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笔经

2024-05-12

同济笔经(通用15篇)

篇1:同济笔经

同济笔经

刚从考场出来,大概是最后一个或两个吧;总体感觉就是时间非常非常地吃紧,不知道有没有完全做完的TX,我是剩下一个半计算题 一个综合体没做,因为后来明显感觉时间不够了,就转去砍后面的数理逻辑部分,感觉那部分倒是很easy,不过就不晓得保利的评分标准是怎么样,如果按总分算的话,这么做没问题,如果各部分各算分。。。那就比较郁闷了;

下面开始回忆卷子内容 1财务部分总体来说,就是CPA的五门轮番上阵,会计 审计 税法 经济法 财管,是,没错,您没看错,是五门都有考到,包括审计,包括经济法。至于前面广州笔经里提到的偏重房地产方面知识,倒是没有很大感受。第一题就是货币资金管理方面的内容,讲出纳不能管总帐明细帐,不能一人管全部印章,可以管管固定资产帐。

会计方面的题还有包括会计档案保管及销毁的规定、固定资产的定义、投资性房地产的认定、可以用来弥补亏损的权益种类、可税前弥补亏损的年限、,审计的考了一个完整性的认定(就是企业有笔业务未入账,被审计师查出来,问是影响什么认定),经济法的考了几题董事会的职能,要注意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职能的区别,像利润分配这种就该是股东会的权限,还有合伙企业可以有限责任/无限责任等,

税法的客观题考了一个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具体包括工资、房租收入、咨询收入。(汗一个,偶个税那九级税率都忘了。。。)

财管的考了一个权益乘数的概念、一个货币时间价值概念、两个还是三个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特点/区别。计算题部分第一题是控股合并,然后让算是同一控制/非同一控制下对公司净利润的影响;第二题是财管的,考那些比率,像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周转率、题目条件也有给到产权比率,不过不知怎么的偶用产权比率和用流动比率算出来的不一样,就在这里卡壳了,大概是偶哪里概念没弄清楚,第三题瞄了一眼,是税的题目,大概就是营业税城建税之类,几个小问题,每个问题两分这样,就放弃了,转去做后面的数理逻辑,综合题呢,貌似也是几个小问,共12分,有个小问比较贵,5分的样子,其余也是两分一题,同鄙视。

数理逻辑部分,就是很简单,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找数字规律、找图形规律、小学数学应用题、类比推理、逻辑推理,正常人应该都可以做得蛮黑皮的。一个建议就是,最后一部分逻辑推理(就是那个几个人说XXXX,然后让你判断谁说谎的那种题),直接从选项往上进行判断就很容易。其他的,么什么了。 能回忆起来的,就这些。走的时候问了那个监考MM一下,说是本周内(到周日)会给消息,sigh... 那么,bless all~ 希望这份笔经能给其他城市考的同学一个参考,貌似上海就是这一场了。

篇2:同济笔经

接下来是数理逻辑

例题还是有帮助的,非凡对于第一题的思路。

第一图横轴A,B,C,D,E店,纵轴人数(男,女)哪两个店男性顾客消费最高

第二图横轴:第一周期,第二周期,4周期销售额纵轴:三个地点

题目忘记了,哈哈,不过这图还很顺利的

第三图销售额,员工人数之类的图,这题也不难,销售额增加5%,还要完成多少任务?算工资,乘一下就好了

第四图没有看懂,什么投票人数,放弃了。

第五图英傍和其他货币两年的汇率,假如不懂得汇率的,还是要知道一下汇率的转换. 哪个货币两年变化最少

第六图这个图也不难. 哈哈,就这些了,大家在补充啊!!

篇3:同济大学首届工科毕业生

1912年, 在德国工商界人士的倡导以及中德两国政府和我国工商界人士的支持下, 同济大学的工科教育由德国工程师中国联合会主席、特许工程师贝伦哈尔德贝伦子 (Bernhard Berrens) 始创。1912年6月, 同济工科历史上的第一次开学典型举行, 当时仅有机电科一个班级, 黄伯樵、刘荫楏、舒震东、曹省之、王道周、朱家骅六名学生, 一名教师, 一名工厂实习老师, 他们怀着“科学救国”的梦想, 开始了同济工程教育的百年树人之路。1914年, 日本打败德国占领青岛, 20世纪初德国和中国合办的德华特别高等专门学堂被迫停办, 30名土木科学生被转至同济, 学校专门增设了土木科。1916年首届工科学生毕业, 其中土木科有武培明、韩嘉椹、钱廷櫆、胡振声、谭文庆等5名, 机电科为黄伯樵、刘荫楏、舒震东、曹省之乐宝琳、沈观宜等8名, 共计13名。

一、中国现代化先驱朱家骅

朱家骅生于1893年, 在清末动荡的政治时局中接受了传统和新式两种启蒙教育, 启发了他的现代政治理念和国家民族意识。他少有主见, 14岁时剪去象征“满人之奴”的长辫, 被称为“小革命党”。1908年, 15岁的朱家骅在同济德文医学堂的招生考试中被录取, 进校学习德语, 受到严格的德国式教育。1911年, 19岁的朱家骅跟同学邵骥等人组织了反清革命的秘密行动团体“中国敢死团”, 在民立报、申报等刊物刊登“中国敢死团”广告, 广招团员, 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辛亥革命结束后, 朱家骅返回同济校园继续学业, 1912年工学堂创建后, 朱家骅由德文科转入工科, 是首届六名学生之一。

就读两年后, 受工科教务长贝伦子先生的影响, 朱家骅对采矿工程产生了浓厚兴趣, 经贝伦子介绍, 1914年3月赴德自费留学, 先到盖尔森教堂城的荷兰矿场实习半年, 同年10月入柏林矿科大学采矿工程学系攻读。1917年初回国任职于北京大学, 是北大最早的德语教授, 也是中国第一代德语教授, 被称为北大最年轻的教授, 以学者身份参加五四运动。1918年公费留学, 赴瑞士伯尔尼大学地质系、瑞士沮利克大学地质系、柏林工科大学地质系学习研究, 1922年获柏林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 1923年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学习英文和经济学研究。1924年朱家骅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 于1925年6月3日领导北京学生为上海“五卅惨案”罢课游行, 受到北洋政府的通缉后南下, 先后任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校长, 为这两所大学学术地位的奠定打下了基础;1932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 注重教育改革, 努力促进中国教育制度的现代化;1933年任交通部长, 锐意革新, 全力发展邮政、电政与航政, 对于抗日战争军事做出了重要贡献;后任浙江省主席, “躬行新政”, 发展地方经济;1940年继蔡元培之后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直接负责中央研究院十八年之久, 对中国现代学术研究事业的振兴, 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944年再任教育部长, 1948年任“行政院副院长”。

朱家骅被誉为中国教育界、学术界的泰斗、外交界的耆宿, 中国近代地质学的奠基人, 与中华民国政局的演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影响现代中国甚巨, 他也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德关系的重要人物。

二、舒震东与“舒式打印机”

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上, 商务印书馆选送的中文打字机获得乙等荣誉奖章, 此台获奖的中文打字机的发明者便是同济首届工科毕业生舒震东。舒震东1912至1916年就读于同济工科, 毕业后就职于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之一的商务印书馆, 在前人周厚坤的基础上发明了被称之为“舒式打印机”的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中文打字机。1922年, 舒式中文打字机申请了专利, 经农商部批准, 特许专卖。此后, 商务印书馆一直以商务品牌生产制造发售舒震东发明的中文打字机。可以说, 这款中文打字机的技术原理, 拥有完全独立的中国人自主知识产权。

1920年, 商务印书馆为了推销中文打字机, 让美工人员万籁鸣兄弟为其制作能活动播放的广告片。万氏兄弟反复摸索, 制作出了电影广告《舒震东华文打字机》, 供电影院于放映正片前播放, 成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同时, 随着批量生产运用, 商务中文打字机成为中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主要的打字设备, 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还能在出版社找到它的身影。

发明中文打字机后, 舒震东任商务印书馆总工程师, 不久到德国、法国、美国考察。在美国期间和回国之后, 又对中文打字机做了多次改进。当时的商务印书馆掌门人张元济很重视世博会, 精心挑选展品、培养人才, 希望在世博会中展示自己, 改变西方人认为中国落后的印象。

三、中国铁路事业的先驱黄伯樵

黄伯樵生于1890年生于江苏太仓, 13岁时父母双亡, 随兄长迁居上海, 后入读江苏陆军小学德文班, 获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选派, 进入同济德文医学堂预科学习。辛亥革命时, 和同学朱家骅一起参加青年敢死团, 支援革命。辛亥革命后, 返校继续学业, 转入工科学习, 是同济电工机械科第一届优等毕业生。

黄伯樵毕业后, 最初任职于上海商务印书馆, 接手完成未编完的《德华字典》, 任中华职业学校铁工科主任兼附属铁工场工程师。1920年赴德国柏林工科大学深造, 专攻工业管理。1922年, 33岁的黄伯樵在德国获工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担任中华铁工厂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总经理, 兼任中华职业学校校长。后升任陇海铁路汴洛局总务处长、交通部路政司总务科长、汉口市工务局长、汉口市政委员会委员、上海电报传习所监督、杭州市工务局局长、京沪、沪杭两路铁路局局长、行政院驻沪办事处主任。他曾发起“中国经济建设协会”、“中国国家铁路公司”等, 是中国铁路事业的先驱之一。1927年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 任首任市公用局局长。1936年任中国工程师学会总会会长。

黄伯樵任职于铁道部时, 实行提存营业进款以备还本利息, 使得铁道债券在伦敦股票市场上股价剧增, 不仅将沪杭铁路借款还清, 还筹集资金, 主持完成衔接宁波与杭州的曹甬段铁路的建设, 兴造钱塘江大桥, 计划兴建京沪铁路双轨, 整顿吴淞机厂, 加强机车能力, 提高行车速度, 开办上海与南京之间的快速列车。

1937年抗战爆发后, 京沪、沪杭甬、苏嘉铁路先后沦陷, 黄伯樵因病移居香港, 受命为经济部资源委员会国外贸易事务所所长、交通部驻港航空货运稽核处总稽核、资源委员会“中央钢铁厂”筹备委员, 发起组织“中国经济建设协会”, 研究并计划战后经济各部门的建设, 对战后全国铁路提出设立“中国国家铁路公司”集中分区管理的计划。香港沦陷后, 回上海主持编译“德华标准大字典”。

黄伯樵在抗战胜利后帮助上海市政府接管上海公用事业各行业, 任“长春铁路公司”理事、“中国纺织机器制造公司”总经理, 经营中国纺织机器制造公司两年, 开办三厂, 为战后中国的经济的复苏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48年因病逝世, 享年59岁。

四、中国铁合金先驱杜殿英

杜殿英出身于山东省潍县进步家庭, 自幼秉承家学, 受父辈进步思想熏陶, 勤奋好学, 立志工业救国, 1912年考入清政府与德国合办的国内第一所合资学校青岛德华特别高等专门学堂, 1914年一战爆发, 学校被迫关闭, 杜殿英与其他同学全部并入上海同济德文医工学堂。

1916年, 杜殿英大学毕业, 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机械系。德国的机械工业以精密著称于世, 杜殿英经刻苦学习攻得博士学位, 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学成回到祖国。归国后首任胶济铁路工程司司长, 对该路的机务工作进行了多项改造, 后任北宁铁路皇姑屯机厂厂长兼唐山材料厂厂长, 对当时的东北铁路交通发展贡献颇大。随后在铁道部门工作, 对我国铁路网总体筹划尤著劳绩。

1935年, 杜殿英回母校同济大学任教务长。随后, 江西钨铁厂筹建在即, 当时全面掌握国有工矿企业枢纽的“国家资源委员会”物色厂长人选, 因钨铁是战略物资, 设备为德国进口, 杜殿英又曾在德国修习机械专业, 被选为厂长的最佳人选。后因抗战延及江西, 杜殿英负责全力筹建的江西钨铁厂于即将建成时被迫停止, 设备拆卸后运至香港暂存。

抗战期间, 杜殿英先后任“国家工业处”处长、“全国高普考试”典试委员。抗战胜利后, 日本作为战败国须赔偿我国战争损失, 当时的政府成立了“日本赔偿物资委员会”, 派出一批国内高级技术人员到日本考察技术设备, 杜殿英即其中一员。当时中国方面开出的第一批拆迁日本赔偿物资清单总计48万吨机械设备, 由于美国处心积虑要恢复日本军工企业, 用各种方式阻挠设备拆迁, 导致一场空欢喜, 最终仅仅运回2000台机器, 与应赔的数目相差甚巨。

杜殿英一生克勤克俭, 公正无私, 专注于民族工业建设。

五、第一代留学博士经济学家沈观宜

同济工科第一届毕业生里, 还有一位来自首任船政大臣、“中国海军之父”沈葆桢家族的沈观宜。沈观宜1895年出生在福州市, 受家族的正直、清廉、安贫乐道的家风影响, 他从小树立了“工业救国”的理想, 他认为要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战胜列强的侵略, 非要发展工业不可, 这也是他选择同济工科的原因。在同济机械专业毕业后, 沈观宜考取官费留学德国, 并获得了福州船政局的留学生资助。在德国, 他先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学习, 准备攻读机械学博士, 由于他亲眼目睹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的状况, 萌发了从宏观上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及其发展规律, 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想法, 于是转而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转学到西方研究经济的中心、闻名世界的法兰克福大学经济系就读。1924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 获得“最优秀博士论文”, 是我国第一代留德博士。

此后, 沈观宜一直投身于研究中国工业化的问题, 抗战时期, 在著名的《东方杂志》等刊物上发表有关中国战时经济问题, 以及如何战胜德意日法西斯的战略策略问题的文章。

作为一个有着机械专业背景的经济学家, 沈观宜在军工领域也有独特建树。他曾任海军造船少监、福州船政局制机主任, 于1927年5月1日和巴玉藻发起成立全国性的学术团体——海军制造研究社, 发刊《制造》杂志, 对20世纪20年代的影响极大, 使福州船政房成为研究舰艇、飞机制造技术最先进的中心, 使马尾成为学术研究最活跃的地方。抗战爆发后, 他利用自己的特长为抗日服务, 进入兵工署, 负责筹建第五十一兵工厂, 制造枪炮武器杀敌。1940年沈观宜回母校同济大学就任于机械系教授兼系主任、教务长、代理校长等职。后在云南大学、东方语专、华中大学、福建大学、福建农学院等校任教, 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工业、城市和农村建设, 乃至文史、艺文等等, 均有涉猎, 特别是在经济学方面卓有建树。

篇4:武汉同济医院

医院现有病床2000张,设19个临床科室,13个医技科室和19个二级专科。其中内科心血管病、内科呼吸系病、外科学(普外)、妇产科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器官移植研究所、呼吸内科实验室是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康复医学科被WHO指定为培训和研究中心,同时,医院还是亚洲国际急救中心成员单位。

医院承担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系、儿科系、影像、康复、法医等10多个专业的教学任务,接受美、德、法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进修生、实习生,并且接受WHO派遣的高级医学人才的培训。

医院连续3次荣获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被授予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并被中宣部、卫生部确定为全国十家文明服务示范医院,2003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重点推荐——心血管内科

同济医院心内科是全国最早开展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单位,是全国最早开展冠脉造影、冠脉成形、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单位之一。冠脉成形、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积累了丰富的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均处于国内先进行列。

在冠心病的防治及介入治疗学、心脏电生理学、心血管分子生物学、心血管病免疫学、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研究等方面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篇5:国贸笔经

国贸笔经

下午在嗖嗖北风中到国贸,第一次到嘉里中心这种奢靡的地方,到office后先被HR姐姐领到一间小屋,里面一张圆桌几张椅子一台电脑,给了三页纸共4个case让我一小时用excel做出来,然后HR就出去了。电脑是英文系统的,整死我了,有个case我想用规划求解,可惜不认识英文Excel系统里的那些东东,找了半天没找到就直接跳过去做其它的.了。1小时后HR来把答案拷走了,说让我等会,

我在小屋里等了十多分钟刚才的姐姐进来,马上就开始英文面试,说看了你的答案觉得你很smart,为什么不做第三题呢,我说需要加载宏用规划求解但不熟悉英文系统,HR改用中文说什么,我就用中文说了一遍,大概觉得我的Excel用的很sophisticated, HR很满意,说我想得太复杂了,其实本来想我画个函数图就行的。然后问了些简历问题,并介绍了一下公司和后面的流程。JJ很nice,而且感冒了还在工作,真可怜。

篇6:NIVEA笔经

笔试时间是下午1点开始,据说是全国统一时间的,今天老天爷不作美,杭州的雨暴大。中午还在看火箭的季后赛,MM组合正进入状态,可惜时间不饶人,匆匆起身出去赶考。到了玉泉,鞋子以及裤子的下半截已经湿透了。到了考场人还是超多,本以为下这么大的雨会少了很多竞争对手,看来应试教育体制下大家的想法很一致

考试内容分为 PART1字母排序题、PART2英文计算题、职业能力测试(中文)、性格测试,

考官会宣布时间,字母排序很简单,题目量很大但大同小异,最后时间会不够。不过不用紧张,PART2的时间会多的,可以再返回做。英文计算题也不难,计算量也不大,做题速度可以快一点。职业测试根据你应聘岗位分为销售类和市场类不同试题。题目很少,都是以后工作中遇到问题的情形假设。测试的重点是销售过程中的.一些处理方法,比如与客户关系、经销商关系等等。往积极的方向选择没错,性格测试也是如此。

篇7:毕博笔经

第一部分是15个选择题,包括逻辑、小阅读理解、看图题、数字IQ,

毕博笔经

第二部分:case 中文解答

第三部分是英语写作

笔经2

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15个选择题,包括逻辑、小阅读理解、看图题、数字IQ

第二部分:case 中文解答 是关于图书馆信息服务公司的.,做搜索引擎什么的,问题是

1、为什么你的client市场份额小

2、怎么样改变

3、集中资源做什么

篇8:同济“女神”罗小未

那一声惊唤

“哇!”“哇哦。”台下一声声惊唤,只因台上的照片堪称惊艳。那是年方“双十”年华的圣约翰大学女大学生罗小未的照片。

此时,年已九旬的罗小未,正和她的先生、同样九旬的同济城规学院德高望重的李德华教授一起,端坐在台下。

2015年11月19日上午,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和同济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罗小未文集》新书发布会暨罗小未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钟庭报告厅召开。

和许多研讨会的邀请函不同,我收到的邀请函上,在嘉宾一栏写道:“同济大学校领导、学院领导、同济的众多‘大咖’们,上海市建筑学会代表、上海民盟代表……”

出席发布会的“大咖”,说白了大多数是罗小未的“徒子徒孙”,诸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城规学院教授郑时龄,则是当天能够到会的不多的罗小未高足。

包括郑时龄在内的许多如今步入老年的教授们,在罗小未教授眼前,还是规规矩矩学生子的模样儿。

会议伊始,大屏幕播放了介绍罗小未教授事迹的回顾短片,一路过来,从求学圣约翰,到入职同济,再到编写教材、撰述专著、教学出访、履职参政,其夫妻情、母子情、师生情、同谊情、爱校情、爱国情,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罗小未教授的风采,不断迎来阵阵热烈的掌声。

作为同济大学建筑系1979级毕业生中杰出代表,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教授指出,罗小未先生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唯一被称为先生的女教师,是同济大学的宝贵财富,是同济大学理工学科背景下一抹动人的亮彩。他从开放性、时代性、开拓性、思想性四个方面总结了罗小未先生的学术思想,这四个方面不仅使罗小未先生始终走在学界的前列,更成为同济大学乃至中国建筑学界一派学风的重要引领。

同为同济大学副校长的吴志强教授,曾经是李德华先生的学生,他从罗先生为人师母的点滴小事谈起:她爱家庭、爱学生、爱社会、爱明天,正是这种大爱的精神,使罗小未先生战胜了人生的磨难,也造就了同济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方向优良学风的一代代薪火相传,造就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纳百川、汇万流的学术凝聚力。

原本座中对罗小未青年时期照片的那声惊唤,在诸多知名教授的发言后,更显得弥足珍贵。

亦是罗小未高足的同济大学出版社社长支文军教授,从出版人的角度介绍,《罗小未文集》的编撰过程及其力求在文字背后展现的学术品质与人文精神,正是优质的高校出版社所应该追求的。支文军对能够出版这本文集,感到荣幸之至。

特殊时期的一扇窗

伍江教授提及, 罗小未先生1951年起成为圣约翰大学的助教,讲授外国建筑史。圣约翰大学建筑系是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先驱,罗先生多才多艺,除了教授建筑,还开设现代绘画和现代音乐的讲座。罗先生在约大读书时,就接受了现代建筑理论。圣约翰大学的学术和艺术氛围使人人都成为建筑师,人人也都是艺术家。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罗小未开始担任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与理论教研室的创始人,锲而不舍地展开了长期的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和教学建设。“当年国内还没有其他的建筑院校开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课,同济大学建筑系第一个开设这门课,罗先生自编教材和图册,收集图片,制作幻灯片,建立教学档案,以研究引领教学,拓展了建筑理论的范畴。”伍江说。正因为罗小未学术思想强烈的开放性,成为了在一个特殊的国门封闭的时期,同济大学乃至国内建筑界探看国外近现代建筑的一扇窗口。

“这扇窗口是多么重要!回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内建筑界,会形成今日这番模样,离不开罗小未先生他们一代人的功劳。”伍江说。伍江认为,今日中国的建筑如果与世界无关,中国是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一步的。今天的建筑系学生,当然可以走出国门,去看从古至今各个时代的建筑艺术,并直接师从国外的大师,但如果没有始终把握时代脉搏的罗小未先生,没有她学术上的开拓性,1980年代以前的中国建筑系教学,将会差很多。

在1980年代初,罗小未发表了许多关于现代建筑的论文,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现代建筑和建筑文化的发展。罗先生是中国的世界建筑历史理论和教学体系的奠基者,同济学派建筑理论的奠基人。1982年由她主编的《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教材,在2004年又出版第二版,增添了许多最新的内容和前沿理论。从这本教材中,人们可以看到罗先生关注的不仅是理论和历史,也关注建筑设计、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问题。她一直坚持反对西方中心论,最先提出外国建筑史的研究必须打破“欧洲中心论”的史学观,很早就把研究的目光拓展到伊斯兰建筑、非洲建筑和亚洲建筑。

国际场合的中国声音

改革开放以后,罗小未又从特殊时期的一扇窗口,转身为国际场合的中国声音。罗小未在国际建筑界开始享有广泛的声誉,参与各种国际学术活动,曾应邀在许多国家的国际论坛、大学讲堂和会议上作报告,兼任世界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和访问学者。1986年起担任意大利国际建筑杂志《空间与社会》的顾问,1987年被选为国际建筑协会建筑评论委员会委员。在为1999年第20届国际建筑协会(UIA)大会编辑十卷本的《20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集锦》时,罗小未担任编委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与国内外著名的建筑理论家共同工作,充分展现了她的高瞻远瞩而又广阔的国际视野。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振宇教授作了题为《永远优雅的罗先生》的发言,以“崇古厚今” “严慈相济”概括总结了罗小未先生的建筑观、学术观和教育观,热情赞扬了她对引介与传播现代主义之后国际上多种建筑理论与思潮做出的独特贡献。

在建筑保护领域,由罗小未主编和参与编辑的一系列关于上海近代建筑的专著成为上海历史建筑保护的指南,她还直接参与了几乎所有关于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的立法保护与建筑再生的实践指导工作。她是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顾问,多次获得全国和上海市的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参与广受关注的淮海路历史风貌的保护、外滩信号塔的保护,外滩3号、6号、9号、12号和18号的修复改造,马勒公馆、新天地和外滩源的保护改造项目。

上海市民盟秘书长姚卓匀和宣传部副部长吴鸣放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到会祝贺。姚卓匀女士表示,从参政履职的角度看,罗小未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优秀代表,罗小未先生履职同济民盟、上海市民盟、民盟妇委和高教委、民盟中央,先后担任上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全国政协委员。她是民盟的一段传奇、一颗明珠,她的知性之美、专注之美、尽职之美,始终是后辈的仰望。

篇9:三星笔经

三星笔经

笔试

以下的都要做他们的那套题,客观题主要分三个方面:数理,图形,逻辑,分两部分,每部分都是25道题,做题时间分别25M和22M(有语音提示控制,听到停止最好停下手来,要不很可能给赶出去,三星比较注重员工的纪律吧).听说两部分共四十分(丙等)以上都有机会面试了,当然小道消息而已,信不信由大家,此外监考人员有时会说答错要扣分,这个可能只是为了吓唬下大家,以免给你蒙中,所以我建议大家不会做的也要蒙一下.另外还有个主观题,是关于性格测试的`,一道题中四个选项,从中选出最符合你性格和最不符合的,有125道题.当然三星比较注重员工的爱心,团队合作精神,守纪,对公司认可等,最符合的选上个自己认为比较积极的就行了.

篇10:凯捷咨询笔经

最近忙得几近疯狂,不过忙里偷闲还是要抽点时间来说说我唯一经历过笔试和面试的公司,

凯捷咨询,说实话我感觉自己是不折不扣的井底之蛙,居然不知道有咨询这样一个行业的存在,周围也没有人跟我谈起过这个行业,会投凯捷咨询源于在南大听的麦肯锡宣讲会,收获良多。可是麦肯锡,我只有望而兴叹的份。

后来一段时间在英才网上投了近十份简历,接到两份回复,一份来自中国移动,不过是一份据信,南京的职位已满,让我改投江苏其他地区,呵呵,在南京国展中心举办有多人参加笔试的牛公司,我还是作罢,我向来不太喜欢凑热闹。另一份来自凯捷,因为错过了它在南大的宣讲会,我对笔试很没有底,不知道会考技术还是逻辑,没有准备也无从准备,就这样进了考场。

心情很平静,好几年没有参加考试,已经不知道考试是什么滋味,只是这样看着题答着题,

试卷是全英文的,第一部分是DataBase,基本是一些很复杂多嵌套的SQL语句,有些不太常用的也考了;第二部分是Logical,程序的`结果填写,可以选择C、Java;第三部分是中译英;第四部分是英译中,当时好像社会分工不知道怎么译;第五部分是Essay,题目是你会在校园里卖什么产品,理由,分析等等。

不知道过了多久,收到了凯捷的面试通知。

篇11:维塔士笔经

刚收到一面通知,周五下午三点的,有人同去么

不过他们本周刚开过宣讲会的样子,

我是上周去笔试的,题目是c 和iq题,c 都是基础知识

1.给你一个类名,写他的copy constructor, operator ==, operator = 等的函数声明

,不需要写实现。

2.从链表中删除一个节点

3.给两个杯子(3升和5升的)和水,如何得到4升的`水

4.辨析题,常见错误,如用delete去删除一个new出来的数组

5.给你几个函数名和变量名,让你构建几个类,类的关系大致是这样的

car

object -> vehicle ->

airplane

这几个类都需要完整的写出来,包括construcor,copy constructor,重载的函数等。

6.

叙述题

class base{};

class sub:public base{}

void funa(base){}

void funb(base }

int main()

{

sub s;

funb(s);

return 0;

}

让你详细的叙述下这个程序一步步下来都发生了哪些事,

基本上就这些题了,我大概一小时交卷的,因为下午还有考试。。

没想到还是给面试机会了

篇12:ey笔经

ey和工行

ey的网申对于GPA有较高的要求,说明比较看重学习,由于我考过托业,而且达到分数要求,交给对方一堆复印件之后,就去面试了。我被分在room4 group1,对面group2里有同专业的同学,有点尴尬,一个group里有6位。第一部分,introduce the pair,1男1女配对相互了解后,上台向大家介绍对方。第二部分,case study,两个group都是1个case,以group为单位在讨论后上台演示,主要借助一块移动板,在上面写框架。之后休息20分钟,第三部分,debate,稍微准备一会儿,两边一字排开,开始辩论。第四部分,one to oneinterview,我听面我的sm说话比较累,还好sm以提问为主,不是放开了聊,主要问点与简历有关的内容,

整个面试我用了4.5h,是我经历过的.最长的面试。

工行的申请有点繁琐,先填完电子表格,发过去,再把表格打印好,贴上照片,加上一堆复印件寄过去。之后与其它企业不同,先第一轮面试,主要针对简历的内容和对申请职位的了解;接下来是上机笔试,由行测和性格测试构成;再收到第二轮面试通知。( via: unus.cn )

篇13:浪潮笔经

基础知识: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网络,编译原理之类的`一些知识和常识,

1。数据库:给你2个表,写出创建它的语句;

写触发器(具体忘了);

写查询语句,大概是要求用一条语句同时查询两个表的内容,并把结果降序排列。

2。程序:从硬盘读取一个文件,文件的内容是几个数字,创建链表,将这几个数字按大小顺序插入,并遍历一次,输出到屏幕上。

一个布袋,里面装了n个石块,重量不一,

给出一个重量m,选取其中的几个石块,使其重量之和等于m。用递归算法。

2维数组,排排序。

3。其它:可能是用来考查你有没有写过程序,比如问一下java doc函数用啥颜色表示,打开一个文件,先后看到哪些

篇14:信诚人寿笔经

昨天时间比较长,2小时,主讲是总监andy陈。

今天时间比较短,1小时,主讲是lucia曹。

主要介绍的是一些保险的常识,历史,理赔条款,基本概念等等,大部分都学过。

今天之后半小时笔试,分为性格测试和主观题:

觉得职业经理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对信诚的文化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对中国人寿保险现状的认识和理解。

半小时过后,就被叫去面试了。原来这就是复试。

面试官向我介绍,他的主要职能是帮我定位,帮我确定我合适的工作。又问了类似于笔试题目的问题,问我自己觉得自己最大的优势在哪里。其实这个面试我觉得我是主听,他是主讲=。=我能够发挥的,也就上边这两个问题。然后跟我说今天18点前给答复了就是过了,不然,就没有录用。

呵呵,期待一下,现在到18点还有4小时呢。

篇15:传媒巨头笔经

新华社——新华社部门众多,所以试题也不尽相同,但一般分为这三个部分:

时事题:了解应聘者对国内外大事的关心程度,的时事题为:试论述党的十五大的历史意义,时间为20分钟。

专业题:这部分试题各个部门不太一样,试题特点与部门、岗位特点相结合。编辑侧重考察文字编排能力,记者侧重于写作能力;对外部门侧重于外语的应用。 DD用英文翻译一篇题为“科索沃危机之后的欧安”的文章。这样的题目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的功底,是很难驾驭的。它也说明了新华社这样的单位招的就是专业的人才。DD就克林顿性丑闻写篇议论文。 DD部分部门(如《半月谈》杂志)招收编辑考试的试题类似于中学语文试题,第一部分是语言常识,包括根据拼音写汉字、修改错别字、修改病句;第二部分则是写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篇命题作文,

面试题:主要考察应聘者的口头表达能力,要求应聘者对某些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

上一篇:送你一轮明月下一篇:监理人员职业道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