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刚读后感

2024-04-18

孙维刚读后感(通用11篇)

篇1:孙维刚读后感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学孙维刚有感

听完报告后,我最佩服的是 孙维刚老师,他教育我们老师要身正为范,学高为师,我们老师不能只是单纯的说教,我们要率先做好垂范作用,我们要做有思想,有技巧,有教育智慧的老师,想不如说,说不如做,所谓浇菜要浇根,教人要教心,这个假期夏令营,我就这样做了一把。

我们每天对孩子进行各种习惯教育,文明习惯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孩子劳动意识淡薄,看见地上的纸屑无动于衷。单纯的说教作用不大。我情景再现了一把,让我们班级的学生真正受到教育。我让孩子们集体出教室,观察他们的常规,凳子是否归位,桌面是否整齐,电器是否及时关闭,还好,这一切做的挺到位的,个别学生走出教室后,意识到凳子没放,赶紧补救。我为了进一步考验他们,故意在地上扔了七片废纸,孩子们进教室后,我让他们捡到纸片的孩子站起来,我们班有四为孩子捡到了,可喜。可是还有三个没有,孩子这个时候意识到了什么,赶紧弯腰看桌子下方,三片纸很快被找到。接下来我没有说话,让孩子们静静的思考一分钟,如果在教室,在校园看见纸屑,你要怎么作?后来我们班的孩子走到哪都随手拣垃圾,就在我们篝火晚会快结束时,我们班七位同学主动捡起后操场上的纸屑,柳条。看见真样的场景,我很欣慰。其实教育孩子很简单,先做好自己,然后再去教育我们的学生。只要自己做好榜样,孩子会照着你的样子学习。

每天早上我总是早早的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打扫卫生,孩子们的认真程度,让我欣慰。讲台,空调后是死角,我们班的姬羽飞同学们天打扫三遍。先扫,再拖,然后再用抹布擦一遍,我们的讲台干净的可以当镜子,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忍心去踩。

俗话说,做学问要先做人,授人之业必先以德,身教胜于言传,我们老师应该时刻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为学生做好带头作用,用我的行动去感染我们的每一位学生。我们要让善有声,让爱有形。让善有格,让爱有尊。让山与爱不再成为一种期盼,一种念叨,而是从一个有骨骼,有体魄的人身上发出的。王同的故事有感

篇2:孙维刚读后感

---------读《孙维刚谈立志成才》有感

高二学年李艳丽

孙维刚说“我来到世界上,要使别人幸福”,这是孙维刚德育工作的中心思想,也是他的人生态度,我在魏书生的书上也读到了相似的想法,这也是我自从当了班主任以后对自己的要求和对班级同学的要求。具体体现有:

第一,德育工作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前提,孙维刚说:德育工作才是班主任要全力抓好的大事,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它而展开。两年来,我一直坚持德育工作来指导其他工作。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才能在做事做人上有正确的方法。例如:

我们班的葛苗苗同学,最初是2011级理科尖子班的同学,后来从尖子班进入了平行班,在平行班仍然不能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后来休学,于2012年进入我们班,对待这样的同学,我首先跟其他同学分析了她自身生活上的艰难,她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人交流有障碍,生活上不会处理卫生,不会整理书桌,听课不敢抬头,甚至换衣服不勤有味道等等,自己已经苦不堪言,从而让学生体会她生活的不容易,然后教育学生不能歧视,要关心,要帮助,要让这样的同学因为我们的关爱而逐渐的开朗起来,逐渐的学会自理,接着我还给她安排了班级里最善良的同学作她的同桌,让这样的同桌给她更多的关怀和温暖,跟她交流,打开她的心窗;还帮她调了2次寝室,把她从我不容易帮助的混寝调到自己班级的寝室,我也教她一些生活常识,教她为人处事应该有的方法,跟她聊她生活胡近况等等。在我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渐渐地她学会了擦地,也有一定的朋友,从低头听课到课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学习成绩从高一上学期期末的660名逐步提高,目前基本维持在学年前一百,3次在班级排名第一,暑假还在家里办了一个补习班。看到她一点点的变化着,我很开心。家长也从最初的担心,电话不断,到这学期基本没有电话,偶尔打电话也说,孩子跟家长的交流多了,笑容也多了,回家常说同学和老师对她的帮助。

孩子毕竟是孩子,心中虽然赞同要让别人幸福,也想让别人幸福,总是有管理不好自己的时候,为了更加突出同学们给其他人带来的幸福,以鼓励全体学生做好,班级有明确的周评分制度,以小组为单位积分,并将之贴在班级门口的墙上,每个人为班级做的贡献进行加分,如为班级提供药品,各科课代表,班级干部,班级各项事物负责人(如给各科老师课前倒水,眼保健操等),辅导其他同学等等,还有如果让大家不幸福扣分,如晚自习纪律,迟到,寝室卫生,课堂秩序,作业完成情况等等,这个评分榜体现在每周的幸福指数就是分高的小组不值日,分最低的小组负责值日,进行劳动改造,同时我要进行单独的进一步思想教育,同组其他的同学也会监督其改正!

树立榜样,让德育工作鲜活起来,我们班的侯超同学曾经说过要考哈弗大学,说自己要做香港特首,这对于一中的学生来讲目标是相当远大了,但我没有任何嘲笑和怀疑,在他困惑时,我一直鼓励他向这个方向努力,甚至去读有关哈弗的资料跟全班同学分享,虽然侯超现在的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但是他的勤奋努力,刻苦坚持,做课代表为班级做出的贡献以及他的未来理想都深深的令全班同学折服,敬佩,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班集体。

就这样我在一点一滴的日常工作中,逐渐培养着孩子们的品格,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幸福其实就是让他人幸福!

第二,万事有因果,学生的各种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孙维刚在本书的第二篇中说“世上没有 没有为什么的事物”,我觉得这句话既可以用在班主任工作中,也可以用在教学工作中。孙维刚说班主任是把德育和智育结合起来的最好方式。所以班主任在德育和智育工作上也应该辩证统一的去做。其中在班主任工作上,学生做任何事,其实都有他们自己的原因,不问是非的处理,并不能有的放矢,不能从学生角度看问题,也就不能让学生从心理上理解和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有一天我走进班级,在过道处观察学生学习状况时,突然看到有一张书桌上粘着这样的字条:“为了我,为了我们,宝贝加油”,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的愤怒就排山倒海的压了过来,这个学生曾有早恋倾向,这早恋居然敢大胆到这个地步!此时这个学生请假出校了,于是我愤怒的让他同桌把字条撕下来,并将之扔到了垃圾桶里。后来这个学生回来了,我就找他谈话问他为什么这么写,他的回答让我很惭愧:他说这是他的妈妈写给他的激励话语,是家长会后留给他的,最近才粘贴在桌子上,让自己时刻想着妈妈的期望!言语中能感受到他对我所做之事的不满。听完后我马上向他道歉,并向他解释我是担心他早恋,而且这样语

言很容易让人往早恋方面想,我说了我的想法后,他也表示理解,然后我又说,要不我跟妈妈联系一下,让他再给你写一张,他说不用了,我说那咱们就把妈妈的期望放在心里吧。他点头同意,我又送了他一盒糕点,他高兴的离开了。事后我打电话跟他的妈妈核实,他的妈妈证明了孩子说的是真实。

这之后我就反思,冲动真的是魔鬼啊!孩子多么纯真的想法,被我误解了!在班级管理中类似这样的事情其实也很常见,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沉住气,稳住神,先了解情况,再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够跟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学生才能够解其师,信其道,不会出现抵触情绪。尽管三分钟的事变成了三十分钟,但是不留后患,也值了!另外,在教学上,我们是班主任,同时我们也是任课教师,如果班主任的课很水,没滋没味,学生在讨厌上课的同时,也会厌屋及乌的讨厌班主任的管理。所以班主任也必须是教学能手,孙维刚在“世上没有 没有为什么的事物”中,就强调,因此在生物课堂上我也很注重通过事物的因由,去推导结论。例如:我在讲基因频率的内容时教学方法就有所改变,以往在讲哈代温伯格平衡时,我就是给出:如果用p代表基因A的频率,q代表基因a的频率。那么,遗传平衡定律可以写成:(p+q)2=p2+2pq+q2=1,p2代表一个等位基因纯合子(如AA)的频率,2pq代表杂合子(如Aa)的频率,q2代表另一个纯合子(aa)的频率。学生在死记硬背的过程中,很容易遗忘,也会将Aa的基因型频率错记成pq。于是我改进了教学方法,从学生已经有的配子知识出发,利用配子随机结合的原理,可以把常染色体,伴X染色体,复等位基因三种类型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关系用一个原理推导出来,这样公式就会记得牢,即使忘记也很容易就自己推导出来。

在讲遗传系谱图的解题时,我应用了数学的解题步骤,四种类型的问题,用因为所以的表达方法进行板书,让学生一目了然,还可以有选择的记录,以往虽然也讲因为所以,但是不会这样板书,一些层次差的学生课上听懂了,课下又不知道因为是什么了!

无论教学,还是班主任,对症下药才能解决问题,盲目吃药可能吃错,吃错药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总之,德育工作可以防患于未然,我们班的学生两年来未发生严重的打架事件,未有过分的早恋,学习成绩较好。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旦未防好,问清原由更能让学生认识不足,改变做法!

在这里也要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培养,同事对我的关怀和指导。在我刚刚接任班主任时,我也迷茫过,困惑过,是学年各种形式的工作指导和时时的提醒,以及老班任的亲切关怀,让我快速成长,让我感觉我有学年做靠山,有学校做靠山,还有什么克服不了!真的很感谢!

篇3:巧学读后感

习作课上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提示, 了解什么是读后感以及写读后感的作用。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读后感, “读”是基础, 只有仔细阅读, 认真地思考, 深入地感悟, 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 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才能有感而发, 才能写好读后感。“感”是重点, 要着重写自己的感受, 而不是过多地重复作品内容。其次引导学生赏析范文。看一看这篇范文是如何写好读后感的, 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读后总结出来了作者写原文的内容只有一段, 而写自己的感受却写了两个自然段, 说明写读后感要以“感”为主。还有的学生发现作者结合了前些年香港的拍卖会来写, 引用相关的资料写读后感更有说服力。

这一篇范文虽然让学生对读后感有了初步了解, 但还是不能让学生对读后感有充分的认识, 到写的时候, 难说不能运用自如。最后我布置学生周末在家阅读有关读后感的范文, 并写读书笔记。周一回校后我没有收上来面批, 而是做了一个特殊的游戏。

二游戏法

游戏第一步, 请拿出一张纸写出你周末在家阅读的读后感文章的题目, 并思考你从这些范文中学到了哪些写读后感的方法, 三分钟思考后交流。刚开始几个学生交流的都是读书的内容, 我想在写作中肯定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及时纠正“读”是基础, “感”是重点, 之后学生就开始交流写作方法。学生结合自己所读内容概括出写读后感的方法, 每概括出一种学生就到黑板上写出。最后学生概括出六种写作方法。我不得不佩服学生们的学习思考能力, 他们竟然概括出了六种方法。 (1) 张××发言:“我读的是《太阳请假的时候》读后感, 作者用讽刺幽默的语言从太阳请假联系到人们的请假, 批判了当前的不良风气, 用到了联系生活实际的写作方法。” (2) 高××发言:“我读的是《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作者先用精练的语言感慨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然后又选取了给读者留下印象最深的鲁滨逊在孤岛上这一部分写自己的感受。我学到了可以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还可以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读后感。” (3) 王×发言:“我读的是《在艰苦风暴中诞生》读后感, 作者先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然后用了一个过渡段, 过渡到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 最后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我学到了写读后感时可以用过渡段或过渡句由写书的内容过渡到写感受, 还可以联系当时的写作背景更好地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 (4) 潘×发言:“我读的是《简爱》读后感, 作者读《简爱》和中国的《红楼梦》作比较。我学到了找同类作品作比较的方法写读后感。”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着, 在轻松的氛围中, 学生把写好读后感的方法铭记于心, 结合例文运用自如。

游戏第二步, 你打算写哪本书的读后感, 打算怎么写, 用哪些方法, 请写出来。做好这些准备之后, 学生选择一本读过的最喜欢的书开始动笔习作。

其结果在预料之中, 全班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方法, 能比较清楚完整地写出自己的读书感受, 并能运用到上述的一种或几种写作方法。只有几个学生还是存在习作内容“读”的多, “感”受少。这与以往的读后感习作教学相比, 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习作教学需要教师扎实地一步步做好引导, 帮助学生建立充足的感受、经验, 学生才能写出好习作。

三摘录几篇学生作品片段

盖××:读完《蓝色的海豚岛》这本书, 我感到阿申人的可恶, 对卡拉娜的怜悯。卡拉娜的作为令我惊叹, 她居然能够独自生活十八年, 如果以现代的小女孩来对比的话, 那可想而知。十八年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遥远的, 我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自己亲身经历过后, 有感而发。我对卡拉娜有怜悯, 更多的却是赞叹。卡拉娜太了不起了, 以十八年的生活作为磨炼, 创造了第二个“鲁滨逊漂流记”, 这更显出了卡拉娜的勇敢。

盖××:读《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这本书从一开始读, 美丽的文字就宛如一股甘甜的泉水流入我的心田, 而且写的恰恰是我们的心里话, 恰恰是我们对动物的热爱, 让我们感受到亲切, 像和一个朋友在谈心。

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现在许多孩子的家庭条件优越, 所以得不到磨炼的机会, 一个人要想有成就, 首先就要磨炼, 然后要接受各种考验, 要具备不屈不挠的精神。正如爱迪生那句名言所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篇4:孙维刚教育教学启示

【关键词】短视现象;活动的舞台;解题水

今天我们说孙维刚是一位教育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教育思想为后人提供了影响,而且还在于他站在教育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进行教学教育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孙维刚所带的班级不是重点中学的学生,也不是所在学校的重点班级。他从初一接手班级,在没有一位学生掉队的情况下,他坚持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强调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智力素质,身体素质的发展。以1991-1997年的第三轮班为例,全班40人全部升入大学,其中22人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在北京的教育史上是没有的。在这六年期间孙老师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当然不收家庭作业,保证学生每天睡眠9小时左右。现在我们研究孙维刚的数学教育思想,并不是停留在对他的教育思想简单的理论性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思想的研究,为实际的数学教育教学提供直接的借鉴。

一、改变教育中的短视现象

现在教育中存在一种现象:许多学校把较好的师资放在毕业班上,把最弱的师资放在最低的年级上。孙维刚认为改变一个学生的情况不是短期能够完成的,所以他从初一接新生,六年一轮环。他认为教师不要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应关注学生智力的提高,当学生的智力达到一定的高度,才有可能处理复杂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来,现在高中与初中几乎全部放开,在一个学校几乎不可能实施六年一循环的方式。但其教育思想给出的启示是高一学生的数学教育作用非常重要,基于现实的考虑,数学教育的重点大都放在高三年级。对学校来说,这种做法无可厚非,这是因为高三年级在整个教育中最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睿智,敢于善于攻克难题的能力。短期内,数学教育提高的是学生的单纯的数学知识,而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形成是经过长时间训练的结果。只有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避免在教学中进行题海战术,造成教育中的恶性循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许多教师、教育工作者把学校看做培养学生的工厂。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抛开教育的短视现象,要重视教育的一贯性,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符合数学教育规律的先进理念。

二、把课堂变成学生真正活动的舞台

孙老师认为老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总是想在老师面前,向老师(包括课本)挑战,让学生在思考活动中训练思维,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他鼓励学生“反对”孙老师,“打到”孙老师。在课堂上,孙老师把课堂比作学生的舞台,而自己退居幕侧当导演,引导学生把一堂课演绎成一场攻克一座座山头的战斗,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去归纳,去证明,去总结,去完成。

反观现在的数学教学,可能没有哪一个时代不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现实是怎样的呢?现实是为了应试考试的要求,很少有教师真正把课堂放给学生, 教师往往会在教学中采取把题型训练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其结果是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导演者,学生呢?变成了课堂的傀儡,课后就是整天泡在题海中。结果是教师喊苦,学生感到更苦。但教师感到再苦,再累也没有谁轻易改变这种令人厌烦的教学模式。但是老师们都明白,大家都采取这种授课方法,不求好,但不至于去冒风险。孙老师用实际证明了把课堂放给学生不但学生成绩不下降,还能打开学生的智慧。

我们常常说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课堂的有效性怎样体现?这不是教师简单的认为课堂有效就有效了,课堂的有效性体现在学生的数学素养上: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了哪些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应用如何等等。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学生才能够真正达到对知识本质的理解。这样的结果是每个老师,学生及关心教育的人都愿意看到的现象,这也正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因此,教师要放下自己原有的教学思维,借鉴已有的教学经验,结合实际情况,仔细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具体方法与措施。

三、提高有效的解题水平

如果你问一位高中学生数学最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提高,他们可能会回答:提高其解题能力。的却学生解题水平的提高是每个学生所期望的,只有解题水平处在高的水平,学生才会在复杂的环境下解决问题。孙维刚认为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和水平的捷径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器”就是强大的头脑和如云的强将(比喻全面扎实的知识)。在这个基础上,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如虎添翼。

孙老师对提高解题水平方法的理解告诉我们:数学解决问题的本质还是靠学生强大的头脑与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此外没有别的捷径。孙老师所带的班级在高考中取得的成绩便是最好的见证。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两个解决问题的利器呢?学生强大头脑的形成是长期引导学生进行对课本上的公式、定理进行推导,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剖析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扎实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孙老师认为就是在处理问题时要走走停停,也就是说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后,要进行分析、总结、吸取营养、分析教训,提高自己。

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感受,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是课堂的本质所在。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结果,不但使学生的大脑得到锻炼,更重要的是学生得到扎实的知识基础,这正是学生学习能力增强的基础。

篇5:神奇的孙维刚

1992年,孙维刚执教的北京22中高三(4)班,高考平均分达534分,全班40人中有15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1996―19全国数学联赛中,全班共14人获奖;年高考,全班40名同学平均分为558.67分,数学平均分为117分,38人达到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线,600分以上的9人,22人考入北大、清华。而在当年升入中学时,这个班2/3的学生,成绩低于区属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

孙维刚怎样教数学?他说:“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

孙维刚的教学方法被称为“结构教学法”,讲究新知识和旧知识的比较和联系。他从不担心学生的脑子够不够使,比如教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课本上只是延长三角形底边并做出一边的平行线引导学生做出证明,而孙维刚则是把问题交给学生,上来就让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证明。几种证法出来后,孙维刚再问“那么多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学生答“(n―2)180,”并把几种证法写在黑板上,孙维刚做总结―这就是数学归纳法的思想。数学归纳法是高二才接触的东西,可是,求三角形内角和的初一学生就知道了,这么教学生受得了吗?可跟着孙老师学下去脑子就会“强大”起来。

一个初一的学生问他的数学老师:“您在课上讲,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总称,有理就是有道理的意思,我不明白整数和分数有什么道理呢?”

老师回答:“这是数学上的.规定,没有什么。”

这一问一答被孙维刚听到了,他为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而欣喜,也为老师轻率的回答而遗憾,甚至感到了残酷―几经如此,求知的火花将熄灭,孩子们将会懒于思考。

孙维刚说:“科学上的任何规定都有为什么,数学尤其如此,世界上没有没有为什么的事。”

“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

1980年9月,孙维刚开始了从初一教到高三的“大循环”实验,这下就3轮17年。

有一位同事满腹委屈地跟孙维刚说:“这点儿东西(指教学内容)开揉碎地给他们(指学生)讲了8遍啦,可一考试,48个有47个照错不误,这学生可怎么教?而人家重点中学的学生,你怎么教,他怎么会,你不教,他也会。”

孙维刚说,应当承认,学生的聪明程度是有差别的,有的老师曾用这样的办法―找来重点中学的练习与作业连夜复印,第二天布置给学生。重点中学讲什么,怎么讲照过来,这套办法当然行不通。因为你的学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作业,这么做永远赶不上重点中学的学生。

他说,根本的办法在于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让不聪明的学生变聪明,让聪明的学生更聪明。”

第一轮实验班上到初二结束时,不少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不及格,但孙维刚的教学实验并没有因此止步。等到这个班初三毕业参加中考时,数学平均分达到了94.47。

1985年春节,班里女生蔡冰冰因为平常学习成绩很好,上课时有点儿无所适从,所以来跟孙维刚聊一聊怎么学习。孙维刚说,我上高中时听数学课,有一次忽然觉得老师在讲以前讲过的东西,我就掐大腿,结果还疼。这说明,我不是在梦里,老师的确在重复以前的知识。这种感觉在以后的课堂听讲时经常出现,而且频率越来越高。为什么?实际上是许多知识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高中时要学的余弦定理,你就应该明白勾股定理就余弦定理的一个特例。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那么数学就变得简单多了。

那次“春节谈话”之后,孙维刚和蔡冰冰约定,谈话内容不要向别的同学透露,这或许是怕别的同学误以为孙维刚在鼓励“上课

篇6:孙维刚先进事迹

一、孙维刚简介:

孙维刚,男,1938年12月出生,山东海阳郭城人,2002年1月因患癌症医治无效逝世,享年64岁。

孙维刚生前系全国著名数学特级教师,中国数学会理事,全国人大代表,是北京市首批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数学奥林匹克首批高级教练。曾被评为建国50年来50位“首都楷模”之一,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北京市模范班主任,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等。1997年9月10日,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教育工会联合作出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向孙维刚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孙维刚从1962年开始任教于北京二十二中学,历时整整40年。自1980年开始,他进行了从初一到高三的三轮半六年一循环教学教育改革实验,经过20年的长期探索、反复实验和比较研究,取得了大面积、全方位、高质量的育人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他先后出版了《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清华》、《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孙维刚数学》等专著。

孙维刚生前是北京二十二中——一所普通中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在学校里,他甚至连组长这样的“头衔”都不曾有过,最高的“职务”就是班主任。但就是这样一位教师,创造出了令人称奇的育人成绩。

二、孙维刚育人思想

 一定要把培养孩子具备美好人品的工作作为自己人生最伟大的事业。 “诚实,正派,正直;树立远大理想,为人民多作贡献;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 这既是孙维刚的建班原则,也是他的育人原则,更是他的做人原则。

 家长集体的形成和家庭教育的改进,是孙维刚教育实验的突破性创新。他从来不把家长会当作棒子用来敲打学生。他的家长会主要是与家长沟通教育计划,改进家教环境,传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从而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军。一轮实验结束,许多家长说如同上了六年家政大学。

 在他看来,教学的目标应该是:“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智力素质,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把不聪明的孩子变聪明,让聪明的孩子更聪明。”

 孙维刚认为,学科间本无明显界限,它们总是互相交织,互相渗透,只有掌握其中的规律,才能把握内在的灵魂。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本质的必然联系,掌握了内在规律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 他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大家在激烈的思想交锋中传递聪明。他提倡的一题多解、多解归

篇7:读孙维刚初中数学有感

———冯岩

《孙维刚初中数学》是数学教育家孙维刚老师的著作,涵盖了现行初中数学教育大纲中所要掌握的内容,是孙老师三轮实验班的数学教材。孙老师的数学教学理念可以概括成四句话: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他认为,学好数学,首重概念扎实,基础知识牢固。解数学题,要在“扎实”“牢固”的基础上,加强在概念的理解,引申,概念外围的规律方法,以及解题思考规律方面的功夫。而在本书中,他更旗帜鲜明的亮出自己的观点:要学好数学,还要学会“聪明的做题”,这一论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孙老师认为:提不求多,但求精彩,要求“知人善用”。很多老师和同学做了大量的联系,但实际上无论从知识或是从思维能力哪个方面来说,收获都很少,明显的与付出不成正比。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是否从思想上明确了如上所述的做题目的目的;其二,是否在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做题。所谓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题不求多,但求精彩。对于题目的选择可以遵循下述几个原则:(1)题目本身无错误;(2)不要选只是对概念,定理,方法进行复述的题目(这一点对于我校学生尤为重要),这种题目,对于理解知识,培养能力几乎毫无作用;(3)题目从解法上看,应是充满活力,不要死气沉沉,只是繁琐的堆砌公式或冗长无味;(4)同一类型的题目,解透一两个有代表性的即可,不必大量重复;(5)不问津那些对于概念无理解价值,在思考方法上远离一般规律的偏题,怪题

2、讲究做题的方法——

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这三种方法与其说是是研究问题的三种手段,不如说是深入理解解题思想的三个层次。在本书中孙老师用了几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自己如何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熟练技巧,进而思考规律的。而孙老师教学成功的所在,我认为也恰恰在于他对学生做题方法指导上。

我从一些资料中了解到,孙维刚训练学生,一要“敢”提问题;二要“会”提问题;三是在发现问题后,找出此知识与彼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别人要花一个月,他们仅用三个半天便讲完了高中数学的118个公式。初中三年便提前学完了高中的全部数学课程,而且还增加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和部分大学的数学课程。初二上到一半,便可以优异的成绩答完前一年的高考数学试卷。

而孙维刚学生的成绩,总是和“付出”之间有一道“不等式”:课前不用预习,课上没有笔记,课后没有作业。孙维刚到底靠什么呢?

他说:“我给学生出一道题,自己要先做10道题,从中选出最精彩、最典型、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

在孙维刚的书橱里,有一摞大硬皮本。数数共有二十二个(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上面画着三角、圆锥等各种几何图形,旁边则是密密麻麻的解题笔记。

他为学生开创了解题的“三级跳”: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又是他为学生归纳了4个大规律,15个中规律,30多个小规律,使他们从初一到高三,从代数到几何,再没有不会做的题目了。

所以,要想引导学生理性思维,首先教师要有很大的内存和相当的积累,并且用心总结剖析,才有可能做到这种深入浅出和行云流水的境界。

3、在可见的系统中学习,知道自己还缺什么,知道自己已拥有什么。达到知己知彼。魏书生认为,教学中首先应当帮助学生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为此,他与学生多次讨论、商量,画出了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图,整理成了支干、小杈、叶子的系统,即所谓“语文知识树”,或叫“知识地图”。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当思维的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时.有了这张‘地图’,目标才能明确,少走冤枉路”。

孙维刚则把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分成了三层意思:

一、每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的传输,都是在见树木更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状况下进行的;

二、在教学过程中,对任何细节都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凡事都去问为什么,寻找它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

篇8:孙维刚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北京市一所非重点中学—北京22中已故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在他短暂的人生路上创造了数学教学的奇迹。他自1980年起开始实施初一至高三6年一循环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我认为孙老师的教学改革类似近年来风靡全国的“杜郎口”“杨思中学”等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孙老师到底怎么上课呢?孙老师说:“我教他们6年数学,几乎每道例题,每条定理,每个公式,都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孩子们争先恐后,抢在我的前面,想出题目的解法,想出定理的证明,甚至我刚刚写出定理的前提,他们就抢到我的前面,猜想定理的结论是什么。更进一步,瞻前顾后,审时度势,需要建立什么概念了,并试着给出定义。乃至,我在说一句话时,他们就要求自己判断出老师下一句话该说什么了……”

“那么,我做什么呢?我把舞台让给学生,自己退居幕侧,当导演,引导学生把一堂堂课演绎成一场场攻克一座座山头的战斗。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去归纳,去证明,去总结,去完成。有想法的同学,到讲台上来,到黑板前来讲,我则审时度势,从造就一个个强大的头脑和眼前的实际出发,不时点语引句,但不是提示,不要提示!因为提示是把练习跳高的学生拖过横杆去,学生此刻需要的是,纠正错误动作和发展弹跳力。”

【思考】 有人会问:“这样上课,进度怎么办?一方面要等待学生想出来,另一方面学生的表达又不清楚,必定耽误很多时间。”孙老师据实以答:“开始时,会是这样的。但随着孩子们因这番过程而提高,进度将大大加快。”“以我们班为例。在课时并不增加的情况下,初中三年就基本学完了中学6年的数学课程,而且还增加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和某些大学的数学课程。”事实上,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这往往使我们始料未及。

由上例可以看出,一堂好的数学课不是老师讲得多么天花乱坠,不是教材处理得多么新颖别致,而是好在引导学生充满活力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选择恰当,有创新,有特色,教学活动自然流畅;创设情境及时,恰当运用讲述、自主、探究、合作等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问及时有效,为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学生参与时间充分;尊重学生,善于倾听,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妥善解决质疑,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平等、积极。

篇9:孙维刚读后感

孙维刚老师最大的成功是德育的成功。在很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眼里,德育是虚的,与智育关系不大,甚至认为搞德育工作会耽误学生的学习,但孙维刚老师则认为“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和归宿”,“德

育永远第一”。他要求学生以及他们各自的家长:“做学问,先做人”。

他自己也用80%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班主任工作,而不是教好数学课。

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他废寝忘食、花费心血,放弃休息

时间,做了大量的工作,抓好班规和家长会。“诚实,正派,正直;

树立远大理想,为人民多作贡献;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我来到

这个世界上,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这既是孙维刚老师的建班原则,也是他的育人原则,更是他的做人原则,正是他的言行和对孩子的真

诚感染了学生,对学生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最终造就了教育界的神

奇。

作为班主任的我,深切感觉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要想取得良好

效果,抓好德育工作确实重要又必要,教会学生学做真人,那也是我们的目标。所以我认为:

(1)我们要向孙维刚老师学习,努力培养情感性德育。也就是

教师首先对学生充满爱心,多作奉献,事事处处用满腔的情感去感染

并带动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助合作,只

有每个人都充满爱心,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2)我们要向孙维刚老师学习,注重德育的目标建设,平时面

对现实,把目标定得近一点,实一点,少一点,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树立正面形象,鼓励先进,在学生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行为导向。并

用自己切实的言行,带动和影响学生。

(3)我们要向孙维刚老师学习,要在各项活动中渗透德育管理,尽量通过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内化良好的德育意识。

我们要以他为榜样,要敬岗爱业、无私奉献,要拥有一颗爱心,爱学

生,爱自己的工作,工作着、幸福着、快乐着。

篇10:孙维刚读后感

张维刚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如一,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同时在理论学习,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较好的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下面从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四个方面对该同志的主要事迹作以简要介绍:

一、思想方面:思想进步,政治合格

张维刚同志立场坚定,思想进步,能够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在思想与行动上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具有较强的为人民、为党、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较高的政治素养,是一名政治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工作方面:工作勤恳,业务扎实,业绩突出

作为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的骨干教师,张维刚同志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以“教书育人,以人为本 ”为宗旨,严格服从和积极配合学院和系的教学工作安排,工作勤恳,业务扎实,业绩突出。自2005年至今,指导了8届DV作品的创作和展播活动,创作和展播的DV作品累计80余件;组织并指导了4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先后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8项,获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10项;组织并指导了3届山东省大学生数字影像创作大赛,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连续三届获得优秀组织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组织并指导了3届“科讯杯”全国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另外在教务处组织的学生考评中,每年的考评成绩均位于前5名,在人事处组织的考核中,已连续6年被学院领导和老师评为优秀等次。

2013年3月-7月,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只身一人前去新疆喀什师范学院支教。在短短的4个月时间里,取得了丰硕的支教成果,举办了“曲阜师范大学张维刚副教授支教成果展”,赢得了喀什师范学院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

作为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分工会主席,本着为全院教师服务的观念,一方面精心组织并积极参加学校及校工会组织的各级各类文体活动,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另一方面,以学院的各个系或教研室为单位,独立组织了各类球类比赛、趣味运动会、登山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深受老师们的喜爱和欢迎,也得到了校工会的赞扬和肯定,连续4年获得工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三、学习方面:认真学习,刻苦钻研

张维刚同志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臵,一方面,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养;另一方面,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和奖励,如:“网络传播时代校园DV创作研究”曾获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理论与学术类优秀成果二等奖,“校园DV纪录片”,曾获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声像类优秀成果二等奖,“PBL模式在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系列成果,获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微电影“最帅新郎”获2013年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影像类类优秀成果三等奖,同年年获日照市文艺奖。

四、生活方面:乐观坦诚,乐于助人 张维刚同志在平时的生活中,乐观坦诚,不畏艰苦,热心周到,乐于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无论是在组织教职工活动期间还是指导同学们创作期间,经常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兢兢业业,毫无怨言,正是这种扎实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以身作则的榜样力量深深感动和激励了身边许多的老师和学生,成为同学们心目中的好老师,老师们心目中的好同事。

篇11:孙维刚读后感

PEP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修订稿 孙维萍

PEP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Unit 4   My  Home 北城小学     孙维萍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句子This is my home y home并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房间 2.听、说、认读单词:study, bathroom, living room, bedroom, kitchen。 3.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指示语,并能按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4.会唱歌曲My Bedroom 二.教学重难点 1. 听、说、认读单词:study, bathroom, living room, bedroom, kitchen。 2.学习表示指令的词组。 3.单词study, bathroom, bedroom的发音。 三.教具准备: 1.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挂件[Unit 4 Let’s learn/A] 2. 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 教师自制的单词词卡 4. 教师使用的study, 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 kitchen图片。 四.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 一、热身、复习(Warm-up / Revision) A. Learn these sentences Where is the doll? It is in the box. Where is the doll? It is on the box. Where is the doll? It is under the box. Where is the box? It is on the table. B. Ask and answer Where is the farmer?    He is in the van. Where is the monkey?   It is under the taxi. Where is the elephant?   It is in the car. Where is the boy?       He is on the train. Where is the nurse?      She is on the bus. Where is the girl?        She is in the truck. Where is the bird?       It is on the bridge. 课中研讨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 教师出示study的图片,手指着书房里的书问学生:What are they? 学生回答:They are books. 教师接着自问自答:Where are the books? They are in the study. 教读单词 study, 并板书,让学生认读。教师用动作帮助学生理解词义:We read the books in the study. 2. 教师出示living room的图片,教师问学生:Are there many books here? Is it a study? 学生回答:No.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Good. This isn’t a study. It’s a living room. We watch TV in a living room. 教读单词living room, 并板书,让学生认读。 3. 教师出示bedroom的图片,问学生:What’s in it? 当学生回答出bed时,教师说:Yes, there is a bed in it. We sleep in a bedroom. (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This is a bedroom.教读bedroom, 并板书,让学生认读。 4. 教师出示bathroom的图片,问学生:Is this a study? Is this a living room? Is this a bedroom? 学生会回答:No. 教师告诉学生:This is a bathroom. We take a shower in a bathroom.(用动作帮助学生理解)教读单词bathroom,并板书,让学生认读。 5. 教师出示kitchen的.图片,问学生:Is this a bathroom? 教师可让学生用中文说出这是哪儿。然后教读单词kitchen, 并板书,学生认读单词。教师可请学生看图片说句子:This is a kitchen. 6. 教师把第46页Let’s learn部分的挂图贴到黑板上说:This is my home. How many rooms can you see? What are they? 7. 让学生观看本部分教学挂件。 [使用Unit 4 Let’s learn/A] 8. 教师提问:Can you see a bedroom, a living room, a study, bathroom and kitchen? 学生回答:Yes. 教师:Oh, you can see a bedroom, a living room…并让学生重复这段话。 9. 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课文。 10. 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单词。 11. 教师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句子,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房间。 教师:We watch TV in the_______. We read a book in the _________. We have a snack in the _________. We take a shower in the _________. We have a sleep in the ___________. 12. Let’s do: 1)教师播放录音,学生跟唱。 2)教师说前一部分的指令,让学生说后一部分的指令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教师:Go to the living room.   学生:Watch TV. Go to the study.              Read a book. Go to the kitchen.            Have a snack. Go to the bathroom.           Take a shower. Go to the bedroom.            Have a sleep. 3) 学生小组表演Let’s do部分的内容。 4) 教师奖励优秀小组。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 抢读单词 这是训练学生认读单词能力的游戏,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逐个出示一些单词  卡片或图片,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单词并说出其中的意思,或将图片上的单词读出来拼出来,读对说对拼对的给该组记10分,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 1.摸宝说英语 教师准备好本课的单词卡片(有的写中文,有的写英文)和图画。将卡片和图画放入一只 不透明的袋子里。游戏开始教师说,袋子里装的是许多宝物,让学生们上来轮流摸宝,如果摸到的是写有英文的卡片,则要英译汉;如果是中文,则要汉译英并拼读出来;如果是图片,则要看图说英语。 课后延伸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Let’s sing:  《My Bedroom》 教材P55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 Is it on your desk? Is it in your pencil-box? Is it in your desk? Is it under your book? Yes, it is. No, it isn’t 并能应用 2.了解西方国家的房屋结构以及各部分名称 二.教学重难点 1. Is it in/on/under/…? Yes, it is. No, it isn’t. 2.词汇:     isn’t 3.it is 连读,isn’t 三.教具准备 1.图片study, 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 kitchen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4 Let’s talkA]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做游戏:教师把图片study, 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 kitchen放在讲台桌上,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来看教师指定好的图片,然后向全班同学做出在该房间可发生的动作,让其他同学来猜一猜他看到的是哪张图片。 2.做A部分Let’s do 的游戏。一个同学说指令,让其他同学根据指令做可能发生的动作。 3. Sing a song “My bedroom”. 课中研讨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对一个学生说:I have a new eraser. Do you have it? Where is it? 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继续对其他学生说:I have…. Do you have it? Where is it? 让学生回答:It’s in/on/under… 2.教师分别指着书、本、铅笔、尺子、橡皮等实物凭借记忆再次询问以上学生:Is it on your desk? Is it in your pencil-box? Is it in your desk? Is it under your book? 在学生回答出Yes和No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用Yes, it is. No, it isn’t 来回答。 3.做猜一猜的游戏。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些东西(物体或动物)分别放在家中的各个房间里。让学生猜一猜他们到底在哪个房间中。把学生分为两大组,一组学生必须使用句型Is it in/on/under…?来猜,另一组学生看着图用Yes, it is. No, it isn’t 来回答。 教师所给的单词是:desk, bed, cat, chair, TV, sofa, book, bag. 4.教师通过叙述故事,导入课文对话。 教师:一天,Sarah来到Chen Jie的家中,在Chen Jie的卧室里,看到她家的猫把她的新橡皮给叼跑了。你知道,猫把橡皮叼到哪里去了吗?可让学生先用句型Is it in…?来猜一猜。 5.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使用Unit 4 Let’s talk/A] 看完课件后,让学生回答:Where is the cat? 6.听录音,跟读课文对话。 7.让学生做对话表演。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 1.做Let’s play部分的游戏。 让一个人蒙上眼睛,其他的人来藏一件物品。然后,让蒙上眼睛的同学猜Where’s…., 蒙上眼睛的同学用Is it in/on/under/…?来猜。其他同学用Yes, it is. No, it isn’t 来判断。如果猜对了,换人继续游戏。如果猜错了,要被罚演节目。 2.猜袋中物 教师从书包中拿出一件东西放入一只不透明的袋子里,由每组的第一名学生轮流猜,可以问:“Is it a banana(an apple, orange)?”猜对了为优胜。 课后延伸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看图猜词 以每一纵行为一组进行竞赛,教师先出示一些单词的图片,然后收起来,再从中抽出一张放在身后,由每组的第一名学生轮流猜,可以问:“Is it a plane (bus, bike)?”回答:Yes it is.或No,It isn’t.等。哪个组猜对了就给记10分,然后接着往下猜,第一排的学生猜过后第二排接着猜,最后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做游戏时,还可以找一位学生来主持,由他让学生们猜。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单词home, room, school, classroom 2.能用英语介绍居室或学校 二.教学重难点 1.单词home, room, school, classroom的拼写。 2.home与house的区别 三.教具准备 1.图片study, bathroom, bedroom, living room, kitchen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3.单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复习Let’s talk/A部分的对话。 2.做Let’s play的游戏。 课中研讨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出示图片home, 让学生说出单词,并让学生用home说一句话。如:I have a home. This is my home. My home is very nice.等。 2.分别出示图片bathroom, living room, bedroom, study, kitchen.告诉学生:They are rooms. 教读单词room. 3.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所学过的单词中还有哪个词属于room?

上一篇:课型是什么意思下一篇:企业重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