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网络

2024-05-17

基层干部网络(共6篇)

篇1:基层干部网络

浅论基层领导干部如何提高

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处于一个大的转型期,当前正处在改革攻坚期和发展关键期,同时一些问题凸显和矛盾多发,一些社会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舆论关注,在这个变化和发展的交织过程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体的现代化,尤其是互联网的日益大众化,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成为一些社会事件的发起者、推动者和引导者,也成为某些人有意识炒作甚至掌控的平台。在这个“人人都是记者”“信息爆炸”的时代,急迫考验着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的舆论引导、危机应对和公共管理能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臵,进行深入研究,拿出切实措施,取得新的成果。”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国际国内舆论格局下,如何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个重要课题。科学应对媒体、正确引导舆论,事关党委政府形象,事关社会稳定。舆情应对能力是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舆情应对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其执政能力的高低。如何提高舆情应对能力,是摆在广大基层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但是,在一些地区,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存在着不懂网络、不会上网、不会看论坛甚至不会打字的情况。办公室的电脑成了摆设,有的基层干部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来看待网络,对网上的涉市或涉县舆情毫不关心。如此无视和轻视网络,等于放弃了了解社情民意的捷径、正面引导舆论的平台。一遇突发事件,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网络及时发布真实信息,导致谣言占领网络阵地,进而误导民众,甚至造成较大程度的社会危害。

一、网络媒体和网络舆论的特点

1、信息发布的直接性。互联网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它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参议政事的一个重要渠道,每个人都能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有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网民通过微博、论坛等渠道可以立即发表意见。另外互联网还具有匿名的特点,多数网民会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或者反映出自己的真实情绪,因此网络舆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比较真实地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情绪心态。

2、网络舆论形成和传播的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一片舆论的导火索。当一个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进行意见表达,甚至有些网民在现场可以有一些图片录音,这更大大增加了对一些人的吸引了,网民个体意见可以迅速地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在网络上各种渠道的意见可以迅速地进行互动,从而迅速形成强大意见声势。

3、网络信息和舆论内容的丰富性。每个网民所关注的事件和现象不可能完全相同,这就导致了网络舆情的内容十分丰富,任何人都可以发起主题进行讨论。网民分布于社会各阶层和各个领域;因此主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民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预先写好言论,随时在网上发布,发表后的言论可以被任意评论和转载。由于网络的年龄、知识、行业、经历不同,网络舆情的内容往往包罗万象,既有积极健康的言论和情绪表达,也有庸俗化和灰色的言论及情绪表达,各种文化类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准则、道德规范都可以找到踪迹。

4、网络舆论的互动性。在互联网上,网民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在对某一问题或事件发表意见、进行评论的过程中,常常有许多网民参与讨论,网民之间经常形成互动场面,赞成方的观点和反对方的观点同时出现,相互探讨、争论,相互交汇、碰撞,甚至出现意见交锋。这种网民之间的互动性实时交流,使各种观点和意见能够快速地表达出来,讨论更广泛更深入。

5,网民的水平和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网络舆论望望出现偏差。网民个体所受到的现实压力会直接影响到其在网上的意见表达。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一些网上发言缺乏理性,比较感性化和情绪化,甚至有些人把互联网作为发泄情绪的场所。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二、基层领导干部在面对网络媒体时存在的主要误区

网络“恐惧症”与“麻木症”并存

针对一些地方出现政府相关部门前后说法不

一、官方消息频频“翻案”等网络公共事件,复旦大学舆情研究中心主任朱春阳认为,这暴露了“网络恐惧症”给政府公信力带来的巨大损害。当今的网络时代,信息的传输和发布已经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想要只手遮天,用堵、封、瞒、蒙的手段掩盖真相,往往会适得其反,让政府部门为个别问题付出了整体公信力的代价。

有研究网络舆情的学者指出:“与网络„过敏‟相对的是,一些部门和官员对网络完全„脱敏‟,对网络舆情麻木迟钝。”,无处不在的网络实际已打破了传统的舆论态势,一些意想不到的部门也可能一夜之间成为全国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缺少积极应对意识与经验让它们往往“被动挨打,步步被骂”。

一些干部的网络意识和操作存在严重不足

自从微博从网络上出现以来,数量急速增加,目前用户达3亿多,已成为互联网最热门的新领域,但不少官员对微博要么完全不懂,要么一知半解。”一些基层干部完全落后于网络时代,对网络知识往往是一脸茫然。

尽管这些年基层干部的网络知识、参与能力以及对新兴媒体传播规律的认识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上与广大网民尤其是网络意见领袖相比,基层干部大多处在初级甚至没有水平,弥补网络运用能力的不足需要干部与“网”俱进。BBS、新闻跟帖、博客、QQ群、3G、微博等被网民广泛运用,网络已进入Web2.0时代并逐渐开启Web3.0时代,但一些基层干部仅仅掌握了门户网站的新闻浏览和发布技巧,对于时时更新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不能及时了解更不用说运用了。

在信息化时代,形成了由网络与手机等新媒体构成的新兴舆论场。当前很多基层干部习惯了相对封闭单向传输的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在人力信息直观性等各方面都不能与现在的新兴媒体相比,因此舆论监督在时间和范围上相对有限往往让一些基层干部感觉媒体第一不会来,第二好对付的心理。不少基层干部依然用对待传统媒体的心态和方式来对待具有高度开放、互动、参与的新兴舆论场,必然会在新媒体舆论上败下阵来。

观念和机制上的障碍也使基层干部在面对网络舆情时„眼高手低‟,平时宣称重视网络舆情,谈起来也头头是道,但一旦涉及自身,往往手足无措、反应过度、处臵失当。

随意应对,一甩了之

一个地方性负面新闻在网上能“坏事传千里”,往往连最先刊发的人也无法预见、无法控制。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却常常忽视对网络舆情的监控,而网络舆论的酝酿及形成非常迅速,由于外界刺激信息的出现或者突发事件的发生,网络上便会迅速形成舆论热点;如果网络舆论持续高涨,而网络舆论得不到缓解或舆论对象处理不当,就会使舆论出现“一边倒”而形成“一致性”的负面舆论,最终由一个普通的网络舆论演变成一场网络舆论危机;而当进入危机大爆发阶段时,网络舆论由隐性的舆 论压力转变成为真实生活中行为抗争的显性行为,甚至造成危机事件,威胁社会稳定,引起社会震荡,阻碍社会发展。

三、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网络媒体和舆论的几点建议

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平时做足功课,关键时刻才能做到沉着镇静。网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基层领导干部要学会在平时的工作中善待、善用和善管网络媒体。

1、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网络媒体

提高认识是基础。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当前舆情应对工作的复杂性。目前,人们的舆情表达不仅仅通过新闻媒体和信访等传统渠道,更多的借助网络。互联网已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主渠道。由于它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得人们舆情表达更直接、涉及的内容更广泛,传播速度更快捷。当前,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强势的大众传媒文化,大量直接的、真实的民意民声反映在互联网上。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不仅要掌握网络媒体传播规律,而且要抢占网络媒体话语制高点。

要重视网络媒体就要求他们认真学习网络知识,切实掌握好网络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使用网络的基本技巧和与网民沟通的基本方法,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最快、最广、最强的交流平台,了解民意、汇集民智,推动工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强化工作监督,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办公现代化、民主化。这不仅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成为新时期的新型领导干部的需要,也是执政为民的需要。

2、要把握好网络舆论正确导向,加强网络媒体舆情研判

加强主流网站建设,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技术、内容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多管齐下。网络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播速度快,即使芝麻绿豆大的一点小事,只要具备了吸引眼球的因素,也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每一个角落。但网络传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准确性不高,各类虚假信息通过博客、跟贴等不断考验人们的判断力,这些网络新闻和信息的正式性和可信度总体较低,会误导公众、混淆视听,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建立更多更好的主流网站,在技术方面,主流网站应加强网络技术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互联网业务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的产物,技术的发展不断带动新业务、新领域的出现。加强网络技术开发研究,是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运作水平的基础。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主流网站新技术的应用,推动主流网站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技术应用水平。要加快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科研机构为主体、市场需求为牵引,以应用促研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攻关体系,保证网络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互联网自身的发展相适应。主流网站应当时刻跟踪新技术、新业务,组织技术力量制定技术发展路线图和中长期技术规划,做到始终处于技术发展最前沿。

在内容方面,主流网站应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三贴近”,尊重网民、服务网民,实事求是、公开透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舆论也逐渐走向意识形态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主流网站要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需要做好几项工作:一是把握时点,反应快捷。面对重大事件特别是突发性事件以及涉及民生的热点问题,主流网站应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抢占先机,力争把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处理问题的态度、解决问题的举措最早、最快、最准地告诉广大网民,压缩负面消息的传播时空,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二是实事求是,敢讲真话。掌握舆论主动权和主导权,敢讲真话是前提。主流网站应勇于面对社会热点和难点,开诚布公地用真实的信息、真诚的态度给群众释疑解惑,消除误解和隔阂,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三是超前策划,主动引领。目前,我国有的主流新闻网站在重大事件的超前关注和整体策划上还落后于传统媒体和商业网站。在一些重大社会热点问题面前,事后宣传的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只能让主流新闻网站陷于被动。这就要求主流新闻网站必须围绕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主题进行超前策划,适时主动设臵网络议题,掀起网络舆论高潮,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

因此,基层领导干部要加强舆情研判、引导,一是要第一时间摸清舆情动态,善于把握好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掌握舆论主动权。二是要善于利用舆情动态,从某种意义上讲,舆情就是社情民意,通过舆情分析,了解群众需求,改进我们工作。三是要改变“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思维方式,妥善处理网络舆情事件。不要寄希望于通过竭尽全力地封锁消息来化解矛盾,而是应当本着信息公开、依法公正的原则,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在第一时间公布事件真相,使网民不信谣、不传谣,为及时应对网络舆情事件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强化网评员队伍建设

对于网络媒体,基层领导干部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局外人和旁观者,而应该积极参与。首先,要关注网络信息。网络信息包括网络新闻和网民言论两大方面,通过浏览新闻网页和关注网络论坛、新闻评论、博客言论等,及时掌握时事动态,了解基层心声,充分听取民意,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社会舆论动向,为做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提高执政的质量和效率。其次,要利用网络优势,做好党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特性,通过使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各种网络信息技术和手段,生动形象地表现严肃的宣传主题,增强内容的知识性,从而达到教育人、鼓舞人的宣传效果;通过开设专栏、建立博客、在线访谈等形式,扩大宣传面,加强互动交流,提高宣传效果。

要加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发现和培养一批直接可以用的“网络意见领袖”,驾起网上信息舆论引导的桥梁,以网上评论来引导舆论,针对一些负面舆情信息,还可以依托网站、论坛、贴吧等载体,借助网上对话、聊天等形式和手段,及时开 展有效的引导工作,用正面声音引导舆论导向,用事实真相回应群众关注,用权威信息稳定群众情绪。

总之,基层领导干部应坚持与时俱进,充分认识网络媒体的深刻影响,把握网络媒体的发展趋势,正视挑战,把网络媒体作为洞察和引导社情民意的窗口来对待,把关注网络舆情当作一种工作常态来坚持,提高网络舆论的应变能力。

篇2:基层干部网络

依法行政与法治工商建设

一、单选题

1、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共()。A、220件 B、230件 C、239件 D、240件 标准答案:D

2、市场经济是(),市场主体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地位,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A、契约经济 B、自主经济 C、竞争经济 标准答案:B

3、民商法是规范民事、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民商法所调整的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以平等地位而发生的各种法律关 A、食品安全法 B、担保法 C、工会法 D、劳动法 标准答案:B

4、行政权具有广泛性、主动性、强制性和()。A、民主性 B、自由裁量性 C、平等性 D、单一性 标准答案:B

5、行政执法是法律实施的关键。行政执法要保证严格、规范、()、文明执法。A、公平B、公正 C、科学 D、审慎 标准答案:B

6、我国的诉讼制度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三种。A、经济诉讼 B、团体诉讼 C、公益诉讼 D、行政诉讼标准答案:D

7、行政法是规范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以及()A、工会法 B、劳动合同法 C、公务员法 D、海商法 标准答案:C

8、()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和奋斗目标。A、1978年 B、1996年 C、1999年 D、2002年 标准答案:C

9、()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A、1949年 B、1952年 C、1954年 D、1956年 标准答案:C

二、多选题

1、构成我国法律体系的七个法律部门是:宪法相关法、()、行政法、()、社会法、()A、民商法 B、经济法 C、刑法 D、程序法 标准答案:ABC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国家的(),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A、根本制度 B、根本任务 C、公民的基本权利 D、公民的基本义务 标准答案:ABCD

3、坚持依法决策,要做到()、()、程序合法。A、民主决策 B、权限合法 C、科学决策 D、实体合法 标准答案:BD

4、法治政府有五个基本特征,即:行政机构依法设立;行政权力依法取得;();();()A、行政程序依法确定 B、行政行为依法作出 C、行政人员依法任免 D、行政责任依法承担 E、有法必依 F、法律至上 G、执法必严 H、立法先行 标准答案:ABD

5.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通过运用()、()、()、行政确权、行政指导等手段和方式,进行市场监管。A、行政许可 B、行政处罚 C、行政诉讼 D、行政强制 标准答案:ABD

三、判断题

1、依法行政通过明确政府与市场的界限,严格限定政府的职权范围,既可以避免政府任意干预市场的有效运作,又可以通过政府对市场 的宏观调节,弥补市场的失灵和不足,从而推进经济和社会的有序发展。()标准答案:正确 2、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设法治政府的任务。()标准答案:正确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在内,由七个法律部门,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标准答案:正确

4、经济法是调整因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市场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调控所产生的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属于经济法范畴()标准答案:正确

5、《行政强制法》规定,釆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强制措施的最长期限为90天。()答案:错误

6、政府在我国当代法治建设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政府既是依法治国的客体,又是推动依法治国的主体。()标准答案:正确

7、决策是行政行为的起点。依法决策是做到科学决策的重要保证。()标准答案:正确

8、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标准答案:正确

9、为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2012年总局决定在全系统全面推进行政指导。()标准答案:错误

10、依法行政是指行政主体在法律、法规赋予的权限内,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管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事务的活动。()标准答案:正确 工商行政管理党风廉政建设

一、单选题

1、党风问题、()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A、党纪 B、党同人民群众联系 C、改革 D、党员素质 答案:B

2、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要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站在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立场上,必须 坚持党的()的思想路线。A、科学发展 B、三个代表 C、为人民服务 D、实事求是 答案:D

3、十七大第一次在党的建设部分把()建设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A、反腐倡廉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制度建设 答案:A

4、《廉政准则》从()方面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A、6个 B、7个 C、8个 D、9个 答案:c

5、《廉政准则》规定了()“不准”,规范党员干部行为。A、52个 B、56个 C、62个 D、66个 答案:A

6、《廉政准则》的贯彻实施由()。A党的纪律检查机关负责 B各级党委(党组)负责 C各级党委、政府负责 D党的宣传机 关 答案:B

二、多选题

1、《党章》明确指出: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要求,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坚持(),坚持()。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改革开放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民主集中制 答案:ACD

2、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A、纪委主要负责 B、纪委组织协调 C、部门参与其中 D、部门各负其责 答案:BD

3、反腐倡廉六项重点工作是()、()、()。A、教育、制度 B、督查、巡视 C、监督、改革 D、纠风、惩处 答案:ACD

4、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A、存款 B、住房 C、投资 D、配偶子女 答案:BCD

5、选拔任用干部时,不准在()、()、()中搞拉票等非组织活动。A、民主推荐 B、民主测评 C、民主讨论 D、组织考察和选举 答案:ABD

6、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廉政准则》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或者(),涉嫌违法犯罪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A、批评教育 B、组织处理 C、纪律处分 D、开除党籍 答案:ABC

三、判断题

1、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才为先,德的核心是党性。答案:错误

2、反腐倡廉理论在方法途径上,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答案:正确

3、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专项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答案:错误

4、党员领导干部不准在工作调动、机构变动时,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答案:正确

5、《廉政准则》规定,县(市、区、旗)直属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科级党员负责人,乡镇(街道)党员负责人,基层站所的党员负 责人参照执行《廉政准则》。答案:正确

6、《廉政准则》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答案:错误 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一、单选题

1、规范虽然只有()句话、()个字,但体系完整,内涵丰富,要求明确。A、4、32 B、2、24 C、2、12 D、4、28 答案: A 2、2007年,在全系统确定了()个单位作为全国工商系统工商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A、100 B、107 C、77 D、207 答案:B

3、()是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的政治素质和职业责任,也是对职业理想的要求。A、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B、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C、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答案:C

4、()是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牢固树立为民意识和服务理念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纪律的要求-A、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B、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C、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答案:A

5、()是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也是道德规范的工作要求 A、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B、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C、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答案:B

6、()是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纪律保证,也是职业监督的要求。A、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B、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C、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答案:D

二、多选题

1、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A、执法为民、高效服务 B、以廉为荣,以贪为耻 C、政治坚定、忠于职守 D、严守禁令、廉洁勤政 E、依法监管、公正维权 答案:A、C、D、E

2、近几年来,以“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为主题,以“五进”()和“五上”()为载体,体现工商机关职业特点、活泼多样的群众性 工商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系统各级机关普遍深入开展。A、进机关、进基层、进岗位、进家庭、进市场 B、上墙面、上桌面,上讲台、上媒体、上网络 C、进机关、进基层、进岗位、进社会、进市场 D、上墙面、上桌面,上讲台、上舞台、上网络 答案:A、D 1、2003年9月25日,总局党组向全系统颁布了《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六项禁令”》。答案:正确 2、2010年10月1S日,中共中央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答案:错误

3、《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规定了8个方面、42条不准。答案:错误 4、2011年11月4日,总局向全系统发出关于印发《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要求全体工商行政管理人员认真执行。答案:正确 5、2011年11月10日,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伯华同志在召开的全系统电视电话会议,做了重要讲话,并正式颁布实施《工商行政管理人 员职业道德规范》。答案:正确

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一.单选题(共60题)

1.此次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中的比重。A.再次分配 B.初次分配 C.国民收入分配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C

2.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A.联动机制 B.互动机制 C.管理机制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A

3.坚持(),要求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A.系统治理 B.依法治理 C.综合治理 D.源头治理 标准答案:A

4.通过(),我们可以发挥统计信息对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的功能。A.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 B.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C.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D.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

5.我们应在政策制度上()作为,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突出的利益问题。A.无所 B.互动 C.被动 D.主动 标准答案:D

6.调整分配秩序的目的是逐步形成()分配格局。A.金字塔型 B.橄榄型 C.放射型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B

7.我们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A.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B.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C.社会管理机制 D.社会管理体制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A

8.为了深化和推进全面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组建()。A.全面改革领导小组 B.国家安全委员会 C.国家应急委员会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A

9.医疗保险由()管理。A.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B.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C.商务部 D.民政部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B

10.()曾说过,“近年来纵向社会流动越来越难”。A.习近平B.朱镕基 C.温家宝 D.李克强 标准答案:D

11.我们要()志愿服务组织。A.支持和发展 B.规范和限制 C.毫不约束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A

1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A.根本 B.基础 C.制度保障 D.内在要求 标准答案:A

13.我们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A.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B.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C.社会管理机制 D.社会管理体制 标准答案:C

14.我们的学生应当德才兼备,()。A.以德为先 B.以才为先 C.以能为先 D.以知识为先 标准答案:A

15.社会救助由()管理。A.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B.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C.商务部 D.民政部 标准答案:D

16.()是所有制的核心。A.知识 B.经济 C.政治 D.产权 标准答案:D

17.现在我国的大学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A.99% B.50% C.30%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

18.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A.建立和完善 B.建立和发展 C.完善和发展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C

19.坚持(),要求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A.系统治理 B.依法治理 C.综合治理 D.源头治理 标准答案:B 20.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公共安全形势,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组建()。A.全面改革领导小组 B.国家安全委员会 C.国家应急委员会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B

21.扶贫济困慈善属于()分配。A.初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标准答案:C

22.由于我们的()的分配机制不合理,所以真正的资源所有权人所得到的利益并不理想。A.收益增值部分 B.附加值 C.纳税 D.整体收益 标准答案:A

23.在今后的改革里,我们要()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A.创新 B.保持 C.稳定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A

24.我国的社会保险费费率与其他国家相比是()。A.比较高的 B.比较低的 C.最低的 D.最高的 标准答案:A

25.此次改革,我们要提高劳动报酬在()中的比重。A.再次分配 B.初次分配 C.国民收入分配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B 26.培养一批优秀的劳动者和技师,是提升中国制造水平和中国创造转变中的()。A.关键点 B.最终目的 C.根本环节 D.重要环节 标准答案:D

27.现在我国的义务教育的普及率达到了()以上。A.99% B.50% C.30%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A

28.健全全民医保体系,要求()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A.逐步提高 B.逐步降低 C.保持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A

29.我们要坚持()的教育理念。A.唯才是取 B.立德树人 C.高分优先 D.重点培养 标准答案:B

30.我国的就业形势()。A.相对严峻 B.十分严峻 C.十分乐观 D.相对乐观 标准答案:B

31.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遵循()。A.小数法则 B.大数法则 C.中数法则 D.无限法则 标准答案:B

32.我国政策()大学生创业。A.鼓励 B.不鼓励 C.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A

33.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由()管理。A.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B.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C.商务部 D.民政部 标准答案:A

34.我国养老保险是采取个人帐户和社会统筹()的模式。A.相分离 B.互不干涉 C.一体化 D.相结合 标准答案:D

35.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体制。A.治理 B.管理 C.控制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A

36.初次分配要()保护劳动所得。A.着重 B.相对 C.绝对 D.适当忽略 标准答案:A

37.下列选项中,()第一次作为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被提出来。A.食品药品安全 B.安全生产 C.自然灾害 D.社会治安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C

38.社会治理方式不包括()。A.部分治理 B.依法治理 C.综合治理 D.源头治理 标准答案:A

39.在今后的改革里,我们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A.政社合一 B.政社分开 C.政社隔离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B

40.我们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A.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B.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C.社会管理机制 D.社会管理体制 ★检查答案 标准答案:BB 答题结果:正确!答题结果:错误!

41.李克强指出,我们要把人才资源转变为()。A.市场利润 B.人才红利 C.人力资本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C

42.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A.根本之策 B.最终目的 C.最终要求 D.工作导向 标准答案:A

43.我们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A.单渠道 B.双渠道 C.强制 D.多渠道 标准答案:D

4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改革行政复议体制的内容。A.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 B.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 45.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是()分配。A.初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标准答案:B

46.随着就业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劳动者面临着()职业的选择。A.多种 B.单一 C.双向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A

47.通过(),我们可以畅通职工的诉求表达机制和渠道。A.完善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 B.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C.完善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D.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标准答案:B

48.坚持(),要求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A.系统治理 B.依法治理 C.综合治理 D.源头治理 标准答案:D

49.关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问题,其改革思路、方向和措施都已十分明确,关键在于()。A.法律保障 B.继续革新 C.落实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C

50.李克强指出,我们要把人口红利转变为()。A.市场利润 B.人才红利 C.人力资本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B 5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非传统不安全因素。A.网络安全 B.能源安全 C.金融安全 D.战争 标准答案:D

52.我们应当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福祉、促进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体制改革的()。A.出发点和落脚点 B.出发点和关键点 C.落脚点和关键点 D.落脚点和核心点 标准答案:A

53.社会治理的主体是()。A.单一的 B.双向的 C.多元的 D.智 标准答案:C

54.2009年,我们调整了农村扶贫标准,把年均收入低于()的农村人口定义为贫困人口。A.4500元 B.2300元 C.1500元 D.800元 标准答案:B

55.我们要转变卫生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制度。A.分级诊疗、单向全诊 B.分级诊疗、双向转诊 C.分步诊疗,双向转诊 D.同级诊疗、单向全诊 标准答案:B

56.全面深化改革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A.指导 B.适应 C.制定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B

57.坚持(),要求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A.系统治理 B.依法治理 C.综合治理 D.源头治理 标准答案:C

58.()的改革创新是社会各界最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A.教育制度 B.社会保障制度 C.收入分配制度 D.就业制度 标准答案:C

59.()改革在社会体制改革领域占据着核心地位。A.社会保障制度 B.医疗制度 C.教育制度 D.收入分配制度 标准答案:D

60.我们要制定实施免税()等优惠政策。A.不查漏税 B.永不征税 C.延期征税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标准答案:C

二.多选题(共30题)

1.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A.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B.积极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C.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 D.推进人才培养使用制度改革 标准答案: A,B,C,D

2.调整分配秩序的途径包括提低、扩中()。A.调高 B.打非 C.保护合法 D.清理隐性 标准答案: A,B,C,D

3.此次教育领域改革涉及()的改革。A.普通教育 B.特殊教育 C.职业教育 D.教育主体 标准答案: A,B,C

4.我们要完善以()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A.税收 B.社会保障 C.宣传教育 D.转移支付 标准答案: A,B,D

5.大力促进教育公平需要()。A.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B.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 C.开设重点学校重点班 D.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标准答案: A,B,D

6.虽然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和普通家庭的孩子均衡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越来越少。A.困难家庭 B.边远地区 C.农村地区 D.城市 标准答案: A,B,C

7.政府经济管理的主要职责包括()等。A.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B.促进就业 C.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D.保持思想统一 标准答案: A,B,C

8.()主要是为了打通城乡居民之间的隔阂,统筹推进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A.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B.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C.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 D.建立健全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 标准答案: A,C

9.我们要加大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力度,积极推行()等综合方式。A.按收入付费 B.按病种付费 C.按人头付费 D.总额预付 标准答案: B,C,D

10.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A.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 B.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 C.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D.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标准答案: A,B,C,D

11.十八大报告中的关于社会建设的重点包括()。A.保障和改善民生 B.创新社会管理 C.创新社会治理 D.启动单独二胎政策 标准答案: A,B

12.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包括()。A.坚持克己复礼的教育理念 B.大力促进教育公平C.提高教育质量 D.改革考试招生制度 标准答案: B,C,D

13.只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层次越高,()才越强。A.制度的调节能力 B.谋取利益的能力 C.资金的调节能力 D.共进互助能力 标准答案: A,C,D 14.创新社会治理的目的包括()。A.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增加社会发展活力 C.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D.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标准答案: A,B,C,D

15.我们要加快发展(),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A.企业年金 B.行政年金 C.职业年金 D.商业保险 标准答案: A,C,D

16.我们要改进住房公积金()机制。A.提取 B.使用 C.监管 D.决定 标准答案: A,B,C

17.健全特殊人群权益保障包括()。A.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B.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 C.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 D.健全事业单位人员保障 标准答案: A,B,C

18.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A.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 B.学生考试多次选择 C.学校依法自主招生 D.专业机构组织实施 标准答案: A,B,C,D

19.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的公平正义要求越来越高。A.社会服务 B.公共管理 C.司法领域 D.以上选项都正确 标准答案: A,B,C,D

20.社会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包括()。A.保障和改善民生 B.促进公平正义 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D.健全财税体制 标准答案: A,B

21.我国促进就业的重点人群包括()。A.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 B.农村转移劳动力 C.城镇困难家庭人员 D.军转人员 标准答案: A,B,C,D

22.健全全民医保体系要求()。A.提升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水平B.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C.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D.增强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 标准答案: A,B,C,D

23.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A.党委领导 B.政府负责 C.社会协同 D.公众参与 标准答案: A,B,C,D

24.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包括()。A.保基本 B.广覆盖 C.可持续 D.促公平标准答案: A,B,C,D 25.我们要推进()改革发展。A.学前教育 B.特殊教育 C.继续教育 D.普通教育 标准答案: A,B,C,D

26.社会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A.改革收入分配制度 B.增进人民福祉 C.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 D.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 标准答案: A,C,D

27.我们要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投资运营。A.行政化 B.市场化 C.任意化 D.多元化 标准答案: B,D

28.我们要健全()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A.资本 B.知识 C.技术 D.管理 标准答案: A,B,C,D

29.就业是政府的()责任。A.经济 B.社会 C.文化 D.教育 标准答案: A,B

30.社会和谐的预警指标包括()。A.失业率 B.就业率 C.通货膨胀率 D.通货紧缩率 标准答案: A,C

三.判断题(共30题)

1.我们要推进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提升基本医保支付能力和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2.十八届三中全会并未提到关于党的建设的改革内容。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3.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的论述坚持和发展了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指导思想。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4.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唯一手段和途径。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5.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6.虽然我们的教育数量和规模扩大了,教育质量却没有成比例地提高。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7.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求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和社会放权。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8.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资要求让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承担更多的责任。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9.在现代社会,就业者不需要进一步培训。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10.社会救助的层次比社会保险高。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11.我们在发展普通高等院校的同时,可以暂时忽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12.初次分配无需注重公平。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13.我国已经开始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14.我们的学生只要有知识就行。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15.我国不存在就业歧视。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16.十八届三中全会没有提出特殊人群权益保障。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17.我国应该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18.经济发展不会自动地改善民生。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19.随着改革和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需求标准也在不断提高。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20.政府不应当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任务。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21.我们要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同步。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22.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社会各界反应比较强烈的一些问题没有给与明确的回应。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23.我国已开始实施单独二胎政策。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24.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既面临着传统不安全因素,又面临着非传统不安全因素。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25.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要求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26.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27.目前,我国对于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投入不少,但效果不大。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28.就业是民生之本。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正确

29.我们无需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错误 正确 标准答案:错误

篇3:基层干部网络

关键词:基层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调查

新媒体革命对领导干部的执政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影响社会管理和建构塑造政府形象的重要因素, 媒介素养已成为当下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 培养和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已成为新媒体环境下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在当前新的媒体环境下, 基层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对网络媒介存在怎样的理解与认知?日常如何接触、使用网络?笔者于2015年10月对晋中市科级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 以期对基层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形成全面的认识。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是晋中市市直单位以及各个县区的科级干部, 发放问卷145份, 收回有效问卷129份, 回收率89%。受访的基层干部平均年龄42.5岁, 其中男性108人, 女性21人, 男女比例约为5∶1;本科以上学历占92%。

根据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置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被调查者基本信息, 包括受访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领域;二是对网络媒介的认知, 包括网络传播的特征、网络传播方式、网络媒介的功能、社会角色的判断等对大众媒介基础知识的了解, 对网络舆论监督等方面的看法以及对网络信息的批判与质疑;三是网络媒介的接触使用, 包括使用意愿、时长、使用频率以及使用行为, 危机事件的网络处理行为。调查结果通过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 现将基本领导干部网络媒介认知与使用的结果进行分析陈述。

二、基层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现状

(一) 网络成为影响领导干部最大的媒介

网络成为领导干部使用最多、影响最大的媒介。调查发现, 晋中市处级领导干部日常使用率最高的媒介是网络。在了解信息的第一渠道方面, 网络的使用率是58%, 而报纸和电视是第二使用渠道, 均为21%;在日常使用最多媒介方面, 网络占到81%, 使用电视为72%, 报纸为60%;在对自身影响最大的媒介方面, 54.5%干部认为是网络, 46.5%的干部认为是电视。在遇到危机事件发布时媒介的选择上, 46.6%的干部选择了网络, 32.5%的领导干部选择了电视, 20.9%的领导干部选报纸, 可见在领导干部心中, 网络为传播力最广影响力最强的媒介。

在使用互联网的年限上, 有十年以上网龄的领导干部达到39.5%, 接近40%;28.9%的领导干部使用互联网达到了6—10年;5年左右网龄的领导干部为20.9%, 3年左右的网龄的领导干部为11.6%。使用年限与年龄呈负相关, 年龄越大, 使用时间越短, 年龄偏小, 使用时间越长。在每天使用互联网时长方面, 62.8%的领导干部使用时长为1—2小时, 20.9%的领导干部使用为2—3小时, 使用半小时以及3—5小时的领导干部均为9.3%。几乎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要花费一部分时间在互联网上, 互联网已经深入其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二) 轮廓概念化的网络媒介认知

在网络媒介功能的认识方面, 选择“获取信息和传递功能”的占到90.7%, 选择以及“监督功能”的领导达到74.4%, 娱乐休闲功能的选择占到46.5%, 选择文化传承功能的选择占到37.2%。在网络媒介的社会角色方面, 93%的领导干部认为媒介是政府和民众沟通的平台和桥梁, “舆情的晴雨表”的选择到达72.1%, 48.8%的领导干部认为媒介同样也是处理公共事务的有效载体。在是否利用网络媒介进行宣传报道的态度上, 62.8%的领导干部选择支持肯定, 37.2%的领导干部选择了消极的态度, 认为能避开则避开。在对是否会对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和怀疑的选择上, 41.9%的领导干部选择了偶尔会, 20.9%的领导干部选择了会, 37.2%的领导干部选择了一般不会, 也就是说, 超过60%的领导干部会对网络报道内容产生怀疑。在对网络监督的评价和认识上, 领导干部的批判态度和精神更为明显, 认识也更为全面。62.8%的领导干部认为有些负面报道会产生错误示范效应, 60.5%的领导干部认为负面报道有一定的预警监督功能, 51.2%的领导干部认为负面报道容易导致民众心理恐慌, 41.7%的领导干部认为负面报道背后或许产生某种交易, 只有34.9%的领导干部认为负面报道容易导致民众心理恐慌。

(三) 单一浅层次的网络媒介使用

尽管如此, 但基层领导干部在使用互联网上却体现出单一浅层次化的特征。在使用互联网的目的方面, 90.7%的领导干部是为了浏览新闻, 收发邮件以及搜索资料的目的占到了53.5%, 了解舆情的目的约为51.2%, 下载文件为目的而使用互联网占到了46.6%, 9.3%的领导干部有网购行为且以女性干部为主;玩游戏为目的的互联网使用占到4.7%。在使用“网络技能”的调查中, 仍有27.9%的领导干部还不能熟练掌握办公软件操作。基层领导干部在网络媒介使用上更多还是处于浏览网页、收发邮件、下载资料等比较低的层次, 而且使用网络的目的也是基于单一工作的需要。这一点, 在受访者对自身网络媒介素养进行评价时也得到了印证。在对自身网络媒介素养进行评价时, 53.5%的领导干部认为一般, 37.2%的领导干部认为较好, 认为自身媒介素养较高占到4.7%, 而认为自己较差、差的比例均为2.3%。也就是说80%的领导干部认为自己的媒介素养处于中等水平。

三、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的建议

尽管互联网已成为对基层领导干部影响最大的媒介, 100%的受访者每天都要花费一定时间在网络上, 网络已经深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基层领导干部在网络媒介的认知和使用上, 还与新媒体革命带来的巨大挑战存在一定差距。体现在认知上, 是对网络媒介特征、性质功能等轮廓化碎片化的认识, 对网络负面作用的非理性抵触和排斥带来的消极态度, 并继续影响自身认知的进一步推进阻碍着对网络媒介全面使用;体现在使用上, 是单一的工作使用目的和动机、较低层次的使用技能。在基层党政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整体认知和使用素养形成合理走向的现实下, 需要进一步改进。新媒体革命给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和任务, 对领导干部尤其是处在一线的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 提升领导干部的网络媒介素养, 是适应新媒体革命的必然和现实要求。

(一) 重视网络传播理论知识的学习

加强网络媒介理论知识和传播规律的学习, 提升对网络媒介的认知。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的教育和培训, 培训范围不能只限于单位的新闻发言人, 要逐渐扩大培训的范围。要不断完善培训内容, 培训的理论知识应涵盖数字化、交互化、开放性与即时化的网络传播特性, 网络媒介监视环境、参与决策、文化教育、娱乐休闲等社会功能, 网络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以及组织传播的特质, 包括论坛、搜索引擎、虚拟社区、博客、播客等网络传播的类型与方式, 懂得网络安全与网络监督, 理解网络对传统媒体的区别以及给传统媒体带来的挑战等, 在原有传播知识、传播规律以及传播技巧的学习上增加互联网发展的新态势、新趋向, 增强领导干部认识运用网络的前瞻性。要拓展培训的方式。除了在党校行政学院加入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内容外, 还要与专业的培训机构建立合作与联系, 邀请专家学者、网络媒介从业人员做专题培训和讲座, 促使培训方式多样化。

(二) 正确看待网络的负面影响

不少领导干部对网络媒介有抵触甚至是排斥情绪, 对网络传播信息有较强的质疑性和批判性思维, 认为网络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的积极性。网络媒介传播的海量化和传播的去主体化特征、法律规范以及行业自律的弱化、网民道德水准不高等使得网络的确存在信息不实的现象, 但同时网络也存在更多客观理性正确的信息。对于网络的负面信息, 领导干部应分类区别, 正确对待。对于网络上大量“喷子”非理性无政治意义的情绪宣泄, 领导干部应该有更多的包容性, 这正是网络纾解情绪、缓冲和调节社会功能的体现;对于网民对政策的批判性意见, 领导干部能做进一步的反思考量, 增强危机和忧患意识;对于影响单位地方形象的负面信息如虚假或者错误的要及时进行澄清和纠正, 消除不良影响, 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网络监督, 作为党内监督的必要补充意见、群众监督的重要手段, 没有进行人身攻击和隐私侵犯的都应该是合理合法的, 网络监督作用的发挥与领导干部的重视有很大关系, 应当以制度化、法律化的方式对网络监督进行规范和引导。

(三) 提升运用网络媒介的实际技能

篇4:基层干部网络

【关键词】新媒体 基层领导干部 网络应对能力

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被引入我国以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日益成为社会舆论集散地和放大器。新媒体以其虚拟性、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及“去中心化”等特征,深刻改变了传统舆论的形成模式和运行规律,对公共事务和政策的影响也日益深入。作为接触群众最广泛、最直接的基层领导干部越来越多地承受着来自“虚拟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发展”的双重考验,在应对新媒体过程中也暴露出“短板”现象,影响着基层政府的执政形象。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新媒体执政能力建设已成为摆在基层领导干部面前的时代性课题。

一、网络公共事件挑战基层领导干部的形象和能力

近年来,频发的网络公共事件,挑战着基层政府的执政形象和能力。“开会发言不抽名烟;出席会议不戴名表;基层视察不打雨伞;灾难发生不露笑容;突发事件不当新闻发言人”成为近期微博上流行的“官场新十大警示”。一些地方政府和领导前后说法不一、官方消息“翻案”等事件频频上演。

目前,对互联网等新媒体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与畏难心理,已是当前基层领导干部较为突出的问题。新媒体引发的公共事件给基层领导干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心理挑战

随着网络民主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民众已经习惯于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传递自己对国计民生的态度、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但目前仍有一些领导干部游离在网络的边缘,并未真正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民意。领导干部在面对网民有时偏激、尖刻的语言,会感到难以接受。特别是遇到突发性事件,需要快速反应、紧急应对时,处于风口浪尖上的领导者往往会产生情绪上的焦虑。

2、能力挑战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互联网等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不会利用网络的领导,不能算是现代型的领导。因此,在党的执政能力中,理所当然地包含利用和主导新媒体的能力。具体表现为,通过新媒体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能力和引导社会舆情的能力。但是,不少干部并不具备驾驭新媒体的本领,面对网络“不会说话”,面对汹涌的网络民意束手无策。

3、作风挑战

新媒体发展的趋势是开放、互动,其信息内容也具有复杂性。一些领导干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中西方腐朽没落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精神文化产品的挑战;同时,少数领导干部工作和生活中以权谋私、作风官僚等行为也易被网络曝光,严重损害了地方党和政府的形象。

4、观念挑战

从意识形态领域看,互联网等新媒体是各种思潮较量的阵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技术、经济和语言方面的优势,利用新媒体发展的一切便利条件,到处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理念,推行新的“信息殖民”“茉莉花革命”等扩张政策,肆意攻击社会主义制度,歪曲和诋毁党和政府的形象,鼓吹“三权分立”制和多党制,严重影响了党的群众思想基础,也使一些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受到了挑战。

二、基层领导干部的网络应对能力不足的原因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基层领导干部面对的舆论环境和条件,而基层领导干部应对新媒体舆论的本领、观念、体制、方法等方面的差距导致了网络应对能力的“短板”现象。

1、对于新媒体的发展和运用认识普遍滞后

为应对新媒体挑战,领导干部不断学习,新媒体知识、参与能力以及对新兴媒体传播规律的认识有明显提高,但与广大网民相比,基层领导干部大多处在初级水平。特别是,BBS、新闻跟帖、博客、QQ群、微博等逐渐被网民广泛运用,网络已进入Web2.0时代并逐渐开启Web3.0时代。但许多领导干部仅掌握了门户网站的新闻浏览和发布技巧,而对于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方面的认识普遍滞后,基层领导的网络观念如何从“你说我听”,走向“你问我答”,再走向“你说我说”,还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过程。

2、“媒体可控”的惯性依赖心理

在信息化时代,客观上形成了两个舆论场,一个是由报纸、广播、电视、期刊等媒体形成的传统舆论场;一个是由网络与手机等新媒体构成的新兴舆论场。当前基层干部中很多是在相对封闭的传统媒体构成的舆论场中成长起来的,相对平和的舆论监督往往让他们形成“媒体可控”的依赖心理与集体无意识,也让一些领导干部产生“网络可控”的侥幸心理。进而长期沿袭堵、盖、封等手段应对负面消息,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虚妄的舆论安全感,并一成不变地用这种“老眼光”来对待互联网这个“新事物”。

3、缺少提高新媒体运用能力的压力和需求

在当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很少需要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也不需要直接在媒体和大众面前展示自己。舆论监督不属于干部选拔机制内的重要因素,使干部缺少提高对网络等新媒体运用能力的压力和需求。

4、部分传统观念成为能力提高的障碍

“家丑不可外扬”的思维定势,令一些领导干部视网络为洪水猛兽,时刻提防并设法控制。“妨碍进步、影响升迁”的思想顾虑,让有的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往往把正面报道看作是对其工作的肯定或褒奖。“身正不怕影子歪”的刚愎心态,使一些领导自认为为官清正,不理睬舆论监督,不注重民声,对各种传言和质疑不回应。而“网络让问题扩大化”的错误观念,使一些基层领导干部认为网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事情一旦上网,往往会掀起轩然大波,使问题扩大化、复杂化。

三、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网络应对能力建设的建议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新媒体成为了现代化和大众化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成为了民意表达的有效渠道。分析近年影响较大的舆情事件,可以发现:凡本地区曾发生过有一定影响的舆情事件,这些地方或部门的领导干部对新媒体舆情就更重视,对网络事件的处置也更及时得体。因此,基层党委政府可将新媒体作为提升基层干部执政能力的练兵场,从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提高政府的网络应对能力。

1、有计划的开展新媒体知识培训

基层党委和政府要有计划地开展培训与学习,把新媒体内容纳入各级党校培训课程,把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纳入领导干部考察、考核体系,让领导干部能够正确认识新媒体,关注网络、包容网络、接受网络、使用网络,具备一定的新媒体素质和能力,打破干部对网络的畏惧、畏难心理。

2、鼓励、培养领导干部利用新媒体手段引导舆论

近年来一些重视执“网”能力提升的政府机构和官员,开始尝试利用网络引导舆论、获取反馈,与公众交流,在网络上发出理性、客观、正面的声音。各级领导干部可充分利用新华网在线高端访谈、微博、手机等主流新媒体渠道,与网民平等交流,勇于、善于发出自己的声音,与党政部门共同起到引导网络舆论的作用,打破体制外声音独大的局面。

3、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

领导干部主动接触新媒体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由于媒体,特别是权威主流媒体的专业性、独立性与公信力是官员不可替代的。在一些重大公共事件中传统媒体关键时刻若“被失语”,将导致党委政府和媒体公信力下降,网络传言的公信力反而增强。因此,基层领导干部在重视新媒体阵地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防止出现“官员都开微博就能替代媒体功能”的错误倾向。

4、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

信息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当前应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等文件的要求,切实保障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采访报道权,以权威、准确、客观的声音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才能减少网络谣言、偏激言论的空间。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网络舆情与网络问政问题研究”(批准号: 2011D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①刘伯高,《新媒体时代政府面临的舆论挑战及应对策略》[J].《苏州大学学报》,2011(6)

②王友洛、马欣、陈东辉,《网络问政时代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学习论坛》,2010(3)

③吕品,《新媒体时代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J].《党建研究》,2011(11)

(作者: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智库与再编辑部分析师,研究方向为网络舆情与竞争战略)

责编:周蕾

篇5:基层干部“走基层”活动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在“走基层”活动开展以来,通过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并向身边的先进党员学习,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的道理,在自身党性修养、作风形象转变以及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上也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

一、加强自身修养,改变工作作风

党员干部走进基层,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开展工作,我们的一言一行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所以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对自己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作风进行认真的对照检查,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投入到基层工作中。

二、学习先进典型,提高为民服务宗旨意识

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通过对身边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的学习,见贤思齐,对自身思想和行为切实查找差距和不足,自觉向先进看齐。

XX街道司法所所长李XX就是我身边的一方明镜。作为XX社区的驻村干部,李XX在一次常规的入户了解民情时,知道了居民XX家中7岁的独子在玩耍时被小区外公厕指示牌砸伤,因为医疗费用该由谁承担的问题,与物管、城管以及社区产生了矛盾。之后李XX就将XX家的事情记在了心上,尽心尽力地帮助XX协调解决,三番五次的到XX家、物管、城管以及社区,李XX不厌其烦地帮助XX进行协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的协商后,最终达成了协议。在事情得到解决后,李XX在离开时还留下话说:“今后小孩如果有什么后遗症,我可以免费提供法律援助。”

在“走基层”活动中,通过向李XX这样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的学习,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所谓“走基层”就是要为民解难题、办实事,要怀着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信念,进村进户,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需,聆听群众所想,解决群众所难。

三、深入基层走访,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走基层重点在这个“走”字上,走近群众身边,问需于民,解决好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群众的需要就是最大的工作,在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中,XX社区干部走访群众,放发意见征求表1000多份,群众普遍反映买菜难的问题,为此街道多方筹划建起了便民菜市,真真切切的解决了群众反映的问题,满足了群众的需要。同时,我们通过建立健全深入基层走访巡访制度,对走访中发现的问题,分类建立台账,明确重点,细化任务,落实责任,使工作更加制度化、管理更加规范化。

篇6:基层干部网络

——流山镇党政办 韦献敏

广大人民群众是党的根基所在,要使党的根基更加牢固,必须全心全意的为人民群众办好实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不断巩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如何才能想人民之所想,解人民之所需,这就要我们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下到基层、直接联系基层,切实掌握基层实际情况。要把工作做好,不能只是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死守办公桌,需要深入人民群众当中,去到农民朋友身边,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社情民意,站在百姓角度看待问题,了解百姓想法,只有深入群众,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总结第一手经验,拿出第一套方案,在第一时间内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为党分忧、为民尽责,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

下基层听民声,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必要条件。党中央号召领导干部下基层,走进群众中间,为人民办好事。领导干部要“上得去”,更要“下得来”,只有下到基层,时刻想着为群众谋利益,办好事,才不愧对人民赋予的领导职位,只有认真切实的为民众办实事,才是人民认可的好干部,这样的领导干部,坚决不做远离群众、远离基层、高高在上、不为民、不利民、不亲民的“花瓶领导”。

上一篇:幼儿园帮扶结对工作安排下一篇:全国脱贫攻坚奖特别节目观后感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