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林果业基地简介

2024-04-24

设施林果业基地简介(精选6篇)

篇1:设施林果业基地简介

乌赞乡设施林果业基地简介

尼勒克乌赞乡距县城0.5公里,属城乡结合部。全乡总面积68.7万亩,耕地3.74万亩,林地面积2.2万亩,现有经济林面积4347.2亩,挂果面积1800余亩,林果品种以苹果、杏子、核桃为主。设施农业面积1130亩,标准温室338座,拱棚280座,温室种植以反季蔬菜和温室油桃为主。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我乡2011年着力打造的吐鲁克买里村设施林果业示范基地。该基地占地100亩,以油桃和核桃为主栽品种。乡党委、政府先后投入项目资金和乡筹资金103万元,结合温室滴灌节水工程,改造提升温室52座,配套新修防渗渠1.5公里,农田道路1.5公里。今年该基地油桃即可挂果上市,按照与商家签订的合同,油桃保底价11元/公斤,预计每座温室净利润5000元,到丰产期净利润可达15000元/座。该基地投产生效后,将实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对推进设施农业健康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为农民进一步增收致富奠定基础。

我们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强势推进该温室油桃基地建设。一是抓宣传、算细账。全乡包村领导干部深入农户家,在广泛宣传党的惠农政策的同时,帮助农民算发展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的明细账,积极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发展设施林果业。二是抓管理、强培训。首先与农户签订栽植管理协议,聘请技术员和农户代表为管理员对该基地农户进行管理和技术指导,对管理好的农户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先后组织200余名农户赴南疆、察布查尔、特克斯等县实地对比考察找不足,学习经验提水平,回来总结见实效。三是抓服务、重管护。乡聘请和下派技术员按技术要求进行跟踪服务和管理指导,重点是加强冬季的后期管护,对重栽不重管,管护效果差的农户,将根据协议收回温室。目前,该基地已经产生广泛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带动了农民群众发展设施林果业的积极性。根据农户意愿,2012年,我乡将继续发展温室油桃大棚100余座,力争使我乡的温室油桃突破200座。

我们相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也有能力将乌赞乡设施林果业做大做强,为乌赞乡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篇2:设施林果业基地简介

翁旗桥头元宝山洼林果示范基地,位于桥头镇区东16公里处,距桥解线东500米,占地2400亩,2011年4月开工建设,是以种养殖相结合,采摘、庙会、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山庄。

元宝山洼占地2400亩,划分为六个区。一是果树精品园建设区,建设面积1300亩,栽植以蒙古色红果“123”苹果、大枣、李子、葡萄、油桃等为主的七种精品果树。二是生态林景观园建设区,建设面积600亩,是以常青樟子松、油松为主的林果生态园区。三是商品林丰产园建设区,建设面积100亩;四是天然家畜野禽训养繁殖场建设区。将林果种植与家畜野禽繁殖场复合发展,在林内修建家畜野禽舍,养殖育肥羊、生猪、奶牛为主,兼散养笨鸡、肉鸭、肉鹅,同时修建小型池塘,塘里养鱼,并供家畜野禽饮水等,形成复合经营模式。五是休闲、娱乐、垂钓建设区,建设面积50亩,是在办公生活区周边修建垂钓池、葡萄长廊、果蔬大棚等采摘园。此外,露天游泳场“宝山湖”,制高点的“望火楼”“邀月楼”、“宝山寺”、蒙古包、古老的碾磨坊、果树新品种展示区等多项旅游项目已列入规划。六是基地办公及生活建设区,建设面积50亩。社会福利院建设逐年实施。

该基地的目标是五年内形成规模,八年见规格、见效益,到2018年打造一个绿色、生态、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宝山、生态庄园。

篇3:设施林果业基地简介

江西省新干县麦斜镇果农杨飞舞经营柑橘园20多年, 一直依靠传统的栽培技术换取微薄的收入。2011年, 在县果业局的引导下, 杨飞舞选择20亩橘园, 采用钢架大棚或竹子简易大棚, 实施早熟温柑完熟栽培试验示范。 经过技术处理和精心管理, 柑橘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果实外观饱满鲜亮, 果汁多、化渣性好、糖度高, 并可延至春节前后采摘鲜果, 以10~12元/kg的价格上市, 得到消费者青睐。 目前, 杨飞舞的柑橘注册了“飞舞”牌商标, 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成为该县柑桔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2 设施栽培的葡萄成为新干县及周边县市的绿色名牌

创业女青年周晓娟, 2010年春季投资创建了淦林葡萄基地, 先后投资100多万元, 全园搭建钢架大棚, 安装滴灌设施, 全面推广先进的避雨栽培、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 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狠抓质量关, 成为该县第一块规模避雨栽培的绿色葡萄示范基地。 2013年2月, 该基地葡萄成功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2013~2015年销售价格达24元/kg, 是普通葡萄的2倍, 淦林葡萄成了当地和周边县市的绿色名牌。

3 设施栽培的草莓成为果品中的新贵

2011年, 在沂江乡政府和县果业局的引导和帮扶下, 浙江老板徐志贵投资52万元, 在沂江乡租赁土地搭建大棚, 建立了20亩草莓标准园示范基地。 由于采用设施栽培等新技术, 当年12月份草莓上市, 比传统草莓提前10~20天上市, 采摘期可从当年12月延续到次年5月, 售价高达40~60元/kg, 平均亩产1 000kg以上, 亩收入达2万~3万元, 成为果品中的新贵。

篇4:设施林果业基地简介

俄罗斯海军基地现状

海军基地主要由舰艇基本停泊点和海军航空兵机场组成。其基础设施还包括海岸部队和其他兵力的常驻地、指挥所及通信与观察枢纽、维修企业、武器和物资储备仓库。

在基本停泊点布置有部队的各级指挥机构以及配备通信器材的指挥所。标准的基本停泊点拥有一系列综合设施,包括码头区、武器装备和燃料仓库、汽车库、无线电发射中心、兵营、备用柴油发电站、工程网络、生活垃圾存放和处理场地。除了基本停泊点,舰队还预备了在危险时期和作战时期使用的疏散停泊点,即机动停泊、补给、疏散修船点和锚地。

海军基地可为海军航空兵部队构建主要机场、备用机场和伪装机场网。根据工程设备的特点,它们可能是固定机场,也可能是野战机场。固定机场预先建设,有基本设施和作为主体的固定设备。野战机场既在和平时期建造,也在战时建造。它们配备必要的最低数量的临时设施和移动设备。

标准的机场可以驻扎拥有3个大队的航空团。在机场群(拥有2~3个主要机场、1~2个备用机场和1~2个伪装机场)可以部署拥有3个团的航空师。

目前俄罗斯海军的兵力驻扎在23个基本停泊点,其中北方舰队驻扎在北莫尔斯克、波利亚尔内、加吉耶沃、维加耶沃、扎奥泽尔斯克、北德文斯克;太平洋舰队驻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福基诺、苏维埃港、科尔萨科夫、维柳钦斯克、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波罗的海舰队驻扎在波罗的斯克、罗蒙诺索夫、喀琅施塔得、普里奥泽尔斯克;黑海舰队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费奥多西亚、新罗西斯克、捷姆留克;里海区舰队驻扎在阿斯特拉罕、马哈奇卡拉、里海。大部分基本停泊点不符合现在的舰船海岸保障要求,其中问题最严重的是太平洋舰队和里海区舰队。虽然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海军的舰艇数量减少了60%以上,但是舰艇常备力量的保障仍然是严重的问题。如今俄罗斯海军的发展方针是采取“合理足够”的原则,在运行费用有限的情况下提高使用效率。

俄罗斯海军舰艇使用的码头基本上是20世纪70年代或者更早以前建造的。这些水利工程设施的使用寿命一般不超过50年。因此,到2020年所有码头都需要大修或者新建。至于早期建造的码头,其修理和改进问题如今已经非常迫切。由于目前正在装备海军的第四代舰艇基本上需要另外一种停泊系统,使得情况更加复杂化。比如,第四代舰艇停泊在码头时无法通过舰载系统和设备提供能源,电能、淡水和锅炉用水、蒸汽、高压空气等都需要岸上供应。

改造工程热火朝天

考虑到岸上基础设施会老化,老旧舰艇大批量退役、新舰艇装备数量有限,合并和优化海军驻扎系统在客观上是必然的。这一方针目前正在执行中。多处基本停泊点和海军航空兵的机场已经关闭,其中北方舰队关闭了3处基本停泊点和1座机场,太平洋舰队关闭了4处基本停泊点和3座机场,波罗的海舰队关闭了3座机场。这样在各舰队基本上形成了类似的驻扎系统配置:主要基地——各包括几个基本停泊点;后方预备基地——各包括1~2个基本停泊点以及修船厂和试验场。不排除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优化过程将持续进行,而那些位于偏远地区和基础设施不够发达的基本停泊点将被优先考虑。

海军航空兵的机场网也发生了变化。除了上述由于普遍裁减而关闭的机场,位于普斯科夫州的韦列季耶机场已经移交给陆军航空兵管辖。同时,海军航空兵的作战训练和飞行人员再培训中心将在新地点——叶伊斯克重建。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分别驻扎在奥列尼亚机场与卡缅内-鲁切伊机场的图-22M3型远程战略轰炸机大队已经于2011年正式隶属于空军远程航空兵,但实际上继续在为海军服务。远程战略轰炸机与战略核潜艇都是在远海与航母编队作战的主要武器。此外,预计远程航空兵将同时使用多种机型在海上协同作战:图-22M3型远程战略轰炸机负责攻击水面战舰,图-95型和图-160型两种远程战略轰炸机负责攻击岸上设施目标。

俄罗斯海军司令部认为,未来的水面舰艇和潜艇驻扎系统应该符合以下原则:军事地理和自然条件有利,能够向作战区域迅速部署,靠近动员资源——城市地区和交通枢纽,经济成本最低,物质和技术保障设施发达,拥有造船和修船设备,有舒适的军人及其家属居住和生活的条件,能够应对自然灾害和人为威胁。

在未来几年,俄罗斯将努力保持与恢复4大舰队和里海区舰队的码头区以及岸上保障设施的技术状况。其任务是:在进一步的优化过程中,为现有的和未来的潜艇与水面舰艇创造全新的驻扎条件。计划改进现有的基本停泊点,并配备岸基自动化能源保障、武器、储备品和物资器材补充系统。其中北方舰队的北德文斯克、加吉耶沃、扎奥泽尔斯克,太平洋舰队的维柳钦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黑海舰队的新罗西斯克、捷姆柳克等基本停泊点已经确定了这样的任务。这些停泊点正在建设码头区、栈桥区、技术保障设施,以及安装有关设备。

为保障“北风之神”级955型战略核潜艇的停泊和战斗值班,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从2014年底开始进行勘察设计和建筑安装工作,即在两个基本停泊点的码头区补充设施,包括改造现有场地,建设新的重型浮动钢筋混凝土码头,配齐锚地设备和陆地供能设备等。两大舰队还计划于2016~2017年完成955型战略核潜艇的整个停泊系统的建设工程。同时,为了给“白蜡树”级855型多用途核潜艇提供保障,码头区和武器装载点正在进行补充设施建造。

nlc202309090722

太平洋舰队已经于2012年完成了符拉迪沃斯托克基本停泊点的岸基基地码头区和基础设施的大修和改造;同时,已经完成设计并开始建设用于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号直升机登陆舰和未来新型战舰停泊提供保障的水利工程设施和岸基工程基础设施。该舰队将建设和改造总长度超过2700米的码头区,包括1600米的固定码头和1100多米的浮动码头,全面更换供水和能源保障系统、光纤通信线路,建设行政和业务大楼,改造铁路和公路线,更新武器装载点,并计划于2017年底完成整个驻扎系统的建设。

北方舰队正在完成北德文斯克海上入港航道和北德文斯克基本停泊点军港水域的疏浚工程。

波罗的海舰队从2012年开始进行码头区的大修和改造工作,新建综合工程网络(水、蒸汽和燃料供应系统),在基本停泊点各港湾进行疏浚,为驱逐舰、护卫舰和潜艇的驻扎提供保障。新的码头区总长度约为3000米,已经在2015年底前后完成建设工作。从2011年起为波罗的海舰队改编部队进行的大规模建筑工程包括:在驻防区建设4个综合军营,每个综合军营拥有能够容纳440人的标准营房、办公室、教学大楼、食堂、公园、武器装备仓库、体育健身和文化娱乐中心、医疗卫生设施等。整个建筑工程预计在2020年前完成。

黑海舰队从2005年开始分三个阶段进行基本停泊点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第一阶段(2005~2010年)和第二阶段(2011~2016年)包括在新罗西斯克建设舰船停泊点设施,在捷姆留克和梅萨扎耶的海军陆战队常驻地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为阿纳帕附近的岸基导弹-炮兵旅、叶伊斯克的海军航空兵飞行人员战斗训练中心、新罗西斯克附近的装备技术基地和武器装备与器材联合储存仓库以及海军航空兵的维佳泽沃机场进行配套设施建筑工程。第三阶段,将在捷姆留克建设快艇和辅助船只停泊点,完成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分队和岸基部队基础设施的配套建筑工程,建设联合仓库和装备技术基地。

黑海舰队目前已在新罗西斯克基本停泊点建成了5个码头(其中包括4个总长度为740米的固定码头和1个长150米的浮动码头),完成了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的海岸构筑和加固工程,部分建成了防浪设施;改进了生活保障系统,建成了人员宿舍,并为修船综合体准备好了场地。岸上基础设施的设计与配套建筑工程即将完成,包括仓库、装卸设备、燃料库、工程网、铁路线和能源供应线路。黑海舰队还将建设用于修理舰船的干船坞和码头,另外改造3个码头和大修2个码头。位于新罗西斯克新的基本停泊点将能够为黑海舰队正在建造的6艘06363型柴油潜艇和新罗西斯克海军基地水上警卫队舰艇的停泊提供保障。

里海区舰队从2009年开始在马哈奇卡拉基本停泊点进行工程建设,为11661型“达吉斯坦”号导弹舰的停泊提供保障。工程包括水域疏浚和护岸工程,对浮动码头提供工程技术保障(供水、排水、供电、通信),并为舰员家属建造了居民楼。工程已经于2014年完成。

此外,里海区舰队早些时候对阿斯特拉罕基本停泊点进行了改造和补充设备,以保障新的小型导弹舰和炮舰的停泊,并已经完成了装备“舞会”岸基导弹系统的第46独立海岸导弹大队的设备安装工程。

按照武器弹药储存与使用系统基础设施完善计划,北方舰队、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及中央部队正在进行武器弹药储存区域的勘察设计和建筑安装工作。计划拆除老旧的建筑物,建造新设施。这包括140个钢筋混凝土仓库、2个金属仓库、7个武器装备综合车间、4个装卸平台和7个卸载场地。需要建造周长为51千米的警戒带、84千米长的道路、89千米长的工程管道、143个消防水池和158个避雷装置。

俄罗斯海军基地的改造经验

俄罗斯在整个海军范围内正在实施舰队教学与训练中心系统装备计划,地点为波利亚尔内、符拉迪沃斯托克、维柳钦斯克、新罗西斯克、波罗的斯克、罗蒙诺索夫、维堡和圣彼得堡。此外,俄罗斯还打算在罗蒙诺索夫建立一个多功能教学与训练综合体,用于保障海军特种部队第328远征抢险救援支队专业人员的训练。

2011年,70个军用机场和直升机机场分阶段进行改进和建设。不仅要改造起降跑道,还需要建设滑行道、排水系统、区域净化设施以及安装现代化光信号、无线电导航和通信设备。目前各舰队已经有一些机场完成或者即将完成第一阶段的改进和建设工作,其中北方舰队的北莫尔斯克1号机场、太平洋舰队的叶利佐沃机场、波罗的海舰队的契卡洛夫机场和赫拉布罗沃机场将得到翻新(拆除旧建筑,建设新建筑),并将跑道加长至3500米(赫拉布罗沃机场加长至3350米),从而能够接收所有类型的飞机,包括图-160型和图-22M3型远程战略轰炸机、图-142型远海反潜巡逻机、安-124型和伊尔-76型重型军用运输机等。

到2011年,海军各驻地已经设置了“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站。它们由四大舰队和里海区舰队水文地理部门负责管理。导航站能够高精度(精确度半径为10米)地确定舰船的位置。这简化了对水域的观察,有利于在发生紧急情况和其它事故时迅速提供帮助。“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作用半径接近300千米,而在试验中能够在半径约450千米的范围内接收到信号。目前导航坐标接收范围为300~350千米。

俄罗斯在发展停泊系统基础设施时特别重视更新用于保障舰船和潜艇停泊安全的锚地浮动工具。2009~2017年,俄罗斯海军将接收大约80艘各种锚地保障船,包括拖船、潜水工作艇、模块化通用抢险救援平台和浮游起重机等。

正在建造的浮动工具具有多功能的特点,这样可以减少船只的类型与数量。例如,03180型综合港口服务船能够代替4种船:油污和垃圾收集船、大型水文地理快艇、小型海洋运输船、小型海洋油船。模块化的3370型和23040型小吨位快艇不仅可用于潜水、搜索、检查、调查工作,还可用于对水上和岸上的设施进行灭火,从遇险船舶中抽水和供能。为了进一步确保搜索救援任务,俄罗斯计划到2025年为海军的停泊点补充建造44艘多功能搜索救援保障船,其中北方舰队10艘,太平洋舰队12艘,黑海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各8艘,里海区舰队6艘。需要指出的是,使用一种特殊设计的新型拖船可以大大提高拖拉、灭火、清除油污和完成其它任务时的机动灵活性。

到2020年,俄罗斯将为保障未来的潜艇、水面作战舰艇和辅助船只的停泊创造全新优异的条件。而在俄罗斯军事部门领导人的特别监督下,供应新设备和发展基础设施将会在2020年前同步进行。

责任编辑:彭振忠

编译自俄罗斯《军工信使》周刊

篇5:设施林果业基地简介

(信息来源:乌苏市甘家湖牧场 詹生辉 孙娟)近日,甘家湖牧场科克林开发区种植户姚新建已做好大棚的前期育苗工作,从山东农科院联系引进适宜新疆气候大棚种植新品种大枣苗,现已育苗3亩地。

“根据技术要求,等苗移植到大棚后,在进行嫁接,按要求施肥、灌溉,当年可见效益,场林业站还邀请相关技术员来管理及培训,已达到标准化管理模式,同时形成规模后会向广大种植户广泛推广此品种及种植技术等相关信息。”姚新建说。

篇6:楚雄市林果基地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叶之琪

我市经济林果的发展,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林业科技人员的积极努力和全市广大群众的辛勤耕耘下,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许多好的经验需要进行认真总结,不断发扬光大,但对一些问题和不足,也需要克服和改进。因此,将我市经济林果的基本情况搞清楚,找出林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解决办法则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笔者就此谈点个人认识,以供领导及市专家委参考:

一、楚雄市林果基地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通过我对十九个乡镇的调查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得知:到2001年止,我市已拥有经济林面积325386亩。各种干果、水果产量1121

6万公斤,总产值达5402万元,按品种分:核桃237340亩,板栗14150亩,梨桃22069亩,苹果21605亩,花椒10301亩,油桐5835亩,樱桃1350亩,其它水果10848亩,新发展经济林果(加州李、杨梅、银杏、酸角、印楝)1888亩。特别是核桃基地建设,现已形成近24万亩的规模,占全市经济林总面积的72

9%。核桃产量近400万公斤,产值4000万元。核桃产区(山区9个乡镇)人均收入263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8%。核桃已成为楚雄山区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又一支柱产业。目前,全市核桃产量居全国第10位,云南省第2位。2001年9月,楚雄市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名特优经济林“中国核桃之乡”的荣誉称号。而取得这些成效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楚雄市历届党委、政府,在不放松粮烟生产的同时,长期坚持抓生态环境建设,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并将林果基地建设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培植新的产业来发展。从198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一边逐年增加对林果基地建设的财政投入,一边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不断引进外地的新品种和拓展全市果品种类及种植面积,既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几大果品基地,又在较短时间内绿化了荒山。

(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早在80年代初,楚雄市人民政府就提出了建设“四大基地”的构想,即建设40万亩用材林基地,10万亩桉树基地,10万亩核桃基地,3万亩水果基地。并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对山区、半山区、坝区进行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这为我市日后规模化发展林果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紧密结合项目工程建设,发展林果生产。我市从“七五计划”以来,紧紧抓住中央、省、州各种造林项目,加快林果建设的发展步伐。如利用省列的核桃干果基地建设、长防林建设、绿色企业、“灭荒造林”、绿色扶贫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就共计发展核桃基地127万亩。其中,核桃干果产量5万公斤以上的有20个村委会,万公斤以上的有24

4%。核桃单项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就有150多户,个村委会,占山区78个村委会的56此外,坝区以梨桃为主的小果园也有509个,占全市梨、桃面积的90%以上。这些林果基地使农民群众得到不少经济实惠,“三大效益”也得到了综合发挥。发展经济林果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据考证,我市核桃生产已有466年历史,资源也十分丰富)。

(四)积极开展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市林业局推广站积极做好诸如争取项目必须的可行性研究论证,项目建议书,造林规划设计等科技服务工作。并在组织实施中,一方面确保所有项目造林均落到山头地块,另一方面又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先后引进推广了如苍溪雪梨、金花、砀山梨、加州李、大杨梅、卡子核桃、甜酸角、丰水梨、黄金梨、杜仲等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良品种。

(五)资金投入,是基地建设的基础。从1983年以来,我市除积极争取项目造林资金外,还累计投入项目配套资金、补助资金共1000多万元,确保了林果基地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制约经济林果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水资源配套设施少。楚雄地处滇中干旱区,降雨量偏少,且分布不均。加上经济林果均在冬季定植,干旱少雨,给林果生产的成活率、中耕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二)果农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差。传统习惯经营林业的思想严重,重造轻管、造而不管的现象突出。市场意识淡薄,经营管理水平低。

(三)后期资金不足。不管是项目资金还是政府的扶持资金,往往只够买苗木,而果园基础设施和中后期管理的资金短缺,导致部分果园见树不见果,最终走向失败。

(四)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健全,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水果业还未走向订单农业去生产。产、供、销、加工脱节。

(五)水果品种中,新品种的数量、产量少,多是劣、杂及淘汰品种等大路货。特别是山区发展的2万多亩苹果,已成为社会的一大难点、热点问题,更新改造任务艰巨。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当初忽视了我们楚雄是苹果生长的次适宜地区。加上水利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粗放,以及北方苹果产量猛增、价格下滑,日本新品种的不断涌入等因素,楚雄的苹果就成了最不具竞争力的品种之一。

(六)林业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差,检测、科研设备缺乏,难于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

三、我市发展林果基地的对策

综上所述,通过多年努力,我市林果基地虽已初具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站在当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来看,经济林果生产还远远适应不了形势的发展和广大群众的要求。为使我市的经济林果生产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根据调研结果,笔者对林果基地发展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办法,筹集发展资金。对于那些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好的名、特、优、新品种,政府应每年投入300万—500万元,重点扶持几年,形成一定规模并有显著效益后,再在全市进行推广种植。同时,各乡镇也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购买种苗、技术培训等。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社会闲散资金,林果大户的资金,投入到林果基地建设上来。并逐步改善资本运作市场,在财政有偿使用资金,银行低息贷款方面给予支持。总之,为了培植林果产业,国家、集体、个人、社会各个方面,都应采取积极态度,采用多种办法和途径,千方百计地筹集资金,这是近期发展我市林果基地的当务之急。

(二)大力调整结构,树立品牌意识。我市的“楚雄大泡核桃”品牌,因其质量好、产量高,经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考察评审,2001年9月,被授予名特优经济林“中国核桃之乡”。今后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其品牌效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抓好生产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使之规范化、科学化,产生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积极引进经过适应性试验的卡子核桃,发挥其不需嫁接、外果皮光滑美观、内在品质好、产量高的优势。当发展到一定面积后,再赋予其新的名优品牌,使其占领国内和国际市场。而山区9个乡镇及坝区的部分半山区村社,应继续以核桃为主的干果进行发展,争取到2010年,全市核桃面积达到30万亩,产量达到700万公斤,产值达到8000万元以上。

我国加入WTO后,外国水果的进入,对我们国内的水果市场冲击较大。与“洋”水果相比,我州水果品种多而杂、老化现象严重,果型小,产量低,质低价廉,难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调整树种、品种结构,逐步压缩本地梨、桃、李老品种面积,大力发展和引进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品种,并加大对低产、低质和低效经济林改造力度,提高单产和质量。实施名牌推动战略,实现我市林果业的跨越式发展。2001年9月,市政府曾组织坝区乡镇领导和有关部门,到成都康源公司考察了解。从日、韩引种来的丰水梨、黄金梨等水果生长情况后,少数乡镇和单位于2002年2月初进行了引种种植。其中尤以康源公司在富民荷花村(州种苗站)示范种植的黄金梨、丰水梨、八月桃长势最好。且栽培的2年生苗已挂果。品质、成熟期均优于四川。原因在于成都雾多,光照时间少(年平均100多个小时),而楚雄的平均光照时数达2422小时。比成都(7月底)提前成熟半个多月。形成了一个时间差,也赢得了商机。由于黄金梨是目前国际市场上的最新优良品种,数量少、需求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作为楚雄来说,该品种是一个值得重点推广的水果项目,它将改变我市水果生产效益不高、品牌落后的局面。此外,对其它像欧州樱桃、优质李等名优品种,也应逐步进行引种种植。以调整我市水果品种结构,提高其品牌效益。近年来国家林业局已将苹果、柑桔等列为调整产品结构,着力调减面积的大路货品种。因此,我市应将山区现有的2万多亩苹果,列为低产低效经济林,纳入重点改造对象。选择具有本地特色的适应性强的树种,不断加大改造力度,逐步扭转被动局面。

(三)规范种植,科学管理。种植一株果树,作为一般群众来说,认为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我们种这棵树的目的,是为了让它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具备一定的生态效益。因此,为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应从林果基地的规划设计开始,造林地选择、品种选择,到育苗、定植、浇水、施肥、整形修剪、防治病虫害等,都按技术规范进行实施,不断提高林果生产的科技含量。此外,还要通过培训及实践,逐步提高林农的整体素质,强化科技管理水平,其中在以核桃为主的干果生产管理中,重点以老树复壮,水肥管理为主,以高头换接为辅。坚持“四个一”建设,即一条水平带,一个标准穴、一担农家肥、一株良种苗。按设计标准开挖大塘,施足底肥。坡地、陡坡地应建设水平带状台地,以促进保水保肥,防止水土流失(旧关林场在这方面已作了很好的示范,1000多亩核桃都开挖了水平台地),为林木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我市核桃产量的70%以上,是40—100年的老核桃树,如中山镇洼子村草盖社孔兴友家的一株87年的核桃树,结果4万个,收入3000多元,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大核桃树,有一部分因雷击、水肥失调等因素,形成了一些枯枝。通过水肥管理,促进老树复壮,萌发新枝,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全市24万亩核桃中,挂果的有15万亩,平均亩产25公斤,仅为日本、法国的1/6。既说明我们的管理粗放,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也说明我市的核桃生产存在巨大的潜力。通过科学管理,8—39年生的核桃,将逐年增加产量,老核桃树复壮后又会更加丰产,加上未结果的陆续挂果,初果的逐渐走向盛果期。如果政策、措施到位,到2010年,我市的核桃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亿元的大产业。

核桃、板栗等干果类,树体高大,根系发达,产量高、寿命长。需肥量要比其他果树大1—2倍。核桃树除对氮肥需求大外,对磷、钾以及对微量元素的需要也全面而充足。如锌、锰、铜、硼、铁等。如果缺少或供应不足,就会产生生理障碍而出现缺素症,影响正常生长和产量、品质。对核桃树施肥分基肥、追肥和施微肥三个时期。因年龄、养分需求、缺素症的不同而采取不同方法。分别为:基肥以采果后的9—10月为宜;追肥分萌芽肥、花后肥、硬核肥三个阶段;微肥在每年的4—8月核桃的生长期,进行根外施肥。通过水肥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农民多年来把这棵树栽下去,就等着它结果的种懒庄稼的传统习惯。才能达到增加产量,增加收入的目的。

在水果生产中,由于楚雄是滇中老旱区,而水果是有水才有果,如果没有水源保障,就无从谈起种植水果一事。所以,在造林地的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水利设施的配套建设。这样才能保障成活率,在整个冬春干旱季节,确保果树的需水要求。水果类的管理,除坚持“四个一”外,还需矮化密植、定干整形、水肥管理、低产果园改造等。各方面的技术要求都比干果类高,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达到预期目标。

果树按高标准要求定植后,除保证近半年左右(12月至次年5月)干旱期的适时补充水分外,需进行拉枝定干、整形修剪、疏花疏果。采用平衡施肥、果实套袋、高接换种、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通过示范种植,并通过宣传、培训,培养出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技术员。

当今普遍推行的梨树矮化密植技术,不仅是解决采摘难的问题,更主要的是为了高产、高效。黄金梨的初植密度是传统模式的5倍,以盛果期每株控制数50个梨计算,每亩可达344吨,收入可达1

3吨—15万元以上,可在短期内达到先进地区(山东、河北、四川)的丰产水平。这一技术,应推广到樱桃种植上,也就解决了樱桃节到紫溪山采摘樱桃难的问题。平衡施肥技术,一是在果树现蕾后,二次生理落果前,膨果期、采果前后进行施肥。二是根据果树生长发育的不同需要,用根外施肥方法追施微肥。果实套袋技术,是近年来从日本、台湾引进的一种实用技术和产品,特别是生产高档水果必备的一种手段。可防止蜂、鸟对果实的侵害和风、雹灾害。保持了鲜果的外观形象。

低产果园的改造,是我市林果基地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据统计,全市梨、桃面积22069亩,百分之九十以上分布在坝区。而坝区的优势在于光热和土地资源,交通、通讯发达便利。劣势在于品种老化、落后、效益不高。如果我们把国际领先,市场广阔的黄金梨、丰水梨及八月桃等名优品种的花芽,采用高头换种技术,进行品种改良,将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做出巨大的贡献。

从长远来说,进行组培育苗技术研究、攻关,建立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利用无公害栽培技术建立生态果园,发展到观光、采摘果园。逐步地利用现代设施栽培技术,发展加工专用品种、设施栽培品种和出口创汇品种等。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也是培强做大林果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希望之所在。

(四)培植龙头企业,走产业化之路。在确保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促进我市经济的振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赋予楚雄林业的历史重任。建设好经济林产业不仅关系到全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的脱贫致富。全市有经济林面积32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7

3%,与全国平均17

2%有一定差距,与山东、河南、河北的34—39%相比,差距更大,不到人家的1/4。河北省赞皇县,过去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仅仅发展一个以红枣为主的产业。用十年时间,经济林面积达到39万亩,总产值达8000多万元。全县人均增收500多元,增加财政收入近千万元。把红枣产业发展成了强县富民支柱产业。所以,学习外地经验,找出自己的差距和潜力所在,有助于产业的发展。我市林业用地中,宜林荒山已基本消灭,但有一些低价值林分。在水果面积中,有几万亩低产、低效果园。如果用10—15年时间,选准名优新品种,把经济林面积从现在的32万亩发展到50—60万亩,是完全有可能的。

“十五”期间及未来10年,国家林业局对我国经济林产业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市场,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振兴地方经济为目的。依靠科技创新,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强化产后商品化处理、贮藏加工和市场流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实施龙头和名牌战略,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效益。努力实现新时期经济林产业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因此,优化生产布局,调整树种品种结构,按照适地适树、挖掘传统经济林品种和引进国内外适栽树种,增加规模和效益的原则,逐步淘汰非适宜区及效益低下的经济林,使生产向最佳适宜区和适宜区集中,逐渐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势在必行。如山区片的核桃产业;宜茨、新村以甜龙竹为主的竹产业基地;吕合茶叶、苍溪雪梨产业;苍岭的加州李;紫溪山周围的(前进、东华半山区村社)樱桃;永安的桃子;富民、东瓜、东华、子午、云龙重点发展的黄金梨、丰水梨基地,以便在城市郊区建立错季型、旅游观光型和时令型果品园区等布局。在突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组织实施好培植龙头企业这一战略中,我市所生产的核桃,主要由供销社、李万学的东宝公司、宏源公司及山区乡镇的十多户贩销大户,组成了核桃流通领域多种所有制的龙头企业。而竹产业则在楚雄州进兴工贸公司这一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在政府的协调帮助下,近年在马龙河、白依河、三街河流域有了快速发展。成都康源绿色果业有限公司在楚雄富民建立黄金梨示范基地后,由于该公司实施最低保护价收购及外贸销售渠道,在它的带动下,楚雄市的优质梨生产将会形成一大支柱产业。龙头企业是在面向市场中成长起来的,市场运作机制,是新时期形势发展的结果。要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销售市场体系。要改进经营形式,改变过去先抓生产、再抓销售的方式为现在的“销、供、产”逆向思维和管理方式,以销定产。实施“订单果业”、“合同果业”。积极探索直销、代理、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方式,促进产品销售。我们要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坚持多种类型和所有制并举,改、扩、建相结合,发展一大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贮藏保鲜、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建设水平。要培强做大一个龙头企业,需要多方协调和政策的调整,也涉及体制创新和观念创新,但是,一旦形成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将会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上一篇:县台办对台工作总结下一篇:义无反顾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