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鹏上海挂职学习研修报告

2024-04-22

高鹏上海挂职学习研修报告(精选6篇)

篇1:高鹏上海挂职学习研修报告

融而通乎 以勉善道 切磋琢磨 格物致知

收获之旅

幸福回眸

2017年3月20日起,我通过遵义市教育局遴选有幸参加了遵义市第六期“金种子”校长挂职培训班赴上海学习两个月,在3月21日至3月27日的集中学习中,我聆听了许多专家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增长了见识。

3月28日,我被分配到上海市普陀区中远实验学校。近两个月来,我在美丽的中远实验学校生活、学习、工作,受到中远实验学校领导的关怀与照顾,受到指导领导的热情指导与关心。在挂职学习、锻炼期间真是受益非浅。这要感谢遵义市教育局和湄潭县教育局以及上海市普陀区中远实验学校给了我这样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的平台,现就挂职学习情况小结如下:

一、基地学校的主要简介和办学经验

上海中远实验学校是中远两湾置业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人民币建立的民办学校,2009年转为公办。与上海师大附中合作办学,保证优质教师。学校占地28亩,建筑面积25582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生活设施。校舍建筑高雅别致、实用、富有人文精神的气息,成为镶嵌在中远两湾城内的一颗明珠。教学特色为,具有英语双语教学特色:小学一年级起每周加强英语课,聘请外籍教师任教,在多门学科中开设双语教学,在初中毕业时,学生能在英语国家内生活和学习。社会实践自我教育特色:社区和社团活动,每学年学校都组织学生进行市内、国内和国外修学考察。学校与社区、家庭形成全方位的教学空间。

数学和计算机教学特色:从一年级起把计算机和数学、语文、自然常识的学习整合起来。

人文教学艺术教学特色:每一名学生都应能歌善舞,至少学会一门乐器。

树立科学探索教学特色:从一年级开始以环保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

优秀校长,中远实验学校的校长由原市西中学杨安澜校长担任。杨安澜校长是上海市乃至全国知名度颇高的校长,系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上海市优秀校长,特级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小学部导师宋珠凤老师,是上海市知名的小学特级校长,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优秀教师,中远实验学校除了有优秀的校长,还有许多优秀的教师:如朱萍(似乎负责小学工作,为英语高级教师)、周桂仙(领导小学部教学工作,为语文高级教师、小学著名校长)、褚宋农(语文指导老师,为语文特级教师)、黄华(数学指导老师,为数学高级教师、上海市高考数学命题组成员)、夏培淑(学校外语部顾问,为英语特级教师)、顾黄玲(英语指导老师,为英语高级教师、曾留学英国)等等很多优秀教师。优质设施,学校拥有先进的多功能语音室用于英语教学、普通话教学,有探索奥秘的生物环保实验专用室,有1000平方米体育馆、塑胶跑道等体育设施,有设备先进、齐全的生物、物理和化学实验室,有多功能的乐器声乐室和艺术厅,有能容纳600名学生同时就餐的大餐厅,还有科技综合教室、艺术综合厅、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以及网络化的计算机教室等。学校校训:好学求真追求卓越

办学宗旨:学校的一切教育目的是为了—— 要让每一个学生编织成才之梦想; 要使每一个学生积蓄成才之力量; 要为每一个学生开辟成才之道路。

二、自己的感悟与体会

挂职学习四十八天,收获很多,受益匪浅。首先欣赏名校长之魅力,校长与学校休戚与共,不论是校长,还是老师,都要把学校当做自己的家。一周有5天在学校,一天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学校,中午不回家,上海的学校是没有中午的,因此每一位老师和学校的感情更应该深厚。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蚂蚁一样的工作,像蝴蝶一样的生活。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在生活中找到快乐,我们才对得起自己的每一天。只有每一个人都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作为校长,一定要知道老师们在想什么。如果自己脱离了教师这个群体,那是十分可怕的,因为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了解老师们的喜怒哀乐,你制定的一系列方案制度才有群众基础;只有想老师之所想急老师之所急忧老师之所忧,你的思想和决策才能够顺畅的贯彻下去。作为校长,要和老师们摸爬滚打在一起才行。老师在吃苦,你却在享福;老师在拼命工作,你却在悠闲自在;老师在承受工作的重压,你却在轻松的娱乐人间。这样的校长肯定不行。你真心的和老师们一起同甘共苦,他们就会理解你,就会支持你,就会“士为知己者死”。作为校长,一定要有担当精神。在学生及家长面前,在上级和领导面前,一定要维护学校及教师。民心向背是关键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必须牢记心头。作为校长,更要开口会说,提笔能写,埋头能干,对外能交,这样才能老师们对你不容置疑。

其次,赏识学生之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是为学生的未来奠基,为学生的成长负责。早上进入校园或是中午大课间时间,你就会听到悦耳的钢琴、长笛,悠扬的萨克斯、小号、圆号,还可以看见射箭馆、美术室、的同学和篮球场、足球场上矫健的身姿„„那是学生在参加兴趣班活动。午餐以班为单位在学校餐厅进行,学生都很安静、有序,保洁意识特别强,桌子上、地面上不见任何掉落的饭渣或油滴,真可谓文明用餐,令人折服。饭后学生在教室里或看书,或完成作业,或参加兴趣班的训练,没有人喧哗,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课堂上学生善于思考、发言积极,合作交流氛围浓厚。所到之处,学生个个礼貌待人,见面主动招呼,热情问好,大方得体、毫不做作。看了学生的特长课,感触很深。学校每周都有下午不上文字课的特长课,全部是兴趣小组活动,中远实验学校的特长课特色是射箭、陶艺制作、机器人编程和美术,每一次活动都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些兴趣班里参加活动,感觉真的很好。一个人总要有一点特长和爱好,长大之后才会更加幸福,生活质量才会更高。这才是真的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基。

第三、感动教师之敬业,学校教师从7:00左右到校直至下午4点多离校,始终恪尽职守,承担着教师的一份责任。在中远实验学校,许多教师每周任课达到16节及以上(不算兴趣班辅导和中午休息辅导学生)。因此每位教师都显得比较忙碌。再加上学校活动多,教研组、年级组活动经常化、序列化。因此,教师除上课外,大量的听课、课后交流、集体研讨以及学生管理和教育,几乎占了课余的大部分时间,所以上班期间,你绝对看不到闲聊、无所事事的现象。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动。

第四、难忘中远之情谊,挂职学习期间,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给予了我细致入微的关怀和帮助,学校陈婷校长、副校长张明名等领导经常过问,以她们亦师亦友的态度真诚指点,并为我提供了很多锻炼学习机会。从我自身讲,也能以自家人的身份融入这个集体,特别是能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业余生活,我同很多同志结下了深厚友谊,也深深被中远实验学校领导老师们身上的那种活力和热情所感染。我想,真诚的交流必能促成大家的精诚合作,谦虚坦荡的胸怀也必能赢得真正的友谊。在这种信念下,我与大家共事交往,把工作和生活的话题变成纽带,与大家相互理解,和谐共处,努力工作。除了学习锻炼,也收获了难能可贵的真诚友谊。

在这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参加了该校的各种会议(行政例会、党员大会、教师大会等)和讲座报告(后勤员工培训、教师心理健康辅导等),阅读收集学校有关资料,并深入课堂听课,与行政人员交流,了解行政部、学生部、人事部、年级教研组等各部门运作情况,时间虽短,但我对中远实验学校有了较深的认识,他们超前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精细的常规管理方法、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完备的教师评价机制和有效多样的教师培养,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第五、对自己任职学校工作的启示,对照自己任职的学校,我觉得十分惭愧,因为我们与中远实验学校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首先是认识上的差距。在教师队伍培训和提高方面,我觉得学校部分老师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都已经临近退休了,还培训他们干什么呢?事实证明我错了。作为一名老师,在讲台上坚守一天,就一刻也不能脱离学习,否则就落后了,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在学生方面,我们也是急功近利,只是追逐学生的学科分数,在乎每年的中考成绩和全县排名,而忽视了学生特长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我们制造的只是一台考试机器,而沿中远实验学校培养的却是一个一个活生生的人。然后是行动上的差距。校本培训、教学研究等工作我们一直停留在口号上。上级要检查了,我们就急忙赶一些资料用来应付。中远实验学校却是实实在在的在开展工作,学校领导在动脑筋如何开展,老师们在动脑筋如果提高,氛围很好,效果很好。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我们抓一段时间就放松了,情况恶化之后我们就又抓一阵子。这样时紧时松,不能持之以恒,结果学生的各种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中远实验学校是一以贯之的去抓,坚持不懈,所以学生的习惯很好。校园干净整洁,学生明德守礼。特别是学习习惯真的令我们十分佩服。最后是学校文化的积累沉淀和提高升华方面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缺少核心的文化,只不过是跟风。别人在做校园文化,我们也就做校园文化,与别人是差不多的,甚至是抄袭而来的。这样的文化只是挂在墙壁上,写在橱窗里,缺少灵魂,是给别人看的。而中远实验学校的校园文化有他们自己的魂,是全体老师根据建校多年而梳理提炼出来的,是学校每一位老师行为的准则和做事的标高。一所学校有了共同认可的文化,就能够从人治走上法治的轨道,从而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第六、未来自己学校改革与发展的设想,在基地学校的学习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48天,但是我一直用心的在看、在听、在思考、在领悟。构思自己的学校,我信心满怀。第一是要全面梳理提炼学校的文化内涵,也就是学校和每一位教师的灵魂。我们要采取拜访老领导、座谈老同志、召开在职教师会议等形式,梳理提炼学校的文化内涵。结合我们已经在做的校园文化特点,提炼学校的文化积淀。第二是要全面培养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让所有领导有独挡一面的担当精神、有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有服务师生的良好心态、有和谐维稳的协调能力。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让班主任能够把心思花在学生身上,能够把精力用在班级管理上,形成“有令必行,政令畅通;有规必依,依章办事;有功必奖,奖罚分明”的办事氛围。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让骨干教师有激情去开展教学活动,为提高质量带头;用宁静来开展课题研究,为科研兴校带头;用热情和同事协作,为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带头。加强党员队伍教师,让党员教师有奉献精神,有合作精神,有吃苦精神,有主人翁精神。第三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师特长,真正做到一师一特色、一生一特长、一校一品牌。

两月的挂职学习已经结束,带着几分留恋、几分回味、几分收获,我反思着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寻找着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相信这次挂职学习对我今后的工作一定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此,我对中远实验学校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相信这次的离别不是结束,而正是我们长期学习和交流的开始„„

2017年5月

篇2:高鹏上海挂职学习研修报告

—— 秀屿区下屿中学 肖军

2012年11月30日至12月10日,莆田市“十二五”第二期初级中学校长提高班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培训研修。我们首先一起听取了几位专家的讲座,然后分组赴上海十所知名中学挂职研修。我们四人一组有幸进上海进华中学进行为期5天的挂职学习。学习期间,我们与校领导进行交流、进课堂听课、实地参观、参加社区活动等,感觉受益匪浅,现将所见所闻抒于笔端,与大家分享。

一、景观宜人,充满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

走进进华中学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青铜大鼎,按照陈国强校长的诠释,其“三足”就是建立教师团队、学生团队和家长团队,三个团队呈三足鼎立之势,是进华中学发展的根基,世纪之鼎是进华中学的标识。鼎的南北两边分别是学校的主体建筑——行政楼和教学楼。除此之外,学校还有教师食堂、学生公寓、标准的塑胶运动场等建筑,整个校园被品种繁多高低搭配错落有致的绿色植物围绕,环境优美宁静。行政楼通道的橱窗内陈列着进华中学近年来取得的各级各类荣誉证书,可谓琳琅满目,使人不禁对进华肃然起敬,这优美健康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必然使师生心情愉快健康,必然使师生产生一种积极工作、主动学习、不断进步创新的内驱力。

二、铸品牌教师,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高品质的教学。进华中学在创办前期主要靠返聘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藉此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考虑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直非常重视引进各地的优秀中青年教师和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教工作。现在,已建成一支老、中、青教师各占1/3的三足鼎立型教师队伍。

充分利用民办学校用人机制灵活的优势,在“教改特长班”的教师组合方面,实现中学教师与高中教师、校外专家,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优势互补,确保进华充分发挥“数学龙头效应”的优势,形成数学教学、英语语法速成、陶艺教学三大学校特色教学。

进华中学认为:铸有品牌的教师,才能创造有品牌的课程,成就有品牌的学校。在这一理念推动下,每位中青年教师制定了自己的成长计划,学校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帮助教师提高品德修养及业务能力。依托华师大、华师大附中及本校特、高级教师给那些有潜力的青年教师以特别指导,帮助他们形成特色,成为进华的品牌教师。

三、合理开发,建设四维交叉的课程。

进华中学倡导“基础教育出重拳,提高教育出实拳”,各学科教师在明确课程定位、课程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二期课改精神,制定出各学期教学细化的要求,以数学学科为“龙头”推进基础型优势课程建设,形成语数外齐头并进的局面。

在扎实上好基础课的同时,学校开发出了系列有质量的拓展选修课程,组成多个拓展班,利用固定的活动课时间上课,课程内容针对各年级的需要设计,涵盖了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体育、艺术、政治、生活技能等各个方面,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创设了有效的平台。

学校还为高中学生初步开发了一些研究型课程,按照高校教育的模式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深入了解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本开发课题小组,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的科研成果挂钩,从政策上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已系统开发的校本课程有陶艺系列、中学德语、阶梯奥数和常熟素质教育基地生存训练等,强化了进华的办学特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进华中学在培养初中创新型人才个性品质养成方面出新招,把食堂这一校园最具社会化的地方,打造成学生亲社会的新天地,食堂部分区域向社区居民开放,让学生与居民一起排队、一起用餐中学习社会规则,将学生食堂拓展为创新型个性品质的课堂。

四、凝聚各方面力量,建设长效科学的学校管理。

尊重教工人格,关心教工福利是凝聚人心工程的现实选择,学校制定了一些面向全体教工的福利政策,包括春节礼花、节日慰问、伙食补贴、生日告示、伤害保险、住房补贴等,还针对民办学校中部分教师存在的“打短工”、“多攒钱”等短期思想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活动,双管齐下,让教师产生了以进华为家、以进华为事业园地的归属感。

建立从常规到长效、优化角度发展的科学管理制度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保障。学校制定了《学校章程》、《教职员工管理手册》等40项职责条例,做到有章可循;重视编制和实施《三年发展规划》,确保循序渐进的稳步发展。

进华中学认为:教师、学生和家长缺一不可,就像校园里的三足大鼎一样。学校倡导一种合作和服务的心态,师生家长之间形成了亲密和谐的关系,为学校各方面的建设注入了无限生机,铸就了进华中学今天的成就。

五、发挥办学优势,创建奇花纷呈的办学特色。

人无特色不立、校无特色不强。进华中学深谙此理,抓住自己的办学优势,在基础教学得以保证的前提下,对特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强调和重视铸就了进华今天的品牌特色。数学教学是学校特色之一,近几年来参加全国数学竞赛获奖的人数有百余人,获一、二等奖的占半数以上,2002年获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团体一等奖。外语教学是学校特色之二,英语语法速成教学把初中四年的语法二年学完,其余两年重点加强阅读和听力的训练,另外开设第二外语选修课(德语、日语)。陶艺教育是学校特色之三,主要根据陶艺的综合性特色,把绘画、书法、劳技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相关学科互通教学的尝试,学生不少作品在全国获奖,有关陶艺论文在有关报刊杂志上亦有发表,校长陈国强承担了全国陶艺课题负责人。

投资建立“常熟素质教育基地”是进华落实素质教育的一记重拳。该基地可以提供150个学生的生活条件,学校每年都组织各个年级的同学前往基地开展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工厂、田间、农家、看改革开放成果,体会农作的不易,在劳动中磨练意志,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已经形成了进华的一个校本建设课程。

六、启示与反思

1.教育是事业,事业是要求奉献的,教师需要有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深钻教材,研究教法。进华的老师在工作中踏踏实实,在教育教学上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课堂上都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处处都稳打稳扎,一丝不苟,上海之行确是获益匪浅。

2.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初中生是思想活泼的时期,教师要加强学习的方式方法的引导,求真务实。进华的老师人人在探索一条科学教学的道路。从而较大的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

3.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因此,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育更需要艺术性。在进华中学有幸听到了《国学经典与书法艺术》的素质活动课,精巧的课堂设计,富有创意的教学内容,让我们听课者耳目一新。整堂课的设计融文学、书法为一体,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辉映,让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篇3:高鹏上海挂职学习研修报告

10月27日上午,马校长在实验小学c楼四层多功能厅侃侃而谈,不论是对育人目标“乐学会学健康发展”的诠释,还是优秀教师资源的培训,教师心理环境关注;不论是提高教师心理素质,还是凝聚团体力量,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师徒结对; 不论是跨学科反思,学科整合集体备课,还是基于学科整合, 创新培训形式,都让我看到了一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智慧的校长对教育工作的用心用情、精耕细作。我们都明白,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很迷惑,往往无法自我解放与超越。

为期三天的听课及体验活动,实验小学课程资源开发(比如,精彩足球梦、家乡的美食、啦啦操等)形式让我耳目一新,书香校园的打造(比如,阅读特色“三条路”:“亲子阅读”、“绘本扩写与演讲”工作坊、“学生讲坛”工作坊)让我记忆犹新。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学校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考更加全面、愿景目标更加明确、办学理念更加清晰、行动策略更加细致、推进路径更加立体、组织实施更有信心。我对学校发展的本色与特色也进行了一些深入思考:

一、静雅灵动,打造浓厚的书香校园

(一)以明德习惯养成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

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办专题讲座,开展师生演讲、主题班会等主题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周一朝会利用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讲话,大课间、“2+2”活动课才艺展示等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能力培养和思想熏陶,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

(二)环境优雅,书香浓厚的内涵素养

我校开辟一千多平米的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地制宜建立“文化长廊、艺术长廊、师生作品展览园” 等展示平台;发挥图书室作用,为师生阅读创造条件,确保班级人均借阅量,又尊重个别学生的不同需求;开展“晨读-午习-暮省”经典诵读活动,让经典文化的精髓滋养师生,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学生幼小的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指导学生自主开展班级文化、使教室、文化墙成为学生发展个性、展示特长的阵地;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手抄板等载体,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美,用心灵去感受美,用行动去创造美,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处处有文化、处处皆育人”的育人理念深深扎根东华小学这片沃土。

(三)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特长展示的综合素养

我校成立了篮球、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科技制作、 演讲与口才、播音与主持、阅读等34个学生社团。每周星期三下午,各社团在教师指导下,有效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定期通过小组合作、集体探究、教师指导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每周大课间和重大节日庆典等平台,展示学生特长,定期对各个社团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促进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静心办教育,回归教育本色

教育的使命是雕塑人的生命,培植人的灵魂。雕塑,需要精工出细活;培植,需要精心与呵护。而浮华与豪华,容易引发人的狂躁、鲁莽,进而揉碎了雕塑与培植出的稚嫩产品。朴素,方可追求教育的本色。因此,致力塑造朴实向上、静雅灵动、书香浓厚校园,让师生视学校为自己的“家”,视自己为 “大家庭”的一员,才能使师生具有归属感。

1.塑造师德,提升教师精气神。(1)继续开展学生喜欢的教师评选活动,划定一个百分比标准,比如80%或者90%,力争使更多的教师达到这一标准。(2)开展家长调查问卷,包含对教师的满意度调查,对学校的发展建议,对孩子在本学期的期望,上学期学校工作评价,孩子的优缺点性格等方面,调查应放在开学初进行较为有效。(3)现在,我们对学生实施多元化评价,教师也是各有所长的,有的教师擅长公开课,有的教师在教科研方面有特色,有的教师默默无闻但工作扎扎实实、 任劳任怨。学校一直鼓励教师做最好的自己,建议多元化评价教师,在教师节或期末表彰,发挥不同方面榜样的力量,让不同类型的教师实现尊严与价值,营造积极向上的校风。(4)围绕师德建设开展教师论坛。

篇4:上海研修学习报告

————每日学习心得摘录

二〇一一年六月

5月8日

火车疾行一夜,清晨驶入上海。出站口外,于秋生校长已等候多时,他是提前来到这边为大家安排学习、生活诸项事宜的,十分辛苦。异地相见,分外亲切。

接站车走在前往华东师范大学的路上,尽管不在最繁华的路段上,但已经体会到大上海的气息。此时我反倒有一种自豪感,孝义作为一个县级市,城市建设好像与上海差距不算太大,或者说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提升到接近上海的档次了。

我的同学已经做到上海神州数码的部门老总,他说在上海你不会觉得它只是中国的城市。在他公司里,欧美人、印度人、马来人,各国精英荟萃,每天工作生活在一起,十分寻常,从这个侧面反映出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看到了上海的外表,接下来还能体会上海内在的东西。通过在华师大的学习,思考教学、教育、生活等问题。

下午听于校长算了一笔账,关于此次研修费用的,不听不知道,令人咋舌,市局把这么大的投入用在了教师培训上面。稍后田局长到房间看望大家,拉拉家常,还提了一些要求。晚饭时华师大负责研修接待的老师说,孝义这次研修,分管市长、教育局长等领导集体出动,专人打前站,各个环节都考虑的很周密,深感孝义教育人是认真的,不搞形式走过场。所以他们表态决不懈怠,一定配合好我们的研修活动。

一天下来,自己总的感觉是要珍惜学习机会,以后能为孝义教育事业做点小事也是好的。

5月10日

研究型教师群体培养及管理——谈教师评价。

由于工作岗位不在教学第一线,很多知识是初次接触。

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中,听课是其中的组成部分。

关于听课,有随堂听课和规范听课之分。随堂听课就是不打招呼,直接进教室听课;规范听课则事先通知教师,然后进教室听课。

案例:某地组织对教师进行评估,派教研员采取随堂形式听课。有一位被听课的老师不太高兴,就故意把教研员当成学生向他提问,逼着教研员回答问题,结果不欢而散,最后官司打到了教育局。

这个案例中,矛盾主要集中在随堂听课上,我觉得应该从教师和学校两个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听课不光是考察教师的业务水平,它还有另一项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考察教师的敬业程度如何。比如说教师是不是按时进教室上课,下课是不是拖堂,男教师上课有没有喝酒、抽烟、打手机现象,精神面貌怎么样等等,这是规范听课所了解不到的,这方面的考察我们当教师的不应该拒绝。所以不管随堂听课也好,规范听课也好,教师都应当主动地去接受。其实类似于随堂听课这种现象在各行各业当中都存在,比如近期我们都知道的,纪检部门、电视台记者走进机关里明察暗访,检查机关作风,很多人为此受到处分。通过横向的比较,我认为教师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随堂听课。

从学校的角度也就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随堂听课和规范听课只是两种不同的听课方式,听课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听课的目的。如果听课是为了找出教师的不足,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技能、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那么我认为这个课怎么听都是好的;如果仅仅通过一两次听课,然后就要给被听课教师下一个什么样的结论,而且还是采用随堂的听课的方式,则绝大多数教师是持抵触情绪的。就像案例当中的这位教师,他就把抵触情绪表现出来,搞了一点手段来对教研员。

教师与学校,两个方面关系和谐了,工作自然就会越做越好。

借用另一个案例:上海市教委对听课做过一个专门的规定,就是不以听课结果来给教师分高下,在实际开展工作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全面促进了被听课教师的提高。我觉得这个做法很好,我们应该主动地为教师创造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

5月13日

华师大作为一所名校,有很多外教和留学生,加之上海滩是过去人称的十里洋场,所以经常会碰到外国人。

往返于华师大和我们住宿的酒店时,需要横穿一条马路。过马路,中国人主要看路上是不是有车辆行驶,如果没有机动车或者机动车离的很远,大家就一拥而上快速通过,不管人行道灯是不是红灯,外国人则一定要绿灯亮了才迈步。

于是每天都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前面一群中国人闯红灯,回头一看,后面一个外国人孤独地坚守在起点上。

我其实也在那一群人行列里,后来无意中发现这个情况,算是在上海学习的一点收获吧。

5月17日

研修期间安排我们实地参观几所小学,其中一所学校因教学楼加固没有结束,学生们在暂借的场所上课,只能把校长请到华师大来交流。我有两点感想,一是在上海也能感受到校舍安全工程的气氛,国家政策确实覆盖全国;二是原来上海搞校舍安全改造也不是很顺利的。

参观的几所学校学校无论从场地还是校舍都显得局促拥挤,田径、篮排球、器械、游戏场地不足,校内交通不畅。建筑物紧临围墙,围墙紧临大街,校门外就是城市主干道,而且基本没有什么缓冲地带。教学楼都是双面内走廊,专用教室不全。

2002年,国家制定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当时参编的五家单位中,有两家来自上海,分别是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教育建筑设计研究所。关于学校建设标准,应该说上海是最有发言权的。

参观学校后,自己原先脑袋中的一些固有观念受到冲击。按照标准,好像这些学校是有缺陷的,但它们恰恰是上海办得最精彩的学校。说精彩是因为这些学校都坚持特色办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就像一个人的气质,别人谁也模仿不来。我们孝义也有这样的学校,硬件设施并不好,但办学水平较高。

上海普遍实行小班化教学,小学每个教学班也就是二、三十名学生的规模,当然这和上海的人口结构有关。学校的专用教室不齐,但他们的心理辅导室、科技活动室办的很有特色,还有为学生小社团专设的活动场所。我们现场参观了心理教师的辅导课,是纠正一个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感到很新鲜。为解决场地不足的问题,专门把建筑物一层做成架空层,便于学生集散。学校的安全管理也很到位,小学生喜欢嬉戏,追逐打闹的情况很多,所以教学楼内墙的边边角角都做成小圆弧的,减少磕碰,楼内各种安全标识一应俱全。放学的时候,家长持牌接小孩。我正好看到一位忘带接送牌的家长,校警耐心地解释核实,妥善解决,印象很深刻。

看来做学校建设的工作,不能单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一味讲设计先进、设施现代、功能完善,而是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不能苛求大而全,而是要在人性化、精细化上下功夫,这一点要向上海的学校学习。

5月20日

今天结束上海之行,研修暂时告一段落了。回去后怎么向同事们汇报,以什么样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根据我观察的结果,大家都多少有点忐忑。

两周的时间,零距离接触华师大的教授、博导,他们都是术业有专攻的人,处在某一领域最前沿的位置。研修实际上是一个开阔眼界、静心思考、提高认识、实践运用的过程。

研修课程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务虚的,侧重观念、理论;一类是务实的,都是学校日常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校长管理艺术、校本课程开发、教师绩效考核等。我个人认为还是务虚课程的收获对我们今后工作指导意义大一些。教授们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给我们授课时都是立足自己的研究成果,然后结合基层教育教学工作,一步一步地阐述观点。有些理论在我们看来高不可攀,有些观点属一家之言,值得商榷。研修几天下来,脑袋里装的东西多了消化不掉,感觉无所适从。

参观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的时候,学校程校长说的一段话我比较认同,现在所谓教育新思想新理念层出不穷,其实没有那么多新东西,无非是三种情况:一是被人遗忘后重新想起的理论,好些理论在解放前就被当时的教育家们提倡过;二是从原先比较模糊的状态趋于清晰;三是从旧背景走向新背景。

受到程校长启发,我觉得研修不必拘泥于教授们的具体理论,我们的实践不可能原原本本地套用人家的理论;我们也不必把教授讲的一字不漏全部记下来,集中注意力倾听和理解讲课内容,每堂课都在思想上有所触动就达到培训目的了。思想更新和提高了,工作自然会朝着积极、创新的方面发展。

此次研修学习的收获主要有两方面:

一、认识到学习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高等学府开阔眼界,认识不足,不学习要做井底之蛙。通过交流,了解到教授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治学精神令人钦佩,虽然已经处在很高的层次,但每天仍不停地学习。读大量的书,吸收新的知识,常年深入基层指导工作。

过去总觉得大地方的人水平高,那是主动学习积累的结果。

二、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养成主动工作的习惯。

篇5:挂职研修学习工作总结

根据黔教援〔20xx〕1号文件精神和六盘水市教育局的安排,20xx年4月14日,我有幸与贵州省部分中小学共24名校长赴大连市有关学校进行挂职学习。抵达大连市后,按照大连市教育局的统筹安排,我被分到大连市甘井子区新甘井子小学挂职。4月15日,带着渴望,怀着激动,也带着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困惑,踏进了新甘井子小学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挂职研修学习。近两个月来,我通过观察走访,与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学科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同时参与学校日常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学校班子会议、教职工会议及业务学习,深入各学科课堂,并在学校李丽校长的安排下带领全校老师强化粉笔字板书训练。

两个月来,感受颇深,现作如下阶段总结:

一、珍惜机遇,认真学习。

4月15日到大连市新甘井子小学报到后,我及时与挂职学校领导进行沟通,根据本期贵州省“校长提高计划”挂职学习要求和我原所在学校盘县徐霞客小学的实际情况,拟定了挂职学习计划,每周与一位学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跟岗研修,重点了解学校一两方面的工作。近两个月来,我深入了解挂职学校的基本情况及学校硬、软件建设情况;听取了学校李丽校长对其办学思想、教育理念、学校文化和学校“思辨式课堂”的介绍;听取了辛本玲副校长有关教师考核考评、绩效分配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听取了李静雯副校长对教师教学考核、学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介绍;还听取了学校工会洪琪主席对工会工作的介绍;通过教导处李娓主任、德育处胡晓华主任等部门负责人了解学校部门工作业务情况。近两个月来,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如:“思辨式”课堂研究、校际间教学研讨、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学校运动会、艺术节及六一庆祝活动、联盟组中小衔接活动等。在新甘井子小学挂职学习之余,与其他老师到华西小学、甘井子区教师进修学校、甘井子区小辛寨子小学、大连市77中、甘井子区行知小学、大连枫叶国际教育集团等学校参加专题活动、业务培训或观摩学习。近两个月来,记录研修笔记近3万字,深入课堂听课学习30余节,观摩学习中收集、拍摄资料性学习图片400余张,拍摄、拍摄零星视频资料120多分钟,访谈教师、学生50余人次。

二、遵循规则,各有担当。

随着到新甘井子小学的深入学习,深深感受到,大连市教育领先于我们的不仅仅是硬件,主要可能还应该是软件,是教育观念与思想意识。到新甘井子小学后,陆续参与了学校的运动会、学生校外实践、校内外教研、艺术节等活动,也先后了解了学校食堂供餐方式、学生校服采购、教育经费划拨、教育教学检测及教师考核等方面的情况,深深感受到地方教育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学校及学校管理者、教师的勇于担当,更需要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担当。政府对教育的担当,不仅仅是落实教育经费的投入问题,更需在教育经费之外为教育、为学校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氛围和良好的政策环境,能为学校解放手脚,在教育事业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都能各自专心做各自的事。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努力在地区教育的大背景、大框架下寻求学校管理与发展的新突破

三、文化引领,提高品位。

教育,学校,更需文化作引领。意识的转变,文化的传承,将引领、推动着学校的发展。一段时间,我们热衷于、致力于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甚至是“准军事化”管理,但20多天来的挂职学习,也我意识到,精细化管理的背后,如果没有人的意识转变和提升,没有文化的培育和支撑,再精细化也不一定有效,再“准军事化”也不一定有用。新甘井子小学没有严格要求老师们坐班,老师们每天7:10皆能自觉到校,中午亦在校内守护学生,下午1:00又按部就班投入工作,直到下午4:30离校,甚至有时我下午4:30离开办公室的时候也还能看到一些老师还在教室里自行做相关事情——即使这时班级学生早已统一离校,也早已超过了大家统一下班的时间。“我骄傲,我们都是甘小人;我努力,我与甘小共成长;我成才,我为甘小添光彩”,学校精神已经深入师生之心,学校虽然也有一些文本的规章制度积存下来,但更多的应该还是积淀在师生内心深处的规则意识和精神文化,以及因内化了意识文化而体现出来的自觉行为,努力工作不是因学校有强硬的规则约束,而是出于自觉的行动。无为而治,文化管理,将使学校管理更轻松,更上层次。

四、敢于践行,善于研究。

行两个月的挂职学习,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校长应该是个学习者、研究者。新甘井子小学从校级领导到部门负责人,都是学校某一方面工作的研究者,不仅仅能做事,还更能思考,更会总结。在每月第一周星期三下午的教师会议上,作上月工作总结和本月工作安排的往往不是校长,而是轮值到的部门负责人,学校大部分工作大部分人员都参与到了其中,每位教职工、每位学生都是学校的被管理者,更是管理者。通过学习,我感受到校长应该是个思考者,要善于思考,通过不断思考而形成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并将其付诸于教育实践中。校长更要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培养学生的同时成就我们的老师。如果一贯只埋头走路,不抬头看天,不静心思考,将很难引领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成长。

五、博采精收,共享借鉴。

本次挂职学习,为我们贵州校长、为六盘水地区的校长创造了一个相互接触了解的好机会,同行挂职校长的日常交流。每天从挂职学校归来,都能有一定的交流探讨,挂职校长之间不仅可以交流思想,还能分享着各地校长的办学经验和管理方法。在交流和思想碰撞中感受到不同的校长的教育智慧,通过实地参与、了解新甘井子小学的日常工作,感受其优质的教育和浓厚的学校文化,进而引发自己的思考。本次培训不仅让我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强化了学习与研究意识,而且开启了我下一步学校工作的新思路。

六、立足本土,开放办学。

挂职即将接近尾声,而挂职学习中及结束返校后,两个月来在挂职学校、在挂职地的各类学校、教育机构、教育主管部门的所见、所闻不能只给我们留下慨叹或激发慨叹——不能只因看到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教育经费投入和完善的教育设施设备而兴叹,不能仅仅只因感受到学校超前的教育理念、教职工较高的思想意识和业务技能而感叹。行动起来才是至关重要的,立足校本,结合现实行动起来才是至关重要的.,把先进的思想,在学校管理中把先进理念、宝贵经验、有效的做法本土化才是至关重要的。立足学校,立足本土,跳出学校看学校,吸收挂职学校、挂职地区的优秀做法,逐步实现学校管理的提升。

虽然本次挂职学习即将结束,但学习中所感受到的先进教育理念,所了解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及对我校当前工作的思考,将会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培训中所结识的老师与各位校长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一定会为我今后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我也将会……

就这样写着,总感觉如此总结似乎还缺少点什么,甚至总感觉不该缺失的似乎却缺失得太多。

昨天,从德育处晓华主任那儿索取了她五月初在教师业务会上所作的个性化总结《那些事,那些人——盘点花开的四月》,还有她的微电影处女作的《最美甘小人》,今天又独自反复重温了两遍,欣赏了两遍。甘小人,最美甘小人,每一位我与之有缘邂逅,啊,不应该只是邂逅的甘小人!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虽然平日没有太多的交流,虽然不少每次碰面都会热情问候的老师和学生至今仍然不知道名字,但每一位甘小人都会与我在北方明珠这段栖居的日子成为美好的记忆,都会如甘井子区公园四月烂漫的花丛和渤海之滨五月的骄阳一样成为这个夏天的永恒!

一边翻看着在大连挂职学习以来收集到的各类图文资料,一边清理、回望这些年栖居的凤城及南山脚下那没落贵族学校里的那些事、那些人,我又沉浸在蔡琴那似乎饱含着淡淡感伤的歌声里——

推开记忆的门

我在心里看见了

看见了远去的人

是他和她

曾陪我走过生命里的淡淡早晨

推开记忆的门

身后往事一幕幕一幕幕

似幻似真

有悲有喜

有爱有恨

酸酸甜甜消磨了青春

感谢那些事感谢那些人

感谢那一段段奇妙的缘分

啊!人生原来就是

篇6:高鹏上海挂职学习研修报告

一、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研修的任务丰富:有专题讲座、特色学校参访、研修分享。研修的主题凸显:提升学科领导力。

1.19日上午:杨四耕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的专题讲座:《你可以成为课程高手》, 引领我们更敏感去思考课程改革。

2.19日下午:祝庆东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 特级教师) 的专题讲座:《学科带头人如何做课题研究》。从问题、专题到课题, “双特”教师向我们娓娓道来关于“三层次科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3.20日上午:关景双 (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特级教师) 的专题讲座《静听教师成长的脚步声———“师之蕴”校本研修模式》。这是取向草根研训的行动, 摸索了语文教师本体性知识发展的做法, 被专家称为语文教师的专业研修模式。

4.20日下午:周彬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的主题讲座《好课与好人:从课堂文化看教师人生》: (1) 课堂教学只是教师的脸面而已, 把科研做在课堂上还是做在人身上: (2) 别把“课堂”太当回事。

5.22日:韩立芬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特色课程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 的专题讲座《特色课程开发与教师的科目设计力》。

6.21—24日参访学校、现场学习: (1)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校长虞怡玲校园文化建设、办学特色的报告、观摩工作室教学教研活动、曹培英专题讲座; (2) 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聚焦“云课堂”, 办学特色报告、语文教研活动 (上课、景洪春特级教师点评) 。 (3) 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小学, 主题《灵性教育与七巧板课程》。 (4) 上海市嘉定区徐行小学, 主题是《朝花夕拾课程与办学特色》。

7.25日宁冠群 (上海市校本课程发展中心培训部主任、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 的专题讲座《合室春风兰气半窗明月梅花》。聚焦学科带头人的专业修炼———过有诗意的教育生活。诗意, 优秀, 优雅是讲座的主题, 也是宁老师的引领。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1. 对教育原点思考的再认识。

我们的教育要回归原点, 直抵初心, 方得美妙!

□教育之原点在激发想象, 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教育之原点在发展理性, 而不仅仅是讲授道理;

□教育之原点在鼓励崇高, 而不仅仅是理解规范;

□教育之原点在丰富经历, 而不仅仅是掌握技艺;

□教育之原点在温暖心灵, 而不仅仅是强化记忆;

□教育之原点在强健身心, 而不仅仅是发展智能;

□教育之原点在点亮人生, 而不仅仅是预知未来。

2. 对良好课程的认知。良好的校本课程是暖记忆课程, 一定会给每一个孩子最温暖的记忆。

(1) 学校课程的核心追求:设立校本课程是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打下的奠基:为了更好地沟通;为了更理解他人;为了更富有进取心;为了更能够应用;为了更自由地思考;为了更富情绪智力;为了更快乐地学习。

(2) 良好课程的五个关键特征:倾听感, 回应孩子的学习需求;见识感, 丰富学习经历的取向;逻辑感, 严密而非大杂烩或拼盘;统整感, 嵌入方式而非加减法;质地感, 课程触及课堂教学变革。

(3) 思考:校本课程的建构、开发及实施。 (1) 时代召唤: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要融合。目前, 学校实施的国家课程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a.目前的课程体系仍是学科课程为主, 综合课程不足;仍是知识课程为主, 动手课程不足。存在着普遍性, 缺乏个性化的东西, 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多样化、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b.把考语数英科目看得很重, 称之为“主科”, 对不需要考试的科目看得很轻, 称之为“副科”, 这种状况会丧失基础教育的整体价值, 导致教师为考而教, 学生为考而学, 学生的全面发展则成为了一句空话。

(2) 课程的建构与开发的诸因素。就深化课改的当下, 每一个地方, 小至于每一所学校在改革中扮演什么角色, 改革能够推进到什么程度, 则主要取决于内部的动力。

就校本课程的建构及开发, 校长很关键。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有自己思考的校长, 学校就是一道风景线。一所学校能不能在开发课程、建构课程中有所作为, 关键取决于学校领导能不能洞彻教育的责任, 能不能洞彻教育发展的规律, 能不能洞彻学校文化的历史使命, 有没有思考教育的原点, 有没有教育的时代感和责任感, 有没有开发校本课程的决心和底气, 有没有驾驭、使用好本校的师资力量, 有没有将凝聚大家智慧的能力……

(3) 课程的管理和实施。参访的这几所学校, 学校领导力上, 为课程建设起到价值引领和发挥功能作用。学校以教师专业能力、境界的提升和课程制度的运行为动力推进课程执行。

课程管理上, 基于特色课程的顶层设计 (课程哲学、结构、目标、理念) 的完善严谨, 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较好地融合到学校的各个学科并实施, 以课程核心追求为中心, 层层夯实。例如:VIP课程:V-课程, 一部分孩子的学习需求;I-课程, 一个特定的孩子的学习需求;P-课程, 所有的孩子的学习需求。这些给了我思考及启发:

a.课程改革的基础:学校课程建设不触及课堂教学改革, 很难坚持长久!

b.做好顶层设计: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从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层面予以把握, 从全局视角对相关要素进行统筹安排, 做好顶层设计。课程开发秉持什么理念、校本课程的形态与目标如何确定、怎样诊断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课程内容如何整合与安排、采用哪些方法与策略、如何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通过哪些方法评估课程实施效果, 等等, 都是校本课程开发之前必须做好的功课。

c.课程的实施:在具体实施上, 参访的这些学校有着校长必带课、校长必带队、校长必带头的文化氛围, 都承担相当的教学任务, 和教师一样接受学生的评教评学, 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而海南, 在很多地方, 校长几乎是不任课的, 只管不研, 这样, 也会造成对校本课程开发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上的代沟。

3. 理清了课题研究上某些程序的盲区。

这些年都在“被课题”。没有深入学习关于课题研究的知识, 因此虽然努力, 但也相当粗糙。以其昏昏, 今天终于在两个点 (课题名称的设计提炼和概念的设计界定) 的理解上得到了一些昭昭。课题名称设计和概念设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梳理。只是遗憾, 关于课题的背景、意义、目标、方法的论证的引领, 我也在期待。

原以为, 习惯午休的我在中午听这样学术的专题会打瞌睡, 原来很学术、艰涩的课题研究专题讲座可以这样阐述!“双特”祝教授的讲座让功能厅里无不迸发出智慧的、学术的火花。对于每个倾听者, 无不是在头脑中注入源泉, 交汇源泉。

4. 校本教研的思考。

“师之蕴”团队的愿景是:专业素养、生活品质、教学质量同步提升!“师之蕴”努力做“根”的研究, 做“宽”的平台, 做“个性”的风格, 给了我们校本教研可借鉴、可使用、可操作的语文教师成长经验和教学经验。那就是:

(1) 引领青年教师融入团队, 盯住“解读文本”, 开始学科深度研修。课例为载体, 叙事为抓手, 写作以规范。具体为: (1) 主题生成:解读与示例; (2) 课例研修:研课与筛选; (3) 用笔说话:表达与论课。其中, 课例研修是教学改进的行动。以主题为引领, 从观察点着眼———观察思考的线索;在课堂中洞察, 在教学中取证———思考筛选的沃土;在悟谈中生成, 在课例中积蕴———经验方法的提炼。“用笔说话”教师将解读、教学、研讨、反思的四步学———做———行———思写出来, 被师之蕴称为用笔说话。

(2) 课例研修的行动范式: (1) 拟订方案 (2) 经验学习 (3) 解读文本 (4) 上课反思 (5) 课例写作 (6) 观点分享。主题研修行动探究, 让我感悟:明晰概念才能做实内涵;持续实践才能体悟方法。学了, 就有思路;做了, 就有方法;写了, 就有底蕴。这是校本教研必须走的正道。

(3) “师之蕴”的追求也是校本教研的归宿:思考力、习惯性、最优化。我们有理由去把握:自己走出的或离我们脚步最近的经验。?成长看习惯, 习惯就是素质;能力看方法, 方法就是品位。教研人都要深入思考如何为教师确立锻炼思考力、习惯性、最优化的研修目标。

5. 语文学科带头人专业修炼的理解。

(1) 同样的风景, 鲜花只为诗人开! (亦教亦熏, 修己立人) 练好熏功———“亦教以熏, 律己立人。教书一半是教学生, 一半是熏学生, 熏的力量比教的力量更强大。教师理论学识的修养、专业技能的修养、教学艺术的修养、人格魅力的修养等, 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季羡林:“真正优秀的学生, 不是从课堂里教出来的, 而是由优秀的教师熏陶出来的, 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熏陶出一流的学生!”做教师用什么“熏”?人生美德与诗意才情可以熏人、诗书可以熏人、身教可以熏人。修己的功夫, 是立人的根本。

(2) 人淡如菊, 心素如简———把优雅进行到底。 (秉持优雅, 涵养诗性) 我所理解的优雅:那是一种经过生活的千锤百炼涵养出来的“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大气, 涵养起来的“宠辱不惊, 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望天空云卷云舒”的胸襟。这种胸襟或许不能让你拥有外在的辉煌, 却能使人的内心超越, 让自己能够不献媚, 不屈服, 不盲从, 坦坦荡荡。

那是一种平实内敛、拒绝傲气的心境。人淡如菊, 心素若简, 是清得秀丽脱俗, 雅得韵致天然的一种从容与淡定。

优雅的教师一定有静气, 有点阳春白雪。

优雅的教师一定有人文诗性:人文诗性属于精神层面的一种内在胸襟、品格、趣味和涵养, 也表现为外在的仪容、风度、气质与言谈举止。所谓人文诗性, 就是能用诗意审美的眼光珍重自我、关爱他人, 用诗意发展的眼光审美自然、洞察社会, 从而葆有博爱宽容的人文情怀和健康优雅的审美情趣。

优雅的教师常常感觉幸福。幸福是一种心态, 有赖于内心的充实、优雅与平和;有赖于精神家园的宁静、赏亮和丰盈。博爱宽容的人文情怀和健康优雅的审美情趣, 有助于提升内心幸福的格调。

优雅的教师应该有点闲情逸致, 用优雅的情怀, 浸润古典诗词, 滋养一颗诗心;用审美的眼光, 发现寻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用诗画琴弦, 表达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和感动。或许, 从欣赏校园里的每一树花开始, 教会学生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享受审美的乐趣, 陶冶优雅的情怀。

老师必须优雅!

上一篇:珍宝550字作文下一篇:一次对ASP orACLE的注入手记脚本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