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泽

2024-05-03

润泽(精选十篇)

润泽 篇1

当下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弱点:“贪”“嗔”“痴”, 佛经中谓之“三毒”。本文从佛性的角度去剖析与思索当下教师最常见的急需纯化圆满的人性弱点, 以引起我们的警醒, 针对性地自我完善, 让自己的教育人生更加如意自在, 功德圆满。

戒教育之毒——“贪”, 让人性更加丰盈

“贪”指的是对顺的境界起贪爱, 非得到不可, 否则, 心不甘, 情不愿。“贪”是教师最常见的弱点, 诸多坏事都缘起于这个“贪”字。

第一是“贪讲”。下课铃响了, 有些教师却迟迟不肯下课, 希望能多讲一个例题, 多讲一种解法, 甚至是多叮嘱一句话也好。此时, 相当多的学生早已无心听讲, 可拖堂的教师却往往一厢情愿地视而不见。这应该是平常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贪”了。

第二是“贪练”。部分教师在作业布置中一味求多, 较少顾及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承受阈值, 总以为作业布置得越多, 学生操练得越多, 那么学生在自己所任教课目上所投入的时间就越多, 从而也就会学得越好。其实,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过量作业往往会导致学生劳而微功, 劳而无功, 甚至是劳而负功了。

第三便是“贪爱”。这里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 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偏好, 对部分或个别学生青睐有加, 而对其他学生不闻不问, 根据自己心绪来教育学生, 让学生感觉教师的偏心, 感觉对待不公。教师的这种有意或无意的“爱‘优’之心”往往会在孩子们的心里投下一抹阴影, 久而久之, 便会让孩子的心里变得黑暗了。

其实, 凡事皆有“度”, 这个“度”就是界定是否过“贪”的红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诸如此类的涉“贪”的例子还有很多。佛教有云, 众生不可生贪念, 所谓“一念烦恼起, 百万障门开”。教师作为培育人的职业, 需要的是一种园丁的心态, 要有一种执着的等待, 要守得花开, 最为忌讳而又常常会犯的小错恰恰便是最要不得的“贪”了。

戒情绪之毒——“嗔”, 让人性更为柔和

“嗔”指的是对逆的境界生嗔恨, 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 不理智, 意气用事。作为人性的常见弱点之一, “嗔”有三种相, 即“顺理嗔”“非理嗔”和“争论嗔”。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 现实的学校办学环境并不宽松, 现在教师的施教境遇也不太乐观。跟其他业态相比, 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社会公众参与度高, 牵涉面广, 在某种意义上说, 教育更像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每个人都可以指手画脚地说上三言两语。作为一名教师, 被领导批评、被家长说闲话、被学生排斥、被家人抱怨那绝对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 让人发怒的“怒点”是随处可见了。

这其中, 最难消受的当属“顺理嗔”了。所谓的“顺理嗔”意即“他人来恼, 尔乃生嗔”。其实, 此乃人之常情, 即便是发脾气也是发得有理的, 故名“顺理嗔”。一个班级有几个学生, 那么我们就得跟这么多的家长打交道, 其中碰到个别蛮不讲理的那是常有的事了。可是, 作为教师, 我们不能不去面对他们, 如果我们一旦得理不饶人, 非要弄得个子丑寅卯, 也许不幸就开始到来了。富兰克林说, “事情常常从愤怒开始, 以羞辱结束”。其实, 碰到这样的事情, 即便我们有千万个理由可以发怒, 还是罢了为妙。

其次, 便是“非理嗔”。所谓“非理嗔”即是“他不来恼, 而自生嗔”。显然, 这样的发怒是最为伤人的:既伤了自己, 也伤了自己爱的人, 更伤了爱着自己的人。身为教师,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非常大, 有时难免会管控不住自己的情绪, 但这绝对不是自己可以发怒的理由。当我们碰到一些烦心事时, 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渠道加以排遣, 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管控自己的情绪, 一怒之下, 没有顾及当时的特定语境, 说错了话, 特别是说了一些无理的话, 以至于授人以话柄, 就会“祸”从口出, 让自己非常被动。伤人伤己之事, 自当绝之。

第三便是“争论嗔”。所谓“争论嗔”意即“己法言是, 他法言非”。也就是说, “在平时的辩论或者闲谈中, 每见双方争持不下, 激烈驳辩, 结果, 弄得面红耳赤, 各怀愤恨”。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就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个观点进行辩论或者争论是非常寻常的事情;在跟家长交往的过程中, 就孩子方面的某些观点也难免不太会跟家长一致;在跟领导的配合过程中, 我们也难免会对领导的做法不能认同。凡此种种, 当一个教师面对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家长, 要面对形形色色、个性各异的学生, 面对性格各异的同事, 面对行事风格迥然不同的领导时, 争论是可以的, 但由争论而争斗, 那就不太划算了。

人在世上, 不顺心不称心是常有的事, 不如意不如愿更是常态。面对此等情形, 如果放纵自己的不良情绪, 把持不住自己, 就很有可能陷己于被动, 伤人毁己, 所有修为毁于一旦。因此, 要想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让自己不至于被动, 还得戒掉人性的弱点中的“嗔”, 不断加强自己的人性修为, 锤炼掌控自己的能力。这样才会至人而不至于人, 让自己牢牢地把握教育生活的主动权。

戒固执之毒——“痴”, 让人性更易流畅

“痴”指的是不明白事理, 是非不明, 善恶不分, 颠倒妄取, 起诸邪行。具体到教育教学过程, “痴”可以理解为固执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 不会因事因势而变。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思考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不少教师却不能接受这常识——至少不能全部接受, 在他们看来, 有“思想”是伟人们的事, 一般的老百姓“想”那么多干什么?教育者同时应该是一个思考者, 因为教育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 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 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 这取决于自己心中的上帝是谁。就教学来说, 教材是变化的, 教学的要求是变化的, 更为关键的是学生是变化的, 如果教师只是以不变应万变, 那么随着教学手段的固化, 教学理念的退化, 教学激情的钝化, 整个教育教学水准就会不断下降了, 很有可能会渐渐地边缘化了。在这个过程中, 最为关键的不是参加什么样的继续教育, 而是要克服人性弱点中的“痴”字, 要走出固步自封的镣铐, 树立一种吐故纳新的心态!

高素质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触觉十分灵敏的人。如果我们成天忙于应付补课、编资料而使自己成为思想视野愈来愈狭窄的“教书匠”, 除了积累一肚子的考试经验外, 什么也不会留下, 总是让人觉得有种强烈的悲剧色彩, 默默无闻工作到死的老黄牛, 艰难困顿中顽强支撑的个人英雄,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教育献身者, 这样成功让人感动, 让人流泪, 让人惋惜, 也促人警醒和思考。

教育教学中形形色色的问题, 有些我们根本就无法从技术和技巧上去觅得原由, 所以, 当我们在教育生涯中碰到问题的时候, 如果我们能懂得适时放下, 不断圆润自己的人性涵养, 努力去挣脱系在师生间的“锁链”, 那么我们在解脱自己的同时, 也将会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 让他们振翅翱翔。

经典文化润泽心灵 篇2

来源:《教育创新》第12期

一、传承古典文化,在耳濡目染中注入生机。

多年来.新惠三中一直坚持古典文化在育人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力开展了系统的文化建设,时时处处做到教育为本,点点滴滴渗人学生心灵。

1.全力营造用古典文化育人的氛围

早在六年前,学校领导就聘请当地的画家,在学校的北墙绘制一百四十米长的文化长墙,以经典的历史故事,汇成“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画卷”。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绘声绘色的映在每个来往于此的学生眼中、深入心里。这些具有深刻人文内涵的古典故事,就这样迎来送往深深感染着一届又一届的.三中学子,成为他们人生履记中一道明亮的风景。这样的具第一文库网有特色的文化在校园中比比皆是,横梁上,是古代大家的名人名言,学生在举手投足间,就能与中外各位伟人进行心灵的对话。这些传统文化慢慢浸透在了学生的血肉中,形成了他们自有的美德:李丽娟等三名同学拾金不昧的故事,被内蒙占晨报刊载;一天为灾区捐款七万元的爱心行动传为美谈;姚佳拾到钱包主动交还失主的精神传遍孟克河两岸,石羊石虎山周边。

2.积极开展诵读经典诗文活动。

几年来,各个班级分别利用晨会、班会、团队会、自习课乃至课前几分钟,组织本班学生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通过对经典古诗文的学习与体会,传承历史文化,净化学生心灵,让学生学会自律和审美,学会处事和做人。

3,深刻开掘助推学校发展的校园精神

在对古典文化的学习中,学校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八个大字,作为了培养全校师生树立高尚品德观念的核心将抽象的理念具体化,实际地深入实践中。树师德以求教书育人孜孜不倦,养生德以求学以致用德才兼备。

二、培养文化名师,在以点带面中增强活力。

经典润泽,提升人格 篇3

关键词:经典文化;人文知识;人格;素养

“一切文化都会沉淀为人格。”——荣格

在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中华文明散发出了独特的魅力。数千年的文化积淀,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国民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今天,我们已然生活在了一个信仰有些缺失的氛围中。为了回归传统、重读经典,语文教学要重新挖掘经典知识,注重学生自身人格素质的提升,而不是只强调高分的获取和应试能力的提高。

一、精选内容,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是一个人一生中一直在学习和钻研的课程,在学前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统统占据主导的地位。从课程安排上就能看到语文知识和人文素养教育在一个人的受教育过程中有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当下的语文教育实践中,语文教师并没有将经典文化的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而是为了升学和评比,不惜花去大量时间给学生灌输考试攻略,或者直接针对考试命题安排授课内容和方式,这些方法、措施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数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长远来看,却不利于学生优良人格的培养。

学习经典国学,语文教师要有选择性地去挑选学习内容。比如,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四书”“五经”及《弟子规》《千字文》《道德经》等,在这些内容中,有的适合小学生学习,有的适合中高中学生学习,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学习内容,教师应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选定讲课内容,这样才能在学生中引起共鸣,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所学知识,教师的讲解才能产生效果,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更加浓厚的学习经典文化的氛围。

二、讲述故事,激发兴趣

受当今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多人心生浮躁,在学习上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和行为倾向,尤其是对待语文课的态度更是让语文教师深感无奈。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很多人认为能够不学自通,就算不下一番功夫学习,同样能够取得好成绩。面对此种危险情况,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是要找到教学地切入点,善于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去讲课,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比如,从屈原身上学习求知的执著,从文天祥身上学习看淡生死的坚贞,从林则徐身上学习浓浓的爱过情怀……从这些先贤的故事中,获得丰富的文学素养,陶冶自己的性情,滋养自己的文化情怀。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故事教学这种方式的接受度较高,他们更容易在故事性的教学中获得知识,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东西能够保持较长的记忆时间。同样,这种方法也适用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例如,在学习《论语》中有关名言警句的时候,可以结合发生在学生身上或者他们身边的故事来加深记忆,让学生彻底地了解这些言论的出处和由来,从而做到真正的掌握和消化。

三、巧用时间,提高效率

教学生学习古书典籍、诗词歌赋、文言名篇,不能只放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时间久了,学生对这种教学会产生逆反心理。如果语文教师能在课堂之外的活动中,比如,在课间活动的时候、与学生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无意识地说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学生在无意间就能学到东西,而且这些知识对学生的实际帮助比较大,在现实生活中也能经常用到。

巧用时间,提高学生学习优秀文化知识的效率,可借鉴的方法有多种,如,在教师检查课程作业发现有学生做了温习,而有人没有做的时候,就可以借此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来教育所有的学生,这样恰逢其时的教育会让学生记得更加牢固。

在学生的课余时间,还可以形成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主题班会活动,每月组织1次相关的活动,如古诗词鉴赏大赛、中国名人故事演说大赛、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等,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融入其中,激发他们的文学细胞。寓乐于学,将课外活动发展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四、多种方式,综合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既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又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方法。在素质教育逐步替代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对学生一段时间内语文学习结果的检查,不能完全依赖考试成绩,而是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因为,语文这门课程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知识点比较分散,没有具体的、可量化的考核方式能够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评价学生学习经典文化的能力和成绩,应该将他们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他们正确使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包括在内。具体来说,教师可采纳的评价指标有:背诵课文的情况;正确理解字、词、段落的程度,结合生活实际的运用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践行程度以及学校举行的“阅读星星”“卫生天使”“行为标兵”等日常的评比活动的表现等。最后,将这些评价指标综合在一起,从而能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熟知度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拓展媒介,巩固强化

经典文化的传授与讲解,语文课本是学生阅读的核心内容,但不应该是唯一的参照标本。在办学条件和教学工具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网络公共课堂、公共讲座、各类图书馆藏中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著作,这样一来,既降低了学生购买学习资料的成本,又扩大了学生的接受面。更为重要的是,拓宽多样化的学习渠道,能够形成创造有利条件进行学习的意识,提前让他们接触这些学习文化知识的方式,对他们更高层次的学习和今后的成长都是很有帮助的,学校和语文教师应该大力提倡。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创新安排一些互动性的文学交流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可根据一些著名的历史典故,如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等故事进行现代舞台剧的演绎,并将其拍摄下来,并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从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录制后的视频除了可供学生自身回顾之外,还可以放置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与分享,通过这种新型的媒介模式,增强经典文化对学生思想的熏陶。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对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优秀的经典文化来进行传承,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感,唤醒学生的意识,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中国文化,逐步形成优秀的人文素养。

作为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应该把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作为重要的学习任务。做人比做事更重要,经典人文知识是每一个学生必备的素质,因为人文关乎一个人的灵魂修养、道德情操和身心健康,只有当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保持在一个较佳的水平,他们才能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作为人文知识的传授者,语文教师对此具有至关重要的责任,掌握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既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更关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德华.银杏树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2]张福军.精读国学经典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1).

诗词润泽童心 篇4

一、精选诗篇

1. 分类推荐

古诗内容可以由老师分类推荐:山水类、田园类、边塞类;或叙事类、写景类、抒情类;或按诗人分类:李白、杜甫、王维等。

另外还可以从时间的角度向学生推荐,让学生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登高望远,冬吟白雪诗,顺着四季走来,一路琅琅童音。

结合古诗教学,适时向学生推荐一些与所学古诗有关的诗词,加以拓展,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又扩大了其古诗文的阅读量,可谓两全其美。

2. 自主推荐

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积累了许多的诗词,依据学生的课外阅读,由学生自主推荐。将自己准备的最熟悉的古诗,向老师提出申请,推荐的古诗需提供古诗的作者、朝代、部分注释,经老师同意后作为诵读内容;并请这位学生把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向同学们汇报,其他同学可做补充或提出不同的见解。

提倡学生根据诗意,为古诗配上图,展开合理的想象,以画来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为了使自己推荐的作品能为大家所接受,他们进阅览室、跑书店、上网,查找、收集相关资料,精心设计画面,有感情地朗诵。诗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

二、熏陶感染

只有让学生耳濡目染,才能更有效地接受诗词的熏陶。充分利用班级文化阵地,营造吟诵诗文的氛围。将学生推荐的古诗荟萃于黑板一角,定期更换诗词内容,每日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有感情诵读。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声情并茂,不知不觉中,学生已投入古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中,其乐无穷。

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在有感情诵读中兴趣盎然,学得很投入,在愉悦的感情朗读中,颇有情趣,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三、丰富活动

丰富的语文活动颇受学生的欢迎,易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诗文手抄报展览;选择学生的优秀诗文作品张贴于学习园地;观看播放配乐、配画的古诗文朗诵的录像……

此外还可以进行“诗句接龙”“比比谁的古诗多”的挑战赛;组织“诗词表演”“诗词朗诵会”等班队活动;举办“诗词赏析”“诗词小讲座”等。

四、见缝插针

课堂教学不仅为学生打开一扇门,指引一条路,还要为学生创造古诗词学习的氛围,培养他们的欣赏兴趣,让他们自觉、自主、自乐地徜徉于诗海中。

1. 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积累古诗词,可结合学生的生活见闻和各种活动而进行。教师要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瞬间,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不失时机引入诗词。逢母亲节,便引导学生吟诵《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启迪学生懂得“报春晖”的高贵品质;春游时,学生兴致高昂,情不自禁吟诵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 诗句激励

古诗中,有许多闪耀着光辉品德的诗句,浅显朴实的语言中包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对世人颇有启迪,应让学生常吟在口,常记于心。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人高洁的气节令人钦佩不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同时,可利用诗的语言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珍惜时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鼓励学生不畏艰难,积极进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些诗句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其诵读古诗文的兴趣和能力,而且培养了其自我教育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品格。古诗文悄然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升华了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3. 尝试创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生陶醉于吟诗、赏诗、诵诗之时,那与诗情词意相融通的心灵日渐飞扬,此时,应趁热打铁,适时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创作,可结合课堂教学尝试创作,亦可结合实践活动尝试创作,甚至可捕捉精彩生活尝试创作,时时处处让学生练笔,久而久之便会妙笔生花。

鼓励学生想说就说,想写就写,放开地想,放开地写,不束缚他们的童言,让他们尝试引用一些背过的诗句为文章增添色彩;尝试将诗改写成文章,甚至仿写诗;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诗文,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又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积累诗的重要性和乐趣。

我们读诗、写诗、用诗的甘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都徜徉在诗海中,让他们的心智都沐浴在诗风中,使每位学生都过着诗一般的生活,对学生高雅气质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完善人格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摘要:引领学生从小与古诗词接触,耳濡目染地感受古诗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徜徉于诗海,让诗词润泽学生的童心,潜移默化之中,学生汲取诗词的精华,丰富语言积累,丰厚文化底蕴,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书香润泽芳华作文 篇5

――题记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的话我们早已烂熟于心,但书的魅力却不仅如此……

她,一生坎坷,自侍有羞花闭月般的容颜,却因命运的玩笑,她无力搏回,却成就了“昭君出塞”的千古佳话。她是为了两国和平而被走出的一粒棋子,却注定因她而锁定胜局。挥别故土,在艰险的`大漠边塞,她依然轻拨琵琶如冰玉般的舟弦,保留了一份真挚与凄寒,不识边塞的文字,或许故乡的书使她选择坚持,字字珠珠都是熟悉的味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畏大漠孤烟直,但求长河落日圆”轻柔典雅的书香醉在夕阳最后一抹微光之下。“岁月无边,此生愿与你相伴”。轻吟一句“我心归何处,安处即为乡”……

他,虽从未谋面,却知他一生潇洒,游历山水,“江山如此多娇”赏过之人无数,却只有他使江山动容。在他的洒脱外表下,支撑他的或于是那一缕书香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才情足以支撑他的一身傲骨,满腹诗书的他,轻啜一口清洒却已吞下半个盛唐,挥毫拨墨间,书香萦绕。愿人世每个日月都有“云想衣裳花想容”般的书香为伴,日月同辉,驻足万年……

因为书香一份无言的支持,才使得苏东坡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句;亦因书香,李清照方能作:“花自飘零水自流”的衷苦之言……

“腹有诗书气自华”书香支持着千万读者那冰冷或日渐冰冷的内心,它轻吻岁月,润泽芳华。庭前花开花又落,岁月风华至蹉跎,书香却保留最本真的美丽……

书香淡淡,不娇不妖,却能彼岸忘川,万世洪荒……

冬季肌肤润泽之旅 篇6

补湿轻柔洁面乳

功效:含有的高分子水分微粒,加上活性植物精华,与肌肤的生态很相近,兼具补湿功效,加强肌肤的防御功能,用后肌肤爽净清新,不干燥。

主要成分:牛油果脂、维生素原B5,HydraPlus Complex.

补湿轻柔爽肤水

功效:高分子水分微粒和活性植物精华,回复肌肤的天然酸碱值,令肌肤保持湿润亮丽。

主要成分:金缕梅精华、锦葵精华、牛油果脂、乳酸、Hydra Plus Complex。

水分因子补湿日霜

功效:含高分子水分微粒,有效补充肌肤流失水分,更可防止皱纹产生,特别适合化妆前作底霜用。

主要成分:祖祖巴油、甘油、牛油果脂、Hydra Plus Complex、BHA。

水分因子滋润晚霜

功效:创新研制,专为干性缺水肌肤进行晚间修护,高渗透效能,有效补充肌肤日间所流失的水分,滋养肌肤,令肌肤瞬间回复光滑及亮泽。

主要成分:祖祖巴油、甘油、牛油果脂、Hydra Plus Complex、BHA。

水分因子补湿眼霜

功效:清爽而不油腻,迅速被肌肤吸收,补充水分,去除眼部浮肿,回复神采。

主要成分:祖祖巴油、甘油、牛油果脂、Hydra Plus Complex。

高度补湿修护液

功效:深层滋润补湿、锁住肌肤水分,免受外来侵害,瞬间回复弹性及白晳动人。

主要成分:祖祖巴油、甘油、牛油果脂、Hydra Plus Complex。

水分有色过滤面霜

功效:高度滋润补湿之自然肤色面霜,任何肌肤适用,令肌肤柔软嫩滑、充满弹性、白里透红、容光焕发,不需化妆也可散发健康诱人的光彩。

水漾透亮保湿霜

功效:针对极度缺水的肌肤,或因季节性转变及风吹日晒等因素而造成干枯暗哑,为肌肤补充大量水分,直接渗透至真皮层,全天候锁住水分,使极度缺水的肌肤实时提升水分,令肌肤嫩滑透亮,晶莹剔透。

主要成分:班巴拉族花生、鳄梨油、麦萝芬植物萃取精花。

水分因子补湿面膜

功效:含高分子水分微粒,深层滋润补湿,回复肌肤的天然亮泽及柔润,并有效均匀面部色素。

主要成分:高岭土、祖祖巴油、牛油果脂、大米淀粉、Hydra Plus Complex。

B5水分因子精华素

功效:含高分子水分微粒和天然植物精华,极容易被肌肤吸收,回复肌肤的天然亮泽及柔润,令肌肤更白晳动人。

细雨润泽龙凤古镇 篇7

古镇始建于西汉, 时为兴宁古国都城, 东汉设德阳郡于此, 距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

古镇以浓厚的观音文化而著名。传说观音三姐妹妙清、妙音、妙善是兴宁古国妙庄王的女儿, 因出生并成长于此, 故民间谓之“观音文化圣地”

古镇占地1.5平方公里。曾有妙庄王府、席家大院、卯时庄园、大小白塔、将军坟、龙凤古庙等遗迹。现有古城墙、妙善广场、栖凤楼、澄心斋、禅芯园、游龙栈道、煮酒驿道、慈航渡、佛珠墙、佛音石等景点。是探源寻古、揽胜休闲、心灵度假的旅游胜地。

龙凤古镇与距离60公里的沿口古镇风格迥异。沿口古镇原汁原味。而龙凤古镇则是在遂宁打“观音文化旅游牌”的背景下, 重新整旧如旧修建起来的, 从而使在龙凤这片土地下沉睡的古老文明又一次奇迹般地“复活”。

近年来, 遂宁提出“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的战略目标, 启动了龙凤古镇项目建设。龙凤古镇依托自然生态的景观环境和沉积千年的文化底蕴, 以古西汉妙庄王城“一座千年的兴宁古都、一段永恒的龙凤良缘、一个美丽的妙善传奇、一方吉祥的观音圣地”为文化脉络, 突出古镇“自在闲适、安逸和谐、喜庆吉祥”的内涵, 全力打造“中国观音文化之乡”吉祥祈福圣地。中国观音文化是古镇旅游的核心。

川渝古镇游难遇不湿衣的天气。不过, 冒着淅淅沥沥的春雨走进古镇, 则有“雾锁江山不问路, 柔雨湿履人不归”的别样意境。

整旧如旧的古城门, 旌旗飘扬, 虽是新建的, 但不失古城墙之建筑元素。进得城门, 一面博大厚实的佛珠墙立于路边, 人们争相转动佛珠, 祈福走运。邻水而建的龙凤栈道, 蜿蜒至古镇深处。栈道尽头, 突兀一座古石桥, 将古镇的南北两区域连接。石桥正中有一五角星, 估计是文化大革命的杰作。虽细雨淅淅, 但桥上仍摩肩接踵。卖水果、蔬菜的, 民间艺人的糖关刀等, 真有点“清明上河图”的景像。

细雨中逛古镇, 最有特色的莫过于被雨浸湿的石板路。原本灰色的石板, 被雨淋湿后变成红色的了?原来是街边木楼悬挂的灯笼和标语在湿漉漉的石板上反射出斑斓光芒。

明清时期, 龙凤古镇曾是商贸重镇, 具有一定的古商城历史积淀。建设了明清雕刻建筑风格的三宫两庙、古塔、小白塔、涪江河水码头等建筑, 是交通发达、四方商家往来、佛教往来、经济繁荣的古乡镇。所以, 至今古镇的小商小贩云集, 各种小商品及四川土特产应有尽有。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端阳节) 这天, 家家悬挂艾蒿、菖蒲于门, 中午吃粽子、包子、皮蛋、盐蛋, 饮雄黄酒。解放前龙凤镇还举行一年一度的划龙舟比赛, 投鸭子于江心, 龙舟上竞渡者跳入水中纷纷争抢, 得者有奖。规模宏大, 场面热闹, 深受群众喜爱。建国后, 仍保留了吃粽子、包子、皮蛋、盐蛋的习俗;有的人家仍挂艾蒿、菖蒲;龙舟竞渡则偶尔举行, 有时改成游泳比赛。这里还是舞龙之乡。舞龙产生于清代, 流传于遂宁船山区及周边市县, 并且融入了民间音乐、民族舞蹈、戏剧的元素, 表现形式丰富, 独树一帜, 具有南龙 (桃子龙、板凳龙) 、北狮 (舞狮) 、东船 (旱船) 、西鼓 (腰鼓、大鼓) 的特色。

龙凤古镇借鉴江南古镇改造经验, 将原居民逐渐迁出, 整旧如旧打造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成功拆迁农房11000平方米, 实施场镇房屋风貌改造20476平方米, 四大旅游功能区建设33318平方米, 完善市政管网、旅游道路及公共基础服务设施12843平方米。改造后的龙凤古镇一期已开门迎客, 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书香留痕润泽生命 篇8

一、书香课程提实效——校本课程开发与书香校园建设同步

1.校本阅读课程保障——书香留痕入课程

我校以校本教材为依托, 以课程强效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继已出版的《诵读经典》《品味经典》系列校本教材之后, 我校今年又新编融合了国学经典、诗词鉴赏、儿童文学经典、主题阅读等多元文化, 面向儿童发展的《涵咏经典》阅读教材《现代诗文专辑》《古代诗文专辑》12册。配合两本教材, 每班每周各开设一节现代诗文与古代诗文导读课, 交流阅读内容, 指导阅读方法, 探索书香课堂, 提升阅读实效, 逐步形成规范的课程教学体系。为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 我校研究评价机制, 设立了六级经典诵读晋级标准。每学期考核过关者给予颁发“经典阅读晋级证书”和班级、校级的“诵读小明星”证书。

2.课外阅读时间充足——时时浸染成习惯

除引进课程之外, 我校已形成“一日三诵两阅读”的课外阅读模式:晨读, 瞬吟, 暮诵;午读——中午休息时间快乐阅读交流, 是学生自由舒展心灵的二十分钟 (演讲、辩论、故事、表演) ;晚读——放学回家完成书面作业后读经典, 每天不少于半小时。

二、课题研究炼品牌——课题研究实施与书香校园建设同步

(一) 课题导路, 引领书香校园方向

我校一直坚持通过课题引领“书香校园”建设进程。从十二五江苏省规划课题“立品成人——国学启蒙教育的深度研究”, 到江苏省陶行知实验学校课题研究, 均把品读经典、润泽人生作为课题研究目标。学校通过邀请专家指导、主题研讨、课堂展示、个人专项课题研究等多种途径, 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活动, 打造国学经典特色品牌课程。

(二) 课型研究, 打造书香校园特色

我校自主研究并逐步创生形成了“科学认读”“经典诵读”“情趣小古文”“读写结合”“课外阅读导读”“主题阅读实践活动”几种特色课型。

三、创新活动添活力——师生文化活动与书香校园建设同步

(一) 教师读书活动——书香留痕, 塑造儒雅型辅延教师

1. 内容定量:制订学校与个人读书计划, 读国学经典, 如《弟子规》《论语》, 每周诵读一则国学经典片段;读文学作品, 泛读文学艺术作品, 每学期师生共读三本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教师读理论专著、教改信息, 每学期读一本专著、订阅一本教育教学期刊, 撰写一篇2000字以上的教育随笔或教学反思。

2. 学校赠阅:学校每年根据各自需求为每位教师征订了一本教育教学杂志, 本学期又给每位教师配备了《论语》《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之二》。

3.专家引领:聆听有关专家的讲座报告, 如北京汉字研究所萧启宏教授、儿童经典阅读推广人徐冬梅、课外阅读指导专家薛瑞萍的报告;请《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主编李振村讲关于《新经典阅读》、请省特级教师管建刚讲《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4. 行政推荐:行政领导以身作则, 率先读书, 先推荐指导, 后沙龙点评, 以此切实提高教师读书的有效性。

5. 同伴阅读:组织“学陶”“学吴”主题读书活动, 通过撰写心得、参观考察、提炼格言、记录教育故事、评比反馈等提高师德教育效果;组织教师开展“我们有爱”经典朗诵比赛, 邀请江阴市广电局著名主持人前来指导点评;读了《灯, 永远亮着》《论语》后, 进行读书笔记征文竞赛和读书沙龙活动。

6.读书竞赛:每个假期我们都给教师布置读书作业, 如读《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教育思想读本》《教育教学理论应知应会》等, 开学第一周进行理论知识竞赛, 以此促进教师素养的提升。

7. 指导实践:将读书与教育教学行为实践整合, 将读书获得的能量转化为我的教育智慧, 丰盈教学实践。如, 行知思想在数学课上的运用, 小先生制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关注细节与有效提问……

8. 榜样推崇:评选“五有”“书香教师”:有浓厚的读书兴趣 (每学期阅读50万字) , 有广博而专业的知识面, 有较高理论素养和教科研, 有较高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水平, 有较高的指导学生有效阅读能力和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的创造力。由点到面榜样引领, 促进教师每天读书的习惯养成。

(二) 学生读书活动——书香育人, 培养知书达礼辅延人

1.明确要求。学校对各年级学生有明确的读书要求, 学生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附在校本教材《涵咏经典》一书后。每学期学校对学生图书借阅情况、阅读质量等进行考核评定, 评选“书香学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2.常态展示。每周升旗仪式, 32个班级轮流上台展示集体与个人诵读;每学期举行班级集体或个人的诵读或课外阅读竞赛, 督促与检测学习过程中诵读质量的提高。

3.读书节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读书节活动:每年举办“校园经典文化艺术节”活动, 寓“唱、演、讲、舞”于经典诵读中, 活化形式, 集中展示班级或年级一个学期来的教学效果。2011年“五月绽放经典, 读书染绿生命”读书节, 活动更丰富: (1) 低年级经典诗文书法大赛, 一至二年级学生人人参与。 (2) 三至五年级:课外阅读知识竞赛。 (3) 六年级:“我的读书生活”征文竞赛。 (4) 各年级成立“读书故事”巡讲团, 面向学弟学妹开展“读书志愿者活动”。 (5) “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红色经典诵读大赛 (人人参与) 。 (6) 评选“诵读明星、明星班”以及“书香学生”。

4.社团活动。我校自2010年3月开始创办校延陵儿童文学社, 开展社团活动:上文学课、听专家讲座、组织投稿送稿、参加各级比赛、采编社报等, 并成立了延陵文学网站, 此网站获得全国教育软件大赛学科主题社区一等奖。一年多来, 在地方刊物上刊登社员习作40多篇, 全国征文中获奖100多人次, 刊发文学社报8期, 邀请专家讲座8 期, 校内外志愿者版主41 人, 网站发帖量截至2015年11月达14288帖。2010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江南晚报》小记者站, 每两周活动一次, 参观无锡东林书院、赞园, 采访家长、志愿者、外校挂职老师、来宾, 听取《江阴日报》周梅老师、《江南晚报》宋超老师、国学专家徐敏的讲座, 习知识、练能力。3人获无锡市电子报制作一、二等奖, 电子书获江阴市最佳创意奖。

四、书香德育立品性——德育浸润实践与书香校园建设同步

我们倡导书香德育, 把“读国学经典”作为德育的方法、途径和手段;我们关注儿童发展, 更重视国学立品的教育作用, 将“诵读经典”与“塑格立品”有机结合, 相继被评为“无锡市五星队室”“无锡市优秀少先队集体”“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

1.用经典之力, 习晓礼仪。我们以“知书达礼、阳光自信”作为辅延学生形象目标, 将“国学教育与礼仪培育”有机结合, 立足“雅言, 雅行, 雅仪”, 编撰了《辅延礼仪三字经》, 并按低、中、高年段形成《辅延学生礼仪规范细则》, 将抽象的“礼”活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场景、一项项细致的要求, 以“做最神气的辅延学生——礼仪积分大闯关”为配套主题活动, 结合“书香学生”评比来展示礼仪明星形象, 全面落实“争做知书达礼可爱辅延人”的目标。

2.借经典之境, 志愿者活动。学校建设“志愿者”特色文化, 多次开展“志愿者伴我成长”展示活动, 被评为“江阴市雏鹰志愿者基地”“江阴市十佳志愿者”单位。一是社会志愿者, 我们积极邀请社会杰出人士与学生交流。二是家长志愿者, 从2007年3月启动志愿者活动以来, 已有近700 位家长先后来校进行志愿辅导, 指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各行业特长。三是教师志愿者, 走进社区, 参加义工服务。每年暑假, 赵霞等几位老师前往南闸弥陀村做义教;今年暑假, 贡振亚、吕元华、薛凤老师前往孔子学院做暑期国学义教。2011年6月, 辅延中心小学与环城东路社区联合成立了“校外辅导站”, 学校有85位老师走进社区, 参加义工服务。贡振亚老师荣获江阴市“慈善之星”称号 (教育系统唯一的一个) 。四是学生志愿者, 学校设立服务志愿岗, 队员自愿认领, 引领孩子从小培养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低年级绿色环保志愿者, 中年级红色友爱志愿者, 高年级蓝色阅读志愿者。“礼仪志愿服务团”走进了“江阴市先进表彰会”“江阴市五四表彰会”的会场。“雏鹰交通志愿者”, 以新颖的轮滑宣传形式, 宣传交通知识、学做小交警、为“文明在路上”活动献出了少先队员的一分力量, 多家报社、电视台争相报道。“雏鹰节日志愿者”在敬老节、地球日等节日慰问老人、传播环保知识等等, 给节日增添了几许温暖和美丽。“让志愿者的微笑成为辅延最好的名片”成了许多同学的心声。

3.取经典之智, “经典时尚短信研究”。这项活动旨在学习经典, 运用经典, 创编短信, 传承文明。自从2010年“三八节”时尚经典短信首发日开始, 同学们充分利用学过的国学经典, 或重组, 或引用, 或改编, 或创作, 在每个重要节日, 通过校信通、手机、网络、博客, 把辅延学子的关爱生命、节约资源、感恩与祝福之情传递给千万个家长与朋友。2010 年我校被命名为“ 江苏省少儿经典短信研究院基地”, 2011年12月成功承办江苏省少先队文化建设第八次年会, 荣获“江苏省少先队文化建设特别贡献奖”。“经典短信桥”活动荣获少先队文化建设活动案例评比特等奖。

4.辟经典之地, 建社团活动。学校成立20个学生社团, 让社团成为师生展示才能的文化舞台, 利用“科技节”“诵读节”“艺术节”“体育节”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 福娃俱乐部 (围棋、武术、轮滑、游泳、乒乓项目) , 经典短信研究院、星星书法屋、延陵文学社, 成了辅延学校品牌项目。学校艺术社团“吸引外资”, “借助外援”专项不断增加, 成果让人欣喜。合唱、游泳、轮滑、围棋、双语节目比赛均多次荣获无锡市冠军、金银奖、一等奖, 近两年学生在各级各类艺体比赛中获奖达422人次。

点化生命 润泽童心 篇9

一、激发情感参与,实现有效互动

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等等。例如:在教学《酸的和甜的》一课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自制与课文相关的头饰。第二天,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戴着各种动物的头饰(小猴、狐狸、松鼠、小兔子)来到学校,准备学习17课《酸的和甜的》。虽然还没到上课的时间,但他们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了。“只有参与才能引起互动”一个小小的头饰,已经让学生参与到了要学的课文中,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他会细细地品读课文,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动物,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描绘剪裁,满怀喜悦地戴在头上,憧憬着怎样去表现这个动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他们真的是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拥有无限的潜力和智慧,正等待我们去发掘和启迪。课堂上充满生机,我把画的几串葡萄贴在黑板上,学生们把课文中的四种动物制作成卡通画,贴在相应的位置。我们开始进入自己的角色了,我就像一个导演在帮助演员们更好地表现自己,孩子们认真地读着,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捕捉,努力地去表现自己塑造的“小猴子”、“小兔子”、“小松鼠”、“狐狸”,我启发孩子们用自己的声音、动作、表情去表现动物的特点,采用表演读、师生对读、男女对读、小组合作读等形式,并让学生互相评价。在阵阵读书声中,在句句评价声中,学生们有了进步和感悟,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琅琅的读书声贯穿了四十分钟的课堂。让我们珍视童心世界的宝贵的课程资源价值,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拓深、拓宽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去学习。

二、开展阅读和写作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感悟生命的价值,感悟人生的意义,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指定一些有关生命的名著:如奥斯特洛夫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冰心的《谈生命》、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些名著,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和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感悟生命的意义。有生命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生命才有幸福的人生。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参加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收集一些有关生命的名人警句,名人故事,在课堂上交流,谈体会和感受。学生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方式,写出自己对生命的看法,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学生的性情在这些活动中得到陶冶,生命之花在学生幼小心灵里绽放。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在语文课上,除了阅读文本,我也经常通过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在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例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中老天鹅破冰的时候,我让学生高高举起拳头然后反复重重地落在桌子上,学生没砸几下就觉得受不了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想象血肉之躯从高空重重地砸在极冷极硬的冰上的感觉,学生都说太残忍了,老天鹅这位破冰勇士太伟大了,一个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但是却能够迸发出如此耀眼的火花,生命值得尊重。

四、开发生命潜能,组织活动

温暖生命 润泽幸福 篇10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课堂的主要角色。因此, 在日常的小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去, 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 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 不应该过分束缚学生, 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 尽可能地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和学生相处, 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将自己的看法讲给教师听, 教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下面我们将以一个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案例进行说明。小学语文教师在讲授《观书有感》时, 不仅要对这首诗的主旨、含义和思想感情作出具体的解释说明, 更应该向学生介绍这首古诗的作者即朱熹的背景, 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主旨, 同时还应该对作者其他的著作进行不同程度的介绍。朱熹一生有很多名言, 教师可以将这些名言整理出来, 在讲授这首古诗的内容时, 将这些名言进行一一介绍, 这样就可以在讲授语文知识的同时, 实现情感育人。同时, 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 还应该将语文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教师所讲授的相关知识的具体含义。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多和教师沟通, 使得师生间的距离不断拉近, 这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十分必要;只有营造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育人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

二、通过朗读来感受文本主旨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必要的环节,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中, 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导者, 学生只需要服从教师的命令, 教师会安排固定的时间来让学生阅读、思考和回答问题, 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 会对课堂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 还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散, 这种教学模式会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降低, 不符合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 应该注意多开展一些朗读活动, 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而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比如教师在讲授《我爱你啊, 中国》时, 教师在给学生介绍了这篇诗歌的背景之后, 应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 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这篇现代诗歌中表达的感情, 才能让学生产生共鸣, 充分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 教师在讲授这篇现代诗歌时, 可以借助多媒体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爱国歌曲, 这样可以很好地渲染教学气氛, 让学生的爱国之情更加浓烈, 这样才可以和作者产生强烈共鸣。

三、注重对写作素养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领悟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还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格外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和创新, 使得每个学生的文章都能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比如, 当写作题目是“我的母亲”时, 教师会发现, 大多数学生写作的内容和角度都是相似的, 这是因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十分有限, 其写作思路没有被打开。因此, 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 教师给学生安排了写作题目后, 不应该直接让学生进行写作, 而是应该给学生观看一些名人的写作文章, 让学生了解到写人叙事有很多种不同的表达手法,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写作风格进行创新,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 教师还应该对评价方法进行调整, 除了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之外, 还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评, 这样可以提高作文评价的效果, 让学生互相借鉴和学习。

上一篇:单极子天线阵下一篇:国际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