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刊发刊词

2024-05-09

校刊发刊词(精选10篇)

篇1:校刊发刊词

校刊《凉泉清音》发刊词

方纯知

一部《凉泉清音》的样稿摆在我的案头,透过淡淡的墨香,我能够感受得到创办校刊的良好初衷。

凉泉初级中学是我县农村初中校园环境和硬件设施比较优越的学校之一,也是校园文化做得比较扎实的的学校之一。该校正在申报规范化特色学校,无论是富有特色的流程式管理,还是受太阳山地域文化影响的校园文化化创建,都搞得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校内现有校报、“凉中之音”广播站、太阳山文学社和校园小记者站,还有容量较大的凉泉中学校园网,现在又在创办校刊,这些都是很好的文化发展形式,是一笔精神财富,有利于校园朝着非功利化的方向发展。

文学的发展与传承,文化的积淀与创新,关乎人性。精神文化可以赋予人更强大,更丰富、更柔软的内心世界。在当今物质文明相对发达的时代,当应试教育尚未完全远离我们的视听范围,在校园里进行更高格调的带有一定文学色彩的文化建设,积极推进一些似乎与考试并无多少直接关联的东西,或许其意义远远超出校刊本身。从这个层面上讲,凉泉中学这种尝试和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就县域而言,环太阳山地域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有志学子,作为受其哺育的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我感受到一份教育的责任和力量。教育担负着把人类的文明一代代传播下去的历史使命,而文明火炬坚韧的接力者,正是每一位有责任感的站在教育一线的教师。清代郑板桥有诗:“新竹高于旧竹枝,全仗老干为扶持。来年又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老干新枝,老的苍劲,幼者俊逸,这是一幅和谐共生的动人画面。借《凉泉清音》首刊即将付梓之际,衷心祝愿坚持乡村教育的同志们恪守教育的人生梦想,在自己耕耘的一方天地里,不辞辛劳,有所作为,收获职业的幸福感!祝愿母校校刊《凉泉清音》丹山锦绣,桐花万里,雏凤清声,办出影响,办出自己的鲜明特色!

(作者系望江县教育局局长)

篇2:校刊发刊词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果实累累,红叶飘飘,湛蓝的天空,深邃而悠远。在这充满收获的季节,在“·大美榆阳·杏树红叶文化旅游月”中,在秀丽绚烂的日子里,xx市第十三中校园报——《xx》带着粲然的笑容向你们走来。《xx》的创办,是推动校园持续发展、提高校园文化品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她打开的是一扇绿色的窗,撑起的是一个深情的期望,展现的是xx市第十三中学素质教育崭新、优美的乐章;她承载着第十三中学全体师生和家长的厚望,承载着第十三中学完美的蜕变和华丽的转身,正扬起期望的风帆,向着灿烂的阳光起航!

人们对红叶的喜爱已有很长的历史了。早在唐代,杜牧就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把红叶描绘得胜于“二月花”是一点儿也但是分的。春天的红花虽然色彩鲜艳,但不如秋天的红叶色泽深沉、透彻,而xx的红叶除了深沉、透彻之外,还拥有一种刚烈、飘逸的美。一入秋,整个山坡被红叶覆盖着,火红火红的,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团团燃烧的火焰,“飞焰欲横天”。

篇3:发刊词

2010年是国家主管部门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为“十二五”开局奠定基础的一年, 也是各行业各领域目标任务制定和各方思想和信息汇聚的一年。在规划交替时期, 《科技促进发展》杂志将重点在理论研究、综合报道和信息快讯三个板块推进工作:

1、继续广泛团结和汇聚专业学者和官、产、学、研、金、介各界有识之士, 以“发展”作为主线, 组织重点理论文章, 在“关注中国”、“政策研究”、“管理世界”、“创新发展”栏目, 深入探讨与中国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我国科技界、产业界、经济界的政策、管理、创新和产业经济时局, 包括“后金融危机”时期的紧迫问题, 为理论界学者搭建平台, 进一步增强杂志的影响力凝聚力。

2、继续秉承科技创新和生产力发展的办刊宗旨, 在“低碳经济”、“人物专访”栏目, 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等问题刊载研究性评述和综合报道, 以增加杂志的可读性。

3、新设“知识产权竞争快讯”栏目, 力图通过刊载知识产权诉讼案例、专利抢注案例等相关竞争动态, 帮助读者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拓宽宏观战略视野, 掌握知识产权竞争技巧, 进一步提高对生存环境的监视能力,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各位读者, 各位朋友, 同志们!

2010年, 《科技促进发展》杂志以全新的彩版面貌奉献给大家, 我们满怀期待, 希望与各位携手, 在前沿科技、生产力转化、区域经济、产业集群、企业管理等方面, 共同挖掘深层次选题, 为读者与杂志互动提供园地, 为更多的读者提供工作思路和有价值的借鉴。让我们共同努力, 通过办好一本杂志, 共同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为建设迅速发展的更加生机勃勃的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篇4:校刊发刊词

在第一期报纸里,有三个“发刊词”值得注意,那就是蔡元培写的《贺词》、吴敬恒写的《祝词》和何应钦写的《本报的责任》。因各自身份不同,写出来也各有特点。

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的手书发刊词,简练精悍,反映出办报宗旨,并提出办报不能过激也不能保守,要以建设性为主。他的几句话不偏不倚,送给报纸一个“指南针”。全文如下:

党外无党,囊括长材,进取保守,相济无猜。进取过激,是曰恶化;宁闻碎玉,果愈全瓦。保守已甚,腐化是惧,或开倒车,或封故步;补偏救弊,賴有谠言。后知后觉,努力宣传。严戒讦攻,多筹建设,忝属同志,敢告主笔。

吴敬恒(即吴稚晖)写的“祝词”,与其说是祝词,不如说是评论;与其说是赞美,不如说是鞭策。他重点提到当时李石曾和于右任之争。民国元老李石曾提出“分治合作论”,同为民国元老、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于右任先生对此很是反对,认为“总理之三民主义,富于革命性而不失其和平中正,富于实际性而不流空阔玄虚,现代世界最优良之主义,为孙文主义”。吴稚晖对这个说法表示赞同,但又不认同于右任反对“分治合作论”的理由(“如不顾建设程序,抹杀其他政纲,而一味主张分县而治,支离割裂,亦未见其可也”)。吴引用了当时的《建国大纲》关于分县而治的规定,而且指出阎锡山、冯玉祥均已试验可行。吴的担忧在于:“惟以思想落伍为虑,置总理遗训于脑后。”他批评国民政府改革畏首畏尾,希望《中央日报》贯彻总理主张,起到监督作用。与蔡元培的“专业”指引不同,吴稚晖对报纸的担当与责任寄予厚望。

再看时任国民党第一军军长兼黄埔军校教育长何应钦写的发刊词——《本报的责任》,则是通篇八股,官僚意味相当浓。他引用孙中山言“本党自改组以来,其所用之方法,注重宣传”来说明《中央日报》会在以下各点努力:与民更始、屏蔽反对党理论、进一步宣传三民主义、准备训政方案、打扫一切恶势力。何应钦居然还绑架了“党员”、“国人”一回,说道:同志之爱党者,固应爱护本报。国人之爱护中国国民党者,也应爱护本报也。最后说,如果每个人都爱护本报,将来发展不仅本报,还会裨益革命前途。乍一看,这个搞宣传的更像是搞营销的。

这三个发刊词一一读过,有什么发现?答案是——屁股终归决定脑袋。

当然,《中央日报》里有趣和特别的地方不仅于此,发生在这份报纸上的故事还很多,比如跟宋美龄叫板、揭露四大家族老底等。这份报纸虽是党报,却也熠熠生辉过。

(作者系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

原载于《同舟共进》2013年第4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5:校刊创刊词

江洲,以盛产芦苇而骋名。有人撷采了几枝芦杆,几片苇叶,精工巧手而成一支支“xx”,一时笛声悠悠,伴着粗朴的短歌,回荡于碧水蓝天之间。歌声婉转,仿佛眼前演绎出塔市人们沐风栉雨、饱经风霜、墙倾楫摧之悲壮;笛声潺潺,仿佛眼前展现现代金浪翻滚、瓜果飘香、教育繁荣之景象。

倘若你不留意被“xx”妙音所染,应和吟唱,你会陶醉:那生花的妙笔,描绘出了五彩的世界,壮丽的河山,纯朴的风情、完美的向往;那细腻的笔触,描摹出塔市驿的过去、此刻和未来,体现了塔市驿人民一片赤子深情。品《作文天地》,你会品尝到一杯杯醇香的美酒;赏《校园之声》,你会欣赏到一曲曲美妙的音乐;悟《青春写真》,你会感悟一朵朵绽放的花蕾。

愿“乐手”苦练内功,非凡技艺,写出春的滋润、夏的繁荫、秋的丰稔、冬的瑞雪!

篇6:校刊创刊词

——为“晨曦”校报创刊致辞

晨光熹微,唤醒朝露。新的一天,新的期望,新的探寻。莘莘学子,揣着多彩的梦,欢跳着,采撷着,思考着,成长着。奔放的活力,稚拙的尝试,智慧的火花生命的精彩在那里演绎,理想的种子在那里播撒。蓬勃向上的气息,在校园里氤氲着。

“晨曦已告这天始,又是人间一次春”。在翘首以盼中,谢家集区第一小学的校刊——《晨曦》创刊了!

“晨”乃“早晨”,取“一日之计在于晨”,“曦”乃“阳光”,取“日出天地正,煌煌辟晨曦”。“晨曦”二字乃“早晨的阳光”,既喻指正处于人生之晨有着锦灿前程的小学生,也喻指我们的校刊还处于初生阶段,需要来自四方的光的汇聚,才能成就它的勃勃生机,光辉灿烂。

在报刊杂志众多的当下,在咨询信息触手可及的这天,我们为什么要倾精力财力来办这样一份校刊?因为——

这是一份我们这个校园里每一个独特的你拥有的读物,也是你能够尽情倾吐喜乐哀伤的精神家园。《小王子》中的小王子应对五千株玫瑰园里的玫瑰说道:“一般过路的人,可能会认为我的玫瑰和你们一模一样,但是,在我的心里,她就比你们成千上万朵花更重要。因为她是我亲自浇灌的那朵玫瑰花;我把她放在玻璃罩下面,我保护她不被风吹袭,而且我只为她打死毛毛虫;因为,我倾听过她发牢骚、

吹嘘、甚至是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成百上千的各色报刊可能都会与你擦肩而过,但,这一份不会。它是你的玫瑰,也是我的玫瑰——五千株中唯一的那一株。以后的岁月,需要你如辛勤的园丁般为这珠玫瑰亲自灌溉,施肥、除虫种种细心的呵护,只为它能在晨曦之光的沐浴下,灿烂盛放,芬芳四溢。

她是你的读园。法国18世纪著名的思想家狄德罗说过:“人不再阅读之日,就是他的思维停止之时。”没有阅读陪伴的生活就无异于思想的死亡、心灵的死亡,而生命也必将如同一朵萎谢的玫瑰,逐日不见它的光泽,它的芬芳。我们的“晨曦”校刊,将为你打开一片阅读的园地。校园报道,让你搭上及时了解校园活动的快车道;教师导学,为你拨开学习途中的迷雾,让你学得简单、愉悦;习作园地,让你及时欣赏同龄人的妙文佳作,与他们同悲同喜同乐。我们的目光将不止一次的在那里停驻,我们的心灵将一次次在那里作以暂时的休憩。最有味卷中岁月,一刊在手,其乐何及!

她是你的写园。写作有秘诀吗?大文豪鲁迅说他从来不信也不看作文法之类的书的。写作需要实践的磨练与时间的浸润。契诃夫忠告习作者:“写,写,写写到手指头断了为止。”北大孔庆东教授在谈写作体会时,说道:“只要你写,不停地写,每一天写上二三百字,写上一千篇你就明白怎样写作了。”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作人。这当今学生的“三怕”之首竟然是写作文,不由让人忧思。这与我们的作文教学动辄是“有好处的事”“难忘的事”等引不起孩

子写作兴趣的程式化教学有关。而我们的这份校刊,是你施展写作才华的乐园。天空上地下,心酸的,趣味的,你笔尖尽可大快朵颐地书写。没有人会限制你写什么,怎样写!但,请你记住:学习写作,其实就是学习怎样做人。真实,诚实,永久是写作的第一要义。在那里,我们期盼会触摸到你纯洁的童心,感受到你淳朴的童真,品读到你灵性的童语。

篇7:学校校报校刊卷首语(创刊词)

(代创刊词)

承载希望超越梦想本刊编辑部

沐浴着和谐的教育阳光,吮吸着高效课堂的雨露。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各位同仁和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下,时值建校10周年之际,《公园路中学教研通讯》犹如一颗嫩芽,在大家的期待中破土而出!

她的创刊,得益于全校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了全体公园路人的期望与热情,积聚了采编人员辛勤工作的汗水,彰显了学校发展天时地利的人和之气。

“办安定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不懈地追求。10年教育历程中,学校始终围绕“扮演好安定区初级中学的龙头学校的角色”为一切工作中心,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批合格的毕业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10年来,我们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对学生健康成长负责”的办学理念,营建书香化校园,寻求特色化发展之路。

2012年初,我校被确立为“安定区高效课堂实验基地”。学校以“全员参与,重点实验,总结推广,整体推进”为工作思路,以剖析教学现状为切入点,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出发点,以“课模重构”为突破口,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取得了显著成效,营造了良好的教育教研氛围。

今天,《公园路中学教研通讯》的创刊,就是推动学校持续发展、提高学校文化品位、提升教育教研水平、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

《公园路中学教研通讯》是学校形象的一扇窗口,教师教育教研沟通的一道桥梁,心灵休憩的一个驿站,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她将亲切地讲述你、我的教育故事,真实地记录成长的足迹,敏锐地采集思想的火花。在这块精神园地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播下希冀的种子,细心呵护,浇灌耕耘,采撷丰收的果实。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将会在思考中品位生活,在奋斗中砥砺意志,在沟通中留下真诚,在交流中启迪智慧。

分享阳光,分担风雨;承载希望,超越梦想。本刊开设了等十多个栏目,每一个栏目都期待您投来关注的目光。在这块沃土上笔耕不辍,写出春的希望、夏的蓬勃、秋的丰硕、冬的纯洁。展示卓越的才华,表达个性的思想,秀出真我的风采!

篇8:微信发刊词

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惊蛰了,你感觉到了吗?

世界很大,潮涨了又落。新鲜的事情随处在发生,就像呼啦啦的风,从海平面那头的天际线不断涌来,穿过山野和森林,不断转移着四面八方的空气。

世界又很小,光暗了又明。人往往在秋意渐浓的时候一叶障目,入冬后更是慵懒疲敝。而一到这个节气,心就会蠢蠢欲动,总想跟随草根冲破寒气的禁锢,想听一声惊雷,看蛰伏的虫子伸伸懒腰,飞向明媚。

我们就身处在这样一个变动的时代,我们见证着当代中国的精彩跨越,我们的血脉筋骨中融入着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现在的中国,无论庙堂江湖、塞北江南都在与时俱进、摩拳擦掌,有一种属于全民族的共振正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心中激荡。

我们也开始期盼一场盛大的日出,期盼每天清晨可以被透亮的阳光叫醒,期盼能像王小波所描绘的一般,在荒岛上迎接黎明,让金喇叭的声音响彻耳际。

我们梦想人人都可以做一个为生活拼搏的人,不论成绩名列前茅,还是暂时落后;

我们梦想人人的内心都有爱,在身边永远可以看到相互间的感动,相互间的关怀;

我们梦想我们生活其中的校园,双柏一中,可以成为吾侪之宝筏,吾辈之明灯,为双柏,为楚雄,为云南,捧出一掬甘冽的清泉。

美梦成真何其难!但无论兑现梦想需要经历多少刻骨铭心的痛楚,总有人渴望新知不断萌芽,总有人坚持天道公义自在流淌,总有人相信,不管多难,梦想都会实现。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如今轮到我们坚守梦想,燃灯前行。

总有人羡慕说,青春是一场可以说走就走的旅行。总有人感慨说,人潮人海中的相遇,是生命里最珍贵的收获。曾以为成长的旅程会很漫长,但途中回首,想象中的漫长也不过是短短的一瞬。也许,生命本身就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的驻足,不停地行走,不停地追寻未知的自己,才是最有意义的征程。若你刚好到来,我也正好在此,你不是归人,我亦非过客,那么惟愿你我可以欣然相识,一同迎接温暖的春阳。最美的青春永远在路上,不奢求一路同行,但求彼此拥有最踏实的步伐与心跳。最美的乐章永远在心上,莫感慨高山流水,只愿一同创造与铭记此间的时光。

光明来自于正气,温暖来自于陪伴。就让我们陪你聊聊天,说说世界,也说说身边。只要是你所爱,我们可以就着微风一直谈。

愿你喜欢我们的作品,更多精彩将与你相遇。愿我们共同分享这温暖的春阳,目睹朝日迫近这片雾霭沉沉的大地,并且用无限温柔的光和热来拥抱人类,拥抱你。

我们为春天撰写的序言,定会情真意切。而这样的序言,不就是由远而近的惊蛰的春雷吗?

这样想的时候,春天的足迹就真的在我脚下了,仿佛惊蛰的雷声就轰隆隆地由远而至。

连虫子们都要苏醒了,人们啊,打开你心灵的门闩,让阳光走进去。梦想是我们对自己生活的承诺,而我们必须对自己一诺千金,让我们彼此祝福,愿你我都能够不负春雷第一声,在今后的日子离梦想越来越近。

二〇一五年三月六日农历乙未年惊蛰于双柏一中

三月 惊蛰

惊蛰,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农历书中记载:“斗指丁为惊蛰,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所谓斗即斗纲,也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勺三颗星。它们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在阳历中,斗指丁时,太阳黄经为345度。惊蛰是什么意思 如何做好惊蛰养生保健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惊蛰。”

我们可以等待春天的第一声雷,到草原去,那以为是地震的蛰虫都沙沙地奔跑,互相走告:雷在春天,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次打到地下来了。蚱蜢都笑起来,其实年年雷都震动地底,只是蛰虫生命短暂,不知道去年的事吧!

在童年的记忆中,我们喜欢春天到草原去钓蛰虫,一株草伸入洞里,蛰虫就紧紧咬住,有如咬住春天。

这风铃跟心动很接近这封信还在怀念旅行 路过的爱情都太年轻

你是我想要再回去的风景 这别离被瓶装成秘密 这雏菊美的像诗句

而我在风中等你的消息

等月光落雪地 等枫红染秋季等相遇 我重温午后的阳光 将吉他斜背在肩上 跟多年前一样 我们轻轻的唱 去任何地方 我看著你的脸 轻刷著和弦 情人节卡片 手写的永远 还记得 广场公园 一起表演 校园旁糖果店 记忆里在微甜 我看著你的脸 轻刷著和弦 初恋是整遍 手写的从前 还记得那年秋天说了再见 当恋情已走远

我将你深埋在心里面 微风需要竹林 溪流需要蜻蜓 乡愁般的离开 需要片片浮萍 记得那年的雨季 回忆里特安静 哭过后的决定 是否还能进行 我傻傻等待 傻傻等春暖花开 等终等于等明等白 等待爱情回来 青春属于表白 阳光属于窗台 而我想我属于一个拥有你的未来 纸上的彩虹 用素描画的钟

我还在修改 回忆之中你的笑容 该怎麼去形容 为思念酝酿的痛 夜空霓虹都是我不要的繁荣 或许去趟沙滩 或许去看看夕阳 或许任何一个可以想心事的地方 情绪在咖啡馆被调成一篇文章 彻底爱上你如诗一般透明的泪光 我看著你的脸 轻刷着和弦 情人节卡片 手写的永远 还记得广场公园一起表演 校园旁糖果店 记忆里在微甜 我看著你的脸 轻刷着和弦 初恋是整遍 手写的从前 还记得那年秋天说了再见 当恋情已走远

我将你深埋在心里面

我重温午后的阳光 将吉他斜背在肩上 跟多年前一样 我们轻轻的唱 去任何地方 我看着你的脸 轻刷着和弦 情人节卡片 手写的永远 还记得 广场公园 一起表演 校园旁糖果店 记忆里在微甜 我看著你的脸 轻刷著和弦 初恋是整遍 手写的从前 还记得 那年秋天 说了再见 当恋情 已走远 我将你深埋在心里面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观 田 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在眼前这样的大好时光里,在身边这个写满奋斗的时刻,我们画出心中的美妙画卷,拾起青春年少的心,斗志昂扬,把自己的人生路大步走下去,直到理想的彼岸,心中的天堂。

惊蛰了,万物复苏,我们也合着自然规律的节拍,随着时光的流转,用写满悸动的心,走向人生的下一个驿站,好吗?

惊蛰,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忙碌,还有希望的再现。

①二十四节气令我们惊叹叫绝的,除了它的与物候、时令的奇异吻合与准确对应,还有一点,即它的一个个东方田园风景与中国古典诗歌般的名称。这是语言瑰丽的精华,它们所体现的汉语的简约性与表意美,使我们后世的汉语运用者不仅感到骄傲,也感到惭愧。

②“惊蛰”,两个汉字并列一起,即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和无穷的故事。你可以遐想:在远方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幽暗生灵被唤醒了,它们睁开惺忪的双眼,不约而同,向圣贤一样的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这是一个带有“推进”和“改革”色彩的节气,它反映了对象的被动、消极和等待状态,显现出一丝善意的冒犯和介入,就像一个乡村客店老板凌晨轻摇他的诸事在身的客人:客官,醒醒,天亮了,该上路了。

③仿佛为了响应这一富有“革命”意味的节气,连阴数日的天况,今天豁然晴朗了(不是由于雨霁或风后)。整面天空像一个深隐林中的蓝色湖泊或池塘,从中央到岸边,依其深浅,水体色彩逐渐减淡。小麦已经返青,在朝阳的映照下,望着满眼清晰伸展的绒绒新绿,你会感到,不光婴儿般的麦苗,绿色自身也有生命。而在沟壑和道路两旁,青草破土而出,连片的草色已似报纸头条一样醒目。柳树伸出了鸟舌状的叶芽,杨树拱出的花蕾则让你想到幼鹿初萌的角。在田里,我注意到有十几只集群无规则地疾飞鸣叫的小鸟(疑为百灵);它们如精灵,敏感、多动,忽上忽下;它们的羽色近似泥土,落下来便会无影无踪;我曾试图用望远镜搜寻过几次,但始终未能看清它们。可爱的稚态、新生的活力、知前的欢乐、上升的气息以及地平线的栅栏,此时整个田野很像一座太阳照看下的幼儿园。④“惊蛰过,暖和和。”到了惊蛰,春天总算坐稳了它的江山。

那些在冬天里蛰伏着坚硬而僵冷大地,封冻的江河湖泊,光秃秃的立在寒风中的树木,隐藏于凌乱的地下花草,沉睡于泥土之中昆虫,那些蛰眠的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都在等待这一天,只待春雷第一声。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终于,这个声音轰然响起,在金蛇舞动的天空,隐隐的雷声自天外传来,发出今年的第一声震天的呐喊,如万马奔腾。河水听出了欢快,草木听出了生机,山岳听出了豪情,大海听出了壮阔,农民听出了丰收,而诗人听出了激情。世间万物,从冬眠中惊醒起来。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在春雷的呐喊声中,春雨绵绵无期、哗啦啦欢乐地倾落下来。小河潺潺地唱起山歌,游鱼又在水藻间自由穿梭。春草在雨中争抢着冒出头来,绽开朴素的微笑,张着好奇的碧绿的眼睛,白鹭舒展着灵性的翅膀,掠过山峦水畔,停泊在姹紫嫣红的春光里。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初啼燕归来。牛嘶人语,鸟鸣虫叫,田野便又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惊蛰,这个二十四节气里最生动而又传神的名字,是历史深沉皱纹里的清新记忆,又是收藏在春天故事里的动人情节,它遗留着时光温润的痕迹,也流泻着岁月遥远的讯息。人类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历经了无数的变迁,惟有二十四节气随着大自然的流转依旧亘古不改。这个叫惊蛰的节气,它淌过秦汉的风烟,穿越唐宋的明月,飞渡明清的篱笆,辗转到今生的渡口。古人云:“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是指在农历二月,春雷始发,蛰伏在地下的昆虫渐次地苏醒,历经寒冬的蜕变,复苏在盎然生趣的春天。远处的南山下,有一位荷锄的隐者,以青山为骨,白云为心,涧水为衣,吟咏着“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的田园诗句。一声惊雷,凝聚着大自然的雨露,拂醒了冬眠的虫蚁,又舒展了纵横的草木。和风细雨中,仿佛看到一抹虚淡的身影徜徉在绝隔尘迹的桃花仙境,他倚着春风的柴门,举起明月的杯盏,守望一份不被风尘湮没的傲骨。

在初春的堤岸,一只衔泥筑巢的燕子,穿越季节的林梢,飞过芳草青青的田野和村庄。它轻灵的翅膀,掠过澄净的湖面,撩开一幅春日融融的锦绣画卷。“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就连经年流离的杜工部也放下了一身的风尘,选择在浣花溪畔吟咏着清新的诗行。面对秀丽的河山,明媚的春光,他或许已经淡看了生命的花开花落,释怀于天边的云卷云舒。那一片绚丽的阳光,照亮了浣花溪畔明净无尘的春景,照亮了水上鸳鸯那余温犹存的爱情,也照亮了杜甫一生的风雨路程。

那些在天地间繁衍生息的鸟兽,凭着大自然赋予的灵性,翻开二十四节气里一页页春秋。那些青蓑衣绿斗笠的农夫,挥舞着坚实的锄头,锄开脚下历经无数朝代的沃土。那些吟春赏景的诗人,用浓淡各异的笔墨,书写着时代里清新婉转的篇章。

千里莺啼,总是在春风醒转的节气里将生命唤醒。惊蛰,这个被岁月漂洗得泛白却依旧清新如初的节气,这个令万物为之苏醒为之沉吟的节气,它穿越似水的流年,将月光挂在柳叶青青的枝头,将芳菲铺满春意盎然的人间。但愿那些醉生梦死的人们,也被这惊雷唤醒,不负春雷第一声。

天地之间,时间绽放。今天是2015年3月6日,星期五,光阴之箭已经穿越年轮,抵达农历乙未年的新春。惊蛰日。从这一刻起,双柏一中有了自己的校园广播,撷秀之声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

即便学习再辛苦,生活再艰难,每当我们沐浴在纯净热烈的霞光里,我们总能听到,自己的心底其实一直回响着向往幸福生活的心声。

你要敢于向往,敢于生活,敢于争取,敢于改变!

你也要努力向往,努力劳动,努力进步,努力幸福!

你还要坚持向往,坚持自我,坚持真理,坚持善良!

无论你跌倒过多少次,无论你是否在高强度的行军中迷失方向,我们依然要做一个能做梦的人,依然要有一颗能做梦的心。我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可以丰富而高贵,都可以如日月星空流光溢彩。

今天,我们断断不只梦想物质生活的丰盛,也希望着自己的心灵得到充盈;我们断断不只梦想国家的强盛,也希望每个国民都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新的国民和新的国家,谁也离不开谁,而我们内心向往美好生活的心声,就是这一切美梦的根基。

我们要激发封存在自己心底的毅力,从手边的事情做起,从守护此时此刻的生活做起,为生活努力,不要将困扰和麻烦留给明天。很多人一直深深懂得这一点,他们早就努力践行了这一点。不是杰出者才做梦,是善于做梦者才杰出。你的天赋权利就是可以拥有梦想,并且把你的梦想兑现!

我们要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向往。面对困难与挫折,撷秀之声会和大家双手相握,一起走过这些艰难时刻,去迎接生活的转机。

我们要站在自己的大地上,生活出一种古今相融的新生活,文明出一种中西合璧的新文明。在古今中西的激荡中做自己的新梦。称美古人,赞扬邻居,不是因为他们足够完美,而是因为我们熟悉他们眼中洋溢的快乐和他们心底流淌的幸福。

万物速朽,但梦想永在。万物诞生,因梦想不灭。梦想就是生生之几,就是在你失败了一百次之后,第一百零一次充实你内心的希望。

我们愿意倾听你的梦想,期待你敢于做梦。你从挫折中爬起,我们为你加油;你收获生活的美好,我们为你祝福„„撷秀之声别无所资,惟有对梦想的执着;我们别无所长,惟有对生命力的追求。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还重,一个梦想能让生命迸射光芒。

我们内心有爱,眼中也会流泪。我们会一直坚守着原则和温度,因为我们诞生于这座校园,我们来自于生活在这座校园里的各位师生,因为我们对这所学校永远心怀着期望和祝愿。我们在这里为你加油,也在这里向你自白。自白是为了沟通,沟通是为了理解,理解是为了共识,共识是为了同行。

回顾过去,我们有太多的感慨;展望未来,我们有太多的憧憬。从今以后,我们可以将感动、计划、信心变成文字、图像与声音,让它萦回在我们每位师生的心间。我们坚信,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实践,我们将逐步走向成熟,让这一微信公共平台真正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块前沿阵地。我们用声音放飞梦想,欢迎大家的心绪走进我们的声音。无论何时,我们都是真诚为大家服务的校园媒体。欢迎大家随时随地参与到我们当中,共同为我们的校园增添属于青春的靓丽。

篇9:发刊词(最终版)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在这样美好的季节,我们朗凯奇人迎来了自己的内刊——《海》的诞生。它标志着我们朗凯奇人将用文化作为载体来记录自己的成长、壮大,来传播、弘扬朗凯奇的企业文化,树立朗凯奇的良好形象。这也是《海》的宗旨与使命,也彰显了我们朗凯奇人的底蕴和信心。

2007年,自朗凯奇诞生以来,我们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拥有四家分公司,一百余家代理商,并拥有自己的科研中心和生产基地。我们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在影响他人,多年来,我们为绿色防水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造福了千千万万的业主和住户。我们将努力打造具有高度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的员工队伍,造就具有尖端防水产品和技术服务水平的品牌,实现主要业务生产和营业收入处于全国防水产品和技术服务的前列,力争对绿色防水技术变革创新作出显著贡献。

忆往昔,我们朗凯奇人一路披荆斩棘,挥洒汗水,成就了现在的业绩;展望未来,我们还需付出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来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

而《海》的创刊,如柱石、号角、助推剂,它将刻下我们奋斗的足迹,将吹响我们前进的号角 , 将推进和激励我们每一位员工不断地向我们的目标迈进。当然它也是我们员工思想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是创业、弘扬企业文化的园地,是对外沟通、传播的窗口。它肩负着朗凯奇人的美好愿望和使命。尽管它还很稚嫩,还需要大家的精心呵护和大力支持,但我相信,它的诞生,将成为朗凯奇成长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标志,将为朗凯奇的稳步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此,我们设定了以下栏目,它们分别是:卷首语、商业论道、公司动态、精神家园、经销商风采、防水天地、精英故事、百家争鸣、热点透视、健康有约、心灵港湾。其中“百家争鸣”这个栏目汇集了防水行业的知识,各种岗位的专业知识,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提供稿件。“心灵港湾”属于副刊栏目,主要刊登员工的来稿,生活感悟或者工作感想。都可以写作成篇,内容体裁不限,希望大家踊跃投稿。

篇10:校刊发刊词

目前,无锡日报社是江苏省内创办子报刊最多的地市级党报。可观的“阵容”需要读者检阅,需要市场的检验,面向未来,她更需要积聚力量、编队前行,因此,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势在必行。

创新之花:绽放中的激情

曾经创造了丰厚吴文化的无锡,同样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不论是作为共和国长子的国企板块,还是曾经领风气之先的乡镇工业,及至今天以开放型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苏南经济。在这片需要创新、适合创新的土壤中,作为无锡精神文明重要窗口的《无锡日报》,不仅秉承吴地先人柔韧、竞智、做事必抵于成的“水性”品格,在多年的办报实践中还培育了敢于尝试、大胆探索、勇立涛头的当代气质,在新闻采编实践和各项改革中得到了强烈体现。

让我们从改革开放以来无锡日报社走过的历程中,追寻那一件件在国内、省内报界广有影响的“作品”。

――1980年11月,无锡日报社在全国新闻界率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辑记者,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全国各地(除西藏、港澳台地区外)前来应聘者达500多人。公开招聘的经验由省人事厅向中央作了专题汇报;

――1985年1月1日,《无锡日报》在省内同级报纸中率先改出对开大报;

――1987年1月,《无锡日报》在我省地市报中率先实行自办发行;

――1997年3月,《江南晚报》在互联网上建立站点,推出电子版,成为江苏第一家上网的报纸;

――1998年底,无锡日报社在省内同级报纸中率先建成了现代化的多报联网电脑采编网络系统,记者编辑“告别笔与纸”,实现了采编手段的一次飞跃;

――2000年,无锡日报社因为报业管理的优良业绩,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就在这一年,无锡日报社被推举为中国报协城市党报分会会长单位,一直担任至今;

――无锡日报社全方位拓展广告业,使之成为报业发展的主要经济支柱。2002年底,无锡日报社的广告收入继跻身全国各类媒体百强之后,在全国报纸系统中,从原来的40位,迅速攀升至24位。在江苏同级报纸中名列第一;

――2002年,无锡日报社在全国报界率先为所有投递员办理了养老保险;

――2002年秋,无锡日报社建成了省内第一流的现代化印务中心;

――从2002年7月开始,《江南晚报》策划“珍藏无锡”系列报道,一年多来,这个以挖掘、留存乡土文脉为己任的专题,已经出刊69期。正像这个系列报道主题词中的两个字“珍藏”所表述的那样,这样的报道蕴涵了媒体另一种意义上的使命和品格。„„

细数创新之花,我们深深感到,这些领风气之先的得意之作,首先得益于观念的转变和全体员工的敬业之情。

近年来,随着“大报品位,大众口味”的办报理念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内部管理机制不断优化,日渐浓郁的学习、研讨、创新之风,为出精品、出人才打下了扎实基础。从日报到各系列报刊,“周会”、“月度策划会”、“双月谈”、“青年记者作品研讨会”,以及以季度、半年、一年为时间单位的各种业务研讨活动,波波相连,浪浪相激。“美文共赏、疑义相析”式的交流,激活了“一池春水”。

当灾害、险情出现,无论白天黑夜,我们的记者都会闻风赶赴现场;当普通市民有苦衷、有难事,我们的记者常常是倾诉的对象;当打工者遭遇不平胸有块垒,我们的记者总会倾力相助;„„潮之所流,是目之所及;社会变迁,是情之所系;民生疾苦,总关笔底波澜。“我在场,我看到”、“我纪录,我说出”„„一年365天,日渐激烈的新闻竞争,锻炼了更多记者的“现在时”。

今天,当我们翻动《无锡日报》、《江南晚报》„„一天天、一页页,我们也像所有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盘点自己的“收成”,大家不免为自己曾经的汗水、曾经的思考、曾经的呼喊而自豪。

发展之根:沃土中的力量

步入市场经济时代,媒体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距离读者最近的地市报业,如何踏准生活节拍,在激烈竞争中取得“首发”位置?

无锡日报社在探索中不断调整发展思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以办报为中心,走报业产业化、集团化道路”,到九十年代中后期提出“宣传出精品、经营创效益、管理上规范、队伍争一流”的工作要求,后来又确立“政治家办报、事业型集团、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多元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的办报方针,这些战略上的勾画、调整,为报业的健康、持续、有序发展提供了务实又有现代意识的思路,报社的规模、体量、实力和社会影响得到了扩大。

人们不会忘记,九十年代中后期,报社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无锡日报社建成全市新闻界的旗帜和现代报业集团”的目标。它像一个梦,一个并不遥远的梦,激励着报社决策者引领广大员工,向着这个目标一步步坚实地前行。

经过多年的奋斗,无锡日报报业内部初步形成了同步创新、特点明晰、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基本格局。

《无锡日报》发挥党报优势,在关注重大经济、社会现象和事件方面做足文章,凸现大报的权威性、公信力,随着逐年改版的推进,报纸的策划意识、精品意识大大增强。近年来,《无锡日报》不仅在中国新闻奖的评比中摘取奖项,在江苏省近几年的报纸新闻奖评比中,一等奖的获奖数连年名列前茅。作为江苏新闻人才最高奖的“戈公振新闻奖”,已经举行过三届评比,无锡日报社共有4人获奖,获奖人数名列地市级媒体第一。

伴随着报业市场的开放,无锡日报社的目光也日益开阔,近年来,报社记者采访的足迹已经从过去的“老区行”、“沿边行”、“沿海行”延伸至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无锡日报》、《江南晚报》记者不仅多次报道国家、洲际赛事,还首次对男足世界杯决赛阶段赛事作全程采访,发回了大量颇有含金量的“本报讯”,开省内同级媒体之先河,显示了经济强市无锡的报业实力。

记者是“社会观察家”,同时也是“社会活动家”。打造现代传媒,这两个“家’都是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多年来,无锡日报社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读者广袤的沃野中。在办好报纸的同时,报社不忘通过组织社会活动,汇报读者,扩大影响,做响品牌。从1995年与美国一家公司合办“红色大地艺术游园会”到今年10月举办的中国围棋棋王争霸赛,近十年间数十次面向社会组织大型活动,既服务了读者,回报了社会,又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江南晚报》从1993年创刊到现在,连续11年组织以暑期中学生足球赛为主的系列群体活动,参与面覆盖无锡城乡,参赛人数已经有数万之众。《江南晚报》去年、今年都参与组织“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不仅每次都赢得了观者如堵的人气,更为报纸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积累了经验。

随着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无锡日报社基本形成了一支梯次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为报业开拓发展积蓄了力量。目前,在编的采编人员211人,平均年龄38岁,具有正高职称的1人,副高职称的21人,占采编人员总数的10.4%。中级职称的89人,中高级职称人数占采编人员总数的52.6%。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中,各类专业中级职称以上者占总数的29.5%,具有高级职称者8人。

今天,随着《华东信息日报》、《江阴日报》、《宜兴日报》的加盟,无锡日报报业做大做强做优又有了新的机遇和平台。围绕“授权经营、落实责任、统一管理、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现在,报业资源优化整合、合理布局、多元发展等议题,已经开始进入集团领导的视野。无锡报业,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让我们为走向成熟的《无锡日报》祝福,让我们为年轻的无锡日报报业集团祝福。一棵生长了54年的大树,现在枝繁叶茂;一张经历了54年的报纸,如今宏图绘就,大业在望。

在喜迎报业集团成立的日子里,我们的耳边常常响起一首老歌--《好大一棵树》。是的,无锡日报报业这棵树长大了,“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有乐也有苦”。这棵树纪录历史、珍藏岁月,“撒下多少绿荫,都是爱的音符。”今天,在她沐浴新一轮朝晖的时候,让我们把心中最美的祝愿献给她――

“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 湖南 潇湘晨报2005献词

在一种力量中前行

--2005年元旦献辞

昨夜,我们还是风雪中的归人;今天,我们又在阳光下出发。

这世界总在前行,2005年1月1日,第一缕晨曦宣告新一年的到来。

站在晨曦的另一边,我们发现,2004让人无法不流泪。就在昨日,印度洋海啸遇难人数已达12.6万,整个人类哭了。而此前,俄罗斯别斯兰恐怖事件人质喋血,中国公民在海外屡遭不幸,国内矿难与火灾等特大事故接连不断。

这一年,是历尽艰难与承受苦痛的一年,但绝不是缺少力量的一年。

这一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划时代命题,百年奥运中国进入第一集团,宏观调控卓见成效,市场经济的秩序与力量进一步强大。

这一年,在抗日女兵魂归故里的历程中,我们寻找到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民族价值的认同;这一年,在对矿难的整治中,我们找到“没有选择,没有退路”铁腕治煤的血性。

这一年,悲痛激发良知,良知产生理性,理性给予我们力量——我们从来不曾失去前行的力量。

2005,站在新的一年,因为过去的坚守与付出,因为一直的承担与负责,因为前路的漫长与喜悦,我们将一如既往,风雨无阻。作为一家极具影响力的媒体,晨报将坚守媒体责任与良知,秉承一贯的新闻理念,恪守真实,关切民生,奔走在每一个新闻现场,告诉您我们能够看到的一切,告诉您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寻找那些正在影响我们的一切——因为过去所赋予的信念和勇气,我们有面对一切的力量,这种力量让我们不懈地前行。

泪水与苦痛已被2004留下,而感动与真诚延续到今天,在此,我们谨向每一位读者和普天下的人们致以2005年的良好祝愿,祝你们新年快乐,幸福安康!《新周报》发刊词:时代精神与我们的理想

2004年10月26日,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日子——《新周报》诞生了!

今天,在中国期刊市场上默默耕耘了二十载的知音集团,承载着上级领导“把处于散、小、弱局面的中国期刊做大做强”的希望,怀着强烈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顺应时代潮流,向社会,向读者奉献出一份真正具有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全国性综合类主流新闻大报——《新周报》!

这,也是知音集团将其传媒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实现其传媒集团远大理想的第一步。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真正开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国人投身变革,也正在深深经历着变革洗礼;他们胸怀国计民生,也关注自我实现;他们希望能通过媒体透视时代脉动,了解变革大势,探求事实真相;他们身体力行着中国古训:“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在这大变革的时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矛盾表现得更加纷繁复杂。如今的中国人既承载着太多的自豪、兴奋与感动;也有太多的困惑和未知„„因此需要有广泛而丰富的资讯;需要深刻而富有建设性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新锐思想;需要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的知识;需要开拓全球性的视野。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一个新闻倍出的时代!在中国面临社会大转型的风云际会之中,人们需要富有洞察力和建设性的真知灼见!

我们本着历史和社会责任感,记录和体现时代精神,用果敢、真实的声音讲话,做最有影响力的新闻;

我们关注中国,关注世界,面向主流社会,为改革开放鼓呼呐喊,为社会进步推波助澜; 我们立志成为社会的守望者,传承爱心、良知与正义,以强烈的责任感关注社会,以无限迫近事实真相为新闻内驱力,开展建设性的舆论监督;

我们秉持大众视角,诚造社会公信,践行理性客观;我们注重办报的建设性与贴近性,强调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及互动。

我们的口号是:“做中国第一新闻周报”。这不是张狂,更不是空想,而是我们切实的追求与目标。因为我们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我们理解的“第一”,不仅仅是风行神州,发行量最大;不仅仅是门庭若市,广告额最高;不仅仅是文章精妙,四处传扬;甚至不仅仅是和者云集,影响力最强。我们理解的“第一”,更在于一种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目标高远的姿态和理念。

当中国社会主流声音在新时代唱响,我们绝对有理由加入这一潮流去合唱;我们将满怀爱心、正义与良知,用一双跋涉不停的脚步和追求真理的眼睛,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去传递„„

从今日始,《新周报》将与这个时代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一道呼吸,一同感触,一块震撼,一起奋进„„

第一财经日报发刊词:探求无尽的生命力

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权威性、最受尊敬的首选财经日报,成为一张和中国经济的未来相匹配,和《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世界级报纸相对应的百年大报,这是本报的愿景和“第一推动力”。正是在这一愿景的牵引下,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走到一起,共同开启中国首家跨地区、跨媒体报纸的大门。

在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一张权威主流的财经商业日报--中国需要它!

商业改变世界。近代以来,如果说有一种力量,最广泛、最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的话,那就是商业的力量。人类探索的推动力来源于商业,不断增长的生活来源于商业,商业的活力维系着社会的活力,商业的创新引领着社会的创新。

商业改变中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的力量、商业的力量、资本的力量、新技术的力量,正在成为塑造中国的主导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使社会告别了停滞,也重塑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性格。当人民不再被僵化所束缚,而是相信他们自己的眼睛和头脑,创造性的知识便开始流动。

中国改变世界。今天,世界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如果有一种力量,能够最强烈、最深远地改变21世纪的世界商业版图,那就是中国商业的力量。一块“看得见的新大陆”在崛起,它将出现在“所有超出国界的视野里”。

作为一张主流大报,我们推崇商业的力量,关注商业力量的伟大进军,记录资本与财富的运动过程;但我们深知,尽管时代的标志是商业,但商业的精神决不只是时尚和金钱。

我们把商业看成一种责任。

依赖和平的交换机会来获利,依赖持续的、理性的、自由劳动的组织来获利,依赖对变化的适应和不间断的创新来获利,摒弃“利用各种政治机会和非理性投机活动”牟取一时之利,这是商业责任;“诚信并不只是法律规则,它比法律更重要”,这是商业责任;做对社会有责任心的企业公民,弥补对社会成本的占用,这也是商业责任。

负责任的商业,就是一种文明。

没有文明的商业,就没有文明和谐的社会。

商业改变世界,也被世界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体制结构、治理水平、社会文化、价值伦理,对商业有着巨大的影响。改革开放需要新动力,中国经济和中国商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不断喷涌的生命力。这不仅有赖业界自身的努力,更系于社会的整体协调:对创造者权利的尊重与保护,清廉高效的公共服务,可依赖的法治体系,开放兼容的文化理性„„如果没有这些配合,中国商业的未来很可能被机会主义的阴影威胁,被既得利益的固化侵蚀,被社会鸿沟的扩大影响,被粗放增长的压力制约。

“中国或许是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以来最重要的经济新闻产生地。”我们相信未来,怀抱理想上路。权威、独立、责任、专业是我们的编辑方针,恪守公信是我们最重要的报道立场。商业改变世界,中国改变世界,《第一财经日报》--ChinaBusiness News,也将努力汇入改变世界的力量的河流。

因为信仰改变的力量,因为追求改变的可能,2004年11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生于上海,生于广东,生于北京,生于中国。

南方人物周刊发刊词:让你的前路更远更亮

是在三月的北京,我坐在北京人艺的剧场里。戏不精彩,演员谢幕时,我却感动了,从他们真诚的眼神里,我分明看到了一种久违的圣洁之光;也许在庸常的日子里,他们和常人一样,有着世俗的纷争和欲望,可一旦走上舞台,理想主义的纯净令他们庄严而神圣。我把掌声献给了他们,我知道,这掌声也是献给我的同事们——一群年轻的新闻圣徒。此刻,他们正在挑灯夜战,把心中的梦想付诸行动„„

于是,有了我们,有了《南方人物周刊》。

人,都有梦想,生生不息,绵绵不绝。无论你是从零点起步、梦想的终点只是他人的起点,还是成功者追逐更大的成功与荣耀,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理想的激情永远激活着人性的张力和想象,也折射出了时代的变迁和文明的进程;而所有的梦想汇集在一起,便是人类的成长,我们的命运。记录他们,是新闻从业者的光荣与职责。

记录,是我们表达梦想的方式,客观、公正是我们的标尺,心底珍藏的是普世的道德操守——正义、良知、爱心;而作为一本人物杂志,它要以平等、宽容和人道的立场,去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不仅关注那些,对人类的进步和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同时也关注那些,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彰显出人性向善力量的普通人。他们是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他们是民间英雄、公众领袖、人民代表、芸芸众生,他们参与变革,他们影响时代。而历史便是由一个个的人物传记书写而成。记录他们,便是记录历史,记录人物,便是为历史留存一份底稿。

还是在三月的北京,南方周末20周年庆典会上,众明星登台献艺,打动我的,却是北京大学合唱团的同学们,西服、晚装,优雅、飘逸,无伴奏的合声似天籁穿越我的耳际,想起的却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名字——马加爵。他们都是“天之骄子”,如今天差地别,是什么,让一个孩子失去了人性,仅仅是因为受困金钱?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精神的滋养被浮躁与奢华湮没,道德的滑坡让世间失去了信任与尊重。但依然有一批人葆有人性的光辉和伟力,他们传承人类的文明,拓展思想的边界,创造丰腴的财富,引领人类走向正确的路径;他们的精神像黑夜里的光芒滋养着人类的心灵,照亮我们的前程。

我们记录他们,一同分享成功的智慧与喜悦;

我们记录他们,让向善的力量打动每一个人;

我们记录他们,感慨命运的沉浮,仍怀梦想;

我们记录他们,让你的前路,更远更亮!

《每日经济新闻》发刊词

其实,这是件很普通的事:有了一份新报纸,叫《每日经济新闻》。

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充满了变化,太阳每天都新。创新求变,原就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在盛世巨变的浪潮中,沪蓉两地合作、全新机制的《每日经济新闻》应时而生,只是滴水随涌。

与企业人共成长,这是我们的愿望。读者乃报纸衣食父母,《每日经济新闻》必须为企业人服务,为一切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关注者服务,应市场之变,听读者之声。继以小康、进而大同,民族的振兴,天降大任舍我其谁?我们与企业人同负使命,共尽绵薄。

资讯、见解、价值,这是我们的理念。以精选资讯立身:因为地球是个村,信息是个港,良莠并存;以独到见解立言:因为社会多元化,瓦釜黄钟齐鸣;以创造价值立德:因为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

没有业务研究和业务创新,就没有新闻价值的体现。

坚持定位、把握导向、做出特色,这是读者的要求,也是市场的要求。《每日经济新闻》不会是千篇一律的,我们谋求与众不同;不会是高谈阔论的,我们立足中国的坚实大地;不会是可有可无的,我们看到纷繁复杂现象背后的经济原因。山不在高水不在深,走自己的路,树自己的品牌。

基于上述的想法,《每日经济新闻》今天奉献给读者的只有16个版,每个工作日出版。当然期待百年大报的成功,当然渴求振臂云集的影响,可是没有今日何以百年?没有细流何成江海?我们深知,在上海、在中国办一份经济类日报的艰难,没有现成的模式,没有现成的经验,没有现成的标准。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一步一个脚印。

微言笃行,求真务实,每日成就更高。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校刊发刊词】相关文章:

发刊词修改04-17

《华东纸业》发刊词05-05

新京报发刊词及新年贺词整理04-22

发刊寄语范文05-16

[创刊词]04-20

创刊词04-28

校刊方案05-23

校报校刊总结05-22

校刊稿件范文05-17

小学校报校刊04-17

上一篇:关于第一次的作文:第一次开车下一篇:提高病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