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心灵作文

2024-04-13

润泽心灵作文(精选11篇)

篇1:润泽心灵作文

润泽心灵作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润泽心灵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呆呆的坐在窗前的书桌上,任凭风对自己头发的“挑衅”。离中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紧张地心情时刻存在,不由得加快了学习的步伐,整天埋头于书海之中,挣扎于成绩分数之间,恐怕早已忘了快乐是什么滋味,想到这里,心不禁酸了起来。几个孩子从我的窗前蹦蹦跳跳的.跑过,带着无比满足的笑容,曾几何时,我也想他们那般。

拉开抽屉,翻出压在最底层的那本同学录,顿时,所有的往事都历历在目,一幅又一幅的画面在我的脑海里快速浮现。

翻开第一页,是她,我兴奋不已。看着她那时的照片,读着她那时给我的搞笑留言,我忍不住笑了。我想就这样放纵自己一回,抛开作业,任由自己的思绪飘回到过去。

她,是我小学时最好的朋友。教室,操场,食堂……我们一起走过校园里的每个角落,互相承诺彼此是永远的朋友。我记得,我俩的成绩并不好,有时会受得到老师的批评,但不知怎的,无论分数又多么的不堪,我们每天也还是嘻嘻哈哈的。

那时,我们都恨透了同一个老师——我们的美术老师。他会经常会因为我们画得不好而指责我们。大家都说他眼睛的余光都可以杀死你,因为他的眼睛很亮,所有的小动作都别想逃过他的眼睛。在他的课上,在调皮的学生也乖得像一只小猫似的。

一次,我同朋友一起上厕所,在厕所间,和她一起表达对美术老师的不满,不巧,这时,与美术老师撞了个满怀。她一定听到了。我一时不知所措,她拉上我的手,迅速逃离了厕所。这下完了,这下完了。我不停地念叨。这时,她突然说,没关系了,美术课又不多,平时与她撞见的机会也不多。虽然她这样说,但我能感觉到她心里也有些害怕。对,没关系,我淡定地说。我们互相看着对方,不禁大笑。

“哈哈。”时隔多年我还是不能忘记这最美好的一刻。

我想,我不应该抱怨现在忙碌紧张的生活,至少我曾经拥有过美好时光,现在体会不到,那又怎样?人生,只需有一个美好时光,就足以让自己回味一辈子,不是吗?

篇2:润泽心灵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100字中考满分作文200字中考满分作文300字中考满分作文400字中考满分作文500字中考满分作文600字中考满分作文700字中考满分作文800字中考满分作文1000字中考满分作文1200字中考满分作文1500字中考记叙文中考优秀作文中考作文题目中考满分作文大全出国留学网中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恩施中考满分作文:润泽心灵的美好时光,2017恩施中考满分作文:润泽心灵的美好时光

呆呆的坐在窗前的书桌上,任凭风对自己头发的“挑衅”。离中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紧张地心情时刻存在,不由得加快了学习的步伐,整天埋头于书海之中,挣扎于成绩分数之间,恐怕早已忘了快乐是什么滋味,想到这里,心不禁酸了起来。几个孩子从我的窗前蹦蹦跳跳的跑过,带着无比满足的笑容,曾几何时,我也想他们那般。

拉开抽屉,翻出压在最底层的那本同学录,顿时,所有的往事都历历在目,一幅又一幅的画面在我的脑海里快速浮现。

翻开第一页,是她,我兴奋不已。看着她那时的照片,读着她那时给我的搞笑留言,我忍不住笑了。我想就这样放纵自己一回,抛开作业,任由自己的思绪飘回到过去。她,是我小学时最好的朋友。教室,操场,食堂……我们一起走过校园里的每个角落,互相承诺彼此是永远的朋友。我记得,我俩的成绩并不好,有时会受得到老师的批评,但不知怎的,无论分数又多么的不堪,我们每天也还是嘻嘻哈哈的。

那时,我们都恨透了同一个老师——我们的美术老师。他会经常会因为我们画得不好而指责我们。大家都说他眼睛的余光都可以杀死你,因为他的眼睛很亮,所有的小动作都别想逃过他的眼睛。在他的课上,在调皮的学生也乖得像一只小猫似的。

篇3:快乐阅读,润泽心灵

一、创设情境, 激发阅读期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早就有“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批文以入情。”文本中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情感是作者写作的源动力, 更是推动读者阅读探究的催化剂。理性的思维总是建立在感性的理解之上。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 直观的表象是其想象与思辨的支撑、基础。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的情感因素, 创设出必要的教学情境, 拨动学生的心弦, 让积极的情绪色彩促使学生发生由内而外的变化, 不断产生新的阅读期待。情景交融中, 指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上几个来回, 与作者、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穿越知识的丛林, 让阅读教学向更深处漫溯。

色彩与声浪并重的动画、形象逼真的图片、栩栩如生的语言描述都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是创设阅读情境的重要途径。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九寨沟》这部分内容时, 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播放九寨沟雪峰插云, 古木参天, 平湖飞瀑, 异兽珍禽的神奇景象。百炼腾空、色彩斑斓的五彩池……借助于可感的图片, 伴随着优雅轻快的音乐, 孩子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仿佛来到了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 山河壮丽, 许多景区都让游客流连忘返, 九寨沟的神奇与秀美倾倒了无数的文人墨客。相信我们读了这篇课文, 一定会被诗情画意的九寨沟所感染。”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入情入境, 潜心会文。学生在情境中积累了知识, 习得阅读的技能与技巧, 陶冶了情操, 提升了综合素养。情感正能量的引领下, 语文阅读成为一件很享受的事儿, 乐学的情绪也就油然而生。

二、联系生活, 体验中加强感悟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 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是浑然一体的,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 并服务于现实生活。生活有多广, 语文课堂的外延就有多宽, 语文课堂的触角应该指向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教师理应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 让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相沟通, 关注儿童的生活世界, 捕捉生活中的阅读教学素材。鼓励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来理解文本内容, 赋予语文阅读教学的生活意义与生命的价值, 润泽自我心灵, 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有经验的教师能巧妙地将生活的源头活水融入阅读课堂, 架起现实生活与语言实践之间的桥梁。学生带着对生活的体验来揣摩语言, 习得语言规律。教学文包诗《每逢佳节倍思亲》时, 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解读文本, 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每逢佳节倍思亲”, 仅仅依靠干瘪的描述, 学生不容易体会到诗人的真情实感。教师抓住生活与文本的切合点:“你有哪些亲人在外地工作、学习?在春节、中秋等一些重要的节日来临的时候, 你们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各自的思念之情呢?”学生争先恐后的表达过程, 也就是寻找生活铺垫的过程, 从而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振。迁移表达, 游刃有余。“外婆, 您在四川还好吗?转眼间重阳节又来了, 我们都很想念您, 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让阅读教学与生活相联姻, 文本的感悟跳出课本的框框, 走出教室的藩篱, 融入生活的味道, 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拓展了学生阅读的空间, 让语文阅读课堂更为丰盈、灵动。

三、自主阅读, 倾听花开的声音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是独具个性的生命体, 来自于不同的家庭, 有着自我的生活方式与思维习惯, 在文本阅读中有着各自关注的焦点, 面对相同的文本肯定也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与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以往的阅读课堂中, 感觉部分教师常常以繁琐的讲解取代了学习者的阅读实践, 千篇一律的空洞说教比较明显, 扼杀了学生的自我主张与创新思维。在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鼓励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允许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

《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描写了金秋时节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原野的迷人景色。在阅读教学时, 我没有逐段讲读, 而是让学生抓住北大荒秋天的“美”, 鼓励学生通览全文后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或印象深刻的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 开展探究性品读。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阅读的方式以及学习的小伙伴, 表达出各自的阅读体验。有的深情朗诵, 有的创作了短小的诗歌, 有的还唱起了歌儿……有效促进了个体的内化与吸收。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后, 倡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一晃几个月过去了,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又见面了, 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的思维的阀门打开了, 自由练笔, 续编故事闪现出个性化的理解, 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教师应关注阅读教学的生成, 设置多元的阅读目标, 实现多维的阅读评价, 让阅读课堂展现了出应有的张力与活力。

篇4:放飞蜻蜓 润泽心灵

一、细心呵护,放飞童心

陶行知先生是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课文的思想内涵也正是通过陶行知先生的言行来展开的。文中的细节描写更是体现了陶行知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和他的一颗童心。如:“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文中作者不用“拿”而用“取”,因“取”的动作很轻微,也很小心,可以看出陶行知先生对蜻蜓的敬意和爱护。同样,从“小心翼翼”“高高举起”“小心地翻过来”等语句上也体现出先生对孩子们的平等相待和尊重。从中我们也感受到陶行知先生的一颗童心。

二、灵动语言,倾注爱心

课文中,陶行知先生循循善诱,询问孩子们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用,眼睛的结构怎样……没有丝毫的说教,却是环环相扣,教给孩子们与蜻蜓有关的知识,不着痕迹,水到渠成。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呢?”尽管孩子们已经明白捉蜻蜓的害处,产生了放飞蜻蜓的愿望,但陶行知先生不是用命令,而是用“商量的口吻”来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可见是他,把孩子们当作平等交流的对象,并给予充分的尊重,体现了大家风范。与孩子们平等对话,循循善诱的语言似涓涓细水流入孩子们的心田。聆听着陶先生的教导,孩子们,将人类的好朋友蜻蜓放飞。孩子们放飞的不仅仅是蜻蜓,更是爱心。

三、润物无声,润泽心灵

在不知不觉中,陶行知先生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教育”。而他的“商量口吻”和“把蜻蜓还给孩子”的举动也正是希望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你看,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孩子们连用两个“放了它”,可见他们放飞蜻蜓的愿望是多么强烈。陶行知先生对孩子们说的不是大道理,但对孩子们的教育和影响是深层次的。

《放飞蜻蜓》一文层次清楚,语言简洁,通过人物具体明白的对话,推进故事的发展。孩子们在放飞蜻蜓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放飞童心,放飞爱心。孩子的心灵得到润泽。

篇5:润泽师生心灵

为使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积淀厚重的国学底蕴,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学校积极了营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氛围。学校“书香濡染心灵”这一亮点让人驻足流连。

一是创设了诗意校园文化氛围。校园处处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大路两旁树立的名人头像和名言警句,让人深受启迪,见贤思齐;集贤大道上镌刻的三首古诗《劝学》《冬夜读书示子聿》《望岳》,时刻提醒着孩子们进入校园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胸怀远大;精心设计的富有层次的楼道文化,如楼道旁的《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孟子》中的经典名句,让孩子们抬头能见,随口诵来,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古典文化的无穷魅力,更在每日的接触中明理修身,化育灵魂;异彩纷呈的班报专栏让墙壁充满生机和活力。走进各班如同走进了知识的海洋,时而是诗的王国,时而是画的殿堂。形成各自特色,百花齐放的书香校园文化。还有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如诗文小报、诗配画作品,让我们感到他们正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二是让诵读经典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⑴早晨,坚持经典诵读。将《古诗文诵读》(前半部分是古诗,后半部分是《千字文》《百家姓》《论语》等国学经典)学生人手一本,每周在黑板上的“日积月累”栏目写上本周的诵读及积累内容,每周安排一个早读,全年级统一,营造诵读经典的氛围。⑵中午,进行补充阅读。每天利用30分钟的午读时间,语文教师进行《新补充读本》阅读指导,并将阅读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慢慢吸收消化。⑶课外,开设“阅读超市”。“走进神秘的神话世界”,“杨柳依依送别情”,六年级“走近李清照”等专题阅读指导课,组织全年级学生参加听课。⑷校外,开展专题阅读。每学期按年级提供统一的必读书目,每学期共读4本,每月一本。通过小手拉大手,倡导“亲子读书”活动。每学期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小书虫”系列评比活动。孩子

篇6:用爱润泽学生的心灵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高尔基也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这两句名言揭示了教育的真谛: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首先,每天从一个微笑开始

我生性乐观,爱笑。微笑,是阳光,给与学生灿烂和温暖。微笑,缩短了我与学生心与心的距离,微笑,给学生坚强的自信,微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在11月我儿子因车祸骨折,先后做了两次手术,但是我依旧微笑着进入课堂。一是我不把个人悲伤的情绪传染给学生,二是让孩子知道他们的老师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

,班级里一个女生因为父母离异,她的幼小的心灵受到很大的创伤,以致自卑封闭自我,经常用冷漠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对谁都冷漠躲避。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我真的心疼,作为一名老师,我很着急。于是在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她发言,并带头给与她热烈的掌声;在课间,把她带进办公室,有时问问她吃的早餐,有时问问她怎样过得周末,逐渐地,她开始接受我的关心。一个冬天的早上,我见她的手脏兮兮的.,就把她带进办公室,倒上热水让她洗手。她洗着洗着,她流泪了。“因为爱,所以爱”,我为她做的这些,其他学生也看在眼里,都主动接近她,帮助她,她感受到了我对她的关心,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后来还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是爱治疗了她心灵的创伤,是爱挽救了一颗沉默冷漠的心。

对学生的爱是不是挂在嘴上,而是在细微之处。在课堂上指出学生握笔的正误,拍拍肩,摸摸头,关爱、亲切的目光注视,及时的鼓励与严厉的指点,都可以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们,使学生们感受到教师很在意他,关注他。

其次,宽容平等

“教室是一个允许学生犯错的地方”这是我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关键是引导学生如何改正。在改错的过程中,学生先是自我醒悟,自我完善。班里一位男生,好动,自制力差,在课堂上经常东张西望,我没有简单地制止他说话,而是让他做组长,管理组织学生早读,组织小组学习和组织学生扫地等,他为了能做其他人的榜样,尽量克制自己,有时也克制不住自己。但是进步很快,家长了解他在学校的情况,非常吃惊。问我用了什么高招。我当时的回答是:在心里,我和你们做父母的一样爱他,希望他进步优秀。

作为老师,与家长不同的是用一个孩子的心理来理解他们的言行,用宽容的心态来理解他的错误。如果做对了,就充分肯定;如果错了,就 告诉学生:老师会原谅他,但是原谅不等于纵容他,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考虑“错在哪里”,怎么做才更合情合理,最后鼓励他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况会做得比这次好。

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让我一读再读:学生都是在慈爱和严爱交织的旋律中长大,一味慈爱,学生会把老师的爱视同父母的爱;一味严爱。他们稚嫩的心里承受不了。在某些方面,必须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人接受锻炼,才能够促其发展。

篇7:润泽童稚心灵,奠基幸福人生

---重庆市武隆区江口镇中心小学校润泽教育漫谈

任杰、罗成兵、陈小容

江口镇中心校创办于1906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办学历程。近年来,学校秉持“上善若水”的办学理念,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积极实施“润泽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牢筑““润泽心灵、滋养生命”基石

习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我们之所以坚持走“润泽教育之路,以“上善若水”作为办学理念,以“海纳百川”校风,是因为这既蕴含了追求“真善美”这一人类的永恒理想,又揭示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是对新时期立德树人内涵的深刻解读。

(一)着力构建润泽教育的文脉载体

江口镇地处于芙蓉江和乌江的交汇处。两条碧绿、纯净、优美的河流润泽着两岸的人民,也润泽着江口的学子,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启发。因此,两江绿水是江口小学非常具体、生动的文化符号,亲水、习水、乐水、惜水,就是江口小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1.水,纯净、清澈,朴实、神秘,有灵动的独特风格,飘逸着空灵、神秘、幽深,体现出天地间的大美。

2.水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水在滋润万物生灵的同时,也孕育了人类社会文明。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印度河催生了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哺育了华夏文明。坐落在芙蓉江及乌江怀抱中的江小,时刻吮吸着她们的乳汁。两江水滋润、惠泽着学校的不断成长、成熟。

3.水蕴藏着处世哲理及高尚品德。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认识水、治理水、开发水、保护水以及欣赏水的过程中,领悟出水的许多特性,如勇敢、坚定、包容、灵敏、趋下、公平、意志、礼义等。水的这些特性,充满着智慧的哲思,能给人以启迪作用,并对人们美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塑造功能。如“滴水穿石”所体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性格及持之以恒的意志;“不争”、“处下”的品性所展现出的谦卑、宽容、无争等为人处世的哲学。这些智慧无疑是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认同乃至人生哲理的升华。

(二)努力形成“因材润泽”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能够向外界展示的窗口,也是一个学校育人的切入点。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校的主题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校文化主题所提炼出的重要教育方向。我校把“水”作为教育资源,从水的特质、品性及其所蕴涵的哲思出发,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以水韵文化为载体,依托教育来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发扬“水”的精神,树立“水”的形象,实现“水”解历史、“水”悟中华、“水”品人生的润泽化人目标,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润泽育人目的,并最终体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教育理想,让每一个“水宝宝”在江小这个“汩汩清冽的水世界中”,浴水成长。

水既有穿岩凿壁、一泻千里的大气势,又有九曲回环、顺势而为的大智慧。水在困难面前,它不退缩、不停步、不畏惧、不回头,但也不蛮干、不胡来。水懂得蓄势、惜力,在老路不通时,会开辟新道,在前方阻隔时,会绕道而行,是创新、实践的典范。水这样的特性,用在我们的教育中,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1.随物赋形,实施个性化教育理念。丰富的个性发展是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源泉。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个性,正视个性差异,张扬个性,鼓励个性发展,它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它把培养完善个性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与环节之中,从而对学生的身心素质特别是人格素质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个性化理念在教育实践中首先要求创设和营造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搭建个性化教育平台;其次在教育观念上它提倡平等观点、宽容精神以及师生互动,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展示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条件,鼓励学习者各显神通;再次在教育方法上,注意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施行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从共性化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给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生长空间。

2.尊重个体差异,提倡多样化教育理念。随着社会结构的高度分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和多变,以及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教育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首先表现在教育需求多样化,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才的规格、标准必然要求多样化;其次表现在办学主体多样化,教育目标多样化,管理体制多样化;再次还表现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衡量教育及人才质量的标准多样化等等。

二、培育“纯真至善

尚雅尚美”学子

我们的育人目标是对学生经过六年教育后所受影响的愿景性描述。

(一)培养什么样的人

1.以水无色无味、纯净清澈、清新朴实之特质育纯真之人。“纯真”,意即纯洁,天真,真诚。唐朝诗人李白言,“白鹭之白非纯真,外洁其色心匪仁”,可见纯真是由里而外的纯净、真诚,正如水纯净清澈的特质,以水这种美好特质滋润人的心灵,必会让人的心如水般纯净清澈,让人如水般清新朴实,从而培育表里如一的纯真之人。

2.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之品性育至善之人。“至善”,意即最崇高的善,一般认为是道德上追求的最高目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体现出水谦和、仁爱、包容、和善的品性,以水的这些品性润泽人心,必会培养人谦和友爱、包容涵纳、和善仁爱的品质,培育高尚道德情操之人,达到育人至善的教育目的。

3.以水温柔甜美、刚柔并济、方圆相融之特性育尚雅尚美之人。“尚雅尚美”,意即崇尚或追求高雅、文雅、优雅,欣赏并践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等。世间受水的滋润,万物婀娜多姿、风情万种、五颜六色、活灵活现。水是无处不在的精灵,它以变化莫测的韵律与万物对语,阐释着生命的美好和真谛,因而自古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浪漫爱情之美,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水天一色之美,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瑰丽江南之美……以水之美、水之柔去润泽人,必会培养一个人为人处事的高雅作风,举手抬足的优雅风范,以及培养对自然万物、社会诸事的审美意识。

(二)用什么方法培养人

学校以水之品性润泽校园、培育学生,必会培养纯真至善、尚雅尚美的高尚情操之人。

1.环境习染。环境虽然无言,但是环境的特性无时不刻不在向人的潜意识渗透,从而影响人的发展和品格。一是在楼宇命名做文章,将学校各区域楼宇命名为“润雅斋”、“润美轩”、“润真楼”、“润善园”、“润正坊”、“润馨堂”;二是在廊道布设上下功夫,不同楼层的廊道以“两江源、两江趣、两江情、两江韵”等不同主题进行布设美化等,在“润”“泽”二字的引领下,通过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一个优美而富有文化蕴涵的校园环境,这样的环境就会润泽学生心灵,形成美好的品格。

2.心态哺育。在润泽教育中,心态至关重要,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行动,也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学校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能够以积极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来处理身边的事务,能够以善良的心态来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3.文化熏陶。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古典文化的诵读等,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融汇到学生的心灵中去,让学生养成温文尔雅、志向高远的君子气概,从而与江口这一旅游重镇的发展相吻合,与教育的目标相匹配。

4.习惯养成。习惯是不断重复的行为,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润泽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多种渠道,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具体怎样培养人

本着“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育人课程”的原则,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

1.实施五个维度,推进全员育人。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学校、教师、班级、学生、家长五个维度的全员育人模式。学校每周有育人重点,实行中层及以上干部轮流值周、教师全员值周,积极寻找问题、汇总问题、并着力解决问题,开展班级班级值周,4至6年级全部参与到全校的值周工作中,实现校内360度无死角全覆盖;德育处在每周对值周班级、监督岗、志愿劝导员进行专题培训,每期针对学生的专题培训率覆盖达50%以上,而这50%的学生又将引领和影响另更多的同学;同时开展“芙蓉花开满园香”文明班级评选活动,将习惯养成、文明礼仪、两操等纳入考核,做到了横向有比较,纵向有目标,每周有表彰,每天有反馈;聘请优秀学生家长为校外中队辅导员,邀请他们进课堂、上讲台。

2.践行“六行七礼”,深化全面育人。为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水平,引导少年儿童“学礼仪、知礼仪、行礼仪”我们我们《中小学生守则》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六行七礼”,并分解到各年段,实施主题浸润,年段培养,层层推进。“六行”即为卫生、文明、自理、诚信、学习、运动等六类行为养成教育;“七礼”即为上学、升旗、待人、上课、课间、就餐、放学等七类礼仪教育。发放《六行家校联系档案》,构建家庭,教师,学生的三级评价机制。开展主题教育,学习《七礼守册》,传唱《七礼之歌》,践行“七礼”之道。做到“点、线、面”结合,“学、知、行”一体,将“六行七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文明礼仪之花在美丽和谐的校园处处盛开,真正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落到实处。

3.开展“三月三节”,促进全程育人。育人工作的根本途径就是实践和示范。学校精心设计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月活动为主线,努力实现“全程育人”。如,三月礼润童心—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五月艺润童星—放飞梦想展魅力;九月习润童雅—良好习惯伴我行;搏击赛场强体魄;十一月慧润童魂—科教创新齐争鸣。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追寻烈士足迹,增强爱国情怀”的烈士公祭日活动、“感受红色记忆,感恩富强祖国”的区档案馆参观活动、“聚焦家乡巨变,筑梦伟大时代”的重点工程银盘电站访问活动、“践行六行七礼,争做五好少年”系列主题活动等。同时,学校还编辑出版校报《芙蓉印记》,让学生自己讲述自己心路历程、成长故事,为他们搭建传递真善美的平台。

三、芙蓉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爱洒童稚心灵、奠基幸福人生”是对我校一贯秉持的培养目标、社会责任的完美诠释。水可益智、育德、励志、怡情、养性,水韵文化已成为中华乃至世界优秀文化瑰宝。依托水韵文化,推出特色润泽教育,充分利用人们在认知水、利用水、治理水、开发水、保护水和欣赏水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教育资源,达到环境习染、心态哺育、情感熏陶、精神激励、习惯养成等育人、化人的教育功能。在实现学校总体目标上增添特色,在学校常规管理上凸显特色,在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中彰显特色,最终能够依托武隆美丽的山水成为一所特色名校。

润泽童稚心灵,愿万千学子皆作语言文雅、行为儒雅、情趣高雅的出水芙蓉。芙蓉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时光荏苒,岁月穿梭,顶住外界的诱惑,保持内心的那份纯真、那份清雅,作一个为人真诚、做事认真,踏踏实实掌握一项技能,习得一门学问,乐于奉献的清雅芙蓉。

篇8:润泽心灵作文

一、优化环境, 促进阅读

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要创造爱书和尊重书的氛围, 要对书怀有崇敬的感情——学校和教育工作的实质就在于此。一所学校可能具有设施, 但是, 如果没有书, 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书, 或者, 如果大家都不爱书, 对书无动于衷, 那么它就还不可能成为学校”。“环境塑造人”,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唤醒学生阅读期待, 促进有效阅读的基石。教师只有通过优化“阅读, 悦成长;阅读, 悦快乐;阅读, 悦幸福”的阅读氛围, 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学文、用文, 使学生成为“阅读发现者”。比如, 学校根据校园实际情况, 对走廊、教室、图书室进行精心打造, 墙饰以《论语》《弟子规》《经典诗文》名句为主;班级设立“绿色图书角”“书海园地”“阅读加油站”;在大厅、楼道、班级悬挂名人名句, 营造“人文书香”“书香文苑”“人文悦读”的阅读氛围, 使学校、班级成为阅读趣园、阅读乐园。

二、优化资源, 推动阅读

信息网络的普及给阅读提供了广泛的语文阅读资源, 特别是许多带着功利性和营利性书籍或“阅读”融入小学生的生活之中, 教师如何取舍、优化资源就变得至关重要。教师优化、统整阅读资源, 必须明确阅读推广目标, 为学生阅读指明方向, 科学、合理地统整“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阅读资源”。比如教师、家长一起挑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 充实、完善、规范网络阅览室、图书室、班级图书角书籍的种类、数量, 有条件的可以统整家庭、社区阅读资源, 成立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阅读指导中心”, 推动“大阅读”。

三、优化活动, 带动阅读

学好语文, 必须保证大量的阅读实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 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优化阅读活动是带动阅读实践的前提条件, 是推行“ 人文悦读”的“ 助力器”。优化阅读活动涵盖课内、外。课内, 教师提炼课文主题、单元主题, 拓展延伸主题阅读内容, 以读促写、以文带文、以单篇带多篇, 促进学生在“群文”中阅读、“群文”中读写;课外, 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的阅读活动。另外, 还可以结合学校、班级、学生实际, 组织开展“四个一”、“三个一”、网络阅读、“晨诵、午读、暮写”等活动, 带动学生阅读。

1.执行“四个一”。定期开展“月荐一本书”“日读一小时”“月读一本书”“半年一交流”活动。每位学生每年推荐一至两本书, 推动“大阅读”。比如引入古典诗文、经典名句进校园, 带领学生阅读经典、背诵古典诗文;以“读童话、演童话、写童话”为突破口, 促进阅读实践。

2.实行“三个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学生日常阅读情况, 组织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读一本好书”“讲一个精彩故事”“写一篇心得”。

3.推行网络阅读。学校网站开辟“人文悦读·翰墨飘香”阅读专栏, 发布推荐阅读书目, 搭建网络读书平台, 定期发布、更新专栏内容, 引导和组织广大教师、学生踊跃投稿, 推荐好书, 撰写读书心得体会, 交流读书经验, 促进信息互动和资源共享, 加强教师、学生上网学习和交流。

4.实行“晨诵、午读、暮写”。教师引领学生“晨诵、午读、暮写”。要求学生, 每天到校后, 早晨诵读经典诗文;中午默读“分级课外读物”和中华经典诗文半小时以上;下午放学后要求学生坚持写十分钟读书日记。

四、优化方法, 促进阅读

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是促进有效阅读的根本, 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方法, 做学生阅读的引导者、指导者。比如:选读法——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需要, 指导选择性阅读书籍、报刊、段落片段的精华部分, 以便学以致用;精读法——教师根据书籍、课文、报刊的重点文章、重点段落, 要求学生集中精力, 逐篇、逐段、逐字、逐句地阅读;速读法——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内容, 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摘录批注法——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精美的词、句、段摘抄下来, 或对阅读的有趣部分画记号、作批注, 写写自己的感受。

五、优化评价, 激发阅读

评价的力量是巨大的, 它一旦形成, 就会使所学的化为自己内在的行动。“多一把评价的尺子, 多一批优秀的学生”。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质量, 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以“读书交流会、读书汇报会、优秀的读书笔记推进会”等形式开展。对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 教师及时鼓励,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 就会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 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因此, 我们要优化阅读评价方式, 突破原有单一“终结性评价”的方式, 以“激励学生”为宗旨, 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采用单向评价和综合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把学生阅读评价放到日常阅读之中。

篇9:生态诗歌,润泽心灵

“只有与环保同在,我们才能与母亲同在,把母亲的赞歌谱写到永远、永远……”

“我们希望给未来留下一个更美的地球!我们希望能唱响绿色和平的歌!”

当这一个个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定理想,从一张张稚嫩的口中喊出的时候,令人深受感染。

12月8日,在首届“珠中江”中学生环保诗歌朗诵比赛中,来自珠海、中山、江门三市的60多名高、初中学生通过朗诵环保诗歌,表达出了自己对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深深愿望,并向社会发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倡议。

四年前,《珠中江环境保护区域合作协议》签订,从此,珠中江三市环保部门每年都轮流在各市联合举办环保宣教活动,培育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理念。今年恰逢三市环保工作的大喜之年:珠、中、江三市陆续通过了全国环保模范城复核。藉此机会,珠中江三市环保局共同主办了此次的朗诵活动,以进一步繁荣环境文化,树立环保自觉,宏扬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据主办方负责人介绍,活动旨在提高三地广大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青年一代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从而影响并引导身边的人员积极抵制破坏、污染生态环境的行为,共建生态和谐幸福家园。

比赛现场,学生们以激情洋溢的风貌、抑扬顿挫的声音、丰富饱满的表情,向观众们描绘大自然的美好、诉说破坏环境的恶果、呼吁全社会齐来保护生态家园。参赛的广大师生都表示,这样的比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朗诵技能,而且通过对诗歌的学习、朗诵,学生对环保的认识也进一步得到提升;比赛过程,学生们深情的演绎,更是让现场观众享受了一次生态文明的大餐。

篇10:根植民族文化润泽学生心灵论文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县蒙古族实验小学始建于1987 年,是吉林省唯一一所以汉语授课为主,加授蒙语文“双语”授课的实验小学。前郭县蒙古族实验小学坚持以把学校办成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乐园,精神家园”为宗旨,秉承“根植民族文化,激发个性潜能,润泽每颗心灵”的办学理念,坚守“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润泽教育,得到社会的赞誉。

加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品德素养的主阵地。我们本着“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基本思路,努力做到在思路上开拓创新,在措施上讲究实效,在教法上改革创新。

一是创设课程文化,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在“润泽教育”的理念引领下,学校初步构建与办学理念相适应的“水韵润泽课程”框架,按照“课程因学生而设”的理念,集全体教师的智慧于课程体系建设中,努力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本土化、德育活动课程化、德育课程生活化、校本课程多样化。针对课程的不同特性,以及对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建立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形成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精品化”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共识,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相结合。

二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高效课堂。经过两年多的探索,语文教学形成了“132 读写结合” 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完善为“三读两表达”;数学课堂教学形成了“五步走”教学模式;蒙文课堂教学形成了“三步三查”新模式。课堂教学有模式但不模式化,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三是开展有效教学活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成立各种活动小组,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扎实的训练,培养学生特长。以因材施教的模式让优生“超越自我”,让中等生“舒展自我”,让学困生“战胜自我”,提升自身的价值。

四是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每学期,学校都围绕课堂教学开展常态化的“五课”活动,有青年教师“上”竞赛课,学科组“ 推” 精品课, 师带徒“磨”研讨课,外出学习“讲”汇报课,面向家长“亮”开放课,活动收效良好。

五是抓细常规管理,实现管理增效。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长期坚持开展“三查”活动,即教学常规检查、随堂听课抽查和日常教学巡查相结合,确保管理无遗漏;精细备课、上课、作业设置与批改、辅导和评价“五个环节”;严把教学常规检查关,进一步建立健全常规检查制度;落实好课堂教学巡查制度;在校长、业务校长、教导主任中深入开展“五个一”教学管理反思活动。强化师资建设,引领校园行为文化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 师德” 和“师能”,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打造优良校园行为文化的基础。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严格执行前郭蒙小《教师十三不准》,坚决遏制“三乱”现象发生,将师德考核结果与教师奖罚、岗位聘任、职称评聘和评优选先挂钩。加强教师业务提高培训。认真抓好“国培”“省培”及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学习。建立以校为本的学习型制度,定期对教师进行课标学习及考试,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加强教师外出学习。近年来,我们先后派出副校长、教导主任及教师外出学习习近平百人次,学习名校、名师成功的学校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外出学习教师回校后做观摩课或专题讲座。通过学习,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加强教师读书。学校先后投资40 余万元,为师生购买教育名著及其他书籍,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读书12 本,组织开展教师读书经验交流会、书香教研组评选、师生同读一本书等活动。

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要求任课教师坚持每周练习三笔字,做到“三个一”即:每周一页小楷(硬笔)、每周一首古诗(粉笔)、每周一堂软笔课,同时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软笔、硬笔书法大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开展师徒结对子“传帮带”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和老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磨课、同课异构等形式促进师徒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要求班主任每周上好一节班(队) 会课,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主任交流工作会,一次全校性的家长会。我校95%的班主任先后参加了市、县级培训,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搭建展示平台,润泽学生心灵成长开展学生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人生,在展示中体验自我价值。

一是扎实开展读书活动。分年级确定学生读书目录,明确读书要求,坚持每天第一节上课前30 分钟集中诵读,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坚持每月每班召开一次阅读指导课或读书汇报交流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年级讲故事和读书演讲比赛;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性“读书知识竞赛”“经典诗文朗诵比赛”“读书成果展”“我读书,我快乐”主题征文活动;每年开展一次“书香教研组评选”“书香班级”评选活动。

二是成立了娜荷芽文学社、马头琴社团、民族舞蹈社团、搏克手乐园社团等多个富有民族特色的学生社团,广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是充分利用学校娜荷芽文学社社刊和红领巾广播站印发、播出学生作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

四是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我们将每年的六月份和十二月份定为“学生素质展示月”,开展系列学科竞赛活动。如语文学科的“积累测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学会感恩与爱同行”原创作文大赛、“童话伴我成长”讲故事比赛等;蒙语文学科的“母语诵”诗歌朗诵比赛等。挖掘民族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多年来,我们坚持开展“一训”“二诵”“三承”“四建”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在继承中求发展,在传承中求创新。

一训:强化学生蒙语会话能力训练。专门开设了了蒙古语会话校本课程;要求在蒙语课前唱蒙古族歌曲、蒙语课上进行5 分钟的蒙语会话训练;课后组织开展师生蒙语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

二诵:常抓国学经典诵读。根据学生年级特点,开展不同内容的经典诵读。低年级以诵读《三字经》《弟子规》为主,让他们在经典诵读中学习做人;中年级学生动情诵读《笠翁对韵》《少年中国说》,齐声诵读时,或韵味十足或慷慨激昂;高年级学生诵读《论语》,学生在诵读中懂得了学习之道、做人之道。

三承:传承民族艺术教育。学校先后成立了马头琴队、合唱队、舞蹈队、射箭队等特色活动小组,力求通过学习民族器乐、民族歌舞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篇11:润泽心灵作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shxc小学的sxr。在今天的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作发言,内心有些忐忑。作为一名教师,一位学校管理者,我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了一些平凡的小事。因此,我把今天的发言作为向各位汇报的一个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和我的同事们面对不尽如人意的生源,所作的一些探索和努力,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指点。

老师们可能都知道,我们学校是一所定点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目前全校学生中90%为外地孩子。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们感受到:这些游走在城市边缘的孩子,虽然有许多城市孩子不具备的优点,但是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失落与挫败,相对于本地孩子,他们的内心更加敏感与脆弱。因此,我们始终秉承“教育即服务”的思想,努力做好接纳、包容和服务工作。近年来,我们把教育服务的视角更多地关注到对孩子们健康心理的维护。

如何打开学生的心门?如何维护学生的尊严?如何带领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如何看待网瘾、逃学、离家出走的学生?如何引导学生乐观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和挫折……一个个活生生的课题摆在眼前,发人深思。我认为:自己作为分管德育和教科研的副校长,首先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成长。为此,我经常主动参加有关培训与观摩活动,及时向老师们传递信息,还注重了内心的修炼和心态的调整,并且努力以自身积极的心态影响和带动周边的同事和家人。

师德,是一个与学生的健康心理紧密联系的话题。然而,当我对现实中一些看起来关乎“师德”的事件进行追本溯源时,却发现有些事件表面上看是“师德”问题,其实根本原因在于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而引发的。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师并不是缺少爱与责任,而是缺少有效的表达爱的技巧。教师的爱,不在于我们付出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感受到了多少。为了提升我校教师的沟通意识和沟通技能,我们请来了专业的沟通培训师,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了多个层面的培训活动。(打出照片)

家庭是孕育孩子健康心理最重要的场所。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一平台,积极倡导广大家长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提高,并经常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来校与家长进行互动研讨、释疑解惑,分场次对各年级家长进行亲子沟通技巧培训(打出相关照片)。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组织的这些活动,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欢迎,也确实唤醒了很多父母的教育责任意识和沟通意识。在活动中,他们积极与老师互动、交流,一些父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育儿观,并努力在实践中改进和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收获了一些心得(这是我们学校的家长在参与培训之后写的心得与体会,打出刊登在家教报上的照片)。

针对个别需要加强后续辅导的家长和学生,我们主动寻求专业咨询师的辅导力量,学校、家庭和社区联合做好个案辅导和跟踪研究工作,使一部分在个性、行为、心理等方面较为特殊的孩子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打出个案辅导照片)。

四年级的学生小溪是在去年9月转入我校的。老师反映这个孩子早上一到学校就睡觉,各科学习基础非常薄弱。更令人担忧的是孩子的脸色苍白,经常会无缘无故地流鼻血,头晕,在与同学相处的时候,又特别容易冲动,还有攻击倾向。父母带他到医院检查,却被告知孩子在器质上没有任何问题。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孩子在身体和行为方面出现的异常表现呢?

经过深入了解,原来小溪的父母对于小溪的学习能力和学科成绩感到失望,便把他托付给了孩子原来就读学校的一位退休教师。之后,父母便离开小溪到东北塘工作,只是到周末的时候,才把孩子接到他们身边。当老师与父母电话联系小溪在学校中的表现时,父亲多次表现出了不耐烦。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敏锐地感觉这个孩子的问题根源在他的父母身上,而孩子目前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则类似于心理问题躯体化。

如果说父母对于孩子学习方面的不如意感到伤心,那么这样的心情我们尚能理解。但是这对父母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位退休教师和学校,就希望能甩手不管。试想这样的童年体验,将会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留下怎样巨大的创伤!而带着这样的创伤长大的小溪,又会有怎样的未来,这是我们不敢、也不愿意想象的。

通过无锡市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我联系到了一位擅长做沙盘疗愈的心理治疗师,把小溪的情况简要地向对方反映了之后,我就与小溪的班主任一起带着他来到了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打出照片)孩子高兴地玩起了沙盘游戏,心理治疗师则在一旁观察、询问和辅导。之后,我们又设法做通了小溪父母的工作,他们同意加入到家庭治疗之中。如今,在多方面的努力下,父母又回到了小溪身边,孩子身体上的一些异常症状得到了改善,与同学相处时攻击行为也少多了。

上一篇:买自考辅导书也要防盗版下一篇:b信息部管理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