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规范

2024-05-11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规范(精选6篇)

篇1: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规范

http://

重庆建筑学院—建筑工程管理招生

重庆建筑学院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办学理念,注重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以培养具有良好社会公德和职业品质,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育人,树立创品牌专业的意识,重庆建筑学院积极与行业、社会广泛联系。在教学中实施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并举的方针,强化专业技能,重庆建筑学院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就业率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和好评。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介绍

一、【主干课程主干学科:建筑学】

主要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及原理、中外建筑历史、建筑结构与建筑力学、建筑构造。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美术实习、工地实习、建筑测绘实习、建筑认识实习、现场生产实习,一般安排40周。

http://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岗位能力,适应建筑生产一线的施工与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主要培养成实战性的施工员和现场项目经理。

三、【就业方向】

建筑专业职业导向:施工项目经理,建筑师,城市规划者,园林建筑师,建筑学史学家,画图预设职员,工业预设职员。

http://

主要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项目管理、工长施工员、预算员、材料员、质量员等生产操作、技术和管理工作。

篇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规范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幕墙工程技术规范》DGJ08-56-2012(以下简称新地标),该规范由上海市金属结构行业协会幕墙工程技术中心会同有关企业、设计、科研、高校、管理等单位历时三年修订完成。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新地标在玻璃幕墙的基础上扩充为包括金属、石材、人造板材和复合板材等各种面板的幕墙应用技术;新地标在构件式、全玻璃幕墙的基础上增补了单元式幕墙、点支承幕墙、双层幕墙、幕墙开启窗及采光顶等内容,更为系统、完整;新地标将幕墙光反射、幕墙热工设计、幕墙防火、幕墙防雷单列成章;新地标对双层幕墙、建筑光伏一体化等新技术予以导向性条文规定等,本文概要性地介绍新地标的主要修编技术内容和特点。

一、总则

1、适用高度

1.0.3本规范适用于高度不大于280m的玻璃幕墙、金属幕墙,高度不大于120m的花岗岩石材幕墙,高度不大于80m的其他面板材料的幕墙工程。

2、设计使用年限

1.0.5建筑幕墙设计便用年限不小于25年,其支承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宜不小于50年。

根据支承结构和面板分开规定幕墙设计使用年限更为科学合理,支承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与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一致或接近的规定较科学,面板根据材料性能退化或可更换性规定为25年较为合理。

二、材料

1.3.5.7增加玻璃安全膜的技术要求。

2.3.8增加了瓷板、陶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板等的性能指标。

3.3.9增加了超薄型石材蜂窝板等的技术指标。

三、幕墙建筑设计

1、面板的面积限制

4.1.6幕墙玻璃面板应符合以下要求:

1)除建筑物的底层大堂和地面高度10m以下的橱窗玻璃外,玻璃面板宜不大于4.5m2。

2)除夹层玻璃外,钢化玻璃应不大于4.5m2、半钢化玻璃应不大于2.5m2,钢化玻璃应有防自爆坠落措施、半钢化玻璃应有防坠落构造措施。

3)除建筑物的底层大堂和地面高度10m以下的橱窗玻璃外,夹层玻璃面板应不大于9.0m2。

4.3.5玻璃部位不设护栏时:

1)中空玻璃的内片采用钢化玻璃,单块玻璃面积不大于3.0m2,钢化玻璃厚度不小于8mm。

2)中空玻璃的内片采用夹层玻璃,单块玻璃面积不大于4.0m2,夹层玻璃厚度不小于12.76mm。

10.4.4花岗岩单块面板的面积宜不大于1.5m2,其他石材面板宜不大于1.0m2。

新地标对板块面积做出了明确规定,限制了幕墙分格越来越大的趋势,更有利于玻璃、石材面板的安全应用。

2、面板种类的限制

4.1.8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的重要公共建筑的幕墙玻璃面板应采用夹层玻璃。

4.1.9临街幕墙玻璃宜采用夹层玻璃。

4.1.10幕墙建筑周边宜设置安全隔离带,主要出入口上方应有安全防护设施,人员密集处可采取设置绿化带、挑檐、有顶棚的走廊等措施。

4.3.3框支承玻璃幕墙的面板可采用夹层玻璃、钢化玻璃或半钢化玻璃。

10.2.2幕墙所用玻璃面板可选用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

10.4.4高层建筑、重要建筑及临街建筑立面,花岗岩面板厚度应不小于30mm。

根据玻璃碎性材料的特点,为确保大型城市公共安全、避免“玻璃雨”危害,规定人流密集的重要公共建筑、临街建筑的玻璃幕墙使用夹胶玻璃,同时规定了消防登高面的应急击碎玻璃设置。明确了玻璃“强而不碎、碎而不散落、散落无危害”的应用原则。半钢化玻璃在满足以上原则时,也可以使用。

3、设计文件深度

新地标4.6节规定幕墙文件的设计说明内容、施工图层次和内容、典型构造节点内容、结构计算内容等要点和深度。

四、幕墙性能设计

建筑幕墙是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工程,新地标除了幕墙抗风压、水密、气密、平面内位移四项常规性能以外,对于幕墙光反射、热工设计、防火的技术要求分别单独章表示。

1、第5章幕墙光反射增加了玻墙比的规定、幕墙光反射的环境分析。

5.2.1采用玻璃幕墙的建筑立面应选择恰当的玻墙比,并符合本规范第4章、第6章和第7章的相关规定。

5.2.2除大堂、门厅和高度不大于24m的裙房外,建筑立面玻墙比宜不大于40%。

5.2.3居住区或敏感目标较多的地段,建筑立面玻墙比应不大于40%。商务区和敏感目标较少的地段,玻墙比宜不大于70%。立面设计应符合幕墙光反射环境评价的相关规定。

2、第6章热工设计结合节能规范,规定了幕墙传热计算限值、计算方法。

6.1.2建筑幕墙的透明部分和非透明部分的热工性能指标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和《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的相关规定。

现有建筑幕墙的材料、工艺、技术完全能够达到相应建筑节能要求,实际应用中存在性能指标不明确、计算方法不统一、计算值偏优等问题,使得建筑幕墙热工性能不佳的情况出现,新地标第6章规定的方法较为科学,规范了除双层幕墙以外所有幕墙的热工设计的技术手段。

3、第7章幕墙防火结合建筑防火规范,规定了幕墙防火的技术要点。

1)防止火焰传播、形成立体火灾是建筑消防设计第一要务。

7.1.3建筑幕墙与各层楼板、防火分隔、实体墙面洞口边缘的间隙等,应设置防火封堵。封堵构造在耐火时限内不应发生开裂或脱落。

7.1.5同一块幕墙玻璃板块不应跨越建筑物土下、左右相邻的防火分区。

7.2.4金属幕墙采用铝塑复合板时,应满足消防要求。构造设计除符合 7.1.2条规定外,可在每层楼板外沿部位和防火分区纵向分隔部位设置不小于0.8m的隔离带,隔离带外墙面板为不燃烧材料。

建筑幕墙防火的第一要务是防止火焰沿幕墙表面传播。建筑幕墙防火隔断是涉及两方面问题:一是外表面火焰传播、二是幕墙与不燃主体结构之间空腔的火焰传播。从立面上来看,包括跨楼层上下火焰传播、跨水平防火分区的左右火焰传播。

7.1.3条包括水平、垂直防火隔断。

7.1.4条规定了非不燃的表面材料如铝塑复合板不能大面积连续应用,必须双向设置隔离区。

2)燃烧性能、耐火极限

7.1.1幕墙面板材料和面板背后的填充材料应为不燃或难燃材料,并符合消防规定。

7.1.2无窗槛墙或窗槛墙高度小于0.8m的建筑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或防火玻璃裙墙。墙内填充材料的燃烧性能应满足消防要求。

7.2.5紧靠建筑物内防火分隔墙两侧的玻璃幕墙之间应设置水平距离不小于2.0m、耐火极限不低于1.Oh的实体墙或防火玻璃墙。

幕墙层间构造是防火设计重点,此部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问题仍然不少。防火墙两侧的幕墙防火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较为忽视、问题也不少。

3)逃生救援

7.1.4消防登高立面不宜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当采用时,应在建筑高度100m范围内设置应急击碎玻璃,并符合以下规定:

A、设置应急击碎玻璃每层不少于2块,间距不大于20m。

B、每块应急击碎的玻璃宽度不小于1.20m,高度不小于1.00m,并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应急击碎玻璃应采用普通玻璃,不得采用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

C、应急击碎玻璃不宜布置在建筑物直通室外的出入口上方。确需布置时,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m的防护挑檐。

以上技术要点紧贴建筑防火“防火隔断、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逃生措施、救援措施”四个要点,并结合建筑幕墙的特点、较为系统完善。但在建筑防火隔断方面仍应进一步明确和加强、并指导幕墙工程防火实践应用,有关技术观点笔者在《建筑保温工程火灾事故思考》论文中有详细表述。

4)双层幕墙防火

新地标7.3节规定了双层幕墙的防火技术要点,此部分也需进一步工程实践、研究验证,但总体原则也是围绕着“防火隔断、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逃生措施、救援措施”四个要点。

4、幕墙防雷

1)避雷要求。

8.1.1幕墙建筑应按建筑物的防雷分类采取防直击雷、侧击雷、雷电感应以及等电位连接措施。建筑主体设计应明确主体建筑的防雷分类。幕墙建筑的防雷系统设计由幕墙设计与主体设计共同完成。

8.2.1幕墙建筑应按防雷分类设置屋面接闪器、立面接闪带、等电位连接环,和防雷接地引下线,并满足表8.2.1的要求。幕墙金属框架可按100m2划分网格,网格角点与防雷系统连接,形成电气贯通。

2)增加了单元式幕墙、幕墙光伏系统的避雷技术要求。

8.2.3单元式幕墙防雷构造:

A、有隔热构造的幕墙型材应对其内外侧金属材料采用金属导体连接,每一单元板块的连接不少于一处,宜采用等电位金属材料连接成良好的电气通路。

B、幕墙单元板块插口拼装连接和与主体结构连接处应按本规范8.2.1条规定形成防雷电气通路。对幕墙横、竖两方向单元板块之间橡胶接缝连接处,应采用等电位金属材料跨接,形成良好的电气通路。

8.2.4幕墙光伏系统的连接、安装规定:

A、应采取防直击雷和侧击雷的措施。

B、幕墙光伏系统宜采用共用接地方式。

C、光伏控制器的信号设备端口应安装信号电涌保护器。

D、并网逆变器的电源端口应安装电源电涌保护器。

幕墙水密性能的设计也应单独表述,根据雨水渗漏原因、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构件式幕墙、单元式幕墙等的特点,系统性地编制幕墙防水设计原则,规定幕墙打胶系统、压腔系统、开缝系统等防水技术要点,并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水密要求。气密设计也是一样,但较为简单。

五、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新地标9.1.1条规定了幕墙结构设计的基准期为50年。

1、风洞试验

9.2.2建筑高度较高、体型不规则或风环境复杂的幕墙结构,按本规范9.2.1条难以确定风荷载标准值时,用风洞试验或数值风洞方法确定。幕墙高度大于200m时应进行风洞试验。幕墙高度大于300m时应由两个非关联单位各自提供独立的风洞试验结果相互验证。对用风洞试验或数值风洞方法所得结果应分析、比较和判断。

2、与主体结构连接

9.5.6由锚板和对称配置的锚固钢筋所组成的受力预埋件,应按《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设计。后置埋件应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或《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的规定设计。

9.5.8幕墙结构与主体结构采用后置埋件连接时,应根据其受力情况,合理布置锚栓埋件,保证其连接可靠,并符合下列规定:

1)后置埋件用锚栓可选用自扩底锚栓、模扩底锚栓、特殊倒锥形锚栓或化学锚栓。锚栓钢材受拉性能须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的规定。

2)锚栓外露部分应防腐蚀处理。

3)锚栓直径和数量应经计算确定。锚栓直径不小于10mm,每个后置埋件上不得少于2个锚栓。

4)锚栓承载力设计值应不大于其极限承载力的50%,并进行承载力现场试验,必要时进行极限拉拔试验。

5)就位后需焊接作业的后置埋件应使用机械扩底锚栓,或化学锚栓与机械锚栓交叉布置。化学锚栓超过半数的后置埋件,就位后不得在其部件及连接件上焊接作业。

六、面板设计

1、新地标增加了点式玻璃孔边应力的计算要求。

10.2.11在垂直于幕墙平面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四点支承玻璃面板的应力和角度:

1)可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计算跨中最大应力、孔边最大应力和跨中最大接度。

2)孔边最大应力设计值不应超过玻璃边缘强度设计值,跨中最大应力设计值应不超过玻璃中部强度设计值。

2、新地标明确规定了石材面板的许用、限用支承方式。

10.4.8面板可用短槽、通槽、背栓等方式支承。板块的连接和支承,不应采用钢销、T形连接件和角形倾斜连接件。

新地标根据近年石材面板的应用问题,如小块石材固定、板中斜托板、石材破碎后可更换性等,限制了钢销、T形件和板中斜托板三种石材固定方式。

3、新地标增加了背栓的计算要求。

4、新地标增加了微晶玻璃板、陶板、瓷板、千思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GRC框架板)、蜂窝铝板、石材蜂窝板的技术要求。

七、幕墙开启窗

11.1.2开启扇面积不应大于1.8m2。

新地标限制了幕墙开启窗越来越大的趋势,更有利于开启窗的安全应用。

开启窗也是幕墙重要技术要点和难点之一,新地标单独一章规定了开启窗一般规定、构造和采光天窗的技术要求。笔者认为对于幕墙开启窗的结构安全如窗扇固定、洞口使用安全、结构计算等仍可进一步细化,对于开启窗的水密、气密等关键性能仍可进一步细化。

八、幕墙构造和设计

1、构件式幕墙

12.2.8隔热型材中的隔热体不应承受或传递荷载。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构造,将隔热体外的荷载传至隔热体内侧的受力构件上。

12.3.4立柱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件应有足够的承载力。铝合金连接件材料厚度应不小于8mm,钢连接件材料厚度应不小于6mm。每一连接处的螺栓应不少于2个,螺栓直径不小于10mm。采用焊接时,应标注焊接要求。

构件式幕墙是最为成熟的技术,新地标规定了断热条不得永久受力、且外侧型材不计入截面特性计算。新地标12.5.7条增加了钢铝组合截面的设计计算。12.5.8条增加了转角或突变处立柱,考虑最不利荷载和作用的组合,对立柱截面最小抵抗矩和最小惯性矩方向作补充验算和校核。

2、单元式幕墙

新地标增加了单元式幕墙内容,主要技术要点包括:

13.2.4单元式幕墙的插接接缝设计。

13.2.5单元式幕墙的对接接缝设计。

13.3.3采用插接式组合构件设计时立柱的荷载分配。

13.3.6明框单元板块的隔热条。

新地标认为单元式幕墙技术已基本成熟,无论是等压腔设计、结构计算、制作和安装,新地标较系统地总结了双层幕墙的工程实践。对接接缝的单元式幕墙近年也出现应用,此类幕墙日本应用较多。仍应进一步细化适用范围、对接接缝两侧单元板块协同变形、层间分层排水等技术要求。

3、双层幕墙

新地标认为双层幕墙是一种新型的、在国内尚不完全成熟的技术,仅编制导向性的主要技术要求。

1)适应性

14.1.1双层幕墙的构造形式应按建筑性质、等级、使用功能、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并与空调系统相协调。双层幕墙使用前应做适应性判断,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空调系统协调性、造价和性能比是重要的考虑指标。

2)风荷载取值

14.1.6双层幕墙风荷载标准值除应符合本规范9.2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以下风荷载分配原则:

A、内通风双层幕墙的外层幕墙应承受全部风荷载值,内层幕墙应承受不小于1.0kN /m2风荷载值及外力冲击荷载值。

B、外通风双层幕墙的外层幕墙应承受全部风荷载值,内层幕墙承受风荷载值可按表14.1.6取用,且应不小于1.0kN/m2。

新地标仅对外通风、内通风两类双层幕墙的构造提出了要求。对双层幕墙的通风量、热工设计提出了导向性规定。但国内目前通风双层幕墙的成功案例极少,双层幕墙的通风、热工设计仍是技术难点,行业内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和验证,双层幕墙的防火、隔声等也需进一步技术积累。

4、全玻璃幕墙

5、点支承玻璃幕墙

16.1.5点支承幕墙玻璃单片厚度应不小于8mm。夹层玻璃和中空玻璃,其单片厚度也应符合上述要求(强条)。

16.3.2索杆桁架结构在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效应作用下,拉索(杆)不应受压而退出工作在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效应作用下,拉索(杆)可退出工作,但结构体系仍应能维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16.4.4单层平面挠度限值取其短跨支承点距离的1/50。单拉索挠度限值取其支承点距离的1/50。新地标对点支承结构中成熟的钢架系统、规定按钢结构规范计算。对于索杆系统、单层索网的支承结构提出了导向性规定,有关受力模型、假定和边界条件的计算方法仍应加强研究和验证。

6、采光顶棚和金属屋面

除了立面幕墙基本要求外,增加了相关屋面上人荷载、雪荷载、排水设计等针对的技术要求。

九、检验与检测

1、检测范围

19.1.1高度大于等于24m或总面积大于等于300m2的建筑幕墙,必须检测其样品的物理性能。其余可采用2年内同一企业同类幕墙的型式试验报告代替物理性能检测,但型式试验样品必须能代表该幕墙,其性能指标不得低于该幕墙的性能指标。

2、安全性能检测评估适用范围

19.1.2建筑幕墙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进行安全性能检测评估:

1)未按建筑幕墙规范设计、施工和验收。

2)工程技术资料、质量证明资料不齐全。

3)停建的建筑幕墙工程复工前。

4)遭遇地震、火灾,或强风袭击发生幕墙损坏。

5)发生幕墙面板碎裂、开启部分坠落或构件损坏等情况。

6)建筑幕墙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业主或主管部门有评估要求。

3、建筑幕墙物理性能检测

新地标强化了建筑幕墙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保持气密、水密性能的要求,并通过物理性能试验予以验证。也就是说,在标准风荷载、1倍的主体结构弹性层间位移的作用下,建筑幕墙的水密、气密性能不应降低。

19.3.3检测顺序,幕墙样品安装于测试箱体。采光顶棚和金属屋面的安装,应使样品倾角与实际工程一致。样品与箱体之间应密封处理,按照气密性检测→水密性检测(稳定加压、波动加压)→抗风压性能检测(最大试验压力为风荷载标准值)→重复气密性检测→重复水密性检测→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1倍的主体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控制值)→重复气密性检测→重复水密性检测→抗风压性能检测(最大试验压力为1.4倍风荷载标准值)→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3倍的主体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控制值)的顺序检测。

复杂、重要的建筑幕墙可选择动态水密性、热循环、热工性能、耐撞击性能、抗震性能振动台检测。

十、其它

1、针对新型面板,以及新增的双层幕墙、单元式、点支承、光伏等幕墙,增加了加工制作、安装施工、工程验收的相关技术规定。

2、附录增加了幕墙光反射环境评价方法、开口铝合金立柱强度折减系数、双层幕墙隔声计算、压型金属屋面等内容。

篇3: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规范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为了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环境并获得市场的认可, 建筑企业在内部管理上也加大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但是相比国外, 目前建筑行业的质量管理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瑕疵。

1.1 建筑工程施工的外部环境管理不规范

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需要具备规范的外部环境。但是就目前建筑行业的外部环境来看, 还存在不足, 相关建筑市场管理部门对建筑企业的进入与退出资格没有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 导致建筑市场中实际的企业素质不高。

现在一些施工资质不够或没有施工资质的建筑企业或者团队, 因为没有资格独立承包工程项目, 它们就会利用建筑市场管理漏洞, 挂靠在一些有资质的建筑企业, 而具有资质的企业为了获得“额外效益”, 他们对此是非常欢迎的。这样的挂靠结果必然会导致其承包的建筑工程质量没有保障。对于此种现象, 相关政府执法部门要对其进行查处, 也往往因为取证难, 导致执行不力。

1.2 建筑施工企业缺乏必要的法律观念

建筑企业从事工程建设, 是其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 也是其履行社会公益的方式。建筑工程涉及到社会多个领域, 建筑企业施工的工程质量如果出现问题, 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对此我国法律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做出了严格的规定。

但是, 在施工过程中, 一些建筑企业仍然存在着不按照法定的建设程序和要求进行施工, 施工人员没有法定的从业资格, 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等等现象, 导致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这些都是我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管理条例》等法律所明确禁止的行为, 但是某些企业却将法律规定置于脑后。造成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就是某些企业效益至上, 对法律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盲区。

1.3 建筑工程施工中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时, 企业既要制定措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也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然而, 通过对建筑工程现场施工人员的随机采访和调查中发现:有的建筑企业对于潜在的安全隐患没有建立预防机制, 更无安全应急预案;不少建筑施工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 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不高, 自我保护措施缺失;有的施工安全防范设施不到位, 不按规范要求对建筑物设置安全防护网;有的安全防护网的材质、抗冲击力、网目密度、阻燃性等不合格;有的防护网超过使用年限后还在使用, 导致防护网失去了应有的安全防护功能, 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

2 加强建筑工程管理, 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的措施

2.1 抓工程质量管理, 必须强化政府的监管责任

当前, 对建筑企业具有管理权的部门主要集中在国家各级政府, 因此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首先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监管, 切实发挥政府监督与执法的职能作用。

2.1.1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监管体系, 建立规范的建筑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严格企业和人员市场准入和清出, 实行市场准入清出与工程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 形成各部门监管合力;实现建筑业企业资质与专业人员执业资格许可管理、施工许可证管理、安全监督管理、动态监管、信用管理等各环节的联动;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维护统一、规范、公开、有序的建筑市场秩序, 促进建筑业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对存在企业资质证书违规挂靠以及倒卖行为的建筑企业、单位或个人, 政府主管部门要按规定给予严肃查处, 责令其停止施工, 吊销其企业资质证书, 并予以经济处罚。

2.1.2 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管理体系, 加强对建筑工程招投标环节的管理。

对于工程招投标和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肢解工程、违法转包、层层分包等违法行为, 政府部门也要依法给予坚决的惩处。

有的建筑企业为了承揽建筑工程项目, 他们往往会采取低于工程成本的价格获取建筑工程的中标, 这样的中标价格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亏损。而企业在工程招标之后, 为了获取经济效益, 他们常常采取偷工减料、使用劣质建筑材料、压缩工程合理工期、降低工程质量等手段进行施工, 往往导致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 对于发现中标价格不正常的, 政府部门要履行其职责, 进行严格的监管。

2.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必须抓好施工全过程的管理

2.2.1 建筑企业要大力推行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贯彻、执行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管理体系, 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2.2 加强对建筑工程原材料的监督与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 首先要控制好原材料的使用, 如果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 无论采取怎样先进的建筑技术都不能保证建筑质量。因此, 自始至终都要把好建筑材料的进场关, 未经检验及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和产品不得用于工程。对于进场的原材料和产品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的规定进行分类存放, 并做好防潮、防火、防冻等工作。对于已经变质的原材料严禁使用。

2.2.3 全面推行建筑工程质量的动态管理制度。

动态质量管理是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 旨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反馈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 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控制施工质量, 提高工程质量的稳定性。

动态质量管理要求施工管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 每天巡视、检查有关施工情况, 一旦发现工程质量问题, 及时进行反馈, 与QC小组成员共同研究, 制定对策, 采取措施, 解决质量问题。因此, 建筑施工企业要将动态质量管理活动贯彻到全员、全过程, 广泛运用PDCA循环, 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

2.3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必须抓好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

2.3.1 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要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就必须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 因此要培训、优选施工管理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施工管理人员要抓好施工技术管理, 认真履行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加强对工程材料和产品的检验与确认;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标准对建筑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

2.3.2 制定和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是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有力保证。

对每一个建筑工程项目, 都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特点, 从工程组织、施工技术、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工程成本、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编制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努力做到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 经审批后加以实施。

对采取特殊施工工艺的项目, 尤其要高度关注升板法施工中提升差异的控制问题, 预防群柱失稳问题;液压滑模施工中支承杆失稳问题, 混凝土被拉裂和坍塌问题, 建筑物倾斜和扭转问题;大模板施工中模板的稳定和组装问题等等。

2.3.3 要实行安全管理约束与激励机制。

要把施工安全管理纳入项目管理内容, 并与奖惩制度挂钩, 形成有利于项目安全管理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采用竞赛、表彰、奖励等有效的激励机制, 更好地鼓励项目经理、管理人员、作业工人都重视安全管理, 遵守安全法规, 从不同层面上抓好安全生产, 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确保工程质量创造条件。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项目投资能否成功, 还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工程建设涉及面广,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过程, 建筑项目的质量管理比一般工业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难度更大。总之,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 我们必须从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 遵循客观规律, 实施全面的工程管理与控制, 才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正权.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策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2 (34) .

[2]孙进京.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9) .

篇4: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规范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施工方案;管理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发展速度十分的迅猛,这无疑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全面发展。建筑工程质量,是整个建筑行业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建设的全过程,所涉及的内容也包含了建设施工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其对于建筑项目而言有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方案

建设单位必须仔细做好建筑项目方案时期的可行性报告,必须对项目建设每个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的论证及研究,按照实际的财力决定可行的方案,并制定与方案相适应的建筑施工方案。避免草率论证、仓促开展项目[1]。还需要注重相关专家对设计方面是否符合初期设计进行全面验证。从而使得建筑施工方案不仅符合工程的要求,又能够充分利用施工机械的作用,同时从管理、组织、经济、施工人数等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全面考虑,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选择出最合理的施工方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方案成为了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换言之,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科学部署施工过程中的人力与物力、生产与储存、供应与消耗、空间布置与时间安排、使用与维修、主体与辅助、专业与协作等方面,施工方案成为了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基础与依据。

二、构件网络化管理体系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有效控制成本,需要高度重视工程准备工作,在准确期间,不管是领导人员还是员工班子都必须树立与坚持质量效率的意识,进一步优化工期时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网络组织方式,有计划、有步骤的探究分析每个施工工期的重要因素。在实际工程中一一落实这些重要因素。为了真正落实到位,需要采取科學的方法进行检验,严密预知市场信息。集中全部力量,紧抓切入点,全面开展项目管理工作[2]。

第一,构建合理的管理体系,一个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不只是具有一支合格的管理团队外,更需要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模式,制度规范,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以及特色企业文化,这些都是比较合理的管理措施。

第二,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合同网络体系。一个正常运行的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建设人员参与其中,周密的合同体系是一种科学化、合理化的必然趋势,能够激发各方的热情,合理协调各方,避免冲突与矛盾。

第三,为了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原则性较强的信息计划是不够的,仍然需要制定一个满足现实需求的三级工程施工方案。这一方案不仅需要规定施工单位的工作,而且还需要明确业主、监理单位的工作,并同当地政府机构进行交流与沟通。

第四,为了保证建设项目顺利开展施工,还需要确定一些设计单位,签订设计合同,并全面检验和监测设计速度与质量。工程设计质量管理是整个建设项目的关键点。

第五,施工单位需要签订一系列合同,包括招标、评标等方面的规定。施工合同的种类较多,例如设备的供货合同、材料供给合同、总包合同等,都必须通过全面分析与认真思考后及时签订。

第六,在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是准确阶段,需要政府机构的配套安排。同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取得联系,并进行有效沟通,有利于施工顺利开展。

三、实施全过程质量控制

质量是建筑项目的关键。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质量管理,树立全员质量意识。坚持预防为主、超前控制质量的原则。在职能和组织形式上构建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项目质量保证体系,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特征和管理职能制定质量保障系统,将质量责任细分到每个部门和个人身上。另外按照工程的不同环节及施工要求及条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控制、监督、检查与验收工程质量,确保项目每个环节和每个重要关键贡献控制点的质量。

(一)加强材料管理

任何建筑施工,都需要材料,其显著的特点在于所需的材料量较大,材料种类丰富,同时由于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常常出现很多新材料、新规定运用的问题。

1、材料的供应及其采购

根据施工设计方案中规定的材料信号与规格,在拿到设计图纸后便组织分析工料,准确计算出各种材料的数量和采购时间,基于具体的施工情况组织材料进场,保证施工现场材料的不间断供应。采购过程中必须深入到市场中进行全面调查分析,根据工料计算出材料的具体数量含实际耗损、产地、规格、型号等方面进行认真核查,及时订货,同时预防材料订购数量不足、规格不符,从而延误了工程工期。

2、材料的分类、堆放及其发放

建筑企业必须拥有充足存放原材料的地方,各类原材料实行分类存放,以便更好的管理和使用。通常情况下,堆放石头和砂石的场地必须是硬化的地坪,并且需要安装完善的排水系统,有效防止砂石场出现排水不畅的现象,从而防止商品混凝土的质量受到影响。除此之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企业还应该适当增加遮雨棚,促使砂、石的含水量稳定,并且可以安排专人管理原材料。

(二)强化施工质量

由于没有通过施工实践,设计质量的控制资料文件中错误、遗漏、不合理的地方常常不易发现,除了施工前对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查外,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定期检查与评比施工单位各施工环节,针对重点突出的问题进行现场交流、评比与检查,质监部门以书面的形式将存在的问题、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等发至施工单位。对影响质量的重大问题或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对检验判断准确性的控制质量检验尽量挑选素质高、业务精、思想好的检验人员,并对其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经常校对检验仪,从而提高检验准确度。

(三)严格的施工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检验施工质量能不能确保工程质量实现预期目标的重要方法,也体现了质量好坏的程度,其重要工作在于:确定质量检验的内容、标准和检验方法。检验内容即是对原材料、成本或半成品、整体结构和部件进行力学、物理等方面的检验,将质量事故控制并消除在施工过程中,这样才能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要求[3]。检验标准及时操作规范、技术规定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换言之便是需要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标准化。检验的组织形式:质量检验需要按照日常检验和重点抽验相结合,互检和全面检查相结合,定期和不定期的自检,专职检验和群众自检相结合。严要求、高标准、把好质量关。检查和评定、评估和建议,从而确保工程质量,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必须进行有效的事前指导、中间检查、成果评定与信息整理工作,改正以前注重时候把关、注重结果、忽略中间检查与因素的方式。

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对建筑企业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进行了一定的指导。以上的论述具有借鉴意义,也存在不足之处需要完善,仍需要建筑企业相关人员进一步探索健全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建筑行业的发展,依然会对工程质量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并不是一蹴而成的,仍然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时期,需要不断创新和积累经验,推动建筑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永顺,黄瑛.论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2012,10(22):141—143.

[2]刘麦良.试论现场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33(01):3547—3549.

篇5: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自2005-3-1起执行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3]104号文件的要求,规范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

1.一般规定;

2.施工准备;

3.安全施工管理;

4.安全技术管理;

5.文明施工管理。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目次 总则

一般规定

施工准备 安全施工管理

4.1 人工拆除

4.2 机械拆除

4.3 爆破拆除

4.4 静力破碎

4.5 安全防护措施

安全技术管理

文明施工管理

本规范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总则

1.0.1 为了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和法规,确保建筑拆除工程施工安全,保障从业人员在拆除作业中的安全和健康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建筑拆除工程特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构筑物、市政基础设施、地下工程、房屋附属设施拆除的施工安全及管理。

1.0.3 本规范所称建设单位是指已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或规划部门批文的单位;本规范所称施工单位是指已取得爆破与拆除工程资质,可承担拆除施工任务的单位。

1.0.4 建筑拆除工程必须由具备爆破或拆除专业承包资质的单位施工,严禁将工程非法转包。

1.0.5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一般规定

2.0.1 项目经理必须对拆除工程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项目经理部应按有关规定设专职安全员,检查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2.0.2 施工单位应全面了解拆除工程的图纸和资料,进行现场勘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2.0.3 拆除工程施工区域应设臵硬质封闭围挡及醒目警示标志,围挡高度不应低于1.8m,非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区。当临街的被拆除建筑与交通道路的安全跨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隔离措施。

2.0.4 拆除工程必须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0.5 施工单位应从事拆除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2.0.6 拆除施工严禁立体交叉作业。

2.0.7作业人员使用手持机具时,严禁超负荷或带故障运转。

2.0.8 楼层内的施工垃圾,应采用封闭的垃圾道或垃圾袋运下,不得向下抛掷。

2.0.9 根据拆除工程施工现场作业环境,应制定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施工现场应设臵消防车通道,保证充足的消防水源,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3施工准备

3.0.1 拆除工程的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管理责任。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对拆除工程施工安全负检查督促责任;施工单位应对拆除工程的安全技术管理负直接责任。

3.0.2 建设单位应将拆除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应在拆除工程开工前15日,将下列资料报送建设工程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施工单位资质登记证明; 拟拆除建筑物、构筑物及可能危及毗邻建筑的说明;

拆除施工组织方案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堆放、清除废弃物的措施。

3.0.3 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下列资料:

拆除工程的有关图纸和资料; 拆除工程涉及区域的地上、地下建筑及设施分布情况资料。

3.0.4 建设单位应负责做好影响拆除工程安全施工的各种管线的切断、迁移工作。当建筑外侧有架空线路或电缆线路时,应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采取防护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

3.0.5 当拆除工程对周围相邻建筑安全可能产生危险时,必须采取相应保护措施,对建筑内的人员进行撤离安臵。

3.0.6 在拆除作业前,施工单位应检查建筑内各类管线情况,确认全部切断后方可施工。

3.0.7 在拆除工程作业中,发现不明物体,应停止施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护现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安全施工管理

4.1 人工拆除

4.1.1 进行人工拆除作业时,楼板上严禁人员聚集或堆放材料,作业人员应站在稳定的结构或脚手架上操作,被拆除的构件应有安全的放臵场所。

4.1.2 人工拆除施工应从上至下、逐层拆除分段进行,不得垂直交叉作业。作业面的孔洞应封闭。

4.1.3 人工拆除建筑墙体时,严禁采用掏掘或推倒的方法。

4.1.4 拆除建筑的栏杆、楼梯、楼板等构件,应与建筑结构整体拆除进度相配合,不得先行拆除。建筑的承重梁、柱,应在其所承载的全部构件拆除后,再进行拆除。

4.1.5 拆除梁或悬挑构件时,应采取有效的下落控制措施,方可切断两端的支撑。

4.1.6 拆除柱子时,应沿柱子底部剔凿出钢筋,使用手动倒链定向牵引,再采用气焊切割柱子三面钢筋,保留牵引方向正面的钢筋。

4.1.7 拆除管道及容器时,必须在查清残留物的性质,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后,方可进行拆除施工。

4.2 机械拆除

4.2.1 当采用机械拆除建筑时,应从上至下,逐层分段进行;应先拆除非承重结构,再拆除承重结构。拆除框架结构建筑,必须按楼板、次梁、主梁、柱子的顺序进行施工。对只进行部分拆除的建筑,必须先将保留部分加固,再进行分离拆除。

4.2.2 施工中必须由专人负责监测被拆除建筑的结构状态,做好记录。当发现有不稳定状态的趋势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4.2.3 拆除施工时,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选定的机械设备及吊装方案进行施工,严禁超载作业或任意扩大使用范围。供机械设备使用的场地必须保证足够的承载力。作业中机械不得同时回转、行走。

4.2.4 进行高处拆除作业时,以较大尺寸的构件或沉重的材料,必须采用起重机具及时吊下。拆卸下来的各种材料应及时清理,分类堆放在指定场所,严禁向下抛掷。

4.2.5 采用双机抬吊作业时,每台起重机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载荷的80%,且应对第一吊进行试吊作业,施工中必须保持两台起重机同步作业。

4.2.6 拆除吊装作业的起重机司机,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信号指挥人员必须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起重吊运指挥信号》GB5082的规定作业。

4.2.7 拆除钢屋架时,必须采用绳索将其拴牢,待起重机吊稳后,方可进行气焊切割作业。吊运过程中,应采用辅助措施使被吊物处于稳定状态。

4.2.8 拆除桥梁时应先拆除桥面的附属设施及挂件、护栏等。

4.3 爆破拆除

4.3.1 爆破拆除工程应根据周围环境作业条件、拆除对象、建筑类别、爆破规模,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将工程分为A、B、C三级,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爆破拆除工程应做出安全评估并经当地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实施。

4.3.2 从事爆破拆除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持有工程所在地法定部门核发的《爆炸物品使用许可证》,承担相应等级的爆破拆除工程。爆破拆除设计人员应具有承担爆炸拆除作业范围和相应级别的爆破工程技术人员作业证。从事爆破拆除施工的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4.3.3 爆破器材必须向工程所在地法定部门申请《爆炸物品购买许可证》,到指定的供应点购买,爆破器材严禁赠送、转让、转卖、转借。

4.3.4 运输爆破器材时,必须向工程所在地法定部门申请领取《爆炸物品运输许可证》,派专职押运员押送,按照规定路线运输。

4.3.5 爆破器材临时保管地点,必须经当地法定部门批准。严禁同室保管与爆破器材无关的物品。

4.3.6 爆破拆除的预拆除施工应确保建筑安全和稳定。预拆除施工可采用机械和人工方法拆除非承重的墙体或不影响结构稳定的构件。

4.3.7 对烟囱,水塔类构筑物采用定向爆破拆除工程时,爆破拆除设计应控制建筑倒塌时的触地振动。必要时应在倒塌范围铺设缓冲材料或开挖防振沟。

4.3.8 为保护临近建筑和设施的安全,爆破振动强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有关规定。建筑基础爆破拆除时,应限制一次同时使用的药量。

4.3.9 爆破拆除施工时,应对爆破部位进行覆盖和遮挡,覆盖材料和遮挡设施应牢固可靠。

4.3.10 爆破拆除应采用电力起爆网路和非电导爆管起爆网路。电力起爆网路的电阻和起爆电源功率,应满足设计要求;非电导爆管起爆应采用复式交叉封闭网路。爆破拆除不得采用导爆索网路或导火索起爆方法。

装药前,应对爆破器材进行性能检测。试验爆破和起爆网路模拟试验应在安全场所进行。

4.3.11 爆破拆除工程的实施应在工程所在地有关部门领导下成立爆破指挥部,应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的安全距离设臵警戒。

4.3.12 爆破拆除工程的实施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3节的要求外,必须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6722的规定执行。

4.4 静力破碎

4.4.1 进行建筑基础或局部块体拆除时,宜采用静力破碎的方法。

4.4.2 采用具有腐蚀性的静力破碎剂作业时,灌浆人员必须戴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孔内注入破碎剂后,作业人员应保持安全距离,严禁在注孔区域行走。

4.4.3 静力破碎剂严禁与其他材料混放。

4.4.4 在相邻的两孔之间,严禁钻孔与注入破碎剂同步进行施工。

4.4.5 静力破碎时,发生异常情况,必须停止作业。查清原因并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后,方可继续施工。

4.5 安全防护措施

4.5.1 拆除施工采用的脚手架、安全网、必须由专业人员按设计方案搭设,由有在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水平作业时,操作人员应保持安全距离。

4.5.2 安全防护设施验收时,应按类别逐项查验,并有验收记录。

4.5.3 作业人员必须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并正确使用。

4.5.4 施工单位必须依据拆除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在拆除施工现场划定危险区域,并设臵警戒线和相关的安全标志,应派专人监管。

4.5.5 施工单位必须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建立义务消防组织,明确责任人,负责施工现场的日常防火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技术管理

5.0.1 拆除工程开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构造情况、工程量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应经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后实施。施工过程中,如需变更,应经原审批人批准,方可实施。

5.0.2 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严禁进行拆除作业。

5.0.3 当日拆除施工结束后,所有机械设备应远离被拆除建筑。施工期间的临时设施,应与被拆除建筑保持安全距离。

5.0.4 从业人员应办理相关手续,签订劳动合同,进行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5.0.5 拆除工程施工前,必须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5.0.6 拆除工程施工必须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并应包括下列内容:

拆除工程施工合同及安全管理协议书; 拆除工程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安全技术交底; 脚手架及安全防护设施检查验收记录;

劳务用工合同及安全管理协议书;

机械租赁合同及安全管理协议书。

5.0.7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有关规定执行。

5.0.8 拆除工程施工过程中,当发生重大险情或生产安全事故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排除险情、组织抢救、保护事故现场,并向有关部门报告。文明施工管理

6.0.1 清运渣土的车辆应封闭或覆盖,出入现场时应有专人指挥。清运渣土的作业时间应遵守工程所在地的有关规定。

6.0.2 对地下的各类管线,施工单位应在地面上设臵明显标识。对水、电、气的检查井、污水井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6.0.3 拆除工程施工时,应有防止扬尘和降低噪声的措施。

6.0.4 拆除工程完工后,应及时将渣土清运出场。

6.0.5 施工现场应建立健全动火管理制度。施工作业动火时,必须履行动火审批手续,领取动火证后,方可在指定时间、地点作业。作业时应配备专人监护,作业后必须确认无火源危险后方可离开作业地点。

6.0.6 拆除建筑时,当遇有易燃、可燃物及保温材料时,严禁明火作业。

本规范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

JGJ147-2004 条文说明

前言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04经建设部2005年1月13日以建设部第304号公告批准,业已发布。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在使用中如发现本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监管部(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莲路1号;邮政编码:100055)

目次 1 总则 2 一般规定 3 施工准备 安全施工管理 4.1 人工拆除 4.2 机械拆除 4.3 爆破拆除 4.4 静力破碎

4.5 安全防护措施 5 安全技术管理 6 文明施工管理 总则

1.0.1本条规定了制定本规范的目的。

1.0.2本条规定了本规范适用范围。

1.0.3 本条规定了建设单位的资格、施工单位的资质、是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

1.0.4 本条规定了从事拆除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备的条件,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对拆除工程施工负全面责任。一般规定

2.0.1 本条规定了项目经理及安全员的职责。安全员的设臵人数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章第十九条或有关规定执行。

2.0.2 本条规定的施工单位所编写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应有针对性、安全性及可行性。

2.0.3 本条规定的安全距离对建筑而言一般为建筑的高度;安全隔离措施是指临时断路、交通管制、搭设防护棚等;硬质围挡是指使用铁板压制成型材料、轻质材料、砌筑材料等,保证围挡的稳固性,防止非施工人员进行入施工现场。

2.0.4 本条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

2.0.5 本条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国务院第375号令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制定。

2.0.7 本条规定的机具包括风镐、液压锯、水钻、冲击钻等。

2.0.9 本条规定的消防车道宽度应不小于3.5m,充足的消防水源是指现场消火栓控制范围不宜大于50m。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是指每个设臵点的灭火器数量2~5具为宜。

3施工准备

3.0.1 本条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93号令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制定。明确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在拆除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3.0.2 本条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393号令颁布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制定。

3.0.3 本条规定的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有关图纸和资料是指地上建筑及各类管线、地下构筑物及各类管线的详细图纸和资料,并对其准确性负责。

3.0.4 本条规定了建设单位在拆除施工前需要做好的施工准备工作。

3.0.5 本条规定的拆除工程保护周围建筑及人员的措施,应以确保人员安全为前提。

3.0.6 本条规定的管线是指各类管道及线路,施工单位应在拆除作业前对进入建筑内的各类管道及线路的切断情况进行复检,确保拆除工程施工安全。

3.0.7 本条规定的不明物体指施工单位无法判别该物体的危险性、文物价值,必须经过有关部门鉴定后,按照国家和政府有关法规妥善处理。

4安全施工管理

4.1 人工拆除

4.1.1 本条规定的人工拆除是指人工采用非动力性工具进行的作业。

4.1.2 本条规定了人工拆除的原则,孔洞是指在拆除过程中形成的孔洞,应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执行。

4.1.3~4.1.6 本条规定了人工拆除建筑顺序应按板、非承重墙、梁、承重墙、柱依次进行或依照先非承重结构后承重结构的原则进行拆除。

4.1.7 本条规定的管道是指原用于有毒有害、可燃气体的管道,必须依据残留物的化学性能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拆除人员的安全。

4.2 机械拆除

4.2.1 本条规定了机械拆除的原则,机械拆除是指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相配合的施工方法。

4.2.2 本条规定的监测是指专人在施工过程中,随时监测被拆建筑状态,消除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4.2.3 本条规定的机械设备包括液压剪、液压锤等,应具备保证机械设备不发生塌陷、倾覆的工作面。

4.2.4 本条规定的较大尺寸构件和沉重材料是指楼板、屋架、梁、柱、混凝土构件等。

4.2.5 本条规定的双机抬吊依据《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规定应选用起重性能相似的起重机,在吊装过程中,两台起重机的吊钩滑轮组应保持垂直状态。

4.2.6 操作规程(十不吊)是指:被吊物重量超过机械性能允许范围;指挥信号不清;被吊物下方有人;被吊物上站人;埋在地下的被吊物;斜拉、斜牵的被吊物;散物捆绑不牢的被吊物;立式构件不用卡环的被吊物;零碎物无容器的被吊物;重量不明的被吊物。

4.2.7 钢屋架与结构分离前要用起重机对屋架固定,在下落过程中要用绳索控制运行方向。

4.3 爆破拆除

4.3.1 本条规定依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爆破拆除工程分为A、B、C三级,分级条件为:

1有下列情况这一者,属A级:

1)环境十分复杂,爆破可能危及国家一、二级文物保护对象,极重要的设施,极精密仪器和重要建(构)筑物。

2)拆除的楼房高度超过10层,烟囱的高度超过80m,塔高超过50m。

3)一次爆破的炸药量多于500kg。

有一列情况之一者,属B级:

1)环境复杂,爆破可能危及国家三级或省级文物保护对象,住宅楼和厂房。

2)拆除的楼房高度5~10层,烟囱的高度50~80m,塔高30~50m。

3)一次爆破的炸药量200~500kg。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属C级:

1)环境不复杂,爆破不会危及周围的建(构)筑物。

2)拆除的楼房高度低于5层,烟囱的高度低于50m,塔高低于30m。

3)一次爆破的炸药量少于200kg。

不同级别的爆破拆除工程有相应的设计施工难度,本条规定爆破拆除工程设计必须按级别进行安全评估和审查批准后方能实施。

4.3.6 本条规定的爆破拆除的预拆除是指爆破实施前有必要进行部分拆除的施工。预拆除施工可以减少钻孔和爆破装药量,清除下层障碍物(如非承重的墙体)有利建筑塌落破碎解体,烟囱定向爆破时开凿定向窗口有利于倒塌方向准确。

4.3.7 本条规定了烟囱、水塔类结构物定向爆破拆除时,集中质量塌落触地振动大,应采取减振措施,缓冲材料如采用砂土袋垒砌的条埂或煤渣堆。基础爆破应采用延期雷管分段起爆,减小和控制一次同时起爆的药量。《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对应保护的不同类型建筑规定了不同的振动强度控制标准。

4.3.9 本条规定的覆盖材料和遮挡设施是指不易抛散和折断,并能防止碎块穿透的材料,用于建筑爆破拆除施工时,对爆破部位进行覆盖和遮挡,固定方便、固牢可靠的一项安全防护措施。

4.3.10 本条规定了爆破拆除工程药包个数多,药包布臵分散,要确保所有雷管安全准爆,导爆索起爆网路有大量的炸药能量在空气中传播,易造成冲击波和噪声危害,导火索起爆不能实现多个药包的同时起爆。

为了确保爆破和效果,装药前应进行爆破器材的检验,确保起爆网路安全准爆;通过试验爆破效果确定耗药量。

4.3.11 本条规定了爆破设计确定的安全距离,爆破时要进行警戒,对警戒范围内的人员必须撤离疏散,以通往爆区的交通道口应在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下实施交通管制。

4.3.12 本条规定的爆破作业是一项特种施工方法。爆破拆除作业是爆破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爆破拆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必须按照《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有关规定执行。

4.4 静力破碎

4.4.1 本条规定了静力破碎使用范围。静力破碎是使用静力破碎剂的水化反应体积膨胀对约束体的静压产生的破坏做功。

4.4.2 本条规定了静力破碎剂是弱碱性混合物,具有一定腐蚀作用,对人体会产生损害,一旦发生静力破碎剂与人体接触现象时,应立即使用清水清洗受浸蚀部位的皮肤。

4.4.3 本条规定的静力破碎剂具有腐蚀性,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材料膨胀、失效。静力破碎剂必须放臵在防潮、防雨的库房内保存。

4.4.4 本条规定了为防止在相邻的两孔之间同时作业导致喷孔,对人员造成伤害。

4.5 安全防护措施

4.5.1 本条规定了脚手架和安全网的搭设应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执行。项目经理(工地负责人)组织技术、安全部门的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5.3 本条规定的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是指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工作服等。

4.5.4 本条规定了拆除工程有可能影响公共安全和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的情况时,应在施工前做好宣传工作,并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安全标志设定符合国家标准《安全标志》GB2894-1996的规定。

4.5.5 本条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制定。

5安全技术管理

5.0.1 爆破拆除和被拆除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拆除工程,应编制安全施工组织设计;被拆除建筑面积小于1000m2的拆除工程,应编制安全施工方案。

5.0.2 本条规定的恶劣气候条件是指大雨、大雪、六级(含)以上大风等严重影响安全施工时,必须按照《建筑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执行。

5.0.3 本条规定了防止被拆除建筑意外坍塌,对机械设备和临时设施造成损坏。

5.0.4 本条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

5.0.7 本条规定依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制定。

6文明施工管理

6.0.3 本条规定防止扬尘措施可以采取向被拆除的部位洒水等措施,降低噪声可以采取选用低噪声设备、对设备进行封闭等措施。

6.0.5 本条规定依据公安部第61号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制定。

篇6:信息技术建筑工程管理论文

一、建筑工程管理应用信息技术的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时候受到了一定的约束

如今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多数是集中在简单层面,例如简单的打印一些文件、检索文件等等,但是在进行数据整合的时候没有与建筑工程行业的特点有效的结合,尤其是没有应用信息技术在动态信息管理方面建立恰当的关系。

2建筑工程管理在信息技术方面应用方面存在着孤立的特点

在建筑工程的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有建筑企业内的高层管理人员能够使用,并且建筑行业内的各个管理部门在信息交流方面的互动活动比较少,使得建筑企业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整体应用水平上表现出了孤立的特点。

3建筑工程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着应用范围窄的特点

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多数是在项目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制定以及成本的控制等问题都忽略了信息的动态跟进,整体上看,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其余阶段应用较少,主要的原因是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方案依旧处于比较传统的方案。

二、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推广应用的建议

1确定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为了能够在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首先应当相应国家的建设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工程的好找,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作为管理的对象,并在全部信息化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行无纸化施工与管理,使得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与网路以及电子化技术有关的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链接,将所有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都存储在建筑工程信息管理的数据库之中,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数据能够更便捷、更方便的实现数据共享和利用。同时建筑工程的各个施工管理部门应当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推广与建筑有关的高科技软件产品的应用,将更多优秀且方便的管理软件应用到建筑工程之中。

2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管理系统

建筑工程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数据,管理体系十分的庞大,在数据计算方面存在着大量的工作量,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各个管理部门之间建立一体化的信息系统,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计划进度、资金会计、质量安全、人员管理、资源管理以及成本管理等问题都统一的协调起来,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工作、施工环境,使得整个建筑企业能够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

3强化建筑工程对于信息化管理的重视,将其放在核心的位置

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在施工项目的实施上有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尚未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系统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意义,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强调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的地位,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当在施工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建立生产要素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促进工程项目管理不断的向信息化推进,使得建筑工程企业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模式之中。

三、总结

上一篇:营销毕业论文下一篇:初一期中总结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