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阅读真题及答案

2024-04-07

魂阅读真题及答案(精选8篇)

篇1:魂阅读真题及答案

梅花魂阅读习题及答案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 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 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给下列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保存(cún chún) 骨气(gú gǔ) 秉性(bīnbǐng)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保管——( ) 大都——( ) 欺辱——( )

3.用“_______ ”画出文中的排比句;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梅花与_______ _______ 被称为“岁寒三友”。你能写出描写梅花的诗句吗?

5.“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的“他们”是指_______。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人吗?

6.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外祖父的思乡之情,然后写下来。

参考答案:

1.cún gǔ bǐng

2.保存 大抵 欺凌

3.排比句: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比喻句: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4.松树 翠竹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5.中华民族史上有气节的人物 文天祥鲁迅(不唯一)

6.外祖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寄托在梅花。可以看出他对梅花和祖国的深深地热爱与思念之情。 (意思对即可)

篇2:魂阅读真题及答案

一、读拼音写汉字。

huá

qiáo

lónɡ

dōnɡ

shǒu juàn

shū

()

()

()

()

línɡ

xùn

chì

xiánɡ

nàn

()()

()

()

二、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

()的梅花

()的品格()的泪珠

()的外公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偶然()()

爱惜()()

希罕()()

快乐()()

四、课文内容填空。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___________,愈__________。她是最有___________、最有__________、最有_________________的!

五、将下列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2.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3.一枝梅花,有什么希罕呢?

六、外公喜欢梅花的原因是什么?

七、本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一、略

二、(清白)的梅花;(顽强)的品格;(冰凉)的泪珠;(亲爱)的外公

三、偶然(经常)(偶尔);爱惜(糟蹋)(爱护);希罕(普遍)(希奇);快乐(痛苦)(欢乐)

四、略

五、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不得的。2.这是您最宝贵的画。

3、一枝梅花,没什么希罕。

六、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篇3:魂阅读真题及答案

选词填空部分

选词填空部分会给出一篇短文,其中有十个空格。考生要从文后提供的十五个备选词中选择合适的单词填在空格内,每个空格只填一个单词。

从选项角度分析,本次四级考试选词填空部分的备选词有难有易,主要考查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三种词性,同时还考查了少量副词。选项中较难的动词是demonstrated,该词的动词原形是demonstrate,是个多义词,常见意思包括“证明”“演示”和“示威游行(或集会)”。此外,在选项中还有个很难的词,即habitually,这是个生僻词,从构词可以看出是个副词,表示“习惯性地,惯常地”,其同义词是usually。但从这套试题来看,最难的这两个词都没有成为正确选项。因此笔者提醒考生,在平时备考时还是应侧重于基础词汇的学习,不要在难词或者生僻词上钻牛角尖。

从解题的角度来看,本次考试的选词填空仍然重点考查词性、词义和语法搭配。考生需要特别注意选项中某些词兼有多种词性的情况。典型的例子是本套试题中出现的survey (表示“调查”,既可以作动词,又可以作名词)和trace (名词表示“痕迹”,动词表示“追踪”)。本套试题选词填空部分的第36题就考查了这种情况,原文句子如下:“But in early 2007, June agreed to take part in a 36 of 35 Americans from seven states.”从空格前的冠词和空格后的介词短语可以判断出,空格处应当填入名词。从意思上看,这里说的应该是某项调查,唯一符合要求的就是survey。如前所述,survey一词既可作动词,又可作名词,该题考查的是survey作名词的用法。此外,考生还应注意一词多义的问题,除了上文提到的demonstrate一词,还有release,其常见意思包括“释放,放出”“发布,发表”和“发行(唱片、电影等)”。

总结 选词填空部分侧重考查词性、词义和语法搭配。要想做好选词填空题,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词汇和语法基础。此外,考生在平时记单词时,需特别关注单词的词性,尤其要留意某些词兼有多种词性的情况。

长篇阅读部分

长篇阅读部分考查的是信息匹配题。文章后附有十个句子,考生需要找出与每句所含信息相匹配的段落。有的段落可能对应两题,有的段落可能不对应任何一题。

从文章题材来看,这套试题的长篇阅读文章探讨的是二战后生育高峰期出生的那一代美国人在当前经济萧条的环境下遭遇下岗、被迫提前退休等问题的原因及其影响。这篇文章属于典型的社会问题类题材。

从文章体裁来看,本文的体裁是常考的论说文,即文章主体部分以议论性和说明性的内容为主。从历年四级真题来看,长篇阅读部分文章的体裁都是论说文。

从命题的角度来看,文章的命题方式没有变化,依然以考查细节为主。十道题中有八道题直接考查文章某处的细节,非细节的题是第46题和第53题,侧重考查段落主旨。对于细节题来说,题目中往往会出现多个原文中的原词,考生可以根据这些原词直接回原文定位,从而迅速得出答案。比如,第50题中出现了age discrimination (年龄歧视)这一短语,该短语在K段的引语中可找到原词,即discrimination by age,因此该题答案为K段。

总结 信息匹配题一般难度不会太大,主要考查文章细节。考生只要足够细致、耐心,平时加强训练,是能够在该题型上拿高分的。

仔细阅读部分

仔细阅读部分考查的是单项选择题,两篇阅读文章共考查十道题目。

从文章题材来看,本次四级考试仔细阅读部分的文章以旧题材为主。笔者手头这套真题中仔细阅读部分的第一篇文章探讨了“自行车共享计划”(the bike-share program),内容属于商业经济类范畴。另一篇文章涉及高等教育的话题。另一套真题的仔细阅读文章涉及最近几年的一个热点——网络话题。总的来看,从题材角度分析,近十年四级阅读的热点话题包括以下几个:高等教育、商业经济、身心健康、婚姻家庭、环境保护和网络。其中高等教育和商业经济类题材是重中之重,与这两类题材相关的文章几乎占据了所有考查过的阅读文章总数的一半以上。另外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在四级考试的阅读部分,选词填空、长篇阅读和仔细阅读部分的文章所涉及的题材类型几乎是一致的。

从文章体裁分析,本次考试仔细阅读部分的文章体裁主要是论说文,没有出现记叙文。纵观历年四级真题,仔细阅读部分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论说文,而在较早几年的阅读真题中记叙文偶有出现。当然,即使出现了记叙文,文章内容也不是单纯记叙,往往都是夹叙夹议,或者以议论、说明为主,兼有记叙的成分。因此,在仔细阅读部分,考生应侧重训练论说文体裁的文章,而读懂论说文的关键就在于读懂文中出现的观点句和结论句。

从题型的角度来看,近七年来,四级考试的仔细阅读部分主要考查三种题型,分别是细节题、推断题和语义题。本次四级考试的仔细阅读部分重点考查细节题,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此次考试中出现的细节题。关于推断题和语义题的详细介绍,考生可参看《新东方英语》2011年10月号和2011年4月号的相关文章。

下面笔者以“自行车共享计划”(the bike-share program)这篇文章和另一套真题中探讨互联网影响的文章中出现的两道典型细节题为例,具体讲解细节题的特点和基本解题方法。

nlc202309031516

例1:What is the author’s chief concern about the increasing use of Citi Bikes in New York?

A) How non-cyclists will respond to it.

B) Whether local bike shops will suffer.

C) Whether local bike businesses will oppose it.

D) How the safety of bike riders can be ensure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Citi Bikes in New York,考生可将答案信息定位至原文首段的第一句话:“New Yorkers are gradually getting used to more pedaling passengers on those blazing blue Citi Bikes.”这一句指出,参与Citi Bikes项目的骑行者越来越多,而纽约市民已经渐渐对此习以为常。这句话是事实陈述,单从这句话似乎无法得出作者的担忧(concern)是什么。但考生要注意,作者接着话锋一转,提出了两个问题:“But what about local bike shops? Is Citi Bike rolling up riders at their expense?”对这两个问题,后文慢慢展开论述。从解题的角度来讲,考生只需定位至这里便可得出本题答案,正确答案是选项B (Whether local bike shops will suffer)。考生要注意,文中的转折句和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是常见的出题点,对于这类句子要多加留意。

询问文中人物的观点也是细节题中较常出现的一种考查方式,下面以探讨互联网影响的那篇文章中的第二题为例来说明。

例2:How do Schmidt and Cohen describe the effects of the Internet?

A) They are immeasurable.

B) They are worldwide.

C) They are unpredictable.

D) They are contaminating

解析:从题干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的是人物观点。如果一道题问的是人物观点,题干中一般都会出现人物名字和表示观点的词汇。本题题干中出现的人物是Schmidt和Cohen,表示观点的单词是describe (描述)。本题问的是Schmidt和Cohen二人如何描述互联网带来的影响。欲解本题,考生首先应根据题中的人名Schmidt and Cohen将答案信息定位至原文第二段。既然题目问的是人物观点,考生显然应该关注原文中的引语:“Mass adoption of the Internet is driving one of the most exciting soci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s in history, and unlike earlier periods of change, this time the effects are fully global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effect,考生可将答案信息锁定在该引语的后半部分,即“... this time the effects are fully global”(这一次,互联网的影响完全是全球化的)。考生分析选项后不难看出,选项B中的worldwide是对原文中global一词的同义改写,因此该题的答案是选项B (They are worldwide)。

总结 首先,仔细阅读部分的正确答案主要是采取同义替换的方式来设置,而同义替换常见的方法就是同义词或近义词的替换。因此,考生在备考时可以多积累同义词和近义词。其次,既然仔细阅读部分重点考查细节,那么考生做题时就要重点关注题目中相关信息与原文内容的对应关系,文中涉及的相关人物的观点也是常考的地方。在回原文定位找答案时,考生要特别关注段落中出现的转折句和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都是命题点。

2015年6月四级阅读备考建议

针对即将到来的2015年6月的四级考试,笔者提醒考生在备考阅读部分时注意以下几点。

1. 重视历年真题。考生在备考时应把主要精力放在真题上,如果能把近五年的真题研究透彻,实际上就基本掌握了未来命题的趋势和特点。虽说同样的文章不会重复出现,但是文章中的词汇、典型句式和题型都会反复再现,尤其阅读文章中的很多词汇重复率非常高,甚至年年出现,“历史会一再地重复”这句话完全可以用在四级阅读当中。除四级真题之外,市面上还有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模拟题。笔者建议考生尽量少接触四级模拟题,道理很简单:模拟题毕竟不是命题人所写,因此在题目难度和考点的设置上或多或少会跟真题有所偏离,甚至会对考生做题产生误导。考生如果确实已经把真题研究透彻了,偶尔做做模拟题倒也无妨;但是如果真题都没有做完,就不要去碰任何模拟题。

2. 扩大阅读面。考生要培养阅读的语感,平时要多接触英语,多做阅读训练。分析并精读四级阅读中的真题文章非常重要。过去考过的所有真题文章都有研究的价值,因此建议考生多花点时间透彻地研究一下历年的阅读真题。不过,精读固然重要,考生也不能忽略了泛读。所谓泛读,就是大量、广泛地阅读,甚至遇到个别生词也可以忽略,仅通过语境来猜测其含义。泛读除了要多读,另外一层含义是不挑剔阅读材料,只要手头能找到的英文材料都可以拿来读读。当然,考生还是应该尽量选择比较贴近大学生阅读习惯的材料,比如China Daily、《新东方英语》杂志等都是非常好的泛读材料。这类报纸、期刊都很容易获取,图书馆或学校周边的书店都能见到。平时读得多了,考生就能渐渐吸收英语中很多地道的用法和表达方式,这些对于四级阅读而言都是极为有用的。

3. 持续学习。英语学习靠的是积累。考生要应对四级考试,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而最基本的策略就是咬牙坚持。建议考生尽早开始准备四级,如果考生有四个月的备考时间,保证每天备考四级的时间不少于两小时,那四级是完全可以搞定的。基础较薄弱的考生可能还需要再多花些工夫。当然,坚持每天学习确实不易,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唯有专注和坚持才是取胜的不二法门。

以上就是2014年12月四级阅读部分的真题解析和2015年6月的四级阅读备考建议,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篇4:魂阅读真题及答案

2.李清照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老子 孔子 曹雪芹 莎士比亚 按照人物生活时间先后和先中后外排列

4.贝多芬的音乐创作,正是他对整个人类命运的热切关注和忧虑的结果。

5.第一问:贝多芬之魂指其音乐充满新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人生以勇气和胆识,使人精神站立和奋发向上。

篇5:往年托福阅读真题及答案

往年托福阅读真题及答案

In discussing the growth of c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one cannot really use the term “urban planning,” as it suggests modern concerns for spatial and service organization which, in most instances, did not exist before the planning revolution called the City Beautiful Movement that began in the 1890s.While there certainly were urban areas that were “planned” in the comprehensive contemporary sense of the word before that date, most notably Washington, D.C., these were the exception. Most “planned”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was limited to areas much smaller than a city and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developers trying to make a profit from a piece of land. Even when these small-scale plans were well designed, the developers made only those improvements that were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attract the wealthy segment of the market. Indeed, it was the absence of true urban planning that allowed other factors to play such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n city.

1. Which of the sentences below best expresses the essential information in the highlighted sentence in the passage? Incorrect choices change the meaning in important ways or leave out essential information.

A.Understanding the growth of cities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 requires recognizing how the City Beautiful Movement of the 1890s changed “urban planning.”

B.For the most part, there was no “urban planning,” as that term is understood today,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the City Beautiful Movement in the 1890s.

C.oncerns for spatial and service organization had little impact on the growth of cities before the 1890s when the City Beautiful Movement began.

D.The growth of cities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 resulted in the creation of the City Beautiful Movement in the 1890s and the rise of the term “urban planning.”

首先我们先明确题目的要求,其实题目中一共应该是3个核心重点要求:

(1)best expresses the essential information in the highlighted sentence in the passage

(2)Incorrect choices change the meaning in important ways

(3)or leave out essential information.

通过对题目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essential这个单词出现了2次,换言之,题目要求大家做的是“找出句子的核心含义”,那么什么算是“核心含义”呢?要明白这个问题就要深刻理解一个概念:英语句内逻辑结构

比如

although A, B 中 AB两部分为让步转折关系,核心点是转折后的B句,because A, B中 AB两部分为因果关系,核心点是结论B句。根据这样的理论我们来对之前的句子进行以下处理:

(1)找到逻辑关系词:

In discussing the growth of c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one cannot really use the term “urban planning,” as it suggests modern concerns for spatial and service organization which, in most instances, did not exist before the planning revolution called the City Beautiful Movement that began in the 1890s.

A, as B 因果关系,核心是结论A

(2)找到从句/分句链接词和从句/分句

(分句)In discussingthe growth of c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one cannot really use the term “urban planning,” as it suggests modern concerns for spatial and service organization which,(从句)in most instances, did not exist before the planning revolution called the City Beautiful Movement that began in the 1890s.

(3)剔除次要成分,从句,分句,仅保留句子主干

one cannot really use the term “urban planning,”

(4)根据句子逻辑按照重要级进行排列

①one cannot really use the term “urban planning,”

②as it suggests modern concerns for spatial and service organization

③which, in most instances, did not exist before the planning revolution called the City Beautiful Movement that began in the 1890s.

④In discussing the growth of c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对这句话的拆分,也明白了整句话中那部分是最重要的,那部分是次要的,下一步就应该考虑选项的选择了。

因为题目的要求是:Incorrect choices change the meaning in important ways or leave out essential information.

所以正确选项的逻辑应该是:在保证有重点①的情况下,越详细越好,但只要没有重点①,那就一定是错误选项。

到此,其实正确答案已经顺利浮出水面,就是B选项:For the most part, there was no “urban planning,” as that term is understood today,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the City Beautiful Movement in the 1890s.

给备考TOEFL的同学们提几点建议

从3月份开始TOEFL考试出现了以下几点特点:

(1)多套题目并行考试

特点:同一场考试会有4-5套题同时在考,这就相当于是10几篇阅读,10几篇听力等

应对措施:坚持面授集训真题课程长线作战,上考场前尽可能熟悉-全盘TOEFL考场原题,上课+自习室刷题,在提高实力的同时,增强考运。

(2)阅读加试频繁

特点:之前甚至很多同学不知“阅读加试”为何物,很简单,当你看到你的阅读倒计时为“79:59”的时候,就是表示你需要完成4篇阅读,其中1篇为加试。

应对措施:从容!淡定!其实你要知道阅读加试总比听力加试爽一些吧?

(3)听力难度加大

特点:从20开始TOEFL就有难度提升的趋势,尤其是在听力方面体现的更加突出,非常喜欢在很细节的小点上出题

应对措施:“以听为主,以记为辅”,需要明白的是听力考试的本质还是在于“听懂”,很多同学花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去记笔记,但最后发现记的都没考,考的都没记,需要明白的是,在听力考试过程中最重要的依然是“听懂”,笔记很大程度上来说只是一个辅助!而不是听力考试的全部!

(4)旧题频繁

特点:尤其是在听力和阅读部分几乎每场考试都有大量之前考过的旧题出现,目前TOEFL考试中复现概率最高的是20-年题目

篇6:六级英语阅读真题练习及答案

However, hard training breaks you down and makes you weaker, it is rest that makes youstronger.

Improvement only occurs during the rest period following hard training. This adaptation isaccomplished by improving efficiency of the heart and certain systems within the musclecells.

During recovery periods these systems build to greater levels to compensate for the stressthat you have applied. The result is that you are now at a higher level of performance.

If sufficient rest is not included in a training program, imbalance between excess trainingand inadequate rest will occur, and performance will decline. The “overtraining syndrome(综合症)” is the name given to the collection of emotional, behavioral, and physical symptomsdue to overtraining that has persisted for weeks to months. It is marked by cumulativeexhaustion that persists even after recovery periods.

The most common symptom is fatigue. This may limit workouts and may be present at rest.The athletes may also become moody, easily imitated, have altered sleep patterns, becomedepressed, or lose the competitive desire and enthusiasm for the sport. Some will reportdecreased appetite and weight loss. Physical symptoms include persistent muscular soreness,increased frequency of viral (病毒性的) illnesses, and increased incidence of injuries.

篇7:魂阅读真题及答案

第一,快速阅读在改革后变成了长篇阅读。在长篇阅读的文章后有十个句子,每个句子是一道题,对应文章的某个段落。做题时,考生需要将每个句子和相应的段落进行匹配。当然,每个段落不一定只对应一道题,有的段落可能对应两道题,而有的段落可能不对应任何一道题。虽说改革后的考试形式变了,但实际上比起原先的快速阅读,长篇阅读并无实质性的变化,因为文章篇幅、语言难度和题目分值比例都保持不变。由官方公布的样题可以看出,样题中出现的长篇阅读文章取材自2010年12月六级考试的快速阅读文章。文章内容几乎没有变化,只是把文章后面的题目换成了信息匹配题的形式。

第二,在官方样题中,六级阅读部分的短句问答题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选词填空题。选词填空题一直以来都是四级阅读所考查的题型,因此在这次改革后,四、六级考试阅读部分的题型变得统一。

下面笔者就对2013年6月六级考试真题阅读部分的各题型做简要点评,同时结合六级改革后的官方样题给考生提供一些备考建议。

>>>> 快速阅读

从命题角度看,本次六级考试的快速阅读部分基本没有变化,考查方式仍然是七道选择题加三道填空题,而且还是以考查细节信息为主。在做快速阅读部分的细节题时,考生要多留意题干中常出现的专有名词、数字等细节信息,因为题目答案往往就在原文中出现这些细节信息的地方,或者就是对原文中这些细节内容的同义替换。下面来看2013年6月六级考试快速阅读部分一道典型的细节题:“According to 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in 40 years between 1961 and 2001, India’s grain production ————.”根据题干中的信息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40 years和between 1961 and 2001,考生可迅速将答案信息定位至原文第十段的以下内容:“United Nation’s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FAO) observed that in 40 years between 1961 and 2001 … At the same time, it nearly tripled its grain production from 87 million tonnes to 231 million tonnes …”该题是一道选择题,正确答案是increased nearly three times这一选项,其中three times是对原文中triple一词的同义替换。

值得指出的是,固定搭配和句型结构有时会成为解答快速阅读题目的重点。如在2013年6月的一套真题中,快速阅读部分的最后一道题目如下:“In India, critics attribute the destruction of Indian crop diversity to ————.”题干中出现了“attribute … to …”(把……归因于……)的结构,很多考生不熟悉这个表达,导致对该题的理解不到位,因此无从下手。实际上,这个结构表示因果关系,题目问的是破坏印度农作物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要解答该题,考生需要根据题干中的destruction of Indian crop diversity将答案信息定位至原文最后一段的第一句:“In India, the Green Revolution is blamed for the destruction of Indian crop diversity …”文中的“is blamed for …”(因……受责备)实际上是“attribute … to …”的同义替换,只不过原文是被动语态。因此,原文中is之前的部分即原因,本题答案是the Green Revolution。

总结:纵观历年六级真题,快速阅读部分的难度不算大,通常只有个别题目较难。要应对快速阅读题目,考生还是要重点训练快速定位和查找信息的能力。虽说2013年12月六级考试的快速阅读变成了长篇阅读,但实际上难度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考生只要熟悉改革后的题型,在做阅读题时有针对性地训练定位和查找信息的能力,就一定能够自如地应对六级考试的长篇阅读。

从命题方式来看,此次六级考试的深度阅读部分以考查细节题为主,偶尔会出现一两道推断题或段落主旨题。笔者收集到此次六级考试的三套真题,其中深度阅读部分只出现了一道推断题。因此,考生在备考六级时还是应侧重于细节题的训练。细节题难度不算大,考生只要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定位,并具备基本的句子分析能力,一般都能得分。而推断题却很容易成为“拦路虎”。下面,笔者简单分析一下推断题的题型特点和解题思路,并以本次六级考试深度阅读部分出现的一道推断题为例来具体说明,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般而言,推断题有两种考法:一种是针对原文某个段落中的细节信息来设置题目,另一种是针对原文某个段落的段落主题来设置题目。不论是哪种考法,解题的思路其实都一样。考生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解答:①将答案信息定位至出题段;②快速通读全段,通读时重点关注段落首末句和表示转折、因果关系的句子,并注意标注段落中出现的高频词;③分析选项,看哪个选项与原文段落首末句、转折句、因果关系句的内容相吻合。

下面笔者就应用上述步骤来分析此次六级考试中出现的一道推断题:“We learn from the first paragraph that ————.”该题位于第一题的位置,由此可知本题针对的是原文第一段的内容。按照上文所述解题步骤,考生应首先通读第一段:“‘Usually when we walk through the rain forest we hear a soft sound from all the moist leaves and organic debris on the forest floor,’ says ecologist Daniel Nepstad. ‘Now we increasingly get rustle and crunch. That’s the sound of a dying forest.’”读完后考生会发现本段没有转折句和因果关系句,于是考生可以重点分析段落主题。全段描述了森林发出的声音和森林的生命状况之间的联系,这与选项the sound of a forest signifies its health condition的意思正好吻合,因此该选项为正确答案。

nlc202309040259

总结:深度阅读在整个六级阅读部分所占分值大、难度高,考生应该以真题为备考材料加强细节题的训练,对于偶尔出现的推断题只要掌握基本做题思路即可。

>>>> 短句问答

从命题方式来看,六级阅读的短句问答部分有五道题,这五道题有两种考法。一种考法是以特殊疑问句的形式命题,考生需要针对问题作答,答案不但要语法正确,而且要尽量简洁。另一种考法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命题,考生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将题干句子补充完整。第二种考法与六级快速阅读部分的填空题非常相似,都是以填空的形式提问。不过,笔者需要提醒考生,两者虽然考查形式类似,但是解题思路不同。一般而言,快速阅读部分填空题的答案往往可以在原文中直接找到,考生作答时常常可以直接照搬原文,或者只需对原文内容稍作变换。而在短句问答部分,考生有时无法直接照搬原文内容,作答时需要变换原文的句型结构,有时对原文内容的改动较大。

从解题的角度来看,六级阅读短句问答部分的题难度较大。之所以难度大,是因为短句问答是所有六级阅读题目中仅有的主观题,当考生在原文中找不到现成的答案时,就需要结合原文相关内容自己组织语言作答,这对考生的要求就更高一些。比如,2013年6月六级阅读短句问答部分的一道题目如下:“Michael’s extra drive for music was partly due to the fact that he was ———— by his mother.”根据题干内容,考生可以将答案信息定位至原文第五段的如下相关内容:“‘He seemed different to me from the other children—special,’ Michael’s mother said of him. She may not have realized that treating her son as special may have been part of the reason he became like that.”对比原文内容和题干内容,考生可以发现题干中的due to是对原文中reason的同义替换,由此可知原文中的treating her son as special即答案信息。但是考生在分析题干句子成分后会发现,此处不能直接照搬原文内容作答。题干中空格前的he在原文中作treat的宾语,因此答案应变成被动语态,即treated as special。

总结:短句问答部分难度较大,对语法的要求较高。不过,经过此次改革,2013年12月六级考试的短句问答题变成了选词填空题。在应对新的选词填空题时,考生可以适当使用往年四级阅读的选词填空题来演练,同时加强六级词汇的学习。

>>>> 2013年12月六级阅读

备考建议

面对即将到来的改革后的六级阅读考试,考生可能会感到有些慌张,不知道该如何高效备考。因此,结合上文对2013年6月六级阅读真题和今年六级改革的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备考建议,供各位考生参考。

1. 从研究改革后的样题入手。改革后的六级阅读在题型和考法上都会有变化,考生如果不熟悉这些变化,便有可能在做题时不知所措。因此,考生要高度重视官方提供的样题,备考就从研究这些样题入手。考生可以到四、六级考试委员会的官方网站下载改革后的六级样题(样题下载地址:http://www.cet.edu.cn/cet6_2013.pdf)。

2. 加强词汇和语法学习。改革后,六级阅读的短句问答题变成了选词填空题,这种题型非常注重对词汇的深度考查。虽然短句问答题在四级阅读中也会出现,但相比而言,六级考试无论在词汇上还是考题难度上都超越了四级考试。鉴于此,希望考生扎扎实实地加强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不要期望通过“吃老底”的方式通过六级考试。

3. 以真题为主备考。复习备考时,真题是最佳的备考材料。笔者建议考生在做真题时不要只关注答案是否正确,还应尽量摸透每道题的命题思路。此外,做过的真题仍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因此考生应该反复做真题,在做的过程中反复琢磨命题思路,重点揣摩选项的特点(正确选项一般都是对原文信息的同义替换或者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而错误选项一般会在原文的基础上偷换概念或者画蛇添足)。考生在重做真题时,尤其要侧重分析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目。另外,笔者建议考生在备考时尽量少接触模拟题,因为模拟题的质量参差不齐,若把模拟题作为主要复习材料,往往难以保证备考的效果。

篇8:中考说明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14分)

大地震

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其中多数地震我们不能感知,但超强度的大地震则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2005年10月8日,发生在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的大地震导致超过7万人丧生。

地震学家都想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有人希望通过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来预测地震,有人希望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美国科学家曾建议建立一个由800个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200个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以便更好地监测地壳的变化,但直到现在,准确预报地震仍是一个梦想。

1993年,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终于逮到了一条有关地震的‚大鱼‛,于是警告帕克菲尔德地区的居民,几天之内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37%。可是,最后的结果是人们虚惊一场。1995年,俄罗斯科学家弗拉迪米尔 波罗克在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方面似乎取得了突破,因为他成功地预测了日本神户发生的大地震,还成功预测了2003年12月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震。可是,接下来他关于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将发生地震的预测却没有成功。于是,人们对他的‚小地震是大地震预兆‛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我国科学家尹祥础用21年时间创建了中国独特的‚加卸载响应比‛地震预测理论。他认为,临近地震的时候,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非常脆弱,就像一头负载已经达到极限的骆驼一样,这时候哪怕在骆驼的身上再加一根稻草,就可能把骆驼压垮。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他于2004年3月曾预测‚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地区未来l到2年内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大‛。2005年10月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大地震印证了他的预言。即使如此,尹祥础还是认为地震预测是一项科学难题,一旦发布的地震预测结果不准确,就可能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从理论上说,地震预测应该是在地震发生之前,能够明确地指出地震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规模、震级等。照这一要求看,迄今为止地震预测技术仍未成熟。

地震学家认为,地震预测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地震是小概率事件,很难验证研究者的思路、方法及观测结果。其二,地球具有‚不可入性‛,仅仅用来自地球表面的观测资料来推断地下的物理过程是十分团难的。其三,如果承认地震是地壳内的一种临界现象,那么它具有不稳定性,对初始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这就可能导致对地震发生时刻的预测的不确定。

看来,人类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虽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人类可以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1.文中介绍的预测地震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请概括并列出。(4分)

2.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全球每年大约发生地震500万次‛一句中的‚大约‛为什么不能删去。(3分).. 4.地震预测非常困难,但那么多的地震学家仍然孜孜不倦地努力着。请谈谈你对此的感想。(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3 分)

强热带风暴危害有多大

①热带气旋是一种低气压天气系统,通常形成于离赤道平均5纬度外的热带地区海面上,它是一个由云、风和雷暴组成的巨型的旋转系统。热带气旋可以被视为由地球的自转和引力支持的一个巨型的‚热力发电机‛,它的能量来自水蒸气冷却凝固时放出的潜热。

②国际气象界以热带气旋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来确定其强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10.8——17.1米/秒)的被称为热带低压,中心附近风力8——9级(17.2——24.4米/秒)的被称为热带风暴,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0——11级(24.5——32.6米/秒)的被称为强热带风暴,而中心附近风力12级以上(大于等于32.7米/秒)的则被称为台风或飓风。

③要分析强热带风暴的形成原因,就要研究热带气旋形成的条件。首先是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这是热带气旋产生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这个洋面水温不低于26.5 摄氏度,且暖水层必须有60米左右的厚度。之所以热带气旋主要在夏季后期发生,是因为海水温度在这个时候最高。通常9月是热带气旋最活跃的月份,5月则是最不活跃的月份。而缅甸此次在5月发生强热带风暴,有专家认为,不排除全球变暖因素的影响。此外要有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因赤道的地转偏向力为零,而向两极逐渐增大,所以热带气旋发生地点大约离开赤道5 个纬度以上。在强热带气旋形成之前,预先还要有一个弱的热带涡旋存在。在一个事先已经存在的热带涡旋里,涡旋内的气压比四周低,周围的空气挟带大量的水汽流向涡旋中心,并在涡旋区内产生向上运动。而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出巨大的凝结潜热,它促使热带气旋这部大机器运转。最后,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的风向风速差别要小。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空气一致行动,高层空气中热量容易积聚,从而增加能量。

④强热带风暴的风力足以损坏甚至摧毁陆地上的建筑、桥梁、车辆等,特别是在建筑物没有被加固的地区,破坏更大。强热带风暴带来的大风及气压造成的水面上升可以淹没沿海地区,这种风暴潮往往是热带气旋各种破坏之中夺去生命最多的。

⑤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强热于风暴灾害的影响,人们积极展开防灾减灾工作。首先是监测预报。由于热带气旋登陆后造成的危害最大,所以预报其登陆,就十分关键。通过卫星云图和气象雷达获取的图像和数据,能够预侧热带气旋的路径。不过,由于气象学界对影响热带气旋发展的因素仍未全面了解,预测难以做到万无一失。据称,此次影响缅甸的强热带风暴的运行路径就发生了异常,结果给缅甸来了个措手不及。还有就是要做好防范措施。例如船只回港进风,对房屋进行加固,必要时疏散人群等等。此外也有国家曾经尝试主动干预。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政府曾尝试以碘化银使热带气旋螺旋云带的水分过度冷却的方式,人工减弱热带气旋。但是由于被人工减弱的风暴有太大的不确定性,有时会改变路径,并迅速恢复能量。,所以这项工作并没有普遍开展。更重要的是,作为大自然自我调节的一个工具,热带气旋能为干旱地区带来重要的降水。并且可维持全球热量和动能分布平衡,所以专家认为最大限度降低其破坏性的最好办法仍是顺其自然,做好防范。

(选自2008 年5 月9 日《 环球时报》有删改)

5.第①段中‚热力发动机‛是指(2分)6.第②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效果?(3分)

7.根据第③段内容,填出形成热带气旋的条件。(3 分)①足够广阔的热带洋面。

② ③ ④

8.目前世界上主要从哪几个方面预防热带风暴?(3 分)

9.下列各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 分)A.因为赤道上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所以很容易产生热带风暴。

B.缅甸今年5 月份遭受了强热带风暴袭击,主要是由于全球变暖因素所致。C.强热带风暴可以带动水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区,造成极大危害。

D.科学发达了,人类一定会彻底消灭热带风暴,使人类不再受到它的危害。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3题。

奥运火炬闪现科技之光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祥云‛在中华世纪坛正式公布。美丽的祥云、火热的漆红、古朴的纸卷轴……北京奥运会火炬有着完美的外表。在美丽的外表下,‚祥云‛跳动这一颗有力的心脏。

奥运会火炬在传递过程中,有可能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气候条件,大风、大雨都将对火炬的燃烧技术进行严峻的考验。为了给火炬提供可靠的燃烧系统,航天科工集团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为奥运圣火贡献了一颗可靠的‚芯‛。

这颗心脏的燃烧系统包含燃烧器,稳压装置,燃气罐三部分。燃烧器采用了创新的双火焰方案,即预燃室加主燃。预燃室与主燃室分开的做法在奥运火炬的设计上尚属首次,这样的设计将以预燃室的火焰保证火炬不受大风的影响,而主燃室衍生出的火焰将使整支火炬的火苗熊熊燃烧,保证了火炬的视觉效果。这样,即便遇到大风天气,埋在火炬顶端下方的预燃室仍不受影响,保证火炬继续燃烧。

与往届奥运火炬的混合燃料不同,北京奥运会火炬采用价格低廉的丙烷作为燃料。丙烷燃烧只形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丙烷可以适应扛匕较宽的温度范围,即使在—40℃时仍能产生1个以上饱和蒸气压,形成燃烧。丙烷产生的火焰零风速下高度25至30厘米,呈亮黄色。这样,火炬手跑动时,飘动的火焰在不同背景下都扛匕较醒目,便于识别和电视转播、新闻拍摄等。

北京奥运会火炬高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或—6℃到45℃的温度条件下保持燃烧,在燃烧的稳定性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方面均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在工艺方面采用高品质薄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握之如与人手相握,手感舒适不易滑落。

北京奥运火炬,无论是设计还是选材,都闪现着科技之光。10.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4分)

11.火炬的火焰的设计有什么好处?(4分)

12.火炬‚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雨量或—6℃到45℃的温度条件下保持燃烧。‛这句话采用什么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3分)

13.请给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作简要的点评。(3分)

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请回答14——17题。

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

①人的一生,几乎有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而入睡做梦,是人人都有的经验。

②梦究竟是怎么回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一种通俗而较为科学的解释。无论怎么光怪陆离的梦境,都是大脑活动的反映,总是和人的经历、想象和心理特点有所联的。佛洛伊德认为,梦是心理活动的反映。巴甫洛夫认为,‚梦就是过去各种刺激的痕迹,它们现在以最料想不到的方式组合起来‛,强调是生理反应。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梦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更确切地讲,是感觉敏锐、情感丰富而擅长形象思维的右脑,在摆脱了善于归讷、判断等逻辑思维的左脑作用时,独立处理资讯的结果。在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交互制约、补充作用,使我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合‚情‛合‚理‛;而夜晚做梦时,左脑休息抑制,右脑就‚不受干扰而自由地‛处理资讯,往往就会有‚情‛无‚理‛,出现许多稀奇古怪,甚至离经叛道的梦境。

③这种非正常逻辑的资讯编辑处理,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或令人惊喜意外、或紧张恐惧、或兴奋行动、或悲戚哀伤的梦而已。而对于诗人、作家、另外一些艺术家或科学家,则可能会是飞来灵感和启示,因此流传着许多梦笔生花的美谈。如庄周化蝶、杜甫梦乡、李贺梦月;莫扎特作曲、梵高作画、斯蒂文森写《化身博士》、凡尔纳写《八十天环游地球》也都有梦中命笔的传说。

④艺术创作本以形象思维见长,右脑‚独创‛而命笔,应不算离奇,但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科学家,也因梦而得‚科学启示‛,似乎有点奇怪。其实深思一下也可明白,科学的发展和突破,很多时候就是要对原有的‚科学‛要有新的认识,甚至要否定,不太循规蹈矩的右脑往往比左脑更敢于创新、突破。我们都知道有几个著名的‚科学的梦‛:凯库勒梦见碳原子跳着像首尾相咬的蛇一样的环舞,从而悟出了苯分子的环形结构,从而揭开了有机化学史上的光辉的一页;门捷列夫梦见元素像小孩纵横排列的队伍,导致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还有笛卡尔、爱因斯坦……都做过‚科学的梦‛。

⑤从梦的科学和科学的梦明白梦是怎么回事,也可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辨证关系。在清醒的白天不妨大胆突破陈规旧章,突破‚逻辑思维‛,也许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就会在‚白日梦‛中给我们灵感和启示。(有删改)

14.为什么说梦‚是大脑处理资讯的一种特殊形式‛?(4分)

15.第②段中加点的‚合‘情’合‘理’‛应如何理解?(3分)

16.本文以‚梦的科学与科学的梦‛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17.文中列举了诗人艺术家‚梦笔生花‛的故事和科学家的‚科学的梦‛,二者有什么共同之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4分)

五、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题目。

我国为什么洪灾频繁

罗祖德

①洪涝灾害的发生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降水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集中程度,我们称其为上界面;二是地表对过多的水的蓄、泄、堵的容量和能力大小,我们称之为下垫面或地生态。一旦暴雨骤降落或梅雨连连,降到地表的水超过了蓄水的容量和排水的能力,河、湖有没有足够高和坚固的堤坝保岸拦水,于是河湖横溢,导致洪水泛滥。实际上,上界面(天)和下垫面(地)共同构成了洪涝灾害的成灾机制。即使暴雨倾盆,甚至是百年一遇,只要地面生态好,有足够的蓄、泄和防的能力,也往往可以化险为夷,有惊无险。相反,即使雨量不大,地生态不佳,蓄不下,泄不出,有无良好的堤坝防护,也会‚阴沟里翻船‛,酿成灾难。

②地生态的优劣取决于人,人在这天地之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灾害专家把灾害定为天、地、人这三大系统不协调的产物,或者说‚天灾八九是人祸‛是颇有哲理的。

③那么,近年来我国洪涝为什么如此频繁呢?洪涝灾害频繁,既有‚天‛即大自然的原因,也有人的因素。要说天,地球大气圈进入活跃期,大气环流异常、太阳黑子爆发、热带风暴频发等,够可构成持续的梅雨或特大暴雨,这在目前人们还难以控制。要说人的因素,那是人不恰当地干预了自然,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我们至今还在吃40年前‚开荒开到山顶上,插秧插道湖中央‛造成的苦果。

④开荒开到山顶上,山成了濯濯童山。一有降雨,水土流失,一滴水也留不住,以太湖流域为例,其周边山地由于滥砍乱伐,不仅山地蓄水功能大减,还以每年2毫米的速度加剧了太湖和通向太湖的河川淤浅。与此同时,湖泊大量缩小或湮没,太湖流域累计围了530平方千米,其中太湖水面围掉了100平方千米,太湖面积日益减少,蓄水量大减,至少减少10亿立方米。山林、湖泊蓄不了过多的水,大江大河和密如蛛网的小河小溪还是能把盛不下的水泄出去排入大海的。问题是人们除了伐木开荒、围湖造田、连大江大河、小江小溪也不放过:在河流的河漫滩,乃至堂而皇之在河流拦河作坝,侵河成地。太湖原有泄水河道300条,现在只剩下219条,其中具有泄排水功能的仅54条。就连这些河道也大多泄水不畅。

⑤河流泄水不畅,稍有山洪爆发,水位即猛升,湖南的浏阳河,30年一遇的径流,涨起了50年一遇的水位;广西西江流域30年一遇的径流,酿成百年一遇的高水位。

⑥除了地生态的因素之外,我们还得重视20世纪下半叶出现的全球变化、温室效应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⑦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温上升,首先会造成台风明显北移。台风登陆我国沿海地区的频度、强度大为增加,而由其引起的风暴潮往往具有很大的破坏能力。或是摧毁江湖海堤岸,或是携带海水越堤而过。90年代以来,广东湛江、浙江温州就多次因台风、风暴潮酿成重灾。

⑧温室效应造成的气温上升,还会促使南北两极和高山冰川加速融化,引起全球海面上升,这就提高了河流的基准面,增加河流泄水入海的难度,加剧了内涝的产生。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全球气温上升之后,上海临近的东海海面将要上升51厘米,加上上海市地面还在持续沉降,那么上海的内涝也将是不可轻视的一个洪灾隐患。(选自《好望角》,有删改)

18.本文属于(类型)说明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2分)19.文章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2 分)

20.根据文章‚天灾八九是人祸‛的观点,说说哪些‚人祸‛导致近年来我国洪灾频繁?(3 分)

1.A.动物在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行为;B.通过岩石受压变形后的形状;C.用电脑技术分析地震的活动性;D.用地球定位系统(GPS)站和应变计组成的监测网;E.以“加卸载响应比”预测地震;F.利用小地震预测大地震。

2.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临近地震时,地震区域的地质结构脆弱的程度,给人以清晰准确的认识。

3.“约”字表推测,是“大约、大概”的意思;删去后全球每年地震就限定在“500万次”,太绝对了,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4..略(提示:可从科学精神、科学探索、征服自然灾害等角度谈,要言之有理)

5..由云、风和雷暴组成的旋转系统

6.分类别、列数字、清晰具体地说明了热带气旋的种类

7.②足够大的地球自转偏向力

③弱的热带涡旋的存在④在弱低压上方,高低空之间风向风速差别小

8.监侧预报

做好防范

主动干预

9..C

10.北京奥运火炬,无论是选材还是设计,都闪现着科技的光芒。

11.保证火炬的燃烧不受外界的影响;确保火炬的视觉效果。

12..列数字。通过列举具体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祥云”火炬的稳定性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13.“可能”表揣测语气,说明火炬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气状况是不确定的,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4.因为做梦时右脑可不受左脑干扰而独立自由地处理资讯。

15..指白天清醒时由于左、右大脑的交互制约与补充作用,人们的思维、工作和生命合乎常态。

16..既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启发人们领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之间的辩证关系。

17.共同之处:都是右脑在摆脱了左脑作用后,获得灵感和启示,有所突破和创新的结果。启示:在学习、生活中要敢于打破常规,突破限制,勇于创新。

18.事理;逻辑顺序。

19.①举例子,文中举了太湖流域的例子。②列数字,“太湖原有泄水河道300条,现在只剩下219条,其中具有泄排水功能的仅54条”。

上一篇:描写恋爱中的优美语句下一篇:李晨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