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填课题申报表

2024-04-23

怎样填课题申报表(通用8篇)

篇1:怎样填课题申报表

怎样填写课题申报书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和选题的意义:

这一部分内容的目的是要推动理论创新,看一看你的视野是否处于本学科课题研究的前沿。打个比方,我们的研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站在巨人的脚面上,巨人虽高,但你只要站在其肩上肯定比他高。但前提是你要摸准巨人的肩头在那里,就是说,我们要以前人研究的终点为起点,你再向前跨一步,也会作出贡献。这一条,就是让你分析前人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到了什么程度,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何重要问题需要解决,让你分析这个问题,看你分析的准确与否,有的研究课题可能属于填补空白,但也会有相关情况可以作出分析。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也要讲清楚,这要看从宏观角度上,要有全局观念。

二、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观点: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你对此课题准备怎样开展研究,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包括切入点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基本的逻辑关系是什么,运用什么样的方法等等。就是说你打算做这个课题,要勾画出来。

再就是,要把你在此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已有的主要观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写出来。过去有的申请人把未来要写的著作的章节、目录都写上去了,基本的思路和主要的观点一个也没有,这不行。现在就是要把你的基本观点和观点之间的基本联系写出来,让评审专家看一看,你的观点是否是新观点,或者是你的对策性研究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如何,有无可操作性,基本思路和观点,研究的结果等等。有的人说,我这个课题还没拿下来,还没有开始研究,怎么能有新观点。但你申报这个项目,研究属于心血来潮,或随便抓的,怎么能行?要有前期的研究基础,以及达到了什么水平,从你填写的基本思路和主要观点当中可以大体看出来。

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预期的意义和价值:

你讲了这么一堆思路、观点,但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些思路和观点是否是你第一次提出来的,达到了什么样的创新程度,有何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项目来说,要真的管用,分析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对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否产生重要作用。当然这部分带有预期性,但是在活页中也要简明地分析它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等,这主要是指应用、对策研究方面的课题。

四、研究基础:

包括你已有的重要相关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有较丰富的前期研究成果,既可以缩短研究周期,又可以保证研究质量。重要的权威性的必要参考文献必须要列上去。重要的论证、表格,前期研究成果也要列上去。如果你缺乏坚实的研究基础,那你的课题就不可能立项。

篇2:怎样填课题申报表

财产行为税新纳税申报表新在哪?改了啥?怎么填?下面是有关财产行为税新纳税申报表上线问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今年,财产行为税(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车船税、烟叶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资源税等10个税种)新纳税申报表(以下简称新申报表)即将在我省全面上线,为便于广大纳税人填报新申报表,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将有关热点问题收集整理,刊登如下:

一、问:统一新申报表的意义是什么?

答:新申报表突出分税种申报、分明细税源申报,增加减免税信息等特点,是落实《纳税服务规范》的具体措施,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财产行为税基础管理、服务纳税人的重要举措,

二、问:新申报表包括哪些内容?

答:财产行为税各税种纳税申报表按国家税务总局最新规定的.表单执行。即车船税、烟叶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纳税申报表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全国县级税务机关纳税服务规范(1.0版)〉相关表证单书的通知》(税总发〔〕109号)规定执行;资源税纳税申报表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资源税纳税申报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第62号公告)规定执行;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纳税申报表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财产行为税部分税种申报表的通知》(税总发〔〕114号)规定执行。

目前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资源税、烟叶税纳税申报表已在金税三期征管系统和广东地税电子办税服务厅启用;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契税纳税申报表即将上线启用,具体时间另行通告。

三、问: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印花税新旧纳税申报表有哪些差异?

答: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契税、印花税新旧纳税申报表有差异,详见《房产税纳税申报表新旧差异对比表》、《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申报表新旧差异对比表》、《契税纳税申报表新旧差异对比表》、《印花税纳税申报表新旧差异对比表》。

四、问:纳税人办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申报主要有哪些变化?

答: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申报流程得到优化。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人原需在办理税务登记时进行房产、土地信息登记,之后按规定逐期办理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申报。使用新申报表后,取消税务登记环节向纳税人采集房产、土地信息,改为在纳税申报环节采集房产、土地税源信息,并由系统根据税源信息自动生成当期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申报数据。

五、问:如何填写房产税纳税申报表?

答:房产税纳税申报表包括《房产税纳税申报表》、《房产税纳税申报表(汇总版)》、《房产税减免税明细申报表》、《从价计征房产税税源明细表》、《从租计征房产税税源明细表》等5张表单,具体填写要求如下:

1.首次使用新申报表进行纳税申报的纳税人,需申报其全部房产相关税源信息,填写《从价计征房产税税源明细表》,如有出租房产的纳税人,还需填写《从租计征房产税税源明细表》,

《房产税纳税申报表》和《房产税减免税明细申报表》则由系统自动生成,无需纳税人手工填写,仅需签章确认。

2.后续申报时,如果纳税人的房产及减免税等相关税源信息未发生变化的,仅对上次申报信息进行确认;发生变化的,仅就变化的内容进行填写。

3.申报房产数量大于10个(不含10)的纳税人,建议采用网络申报方式,并可选用《房产税纳税申报表(汇总版)》进行申报。

六、问:如何填写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申报表?

答: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申报表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申报表》、《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申报表(汇总版)》、《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税明细申报表》、《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明细表》等4张表单,具体填写要求如下:

1.首次使用新申报表进行纳税申报的纳税人,需申报其全部土地相关税源信息,填写《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源明细申报表》,《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申报表》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免税明细申报表》由系统自动生成,无需纳税人手工填写,仅需签章确认。

2.后续申报时,如果纳税人的土地及减免税等相关税源信息未发生变化的,仅对上次申报信息进行确认;发生变化的,仅就变化内容进行填写。

3.申报土地数量大于10个(不含10)的纳税人,建议采用网络申报方式,并可选用《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申报表(汇总版)》进行申报。

七、问:填报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新申报表是否增加了纳税人工作量?

答: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新旧申报表发生较大变化,初次申报时需采集房产、土地税源信息,填报工作量较大。但后续申报时,仅需确认上次申报信息或就发生变化的内容进行填写。从后续工作量来看,减轻了纳税人日常填报负担。

八、问:纳税人如何办理契税纳税申报?

答:纳税人办理契税纳税申报内容、流程未发生变化。纳税人应当在签订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或者取得其他具有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性质凭证后10日内,向土地、房屋所在地契税征收机关填报契税纳税申报表,申报纳税。对于个人间二手房权属转移,纳税人可通过填报二手房交易综合申报表进行契税纳税申报,不需再填报契税纳税申报表。

九、问:哪些纳税人需填报印花税纳税申报表?

答:印花税纳税申报表既适用于印花税普通申报,又适用于采用“自行购花、自行粘贴、自行划销”方式完成纳税义务的纳税人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完税情况。

十、问:纳税人如何获取有关新申报表详细辅导资料?

答:请登录广东省地方税务局门户网站(www.gdltax.gov.cn)“财产行为税申报表上线专栏”获取有关新申报表样式、填表说明、办税指南、电子办税服务厅操作手册等资料。

十一、问:纳税人办理财产行为税各税种纳税申报时遇到问题,应如何解决?有哪些渠道可以咨询、投诉?

篇3:怎样填课题申报表

申报表由一张主表、十一张附表组成。主表 “利润总额的计算”项目中, 使用《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 其数据来自《利润表》, 而且大部分项目由附表一、附表二直接自动生成;“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和“应纳税额的计算”中的项目, 除根据主表逻辑关系计算出的指标外, 其余数据来自附表自动生成。总体来说, 在填表时应当先填附表, 主表大部分数据可由附表自动生成, 因此附表数据的准确性就非常重要。

1 附表一收入明细表的“视同销售收入”

主要根据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的第25条规定设置。该表第13行的合计金额将填列到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收入类调整项目的第2行“视同销售收入”。

1.1 第14行“非货币性交易视同销售收入”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的纳税人, 填报不具有商业实质或交换涉及资产的公允价值, 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按照税收规定应视同销售确认收入的金额。

1.2 第15行“货物、财产、劳务视同销售收入”

根据国税函[2008]828号文《关于企业处置资产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企业将资产移送他人的下列情形, 因资产所有权属已发生改变而不属于内部处置资产, 应按规定视同销售确定收入:

(1) 用于市场推广或销售;

(2) 用于交际应酬;

(3) 用于职工奖励或福利;

(4) 用于股息分配;

(5) 用于对外捐赠;

(6) 其他改变资产所有权属的用途。

例如, 用于交际应酬的资产 (自制和外购) , 在会计核算中作为“管理费用-业务招待费”处理, 而按上述条例和文件规定, 应将交际应酬性支出中属于以企业自制和外购资产进行交际应酬性支出的部分单独填写, 将调整后的金额填入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 扣除类调整项目的第26行“业务招待费支出”第1列“账载金额”中;用于交际应酬性支出的资产, 属于企业自制的资产, 应按企业同类资产同期对外销售价格确定销售收入;属于外购的资产, 可按购入时的价格确定销售收入, 填入本行。同理, 用于职工集体福利的资产也与上述“交际应酬”相似:在会计核算中做为“应付职工薪酬”处理, 申报表中应将这部分金额从“应付职工薪酬”中单独分开填入本行, 而将调整后的金额填入附表三第23行“职工福利费支出” 第1列“账载金额”。还有对外捐赠, 也分别在本行与附表三第28行“捐赠支出”填列。

这里强调“视同销售收入”的目的, 是因为根据“国税函[2009]202号”文的规定, 企业在计算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等费用扣除限额时, 其销售 (营业) 收入额应包括《实施条例》第25条规定的视同销售 (营业) 收入额。因此, 正确区分视同销售收入与扣除费用在所得税上的处理, 不仅可以在“收入”上增源, 也可在“扣除限额”上节流。当然, 企业在确认视同销售收入的时候, 也要按配比原则确认相应的视同销售成本。

2 附表一收入明细表的营业外收入

在第20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收益”中, 填报纳税人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行为中,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 其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部分。本行的填列要注意与本表的第14行之间的差异, 即具有商业实质与不具有商业实质的区别。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实现的与收到补价相对应的收益额, 也在本行填列。

3 企业权益性投资纳税调整的填列

国税函[2010]79号文《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中, 对企业“股权转让所得和权益性投资取得股息、红利等收入”做出的规定, 决定了申报表的填列问题。就目前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主附表之间的关系来看, 应先填附表十一“长期股权投资所得 (损失) 明细表”, 再填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相关项目。

(1) 附表十一第5列“权益法核算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产生的收益”。

属纳税人在权益法核算下, 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二者之间的差额计入取得投资当期的营业外收入的金额。此列合计数填入附表三“纳税调整表中收入类调整项目”第6行“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对初始投资成本调整确认收益”第4列调减金额。本项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 企业做为营业外收入;而按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十七条和国税函[2010]79号文第三条的规定:企业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收入应以被投资企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作出利润分配或转股决定的日期, 确定收入的实现, 确认为应纳税所得;被投资企业将股权 (票) 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转为股本的, 不作为投资方企业的股息、红利收入, 投资方企业也不得增加该项长期投资的计税基础。因此在附表三里做为纳税调减。

(2) 附表十一第8、9列“税收确认的股息红利”。

填报纳税人在本年度取得的税收确认的股息红利, 对于符合免税条件的 (如收到的税后投资收益属被投资方与投资方无税率差或者高于投资方税率的收益) 填入第8列“免税收入”, 否则填入第9列“全额征收收入” (如国税函[2010]79号文第三条所说, 被投资方作出的转股决定, 企业按会计准则规定只做帐外备查, 不做帐务处理, 而税法确认为股息红利收入, 全额征税。) 。同时第8列“免税收入”将填入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 第3行免税收入第2条“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

这里要注意的是, 在79号文第三条还明确了规定, 对于“被投资企业将股权 (票) 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转为股本的, 不作为投资方企业的股息、红利收入, 投资方企业也不得增加该项长期投资的计税基础。因为股票溢价发行所形成的资本公积, 本身为后来投资者投入的成本, 该部分转股分配属于投资成本的分配, 不属于税后留存收益, 因此79号文件规定转股分配时暂不征税。但需要在转让或处置股权时征税, 因此“投资方企业也不得增加该项长期投资的计税基础”。

(3) 附表十一第10列“股息红利会计与税收的差异”。

将分析填入附表三“纳税调整表中收入类调整项目”第7行“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的投资损益”的调增与调减列。

(4) 关于股权投资损失扣除在报表中如何填列。

国税发[2009]88号《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发生的投资 (转让) 损失应在按税收规定实际确认或发生的当年申报扣除, 不得提前或者延后扣除。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损失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2010年第6号中也作出如下规定:

①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所发生的损失, 在经确认的损失发生年度, 作为企业损失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一次性扣除;

②本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 本规定发布以前, 企业发生的尚未处理的股权投资损失, 按照本规定, 准予在2010年度一次性扣除。那目前的年度申报表的填列, 就有很大改变。首先,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损失, 附表十一“投资损失补充资料”的相关内容不再填报。其次, 以前年度未能扣除的损失与未经报批的 (因88号文规定, 除企业自行计算扣除以外的资产损失需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税前扣除) 损失等今年将一并在附表十一申报。并以此数据填报申报表附表三“纳税调整明细表”三资产类调整项目第47行投资转让、处置所得。当然, 如果今年的申报表有变动, 则按新的报表填列。

4 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的部分填列

(1) 收入类调整项目第19行“其他”。

填列按政策取得的政府补助和企业因政策性搬迁或处置收入 (国税函[2009]118号) 等。

(2) 扣除类调整项目第37行“与取得收入无关的支出”。

如企业因某种原因支付的由职工负担的个人所得税、违约金、罚款;在成本中列支的退休人员费用等。此行只填第3列调增金额。

(3) 扣除类调整项目第40行“其他”。

填报会计与税收有差异需要纳税调整的其他扣除类项目金额, 如分期收款销售方式下应结转的存货成本、一般重组和特殊重组的相关扣除项目调整。

篇4:国家级课题申报乱象

但是,知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这个机构正在渐渐将课题申报、鉴定及其所涉及的科研经费,纳入只有自己能够控制的暗箱操作。

全规办成立于1983年,是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设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教科院),由中国教科院院长兼任规划办公室主任。据其官网介绍,该办公室的主要职能是负责组织制定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和实施,组织课题评审立项、负责课题日常管理、鉴定和成果推广。

在中国教育体制中,国家级课题是晋升、职称评定、学术成果的重要衡量标准,有些大学甚至直接规定:没有国家级课题无法晋升为教授。因此有评论说,获得国家级课题可以改变一个学者的一生。

但当一年400多个国家级、部级教育课题的申报和申批权力,集中在一个小小全规办手中时,其实施景象正在渐渐变得模糊。

被质疑的游戏规则

在改变游戏规则之前,整个评审流程并未引来太大的非议。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共有15个学科组,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课题分为国家级重点、国家级一般、国家级青年基金、教育部重点、教育部青年专项等。按照级别,课题经费从25万到2万不等。申报成功者,要在1至3年内完成,最长不超过5年。而国家重大委托课题由全规办负责委托单位和个人开展研究,不接受申请。

申报课题的评审环节也很严格。2008年前,每个学科组的10名专家,大致分成3个小组,用两天左右时间审阅申报材料,在小组中投票后,排名靠前的选题获得在全体专家会议上汇报的资格,由专家们集体讨论后再投票。只有得到三分之二以上的投票,才能最终通过,现场唱票并宣布结果。为防止漏过优秀课题,还设置了专家附议。

某学科组前组长张君曾多年从事评审工作,他说,以往每年到后期来“打招呼”很多,有的发短信,有的打电话,还有的登门拜访,不过因为涉及到后面的专家组讨论和现场投票环节,“打招呼”的作用通常也不大。

2008年后,申报评审办法做了修改,讨论环节取消,改为专家独立打分后投票,投票结果并不当场宣布,专家也不知道评审结果。一位曾参加评审的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打分很高的课题,最终没有获得通过。“改规则之后,全规办的操作空间变大了。”他质疑道。

一位申报人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他于2008年申报了一个课题,未能通过,2010年再次申报时,他通过特殊渠道得知自己的得分排名靠前,但最终通过申报的名单仍然没有他的名字;更蹊跷的是,这个课题后来由另一个申报者成功申请。

但中国教科院院长、全规办主任袁振国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之所以会取消讨论环节,是考虑到这个过程中的人情因素很难控制。他否认专家对于投票结果不知情,“每组都有统计员,打分结果出来后会宣布。”

规则修改的内容,还包括结题鉴定费用的分配。原来每个课题需由课题人交3000元鉴定费,5名专家为一组,鉴定1个课题,每位评委的鉴定费是600元。修改后的规则是,5名专家共同鉴定5个课题,每位评委的鉴定费为1000至2000元。也就是说,一组5个课题共有15000元鉴定费,但仅支出5000-10000元专家评审费。“一年有400多个课题,剩下的钱去哪里了,没有人公开过”。知情人说。

袁振国表示,对此并不知情。

更让课题申请人感到蹊跷的是,按规定,成果鉴定所需经费从课题研究经费中支出,但课题负责人要在报送鉴定材料时先行垫付,垫付的方式只有一种:邮政汇款,收款人为全规办一名主管。多位申报人以及中国教科院员工均质疑,这是一种脱离财务监管的收款方式。

合作换课题?

对于普通院校教育工作者而言,国家级课题似乎遥不可及,但如果成为中国教科院的合作单位,就不算难事了。

从2008年起,中央教科所(2011年更名为中国教科院)与杭州下城区、成都青羊区、大连金州新区、深圳南山区、宁波鄞州区、重庆九龙坡区等6个地区签订合作协议,成立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每个区的区政府每年向教科院支付200万科研经费,以及50万专家组活动经费。中央教科所则派出博士后或刚毕业入职工作的博士作为专家组成员,前往实验区开展科研项目并指导当地教育工作。

一位看过合作协议的知情人士透露,在协议条款中明确规定:院方帮助实验区申报一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国新闻周刊》查阅2008年至2012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名单,上述6区的确都获得了至少一项国家级课题,每项国家级课题经费8万到12万不等。

袁振国对此回应称,实验区是通过正当途径申请到的课题,他们都有着良好的教育积淀,拿到课题也属正常,“在我们帮助下,实验区教育水平提高,他们申请到课题也是实验区成功的体现。”

以杭州市下城区为例,在该区与中央教科所签订协议的当年,下城区教育局和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分别获得一项国家级一般课题和一项教育部青年课题,分别是:《以教育生态理论促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实践研究》,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德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前一项课题由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主持。据该局官网资料,这项研究在当年全国8000余项申报课题中脱颖而出,成为68项国家级立项课题中唯一一个由县区级教育行政单位申报的课题,“这标志着我区教育生态理论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下城区教育局在次年下发的“下教研发(2009)2号”文件中专门提到:要加强与中央教科所、浙江大学等单位密切合作,整合资源,确保各类课题顺利推进。这一年,下城区再获两项国家级课题。

据该局公开信息,2012年4月,这个课题的结题鉴定会在下城区行政中心举行,全规办主任袁振国、副主任刘贵华等组成鉴定组对该课题进行了评议与鉴定,袁振国还在会上代表专家鉴定组亲自宣读了鉴定意见,顺利结题。

另一项合作也颇受业内质疑。2009年,杭州师范大学与中央教科所签订了《国际教师学习与发展研究》协议,项目为期两年半,由杭州师范大学提供200万元的科研经费。

自此之后,杭州师范大学迎来了国家级课题丰收季。2009年一年,杭州师范大学就获得了5个课题,其中1个国家级一般课题,其余均为教育部重点课题。根据全规办公布的2006-2012年立项信息,这是杭州师范大学第一次获得国家级课题。

据《中国新闻周刊》统计,自2009年签订合作协议至今,杭州师范大学共获得6个国家级课题,8个教育部课题。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级重点课题每年仅10项左右,绝大部分获得者来自211名校,而杭州师范大学不在此列,却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各获得一次国家级重点课题,分别是《农村教师发展状况和保障机制研究》和《高中阶段的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杭州师范大学每年会请中国教科院《国际教师学习与发展研究》课题组的成员赴杭州一至两次参加活动,并向袁振国请教申请如何国家级课题,袁也会给予建议。

一位业内专家分析,200万元的合作项目,比较几十万元的国家课题,若涉嫌交换,看起来是亏本生意,但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国家级课题带来的更多是无形财富,包括个人晋升,学位点申请等评定在内,都需要曾承担过国家级课题这项硬指标,这是花钱都买不来的。

另有多位中国教科院员工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以上诸多合作项目中的巨额科研经费和活动经费,从未以任何方式做过信息公开。

课题,让领导先拿

获得课题的不止合作单位。全规办领导成为近水楼台的受益者。袁振国和三位全规办副主任都成功申请到了课题。如果说,他们的确具备相当的科研能力,但他们一方面是申报者,一方面又是审批者,负责审批自己申报的课题。

按照《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申请人同时只能申报一个课题,以往申报通过的课题,未结题前,不能再次申报。但据公开信息,全规办主任、中国教科院院长袁振国本人,就承担有多项课题,并且自2006年起,就没有结题记录。

除了全规办面向全国的课题外,中国教科院自行组织申报的公益金项目也颇受争议。

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央财政设立了“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简称公益金),以促进科研院所持续创新能力的提升。

2007年,中央教科所获得了首笔资金,共计380万。该院数位员工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2009年前后,因科研经费违规使用,财政部中止拨款,一年后才得以恢复。但袁振国的解释是,“我们对公益金管理办法没有吃透。”

根据财政部《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财教〔2006〕288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规定,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的申报,由科研院所自行组织,原则上每年一次,每人或团队限申请一项,已获支持尚未结题的不能申请新项目,申请者年龄在40周岁及以下。”

然而,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度,该院共有33人获得了43项公益金集体项目的立项,包括袁振国在内的10人拥有2项及以上课题,最多的竟达到4项,按照中国教科院公布的《关于2012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申报立项的通知》,每项负责人则掌握着10万至15万科研经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33名获得项目者中,30人为院领导和中层干部,大多数年龄已经超过40岁。

袁振国对此解释是,这是全国科研院所的通行做法,科研需要老中青三代合作,没有40岁以上科研人员传带作用,课题很难开展。

依据管理办法,课题项目和项目负责人的遴选,应当在科研院所的学术委员会评议后,按照科学民主的原则公开公平的选择,并对结果进行公示。不过,在中国教科院2012年度公益金项目中,该院25名学术委员会成员,除5名院外人士外,共有14名学术委员会成员获得了公益金项目。

按照规定,公益金项目课题分两次拨付经费,项目成员集体监督使用,最后经负责人签字报销。但多位中国教科院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在2013年5月的全院大会上,院纪委书记史习琳发布通报,有人使用假机票行程单报销。

史习琳本人拒绝向《中国新闻周刊》证实此事,但袁振国承认确有用假的机票行程单报销的事情发生,“但科研人员不知情,我们已经把那些机票代售点列入黑名单”。

课题申报规则到了改革关口

张君有些厌倦自己的工作,课题申报间隔年限从5年缩短到3年,再到如今的每年一次,课题越来越多,“似乎上一轮刚评完,新一轮又来了”。

课题申报频次增加的背后是国家投入的加大,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经费投入从2002年的330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3300万元,10年增长10倍。根据全规办公布的数据,“十一五”期间课题的经常性经费从2006年度的810万元逐年上升到2010年度的2600万元,课题的申报数从2006年的6000项,激增到2010年的10000项。

看着大量未被评上课题的项目书整车地拉到垃圾场焚毁,这位从事20多年科研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自己的工作,耗费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课题的意义究竟有多大?

在他看来,教育科研无论从宏观还是微观上,到底起到多大作用本身很难评价,在这种情况下,申报周期是否需要如此频繁,经费应该用在哪里,值不值得花,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张君一直认为国家需要重视人文研究,“但现在的课题相当多是短期行为,不做一手研究,不做田野调查,多是网上查找文献,不是所有的文科都需要投入那么多钱。”

一位曾在全规办工作的专家也持这种观点。他说,现在大多课题多为文献性的,需要数据引述和分析,可数据是免费可查的,不用出差,只需案头工作,这样的课题经费,却常常高达十多万,“这钱怎么花,我都替他发愁”。

另一位参与课题申报评审的专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有的课题不揭露不研究问题,完全是歌功颂德,有的则做完之后集结成书,只停留在书面,没有变成改革的实际行动,更有甚者只是为了申报而申报。“现在的最大问题其实是课题申报、评审过程不透明,应该采取行业专家的第三方监督,避免上下级的行政性监督。”

张君透露他的另一个发现:有申报者在全规办申报后,又简单修改下标题和内容,继续在省里或其他社科基金申报,这就意味着同一个课题理论上可以拿到多笔经费。

篇5:高考填怎样填提前批和平行志愿

问题一,今天上午10点,高考提前批开始通过远程网进行志愿填报,是选择提前批还是选择之后的普通院校来填报志愿?陈老师说要慎重选择。

有些考生只是感觉报考提前批是一次机会,想尝试一下,实际上他并不是真的想去,等录取之后,会很后悔。所以报考志愿注意三点。

1、报你想去的国防生,不想去的不要报。

2、报你想去的提前批,不想去的不要报。

3、有不服从的,都应该选择服从。

问题二,针对普通院校来填报志愿,一般分为5个并列志愿,陈老师做了详细解读。

平行志愿,指的是考生一个志愿可以填报5个并列院校,比如ABCDE。

投档的时候,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根据各院校提出的调档比例,来确定调档数。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首先将同一科类控制分数线上没有录取的考生,按照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并按照排序名次逐个投档。

当轮到某个考生的时候,根据他填报的5所院校,计算机自动检索从A到E5个院校,对应院校的调档数假如还没有报够,那就给这名考生进行投档。档案一旦投出,该考生本次投档结束,如果从A到E5个志愿都已经满额了,那么该考生的档案将无法投出,本次投档也将自行结束。所以档案投出,没有被学校录取或者没有被投出的档案的,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者下一批次的录取。

问题三,怎样一分都不浪费的填报平行志愿

实际上就是给这几个志愿分一下类别。第一个可以填冒险的,在省排名里沾边的院校;第三个要填稳健的,稳稳当当正常能走的;第五个要填一个保底的,一定能去的;第二个,可以填冒险的,也可以填稳健的;第四个可以填稳健的或者保底的。这样分类后,可以最大限度的规避平行志愿带来的风险。如果填报比较成功,第二个或第三个就应该被录取了。

所谓冒险的,指它的最低的省排名跟我现在的省排名差不多。

所谓稳健的,指的是近两年的录取情况,给它计算一个平均的省排名,跟我这次的省排名相差不多。

所谓保底的,它的最高的省排名,跟我现在的省排名差不多。

问题四,举例,充分体现了填报志愿的重要性。

假如有两位考生,报考同一所高校,甲同学考了600分,填报的是A志愿的专业1;乙同学考了601分,填报的是A志愿的专业2,或专业5。假如考600分的考生甲同学被录取了,考601分的乙同学有没有被退档或者调剂的可能。

有这种可能,很可能600分的A志愿专业1,已经报满了,601分的考生,尽管他的分数够了,也去不了。还有一种情况,很有可能有的学校,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是有分差的,如果说,你不报第一志愿的话,第二志愿就加两分,这样601分数还不够。

第一志愿非常重要,而且一定要加上服从。分数相同的情况下,还会比较单科的成绩,比如说都是600分,600分的有5个人填报,但是院校只招收3个人,那就要比较某一科目的分数。

篇6:怎样填课题申报表

1、不服从调剂会不会被退档

平行志愿模式下,如果你被A大学提档,而你填报的专业又非常热门,你的分数达不到专业的录取分数,没有填报专业服从调剂,你就会被学校退档。

退档的后果就是你在这个批次填报的其它BCD等学校都不能投档录取你了,你只能填报征集志愿或进入下一批次投档录取。

由于考生填报的专业不平衡,招考办允许学校按照一定比例投档考生,一般的投档比例在1:1.1--1.2之间。所以肯定会有低分考生由于专业填报过高,不能被填报的专业录取。如果这部分考生没有填报专业服从调剂,就会被学校退档。被退档的考生只能填报征集志愿或进入下一批次投档录取。

2、平行志愿如何避免退档

避免投档后被退档的方法就是选择学校时要按照往年学校和专业的录取平均分,这是比较稳妥的一种填报方法。

平行志愿填报虽然减少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但同样存在被退档的风险。如果被退档,只能去下一批次或征集志愿。因此考生在填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院校的梯度,冲一冲的时候也要稳一稳,避免遭遇退档的尴尬。

3、平行志愿退档原因有哪些

1.政策性退档

根据教育部规定,省招生委员会根据考生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略多于计划招生总数确定控制分数线,既然按略多于招生计划总数确定控制分数线,那么这”略多于”的部分在录取过程中就有可能落榜。这就是政策性落榜。

2.专业不服从调剂

近年来据高招录取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被”退档”的考生中,志愿填报选择”专业不服从”的占很大比例。甚至有一些考生在志愿中只填报一所院校,只选择这所院校的某一个专业,由于考生所选择专业太过热门,在面对选择同样院校同样专业的高分考生时没有足够竞争力。因此,考生会因为”总分低、所报专业已满”遭遇退档。

3.高考成绩总分低

考生填报的所有院校投档线的分数都比自己分数高,意味着报考院校时低估了这些学校的投档线或不了解这些院校的实力。如考生600分,他填报的所有院校投档线都在600分以上,考生就只能等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4.相关科目成绩低

有些学校的专业对考生的相关科目分数有要求,考生没有查阅该校的招生章程,遭遇退档。如某考生想报考英语专业,该校要求高考英语单科不低于120分,分数达不到该要求是就不要报考,即使总分达到了投档线,也不会录取到该专业。

5.身体条件受限

篇7:倾听课题课题研究申报表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丹尼斯•沃克拉迪在《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传统教育的最大失误之一,就是在幼儿还没有学会如何倾听时,活动就开始了”。创意教学认为幼儿首先应该学习的技巧是听课,只有有效地听课,学习才会进步。在儿童语言教育中,就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它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对外界信息的获取,知识、技能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听的能力,而儿童的听觉系统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为儿童倾听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生理基础和物质基础。在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听和说总是相互促进,相伴而存在的。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与他们乐听、会听有着密切的关系。听的能力是先天的,正常儿童都具备这个能力。可是,想让幼儿做到听课集中、听得明白,能对所听的内容作出迅速、正确的反映并进行创造和发挥,就必须注意后天的培养。

倾听是人类接触世界、表达自身的第一步;是幼儿接触社会、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好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在《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中,“表达与表现”部分第一条就是: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显然在儿童语言教育中,就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现代社会不仅需要能够积极表达自己,而且也要具备作为一个良好倾听者的素质:能够倾听他人的声音,了解他人的所想。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经常会发现一些人,他们很善于表达自己,但是却不会倾听他人的话语,不能给他人情感上的依托,不能让他人感觉信任,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却无法和对方产生情感共鸣,甚至不能倾听他人的忠告和建议。可见,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技巧的养成是何等的重要,它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幼儿不安心听讲,经常插嘴,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发言的幼儿只占少数。场景一:小三班数活动《买水果》

归老师:(幼儿自己已选择不同的币值)小朋友手中的钱有的是4元、有的是3元。下面我们做一个买水果的游戏,想一想你要买什么水果?水果的价钱要和你手里的钱一样。幼儿手中拿着钱,只顾玩自己的钱,教师再提出游戏要求,幼儿根本没有兴趣听。在这种情况下,幼儿买水果缺乏目的性,教师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场景二:教师对话 徐老师:今天,真是气死我了,我特地做了多媒体课件,他们看的时候倒挺认真,可是,看好以后提问题,他们又开始动起来。

孟老师:以前,班级里孩子有四十几个,讲故事可爱听了,现在的孩子就是不爱听,我也想不出办法。场景三:教研活动中

张老师:每次角色游戏的评价内容我总是精心准备,为什么班里总有象费阳、任朕这样的孩子,他们总是不听,不是东张西望就是惹别人?

以上三个场景是实施新课程以来,经常会发生的情况。在查阅有关理论书籍后,我们认为造成这些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幼儿园倾听能力培养出现盲点。在课改前,幼儿园中的语言活动主要有谈话、讲述、听说游戏、早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五种,每一种活动对幼儿倾听技能的培养有不同的作用。如:谈话活动有利于帮助幼儿学会安静地倾听他人的谈话,不打断别人的讲话,养成主动积极、集中注意、耐心倾听的能力;有利于从倾听中分辨说话人声音的特点及声音所表现的情绪。讲述活动有利于幼儿在讲述活动中听别人的讲述,发现异同,在倾听中迅速掌握别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及时捕捉有效的语言信息,从中学习好的讲述方法。在整合课程的状态下,领域教育出现了深层次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整合课程创造了许多渗透的语言教育情景。在一主题单元架构的课程学习过程中,幼儿有很多与老师讨论、商量、评述、表达的语言交往,它为幼儿创造了积极而有效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完整和谐的发展。而在整合课程的实施中,已经出现了两种偏向,一种是套用一个“整合”的帽子将各个领域教育活动组织在一起,这是借整合之名行分科之实的课程现象;另一种是一经“整合”便将“领域”忘之脑后的问题,似乎给人们带来了整合课程不注重领域教育的错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既忽视了专门的语言教育又忽视了渗透的语言教育,使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出现了盲点。

2、教师缺乏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目标意识。我国现有的幼儿语言教育表明,在以往的幼儿语言教育实践中,有关倾听行为的培养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有些幼儿不善于倾听,这就影响了他们其他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倾听目标心中无数,造成教师没有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目标意识,在制定活动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很少有教师会制定有关倾听能力培养的目标,因此幼儿倾听能力培养不能落实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

3、教师缺乏幼儿倾听能力指导的策略。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难以摆正自己与幼儿的关系。教师具有一种先天的优越感,总以为幼儿年龄小,幼儿必须听教师的话,当幼儿倾听习惯差时教师常常责怪幼儿。殊不知一名幼儿如果觉得自己在全体中不是被欢迎或者他是感到不快乐的,他说话的意愿就会降低,对他人的表述也无兴趣听。可见,教师没有从幼儿的种种表现上分析原因,缺乏倾听能力培养的指导策略。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会受到很大影响,更不要说是最优发展了。这不仅影响了活动的质量,更影响了幼儿的健康品格的形成,影响了幼儿以后的终身学习和工作。

21世纪对人的素质提出全面而严峻的挑战,通过教育提高人的素质已成为社会共识。而语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诸多素质中,人际交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是最基本的素质,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也就难以生存,又何谈发展?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并不是强迫幼儿听,而是通过创设环境、投放活动材料、师生互动、提高教师语言素质等方面,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最终提高幼儿语言运用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鲍厄(1977年)提出,婴儿的耳较小。由于耳的大小不同以及婴儿耳内基膜纤维较短的缘故,使婴儿接受振动频率的范围大,因此成人听不到的某些尖细的声音或高音哨声,婴儿都能听到。而听觉能力在成人开始逐渐降低,20岁以后,每增加10年,听觉能力都有所下降。到老年期,在高频率部分的听力基本尚失。这说明儿童听觉较城人敏锐,所以从婴儿期就可以训练儿童对语言的敏感度,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我园在2005年进行了大班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教师们改变了以往采取批评或强制幼儿倾听的方法,采用了多种有效的指导策略,提高了教师与幼儿互动倾听的能力,使幼儿的倾听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实践研究中的经验在我园得到推广也因此在教师群体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大家都认为培养幼儿倾听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育过程,倾听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终身受益,应该从小抓起。但是幼儿园小班、中班教师们对如何培养幼儿倾听能力还存在诸多困惑。

为此本课题旨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立足于幼儿本体“乐于倾听、善于倾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注重个体差异,循序渐进得培养3—6岁幼儿的倾听能力,探索出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途径、方法,策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转变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教育观念。

二、研究目标

通过实践提出3-6岁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策略,做好各年龄段的倾听能力衔接工作,提高教师、家长与幼儿互动倾听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 相关概念的诠释

1、何谓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

2、学前儿童语言终期目标倾听部分:认知目标——懂得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要注意倾听。情感、态度目标——喜欢听,并积极有礼貌地听别人对自己说话。能力与技能目标——能集中注意力、有礼貌、安静地倾听;能听懂普通话,能分辨不同的声音和语调;能理解并执行别人的指令。

3、幼儿倾听技能:(1)有意识倾听,能够集中注意地倾听;(2)辨析性倾听,能够粪便听到的不同内容;(3)理解性倾听,能够掌握听到的主要内容,能够连接上下文的意思,在不同年龄,其具体目标要求是有一定差异的:(1)有意识倾听(小班),(2)辨析性倾听(中班)(3)理解性倾听(大班)相关子课题 1、3-6岁幼儿倾听能力现状的调查

2、教师行为对幼儿倾听能力的影响

3、家庭教育对幼儿倾听能力的影响

4、小班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5、中班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6、幼儿倾听能力培养双向衔接的研究

四、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的方法

鉴于本研究实践性强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1、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筛选和研究幼儿倾听能力培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这不仅提高了本研究的应用价值,而且促进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2、调查法:通过调查使教师了解幼儿倾听现状,以便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3、个案研究法。在科学教育中,要求教师确立个案研究的对象,把握个案对象的具体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收集教育策略的反馈信息,从而进一步完善策略。

4、经验总结法。在科学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反思,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提高策略的效度。

(二)研究对象: 实验组为北石路幼儿园大班幼儿60名、中班幼儿120名、小班幼儿60名。

(三)研究时间:2007、6——2009、6

(四)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6——2007、8)

提出问题,罗列现象,查找相关的理论依据,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7、9——2009、2)

1、制作并发放家长、教师调查问卷表。

2、进行各项前测、后测工作,进行统计分析。

3、根据各阶段培养目标,拟定并实施活动方案。

4、观察幼儿行为表现,认真做好观察记录,施以对策,分析案例、提升经验。

5、观察记录教师行为表现,分析并归纳教育方法和策略。

6、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幼儿倾听能力。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2——2009、6)

1、调整、完善教育的方式、方法

2、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3、把研究成果形成论文、教育方案、教育活动集、案例集。

五、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1、建立课题组,加强领导。园长和副园长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多次主持区级课题,能负责师资培训及研究的决策、实施和调控工作。职称:幼儿园高级教师。

2、课题组负责人有十七年的教育经验,在语言教学上有特色,有多次开展科研的经验。开展的“儿童早期愉快数教育研究”获2004年第三届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现已完成2005区级课题《大班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职称:中学高级教师。

3、成立专家顾问组。聘请有关专家,开展课题研究的咨询,进行教育理论的辅导,帮助进行阶段与终端的评价,成果的总结与推广等。

4、物质保证。进一步改善现代化办学条件,为科学教育的开展提供物质保证;每年安排专款,作为研究经费,保证研究正常进行。

篇8:对小企业报表项目填列的几点看法

三、应收账款减值的计提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严格要求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不再使用“直接转销法”, 只能使用备抵法评估信用风险。在备抵法下,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按照应收账款单项金额是否重大要求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单独减值测试或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划分组合。

用友ERP-T6系统仍使用旧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坏账准备计提方式, 即直接转销法、应收余额百分比法和销售收入百分比法, 如图4所示。

解决方案: (1) 删除“直接转销法”选项。 (2) 删除“应收余额百分比法”和“销售收入百分比法”, 添加“单项风险评估法”, 对单项重大金额项目或风险可识别项目进行单项计提坏账准备。 (3) 对其他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账款可按“账龄分析法”计算, 根据以往的信用风险情况确定合理账龄坏账比率, 计提坏账准备。

主要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2. 孙莲香.用友管理软件应用教程———普及型ERP-T6财务篇.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3. 张洪波.会计信息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

一、“待处理账产损溢”的处理

《小企业会计准则》在说明“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时规定:对小企业的财产损溢, 应当查明原因, 在年末结账前处理完毕, 处理后本科目应无余额。显然, 小企业“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月末可以有余额, 年末不能有余额。但《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主要账务处理和财务报表》并未明确“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月末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如何填列。

对此, 建议完善《小企业会计准则》。方案一:规定小企业“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月末余额, 在资产负债表“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填列, 因为不管是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还是待处理非流动资产损溢, 都必须在一年内处理完毕。方案二:修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要求小企业在期末结账前将财产损溢处理完毕, 使“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余额为零, 以便及时正确反映小企业各期损益与资产情况。方案二更好。

二、“应交税费”的填列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应交税费”项目, 反映小企业期末未交、多交或尚未抵扣的各种税费。本项目应根据“应交税费”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应交税费”科目期末为借方余额, 以“-”号填列。

该规定虽使报表填列工作简化, 但有违《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有关资产、负债的定义。笔者认为, 小企业资产负债表“应交税费”项目应根据“应交税费”明细账户余额性质分析填列。“应交税费”明细账户贷方余额在资产负债表“应交税费”项目填列, 而借方余额则应在资产负债表的“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填列, 因为“应交税费”明细账户借方余额意味着将来可以少交税费, 会减少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具有资产性质。

三、建议将报表项目“预付账款”改为“预付款项”

上一篇:保持五好党支部总结下一篇:仙螺岛游记六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