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的自我剖析

2024-05-06

教师成长的自我剖析(精选6篇)

篇1:教师成长的自我剖析

教师成长的自我剖析 转眼间,我参加工作已将近二十个春秋的时间了。回顾二十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当老师的艰辛和快乐,我把自己的青春倾注于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上,倾注于每一个学生身上。经历了从入职的摸索适应到熟练再到成熟的职业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个人的教学能力、教学经验等都在不断提升、不断完善。二十年的风雨历程,而今让我回首审视自己的这二十年,总结自己的这二十年,经验谈不上,但多少有一些心得:

1、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我们的工作是育人的工作,注定跟学生打一辈子的交道,这就需要我们争取做一个好老师。好教师的人品和言行必须要过关,还有具有随和、乐群、宽容、关心他人的良好素养。作为教师人品和言行要经得起审视,否则学生不认同你的人品和言行,又怎么会认真地去听你的课。教师面对的是个性鲜明、天真活泼的学生,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无私的爱心,公平的对待所教的每一个学生。因为教师的素质和人格魅力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教师更要成为真、善、美的传递者,去开启学生丰富的心灵世界,使每个学生认识自身的能力,发挥最大的潜能。只要我们从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成材的角度谋划自已的工作,我们一定会做得很好。此外,教师个人必须顾全大局,树立团队精神。任何一个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学校这个大局而独自成长。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教师是个知识分子云集的集体,学校要努力为教师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教师个人也要对学校的管理有认同感和归属感,感到自己是学校集体不可分割的一员,自觉的为学校的发展考虑,把学校的事情当成自觉的事情来做,让团队的发展成为教师个人发展的基石。

2、教师要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个好老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并把终身学习的观念并付诸实践。因为教师在通往成功目标的道路是曲折的,艰难的,只有自己静下心来研究教学,潜下心来琢磨育人,才能使自己真正成长。既学习书上的理论知识,又要学习同事、专家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学习他们孜孜不倦的乐业精神,更要学习优秀教师的高尚人格品质。作为教师,要想尽快的成长,教好书,育好人,必须增强自身意识,勤奋学习,提高个人素质。首先,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学习与练习,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每项工作都有很深的学问,都需要我们虚心请教,多实践,深研究,找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有效可行的做法。同时要经常阅读关于教育教学理论或实践方面的专著,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也能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走教师专业话发展的道路。

听课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只有多听课才能够逐渐积累经验。所以对每一次听课的机会我都十分珍惜。除了听课之外,平时我也经常其他老师请教教学上的问题。这些老师都非常热情的帮我解答,使我获益匪浅。从中我也明白了,知识和经验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必须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把自己当成学生一样,积极吸取周围其他老师一切先进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3、一个具有以教师为本、尊重和信任教师、鼓励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中、注重教师培养的管理理念的学校,会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平台,极大地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追求个人的成长。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学校不断地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各种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能否抓住机会,把握好机会是很关键的,好老师更应该勇于创新、勇于否定自己、勇于承担责任。我们更要有挑战困难、勇于攀登的信心和决心。除了学校或教研组安排的公开课、教研活动课必须积极主动承担以外,我还不定期的邀请同学科或相关学科老师以及在教学方面很有经验的老师来听自己的课,把自己在教学设计、教学艺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缺点暴露出来,通过老师们一次又一次的指导、点拨,我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教师业绩的具体体现,更是教师立身之本,青年教师更是如此。抛开教育质量大谈教育,那就是天方夜谭。二十年来我通过自己勤奋的态度、塌实的工作,认真做好课后的辅导,狠抓作业质量,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和方法的过手,以此来弥补自己教学经验不足带来的后遗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教育科研能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对教师来说,教学反思可能是最有效的科研形式。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因为它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如何进行反思呢?我从三个阶段进行,第一、教学前反思,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着手,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第二、教学中反思,及时自动地在教学行动中反思,培养反思和自我监控的习惯;第三、教学后反思,随时审视,随时修正,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具体的讲,主要是自我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经验教训,总结反思教学中的灵感、顿悟和自己对教学内容、教法等要素的理解,也总结学生的反馈意见和教学实践中的有关事件等,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进一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同时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

6、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和同行的支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同事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帮助,是教师成长的主要推力,人与人的交往,整个集体的人际关系,都会对每一位教师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要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为人师表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如果忽视教师自身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的发展,忽视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则难以适应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所以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培养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和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精神,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

老师们,让我们都来做乐群、合作、宽容、反思型的教师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开阔的眼界,更善于发现新的问题,才能拥有新的方法,才能开创新的天地,真正成为新时代的合格教师。

篇2:教师成长的自我剖析

(2012-11-25 23:04:57)转载转载 ▼

标签: 分类: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

原文地址:一个妈妈的自我剖析和成长作者:启良春华

在新浪微博里看到的:一个妈妈的自我剖析和成长,作者贾铭,估计也就是假名的意思,谁都不愿意把童年所受到的伤害暴露给大家看,无法愈合的伤口想一次就痛一次。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总结中国的某些家长式教育方式的问题给孩子带来的心灵伤害,让人唏嘘,值得每一位父母思考。

首先说明一点,写这篇文童不是为了谴责父母,不是为了表达愤怒,不是为了博取同情。只是希望曾经受到伤害的现在已经长大的孩子们,在看完这篇文字后,能有勇气面对我们内心的伤痕,化解对上一代的怨念,并阻断原生家庭对我们的负面影响继续往我们的下一代延续。

我是八十年代初的独生女,父母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朗,成长在文革时朗,又经历了上山下乡。他们并没有因为只生我一个就对我呵护备至、宠爱有加,而是按照他们的父母,也就是我的祖辈的方式来养育我。

我想用我的成长经历告诉父母们,一些也许你们不在意的事清,会给孩子造成多么巨大的心理伤害。

一、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自从我记事起,我的父母就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幼小的我只能无助的看看这一切。他们吵架从来都不会避开我,如果某次吵架正好我没在场,等我回来了,他们还会再演示一遍给我看,然后逼问我父母离婚我跟谁。这个问题我至少被问过上百次。小时候看到他们打架,我还会在一旁哭,上初中后,我就已经彻底麻木了,通常都是他们在一旁砸东西,我在一旁写作业或者看电视。我不再流泪了,但其实儿时的心理阴影一直都在。直到现在,每当我听到重物落地的声音,都会浑身发抖。

这种经历导致我一直都不相信爱清,不相信婚姻。我一直计划着一个人生活,又怕不结婚会引来议论,于是打算随便找个人结婚,然后马上离婚。我不懂得关心人,因为没人关心过我。我不会经营婚姻,婚后头几年经常和老公吵架,也曾有离婚的念头。

二、不要贬低、挖苦孩子

母亲脾气暴躁,对我的要求极为严格,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她并不吝借在我身上花时间,因为从小她便教我背诵诗词,带我读故事。可是她吝啬的,是赞扬,是爱。

听家人说,我不满两岁就会背诵岳阳楼记,三岁时便可讲出几千字的《哪吒闹海》,不到四岁时,就独白解开了外公的九连环。邻居告诉了电视台,于是记者来采访。母亲很得意但却故作谦虚地对别人说:“有什么啊,没用的东西,都这么大了还要我喂饭呢!会这些有个屁用!”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什么都不记得,我真的记得这件事,记得很清楚。当时我默默的把九连环放在一旁,躲进房间里。

上学后,我的成绩一直很好。我得到过无数老师的表扬,但我最渴望的,却始终是家人的赘赏。但母亲认为我这是理所当然的,我带回的考卷和评语,她从来都不会看。并且依旧按她一贯的方式,当别人在她面前夸奖我时,她就不断的贬低我,嘲笑我,说我这不行那不行,然后再得意洋洋的听别人说:“哎呀,这么好的女儿要是还不行的话,那我们家的娃娃就该扔啦!

母亲的这种方式,让我非常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我把对白己价值的判断建立在了别人的评价上。如果别人批评我的某一个做法,我会感觉他是在否定我的整个人。我没有强大的内心,我做每件事都畏首畏尾,总想看如果失败,别人会怎么看我。这让我活得很累,因为我一直都在为别人活,而不是为了自己。

三、不要打骂孩子

我一直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女孩,但我小时候挨过很多打,甚至比男孩挨打都多。母亲只要和父亲吵架了,就会拿我出气,随便什么事清没做好,就会劈头盖脸一顿打。因为爬假山,被反绑双手;因为字写得难看,被扇二十个耳光;因为忘记写作业,被打得一个星期不能坐椅子;因为不小心把馒头掉到地上,直接就是一巴掌,还有无数句“没用的东西!蠢玩意儿!死不死啊你!”记得当时我很消沉,在母亲心里,难道我真的不如一个馒头重要吗?

有一次我偷拿了家里的钱,我妈愤怒极了,要把我的手剁掉,然后就把我往厨房里拖。我挣扎看,哭看求饶,但没有用,很决手就被按在了菜饭上。菜刀剁下来的那个瞬间我清楚的记得当时绝望的心清。虽然是剁在了旁边,但我在那一刻就止了哭声,不再有任何表清。随后我被扔在厨房里呆坐在地上。

当时的父母基本都会打骂孩子,所以大家都见怪不怪了。那时候楼前的一户人家,把12岁的儿子衣服扒光,从家里踢了出来,就那么撂在马路边。男孩不断的嚎哭,我透过窗户惊恐地看着这一幕。这时我妈说:“看到没有,下次你不听话,也这么对你。”该句话彻底的击碎了我的心,我是个女孩啊,难道就这么没有尊严?

所以我一直想不通一些家长,一方面口口声声说,为了儿女愿意牺牲白己的生命;一方面又不肯付出耐心和爱,稍有不满就非打即骂。

四、不要用情感控制孩子

母亲从小一直给我灌输的观点,就是因为我才导致她这么不幸。她经常会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有一次我和母亲一起看电视,演的是一个小女孩,妈妈去世后,她把想对妈妈说的话贴在风筝上,说风筝可以飞到天堂,就可以看到妈妈。母亲边看边哭。我问她为什么流泪,她却忽然咆哮起来 “要是我死了,你就不会来看我!”当时的我不知道白己又做错什么了,非常惶恐,以为是自己惹妈妈生气了。

长大后的我,依然分不清个人的情感界限。看到别人心情不好,我都会有一种负罪感,总认为和自己有关,会想办法去讨好对方。如果看到别人摆脸色,我会把他的负面情绪全部接收过来,然后搞得自己也无比郁闷。

五、让孩子永远信任你

小学时的一个暑假,我和母亲坐大巴去秦皇岛。大概是六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般情况下司机只停一次给乘客解手。可是小孩子膀胱控制力不强,到了四个多小时的时候,我又想上厕所了。因为从小受母亲打压,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不敢告诉她,因为我不相信她会帮我。强忍了半个小时后,我终于对她说了,果然换来的是“就你名堂多!谁让你刚才喝豆浆了?活该,忍着!”

其他的孩子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用哭闹引起司机的注意,但我不敢,我怕挨打。后来实在忍不住了,我在心里说 “尿裤子就尿裤子吧,受不了了。”我不记得小时候尿裤子后母亲是否打骂过我,但潜意识里就是控制着自己不能尿,不能尿。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时候记不住事情,就可以随意对他。孩子记不住事清,但是记得住感觉。我不敢告诉我妈,不敢请求司机,不敢尿裤子,这大概都是幼时的心理阴影导致的。

后来终于忍到了目的地,我连滚带爬地冲进车站厕所,却无论怎么努力,都已经尿不出来了。不知道有几人有过这种体会。我跪在地上用头撞墙,无声的哭着,却不敢惊动等在门外的母亲。

长大后,我遇到任何事清,不论我处境多么艰难,我都不会对我妈说。哪怕是大一时医院给我下的病危通知,我都直接撕了。我不想告诉她,因为我不相信她。我一直都很羡慕那些在外面受了委屈,可以回家在父母臂弯里倾诉的孩子。而我遇到打击和挫折的时候,却无人可说,我只能自己硬扛,直至内伤。

六、不要把孩子当情绪垃圾桶

母亲经常对我发牢骚,说自己童年不幸、婚姻不幸、晚年不幸。每次和父亲吵架都要对我控诉。一件事情翻过来调过去的反复说,过去十年的事清依旧天天挂在嘴上。这些负面情绪让我背负了很重的思想包袱,我不相信亲情,觉得未来一片灰暗,对任何事情都不抱有希望。我觉得我一定会重蹈她的覆辙,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活着?

小时候的我经常站在阳台上往下看,心想只要轻轻一跳,大概就不会有烦脑了吧。即便是现在,每当我站在高处的时候,我都会有往下跳的想法。只不过是现在我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冲动,让理性主导我的思想。

七、不要吝啬夸奖

我父母奉行的是“打击教育”,也就是无论我取得多么优秀的成绩,他们也都是撇撇嘴说“这有什么,不值一提”。时间长了,我就真的学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了。

参加工作后,有一次我在网上发了个长贴,有位网友回复说:“有个细节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楼主的标点符号使用得非常规范,没有错别字,并且每个自然段之间都会空格,这么长的帖子看起来就不那么费劲了,感谢楼主为读者考虑。”就是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让我泪流满面。我忽然发现我是多么渴望被人称赞。

所以父母们千万不要相信什么“打击教育”能够让孩子越挫越勇,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强心理,能够让孩子奋发向上。不可能的!不断的打击只会给孩子造成伴随终生的低价值感,让孩子在自卑、自贱中痛苦的挣扎。在孩子心里,父母是最重要的人,一句小小的夸奖哪怕是非常细小的事清,都会让孩子铭记在心。

八、家庭教育中父亲不能缺席

父亲有着传统大男子思想,认为做家务、带孩子都是女人的事。所以总是高兴起来就像逗宠物一样逗我,玩不高兴了就当我根本不存在。所以除了和母亲吵架以外,父亲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记忆。我不否认父亲很爱我,但我感觉不到。再加上母亲不断的在我面前控诉父亲,所以我始终迈不过这个坎儿。

我上大学的那一年,父母正式离婚。后来父亲又组成了新家,并又生了个女儿。这几年,他一直在对我说他当初多么无奈,其实他有多么爱我。我也知道他再婚和再育都是他的权利和自由,可是我就是不能原谅他。不知道是不能原谅他的再婚再育,还是不能原谅他对我成长的不作为。

九、成绩不是一切,能力更重要

自小母亲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只要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于是我很顺利的考上了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公费研究生。可是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我才发现我什么都不懂。我不会为人处事,不会交际应酬,不会团队合作。读书时成绩好的优越感,一下子全被踩在脚下。刚开始工作的前两年,我总是躲在厕所里哭。我有太多太多的不适应,太多太多的不明白。后来我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慢慢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十、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

母亲是一个控制欲望很强的人,从小我就必须按照她的意志来生活。我穿什么衣服鞋子、买什么东西、考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嫁什么人,都是她决定的。我的所有事情,我都不能做主,久而久之,形成了我懦弱、胆小、毫无主见的性格。

上大学之前,母亲一直控制看我的生活。考上大学后,因为大一时生了一场病,母亲以此为理由来陪读,又延续了七年她对我的控制。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一家私企工作,母亲以当初把房子买了给我治病,现在无家可归为由,搬入了我的宿舍。于是我就成了一个奇观,带看妈妈上班的人。

当时的我,根本就没有想过拒绝母亲,因为在她的教养下,我根本不知道“界限”的含义。我仿佛是跟她共生的,我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沿有自己的边界。

在她的强力包办下,我没有真正谈过一次恋爱。工作后,又是在她的包办下,我嫁给了现在的老公。结婚头几年,我总是和老公吵架,不止一次想离婚。我恨母亲毁了我的一生,我恨为什么她的行为,要让我用一生的幸福与安宁来偿还。

其实,如果我的母亲看到这篇文童,也许我说的这些回忆她一件都不会记得。但正是这些不被记得的细节,在不断的伤害着我,计我痛苦不堪。

后记

在结婚之前,我一直坚持着独身主义,或者结婚也一定不生小孩。大概是因为自己的童年太不幸福了,所以不想再将这种不幸延续下去。我学得我没有能力当一个好母亲。

随看年龄的慢慢增大,我开始有些动摇了,特别是看到别的小孩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样子,忽然好想也拥有这么个小家伙,能让我用我全部的爱去呵护。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补偿心理?

婚后三年,我怀孕了。在知道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就决定,我一定不会用我父母的方式来养育我的孩子。我要给他真正的爱和尊重,我要让他成为他白己,而不是为我们任何一个人而活。

孩子真的是上天派来治愈我们的天使,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内心再次成长、自我疗愈的过程。儿子出生后我读了很多关于爱、关于自由、关于接纳、关于界限的书藉,明白了很多以前根本想都没想过的问颗。

我开始明白母亲一直在侵犯着我的生活,越过界限控制着我。我开始懂得母亲的情绪和生活是她自己的,我的生活是我的,我可以做主。我逐渐自信起来,开始有了白己的主张和判断力。

在育儿的路上,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我不会因为儿子打碎花瓶、扯下窗帘而训斤甚至打骂他,在我心里,儿子远比那些物品重要。我和儿子一起在地上爬,一起捡石头,一起在纸上涂鸦,一起互相泼水,每天都拥抱他、亲吻他,耐心的对他、尊重他。儿子在自己玩的时候,经常会突然跑过来给我一个拥抱,让我的心里暖暖的。有这么一个全心全意爱我、信任我的小人儿,我怎么能不努力成长,才能不辜负这份信任。

我关注了不少教育专家的微博,每天看他们解答一些令家长头疼的幼儿行为,同时也准备着,如果我的儿子出现同样的问题,我该如何解决。但是,不知道是我的运气比较好,还是我的正面关注起了作用,儿子到现在都没有出现让我头疼的问颗,或者是也许出现了,但我没把它当成问颗。

我小心的呵护着这个上天给我的恩赐,同时感觉到白己内心的伤痕在慢慢平复。更加神奇的是,我和老公的关系越来越融治,他更加尊重我,我也不再因为一点小事就委屈伤心。我俩一起参与到育儿的过程中,家里每天都有笑声。

对于母亲,我托人给她介绍了个老伴儿,人很好,我很放心。虽然我无力改变母亲的心态,但我还是一有机会就开导她。她也会经常来我家小住,但我会守好自己的边界,不让她影响到我和儿子。

最后,我再次说明,写这篇文童不是为了控诉什么。我的母亲应该代表着中国的很多父母,其实他们都曾是一个受伤的小人儿,只是他们不曾意识到,于是又把伤害一代一代往下延续。

篇3:教师成长的自我剖析

随着我国现代化步伐的迈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每年都有大批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充实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来。这些刚参加教育工作的新教师, 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他们肩负着培养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所需人才的重任, 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建设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人才培养关系非常密切。而新教师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任教的最初几年是教师职业生涯最困难的阶段, 教师任教初期也是一个职业定位的时期, 很多新教师由于在专业发展初期不能对教育实践过程当中的教育理论、教学活动及其关系进行很好的处理, 导致对整个教育事业的错误认识, 纷纷选择流失跳槽。因此, 如何培养新教师在职业初期的专业素养, 让他们逐渐步入专业发展之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与困惑

首先, 专业发展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目前, 新教师的学历普遍比较高, 事业追求定位较高, 追求成就与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关注教学成果, 也关注科研成果;关心精神荣誉, 也在意物质条件的改善;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否, 也关注自我是否提高。但是, 由于他们在师范教育阶段一直是经过特殊安排的环境中获得专业发展的, 与实际的教学环境有所差异。特别是不少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教学实际严重脱节的情况下, 在实际中想获得方方面面的成就是非常困难的。多种冲突的存在, 时刻困扰着新教师的成长。其次, 专业发展目标模糊。他们一般以成功教师作为成长标杆, 对自己的认识不足, 缺乏自己专业发展规划, 对自己的专业反思和评价水平较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决定教师工作成果见效缓慢, 与成熟教师相比, 新教师的实力与机会往往不足, 所以, 难以在短时期内体验专业成就带来的喜悦。因此, 新教师的愿望的迫切性、发展目标的缺乏性和专业成长的渐进性纠集在一起, 很容易造成新教师的职业困惑。再者, 新教师任职初期的教学任务往往比较繁重, 在教学中既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做好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 还要具备开发课程的能力。教案、公开课、讲课、说课、教研活动等诸多活动不断地挤兑着教师有限的时间和精力, 使新教师疲于应付。在教学的适应期内, 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备课、上课、听课的教学活动中, 但工作的成效未必明显。另外, 由于处在发展起步阶段的新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不够完善, 缺乏调节诸多发展矛盾的能力, 很难体验职业的成就感。

以上这些问题, 阻碍着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这除了国家以及教育部门对新教师的入职及职后培训工作进行改革之外, 还需要我们从另一角度来探讨适合新教师专业成长途径。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可以提供借鉴。

二、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对促进新教师成长的价值与意义

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由叶澜教授提出的, 是指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 激励自我更新, 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专业结构剖析、自我专业发展设计与计划的拟定、自我专业发展计划实施和自我专业发展调控等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的目的。 (1) 笔者认为, 自我更新的突出特点是教师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责任感, 是一种自行确立专业发展目标, 进行自我专业结构分析, 寻找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学习资源, 有计划对自我专业发展进行调控, 是一种将传统的被动行为转化为针对自己的实际需要而自行自主专业发展行为。

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意识与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教师自我更新成长机制的两个核心因素。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处于教学适应期的新教师如果了解此阶段的专业发展理论, 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一种自觉的状态, 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专业发展现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路线相比照, 追求理想的专业发展成为自觉行为, 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行为方式和活动安排, 以至最终真正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在教师保持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前提下, 经过一定时间专业生活的积累, 还可逐渐形成自我专业发展能力, 为教师进一步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并成为促进专业发展的新的因素。另外, 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意义还在于:

1. 独立的自我更新意识使新教师的发展呈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师能获得专业发展, 最终焕发教师生命活力的是教师自身。唯有教师本人才能为自己描绘出真实的形象, 这样的教师会对他的教学计划、教学行为以及自身在人格与水平能力上的增长进行评述和分析, 会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思考与探究, 会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进行判断和反省。

具有自我更新意识的教师是自己发展的设计者和实践者, 是终身学习者, 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状态的升华。

2. 自我更新成长机制有助于新教师人格完善和德行的养成。

积极的自我更新, 是教师人格不可或缺的职业品质。它能帮助新教师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未来工作中的优势, 以及摸索可以采用的方法、技术和需要克服的缺点。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强调的“教师需要了解他们自己的行为正如像他们需要了解他们所教的学生那么多”, 教师和学生一样, 也应该看做是发展中的人。

教师的自我更新过程是经历认真而持久的内部反省和外部影响的过程。这种自知和自我学习过程使新教师逐渐从理想走向现实、被动走向主动, 它能使教师从一个自我中心的人转变为一个不断对自身和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人, 保持对个人的局限性和实力的合理认可, 使教师更加客观的理解自己, 包括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以及自己对自己的认识。

3. 自我更新有助于新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科学研究主要来源于针对自己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新教师在任职初期难免在教学过程当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应当是阻止教师专业发展的障碍, 而是把它当做是进行科学研究的素材。有目的的反思, 做系统的表达, 自我教育使新教师从一个“理论研究者”变为“行动研究者”。

这样的教师把自己当成一个理性的、有理想的、有见解的、有独立判断和决策能力的人, 他关注学科动态发展, 并在教学实践当中寻找原因, 进行反馈。困惑—反思—琢磨—理解的循环过程成为一种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科研意识和能力在此过程当中得到发展。

三、促进新教师自我更新的对策与举措

新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面对问题, 新教师不能消极应付, 也不能把责任只归因于自己, 这需要调节心理, 努力实现自我更新, 积极面对现实。正如顾明远先生在《国际教育新理念》序言中所说的那样:“一个成功的教师, 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 只有在及时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

1. 初步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认定和追求的关于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方法等的综合, 是教师专业风格的重要组成。正确的职业理念可以帮助教师形成对教育的基本判断, 可以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条件下把教育工作做好。要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教育理念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成熟。

首先, 新教师需要通过学习获得教育理念。新教师要利用假期培训学习的机会,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教育基本理论, 借鉴优秀教材、教案分析, 正确把握教育规律, 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同时, 还要虚心向身边的优秀教师请教, 学习他们严谨的专业态度、敬业精神、责任意识, 学习他们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和治学方法。

其次, 新教师通过反思和总结, 形成和发展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 新教师要以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为对象, 对自己的认识过程、行为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评价, 思考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在不断的反思中, 把实践经验进行归拢和定位, 使偶尔的、的教育理念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 实现教育理念的更新, 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

2. 选择合适的专业发展切入点以及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初期阶段。

新教师在专业发展上尚未定型, 关于自身的优点、缺点等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对教师专业发展起点的检测内容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内在专业结构的检测, 二是对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检测。 (3) 通过前一种检测, 可以了解教师内在专业的不足, 以便有针对性的制定目标和计划, 有意识的克服原有的专业结构可能对专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后一种检测, 可以得知目前本人所具备的专业发展准备程度和自我发展能力。就检测量表, 我们可以参考的是古利尔米诺 (Guglielmino, L.) 所编制的“自我引导学习准备量表”和奥迪 (Oddim, L.) 的“继续学习调查表”, 通过比对, 选择合适的专业切入点进行专业学习, 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困惑。另外, 新教师在实践中也可以借鉴优秀教师的讲课, 观察、仿效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指根据教师的个体情况和所处的环境, 结合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双重需要, 对决定教师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 进而确定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并设计相应的行动计划的活动过程。 (4) 对新教师而言, 正处于学徒期或熟悉教学的阶段, 获得学校信息是新教师开展职业生涯的基础, 比如所处学校的战略规划、规章制度、职称系列、评比体系等, 教师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任教学校, 并对自己目前的状态进行分析:我是谁?我的优势、劣势是什么?我的远景目标是什么?我的近期安排是什么?把学校信息结合自身认识纳入到自己的职业规划中来, 在这些分析的基础上, 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近期和远景目标、措施做出合理的安排, 有计划、有目标的谋求发展, 实现专业的稳步提升。

3. 记录“关键事件”, 经常进行自我专业反思。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 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 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经验+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

“关键事件”是沃克 (Walker.R) 在研究教师实验时提出的概念, 指的是在教师个人生活中发生的, 对教师的职业思考和专业发展取向产生重要作用的事件。 (5) 它常引导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急剧变化过程, 也能够通过教师自己思想情感所受触动的能量累积, 逐步调整和改变着教师的专业言行, 使教师在相对平稳的职业生活中实现专业发展。新教师经常记录以是教学活动的成功之处、课堂上突然出现的灵感, 也可以是课堂上、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不当、失误之处, 以此为素材进行教学反思, 尝试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根据产生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尝试提出新的方法、方案。也可以去反思自己教学活动的效果, 若采用新的方法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等。这样的思考过程, 经过多次循环, 本身就是对自己的教学经历予以归纳、概括、评价和再理解的过程, 这也是一种走向专业成熟的发展之路。

4. 从教学实践活动中发现教学问题并提升教学智慧。

一位思想家说过:“理解探戈的最佳方法就是跳, 而不是分析”。教学亦当如此, 新教师理解教学的深刻内涵, 要从实践中不断的摸索。

首先要追问自己“为何这样教”, 明确自己教学的价值取向。一是看自己是如何处理教材内容的。是否形成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因而果的教学过程, 是否体现了教学认知的客观规律;二是看自己是怎样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 能否根据教学难度的层次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恰当地进行启发教学, 更新教学手段, 开发学生思维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要追问自己“教出了什么”, 分析自己教学的动态走向。当讲完一堂课、一单元课后, 会发现一个个陌生的自我, “教然后知困, 知困然后能改”, 只有从“困惑”之中找到问题, 理性思考, 敢于怀疑自己, 才能超越自我。思想与行为是共生的关系, 可以通过教学日志、随笔等形式把成功之举和失败之处记录下来, 捕捉学生独到的思想火花, 捕捉自己偶然的灵感智慧, 探索教学相长的创新方法, 打破思维定势束缚。

再次要追问自己“教完了怎么办”, 着力于自己教学的再研究。研究与实践相伴,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重视课例研究和叙事研究。要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 新教师要广泛收集教学问题, 关注教学细节, 回归事件本身, 用现实的故事来生成研究的空间和丰富研究的意义, 澄清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 从而使平凡的教育事件产生不平凡的教育智慧。

5. 与其他教师相互合作、交流。

萧伯纳曾形象地说:“假如你有一个苹果, 我也有一个苹果, 我们彼此交换后仍是每人一个苹果;但是假如你有一种思想, 我也有一种思想, 我们彼此交换便是每人有两种思想。”教师个体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诸方面都存在差异, 新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的交流, 新教师与新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交流都有助于打破教师个体思维上的局限性和模式化倾向, 有利于教师转变观念, 同时教师间的切磋研究、经验分享会给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巨大的支持, 使教师有自信心和勇气挑战自我, 改进教学实践。

总之, 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需要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的意识, 充分运用教学实践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 努力提高自我更新能力, 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效学习。只有这样, 才能使自己拥有应有的专业发展动力及空间。专业发展之路才可以向着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3]白益民.自我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取向[D].华东师范大学, 2000.

[4]左显兰.中小学新教师入职教育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 2002.

[5]陈二伟.论反思性教师及其能力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 2003.

篇4:一个新手妈妈的自我剖析和成长

我想用我的成长经历告诉父母们,一些也许你们不在意的事情,会给孩子造成多么巨大的心理伤害。

一、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自从我记事起,我的父母就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幼小的我只能无助地看着这一切。他们吵架从来都不会避开我,如果某次吵架正好我没在场,等我回来了,他们还会再演示一遍给我看,然后逼问我父母离婚我跟谁。这个问题我至少被问过上百次。小时候看到他们吵架,我还会在一旁哭,上初中后,我就已经彻底麻木了,通常都是他们在一旁砸东西,我在一旁写作业或者看电视。我不再流泪了,但其实儿时的心理阴影一直都在。直到现在,每当我听到重物落地的声音,都会浑身发抖。

这种经历导致我一直都不相信爱情,不相信婚姻。我一直计划着一个人生活,又怕不结婚会引来议论,于是打算随便找个人结婚,然后马上离婚。我不懂得关心人,因为没人关心过我。我不会经营婚姻,婚后头几年经常和老公吵架,也曾有离婚的念头。

二、不要贬低、挖苦孩子

母亲脾气暴躁,对我的要求极为严格,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她并不吝惜在我身上花时间,因为从小她便教我背诵诗词,带我读故事。可是她吝啬的,是赞扬,是爱。

听家人说,我不满两岁就会背诵岳阳楼记,三岁时便可讲出几千字的《哪吒闹海》,不到四岁时,就独自解开了外公的九连环。邻居告诉了电视台,于是记者来采访。母亲很得意但却故作谦虚地对别人说:“有什么啊,没用的东西,都这么大了还要我喂饭呢!会这些有个屁用!”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什么都不记得,我真的记得这件事,记得很清楚。当时我默默地把九连环放在一旁,躲进房间里。

上学后,我的成绩一直很好。我得到过无数老师的表扬,但最渴望的,却始终是家人的赞赏。但母亲认为我这是理所当然的,我带回的考卷和评语,她从来都不会看,并且依旧按她一贯的方式,当别人在她面前夸奖我时,她就不断地贬低我,嘲笑我,说我这不行那不行,然后再得意洋洋地听别人说:“哎呀,这么好的女儿要是还不行的话,那我们家的娃娃就该扔啦!”

母亲的这种方式,让我非常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我把对自己价值的判断建立在了别人的评价上。如果别人批评我的某一个做法,我会感觉他是在否定我的整个人。我没有强大的内心,我做每件事都畏首畏尾,总想着如果失败,别人会怎么看我。这让我活得很累,因为我一直都在为别人活,而不是为了自己。

三、不要打骂孩子

我一直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女孩,但我小时候挨过很多打,甚至比男孩挨打都多。母亲只要和父亲吵架了,就会拿我出气,随便什么事情没做好,就会劈头盖脸一顿打。因为字写得难看,被扇二十个耳光;因为忘记写作业,被打得一个星期不能坐椅子;因为不小心把馒头掉到地上,直接就是一巴掌……还有无数句“没用的东西!蠢玩意儿!死不死啊你!”记得当时我很消沉,在母亲心里,难道我真的不如一个馒头重要吗?

有一次我偷拿了家里的钱,我妈愤怒极了,要把我的手剁掉,然后就把我往厨房里拖。我挣扎着,哭着求饶,但没有用,很快手就被按在了菜板上。菜刀剁下来的那个瞬间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绝望的心情。虽然是剁在了旁边,但我在那一刻就止了哭声,不再有任何表情。随后我被扔在厨房里呆坐在地上。

当时的父母基本都会打骂孩子,所以大家都见怪不怪了。那时候楼前的一户人家,把12岁的儿子衣服扒光,从家里踢了出来,就那么撂在马路边。男孩不断地嚎哭,我透过窗户惊恐地看着这一幕。这时我妈说:“看到没有,下次你不听话,也这么对你。”这句话彻底地击碎了我的心,我是个女孩啊,难道就这么没有尊严?

所以我一直想不通一些家长,一方面口口声声说,为了儿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一方面又不肯付出耐心和爱,稍有不满就非打即骂。

四、让孩子永远信任你

小学时的一个暑假,我和母亲坐大巴去秦皇岛。大概是六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般情况下司机只停一次给乘客解手。可是小孩子膀胱控制力不强,到了四个多小时的时候,我又想上厕所了。因为从小受母亲打压,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不敢告诉她,因为我不相信她会帮我。强忍了半个小时后,我终于对她说了,果然换来的是:“就你名堂多!谁让你刚才喝豆浆了?活该,忍着!”

其他的孩子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用哭闹引起司机的注意,但我不敢,我怕挨打。后来实在忍不住了,我在心里说:“尿裤子就尿裤子吧,受不了了。”我不记得小时候尿裤子后母亲是否打骂过我,但潜意识里就是控制着自己不能尿,不能尿。我不敢告诉我妈,不敢请求司机,不敢尿裤子,这大概都是幼时的心理阴影导致的。

后来终于忍到了目的地,我连滚带爬地冲进车站厕所,却无论怎么努力,都已经尿不出来了。不知道有几人有过这种体会。我跪在地上用头撞墙,无声地哭着,却不敢惊动等在门外的母亲。

长大后,我遇到任何事情,不论我处境多么艰难,我都不会对我妈说。哪怕是大一时医院给我下的病危通知,我都直接撕了。我不想告诉她,因为我不相信她。我一直都很羡慕那些在外面受了委屈,可以回家在父母臂弯里倾诉的孩子。而我遇到打击和挫折的时候,却无人可说,我只能自己硬扛,直至内伤。

五、不要把孩子当情绪垃圾桶

母亲经常对我发牢骚,说自己童年不幸、婚姻不幸、晚年不幸。每次和父亲吵架都要对我控诉。一件事情翻过来调过去地反复说,过去十年的事情依旧天天挂在嘴上。这些负面情绪让我背负了很重的思想包袱,我不相信亲情,觉得未来一片灰暗,对任何事情都不抱有希望。我觉得我一定会重蹈她的覆辙,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活着?

小时候的我经常站在阳台上往下看,心想只要轻轻一跳,大概就不会有烦恼了吧。即便是现在,每当我站在高处的时候,我都会有往下跳的想法。只不过是现在我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冲动,让理性主导我的思想。

nlc202309021440

六、不要吝啬夸奖

我父母奉行的是“打击教育”,也就是无论我取得多么优秀的成绩,他们也都是撇撇嘴说“这有什么,不值一提”。时间长了,我就真的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了。

参加工作后,有一次我在网上发了个长帖,有位网友回复说:“有个细节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楼主的标点符号使用得非常规范,没有错别字,并且每个自然段之间都会空格,这么长的帖子看起来就不那么费劲了,感谢楼主为读者考虑。”就是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让我泪流满面。我忽然发现我是多么渴望被人称赞。

所以父母们千万不要相信什么“打击教育”能够让孩子越挫越勇,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强心理,能够让孩子奋发向上。不可能的!不断的打击只会给孩子造成伴随终生的低价值感,让孩子在自卑、自贱中痛苦地挣扎。在孩子心里,父母是最重要的人,一句小小的夸奖,哪怕是非常细小的事情,都会让孩子铭记在心。

七、家庭教育中父亲不能缺席

父亲有着传统大男子思想,认为做家务、带孩子都是女人的事。所以总是高兴起来就像逗宠物一样逗我玩,不高兴了就当我根本不存在。所以除了和母亲吵架以外,父亲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记忆。我不否认父亲很爱我,但我感觉不到。再加上母亲不断地在我面前控诉父亲,所以我始终迈不过这个坎儿。

我上大学的那一年,父母正式离婚。后来父亲又组成了新家,并又生了个女儿。这几年,他一直在对我说他当初多么无奈,其实他有多么爱我。我也知道他再婚和再育都是他的权利和自由,可是我就是不能原谅他。不知道是不能原谅他的再婚再育,还是不能原谅他对我成长的不作为。

八、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

母亲是一个控制欲望很强的人,从小我就必须按照她的意志来生活。我穿什么衣服鞋子、买什么东西、考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嫁什么人,都是她决定的。我的所有事情,我都不能做主,久而久之,形成了我懦弱、胆小、毫无主见的性格。

上大学之前,母亲一直控制着我的生活。考上大学后,因为大一时生了一场病,母亲以此为理由来陪读,又延续了七年她对我的控制。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一家私企工作,母亲以当初把房子卖了给我治病,现在无家可归为由,搬入了我的宿舍。于是我就成了一个奇观,带着妈妈上班的人。

当时的我,根本就没有想过拒绝母亲,因为在她的教养下,我根本不知道“界限”的含义。我仿佛是跟她共生的,我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没有自己的边界。

在她的强力包办下,我没有真正谈过一次恋爱。工作后,又是在她的包办下,我嫁给了现在的老公。结婚头几年,我总是和老公吵架,不止一次想离婚。我恨母亲毁了我的一生,我恨为什么她的行为,要让我用一生的幸福与安宁来偿还。

其实,如果我的母亲看到这篇文章,也许我说的这些回忆她一件都不会记得。但正是这些不被记得的细节,在不断地伤害着我,让我痛苦不堪。

后记:

在结婚之前,我一直坚持着独身主义,或者结婚也一定不生小孩。大概是因为自己的童年太不幸福了,所以不想再将这种不幸延续下去。我觉得我没有能力当一个好母亲。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我开始有些动摇了,特别是看到别的小孩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样子,忽然好想也拥有这么个小家伙,能让我用我全部的爱去呵护。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补偿心理?

婚后三年,我怀孕了。孩子真的是上天派来治愈我们的天使,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内心再次成长、自我疗愈的过程。儿子出生后我读了很多关于爱、关于自由、关于接纳、关于界限的书籍,明白了很多以前根本想都没想过的问题。

我开始明白母亲一直在侵犯着我的生活,越过界限控制着我。我开始懂得母亲的情绪和生活是她自己的,我的生活是我的,我可以做主。我逐渐自信起来,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和判断力。

在育儿的路上,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我不会因为儿子打碎花瓶、扯下窗帘而训斥甚至打骂他,在我心里,儿子远比那些物品重要。我和儿子一起在地上爬,一起捡石头,一起在纸上涂鸦,一起互相泼水,每天都拥抱他、亲吻他,耐心地对他、尊重他。儿子在自己玩的时候,经常会突然跑过来给我一个拥抱,让我的心里暖暖的。有这么一个全心全意爱我、信任我的小人儿,我怎么能不努力成长,才能不辜负这份信任。

我小心地呵护着这个上天给我的恩赐,同时感觉到自己内心的伤痕在慢慢平复。更加神奇的是,我和老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他更加尊重我,我也不再因为一点小事就委屈伤心。我俩一起参与到育儿的过程中,家里每天都有笑声。

对于母亲,我托人给她介绍了个老伴儿,人很好,我很放心。虽然我无力改变母亲的心态,但我还是一有机会就开导她。她也会经常来我家小住,但我会守好自己的边界,不让她影响到我和儿子。

最后,我再次说明,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控诉什么。我的母亲应该代表着中国的很多父母,其实他们都曾是一个受伤的小人儿,只是他们不曾意识到,于是又把伤害一代一代往下延续。

篇5:教师成长的自我剖析

首先说明一点,写这篇文童不是为了谴责父母,不是为了表达愤怒,不是为了博取同情。只是希望曾经受到伤害的现在已经长大的孩子们,在看完这篇文字后,能有勇气面对我们内心的伤痕,化解对上一代的怨念,并阻断原生家庭对我们的负面影响继续往我们的下一代延续。

我是八十年代初的独生女,父母出生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朗,成长在文革时朗,又经历了上山下乡。他们并没有因为只生我一个就对我呵护备至、宠爱有加,而是按照他们的父母,也就是我的祖辈的方式来养育我。

我想用我的成长经历告诉父母们,一些也许你们不在意的事清,会给孩子造成多么巨大的心理伤害。

一、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自从我记事起,我的父母就经常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幼小的我只能无助的看看这一切。他们吵架从来都不会避开我,如果某次吵架正好我没在场,等我回来了,他们还会再演示一遍给我看,然后逼问我父母离婚我跟谁。这个问题我至少被问过上百次。小时候看到他们打架,我还会在一旁哭,上初中后,我就已经彻底麻木了,通常都是他们在一旁砸东西,我在一旁写作业或者看电视。我不再流泪了,但其实儿时的心理阴影一直都在。直到现在,每当我听到重物落地的声音,都会浑身发抖。

这种经历导致我一直都不相信爱清,不相信婚姻。我一直计划着一个人生活,又怕不结婚会引来议论,于是打算随便找个人结婚,然后马上离婚。我不懂得关心人,因为没人关心过我。我不会经营婚姻,婚后头几年经常和老公吵架,也曾有离婚的念头。

二、不要贬低、挖苦孩子

母亲脾气暴躁,对我的要求极为严格,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她并不吝借在我身上花时间,因为从小她便教我背诵诗词,带我读故事。可是她吝啬的,是赞扬,是爱。

听家人说,我不满两岁就会背诵岳阳楼记,三岁时便可讲出几千字的《哪吒闹海》,不到四岁时,就独白解开了外公的九连环。邻居告诉了电视台,于是记者来采访。母亲很得意但却故作谦虚地对别人说:“有什么啊,没用的东西,都这么大了还要我喂饭呢!会这些有个屁用!”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什么都不记得,我真的记得这件事,记得很清楚。当时我默默的把九连环放在一旁,躲进房间里。

上学后,我的成绩一直很好。我得到过无数老师的表扬,但我最渴望的,却始终是家人的赘赏。但母亲认为我这是理所当然的,我带回的考卷和评语,她从来都不会看。并且依旧按她一贯的方式,当别人在她面前夸奖我时,她就不断的贬低我,嘲笑我,说我这不行那不行,然后再得意洋洋的听别人说:“哎呀,这么好的女儿要是还不行的话,那我们家的娃娃就该扔啦!

母亲的这种方式,让我非常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我把对白己价值的判断建立在了别人的评价上。如果别人批评我的某一个做法,我会感觉他是在否定我的整个人。我没有强大的内心,我做每件事都畏首畏尾,总想看如果失败,别人会怎么看我。这让我活得很累,因为我一直都在为别人活,而不是为了自己。

三、不要打骂孩子

我一直是一个比较听话的女孩,但我小时候挨过很多打,甚至比男孩挨打都多。母亲只要和父亲吵架了,就会拿我出气,随便什么事清没做好,就会劈头盖脸一顿打。因为爬假山,被反绑双手;因为字写得难看,被扇二十个耳光;因为忘记写作业,被打得一个星期不能坐椅子;因为不小心把馒头掉到地上,直接就是一巴掌,还有无数句“没用的东西!蠢玩意儿!死不死啊你!”记得当时我很消沉,在母亲心里,难道我真的不如一个馒头重要吗?

有一次我偷拿了家里的钱,我妈愤怒极了,要把我的手剁掉,然后就把我往厨房里拖。我挣扎看,哭看求饶,但没有用,很决手就被按在了菜饭上。菜刀剁下来的那个瞬间我清楚的记得当时绝望的心清。虽然是剁在了旁边,但我在那一刻就止了哭声,不再有任何表清。随后我被扔在厨房里呆坐在地上。

当时的父母基本都会打骂孩子,所以大家都见怪不怪了。那时候楼前的一户人家,把12岁的儿子衣服扒光,从家里踢了出来,就那么撂在马路边。男孩不断的嚎哭,我透过窗户惊恐地看着这一幕。这时我妈说:“看到没有,下次你不听话,也这么对你。”该句话彻底的击碎了我的心,我是个女孩啊,难道就这么没有尊严?

所以我一直想不通一些家长,一方面口口声声说,为了儿女愿意牺牲白己的生命;一方面又不肯付出耐心和爱,稍有不满就非打即骂。

四、不要用情感控制孩子

母亲从小一直给我灌输的观点,就是因为我才导致她这么不幸。她经常会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有一次我和母亲一起看电视,演的是一个小女孩,妈妈去世后,她把想对妈妈说的话贴在风筝上,说风筝可以飞到天堂,就可以看到妈妈。母亲边看边哭。我问她为什么流泪,她却忽然咆哮起来 “要是我死了,你就不会来看我!”当时的我不知道白己又做错什么了,非常惶恐,以为是自己惹妈妈生气了。

长大后的我,依然分不清个人的情感界限。看到别人心情不好,我都会有一种负罪感,总认为和自己有关,会想办法去讨好对方。如果看到别人摆脸色,我会把他的负面情绪全部接收过来,然后搞得自己也无比郁闷。

五、让孩子永远信任你

小学时的一个暑假,我和母亲坐大巴去秦皇岛。大概是六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般情况下司机只停一次给乘客解手。可是小孩子膀胱控制力不强,到了四个多小时的时候,我又想上厕所了。因为从小受母亲打压,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不敢告诉她,因为我不相信她会帮我。强忍了半个小时后,我终于对她说了,果然换来的是“就你名堂多!谁让你刚才喝豆浆了?活该,忍着!”

其他的孩子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会用哭闹引起司机的注意,但我不敢,我怕挨打。后来实在忍不住了,我在心里说 “尿裤子就尿裤子吧,受不了了。”我不记得小时候尿裤子后母亲是否打骂过我,但潜意识里就是控制着自己不能尿,不能尿。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时候记不住事情,就可以随意对他。孩子记不住事清,但是记得住感觉。我不敢告诉我妈,不敢请求司机,不敢尿裤子,这大概都是幼时的心理阴影导致的。

后来终于忍到了目的地,我连滚带爬地冲进车站厕所,却无论怎么努力,都已经尿不出来了。不知道有几人有过这种体会。我跪在地上用头撞墙,无声的哭着,却不敢惊动等在门外的母亲。

长大后,我遇到任何事清,不论我处境多么艰难,我都不会对我妈说。哪怕是大一时医院给我下的病危通知,我都直接撕了。我不想告诉她,因为我不相信她。我一直都很羡慕那些在外面受了委屈,可以回家在父母臂弯里倾诉的孩子。而我遇到打击和挫折的时候,却无人可说,我只能自己硬扛,直至内伤。

六、不要把孩子当情绪垃圾桶

母亲经常对我发牢骚,说自己童年不幸、婚姻不幸、晚年不幸。每次和父亲吵架都要对我控诉。一件事情翻过来调过去的反复说,过去十年的事清依旧天天挂在嘴上。这些负面情绪让我背负了很重的思想包袱,我不相信亲情,觉得未来一片灰暗,对任何事情都不抱有希望。我觉得我一定会重蹈她的覆辙,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活着?

小时候的我经常站在阳台上往下看,心想只要轻轻一跳,大概就不会有烦脑了吧。即便是现在,每当我站在高处的时候,我都会有往下跳的想法。只不过是现在我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冲动,让理性主导我的思想。

七、不要吝啬夸奖

我父母奉行的是“打击教育”,也就是无论我取得多么优秀的成绩,他们也都是撇撇嘴说“这有什么,不值一提”。时间长了,我就真的学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了。

参加工作后,有一次我在网上发了个长贴,有位网友回复说:“有个细节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楼主的标点符号使用得非常规范,没有错别字,并且每个自然段之间都会空格,这么长的帖子看起来就不那么费劲了,感谢楼主为读者考虑。”就是这么短短的一句话让我泪流满面。我忽然发现我是多么渴望被人称赞。

所以父母们千万不要相信什么“打击教育”能够让孩子越挫越勇,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强心理,能够让孩子奋发向上。不可能的!不断的打击只会给孩子造成伴随终生的低价值感,让孩子在自卑、自贱中痛苦的挣扎。在孩子心里,父母是最重要的人,一句小小的夸奖哪怕是非常细小的事清,都会让孩子铭记在心。

八、家庭教育中父亲不能缺席

父亲有着传统大男子思想,认为做家务、带孩子都是女人的事。所以总是高兴起来就像逗宠物一样逗我,玩不高兴了就当我根本不存在。所以除了和母亲吵架以外,父亲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记忆。我不否认父亲很爱我,但我感觉不到。再加上母亲不断的在我面前控诉父亲,所以我始终迈不过这个坎儿。

我上大学的那一年,父母正式离婚。后来父亲又组成了新家,并又生了个女儿。这几年,他一直在对我说他当初多么无奈,其实他有多么爱我。我也知道他再婚和再育都是他的权利和自由,可是我就是不能原谅他。不知道是不能原谅他的再婚再育,还是不能原谅他对我成长的不作为。

九、成绩不是一切,能力更重要

自小母亲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只要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于是我很顺利的考上了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公费研究生。可是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后,我才发现我什么都不懂。我不会为人处事,不会交际应酬,不会团队合作。读书时成绩好的优越感,一下子全被踩在脚下。刚开始工作的前两年,我总是躲在厕所里哭。我有太多太多的不适应,太多太多的不明白。后来我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才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慢慢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十、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

母亲是一个控制欲望很强的人,从小我就必须按照她的意志来生活。我穿什么衣服鞋子、买什么东西、考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嫁什么人,都是她决定的。我的所有事情,我都不能做主,久而久之,形成了我懦弱、胆小、毫无主见的性格。

上大学之前,母亲一直控制看我的生活。考上大学后,因为大一时生了一场病,母亲以此为理由来陪读,又延续了七年她对我的控制。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一家私企工作,母亲以当初把房子买了给我治病,现在无家可归为由,搬入了我的宿舍。于是我就成了一个奇观,带看妈妈上班的人。

当时的我,根本就没有想过拒绝母亲,因为在她的教养下,我根本不知道“界限”的含义。我仿佛是跟她共生的,我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沿有自己的边界。

在她的强力包办下,我没有真正谈过一次恋爱。工作后,又是在她的包办下,我嫁给了现在的老公。结婚头几年,我总是和老公吵架,不止一次想离婚。我恨母亲毁了我的一生,我恨为什么她的行为,要让我用一生的幸福与安宁来偿还。

其实,如果我的母亲看到这篇文童,也许我说的这些回忆她一件都不会记得。但正是这些不被记得的细节,在不断的伤害着我,让我痛苦不堪。

后记

在结婚之前,我一直坚持着独身主义,或者结婚也一定不生小孩。大概是因为自己的童年太不幸福了,所以不想再将这种不幸延续下去。我学得我没有能力当一个好母亲。

随看年龄的慢慢增大,我开始有些动摇了,特别是看到别的小孩在妈妈怀里撒娇的样子,忽然好想也拥有这么个小家伙,能让我用我全部的爱去呵护。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补偿心理?

婚后三年,我怀孕了。在知道这个消息的那一刻,我就决定,我一定不会用我父母的方式来养育我的孩子。我要给他真正的爱和尊重,我要让他成为他白己,而不是为我们任何一个人而活。

孩子真的是上天派来治愈我们的天使,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内心再次成长、自我疗愈的过程。儿子出生后我读了很多关于爱、关于自由、关于接纳、关于界限的书藉,明白了很多以前根本想都没想过的问颗。

我开始明白母亲一直在侵犯着我的生活,越过界限控制着我。我开始懂得母亲的情绪和生活是她自己的,我的生活是我的,我可以做主。我逐渐自信起来,开始有了白己的 主张和判断力。

在育儿的路上,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我不会因为儿子打碎花瓶、扯下窗帘而训斤甚至打骂他,在我心里,儿子远比那些物品重要。我和儿子一起在地上爬,一起捡石头,一起在纸上涂鸦,一起互相泼水,每天都拥抱他、亲吻他,耐心的对他、尊重他。儿子在自己玩的时候,经常会突然跑过来给我一个拥抱,让我的心里暖暖的。有这么一个全心全意爱我、信任我的小人儿,我怎么能不努力成长,才能不辜负这份信任。

我关注了不少教育专家的微博,每天看他们解答一些令家长头疼的幼儿行为,同时也准备着,如果我的儿子出现同样的问题,我该如何解决。但是,不知道是我的运气比较好,还是我的正面关注起了作用,儿子到现在都没有出现让我头疼的问颗,或者是也许出现了,但我没把它当成问颗。

我小心的呵护着这个上天给我的恩赐,同时感觉到白己内心的伤痕在慢慢平复。更加神奇的是,我和老公的关系越来越融治,他更加尊重我,我也不再因为一点小事就委屈伤心。我俩一起参与到育儿的过程中,家里每天都有笑声。

对于母亲,我托人给她介绍了个老伴儿,人很好,我很放心。虽然我无力改变母亲的心态,但我还是一有机会就开导她。她也会经常来我家小住,但我会守好自己的边界,不让她影响到我和儿子。

最后,我再次说明,写这篇文童不是为了控诉什么。我的母亲应该代表着中国的很多父母,其实他们都曾是一个受伤的小人儿,只是他们不曾意识到,于是又把伤害一代一代往下延续。

我依然有着很多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阴影,这些缺陷和阴影可能会伴随我一生。但我会尽力来自我修复,快乐生活。同时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回顾反省我们的成长经历,在阻断原生家庭的伤害往下延续的同时,弥合自己内心的伤痕,幸福快乐的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篇6:教师个人自我剖析

随着学校领导自我剖析的开始,我坐下来认真对照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存在蒋晓园的问题,深刻进行了反思。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作意识不够牢固,责任心不强。

自己参加工作还不到两年,时常感到厌烦,有时对待学生不能始终保持热情的工作态度,尤其当手头工作稍多,稍忙时,存有“干的再好还是一样”的思想,总认为工作就这样,干得再好也没什么了不起,还是教师一个,还在山区干,以至于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基层的老师也干不了什么大事,这是工作中缺乏动力,缺乏热情的根本原因。当我聆听了几位领导的演讲时,他们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极大的工作热情去认真干好每一件小事,干出不平凡的事,使我深受感动,我决定今后真正做到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干好本职工作,做一名山区的好老师。

2.教学知识不精,钻研不深。

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领导说一步,就走一步,没有创新,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筋。对教学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缺乏一种敬业精神,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会抱有可拖就拖的心态,今天不行,就等明天再说,对问题采取逃避的方法,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虽然感到有潜在的压力和紧迫感,但缺乏自信心,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没有深刻意识到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一方面,自认为小学教学没什么,一种自满的情绪,不愿更深入地去钻研;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得过且过,在业务方面存有依赖性,认为领导会有具体的办法,我不用先急着干,害怕自己做不好,反而招来非议。自己没有一整套学习业务知识的计划,所以在工作、学习中比较盲目.随意性很大.还有一方面。对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依顺,照本宣科,不创新尝试,不够大胆,害怕失败。

3.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工作时间久了,没有新鲜事物出现,会有一种厌倦的情绪产生,对待工作有时抱有应付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做事情只安于表面处理方法比较简单,有没有创新精神,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时还会把工作作为负担,没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

4.教学不够严谨,简单粗放

在教学上,我觉得自己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1)备课不够认真,没有吃透教材,研究教法,只是匆忙的按照教学设计按部就班,抄到教案本上,数了节次,应付了检查。没有注意到教学中的重难点和教学关键,教学效果到底怎样,不了解。(2)上课结束后,应及时反思,自己也很少做到这一点,只是简单的写了几句话,就结束了,起不到反思的作用,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3)作业批改有点草率,对待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的指出,没有或很少采用多种方法来批改,导致学生这次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下次依然存在,并且作业批语单调,没有激励性,这一点以后要改正。(4)后进生转化不明显,对于后进生,自己没有认真去观察,从而采取相应的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对于个别学生,缺乏耐心和爱心,没有长期坚持,有时只是简单的批评,没有从正面去了解学生、激励学生。

五、上课时,没有以上优质课的标准去认真上每一节课,存在着哪里黑了哪里歇,没有目的,没有要求,时间久了,导致教学能力长期不高。

二、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不断用先进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重要的实践在于认清职责,今后要立足本职,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做实实在在的事情,真正把本职工作当成任务和使命。一定要看到自己的责任,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加强自我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文化修养是人们为掌握和运用文化艺术及一般知识所进行的努力学习,以及所达到的一定素养或水平。自己要努力刻苦地学习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工作中的内行.目前对我而言,最大的问题是要加强业务学习,学习有利于提高我的知识水平,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只有狠下决心,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同时我要加强文化艺术修养,使自己更全面地发展.提高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范。为我校师生做出表率,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3.剖析自己,虚心接受,更快进步

我知道严于剖析自己,需要一些勇气和信心,但它是对自己高度负责的一种表现,剖析自己的过程是正确认识自己、深刻认识问题的过程,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具体行动,也是对自己的实际行动考验。我也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特别是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是很不容易的。我觉得我不能就滞留于现状,我要做到真正剖析自己,要为自己定好位。只有这样,我才能使自己更快地进步。

上一篇:变电检修专责职责下一篇:学生会礼仪部门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