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艺网:绘画的品格油画展在大都美术馆开幕

2024-04-20

画艺网:绘画的品格油画展在大都美术馆开幕(通用5篇)

篇1:画艺网:绘画的品格油画展在大都美术馆开幕

绘画的品格油画展在大都美术馆开幕

2013年12月29日,由中国油画学会和大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绘画的品格·2013中国油画展”在大都美术馆开幕,展览将展至2014年1月15日,持续展出15天。本次展览共展出了170幅优秀油画作品,这些作品是经过照片初选、复选和原作评选,从全国送选的5000余幅作品中严格评选出来的。

从参展作者可以看出中国油画界薪火相传,人才辈出。其中不仅有许多优秀的青年画家崭露头角,也有许多老画家老当益壮,积极参与。从展览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油画家对祖国和大地的热爱,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对油画语言的精益求精。

展现了在迅速现代化和经济化的时代,艺术家对于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望。中国油画学会成立十八年来,先后举办了一系列高水准、有影响的油画展览,每一次展览都提出一个特定的学术主题,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以“绘画的品格”为题来举办全国性的油画展,在中国油画学会已是第二回了。2006年的“精神与品格——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研究展”,曾得到积极的反响。这次重提“绘画的品格”,就是全面考虑了中国现时期油画面临的发展方向。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先生,在展览前言中讲到:今天,数字媒体发展迅疾,日常图像的获取只在指尖点击,如此的轻巧带来诸多表象,世界图像化的弊端正在其中。绘画的指掌犹强调手与心应、心手合一。

那指掌触到的虽也是笔彩媒介,但其同在共存的、直观渐进的、亲尝亲历的、可触可摸的过程却是数字媒介所不具有的。因此,绘画在今天通过人类的指掌维系的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渐进可触的感受力,更是上述的品格叙述得以落脚的真实而富有批判力的精神载体。所以,绘画的品格坚守在今天犹为重要。它既是面对无所不能的数字图像得以自守的关键,也是绘画自身与时俱进、得以批判地进行和开拓着的要义。

绘画注重品第格调,进而论及画者的品性味况、胸壑襟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统。绘画由于它所承载的丰厚的中国文化内涵而得以发展和延续,它将因其丰富而高雅的品格成为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精神家园,成为我们持久的观看对象与心灵的寄托。在油画艺术持续发展的今天,坚守绘画的品格,不仅是老一代油画家们的谆谆嘱望,也是广大青年油画家们的殷殷追求。

篇2:画艺网:绘画的品格油画展在大都美术馆开幕

2014年5月25日下午,由今日美术馆主办,博雅文化传媒公司协办的“旅途--吴雷油画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旅途--吴雷油画展”展出了吴雷多次进入西藏的绘画作品和近期的写生作品40余幅,他把对雪域高原的情感融于画笔之中,将那片神秘而凝重的土地、人情,实实在在的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有多少段旅行就有多少段故事,他人生中的十年,与西藏这块土地、与一次次的旅行和其中的故事编织在了一起。吴雷的作品画面用色大胆艳而不俗,浪漫与豪情并重,艺术风格独具魅力,作品情感自然真挚,每一张画,不仅仅是画,更是他旅程中的世界。展览将持续到6月4日结束。

吴雷,1974年生于北京,1997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风景绘画专业。从小酷爱艺术,专业绘画近十年。大学毕业后在舞台美术领域大施拳脚,多次担任大型活动的视觉设计并执导舞台制作,屡树业内口碑展露专业才华。后怀揣梦想个人创业,从自己作图设计一直到当老板搞管理,累积跨界经验。他深知真正的画家并不只是埋头苦画,更重要的是体验生活,经历磨难,才不至于肤浅的表达,才能真正脚踏实地的作画。他没有轻易动笔,但思考从没有停止,对绘画的热情,对绘画的向往,每一天,都在升温。

篇3:画艺网:绘画的品格油画展在大都美术馆开幕

张广先生1941年生于长春市,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蒋兆和研究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早年人物画师承蒋兆和先生,并深受黄胄先生影响。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把传统的水墨和现代绘画的构成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擅长人物、动物,尤善画牛和马。其作品浑厚、奔放,洗练。

张广的创作涉及动物和人物,尤其擅长牛和马的刻画表达,他笔下的牛深沉、坚毅、勤恳,更有一种崇高而通灵的气质,而其笔下的马奔腾、豪放、雄健,更具自信与豁达。如果说他所描绘的牛的精神是他艺术人生和人格的写照,那么画幅上马之奔腾则恰如张广先生在艺术追求上的不断进取与创新。

从对传统的沿承到自成一派的独创现代化风格,他任取与众不同的视角,用前无古人的笔墨结构将马进一步简化、符号化、纯粹化。张广用阔笔直线或者方整的焦墨块塑形,看似随意地线条挥洒,却具足了马形象的立体感;将马儿暗夜识途的感受化作色彩语汇,以红、黄、蓝原色为点睛,为整幅画作平添了神秘的魅力。粗看是形态特殊的马,细寻却无一处像马,这种处在“似与不似间”的绘画风格,令人倍感新异。

张广对画马探索的成功,标志着张广艺术的成熟,也意味着张广艺术的重大转折。它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已经影响到张广对牛、人物的探索,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也影响到整个画坛,推进中国画的现代化进程。

张广先生的作品多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田园牧歌生活,以写实手法表现,造型准确,结构严谨、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深厚、奔放、简练的艺术特色使得他的画作极富整体性和深厚的艺术内涵。

篇4:画艺网:西方传统绘画的革命者

毕加索虽然是西班牙画家,但是,他却在巴黎完成了现代艺术史上的绘画革命。毕加索是西方艺术史上一位极其独特的艺术家,他的才能在年轻时就表现得非常卓越,他当年在西班牙所画的习作已经让同辈画家们叹服,到巴黎后受到印象派影响,尤其是受到塞尚绘画的启发,创立了立体主义绘画。

毕加索终结了自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西方绘画传统,抛弃了三维空间与真实形体的描画,把固定视角的观察改变为多视角度空间的观察,并把不同角度的观察结果表现在画面上。毕加索开始考虑文艺复兴以来绘画所遵循原则的意义和价值:绘画是否一定要遵守透视法的规律来表现客观真实?他发现,除了西方以外的其他民族在绘画历史中,透视法并不重要,非洲艺术没有透视法,日本绘画和中国绘画也没有,但无论是非洲还是中国,绘画艺术都已有很长远的历史。文艺复兴所遵循的原则和阐述的方法,并不能概括所有民族绘画的原则与基础。

毕加索思索艺术中最为关键的核心是什么: 如果艺术的标准首先要满足客观真实的话,那么,艺术家就会因为学习真实而带上技术的枷锁,绘画中情感的自如表达也会受到技术的制约。因此毕加索从非洲的艺术和日本与中国的绘画中找到新的绘画表现形式——完全取决于自己内心的情感需求。

篇5:画艺网:绘画的品格油画展在大都美术馆开幕

马鹏浩先生于2007年秋在云峰画苑举办了自己的首展,其间展出了小楷长卷《荷戈纪程》,逾万言,长四十米,堪称“中国之最”,此外,有考证创作长卷《洛神赋》亦同时展出,一时深受好评。

蛰伏四年,探寻心中之美

在个展之后的四年时间里,马鹏浩先生在坚持创作的同时,注重于探寻古典艺术的理论支持,耗时四年时间,于2011年5月5日完成了国画造型学论文《线·印象》的初稿,以期将来能成出书立著,成为这方面的教材。

与首展相比,马鹏浩先生这次的展览显示出更多的灵韵。“我真正的艺术之路,是从2010年5月5日开始的。”马鹏浩先生如是说。

笔若春蚕,体味游丝之韵

《绘画发蒙》中有一种画法作品——高古游丝描。《绘事雕虫》言:“游丝描者,笔尖遒劲,宛如曹衣,最高古也”。踟蹰于展览之中,便能深切感受到这种笔法。如《礼佛菩萨》、《水月观音》等,线条长逾一米,却一气呵成,若春蚕吐丝,却是一种圆滑流畅之感。

画中有书,融会书画的味道

马鹏浩先生自始至终坚持书画并重的路线,又“教学相长,书印相励。阅历既广,收获遂多,于是著长篇大论,以《书法榷论》求正于王学仲先生”,并从此投身于书画教学。其书法朴茂浑厚,尽显个人风格。其在书法上的造诣,使其在绘画上亦能体现出“画中有书”的味道。

马鹏浩先生的画作,即便尺幅较大的作品,所作之画也非常细腻。精心准备之后关键处的神韵总能很好地得以体现。如《钟馗试锋图》,无论从什么角度,均会觉得画中人物在注视着观者,令心系众生的人物形态显露无疑。花草的画作,着墨虽不多,但却非常诱人。而菊瓣的画法也是融会了书法神韵,难得一见。

上一篇:谈工会工作创新下一篇:河北教育成人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