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的新闻稿

2024-04-18

关于环境的新闻稿(共12篇)

篇1:关于环境的新闻稿

石角镇开展净化我镇文化市场专项整治

为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强化文化娱乐场所检查监管工作,净化中小学校周边文化市场环境氛围。近日,石角镇文化站携手派出所、工商等多个职能部门对中小学校周边文具店及镇内中心区域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进行专项整治。

检查组以石角中心小学、石角一中等周边200米范围内的商铺经营进行一一排查,其中重点检查了文具店5间及是否存在违规经营场所。

中小学校周边200米范围经营场所检查中,未发现有非法出版物、色情刊物、赌博书籍;未发现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电子游戏经营场所、歌厅、舞厅、卡拉OK厅、游艺厅、台球室等娱乐场所;未发现有“黑网吧”。

检查组还对中小学校周边200米范围以外的网吧进行了检查,共检查了爱上网咖、超时空网咖等5间网吧,均未发现有未成年人上网情况。

但在检查中发现,部分网吧存在烟头随地可见、烟味浓烈、环境卫生恶劣、文明宣传氛围不足等情况,检查组结合创文要求和有关规定,现场责令网吧负责人立即规范吧内环境,对“脏乱差”现象马上整改并设置控烟专员。

检查组在加大学校周边文化市场整治的同时,注重管理与教育相结合,对中小学校园周边的文化市场实行常态化管理,促使经营者自我约束,引导中小学生加强自我保持意识,远离不健康文化娱乐活动,逐步形成全社会支持、关心、参与校园周边文化市场监管的良好氛围。

根椐相关文件,经营性网吧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显著位置悬挂《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2)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警示牌;(3)实名登记并查验身份;(4)无未成年人上网现象;

(5)卫生情况良好,网吧内无吸烟现象;(6)有安全标识,应急通道畅通;

(7)有符合标准的消防设施,无占用堵塞消防通道现象,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并有检查记录;

(8)无浏览黄色、暴力网页或视频等现象。

篇2:关于环境的新闻稿

摘要新闻专业主义是在理想状态下新闻工作者应该遵守的职业标准、工作态度与行为准则。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环境,在此种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也将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文章从新闻专业主义的定义出发,分析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应该怎样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专业主义;坚守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7-0004-0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专业主义做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

在19世纪90年代,新闻主义在美国形成,最初在美国报纸报道的事件以政治事件为主,在美国的政党报刊瓦解之后,报纸媒体对经济利益的关注与报道越来越多,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事件是普利策和赫斯特之间的黄色大战,这次事件之后,报刊等纸质媒体的报道越趋于经济利益化和低俗化。在这种状况下群众对新闻报道公平客观的呼声越来越高,新闻专业主义既区别于以政治事件报道为中心的煽情主义,也不同于以经济利益为主的商业主义,它作为两者之间的中坚力量,在与两者的博弈之中新闻专业主义逐渐发展起来。

新闻专业主义主张从客观、真实、准确的角度去报道,将事件最真实的状态反映在大众面前,反对权威主义、带有一定程度的理想主义色彩。新闻专业主义涉及到多方面的理念,它涉及到新闻媒体所担当的社会角色,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实践操作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新闻报道这一工作的基本性质等理念。

一直以来,新闻专业理论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分裂的现象。在理论上,新闻专业主义主张绝对的公平公正,然而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新闻报道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所有的实践新闻报道又是相对客观的。新闻专业主义是不受团体、权威影响的,但每个具体的新闻工作者的实践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实践能力等因素是不同的,这在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报道实践中都会影响到新闻工作者对具体客观事实报道的角度、层面、方向等,因此在实践操作的层面来说,新闻专业主义是相对客观,而非绝对客观。

新媒体的特质

进入20世纪最后10年,信息技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新媒体作为大众传媒中的一个新概念异军突起,不断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逐渐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从古自今,从最初的手口相传发展至今,在人类漫长的传播历史中,传播的内容不断地更替,而真正影响到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是传播媒介的改变。新媒体技术是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媒体支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其形态非常的复杂多样,比如:移动手机、网络、数字杂志等。与传统的传播媒介相比,新媒体有自己的特点,其传播的领域范围和对象更加广泛,可以实现跨越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即可进行传播,同时新媒体传播兼具了传统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特点。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专业主义

新媒体的发展既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新媒体的发展提出了许多的 挑战。

首先,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平台。新媒体实行的是“多对多”的传播方式,这相对于传统报刊等的“一对多”的传播方式,使得传播信息的主体变得多如牛毛,这也就使得无论是政治因素亦或是经济因素对信息传播的控制就削弱了许多,因为面多如此众多的信息发布主体,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此,相比较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更能为公众提供公平、公正、客观的报道,达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就以温州动车事故这一事件来说,微博这一新媒体对这一事件的前期和后续报道无论是从更新速度、时效性,还是从连续性、专题性、分析评论等方面来看,比传统的报纸新闻都要技高一筹。网络已渐渐成为一个更加便捷、更加受欢迎的传播平台。

其次,新媒体的发展更有利于客观事实真相的传播,更能够引起人们对客观事实的关注。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事件的讨论中,在大家的辩论中,事实真理也就凸显出来,这样就使得客观报道的可能性变得更大。

当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发展带来的许多的困难与阻碍。一方面是随着信息传播主体的增多,这也就使得信息的质量不齐,真假难辨。另一方面就是商业主义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一旦商业主义控制了传播媒介的平台,就会使得事实舆论的控制变得更加容易。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新闻专业理论所坚持主张的绝对公平客观为实践操作带来了很多的麻烦与困难。因此,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追求的不再是绝对的公平,而是根据具体的实践经验而来;政治因素和商业因素是对新闻报道影响最大的两个方面,新闻报道除了不能屈服于权威,避免新闻报道的低俗化、功利化趋势,新闻专业主义在坚守基本原则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对现实进行一定程度的 妥协。

结束语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新闻专业主义要想实现中国的本土化,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新闻工作者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恪守职业规范和坚守社会责任,尽最大的努力报道事实真相。

参考文献

篇3:关于环境的新闻稿

关键词:全媒体,数字新闻,竞争态势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 媒介融合也成为不可逆的趋势。在此环境下大众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 而不同的媒介为了更多地获得受众, 竞争就会更加激烈。但是全媒体的出现也会导致数字新闻界既激烈竞争, 又高度融合, 所以在这种格局下, 就有针对全媒体环境下数字新闻的竞争态势分析。

一、全媒体与数字新闻的含义

对于全媒体下的数字新闻竞争态势的分析必须基于了解“全媒体”和“数字新闻”, 只有了解这两个概念, 才能继续讨论。

从2008年开始, 全媒体就出现在各大报道中, 而且还一度成为最热门的词汇, 但是这个词汇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确切而统一的定义, 而仅仅从媒介融合角度讲, 是更加深入的产物。还有学者认为全媒体就是媒介整合的一种方式, 是所有媒体的集合。而本文需要讨论的全媒体环境, 就是指可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资源进行传播的途径。正是基于这个概念, 信息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进行传播, 而受众获得的信息也就更加多样和立体化, 从而避免信息失真, 而且也规范媒体的报道。关于数字新闻, 大部分人认为这是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 通过数字和图表为载体传递出一定价值的新闻信息。但在狭义上, 数字新闻可以是数据新闻, 通过数据来传播新闻信息, 而这些数据包含数字和图表。广义的含义就是以数字化媒介为载体, 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的数字内容。

二、全媒体下数据对新闻产生的影响

互联网对媒介融合的贡献是巨大的, 而且还催生出了“全媒体”。随着全媒体不断发展与深入, 又作用于新闻信息的产生与传播, 而这些都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受众接受信息的途径与质量。在全媒体环境下, 受众通过不同的媒介在同一时间接触到相同的新闻信息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正是不同的媒介报道使得受众接收到的信息更加立体化和全面。所以受众的多样化选择决定了信息必须更加符合消费习惯, 才有可能被认可。在数字新闻关于新闻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 大多数是依靠数据说话, 一方面数据能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另一方面数据更能简单、直接阐明新闻事实。但是数据对新闻的贡献也存在不利的一面, 首先来讲数据只是新闻信息中的一小部分, 而且更多是作为工具加以辅助和利用, 数据肯定不能作为新闻故事本身。消费者在面对数据和故事的情况下肯定会选择故事情节更浓的新闻信息。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的推进, 消费者更加关注速食新闻, 不愿意长篇去阅读, 更喜欢碎片化获得信息, 而新闻作为叙述和观念的集合体, 如果单纯将数据提炼出来展现给消费者, 那么消费者也不会买账, 因为缺乏故事情节, 没有可读性。另外, 如果不同的媒体对同一事件的报道中出现不同的数据, 那么就会影响媒体公信力, 最终得不偿失。

在全媒体环境下, 许多媒体都加入新媒体报道, 使得竞争日益激化, 数字新闻可谓是内忧外患, 要想突出重围, 保持一定竞争力, 那么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保证数据准确性, 做到实事求是。其次, 不能将不适合作为数字新闻的信息做成数字新闻, 要保持专业性与可读性。最后, 在数字新闻中适当融入故事情节, 吸引受众目光, 增强用户黏性。

三、社交媒体对受众的抢夺

在全媒体环境下, 媒介的形式越来越丰富, 而且界限越来越模糊。与此对应的就是受众在接受信息的途径上越来越广阔, 效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一些社交媒体和自媒体成为当今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获取新闻信息最重要的途径。所以, 一些传统的新闻主流媒体的龙头地位也快要被改变。如今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少的部分, 而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获取新闻信息也是通过社交媒体。在社交媒体中相关联的人对新闻的传播效率远高于大众传播, 而且由社交媒体所凝结的受众拥有更强的黏性, 所以往往导致社交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信息更能打动受众, 大有赶超大众媒介的势头。虽然在与社交媒体的竞争过程中, 数字媒体所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但是仍然不可轻视社交媒体的颠覆式影响。要想提高数字新闻的市场竞争力, 首先, 需要让数字媒体主动向社交媒体靠拢, 在社交媒体上开设数字新闻专栏, 用于推出数字新闻。其次, 要让广大受众参与新闻发现、生产与传播的过程, 数字新闻的记者充当把关人, 让受众帮助数字新闻发展。最后, 数字新闻要积极转型, 向着更加专业化, 更具特色化, 要有创新的精神与魄力。要多开创与受众生活相关的领域, 充分借助数字帮助受众获取信息, 如股市新闻等。

四、盈利被程序化广告掠夺

全媒体时代充分利用了多媒体, 多渠道以及多终端对新闻信息进行传递, 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 也提高了信息质量。而且在全媒体环境下, 受众的选择途径更加广阔, 所以全媒体更加细分了市场。不同的受众, 不同的需求, 可以找到不同的新闻信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新闻创收中的一大部分也面临减产, 因为以前媒介集中, 广告商会漫天撒网, 如今细分市场, 大数据的利用可以监测到受众的大部分需求, 为广告商定制广告进行精准投放, 这种“程序化广告”逐渐在蚕食数字新闻媒介的盈利。就目前数字新闻要想更好地发展, 寻找新的创收途径必不可少, 一方面要寻找高质量的客户, 通过程序化广告创收;另一方面要打造专业化、特色化的闭环, 通过支付来获得信息。例如, 股票咨询, 行业年报等。

五、结束语

全媒体的发展必然会改变传媒行业, 在未来媒介融合越来越深入, 而竞争却加剧, 所以数字新闻要想在未来获得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从内容、渠道以及传播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孙为立.全媒体环境下都市报民生新闻发展趋势初探[J].中国报业, 2011 (04) :9-10.

[2]洪佳士, 陈亮, 马妍妍, 李骏, 朱继勇.全媒体环境下新闻学专业就业动向与教改对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04) :76-79.

篇4:关于环境的新闻稿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新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为我国的新闻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新闻的产生和传播途径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基于此,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和新闻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这就需要各大高校教师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创新相关专业课程以及明确社会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复合型培养。

1 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业的工作背景已经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进行转变,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业从业人员的要求已经由最基础的采访和撰稿,向录音、采访、撰稿、编辑等多方面发展过渡,除此之外,由于网络上各大新闻客户端、相关网页以及手机软件的兴起,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人,还需要对网页、微信、QQ等各个平台的运行和管理拥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新闻通过各个渠道进行传播,达到将新闻的影响力最大化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当前的时代背景,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摒弃应试教育下“成绩高于一切”的理论,将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目标,为新闻业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但是想要开启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仅仅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由于每个学生自身差异性的存在,要想进行高效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会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赞赏有加,而忽略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例如,有些学生性格安静、内向,对文字的驾驭能力较强,而有些学生则性格活泼、外向,喜欢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间的沟通,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秀之处,并且进行引导和鼓励,将学生的优点发扬光大。

2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

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途径,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新闻学专业的理论教学,除了传统的书本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投影仪、幻灯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达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让学生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体会到学习新闻学的乐趣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最终达到加深印象和理解的目的。而在进行能力训练时,教师可以对学校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达到教学成果最优化的目标,例如模拟新闻播报厅,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加深对新闻播报环节的印象,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组织竞赛或活动,例如让学生进行广告制作、主题视频短片制作等,使学生通过良性竞争的方式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这对于学生自身的能力进行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而教师也可以在竞赛或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发现每一个同学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这样做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效果,最终为新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贡献出宝贵的力量。

3 创新相关专业课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环境逐渐完善,各大院校新闻学专业的课程必然会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许多高校在进行新闻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加入了《新媒体导论》等与当代新媒体背景息息相关的科目,并且着重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例如网站制作、网页设计等,同时针对学生的选修科目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创新,由与专业相关的科目逐步拓展为经济、民俗、艺术、文化等多个方面。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创新相关专业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达到为我国新闻事业输送创新型人才的目的。

4 明确社会需求

新媒体背景下对新闻业从业人员的要求是具有创新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教师只有在明确了社会的需求后,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对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学任务的首要目标,通过设立双学位、鼓励学生进行跨专业选课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从业人员奠定良好的基础。

5 结论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业正在飞速发展,所以新闻业的从业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各大高校教师积极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最终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为我国新闻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蕾.论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2]王影.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创新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吉林教育,2016(01).

[3]马淑丽.我国文化传媒人才培育研究[D].湖南大学,2013.

作者单位

玉溪师范学院

篇5:学校环境整治工作新闻稿

学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新闻稿

我校进行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提倡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具体要求是:做到校园内无死角,无各类暴露性垃圾,无纸屑、无瓜皮果壳、无其它各种杂物。校园内无乱涂乱画现象,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墙壁上无蜘蛛网、电灯吊扇无积尘,窗明几净,学校外墙重新粉刷,喷上新标语,学校门口无垃圾堆,无柴草,力争保持校园内外干净整洁。

篇6:“爱护环境”主题月活动新闻稿

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文明办、市创建办、市教育局、市环保局联合主办,荔湾区委宣传部、荔湾区文明办承办。主办方负责人介绍,环保明信片设计征集活动共征集到来自荔湾区各中小学校学生作品数百幅,初选30幅优秀作品在“广州荔湾发布”微信公众号做网络展示及投票。最终六幅作品脱颖而出,入选环保明信片套装,其中有的展现了一水多用的生活技巧,有的呼吁人们不要让自己的眼泪成为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围绕水资源保护主题展现了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和保护环境的心愿。

活动现场,主办方以“了解水历史——科普水知识——实践水保护”为脉络进行环保宣传,并将与市民互动环节中答题的题目隐藏在其中,以巧妙的手法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了这堂水知识科普课。创绿中心、广州新生活环保促进会、广州市绿点公益环保促进会的志愿者还教会市民用最简单的方法检测水质。

篇7: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环境的论文

题目选择上的创新:

一是选题要面向整个世界。21世纪是个多元化、多极化的社会,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在选择新闻题目时不仅要面向国内,而且要面向国外,把眼光放得更深、更远、更广。从新闻的受众群体来讲,新闻的受众不仅面向社会高端群体,更要面向社会底层世界,只有涉猎范围广和深才能选择出好的新闻,从而制作出受众喜欢的新闻题目。

二是选题要小,切口要深。首先,在遇到突发性的新闻时,要从其社会意义、现实意义上进行考虑,以求增强其社会的影响面。对突发性的新闻首先要注重时效性和及时性,与此同时要深挖其前因后果,阐释其深层原因和由此产生的实际意义及对社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影响等与人们息息相关的一些关键因素,这样就能产生出人意料的社会效应,更有利于新闻的后续报道和相关报道的挖掘。

其次,对当下正在发生的新闻要侧重于对其背景的分析与挖掘。以往新闻往往过于描述其经过和具体做法,而忽视了问题产生的根源,深挖其根源可以使人们对新闻本身有一个深层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利于对受众产生启示和警示作用。

再次,对个性和典型的新闻要注重分析其原因。对典型的新闻不能仅注重其表面的现象和最终的结果,还要深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最后,对报道的新闻要考虑其社会导向。作为新闻工作者,在选择新闻题目时要考虑其社会的引导方向,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从社会的根本利益出发,把受众引向一个良性的、健康的轨道,以求产生正向的社会影响。而不能为了一时或某些个体的利益而违背新闻公德和新闻职业道德,作出有违社会良心的虚假报道。

在新闻内容的选择和整合上进行创新:

首先,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上,要注重考虑观众的品位。由于当下电视节目、电视内容的繁多,使得观众被动地接受一系列的画面,有些画面并非是观众所喜欢的,加上观众看电视时往往是为了休息或娱乐,因此在选择电视节目时,有太多的随意性和不假思索性,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制作出来的新闻节目要迎合观众的需要,使报道的新闻既不能粗糙生硬,也不能柔情似水;它要求既要有刚性的说服力,又要有贴近人们生活的通俗话语,如果语言太专业,观众在看新闻时会感觉太累;而如果新闻语言过于简单,那么新闻就失去了其自身的特点和专业权威。因此要求新闻编辑多方面考虑对新闻内容加以整合和选择,使报道的新闻既有专业性,又能为受众所理解和接受。

其次,新闻语言要简练和通俗。做到真诚、真实、通俗易懂,并符合大众口味。不能过多地粉饰和卖弄,在新闻画面的选择上,要精简,不可有多余和无用的东西,注重报道画面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充分考虑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加大电视新闻内容的信息含量:

首先,电视新闻信息的选择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无效的或与新闻主体无关联的要坚决删除,以免由此误导受众,分散受众对新闻主体信息的理解与吸收。[3]这就要求编辑工作者在进行信息编辑时要慎之又慎,做到新闻简明扼要,使新闻没有多余的信息,让读者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其次,对新闻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在单位时间内使受众接收尽可能多的信息。这就要求编辑工作者不仅要简明扼要,更要对与主题有关的信息进行丰富和诠释。尤其对一些关键性的环节,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无法表达清楚时,可以根据新闻链接来描述一些相关性的背景材料,使受众对主题新闻更容易理解和把握。使新闻有因有果,保证新闻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同时又能使受众感受深广,理解细密。

表现形式的创新性

首先,新闻在表现形式上,观众接收效果要好。电视传播过程是多形式、多通道的表现形式,它是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的情况下,一并发向受众,与单个信息输出相比,使观众的整体接收效果明显,减轻了受众单个通道接收的压力。

其次,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图形元素,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电视传播可以把文字、图表、动画等组合起来编辑成丰富多彩的画面,这样受众在接受新闻时就会容易理解,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相对简单,易于接受和理解。

再次,要以观众为对象,尽量满足观众需要,以增加收视率。电视节目编排过程中,运用“单元式结构”把常规性报道和新闻简讯有机结合起来,把独条新闻和组合式报道相互穿插、综合性消息和地区性或专业性报道集中起来,形成单个小的“信息单元”,使节目在播出时更有章法和节奏。

对整档新闻节目进行编排上的创新:

新闻编排直接影响着新闻的播出质量和效果,无论新闻头条的设计、新闻节奏的处理、编前语和编后语的规划,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新闻的整体质量。因此,在这一点上编排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编写水平。

首先,新闻头条非常关键,在编排头条新闻时,要正确把握观众的喜好。新闻头条引领着新闻的方向,引导着人们的思维,尤其对一些国家政策和时事的报道更能体现出新闻头条的重要性。一个重要的头条新闻可能是这一天或这一段时间观众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

其次,要把握好新闻的节奏,使新闻播出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观众在感受新闻时,如同身临其境,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从而达到一种预期的目的。相反,如果新闻没有节奏,整个新闻平铺直叙,就会使观众产生厌烦,从而放弃对该节目的收看。

再次,在新闻串联编辑方面,也要培养必要的创新性。采用串联词时可以将新闻条与条进行前后的连接,使多条新闻前后贯穿,组成一个整体,从而激发起受众的兴趣。

当下社会,传统媒体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创新是电视新闻的重要出路,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根据电视的特色,从题目选择、内容编排、信息数量的控制到表现形式的甄别,以及档次的安排上都要精益求精,唯有如此,电视新闻才能走出困境,重现生机。

参考文献:

[1]周素英,李立岩,尹悦.电视新闻编辑的职能与技巧[J].青年记者,(6).

[2]杜慧杰,徐婧英.浅论电视新闻编辑的综合素质[J].新闻传播,(7).

篇8:关于环境的新闻稿

一、媒体融合新发展需要“全面型”新闻人才

以往的传统媒体需要新闻人具有优秀的新闻业务能力, 即采、写、编、评、摄等基本专业技巧, 固高校的教学重心也放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虽然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业的蓬勃发展, 高校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重点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涉及的课程囊括了广播电视新闻的采编、评论、影像、包装、主持、营销等多种新闻传播手段, 但是在“三网融合”政策的社会环境下, 仅有上述专业理论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媒体融合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辅相成不断融合相通, 却又在互通中处于尴尬境地。所以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 我国仍处于摸索阶段, 需要新闻人不断的探索创新, 以达到媒体融合的真正目的, 发挥媒体融合的最大功效。

那么如何更好的促进媒体融合的发展, 使民众真正的享受媒体融合带来的金浆玉醴呢?全面应用型人才的输入就是最好的催化剂。“早在1995年6月, 国家教委高教司主持召开的高校新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讨会上, 就曾提出新闻教育观念应从专才教育向专才与通才并重转移, 从注重专业教育向注重素质教育转移[1]。”在媒体融合的今天专才与通才相结合的全面型新闻人才是最能适应和迎合挑战的, 这种人才必须能顺应当下时代潮流在信息渠道繁杂的新闻业中熟练掌握各种专业技能和工具并且有敏锐的判断能力和准确的决策能力。

随着移动媒体队伍的日益壮大, 业内对于新闻人才的要求更为严格, 再加上最近兴起的自媒体, 既要求新闻工作者有优良的专业知识素养又考验从业者的信息整合能力。在专业技术技能方面要求也更为严苛, 为配合新媒体的发展和营运, 新闻从业者需要掌握例如全息影像技术、灯光技术、编导等专业技能。在当下的全媒体时期还须有卓越的管理能力, 能够轻松应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转换, 同时兼顾两种媒体的传播任务, 这就需要从业者既有精良的专业知识又有强大的统筹管理能力, 同时还需具备新闻人独有的敏锐嗅觉。以上叙述的全面型优良人才正是媒介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业最匮乏和亟需的新闻工作者。

二、在媒体融合形势下高校应如何进行“全面型”人才的培养

首先, 我们必须明确新闻学是一门实务性非常强的学科, 它强调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凭借专业的理论知识真正融入到社会中去, 真正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已经在高校普及, 那么怎样从这两方面提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质量呢?

(一) 提高师资力量, “双向”提高教育水平

对于各高校而言, 师资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 长久以来,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大多以理论为主, 理论与实践兼优的讲师较为匮乏, 所以, 为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学校在选取教师时可引进资深的新闻从业人员, 这些人员具有丰富的媒体从业经验和理论知识, 经过多年的摸索创新同时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用性教学。

其次, 学校平日也应注重在职教师的教学培训, 并对教学方案及时进行讨论, 加入案例教学, 为课堂加入更多实用性理论。引导教师在教学时, 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尽量使学生走到媒体中去, 真正了解媒体, 应用媒体。

在课程设置方面, 高校不应固守原有课程, 可结合当前形势环境拓展新课程, 例如在媒介融合环境下, 要想培养全面型人才, 则可以开设媒体跨领域跨专业课程, 将媒体相关的各领域专业技能融合到一门课程中, 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熟悉媒体工作专业技能, 培养发散思维, 做到通才。

(二) 创建实践基地, 全面增强学生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从实践中才能领悟理论知识的真谛, 才能将专业知识在工作中融会贯通, 那么如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呢?在传统教学中, 实践教学仅仅体现为校内外实习, 实习时间短暂而集中, 不能穿插在理论教学中。因此, 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开设适当的实训课, 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上手机会, 真正的学以致用, 从动手中体会和扎实专业知识。

结束语

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这对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此时, 校方更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 挖掘更多校外资源进驻学校, 让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参与媒体工作, 运用所学知识服务身边人, 在学习中实践, 在动手中学习。

参考文献

篇9:环境新闻的社会功能

2007年5月底发生的太湖蓝藻事件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环境新闻,人民网“太湖蓝藻爆发污染水质”的专题报道通过对众多媒体新闻报道的选择,较好地体现了环境新闻的社会功能。

一、向公众通报环境变动的事实以引起公众的警醒

向公众通报环境变动的事实是环境新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太湖蓝藻导致无锡自来水污染发臭,严重危害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命安全。如此重大的环境灾害,民众应当有知情权。人民网5月30日《江苏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 市民抢购纯净水》的报道,通过对无锡自来水发臭市民抢购纯净水事件的报道将蓝藻污染水源这一严重的环境灾难告知公众,同时引起公众对太湖环境的关注和反思。这也是人民网对此次事件的最早报道。随后的时间里,该专题随时更新,《专家称太湖藻类水华可能持续近5个月》《太湖蓝藻爆发可能扩大 引发无锡严重水危机》《李源潮赴无锡解决水污染危机 解决尚无时间表》《清水入太湖 水质得改善》《无锡:已打捞蓝藻6000吨 贡湖水源地水质明显好转》等将太湖蓝藻危机的严重状况及治理的最新进展告知公众。

太湖蓝藻爆发,其他地方有没有这种危机潜伏呢?《安徽环保局称巢湖可能爆发蓝藻危机》对安徽巢湖的环境进行了预警,促使有关部门启动紧急预案以应对可能爆发的蓝藻危机。

二、舆论引导的功能

舆论引导是我国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与受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新闻当然也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重任。太湖蓝藻危机是典型的负面新闻,如果媒体一味报道危机的严重程度,势必会造成受众的心理恐慌,同时让受众产生对自然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造成社会的混乱与不安。在此次太湖蓝藻事件中,人民网通过宣传政府治理太湖蓝藻的决心和措施来引导舆论,使受众对问题的解决充满乐观的心态。

人民网在对危机进行了现状的描述之后,将报道的重点放在政府为解决危机所做的努力上。

首先是对如何保证居民正常饮水的报道。太湖蓝藻爆发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了无锡大部分市民的自来水无法引用而纷纷抢购纯净水。人民网的专题报道并没有仅仅停留于此,而是进一步对相关部门为解决居民饮水问题而做的努力进行了宣传报道。人民网“太湖蓝藻爆发污染水质”的专题共分为四部分:最新报道、各方反应、图文报道、综述评论。由于四个部分的新闻有所重叠,所以笔者以新闻数量最多的“最新报道”为样本,对新闻的标题进行了分析,在总共40条的新闻报道中,涉及到如何保证居民饮水的报道共有12条,占全部报道的30%。这些报道都是从正面宣传的角度对相关部门的措施进行了报道,比如《江苏无锡向周边订购瓶装水保证居民用水》《无锡市开辟绿色通道 保障市民饮用水安全》等,有效地缓解了市民的“缺水恐慌”,稳定了社会情绪。

其次是对治理危机成果的报道。环境新闻在展示了环境存在的问题之后,还要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给受众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是环境新闻的责任。所以人民网继续深入,在使受众对事件的起因有所了解以后,把事件的解决方法和阶段性成果也及时告知受众,如《无锡自来水除臭技术取得突破》《环保总局等部门五大举措应对太湖蓝藻爆发情况》等。

报道政府在灾难事件中的积极作为,是灾难新闻中引导舆论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些报道,缓解了灾难带给公众的心理压力和恐慌,维护了社会正常秩序的运行,也使社会舆论朝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

三、促进环境的法制化进程

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法制。环境新闻除了“将影响我们地球和我们生活的事实清晰的表达出来传达给公众”之外,还肩负着一项社会功能,那就是督促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治理环境的措施,促进环境建设的法制化进程。

《无锡市长称将提高太湖排污达标标准》的报道最后配发了记者手记——《太湖蓝藻爆发或许不完全是坏事》,记者在手记中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环境治理要靠法制”。我国目前已经有《水污染防治法》,而且《刑法》中也有对相关环境问题的规定,但是正如手记中所分析的,“目前对公民提起环境损害诉讼的支持不够,具体表现在对哪些部门应当成为被诉主体规定不够,对相关部门所应承担的环境公害救济责任规定不够,相关处罚程序制度建立不到位,种种‘不够’,显然难以适应目前复杂的环境治理的要求。因此,在完善法律和严格执法方面,我们的确有很多事情要做②。”

媒体关注环境问题带来的灾难是必须的,但是在关注环境危险性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它所带来的机遇。正是太湖蓝藻爆发造成的水危机,无锡可能提高太湖排污达标标准;正是这次水危机,使得温家宝总理对太湖水污染防治做出重要批示——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多年,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太湖水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调查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研究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和措施;也正是这次水危机,使人们将关注的视角从太湖转到巢湖,转到对我们整个生态环境的警醒和思考中来。在太湖水污染的防治座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提出了要加强环境执法,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体制机制的要求。由于媒体的特性,环境新闻在促进法律完善和监督执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宣传科学发展观

环境新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形成人、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倡导经济、生态、社会的共同发展,强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强调人的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协调统一 ③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环境新闻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同时,环境新闻也承担着宣传科学发展观的重任。

以往对环境灾难的报道,多是单纯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角度对灾难的原因进行分析,而忽视了人类日常生活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太湖蓝藻的爆发,不仅仅是沿岸企业排放污水造成的,更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污水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专题报道中《无锡市长称将提高太湖排污达标标准》对引起此次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突破了以往的单一模式,把人的生活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这一问题展示给公众,使人们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更全面,也更贴近实际。

人民网的专题报道中,大部分新闻是转载的其他媒体的报道,虽然缺少自己的声音,但是由于该专题集纳了多家媒体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人民网通过对新闻的选择与取舍表达了对此次事件的态度和立场,也充分发挥了环境新闻的社会功能。

注释:

① 张威:《环境新闻学的发展及其概念初探》,载于《新闻记者》,2004年9月

② 《无锡市长称将提高太湖排污达标标准》,人民网http://env.people.com.cn/GB/ 8220/84923/5816548.html

③ 郭慧:《科学发展观与环境新闻报道》,载于《新闻战线》,2006年4月

篇10:关于中秋的新闻稿

这个中秋,锦绣中华民俗村处处张灯结彩,洋溢着浓郁节日气息。今年,锦绣中华民俗村以“锦绣中秋月圆夜”为主题,开展拜月仪式、博饼大赛、灯谜大会等,还有“吴刚伐桂”、“后羿射日”等妙趣横生的游戏。

每年的中秋活动中,最吸引人的当属“博饼大赛”了。“博饼”也叫“跋饼”,就是要博个好彩头。据说这是闽南地区特有的民俗,相传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屯兵厦门时为解士兵思乡之情发明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趣味十足的民俗活动。今年锦绣中华民俗村与“汉服深圳合作”,在中秋当天,将邀请____名汉服爱好者,将身着汉服共同参与“博饼”。随后还会有隆重的拜月仪式,古礼拜月,寄思祈福,家国团圆。

要知道,猜灯谜也是中秋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中秋期间,“印象中国街”流光溢彩,在上千盏彩色宫灯的点缀下浪漫非常,游客置身于灯的海洋,去感受形式多样的谜题设计,最重要的是各种神秘大奖,这种阵势,让人不能不沉浸在全民猜灯谜的热忱当中,这也将带来一段难忘回忆。

篇11:关于环境的新闻稿

新春伊始,莲花池街道精心组织,强化措施,“三到位”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全街掀起了整治卫生、美化环境的热潮。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街道及时调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落实35名包保责任人具体负责环境整治工作,制订200份详实卫生网格管理图。安排专人对辖区内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重点部位的环境状况进行排查,摸清底子。制定出台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任务分解表,进一步明确联系社区的领导为牵头负责人,各社区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将各项任务量化分解到各社区,责任到人头。

二是宣传发动到位。采取办宣传专栏、张贴宣传标语、发放宣传单、深入商户、小区、楼院宣传讲解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引导居民群众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全新的生活理念。共出动宣传车2辆,组织群众性主题宣传活动5次,开展文明劝导行动15次,发放宣传单7800余份,办宣传专栏5期,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横幅30余幅,在全街形成了积极主动关心支持环境整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是督查整治到位。各社区成立2-4人巡查队,每天对区域进行不间断巡查清扫。14名城管员每天对占道经营乱设摊点等进行督察整顿。街道督导组每日2次对区域环境卫生进行督导,并及时通报、整改。制定《街道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聘请清扫保洁人员83人,实行垃圾点清运“七净五无”质量标准、门前“五包”责任制、12分记分制。截至目前,先后集中370余人(次),对辖区内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进行了整治,共清理各类垃圾53吨,清理和规范流动商贩及占道经营89处,新增绿化面积95㎡,劝导“不文明、不卫生”行为91人次,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效果明显。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街道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查漏补缺,提高整治标准,着力在“清洁”、“彻底”上下功夫,防止反弹,确保高标准完成各项整治任务。

篇12:关于学风的新闻稿(通用)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新闻稿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新闻稿是公司/机构/政府/学校等单位发送予传媒的通信渠道,用来公布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写起新闻稿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学风的新闻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风的新闻稿1

树新风,争先优,新学期要有新风尚。

时光荏苒,转眼间,新学年的第二学期伴随着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在这新学期的伊始,我院于3月5日的下午召开了新媒体学院20xx学年的学风建设动员大会暨学生科研竞赛大会。意在在新的学期中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为新媒体学院再添光彩。常务副院长潘瑞芳、党总支副书记兼副院长顾晶晶、副院长周忠成、副院长俞承杭以及全体班主任、辅导员出席大会,全体学生参加。大会由学工办主任张针铭主持。大会伊始,潘瑞芳院长率先发言,她谈到: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我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去年在各项体育比赛中健儿们摘金夺银,学科竞赛荣获多项奖项,成功承办了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杭州赛区),这是我院的荣耀,也是我院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大会过程中,潘院长还向我们介绍了20xx年各类学科竞赛的相关情况以及往届学生在学科竞赛中所获得的优异成绩,激起在场学子的热情,一股竞先争优的热潮在心中涌起,12届的新生们更是跃跃欲试地做着规划,准备迎接更加激情和精彩大学生活,场内气氛渐渐升温。

20xx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是新媒体学院学院快速发展、喜获丰收的一年,更是新媒体学院成长并趋于成熟的一年。一年来,学院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突出重点,全面发展,整体推进,不仅在第x届校运会上取得大满贯的傲人佳绩,还连续在多项校级体育赛事中夺冠。20xx年,我院还承办了第x届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并有7件作品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在第x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收获两个省团体一等奖,两个省团体二等奖,三个省二等奖,“优秀组织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省级二等奖;第x届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三个铜奖;20xx年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工科类)三等奖;20xx年浙江省大学生高等数学(微积分)竞赛经管类三等奖;20xx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20xx年浙江传媒学院flash设计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胜奖等。

顾晶晶书记在随后的发言中指出:经过去年一年的建设,大多数学生有了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态度端正,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同步提升,总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有理想、有追求、有作为已成为大多数学生的追求,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看认识到,在新形势下我院学风建设还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和较为薄弱的环节:

比如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课堂纪律性较差,迟到、旷课、早退现象时有发生;课堂上睡觉、发短信、聊天、不认真听课学生也不在少数,干扰和破坏学校的教学秩序,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导致难以形成有凝聚力的班风,进而影响学风、校风。部分教师职业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不关心、不引导或不管理。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会对学院的社会声誉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就学风建设而言,不会一蹴而就,这必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大工程,是软环境的建设。所以,对于学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需要教师和同学们有足够清晰的认识。

之后由新媒体学院分团委学生会主席团代表梁佳丽、冯璇发言,以“新媒体,打造美丽学院最强音!”为题,对一年的学生会工作进行总结和汇报。汇报内容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一个目标:提高思想水平,与时俱进,打造一个最好的学生会——思想美;

二、两个方向:科研全面抓、青志重点抓,分享青春果实——丰收美;

三、三个基本:以学院的指导方针为基本,以干部的锻炼发展为基本、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基本,积著青春印记,绽放激昂——活力美;

四、四个机制:1字管理机制,5步工作机制,主要问责机制,值班轮岗机制,完善制度建设,聚焦前人——严谨美(革新制度建设,规范促进成长);

五、五个美:新媒体一路向前。

最后由学生代表朱倩薇宣誓,表示将在新的一年,新的学期中,树立正确的学习风气,培养竞先争优的精神,争取为新媒体学院发展贡献力量!

对于20xx年,我院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在这一特殊发展时期,我院召开20xx学风建设动员大会暨学生科研竞赛大会,在于分析新媒体学院学风的现状,明确下阶段学风建设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希望同学们可以树立正确的学习风气,培养竞先争优的精神,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为自身和学院的发展而努力奋斗,用青春和热情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灿烂和辉煌!。

学风的新闻稿2

2022年3月20日,xx学院xx会计xx班在xxx举行了“立学为先,读书为本”的学风建设的主题班会。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与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和前提。学风建设是我校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xx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宽松式校园生活,更应该理解班级优良学风的重要性。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xx会计xx班结合实际,针对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学习懈怠等情况,为了给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同学们达到乐学、勤学、会学,早日形成班级长期有效的学习氛围,于2022年3月20日19:30在xxx举行了“立学为先,读书为本”的学风建设的主题班会,出席班会的有xx会计xx班的全体成员。

本次班会的目的在于让大家有建立良好的主人翁意识,将大方面的号召具体到切身行动中去,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因此,将班级今后一段的工作活动计划和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让大家对优良学风建设大体工作思路比较清晰的认识。首先,在班级说一些不良学风的行为,针对讨论主题,让宿舍长发言。其次,针对如何改善自身的学习方法及提高学习能力主题自由发言讨论,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第三,全体同学针对不良学风讨论的结果,集体进行总结并由班长收集大家的意见,以备日后使用。

此次主题班会的开展,使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与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更加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了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起到了加强班级学风建设和创建和谐校园的良好效果。

学风的新闻稿3

为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积极营造向上的育人环境,6月份以来,美术学院组织开展了“培养优良学风,争做勤学典范”学风建设系列活动。

活动以“树好学风、聚正能量”为目标,本着形式多样化、涵盖范围广、教育效果好的原则开展。学院组织全体学生深入学习了石家庄学院学生学籍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通过学习、对照,进一步强化了全体学生的纪律意识;还以展牌、微信、微博等形式,开展了“身边好榜样”宣传教育活动,对考研成功同学、优秀毕业生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同时组织考研学生举办了经验交流汇报会,交流考研经验、策略、方法,为有意向考研的学生提供借鉴;举办了“树优良学风,创模范班级”活动,组织“时间都去哪儿了”主题班会,吸引了同学们的广泛参与和讨论,对指导学生认识学习与成长的关系、合理分配和利用学习时间提供了有效帮助;开展优秀班级班风评选活动,结合各班平时考勤、纪律卫生等方面情况综合评比,对模范班级进行宣传和奖励,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风气。

为了促进学风建设的长效化和常态化,美术学院将以此次系列活动为开端,着力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学风的新闻稿4

1月18日下午,农业与生物学院20xx学生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在农学大楼会议室举行。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蒋秀明,学院党委书记齐红、副书记龚强,学院关工委周忠寅、潘重光、沈思军,学院全体思政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共4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由农生学院团委书记卜军主持。

会上,龚强作20xx学生工作总结报告。龚强以“保持传统,蹄疾步稳,突出特色,稳中有进”16字概括了学院学生工作总体情况,并从强化价值引领、推进学在交大、加强素质培养、提升服务质量等四个方面总结回顾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他指出,20xx年学院学生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次人民代表大会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校“四位一体”育人理念,坚持培养一流农科人才的指导方向,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在学校学生工作年终考核中获评学生工作先进集体、首批思政工作室、五四红旗团委、学风建设一等奖、征兵贡献一等奖等成绩。

金丽鑫、李玉红、赫倚风等9名老师在校院两级获评20xx优秀思政老师、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蒋秀明为获奖老师颁发荣誉证书。20xx校十佳班主任李玉红老师作为优秀班主任代表发言。她分享了在学生生活、思想和成长路上的4个具体案例,诠释了她用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同理心真心付出,陪伴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成才。

为进一步强化农科创新人才培养,学院首批挂牌10个院级科技创新工作室,会上齐红为工作室指导老师授牌。赵琦代表学生科创工作室导师进行了交流分享,她以“如何做好一名学生创新工作的陪伴者?”为题展开,阐述了从激发研究兴趣、培养研究思维、训练实验能力、提升分析和写作能力的“四步曲”,坚持与学生“陪伴”,用行动引导学生对学术的追求,一年来,她指导的本科生均参与发表SCI和中文核心文章。 会上,向关心学院学生工作的关工委领导周忠寅、潘重光、沈思军颁发20xx学生党建“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齐红书记为蒋秀明老师颁发20xx学生工作 “特别贡献奖”。表彰仍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上给予关怀指导的老领导,也为青年教师树立典范,不忘初心,为培养一流农科创新人才不断努力。

齐红指出,学生工作涉及领域广、层次多、内容细、要求高、任务重,学院学生工作队伍在本扎实做好学生思想价值引领、学术精神培育、综合能力提升等工作,亮点频频,取得了突出成绩。会上她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强调这份宝贵经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重要的积极作用。并代表学院就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工作提出新要求,希望学院学生工作团队能够不断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提升育人实效。

蒋秀明向为学生工作不懈努力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对学院本学生工作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要继续推进学在交大,扩大学生工作的内涵和深度。在新的起点,希望学院学生工作队伍继续秉承立德树人的精神,用满腔的热情和实际行动,砥砺前行,为创建一流农科不懈奋斗。

学风的新闻稿5

2022年12月6日,由农业工程学院举办的2022年学风建设月总结表彰大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主要领导有院长姬江涛教授,副院长张伏副教授,党委书记陈玉浩老师,党委副书记闫淑楠,团委书记任静老师,以及各年级辅导员。

本次会议由任书记主持,首先她宣读了大会的主要事项,接着进行大会第一项,全体起立,奏国歌。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会议步入正题。大会进行第二项,由闫书记宣读了农业工程学院一号表彰文件,并公布了在学风建设月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集体。大会第三项由姬院长为优秀班级体、宿舍颁发荣誉证书;陈书记为科技创新优秀团队、河洛风赛车队员颁发荣誉证书;由张院长为在“军旅杯”演讲比赛和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奖的同学颁发荣誉证书;由闫书记为在英语四级考试及其模拟考试中成绩优秀者颁发证书;任书记为在学风建设中做出特殊贡献者颁发证书。大会第四项,由优秀学生代表司兴隆分享学习经验,司兴隆同学主要谈及了目标、榜样、发掘自我三个方面。大会第五项,由姬院长做总结发言。姬院长首先对在学风建设月中取得的优秀成果表示肯定,并对获奖者表示祝贺。另外重点谈论了学风建设月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如学生到课率低、听课效率低、独立完成作业能力低、不善于利用课余时间、考试作弊现象严重等。为此,姬院长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包括加强管理力度、严格考勤制度、组建学风考风督查巡视团、增强授课教师的责任心等。

上一篇:煤磨操作说明书下一篇:北京旧车置换买新车的详细过程与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