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评估报告

2024-04-19

内部控制评估报告(精选6篇)

篇1:内部控制评估报告

××电气公司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

××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上海、香港两地证券交易所的要求,依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本公司对公司目前的内部控制及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审议评估。自本公司成立至今,内部控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现将××年××月××日止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

一、公司内部控制目标

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是本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的责任。本公司的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故仅能对达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且,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亦可能随公司内、外部环境及经营情况的改变而改变。本公司内部控制设有检查监督机制,内控缺陷一经识别,本公司将立即采取整改措施。

二、公司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遵循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将内部控制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在治理机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并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在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三、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与执行情况

根据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本公司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时,考虑了以下基本要素:内部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系统与信息沟通、监督检查等五项要素。现分述如下:

(一)内部环境

1、公司治理结构及议事规则

本公司是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与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公司积极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运作。为规范内幕信息管理行为,加强内幕信息保密工作,公司颁发了《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及外部使用人管理制度》,进一步维护了公司信息披露的公开、公平和公证。公司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决策、监督机制,并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重大信息,确保了中小股东的知情权。

公司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对公司董事会的相关决策予以有效监督,且独立董事已超过董事人数的三分之一。董事会下设四个专门委员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审计与审核委员会、薪酬及提名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为董事会决策提供专业意见。公司根据《公司章程》制定了《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审计与审核委员会工作条例》、《董事会薪酬与提名委员会工作条例》、《独立董事工作条例》、《募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重大事项内部报告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负其责、运转协调有效。

2、机构设置情况 公司已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部门的要求,在主业资产整体上市后,已与××集团在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等方面进行了分离。设立了符合公司业务规模及经营管理需要的组织机构,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并随着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对个别部门内设机构进行调整,科学地划分了每个组织单位内部的责任权限,形成了相互制衡机制。组织机构图如下:

3、内部审计基本情况

本公司内部审计由公司总裁直接领导,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全公司共设置五个内部审计机构,专职审计人员四十三人,其中公司总部审计部负责本级及所属企业的内部审计业务工作,在公司财务、预决算、基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专项调查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同时对所属二级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管理和指导。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层次完整,管控健全有力。

4、人力资源政策

本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满足企业实际需要制定,现已制定并实施《薪酬与提名委员会工作条例》、《高级管理人员薪金管理办法》、《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工资总额管理暂行办法》等20余项人力资源管理规范的规章制度,涵盖职工招聘、劳动关系管理、职工培训、职工考勤、假期管理、业绩考核、薪酬福利管理、人工成本管控、高管人员薪酬、干部任用与考核等业务内容,各项制度均履行民主协商、依法决策程序。

(二)风险管理

1、风险评估

××年,公司正式启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用了为期近一年的时间,通过前期调研和充分研讨,聘请了中介机构与公司相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及相关内部控制环节进行优化,为进一步提升公司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水平,建立自我完善长效机制,健全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风险分析及对策(1)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风险与对策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动荡,预计未来五年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由于欧元的持续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剧增,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将加剧我国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企业出口的难度。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希望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及智能电网来调整能源结构,以获得振兴经济的新动力,且提出“再工业化”的战略要求,在给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出口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更大的挑战。从国内来看,未来五年我国将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双重转型。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调结构,抓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使短期的恢复性增长成为长期的持续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有喜有忧的发电设备市场形势,本公司将高度关注世界经济发展新动向和宏观经济政策走势,把握机遇防范风险;本公司将在“十二五”开始,逐步走上质量效益优先、创新驱动、高技术产品占主导的发展道路,不断提升竞争能力,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行业形势变化带来的风险与对策

2010年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提出,国家决定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此项政策必将给本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同时,水电市场参与者众多,市场开拓压力仍然较大;而国内火电市场新建项目总量在逐渐减少;在风电市场方面,风电产业仍然处在快速发展期,用户需求已逐步转向性价比更高的2兆瓦级以上风机产品,海上风电也将成为市场追捧的亮点;而在核电市场,核电安全性等日渐成为全人类关注焦点。

本公司将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中长期科技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引,以市场为导向,继续做精做强发电设备产业,确保发电设备产业的领先地位。在“十二五”期间,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全力拓展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继续努力稳定产品质量和性能,大力拓展新用户,争取拿到更多的新能源产业市场订单,发挥公司合力,积极做大燃机、环保产品和电站服务市场。

(3)海外业务拓展带来的风险及对策 本公司在巩固巴基斯坦、越南、印度、土耳其等传统市场基础上,在非洲市场取得突破,并成功重返孟加拉市场。但由于海外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环境差异较大,对本公司项目管理、风险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公司一方面完善海外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海外风险管理能力,激励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另一方面积极加强与当地政府的信息交流,利用多种渠道,加强信息收集与预警以控制可能发生的风险。通过加强与国际大公司的合作,共同开发第三国市场。积极探索开拓海外电站成套改造这一潜力巨大的服务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海外机组备品备件订单量。

(4)汇率、利率变化带来的风险及对策

本公司主营业务以人民币为主计价结算,但目前人民币并非自由兑换的货币。人民币对美元、欧元及其它外币的汇率波动可能会对本公司的经营成本及经营业绩产生影响。2010年,受国际金融市场尤其外汇市场剧烈波动影响,股份公司在手和在执行的国际工程项目面临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风险。

面对目前金融市场的各种风险,本公司积极研究和分析外汇汇率、利率变化趋势,为有效防范和化解汇率风险,公司积极研究并密切关注外汇市场走势,继续审慎、规范地开展远期结汇业务。

(5)法律纠纷风险及对策

企业之间参与市场竞争并取得优势的关键是自有知识产权,作为公司品牌象征的商标、代表核心竞争力的专利和专有技术以及商业秘密、相关著作权,在快速发展及面临竞争时都会遇到相应风险。

本公司将逐步建立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大项目合同中知识产权条款法律审查,归纳整理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运用行政、司法手段,在知识产权专家及中介机构监测和协助下,做好侵权预警、保护好自身知识产权;同时,本公司将继续推进普法工作,全面提高员工法律意识,依法行使权利。

(三)控制活动

1、关联交易控制

本公司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香港联合交易所证券上市规则》的规定来界定和确认公司的关联方,本公司关联方主要有控股股东××集团及其他关联法人。

本公司与控股股东××集团及其他关联法人之间的关联交易均为生产经营所需的日常持续性关联交易。主要涉及采购、销售、财务服务等方面。关联购销业务有利于利用公司内部优势资源、稳定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与物流成本、扩大产品客户群,对公司未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具有积极影响,存在交易的必要性。财务服务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控制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为了规范本公司及本公司控股子公司与控股股东××电气集团及其他关联法人之间的持续关联交易,经公司于2009年5月5 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于2009年5月5 日与××集团及其他关联法人签署了2009-2011的持续关联交易框架协议,包括《采购及生产服务框架协议》、《销售及生产服务框架协议》、《综合配套服务框架协议》、《财务服务框架协议》、《物业及设备承租人框架协议》及《物业及设备出租人框架协议》。其中,《采购及生产服务框架协议》、《销售及生产服务框架协议》、《综合配套服务框架协议》、《财务服务框架协议》、《物业及设备承租人框架协议》经公司于 2009 年6月25日召开的2009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联股东××集团回避了对相关议案的表决。此外,《物业及设备出租人框架协议》相应的建议交易上限未达到需要提交股东大会审批的金额。

该等关联交易协议是本公司与控股股东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经协商一致达成,其内容及决策程序均合法有效,所约定的条款公允,不存在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该批协议已经独立财务顾问审核,独立董事会委员会、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批准生效,同时履行了严格的公告披露义务。

本公司关联交易主要遵循市场价格的定价原则,若无相关市场价格,则按成本加成定价,若既无相关市场价格,也不适合采用成本加成定价的,则按协议定价;若有国家政府定价的,则按国家政府定价执行。对于关联交易的日常管理,公司制定了母子公司两个层面统一监管的关联交易管理体系,并发布了《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定期召开关联交易工作会议,落实关联交易责任部门,使关联交易运行与管理规范明确。通过定期报告制度、每季度关联交易运行简报,及时把握关联交易的运行情况,分析解决关联交易具体问题,对本框架协议内的关联交易进行动态管理,使公司关联交易严格按照董事会和股东会批准的协议条款运行。

此外,本公司的《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工作条例》、《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等均规定了关联交易规范措施,明确了关联交易的归口管理单位、报批及审议流程,公司建立了关联股东和关联董事的回避制度和独立董事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明确了关联交易公允决策的程序,保证关联交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和避免不正当交易提供了保障。

2、授权控制

本公司在交易授权上区分交易的不同性质采用了不同的授权审批方式。对于一般性交易如购销业务、支付工程进度款、费用报销业务采用了各职能部门审核、分管领导审批、财务部与总会计师、总裁及董事长审批制度;对于非常规性交易,如收购、投资、发行股票等重大交易经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后报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批准。

现就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将有关的交易授权情况加以评价。

一般授权:在采购与固定资产购置及基建工程业务中,本公司一直采用招标与审批相结合的制度。大额的原材料采购及大型设备的购置、基建工程的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的选择均采用招标方式;小额的原材料采购采用部门评审和领导批准方式,同时坚持多家供应商报价制;在销售业务中,市场部根据相关业务部门的指令发出商品;在资金支出与费用开支方面,由公司规定不同金额起点的审批权限,具体由部门经理、公司总裁、董事长执行,从内部审核的情况看,费用的审批程序达到了有效遵循。

特别授权:对于重大经营活动,需由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做出批准,保证交易具有合法依据。

3、销售与收款循环控制

本公司制订了相关管理制度,对销售及收款过程中各部门职责分工,营销策划,合同的签订,客户信用管理、运送货物、开出销售发票、确认收入及应收账款、收到现款及记录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以最大程度地控制销售风险。同时,本公司于2010年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按《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的要求,重点对公司合同管理关键点流程控制进行梳理和优化,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合同管理职责,对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管理效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公司对应收账款实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性质的应收款项,采取不同方法和程序,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严格区分并明确收款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清收奖励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和处罚制度,以有利于及时清理催收欠款,保证公司营运资产的周转效率。

4、采购与付款循环控制

本公司制定了《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公司招标管理办法》、《成本核算办法》、《在建工程管理办法》、《物资采购合同审计管理办法》、《基建工程预决算审计办法》等内部制度,就相关部门职责分工、项目投资决策、重要原材料战略采购程序、合同订立等有关内容做出了规定,使公司在项目立项、成本控制等方面有章可循,有效地保证了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成本的真实可信和公司资产的安全。

本公司采购与付款业务由供应、采购、收货、财务各部门共同协助完成。将采购业务中的预算、采购、验收、付款等部门工作的授权审批分离开来。对请购、审批、签约、采购、验收、审核、付款等环节建立标准化业务处理程序,健全以采购申请、经济合同、结算凭证、入库单据为载体的控制系统,增强请购、采购、验收、付款关键点的控制。

5、生产管理循环控制

通过制定《出入厂区管理办法》《外购物资入库、储存、发放的管理》等管理办法,确保对存货的有效管理。另外,制定了产品工地工序及经费承包管理办法及其补充规定、工作号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对从拟定生产计划到产品质量控制的全部生产环节进行规范控制。

6、固定资产控制

为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高股份公司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本公司对原《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并予以颁布,同时制订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实施办法》。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适用的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贯穿于固定资产的整个使用周期,从建设或购置,到使用、维护,保管,直至报废和处置,各环节管理原则、管理程序、管理权限、管理责任和管理要求均非常明确,进一步统一了固定资产管理思路,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统筹控制,最大限度地规避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7、财务控制

(1)资金管理

本公司继续通过不断规范和完善资金计划管理工作、提高资金计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严格执行资金支付管理制度,有力保障了公司经营活动资金的平稳和高效运转;同时,充分发挥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功效,大幅度降低了公司财务费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2)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控制作用。为切实加强预算管理,公司及时制定并颁发了《财务预算管理办法》,明确了预算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预算管理工作流程、预算评价考核机制等。初步实现了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及经营业绩考核目标的有机衔接,预算编制的时效性、预算执行的刚性都有较大提高。通过交流和推广降本增效方面的成功经验,强化了降本增效意识,各企业成本控制工作卓有成效。积极研究资本市场,配合公司发展战略,稳健开展了资本运作。

(3)汇率风险管理 本公司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不懈努力,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和金融风险也对公司的经营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切实加强涉外工程项目的风险管控、努力降低外汇汇率波动风险,公司积极研究和分析外汇汇率趋势,充分利用现有金融避险工具,结合涉外工程项目进度,采用开展适当金融业务,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汇汇率波动风险。

(4)税收管理

本公司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各项税收法规,积极研究和争取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通过落实财税优惠政策,为公司降本增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推动公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8、人事管理控制

本公司已建立社会招聘、校园招聘、公司内部招聘、组织调动等多种人才引进流动机制,各项招录措施均有管理制度或具体实施方案,通过用人单位结合工作需要、岗位缺员及岗位职责要求提出补员申请,通过招聘、公告、筛选、考核、审议、决策等程序,最终确定录用人选。

本公司对员工劳动关系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实施条例》及有关规定制定的《劳动合同管理办法》进行规范管理。本公司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假期管理制度,对职工探亲假、事假、病假、产假、保育假、带薪休假等建立管理台帐,进行规范管理。其中,带薪年休假按“集中安排与自行安排”相结合办法实施。

本公司对职工进行分层分类考核,对干部实行季度考核与考核相结合方式,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公司对职能管理职工实行月度考核与考核相结合方式,主要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定考核结果;对项目管理人员,主要考核项目进度、成本控制等;对市场营销人员,主要考核签约项目数量及额度等;考核结果综合评定,作为职工本人奖惩、升降依据之一。同时本公司建立与工作业绩挂钩的工资分配办法。公司依法按时足额为职工发放薪金、缴交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依法为职工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按法定要求确定职工工作时间,按规定计发加班费。本公司按规范法人治理要求,对企业由工资总额管理改为人工成本全口径预算管理。通过“企业年初申报、公司汇总审核、公司与企业沟通澄清形成方案建议、公司决策后下达执行、企业定期报统计报表、年内据实调增调减”等程序,加强人工成本管理过程控制,不断改进完善公司对企业“控制总量、控制水平、控制结构”管理模式。

本公司制定《薪酬与提名委员会工作条例》、《高级管理人员薪金管理办法》、《高级管理人员职务消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董事、监事、高管人员选择、确定、考核、薪酬和职务消费等进行规范管理。

9、担保与投融资控制

本公司依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发[2005]120 号文《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的规定制定了贷款及担保程序,迄今为止,公司未发生违规对外担保、委托理财、拆借等行为。

结合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本公司修订了《对外投资管理办法》,对投资主体、投资方向与范围、资金来源、投资决策权限、投资管理程序、投资计划和统一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监督、投资后评估及项目退出等有关内容做出了规定,保证了公司对外投资的资金安全,确保了投资回报效果。

本公司继续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严格要求所属企业及股份公司本部按照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本公司严格履行项目报批手续,审批程序严格,决策审慎。在建投资项目监管进一步加强,对重点投资项目建立了“重点项目月报制度”,既能及时掌握项目情况,同时也能促进企业建设进度。

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的通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定,本公司制定了《募集资金管理办法》,对通过公开发行证券以及非公开发行证券向投资者募集的资金,已建立募集资金存储、使用和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募集资金存储、使用、变更、监督和责任追究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

10、母子公司管控相关制度建设情况 本公司进一步加强与子公司董事会之间协调管理力度,制定了《子公司董事会运行管理办法》,逐步完善对子公司外派董、监事管理制度,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对业务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和设计,优化管理模式,通过建立财务会计控制制度和投资授权体系及决策程序,加强人力资源配置等方式,保证母子公司之间及时、准确、真实和完整地互通信息,促进各子公司工作成果、经验的交流、共享和应用,既保障子公司重大事项得到有效监控,又要确保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四)信息系统与信息沟通

公司对信息系统公用基础设施和具体信息系统制定了内控制度,以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公司已建成的信息系统有邮件系统(MAIL)、外网网站系统(WWW)、办公系统(KOA)、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在建的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工程数据管理系统(EDM)和三维设计系统(3D)等,并在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总部一卡通系统等。制定并颁布了《ERP程序开发暂行管理办法》、《ERP系统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度。公司ERP、KOA系统数据按相应的管理办法实行实时存储、定期备份,备份介质保管在安全的场所由专人管理等方式,在网络系统维护、安全防护、页面布局方面的管理进一步加强。

(五)反舞弊机制与举报投拆制度建立情况

本公司坚持把预防腐败、反舞弊工作融入到生产经营管理各项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之中,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全过程,不断建立健全公司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监督制度、预防制度、惩治制度,加强反商业贿赂督导,积极构建具有××特色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提高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能力和水平。

(六)监督与检查

1、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情况

本公司为规范管理,继续修订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对公司印章使用、票据领用、保函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并根据财会【2008】第7号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上海证券交易所内部控制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通过规范制度审核与发布程序、内部审计、开展风险辨识与评估等形式,对公司内部控制管理进行监督和检查。本公司已建立所属企业管理制度备案制,进一步加大了对子公司的内部控制监督力度。

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进行指导,并审阅检查监督部门提交的内部控制监督工作报告,作为评价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的依据,并由监督检查部门在结束后向董事会提交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报告。公司管理层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和监管机构的报告及建议,并采取各种措施及时纠正控制运行中出现的偏差。

2、内部控制制度检查情况

2010年本公司围绕公司工作重点,开展内部控制专项审计30项,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招评标、加强资产管理和合同管理等方面建议。

从审计结果看,公司及所属主要单位均建立了覆盖公司所有业务环节、关键控制点和风险领域的内部控制制度,未发现重大内部控制缺陷;公司及所属企业按照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投资管理、合同管理和招议标管理等重要事项进行了严格规定和控制,管理较为规范,未出现重大违规违纪事项及由此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

四、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本公司认真分析总结了评估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各项控制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在:随着公司在新的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在公司树立风险管理意识,构建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文化方面应进一步加强。

(二)整改措施

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和公司发展规划要求,以及公司经营发展和管理要求的提高,本公司将结合国家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具体要求,将内部控制知识有效传递到各个业务环节,切实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执行能力。不断修订和完善内控制度,强化风险管理,确保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保障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公司“十二五”规划,开展业务环节风险辨识与评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做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建设、自我评价和审计工作,培育公司风险管理文化,做好内部控制披露工作。

五、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结论

本公司董事会认为,自本1月1 日起至本报告期末止,本公司现有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健全,已覆盖了公司运营的各层面和各环节,形成了较为规范的管理体系。执行有效,能够预防和及时发现、纠正公司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要错误和舞弊,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在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方面不存在重大缺陷。随着本公司发展及相关业务职能的调整、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管理要求的提高,内部控制还需不断修订和完善。

本公司对2010年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本公司2010年按照财政部颁发的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要求建立了与相关的内部控制,这些内部控制的设计是合理的,执行是有效的。本报告已于2011年3月30日经公司六届十六次董事会审议通过,本公司董事会及其全体成员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0一一年三月十七日

篇2:内部控制评估报告

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并不断促进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完善是中支管理层的责任。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中支对于国家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的执行贯彻到底,对内部职能部门和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全面促进中支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得到实施。

目前,中支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管理监督及约束机制有着积极作用,在防范金融风险、业务及保障管理体系的稳步运行方面也有着有效性。为全面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管理运行效率、完善运作规范,自7月中下旬开始,中支根据《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制度》有关要求,结合中支实际,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现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下的货币信贷、外汇管理、人员管理情况进行阐述与评价: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监督和评估内部控制的主要工具,是有效实施人民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在人民银行的运用情况,在总结研究人民银行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实践的基础上,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在经济活动中能更恰当的进行人员管理,对员工的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起到重要作用。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说,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并防范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执行中发现的漏洞,确保内部控制机制的良好运行,有效降低控制风险。另外,通过督促使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规范业务操作,防范各类资金风险,有效地促进基层央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

不过基于内部控制存在着固有局限性,因此仅能对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对于已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控制目标

做为被国家赋予制定及执行货币政策,并能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且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担负着控制国家货币供给、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为政府筹集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的重要责任。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所从事的业务的根本区别在于,中央银行所从事的业务不是为了营利,而是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服务,这是由中央银行所处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按照监管要求和内部控制的需要,中支确立了构建以先进的内部控制文化为基础,以准确的风险识别和完备的监测评估体系为前提,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严密的控制措施为核心,以严格的审计监督和客观的评价体系为保障,以强大的信息系统和通畅的沟通交流渠道为依托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控制环境方面

今年,中支印发《内部风险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实施方案》,这些方案对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活动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指导方案的确实实行下,中支每半年组织一次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并形成报告上报总行。从而从内外两方面对所有相关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和科学界定,并根据风险特征划分的高、中、低风险等级,来明确具体的应对措施,在实施风险应对后,更加强了对剩余风险的持续监控,使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得到及时纠正与处理。

中支领导对内控机制建设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在内部机制执行方面能做到率先垂范,并带头执行有关行为规范和内控制度;内控机制成立以来,组织内开展多项内控专题活动,使得在制定和执行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制度时更严格严谨。2006年以来,中支制定并严格执行《规范管理内部监督奖罚办法》,对违规行为实施经济处罚;2009年以来,中支制订并执行《内控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内控安全管理序时检查制》等内控管理办法,这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健全了内控制度体系,强化了内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让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协调运作,加强了工作效率,也促进了中支的发展进程稳步前进。

(三)控制活动方面 针对各项业务的运行和管理活动中制定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或实施细则,内部控制制度起着“灯塔”和“鞭子”的作用。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帮助中支适时修定和完善各项业务操作流程,使员工明确自身岗位职责,业务操作也更加有效规范化;并能监制在规定范围内程序授权与审批的严格执行;业务复核或对账的事无巨细;确认职责审批权或事务决定权能合理划分;工作计划和财务预算能及时制定;定期明确相关督办责任和要求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能及时、准确记录业务操作及管理行为,按规定保管各类登记簿和业务档案。

(四)内部控制的信息及其沟通方面

通过及时传达与贯彻上级行政方针政策,及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执行,中支制定政务公开的一系列制度,成立政务公开工作组织机构,通过设立公开宣传专栏、安装电子公开屏、设立电子触摸屏等形式在办公场所公开政务信息,并通过市政府政务公开网络,完成政务信息网上公开;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信息采集,加强信息保密管理,确保涉密信息传递、披露安全。通过召开会议、调查问卷、检查考核等内部控制方式,实现内外部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保证了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另外,中支在内部局域网还建立了“大监督”专栏平台,全面反映中支开展“大监督”的情况,解决信息互动和信息资源、监督成果共享的问题;建立“大监督”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内审、纪检、事后监督、人事、办公室等有关部门联席会议,及时交流中支内控管理工作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原因,通报检查发现问题和整改落实情况。

(五)内部控制的监控方面

中支整合监督资源,发挥监督合力,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通过抽调各部门业务骨干,中支在内部组成联合监督检查组,每年开展两次全行性的规范化管理检查(包括内控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不定期开展内控安全管理检查,抽查各单位(部门)重要业务岗位内控管理情况;内审部门每年有针对性地开展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离任审计,组织对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专项审计,并建立后续跟踪机制,落实被检查对象整改情况;这样一来,监察部门通过规定处理各类信访件,并认真完成各项执法监察任务,在堵塞漏洞、防范风险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监督部门的积极作用,督促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在防止网络非法外联、并对网络入侵进行检测及防病毒系统操作等网络系统的监管方面,内部控制职能部门也起到重要作用——不仅能对运行监测及其它高风险领域进行实时监测,还能快速的对发现的问题迅速做出处理,以此确保了信息安全和网络系统运行正常。

(六)人力资源方面

在管理的诸要素中,人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的因素关系到能否胜任控制需要和实现控制目标的问题。因此,依法建立健全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应坚持以人为本。随着业务不断创新发展,新的风险和问题不断出现,先进的银行内部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更新快、技术含量高、操作流程复杂,对中支银行业务人员、内部风险管理人员和管理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了中支培育高素质、善管理的现代商业银行人才队伍。通过在银行内部进行人才竞争机制,对员工在掌握银行风险管理新技术、新方法方面起到鞭策作用。拥有品质良好、训练有素的人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内部控制制度的某些不足。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可以保证员工的诚信程度、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等符合要求。另外,部门岗位职责恰当分离,这是内部控制独立性的具体体现。合理的职能分工和恰当的责任分离能够使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各尽其职,在各自的工作层范围内完成相应的任务,同时,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如实行货币、有价证券和重要单证的保管与账务处理、保管与使用相分离;程序设计开发与操作相分离;贷款的发放、审批与监管相分离等。

通过对中支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发现,中支内部控制体系较为健全,内控管理安全有效,确保了各项业务正常运转和资金安全。

三、总结

篇3:浅议企业内部控制评估

一、内部控制评估的主要任务

内部控制评估通过对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和评价, 反映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健全性和有效性, 合理地保证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 信息的真实、可靠, 资产的安全、完整, 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 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内部审计部门在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评估中审查和评价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 内部控制制度的合法性。是否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 符合上级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

(二) 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的总体目标是否一致, 是否符合企业管理要求和业务特点, 防止不切实际的照搬照抄, 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

(三) 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现有制度是否涵盖业务所有环节和风险点, 在各个需要控制的环节是否采取了控制措施, 是否有充分、必要的控制程序, 衔接是否紧密。

(四) 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内审人员在对内部控制和具体业务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判断, 判断控制程序是否科学、合理, 有无多余的控制措施。

(五) 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内部控制制度要紧跟企业经营环境和业务变化进行补充完善, 同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充分地检查测试, 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二、内部控制评估的主要内容

内部控制评估的对象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对这些制度的检查、测试也就构成了内部控制审计评估的基本内容。

(一) 内控治理情况审计。检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制衡,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否各司其职、协调运转, 并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等。

(二) 内部牵制和不相容职权审计。有无设计合理有效的机构和职务分工控制, 有无对经济业务处理上实行授权批准, 授权后业务经营的质量。对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等不相容职务是否设置分离控制等。

(三) 财务会计系统控制审计。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 主要检查有无会计记录控制、会计岗位责任制、作业程序规范性、资料保管归档、会计监督、职能履行情况等。

(四) 经营各业务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它是经济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而进行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所必须经过的环节和业务操作的控制制度。通过检查生产经营过程的控制是否严密, 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管理状况。

(五) 资产保护控制审计。对实物的采购、使用、保管及销售转让等各环节有无定期盘点、完整记录、账实核对, 财产保险和货币资金的收支控制等。

(六) 人员方面审计。重点是对管理层人员的行为控制, 尤其是主要负责人, 其经营决策导致的损失比一般员工要高很多, 实践证实, 失去制约的权利很轻易导致腐败。同时要了解员工素质, 有无建立关键岗位交流、培训、定期考核制度等。

(七) 成本效益审计。发生费用小控制效率高的内部控制框架才是有效的控制系统, 要注重审查机构设置、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的成本效益。

(八) 风险控制审计。企业经营时刻要面临内外部的各种风险, 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审计评估主要审查评价企业风险管理架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与监督情况。

(九) 内部监控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及运行的跟踪、监督, 检查评价监督、控制是否合理, 并有效发挥作用。

三、内部控制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具有审计范围广、技术要求高、业务知识涉及面广等特点。必须要建立规范的审计程序, 明确审计内容, 以保证审计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 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情况, 并做出相应的记录。调查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和组织架构, 查阅企业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和政策规定等文件资料, 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或问卷调查, 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 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 查阅前期审计报告或审计工作底稿。其主要目的是了解企业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 并做出记录、描述。审计人员应考虑被审计单位经营规模及业程度、审计重要性、相关内部控制类型、相关内部控制记录方式、固有风险的评估结果等因素, 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二) 初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主要包括功能性评价和健全性评价, 确认内部控制风险, 确定内部控制是否可依赖。在对控制环境、控制程序和业务系统进行调查了解, 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 应对内部控制风险和内部控制的可依赖程度做出初步评价。初步评价实际上就是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和纠正错弊中的有效性的过程。

(三) 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穿行测试, 查明各项控制措施是否贯穿于生产经营过程中, 证实有关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效果。穿行测试是为了确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是否有效而实施的审计程序。其基本对象包括控制设计测试和控制执行测试, 内部控制穿行测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四种:询问法、观察法、证据检查法、重复执行法。测试中注意选择正确测试样本, 保证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 才能达到预期的测试目的。

(四) 确认内部控制薄弱环节, 确定控制测试的范围和重点, 开展控制测试。根据穿行测试情况, 对企业现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确定可信赖程度。由于穿行测试只能查证内部控制系统的功能性和可能性, 因此, 对具体业务抽查要靠控制测试来完成, 穿行测试中内部控制的弱点就是控制测试的重点, 控制测试的范围应涵盖初步评价和穿行测试中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内容。

(五) 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总体评价, 针对控制缺陷, 向管理治理当局提出改进建议。审计人员在对审计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汇总、整理,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后果, 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以审计报告的方式, 反映给企业有关治理部门。

三、内控评估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评估前期准备工作还不够细致充分。内部控制评估目前对内审部门来说仍属于一项新的审计业务, 因此评估前期应预留充分的时间和人力, 对企业内部控控制流程描述, 并初步分析评价内部控制状况, 分析查找开展穿行测试和控制测试的重点。但目前内审部门往往由于评估工作进度安排较紧, 未充分开展审计评估的前期准备, 仓促上阵, 造成评估工作先天不足, 评估质量不佳。

(二) 内部控制测试环节审计人员由于选定的测试范围不全、重点不准、方法不当、抽查的业务缺乏代表性等原因, 导致测试失效。测试范围不全会遗漏对某些重点内部控制的审计, 会使审计失之偏颇;测试重点不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测试效率和效果;测试审计方法没有因事制宜, 根据不同业务采取不同的方法, 将导致测试失效;抽查的业务缺乏代表性, 会因评价不全面而带来测试失效风险。

(三) 审计人员要防范出现评价不当风险, 包括健全性评价不当风险和有效性评价不当风险。究其原因, 除了由内部控制了解、测试两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引起外, 还会因内部控制系统本身不完善和风险控制水平估计过高等因素造成。内部控制系统本身不完善, 使某些业务活动被置于审计范围之外而疏忽, 导致内部控制健全性评价不当风险。风险控制水平估计过高会导致信赖过度风险, 从而造成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不当。

(四) 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到位。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不能很好的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人制大于法制, 上行下效, 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威慑力降低, 在具体的操作执行中不注意操作档案记录的保存, 甚至出现无据可查的情况, 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对评估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形成障碍。

(五) 内部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现代企业的运营方式和运作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内部控制之间相互交织, 内部控制审计, 尤其在缺陷分析、风险提示和深层挖掘等方面对内部审计人员在职业判断能力上要求较高, 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满足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

针对目前的一些问题, 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在评估时要充分作好评估前的准备和计划, 为非现场工作安排足够的时间和人员, 利用非现场方式完成评估前流入现场的衔接, 为现场评估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 审计人员对评估样本要进行科学地分析和充分地抽样测试, 做到测试范围全, 测试重点准, 测试方法得当, 抽查业务的代表性要强, 防范测试失效风险。

(三) 要防范评价不当风险, 除了要做好内部控制了解、测试两个环节工作外;审计人员还应从宏观出发, 统筹考虑, 从各方面调查了解熟悉被审单位业务活动及其需设计的相应的内控系统, 并充分利用审计技术对风险水平作出合理估计。

(四) 内部控制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而不能从应付外部审计或检查出发来建设内部控制。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系统拥有所有权, 对内部控制系统承担最终责任, 管理层应不断的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并加强执行力度, 保证内部控制的可鉴证性, 确保企业经济业务的稳健运行, 同时也有利于内部控制评估的有效开展。

(五) 企业要不断地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 强化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 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 适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与业务素质教育培养, 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加大考核力度, 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培训和实践, 提高内审工作的综合驾驭能力, 建设一支精干高效战斗力强的内部审计队伍。

总之, 内部控制是企业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监督的一种管理控制体系, 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评估, 找到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 从而促进企业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改进组织管理、经营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为挖掘企业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摘要: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内部控制评估的主要任务、内容、程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表述, 重点谈了目前内部控制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目的是为了与审计同仁一起探讨内部控制评估工作, 不断提高审计质量, 进一步拓展审计空间。

篇4: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就是通过对风险的控制以实现其目标的,风险评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险评估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狭义的风险评估仅仅是指风险分析,即通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按照企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

一、《内部控制框架》中的风险评估

美国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框架》所使用的风险评估概念属于广义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框架》将其作为内部控制的关键构成要素。

(一)设定目标

根据《内部控制框架》,风险评估首先要设定目标。设定目标是风险评估的前提条件。风险是与目标伴随的,首先必须有目标,管理层才能对实现目标的风险进行识别。根据《内部控制框架》,目标设定不属于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但它是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为此《内部控制框架》专门对目标设定进行了论述。目标包括企业层面的目标和业务层面的目标。管理层通过目标设定来明确业绩衡量标准,目标具体分为经营目标、财务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经营目标是管理层基于企业所处特定经营环境所设定的业绩衡量标准;财务报告目标在于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合规性目标则要求企业的经营活动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这些目标是相互补充和相互关联的。

(二)风险识别

1.风险识别必须与目标联系,无论目标是明确的还是隐含的,企业的风险识别应当考虑到目标实现面临的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2.风险识别是一个持续性、反复的过程。3.进行风险识别时应当关注企业各个层面的风险,包括企业层面的风险和业务层面的风险。对主体层面的风险进行识别时,既要关注外部风险,也要关注内部风险。来自外部的风险主要有技术进步引起的风险、客户需求变化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法律法规变动风险、自然灾害风险以及经济环境变化风险等;来自内部的风险包括信息系统故障风险、员工素质能力等方面的风险、管理层变动风险以及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不作为的风险等。对业务层面的风险进行识别时,应当将该层面的风险评估集中于主要业务流程和主要职能上,如销售、生产、营销、研究开发等。应当识别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较为明显的风险。

(三)风险分析,即狭义的风险评估

企业在对企业层面的风险和业务层面的风险识别后,则需要进行风险分析。风险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风险分析的过程通常包括估计风险的严重性、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估应采取的措施等三个步骤。应当注意的是,作为内部控制一部分的风险评估,与作为管理过程应对措施而采取的计划、方案及其他措施存在着区别。

(四)建立识别环境变化的机制

风险评估本质上是一个识别变化并采取必要措施的过程。随着经济、行业和监管等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将发生相应的调整,企业应当建立一套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序,对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识别。管理层应当特别关注以下对环境影响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已变化的经营环境、管理层人员更换及员工大规模更换、使用新的或调整后的信息系统、经营业务快速增长、采用新技术、开拓新的经营领域、进行公司重组等。企业应当建立一定的机制,对发生变化的外部环境进行识别。

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风险评估

美国COSO委员会2004年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将风险管理的要素划分为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信息与沟通和监控等八要素。根据《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风险评估就是要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以形成确定如何对其进行管理的依据。这实际就是《内部控制框架》中的风险分析,属于狭义上的风险评估概念。《内部控制框架》中的风险评估实际上包括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三项内容,而目标设定则作为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不属于内部控制要素的范围。

风险总是与特定目标的实现相联系。如不出国旅游,则不会涉及到飞机失事的风险。根据《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实施风险管理首先就涉及到设定目标。目标设定是事项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前提。《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正是出于风险管理的需要将目标设定作为风险管理的构成要素之一。《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目标包括战略目标和相关目标,战略目标是最高层次的目标,而相关目标则是建立在战略目标基础上的企业层面等的目标,企业层面的目标与更为具体的目标相关联,贯穿于整个企业,并具体为各项业务和各项职能的次级目标。《企业风险管理框架》要求设定的目标应当是可计量的,并要求企业各个层次人员根据各自所影响的范围了解企业设定的目标。设定的目标分为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等三项。作为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企业在选择目标时要确保其目标与企业的风险容量相协调。风险容量是企业管理当局在董事会的监督下确定的,反映着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并影响企业的文化和经营风格,是制定战略目标的风向标。战略目标应当选择与其风险容量一致的目标,并使风险反映于战略目标之中。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事项识别要求管理当局对源于内部或外部的影响战略实施或目标实现的事故或事件进行识别,对企业目标实现将带来负面影响的确定为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应对;将存在正面影响的确定为机会,将其反馈到战略或目标的制定过程之中。在对事项进行识别时,必须考虑企业整体范围内可能带来风险和机会的所有内部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需要考虑的通常包括经济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等;而内部因素需要考虑的通常包括人员、流程、技术等因素。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风险评估(即风险分析)要求进行风险评估时,既要考虑预期事项也要考虑非预期事项,对可能对企业存在重大影响的非预期的潜在事项和预期事项的风险进行评估;既要考虑固有风险,也要考虑剩余风险。固有风险是指管理当局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而剩余风险则是在管理当局进行风险应对之后所残余的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应对后,则集中考虑剩余风险的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中的风险应对要求企业管理当局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并在成本效益比较的基础上,选择能够使剩余风险处于期望的风险容限范围之内的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管理当局应当在企业范围内识别风险并确定企业总体剩余风险处于企业风险容量之内。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风险评估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风险评估使用的是广义上的风险评估概念,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基本规范》。风险评估的具体过程包括:

(一)控制目标的设定

设定控制目标是进行内部控制,特别是风险评估的前提。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本身的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战略目标。设定的目标应当尽可能量化,并细化为各业务活动和各职能部门的具体目标。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要切实可行,与内部控制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设定不同要求的内部控制目标,并随着内部控制的发展,逐步提升内部控制目标。

(二)风险识别

《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时,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风险承受度即风险容量,是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企业在识别内部风险时,应当关注和考虑的因素包括:1.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2.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5.营运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6.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上述因素的现状往往是风险存在的基础,上述因素的变动则往往会诱发新风险的产生。

企业识别外部风险,应当关注和考虑的因素包括:1.经济形势、产业政策、融资环境、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4.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6.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上述因素实际上是企业经营活动所处的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变动必然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新的风险,如一项新的技术被其他同行所采用,有可能导致企业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发生变化而带来风险。再如政府颁布实施较过去更为严格的监管法律,由此可能导致本企业传统加工方法无法继续使用,从而导致风险的产生。

(三)风险分析

《基本规范》要求企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鉴于风险分析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要求企业进行风险分析时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风险分析的目的在于为企业风险应对提供依据。由于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其个人风险偏好对经营活动等具有重大影响,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并予以特别关注,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

(四)风险应对

《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权衡风险与收益,确定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如某国政治动荡、政局不稳,对该国的投资存在重大的风险,企业可以放弃对该国家的投资计划。风险降低是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分担是企业借助他人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承受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上述风险策略必须基于风险分析的结果,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进行使用,可以选择使用某一风险应对策略,也可以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应对策略进行组合,综合使用。选择合理风险应对策略的关键是要有针对性,要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篇5: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

证券代码:002321证券简称:华英农业公告编号:2012-010 河南华英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报告

本公司及全体董事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不存在虚假 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是本公司管理层的责任。本公司内 部控制的总体目标是: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 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保障企业实现快速发展战略目标。

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故仅能对达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且,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亦可能随公司内、外部环境及经营情况的改变而改变。本公司内部控制设有检查监督机制,内控缺陷一经识别,本公司将立即采取整改措施。

一、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一)内部控制的目标

2011 ,公司参照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相关规定。继续对公司的内控体系进行持续的改进及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及内部管理的要求,公司的内部控制基本达到以下目标:

1、建立和完善内部治理和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2、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强化风险管理,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

3、规范公司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保证所有的经济事项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使财务报告的编制符合《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及相关制度等有关规定;

4、建立有效的防范系统,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防止舞弊行为,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5、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

2、全面性原则。在层次上涵盖公司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对象上应当覆盖企业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在流程上应当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避免内部控制出现空白和漏洞。

3、重要性原则。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突出重点,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4、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能够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企业全体员工应当自觉维护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地纠正和处理。

5、制衡性原则。企业的机构、岗位设置和权责分配应当科学合理并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确保不同部门、岗位之间权责分明和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责的部门应当具有良好的独立性。任何人不得拥有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的特殊权力。

6、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合理体现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业务特点、风险状况以及所处具体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并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

7、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保证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争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

二、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评价

(一)内部控制环境

1、管理理念与经营风格

本公司将规章制度视为公司管理、组织的标准,坚持在管理中不断完善和健全制度体系,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完善、高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促进公司的生产经营有条不紊、规避风险,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2、治理结构

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公司章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本公司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定了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三会一层各司其职、规范运作。

公司建立了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为核心的规范治理机构,并通过制定《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等明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享有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合法权利,依法行使公司经营方针、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公司股东大会制定了明确的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详细规定了股东大会的召开和表决程序,以及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授权原则等内容。通过股东大会制度,公司建立健全了和股东沟通的有效渠道,积极听取股东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所有股东对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公司重大事项平等地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确保股东大会的工作效率和科学决策,从而使投资者获得良好的投资 回报。

董事会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规定的选聘程序选举董事,公司董事会人数和人员构成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董事会由 9 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 3 名。董事会下设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四个专门委员会,并配备相应制度。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职责分工明确并严格按照各委

员会议事规则执行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

监事会是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公司监事会严格执行《公司法》、《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监事会人数和人员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监事会由 3 名监事组成,其中职工代表监事 1 名、股东监事一名。

公司股东大会制定了《监事会议事规则》,明确监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以确保监事会的有效监督。依法享有法律法规赋予的知情权、建议权、报告权和监督权。

3、组织机构

本公司根据职责划分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设立了董事长办公室、行政部、宣传部、审计部、财务部、融资管理部、企管部、证券部、战略投资部、人力资源部、市场部、销售管理部、生产部、技术部、质管部、设备管理部、工程项目部、环保项目部等职能部门,并制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4、内部审计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公司设有审计部,审计部设有 3 名专职人员,审计部门负责人具有必要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

审计部职责:

一、组织、实施对公司及分支机构财务状况进行内部审计,包括但不限于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财务制度执行情况的分析和预警。

二、组织、实施对公司及分支机构的各项内控管理制度进行调查、审核,出具管理评价报告,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三、组织、实施公司及分支机构内部离任、离职审计。

四、对公司及分支机构中高管人员在职期间的违法、违纪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五、组织、实施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监事会交办的其他审计工作。

5、人力资源政策

本公司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制定了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人员录用、员工培训、工资薪酬、福利保障、绩效考核、内部调动、职务升迁等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吸引并留住人才。公司董事由股东大会选举或更换;监事由股东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选举或更换;高级管理人员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

6、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和积淀,构建了一套涵盖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企业文化体系,是公司战略不断升级,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柱。

7、外部影响

影响公司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有关管理监督机构的监督、审查、经济形势及行业动态、市场需求等。本公司能适时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提高控制意识,强化和改进内部控制政策及程序。

(二)风险评估

公司根据既定的发展策略,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全面、系统、持续的收集相关信息,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 估,动态地进行风险识别,对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在经营管理方面,公司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断完善内部 控制制度,强化内控制度的执行流程,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体系,以有效抵御突发性风险;在公司对外投资、关联交易、收购和出售资 产等重大事项方面,公司严格按照股东大会、董事会的授权审批权限,管控公司的投资行为,以有效控制和防范风险。

(三)控制活动

1、建立健全制度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和其他有 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修改并完善了《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 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工作 制度》、《总经理工作细则》、《关联交易决策与控制制度》、《重 大投资决策程序与规则》《董事会秘书工作条例》、《募集资金管理 制度》、《关联交易决策与控制制度》、《信息披露管理制度》、《重 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与报备制度》和《年 度报告差错责任追究制度》、《机构调研接待管理办法》、《内部审 计制度》、《风险投资管理制度》等,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上述制度建立后,得到了有效的 贯彻执行,在进一步规范公司运作,提升公司的规范化和透明度基础 上,不断提高着公司治理水平。

日常经营管理:以本公司基本制度为基础,制定了涉及产品销售、生产管理、材料采购、人力资源、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内部审计等 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一系列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管理有 序,形成了规范的管理体系。

会计系统方面: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 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了完整的会计核算 体系,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公司财务会计信息,保证公司会计核算的 真实性和完整性。公司财务管理符合《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 等有关规定,对资金管理、账务处理等具体业务流程制定了有效的内 部控制操作规范,各岗位有合理的分工和相应的职责权限,对授权、审批、执行、复核、签章等流程均有明确规定,内部控制环节得到有 效执行。

对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 会计凭证、核算与记录及其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2、重点控制

(1)对子公司的管理控制 本公司通过向子公司委派高级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加强对其管 理,建立了《驻外分、子公司管理制度》,对子公司的运作、人事、财务、投资、信息、内部审计等作了明确的规定。(2)关联交易的内部控制

本公司制定了《关联交易决策与控制制度》,对关联方和关联交 易、关联交易的审批权限和决策程序等作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与关联 方的交易行为,力求遵循公平的原则,保护公司及股东的利益。(3)对外担保的内部控制

本公司《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 则》、《重大投资决策程序与规则》等,对公司发生对外担保行为时 的担保对象、审批权限和决策程序、安全措施等作了详细规定,未经 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公司不得对外提供担保。(4)募集资金的内部控制

本公司制定了《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深圳证券交 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及相关格式指引等有关规 定,对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使用及审批程序、用途调整与变更、内审 监督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以保证募集资金专款专用。(5)投资的内部控制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 议事规则》、《重大投资决策程序与规则》、《风险投资管理制度》,对公司对外投资的投资类别、投资对象以及相应的决策程序、决策权 限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决策投资项目不能仅考虑项目的报酬率,更 要关注投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对投资项目的决策采取谨慎的原则。(6)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

公司制定了《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与报 备制度》、《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机构调研接待管理工作办 法》以及《报告差错责任追究制度》等,从信息披露机构和人员、文件、事务管理、披露程序、信息报告、保密措施、档案管理、责任 追究等方面做出了详细规定,有效保证了信息披露的规范性,防范了 利用内幕信息进行的内幕交易行为。

在日常工作中,为加强对外报送未公开信息的规范和约束,公 司对外报送未公开信息(包括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政府及其他相 关部门)均严格按照《信息披露事务管理制度》、《内幕信息知情人 登记管理制度》、《重大信息内部报告制度》等有关规定和程序执行。同时,公司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 及公司《机构调研接待管理工作办法》有关规定,对来公司调研(或 采访)的机构或人员均事先要求其签署《承诺书》,以保证机构调研(或采访)人员能遵守相关规定和公司相关信息按规定渠道披露。公司安排专人负责内幕信息管理,对内幕信息的使用进行登记、归档和备查,按照《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知情人 范围。特别是定期报告的内幕知情人均能按要求向深圳证券交易所和 监管部门报备。

(7)为防范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占用公司资金,公司建立了防止 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占用公司资金的长效机制,杜绝控股股东及关 联方资金占用行为的发生,从控股股东及关联方的资金占用、公司董 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的责任、责任追究及处罚等方面做了规定。(8)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公司已按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和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 应用指引第 6 号-资金活动》,明确了现金收支范围和限额、办理现 金收支业务时应遵守的规定。为规范公司资金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公司已对货币资金的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了严格的授权批准程序。(9)采购管理制度

对于采购体系的管理,公司坚持以“完善内控流程”的制度化管 理贯穿于采购环节的全过程。即从规范招标采购程序、明确采购物料 质量标准、供应商资质认定和筛选、物料采购的验收标准和入库管理、供应商保证金制度、采购责任的认定与赔偿等全环节,不断健全和完 善流程风险控制,并与供应商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机制,确保拥有广 泛而稳定的物料采购渠道。(10)生产管理制度

在公司全面推行“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化”运行模式,公司着力推 动并建立了从种禽养殖孵化、饲料生产、商品苗投放和外销、屠宰加 工、市场销售等关联环节的计划管理,并本着“以效益为中心”的理 念,明确了内部各环节和运营单位的量、本、利、资金等经济和非经 济指标要素,并建立了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有效强化了成本费用的 过程控制。同时,对生产过程中的计划管理、安全管理、现场及设备 管理等环节提供了标准化的操作指南和规程,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的高 效、有序开展。(11)销售管理制度

为促进市场占有率和销量的提高,公司以区域划分和业绩评定作 为公司渠道管理的主要手段,通过对不同区域和不同产品的授权分 销,以及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全面满足了市场需求,进而推动销量的 提高。

对于市场流通产品,建立了完善的配送和仓储管理规定,为产品 的品质保证和客户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公司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有效把握,建立完善的产品定价体系、回 款管理制度以及市场投诉规程等,为公司销售过程的价格、销售收款 情况和质量、服务投诉提供了依据,从而确保销售环节有序、健康、持续的进行。(12)实物管理制度

在公司的实物资产管理过程中,公司针对实物资产的不同类别,分别建立了切合实际的资产管理制度,旨在提高资产利用效率,确保 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对于物资的保管、领用、实物盘存以及财产 清查、财产保险等都予以明确的管理措施,有力的促进了公司物资管 理的规范化运作。(13)养殖技术管理制度

公司建立了《种鸭管理监督及其考核办法》、《公司商品鸭

养殖管理规定》、《兽医体系建设管理办法》、《饲料配方管理规定》、《养殖用药管理规定》、《疾病控制管理规定》、《运输工具消毒管 理规定》等养殖技术管理制度,确保种鸭养殖管理科学化、程序化和 规范化,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养殖操作,最大限度地提高祖代、父 母种鸭的各项生产技术水平。

规范商品鸭饲养各环节的管理,对各环节进行监督,降低饲养成 本,确保加工厂宰杀鸭源的质量。通过对兽医体系的科学建立和有效 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司兽医基础工作,从而提高兽医队伍的综 合素质和生物安全综合防治技术能力,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与传播,并有效地控制药残,以确保肉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保证饲料配方的 安全性、经济性、稳定性、可操作性。充分发挥养殖源头在食品安全 中的控制作用,严格执行《药残控制管理手册》的规定,进一步强化 各养殖管理单位在养殖过程中用药的指导、监控职责,以确保产品鸭 源药残得以控制,特别是出口鸭源的药残指标合格。理顺养殖过程中 疾病诊断程序,抓好养殖加工运输等环节疫病的控制,确保公司养殖 健康、安全、稳定地快速发展,有效控制疫病的爆发和流行。对车 辆、鸭笼等运输工具的严格消毒管理,使之符合卫生防疫要求,从而 切断疫病传播途径,避免疫病传播。

(四)信息与沟通

公司建立了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 理和传递程序、传递范围,做好对信息的合理筛选、核对、分析、整 合,确保信息的及时、有效。利用 ERP 系统、内部局域网等现代化 信息平台,使得各管理层级、各部门、各业务单位以及员工与管理层 之间信息传递更迅速、顺畅,沟通更便捷、有效。同时,公司要求对 口部门加强与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业务往来单位以及相关监管部门 等进行沟通和反馈,以及通过市场调查、网络传媒等渠道,及时获取 外部信息。

(五)检查监督 公司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保证内部控 制活动的有效运行。主要包括:公司董事会检查、审计委员会检查、内部审计部门检查。

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有关事项 的通知》(证监公司字[2007]28 号)等文件精神,公司成立了以董 事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专项小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对照《公 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股东大会 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等内部规章制度的规定,对公司治 理进行了自查,并于 2011 年 11 月完成了公司治理自查、公众评议检 查和整改提高阶段的各项工作。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 2011 年 8 月 23 日下发的《关于开展“加强 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控规则落实”专项活动的通知》,公司对照《深 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小企业板规则汇编》、《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公司章程》及公 司各项制度,认真核查了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并 对公司内控中存在的不足事项进行了整改,修订了《内部审计制度》,补充《风险投资管理制度》并提交第四届董事第五资会议审议通过。公司通过内部控制检查监督活动以及监管部门检查整改的有效开展,持续监督检查公司各项经营活动和主要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不 断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有效防范了内部控制的风险,保障了公司经 营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对公司加强规范运作、完善公司治理、提高 各项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三、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概述

1、内部控制的目标

检验公司现行内部控制是否能够有效的保障公司经营管理合法 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 果,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2、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责任主体

公司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负责领导本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工 作。监事会对董事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进行监督。公司审计部负责具 体组织和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3、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内容为:与实现整体控制目标相关的内 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内部控 制要素。公司实行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对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运行 有效性的评价。

4、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按照制定评价方案、实施评价活动、编 制评价报告等程序开展。评价工作主要采用个别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比较分析法等进行。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发现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整改措施 本公司董事会对 2011 年公司上述所有方面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自 我评估,截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止,未发现本公司存在内部控制设 计或执行方面的重大缺陷。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结论性意见

本公司董事会认为,截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止,本公司按照《企 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建立的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执行有效。

篇6:企业内部资产评估报告

企业内部资产评估报告【1】

珠海市XX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INSECT TEARS)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

关于评估报告的声明

XX汽车制造厂委托的评估工作于11月15日由珠海市XX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完成,并出具XX评报字第001号《资产评估报告书》,现对其评估报告使用声明如下:

1、注册资产评估师恪守独立、客观和公正的原则,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的规定,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2、评估报告使用者应关注评估报告中特别事项说明和使用限制;

3、本评估机构及参加评估工作的全体人员与经济行为各方无任何特殊利害关系,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恪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进行了充分努力。

评估结论是本评估机构出具的,受本机构具体参加本项目评估人员的执业水平和能力的影响,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仅对委托评估的XX汽车制造厂拟合资事宜提供资产价值参考依据,评估结论不应当被认为是对评估对象可实现价格的保证;

4、本评估报告仅供XX汽车制造厂合资项目的出资公证使用,因使用不当造成的后果,与本评估报告无关。

XX汽车制造厂拟合资项目

资产评估报告书摘要

XX评报字(2011)第001号

珠海市XX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接受XX汽车制造厂的委托,对贵公司因拟合资事宜而涉及的企业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进行了评估工作,评估基准日为201月1日。

根据国家有关资产评估的规定,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按照公认的资产评估方法和评估程序对委托评估的企业实施了实地查勘、财务、统计资料分析与询证。

根据委托方的要求,以及评估人员对本次评估目的及相关条件的分析,同意将持续经营价值作为本次评估结果的价值类型,评估结果如下:

以评估基准日为基准,纳入评估范围的企业评估价值为49,120.2万元,大写人民币肆拾玖亿壹仟贰佰万贰仟元整。

本评估结论系对基于评估基准日企业持续经营价值的反映。

评估结论系根据本报告书所述评估假设、原则、依据、前提、方法、程序得出,评估结论只有在上述评估假设、原则、依据、前提存在的条件下,以及委托方所提供的所有原始文件都是真实与合法的条件下成立。

评估结果没有考虑将来可能承担的特殊交易方可能追加付出的价格等对其评估价值的影响,也未考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有关法规政策变化以及遇有自然力或其他不可抗力对资产价值的影响。

评估基准日后,评估报告有效期以内,经营结构若发生变化,应根据原评估方法对参数进行相应调整,若资产价值类型或价值标准发生变化,并对评估价值产生明显影响时,委托方应及时聘请评估机构重新确定评估值。

本评估结论的有效使用期限从评估基准日起计算,即有效期从2011年11月16日至11月15日。

以上内容摘自资产评估报告书,但未包括有关事项说明,报告使用人在使用本摘要时,应特别关注报告书正文中的特别事项说明,欲了解本评估项目的全面情况,应认真阅读资产评估报告书全文。

XX汽车制造厂拟合资项目

资产评估报告书

XX评报字(2011)第001号

XX汽车制造厂:

珠海市XX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接受贵公司的委托,对贵公司因拟合资事宜而涉及的企业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进行了评估工作,评估基准日为2011年1月1日。

根据国家有关资产评估的规定,本着客观、独立、公正、科学的原则,按照公认的资产评估方法和评估程序对委托评估的企业实施了实地查勘、财务、统计资料分析与询证。

根据委托方的要求,以及评估人员对本次评估目的及相关条件的分析,同意将持续经营价值作为本次评估结果的价值类型,评估结果如下:

一、委托方、资产持有方及评估报告其他使用方

1、委托方、资产持有方:XX汽车制造厂,主营业务:汽车制造,该制造厂属于本行业同类产品的中型骨干企业,目前经营状况良好。

2、评估报告其他使用方:企业合资经营相对应的出资公证机构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使用方。

二、评估目的

为委托方合资项目出资公证这一经济行为提供资产价值参考依据。

三、评估对象及评估范围

本次评估对象为委托方委托评估的以企业持续经营价值反映的企业股东全部权益价值。

本次评估的范围为委托方拟进行合资的汽车制造厂整体持续经营价值,具体包含企业近3年来的各项收入支出现金流,以及对未来5年的净现金流量的测算。

四、价值类型及定义

本次评估所使用的价值类型为持续经营价值。

持续经营价值是指被评估企业按照评估基准日时的用途、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持续经营下去所能实现的预期收益或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五、评估基准日

本项目评估基准日定为2011年1月1日,这样与实际现场勘察、评估信息资料分析以及评估目的的实现日期较为接近,有利于评估目的的实现。

评估中所采用的价值标准是评估基准日有效的持续经营价值标准。

六、评估依据

1、法律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91 号(1991 年)《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

(2)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资发[1992]第36 号《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

(3)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2 号令( 年)《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4)其他与本项评估有关的法律法规。

2、评估准则依据

(1)财政部发布的《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资产评估准则-评估报告》、《资产评估准则-评估程序》、《资产评估准则-工作底稿》、《资产评估价值类型指导意见》;

(2)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

(3)中评协发布的《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

(4)中注协发布的《注册资产评估师关注评估对象法律权属指导意见》;

(5)其他与本项评估有关的评估准则、规范。

3、取价依据及参考依据

(1)企业于评估基准日的会计报表;

(2)企业最近三年的财务报表;

(3)企业提供的银行对账单、有关财务凭证等;

(4)企业提供的有关事项说明。

七、评估方法

本次评估所使用的主要方法为企业永续经营假设前提下的分段收益法。

收益法是指通过估测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判断资产价值的方法。

由于企业发展的某一个期间,企业的生产经营可能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企业的收益也是不稳定的,而在这个不稳定期间之后,企业的生产经营可能会达到某种均衡状态,其收益是稳定的或按某种规律进行变化的,故而采用企业永续经营假设前提下的分段收益法进行评估。

八、评估过程

评估时间从2011年11月16日至2011年11月17日,经过接受委托、资产清查、评定估算、评定汇总、提交报告等过程,具体如下:

1、接受委托:2011年11月16日,评估机构接受委托方项目委托、明确评估目的、确定评估对象及范围,选定评估基准日和拟定评估工作方案。

2、资产清查:2011年11月16日-17日,评估人员首先指导委托方收集准备资料,并与委托方工作人员一起共同现场清查核实委托评估的资产,验证有关资料。

3、评定估算:本次股东权益评估采用收益法

(1)被评估企业有关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

根据本次评估目的及价值类型对评估信息资料的要求,对评估企业评估基准日以前年度的财务决算和有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

评估人员采用的主要指标有销售收入、成本、利润以及企业净现金流量。

通过该制造厂工作人员的介绍以及现场调查,并根据制造厂提供的近3年的财务、统计资料,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评估机构人员熟悉了改制造厂生产经营的现实状况及发展前景,并进行了企业经营、财务与获利能力分析。

得出了以下基本结论:

(1.1)该制造厂成长较快。

根据该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可知,企业前几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等都为正数,平稳增长且波动幅度不大,表明该制造厂的经营活动比较稳定。

从近3年的实际运行情况来看,企业整体资产的获利能力是可以合理预期的。

(1.2)企业的盈利除了运用于加薪和奖励以外,其他主要用于产品的开发和技术更新,并开始注重职工的培训。

(1.3)企业已由生产导向转向了主动式市场营销导向,已初步建立起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网络以及技术情报网络。

(2)企业未来发展情况的分析、预测

(2.1)经过数年的技术更新和改造,该制造厂的技术基础已经基本达到了中等先进水平,技术装备处于同行业中的上等水平。

如果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经过两年的努力,该制造厂将能追上中等发达国家同行业的企业的技术水平。

(2.2)该制造厂的内部资产结构合理,资信等级高,筹资渠道畅通。

(2.3)一方面,由于产品的改型,该制造厂已经赢得市场;另一方面,由于代理商以及企业直销的努力,该制造厂已经开始产生品牌效应。

目前,该制造厂所生产新型车的性价比偏高,但还具有较大的成本降低空间,随着技术组织措施的到位以及产销规模的不断扩大,可望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降价、增加利润。

(2.4)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国家的经济政策不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经过合理的预测和多方论证发现,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是乐观的。

该制造厂未来5年的预期收益预测如下:

附表 某汽车制造厂未来收益预测 单位:万元

年份

项目2011

销售收入131741419616510022960

销售税金19762120248030203440

销售成本7240780090801104012620

销售及其他费用592.8638.8693.4803.2872.6

产品销售利润3365.23637.24256.65216.86027.4

其他销售利润

营业外收入10260340440

营业外支出160164190240310

利润总额3405.23683.24326.65316.86157.4

所得税支出(25%税率)851.3920.81081.71329.21539.4

净利润2553.92762.432453987.64618.1

折旧1136122413561930

追加投资700700300200200

净现金流量2989.93286.442655543.66348.1

折现系数(按11%)0.90090.81160.73120.65870.5935

净现值2693.62667.23118.63651.63767.6

(3)相关参数说明

为了增强发展后劲,该制造厂在未来头两年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方面的资金投入,到未来第三年基本扫尾,然后坚持追加发展投入。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该制造厂的收益在永续期仍将保持4%左右的增长速度。

所得税率按25%计算。

结合银行利率为参照的安全利率和行业平均风险报酬率,该制造厂所在行业的平均收益率水平大约为11%。

(4)评定估算

由于该企业在未来用续期内的收益将保持4%左右的增长速度,而未来头两年的将加大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到第三年基本扫尾,故对该企业的价值评估基于评估基准日后的未来五年净现值与固定增速的永续期净现值分段计算。

分段法数学表达式为:

企业价值资产评估报告书

上一篇:中学庆祝三八节活动方案下一篇:医院信息系统运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