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

2024-05-01

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精选6篇)

篇1: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民族中学申报省级文明单位

申 报 材 料

云南省文明委:

芒市民族中学建于1986年,是由芒市委、市人民政府直属的半寄宿制民族初级中学,位于芒市镇河东路14号,占地139.2亩,学校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63人,其中住校生1066人,教职工135人,其中专业教师122人。研究生两人,本科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学历达标100%。学校环境幽雅、林木葱翠、花团锦簇、四季常青,是首屈一指的花园式绿色学校。学校秉承“努力实践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教育目标,坚持深入开展以“三爱”(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 三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让”(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材)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形成分层推进、狠抓意识、注重实践、严格管理、创造特色的工作思路。先后荣获“潞西市综治维稳工作一等奖”、“德宏州平安校园”、“德宏州文明学校”、“德宏州家庭教育先进集体”、“德宏州B级卫生食堂”、“德宏州禁毒防艾示范学校”、“德宏州绿色学校”、“云南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督导评估优级学校”和“云南省文明单位”等称号,连续九年被市教育局评为“一级常规管理学校”。近年来办学质量稳步提高,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市第一,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肯定。

一、加强领导班子团队建设,加持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战略。

学校领导班子开诚布公、团结协作,学校牢固确立了人才强校、科研兴校思想,认真抓好两支队伍建设。教研队伍积极钻研,教师队伍实力雄厚,并且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党员教师队伍的 引领,成为我校办学的突出优势。

全面提升干部素养。在芒市委、市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领导班子能认真学习、贯彻、实践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工作中率先垂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在各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认真落实一年一次的民主生活会制度,组织好一年二次的中心理论组学习,认真学习并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倡导全新的办学理念,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把创建活动列入单位发展总体规划,计划周密、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学校主要领导亲自主持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州、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中层以上干部均是教育教学骨干,云南省名校长、有省、州、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一支团结守纪、廉洁高效的干部队伍为强化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提供了坚强的保证。自2009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校领导班子能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2011年7月,被中共芒市委授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百强党组织》荣誉称号;2011年1月,被中共德宏州委、州人民政府评为“两基”迎国检“先进集体”; 2011年5月,被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授予 “云南省园林单位”称号;先后荣获“德宏州平安校园”、“德宏州文明学校”、“德宏州家庭教育先进集体”、“德宏州B级卫生食堂”、“德宏州禁毒防艾示范学校”、“德宏州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云南省科普教育示范学校”、“云南省优级学校”,连续八年被市教育局评为“一级常规管理学校”。

大力加强“两支队伍”建设。“两支队伍”是指教研队伍、教师队伍。我校党总支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 “青 2 蓝工程”和“名师工程”,制定和完善《教师专业考核制度》,《领导挂钩学科组制度》,《领导、党员教师帮扶制度》以制度建设树师德师风,以考核机制促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和专业化水平,促使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内动力。以校本教研为抓手,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

1、聚焦课堂教学,探索青年教师培养新模式。聚焦课堂教学,对新进校教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开展磨课活动,重点抓好同事互助观课,通过老教师的点评,肯定原来的优点,修正存在的问题,促进其专业成长;通过召开青年教师的座谈会、倾听青年教师的要求、组织师徒结对活动,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每年定期开展青年教师多媒体课堂大赛,以赛代训,探索对年青教师的培养模式。

2、加强内外交流,博采众长。学校注重加强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与交流,定期开展教材分析、案例研究,坚持周周研评课制度。建立学校学科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逐月督促各备课组开展教学研讨课,要求各备课组每周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学期至少提供5节研讨课,努力把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

3、三是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内互动”主题实践活动。“走出去”就是选派优秀教师到对口支援学校任教,开展送教下乡,上优质示范课,选派部分教师到内地名校培训学习,提高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直观感受和激发广大教师对新形势下需要什么人才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请进来”,即请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校园,为学校科学发展建言献策。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老校友、退休老教师、骨干教师等,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参观学习、研讨交流。“内互动”,即组织年级组、教研组、教学班,开展教学研讨、文体活动、主题班会等活动,达到优势互补、共谋发展的目的。

4、是推行“人才强校”战略,增强学校培养和聚集人才的能力。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带动作用。通过师徒帮扶、培养、走出去进修、提高,请进来经验、交流、3 探讨教师间学习、研讨等形式,同时带领组织部分学科带头人赴瑞丽、陇川、腾冲、与当地一中开展“同堂异构”教学教研活动,这些举措,为年轻教师的快速成长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广阔的平台;开拓了教师的学术视野,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三年来,我校有近十多教师在省、市级优质课评比及基本功竞赛中获奖。一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师队伍业已形成,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坚持教育服务,开展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四群”教育活动颇有成效

学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2009、2010、2011、2012年期间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四群”教育等活动、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以人为本,以服务教育、建设队伍为核心,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为抓手,以开展“四群”教育活动为基础,以创先争优为目标,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科学制度保障、科学方法推进学校建设。2009年学校党组织被评为“五好”党支部,2010年被评为先进基础党组织,2011年7月被评为被德宏州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中共德宏州直属教育工作委员会授予“2010年—2011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2011年7月,被中共芒市委授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中《百强党组织》荣誉称号。

三、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党总支以开展“三个” 主题年教育活动为契机,学校深入开展师德教育和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活动,1、校长亲自对新岗教师围绕《新时代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师德》至少进行两次以上培训;邀请北京感恩励志宣讲团和深圳道宏集团到我校进行了六场宣讲,切实加教职工和学生的强思想政治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在教师队伍中起到模范的示范作用,2010年 4 时任书记的马毅校长还被评为云南省名校长,他的模范行为正是整个领导班子的缩影;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举行师德教育报告会,组织教师“红色之旅”,积极响应教育局“拒绝有偿家教,弘扬高尚师德”的倡议,每学期开展先进班级、文明处室的创建评比活动。2011年12月,召开了芒市民族中学师德师风暨学生生活学习习惯养成总结表彰大会,激发了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学生的向上精神,全校教职工爱国守法、团结友爱、敬业奉献,整体素质良好。

四、构建多元发展平台。我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坚持“努力实践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从学生成长的需求出发,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搭建各种平台,促进学生的个体化多元性发展。校团委开展了《中华魂》读书演讲比赛、《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等演讲见比赛,促进学生们的社交、演讲和辩论能力;组织参观“全国流动科技馆”激发学生们爱国爱乡的热情;进一步完善体育大课间、体育大课堂活动载体,学校以“精品式”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为指导,精心策划并组织学生社团,“广播主持” “环保社”等12个学生社团展开的不同形式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更是挖掘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的能力在社团的活动中得到提高,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认识、自我设计,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综合性、信息化、开放式、充满艺术氛围、个性鲜明的健康成长环境,让学生的潜能在轻松中得以充分开发,境界在愉悦中得以升华。为鼓励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在德宏州《中华魂》读书、演讲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五、推进民主管理建设。

民主管理需要制度来保证,制度建设是推进民主管理的前提。以教职工大会、校务公开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完善学校民主管理制度。校务公开的实施,增强了干部和群众的民主意识、服务意识、参政意 5 识和监督意识;促进了领导干部作风的转变。如财务实行了公开制度化,预算公开、收费项目及标准公开后,加强了财务管理,严肃了财务纪律,增强了财务透明度,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对职务晋升、各种优秀、先进推荐名额的产生,我校制定了荐办法,进行公开考核、公开面试,集体打分讨论产生;认真实施校务公开,增加学校管理的透明度。

六、努力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我校高度注重“平安校园”工作,领导机构健全,措施到位,各种规章制度、紧急预案完善。领导班子对学校安全稳定分工明确,党政主要领导是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第一责任人,对学校安全工作负总责,分管安全工作的党政领导负直接责任。切实把“平安”工作墨化为师生自觉的行为。认真开展“校园安全周”宣传活动,定期组织各种法治、交通、消防、禁毒防艾等知识讲座,进行预防地质灾害、紧急突发事件的安全疏散演练;同时积极外出参与各种法律法规、安全宣传、小手拉大手等活动;校园安全管理创新思路,在实行师生联动全员管理基础上,积极寻求各相关单位部门对周边环境的整治,使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得到保障。此外,学校大力投入安保建设,安排专职安保人员12人,配备了各种警用器械及监控设备,仅2010年上半年投入的安保经费达10余万元,同时投入资金改建禁毒防艾展室,使之成为云南省一流的学校“禁毒防艾”、“反邪教”展室。扎实的工作换来了校园和谐稳定,多年来,无上访人员,无群体性事件发生,现有省市级“五好文明家庭”34户,校级“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80户;10个住宿片区均为“平安楼院”。2008年以来,有10名学生获省州级各种“优秀学生”称号,两班次被评为州级优秀班集体;7名教师获国家省州级各种荣誉称号。

七、打造和谐人文校园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关注环保,就是关注生命!我校对照省级绿 6 色学校标准,制定了详实可行的绿色学校创建计划,展开工作部署,仅2010-2012年绿化美化资金达30多万元,化建设资金达30多万元,改善了校园环境设施和环境教学设施,使绿化建设和环保教育保障到位;我校还注意收集整理环境教育材料,编写环境教案和环保教育手册,并积极利用周边环境优势,从实际入手,从小事入手,抓环境、转理念、导行为,使全校师生更加关注自然、关注环保,形成充满绿色氛围、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即绿色的校园、绿色的课程、绿色的理念。2010年学校被授予“云南省绿色学校”称号。学校食堂被评为“德宏州B级卫生食堂”。

八、坚持质量强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狠抓教育科研,育创新成效显著。

学校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扎实推进有效教学模式创新,不断深化办学内涵,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把教育工作的“内涵提升,外延拓展”和“科研强校”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2009年到2010年期间学校教师共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省、州、市级奖32篇,12 位教师参加省州、市优质课评比、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

学校制定了 一列的规章制度,以去粗存精、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减轻学生负担,避免题海战术。学校制定了备课组长工作职责,在备课组运作基本正常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提出集体备课时须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教学进度;“六备”,备大纲、备考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学校加强了对尖子生“培优”具体落实到个人。通过实施个性差异教学,进一步增强尖子生补弱意识,对尖子生弱科加强辅导,使智优生优势科目更强,弱科不弱,进一步提高整体实力,对于部分学业基础薄弱的学生,学校加大对其的教育力度。学校开设专门的体艺教室、购置专业的体艺器材、配备专职的体艺教师给予术科指导,让有体艺特长的学生积极备考美术类、体育类特长生。对学有潜力的学生,重在夯实基础、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参加辅中补中,为他们配备学科导师,力争全面提高,及早确定合适的发展方向,考上理想的学校。

2011年我校有651名学生参加中考,全市600分以上的考生有90人,我校有40人,占44.4%,我校周豪杰同学以672分的优异成绩夺得芒市中考状元,芒市中考前10名同学中,我校有3人,前20名考生中,我校有8人,前30名考生中,我校有11人,全市前80名考生中,我校有34人;全市530分以上的考生有393人,我校有148人,占37.7%;全市全科及格人数337人,我校有120人,占35.6%;总分及格人数297人,比去年增加12人;全市总分平均分307.51分,我校为402.30分,比全市高出94.79分;平均每生每科得分49.6分,我校为67.36分,比全市高出17.76分,比去年增加4.98分;数学(115分)、政治(95分 两人并列)、英语(115分)、化学(99分 两人并列)等五个学科单科成绩均为全市第一,物理99分的同学有4人。

七、八年级州市统测各项指标均处于全市领先水平。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芒市民族中学将继续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坚持“努力实践让每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办学理念,坚持走科研兴校和内涵发展之路;攻坚克难,勇于创新,用辛勤和智慧浇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花,使她越开越艳,努力把芒市民族中学建设成为“环境上的花园、读书上的学园、精神上的乐园”;为新芒市社会稳定和谐,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再立新功。

2012年4月8日 芒市民族中学

篇2: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实施办法的通知》(云政发〔2007〕130号)和《德宏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德宏州人民政府公告第23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政府主导、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完善措施、规范管理、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建立统一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第三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州级统筹的原则;低标准、广覆盖的原则;个人自愿缴费参保,政府给予补助的原则;建立统筹基金、重点保障住院、门诊特殊疾病的原则;统筹基金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原则。

第四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从2008年5月起,争取用3年时间覆盖全州所有城镇居民。

第二章 参保范围

第五条 具有本州户籍,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的学生、少年儿童以及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可以学校、家庭或个人的方式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第六条 城镇居民非从业人员中,有一定的生活补助收入,但低于养老金最低标准,且生活补助不属社保所发养老金范畴的,可以个人方式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按普通居民缴费标准缴费。

第七条 基本失地或大部分失地的农民,可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第八条 随同父母进城务工的未成年人、少年儿童可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财政不予补助,应由个人全额缴纳。

第三章 参保登记

第九条 各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乡镇劳动保障所、街道办事处(社区)负责对城镇居民参保人员进行登记、资格审核、基础信息登记、信息变更、缴费核定、发放参保确认通知书;负责为参保人员办理和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

第十条 参保人员可向所在乡镇劳动保障所、街道办事处(社区)或向当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登记手续。乡镇劳动保障所、街道办事处(社区)应及时将参保人的信息、资料上报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第十一条 城镇居民参保登记时应持户口本、身份证等相关证件,并如实填写“云南省德宏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信息登记表”。

(一)下列人员应提供以下有效证件:

1、重度残疾人员应提供残联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2、低保家庭应提供民政部门核发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

3、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应提供所在乡镇、社区出具的有效书面证明。

(二)不能提供上述有效证件的,在办理参保登记时只能按普通居民办理。

第十二条 对特殊人群参保,应当留存相关资料复印件,信息登记资料应单独管理,并由登记机构在辖区内进行身份公示和认定,接受监督。

第十三条 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地区发生户籍转移时,应到户籍迁出地乡镇、街道(社区)办理参保变更手续后,由当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出具参保证明,到迁入地办理续保手续。

第四章 费用征缴管理

第十四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自然为保险,参保人员应在每年的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一次性缴纳全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十五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参保人员或学校经办人员持参保确认通知书或缴费凭证,到指定银行缴纳。缴费统一使用省财政厅印制的云南省社会保险费缴费收据。

第十六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州级统筹、财政专户管理。各县市财政局、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按规定及时将征缴的医疗保险费划转到财政专户及上解到州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七条 各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及时完成对乡镇、街道(社区)城镇居民参保登记信息、身份核定确认工作;编制本县市城镇居民参保情况及费用缴纳补助情况统计表,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州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第十八条 州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建立对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医疗费用支付的考核办法,并根据工作需要预拨部分周转金到各县市,以便于医疗费的及时结算。

第十九条 建立州级风险储备金,风险储备金全州统一调剂使用。

第二十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每年应向本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并向社会公布。

第五章 待遇支付

第二十一条 德宏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限额为每人每年1.6万元。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含个人按比例承担部分和统筹基金按比例支付部分,不含起付金及自费部分。

第二十二条 参保人员的医疗,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药范围、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标准执行;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实行逐级转诊、转院制度或者双向转诊、转院制度。

第二十三条 参保人员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四种特殊病的,经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批后,其治疗门诊医疗费用可纳入统筹基金支付,支付比例为统筹基金支付60%,个人承担40%。

第二十四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床位费标准,以物价部门核定的床位费标准为依据;低于每床每天20元的按实际核定的床位费计算;高于每床每天20元的按20元计算。抢救危重病人的床位费,重病监护病人的床位费最高支付标准不超过每人每天30元。

第二十五条 参保人员住院期间使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用药范围中标有“乙类药品”的先由个人支付10%,再进入统筹基金按比例支付。

第二十六条 参保人员住院需使用“血液制品”(包括血液)时,应经主治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签字同意、医院领导审批、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后,方可使用。(危重病人可先用药后申报)未经审批的不予支付。“血液制品”经批准使用后,费用先由个人支付10%,再进入统筹基金按比例支付。

第二十七条 参保人员住院期间发生属《云南省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的“部份支付项目”费用,个人先支付10%,再进入统筹基金按比例支付。

第二十八条 参保人员住院期间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及使用的特殊材料费个人自付比例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支付比例的,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学生、少年儿童发生无责任人的意外伤害,其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凭定点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和学校的相关证明,可由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第六章 医疗服务管理

第三十条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定点医疗机构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中选择。并按照首诊医院从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或县级医院中选择,转诊医院从县市级医院和州级医院中选择。定点医疗

机构确定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对其实行协议管理,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 参保人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就近、就便选择1-2所综合医院,1所专科医院为首诊医院,选择1所综合医院为转诊医院。

第三十二条 参保人员原则上应在首诊定点医疗机构和本地就医,确因病情危重和医疗条件限制的,可按逐级转诊、转院的规定执行。转诊、转院首先应由负责治疗的主管医师提出、科室主任签字,经医院领导批准后,到州县市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审批手续方可转诊、转院。转诊、转院审批意见10天内有效。因病情危重来不及办理手续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补办手续,否则不予以报销医疗费。

第三十三条 参保人员转诊、转院不能转往非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转出州外就医的,其医疗时间控制在3个月以内,特殊病情需延长住院时间的,由就诊医院出具需延期治疗的病情证明,同时病人亲属及亲友应持证明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登记备案后方可延期。

第三十四条 异地居住和临时外出人员,因病需要住院时,应到就近的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同时应在3日内向所属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申报,不申报的不予以报销医疗费。医疗终结后,医疗费先由个人垫付,凭医疗费有效收据、出院证、医疗费用清单等到所属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报销。

第三十五条 参保人员住院时,应持社会保障卡和本人身份证办理住院手续,并交一定数额的预付款,用于支付住院起付金和应由本人承担的部份医疗费。医疗终结出院时,属参保人员自付和自费的医疗费,由定点医疗机构向参保人员结算;属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由定点医疗机构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结算。

第三十六条 参保人员就诊、就医时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要认真核对居民身份证和社会保障卡,做到人、证、卡相一致。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准确记录病历。严格掌握出入院标准,杜绝挂床住院、冒名顶替住院、弄虚作假等行为。

第三十七条 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应认真学习执行和宣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自觉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严格执行处方限量和出院带药规定,在保证医疗的前提下,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

第三十八条 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在开展服务中,对需使用的自费药品、医用耗材、诊疗项目时,应事先告知参保人员或家属,征得同意、认可后并签字。并提供医疗费用明细清单,以便了解费用开支情况。

第三十九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与定点医疗机构逐步实行总额包干、定额结算、按单病种结算,按服务项目结算等多种结算方式。

第七章 基金管理

第四十条 劳动保障、财政部门要严格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基金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第四十一条 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行进行审计。

第四十二条 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严格执行社保基金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医疗管理和内控制度管理,严防各种欺诈医疗保险基金的行为。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乡镇劳动保障所的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的,参保人员可向有关部门投诉,情况严重的根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管理规定,造成基金损失的;

(二)贪污、挪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

(三)玩忽职守、以权谋私的;

(四)违反有关规定的。

第四十四条 参保人员有下列行为的,由劳动保障部门取消参保资格,造成医疗保险基金损失的,追回损失。

(一)不具备参加德宏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条件的人员,通过虚假材料办理参保登记的。

(二)不符合财政补助条件的人员,通过提供虚假材料骗取补助金的。

(三)其他违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的。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将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及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第四十六条 采取多渠道筹资办法,将原政策性破产、关闭、解散等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第四十七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基本失地或大部分失地的农民是指现有人均耕地面积少于0.3亩的人。

城镇居民非从业人员中,有一定生活补助的人员是指原集体单位解散后领取生活费,但低于城镇养老保险金的人员。

重度残疾人员是指被相关机构评定为一级和二级肢体、智力、精神及视力残疾的人员。

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是指无社会养老金或单位退休金等固定收入的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第四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由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九条

篇3: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

德宏州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晋时期, 当时只是作为民汉生活互通的一种形式存在, 后来慢慢发展成学校教育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总体上, 德宏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大致可以划分为六个时期。

1.双语教育萌芽时期 (汉晋—清朝)

汉晋时期, 德宏境内的一些少数民族开始接受“夷经”教育。随后出现了傣文, 有了文字教育。明朝中叶, 佛教传入德宏, 傣族村寨均建立“奘房” (寺庙) 。为了让信徒能读会写经文, 奘房办起了教育, 招收“嘎备” (没有受戒的小和尚) , 食宿在奘房, 学习巴利文、傣文、佛教经典、医药本草、剪纸绘画、民间艺术、长相算命、婚丧嫁娶诸事, 形成傣族的寺庙教育 (又称奘房教育) 。这种教育形式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

19世纪末, 外国传教士开始在德宏的景颇族、傈僳族地区创办教会学校, 主要进行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传播, 并为景颇族、傈僳族创造了拉丁文字, 用以翻译圣经《新约全书》《颂主圣歌》等, 在景颇族和傈僳族地区教学。清朝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 , 盈江的民主革命先驱刀安仁, 在新城创办了傣族私塾, 从缅甸邀请教师来教书, 培养土司子女和属官子弟。宣统二年 (1910年) , 云贵总督沈秉坤奏准朝廷, 在边境线上设立128所土民简易识字学塾, 其中德宏有5所。这一时期, 私塾、学塾没有教科书, 小学堂以传授儒家经书、古文及少数民族文字为主。德宏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开始萌芽。

2.双语教育雏形时期 (民国时期)

民国17年后, 云南政局相对稳定, 少数民族教育有所发展。1931年4月, 《云南省政府实施边地教育办法纲要》颁布, 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实行“双语”教学。1941年《云南省设置省立小学纲要》颁布后, 德宏地区先后创办了梁河、盈江、莲山、陇川、潞西5所省立小学。学校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德宏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初见雏形。

3.双语教育发展时期 (德宏解放—文化大革命)

1950年4月, 德宏全境解放。在“暂维持现状, 逐步改革”的方针指导下, 人民政府接管了国民党政府所办的公立学校和部分私立小学、教会学校, 并从内地选派了一批青年学生, 到边疆任教。这时期, 省教育厅提出:“民族地区的学校, 运用何种文字教育, 必须坚持自愿自择的原则。凡有本民族文字的小学, 根据群众自愿可以学习邻近民族文字或直接学习汉语文”。1952年初, 省教育厅拨专款, 帮助德宏各县创办了6所省立小学, 为发展边疆民族教育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各级政府还对民国时期留下来的学校进行整顿, 吸引少数民族子女离开教会学校和奘房学校, 到公立学校读书。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教育大多套用内地汉族地区的学制和教材。因语言障碍, 教学内容往往无法完成。

1955年, 德宏州政府确定了“少数民族学生应当先学好本民族语文, 同时必须学好汉语文, 使少数民族学生的本民族语文水平和汉语文水平都得到提高”的方针, 在部分傣族小学和景颇族小学推行双语双文教学。1956年, 德宏州成立了州民族出版社和民族教材编译室, 统一管理、编译和出版民族语文课本和民族语文读物。先后编印了傣、景颇、傈僳等少数民族文字的小学课本, 供少数民族小学使用。“文化大革命”期间, 党的民族政策被肆意践踏, 边境上大搞“政治边防”, 少数民族语文教学成为“禁区”, 全州教育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

4.双语教育鼎盛时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1991年)

持续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全州教育工作逐步恢复正常。

1978年3月, 德宏州教育局在州民族师范学校, 对本州文化水平低、教学有一定困难的小学在职少数民族教师, 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培训。1981年, 州教育局作出了在小学开设民族语文课的决定。1984年州教育局制定并试行了傣、景颇、载瓦三个语文教学大纲, 编写了这三种文字的小学语文课本, 并从1985年起, 在州民族师范学校开设傣文、景颇文、载瓦文专业班, 培养大批双语双文教师, 充实到教学第一线。

1985年9月, 潞西县教研室设计了汉语拼音、汉字、民族文字对照的《双语教学识字篇》, 作为已学一年民文和汉语拼音的少数民族学生教材。学生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读准汉字的音, 借助民族文字理解汉字的意义。同年, 德宏州教育局民语教材编译教研室, 把黑龙江省开创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的成功经验与双语双文教学经验结合起来, 在少数民族小学进行“拼音学话、双语教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1988年11月, 省民族语文教改实验和民族地区电教工作会议在州府芒市召开。会议以介绍德宏州的“拼音学话、双语教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和“双语双文、培养能力”两项教改实验为重点, 总结交流了各地少数民族语文教学改革的经验。

1989年8月, 在1984年试行的傣、景颇、载瓦三个语文教学大纲的基础上, 经反复修改, 正式颁布了德宏州《全日制小学民族语文教学大纲》, 明确规定了民族小学的学制为六年。“民族语文课, 一律从一年级起开设, 并连续上到六年级, 避免从中间或后几年级穿插突击授课的做法”。民族语文课主要集中在低年级学段完成。第一年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主, 要求掌握基本的拼读方法和拼写规则, 进行汉语会话训练, 学习用民汉两种语言口头对译课文中的主要词汇。从第二年起, 使用统编五年制教材或“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材进行汉语教学, 每周继续开设3节民族语文课, 三年级到六年级每周开设2节民族语文课, 其余课时按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五年制小学的要求安排。同年, 州人民政府下发了《德宏州人民政府关于颁布〈德宏州人民政府关于对民族教育中从事“双语”或“双文”教学的教师发放奖励津贴的试行规定〉的通知》, 决定“对长期从事民族教育, 比较熟练地掌握‘双语’或‘双文’教学, 成绩显著的教师, 经过考核和评定, 给予表彰和优厚待遇”。

1990年1月, 在德宏州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上, 州长刀安矩提出:“要把‘双语文’教学制度和‘双语文对译教学法’推广到全州各个民族小学中”“要继续推广‘双语教学, 注音识字, 提前读写’的教学经验”。德宏的双语教育走上了科学、规范的轨道, 也标志着德宏州的双语教育工作进入鼎盛时期。据1991年统计, 德宏州有民族小学632所, 已开设民族语文课程的有398所, 占民族小学总数的62.97%, 另有使用民族语言辅助教学的民族小学234所。至此, 德宏州的双语教育初具规模。

5.双语教育严重滑坡时期 (1992年—2006年)

1992年,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整体试验开始实施, 德宏州九年义务教育学制, 除个别乡镇作为“五·四”制试点外, 其余全部改为“六·三”学制。小学教材统一使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学制和教材的改变, 对使用五年制教材的德宏双语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与之相适应的双语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课时安排、课堂教学研究等相对滞后, 双语教育开始滑坡。尤其是2001年后,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整体改革的深入实施, 更加剧了双语教育的滑坡速度。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学科教材的使用, 进一步加大了本来已经滞后的双语教育与新课改的差距, 双语教育陷入崩溃的边缘。据2003年调查统计, 此时只有212所少数民族小学开设双语双文课程, 比1992年前减少了159所, 下降42.86%。到了2006年底, 全州只有77所少数民族小学开设双语双文课程。

6.双语教育逐步复苏时期 (2007年—至今)

德宏州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学生, 由于入学前无汉语基础, 入学后在学校组织学习规定教材时, 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 致使不少民族学生“进得来、学不进、留不住”, 学校教学质量长期偏低, 辍学率偏高。针对这一现象, 德宏州多年来一直坚持在没有汉语言基础的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区开设“双语双文”教学, 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人才。2006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云南省实施意见, 切实提高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教学质量, 德宏州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区小学‘双语双文’教学工作的意见》, 明确提出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学前班和小学1~3年级进行双语双文教学。要求各县市把农村学前班纳入义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开展双语双文教学的学校, 学制向下拓展至学前班;开设双语双文的学校教师编制要单列。为保证双语双文教学的师资来源, 《意见》还提出“德宏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要将‘双语双文’作为德宏州生源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选修课, 或举办专门的‘双语双文’师资班;对选修‘双语双文’的学生, 经有关部门考核, 获得‘双语双文’教学合格证的由州政府给予一次性1000元的奖金”等措施。

近年来, 德宏的教育在继续实施“两基”攻坚工程和边境民族、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工程的同时, 坚定不移地开展着双语双文教育工作。目前, 经过学校布局和结构调整后, 全州小学有563所, 在校学生有10.79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有5.62万人, 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2.1%。2009年, 全州开设“双语双文”的学校有124所 (含教学点) , 接受“双语双文”教学的学生达2.72万人, 从教师情况看, 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共有1.35万名教职工, 其中专任教师1.19万人, 少数民族教师2918人, 少数民族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4.44%。2011年4月, 一项调查表明, 德宏州共有161所小学 (含教学点) 开展双语教学活动, 其分别是芒市34所、梁河22所、盈江28所、陇川50所、瑞丽23所、畹町4所。从统计数据看, 德宏州开展双语教学学校 (教学点) 数较前几年有所增加, 但是由于民族学校的双语教师数量不足, 开展双语教学的资金难以保障等诸多原因, 目前的规模还不能满足民族小学251所 (含教学点) 的实际需求, 德宏州双语教育复兴之路, 任重道远。

二、德宏州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反思

随着德宏州双语教育的长足发展, 一些制约发展的现实问题也凸现出来, 值得我们反思。

1.双语教育体系的不完整致使创新双语教学方式受限

科学、完整的教育体系是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 双语教育应该作为一个科学的体系加以看待, 如果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科学的双语教育体系, 就能明确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德宏是一个多民族地区, 双语教育情况复杂。由于受不同社会条件的影响, 目前德宏州的双语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发展也不平衡。由于我们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内在规律知之不深, 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针对性强的双语教育体系, 因而对德宏州各类各层次双语教育的特点和教育方式研究不深入, 理解不充分。这成为德宏州双语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的制约因素。

2.德宏州的双语教育研究水平相对滞后

纵观这些年德宏州的双语教育发展, 我们发现, 德宏州双语教育实践多, 研究少。主要表现为:

(1) 双语教育理论研究少。不管是研究机构还是学校对双语教育的涵义、特点、教学模式、教学对象、研究范围等仍模糊不清, 许多双语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还停留在较低层次。

(2) 双语教育方法研究少。目前德宏州双语教育方法仍处在学习和引进阶段, 缺少创新。

(3) 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研究能力较强的研究队伍。州内双语教育研究团队力量不足, 与州外或省内外双语教育相关研究协会或机构的合作不多。

3.德宏州双语教育机制不健全

双语教育机制应该包括针对双语教育制定的各类机制。如教育行政机制、奖励机制、评价机制、用人机制等。目前德宏州双语教育机制不够完善的主要表现有:

(1) 全州各级行政部门虽然重视双语教育, 但一些方针、政策、计划、措施和实际问题无专人专门落实。

(2) 双语教育工作者缺乏竞争机制, 缺少人才流动机制。

(3) 评价办法不健全。如对双语教师的检查评价、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评价、对全州整个双语教育运行状况的综合评价等。

(4) 奖励办法不健全。目前德宏州没有设置系统的双语教育奖励机制, 这影响了全体双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也成为高层次双语教师流失的原因之一。

4.德宏州缺乏高层次的双语教育人才

长期以来, 德宏州双语教育师资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主要表现有:

(1) 在岗教师中接受过专业双语教育和专业培训的师资数量有限。

(2) 专业双语教育人才进入教学第一线的人数相对少。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双语教育教师待遇差, 缺乏人才引进机制, 不能吸引高层次的人才, 真正有能力的双语教育人才受编制限制, 难以进入到教育第一线。

篇4: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

在当代无论是教育思想还是教学内容或者是新课程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实现教育目的。体育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体育课中师生交往程度所体现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教学的成败以及学生能否正确地掌握技术技能。因此师生关系协调与否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好坏,也将直接影响老师教学的态度,以及学生学的情绪,师生的关系决定了体育教学的质量。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多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目前教学过程中提出了新时期各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些重要特征“即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师生的相互作用”。在体育课中,老师要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学生也应该积极配合老师,让体育课在生动的,和谐的气氛下进行,这样往往事半功倍。因此,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初中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学生以及部分体育老师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

对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学生进行调查,从初中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每个年级随机选取一个年级中的一个班,在以上随机抽取的每个班级里,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全班学生调查,共计167个学生,并发放“学生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由学生自主进行填写,从中了解他们的态度及意见。

(2)文献资料收集法

通过在图书馆或网络信息中查阅、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总结归纳出有效的信息内容。

(3)访谈法

对相关专家进行访问访谈,并对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初中學生与体育教师的上课、课后关系发展进行访谈和调查。通过面谈及实地观察,获得详实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依据。

(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运用百分比、频数等进行分析统计,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5)归纳推理法

运用归纳演绎、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各种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教师调查情况分析

(1)学校体育师生的双边关系情况

经过分析调查发现,德州州民一中部分体育教师均认为师生关系中“教与学”的良好的关系。但主要问题也在于学生的态度,他们不愿意主动与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也不愿意与人分享,从而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困难。

(2)影响体育师生关系的因素

德宏州民一中的体育教师认为影响体育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四点,首先是相互认知的影响;其次是师生个性特点的影响;第三是教师的态度影响,不同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态度不一,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最后是师生交往时空的影响,体育教师和学生不是独立、绝对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可变的,任何一方的变化都包含着对方的变化。

(3)教师认为如何改善和优化体育师生的双边关系

德州州民一中的体育教师认为优化和改善体育师生关系,首先要了解学生,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其次是要改变自身的教学态度和方式,努力钻研教学并找出创新点,尽量做到和学生一起运动和参与;最后还要尊重和关爱学生,理解并支持他们。

(二)学生调查情况分析

(1)体育师生的双边关系情况

通过数据分析,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处于一种相对不是很和谐的情况,有62%的学生都认为体育教师与学生关系不好。也从侧面反映出体育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可以看出,该校的体育师生关系需要进一步改善。

(2)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关系的主要原因

通过数据得出影响其体育师生关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交流太少,沟通少的原因或许是由于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疏忽,但其他方面都是学生的自主性不好,不愿与老师多交流,甚至对老师有恨或敌意。这种情况就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发展。

(3)教学中学生和老师双方态度情况分析

体育课上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教学质量的体现,根据数据统计所反映的情况,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并没有特别好的关系,相反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言听计从,只是单纯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没有升华到可以熟悉的交流沟通。并且还有13%的人对体育教师的态度是置之不理,同时也反映出双方的相互尊重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尊重他们的人格,是可以为体育师生关系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的,这就说明了该校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存在很大问题。

(4)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和个体差异性情况分析

体育教师还应该组织更多有关于发展学生个性或了解学生差异的体育课程等其他体育活动,来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5)学生认为如何改善和优化体育师生的双边关系

不论从任何一种方法来优化和改善体育师生关系都对其发展有重要作用,不仅是在课上改善体育教师与学生关系,优化和改善体育师生的关系,提高头与教学质量,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有关于体育的知识,在课后也可以继续优化,让体育教师与学生关系更好。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的初中体育老师和学生双边关系的调查研究,发现师生之间存在部分问题,老师自身教学方法与处理关系时不是很恰当,学生对待体育课的态度也不是很积极。同时,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与学生的交流太少,也是导致学生对于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表现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生未必学,学生想上的体育课又不是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学生自己也不愿意上体育课,逃课或请假时有发生。

(二)建议

优化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校应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样能更好的开展体育课,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课,并可以通过体育师生双边关系的问题解决延伸到其他课程的师生关系。

确立体育教师的主导地位,与之同时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师进行自我改善,增加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更好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学生内在的体育活动需求,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体育教学情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体育教学活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与实践的主体。

参考文献:

[1]宫长勇.浅谈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J].丹东师专学报,2000.

篇5: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2、考生将第Ⅰ卷每小题答案选出后,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上交答题卡。

A.法律与道德B.自由与民主C.法律与规则 D.权利和义务

9、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交通法规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交规施行6天后即做修改,对违反黄灯信号以教育警示为主,暂不予以处罚,这一事例表明我国政府

①严格立法,依法执政②审慎用权,对人民负责

③以人为本,科学管理④保障安全,打击犯罪

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0、.漫画《能否再多几个桶?》给我们的启示是,政府必须履行()

A.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B.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C.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D.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11.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下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A.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就容易滋生腐败B.权力和腐败是不可分的,权力是腐败之源

C.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D、政府自觉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执政的必要保证12、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京召开,代表们汇聚一堂,共商国事。下列属于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是

A.行使立法权和决定权B.行使提案权和质询权C.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D.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13、“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是中国反腐的关键词。要“把权力关进笼子”,就要把“权利放出笼子”,让权力养成对权利的敬畏。这就需要()

①充分维护公民的言论自由和质询的权利

②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③完善法律,健全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④保障公民的决策权,依法实行民主监督

A.①④B.③④C.①②D.②③

1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表明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③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带来的“入托难”困扰着许多年轻的父母。如果你是人大代表,为促进这一问题解决,你可以()

A.行使立法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B.行使提案权,提出解决问题议案

C.行使质询权,向幼儿园提出质询D.行使决定权,制定问题解决方案

16.有人把党的执政新理念概括为:紧握人民的手,管住官员的手,打造无形的手,强化服务的手,缔造和平的手。由此可以看出()

①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②党切实履行经济建设职能

③党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④党和政府努力争取更好的国际环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7.人大和政协的主要区别是

A.前者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后者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B.前者是国家权力机关,后者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C.前者是国家权力机关,后者是国家行政机关

D.前者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后者与国家性质无关

18、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起草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后经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这一过程表明

A、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党的重要职能 B.人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

C.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D.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19.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团结促发展,以发展促团结。之所以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是因为()①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

②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之一

③我国各民族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

④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为实现民族团结提供物质基础

A.①④B.①②C.①③④D.②③④

20、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虽然占人口的比例不大,但绝对数字不小。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下面关于该政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B.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C.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D.国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21、由日本单方面挑起的中日钓鱼岛之争,并没有因为日本新首相安倍上台而平息相反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安倍声称,在钓鱼岛问题上不存在争议,没有回旋的余地,并指责中国损害中日关系,还在外交上围堵中国。安倍的这些做法

①是在使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②威胁世界和平,会导致严重后果

③维护了日本的根本利益④否认了历史,挑战战后国际秩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2、中国式的制度创新道路使国际社会对“中国模式”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看法:发展中国家希望从

中国模式中吸取有益的元素,发达国家却担心这种模式的吸引力增长可能导致世界权力的转移。这两种不同的看法共同表明

A、我国综合国力和对世界的影响都在不断增强B.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间共同利益

C.中国经济模式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D.中国已经成为超级强国

23、在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中,被视为国家的生命和灵魂的要素是

人口B.领土C.政权D.主权

2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解决这两大问题的主要障碍是

A.国际恐怖主义泛滥B.自然环境恶化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局部战争的存在25、在以“我国的国家利益”为题的研究性学习中,高一(2)班同学收集到了以下信息: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应

①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把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放在首位

③维护我国的安全、政治、经济利益④维护好各国复杂的国家利益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第∏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近两年,中国政坛掀起一股“政务微博”热。目前共有万余个政务机构以及公务员开通微博,以各级政府机构、官员为主体注册的政务微博,已是遍地开花,成为政府倾听民情、沟通民意、服务民生,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全新尝试。我国广大公民也积极参与其中,政务微博成为中国民众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新途径,也推动和改进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迅速、有力地解决了群众中存在的矛盾、难题。但是,也有些网民借此机会制造谣言,发泄情绪,混淆视听,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政务工作。

广大公民可以参与哪些政治生活,参与政治生活要有序参与,具体要求是什么?(12分)

28、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党的十八大高度关注反腐败。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败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坚持反腐倡廉的政治依据。(12分)

29.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表示,自朝鲜宣布射星计划后,中方对有关事态发展表示关切和忧虑。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方同朝鲜、俄罗斯、美国、韩国、日本等有关各方多次商谈,保持着密切沟通。在当前形势下,中方将继续与各方保持沟通协调。中方注意到朝发射卫星的情况,也注意到有关各方的反应。我们希望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不做损害半岛和地区和平稳定的事,坚持接触对话,共同维护半岛和地区和平稳定。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政府在朝鲜发射卫星问题上的观点是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14分)

政治参考答案

二、主观题公民可以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4分)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8分)

29答:(1(2)我国政府的主张,强调各方“不做损害半岛和地区和平稳定的事”,目的始终围绕“共同维护半岛和地区和平稳定”,这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也体现了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8分)

篇6:德宏州民族初级中学

(一)内容及解析

1、内容:本节主要介绍电势差的基本知识。

2、解析:这一节主要使学生知道电势差是指两点的电压,与零电势的选择无关,电势就是该点与标准位置的电势差。电势差的定义公式U=W/q变化式可求电功W=U.q。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知道电势差和电势是从电场力做功和电场能量来描述电场的物理量。

2、会用电势的差值表示电势差,会运用公式W=U.q计算电功以及比较电场中各点电势高低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电势是学生的难点。

2、电势差和电场力做功的关系,电势的高低判断也要反复练习。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为了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要对电势、电势差进行反复讲解练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基本流程

复习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练习、小结

2、教学情景

问题1电场中的电势差,类似于重力场中的什么量?

设计意图:最大电势差和重力势能可于类比

问题2电势差的大小怎么算?他的值可否为负值,它是标量还是矢量?

设计意图:知道电势差是标量

问题3电场力做功与什么有关?怎么计算?选取影响电势差吗?

设计意图:会计算电场力做功

问题4零电势是怎么规定的?零电势的选取影响电势差吗? 设计意图:电势差与零电势选取无关 【例1】 课本21页【例题】.【变式】课本22页问题与练习第1题.【例2】在某电场中的A、B间移动电量为q的电荷时,电荷的电势能变化E跟电荷电量q的比值为5.0V,如果在A、B间移动电量为2q的电荷时,AB两点间电势差为多少?如果没有在AB间移动电荷,这时A、B间电势差为多少?

【解析】有同学可能错误地认为⑴AB两点间电势差2.5V⑵AB间电势差0V 产生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电势能和电势差这两个不同概念的物理意义,错误地把电势差定义式UAB=E理解为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与被移动电量成反比。又因为电势差在数值上等q于移动单位电量(1C)电荷时电势能的改变量,所以移动2C电量电荷时U变为2.5V。其次错误地认为如果在AB间没有电荷移动,则无电势能的改变(E0)故AB间电势差为零,必须指出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反映电场本身的属性只要存在电场,沿电场线方向的两点间便存在电势差,这与在两点间是否移动电荷,以及电荷的电量大小无关。所以题目中两种种情况电势差均为5.0V。

【例3】如图所示,点电荷Q形成电场,现把一个q=-2.0×10C试探电荷由无穷远处分别移到电场中的A、B、C三点,电场力做正功还是负功?若移动电荷分别做功为6.0×10J、4.0×10J、1.0×10J,以无穷远处为零电势点,这三点的电势分别为多少?若选择B点为零电势点,这三点的电势又分别为多少? 【解析】⑴负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方向与位移方向一致,故电场力做正功

WA6.0107⑵设无穷远处与A点的电势差为UA,则有UA==-30V q2108而UA=A=-30V由题意=0 所以A=30V 同理可得B=20V C=5V ⑶因为UAB=A-B=(30-20)V=10V 若B=0,则A=UAB=10V,同理C=-15V 【例4】如图所示,在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一电子(电量为e,质量为m)从电场中的A点沿电场线方向以速度v0运动,到达B点是时速度为零,求:

⑴A、B两点间电势差UAB为多少?哪点电势高? ⑵电子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为多少?

⑶A、B两点间距离为多大?

【解析】⑴电子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电场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得 WAB=121212mvBmvAmv0 222A、B两点的电势差UAB=WABq12mv02mv02

e2e因为UAB>0,所以A>B即A点电势高

⑵以v0为正方向,从A至B设运动时间为t,由动量定理得-Eet=0-mv0 t=⑶设A、B两点的距离为s,由动能定理得

2mv012-Ees=-mv0 故 s=

22Eemv0 Ee(六)、目标检测

1.将电量为6×10C的负电荷从电场中A点移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了3×10J的功,则该电荷在此过程中电势能 了 J;再将该电荷从B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了1.2×10J的功,则A、C间的电势差UAC=.2.如图所示,带电粒子的质量为m,所带电荷量为q,仅在电场力 作用下以恒定的速率v沿一圆弧从A运动到B,粒子速度方向转 过角θ.设AB弧长为L,则B处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A、B两点的电势差UAB=.3.如图所示,在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有相距为l的A、B两点,连线AB与电场线的夹角为,将一电量为q的正电荷从A点移到B点,若沿直线AB移动该电荷,电场力做的功W1= ;若沿路径ACB移动该电荷,电场力做的功W2= ;若沿曲线ADB移动该电荷,电场力做的功W3=。由此可知,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做功的特点是。设计意图:检测目标完成情况

配餐作业

从下列三组题中任意选择两组题完成,建议选择AB或BC A组题

1、关于电势差和电场力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5-5

-9 A、2×10V B、1×10V C、4×10V D、2×10V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C组题

1、将一正电荷从无穷远处移向电场中M点,电场力做功为6.0×10J,若将一个等量的负电荷从电场中N点移向无穷远处,电场力做功为7.0×10J,则M、N两点的电势m、n有如

-9-4444下关系()

A、m<n<0 B、n>m>0 C、n<m<0 D、m>n>0

2、两带电小球的电荷量分别为+q和-q,固定在一长度为L的绝缘细杆的两端,置于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杆与场强方向平行,其位置如图所示,若此杆绕过O点垂直于杆的轴线转过180°,则在转动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

A、0 B、qEL C、2 qEL D、qEL 设计意图:提高部分学生的的能力

上一篇:当孩子说我不会时教学反思下一篇:描写我的爸爸英语作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