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毕业生毕业总结

2024-05-05

2010毕业生毕业总结(通用8篇)

篇1:2010毕业生毕业总结

毕业生毕业总结

姓名:院系:专业:班级:

填写日期:年月日

从2006年9月入学到2010年6月毕业,转眼间,4年就这样过去了,到了我们要说再见的时候了。在这一刻,忽然明白自己对大学生活是多么的眷恋,对大学同学有多么的不舍。在这4年当中,我学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人也成长了不少,与刚进入大学时期的我们相比,现在的我们已算是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少有社会经验的社会新人了,现将4年的学习生活总结如下,希望能为自己做个良好的回顾并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在思想政治方面,我始终做到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回想在这四年大学生活当中,我最为骄傲的一件事就是在大学阶段经过了组织的培养考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渴望加入中国共产,这是我的政治信仰,也是我的追求,我始终做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心系祖国,尤其是在5-12汶川发生大地震后,关心灾区人民的生活并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取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在专业素质方面,我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回想刚上大学时,我为自己定下的计划是:大一一年适应大学生活,好好学习文化基础课程,为以后三年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注重多参加课外的文体活动,增长见闻;大二则是加强学习公共必修课程,学习专业选修课,着重学习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知识,增强与专业领域的相关技能;大三是最为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我要努力学习,准备考研。当然,本专业的知识也要同时抓住,不能忽视;大四,要认真完成专业论文以及实习的工作。如今回想起来,我完成的还不错,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了一次校级二等奖学金,两次校级的一等奖学金,并以581分的成绩通过了国家英语4级考试,在大三学年,也通过了国家六级英语考试。良好的英语基础为我能够比较顺利阅读专业的外文书刊奠定了一定基础。

在人文身心素质方面,大学四年期间,我热心帮助同学,与同学们的关系良好,同学们若有困难,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同学解决困难。在美学方面,我在大二选修了音乐鉴赏的课程,经过学习,我了解了不少音乐知识,既陶冶了情操,有增长了见闻。在身体锻炼方面,我积极锻炼身体,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例如校运动会与乒乓球比赛等,还在大三这一学年,我报名参加了瑜伽课程,学习如何放松自我并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

但是,我本身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做事较为拖沓、身体素质不高等等,这还需要我积极改正。改掉做事拖沓的缺点,将事情事先做好以备不时之需;努力提高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俗话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好,才能学习好,工作好,所以今后我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后,很多同学都走进了工作岗位,而我还将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在这里,我想祝福所有工作的同学们,祝你们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并且能够工作顺利,也祝福我自己能够在研究生阶段学习顺利,学习进步。

篇2:2010毕业生毕业总结

――2010年就业工作总结

摘要:在全社会总体就业压力加大和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院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市教委的正确领导下,不懈努力,顽强拼搏,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毕业生就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同时,着力加强就业工作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积极促进毕业生面向多方位、多层次就业, 特别是在当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形势下,将做好2010年就业工作作为“第一实事工程”,脚踏实地,努力创新,推动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

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党中央、国务院、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一年来,面对毕业生就业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我院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就业工作,明确任务分工,逐级落实责任制,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实现了确保毕业生最大限度广泛充分及时就业的工作目标。截至目前,我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经验,理性分析有待改进的问题,既是贯彻教育部部长贵仁在19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讲话精神的重要内容,又是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做好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实需要。

一、2010届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与特点

2010年,经过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我院毕业生就业率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一)2010届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我院2010届毕业生共计1233人,基本与去年持平;本科毕业生较2009 届减少了2.3个百分点;研究生较去年上升6.3个百分点。

2009-2010 毕业本科生就业情况对比

60.0%54.3%54.9%50.0%40.0%30.0%21.0%20.0%15.6%11.9%4.8%3.2%2.1%0.0%录取研究生申请出国实际签约国家地方项目未就业23.2%2009届本科2010届本科10.0%1.5%1.0%3.2%灵活就业

与2009年本科生就业情况相比,2010年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与去年基本持平,略有下降,其中录取研究生的比例上升较多为3.6个百分点,实际签约比例略有上升为0.6个百分点,出国人数比例和支援国家地方项目人数比例均有下降;灵活就业人数比例上升了2.2个百分点,未就业人数下降了1.6个百分点。

2009-2010

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对比

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0%录取博士申请出国定向委培实际签约67.0%65.6%2009届研究生15.2%14.0%2.0%0.6%0.6%0.6%2.7%0.3%国家地方项目17.5%13.9%2010届研究生0.0%0.0%未就业灵活就业

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加,研究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随着社会上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毕业生总量的攀升,一些在本科生扩招后就业时出现的如“替代性就业”,“人才高消费”等现象和问题也逐渐开始在毕业研究生群体里出现,对研究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2010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特点

1、时间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经济的增长,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十分迅猛,从时间结构上来讲,虽然就我国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而言,对大学生的需求还是非常旺盛的。但是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在短期内的迅速增加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

2、就业区域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依然存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实际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存在矛盾。由于地区间与城乡间经济发展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除了相应国家号召支持国家地方相关项目外,学生通过市场或者社会行为去西部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的人数很少,而且这种现象在各个地区高校都有存在。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这种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仍将难以改变,同时,由于大城市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很大,而且这些中心大都居于高端的产业结构而对大学生有着强劲的需求,但是一些地方性的需求抑制(显性的指标限制与隐性的行政限制)以及一些对中小企业或非正规部门的需求抑制(户口、注册资金数量等),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人为分割,其结果要么是直接人为地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有效需求,要么是“促进”灵活就业,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风险,也降低了学校实际就业率的统计。

3、在能力结构上,矛盾依然存在

有知识并不等于有能力。如果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就会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目前绝大多数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都是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以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对大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是作为一个“产品”在一个高等教育系统中被制造 4 出来的,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能力培养不够,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任职资格模型”。这既与传统上相对集中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关,也与学校本身的相关教育能力不足相联系。此外,对于学生从学习到工作的转换,目前我校也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缺乏对学生“市场能力”——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等等能力的培养,因此“就业力”不足。

4、继续深造带来的利与弊

目前考研和出国深造已经成为毕业生尤其是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的一个重要途径。2010年,我院有17.7%的学生继续升学和出国深造比例比去年上升2.6个百分点。其中主要是录取研究生比例提高较大,较去年又提高3.7个百分点,出国人数比例有所下降,降低了1.1个百分点。在不少低年级学生人群中,继续深造也是他们毕业后的一个主要就业预期,并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一个主要去向。应该看到,本科毕业生的继续深造人数的提高,尤其是攻读研究生比例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科生的就业压力,使他们通过自身的提高,为今后进入社会增加竞争的砝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并不等于就没有就业的压力,而是将压力后移,我院142名录取研究生中,直升和录取本校的人数为116,比例达82%,这部分学生的就业压力最终会在研究生学业结束后释放出来,虽然这两年研究生实际签约的人数基本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但是,研究生一次就业率的下降还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研究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5、我校学生的就业已从以前的两条腿走路“企业与事业单位为主”,转向“以企业单位为主,事业单位就业为辅”的局面,其中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就业比率大幅度提升,达到66.67%,相关事业单位比例位居其二为33.3%。这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明的信息: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形势发展,投身到充满生机活力,市场需求量大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中去,相关行业已经成为新的有效就业渠道。2.对学生在就业引导的工作,颇具成效,学生的就业观念在行业的选择上已日趋务实,学生择业已基本能顺应市场的需求,并作出比较合理的选择。

今年在确保综合就业率稳定的前提下,我院也在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的含金量,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灵活就业、自由职业等非传统就业方式形式的多样化趋势日趋为毕业生们所接受,加上很多用人单位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在录用毕业生时处于买方市场,片面从本单位的成本预算和人才囤积等主观、客观因素出发,迟迟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比例逐年升高,二、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内容

我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加大工作理念更新和工作方式创新的力度,优化了就业工作环境,理顺了就业工作机制,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有效应对了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了广大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一)平稳过渡,调整心态,全力以赴开展工作

我院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适逢经济回暖时期,既是挑战之际,也是创新之际,就业形势复杂,社会经济环境多变。全院上下结合目标管理 6 制度的全面实施和二级系(院)管理的不断完善,健全了学校—系(院)的二级联动机制,强化管理,明确职责,分解工作,落实系(院)“一把手”工程的责任制,在各级领导的带领下,推行学生就业工作与导师、与专项教练、专业课教师结对子,积极鼓励全体教职员工人人关心就业工作、支持就业工作、参与就业工作。营造“人人参与”的就业局面。每年召开的由院长亲自参加的就业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奖励表彰为就业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导师、教练、教师、辅导员等。将就业工作当做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第一实事工程”,立足根本,整合资源,全力以赴开展工作。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就业力

紧随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科学规律办事,控制招生规模,注重内涵发展,坚持“精品办学”的思路,让每一位学生的成才成为可能。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体育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优秀青年培养“十百千”工程、人生发展导航、拔尖人才培养――蕴瑞班建设等育人举措。注重就业分析调研结果与招生工作的互动,根据学生实际就业情况调整学科专业设臵与招生比例。除近几年新增的本科专业的休闲体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应用心理学等新专业外,一些专业如休闲体育的研究生培养也将开始有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行业流向相对狭窄的运动训练专业的招生人数科学调整。同时打通专业壁垒,不但术科学生如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向体育教育专业转变外,还鼓励文化成绩突出的术科专业学生通过考试转为体育新闻、运动人体科学等学科专业学生,促进复合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培养。在研究生培养学制和方式上也进行了调 7 整,更好地促进了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年来,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各系(院)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举措。

(三)排摸调研,了解就业形势,工作做细做实

针对10年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院领导与就业指导中心人员多次下基层系(院)排摸调研,开展就业指导。调研分析我院即时就业率情况、岗位信息收集情况、考研及考公务员情况、大学生创业情况和大学生总体就业心态,将排摸出的做好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一一提出针对举措:

1、各系(院)的就业工作要在此基础上增加提前量,早下手,早做准备,把工作做在前面,确保学生按时就业,及时就业,就业率水平保持稳定;

2、考研、考公务员未录取学生的就业问题;虽然我院今年研究生录取情况较去年上升了0.1个百分点,基本持平,但是还是有一部分错过最佳择业期的考研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困难,相当一部分考公务员的学生也由于考试失利而比较迷茫,针对这部分学生各系(院)加强工作介入,一方面迅速调整学生心态,帮助他们将精力转到全力以赴求职当中,另一方面,从各个层面积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推介,创造机会就业;

3、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问题,2010届毕业生中家庭困难的学生比例为22.3%,这部分学生往往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往往由于家庭贫困、能力较弱等主客观原因而导致就业困难;还有相当比例就业困难的女大学生、女研究生群体,尤其女研究生比例在研究生中达到48.3%,各系(院)在这个人群求职就业过程中“人盯人”,区别对待,给予每一个学生以更多的 8 就业指导、岗位推荐、心理援助等全方位的关注,全力以赴帮助他们尽快尽早就业;

(四)引进来,走出去,挖掘资源,加强毕业生推介工作

为了增加毕业生就业岗位,我院加强与地区、行业和企业的合作。一是主动出击,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支持,贯彻走出去的战略,与上海市各区(县)教育局、体育局以及相关体育企业进行深度沟通,全方位收集就业信息,推荐毕业生就业;二是广泛联系,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联系50多家用人单位,举办校内系列校园招聘会和企业选讲会6场,现场提供招聘职位近270个,提供代收简历单位180余家,提供代收简历岗位近400个;三是深挖潜力,各系(院)深挖掘,广发动,收集校友资源,到校友创办或就职的用人单位,为毕业生开拓就业渠道。

学校在积极拓展就业市场的同时,学校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西部志愿者和“三支一扶”,“村官”计划,鼓励学生应征入伍,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到家乡、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院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7次下系院开展就业政策宣讲,在一线开展形势教育,就业指导。各二级系院也积极发布岗位信息,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到基层就业、到家乡就业。2010年毕业生中有10人参加了西部志愿者和三支一扶以及村官等国家地方项目的服务,同时有22名同学光荣加入了专门为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的招募的“世博兵”行列,在世博期间为世博会的顺利举行立下汗马功劳。学校不仅对这些同学在他们服务期间多次对他们进行探望和慰问,对于他们服务回来后的一系列毕业就业工作也做了明确的指示和妥善的安排。

(五)以人为本,创新工作,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2009年12月4日,在2009年毕业生就业总结会上就已经将2010年就业工作提上日程,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方案》,提出在2010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要坚持全心全意为毕业生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建立工作激励机制,实施核心指标工程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其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在学院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将就业指标作为二级系(院)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的核心,根据不同专业下达分类指导的就业指标,采取一票否决制,就业达到合格指标总体才能合格。

充分认识金融危机背景下毕业生就业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学校正在开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将就业人人工程作为最大的实事工程,建立就业工作激励机制,根据学校学院绩效考核文件规定,要求各系(院)在各自绩效考核细则中将教师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教师考核“质量分”中予以体现,调动每一位教师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表彰和奖励为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

2、以人为本,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

学院就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策,积极转变千人一面的就业指导模式为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就业服务模式,分类指导,以个性化指导提升就业服务人性化水平,积极为学生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是工作中,职能部门坚持将服务意识贯穿到每一项工作中,实现“服务-指导-管理”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对毕业生,做到耐心、细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简 10 化工作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及时到各二级系(院)进行政策宣讲,重点宣讲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下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机遇和挑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特长,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二是开展阶段性针对性工作调研,梳理存在的问题,寻求对策。如针对转专业的同学,尤其是涉及如教师资格证书的取得和申请上海市户籍相关政策的同学,逐一接待,耐心细致地解决工作遇到的各种问题;三利用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在前期从社会上为学生积极提供相关实习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其后利用志愿者服务团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上海发展,树立就业信心;四针对毕业生就业需求以及用人单位需求开展调研工作,对提及的具体问题能够解决的即知即改,对于短期不能解决的也确定了对策,确保实施。

五、各系(院)结合毕业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开展教育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的困惑和迷茫。就业指导专职人员和毕业班辅导员密切关注学生的就业状态和情绪变化,适时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涌现了一批全心全意服务学生就业的先进典型。

3、关注就业困难学生,实施就业援助工程

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关注就业困难学生。一是毕业班辅导员深入了解每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全面了解掌握学习困难、家庭困难、就业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建立特殊毕业生信息库,实施跟踪服务;二是实施一对一帮助,以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等活动为平台,动员导师、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力量,广泛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关注每一名就业困难学生,给予其毕业就业过程中落到实处的指导、帮助和鼓励;三是就业指导中心、各系(院)、学生工作部、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形成合力,关注毕业生就业 11 心理,对于考研受挫学生、新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女大学生等群体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心理援助,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合理定位,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社会的考验。

4、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就业指导专业化、全程化水平

为加强就业指导全程化水平,除了针对就业率统计日期的提前而提前启动的就业工作外,就业指导工作也关口前移,就业指导中心除在新生入学教育环节开设职业生涯讲座,在各二级系(院),特别是学生人数较多、就业难度较大的系(院)早在大三便开始宣讲就业形势政策,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就业预期。同时在提高专职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水平的同时,以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和专业化为依托,积极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毕业生做好心理疏导,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终生职业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业观、职业道德观等新世纪大学生应具有的优秀观念,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和诚信意识以及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等先进意识。

为使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得到学校服务的质量更高。就业工作突破只是向学生提供繁复的信息的模式,而是适当采取引导的举措,帮助毕业生准确把握就业信息。在具体工作中体现为:指导大学生根据个人性格、兴趣、特长,合理地选择职业,尽量避免将来与职业的不适应性;指导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尽早确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培养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意识;指导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为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预测就业前景,帮助其理性就业;为毕业生提供求职技巧、面试方略等指导,帮助其顺利就 12 业;由各系(院)根据具体情况对毕业生开展个性化指导,帮助其最终及时就业等等。

就业指导中心在工作中合理分配时间,将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工作先进经验的学习调研、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的走访,以及为毕业生和其他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和信息发布统筹交错进行。通过这些工作,近年来搜集了上万条用人需求信息,并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调整和招生计划编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通过改版上体就业网,通过校报、广播台、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向毕业生解读就业创业政策,为毕业生提供快捷丰富的就业信息。同时中心加强日常调研工作,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进行理论探讨与研究,系统化、理论化,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创新,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三、做好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

在19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圆满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各地、各高校要提早部署,力争2011年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水平基本稳定,确保就业人数继续增加。

据悉,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660余万人,比2010年增加约30万。加上历年未就业人数,需要就业的学生接近700万,上海高校毕业生较上届增加近2万人,达到17.5万人,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了做好新一轮就业工作,我们要坚定信心,鼓起士气,完成就业预 13 期目标。

(一)就业工作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工程可持续发展,要继续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臵,加强领导,层层推动“一把手”工程的责任制落到实处。全体教职工要树立推动就业人人工程就是立足本职岗位敬业工作的观念,牢固树立在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育人环节全力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党员在就业人人工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把就业人人工程作为党员干部和教师服务学生的重要载体,想毕业生就业之所想,急毕业生就业之所急。全体师生要主动宣传学校办学成果和人才培养成果,维护学校良好声誉,扩大学校社会知名度,构建就业人人工程的长效机制。

(二)凸显就业导向作用,加大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

高校的生命力在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应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包括办学的层次、类型、培养目标、课程设臵、评价标准等多样化,准确把握变化中的趋势,密切追踪社会需求,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应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培养能适应大众化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上来,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导向。并针对这一目标进行相应改革,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多给学生创造实习的机会,在课程设臵上面增加社会实践课程,多开实用性的课程,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要进一步落实就业状况与招生规模、专业设臵、办学评估、经费投入等项工作适度挂钩的各项制度,进一步突出就业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导向作用,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深化课程结构、14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创新,着力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化建设,加快建设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加强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课程设臵,加大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专兼职队伍建设力度,切实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按照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立足本校实际,尽快建立学校—系(院)二级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开展全程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指导。如采取模块化教学,实行情景化就业指导,增强实训和模拟手段。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能力为目标,构建职业生涯指导体系。各二级系(院)应结合专业特点,整合专业资源,形成独立的就业指导工作团队,全程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就业工作的专业水准。

四、加强毕业生基层就业与自主创业

积极采取措施,继续扎实做好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除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等已实施的国家地方项目外,对于新实施的大学生预征入伍、“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项目要完善制度,加强引导,做好工作。

篇3:2010毕业生毕业总结

一、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更大

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更大, 就业任务更加繁重, 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 就业队伍不断扩大, 就业岗位争夺日趋激烈

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2009年12月18日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指出:“明年的劳动力供给将进一步增加, 其中高校毕业生800万人, 初中、高中毕业后未升学的520万人, 创近年来新高, 加上900万失业人员和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等因素新产生的失业人员, 全国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总人数将超过3000万人, 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以张德江副总理对2010年就业形势的分析来看, 这个数量的就业任务是前所未有的。

(二) 就业岗位不增反减, 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

据专家分析, 2010年我国就业市场的岗位稳中有降, 主要表现在:

1.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经济形势还不能很快转好, 外国企业人员需求量会继续下降。据报道, 2009年底, 美国的社会失业率仍在10%左右徘徊, 甚至创历史新高;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经济仍不见好转, 社会就业岗位有减无增。所以, 新的一年, 国际就业市场对我国的劳动力输出、跨国就业的影响不可低估。

2. 国有企业扩招潜力“透支”, 就业需求将大为减少。2009年, 我国的所有国有企业, 无论是中央所属, 还是地方所属, 都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及地方党委、政府的号召, “挖潜增岗”, 扩量招聘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社会就业人员。可以说, 很多国有企业已大量“透支”了2010年的招聘名额。因此,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2010年的人员需求将会大大减少。

3. 海外就业市场低迷, 大量出国留学人员将归国寻求就业。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直接影响到许多企业的发展, 也涉及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就业市场, 企业倒闭、破产, 企业裁员、减薪, 企业无力发展等现象, 致使海外就业市场至今仍处于低迷状态。为此, 一方面, 我国的出国留学人员, 甚至于在国外就业后失业的人员, 都将在新的一年归国寻求发展;另一方面, 许多国外人才, 尤其是在我国的国外留学生, 将更多地选择留下来就业。这使本就有限的就业岗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三) 知识教育和就业取向并未根本改变, 高校毕业生就业素质能力的不适应性依然存在

据有关部门对就业市场的调查, 2009年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因缺乏专业技能而离职或被辞退, 还有三分之一的大学毕业生因缺乏专业技能或工作经验而被企事业单位拒之门外。这就是说, 我国的高等教育方式及内容到目前并没有根本改观, 仍停留在知识型教育、研究型教育的传统教育阶段, 素质教育、技能教育、就业教育, 尤其是创业教育至今未深入开展起来或开展的效果不明显。这些状况造成了大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创业越来越不适应:一是知识陈旧, 越来越不适应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二是动手能力低, 越来越不适应高技能产业发展的需要;三是风险承受力差, 越来越不适应市场就业、灵活就业尤其是创业的需要;四是艰苦奋斗意识弱, 越来越不适应基层农村就业, 到艰苦地区、企业生产一线就业的需要;五是复合型人才少, 越来越不适应多元、宽领域就业的需要, 如此等等。大量事实表明, 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所受到的教育与现代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价值取向多不相吻合, 致使他们在毕业后难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场上站稳脚跟。所以, 正像一位中央领导分析的那样, 现在的人才是:总体上不够用, 很多不适用, 部分不能用。

二、2010年帮助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2009年, 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地方党委、政府, 都采取了一系列帮助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要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必须采取更加有效、完善的政策措施;必须加强更加有效、完善的帮助和服务工作。为此, 笔者对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 继续做好并完善“保企业、保岗位”工作, 把现有政策落到实处, 并不断创新政策, 使之发挥更大作用

2009年, 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保企业、保岗位”的政策措施, 比如“五缓” (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 、“四减” (减降四项社会保险费率) 、“三补” (社会保险、就业岗位、职业培训补贴) 、“两协商” (企业与工会或与职工双方平等协商) 等。新的一年, 国家有关部门已下发通知, 把上述政策措施再延长一年。因此, 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进一步创新、完善上述政策措施, 并宣传到家, 落实到位, 从而确保现有企业不裁员、不减薪;帮助企业攻克时艰, 努力稳定工作岗位, 从而稳定就业。

(二) 继续抓好企业“挖潜增岗”和“千企万岗”计划的落实, 努力增加企业就业岗位

去年, 在“保企业、保岗位”的同时, 各级党委、政府都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企业“挖潜增岗”和“千企万岗”计划, 充分发动有条件的企业, 通过挖掘自身潜力来增加工作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同时, 各地区选择1000个以上企业, 为毕业生增加10000个以上就业岗位。这些计划对帮助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新的一年, 要认真总结这方面工作的经验, 不断完善这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方面提高企业“挖潜增岗”、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地激发高校毕业生参与上述计划的主动性、自觉性。

(三) 大力招商引资, 用新兴产业和新建项目创造更多的就业载体

近年来, 全国各地在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 都把国内外招商引资, 引进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或重大工程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各地要抓住世界经济“东移”和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冲击投资需求暂时减缓的契机, 大力开展并拓宽招商引资活动, 以新兴产业集群和重大工程项目增加就业岗位, 拉动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四) 全面发展第三产业, 扩大就业领域和渠道

据了解, 在发达国家, 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到整个就业队伍的70%左右。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 尽管从占整个就业队伍的17.3%上升到33.2%, 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巨大。因此, 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全面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及就业的关键,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科技咨询服务、金融保险服务、法律咨询服务、民政救助服务、物流运输服务、教育卫生保健服务、就业创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科研开发服务、物业餐饮与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商贸管理服务等产业, 使之成为拉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五) 加大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力度, 以创业带动就业

据报载,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校大学生毕业后。有50%以上走上创业之路, 已有20%以上创业成功。而我国的高校毕业生进入社会后, 只有不到10%能够步入自主创业之路, 且真正成功的不到1%。假如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有10%成为创业者, 那么每年就有6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者;假如每一位创业者能够平均带动5名社会未就业者就业, 那么每年就能带动300万以上人就业。因此, 必须全面落实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市场准入、场地安排、税费优惠、小额贷款担保、免费创业培训及创业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 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 小额贷款、跟踪指导等一条龙服务;要建设、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或创业孵化基地, 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要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 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初期, 给予风险投资、资金资助或贷款担保。

(六) 着力扶持和促进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拓宽就业渠道

灵活就业, 是高校毕业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的又一重要方式。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 扶持和促进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一是尽快编制开发符合本地区实际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岗位项目》, 便于高校毕业生自主选择。二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所必需的政策措施, 促进其灵活就业。三是筹集或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资金, 对灵活就业初期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或风险资金援助。如果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每年有10%或20%灵活就业, 那么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每年将有60万或120万人以上实现就业, 也将大大减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有效化解就业难题。

(七) 鼓励和促进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就业, 完善高校毕业生健康成长导向机制

近些年, 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制定并实施了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就业的项目计划。诸如组织部门的“村官”计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三支一扶”计划、教育部门的“教师特岗”计划、共青团部门的“服务西部”及“服务贫困及偏远地区”计划、科技部门的“科技特派员及科研助理”计划等, 这些基层就业项目计划, 对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的一年, 要对上述项目计划的实施及问题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估、解决因部门或项目不同造成的待遇与出路差异大的问题, 研究完善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长效机制, 创新有效的政策措施, 激励和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八) 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 切实解决困难毕业生就业问题

近年来, 各地相继开发了一些公益性岗位, 以化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新的一年, 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本地的实际需要, 抓紧研究开发适应高校毕业生需要的公益性岗位及其种类;同时, 按照岗位要求招聘未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特别要做好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兜底”就业援助工作, 保证零就业家庭和困难家庭毕业生实现就业, 确保贫困生全部就业。

(九) 拓展外部空间, 做好高校毕业生异地就业和调剂互补工作

各地应建立健全与外地的高校毕业生供求信息联系, 畅通相关渠道, 全方位开辟高校毕业生就业异地“输出”调剂互补渠道。一是本地人力资源市场要与外地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密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供求信息联系, 及时了解外地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组织推介“输出”;二是与外地新兴工业园区或新建重大项目建立紧密的高校毕业生需求信息联系, 有针对性地为其推荐输送毕业生人才;三是建立本地高校毕业生人才库, 面向异地开放, 供外地用人单位随时招聘挑选。总之, 各地要重视建立高校毕业生外地就业“直通车”, 切实做好本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异地就业“输出”工作。

(十) 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继续培养、出国留学和国外输出和应征人伍工作

1. 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业转换、能力提升培训工作。调查显示, 不能及时就业的高校毕业生, 大都是长线专业或不是名校名专业的毕业生。对这些高校毕业生进行专业转换和能力提升培训, 是促进其就业的有效措施。2009年, 辽宁省对社会科学就业难的5个专业和自然科学就业难的5个专业领域的高校毕业生组织实施了专业转换和能力提升培训, 先后有2000多名就业难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了上述系统培训, 实现了就业。新的一年, 各地应根据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业转换、能力提升的需求, 加强培训基地建设, 组织实施专业转换和能力提升培训, 促进其就业。

2. 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近年来, 各地越来越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 并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从辽宁的实践看, 凡参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 有70%以上的都在见习单位或其他单位找到了工作。新的一年, 这项工作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并力争抓出更大成效。

3.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出国留学或到更高的学府进一步深造。出国留学或到更高学府进一步深造, 并取得硕士、博士等更高的学历学位, 也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一种办法。对有条件、有愿望出国留学或进一步深造的高校本科毕业生, 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或高校, 都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 鼓励或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

4. 做好高校毕业生国外就业“输出”工作。要积极组织高校毕业生国外就业, 努力开辟高校毕业生国外劳务“输出”渠道。同时, 加快培养适应国际需要的人才。

篇4:201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关键词:毕业生 就业情况 分析

为不断拓展学校毕业生就业空间,加大对重点地域、单位就业市场的开发和调研力度,按照九江职业大学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经济管理学院特组织部分教师赴上海、苏州等地,有计划地对部分用人单位进行了实地就业考察调研,共考察用人单位11个,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学校、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现将考察情况总结如下:

1、走访了部分自主创业毕业生,听取了他们的创业感慨

在走访过程中,多数毕业生在谈到自身创业经历时提到“剩者为王”这个概念,他们说,很多行业其实都是 “先苦后甜”,只有最后坚持下来的人才能笑到最后,但很多人因受不了苦而中途离开,那么他们将永远等不到收获的季節。

2、走访了就业用人单位,听取了他们对于所需人才的要求

从这次考察情况看,企业用人的标准主要为:(1)有团队合作和敬业精神;(2)有良好的职业道德;(3)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沟通能力;(4)有较强独立思想和生活的能力;(5)有不怕受挫的进取心态。

3、关注大型正规的企业,重视规范的用工环境

就国内而言,企业用工环境最好的依次是欧美企业、日资企业、港台企业和中国企业,此次考察用人单位多为前两者,在考察时,我们发现他们的用工环境十分舒适,并人性化,有一套非常严谨而合理的晋升制度,这无疑是毕业生就业的理想选择。

4、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明确个人定位,是做好就业安置的前提

通过此次和就业单位沟通,我们发现学生就业观念及个人定位是否准确,是做好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的前提。市场竞争是残酷的,没有“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是不可能适应市场需求的。

同时就业单位十分重视学生的品德问题,因此,学校应继续重视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培养,尤其是诚信教育,使大学生不仅在观念上确立诚信原则,而且能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当中,践行诚信原则。

5、以市场为导向,主动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学内容是今后做好就业推荐工作的重要保证

目前,高校专业设置及教学内容与市场所需有较大偏差,对于大专层次的专业设置应以市场为导向,有较宽的基础知识,模糊专业界限,不一定要有很深的理论知识,强调一专多能,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专业对口与否不是就业的先决条件,就业可以专业不对口。

6、要健全组织机构,充实就业队伍,加大就业前的教育力度

最近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企业一线员工中大专层次占有比例逐年倍增,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应健全组织机构,充实就业队伍,实施多层级灌输理念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社会,降低就业期望值。

同时通过此次考察发现理工科学生就业较文科理想,但多为一线员工,因此要加强学生前期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明白尽管从一线做起,但大专生提升空间会大很多,同时,建议学校允许各班在大二时进企业实际实习一至两个月,让学生提前完成适应社会的过程,并也便于学生积极调整心态适应社会。

7、建立与就业单位的长效机制,真正做到“订单式”培养

对于文科类的学生,像经济管理学院目前的五个专业,其中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较容易就业,而会计专业等专业性强,市场需求量饱和专业,就业相对困难,因此,建议学校利用市属院校的优势,可考虑和知名本土企业联合办班,输送优秀人才,真正做到“订单式”培养,并服务于地方经济。

8、对人力资源公司观念的转变

这次考察负责接待我们的是上海和苏州两家人力资源公司,这是一种兴起人才服务行业,学生将不再和企业签合同,改和人力资源公司,这种模式不仅方便企业,还使学生可享受更全程、专业、多样化的管理,因此,建议学校可通过人力资源公司,利用他们掌握企业资源,将学生进行打包就业。

9、做好收集和发布就业需求信息等就业服务工作,是就业指导中心内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我们现有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多采取“等待”用人单位送上门的策略,我们应积极到就业热点区,到用人单位去推介毕业生,请劳动就业部门到学校宣讲国家相关政策,请知名企业到学校宣讲用人单位,还可实行对外“就业导师”制,聘请著名企业家担任学生就业导师,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这次考察,大家一是了解了目前上海、苏州等地用人单位具体情况,稳固了老客户,认识和了解了新客户;二是为学校毕业生就业增加了新的就业渠道,预定了许多就业岗位,为毕业生就业争取了主动;三是通过考察和与就业单位面对面洽谈,探讨出了一些可行的就业新模式,为把学校毕业生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提升,寻找到了一些新的办法和启示。

参考文献:

[1]阿力坦嘎日迪.内蒙古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2]陈慧,唐再锋.地方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与思考——以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2010届毕业生为例?[J].安徽文学.2011(4).

篇5:2010届毕业生实习总结报告

[ 来源: 海南大学法学院 ] 2010/8/31 11:37:00

本实习小组共4人,在妇联实习,按照省妇联的要求,其中两名学生到省妇联在龙舌坡设的信访办实习,另两名学生分别在市妇联权益部和组宣部实习。总体上实习工作顺利完成。据实习单位反映,我组学生在实习单位工作积极,态度端正,勤快谦恭,虚心好学,能顺利完成实习单位交予的工作和任务,能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不脱岗、不串岗,按时上下班,没有迟到早退的现象,更没有泄密的事件。另外,应实习单位的请求,为了办好防家庭暴力的法制宣传,我组学生自愿延长实习时间至11月25日,帮实习单位准备材料、布置会场、组织宣传等,着实给了实习单位极大的帮助。在实习期间,我组学生已按学院要求完成了相关材料准备,包括实习日记、实习报告、案例分析及信访笔录复印件(注:妇联没有卷宗可供复印)等。总体上,实习工作进展顺利,学生表现不错。

作为实习带队老师,我按学院要求将学生安全送到实习单位,交于实习指导老师,告诫学生实习注意事项;到实习单位了解实习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学生联系,了解实习进展情况;和实习单位联系,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接受学生遇到的法律问题咨询等。11月25日,是世界反家庭暴力日,妇联在滨海新村居委会举办反家庭暴力宣传,本人也参加了这次活动,同时接学生安全回校。

通过这次实习,锻炼了学生们独立运用法律的能力,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和运用,将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真正结合起来,让他们对法律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对法律人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通过这次实习,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在校期间了解社会的平台,让一直生活在象牙塔的他们对真实的社会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和了解。通过这次实习,使他们增加了社会经验和阅历,初步掌握了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这次实习,让学生们认识到团结和合作的重要性,工作不像学习,需要多人多部门相互协作合力方能完成,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这对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快速转换角色,适应新工作新环境大有帮助。

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刚开始时,学生因对妇联工作认识不足,总感觉妇联没什么事情可做,怕得不到锻炼,对工作重视不够。后随着实习时间的延长,随着工作的深入,再加上我不断的教导,学生们慢慢改变了原先的看法,对工作也更加认真和投入。

通过实习,我想给学院提两个建议:一是能否增加实习时间?两个月的实习时间有点短,实习有一个适应过程,学生反映刚刚适应实习就结束了。为了提高我们的实习效果,达到我们的实习目标,建议增加实习时间。二是能否增加学生实习的自由度?学院统一安排实习一般都是在公检法等部门进行,实际上学生毕业以后未必一定会从事法律工作,也可能是其他非法律工作。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实习单位(公司),倘若学生通过实习获得实习单位(公司)的认可,毕业后可以直接到该单位(公司)就业,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当然对愿意听从学院统一安排实习的学生,由学院组织统一实习。

篇6: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和各部门的配合下,经过全系师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已圆满完成了任务,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我系10届毕业生共有57人,专业是商务英语。为了使毕业生能更好的就业,我系举办了16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0%,毕业生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北京、上海等地工作。毕业生中有4名同学考取了研究生。毕业生中有6名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生,6名优秀毕业生到内蒙古银行、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等单位工作。

二、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系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

我系十分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门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系就业工作领导组组长由系主任张平教授担任,副组长由##书记担任。并选出既善于做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又熟悉毕业生学业状况的人员组成成员,主要包括班主任、辅导员,平时主要由辅导员负责处理毕业生的就业的日常事务工作,重大问题由系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组研究决定。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辅导员毕业生就业情况汇报,及时讨论和解决有关问题,协调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保证就业工作的协调,顺利。

(二)拓展市场空间 提供就业信息

外语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到上海、北京等地拓展市场,提供就业信息;结合专业特点,邀请用人单位来源举办校园招聘会16场,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60多个;同时组织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求职,和有关人才机构联合,为学生寻求就业机会,探索新的就业模式。

(三)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

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后的新形式,正确的认识和解决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及时开展大量的就业指导工作。其一,我们通过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指导。其二,我们注重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针对当前学生在择业时出现的眼高手低,心高气盛和就业后频频跳槽等现象,还邀请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士进行现身说法,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事业观。其三,我们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急需人才的地方建功立业。其四,我们还十分注重毕业生的心理咨询,经常与他们谈思想,谈就业,谈发展,以减轻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引导毕业生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就业。其五,狠抓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从领导到老师每周都和学生联系,了解就业动态和情况。督促和帮助学生就业。

(四)、重视毕业生教育和文明离校工作

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教育毕业生热爱母校、尊重师长、爱护校园公共设施和公共财物,把服务育人的理念融入毕业教育和文

明离校的各项工作中去,使文明离校成为我系每一个毕业生的自觉行为。

三、存在的问题

1、考研和就业的冲突很大,女同学在人才市场不受青睐。

2、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就业基地还不多,需要进一步加大就业基地建设。

3、学生把握面试机会能力欠缺,还需要进一步指导、锻炼。

四、今后工作思路

1、加强对毕业生择业心态的教育,积极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2、在学生培养和教育方面,要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努力,注重学科建设的立体化和多元化。

3、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继续加强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4、加大就业基地建设,多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

篇7:2010年函授毕业鉴定总结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我参加了2008年的成人高考,考取了扬州大学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于是开始了三年的学习。虽然我们都是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不能象全日制学生那样全天候的在母校学习、生活,但这种工作→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学习模式,使我收获匪浅,收益终生。

(一)政治思想上

本人有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神圣的教育事业。函授期间,我努力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自己的文学兴趣。尊敬师长,热爱自己的班级,与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且关系融洽。班中事务主动参与,且乐此不疲。我相信:乐于助人是快乐之本。

(二)学习目的及态度

我已圆满的完成了学院规定的课程。函授虽三年,但真正参加面授的时间只有几个月,所以我非常珍惜面授的时间。上课期间,我总能倾心、安心、静心地聆听,认真地圈划重点,按类别认真做好笔记,既兼顾基础知识,又突出重点内容;回家后舍得化时间,认真刻苦地练习技能,根据复习提纲认真地读书,对照以往经验,认真地背诵记忆,理解消化,并把自己的困惑拿出来和老师共同探讨,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从来都是不折不扣的高质量的完成。

(三)收获和体会

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学更是一门科学和艺术结合的艺术,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涉及到方方面面,有教材的处理技能,问题设计技能,授课技能等,不用说其他,单是课堂教学技能就令人目不暇接,疲于应付,什么导入技能,过渡技能,提问技能,结课技能,板书技能等。函授学习与平时的教学工作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所教公开课获得领导的好评。

(四)工作与学习的处理上

在校工作期间,我一边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备课,教好学生。一边不忘曲师大任课教师的嘱咐。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把函授期间不能作具体解说的书本知识理解消化。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上的毫不懈怠使我能从容面对每一次考试,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五)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虽说是三年的函授学习,实际上面授只有三个月左右。虽说函授教师备课认真负责,学员真正能从老师那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大部分的知识还得靠自己的积累和教学实践中的领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以此为基础,不断的研究学习,提升自己。

成功只属于辛勤耕耘者。本科函授学习的三年时光是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成长最快乐的日

子,毕业之际,回首往事,我觉得我的所学还很有限,我必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人的一生就在于取长补短,不断创新,为自己的不足而汗颜,为自己的认识而激动,为自己的将来而踌躇满志,感谢老师,感谢在南师学习的这段经历。

自我鉴定:

你哪年开始自学考试学习的?遇到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特别可以详细写一下你如果碰上了学习与工作,或学习与家庭的矛盾时你是如何克服困难完成学业的.通过这个过程你的体会是什么?比如锻炼了自己的意志,获得了知识,学到了学习的方法,结识了朋友,对工作起到

了促进的作用....等等.自我鉴定范例一:

本人这几年以来,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校纪校规,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成绩优良;班委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热爱集体。有一定奉献精神。不足是工学矛盾处理不够好,学习成绩需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一定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争取更大进步。

xxx

xx年x月x日

自我鉴定范例二:

我是***********专业即将毕业的考生,在自学期间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勤学不辍,不断地充实自己,在求知路上取得些许成绩。思想上,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拥护和执行党的方针和路线;学习上,认真刻苦,勤奋好学,求知欲强,熟练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而且还自学了*********等非本专业的知识;工作上,勤勤恳恳,踏实认真,积极负责,与同事及领导和谐相处,善于沟通。自学考试的文凭不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终点,而是我们走向新生活,寻求更高发展的新的起点.我们应该以自考文凭为新的起点,向更高的知识境界继续攀登,并以此作为回报社会的资本和依据,为维护公平与正义做出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贡献!

xxx

xx年x月x日

自我鉴定范例三:

回顾这几年的自学历程,虽然忙但很充实。由于是边工作边参加自考,学习的时间只能从工作、生活的缝隙中寻找,且力求优化、高效地学习。

因为参加自考,培养了积极向上等多方面的思想觉悟;因为参加自考,我就有了博观的视野,在潜移默化中“气华”了些,素养高了些;因为参加自考,也就有了博学约取的机会。“学以致用”,“文以载道”也应该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总之,感谢自考,使我学有所乐,学有所用,学后有所为。

xxx

xx年x月x日

自我鉴定范例四:

通过这几年认真学习自考课程,我开始更加关心时事政治,对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会,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了个人素养和道德品质。

几年的自学考试经历,使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让我逐渐学会了该如何面对新知识进行自学,然后对其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运用?在边工作边学习中,我合理安排空闲时间,认真研读教材,然后整理有关要点、重点做好笔记;最后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我想这些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将会使我受益终生。

感谢自考给我提供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丰富和开拓了我的知识面。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充实自我,积极进取,做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

xxx

xx年x月x日

自我鉴定范例五:

我真的很感激自学考试,它是改变我一生命运的考试!它带给我最大启示是:只要努力必有回报,只要付出必有成就。

在过去的几年里,自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年的4月、10月我会很自然的调节自己的生活节奏,投入到复习迎考中去,考试已经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习惯。

我真的很感激自考!自考使我真正体会到,每一次考试只是一个里程碑,求知是永远没有止境。

现在的成就,是过去努力的结果,都是历史,也是未来的起点,而不是终点!虽然我将告别自考,但自考精神将伴随我一生。

xxx

xx年x月x日

我是xx省电大2009级春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我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参加了电大学习,现已修完全部课程,就要毕业。两年电大学习,使我获益良多。学校严格的管理,严明的纪律,良好的校风,为我们营造了优良的学习氛围。在学校的严格要求和辅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刻苦学习,积极参加辅导,按时完成课程作业,及时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获取知识。顺利通过了全部课程考试,完成毕业论文,修完学分。经过电大学习,使我增长了知识,增强了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提高了思想文化素质。

由于是函授学习,必须自学为主,由于每门课都与我的教学密切相关,都对我的教育教学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我学的非常认真。为了不影响工作,我统筹安排,以工作为主,学习为工作服务。通常是系统学习课本,按章节做笔记,按时完成形成性作业,考试前再依照提纲复习,并能把各门课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结合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地写一些教育笔记。按照课程安排,完成实践环节的实验报告,完成了毕业论文。

毕业后,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好本职工作,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中去,争取做一名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称职的员工。

毕业论文标题:

分校工作站

班级

姓名

学号

篇8:2010毕业生毕业总结

回顾2009年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的情况下,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这些骄人的成绩,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得益于省人大、省政协的关心支持和建言献策,得益于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得益于各地、各大中专院校的强力推进和狠抓落实,得益于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更得益于广大毕业生就业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

2010年,我省将有41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22万名普通中专毕业生,加之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不利影响仍在持续,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用人需求依然不足,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推动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智力支撑。他们的就业关系到千千万万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安全稳定。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既是党和政府心之所系,更是人民群众心之所系,意义重大,责任重大。2010年,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政策措施,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和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就业能力培训,大力举办多种形式的网上“双选”活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确保实现“2010年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毕业生就业人数明显增加”的基本目标,推动我省毕业生就业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对2010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高度重视,早做谋划。培养学生素质和传授学生谋生技能是学校存在的根本基础。如果学校培养的毕业生无法就业,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在校学生的学习状态,甚至导致学生对学校不满意,从而影响学校的声誉、生源,危及学校的长远生存发展。毋庸置疑,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社会检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高等教业生开展专门推荐活动;要联合有关部门,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实习与见习提供保障,积极为离校后未就业毕业生求职开展服务,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系列服务。四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的要求,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广泛开展创业教育,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实践,尽可能地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支持。五是做好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各高校要认真总结2009年毕业生入伍预征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及早安排2010年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育的认同和选择。在竞争的环境中,毕业生对学校的认知和态度,毕业生所在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程度,是制约学校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政治问题。只有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才能推动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因此,突出和强调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教育全局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也是我们教育系统首先应当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第二,建好机制,扎实推进。良好的工作机制是顺利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保证,各大中专院校要进一步健全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切实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和校长要亲自过问,亲自抓就业,要针对突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制定措施和办法,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要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职责,将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不留死角。要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落实机构、人员、经费、场地的“四到位”,这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考核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核心指标。要坚持改革创新,及时总结并推广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创造的新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省教育厅将在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的基础上,细化评估标准,加强就业工作督察力度,适时督导和检查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健全和完善情况。

第三,搞好服务,提高质量。主要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毕业生思想观念教育,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各高校要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创业教育和就业观念教育,引导学生客观、理性、辩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继续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面向基层的专门项目,开展好“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等我省特色项目,动员和组织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二是充分发挥校园市场的主体性作用,积极搭建就业“双选”平台。依托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河南分市场和我省6个分市场,继续开展各种类型的毕业生就业“双选”活动,注重发挥校园市场的主体性作用,广泛举办中小型的专场招聘会。据初步统计,我省各高校将举办全校性的校园“双选”活动近100场,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信息交流的平台。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通过信息服务和网上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岗位信息。充分发挥就业网络联盟和校园信息网的纽带作用,开辟“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招聘专区”,把就业网络联盟打造成一个“365天不落幕”的网上就业市场。三是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要把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建设。通过加强教育系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使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实现“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要关注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为就业困难群体毕

上一篇:校内生产实习报告下一篇:健康从心开始为题目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