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规定2013年05月31日发

2024-05-24

安徽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规定2013年05月31日发(共2篇)

篇1:安徽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规定2013年05月31日发

安徽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 和精神药品管理规定(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我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保证正常医疗工作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要求,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是指列入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麻醉药品目录、精神药品目录的药品和其他物质。精神药品分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和第二类精神药品。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我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采购、验收、保管、调剂、使用等环节管理。医疗机构内医学、药学、护理、科研、教学、医疗行政管理、保卫等部门及其相关人员必须履行各自的职责。

第四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全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医疗机构应成立由分管负责人负责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组织,成员由医疗行政管理、药学、护理、保

卫等部门人员组成,并指定专人承担本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六条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组织职责:

(一)建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采购、验收、贮存、保管、发放、调剂、使用、督查、报残损、销毁、丢失及被盗案件报告、值班、巡查等制度;

(二)制定各岗位人员职责;

(三)每季度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进行检查,并有记录,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消除隐患;定期召开会议,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工作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适时修订相关制度;

(四)定期对涉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和管理的医学、药学、护理、医疗行政管理、保卫等部门人员进行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等的培训和考核。

第七条 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人员应当掌握与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熟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使用和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配备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采购、验收、贮存、保管、发放、调剂和使用管理工作,人员应当保持相对稳定。

第三章 岗位职责

第九条 药品采购人员岗位职责:

(一)根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管理

规定》负责印鉴卡的申领、填写、变更工作;

(二)每年度末,填写当年度《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备案制品种采购使用情况表》以及下年度《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计划表》,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并加盖机构公章后上报所在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

(三)制订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采购计划单,报药学部门负责人审批;

(四)按有关规定向定点药品批发企业采购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

(五)向供货单位查询、处理在验收中发现药品的缺少、残损等有关问题;

(六)参与本部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日常管理等工作。第十条 药库保管人员岗位职责:

(一)负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入库验收和发放工作。验收合格后,及时入库实物,办理入库手续。购入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按规定填写入库验收记录及进出库专用账册;

(二)验收中发现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存在缺少、残损等现象时,按有关规定执行。

(三)协助完成采购计划工作,保持合理库存;

(四)负责本部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日常管理等工作。第十一条 药房专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一)负责本部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请领、验收、保管、账务管理、基数管理和相关交接工作等;

(二)负责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空安瓿及废贴回收、临床科室(病区)或患者剩余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回收与移交等相关登记和管理工作;

(三)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编制顺序号的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临床科室(病区)专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一)负责本科室(病区)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兑换、验收、登记、保管、基数管理和相关交接工作等;

(二)负责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空安瓿及废贴回收等相关环节登记管理工作。

第四章 采购、验收、贮存、保管、发放、调剂和使用管理

第十三条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采购、验收、贮存、保管、发放、调剂和使用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相关规定。

第十四条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五专管理”:即专库(柜)加锁贮存、专人负责、专用账册、专用处方和专册登记。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采购与保管必须分别由专人负责。

第十五条 采购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必须填报“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申请表”,经所在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发给“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凭印鉴卡向定点药品配送企业采购。购用印鉴卡的项目有变更时,应及时到所在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批准核发的印鉴卡由药库专人保管,除购买药品之用外,不得

带出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库(柜)。

第十六条 采购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必须采取银行转账方式付款。

第十七条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入库实行双人验收。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至少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零售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入库验收应当采用专簿记录(附件1),内容包括:日期、凭证号、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情况、验收结论、验收人员和保管人员签字。入库验收记录必须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在验收中发现缺少、缺损等异常情况应双人清点登记,报药学部门并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加盖机构公章后向配送企业查询、处理,并有相关记录(附件2)。

第二类精神药品必须进行严格的数量和质量检查,确保无误后方可入库及领用。

第十八条 药库、药房和相关临床科室(病区)对进出专库(柜)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建立专用账册(附件3,4),进出逐笔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凭证号(药库)、领用部门、药品通用名称、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发药人、复核人和领用人签字,做到账、物、批号相符。专用账册的保存期限应当自药品有效期满之日起不少于5年。

第十九条 门诊、急诊、住院等药房和临床科室(病区)

可根据临床使用和管理的需要,设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周转库(柜),用以存放所备基数药品,库存不得超过本机构规定的数量。门诊、急诊、住院等药房发药窗口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基数不得超过本部门规定的数量。周转库(柜)内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当按日结算,做到日结日清。

第二十条 药库与各药房,各药房与临床科室(病区)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三级基数管理和申报、审批制(附件5,6)。药房需备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时,应填写基数表,报部门负责人、药学部门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方可执行。临床科室(病区)需备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时,应提出申请,填写基数表,由相应临床科室(病区)科主任和/或护士长签字同意,报医务、护理和药学等部门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方可执行。备用基数表应在相应部门存档备查;专职管理人员变更或备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品规、数量等调整时,须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第二十一条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采购、验收、保管、调剂、使用等环节实行批号管理。药库验收、入库、发放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时,应在验收记录、进出库专用账册、出库单上注明药品批号。药房请领、调剂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时,应在进出库专用账册、处方、专册登记本上登记药品批号。临床科室(病区)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时,应在进出库专用账册、处方、专册登记本上登记药品批号。

第二十二条 执业医师和药师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和调剂资格。医师(药师)开具(调剂)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均应严格执行《处方管理办法》。

第二十三条 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患者,按有关规定为患者建立本机构疼痛诊疗专用病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附件7)。

病历中应当留存下列材料复印件:

(一)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

(二)患者户籍、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

(三)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以上患者应每3个月复诊或随诊一次。

第二十四条 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 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第二十六条 为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

第二十七条 除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外,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第二十八条 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第二十九条 门诊药房应设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发药窗口,并有明显标识,专人调配。

第三十条

药房应指定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调剂人员应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调剂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按年月日逐日编制顺序号。

第三十一条 药房(临床科室、病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专职管理人员凭处方到药库(相应药房)兑换领取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发药人和领药人对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批号、有效期等核对无误后方可签字办理领药手续。领药人必须亲自运送药品至领药部门并将药品存入专用保险柜、完成入账等相关手续,中途不得停留或办理其他事宜,并认真填写进出库专用账册。

第三十二条 药房和相关临床科室(病区)应根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开具情况,按照品种、规格对其消耗量进行专册登记(附件8-1,8-2),登记内容包括发药日期、患者姓名、用药数量、批号。专册保存期限为3年。第二类精神药品在HIS中建立台账管理。

调剂过的处方由药学部门负责集中封存保管(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由药库统一保管)。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2年,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保存期限为3年。

第三十三条 发现过期、损坏、变质等异常情况,填写不合格药品登记本(附件9),由药学部门报本机构分管负责人同意后,按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书面销毁申请,并在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下销毁,并做记录(附件10)。

第三十四条

医疗机构各环节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专职管理人员信息须向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组织备案。人员调整时须在部门负责人监督下进行清点交接、记录并报备案。

第三十五条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一般不得外借。其他医疗机构因紧急救治需要借用该类药品时,须经药学部门负责人和本机构分管负责人批准同意,并记录。向其他医疗机构或定点批发企业紧急借用时,应按规定向所在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第三十六条 教学、科研所需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由药

学部门统一管理,使用科室(部门)须向医务、教育、科研等部门申请,经本机构分管负责人批准后从药房领取;所需的麻醉药品原料药、标准品和对照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向指定单位购买。

第五章 安全管理

第三十七条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应贮存于专库或专柜内,药库、药房、临床科室(病区)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须贮存于保险柜内,有防盗设施。专库须配备安全监控及自动报警设施;专库和专柜实行双人双锁管理。药库、药房和临床科室(病区)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各环节管理应班班交接,并有记录(附件11)。

第三十八条 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或者贴剂的,药房再次调配时,应当要求患者将原批号的空安瓿或者用过的贴剂交回,并做记录(附件8-1)。

临床科室(病区)调配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后应收回空安瓿,核对批号和数量,并有记录(附件8-3)。

第三十九条 临床科室(病区)应将剩余的和不合格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无偿交回相应药房,并附书面报告;药房专管人员当面核对、检查、验收,并有相应记录。合格药品交回药库,药库按入库处理,并做记录(附件12,13);不合格药品按有关规定统一销毁。

第四十条

收回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空安瓿、废贴应由专人负责计数、监督销毁,并做记录(附件14)。

第四十一条 患者不再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时,医疗机构应当要求患者将剩余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无偿交回医疗机构,由医疗机构按不合格药品统一管理。

第四十二条 因管理失职造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失窃者,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第四十三条 药学部门按有关规定定期对本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进行检查;节假日、夜班期间,保卫部门应加强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安全管理的巡查工作,检查与巡查应有记录。

第四十四条

严格执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制度,出现以下情形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有相关记录:

(一)贮存、保管、发放、调剂或使用中一旦发现违规行为或出现差错时,立即报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组织,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必要时,直接向机构负责人报告。

(二)贮存、保管、发放、调剂或使用中发生药品骗取、冒领、丢失、被盗、被抢案件,应保存证据、保护现场,立即报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组织和机构负责人,并向所在地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报告。

(三)发生上述事件,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组织应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进行调查,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采取有效措施,尽最大可能减轻事件的不良影响;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事件原因,明确责任,评估有关管理制度是否存在漏洞、工作流程是否完善、相关制度执行是否到位,制定防范

措施,提出处理意见报机构相关部门和机构负责人,并做记录。必要时,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篇2:安徽省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规定2013年05月31日发

关键词: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法律,法规,管理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容易产生身体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精神药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这两类药品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有很强的治疗作用,是医疗上必不可少的药品,同时不规范地连续使用又易产生依赖性,若流入非法渠道则成为毒品,造成严重社会危害。为加强我国麻醉和精神药品的管理,国务院于1987年颁布了《麻醉药品管理办法》、1988年颁布了《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对麻醉和精神药品的生产、供应、使用、运输和进出口等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2005年8月3日,国务院重新修订并颁布了《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5年11月1日起实施;卫生部于2005年11月14日印发了《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2007年2月14日,卫生部颁布了《处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07年5月1日起实施。以上新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对我国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及合法、安全及合理使用起到了规范和促进作用。笔者就执行以上麻醉药品和-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的体会与大家交流,旨在加强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管理。

1 麻醉精神药品管理法规体系日趋完善

1.1 重视人文关怀, 更显人性化

随着《条例》实施,麻醉精神药品的供应管理模式逐步实现了由限量管理到计划管理,直至按需求管理的模式转变。《条例》第一条对此有明确的表述,使麻醉药品使用范围扩大有了法律依据。对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止痛无效的慢性中、重度非癌痛患者建议使用强效阿片类药物,因阿片类药物无“天花板效应”,使用剂量不受药典极量限制[1,2,3];同时由于阿片类药物缓、控释剂型与透皮制剂的出现,慢性疼痛患者可选择无创给药的新途径。在麻醉药品医疗使用范围扩大后,麻醉药品注射剂处方为一次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3 d用量;控释制剂处方不得超过7 d用量。很显然,现行法规对单次处方用量作了大幅减少,其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防止麻醉药品流入非法渠道,以及在充分保证患者医疗需求的同时杜绝由此而伴生的负面影响。《办法》适度调整了控缓释制剂的用量规定,对于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张处方控缓释制剂由7 d用量增至15 d常用量,从而使规定更符合用药实际,更显人性化。

1.2 患者用药知情同意书

知情同意书明确了患者所拥有的权利,以及患者及其亲属或者监护人应承担的义务。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疼痛及相关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方便患者领用麻醉精神药品,防止药品流失。对患者拥有获得麻醉精神药品权利的认识,已上升到保障患者人权的高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同时取消了《麻醉药品专用卡》制度,这是方便患者合法获取镇痛用麻醉药品的重要措施,避免了患者办理《麻醉药品专用卡》需要到多个部门往返奔波以及定期更换所带来的麻烦。

1.3 对相关人员实行培训考核制度

执业医师经过麻醉精神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合格后,才能获得麻醉精神药品处方权资格;相关管理人员及药学人员经过麻醉精神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合格后,才具有资格从事麻醉、精神药品的采购、储存保管、审核、调配及管理工作,保证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规范、安全及合理使用。

1.4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

《条例》第三十七条,对医疗机构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的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需要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当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并凭《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到指定的药品批发企业购买。这对规范医疗机构麻醉精神药品的采购行为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

2 存在的问题

2.1 用病历取代麻卡的问题

这是方便患者合法获取麻醉精神药品的重要措施,可免去患者办理麻卡的诸多麻烦,但也存在安全隐患。《办法》规定病历办理只要提供二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且符合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凭有关证件手续完备就可以处方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由于目前各家医院使用不同的信息管理系统,导致各医院之间的信息无法兼容,患者很容易在多家医院办理甚至跨市区医院办理病历而重复开药。这对于有非医疗用途目的的取药者有可能在多家医院重复建立病历,多次开方套购麻醉药品,使麻醉药品流入非法渠道。

2.2 剩余药品无偿交回和空安瓿的回收问题

《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除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外,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这条意味着癌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麻醉药品注射剂可带出医院外使用。《规定》第三十条规定:患者不再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时,医疗机构应要求患者将剩余药品无偿交回医疗机构,由原医疗机构按照规定销毁处理。但由于对剩余药品的无偿回收缺乏约束机制,对于患者最后一次取药而未使用的药品,患者往往不会自愿将其交回医疗机构,空安瓿的回收也存在一定难度与分歧。如按规定执行,从现实情况看,药师日常工作压力太大,同时会增加医患纠纷。

2.3 处方专册登记问题

《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处方的调配人、核对人应当仔细核对,签署姓名,并予以登记。”《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门(急)诊癌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需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首诊医师应当亲自诊查患者,建立相应的病历,要求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病历中应当留存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患者户籍薄、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的复印件。《规定》第二十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内容包括:患者(代办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明编号、病历号、疾病名称、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处方医师、处方编号、出方日期、发药人、复核人”。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的专册登记内容繁琐,为门(急)诊癌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建立病历、要求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留存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等程序复杂,对于抢救急症患者、神志不清的患者,实际操作性很差。

2.4 处方限量问题

《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 d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 d常用量。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 d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 d常用量。”《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为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 d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 d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 d常用量。”上述规定中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一次用量的最高限量、其他剂型用药的间隔时间、特殊情况的界定、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的时间都没有明确规定,药师在处方调剂时不可能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对麻醉药品临床用药难以监控。

2.5 出诊用药问题

《规定》第二十一条规定:“麻醉药品注射剂型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或者由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出诊至患者家中使用。”《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通过限制用药区域及医疗机构派出医务人员出诊直接给患者用药,有利于控制麻醉药品流入非法渠道,但由于需要出诊给药的患者多为晚期癌症患者,需要每天多次给药治疗,当有多位患者需要用药且居住分散,有的患者往往还需夜间用药时,医疗机构派出医务人员直接给患者用药十分困难。

3 讨论

3.1 进一步增强人性化服务理念,增加医疗机构社区服务网点和家庭病床数量 对于癌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型应实行就近原则,由住宿地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按要求供应使用。一方面可方便患者合理、安全使用麻醉药品,减少使用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利于麻醉药品管理,另一方面也可提升医疗机构的社会形象。

3.2 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各医疗机构内部建立患者病历的部门进行全省联网 患者需办理病历时由部门资质审核人员将患者及代办人的个人资料及时输入电脑,这样就可实现全省患者病历网络化管理,杜绝患者多家医院配药存在的隐患。

3.3 癌痛患者使用吗啡不受极量限制,实行个体化给药 医院应加强临床医师的专业培训,加大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力度,消除患者的困扰;积极推行WHO提出的《癌痛三阶梯止痛方案》;首选无创给药途径,并遵循按阶梯给药的原则,强调按时给药,而不是按需给药,真正实现WHO提出的2010年让癌症患者不痛的口号。

3.4 建立有效的剩余药品回收机制 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法制教育和宣传,耐心说明非法持有麻醉药品或造成麻醉药品流入非法渠道所要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国家应当采取适当的补偿措施,引导患者自觉上交剩余药品。在家属退回剩余药品时应提供回收凭证,注明患者姓名、药品名称、数量、批号及经手人,一份交于患者,一份由医疗机构保存,作为日后销毁的依据。

总之,医疗机构应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等相关法规的精神,加强麻醉药品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的管理。加强对涉及麻醉精神药品的管理、药学、医护人员进行法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这是规范医疗机构麻醉精神药品使用管理,保证临床合理使用,严防流入非法渠道的重要保证。同时要切实建立随诊、复诊制度,从人员、资金、车辆等方面予以保证。从而既满足患者用药之需,又不给违法分子骗购、套购麻醉精神药品以可乘之机。

参考文献

[1]赵怀全,宗怡.我院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利用研究及处方评价.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2(6):10-13.

[2]余汉华,周莉红.临床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25(4):354-355.

上一篇:自然资源建议书作文资料下一篇:土建施工员转正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