却一样名垂千古。(项羽)

含垢忍辱,你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废寝忘食,你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一部《史记》,讲述着一个史学家应有的良知;一部《史记》,见证了一个史学家对历史的忠贞;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我们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司马迁)

3.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几个人物颁奖词,思考:究竟应该怎样写颁奖词?颁奖词的写作

4.教师再读一则颁奖词,让学生猜写的是谁,进一步体会上面的写作方法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了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了“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刘伟)

三、作业:请大家尝试为霍金写一则颁奖词

篇5: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二单元知识点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识记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理性主义、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启蒙运动的影响。

2.在识记上述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全面分析启蒙运动各主要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准确理解“理性主义”,明确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内涵的发展;全面理解启蒙运动所产生的历史影响;通过对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历程的梳理,准确把握不同历史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阶段特征。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2.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有机引入】

众所周知:巴黎,乃是一座闻名于世的繁华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而去巴黎的游客无不被一座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所震撼。古朴的建筑,浓厚的文化氛围,非凡的事迹,涤荡着来这里参观的每一个人。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则位列其中。在卢梭的墓碑上刻着他自撰的铭文:“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爱自然与真理的人。”而在安葬伏尔泰的灵柩车上,人们写着这么一句话:“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然而,两人生前命运坎坷,为捍卫真理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他们高举着理性主义的大旗,在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特权主义盛行的西欧,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这就是欧洲伟大的启蒙运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那些反封建斗士的呐喊吧。

[推进新课]

一、.探源启蒙运动

什么是启蒙? 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18世纪的欧洲人、特别是法国的知识分子,他们对社会现实强烈不满,纷纷以生动的文笔,通过戏剧、小说等形式,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表达对社会的愿望和设想,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因试图摆脱迷信和蒙昧,开启人类的智慧,所以这一运动在历史上被称作“启蒙运动”。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30-33,在书上进行圈、点、勾、划,并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1.阅读教材第一目“理性时代的到来”

A:17世纪末18世纪初,“理性时代”到来的历史条件有哪些(请注意阅读“前言”、图片资料及解读综合思考;请注意分析原因的基本模式:内因+外因;政治+经济+思想;必要性+可能性等)?

【1组学生板演预测】经济: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政治: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阶级);封建专制制度成为其发展的障碍(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

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冲击了天主教的权威;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为什么发源于英国?)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

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最发达,在此经济基础之上,英国最早出现启蒙运动;

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启蒙思想由此产生了。

(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但是,众所周知,启蒙运动的高潮是在18世纪的法国,为什么呢?同学们请阅读材料,思考并讨论后,发表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展示《凡尔赛宫》、路易十五像及阶级对立图片。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提练结论。

原因:第一、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

第二、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第三,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2.阅读教材第二目“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A:请以表格的形式梳理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主要思想家及思想主张、代表作品等(请注意阅读“历史纵横”、“资料回放”、图片资料及解读、第三目的第一、二自然段综合思考)。【2-4组学生板演预测】 历程 兴起 洛克 高潮 国别 英国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主要作品 霍布斯 人们按社会契约建立国家

在国家政权形式上提出分权思想,赞成君主立宪制 法国 伏尔泰 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哲学通讯》 《路易十四时代》

孟德斯鸠 提出三权分立原则;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论法的精神》 卢梭 “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社会契约论》 拓展 德国及欧美 康德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的理性判断;强调人的重要性,人不是工具;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自由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纯粹理性批判》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特别提示】欧洲启蒙思想与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的比较 1.出现的条件方面:(1)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2)经济条件:在中国的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3)文化条件: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2.内容方面: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用,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制度,并为之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本质方面:由于明清之际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经济,这就决定了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而西欧启蒙运动时,资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因而其思想主张是纯粹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

4.影响方面: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来的辛亥革命只起了一定的影响;启蒙运动则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一定作用。

B:【合作探究1】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对人文主义精神有何新发展(请注意阅读第31页的“学思之窗”综合思考)。【5组学生板演预测】核心:理性主义;

发展:倡导遵循自然和人性的原则,独立思考,运用智力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它主张否定一切如专制王权、宗教神权、贵族特权、愚昧和迷信等的权威,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科学,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保护个人的利益和各种权利。【特别提示】关于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我们还应注意思路的引导

(1)从批判对象上看,文艺复兴运动的矛头指向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启蒙运动直指整个“黑暗的中世纪”。

(2)从涉及的领域看,文艺复兴集中于文学、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科学、史学、文学、美学等精神文明领域的各个方面。

(3)从批判形式上看,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从思想特点上看,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不再承认外界的任何权威,而把理性作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他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宣扬理性真理是为了解放全人类。

3.阅读教材第三目“启蒙运动的扩展”

B:结合材料思考,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有何影响(请注意阅读“资料回放”、“学习延伸”综合思考)。

材料一 司法独立原则是美国司法制度建构的核心。美国严格实行“三权分立”,即司法独立不仅强调司法机关独立于行政机关,同时也强调司法机关独立于立法机关。

――《中外司法体制比较研究》王公义 许兵

材料二(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 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全球通史》

材料三 受文艺复兴的影响,16~17世纪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现代科学诞生。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以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 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中心之一,她仅用40多年时间(1871~1913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o知识经济与现代化》

【6组学生板演预测】

(1)政治角度——启蒙思想从各个方面向封建势力发起猛烈攻击,传播进步思想,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基础,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2)经济角度——基于人的自由发展的权利,提出了经济自由竞争的思想,为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影响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化发展,进一步从君主(政府)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为工业革命提供自由的环境。(3)思想文化——打破宗教的束缚,宣扬自由与平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综合概括——启蒙思想引领欧美进入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时代。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知识梳理】【师生互动小结】

一、历史背景:

经济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关系上:资产阶级的壮大;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科学上:自然科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根本原因就是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核心(指导)思想:理性—— 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三、主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1.法国的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抨击天主教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2.法国的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三权分立原则,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3.法国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①“主权在民”;②“人生而自由”;③“社会契约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4.德国康德,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的理性判断。强调人的重要性,人不是工具。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自由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四、启蒙运动的内容

1.反对:专制王权;宗教神权;贵族特权;愚昧和迷信 2.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3.追求:理性、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五、启蒙运动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六、过程:兴起于17世纪起源于英国;18世纪中期在法国达到高潮,指导了法国大革命;18世纪中后期扩展到德国等国家。

七、启蒙运动意义: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就是用理性把人们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主义的蒙昧无知中唤醒,使他们能够挣脱宗教神学的精神枷锁(束缚),从黑暗的“旧制度”(封建制度)下解放出来,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它为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鼓舞了世界各国资产阶级革命。

【检测反馈】

【学生口头展示】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较有何异同? 项目 相同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背景: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内容:批判封建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影响: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天主教神学的统治;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准备。不同 背景 时间 14-16世纪

16世纪 17-18世纪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资产阶级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发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壮大。展,资产阶级形成。兴发 兴起于意大利,后扩展到西欧 兴起于德意志,扩展到欧洲 起源于英国,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影响全世界。形式 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借助复兴基督教原始教义 公开向宗教神学发起挑战 武器 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 理性

批判对象 天主教的神学思想 天主教会 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内容 性质 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新文化运动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 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影响 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同时也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一些精神枷锁 有力的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思想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想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对19世纪以后的亚洲国家有很大的影响。联系 文艺复兴推动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促进了文艺复兴,两者为启蒙运动创造了条件。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教学反思

在引导学生运用“表格法”比较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异同时发现,学生在宏观上求同存异,问题似乎不大。但一是涉及人文主义与启蒙思想的具体差异时,学生还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在对待宗教问题上:人文主义者反对封建教会,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但不是无神论者,并不反对宗教和上帝,也从未否定过基督教教义,他们的思想、观点及作品往往借助于宗教题材,通过世俗化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智慧,突出以人为中心,突出个性自由,反对以神为中心,大胆地揭穿宗教的神秘色彩,否定岁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服从;而启蒙思想家以理性为武器,引导人们通过对世间事物的思考分析去判断是非曲直,完全剥去了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宣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启蒙思想家在对待宗教的问题上,比人文主义者更为彻底,抛开了宗教外衣,更鲜明地高举资产阶级的思想大旗。第二,在对待封建王权问题上: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还不够强大,政治上也很软弱,不可能提出政权方面的要求,主张消灭封建割据,建立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君主应拥有无限权力实行君主立宪,并希望强大王权能成为他们扩大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的坚强后盾,因而积极支持世俗的封建王权;而启蒙思想家进一步提出了天赋人权、公众意志、社会契约与法治等观念,否定神授特权,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甚至还提出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办法,以此捍卫自由、平等、民主等原则的实施,总之,启蒙思想家为资产阶级与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第四,在对待自由的界定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为了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提倡个人自由以及反对中世纪的封建等级制度,反对禁欲主义与来世观念,认为个人主义是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从而过分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极易导致极端个人主义的泛滥,因而存在着严重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个人自由发展和公众社会意志的矛盾;启蒙思想家把人文主义的人性论提高到理性这个中心,主张人应该依据理性受到法治、公众意志、社会契约等约束,从而在理论上解决了个人自由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第四,在对未来政体的设想问题上:人文主义者缺乏对未来政体的较成熟设想;启蒙思想家为将要取消封建制度的新社会提出了种种设想,虽然对未来的政体设计上有所差异,但都主张实行宪政民主、三权分立、人权自由、公民平等、法律至上等。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1、“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解析: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近代科学就是人类理性的产物。科学革命尤其是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对启蒙思想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结果是启蒙思想家普遍把自然科学发现中 的理性原则运用于社会科学,确立人类社会同样存在简洁的客观规律的信念,从而将一切置于人类理性的审视之下加以考察。这就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理性主义。答案:A 2、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了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A.批判神权统治 C.倡导思想自由 B.鼓吹人性解放 D.构建理性王国

解析:“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是理 性主义的突出反映。理性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主张建立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自 由、民主和法制社会,描绘了理性王国的蓝图。答案:D

3、当代史学家西斯o马丁在其《思想的进步 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①以“理性”为核心 ②将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 ③抨击教会的腐朽 ④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的社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无论是启蒙运动,还是文艺复兴,都注重抨击教会的腐朽和无能。③是二者的共同点。答案:C

4、歌德在评价伏尔泰和卢梭时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说卢梭“开辟了一个新时代”的依据是()A.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B.倡导君主立宪学说 C.倡导主权在 民学说 D.倡 导三权分立学说

解析:早在卢梭提出其学说之前,英国早已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因此,A项的叙述是错误的。在B、C、D三项的叙述中,只有C项是卢梭提出的。答案:C

5、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A.虔诚信仰上帝 C.实行三权分立 B.反对盲目信仰 D.倡导妇女解放

篇6: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

B.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C.每个不同学派都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

D.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 2.(2010年唐山4月模拟)《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 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

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

3.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

A.教育应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 B.对平民进行教育

C.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教育不应分类别

4.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其实质是要()

A.改革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B.维护奴隶制度

C.主张建立封建制度

D.主张“百家争鸣”

5.(2010年高考上海卷,3)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6.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的是()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7.下列思想中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准则范畴的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制天命而用之”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儒家思想创立并完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其核心是()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 B.“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 C.“三纲五常”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9.秦朝和西汉的主流思想分别是()A.儒家、墨家

B.道家、法家

C.法家、儒家

D.道家、儒家 10.“少治《春秋》„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这位思想家应该是()A.朱熹

B.顾炎武

C.董仲舒

D.程颐 11.下列哪一言论不是董仲舒进一步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的体现()A.“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

B.“塞兼并之路”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春秋大一统”

12.封建儒学不断发展,汉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思想主张的核心是

A.克己复礼

B.“三教合归儒”

C.君权神授

D.人无有不善 13.下列属于董仲舒的思想观点的是()①春秋大一统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三教合归儒”④“三纲五常”、“孝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的主张是在()A.南北朝时期 B.隋朝时期 C.唐朝时期 D.明清时期 15.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

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 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

16.下列各项中,发挥和光大儒家思想的是()

①“制天命而用之”②“焚书坑儒”③“天人感应”④“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2005年珠海深圳三校4月模拟)关于理学的演变,不正确的是 A.理学和心学是明清两代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B.明朝初期程朱理学盛行

C.明朝中期王阳明创立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即心学 D.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使理学走到极端

18.儒家思想开始受到近代社会思潮的批判,始于()A.明朝后期 B.鸦片战争时期 C.维新运动时期 D.新变化运动时期

19.下列哪一项不是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在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的主张()A.黄宗羲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B.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C.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 D.三人都尖锐地揭露道学家是“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20.批判旧儒学的“君为臣纲”的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新思想命题的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21.这维护君主的至尊地位,历代统治者不择手段控制人民的思想,西汉、南北朝、隋唐与秦、明、清显著不同的是()A.借助宗教,神化君权 B.重视发展官方教育

C.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D.制造冤案,消除异己 22.与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变一样,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他们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A.躬行有教无类的教育观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C.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论语·颜渊》

材料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

材料四: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2008年9月27日至29日,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于孔子文化节期间在山东曲阜隆重举行。儒学经典《论语》中的五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具有鲜明的人文性。请回答:

(1)四段材料集中反映了先秦儒家的哪一重要思想?

(2)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

(3)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依据这一观点,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

(4)《论语》中的五句话体现了怎样的人文理念?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材料二:“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守仁《传习录》

材料三: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答道:“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王阳明怎样的观点?材料三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观点?王阳明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何主要相同之处?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他认为“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质本身的;他又说:“气者,理之依也”。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的独到之处何在?

(2)材料二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提出了哪两者之间的区别,后人是如何高度概括他的这种主张的?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C 4.B 5.C 6.A 7.D 8.A 9.C 10.C 11.D 12.C 13.B

14.B 15.D 16.C 17.D 18.A 19.D 20.B 21.A 22.C

二、非选择题

2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归纳能力。第(1)问在把握每个材料中心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第(2)问材料强调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第(3)问材料体现了“君”与“民”的关系。第(4)问在理解五句话的含义的基础上分析。答案:(1)民本、人文思想。

(2)关键:取信于民。统治者应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

(3)“民贵君轻”的观点。统治者应“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4)理念:团结友爱,崇尚道德,和睦相处,和平发展。

2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第(1)问把材料信息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回答。第(2)问利用材料并联系教材中关于王阳明的内容回答。第(3)问应主要从内容及实质两方面分析。

答案:(1)格物致知。“穷理”。

(2)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唯心主义观点。其特点是认识到天理就在自己心 中,无需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都承认“理”的存在,实质都是用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 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上一篇:2022年机电专业工作总结下一篇:烟草公司领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