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为

2024-05-08

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为(共6篇)

篇1: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为

以改革创新精神为统领

以改革创新精神为统领

积极推进山西煤炭跨越现代化发展新时代

——在全省煤炭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14年2月21日)

省煤炭工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吴永平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省“两会”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13年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省煤炭行业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转型发展为方向,以“七高一文明”为目标,以“八化工程”为路径,以“六大标准”为手段,全省煤炭工业取得了难得的新成绩新发展。

(一)主动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煤炭经济发展质量有了新变化 全行业客观理性认识和把握煤炭市场周期性、规律性变动,加强宏观调控,规范经营秩序,科学应对形势变化,顶住了市场下行压力。特别是省厅按照省政府的总体部署,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调查研究,牵头起草了“煤炭20条”,近期5项已落实到位,中长期15项正在积极推进,政策效果和市场活力正在逐步显现。

可以说,“煤炭20条”是救市帮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不仅扭转了煤炭市场下行的趋势,对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从长远促进了煤炭发展方式转变,尤其是在全国煤炭行业反响很大,为国家层面出台煤炭“国5条”进行了率先探索,促进了全省煤炭经济发展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全行业煤炭产量完成9.62亿吨,同比增加4863.52万吨,增幅5.3%;出省销量完成6.2亿吨,同比增加3422万吨,增幅5.88%;销售收入完成14178.22亿元,同比增加2101.22亿元,增幅17.40%;实现税费1149.95亿元,煤炭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6%,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个百分点。

第一个重大的变化是: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正在走向理性发展轨道;

第一个重要的启示是: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只要科学应对、措施有力,就能够克服困难,扭转逆势,跨步向前。

(二)坚定现代化发展方向不动摇,煤炭工业面貌发生了新变化

一是煤炭现代化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原则,对六个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出台了《六个标准贯彻落实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制定了《露天煤矿管理标准》,完成了全省办矿企业首次等级审核评定。通过全面推行实施标准,全行业已经形成了学标准、用标准、达标准推进现代化的浓厚氛围。

二是煤炭基本建设积极有序推进。全行业完成煤炭固定资产投资1718亿元。起草了现代化矿井和重组整合矿井建设“两个意见”以省政府文件下发全省,召开两次现场会全力推进。全年全省初步建成现代化矿井54座,命名表彰了25座;重组整合矿井竣工验收82座,从2010年至2013年累计竣工验收170座;全力推进68个煤矿建设省重点工程项目,全年完成投资429.2亿元。

三是煤炭生产管理进一步加强。出台了《生产煤矿回采率管理实施细则》,审查批复82座矿井的生产能力核定,合理增加产能4590万吨/年。同时,积极协调解决重组整合遗留等问题。

第二个重大的变化是:地方煤炭企业建设现代化矿井的理念认识更高、推进力度更大、建设速度更快,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第二个重要的启示是:只有依靠标准,才能推进煤炭现代化发展,只要现代化矿井早建成一天,煤矿安全保险系数就早提高一天。

(三)积极推进综改试验区项目建设,煤炭转型发展发生了新变化

一是制定转型方案,推进项目落地。制定了2013年行动计划4个专项《实施方案》,宏观指导煤炭科学转型。全行业在建较大非煤转型项目107个,全年完成非煤固定资产投资 610亿元,同比增长6.3%;非煤收入10154.09亿元,同比增加2124.1亿元,增幅26.45%。

二是进一步加强督促指导。省厅实行转型重点项目包联制度,厅领导、职能处室包干联系28个非煤项目,督促指导项目单位完成投资272亿元,其中阳煤集团低浓度瓦斯发电、太化高端化机制造(一期)等项目已经投产运行。三是推进标杆引领项目建设。潞安180万吨煤制油、焦煤60万吨煤制烯烃、同煤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等一批标杆项目不同程度的各有进展,为全省煤炭产业延伸拓展发展空间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第三个重大的变化是:非煤经济已经成为煤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力量;

第三个重要的启示是:实施标杆高端引擎战略,是从根本上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大力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煤矿安全形势发生了新变化 一是安全理念进一步创新。认真落实“三个决不能过高估计”的新判断和“三个敬畏”的新要求,提出了“安全生产是天大的事”、“人人都是通风员”新理念,进一步创新发展了煤矿安全理念体系。

二是督促检查进一步加强。辩证妥善地处理了基层企业安全生产和政府部门安全督查检查的关系,开展了5次全省性、集中性、持续性的督查检查,累计督查矿井2251矿次,查出安全隐患57560条,先后责令停产停建矿井237座,责令停采、停掘工作面125个。特别是充分发挥突击执法检查的作用,采取暗查、暗访、夜查和突查的方式,全覆盖跟踪巡查、督查重大隐患的整改,打击了非法违法煤炭生产建设行为。

三是安全管理进一步严格。突出建设矿井安全管理,进一步严格落实建设、施工、监理三方责任,有效防止了煤矿建设重特大事故;突出“治瓦斯、摸清水”两个重点,出台了瓦斯防治八项规定,严格水害防治;突出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全省全年共建成292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突出应急救援工作,全省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基本建成,应急救援能力显著提升。

四是隐蔽性致灾因素排查治理进一步强化。以整合改造建设矿井为重点,集中开展隐蔽性致灾因素“大会诊”,水文地质会诊954矿次,瓦斯会诊865矿次,共查出问题13242条,全部采取了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同时,加强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抽采量52.5亿m3,同比增加14.6%,利用量18.2亿m3,同比增加17.4%。

可以说,去年是抓煤矿安全检查次数最多、措施得力、力度最大、成效最显著的一年,各项指标均大大低于国家下达我省的控制目标。全省煤矿共发生事故40起,死亡75人,同比减少8人下降9.64%;煤炭百万吨死亡率0.077,同比减少0.014、下降15.38%,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211,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第四个重大的变化是: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创出了山西煤炭现代开发史以来的最低值;

第四个重要的启示是:安全工作必须时刻紧抓,检查不能少、力度不能降,就能抓好、抓出成效。

(五)加快发展煤炭社会事业,煤炭现代文明建设发生了新变化

一是进一步推进煤炭科技工作。全行业有68项科技成果获得中国煤炭科学技术奖,由晋煤集团、汾西矿业、霍州煤电等单位共同完成的“煤矿岩巷全断面高效掘进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鼓励推广新装备、新技术,煤矿现代化综采装备、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得到大力推广。二是进一步推进煤炭人才建设。省厅累计培训各类从业人员23.03万人次,确定了省内19所专业定向培养院校,举办了首次校企洽谈会,全年变招工为招生2.9万人;举办了第二届“同煤杯”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推行“送教下矿”,全省煤炭职业中专招生达15万人,75%的特种作业人员和班组长接受了职业教育,煤矿安全培训和职业教育水平稳步提高。三是进一步推进绿色生态和谐矿区建设。积极协调促进矿区生态环境恢复和采煤沉陷区地质灾害治理,全行业完成造林3.3万亩,绿化280万平方米;加强煤矿职业卫生防治,保障从业人员职业健康权益;推动实施“以矿建镇”工作,5家煤炭企业开展了试点,进一步推进了绿色和谐文明矿区城镇化建设。

第五个重大的变化是:科技推动、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行业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共识;

第五个重要的启示是:现代化的矿井,必须要有现代化的人才作支撑。

(六)加强作风建设,服务煤炭发展的政务环境发生了新变化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总要求,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提出“画画像、对对症、活活血、祛祛病、见见效”具体要求,特别是本着“真亮丑、真揭短、真整改、真落实、真见效”目标,召开了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四风”突出问题20个,确定整改措施25条;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坚持“会会讲廉政、时时严纪律、处处转作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行政效能,全力为基层和企业服务。同时,在干部队伍建设、直属单位管理、扶贫和援疆工作、煤炭社会保障和煤炭志编撰等工作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进一步塑造了勤政廉洁、法制服务的机关新形象。

第六个重大的变化是: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

第六个重要的启示是:党的群众路线是战胜一切困难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只要充分依靠群众,我们的工作就能够做好。

同志们,一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国家、省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行业干部职工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煤炭厅党组,向始终关心支持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各级领导,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辛勤工作在煤炭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煤炭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军号,综改试验区建设开启了山西转型发展的新征程。在新的形势下,全省煤炭行业风险与机遇同在,挑战与发展共存。积极的因素有: 一是从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看:首先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全面深化改革将释放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内需的巨大潜力;其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将带动能源生产稳步增长,国家确定今年全国煤炭产量为38亿吨,同比增长2.7%,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第三是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力度加大,现代化企业和煤矿建设发展加快,行业集中度和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不断增强,为煤炭工业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从煤炭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看:去年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国办发93、99和104号三个重要文件,全力打造中国煤炭“升级版”;特别是国家把事关煤炭改革的三项重大审批权限下放山西,全力推进全国重要煤炭能源综合基地建设,将推动山西煤炭产业发生巨大变革,山西煤炭迎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三是从我省深化改革方向看:煤炭对山西经济发展支撑的基本面没有变,对推动转型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对安全生产贡献的基本面没有变,“三个基本没有变”决定了煤炭仍然是山西深化改革的基本面,是省委、省政府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主旋律和主攻方向。

四是从煤炭产业发展规律看:煤炭企业从“黄金十年”转入到结构调整、理性回归,这一轮煤炭形势的逆转,这一番市场的变化,对大基地、大煤矿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对煤炭供需总量平衡提出了新要求,而山西正在全力建设现代化矿井,这与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完全一致,与煤炭产业发展的规律完全符合。面临的挑战有:

一是从煤炭需求情况来看: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美国页岩气革命、进口煤持续不减、全球煤炭供大于求等因素,都将影响到国内煤炭的生产消费;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增速由两位数高速增长逐步回落到中速增长,重点耗煤行业产能过剩,节能降耗力度加大,将影响到煤炭能源生产消费,煤炭需求进入低速增长期。

二是从能源结构调整看:国家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实施化解产能过剩重大政策,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治理雾霾天气有力措施,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今年国家能源工作的重点就是转变能源消费方式、优化能源布局结构,煤炭消费比重将由70%降低到65%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由9.8%提高到10.7%。三是从我省煤炭行业发展态势看:

在生产方面:全行业2010—2013年原煤产量逐年增长幅度分别为:20.39%、11%、11.14%和5.3%,呈增速放缓趋势。去年我们在很大一部分矿井改造建设的情况下产量达到9.62亿吨,到2015年重组整合矿井全部建成进入生产状态,产能将达到约13亿吨左右,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加大,科学合理调整、组织生产将成为下一阶段的趋势。在市场方面:全行业2010—2013年煤炭出省销量增长幅度分别为:15.23%、13.23%、0.12%和5.88%,总体呈下降趋势。吨煤平均综合售价从2011年5月的656元下跌到2013年12月的430元,落差220多元。目前,煤炭市场仍在波动中,2014年1月为410元,下降的幅度较大,下行的趋势来的较早,而且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很多,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仍然很大。

在安全方面:2010—2013年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0.187、0.085、0.091和0.077,持续保持在“双零”水平并基本保持逐年下降,在煤矿安全生产条件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的难度越来越大,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管的要求越来越高。

综合以上情况判断,2014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煤炭市场总的形势为:

一是国内煤炭行业彻底告别“黄金十年”,煤炭价格将在一个时期内低位徘徊,煤炭行业开始步入相对微利阶段。二是虽然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格局短期内较难改变,但是我国煤炭市场将由供需基本平衡向供应宽松、结构性过剩、个别时段和局部区域紧张转变,我省煤炭市场将总体处于需求低增长、价格低水平的调整阶段,预测煤炭经济将呈较低位平稳发展态势。

三是无论是某个煤炭企业还是整体煤炭行业,市场竞争的重点将由价格竞争向市场份额竞争升级转变,让利争市、以量补价等传统的市场竞争手段逐步减效,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和保持市场供需平衡将成为必然方向。

因此,全省煤炭行业必须立足全国看山西,着眼行业看发展,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善于运用经济发展“底线思维”,高度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确实增强煤炭事业“责任意识”,充分估计实际困难,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扎实推进我省煤炭转型跨越发展。

三、坚持改革创新,强力实施“七个积极推进、七个稳步提高”,全力打造山西煤炭现代化“升级版”

2014年,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年,也是全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的攻坚年。全省煤炭工作的主要思路是:以深化改革为主题,以转型综改为主线,坚持“积极推进”和“稳步提高”,实施标准引领与煤炭建设并举,煤炭主业与非煤产业并重,安全生产与发展经济齐抓,科技创新与人才强煤共进,煤炭管理与服务基层互促,努力打造山西煤炭现代化发展“升级版”。

强调“积极推进”:主要是基于当前的形势要求和工作任务,针对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消极被动现象,切实改变工作状态,提振工作信心,统筹谋划、勇于担当、大力推进,积聚正能量,开创新局面。强调“稳步提高”:主要是基于我们对煤炭发展还存在急于求成的思想问题,充分认识一些工作理念、工作目标不能急功近利,贵在坚持稳中求进的正确趋向,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坚定不移、持之以恒,要“蹄疾而步稳”,既不抢跑,也不懈怠,稳步扎实做好山西煤炭这篇大文章。

为此,确定今年煤炭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煤炭产量9.5亿吨、调整量10亿吨;出省销量6亿吨;销售收入不低于1.2万亿元;实现税费1100亿元左右;煤矿安全力争实现重特大事故零发生、百万吨死亡率力争保持“双零”目标。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要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积极推进煤矿安全生产,稳步提高煤炭安全发展水平今年是煤矿“安全基础提升年”,要以贯彻落实国办发93、99号文件为统领,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机制,把安全生产作为“天”字号工程,任何地方、任何企业、任何时候都必须放在首位,千方百计做到强抓狠抓。一是必须坚决做到理念创新不满足。

要深刻领会总书记“坚持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的思想内涵,按照省委、省政府“安全生产是民生,是最基本的民生;是责任,是比泰山还重的责任;是红线,是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的工作要求,坚持“三个决不能过高估计”的基本判断,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制度,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理念上创新发展,工作上落实到位。二是必须坚决做到责任落实不空档。

企业层面: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炭集团要强化对子公司、分公司的安全管理,构建更加严厉更加完善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加大安全投入,有效防止事故发生;政府层面:要严格落实政府监管责任,积极创新煤矿安全监管模式,加强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一方平安;管理层面:要强化安全工作的落实与检查力度,实施更加有效的非法违法行为和重大安全隐患惩治措施;五人小组:要进一步发挥“五人小组”的作用,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国有重点集团“五人小组”执法权改革,赋予其履行省级煤炭管理部门对国有重点煤矿安全生产执法权,确保责任到位。三是必须坚决做到执行制度不松劲。

要深入贯彻落实《煤矿矿长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七条规定》,提高企业的主体责任意识;要严格执行煤矿图纸定期交换制度,并与安全监管检查紧密结合,不交换图纸,一律不得生产建设;要实行“不放心”煤矿挂牌管理制度,限期整改,省厅严格审核,摘牌销号;要建立事故警示制度,对发生的每起安全生产死亡事故,都要发布警示通报,并采取约谈、停产、吊证、列入黑名单等措施,督促企业加强安全工作。四是必须坚决做到致灾因素排查治理不懈怠。

要坚定“治瓦斯、摸清水”两大重点,坚定“人人都是通风员”理念,深入开展煤矿隐蔽性致灾因素普查治理;要充分发挥执法网络平台的作用,实行隐患排查闭合治理;要对重大隐患整改治理进行挂牌跟踪督办,从源头上防控治理隐患。五是必须坚决做到建设矿井安全管理不放松。

建设矿井既是煤炭基本建设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的重点,要加强建设矿井安全管理,对水害、瓦斯探测不清的不得施工建设。特别是要把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建设矿井作为重中之重,严厉打击边生产边建设行为,严令禁止给建设矿井下任务、定产量,全面规范煤矿建设行为。六是必须坚决做到安全监管执法不手软。

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机制,全面实行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工作法,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好执法纠察队伍的作用,加大突击执法检查力度,形成打击非法违法的高压态势;要进一步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力度;要加强对煤层气抽采、煤矿洗选煤厂等的安全监管力度,确保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同志们,煤矿安全马虎不得、疏忽不得、大意不得,安全工作怎么抓都不过分,必须纠正认为检查次数多的错误认识,在安全问题上就是要加大力度、一以贯之。全行业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心、以更加坚决的决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一般性事故,全力把煤矿安全抓得更好、做得更实!

(二)积极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稳步提高煤炭科学发展水平煤炭标准是一个综合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坚持辩证、全面、科学的观点全力推进。

一要进一步拓展丰富标准体系。要研究出台煤矿信息化建设管理标准、煤矿技术装备标准、煤矿用防爆无轨胶轮车准入标准等技术性、操作性标准,进一步完善山西特色的煤炭标准体系,科学指导煤炭发展。

二要进一步推进对标达标。对照标准一项一项落实,逐条逐项达标,严格做到用标准建设、用标准管理、用标准提升、用标准发展。

三要进一步强化考核验收。要按照评价考核实施办法,严格考核。年内达标的,要严格验收;分达标的,要加强动态督促检查。

需要强调的是:全行业必须坚持一盘棋思想,统一实施,统一达标,统一提升。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要加大对实施标准体系的认识程度和推进力度,真正发挥用标准推进现代化的表率和示范作用。

(三)积极推进现代化发展步伐,稳步提高煤矿矿井建设水平

建设现代化矿井既是重组整合的重要后续工作,又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保障。要以现代化矿井建设为目标,以重组整合矿井改造建设和新核准矿井建设为重点,加大推进力度,加快改变山西煤矿发展面貌。

一要加快建设一批高端引领的现代化矿井。

强化规划执行力度。无论是新建、整合改造矿井,还是生产矿井以及60万吨以下的小型矿井,都必须按照现代化矿井标准做出达标规划,强化执行意识,力争年内建成60座引领全国、影响世界的现代化矿井。

实行包联推进制度。省厅继续实行包联制度,厅班子成员每人包干联系一座现代化矿井,协调指导建设工作。各市、各集团公司也要建立包联制度,责任到人,积极推进。实行奖罚激励制度。按照建设目标任务,严格考核,加快建设进度,要继续表彰奖励现代化矿井建设,调动和激发现代化矿井建设的动力和活力。

二要加快建成一批重组整合改造建设矿井。

目前,全省有575座在建矿井,今明两年要全面完成工作任务,建设任务重,安全压力大。要加大建设力度,争取年内建成竣工160座,确保矿井安全建设、安全投产。

三要加快新核准矿井项目的建设。

要严格执行现代化矿井建设标准,加快建设新核准的20座矿井,年内完成投资100亿元,确保新建矿井一次建成、一次达标。

需要强调的是,全省煤炭建设今年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其中煤矿项目700亿元。全行业一定要树立大局意识,坚定信念,越是在市场形势下行,越是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越要抓住机遇,加快现代化矿井建设。

(四)积极推进转型综改项目建设,稳步提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

转型综改区建设是山西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全行业要以“转型综改攻坚年”为契机,全力推进和落实煤炭综改试验任务,力争完成非煤项目投资500亿元,深入推进煤炭转型发展。

一要加快推进煤电一体化产业链。

要抓住国家下放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审批权限的机遇,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加快建设“煤电一体化”国际型能源大集团,推进煤电联营、煤电一体化进程。二要加快推进煤焦一体化产业链。

要抓住焦化企业兼并重组的机遇,充分发挥稀缺炼焦煤资源优势,推进煤炭与焦化企业的深度联姻,稳定炼焦煤生产秩序,掌握炼焦煤市场话语权。三要加快推进煤气一体化产业链。

要抓住国家下放煤层气矿权审批权限的机遇,积极争取上新项目、大项目、好项目,提高煤层气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

四要加快推进煤液一体化产业链。

要抓住国家在中西部布局一批煤化工产业的机遇,全力推进煤基合成油、煤制烯烃、煤制气等现代高端煤化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同时,要拓展煤基新兴产业,特别是在煤机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煤炭文化业、煤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发展,推进煤炭转型步伐。

同志们,转型快与慢,关键看煤炭。省厅将继续加大督促指导推进力度,全行业必须要保持煤炭转型的定力,鼓起煤炭转型的勇气,构建循环完整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条,趟出一条具有山西特色的资源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

(五)积极推进煤炭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稳步提高煤炭核心竞争力

科技是推动煤炭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提升煤炭发展水平的核心要素。未来煤炭的竞争,最根本的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全行业要紧紧抓住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的重大机遇,在煤炭科技上下功夫。

一要实施煤炭科技创新驱动战略。

今年是“煤炭科技创新年”,要把煤炭科技创新作为重点,召开全省煤炭科技创新推进会全力推进。

要制定煤炭科技创新战略规划,集中力量在煤炭科技创新领域抢占战略制高点,从战略方向和推进路径上引领煤炭科技快速发展,形成以大型煤炭集团公司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煤炭清洁、安全、低碳、高效、绿色开采利用。要建立煤炭科技装备准入制度,坚持以标准提升装备、以标准淘汰装备,分阶段、分步骤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要推广充填式绿色开采技术应用,年内选择3-4个矿井进行试点,以点带面全省推广;深入调研“三下”压覆资源情况,研究破解开采技术难题,提高资源利用率。

要建立煤矿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煤矿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综合调度信息平台,管理部门建立监督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全省统一联网,实现煤矿安全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监督管理。

二要实施劳动用工推进战略。

到2016年要全面实现“变招工为招生”,时间紧,任务重。要围绕“如何用工”和“用什么工”两大核心,全力建设规范化、制度化、素质化、专业化的新型煤炭产业队伍;要进一步理顺劳动用工管理职能,规范劳动用工制度;要通过校企联合等方式,年内变招工为招生比例达到75%。三要实施素质提升战略。

要加强各岗位、各工种、各类人员的安全培训,省厅年内完成从业人员培训20万人次;要严格持证上岗制度,做到“人、证、岗”一致;要推进“六个标准”进学校、进课堂,继续推行“送教下矿”;要加强全省各级煤炭培训机构管理,加快推进山西能源学院建设,提升各类煤炭学校办学水平;要发挥各级煤矿工会的作用,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四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进一步提高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水平,加大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社会保障和和谐矿区建设工作,促进煤炭工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要继续推进“以矿建镇”工作;要强化煤矿职业卫生防治,提高职业健康水平。

(六)积极推进煤炭深化改革,稳步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科学化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全行业一定要深刻领会不唯GDP考核新观念,既不唯GDP,又要保持科学的增长速度,坚定改革意识,树立正确的煤炭经济发展理念,全面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煤炭改革发展。一要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现代煤炭行业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知识素质高、现代化水平高的行业,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就是运用现代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方式,突出人员素质、资源条件、自然环境等核心要素,通过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全行业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要由过去的经验管理向现代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转变,要在人、财、物等因素的科学配置,技术、管理、文化等要素的有机融合上做文章,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安全素质、提高生产力水平。特别是要充分认识企业管理的文化属性,要把文化管理作为管理的最高境界,贯彻于企业的战略方针、人力资源、品牌形象等方面,更好地把企业员工的价值理念契合到企业的发展中,提升企业管理的文化品位,实现了企业管理的本质跃升,形成科学的经营理念、哲学思维、精神资源,全面提高煤炭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

二要积极推进市场化配置煤炭资源改革。要主动积极配合煤炭资源市场化改革和开展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试点工作,按照煤炭资源市场配置规划,推动探索煤炭资源矿业权招标出让,促进矿业权交易市场的完善,激活煤炭资源市场。三要积极推进煤炭产能改革。要坚持“保护性开发资源”理念,深度研究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问题;要坚持“调量、稳价、降本、提效”思路,科学核定煤炭产能,合理安排煤炭生产,超前预警防范产能过剩风险,做好煤炭产能战略储备;要充分发挥煤炭销售票的调控作用,把煤炭销售票和生产产量合并计划,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煤炭产量。

四要积极推进煤炭市场化改革。在认真落实“煤炭20条”措施基础上,在实施煤矿生产能力登记和公告制度的同时,要以市场化改革为方向,以煤炭销售票为依托,以日常监测监控为途径,进一步完善产运需衔接机制,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积极探索建立煤炭经营行业标准体系,提高煤炭企业经营素质。积极探索完善煤炭市场诚信评价体系,指导企业规范经营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全省煤炭价格预警机制,帮助企业归避市场风险,科学调控市场供需。

(七)积极推进煤炭行业管理职能转变,稳步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充分认识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理解总书记“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抓反腐倡廉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袁纯清书记在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大会上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扎实做好全行业反腐倡廉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煤炭行业管理。要适应国家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新形势,强化规划、政策、法制、监管、服务等职能,努力在标准管理、事中事后监管、煤炭宏观调控、依法行政和服务煤炭发展上有创新,有突破。

三是巩固运用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要坚持接地气、转作风、解难题,以基层和企业的期盼和要求为准绳,继续深化“三型机关”建设和“带公章下基层”活动,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弘扬山西煤炭精神,进一步做好老干部和煤炭史志编撰等工作,坚持不懈纠正“四风”问题,千方百计创优发展环境。

同志们,煤炭厅就是全省煤炭人“温暖的家”,今年我们要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想大家所想,急大家所急,要为基层和企业研究办好四件事。

一是在煤矿改造建设初步设计变更上,对合理的、优化的,要积极研究,主动研究,帮助解决; 二是在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上,对符合规定的、符合条件的,要实事求是,及时组织核定;

三是在煤层配采问题上,对不同硫份、不同灰份煤层配采,厚薄煤层配采,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非突煤层与突出煤层配采,带压矿井安全区与带压区配采的,要严格、科学、合理予以解决;

四是在《煤矿矿长资格证书》和《安全资格证书》审批上,要减少程序,实行两证合并发放。

同志们,煤炭行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全省煤炭工业现代化发展,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2: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为

左鹏飞

工造4班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党的事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改革创新的基础是人才,改革创新的关键在于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关键词:改革创新时代精神核心价值体系精髓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今社会风云变幻,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动力和支撑,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一、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改革,即是改良、改造,是革除旧的东西,除弊兴利,是将事物中的旧的部分改造成能适应客观情况的东西。创新,是指抛开旧的,创造新的,是一种弃旧图新的精神,也叫革新。改革与创新是一个互相依存、互为动力的动态过程,是手段与过程和结果的关系。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莫不与知识和科技的创新密切相关。历史学家常常以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作为划分人类历史阶段的标志。如古代社会的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近代社会的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如今人类又进入了信息时代。以科技创新成果及其价值来划分历史阶段,充分反映出科技创新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社会发展史证明:人类进步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创新思维的胜利成果,都是创新智慧的凝结。可以说,正是创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使之丰富多彩;正是创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使之日新月异。

二、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回顾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2 9 年历程,正是在解放思想、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引导下,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科学发展观,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一部改革开放的历史,折射着一部解放思想的历史。改革发展呼唤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又推动了改革发展。改革创新使我国各族人民焕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形成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鲜明时代精神。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到政治、文化、科技、教育以及其他领域,犹如滚滚春潮,波澜壮阔,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事实证明,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与时俱进的改革和创新,己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品格,并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深深熔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使中华民族能够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改革创新是党的建设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就是不断改革创新的历

史。2 0 世纪初,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世

界革命的新纪元。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人民也开始探索自己翻身解放之路。近百年的历史证明,中

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创新,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步。在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 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 的?绮_鵾战 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又结合中国的实际,以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冲破重重阻力,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等一系列重要理论,揭开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无不凝聚着邓小平同志创新的智慧和胆略;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江泽民同志在新 的历史时期,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和国内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历史实践,深刻思考执政党兴衰成败的教训,回应我们党执政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创造性地提出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用一系列相互贯通的新思

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

表”的重要思想理论,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 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南。今天,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高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这一重

要战略指导思想对于中国走向哪里和怎么走,对于中国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四、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 I新型人才的培养改革创新的基础在人才。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必须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国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的加快知识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而创新关键在人才,必须有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 ”。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成员努力发挥创新能力,创造出一大批科技成果并及时转化为新的生产力,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不可能的。这一切的关键在于该国家和民族是否拥有众多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重视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己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当务之急。创新是一种综合素质,是一种积极开拓的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创新人才主要由以下三方面要素构成:

一是创新人格,属动力系统,包括强烈的动机、不懈的追求、勤于探索,锐意进取、百折不挠、脚踏实地、坚韧不拔等;

二是创新思维,属智能系统,包括思维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发散性、独创性等; 三是创新技能,属工作系统,包括具备作为创造基础的基本知识技能,具有获取和利用新知识信息的能

力、操作应用能力和一般创造技法等。

以上三要素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创新人格,其次是创新思维,最后才是创新技能。胡锦涛同志曾经强调指出:人才问题是关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没有足够的人才支撑,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缺乏不竭的动力。要大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努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氛围,推动我国优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真正把人才强国的战略落实到实处。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不断增强全社会的进取精神、开拓勇气、创新能力,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墨守成规的民族是不可能长期繁荣富强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相信,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聪明才智和具备了强烈创新觉悟的广大民众,在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推动下,必将逐步构建起更灵活有效的创新机制,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中国的未来必定更加辉煌。

篇3: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光辉旗帜, 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对于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八荣八耻”, 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内容上看,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祟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体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五爱”的基本要求, 也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体现的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体现的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由此可见, “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的高度概括, 也是从总体上对社会主义社会主导价值体系的生动表述。

“八荣八耻”, 坚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在我国传统道德中, 荣辱观主要体现在对于“辱”的认识上, 大多数思想家都是通过对耻辱的论述来阐释荣辱观的。孟子最早将“荣”和“辱”作为一对对立的概念来使用。他说:“仁则荣, 不仁则辱。”在我国一些古代思想家那里, 知耻乃做人之本。朱熹说, 人只有“耻于不善”, 才能“至于善”。管子更从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来看待“耻”, 他说:国有四维, 一日礼, 二日义, 三日廉, 四日耻。顾炎武进而指出:“四者之中, 耻为尤要。”因此, 我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尤为强调教人以知耻, 传统道德中的这种以教民知耻为主要内容的荣辱观深深积淀在人们的心灵深处, 融人在人们的道德实践之中。“八荣八耻”, 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同时注人了时代的特点和实践的要求, 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充满生机和活力, 富有民族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在表现形式上, 它突破了我国传统道德中主要以“耻”来阐述荣辱观的局限, 把“荣”与“耻”这两个古老的传统道德概念切实对应了起来;在具体内涵上, 它突破了我国传统文化中把荣辱观仅仅作为道德范畴的局限, 从社会主义价值观总体要求的高度, 丰富、拓展了荣辱观的内涵和外延。

“八荣八耻”, 弘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 是对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正确荣辱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 自私自利, 消极怠工, 贪污腐化, 风头主义等等, 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 积极努力, 克己奉公, 埋头苦干的精神, 才是可尊敬的。”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 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江泽民同志指出:“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 同时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鼓励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 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

2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在全社会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 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1) 爱国主义教育。新时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进行基本国情教育, 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并从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中, 看到优势与不足, 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更好地服务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和宏伟目标教育, 引导人们既看到我们过去所取得的成绩, 又看到我们现在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从而更好地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去。三是进行中华民族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和中共党史教育, 引导人们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不忘中国被动挨打的血泪史, 理解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 不断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四是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引导人们充分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努力营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繁荣进步的和谐氛围。五是进行祖国统一教育, 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党和政府在祖国统一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动员和引导一切爱国人士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做出积极贡献。六是进行国防和国家安全教育, 引导人们坚决捍卫和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勇于同一切出卖祖国利益、损害国家尊严、危害国家安全以及分裂国家的言行进行坚决的斗争。

(2) 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我国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 是调整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利益关系的基本规范。对人民群众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应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一是要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二是要在维护国家、集体利益的同时, 充分尊重和保障、鼓励和支持人们追求个人的正当利益;三是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 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四是要坚决制止谋取不正当的个人利益的行为。

(3) 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要引导人们正确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与艰巨性。第一, 要引导干部群众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它是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第二, 要引导人们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探索和发展的过程。第三, 要引导人们看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复杂原因,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它们的失败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 而恰恰是在理论和实践上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所造成的。第四, 要引导人们看到社会主义没有也不会消失,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在前进中, 引导人们坚信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向, 最终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3 民主法制教育

篇4:中学历史教学如何体现创新精神

求,要求构建能体现中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新课程改革强调历史教学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学校教学则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主要渠道。作为历史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习惯,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才能在历史课教学中贯彻创新教育呢,我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做起。

一、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思想认识基础,创新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创新意识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全身心地投入。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知、情、意和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等说教式的弊端,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低下身来”,充分认识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创设一个开放互动的教学环境。我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资源丰富的历史教材,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讲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善于创新的民族。教师用好、用足教材内容,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其创新意识。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可以巧设方法。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方法:(1)图示讲解法。图示法具有直观、简明、清晰的特点,用它可以将复杂、抽象的知识、理论形象化、条理化。(2)创设问题情境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只有回归到历史情境之中才能有效地感触历史的生动。(3)开展民主教学法。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和谐的,师生互相激励、互相尊重、互相信任,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心情舒畅、轻松,做到敢想、能想、敢问,想学、会学、要学。(4)激励教学法。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优点,我尽量从多个方面去找、去发现学生(尤其是差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有值得骄傲的闪光点,让他们自信,树立起再一次、更多次地取得成功并得到大家认同的欲望。

三、参与学生的创新实践

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并与学生一道开展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探究”与“活动课”的特点,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历史。“探究”与“活动课”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一起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如“访谈”“调查”“搜集材料”等,可以自由分组或个人单独活动,也可通过“采访”“讨论”等多种形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系。鼓励每一个学生尽可能有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互相争论,最后达成共识。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不同的提高,萌发他们创新的欲望和激情。让历史知识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使创新实践充分体现其现实价值。可见,创新实践是创新精神的归宿和升华,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

四、总结学生的创新成果

创新成果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创新实践中所产生出来的、具有一定社会或科学价值的独到见解或小创作、小发明。创新成果是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创新成果的产生既是创新意识、创新动机、创新能力、创新实践的体现和结晶,反过来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情趣、强化其创新意识、激励其创新动议、完善其创新能力、推进其创新实践,可充分展示五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学生创新成果是学生、教师汗水与智慧的共同结晶。既有学生的创新劳动,又少不了教师的积极指导、支持与帮助。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只有在创新教育上下大工夫、下真功夫,才能使历史教学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具有真正的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 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南张羌镇一中)

篇5: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为

作为中石化集团公司的一员,首先我们得为公司这一集体付出自己的努力,处处维护公司的利益,其次才能考虑个人的收获,员工与公司的关系,犹如众人划船,只有人人齐心协力,舟方能扬帆远航;如果每个人首先考虑的都是个人利益,那这艘船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地方,甚至有覆没的危险。

【散文随笔】+以厂为家

家,给人的应该是那种温馨、舒适的感觉。是避风港、是心灵的依托。但在我心中,家则是一种牵挂。

记不清多久没有回家了,一年365个日子,在家与亲人团聚的日子为数不多。时间久了,渐渐觉得家似乎是旅店,是驿站,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留给家人的是归家的疲惫和离家时的依依不舍。单调乏味的汽笛声诉不完万水千山阻隔的无限思念,喧闹繁华的都市掩饰不住客居异乡的孤寂。

家,是我成长的地方,是我前进的动力。为了寻找更为理想的家,我只有把爱深埋心底,毅然远离亲人和朋友,离开熟悉的家,踏上征途,去远方寻梦。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今社会。我面临一次次“家”的选择。其间也换过几次“家”,那是因为它们都不是我所追求的理想的“家”。

也许是缘分,在某个收获的季节里,有幸找到了我理想的“家”-----**集团公司。并成为“家”的一员。一开始,我就被她那充满年轻活力的激情所迷住。投入到她那宽厚博大的胸怀,倾听到的是那跳动强劲的脉搏,看到的是她那顽强拼搏的精神,顿感全身血液为之沸腾,一种从未有的动力如雷电般震撼心灵。自信在不经意间又树立起来,以前受过的挫折即刻消失的无影无踪。

成为**集团的一名员工后,耳闻目睹的是**集团“家”的日新月异,规模之大、速度之快,都是在规范管理之下,工作进度正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虽然这里没有阳春三月的呢喃,也没有风花雪月的温馨,有的只是如火的激情,如歌的事业……

自步入**集团的那天起,“家”就给了我们一个施展才华的人生大舞台,我们应该珍惜这不可多得的机遇,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之奋斗呢?更何况我们背井离乡、远涉千里、背负着亲人太多的期盼,又怎能不努力工作,充分展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呢?

来集团一晃就是数个年头了,期间也有过辛酸和困惑,有过迷茫和抱怨,但是,给我感触更多的还是收获和自豪,我深感在集团的收获不仅仅体现在物质上的优越回报,而更为重要的还是体现在精神上的满足;体现在和同事们共同打拼事业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上。

物有本末,人有始终,今后道路还有多少曲折和艰难,既然我们相互选择了对方,我们就有信心、有决心用实际行动,从干好本职工作做起,扮演好自己的每一次角色,站好每一班岗,不断总结反思自己的缺点、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发挥自己的最大能量,以出色的工作业绩与企业同步发展,回馈社会。

“以厂为家”,为了“大家庭”的兴旺发达,为了企业的基业长青,我愿意与所有并肩战斗的同事们一道付出自己的智慧、青春、热血和汗水,永不言悔。

篇6: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为

动力二热电高配班组

曹萌萌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实现我国的跨越式发展,这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对于使全国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鼓舞人民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斗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牢固精神纽带和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新胜利的历史进程中,培育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64字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极大拓展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使中华民族展现出崭新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深熔铸在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撑,是我们不断开辟新征程、开创新未来的不竭精神动力。

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和提高生命活力的保证。形势在不断变化,实践在不断发展,培育与形势和实践相适应时代精神,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保持和提升生命活力的精神动力,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保证。从我们党的历史进程中,就能十分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培育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培育的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培育的抗洪精神、“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五种革命精神”、孔繁森精神、郑培民精神、抗“非典”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都鲜明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色,成为我们党历史上宝贵的时代精神,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在新的时代推动的事业,引领着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方向。

既然爱国主义精神和时代精神这么重要,因此我们就要大力弘扬,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呢?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着深刻的内涵,我们必须理解透彻。中华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都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共同构成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要深入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革命历史、革命传统教育。我们弘扬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狭隘民族主义有着本质区别。要坚持以开放的精神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从各国文化中汲取丰富养分,不断塑造自尊自信、开放包容的民族品格。

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时代进步潮流和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学会运用。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是时代精神本质体现。要把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摆在突出位置;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要求;要着眼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紧跟时代脚步、把握时代脉搏。

上一篇:XX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检查与评价业务流程下一篇:志愿服务交流会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