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中不该忽视的几个环境问题

2024-05-16

新闻报道中不该忽视的几个环境问题(通用10篇)

篇1:新闻报道中不该忽视的几个环境问题

作者:杨保军

摘要:

新兴媒介与其他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开启了一个新的新闻业时代――后新闻业时代,新的媒介环境基本生成 , 新的传播主体结构已成事实 ;与此相应,对新闻与新闻传播具有生命意义的新闻真实领域产生了诸多的新问题。其中最为典型的表现是 :“有机真实”进入新的有机方式;“前瞻真实”成为新的真实类型;“整体真实”获得新的实现可能 ;“真实确证”面临新的方法困境。

一、“有机真实”进入新的有机方式

“有机真实”,是根据马克思报刊“有机运动”与人民报刊“有机整体”思想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主要是指由多元新闻生产、新闻传播主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过程中国共产党同呈现、塑造、建构出的新闻真实。提出这一新概念的目的在于说明,就现实人类新闻活动来看,新闻真实越来越表现为一种过程真实,特别是越来越表现为多元传播主体共同再现、塑造的真实。也就是说,新闻真实是各种传播主体有机作用、有机统一的新闻认知过程,也是这种认知的结果表现。而且,在当今新媒介环境条件下,这种有机作用、有机统一,与以往任何一个传媒时代相比,都显示出了新的特征。

当前“公民新闻”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新闻报道的整体图景,也改变了新闻真实的呈现与实现方式。这意味着,新闻真实越来越成为一种“有机真实”,越来越成为多元新闻传播主体(职业新闻传播主体、民众个体传播主体、非新闻职业、非民众个体的`其他组织或群体传播主体)共建的“有机真实”;新闻真实不再是某一种眼光中看到的真实,而是多元眼光中“对话”“协商”的真实,是“我们”共同认知、共同反映、共同呈现新闻事实的真实,是“我们”以主体间关系有机作用、有机影响、有机统一而达到一致的“有机真实”.当然 , 不管这种认识论意义上的新闻“有机真实”有着怎样的面目,我们依然承认总有一个本体意义上的客观本真事实存在,它永远是新闻有机真实的本源。

二、“前瞻真实”成为新的新闻真实类型

我这里所说的“前瞻真实”,是指对未来“可能真实”的一种预测或估计,但这样的预测或估计基于当下的基本事实,可以说是对当下事实特别是对“隐在”的或“潜在”的苗头、因素等未来演变发展可能趋势的描述与预判。

在“大数据”及“大数据挖掘技术”的支持下,新闻报道依据的是“数字化时代”的“大”数据,甚至是特定条件下的“全”数据。依据当下新闻事实所体现或表征出来的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与过滤,形成或建构预测未来事实趋势、走向的前瞻性新闻报道不仅成为可能,也会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多,越来越准确,这就使得“前瞻真实”研究成为必要且重要的问题。

三、“整体真实”获得新的实现可能

第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介形式的不断产生与广泛运用,已经造就了媒介社会化的基本状态,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新闻业时代的新闻传播主体结构方式,初步形成了一个“共享”新闻资源、“共产”新闻文本、“共绘”新闻图景的“共同主体”时代。第二,更具体也更深入地看,正是人类整体的技术进步特别是新的传播技术、报道技术、报道方法的支持,使整体真实的实现可能性得以增强。尽管整体真实或宏观真实在新的媒介环境中有了得以实现的更大可能,但新闻真实论所说的“整体真实”,仍然是新闻真实意义上的真实,即原则上仍然是“新闻范围内的真实”,“新闻认识层面的真实”,“具有新闻特征的真实”,并不是一定领域、一定社会方方面面的、事无巨细的真实。

四、“真实确证”面临新的方法困境

依赖新兴媒介形态、样式的非职业新闻传播主体特别是民众传播主体(通常称为公民新闻传播主体),通过他们的新闻发现、新闻传播,与职业新闻传播主体在一些新闻报道中,尤其是那些有争议的相对比较复杂的新闻事实报道中,常常生成比较激烈的新闻竞争场面,从而形成一种传统新闻业时代不可想象的互相置疑、互清互证新闻真实性的场景;毫无疑问,这在总体上有利于新闻真实的实现,有利于社会大众对相关事实真相的认知与把握。但这谈何容易,把辨别真实性的责任“推卸”在民众身上,尽管在如今的媒介化社会里,有一定的理据,但现实中的大众大多对此无能为力,因而这并不是十分有效的办法;但困难在于,人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这便是困境。

★ 新股东合作协议书范本

★ 新环境工作心得体会

★ 北美新托福网考经验谈:注重技巧能力和速度

★ 开学新计划

★ 新学期新计划

★ 新校园新环境初中作文

篇2:新闻报道中不该忽视的几个环境问题

环境科学中的化学问题环境水质学中的几个化学前沿问题

摘要:本文讨论环境化学学科的范畴、组成及特色.介绍环境水质科学技术中与微界面水质过程有关的几个前沿热点,诸如水体颗粒物、有毒化学品、悬浮沉积物、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等的发展概况及核心内容.作 者:汤鸿霄 Tang Hongxiao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期 刊:化学进展 ISTICSCIPKU Journal:PROGRESS IN CHEMISTRY年,卷(期):2000,12(4)分类号:X13 X52关键词:环境化学 微界面 有毒化学品 沉积物 絮凝剂

篇3:新闻报道中不该忽视的几个环境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本人充分认识到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在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发现部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仅仅满足完成书本上要求的几个基础实验的简单重复, 对某些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人就实验教学中值得重视的几个环节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充分运用实验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兴趣是探求知识的最大动因, 是发明创造的重要源泉。我们知道, 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主体”。各种生物实验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来激发他们对知识探求的欲望, 提供学习的动力, 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学生学习使用显微镜, 本人首先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鱼尾鳍血液流动情况, 展现了显微镜在展示微观世界方面的能力。学生观察后, 对显微镜兴趣大增, 强烈要求立即学习使用显微镜。再比如学习“动物的呼吸”内容时, 本人让学生将一只蝗虫的头部和腹部先后浸入水中, 看蝗虫的反应等, 这些实验都较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 我们不难想象学生在学习理解相关生物学知识所具有的主动性, 而这种学习动力是教师费多少口舌都难以达到相同效果的。

二、加强实验观察指导,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察方法

生物学不可能离开实验。中学生物学涉及许多生命现象、生物学过程都必须通过实验才能再现。“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和思考, 而观察是研究生物学的第一步”。它是学生认识事物, 探索规律, 积累知识的基本方法。由此可见, 观察在学习知识中的重要地位。

生物实验中需要观察的内容很多, 以对细胞的观察为例, 我们就要观察各种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大小, 在不同条件下各种细胞的生理现象及其异同等等。有些实验因时间、温度、试剂浓度、操作程序等各方面的差异而导致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不同, 有些实验需反复操作才能观察到某一现象。这需要学生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而且要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技巧。

然而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 往往满足于好奇心, 目的不明, 主次不清, 时常忽略实验现象中蕴藏的科学本质。甚至部分学生看到实验现象只感到好玩, 在看热闹。因此教师在实验前应认真指导学生在实验中“看什么, 怎么看”, 使学生有目的, 有顺序, 有计划, 带着问题去实验, 去观察, 去思考。这样才能使实验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在实验“观察鱼尾鳍的血液流动”中, 本人要求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进行观察:①血管内血液的方向, 速度;②血管的粗细及分支;③不同的血流方向的血管有无联系, 如何联系;④最细的血管内血细胞的通过形式。这样学生在观察时就有了目的、主次、顺序, 也便于观察后的思考。这样简单的指导, 使学生观察有一定的目的性, 逐步增强了实验观察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在观察实验现象时, 教师也应让学生理解仔细观察的重要意义, 使学生明白粗心马虎, 蜻蜓点水式的观察是实验中最忌讳的事, 没有严谨的观察态度, 很可能导致与成功失之交臂。在科学发现史上, 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巴甫洛夫说:“观察, 观察, 再观察。”我们每个人都应用心体味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

三、积极进行实验设计, 努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观察是思维的前提。实验教学并不是仅仅让学生看到实验现象, 更重要的是就观察到的现象启发学生思维, 把从现象观察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因此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启发学生就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现象进行思考, 尤其是对现象进行分析、综合, 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迁移, 把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相结合。长期进行下去, 则一定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实验中教师应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小组协作, 培养其创造能力。中学生因知识能力所限, 有时个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可能略显欠缺, 因此较多地依照书本或老师的讲解去解决问题, 久之形成思维定势, 而思维定势是降低学生创造性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可引导他们采用小组协作方式, 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提高, 消除个别学生的固执偏见, 扩大眼光, 拓宽思路, 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时, 我布置各实验小组2个问题:①观察校园植物的生长状况, 找出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的例子。②各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 说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对第二个问题, 大家能想出多种方案。比如有人将幼苗放在较大的长方形纸盒一端, 另一端开个小洞透光, 有人将植物幼苗用黑塑料袋罩住, 旁边开一小洞, 有个同学竟将长角豆移到一个天花板上, 让长角豆向天窗方向长。植物生长一段时间后, 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生长具有向光性。这些实验都较好地解决了所提问题。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然得到较大的发展,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四、积极进行实验教学创新, 努力渗透探究性教学思想

“所谓探究, 就是通过提出问题, 探求真理、信息和知识。探究的过程就是从人们运用自己的感觉获得信息和资料开始, 直到问题的解决。”

中学阶段生物实验较多演示实验, 而学生的动手实验又常以见验证性实验较多, 因此, 不少教师通常忽视实验中进行探究性教学思想的渗透。其实在探究性教学中,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 不再是权威, 而转变为课程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这样就对教师的传统角色提出新的挑战。因为探究式教学的难度较大, 工作量也增大了许多, 导致有些教师不愿引入探究式教学思想。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符合当前形势下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对学生而言, 探究式学习在理解课本知识, 发挥学习主动性, 提高综合素质以及创新精神的激发, 优良品质的形成等诸多方面所起的促进作用都是巨大的。正因为如此, 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在科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 学习技能, 体验科学过程和方法, 初步理解科学本质, 形成科学态度,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作为新时代教师在课程教学改革中, 应勇于参与改革, 生物实验教学作为过程性教学, 理应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

其实就苏教版中学生物课本而言, 可由学生完成的探究性实验比较多。这里举一例:苏教版 (2006) 初中生物第一册中第65页实验“含氮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书本要求观察A、B两个花盆里分别栽培一株大小相同的健壮番茄幼苗, 一株只浇自来水, 另一株除了浇自来水外还施加适量的含氮无机盐, 比较这两株幼苗的生长状况及颜色变化。本人对此实验略加变动, 要求学生探究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盐是否越多越好。有些学生在准备前两个花盆的基础上, 准备了第三个花盆, 并装有较高浓度的碳铵, 也插上大小相同的幼苗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学生通过动手试验后发现, 装有高浓度化肥的花盆里的幼苗不到一星期彻底死亡;在自来水中生长的幼苗三星期后仍能生长, 但生长很弱, 叶色发黄;而同时施加适量的含氮无机盐的花盆里生长的幼苗却长得很好。本人继续要求学生对现象作出解释。尽管学生的解释可能不很完整, 但是该探究使他们综合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并与生产实践相联系, 效果很好。

总之, 我们在实施实验教学过程中, 应该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懂得实验、观察、思维是密切联系的, 观察能力的提高, 引起思维能力的增强, 二者之间相辅相成;而进行探究性教学, 则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适应时代的创造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 (7—9年级) 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4:河蟹养殖中经常被忽视的几个问题

河蟹养殖中经常被忽视的几个问题

萝北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黑龙江南岸,跨越第三、四2个积温带,属寒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域面积6762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农业县.由于受气候和资源条件的`束缚,我县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较慢.,开始引进并试验养殖河蟹,到养殖面积发展到6200亩,其中:县内1200亩,周边农场5000亩.由于经验不足,在养殖过程中常忽视一些关键问题,结果造成产量较低、规格偏小、经济效益普遍不高.经详细调查分析,我们找出了在河蟹养殖生产中出现的许多失误和教训,现总结如下,仅供同行及其他养殖户借鉴.

作 者:刘家亲 陈文军 樊金宏  作者单位:萝北县水产总站,黑龙江,萝北,154200 刊 名:黑龙江水产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FISHERIES 年,卷(期): “”(3) 分类号:S9 关键词:池塘条件   水质   捕捞   销售渠道  

篇5:园林工程中不该忽视的细节

近年来,各地园林绿化事业飞速发展,但园林工程的质量却参差不齐。总结以往的施工经验,以为园林工程质量不高往往是缘于忽视了一些细节造成的。园林工程应该重视而往往被忽视的细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这几年,城市绿化提出了增加绿化树种、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目标。于是许多城市一味求新,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为求心房引进新品种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忽视了苗木的适应性,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比如,八角金盘是一种良好的常绿园林观赏植物,在南方有广泛的应用。现在许多北方城市也开始大量引入,如果栽植在城市高架桥下、高楼背阴处也还可以。但如果把八角金盘用在没有隐蔽条件的城市广场和绿化带内,由于八角金盘害怕强光直射,生长极为不良,甚至大量死亡,不仅给养护管理带来很大麻烦,而且景观效果也达不到。这就是由于忽视了苗木的生态习性和地域适应性而造成的恶果。

养护环节,忽略了修剪抹芽及树木的防晒。

新载植的苗木要修剪去部分枝叶,这一工作可结合修剪造型进行。对于树身萌芽力强的树种还要及时抹除萌芽,特别是从嫁接苗木的砧木上萌出的芽要及时抹除。比如用桃树嫁接的榆叶梅,由于砧木生命力旺盛,其上极易萌发桃树芽继而疯长成枝,萌生枝不仅与接穗榆叶梅竞争养分、水分,而且还严重破坏榆叶梅株形,降低观赏效果,另外,像法桐等树干上易萌发侧枝的树木,也应及时把萌芽剪除。如

果忽视了修剪抹芽这一环节,则会降低树势,影响成活率,降低观赏效果,降低工程质量。

北方的春夏之交,往往有伏旱,降雨偏少而阳光炙热。这段时间树木开始生长,树掖已在树干中流动,这时的暴晒对于树木,尤其是对新移栽的苗木极为不利。所以苗木移栽后,一定要把不耐晒的品种做防晒处理。如玉兰类树木要用塑料薄膜绕树干,并在外面缠上草绳;楝树银杏等不耐晒的树木要在树干上缠草绳,并适当在草绳上洒水以保持树干湿润,减少树体内水分的蒸发,提高成活率。如果忽视了这一环节,则造成部分枝条风干,树苗发芽慢、发芽晚,树干西南面受日晒强烈的部分,易于从上到下整体晒伤,造成树体半边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篇6:普法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全民普法教育已近二十年,经过广大普法工作者辛勤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实现依法治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普法教育不仅形成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形式上也呈多样化,全社会学法用法和崇尚法治的氛围已经形成,运用法律解决各种问题成为一种需求,“四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正在逐步得到落实。但在工作中发现(普法教育实施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普法的一些方式方法已经滞后,陈旧的运行模式和套路还在运作之中,这些 “惯例”已逐渐现显出它的弊端,造成工作之中的“梗阻”。笔者结合多年普法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看法,以与同行商榷。问题一:规模庞大的征订各类普法教材。这是一项在普法启动阶段中的工作,在前三个普法启动过程中,上级主管部门往往要求基层单位,普法教材人手一册,且每年都下了硬指标。此举使基层普法主管部门成了各类普法教材的“大卖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前十多年教材征订中,由于各部门和单位体制未变,从事普法教育工作的机构健全,单位人员相对稳定,普法教材的征订工作完成的不错。而今改革的步伐加快,许多单位(特别是企事业单位)面临着改制,人员要重组和分流;有的单位被兼并甚至破产……如果再用这种征订教材的方式,是否切合实际,是否会引起基层单位的不满。问题二:名目繁多的收费培训班。培训是普法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接受教育的一种好的方法,主办单位为保证培训的开展和效果,收取一定的费用以支付教师、教材、场地等费用也无可非议。但有些部门和组织却偏离了普法教育的初衷,打着办学的旗号,利用各类普法教育培训的时机,收取超额费用,此种做法,在广大要求学法的干部群众之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问题三:带有收费性质的普法有奖答题卡和考卷:个别部门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强行向基层单位推销一些普法有奖答题卡,从中牟利。还有在个别地区,借普法考试之机,收取考试卷费用……很多部门和单位对这一做法表示不解,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基层普法工作者的工作难度和压力明显增大。问题四:“注水”的各类普法统计报表:这类报表犹如“大跃进”时期的浮夸之风,好大喜功,报喜不报犹;表中的许多数据都是估摸、猜彻出来,再层层上报。试想一下,这些“注水”的数据到底有多大价值,值得深思。问题……(以上所列举的问题,只是我个人的看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普法工作者如何更新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普法工作,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笔者认为:普法工作首先要贴近中心,贴近实际,服务于大众,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普法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体现服务型政府的宗旨。那种依靠行政手段在以后普法工作中是否有效,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其次普法要深入发展,形式和方法必须创新,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普法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普法工作中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密的联系各重点人群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克服形式主义,务求实效,使普法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第三普法工作者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树立全新的工作理念,将这种理念体现在普法形式和手段上。笔者个人认为:普法应体现一个“送”字,围绕“送”字开展工作;要采取让广大民众乐于接受的新方法和新形式,而不是让单位和个人背上工作的“包袱”;普法要不断扩大服务的外延,更好地体现服务职能,让法律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社会各个角落,真正地把法律交给人民。xx市下关区司法局:xx 2004年8月

篇7:企业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企业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演讲嘉宾:黄建东

彼得·德鲁克管理学院 资深教授

黄建东: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领导、谢谢各位嘉宾。

我想先问一个问题:咱们在座的嘉宾中,有多少人看过德鲁克先生的那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台下举手)有相当一部分人看过。

当我接到“企业发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这个题目时,我在想,企业发展中究竟哪几个是关键问题呢?因为现在企业管理中间,有很多的流派,究竟哪几个关键的问题使得我们的企业基业常青?当时微软的王总在最后用了6个字总结,“信于人存于众”。

我今天想简单的讲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有企业发展的几个问题想到了德鲁克关于企业管理中的几个原则的问题。

第一个想讲企业的结果在什么地方。

第二部分想讲一下企业的管理原则中,为什么德鲁克在关于企业的管理原则中提到的7个原则,其中5个是关于人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关于人的,但是我们在讲到管理的原则和结果时。刚才王总问了一个问题,企业究竟是什么?德鲁克问了一个问题:管理究竟是什么?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咨询、研究、学习以后,德鲁克得出来一个非常简单的关于企业究竟是什么的答案,他说: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且极力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德鲁克就是从管理是一种实践的角度研究管理得出来的结论。

今天我们要讲的题目是“企业的持续发展力”。今天早晨和Bill Pollard先生一起吃早餐的时候,他跟我说在西方讲到企业的持续发展时,往往谈到环境保护、绿色能源,我们的企业持续发展力提出的恰恰是人的问题,我说这两者一点都不矛盾。当然,企业要持续发展,一个经济体的经济要持续发展,必须要讲环保,必须要讲对社会的责任问题,当然,我们在具体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是不是我们整天打交道的基本上都是人?当德鲁克讲到企业管理的时候,在管理的原则中讲到一条,管理究竟是什么?它是装满技巧和智谋的锦囊,还是装有商学院教授的那些分析工具的宝袋?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工具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就好象温度计和解剖学对内科医生的重要一样,但是管理学的历史与发展演变告诉我们,管理只是建立在为数不多的几条基本原则上。我把德鲁克先生讲到的管理的几个原则稍微把顺序打乱一下,因为在7条原则中有5条是讲到人的,他告诉我们,对所有的企业来讲,我们应该记住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企业的结果只存在于企业的外部。他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比如商业经营的目标是让顾客满意,医院的木是治愈病人,学校的目标是使学生学到一些在10年后参加工作能使用的知识,而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他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企业的结果是在企业的外部,他说在当今存在的组织机构中任何一个都是为了给机构外部做出贡献,为了共供给和满足非内部成员而存在的。比如说工商企业为什么存在?它之所以存在是为了向顾客提供商品和服务,而不是给员工和管理者提供工作的,甚至也不是为了给股东发放股息的。医院为什么存在?我们社会为什么需要医院?医院之所以存在,并不是为了给医生和护士找一个工作,而是为了病人,而这些病人恰恰还不是医院本身的职工。那些病人的唯一愿望就是赶快治好病,最好下次再也不来这个医院了。社会为什么要有学校?学校之所以存在并不是为了教师,也不是为了给老师找一份工作,学校之所以存在是为了学生。如果忘记了这一点,那改变错误的管理。

联想到我们现在社会上很多关于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关于对医疗的意见,是不是可以从德鲁克老先生在几十年前说过的这句话中间找到某些答案?如果一个学校是为了赚钱而存在,这个学校恐怕管理上就有问题了,如果这个医院也是为了赚钱而存在,而不是为了病人而存在,那么老百姓的意见大一点也完全可以理解的。那么工商企业的目的是为什么呢?工商企业为什么能够存在呢?难道是为了让我们有一份工作?难道仅仅是为了给我们的员工、给我们的管理者提供一个岗位吗?今天在开始之前放了一段宝洁公司前CEO拉夫雷先生的一段致辞,那段致辞中我学到了两条,他说,他一直向德鲁克请教,他从德鲁克那里学到了,而且把从德鲁克那里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宝洁公司成功的基石是什么?拉夫雷先生非常明确的提到了,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创新和领导力”,这是宝洁公司发展的基石,这是给我印象相当深的一句话。第二句话拉夫雷在刚才的致辞中说到,他从德鲁克那里学到了“以人为本”。怎么样做到以人为本?这我觉得拉夫雷很浓缩的总结了他从德鲁克那里学到的在管理上的两个大的精髓。

既然结果不是在学校内部,既然结果不是在医院的内部,那么,企业的结果是不是也不在企业的内部呢?企业为什么有利润?企业为什么能够生存?德鲁克在讲到企业的结果在企业外部的时候,他举例来说企业的成果是通过顾客产生的,企业付出的成本和努力,必须通过顾客购买他的产品、服务,才能转变成收入和利润。如果一个企业提供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得不到客户的认同,客户也不愿意掏钱来购买我们的产品或者服务的时候,这个企业不要说利润,恐怕连生存都很困难,这是从道理上讲。具体来讲,如果我们想让我们看到在企业外面的结果,要想办法让我们的客户买我们的产品,德鲁克讲到,企业有两个最基本的职能,第一是营销,第二是创新。只有通过市场营销的方式,我们把产品或者服务让消费者接受了,他们掏钱了。当然德鲁克在这里讲的市场营销和我们平常说的“销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销售简单的说就是我生产什么,我想办推销什么,这个东西我已经生产出来了。

而按照德鲁克的观点,市场营销是什么呢?德鲁克说:市场营销的目的是要让企业非常知晓客户,让这个产品最好能够做到自我推销的程度。企业剩下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客户知道我这个地方有这种产品。用营销之父科特勒的话说起来,德鲁克的观点总结成简单的话,叫做“营销的目的是让销售变得不重要”。我刚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也觉得有点不大好理解,什么叫做“营销的目的是让销售变得不重要?”我记得我去年到深圳来的时候也曾经讲过,我当时举了海尔的例子,海尔在巴基斯坦的市场上买洗衣机,当时的巴基斯坦的洗衣机,不管是国际上著名的品牌,包括惠普、西门子等等很好的国际品牌在巴基斯坦上都不太好卖。海尔就去研究,为什么国际名牌在巴基斯坦市场上都卖不好,按照一般的想法,就是想办法去做一个市场调查,你喜欢买什么样品牌的洗衣机,这个品牌的洗衣机大概在什么价格以内可以接受。市场调查往往是做这样的工作,可是海尔并没有问这样的问题,他是从我们究竟是干什么、我们究竟是为谁提供产品?这些买产品的人究竟想要什么,用德鲁克的话说就是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我们的客户是谁,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海尔从分析南亚国家(包括巴基斯坦这样的国家)里面的客户究竟是谁,这些客户究竟想要什么。原来发现巴基斯坦的国际品牌洗衣机卖得不好的原因很简单,他们从巴基斯坦的这个市场家庭组成的状况、生活习惯开始。巴基斯坦不像中国人,中国的家庭是越来越小,有的统计材料说中国现在的家庭平均一家只有3.2个人,巴基斯坦也不实行计划生育,家庭人口庞杂,十个八个都不算多,巴基斯坦的人穿的什么衣服?在座的都知道,穿的都是大袍子。那个大袍子说难听点就是咱们的床单对折了以后,中间挖个窟窿套在身上。我们现在市场上卖的洗衣机,4.5公斤也好,5公斤也好,这些洗衣机你要洗几件夏天的衣服还好办,如果要洗几条牛仔裤就很难办了,要洗大一点的床单就更难办了。所以家里老人说洗衣机洗不干净,实际上不是洗不干净,是塞得太多了。一个巴基斯坦的家庭,四五个男人的衣服换下来,放在这样的洗衣机里面,对他有什么用处呢?所以海尔在巴基斯坦的工业园区生产洗衣机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跟国际品牌竞争,能不能用降价的方式,你卖180美元,我卖150美元,我便宜你几十美元,他没有这样想。他是想客户究竟想要什么,他们哪些人为什么不买,甚至连最好的国际品牌的洗衣机他们都不买。按照德鲁克的说法,即使一个企业有了20%的市场份额,你是不是要问一下,为什么80%的客户不来买我的产品呢?所以德鲁克在讲到客户的时候,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叫做“非客户”。海尔在巴基斯坦市场上就研究,为什么人家不买洗衣机,后来发现的结论非常简单,原来你买的那种洗衣机,他买回去没用,他需要的洗衣机不是市场上经常看到的4.5公斤、5公斤的洗衣机,他需要的是一家里面有四五件袍子一次就能洗干净的洗衣机。

找到了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简单,他在巴基斯坦的市场上推出的洗衣机容量是12公斤的。12公斤的洗衣机,三四件袍子放进去,照样洗得干净,人家看你这样的洗衣机比别的洗衣机管用,管用我就买了。海尔如果在国内生产洗衣机,把它出口到巴基斯坦去卖,恐怕卖不了那么好,他如果完全按照国内的生产方式,对南亚国家生产4.5公斤、5公斤的洗衣机,恐怕效果也不那么好。所以德鲁克提到的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每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都必须要问一下。Bill? Pollard先生讲演的题目是“我们的事业是什么”,实际上也就是讲我们是干什么的。德鲁克讲的我们的业务是什么,也就是我们问我们是跟什么的。我们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我们是想办法让客户从我们这里得到他想要的产品和服务。那么我们就得研究客户,客户想要什么,我们生产什么。而客户想要什么,这恰恰就是市场营销所需要研究的题目。从海尔在巴基斯坦上销售、生产,再推到他调研的过程,可以看到销售和市场营销在德鲁克的字典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销售就是讲我已经生产出了东西,我把这种东西尽量用各种推销的方法把它卖出去,而营销讲的是我先看看你究竟想要什么,你想要什么,我给你什么。就好象中午刚刚吃饱饭,人很困的时候,有个人在推销枕头,说这个枕头便宜,你肯定想要。我前一段时间到上海,上海的朋友告诉我,世博会上卖得最好的,就是在世博园门口卖小塑料凳子的人,因为进每一个馆都要排几个小时的队,但是他们也不能带着凳子坐着公交车到世博园去,所以那几块钱一个的小凳子卖得好极了,一天有几十万人参观,哪怕只有几万人买凳子,这个销量就非常大,这就是营销和销售不一样的地方。当然所有的这些都是讲到了我们的业务是什么,我们的客户是谁,客户的认知价值是什么。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考虑到企业的结果是在企业的外部的时候,千万别忘记了客户。

更加要紧的恐怕还是怎么样对待人的问题,德鲁克讲到的管理的原则中的第一条就说到“管理是关于人的”。所以管理就是想办法使人与人之间协调配合,扬长避短,发挥最大的集体效益,所以管理才能一个关键的因素。当然,因为企业是涉及到人的,所以它深深地植根于文化之中。王总刚才讲到,信于人存于众。他经历的这几个企业,每个企业都有它不同的文化,管理是涉及到人的,所以必须想办法跟企业的文化结合起来。德鲁克在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告诫我们发展中国家的管理者,他说:发展中国家的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基本挑战就是如何发现和确定本国的传统、历史和文化中哪些内容是可以用来构建管理、确定管理的方式。当然,为了确定管理的方式,管理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必须得思考这个企业的目标是什么、这个企业的价值观是什么,这个企业要求员工承担的责任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企业就会一盘散沙。

此外,德鲁克特别强调的是要创新,企业管理必须根据需要和机会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德鲁克在谈到培训和学习的时候,这是包括在他的管理的原则之内的。我们要使每个企业都成为一个学习和进行教育的机构组织,培训和发展必须落实到所有的管理层次中间,培训和发展都是没有止境的,这些都是讲到管理的原则。同时,我们经常碰到的一个沟通不良的问题,部门和部门之间怎么合作的问题,人和人之间究竟怎么相处的问题。在管理的原则中间有一条,也是关于人的。他说:每个企业内部都具备不同技术和知识,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员,企业必须建立在交流和个人责任之上。怎么去建立在交流和个人责任之上呢?我这儿用的是公开的出版物上发表的中文译文。我查了一下德鲁克的原文,第一段里面的第二句话“企业必须建立在交流和个人责任之上”。“交流”这个词在德鲁克的原文中讲的是“沟通”,这个意思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的。所以德鲁克在讲到交流和个人的责任的时候就提出了所有的人都要仔细的思考,他想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是不是别人都知道了,别人想干什么,是不是你都知道了,我想干什么,别人能够给我什么帮助,别人干什么,我能给什么帮助。德鲁克讲得非常好,强调贡献,才能促成横向沟通,而团队就是建立在横向沟通基础之上,如果没有贡献就没有横向沟通,如果没有横向沟通,要谈团队建设就是非常困难的,这些都是关于人的。

由于时间关系,我只想讲讲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叫做员工的满意度,员工的满意度是不是可以成为我们管理,或者激励员工的一个非常好的手段。德鲁克在讲到员工的满意度的时候有这么一段话,他说:员工需要什么样的动机才能达到最佳的绩效呢?今天美国工业界的答案往往是员工满意度,但是这种答案往往是好毫无意义,就算它有意义,员工满意度仍然不足以充分激励员工。现在不能用威吓员工的办法,让员工增加他的工作动机。德鲁克开出的药方是什么呢?他说:我们需采取的做法是以追求绩效在内的自我动机,取代由外部施加的恐惧,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而不是满意度。一讲到责任感,事情好像就复杂一点,他讲到成就感、责任感的时候,他说:负责任的员工怎么样来造就负责任的员工呢?他推荐的4种办法:一是慎重安排员工职务,第二设定高的绩效标准,第三,提供员工自我控制所需要的信息,第四,提供员工参与的机会。这4种方法都非常必要。在讲到员工激励的动机的时候有这么一段话,他说:今天许多的人经常谈到如何赋予员工对工作的自豪感、成就感,以及受重视的感觉,但是员工的这种自豪感也好、成就感也好、荣誉感也好,我们能给他吗?管理者能不能给一个员工以成就感呢?能不能给一个员工以荣誉感呢?我们很难给一个员工以荣誉感。自豪感和成就感都必须源自于工作本身,无法延伸至工作以外的事物。

我刚才引的这些东西都是德鲁克讲怎么以人为本。实际上德鲁克的以人为本的想法和我们中国的以人为本的优秀的文化传统是完全一致的。比如说2500多年前,孟子就说过,贤使内!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圆一立于其朝矣。意思就是说,你真正尊重贤能,把他们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他们都会愿意在这里工作。同时晏子也讲过类似这样的话。这是清朝的话: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给适用,慎勿多苟求。我们经常抱怨我们的员工不称职,我们有没有反思过自己,有没有给员工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如果没有给员工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恐怕不是员工的素质问题,而是我们的管理者用人的问题。同时在《史记》中记载,刘邦和项羽的故事,刘邦讲他为什么能够取得天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扶百姓,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我不如韩信。三个人都是他的手下,他就是把他们放到了合适的位置上。

以人为本更是德鲁克的思想基础,在讲到人力资源的时候,德鲁克是怎么说人力资源的?他说人力资源是一种完整的紫云,不能只雇他的双方。所以我们在谈人力资源的时候,我们是指一个完整的人,人力资源是所有资源中用途最广泛、资源最丰富的。然后他从两个方面分析,如果我们把员工看作是一种资源的话,暂且不考虑人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就必须找出一个什么东西来?我们就必须找出如何才能够更有效得使用员工的方法。这是工程上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帮我们看见员工的长处,他能够看见这个员工最强的一项是什么,最弱的一项是什么。德鲁克在方方面一个非常有名的话,组织者就是要发挥自己的长处,管理者就是帮助他发挥他的长处。我们刚才是从资源的角度分析,我们要想办法找到员工的最强项是什么,把他的长处充分发挥出来,所以用人用到最好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个员工安排在这个职务上,在这个职务上,他的优点、长处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而他的缺点变得和工作毫无关系,这是从长处和短处的角度,用工程上的方法分析人力资源。但是人力资源毕竟是人,人是具备其他资源不具备的特点,人有合作、综合、判断和想象的能力,这些都是人的优势,这些优势是任何机器都比不上的。所以德鲁克讲:人的特性是绝无仅有的,人不像其他资源一样,人可以决定是不是承担这份工作,而不是靠你恐吓他一下,不是靠你控制他一下所能够做到的。所以在讲到人、讲到员工的时候,德鲁克有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话,他说:员工是一个完整的人,不是企业经济上的附属单元机构,除了要求经济回报以外,人还要求得到一个自然人、一个公民的回报,他要求在他的职位上通过自己的工作体现他的地位和作用。他要求有同等的机会进行发展,他要求得到工作发展是你的承诺,他还要求他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并且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知识员工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好像更加有说服力。那么企业要求员工是什么样的呢?企业要求员工做到的是他必须自愿的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做出努力,企业要求员工不是被动的接受某项职务,而是主动的承担为企业做出绩效的责任。

德鲁克在2002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的那篇文章中就提到,企业从人的角度出发,他们就会有很好的管理。我想大家都听过海底捞这个故事,海底捞是一个卖火锅的,海底捞餐厅已经成为餐饮业的一个热点现象,很多媒体给予关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两个教授,甚至派人到海底捞去当卧底,派他的一个24岁的女研究生去当卧底,就看看海底捞为什么那么特别,外面的气温是三十六七度,居然还排队等着吃。到海底捞吃饭的可能都知道,等上个把小时算是正常的,北京到夏天恐怕吃麻辣火锅的还很少,一到夏天就改卖别的了,海底捞这些年不光没有关,反而是越来越多。中国的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他们工作的时间长、工作累、报酬低,所以他们的劳资纠纷很充分。但是海底捞好像跟其他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大一样,它的创办人张勇1994年的时候还在四川拖拉机厂当一个电焊工。后来卖麻辣烫,开始也不知道怎么卖,也不知道怎么做,开始的时候,做不好的时候,他就给客人说:这份送给你了,我再给你重新做一份。张勇认为人是市场的基石,客人五花八门。火锅店的味道可能都差不多,所以火锅店跟人家拼的不是我这个菜的味道如何,当然他也很注重菜品的质量。但是他也有一个观点,到火锅店吃饭的食客也是半个厨师,你给他上的菜,他是靠自己涮出来的。所以我们给客人服务的时候,跟同行业竞争的时候,我们靠的是什么?那就是服务。如果拼服务的话,一线的服务员是直接跟客人接触的人,所以他最后得出的结论,好像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他认为客人是海底捞的基石。单单用流程和技术培训出来的服务员,只是机械的按照流程和制度做事情,当然制度和流程有它的作用,但是制度和流程提出的要求只是给员工的最低要求。它压抑了人性,因为他们忽视了员工最有价值的部位,如果让员工仅仅遵守制度和流程,等于是雇了他的手,而没有雇他的整个人。所以他就想:怎么样想办法让员工有创造性。服务员怎么能够像自己一样用心,怎么样让员工把海底捞当成家。张勇得出的结论非常简单,把员工当成家里人。所以他的一系列做法,把宿舍做成正规的住宅,安装网线,派人打扫宿舍卫生等等,这些都是保证他们在有一个基本的在海底捞工作的基础。

但是要让大脑起作用,要让员工真正的发挥他的积极性,让员工真正从工作中体现到我这份工作是有价值的,除了让他们把心放在工作上,还给他权。海底捞的服务员都有免单权,如果客人不满意,他可以把这个菜给你免单。如果真正不满意的,他甚至可以把这一桌都给你免单了。这样的权力促发了海底捞的员工要用脑子去想,我怎么样为客户更好的提供服务,所以到海底捞吃过的人可能都知道,我们现在都带着手机,吃饭的时候往往都把手机放在桌子上,可是吃火锅的时候很容易被烫到,海底捞的员工就想到,是否要给客人准备一个小塑料袋,客人把手机掏出来的时候,你就拿这个袋子给他套上,这个袋子的名字就用发现这个事情的员工的名字来命名。女孩到海底捞来吃火锅,头发长了,会掉到汤里面,员工就想到要拿一个橡皮筋出来。这些都是员工想出来的,别人去访问张勇的时候,他说他没想到,这些都是员工想到的,这是让员工用大脑给他工作。他还给那些人有希望,他们的高管人员几乎都是服务员出身的,这些20出头的年轻人,独自管理着几百名员工,每年创造着几千万的营业额。海底捞把培养和给员工的工作称为造人,张勇这个董事长把造人看作海底捞发展的基石,所以他对考核也不一样,他对每个店的店长的考核只考核客人的满意度、员工的积极性,客人满意了,员工积极了,客人还能不来吗?海底捞的案例也是在回答德鲁克提出的问题:客户究竟想要什么?我们要想让客人满意,我们当领导的应该为员工做些什么。

篇8:长沙孕妇摄影中的几个小问题

要拍好孕妇照,需要注意一下几个小问题:

拍照时间选择要慎重,七八月最好

要拍好孕妇照,选择适当的时间很重要,十月怀胎,但并不是每个月都适合拍,首先前三月和最后一二月不要拍,前者没肚子,拍不出孕味,后者肚子太大,身体状况不适合。所以从四月到八月份都是可以拍摄孕妇照的,有条件的孕妈妈可以从四月开始每月都拍摄一组,真正的记录肚子的变化,但这都要根据孕妈妈身体健康状况来定。笔者结合多年拍摄孕妇照的经验认为拍孕妇照最好的月份是七、八月,因为肚子已经很明显了,身体还不至于太臃肿,胎像也很平稳了,所以拍孕妇照相对比较安全。

服装套数不是越多越好,少折腾

虽然摄影机构专门为孕妈妈准备了许多款精美,时尚的服装,做为一个女人谁都抵挡不住美丽服装的诱惑,所以孕妈妈通常希望每件衣服都去试穿一次,最好是能够穿着照相。但笔者在这里还是真心劝告各位爱美丽的孕妈妈还是多为自己身体考虑,少一点折腾。虽然影楼里面的衣服是为孕妈妈专门定做的,一般容易穿脱,穿上去也很舒适,但孕妈妈可不要忘了自己大大的肚子,平时走路弯腰可能都不怎么方便,就算有我们工作人员的帮忙,孕妈妈不停的穿衣服,脱衣服也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到时不仅没办法顺利拍照,孕妈妈身体也受影响,所以对于孕妈妈而言,服装套数真的不是越多越好。

化妆用品最好自备,妆饰淡雅

不管一家摄影机构再怎么正规大型,也是避免不了化妆用品的共用,虽然影楼会不定期的更换消毒。但笔者还是建议孕妈妈为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细菌感染,可以在去之前自己画个淡妆,如果觉得自己化的不好也可带上化妆品去影楼让专业化妆师为你化妆,这样就可以免除共有化妆品出现皮肤问题的顾虑了。同时,孕妈妈不要化浓妆,因为孕妈妈抵抗力弱,化妆品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容易造成损害,所以,化一个淡雅的妆饰就好了。

篇9:浅谈科协工作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浅谈科协工作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简要分析了搞好科协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几个关系问题,包括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形式和内容的关系,科普和论文的关系,咨询和项目的关系,创新和发展的关系.

作 者:韩德印 李北海  作者单位:山西同煤集团,山西大同,037003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 13(10) 分类号:C26 关键词:科协工作   科普工作   科技咨询   科技创新  

篇10:新闻写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初学写作可以“描红模子”

我们同学在学书法时,都是从描红模子开始的,学习写新闻也可以采用这种办法。因为,从同学们的年龄特点分析,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理解上有一定难度,而相对来说模仿能力极强。所以在学习新闻知识、新闻理论的同时,从实践出发,边学习边实践,看看人家是怎么写消息、写通讯的,自己受到启发,模仿着去写,这是一种“描红模子”的学习方法。但不能简单地重复,应在掌握了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模仿人家的写作方法。这里需要再强调的是不能抄或编造新闻。

(二)写新闻要有由头

新闻的最主要特点就是新,所以发生的事情离发表的时间越近越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待我们发现或了解到新闻线索时,往往新闻已成旧闻,但又的确很有报道价值,那么如何将这件事报道出去,又不让人感到是旧新闻呢?这就要求我们小记者有这样的素质,为这件旧闻寻找一个新闻由头,把所发生的事件尽量拉近。比如,1995年4月8日,《北京晚报》登的一条小消息《李俊杰拾金不昧

昨天,京铁开发中心的张胜利同志专程来到114中学,向拾金不昧的李俊杰同学表示感谢,并向学校赠送了一面锦旗。

3月18日晚,该校初二(1)班学生李俊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拾到了一个公文包,包内装有合同书、购物支票、发票及500元现金。根据线索他很快找到了失主,并将全部失物交给失主的手中。

这篇消息是新闻事实发生之后20天才见报的,如果没有“昨天”送锦旗这一由头,肯定不是新闻。因为有了“昨天”这一由头,把新闻时间拉近了。所以我们在对旧闻的处理时,一定要找一个或者设计有个新闻由头。

(三)多写新闻

上一篇:军人家庭与部队关系下一篇:访谈报告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