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镇果业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文档

2024-04-14

张洪镇果业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文档(共3篇)

篇1:张洪镇果业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文档

张洪镇果业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李雯艳

张洪镇位于旬邑县城以西12公里的中部塬区,辖12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51个村民小组,16858 口人,全镇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792 亩,森林面积3.34平方公里,苹果面积24252亩,2011年,挂果面积2.2万亩,苹果套袋3亿只,苹果总产量5.2万吨,总收入2.08亿元,人均仅苹果一项增收3300元,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狠抓果业生产不放松,果业生产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果业生产现状

(一)规模得到壮大。经过连续多年发展,全镇果园总面积已达到24252亩,人均1.43亩、2011年总产量 5.2吨。苹果总面积中:1-5年2974.7亩,6-10年2985.2亩,11年以上2598.9亩。塬地栽植5792.2亩,坡地栽植1479.6亩,滩地栽植1288亩。

(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狠抓了四项关键技术的推广,使果品优质率、商品率均有明显的提高,2010年全镇共推广果树大改型7000亩,强拉枝70000亩,无公害8000亩,巧施肥8000亩,实施果实套袋6300000万只。建成消水四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园1个。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健全

2008年高家楼村建成了全乡首个果树专业合作社,制定了章程,建立健全了相应组织机构,对高家楼村果树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全乡果业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壮大,目前全镇经济人已发展到100多人,有力地推动了苹果销售工作顺利进行。

农民技术员队伍、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乡政府积极组织果农参加培训,聘请专家来乡进村讲授果业生产技术知识,使广大果农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培训发展农民技术员80多人。

二、存在问题

(一)规模、品种结构不合理。xx乡地处泾河沿岸,沟壑纵横,全乡境内以山坡地、河滩地居多,在1.7万亩耕地中不适宜栽植苹果树的河滩地面积达8000多亩,苹果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面积有8558.8亩,山坡地及河滩地受自然条件影响,不适宜栽苹果树地块较多。其次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以红富士、秦冠等品种为主,嘎啦、美八等早中熟品种面积较少。

(二)果农科技文化素质低。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地带,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家中以妇女、老人居多,且为主要劳力,而且多为小学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慢。

1、生产科技含量低。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地带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家中从事苹果生产的劳动力以妇女和老人为主,而且多为小学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慢。

2、生产科技含量低。由于果农科技文化素质低,加之经济基础薄弱,50%以上果农仍采用传统作物管理方式,四项关键技术应用率,普及率较为低下,在果实套袋上,60%以上果农户采用劣质供应袋。果园生草及配套措施难以推广。

3、贮藏设施落后,乡境内没有大型气调库及采后设备。多以土窑洞存放为主,鲜果销售期短。销售难度大。

三、应采取的措施

(一)调整品种结构,通过高接换头,新栽植扩大面积的方式,适当增加早中熟品种比例。

(二)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学习班,外出参观等方式,提高果农科级务果意识和作物水平。

1、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狠抓示范园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一批省市县示范园,用示范园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全乡新技术推广应用,使四项关键技术普及率、应用率得到明显提高,果实质量明显提高,优质率、商品率显著提高。

篇2:张洪镇果业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文档

xx乡地处于长武县城以北20公里处,全乡辖12个行政村,2546户、10182人,全乡耕地总面积17322亩,其中塬地10629亩、滩地6462亩。果园面积

8558.8亩、挂果面积6900亩,总产量3709万斤。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乡狠抓果业生产不放松,果业生产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果业生产现状

(一)规模得到壮大。经过连续多年发展全乡果园总面积已达到8558.8亩,人均0.85亩滤布、20总产量

3709万斤。苹果总面积中:1-5年2974.7亩,6-2985.2亩,以上2598.9亩。塬地栽植5792.2亩,坡地栽植1479.6亩,滩地栽植1288亩。

(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近年来狠抓了四项关键技术的推广,使果品优质率、商品率均有明显的提高,全乡共推广果树大改型7000亩,强拉枝70000亩,无公害8000亩,巧施肥8000亩,实施果实套袋6300000万只。建成消水四项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园1个。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健全

20高家楼村建成了全乡首个果树专业合作社,制定了章程,建立健全了相应组织机构,对高家楼村果树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全乡果业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壮大,目前全乡经济人已发展到50多人,有力地推动了苹果销售工作顺利进行。

农民技术员队伍、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近年来,乡政府积极组织果农参加培训,聘请专家来乡进村讲授果业生产技术知识,使广大果农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培训发展农民技术员80多人。

二、存在问题

(一)规模、品种结构不合理。xx乡地处泾河沿岸,压滤机滤布沟壑纵横,全乡境内以山坡地、河滩地居多,在1.7万亩耕地中不适宜栽植苹果树的河滩地面积达8000多亩,苹果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面积有8558.8亩,山坡地及河滩地受自然条件影响,不适宜栽苹果树地块较多。其次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以红富士、秦冠等品种为主,嘎啦、美八等早中熟品种面积较少。

(二)果农科技文化素质低。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地带,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家中以妇女、老人居多,且为主要劳力,而且多为小学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慢。

1、生产科技含量低。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地带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家中从事苹果生产的劳动力以妇女和老人为主,而且多为小学文化程度,接受新事物慢。

2、生产科技含量低。由于果农科技文化素质低,加之经济基础薄弱,50%以上果农仍采用传统作物管理方式,四项关键技术应用率,普及率较为低下,在果实套袋上,60%以上果农户采用劣质供应袋。果园生草及配套措施难以推广。

3、贮藏设施落后,乡境内没有大型气调库及采后设备。多以土窑洞存放为主,鲜果销售期短。销售难度大。

三、应采取的措施

(一)调整品种结构,通过高接换头,新栽植扩大面积的方式,适当增加早中熟品种比例。

(二)加大培训力度,通过举办学习班,外出参观等方式,提高果农科级务果意识和作物水平。

1、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狠抓示范园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一批省市县示范园,用示范园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全乡新技术推广应用,使四项关键技术普及率、应用率得到明显提高,果实质量明显提高,优质率、商品率显著提高。

篇3:张洪镇文化站调研报告

张洪镇位于旬邑县中部塬区,全镇辖12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4116户,16858口人,耕地面积26792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390元。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着眼于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干部群众广泛开展文化宣传活动,不断提高文化品位,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自觉性,推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文化站基本现状

镇文化站现有工作人员3名,事业编制,其中站长1名,工作人员2名。高中文化程度2人,大学文化程度1人;45岁以上1人,40岁以下2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由县财政负担,年平均工资2.6万元。无专门办公场所和活动设施。

文化站运行状况

近年来,镇上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先后投资2万多元,为文化站购臵乐器、羽毛球、篮球、乒乓球桌、象棋等文化体育器材共110套,订阅报刊杂志9份。同时,镇上每年拿出1万元,组织群众积极举办各种文化娱乐和培训教育活动,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是以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为主要任务,加大对群众的教育培训。我们侧重于果业、畜牧、劳务输出等主导产业,先后聘请县果业局、司法局、畜牧站、职教中心技术人员,坚持至少每月举办一次科技知识培训班,将村级“农家书屋”向群众开放,鼓励群众借阅

图书,教育群众学文化、懂科技,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了解农业生产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同时,充分发挥电教器材的作用,坚持经常性组织群众观看教学录像,放映科教电影,努力拓宽群众知识层面。镇文化站每年组织集体活动8-10次,发放学习资料6万多份,培训群众10000多人(次),全镇80%左右的群众都掌握了1-2门科技文化知识,有力地提升了致富本领;另一方面,我们致力于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大对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的组织引导。镇文化站召集各村能拉会唱的群众200多人,组织成立了文艺宣传队、青年唢呐队、女子锣鼓队、老年秧歌队、秦腔自乐班等群众组织,编排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和农闲时节为群众表演,并动员群众广泛参与,一显身手。社火表演、秦腔演唱会、赛歌会已成为节日期间群众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大餐。与此同时,由镇文化站牵头,每年组织开展一次农民运动会,设立象棋、拔河、篮球、乒乓球、跳绳、老年门球等文体比赛项目,引导群众自娱自乐,陶冶情操,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力争让农村老人都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幸福日子。镇文化站在联系群众、繁荣乡村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村级文化活动室状况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各村相继建成了功能齐备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并配套建成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全镇现有村级文化活动室8个,平均占有面积20平方

米,以秦家、陆胡、高平、下皇楼村为典型,拥有一定数量的图书和各类文化活动器材。各村文化活动室按照镇文化站的统一协调,在完成各项重大文体活动的基础上,按照各自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使村级文化活动室成了农民群众学习致富信息、增长见识的好地方。同时,我们以村级文化活动室为依托,充分利用村级文化资源,各村每年至少举办两次以上的群众秦腔演唱会和社火、秧歌表演等文化活动,举办群众篮球赛、拔河赛、乒乓球赛等体育活动3次以上,坚持每月放映数字电影2次,为群众自娱自乐搭建了平台。按照县委宣传部倡导,充分学习原底社区“一创四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了以创建“和谐家庭”,评选好媳妇、好婆婆、好丈夫、好公公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有效改变了村风民风,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使得尊老爱幼、助人为乐、邻里团结等优良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知识、文化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党的十七届六中会全也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人们憧憬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但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目前现有的基础设施、经费保障远远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资金欠缺。镇文化阵地、设施落后;村级文化活动室,在新农村建设中虽列为一项硬任务,但仍是多室合一,阵地设施、活动器材等仍很紧张;农家书屋发展态势较好,这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文化书籍”下乡。

2、政策性扶持较少,项目投入不大。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政策上扶持较少,诸如文化单位的建设、人员的培训与提高、经费的落实等方面没有十分有力的促进措施。在项目建设上,虽然有镇文化站建设等项目,但项目较少,争取有难度。

3、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文化工作者积极性不高。在经济市场的大环境下,农村从事文化事业的人员较少,加之国家在文化人才的培训提高上扶持的政策不够强,使文化人员得不到及时的更深层次的培训。国家对文化人才的鼓励不够,虽设有许多大奖的评赛,但都是层次较高的,对农村从事文化人才的评奖、职位晋升重视不够。这样文化人才搞文化的积极性不高,学文艺、专文艺的人员太少,特别是在年轻人中,从事文化事业的人更少,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

4、文化产业发展的难度较大,文化产品质量较低。产业的发展是需要政府支持的,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国家在资金、项目、推介上做的较少,主要靠从事文化产业人员的个体劳作,发展起来难度较大,没有形成一个政府支持、群众闯事业的大好氛围;在人员素质上参差不齐,受文化程度、个体素质的影响,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发展不景气。

几点建议:

一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各级财政每年应给予一定投入,支持建设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二要从日常活动经费保障、设备配备、专业人才培训等方面增加投入,使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有固定的活动经费来源,保证其正常开展工作。三要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培训和业务进修,提高广大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

农家书屋基本现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镇党委、政府以促进农民增收、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以农家书屋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村级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镇建成“农家书屋”8个,现共有各类图书1.5万册,以高平村“农家书屋”最为典型。该村先后购臵书柜5个,图书2900册,文化活动器材45件,电教设备3套,健身器材25件;2009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省文化厅、市文化局、县新华书店先后为该村农家书屋增添图书1500多册,报刊杂志1000多份,党员教育和农民培训电教片50套,图书总量达到6200多册,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极大地满足了群众文化和生产生活需求。

农家书屋运行情况

各村都先后制定了图书管理制度、借阅制度、图书管理员工作等7项制度,并确定每周一、三、五为图书免费开放日,实行村干部轮流值班,专人专管,图书统一编号,造册登记,凭证借阅,按时归还,使农家书屋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制度,确保了图书不遗失、不损坏。同时,还设立了果业、畜牧、法制3个文化普及小组,聘任了5名有文化、懂技术、奉献意识强的农业技术骨干担任宣传员,每年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8-10次,印发科技文化宣传资料5000余份,着力推广苹果生产新技术、畜禽养殖及疫病防治、常用法律法规知识,大力提高群众综合素质。为了提高群众的学习效果,村上每年定期组织举办科技文化知识竞赛,大大激发了群众借阅图书、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使读书学习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

上一篇:我的初中语文老师随笔下一篇:我最熟悉的人妈妈小学生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