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生党员规范

2024-04-12

发展学生党员规范(精选6篇)

篇1:发展学生党员规范

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规范 第一条发展学生党员工作,要从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出发,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在做好高年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的同时,要加强低年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努力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

第二条发展学生党员必须坚持入党自愿和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禁止突击发展,反对关门主义。

第三条不断壮大入党申请人队伍。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基本素质好、入党积极性高的优秀团员、学生骨干吸收到大学生入党申请人队伍中来。逐步实现大学生入党申请人比例在现有基础上适当提高,本科新生入党申请人比例达到80%以上。

第四条党总支、党支部要做好培养教育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衔接工作,及时接转和审核新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有关材料,保持高中与高校、专科生与本科生发展工作的连续性,培养教育时间应连续计算。

第五条做好新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材料审核,检查材料是否齐全、印章是否规范,重点审查其考察时间的连续性、写实的准确性。党总支、党支部要及时指派一名总支委员或支部委员同新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谈话,了解学生对党的认识和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作为考核和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虚假的材料和认识上存在较大差距的新生入党积极分子,经党总支委员会研究同意,可取消其积极分子资格,作为一般申请入党对象重新培养。

第六条党总支、党支部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规范管理。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申请入党学生的表现,根据团组织的“推优”和公示情况,召开支委会或支部党员大会,及时确定入党积极分子。除大一上学期外,党总支、党支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间一般应集中在每学期开学后的一个月内。要按期填写《中国共产党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建立入党积极分子个人档案。入党积极分子至少每季度要向党支部递交一份书面思想汇报,党支部每半年要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面考察,并依据考察情况,及时调整入党积极分子人选。

第七条党支部确定发展对象必须按照党员标准,综合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表现,确保质量。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的入党积极分子,在听取培养联系人、党内外群众、辅导员意见和民主测评的基础上,经过支委会或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同意,可确定为发展对象。在确定发展对象前,党支部需召开支委会或支部党员大会提出拟确定发展对象人选并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时间一般为5至7天。未经公示或公示期间所反映的问题经查实,认为不具备或暂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不得提交或暂不提交支委会或支部党员大会研究其入党的问题。公示工作由院(系)党总支负责。

第八条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发展的学生党员学习成绩必须优秀,同时要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且获过系级以上(含系级)的个人表彰和奖励,曾受记过以上(含记过)处分的,原则上不予发展,但在后续时间内各方面都有明显进步,且有突出表现的,经群众评议,党支部讨论,报党总支审核同意后可列为发展对象,并报校党委组织部备案。

第九条党总支要把本科学生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工作重心要前移,加大在低年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要逐步实现一、二年级本专科生党员占本专科生党员总数的23%的目标。

第十条党总支要指定专人审核发展党员的材料,经审核无

误后,及时将《发展党员材料送审登记汇总表》、《发展党员预审登记表》等有关材料报送校党委组织部预审。

第十一条党支部发展党员表决必须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的半数,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方为通过。因故不能到会的正式党员事先向党支部提出书面意见的,可视为有效票,列入计票范围。遇到党员有反对意见且反映的问题较大,则不要急于形成支部决议,可通过调查了解后再决定。党支部每次讨论发展党员的人数不超过6人(含6人),且必须逐个讨论和表决,并做好会议记录。

第十二条党总支审批学生预备党员,必须集体讨论,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每次审批新发展党员数量不超过50人,并应逐个审议和表决,做好会议记录。审批新发展党员主要审议发展对象是否具备党员条件,入党手续是否完备。党总支对党支部上报的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必须在3个月内审批。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审批时间,但不得超过6个月。超过3个月的,要退回原党支部复议后,再重新上报。超过6个月未审批的,原报批党支部要为申请入党人重新办理入党手续,即重新填写《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经支委会审查,提交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并作出决议,再报上级党组织审批。党总支要对新批准的预备党员统一张榜公布,党支部应及时将审批结果在支部党员大会上宣布。

第十三条预备党员的入党介绍人要继续担负预备考察期培养联系人的责任。如果预备党员的原入党介绍人无法对其继续培养联系,党支部要及时指派其他正式党员作为其预备考察期的培养联系人。

第十四条党支部要通过听取本人汇报、个别谈心、集中培训等方式,对预备党员进行教育和考察。预备党员至少每季度要

向党支部递交一份书面思想汇报。培养联系人每半年要向党支部汇报培养考察意见,发现问题要及时同本人谈话,并认真填写《预备党员考察表》。党支部每半年要召开一次预备党员思想情况分析会,填写支部意见。预备党员转正前需公示,公示时间一般为5至7天。预备党员离校时,党支部应将对其教育考察的有关材料,认真负责地转给其接收单位的党组织。

第十五条对预备期内不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或学业有较明显退步甚至出现挂科的,或受到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的,或其它行为造成不良影响的,原则上应延长预备期。在预备期内考试作弊,或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受到记过(含记过)以上处分的,或在延长预备期后仍有课程重修未通过的,或受到刑事处分的,或因某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应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按期转正、延长预备期和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都必须经支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上级党组织批准。

第十六条优化学生党支部设置,每个学生党支部党员人数一般在20人左右,最多不超过30人。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工作,学生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班级应及时成立学生党支部,进一步推进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工作格局,争取本科生高年级班级建立党支部的比例达到80%。

第十七条 本规范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十八条 本规范由校党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篇2:发展学生党员规范

一、学生入党条件规定

1、符合党章规定的入党条件。

2、列为发展对象考察期要有一年。(写入党申请书时间到入党时间要有一年)。

3、必须经过院党校普及班、骨干班学习并结业。

4、符合党员发展质量监控体系指标。(即在一年考察期内,符合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求。成绩班上排名中等以上。大

三、大四原则上要求过四级,大二英语55分以上,大一必须非常突出且没有谈恋爱现象。必须经过团支部、下班党员、班主任、年级主任、社区主任五个方面的推荐认可)

5、思想汇报在一年考察期内不少于10篇。

6、考察期内必须有责任岗位且工作负责有实效。

7、言行文明,没有受到通报批评等以上的处分。

二、学生入党材料规范

1、入党申请书(一年期)。

2、入党校申请书及党校结业证书(普及、骨干)。

3、思想汇报(10篇以上)。

4、团支部推优表(60%以上)。

5、班主任意见表(必须是下班党员或支部派人去找办主任填写,禁止发展对象找班主任填写)。

6、入党志愿书(字迹工整、钢笔碳素墨水填写、内容与时间规范)

7、函调及政审相关材料。

8、群众意见调查材料。

9、支部发展大会讨论材料(支部应到人数,实到人数,表决情况)。

10、其他附加材料。

三、学生党员发展大会规范

1、由支部书记把关,将符合发展条件的对象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凡材料不齐者,不能提交支部大会讨论。

2、大会由支部副书记主持,支部成员必须参加,由组织委员做好会议记录。

3、讨论程序:

(1)发展对象向支部大会提出申请,首先宣读自己的入党志愿(包括自己的志愿,自己对党的认识,自己的成长历程,自己大学里所取得的成绩,自己先进性的体现,自己的优点、缺点及自己对组织吸收发展的态度)。

(2)入党介绍人介绍相关情况并发表意见(介绍人为支部委派的培养联络人,一般为下班党员、年级主任、班主任或相关老师)。

(3)支部的群众意见调查。

(4)支部根据其情况提问(其理论、思想、缺点等)。

(5)熟悉情况的党员发言(同班同年级同专业了解者发言,主要谈对象的缺点及努力方向)。

(6)发展对象对支部及党员意见申述及表态。

(7)支部表决以无记名投票方式。

4、支部将发展对象选材料与情况向总支报告,并安排总支及兼职组织员、党务干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发展对象谈话(内容为入党动机、政治修养、优点、缺点、先进性等)

5、支部将发展党员的材料报总支批准,并在规定时间内报学校组织部备案。

篇3:论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规范与创新

大学生党员发展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抓手。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在目标、内容和过程上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1]。培养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人才, 是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林的客观需要, 这正是对党员发展对象的基本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2], 大学生几乎都是共青团员, 贯穿于大学生党员发展全过程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和有效方式。

大学生党员发展对于党的建设、对于人才培养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高等学校的各级党组织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 做好这项事关党的前途和国家的未来的工作, 中组部等部门对此提出明确意见[3], 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高度重视, 还必须在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上下工夫, 求是创新。

一大学生党员发展规范的客观性

党员发展既是一项严肃的工作, 又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发展大学生入党, 要积极慎重、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党员发展的原则、标准和程序在《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以下简称《细则》) 中有一系列“规定”, 高等学校在学生党员发展的实践中还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形成了特有的“规范”。这些“规定”和“规范”, 成为党员发展质量的保证, 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有效开展的保证。

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规范性是《党章》和《细则》的要求, 必须规范运作。为了切实保证新发展的党员质量, 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提高党的战斗力, 《细则》根据《党章》的规定, 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发展对象的审议和培训、接收预备党员程序和审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转正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江苏省委组织部和教育工委先后印发系列文件———《江苏省高校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建立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实施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的意见》———都强调规范程序。这些规定构成了党员发展“过程规范”的主体和操作规范的框架。

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规范性是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的客观要求。首先, 大学生在校生活的阶段性——— 一是学期的限制、二是学制的限制, 导致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周期性和紧迫性。高校党组织必须制订“日程规范”使发展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保证各个环节顺利按时完成, 在大学生毕业前, 向社会输送一批优秀的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第二, 大学生群体的活跃性, 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高校党组织必须根据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加强对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 并把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与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形成积极分子培养和预备党员教育的“操作规范”。第三, 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可比性, 强化了大学生党员发展的严肃性。大学生群体朝夕相处, 对于思想素质、业务能力, 同学之间相互充分了解。高校党支部、“联系人”在遴选发展对象时必须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对大学生德智体发展的“可比”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 保证把优秀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 否则的话, 把不够优秀的学生吸收入党组织, 将是对党不负责任, 而且有损党的形象;不仅对未被吸收入党的优秀分子是一个打击, 而且对于广大积极分子来说, 对他们的已经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化为泡影。因此, 高校党组织对学生发展对象应制订切实可行的遴选规范。

二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工作规范

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工作规范既包含《党章》和《细则》规定的党员发展的程序和操作过程的有关规定, 又包括高校在实践中, 针对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的实际, 制定的具体规定。高等学校建立和不断完善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党员发展的工作规范, 使党员发展工作强调科学性, 具有可操作性, 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大学生党员发展强调规范性, 目的是保证积极分子的培养和预备党员的教育的有效性, 是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偏离“教育”和“质量”这个目标的任何规范将毫无意义, 只能是形式主义。“工作规范”在不同的高校, 不同的时期可能有所不同, 但应注意工作规范的相对稳定性。

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工作规范可分为过程规范、操作规范和日程规范。

“过程规范”是对党员发展的过程的完备的规定, 强调党员发展的程序。《细则》已明确规定了主体内容。当然, 高校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 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 或强化工作要求。如《细则》要求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 而许多高校则进行了两次考察, 加强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再如针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几乎都是团员的实际, 把团组织“推优” (推荐优秀团员入党) 列为团员学生党员发展的必经程序, 并强化了“推优”的规范操作。

“操作规范”指党员发展的各个环节应该进行的具体做法。操作规范在《细则》中给出了框架。有的环节, 如“接受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 较为详细;有的环节, 则是原则性的。高校党组织应丰富每一个环节的规范, 如淮海工学院的“确定发展对象”、“接受预备党员”的“双票票决制”, 党员发展与党员转正的“公示制”, 学生党员发展的“推优制”等。再如对于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 包括安排党课、分配社会工作、进行社会实践和参加党内生活以及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等都应有一系列规定。

操作规范, 有的是“把关”性的, 如“双票票决制”、“推优制”、“公示制”和“政治审查制”等。有的则是“教育”性的, 如积极分子的培养制度———还可分为更具体的操作规范:培养联系人制度、积极分子思想汇报制度、校系两级培训制度、“压担子”制度、参与党内生活制度、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制度等等。“教育”性的规范, 其目的是强化积极分子培养, 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 变靠积极分子的自然成熟为靠培养成熟, 即变被动的“选拔”为主动的“培养”。“把关”性的“规范”也具有教育意义, 有的操作规范“把关”和“教育”并重, 如上级党组织指派专人谈话制度等。

“操作规范”与“过程规范”有紧密的联系, 前者强调环节的有效性, 后者强调过程的完整性。比如政治审查是“过程规范”中列入的必经程序, 但如果没有具体的政治审查的“操作规范”, 往往将是流于形式地提供一个函调材料, 而对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理想信念和政治表现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深入考察。再如“推优制”, 在过程规范中, 强调团员大学生作为发展对象, 推优是必备程序, 而“推优”的具体规定, 即具体做法的一份文件, 就是一个操作规范, 按规定认真操作, 将保证推优的有效和准确。

“日程规范”这一概念的提出, 旨在强调日程安排。学生党员发展的日程安排应该与学期、与教学过程的日程安排协调, 保证党员发展的各个环节顺利进行。由于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表现的重要指标, 因此对于积极分子的考察, 甚至联系人与其谈话都应在确定的时间。由于学生党员发展的数量大, 应定期、批量审议发展对象, 接收预备党员。比如“日程规范”要求:每年9 月份, 培养人应根据积极分子上学年的学习情况和评优评奖情况, 及时谈话, 分析原因, 给予指导和鼓励;再比如某月某日应提交发展计划、某月某日上报发展对象审查材料、某月某日应开展“推优”工作等。

三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讲究规范, 使党员发展工作做实做好, 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 同时有效地开展了对广大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 党员发展的过程决不是一条“生产流水线”, 机械运作。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也要注意创新。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 是高等学校实施“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过程既是高校党组织纳新的过程, 又是对广大共青团员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 是人才培养的过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面临艰巨的任务。切实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 必须分析新形势, 面对新问题, 提出新举措, 采取新方法, 一句话进行新思维, 讲究工作创新。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既要注意制度创新, 在保持工作规范的相对稳定性的同时, 研究工作规范的科学性, 适时丰富工作规范;更要注重党员发展工作具体环节的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应主要围绕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过程和预备党员的教育过程。

思想教育工作讲究创新至关重要。特别应注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寓教育与文化活动之中, 把德育与智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 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入党积极分子的预备党员培养教育内容的全面性给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 不是无原则的创新。要在严格执行《党章》和《细则》规定的前提下创新。简化工作程序不是创新;甚至, 刻意把工作环节复杂化也并不一定是创新。例如, 《关于深入实施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的意见》提出的“三投票三公示一答辩制度”中的预备党员转正“一答辩制度”[4], 就是典型的工作创新。但是, 为了创新, 在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上, 也增加发展对象答辩程序, 就可能是画蛇添足或无原则的创新:且不论少则十几名、多则几十名发展对象都要答辩, 支部会要开几时;如果还有答辩的必要的话, 那么前期培养和考察的工作、推优工作、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征求和政治审查是如何进行的呢?培养联系人和支委会做了什么?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是在认真执行工作规范基础上的创新, 工作程序的严肃性, 保证工作过程的科学性, 工作内容的创新旨在提高工作成效。规范与创新必须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胡全仑.论大学生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统一性[J].教书育人, 2012 (1) :74.

[2]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3]中办发[2005]14号:中共中央中组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

篇4:论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规范与创新

大学生党员发展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抓手。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在目标、内容和过程上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1]。培养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的人才,是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林的客观需要,这正是对党员发展对象的基本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2],大学生几乎都是共青团员,贯穿于大学生党员发展全过程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和有效方式。

大学生党员发展对于党的建设、对于人才培养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高等学校的各级党组织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这项事关党的前途和国家的未来的工作,中组部等部门对此提出明确意见[3],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高度重视,还必须在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上下工夫,求是创新。

一大学生党员发展规范的客观性

党员发展既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又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发展大学生入党,要积极慎重、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党员发展的原则、标准和程序在《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中有一系列“规定”,高等学校在学生党员发展的实践中还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形成了特有的“规范”。这些“规定”和“规范”,成为党员发展质量的保证,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风建设有效开展的保证。

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规范性是《党章》和《细则》的要求,必须规范运作。为了切实保证新发展的党员质量,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战斗力,《细则》根据《党章》的规定,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发展对象的审议和培训、接收预备党员程序和审批、预备党员的教育和转正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江苏省委组织部和教育工委先后印发系列文件———《江苏省高校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建立大学生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实施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的意见》———都强调规范程序。这些规定构成了党员发展“过程规范”的主体和操作规范的框架。

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规范性是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的客观要求。首先,大学生在校生活的阶段性———一是学期的限制、二是学制的限制,导致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周期性和紧迫性。高校党组织必须制订“日程规范”使发展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各个环节顺利按时完成,在大学生毕业前,向社会输送一批优秀的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第二,大学生群体的活跃性,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高校党组织必须根据青年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对共青团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并把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与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积极分子培养和预备党员教育的“操作规范”。第三,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可比性,强化了大学生党员发展的严肃性。大学生群体朝夕相处,对于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同学之间相互充分了解。高校党支部、“联系人”在遴选发展对象时必须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对大学生德智体发展的“可比”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保证把优秀分子确定为发展对象,否则的话,把不够优秀的学生吸收入党组织,将是对党不负责任,而且有损党的形象;不仅对未被吸收入党的优秀分子是一个打击,而且对于广大积极分子来说,对他们的已经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化为泡影。因此,高校党组织对学生发展对象应制订切实可行的遴选规范。

二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工作规范

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工作规范既包含《党章》和《细则》规定的党员发展的程序和操作过程的有关规定,又包括高校在实践中,针对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的实际,制定的具体规定。高等学校建立和不断完善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党员发展的工作规范,使党员发展工作强调科学性,具有可操作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大学生党员发展强调规范性,目的是保证积极分子的培养和预备党员的教育的有效性,是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偏离“教育”和“质量”这个目标的任何规范将毫无意义,只能是形式主义。“工作规范”在不同的高校,不同的时期可能有所不同,但应注意工作规范的相对稳定性。

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工作规范可分为过程规范、操作规范和日程规范。

“过程规范”是对党员发展的过程的完备的规定,强调党员发展的程序。《细则》已明确规定了主体内容。当然,高校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进一步细化工作内容,或强化工作要求。如《细则》要求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而许多高校则进行了两次考察,加强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再如针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几乎都是团员的实际,把团组织“推优”(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列为团员学生党员发展的必经程序,并强化了“推优”的规范操作。

“操作规范”指党员发展的各个环节应该进行的具体做法。操作规范在《细则》中给出了框架。有的环节,如“接受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较为详细;有的环节,则是原则性的。高校党组织应丰富每一个环节的规范,如淮海工学院的“确定发展对象”、“接受预备党员”的“双票票决制”,党员发展与党员转正的“公示制”,学生党员发展的“推优制”等。再如对于积极分子的培养和考察,包括安排党课、分配社会工作、进行社会实践和参加党内生活以及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等都应有一系列规定。

操作规范,有的是“把关”性的,如“双票票决制”、“推优制”、“公示制”和“政治审查制”等。有的则是“教育”性的,如积极分子的培养制度———还可分为更具体的操作规范:培养联系人制度、积极分子思想汇报制度、校系两级培训制度、“压担子”制度、参与党内生活制度、社会实践与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制度等等。“教育”性的规范,其目的是强化积极分子培养,在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变靠积极分子的自然成熟为靠培养成熟,即变被动的“选拔”为主动的“培养”。“把关”性的“规范”也具有教育意义,有的操作规范“把关”和“教育”并重,如上级党组织指派专人谈话制度等。endprint

“操作规范”与“过程规范”有紧密的联系,前者强调环节的有效性,后者强调过程的完整性。比如政治审查是“过程规范”中列入的必经程序,但如果没有具体的政治审查的“操作规范”,往往将是流于形式地提供一个函调材料,而对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理想信念和政治表现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深入考察。再如“推优制”,在过程规范中,强调团员大学生作为发展对象,推优是必备程序,而“推优”的具体规定,即具体做法的一份文件,就是一个操作规范,按规定认真操作,将保证推优的有效和准确。

“日程规范”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强调日程安排。学生党员发展的日程安排应该与学期、与教学过程的日程安排协调,保证党员发展的各个环节顺利进行。由于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表现的重要指标,因此对于积极分子的考察,甚至联系人与其谈话都应在确定的时间。由于学生党员发展的数量大,应定期、批量审议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比如“日程规范”要求:每年9月份,培养人应根据积极分子上学年的学习情况和评优评奖情况,及时谈话,分析原因,给予指导和鼓励;再比如某月某日应提交发展计划、某月某日上报发展对象审查材料、某月某日应开展“推优”工作等。

三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讲究规范,使党员发展工作做实做好,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同时有效地开展了对广大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党员发展的过程决不是一条“生产流水线”,机械运作。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也要注意创新。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是高等学校实施“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过程既是高校党组织纳新的过程,又是对广大共青团员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是人才培养的过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面临艰巨的任务。切实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必须分析新形势,面对新问题,提出新举措,采取新方法,一句话进行新思维,讲究工作创新。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既要注意制度创新,在保持工作规范的相对稳定性的同时,研究工作规范的科学性,适时丰富工作规范;更要注重党员发展工作具体环节的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应主要围绕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过程和预备党员的教育过程。

思想教育工作讲究创新至关重要。特别应注意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育与文化活动之中,把德育与智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入党积极分子的预备党员培养教育内容的全面性给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不是无原则的创新。要在严格执行《党章》和《细则》规定的前提下创新。简化工作程序不是创新;甚至,刻意把工作环节复杂化也并不一定是创新。例如,《关于深入实施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的意见》提出的“三投票三公示一答辩制度”中的预备党员转正“一答辩制度”[4],就是典型的工作创新。但是,为了创新,在接收预备党员的支部大会上,也增加发展对象答辩程序,就可能是画蛇添足或无原则的创新:且不论少则十几名、多则几十名发展对象都要答辩,支部会要开几时;如果还有答辩的必要的话,那么前期培养和考察的工作、推优工作、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征求和政治审查是如何进行的呢?培养联系人和支委会做了什么?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创新是在认真执行工作规范基础上的创新,工作程序的严肃性,保证工作过程的科学性,工作内容的创新旨在提高工作成效。规范与创新必须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胡全仑.论大学生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统一性[J].教书育人,2012(1):74.

[2]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3]中办发[2005]14号:中共中央中组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

篇5:计算机系学生党支部发展党员规范

在高校学生中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吸收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入党,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建设的重点工作。为切实保证师生新党员的质量,特制定本支部发展党员规范:

一.发展学生党员的基本原则是:被发展的对象必须是向党组织递交入党过申请书,经过业余党校系统培训,培训考试成绩合格,被正式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系统培养考察过程,认为符合发展条件的培养对象,由支部和培养人共同负责准备好培养考察期间的有关必备材料,报送学院组织部门审核通过,按照发展党员的有关规定,由党支部负责组织发展的具体操作程序,经过党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方能够接受中共预备党员;

二.党支部和有关培养人在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考察过程中,要认真负责地开展工作,每学期对所负责培养的培养对象,至少进行两次以上正式的培养考察工作,并如实针对培养考察情况做好书面记录,及时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培养期间,培养人在进行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入党积极分子所在科室、教职工和班级广大同学及班主任老师的意见,定期将培养进度等情况向党支部汇报,定期将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送交党支部签署反馈意见;

三.培养人在系统开展培养考察工作的基础上,应积极向党支部推荐重点发展入党对象,提供相关培养考察材料。党支部对培养人提供的推荐重点发展对象的情况应进行进一步全面审核和了解,召开支委会进行研究。在正式确定发展对象之前,要在党员大会上通报支部委员会的发展工作计划,征求全体党员对支部将要确定的发展党员人选的意见,留出一定的时间在党员中进行酝酿,听取意见并在正式接收新党员之前在全体师生中进行公示,广泛听取意见;

四.讨论发展党员的支部大会由党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主持,本支部全体党员和有关培养人参加会议,邀请系党总支成员参加会议进行监督;

五.发展新党员的支部大会结束后,党支部要及时整理好有关材料,报系党总支审批;

六.要加强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预备党员预备期间的培养考察工作,一般由原入党介绍人或党组织指定的其他党员同志,具体负责对预备期间所负责的预备党员进行认真的考察,预备期满之前负责填写预备党员转正考察表,向党支部提供能否按时转正的意见。党支部要及时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讨论预备期满的预备党员的转正问题。

计算机系学生党支部发展学生党员条件

为保证在学生中发展党员的规范要求,做到“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慎重发展”,本支部在做好发展学生党员工作中,应严格遵循党章规定的基本条件,坚持做到吸收符合党章规定的合格党员,具体接收条件如下:

一.发展对象必须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牢固树立起为实现崇高的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世界观,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自愿申请加入党组织,积极践行党的章程,遵守校规、明礼诚信、勤奋进取、乐于奉献、尊敬师长、道德高尚;

二.学习和各项活动出全勤,无旷课、缺勤、迟到、早退现象,按时起床参加晨练晨读活动,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三.学习目的明确,具有较强的刻苦学习精神,学习成绩优良,一般同学发展之前各学期平均学习成绩占班内前30%。学生干部因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精力,发展之前各学期平均学习成绩不低于班内前50%。在学生干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在科研和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获院级一等奖以上奖励,通过大学英语或计算机三级以上考试(非计算机专业),其他方面表现较好的,经过党组织考察同意也可以列为培养发展对象。对于在考试中发生违纪问题或受到学院警告以上处分的不考虑吸收加入党组织;

四.积极参加院、系和班、团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公益劳动、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完成任务中有上乘表现,关心集体,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和协作共事精神,勤俭朴实,团结同学、关心他人,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民主测评中反映良好;

五.系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等学生干部在完成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工作、团务工作中表现突出,青年志愿者在奉献爱心活动中成绩显著。同等条件下,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务干部及受到学院以上单位嘉奖的优先考虑;

六.发展学生党员,要合理安排入党积极分子中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的发展指标;

七.学生干部表现特别优秀的,毕业前吸收加入党组织时,可酌情适当放宽学习成绩标准。

计算机系学生党员守则

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自觉执行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与党中央在政策上、思想上保持一致,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价值观,成为有较高政策水平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三.模范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自觉遵守学校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同不良现象作斗争;

四.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带头关心班集体,关心同学,善待他人;

五.端正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目的,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和其它文化知识,力争在外语、计算机及其他专业技能方面学有所长,在就业、考研、选调、支援西部等方面有尚好的表现;

六.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保证按时出勤,有事严格履行请假手续。按时缴纳党费,积极参加党员义务活动和献爱心活动;

七.注重党员形象,努力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参加各项活动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教学管理工作

计算机系教学工作的理念

学校过日子过的是学生,因此在我们的工作中应该明确一个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篇6:发展学生党员规范

发展党员质量保证机制,就是在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各个环节中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制度化了的方法和措施。要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必须要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要求,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从明确大学生党员具体标准、考察培养、教育与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全方位构建新形势下党员发展质量保证机制。

1.规范程序,把好“五关”,是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证机制的关键。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要坚持做到抓好如下工作:主动培养,立足“早”;措施到位,注重“实”;保证质量,坚持“严”;思想教育,倾向“紧”。

入党积极分子的选苗关、入口关。建立一支规模较大、素质优良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做好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新党员质量的前提。要把党员发展的各项工作做在前面,做到党员发展“关口前移”,立足早选苗、早教育、早培养。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克服“坐等上门”的思想,主动工作,对新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耐心教育、热情引导,通过查阅档案、谈话等方式,及早发现苗子,推荐其担任班团干部“压担子”进行有意识地培养、锻炼和考察,及时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普及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加深对党的感情,从而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政治理论教育关。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理论培训,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的基础。“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各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大熔炉作用,开展以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重点的党员先进性教育,通过定期组织积极分子参加系列活动,如参观、党的知识竞赛、主题征文和集中培训等活动,充分发挥校园网络、广播电视和网络党支部的作用,创新教育载体,从而提高其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端正其入党动机。

培养考察关。听取思想汇报、确定灵活的谈话制度和在日常工作中压担子是培养和考察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考察是否真正树立了共产主义信念?是否真心实意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是否刻苦学习有明显进步并取得良好成绩?

是否有为集体和他人的服务和奉献精神?是否能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他人的关系?是否在群众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可以针对以上标准制订出可操作性强和量化标准的“建党对象意见征询表”,充分征求党内外意见,并将调查结果纳入党员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时间上,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进行;在谈话内容上,要涉及到政治、经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重点谈谈他们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问题,从而全方位了解其入党动机和思想境界;在方式上,可以选择面谈也可以选择书面汇报,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相结合,既有严肃的话题,也有轻松地拉家常;考察的范围,既包括学业成绩、工作表现,也包括在学生宿舍、日常生活中的表现。通过多层面、多方位的考察和客观的调查,可以客观了解其实际情况,又避免了走后门、讲人情等负面的东西。

组织发展程序关。对于条件比较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支部要及时召开支部大会讨论确定为重点发展对象。首先由入党联系人对所联系的入党积极分子作详细点评,分析其优缺点,支部大会在充分听取支部党员意见的基础上,充分酝酿,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确定发展对象。在发展程序上,要严格执行有关组织发展程序,坚持做到:培养考察期不满一年的不发展,入党动机不端正的不发展,党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未经学校党校学习或未结业的不发展,在各方面没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的不发展,学业成绩达不到中等以上或当年有重修、不及格情况的不发展,入党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的不发展等,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新党员的质量。

预备党员转正关。吸收入党积极分子从组织上入党,只是发展党员工作的第一步,为防止“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干、预备期松一半、正式党员成懒汉”的情况出现,学生党支部应健全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的考察制度,严格把好转正关。坚持对其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及工作情况的考察,要求其应比入党前更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对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学习,接受支部所分配的工作,参加支部活动;要听其言、观其行,考察是否树立了坚定的信念、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在关键时刻是否经受得住考验,将党员置于群众、舍区的监督之中;预备期间每一个季度至少要向支部汇报一次思想或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对于入党后不思进取、先进性不突出、群众不满意的要及时提出警告或延长预备期;对违反校规校纪、经不起考验的甚至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则要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最后,特别强调的是,要挑选党性强、素质好、热爱党务工作、具有奉献精神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和入党联系人。传播学先驱库尔特·卢因认为,把关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把关人都是有感情、有思想、有各自思考问题的独特方式的个体,都不可避免地要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觉上来处理问题。因此,一定要重视对把关人素质的要求和制度化的考核。

2.建章立制,完善制度,是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证机制的保障。质量是党员发展的生命,而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是质量的保证。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要做到程序严格、手续完备,要建立和完善一套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的党员发展制度,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杜绝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失职渎职事件。

党课党校培训制度。新生入学开始,各基层组织要及时组织全体新生上党课,成立党章学习小组,使大学生一进校就能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自觉向党组织靠拢;在确定为发展对象后,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推荐他们参加学校党校的系统学习,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

严格共青团推优制度。要明确各级共青团组织在推优制度中的工作任务、工作程序和标准,申请入党的学生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参加党校学习和定为重点建党对象准备发展入党时,都要经过所在团组织的推优,从而促使团组织推优工作的规范化。

强化入党联系人制度和广泛征求意见制度。要求党支部对入党申请人、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都要指定两位党员联系人,并加强对联系人的教育和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和组织观念,把联系人对被联系对象了解程度、谈话记录以及被联系人的进步情况进行意见反馈,做到定期考察、总结、汇报,真正使联系人把工作落到实处。在党支部大会确定发展对象后,由入党联系人组织召集发展对象的同学代表进行座谈,征求对发展对象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发放“建党对象意见征询表”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各党支部要认真征求发展对象的班主任、学生工作秘书、研究生导师和任课党员教师等相关教师意见,对于评价意见不高的,要暂缓发展或者不予以发展。

实施公示制度。为增强发展党员工作透明度,减少发展工作中的失误,对拟吸收为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人员,都要进行公示,并将公示的结果提交支

部大会讨论。公示的地点主要有:单位布告栏、校院系相关网站的入党公告栏和学生舍区入党公告栏等。

政治审查制度和发展材料审查制度。通过查阅档案、外调(包括去人去函)、个别谈话等形式,党支部全面审查发展对象家庭和社会关系情况,支部书记要与发展对象正式谈话一次,并填好《政审登记表》。审查发展对象的详细材料包括:入党申请书、个人自传、共青团推优表、培养教育考察标、党校培训登记表、党校结业证书、政审登记表、外调证明信、入党志愿书和思想汇报(预备党员转正还需备齐转正申请书和入党后的思想汇报)。一般来说,入党积极分子应至少每月向党组织递交一份思想汇报,预备党员则至少每季度汇报一次。

上级党组织专人谈话制度。上级党组织派专人找发展对象谈话,了解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并提出是否同意吸收其入党的意见。

责任追究制度。高校应制定并实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责任追究制度,具体包括几个方面:一是入党介绍人和考察人没有如实地向党组织汇报发展对象的政治立场、思想品质、工作表现等方面的真实情况,致使发展工作出现严重失误的,追究入党介绍人和考察人责任;二是党小组向党组织推荐发展对象不公开、不民主、不慎重,造成发展党员质量问题的,追究党小组组长的责任;三是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不严格履行入党程序或者没有进行公示的,追究党支部书记的责任;四是发展手续不齐全、把关不严,造成发展工作失误的,追究党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的责任,等等。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对于进一步强化相关党员、干部的责任心,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保证新党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施发展计划和发展对象预报制度。做好学生党员发展计划和发展对象定期上报工作是把好支部党员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党支部应该在每学期开学初通过支部大会明确支部本学年的发展计划和发展对象,在有发展计划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地进行考察吸收。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二、三年级的优秀分子作为发展党员的重点。

3.开拓创新,不断拓展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新方法、新途径。保证党员发展质量是党的政治生命的大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与时俱进,把创新思维贯穿于党员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创新党员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首先。

上一篇:青志未来发展规划下一篇:学生会主席任职演讲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