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文物收藏与管理

2024-04-15

涉县文物收藏与管理(共8篇)

篇1:涉县文物收藏与管理

涉县文物收藏与管理

卷二十八 文物古迹第六章 文物收藏与管理

第一节 文物收藏 旧时,境内没有专门的文物管理机构,单靠群众推首维护,章法不全,难禁破坏,更有战争频仍,致境内各种文物或火毁,或圮废,或流失。民国31年(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成立后,对文物保护引起重视,多次开展爱惜文物、保护文物的宣传教育。民国37年(1948年)4月13日,太行行署据在土地改革中所发现文物需及时保护情况发出教字(第38号)命令,涉县政府发出民字(第3号)命令《颁发太行区文物搜集与保管方法》,要求各区、村将发现的历史文物,交送到太行区文物保管委员会。其搜集范围如下。

一、书籍1.古版书籍、抄本、宗教经典、县志、风土志等。2.经史子集、杂税、词、剧本、野史、医药学、舆地图表、动物、植物、矿物及农业、工业应用科学等。3.贵重图书资料,包括外文书刊、图表等。

二、碑贴真、草、隶、篆各种碑,不论原拓、临摹墨迹、或零卖或珂罗版印等。

三、古书画凡名人书画屏、对、中堂、手卷、抄本、奏摺、扇面等。

四、古美术品陶瓷器、砖瓦、钟鼎、器皿(铜铁器等)及雕刻塑像、铸造图章等作品,有历史及艺术价值者。

五、古衣冠甲胃、服用器皿、生产工具等,可代表一时代者。上述文物的搜集,按太行行署规定,专县两级不设专门组织,由党委宣传部门、政府教育科共同负责,并责成专人搜集整理。同年7月8日,县政府又重申《搜集历史文物的命令》,并下发各村。民国38年(1949年)8月19日太行行署奉命撤销,太行区文物保管委员会将所收藏的历史文物(包括涉县部分)分别转交太原博物馆、中国军事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文化馆负责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的收藏,展览。管理形式基本沿袭土地改革中文物搜集方法。80年代后,县文物保管所根据国家及省文物保护工作(条例),着重于收集革命文物,并在原一二九师旧址陈列馆展出。1990年底,本县收藏的历史文物共计63种,95件;革命文物20余种,213件。比较珍贵的有:新石器时代的石铲,石斧;商代的石铲;战国时代的潢形饰、铜鼎、铜镞、铜壶、铜监、鍪、铜钱、铜鬲、双耳铜舟、双耳三足盘、铜衔;汉代的铜镜、甲骨夹板、铁环刀、铁犁铧;清代布圣旨等,抗日时期刘伯承师长在赤岸村的办公用椅、薄一波用过的马蹄表、黄镇的衣物、西达兵工厂制造的山炮弹等。第二节 文物管理 旧时各村均有香火维首,主持庙宇兴建、修缮,以及捐资摊派等事务,各寺院财产均有造册登记。抗日战争爆发后,县辟为抗日根据地,抗日政府开始主持文物管理。民国33年(1944年)12月19日,据太行行署指示,抗日县政府对境内县公产庙宇进行清查登记,期间发现有私拆村庙,将木料移作它用或焚毁等现象,特发《禁止拆毁各村庙宇》通令。民国35年(1946年)冬,县政府报请边区政府批准,开挖更乐村探花赵鸿举和西戌营盘李姓孝廉墓穴,其出土文物在更乐大庙展出月余。民国37年(1948年),县政府将所有文物(包括土改中缉私之文物),一并交于太行区文物保管委员会。同年12月,第七区公所对各村烧毁新旧书籍事件加以严禁。1949年10月,县文化馆专人管理文物工作。明确规定,对必拆之古寺庙实行层层报批,对私自占用文物、保护地和一切文物走私者实行严厉打击。1952年文化馆改为科,仍有专人处理文物事务。1956年高级社时,大部分寺庙被集体生产组织占用,且缺乏修缮。据此,在县第三届人民代表会议上,先后有四合、东峧、后岩、高家庄村代表,对白果寺、鹿耳寺、跃玉寺、南井寺、娲皇宫等严重倒塌无人修缮问题提出议案。县虽作出“谁占用谁修理,谁负责保护”答复,但仍有占而不修的现象。“文化大革命”中,县文化馆将展出文物收存,陈列馆室关闭,使馆藏文物无损,但不少古建筑及石碑等均损失惨重。为加强一些重要文物的保护,1975年3月,县革委向省文化局、地革委请求拨款3万元,木材8立方米,将西达兵工厂旧址(窑洞),一二九师政治部礼堂旧址,刘伯承、邓小平等旧居,左权将军墓遗址,娲皇宫局部等7处进行修缮。1978年10月,县文物保管所成立,隶属县文教局。1979年,据110处文物古迹管理任务,在一些村雇用100名义务保护员。同年元月,利用原一二九师司令部会议室成立革命文物陈列馆,并在娲皇帝宫设文物管理点。1981年,县革委重新公布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西戌镇筹措资金130万元,对昭佛寺进行了部分修缮。1990年,文物保管所人员增至24名,从事全县文物的调查、整理、存档、收藏、监护等。1995年,文物保管所协助张家头乡对长生寺进行了重点维修,并将车行道修筑寺前,与天桥断连为旅游区。1996年,文物保管所人员增为39人,文物管理趋于正规。1981年涉县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保护单位 备注 一二九师政治部礼堂 1943年 王堡村中 县保 1982年升省保2 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 抗日时期 赤岸村中 县保 1982年升省保3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 抗日时期 弹音村中 县保 4 太行行署旧址 抗日时期 下温村 县保 5 响堂铺伏击战地址 1938年 响堂铺 县保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保护单位 备注6 西达兵工厂窑洞旧址 1944-1949年 西工厂 县保 1982年升省保7 冀南银行总行旧址 1938-1948年 索堡村中 县保 8 中原新华日报印刷厂 抗日时期 中原完定寺内 县保 9 左权将军墓 抗日时期 石门村西1公里 县保 1982年升省保10 涉县抗战烈士纪念塔 1946年 涉县革命烈士陵园 县保 11 涉县革命烈士纪念亭 抗日时期 涉县革命烈士陵园 县保 12 烈士纪念园 抗日时期 东鹿头村中 县保 13 东鹿头烈士陵园 抗日时期 东鹿头村中 县保 14 青塔烈士墓 1941年 青塔水库岸上 县保 15 清泉寺 汉 石岗村南 县保 1982年升省保16 完定寺 明 中原村内 县保 17 玉泉地 金 温村村西 县保 18 觉慈寺 元 悬钟村内 县保 19 莲花寺 元 古台村西3公里 县保昭福寺 明 西戌村西 县保 21 长生寺 清 张家头村北2.5公里 县保 22 崇庆寺 明 井店村中 县保 23 娲皇宫 北齐 索堡村东北2公里 县保

1982年升省保24 成汤庙 金大定 井店飘荡 县保 25 老爷庙 明 老爷庙村中 县保 26 宣帝庙 清 连泉村北0.5公里 县保 27 大庙 唐代始建 更乐村中 县保 28 乐楼(龙王庙)明 原曲村西南角 县保 29 会仙馆 清 宋家村西1公里 县保 30 娲皇宫 明、清 河南店村 县保 31 玉帝庙 明 白芟村中 县保 32 奶奶庙 河南店村 县保 33 玉帝、上帝灵霄宝殿 清 后牧牛池要东3公里 县保 34 更乐地震碑 道光十一年 大庙院内拜殿左前5米 县保

大庙地震记 明 更乐大庙院内石碑 县保 36 地震记 道光十年 台村北队 县保 37 地震石碣 康熙 井店成汤庙山门前石柱上 县保 38 连泉地震碑 清 连泉村北山上05公里 县保 39 地震石碑 清 前牧牛池南2.5公里峪寺 县保 40 千佛洞 明 曲里村西4公里 县保 1982年升省保41 朝阳洞 明 桃城村西3公里 县保 42 毗卢阁 唐 王堡村西50米 县保 43 北齐碑 北齐武平4年 东安居北0.5公里半山古佛寺

县保 44 北宋石柱 北宋 东达村北约0.5公里 县保 45 大观圣作之碑 宋大观 汽车五队住院 县保 后迁娲皇宫46 宝云寺石碑 北齐 木井村西 县保 47 涂家坟 清 白芟村北半山坡上 县保 48 名士杨左义友之墓 五代十国 江家庄村东1公里 县保 49 砖瓦古坟墓 宋代 下温村南2公里 县保 50 崔家老坟 宋代 北原村北1.5公里 县保 51 老槐树 战国 固新村 县保 52 关帝庙(老爷庙)清 北岗村内 县保

篇2:涉县文物收藏与管理

过去,人们种地靠天收,“种不种在我,收不收在天”,造成种子、种苗已经播种,恰逢天公不作美,导致作物减产甚至颗粒不收的现象。而今,针对这种现象,在退耕还林地或坡地实行 “林—药” 间作,即在核桃或花椒树下因地制宜种植药材,两者长势互不影响,大大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一家种发展为家家种、村村种。政策宣传到位,百姓积极性高、种药材氛围浓厚,这是好事。但在下乡入户指导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农民对药材的认识不够、中药材种植方式较为原始,中药材生产管理不太规范是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 3 方面:2.1对药材的认识好多人一开始以为种药材可以使大家在一夜之间甩 掉贫困帽,这是对药材认识得不全面。首先,如果,同样 667m2地种药材比种庄稼要挣钱,这就是收益。其次,种药材也需施肥与管理。一般人认为,种药材有 2~3 年的,不用施底肥,只要播好种栽好苗,就万事大吉,坐等收货,也可获得好的药材产品。殊不知,不施肥苗不壮,不管理只见草不见药材。毕竟,对农民来说,种药材不同于种庄稼,不能用对庄稼的熟悉来对待药材。

2.2对药材品种的选择首先,应该因地制宜选品种,不可盲目跟风。应根据当地条件,选择适合的药材品种。例如选种丹参时,就应看看当地土壤厚度是否在 35cm 以上,因为丹参的入土达 33cm。其次: 应该充分考虑市场因素。比如,今年柴胡行情不错,来年一拥而上种柴胡,就可能导致价格猛跌甚至滞销,打击百姓种植药材的积极性。最后,充分考虑药材的品性。多数药材都不能连坐,要求轮作。比如牛膝、桔梗、荆芥和黄芩的轮作期在 5 年以上

2.3对药材产品的认识不同的药材品种,入药的部位不一样,所以,采收药材的部位也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例如: 连翘采收时既要考虑成熟度,又要考虑可再生,不可掠夺式的采取,导致来年产量下降。发展药材种植的建议3.1选种因地制宜,选品种。当地有什么药材品种就种什么,当地有种植的样板就应参考。不同的品种对土壤的质地、当地气候等环境要求不尽相同,最好就近原则选品种建议一个村不可超过两个品种。如一般春季药材播种的季节,降雨量偏少,可选择耐旱的射干、知母等种植,核桃树下可适当发展种植丹参,柴胡是该县的道地品种,比较适合。

3.2

生产实行工业化生产。引导建立品牌药 材企业,实 行“公司+农户或基地或合作社 ” 的模式,严格遵守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进行采收,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民变为职业化的药材工人。如: 整地时,底肥要施足,施肥尽量施用农家腐熟肥,尽量不用化肥; 病虫害用药尽量使用物理方法治疗,避免使用药残高的或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等。3.3产销实行订单农业。第一、以村为单位,和药材公司签订供种(苗)合同,实行统一收购。第二、借外力来发展中药材。由于该县地处边远山区、信息、销售、技术力量、财力有限。通过内引外联,招商引资等形式使外面的制药企业,中介营销公司,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来投资、联合种植开发,实现产销零距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积极向上争取,列入国家、省级的中药材计划 项目。第三、建立药商和药农的诚信卡,通过网络媒体,共同接受社会的监督。目前,偏城镇已经和石家庄以岭药业签订 0.67 万 hm2荒山种植连翘合同,值的借鉴、推

广。3.4监管成立中药材协会,进行行业监管。质检部门负责抽检药材种子和种苗,确保种上放心种(苗)。法国的 《药用和芳香植物生产管理规范(GAP)实施条例(草案)》 中 从种子和繁殖材料、栽培、灌溉、收获、初级加工、包装、储藏和运输、设备、人员和设施、书面记录、教育以及质量保证 11 个方面作为全面具体的规定。如: 种子 的繁殖材料中规定 “播种材料性能必须通过植物学鉴定说明其植物变种、栽培品种、化

篇3:涉县文物收藏与管理

山区旱山地因地块小而零碎、交通不便, 使得现代农业机械无法作业, 全靠畜力和人工。 因此, 生产出的农产品成本高、效益低。 笔者通过研究河北省涉县山区旱山地的适种作物以及农产品成本效益, 对保证粮食安全、稳定社会、提高山区群众的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涉县旱山地农产品生产条件分析

1.1 涉县基本情况

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 河北省西南, 晋、冀、豫三省交界处, 属寒旱深山区, 全县总面积150 900hm2, 耕地13 559hm2。其中水浇地5 666hm2, 旱地7 893hm2, 全县人口40万。境内沟谷交错、落差大, 海拔203.0~1 562.9m, 小气候多变。 特殊的小气候条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农业生境, 作物种植种类多, 区位农产品优势明显。

涉县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等。 2014年小麦种植10.929 4万亩, 亩产272kg, 总产2.97万t;玉米种植11.079 9万亩, 亩产360kg, 总产3.984万t;谷子种植5.559 9万亩, 亩产268kg, 总产1.491万t;大豆2.3万亩, 亩产127kg, 总产0.294 3万t。除此之外, 还种植水稻、甘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和蔬菜。

1.2 涉县旱山地土壤条件

1.2.1 旱山地成土母质碳酸岩类残积坡积物是涉县荒山面积中最大的成土母质, 面积96 472.7hm2, 占残积风化物面积的87.34%。砂岩类残积坡积物, 面积5 917.1hm2, 占残积风化物面积的5.36%。 闪长岩类残积坡积物, 面积4 750.9hm2, 占残积风化物的4.3%。 页岩类残积坡积物, 面积3 316.8hm2, 占残积风化物的3.0%。 坡麓堆积物, 坡耕地主要成土母质, 面积8 252.1hm2。 黄土母质, 黄土盆地耕地主要成土母质, 面积14 611.4hm2[1]。

1.2.2 旱山地的土壤类型涉县旱山地土壤类型为褐土, 总面积12 691.224hm2, 主要分布在沟坡梯田, 黄土岗地上, 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3.6%[2]。

1.2.3旱山地的土壤质地轻壤占75.6% , 质地疏松, 耕作容易, 保水保肥, 生产性能好;中壤占21%, 易耕作, 保水保肥, 生产性能好, 较耐旱;重壤占0.5%, 质地粘重, 不易耕作, 保水保肥, 生产性能好, 耐旱;砂壤占2.8%, 砂土0.1%, 质地疏松, 易耕作, 不保肥、水, 不耐旱。

1.2.4 土壤特点涉县旱山地多为岗坡、梯田, 地块小、零碎, 且多在山坡上, 全部为旱地, 无浇灌条件。大型农业机械无法到达旱山地, 耕作不便, 多靠人力作业。 土壤经多年耕作, 质地多为轻壤, 地块内多含砾石, 耕层多在50cm以下, 少数在20~30cm之间。 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含量较低, 生产能力差, 平均产量多在4 500kg/hm2以下。

1.3 旱山地气象条件

1.3.1 降水据县气象局资料显示, 涉县年平均降水556mm, 年降水量最多1 031.9mm (1963年) , 年降水量最少333.8mm (1981年) , 年降水变率26%, 保证率40%。

1.3.2气温据县气象局资料, 涉县平均气温12.5℃, 年较差27.8℃, 平均-2.5℃, 7月份最高平均25.3℃, 极端最低气温-19.3℃, (1990年1月31日) , 极端最高气温40.4℃ (1973年6月5日) 。

1.3.3 光照涉县光照充足, 为长日照区。 据县气象局资料, 平均日照2 478.7h, 日照百分率56%, 年日照最多2 910h (1978年) , 最少1 884h (1993年) 。

1.4 耕作条件

旱山地耕地地块小而零碎 (大都在60~300m2之间) , 且多位于半山腰, 大型机械无法作业, 耕作仅靠传统的畜力或人力, 耕作费时、费力, 劳动强度大。

1.5 交通运输条件

有机肥、农作物收获后的运输全靠驴、马驮运或人力肩扛。

2 旱山地农产品生产的利弊

2.1 有利因素

2.1.1 适种作物多山区小气候多变, 生境不同, 适合生长的农作物较多, 如小麦、玉米、谷子、大豆、马铃薯、甘薯、绿豆、红小豆、芝麻、胡萝卜、南瓜等。

2.1.2多年的种植习惯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 群众积累了种植不同农作物的丰富经验, 形成了种植习惯。

2.1.3污染少山区森林覆盖率高, 污染源少, 空气清新。

2.1.4 有机肥源广山坡上生长着许多适宜沤制有机肥的蒿类、荆条等绿肥作物, 有机肥源广, 沤制方便。

2.2 不利因素

2.2.1 自然灾害多发山区受小气候的影响, 在不同的区域常会发生旱、山洪、风、雹、霜冻等自然灾害。

2.2.2交通运输不便山地处在半山坡或山岗上, 道路崎岖, 行走不便, 肥料、农作物收获后的运送全靠畜力和人力。

2.2.3 大型农业机械无法作业不便的交通和窄小的地块都使大型农业机械无法到达和作业。

2.2.4 农产品成本高大量的人工投入使生产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的成本。

3 旱山地主要农产品成本效益分析

3.1 小麦

3.1.1 成本生产1亩小麦需投入种子44元, 化肥65元, 耕作60元, 交通10元, 脱粒20元, 合计199元。

3.1.2 效益一般旱山地小麦可收获150~200kg/亩, 产值354~472元, 除去成本199元, 纯收入155~273元。

3.2 玉米

3.2.1 成本生产1亩旱山地玉米需投入种子40元, 化肥95元, 耕作60元, 交通10元, 脱粒30元, 合计235元。

3.2.2 效益一般1 亩旱山地玉米可收获籽粒300 ~400kg, 产值602.1~840元, 除去成本235元, 纯收入367.1~605元。

3.3 谷子

3.3.1 成本生产1亩旱山地谷子需投入45元, 化肥65元, 耕作60元, 交通10元, 脱粒10元, 合计190元。

3.3.2 效益一般1亩谷子可收获150~200kg, 产值870~1 160元, 除去成本680元, 纯收入680~970元。

3.4 大豆

3.4.1 成本一般1亩旱山地大豆需投入种子50元, 化肥20元, 耕作60元, 交通10元, 脱粒10元, 合计150元。

3.4.2效益一般1 亩旱山地大豆可收获籽粒120 ~150kg, 产值552~690元, 除去成本150元, 纯收入402~540元。

4 提高旱山地农产品效益的建议

4.1 生产有机产品

有机产品具有价格高、收益高的特点, 山区的旱山地环境好、无污染、有机肥源广, 群众习惯生产不施化肥、不用农药的优质产品。 山区群众若科学规划, 合理组织, 制定标准, 可生产有机农产品, 增加收益。

4.2 农产品深加工, 增加附加值

涉县应将生产的有机初级产品, 比如谷子、绿豆、玉米等深加工成有机小米、绿豆, 各种糕点, 延长产业链条, 增加附加值。

4.3 适度规模经营, 标准化管理

旱山地农产品应降低运作成本, 减少投入。 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 就必须进行适度规模经营, 制定统一标准, 科学管理。

4.4 培育山区新型职业农民

在进行适度规模经营, 标准化生产的同时, 全县还必须注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以便使生产区域更优化, 管理更科学, 产品品质更好, 效益更高, 从而带动山区群众整体致富。

4.5 种植适合本地的农作物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 旱山地的群众已经筛选出了适合当地区域的优势农作物, 这些作物能很好地利用当地的土壤、光、热、降水等区域资源。 与此同时农技员还需做出合理规划, 科学布局。

参考文献

[1]《涉县农业志》编纂委员会.涉县农业志[M].洛阳: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2011:60-69.

篇4:涉县文物收藏与管理

关键词:古书画;文物;保护管理;收藏利用

0 前言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众多民族文化遗产之中,书法名画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历代艺术大师的名作,現在已经成了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但是,经过上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之后,这些古代书画除了显得珍贵之外,还显得十分脆弱,需要精心保管才能够继续保存下去。因为对于古书画而言,其材料主要是宣纸、绫、绢、帛等,既怕潮湿,又忌干燥,而且时间长了很容易被虫侵蚀,与其他的文物相比,显得更为娇贵。如何通过控制环境对古代书画进行管理与保护,是当前文博工作者面对的一大难题。因此,本文就古书画文物的保护管理与收藏利用进行了研究,希望对进一步重视古书画文物的科学保养,合理利用馆藏书画开展陈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古书画文物收藏的特殊性

由于古书画文物的主要材料是纸张、绢绫、颜料以及各种辅料,均属于有机材料,因此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物,其保管起来要比一些金质、陶制等文物要更加困难,因此,有关古书画文物的收藏具有强烈的特殊性。其中,自然环境的因素对古书画文物的保存影响较大,尤其是温度、湿度、光照、有害气体、尘埃等等,都会对古书画文物造成严重的损坏,直接影响古书画的保管寿命。因此,创造良好的环境是进行古书画文物保护管理和收藏利用的必要条件。只有相对稳定和适宜的保存环境,才能够延长古书画的保管寿命,降低其自然损害的程度,创造更好的利用价值。

2 古书画文物的保管

(1)古书画保存中的温度与湿度控制。在对古书画保存产生影响的众多因素当中,温度和湿度是一直在发挥作用的因素。首先,无论是潮湿的环境还是干燥的环境,都容易引起纸纤维性质的改变。温度和湿度对古书画造成的最大损害就是纤维的膨胀与收缩,尤其是当温度和湿度不稳定,忽高忽低时,对纤维的破坏性极大。因此,需要对古书画文物进行密闭存放,如存放在密闭的收藏箱当中,并且在四周、上部和底部垫衬和覆盖多层宣纸。这些宣纸将书画包裹起来,能够达到吸湿和放湿的作用。当宣纸过潮时,可以选择天气晴朗时,将宣纸取出晾晒,干燥后再放入箱柜之中。这样的保存方法既简单又经济,并且能让古书画的保存环境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湿度和温度,从而延长了古书画的寿命。除此之外,保存古书画文物的房间也需要尽量保持温度和湿度的稳定,从而抑制霉菌以及害虫的生长繁殖。实验证明,温度和湿度对霉菌和害虫的生长繁殖有很大的关系。当温度低于10℃时,绝大多数的害虫都会停止发育和繁殖,当相对湿度低于65%时,霉菌就会失去生长繁殖的能力,因此一般要求保存古书画文物的房间将温度控制在10℃~18℃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之间。为了防止古书画文物受潮,还可以利用一些干燥剂对其进行吸潮。最常用的干燥剂就是硅胶,其吸水能力可达0.4~0.5kg/kg,并且吸湿后的硅胶仍是固体状态,表面不融化,不潮湿,不会对古书画造成污染,并且没有腐蚀性,性能稳定,还可以长期使用。另外,一些现代防霉、防虫、防腐技术也逐渐渗入到古书画文物的保管之中,如现在博物馆里,古书画在入库之前都会利用环氧乙烷进行熏蒸,对杀灭虫菌有很理想的效果。

(2)古书画展挂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装裱后的书画在展示的过程中会历尽阴晴燥润,从而发生受潮舒张和干燥收缩的现象。但是,由于纸张、绢绫和糨糊的伸缩率不一致,因此反复伸缩的书画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凸凹不平。因此,在古书画文物展挂过程中控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例如,在环境比较潮湿的江南,没有采取措施对书画进行展挂,就会造成书画受潮绵软,甚至出现霉斑。

(3)古书画文物保管过程中有害气体的控制。有害气体是破坏古书画文物的另一重要因素。有害气体包括H2S、SO2、NO2等酸性气体和氧化性气体,其来源比较广泛,如来自城市内的汽车尾气、居民采暖、工业废气等等。另外,文物展示和储藏文物用的囊匣也会对产生一定量的有害气体,从而对古书画文物造成损害。因此,避免古书画文物遭受有害气体的损害,需要做出相应的对策,已经成为当今文物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许多学者对这些有害气体损害古书画文物的原理进行了研究。首先,酸性气体被古书画文物吸收之后,能够生成具有腐蚀性的碳酸、硫酸、硝酸等无机酸,从而对纸张中的纤维素进行氧化和水解,生产水解纤维素和氧化纤维素,并且造成纤维素分子整体的聚合度降低,加速纸张的损坏,缩短古书画寿命。其次,一些氧化性的有害气体,会氧化纸张纤维素和丝蛋白,从而破坏其结构,降低它的机械强度。另外,有害气体中的Cl2还会造成颜料的变色和褪色,从而影响其观赏效果。因此,在古书画文物保存与展览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净化环境中的有害气体,使用能够去酸的纸板制作文物储存囊匣,并且防腐活性炭吸附剂吸附有害气体,有必要时利用碱性物质进行熏蒸。另外,绿化和改善博物馆的周边环境,也是避免有害气体产生的重要措施。

(4)古书画文物的修复与清洗。古书画文物在流传过程中不免要遭受到尘染烟熏、潮湿受霉、鼠咬虫蛀等。因此,要定期进行修复和清洗,使其能够重见明净、延年留存。如果修复或者清洗不当,就会对古书画文物造成重大损害。古书画文物的清洗技术,除了传统的水洗、植物去污等方法之外,目前还研制出专门的洗画机,另外,还有激光技术、微生物技术正在进行研发。对于古书画文物的修复一般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修旧如旧,也就是要让修复后的元素信息仍然被保留。其次就是不能改变古书画文物的原状,要能够将各个时期的信息进行保留和保护。再次是可逆性原则,选择可逆的修复材料和修复方法。另外,还要遵循可识别性原则,要让参观者能够轻易地区分自身修复部分和真实部分。最后,就是要遵循最少干预性原则,只做必要性的修复,尽量减少过多的人为干预。

(5)古书画文物保管中的光照控制。光照因素是除了温度和湿度之外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对古书画文物产生影响的光照因素除了太阳的光辐射之外,还有人工光源的照射,尤其是紫外光,对古书画文物的保存影响最大。光照会引起古书画文物的褪色、变色、形变、斑点等,还会造成材料的比重、溶解度、透光性等的改变,同时降低古书画文物的耐折度和强度。

3 结束语

古籍和字画都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何保护和收藏它们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要想做好书画的保管工作,不能够只靠过去的传统经验,而是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探索,科学地进行管理,尽可能地降低对古书画文物藏品的损坏程度,从而有效地对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篇5:涉县娲皇宫导游词

作为一名导游,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导游词是导游员进行实地口语导游的基础和前提。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涉县娲皇宫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游客:

你们好!

欢迎你们来到娲皇宫,我是你们的导游xx。

娲皇宫,当地俗称“奶奶顶”,是位于冀南涉县凤凰山(古中皇山)的一处古迹。它依山就势,巧借天然,前人称之为“天造地设之境”。这里不仅建筑宏伟独特,而且还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国内罕见的摩崖刻经,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涉县娲皇宫是我国最大、最早的奉祀上古天神女娲氏的古代建筑,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往返邺城至晋阳所建的又一离宫,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娲皇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茸、续建,现有建筑房屋135间,占地面积76万平方米,分山上山下两组建筑。山下有朝元官、停骖宫、广生宫和碑坊等,向上绕行十八盘石径,便可到达最高处的娲皇宫。

娲皇宫,是为祭祀中国古代著名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而修建的。据《淮南子·览冥训》、《路志》、《独异志》等典籍记载,传说女娲曾抟土造人,送子继嗣,“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从此人类和万物才得以生息和繁衍,赢得人世间对她的崇敬与怀念。对于以人伦道德为核心的封建文化统治下的汉民族,便视女娲为有盖世之功的女性神圣,于是为之建宫立庙,永世享受人间的崇拜。

娲皇宫古迹始建于北齐,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为文宣皇帝高洋在位时(公元550—560年)所建的途中憩息之行宫。据这里碑文记载,此处古迹最早创建于汉文帝时,但当初规模很小,仅有“神庙三楹”。另据《涉县志》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以邺为都城(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陪都,文宣帝高洋自邺至晋阳,往来于山下,“遂起离宫,以备巡幸”。文宣帝高洋“信释氏,喜刻经像”,在这里较大规模地修建了娲皇宫,并在山麓开凿石室,内刻佛像,以后又将佛经“勒之岩壁”。到明代又陆续修建了不少宫宇,清代又曾大规模重修。累经历代迭次修建,这里渐而成为占地1.5万多平方米的一组建筑群。

娲皇宫的建筑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地形,依山就势,匠心独运。它由四组建筑组成,每一组都各具神韵,自成一体,又和整体格局和谐统一。山脚三处建筑,自下而上,依次为朝元、停骖、广生三宫。朝元宫(十方院),因其为山前首庙,遂名朝元(1938年被日寇焚烧),停骖宫(歇马殿)是一行宫,为圣驾及香客休憩处,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娲皇诞辰之日,民间在此宫举行众神庆寿之仪。这个宫(歇马殿)的山墙上,画有娲皇宫全景和一幅壁画:“伺辇图”。一辆华贵的车辇上坐着女娲,神龙牵车,仙女陪伴,天兵护卫,腾云驾雾,驰骋万里长空,是一幅珍贵的艺术品。广生宫(子孙殿),为一座神庙,乃神话传说中求子之场所。停骖、广生二宫,各有正殿、配殿,分别为悬山、硬山式建筑。由山脚向上绕行十八盘后,过广生宫便是“奶奶顶”即娲皇宫所在。

娲皇宫是最后最高的一组主要建筑,于凤凰山崖险峻陡峭之处就势筑台而建,娲皇阁(三阁楼)居中,梳妆楼、迎爽楼分立左右,钟鼓二楼南北对峙,还有六角亭、灵官阁和题有“娲皇古迹”的牌坊等,各选其位,呈点缀之态,全部建筑布局合理,既和谐对称,又不拘一格,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

娲皇阁(三阁楼),坐东面西,为娲皇宫主体建筑,古有“倚崖凿险,杰构凌虚”之称,它悬空而立,高达23米,为歇山斗拱硫璃瓦顶。该阁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以条石拱券为基,上建三层楼阁,分别名之为“清虚”、“造化”与“补天”。各层均三面设廊,背倚悬崖,用铁索将阁与崖壁所凿八个“拴马鼻”相系,若游客盈楼,铁索即伸展,绷如弓弦,楼体前倾,因而又被称作“吊庙”、“活楼”,构思奇巧,为建筑史上动静结合的杰作。纵观娲皇阁,嵌于绝壁,雕梁画栋,登楼远眺,太行群山涌翠,漳水如带,堪称“天造地设之境”。

千百年来,娲皇宫历经数代,屡遭焚毁,今日所见,多为明清建筑,而北齐遗迹,仅留石窟与摩崖刻经。崖壁现留石窟三处,除娲皇阁底基石窟外,其右侧另有“眼光”、“蚕姑姑”二窟,窟内石像已遭破坏,残缺不齐,惟内壁环刻经文较为完好。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当首推摩崖刻经最为珍贵,为此处古迹之精髓。摩崖刻经,共分五处镂于崖壁,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共刻经文13.74万余字,最大的一处,面积54.18平方米,字数也多达4.1万有余。字体全为魏碑书法,“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艺术珍品。所刻经文内容,均属大乘佛教之经典,这对研究佛教和北齐文化,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历史标本和资料,在国内也属罕见。从国内现存的北齐石刻看,内容多与佛法有关,在当时雕佛刻像之风较盛,但以巨大的工程来摩崖石刻藏经,还很少见,可以说,无论在石刻建筑、艺术价值和藏经内容上,娲皇宫的摩崖刻经均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它也是北齐文化的一个缩影。同时也可看出,娲皇古迹始于崇佛刻经,而后才立庙拜神,这也体现了汉民族文化心理的特点,即崇佛与崇神并举的.多种崇拜的宗教观念,所以,从摩崖刻经到娲皇古建也是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形象的见证。

娲皇阁亦称三阁楼,坐东面西,建在北齐大石窟的洞顶上,从下向上依次名之为"清虚"、"造化"、"补天",通高23米,建筑式样为歇山顶,七踩三下昂斗拱,龙形要头,属典型的清式建筑,是娲皇宫的主体建筑。它玉宇悬空、琼楼耸翠,上临危岩、下设深壑,犹如桂殿兰宫嵌于绝壁,故有"倚崖凿险,杰构凌虚,重碧灿然,坐若霞蔚"之赞。其天然独特的地势妙不可言,巧夺天工的建筑风格堪称一奇。各层均三面设廊,背依悬崖,以九根铁索将楼体系于崖壁,据传游客盈楼时,铁索即啷啷作响,故素有"话楼"、"吊庙"之称。

在娲皇古迹之文物中,当首推摩崖刻经最为珍贵。摩崖刻经共有六部,分五处镂于崖壁上,刻经总面积为165平方米,刻石1187行,共刻经文137400余字,字体为魏碑字法,"银钩铁画,天下绝奇",堪称艺术珍品,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佛教典籍中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娲皇古迹之精髓,它是北齐文化的一个历史缩影,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

篇6:涉县旅游开发公司简介

涉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5月13日,注册资金3420万元,公司地址位于涉县娲皇宫管理处,公司经营范围为对涉县全县的旅游景点规划、管理和服务,公司法定代表人贾海波。2011年文化旅游体制改革后,成为县政府直管正科级单位,直接管辖娲皇宫景区、旅游宾馆、娲皇宫膳食坊、佛趾山滑雪场、清泉寺景区五个单位,2011年公司直接经济收入3517万元,其中娲皇宫景区2011年全年接待游客10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4936万元,旅游宾馆经营性收入1226万元。

娲皇宫景区是涉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重点开发的旅游景区。有“华夏祖庙”之称的娲皇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是神话传说中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迄今已有1450余年的历史,被称为河北省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自古就有“蓬壶仙境”之美誉。2003年至2005年涉县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涉县女娲文化节”;2006年至2008年连续两年成功举办了“中国〃邯郸〃涉县公祭女娲大典”;2006年“女娲祭典”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同时涉县又被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授予“中国女娲文化之乡”的美誉,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女娲文化的深刻内涵,2008年、2009年涉县又成功举办了“首届女娲文化高层论坛”和“首届中国女 1

娲文化节。2007年涉县一举摘得“河北省旅游强县”的桂冠,2008年娲皇宫景区被评为“河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在首届中国旅游营销年会上,娲皇宫景区被评为“中国旅游最佳景区”,涉县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

为扩大景区规模体量,丰富旅游内容,提高景区核心竞争力,涉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拟从建设银行涉县支行贷款1亿元,对娲皇宫景区进行深度开发,利用3—5年的时间,扩充景区体量,丰富景区文化内涵,主要建设补天台及大型女娲塑像建设项目、户外水上娱乐竟技项目、女娲文化大型实景演出项目、虎山休闲度假区建设项目等,项目预计投资3.8亿元。

项目建成后,游客滞留时间延长,游客参与性、互动性项目增多,旅游服务功能更加完备,旅游吸引力更加增强,逐步实现旅游产品的更新升级。预计到2015年,娲皇宫景区将接待游客300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1亿元。娲皇宫景区将成为集始祖朝拜、文化体验、观光游览、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景区,成为冀西南旅游门户城市和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达到国家AAAAA景区标准。

篇7:涉县文物收藏与管理

班级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阵地。为进一步营造健康、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发挥教室文化的育人功能,我校开展了班级文化布置评比活动。

5月14日下午,在苑永清校长的带领下,评委小组对各班级的班级文化布置进行了检查评比。布置过程中,各班高度重视,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群策群力、巧妙构思、精心布置。每个班级不但有固定栏目,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书法作品”“绘画作品”,凸显了孩子的个性和班级特色; “名言警句”时时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敢于拼搏。“作业展”和“班级群星” 设计新颖,给学生带来蓬勃向上、努力奋发的朝气。同时,让大家欣赏到了每一个班级自己的特色文化,班级口号、班徽、班级公约、班级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每一个班级独具匠心的设计,令人赞叹不已!

各个班级布置美观,彰显了充满活力的班级文化氛围,每处的设计,都让人感受到学校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渗透。

篇8:文物考古之文物保护与管理概述

一、现阶段我国考古文物概述与保护管理状况

(一) 现阶段我国文物概述

现阶段, 我国范围内已经具有超千家的重点文物保护机构, 省级、县级的文物保护机构数量多达万家, 由于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所以国家级的文化景点也较多。尽管这些数据依然十分惊人, 但是与国外的一些国家相比, 仍然存在一定不足, 就拿英国来说, 在英国, 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已超40万1。因此, 尽管一些国家的历史发展短于我国, 但是其在文物保护方面却具有很强大的发展速度, 究其主要原因, 还是在于文化保护与管理工作方面。

(二) 现阶段我国考古文物保护与管理状况

其一, 在图书馆中关于考古文物资源较少, 面对我国悠久的发展历史, 明显与其不相符, 由此可见, 在发掘考古文物方面我们还欠缺一定的力度。造成我国考古文物资源较少的原因, 并非我国的文物数量原本就较少, 而是近年来大量的文物流失导致, 一些非法文物走私以及文物盗窃现象, 对文物保护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这一点可以在世界各地都存在我国珍贵的考古文物资源上体现, 甚至还有一些我国珍贵的文物在国外市场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倒卖, 不仅造成了我国文物的大量流失, 同时也说明我国盗取文物现象的严重程度;其二, 我国一些具有历时性的文物遭到了损坏,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一些人思想认识不到位, 没有足够的文物保护意识, 随意在文物上乱写乱画, 造成文物损坏;其三, 文物仿冒事件多发, 我国一些文物市场中经常会出现文物仿冒的现象, 一些赝品的出现不仅对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造成了影响, 同时也影响了文物的正常发展, 也会对我国的历史造成影响, 无疑对考古工作造成了限制2。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我国在文物管理与保护上缺乏相应完善的管理制度, 市场中经常会出现文物仿冒不处罚、一些文物鉴定专家造价的现象, 由此为考古文物的发展与文物的保护与管理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缺乏具体规定的处罚, 也加速文物造假等现象的发酵。

二、文物保护与管理措施概述

(一) 重点保护我国文物相关环境建设

我国现阶段对于文物的保护主要是利用文化的积淀进行, 文物是有效传承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 同时文物本身也是无法进行复制的重要资源, 是体现我国文化的主要形式。尽管时间流逝, 但是通过文物的展示我们依然能够体会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光彩。现阶段, 由于建筑行业的发展, 出于经济利益的趋势, 进行城区城建也逐渐成为目前的主要工作, 然而进行城区重建对于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均具有一定的影响, 为此对我国的文物资源进行合理的保护, 对我国文物相关环境建设进行重点保护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其一, 要改变靠改建城区获取经济利益的人员, 维持文物资源的原本面貌, 体现文物本身的价值;其二, 在文物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方面, 要全面掌握先进技术, 学习国外相关国家的发展经验, 将我国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及时剔除, 将我国具有历史性的文物资源作为保护的重点内容, 促进我国发展并不只是体现在经济方面, 更为重要的是要重点落实文物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若我们仅仅将发展经济作为主要工作内容, 忽略文物保护与管理, 那么对于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损失3;其三, 加大对文物原址的保护力度, 在出现自然灾害或国家性质建设需求的前提下, 可以考虑对文物资源进行重建, 进行易地保护, 其余任何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重建都不是可以破坏文物资源的理由, 并且要进行易地保护需要根据相关条例的要求进行申请, 相关部门申请批准之后方可进行文物易地保护。

(二) 强化社会进行文物资源管理与保护的观念

做好文物的管理与保护工作, 首先要重点宣传文物保护与管理, 将文物保护工作作为国民基础文化内容, 加大文物保护重视程度。除此之外, 相关文物管理保护部门要贯彻落实文物保护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对人们进行影响, 提高文物保护的观念, 做好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相关文物保护部门在宣传文物保护与宣传时, 要将宣传渠道进行拓展, 不只采取文字宣传的形式, 更加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 同时也可以利用媒体的优势, 进行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4。在报纸等一些传统形式的渠道中进行文物保护管理的宣传工作, 在此基础上, 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 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渗透, 因此相关部门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形式, 将文物保护管理宣传工作进行有效的宣传, 或是在媒体的影响下, 将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 人们在生活中不断接受这些观念的宣传, 就会逐渐意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为我国的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贡献力量。

(三) 加强文物保护力度, 杜绝文物损坏现象

做好考古文物的保护工作, 首先要全面加强文物的保护力度, 避免因为重大灾害导致的文物损害现象, 为此, 相关部门要重点将预防灾害的各个措施进行完善, 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进行全面预估, 并且针对各个灾害设置不同的预防措施与抢救计划。针对一些参观人数较多的历史性文化景区, 要对参观人数进行限制, 其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因为人员流动过多造成文物损坏, 并且要在该景区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在各个重要地点设置有效的紧急抢救设施。除此之外, 对景区可能出现的危险活动进行预测, 积极制定完善的抢救措施与预防方案, 以免因为突然的事故发生, 来不及对其进行抢救, 造成我国文物损坏, 导致损失。在各个景区对危险活动范围进行明确的规定, 详细的规定有害文物安全的事项内容, 减小对文物的损害。

结语

现阶段考古工作已经逐渐成为保护我国文物的基本形式之一, 而随着近年来我国文物资源的流失, 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文章中笔者针对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 从几方面对保护措施进行了阐述, 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对我国的文物资源进行有效的保障, 同时实现考古文物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 为此, 在考古文物方面也具有十分丰富的资源, 为了对我国的文物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与管理, 制定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加大文物管理力度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为此, 文章中首先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考古文物保护与管理状况, 在此基础上概述了保护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文物考古,文物保护,管理

注释

11.方艺.文物考古之文物保护与管理概述[J].赤子, 2014 (03) :197-197.

22 .牛明.试析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趋势[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 (13) :108.

33 .王翠玲.关于文物保护与管理的思考[J].大众文艺, 2015 (05) :213.

上一篇:杨建国 优秀党员教师先进个人材料下一篇:流渡传统婚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