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医生要自己收病人

2024-04-30

实习医生要自己收病人(精选2篇)

篇1:实习医生要自己收病人

《实习医生日记》 讲述医学生自己的故事

日记,是一个记录生活中的心路历程,感悟酸甜疾苦,在自省中提高自我的一种方式。近日,网络上有一部《实习医生日记》突然火爆。一位实习生将实习过程中的种种事情及感悟都记录在网络,让更多的人能看见医务工作者的艰辛,希望通过这份日记,能让人们更多的理解医生。

有关信仰

信仰是一个很虚幻的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特别是崇尚科学的医学行业,信仰可能会被人误解为迷信。但是作为新一代医学生,作者却从另一个方面理解信仰,必诠释了身为医务工作者的信仰。他如是说:

“我们作为医生,这样一个特殊的职业,手握着病人的生死,我们其实就是扮演着病人心中的那份信仰,那份希望。不管最后病人会不会感谢你,我们都应该全力以赴,因为信仰是不需要回报的不是么?

然而,就算是上帝的扮演者,当我们真的感到无助和不被理解的时候,我们也需要一份信仰支撑我们继续我们的工作。我们常常很容易用一种客观的眼光去看待患者,认为这个患者啊,只有几个月残存的生命,不值得再去浪费钱财和精力,甚至担风险去为他做手术。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我们是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延缓每一个患者的生命。医院,不应该是个企业,更不应该是个营利的机构,我始终有一个信念,迟早有一日,它会变成社会福利的一部分。会变成人文关怀的一部分。

我们给予病人的不应该只有身体上的康复和治疗,更应该是关于“信,望,爱”的力量,让他们有机会的话能继续健康阳光、快乐无忧地生活。

这就是我们的信仰!”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多余的修饰,从平淡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对医学行业的深刻理解和积极的反思。是的,中国的医学行业正处于一个风雨飘摇的地步,任何一个医务工作者,都需要有一个内心的信仰,来支撑他们继续为这份他们所热爱的事业付出自己的汗水与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医学行业慢慢的步入正轨,趋于平静。

关于决定 前不久的高考毕业季,网络上也纷纷爆出了很多“千万别报体”,甚至有女生为了学医而吞药要挟。这个时候,这位实习生也在日记中写到了关于是否应该学医的一些感想。但是,他并未没有跟出任何明确的答复,只是单纯地表达了自己对学医的理解。他这样说: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英雄式的人物故事都是相似的。无论是西方的奥德萨,还是东方的西游记。在你通往成功行将成名的道路上,都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道磨难。医生就是成就英雄的行业,生命就是我们所承载的天降大任。当你选择读医科的那一刹那,你就要明白你所踏上的是怎样的一个征途,它不仅仅是科学的殿堂,更是社会的殿堂啊!你如果不是一个怀有梦想的人,如果不是一个非常清楚自己为什么要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如果你当初选择做医生只是看中了它的地位和它的收入,那你很自然就会在这个过程中被选择出局。

所以,我还是奉劝马上要高考的学弟学妹们,这是你们第一个最重要的决定!一定要慎重再慎重,三思而后行。但是,当你做出决定的那一刻,不管路途有多难,请一定坚持下去,不要后悔,那是我们成长中宝贵的磨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从字里行间,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作者身为一个医学生的骄傲。这种骄傲感和自豪感是学医的过程中慢慢积累,逐渐形成的。所以,他并不后悔当年学医,也决定在医学的路上坚持走下去。如果说,之前所讲述的是身为一个医务工作者的信仰的话,那么在这里,就应该描述的是身为一个医学生的信仰了,不后悔且坚持。

关于死亡

死亡,是每一个医生职业生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对于医学实习生来说,如何第一次面对死亡,是他们在实习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在实习过程中,这位实习生就面临了这样一件让他感到沉重的事件:

“上周五的那个早上,对于这一家人来说应该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孩子被怀疑得了leigh综合征,这是一种线粒体遗传疾病,目前,没有特效药。主任把自己手机上与专家的聊天记录给了孩子父母看:2个月至6岁起病,经数周或数月死亡。开始轻度肌张力降低,短促的痉挛,中度腱反射迟钝。症状进行性加重,最终发展成木僵,嗜睡,肌阵挛性痉挛或严重的肌张力降低,反射消失,呼吸困难,不能吞咽,全身无力、衰竭。上睑下垂,眼肌麻痹,视力减退或消失,视野有中心暗点,瞳孔散大或缩小。血乳酸和丙酮升高。脑脊液蛋白增高,脑电图见弥漫性慢波和发作性波。这是他们能听懂的关于这个孩子和这个病的一切。

没有过多的吵闹,没有过多的询问,父亲挽着母亲表示感谢后默默走出了病房。临走时,主任问:接下去你们准备怎么办?父亲说:陪他走完最后一程。”

写到这里,这位实习生就没有再写下去了,关于结果如何,我们从之前的叙述中已经知道了答案。可以想象到他此时心情的沉重。这让我想到曾经与一位医生聊天时,他所提到的关于医生最心痛的事情。他说:“作为医生,最心痛的不是被病人误解和怀疑。他能误解和怀疑,至少说明他还活着。最心痛的是明明知道死亡的结局,自己作为一个医生却无能为力。”

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这位实习生一定会遇到这种情况,如何调解自己的心理,也是他学习的必修课,毕竟,死亡是一个无法逃脱的命运,也是医院中最常见的情况。虽然他没有写的很多,但是我相信他一定在思考,在沉淀,在平复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他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的面对死亡,更好的执行一个身为医生的责任。

(环球医学编辑:余睿智)

篇2:医生要多体谅病人的感受

2007年9月底,我的右手中指尖突然长了一个约黄豆大小的包块,一碰便有剧痛。没多久,整个右手都肿胀、疼痛起来了,连右肩关节和右颈部也痛,苦不堪言。笔者虽然做了几十年的基层医生,但一时弄不明白此次发病的原因。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用碘酒搽,再外敷鱼石脂软膏。一个星期过去了,包块既不消退,也不化脓,且中心逐渐凹陷,周围组织变硬。后来,我让我的同事帮我剪开皮肤,仔细探察,结果只流出一点黄水,实在弄不明白到底是什么病。

无奈之下,我去了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外科就诊。接诊的是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男医生。当时我心中大喜,幸亏没有碰上年轻医生,否则可能还不如我自己。但令我失望的是,这位医生看了一眼我的手指之后,半天不作声。

“我这手指上长的是什么东西?”我问。

“不知道。”

“那为什么会长呢?”我又问。

“不知道。”

“我现在整个手和胳膊、肩颈都痛,和这个有关系吗?”我小心翼翼地问。

“没有关系。”

“那这伤口怎么办呢?”我硬着头皮再问。

“保持干燥,让它自己长。如果长不好,就来开一刀,切掉之后缝起来就可以了。”

“就这样?”

“就这样,你去把号退了吧。”

说完,医生在挂号单的背面写了“退号”两个字,并盖了章……

走出医院,我的心情有点复杂:一方面为没有弄清自己的病因而遗憾;另一方面,对接诊医生的态度感到忧虑与不安。

因为自己也是医生,所以我能谅解这个医生的所作所为。他至少比较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在病人面前胡说八道;也算比较有良心,觉得没有为病人解决问题,帮病人退了挂号费。

可是,如果我不是医生,只是一个不懂医的普通病人,会谅解他吗?面对医生一而再、再而三的“不知道”,病人一定会反问:“你既然什么都不知道,还有什么资格当医生?”面对“退号”,病人更会怒气冲天地责问:“你以为我缺这几元钱吗?我是来求医的,你一问三不知,也不做任何处理,倒要我退号,你是光吃干饭的?”

回来之后,我用薄刀片将伤口处的坏死组织慢慢削掉,然后敷上自己配制的有消炎生肌作用的中药粉剂。一周后,伤口痊愈,胳膊和肩颈也不痛了。可是,如果我不是医生,家里又没有自备药品,自己也不会处理伤口,遇到这样“不作为”的医生,该怎么办呢?

通常医生得了病,都在本医院诊治,到处开绿灯,到处是笑脸,到处是关怀,根本无法体会普通病人求医的难处和苦衷。这次的就诊经历,使我真正体验了普通病人按程序排队、挂号、等待、就诊的全过程,以及遭遇医生冷脸的苦涩滋味,感触颇深。

回顾自己以往的工作,虽然一般情况下对病人还是耐心和认真的。但在工作忙或情绪不好时,面对病人的提问,有时也会不耐烦。比如,有些病人问:“我的病什么时候能好?”我有时会冷冷地回答:“医生不是算命先生,说不准。”平心而论,即使患同一种疾病,不同的人,病情轻重不一,要医生说出病愈的确切时间是不科学的。但如果医生一味回答“不知道”,会让病人误以为自己病得很重而增加思想负担,或认为医生水平差而对医生失去信心。其实,医生可以根据病情和临床经验给病人估计一个大概时间,即使不准确,病人也不会太多责怪医生。

上一篇:读张丽钧新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有感下一篇:“八一”期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