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阅读题目及答案

2024-04-14

海啸阅读题目及答案(通用12篇)

篇1:海啸阅读题目及答案

①去年的一场大海啸,让人们谈海啸色变。对海啸,好多人都想知道个究竟。

②海啸是由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而产生的一系列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巨大海浪。这种海水运动引发的惊涛骇浪,波高可达数十米,其转移速度可快至每小时800公里。这么高的前赴后继的层层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对生命和财产可造成严重危害。去年印度洋大海啸在泰国沿岸把一艘50吨重的船从海边推到岸上1.2公里远的地方;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汹涌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到达日本后还造成了一定危害。从有关数据来看,海啸高达2米,木制的房屋会瞬间遭到破坏;海啸高达20米以上,钢筋水泥建筑也难以招架。

③凡是能引起海水置换或转移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海啸,如:地震活动、海底山崩、火山爆发以及宇宙的影响等。

④海啸通常是由震源在海底下50公里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产生的振荡波引起的。在震动之后,振荡波在海面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地方,这就像丢颗石子到水中,涟漪由内向外扩散一样,所以海啸不是单一的巨大波浪,而是一批具有很长波长的海浪。

13.请细读选文,概括出海啸的特征。(2分)

答:

14.第②段划线句主要运用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5.第④段中,加点词语通常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

答:

参考答案:

13.波浪大、速度快、传播远、能量大(破坏力强)(共2分,每2点1分)

14.举例子、列数字,具体说明(海啸能量大,)造成的危害严重(2分)

15.不能,通常表明这只是一般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或说明除了地震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引起海啸),体现说明文语准确性。(2分)

篇2:海啸阅读题目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①东京时间3月11日下午2时46分左右,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整个东部地区受灾惨重。日本强烈地震发生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在第一时间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②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 。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那么地震是否一定会引起海啸呢?

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它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④大多数海低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 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⑤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⑥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⑦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因此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⑧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新华网作者张家伟内容有改动)

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作者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3分)

6.请说说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分)

7.选文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如例句过长,中间可用省略号省略),并说明其作用。 (4分)

8.第①段画线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9.根据上文内容,结合下面的材料链接,说一说此次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的原因。(4分)

【材料链接】日本岛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全球80%的地震发生于此,故而这一地带发生海啸次数亦最多,占到全球有史可考的海啸记录的85%。

参考答案:

5.(3分)地震与海啸的关系(2分) 逻辑顺序(1分)

6.(3分)运用设问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本文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引出下文。(共3分,各1分)

7.(4分)说明方法有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等(任写一项即可)

示例:①举例子。文中列举20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没有引发大海啸的实例,具体说明了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

②列数字。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运用数字,准确地说明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

③打比方。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海底地震发生后,海水发生严重颠簸从而引发海啸的道理。

(共4分。说明方法1分,例子及分析3分)

8.(3分)不能去掉。因为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表明地震有导致海啸的倾向,但并非一定会发生。若去掉,就显得太绝对。(共3分,意思答到即可)

篇3:海啸阅读答案参考

①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万余人死亡。

②究竟什么是海啸?

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未增加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

④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一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⑤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及般只、废墟等杂物,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

⑥通常,如果岸边的海水出现异常的增高或降低,则预示着海啸即将来临,岸边的人应尽快转移。海啸的排浪与通常的涨潮不同,海啸的排浪非常整齐,浪头很高,像一堵墙一样,看到这样的排浪,必须立即设法逃生。海啸到达前会发出频率很低的吼声。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在海边旅游,如果听到奇怪的低频涛声,应当尽快撤离。

12、全文从哪四个方面说明了海啸?(4分)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5分)

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引起海啸。

14、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内容?(5分)

15、地震引发海啸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是什么?(请用原文原话回答)(3分)16、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参考答案:

12、(1)什么是海啸 (2)地壳引发海啸的两种形式 (3)海啸的巨大破坏力 (4)海啸前的预警。

13、可能不能去掉,因为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有的引发海啸,有的不能引发海啸,去掉后语言不准确。

14、作比较,说明海啸的水体波动是整体的波动,且所含能量巨大。

15、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发海啸。

篇4:《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答案

2.请根据选文第②段内容,简要概括什么是“海啸”?(1分)

3.选文第⑤段“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句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4.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哪两种?有什么作用?(2分)

篇5:《垂柳》阅读题目及答案

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你看,在那冰雪初消的时候,不正是暗泛青的柳芽把春意首先带到了人间吗?你再看,大多数树木久睡刚醒,而垂柳已经将粒粒柳芽,抽成万条柳丝,给人们送来春天的气息,所以,诗人写道:“春色先以柳芽归”,“春风杨柳万千条” 。

柳树( )是最早的报春使者,( )是经济价值较高的树木。

柳树枝干坚韧,耐水湿,不怕风吹雨打,所以,是十分理想的防浪护岸树种。

柳树木质轻柔色泽褐红,纹理顺直,湿农具.家具和农家小型建筑的优良木材。

柳树还有其他用途。它到了化学家手中,能炼出火药;在医学家手中,可作接骨夹板材料。

柳树枝( )纤细,( )很有韧性。在农村老人,妇女手中,它又会变成柳篮,柳箱,簸箕等日用品,就是柳芽,柳叶的用途也很广泛。如柳絮可作枕芯,也可作鞋垫。

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在我国南方,( )是塘边河岸,( )是丘陵山地,一经扦(qiān)插,它都能扎根生长。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能长成高达十几米,胸径二、三米的浓荫大树。所以人们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有意栽培,它生长更快,对人的报答也更多。

1、说说下列三个关联词语,分别应填入原文中的哪个括号里。

虽然……但是…… 无论……还…… 不但……而且……

2、你能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换种说法吗?意思不能变。

3、柳树用途很广,请简要列举出它的四个不同方面的用途。

(1) (2)

(3) (4)

4、“无心插柳柳成荫”含着的意思是 它的前半句谚语是: 。

5、短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柳树的?你认为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用一句话说明原因。

《垂柳》答案

1. 虽然……但是…… 无论……还…… 不但……而且……

2. 你看,在那冰雪初消的时候,正是那暗泛青的柳芽把春意带到人间。

3. 炼成火药 做接骨夹板的材料 织成篮子 柳叶做成枕芯等

4. 有意栽花花不开

篇6:《光阴》阅读题目及答案

2.抒情 ,议论

3.拟人的写作手法

篇7:《血》阅读题目及答案

⑴那天下午,正躺在床上闭目假寐,不料,放在床头柜上的一头瓷器公鸡,竟坠了下来,猛力砸在我额头上。我只感到一疼,仿佛晕了过去似的一片空白;等到恢复知觉,阵痛的感觉又浮了上来,一抽一抽的,好像神经在发颤。

⑵倚在我身旁的四岁的孩子,一骨碌爬起来,望着我失声惊叫:“爸爸,流血了,好多好多!”

⑶我一愣,伸手摸了一把,赫然是鲜红的血。孩子爬下床去,跌跌撞撞地拿了一面小镜来,我接过一看,只见左眉中间陷了一个小洞,那血就从洞口溢出。

⑷孩子伸手打那瓷公鸡,嘴里喃喃骂道:“打死你!打死你!这么黑心,打伤爸爸!”

⑸看到他稚气的动作,我不禁笑了起来,心里却暗自庆幸,好在是打在我的眉头,假如打正眼睛,那该如何是好?转念一想,又不免捏了一把汗:假如它砸在小孩的头上,不更糟糕?我怎么说都是成人,受一点伤,也算不了什么;但我的孩子呢,毕竟皮脆肉嫩,那后果,实在不堪设想。孩子并不知道我在沉思,他把小脸凑了过来,朝我的伤口吹气,还频频问道:“疼不疼?疼不疼?”一会又爬下床去,拿来药水胶布,命令我道:“贴胶布啦!我都说过啦,要小心嘛,你都不听的!”

⑹我依言让他贴上胶布,心想,现在的孩子机灵多了。我四岁的时候如何,实在没有印象了,但我总以为我一定比较迟钝。

⑺我的眉头渗出的血,又红又稠。多少年没有这样出血了,我怎么也记不清楚。但有几次,我却印象深刻,那流出来的血水,至今仿佛仍汩汩在眼前。

⑻那年,我还在读小学一年级。我们上课用的是铅笔和刀片,我在削铅笔时,不慎将食指削破,一时之间鲜血直冒,我手忙脚乱地撕了许多纸张,拼命去擦那血水。下了课,妈妈来接我,一眼看到破损的手指,惊问:“你怎么不用手巾包起来?”我讪讪地答道:“忘了。”其实哪里是忘记?舍不得那条白手巾才是真的。我总以为,雪白的手巾一旦沾上斑斑的血迹,那就再也还不了我的清白了。

⑼那时,也还没有纸巾,不像我那四岁的孩子,一见我流血,便献计献策:“拿纸巾啦,用纸巾包住,就不会痛了,知道吗?”

⑽我记忆中流血较多的一次,大约是在十岁左右。那天下午,我们赤足下水去摸鱼。起先只是在河畔用竹网捕,后来越走越深,水已及膝,犹不知回头。我一脚踩下去,蓦地一阵剧痛,低头仔细一瞧,鲜红的血水缓缓从水底冒出,我连忙一脚高一脚低地奔回岸上,这才看到,右脚的大脚趾给拉破了很深的一道口子,血流了一地。

⑾孩子这次装成一副老成的模样,眼波一横,用教训的`语气:“我都说过了,要小心一点,你就是不听话!”孩子,这回实在是飞来横祸,与我是否大意无关;我想这样对他说,但怕他无法理解,只好苦笑着不言不语。那时下水去捞鱼,倒真是不听话的后果,我强忍着疼痛,一拐一拐地往家赶去,沿路留下斑斑的血迹;想要瞒住妈妈,偏偏妈妈眼睛锐利,立刻惊呼:“怎么搞的呀你?那么多血!”但她并没有责骂我的淘气,只是一味找红药水找纱布找剪刀,为我包扎创口。如今也是有人替我歪歪斜斜地涂上药水贴上胶布,但这孩子已经老气横秋地向我训话了。

⑿回想起流血的往事,感觉到时光的流逝,心里微微泛起惆怅之情。孩子见我泪光闪烁,也许竟以为我痛得受不住,奶声奶气地安慰我:“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

⒀说起来,我记忆中有关血的故事,还是我儿时生活在赤道山城的经历;年深日久,渐渐也就湮没在人事倥偬之中。假如不是这件偶发事件的牵引,我哪里还会忆起?

⒁而那鲜红的热血,竟在顷刻之间使我体味了亲情的温暖,那过去了的,是妈妈的关切;在眼前的,是稚子的天真。

1.文中第⑻段和第⑽段,分别写了两件什么事?作者是用什么记叙顺序来写这两件事?(5分)

2.本文几次写作者流血的经历,为什么当中要交代他的母亲及孩子对他流血的反应?(3分)

3.文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请分析一下这一处描写的作用。(4分)

4.文章以“血”为标题,令人印象深刻。请你说说以此为标题的好处。(3分)

参考答案

1.六七岁时削铅笔削破手指。(2分)十岁时摸鱼割伤右脚大脚趾。(2分)插叙。(1分)

2.写出母亲对他的关切和孩子对他天真的爱意,反映三代人的亲情。

3.心理描写。(1分)我暗自庆幸瓷公鸡砸在自己的头上而不是孩子身上,表现作为父亲的我对孩子的爱。(3分)

篇8:幽兰阅读题目及答案

幽兰两个字读出来,是有一种清香的。

有些文字,天生是带着植物的气息的。那么干净,那么透亮,脉络清晰。

人说空谷幽兰,那绝境处才是空谷。

低微,空无是八大山人水墨中的孤山与凋枝,是四僧笔下的静寺与孤僧,是那春天一回头在人群中看到白衣黑裤的少年。

多少佳篇美辞说过幽兰?说出的幽兰还有芬芳,而说不出的幽兰,是在早春里,一个人,做一朵自由行走的花,愈行愈远愈无声了

听班得瑞的《安妮的仙境》,想必里面是有幽兰的,那音符是安静的。

有一次和冬、虹去天津的大胡同,又脏又乱的电梯间,刹那听到了仙乐。是恩雅的声音。早春,海河上的冰还没有化,很多无所事事的男人在钓鱼。恩雅的声音像早春的幽兰,仙风遗骨,连一点人间烟火气也不想赐予。可是,足够了!在这又乱又热闹的大胡同里!突然听到恩雅,仿佛神同在。

倒极爱这烟火里的幽兰了。

幽兰,还是月白风清的晚上,一个人,点了一支烟。抽或不抽,不重要。与时间做缠绵的情人。懒懒地倒在蓝色的沙发垫上,笑到万籁俱寂。自己和自己缠绵成一株别样的植物。最好是兰吧。有清凉的懒散和美意,有些许的孤岚和寂好。似读六朝的古书,没了年龄,没了性别,亦没了时间

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但真气之人甚少。天地茫茫,水太浊,人亦太浊,那真气游荡着,不易附于人身。深情亦少,慢慢地冷漠麻木,慢慢地变成僵硬的.死的一块石头或木头。不为所动,哪怕爱情。

不,一切不是浮云。

那真心的花儿,那为谁刮起的一夜春风,那耀眼的花蕊,那密密麻麻的美丽那不动声色的爱与哀愁。

笔笔存孤,迷恋崇尚生气、真气。张岱又说:盖文之冰雪,在骨,在神。人又何尝不是?那幽兰,是一脉蓝幽幽的骨络,伸展着,散发着妖一样的媚。

如果光阴把一切席卷而去,最后剩下的,一定是一抹幽兰。如果爱情把一切席卷而去,最后留下的,也定是带着蓝色记忆的最初的心动。幽兰的本性,就是真心,就是无意间的那个好。

幽兰是曲终人散后,江上数峰青。那数峰青中,有人是最青的那一枝,尽管素面薄颜,难掩干净之容,似纤手破开新橙,有多俏,有多妖,亦有多么的素净与安好。

那心底深处的幽兰,其实早就见到过无限的美,无限的妙。天地空间,宇宙茫茫,曾经似《圣经》中《出埃及记》那样,一意孤行的浩瀚汹涌磅礴米开朗基罗画那些穹顶壁画,画那些圣经中的美与寂静,年年如此,再下来时,背已驼掉了,但他的心中,长满幽兰的清草。

到欧洲的人,去看那些穹顶时,往往被震撼到无语。陈丹燕在自己的欧洲系列散文中写过一句话:颓败,但有一种直指人心的美。这句话真好,幽兰就是这种味道。明明过期了,明明颓败了,然而天地大美见过,甜腻也见过,萧酸也尝过是时候收梢了,是时候和所有的过去道一声晚安了。

就这样感觉到光阴的脆弱。以幽兰之心像陆小曼的晚年,受尽了一生的颠簸与流离之后,把前半生的奢华用后半生的寒酸来偿还。素衣裹身,冷心缠绕,哪管别人冷箭射来,不发一言。她的晚年,把自己过成一朵看似妖柔实则敦厚的兰花,不卑不亢之间,完成了人生的轮回。

就像张岱,是这个世界最懂的看客。站在地下,看高台上热烈的演出完毕,驾着自己的夜航船,去西湖的湖心亭去赏雪了。

我们,穷尽一生,不过是走向内心的幽兰走到了,推门进去,看到自己内心里,那浩瀚的,温暖的故乡。

19.作者笔下的幽兰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0.理解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颓败,但有一种直指人心的美。

(2)我们,穷尽一生,不过是走向内心的幽兰。

21.在文中作者几次谈到张岱及其文句,有何用意?(4分)

22.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请举例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9.清香(芬芳);低微;空无(仙风道骨);本真(真气);妖媚;干净(素净);敦厚。注: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

20.(1)过期、颓败,却有品味过各种滋味(生命境遇)的宁静和美震撼人的内心。(2分) (2)我们一生的终极追求,就是走向本真,走向宽容和慈悲的世界。(2分) 注:意思对即可。

篇9:《颜值》阅读题目及参考答案

【原文】

颜值

①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有智慧,一直以来喜欢用“一表人才”来表达。现在,网友们发明了一个词:颜值。这个词非常好,去除了“情感化”和种种臆测意会,把一个人的相貌单独抽离出来,甚至还埋下了一个伏笔,他(她)是不是只有颜值,没有其他?

②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在同盟会期间,因刺杀溥仪的父亲载沣未遂,被判无期徒刑。后来民国成立,他作为英雄凯旋出狱,一时成为风云人物。据说当年审问他的亲王见他“一表人才”,心生悯意,甚至想把女儿嫁给他,可见汪精卫的颜值之高,“才华”之好。但历史后来开了一个大玩笑,这位“一表人才”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日本人的走狗,虽过了七十余年,仍然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和不齿。

③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和才华都是分离的,中国文化更注重的是“贤、才、德、礼”,古往今来的经典著作,鲜有对一个人的相貌与才华作对等的判断。否则,就会遭到嘲笑了。

④曾国藩是晚清大臣,国之栋梁,雄才伟略,享誉天下。但英国人戈登在其著述中这样描述:“曾国藩中等个子,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举止行动表现出优柔寡断的样子;他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

⑤在戈登的眼中,曾国藩就是一个糟老头子,没有什么出众之处,看上去甚至有些笨头笨脑的。清代著名学者、桐城派名家、安徽人方宗诚第一次见到曾国藩,也极为惊讶,觉得他根本不像一位总督和将领,“宽大和平,不自矜伐,望之如一老教师耳”。方宗诚的这段描述,实则暗有褒奖,之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这向来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

⑥如果从现代心理学角度考量,其实,曾国藩属于黏液质性格,这类人的性格特点是反应缓慢,行动拘执,谨慎内向,但观察思考比一般人细,下判断也比一般人要慢,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可见,曾国藩不是那种滔滔不绝指点天下,喜欢发表漂亮观点的人。但这样的人能在大风浪中面不改色,不为环境所动,极具理性思维,做决策,也极少冲动,也没有精悍之风,所以,更能联谊交友,天下贤士为之归心。

⑦美国期刊《哈佛大学商业评论》曾经发表了一篇科研文章,阐释那些外表不对称(颜值不高)的.人更能够成为杰出的领袖,他们引用了大量的数据支持了这一论证。这样的论证不可全信,但里面的观点很有道理。长相的不对称很可能是“交际式领导力”突出的潜在生物符号。因为不好看的外表,会使得他们需要加倍的努力才能赢得别人的认可,这让他们在知识储备、人际交往、组织领导方面的才能得到更多的开发、锻炼。而那些相貌好的人,恰恰相反。

⑧现在有一种观点,说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实际上,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但千百年来,没有一种“看脸”文化可以主导社会主流价值观,无论一个人如何“搔首弄姿”或是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称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成就。所以,对人的判断首先是德行和成就,其次才是“颜值”。

【问题】

14.请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15.第②段的事例论据很精当,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3分)

16.在③-⑧段的论证过程中,作者首先提出了【 】的观点,其次第④-⑥段再【 】,然后又【 】,最后第⑧段再次强调了本文的中心论点。(6分)

【参考答案】

14.(3分)对人的判断首先是德行和成就,其次才是“颜值”。

15.(3分)示例一:作用:列举了汪精卫有“颜值”却无德行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对人的判断首先是德行和成就,其次才是“颜值”。

示例二:作用:列举了汪精卫有“颜值”却无德行的例子与下文曾国藩有德行和成就却无“颜值”进行对比,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对人的判断首先是德行和成就,其次才是“颜值”。

16.(6分)中国传统对人的判断是不把人的相貌与才华作对等的

举了正面的曾国藩有德行和成就却无“颜值”的例子

篇10:光阴的阅读题目及答案

光阴的阅读题目及答案为以课外的说明文。大家是否有阅读过的呢。光阴的阅读题目及答案,我们来看看下文。

原文:光 阴

作者:赵丽宏

谁也无法描绘出他的面目,但世界上处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声。

当旭日驱散夜的残幕时,当夕阳被朦胧的地平线吞噬时,他不慌不忙地走着,光明和黑暗都无法改变他进行的节奏。

当花蕾在春风中灿然绽开湿润的花瓣时,当婴儿在产房里以响亮的哭声向人世报到时,他悄无声息地走着,欢笑不能挽留他的脚步。

当枯黄的树叶在寒风中飘飘坠落时,当垂危的老人以留恋的`目光扫视周围的天地时,他还是沉着而又默然地走,叹息也不能使他停步。

他从你的手指缝里流过去。:

从你的脚底下滑过去。

从你的视野和你的思想里飞过去……

他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他能把巨石分裂成尘土,把幼苗雕成大树,把荒漠变成城市和园林。当然,他也能使繁华之都衰败成荒凉的废墟,使锃亮的金属爬满绿锈、失去光泽。老人额头的皱纹是他刻出来的,少女脸上的红晕也是他描绘出来的。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他按时撕下一张又一张日历,把将来变成现在,把现在变成过去,把过去变成越来越遥远的历史。

他慷慨。你不必乞求,属于你的,他总是如数奉献。

他公正。不管你权重如山、腰缠万贯,还是一介布衣、两袖清风,他都一视同仁。没有人能将他占为已有,哪怕你一掷千金,他也决非不会因此而施舍一分一秒。

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他,他就化成轻烟。消散得无影无踪。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因为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心里。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淹没了他的脚印。

第1.光阴有哪些特性?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用自已的话把下列句子的含义简要地写下来。

(1)生命的繁衍和世界的运动正是由他精心指挥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珍重他,他便在你的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短文中写了光阴的“脚步”,还写了光阴的“脚印”,“脚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脚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1.光阴的特点有:世界上到处能听到他的脚步声,他无时无刻的不慌不忙地走着,光阴和黑暗也无法改变他进行的节奏。

第2.

(1)意思是时间决定着一切,什么都离不开时间,由时间决定了一切事物的发展。

(2)我们如果珍惜时间,好好地利用时间就会创造出许多许多的成绩。

篇11:《闻泉》阅读题目及参考答案

闻泉

李咸用

浙浙梦初惊,幽窗枕簟清。

更无人共听,只有月空明。

急响穿岩曲,低应过石平。

欲将琴强写,不是自然声。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第一句点题,写诗人初闻泉声的状态,其中“梦初惊”写泉声将睡梦中的诗人惊醒后引起的心理反应,该句对其刻画的惟妙惟肖。

B.诗歌第二句用“窗”的“幽”和“枕簟”的“清”描写居室的幽深安谧以及诗人卧具的洁净,以此营造出一种清幽、恬静的`意境。

C.诗歌颔联用“无人”和“只有”对比,“无人”写没有人与诗人一起欣赏美景,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只有”表现出山间景色的美好。

D.尾联画龙点睛,诗人不愿意用琴声来比喻听到的泉水声,害怕这样会失去泉声的意味,表现了诗人崇尚自然的思想。

C 表现出诗人的孤独 表述错误,“无人”应是夜深人静的状态

15.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篇12:《蜀道难》阅读题目及答案

3、A(A项为状语后置句) 4、B(B项为判断句)

5、A(A项为宾语前置句) 6、D(D项为被动句)

7、D(D项为一般句式,其余为宾语前置句)

8、B(B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为被动句)

9、D(D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为判断句)

10、C(C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为定语后置句)

11、B(B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余为状语后置句)

12、A(A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余为省略句)

13、C(依次为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14、A(依次为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省略句、定语后置句)

15、A(A项分别为判断句和省略句,B项为被动句,C项为省略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

16、B(B项分别为被动句和一般句式,A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判断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

17、判断句:①③ 被动句:⑤⑦ 宾语前置句:④⑾

定语后置句:②⑩ 状语后置句:⑧⑨ 省略句:⑥⑿

18、

①省略介词“于”,没有比做人君更快乐的了。

②宾语前置,只有是他的话,没有人敢违背他。

③状语后置,师旷在前面陪坐。

④宾语前置,太师撞谁?

⑤状语后置,现在有小人在旁边说话。

⑥判断句,这不是当国君的人说的话。

⑦省略代词“之”,把他的话作为我的警戒吧。

上一篇:十一节目串词下一篇:中学班主任写给优生的期末评语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