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敏老师教作文

2024-04-17

贾志敏老师教作文(精选6篇)

篇1:贾志敏老师教作文

贾志敏老师教孩子写作文的方法

有一位作家,一生著作颇丰,拥有的读者也相当不少。当有人向其讨教写作之窍门时,他直言相告:“我从不沿用旁人惯用的写法,我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

乍听此话,似乎不得其要领,然而,仔细想来,终能悟出一些道理来。“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正是这位作家获得成功之捷径。

比如,我们说:“小明哭了。”如若换一种说法,变成:“小明眼睛一闭,挤出几颗银豆豆。”假如再变换一种说法,就成了下面一段话:

“小明站在屋子中间。他望望爷爷,爷爷不理他,瞅瞅奶奶,奶奶不吭声,再看看爸爸、妈妈。他们各忙各的,似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此时的小明伤心极了,他眨巴着眼睛,渐渐的,眼圈红了,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突然,他的一双小手往脸上一按,嘴一张,‘哇’的哭出声来。泪水向断了线的.珍珠,顺着脸颊往下挂。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扭动着身子,摆动着双腿,边哭边一个劲地嚷着:‘爷爷坏,奶奶坏,爸爸、妈妈都是大坏蛋。’”

这三种说法讲的都是一个意思。如果要问,哪一种写法好,你一定会脱口而出:“当然是第三种写法好!”不错,第三种写法把小明哭的原因、哭的模样,以及他哭的时候所说的话都写出来了,形象具体,活灵活现,读了之后,真有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正由于描写得如此惟妙惟肖,所以人们获得的印象也特别深刻。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前两种表述的方式呀!第一种说法简洁、明了,直截了当;第二种写法比较生动、活泼。这三种写法,各有千秋长短,各有利弊与得失。不能一概而论,笼而统之去评论哪一种方法最佳,哪一种方法次之,哪一种方法不好,一切要视表达的需要来决定。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语言现象。

四个孩子相约十时整在学校门口会面,再一起去拜访老师。甲、乙、丙三人均按时抵达,可是左等右等仍不见丁的踪影。正当他们三个人刚要离开时,丁气喘吁吁的赶来了。于是,三个人纷纷责怪起丁来了:

甲: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呀!

乙:你如果再晚来一步,就见不到我们了。

丙:你呀,让我们干等了多少时间,你来的未免太早了点吧!

不难看出,尽管三个人说话的内容不尽相同,可是他们焦急的心情是一样的,其表达的意思也都是毫无二致的,即:你来得太晚了!

用词可以“换一种说法”:

“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

“我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

“我把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地告诉了妈妈。”

句子可以“换一种形式”:

“以后,我再也不吵着要跟在爸爸、妈妈后面了。”

“以后,我再也不做爸爸、***小尾巴了。”

一段话可以“换一种形式”:

“我十分喜爱集邮。在我的集邮册里珍藏着许多珍贵的纪念邮票。家信的信封上贴着我喜爱的纪念邮票,在征得家长同意之后,我就用剪刀把他剪下,然后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插入我的纪念邮册里。有时,我连做梦也梦见我的邮票。”

“我是个集邮迷。听说邮局要发行一套新的纪念邮票,我便取出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去邮局排队购买。一天中午,我发现一个黑咕隆咚的洞里放着好多邮票,我乐不可支,便伸手去掏,掏呀掏……突然,我挨了爸爸一个巴掌。我捂着嘴,呆呆地望着爸爸。只见他怒气冲冲地指着我骂道:‘你这小子,不好好午睡,却把手伸到我的嘴里来掏,掏掏掏,掏什么来着?”

“换一种说法”,可以让我们另辟蹊径,开拓思路,不落俗套,写得跟别人不尽雷同,有新意,有见地。你若想经常“换一种说法”,就必须多读书,勤思考,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仔细观察生活,对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勤思多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家说的“我从不沿用旁人惯用的写法,我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这一句话,也许对你学写作文有所启迪,也许能帮助你提高作文能力。我想。

篇2:贾志敏老师教作文

王蓉芳

一、什么样的作文叫范文?

孩子读的文章都是精品。精品中的语言是有感染力的。学生要向课文学语言。精准的语言要向课文学。

老师的文章、小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作文选等都不叫范文。语文课要用教材教语文。

二、作文训练

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抄。抄什么?抄书上一段话。要求:字写工整、清楚、规范。抄不好的重抄,直到合格为止。但不要把抄写当成是一种惩罚。

注意:

1、作文题目两个字的中间要空一格。

2、作文题目是标题,标题是提示,标题最后不能使用标点符号。

3、逗号要写在第三时区。作文要先教,后不要教。

1、教师可采用让孩子抄写、听写、默写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听说读写放在一起,读必须规范。读后评,放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

2、让学生写日记、周记。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感受。

3、阅读。学生在家父母可让孩子坚持阅读。每天问孩子:“今天读了什么书?读懂了什么?”让孩子每天写一点东西,写什么都行,写完了念,父母听懂了就是好文章,文通字顺就是好文章。通了就懂了,懂了就通了,不通就不懂,不懂就不通。

篇3:贾志敏老师教作文

【镜头一】明确听讲习惯, 开门见山

师:上课时思想要集中, 身体要坐正, 眼睛要看着老师。用眼睛看着别人, 表示对别人的尊重。所以有教养的人, 同人交谈时眼睛总看着对方。

贾志敏老师抛却一切繁琐招式, 只是温和地对学生们说了上面这段话, 简洁明了地明确了上课听讲的要求。“上课时思想要集中”———是对学生们的“专注”习惯提出的要求;“身体要坐正, 眼睛要看着老师”———是提醒孩子上课要有正确的听讲姿势。更让人称道的是, 贾老师不仅告诉学生们怎么做, 而且还告诉学生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用眼睛看着别人, 表示对别人的尊重。有教养的人, 同人交谈时眼睛总看着对方。”贾老师的话恰如春风化雨, 既有对听讲习惯的严格要求, 又有对学生终身发展的殷殷关注。

【镜头二】促进读书习惯, 谆谆教诲

师:三个小朋友站起来了, 为什么其他人没资格站起来?他们做得好啊!读书要坐直, 这孩子坐得非常好;读书速度要快, 速度快就说明注意力集中在书中, 这个小孩子第一个读好;大多数同学不会读, 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只有这个同学读得还算对, 是一句一句地读。给这三个同学鼓掌。

贾老师如上评价, 他向学生传递了三个信息:“读书要坐直”———要求学生读书姿势要端正;“读书速度要快”———培养学生读书时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提高学生的读书效率;“读书, 不要一字一字地读”——培养学生读书连贯的好习惯, 训练学生的语感, 培养口语表达能力。贾老师这样的谆谆教诲, 亦可见他对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重视。像这样的严格要求, 怎能不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镜头三】纠正不良习惯, 口传身授

生:在我上小学的时候——

师 (范读)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

师:一字一顿地读不行, 你来做个示范。 (指另一生读)

师:对了, 但读得不连贯, 谁再读?读书既要读正确, 又要读连贯。

师 (再次范读)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

(接下来, 学生依次读各个自然段, 老师用了较长的时间, 不厌其烦地一节一节地指导朗读。)

篇4:贾志敏老师教作文

在今年“2009‘绿城之春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们有幸聆听了年届七旬的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的一堂“续写童话”作文课。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听这样的课如沐春风一般,心情非常舒畅。下面我就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 感知童话特点

贾教师首先讲述1984年一位美国小学生所写的在沙滩上挖出的蛋最后孵出了美国总统里根的离奇故事,引出了童话的三个特点:1.生动的故事;2.鲜活的形象;3.做人的道理。以此引出本课的童话写作。

二、 引出写作材料

教师出示本次童话习作内容的主人公——松鼠,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说说松鼠的生活习性,听写下面散乱的句子(四位学生上台板写),共同讨论其逻辑顺序并加上序号,最后师生交流评价。

1. 小松鼠一家忙着采集松果。

2. 冬天快要到了,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

3. 仓库里堆满了小松鼠最喜欢吃的核桃。

4. 小松鼠高兴地说:“哈哈,今年过冬,咱们不用愁啦!”

师:下面听写一段话,要求写得又快又好。我先念两遍,待我念完再写——(声情并茂地)一天早晨,小松鼠到仓库里去,想尝尝新鲜核桃的滋味。没想到,它发现仓库里的核桃一个也不见了!它连滚带爬地喊着:“不好了!不好了!仓库里的核桃全被偷走了!”

师:如果让你接着写,你觉得核桃会是谁偷走的?

(学生交流,有的说是狐狸偷走的;有的说是别的松鼠偷走的,因为有的松鼠很懒惰,自己没有储备过冬的食物,没吃的了就去偷拿别人的,等等。)

师:刚才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一件真实的事情,时间是2007年的一天,地点就在北京景山公园里。公园里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松鼠,他们为过冬准备了很多的核桃,可是有一天发现一个也不见了。是谁偷走了呢?一个星期以后,全国各大媒体和互联网上发了这么一条消息,说小松鼠过冬的核桃竟然是被游客偷走的。

三、 引导想象结局

师:松鼠准备过冬的核桃被人偷走的情况你们知道了,最后松鼠会怎样呢?

生1:我觉得松鼠会大反攻。

生2:我觉得松鼠会请我们班的大侦探王园去破案。

生3:我觉得他们会跑到遥远的地方再也不会来了。

生4:小松鼠会找到报社,让编辑把这事报道出去,让人们知道它们的难处。

四、 提出写作要求

教师提出写作要求:大胆想象,用400字左右把故事的发生、发展和最后的结果写出来,尽可能写得生动、有趣;题目自拟。

(学生约用20分钟的时间进行写作)

五、 尝试修改习作

学生写好后,老师强调“文章不厌百回改”。为锻炼同学们的修改能力,老师在黑板出示了这样的句子:“我最喜欢的老鸭汤搬上来了,妈妈扯下两条腿,一条放在我的碗里,另一条放在奶奶的碗里。”提示说,这是一个四年级学生写的句子,体现他们家庭互相关怀、敬老爱幼,但这句话里有多处错误。于是让一位学生朗读,教师通过即席插话的方式提醒学生发现错误所在。

生:我最喜欢的老鸭汤搬上来了(师:大动干戈),妈妈扯下两条腿(师:多恐怖啊,血淋淋的),一条放在我的碗里,另一条放在奶奶的碗里。(师:没大没小,没规矩)

经过教师的插话提示,学生作了如下修改。

我最喜欢喝的老鸭汤端上来了,妈妈扯下两条鸭腿,一条按在奶奶的碗里,另一条放在我的碗里。

师:改动一个字,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夏衍先生临终前说“请”医生而不是“叫”医生,一个字的改动还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古人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文章写好以后要反复诵读、反复思考、反复修改,这样才能把文章改到最好。

六、 师生共同评改

教师让全班学生都念读了自己拟的题目:《啊,居然是这样!》《为什么拿走我的粮食?》《贪婪》《核桃与官司》《松鼠总动员》《动物大反攻》《地下的核桃交易》《心灵的忏悔》《谁动了我的核桃》等,教师逐一点评,而后先后让三位学生念读了自己的习作。以下是一位女同学读自己写的《松鼠找核桃》的童话故事,教师即席穿插式地进行点评。

生:一天早上,小松鼠想到仓库里吃几颗核桃。然而,它来到仓库里一看,发现仓库里的核桃竟然一颗也不见了。

师:“竟然”这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生:因为松鼠觉得很突然,感到很吃惊。

师:说得好。把这句话再读一遍。(生读)

生:它连滚带爬地喊着:“不好了!不好了!仓库里的核桃全都不见了!”

师:大家听到了吗?“全都不见了”,她读时强调了一个“全”字,读得多好啊!很有灵气,听她读书就好像听广播里面的小演员在讲故事一样,好听!

生:松鼠爸爸和松鼠妈妈闻讯赶来。

师:“闻讯赶来”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听到消息马上赶过来”。

师:对了,这9个字就可以用“闻讯赶来”4个字代替,多简洁!你词汇量很丰富!

生:松鼠爸爸一看到空空如也的仓库——

师:“空空如也”这个词用得好啊!

生:气得捶胸顿足。

师:你做个“捶胸顿足”的样子给大家看看。(生演示)哟,表示非常气愤!这个孩子的词汇量真是太丰富了!

生:松鼠妈妈竟然晕倒在地。

师:“晕倒在地”这个词语用得好,因为过冬的粮食没了,可怎么过冬呀?想到这儿,怎么会不“晕倒在地”呢?

生:他们立刻报了警,还通知了左邻右舍。

师:“左邻右舍”——这个小朋友写文章洋洋洒洒,真好。

生:黑猫警长和邻居立马赶来了。

师:“立马”这个词她用得真新鲜。

生:松鼠爸爸对黑猫警长说:“今天早上我家宝贝发现仓库里的核桃被偷窃一空。”

师:为什么用“我家的宝贝”而不说“我家的小松鼠”?

生:这样表现出父母对孩子的爱。

师:说得好。“偷窃一空”没这个词,换一个词。

生:洗劫一空。

师:改得好。

生:请警长明察!

师:对!“明察”是仔细、认真地查清楚。这个词你用得很好。

生:周围的几只松鼠也叫道:“对呀对呀,我们家的核桃也被偷了。”警长立刻感到事情的严重性,马上展开调查。

师:这里的“调查”应改成“勘察”。

生:从山羊的口中得知,核桃是被游客们偷走的。警长对天长叹——

师:“对天长叹”这个词用得太好了。

生:“唉哟,现在的世道真乱啊!那些人不仅偷人类的东西,还偷到动物世界里来了,成何体统!”

师:鼓掌,鼓掌!“成何体统”——你看他的书面语言多丰富啊!

生:一只公鸡在一旁叫:“喔喔喔,讨厌,人!喔喔喔,讨厌,人!”“山雀,你飞到城市中心去,看看是哪个兔崽子干的缺德事。”黑猫警长严肃地说。

师:“兔崽子”是骂人的话,做了这样的坏事就该骂,骂得好!

生:两天后山雀回来报告说,有好几户人家的核桃都被偷了。于是大家商量要把核桃要回来。许多松鼠来到偷核桃的人家里,把核桃一个不少地搬回了仓库。

师:你为什么用“搬”而不用“偷”?

生:因为这些核桃本来就是松鼠自己的。

师:说得好!这个“搬”字在这里用得准确极了。

生:第二天,人们发现偷来的核桃竟然不翼而飞,个个呆若木鸡,瞠目结舌。

师:“呆若木鸡”和“瞠目结舌”这两个词语哪个表示更严重些呢?

生:“呆若木鸡”比“瞠目结舌”更严重些。

师:所以这两个词语的位置要相互调换,把程度严重一些的放在后面。

生:当他们知道这一切是松鼠干的,一个个都羞红了脸。

师:用“羞红了脸”当然好,你的词汇量是很丰富的,再换个词语。

生:“惭愧不已”。

生:也许是良心发现,他们买了一大袋核桃,放在松鼠窝前,还附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不起,我们再也不干这种缺德的事了,请原谅我们的无知吧。”

师:这个孩子很成熟啊!这里她为什么重复用“缺德的事”?因为前面用过,所以后面用“再也不干这种缺德的事”与前面照应,使得文章更加严谨。很好。

生:从此,人们和松鼠和睦相处。

师:文章戛然而止。鼓掌!这篇文章,上上等,满分!童话不是作家的专利,我们小朋友都可以写。我建议这位小朋友把你写的作文输到电脑发给我,贾老师设法帮你发表,我还会向大家介绍你这位南宁小朋友。我给你的评价就是:未来作家。

(全场响起掌声,送给学生,送给老师。贾老师最后送给念读作文的同学一颗核桃。该生表示自己不会吃掉这颗核桃,而要留作永久的纪念,以后一看到它就会想起今天的满分作文。)

【总评】

作文指导对许多教师而言都是一件比较犯难的事,写纪实性的记叙文如此,写想象性的童话作文更是如此。然而,这节课中,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指导学生作文切实有效,水到渠成;学生想象丰富,表达流畅,教学过程精彩纷呈。贾老师以下三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仿效:

一、 科学的指导方法

篇5:我教孙女学作文(贾志敏)

孙女读三年级。前年,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她写的《会动的门牙》一文获小学组首名。全家为她高兴,我更感到一丝欣慰。

她获奖以后,同行同事、亲戚朋友纷纷询问我是怎样调教她的。其实,我没有刻意去要求她做什么、不做什么,只是留给她一个快乐的空间,由她快快活活地玩。让她在学中玩,玩中学。她爱听故事,我便讲故事给她听,讲完了,让她复述,一遍,两遍„„当她讲得通了,讲得顺了,便让她用文字记录下来,再读给我听。久而久之,在她读二年级的时候,便能写上好几百字的作文了。

当她具有能组织文字的本领之后,我就教她去独立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在生活中寻觅作文的材料。

生活中处处都是作文的材料。我见她高兴得手舞足蹈时,便提示:把它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我见她情绪低落、垂头丧气时,便对她说,把这记下来,别人一定爱看。有一次,她来探望我,我正躺在床上闭目养神,眼镜还架在鼻梁上,手中还捏着报纸。她没有吵醒我,只是吻了一下我的额头,便端坐在一边看起书来。我知道了,便让她把这一生活情景描述下来。没花多大工夫,她就写下了《深深的吻》。

她的父亲整日地忙,天南地北地跑,一年到头见不上几次面,父女俩只能通过电话聊上几句。她埋怨道:“我的爸爸在电话里。”我听了,感到这是一个好题材,我就让她写了《电话里的爸爸》。习作情真意切,颇为感人。

我让她每天写日记,把一天生活中发生的有趣的事记录下来。日子长了,养成了习惯,记日记成了她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像她所说:“作文就像玩一样。”对孩子来说,作文是一种游戏;对青少年来说,作文则是一种需要。每个人仅有一个短暂的童年,抓住了,什么都有了;抓不住,则可能会铸成“千古恨”。

她还是个孩子,还需要教育与关爱。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我这个当爷爷的。附:

深深的吻 贾立歆

放暑假了,很少休息在家的爷爷打电话要我去玩,我高兴极了。

虽说,爷爷在金苹果学校教书,我也在金苹果学校念书,但是我俩见不上几次面,说不上几句话。吃过午饭,妈妈带着我,急急忙忙到爷爷家去。

是奶奶开的门,我问:“爷爷呢?”奶奶连忙把手指往嘴上一竖,说:“小声点,爷爷睡着了。”我轻手轻脚地来到爷爷的房间,只见爷爷正躺在床上,手里拿着报纸,鼻梁上的眼镜也没摘下来,眼睛紧紧地闭着,显然他刚刚还在看报。“啊,爷爷太累了!不要叫醒他,让他多休息一会儿吧!”

篇6:贾志敏老师作文教学讲座

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在语言文字中(一)贾志敏

在三尺讲台上,我一站就是50年。

教了一辈子的小学语文,教了一辈子孩子的作文。其间,甘甜多于辛酸,收获大于劳累。

我喜欢孩子,我喜欢课堂,我更喜欢在课堂里教小学生学习母语。

50年里,我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在咱们祖国的语言文字中间。

今天,就如何进行小学作文教学,和青年教师说说一些肤浅的认识和零星的记忆。小时候,我特别怕作文

我小时候,跟许多孩子一样,也害怕作文,也写不好作文。老师出了作文题,我口咬铅笔头,眼瞪天花板,熬过了两节课,草稿纸上只开了个头:“今天,天气很好,我起了个大早……”

眼看别的同学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我却被先生留下“关夜学”,留在教室里一边哭一边继续“咬铅笔头”。

作文簿发下来了。别的同学喜形于色,眉开眼笑,我看着老师批着的那个红红的、大大的“劣”,愁眉苦脸,不知所措。教书先生说我不是读书的料,父亲说已经为我准备好了一辆黄包车,长大了就去拉黄包车。

后来,换了一位语文老师,记得,他叫吴子祥,五十开外,很慈祥,说话也很风趣。记得,他从不轻易批评、指责同学,更不见他发火训人。大家都爱上他的课,我特别喜欢他。

上课时,我从不走神,作业也会做了。每个星期他总要腾出一节课的时间让我们看课外书,有时候还讲故事给我们听。他讲到紧要关头,往往故意“卖个关子”,说什么时间不多了,欲知后事如何,请大家去看书吧!说着,发给每个同学一本书。我读书的兴趣似乎就是在那时候培养出来的。以后,我就经常到图书馆去阅读报纸杂志和世界名著。

记得有一次,老师出了一个 “快乐的星期天”的题目要我们作文。我想起不久前的一个星期天,我随叔叔去竹林打鸟的事。

那是一个晴朗的天,叔叔提着汽枪带着我走了许多路,来到一个竹林里。林子好大,鸟儿也特别多。叔叔告诉我,这是画眉,那是黄八郎……。他的枪法很准,不多时间,就射下了许多鸟。他只管射击,我就管捡鸟。我的手直痒痒,也想摸摸枪。后来,经不起我的央求,他答应让我放几枪。哈!我居然也射下一只小麻雀!我喜不自禁,扔下了汽枪,蹦着、跳着赶去捕捉那只还在地上扑腾着的麻雀,此时,我高兴的心情无法形容。

后来,我把这件事写成了作文。因为是亲身经历的,所以写起来毫不费力。作文本发下来了,我的作文竟然破天荒地得了个“优”!这位吴先生还将我的作文绘声绘色地朗读给全班同学听。他边读边评,说这里写得具体、细腻,那里写得生动、形象,还说什么感情的流露真实、可信,是一篇写得较成功的好作文。那时候,我的感觉好极了。

这篇作文获得老师的肯定,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逐渐懂得,作文就是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如实记录下来。它既不神秘,也不可怕。打这以后,我就树立起信心来了。我发现自己并不愚蠢,我也是一块“读书的料”。我喜欢上语文课了,而且更加用心,作文也越写越通顺了。我要感谢这位让我喜欢上作文的吴先生。

一位好老师,能把一个不爱读书的孩子转变成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

“阅读是作文的父亲”

2006年教师节的前夕,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西城区的一所小学,听了一节高年级的语文课:《新型玻璃》。课毕,他深情地对孩子们说:“你们不但要学到课本里的知识,更要学会表达。”

何谓表达?为什么**把“表达”看得那么重要?

表达指的是,把脑子里固有的印记,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外界展示或向他人流露。表达的方式很多,可以用眼神,用表情,用肢体,更多的则是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就是说话,书面表达就是作文。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信息、交流技术的一种载体。因此,它对社会的进步以及一个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表达能力要从小培养。

由谁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毋庸置疑,主要是由咱们语文教师来担当。课程中设置的语文课就是培养学生说话和写话的主渠道。语文课就是在课堂上,老师借助课文作为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和作文。

语文这门学科分阅读、作文和写字。阅读是作文基础;作文是表达、也是对阅读进程的一种检验;写字则是变口头语言为书面语言的一种方式。

要写好作文,必须大量阅读。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老师教学生识字,积累词汇,掌握各种句型、句式,熟悉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的能力,即:听、说、读、写。

阅读课上,要有十足的语文味。要讲“字、词、句、篇”,要练听、说、读、写。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讲的是什么,更要讲作者是用哪些词汇和句子来描写事物的,作者是怎样调遣句子来表情达意的,作者又是怎样布局谋篇来表达中心思想的。

课要做到三个“实”:真实、朴实和扎实。

真实,是课堂的生命,课堂不真实也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

朴实,是教师的教风的具体体现,课要上得实在、朴素,让学生真的“有所得”,不要玩弄花样,不要追求剧场效果,不要哗众取宠,表现自己。课堂上要突出学生、服务学生,淡化自己,甘当绿叶;

扎实,是教学目标要落到实处,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还要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打个比方,在课堂里指导学生阅读,好比在游泳池里教学生游泳的话;那么,让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就好比带领孩子在江河湖海里搏击风浪。

正如我们平常所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阅读是积累,是体验,也是亲近作者的唯一途径。“胸无点墨”,岂能“下笔成文”?

因此,说“阅读是作文的父亲”一点也不为过。从“叶圣陶不教孩子作文”说起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写字是不可忽视的轻点。

重点要加强,难点要突破,轻点则需要时刻关注,千万不能视它为可有可无。

小学生作文,说到底,是儿童作文。它是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一项练习,也是他们学会做人的一份记录。教小学生作文,就是教会他们做人。因此,对教师而言,教作文就是教做人,对学生来说,学作文就是学做人。

作文教学的目标要明确。除了让学生进行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懂得做人的道理外,还要培养他们多读、多写、多思、多改的习惯。

小学作文教学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作家,作文与创作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作文,是孩子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练习;创作则是作家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我们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同样,我们也不要“硬逼”学生作文。

要顺其自然,要启迪孩子。设法让孩子愿意写、乐意写,把作文当作自己生活的一个部分。在这一方面,叶圣陶先生教孩子作文的作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去北京参加民进中央举办的经验交流会。我们下榻在劳动大厦。凑巧的是,叶圣陶先生的长子、时任民进中央副主席的叶至善先生和我住在同一层楼上。

一天,晚饭过后,我邀请叶至善先生到我房间小坐。“三句话不离本行”,闲谈时,我请他介绍小时候叶老是怎样教授他作文的。他带着浓重的苏州口音说:“不教的。”我感到奇怪,叶老是个作家、编辑,又是个教育家,理应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怎么可能“不教”自己的孩子作文呢?

叶至善先生见我有些疑惑,说:“你是搞作文教学的,我说给你听,我父亲这么做,到底是算‘教’还是‘不教’?”

原来,叶老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其子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自己决定。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戏,看人相骂……均可收于笔下。

纳凉时,叶老端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让孩子把当天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倾听着孩子朗读,从不轻易说“写得好”与“写得不好”之类的话,比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如若叶老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其子女就得调遣词句或重新组织句子,尽力让父亲听得明白。直至叶老说“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时再继续读下去。

叶至善先生介绍到这里,问我:“贾老师,你是教孩子作文的。你说,我父亲这么做算不算在教我作文?反正,我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会作文的。”

听叶至善先生这么一说,我茅塞顿开、颇受启发。这正是教学生“自能作文”最好的注脚。

启示一:作文首先要文通句顺。“通”则“懂”,“懂”则“通”,“不通”则“不懂”,“不懂”则“不通”。道理似乎就这么简单。

启示二:学写作文必须大量阅读。读书是基础,读书是积累,读书是吸收。胸无点墨,怎能下笔成文?学写作文还必须每天“写一点”。写好之后,要多读,多思,多改。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却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过程,就是修正思想的过程。久而久之,自然会写作文了。

叶老这样教子作文,实在是值得称颂、借鉴的好经验、好办法,体现了他多年倡导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

由此,联想到至今还有些同仁对学生大谈特谈作文知识、写作技巧之类空洞、乏味的话,束缚孩子的手脚,禁锢学生的思想,既累倒了自己,又苦煞了孩子。

孩子需要教育,成功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一旦成人摆出教育者的架势,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要求孩子如此,不准孩子那般,其时,双方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被教育者往往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这样的教育,必然会以失败而告终。

让孩子在宽松、愉悦、无拘无束的状态下,给他讲述一则美丽的故事,剖析一个动人的事例,告知一条感人的新闻,以启迪孩子的智慧,点燃他心中的火花,激发他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自己明理,自己懂得该怎样活着。这样的作为,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人用“滴水石穿”“潜移默化”来描摹成功的教育,其意义大概就是如此。

其实,作文教学也需要这样。我教孙女学作文

孙女读三年级。前年,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她写的《会动的门牙》一文获小学组首名。全家为她高兴,我更感到一丝欣慰。

她获奖以后,同行同事、亲戚朋友纷纷询问我是怎样调教她的。其实,我没有刻意去要求她做什么、不做什么,只是留给她一个快乐的空间,由她快快活活地玩。让她在学中玩,玩中学。她的兴趣广泛:溜冰、游泳、剪纸、绘画、弹钢琴等。我还让她参加舞蹈、歌唱、手工、表演等活动。这一切对她以后的健康成长不无好处。

孩子二三岁的时候,我发现她的认识和记忆能力比较强,学过的字一下子就能记住了,而且她还有迁移的本领。比如,教她“明天”“东西”两个词之后,有一天,我们在大街上散步,她看到路牌上的路名,就高兴地说,“东明路”。我们十分欣喜。以后她妈妈给她洗澡时,跟她玩“汉字接龙”的游戏。再之后,教给她不少成语、古诗。词汇积累得越来越多,知识面越来越宽,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之后,我把她说的有趣的话记录下来,每天记一两句。比如,“今天爷爷来看我。我一看,吓了一跳,爷爷今天怎么怪怪的?原来,爷爷戴了一副假牙。”“奶奶烧的鱼真好吃,一条鱼都让我吃了。大人们说,孩子爱吃鱼,聪明。”“今天吃好晚饭,妈妈带我到第一八百伴去玩。我玩了‘过山飞龙’和‘滚滚球’。我最喜欢玩‘过山飞龙’。我坐上车子,车子开动了,一会儿高,一会儿低,吓得我直叫。”我指着记录的稿逐字逐句地念给她听。因为句子是她说的,所以她更感兴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认识的字越来越多,读书的本领越来越强。

还没上学,已经能阅读报刊上的文章了。于是,我们带她逛书店,为她买新书,让她在知识的海洋里漫游。一来二去,书成了她的好朋友。有时候大人们在说话,而她在一边吵向闹不休,影响了我们的交流。此时,只要丢给她一本书,她就会高高兴兴地躲到一边,静静地看起书来了。对她来说,读书才是最快乐的事儿。那么,她是怎么会作文的呢?

她爱听故事,我便讲故事给她听,讲完了,让她复述,一遍,两遍……当她讲得通了,讲得顺了,便让她用文字记录下来,再读给我听。夕而久之,在她读二年级的时候,便能写上好几百字的作文了。

当她具有能组织文字的本领之后,我就教她去独立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在生活中寻觅作文的材料。

生活中处处都是作文的材料,我见她高兴得手舞足蹈时,便提示把它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我见她情绪低落、垂头丧气时,便便她说,把这记下来,别人一定爱看。有一次,她来探望我,我正躺在床上闭目养神,眼镜还架在鼻梁上,手头还捏着报纸。她没有吵醒我,只是吻了一下我的额头,便端坐在一边看起书来。我知道了,便让她把这一生活情景描述下来。没花多大工夫,她就写下了《深深的吻》。

她的父亲整日地忙,天南地北地跑,一年到头见不上几次面,父女俩只能通过电话聊上几句。她埋怨道:“我的爸爸在电话里。”我听了,感到这是一个好题材,我就让她写了《电话里的爸爸》。习作情真意切,颇为感人。

我让她每天写日记,把一天生活中发生的有趣的事记录下来。日子长了,养成了习惯,记日记成了她每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像她所说:“作文就像玩一样。”对孩子来说,作文是一种游戏;对青少年来说,作文则是一种需要。每个人仅有一个短暂的童年,抓住了,什么都有了;抓不住,则可能会铸成“千古恨”。

她还是个孩子,还需要教育与关爱。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我这个当爷爷的。附: 深深的吻 贾立歆

放暑假了,很少休息在家的爷爷打电话要我去玩,我高兴极了。

虽说,爷爷在金苹果学校教书,我也在金苹果学校念书,但是我俩见不上几次面,说不上几句话。吃过午饭,妈妈带着我,急急忙忙到爷爷家去。是奶奶开的门,我问:“爷爷呢?”奶奶连忙把手指往嘴上一竖,说:“小声点,爷爷睡着了。”我轻手轻脚地来到爷爷的房间,只见爷爷正躺在床上,手里拿着报纸,鼻梁上的眼镜也没摘下来,眼睛紧紧地闭着,显然他刚刚还在看报。“啊,爷爷太累了!不要叫醒他,让他多休息一会儿吧!”

我轻轻地摘下爷爷的眼镜,抽走爷爷手里的报纸,在他的额头上深深地吻了一下,然后坐在爷爷边上,拿起了一本书,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 改变作文教学的“三无”状态

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教师教作文无法;学生写作文无奈;教学的结果是无效。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呢?

对小学生来说,学写作文主要碰到两个问题:一,没有东西写;二,有了东西也不知道怎样去写。

第一个是如何搜寻材料的问题;第二个是如何表达事物与情感的问题。

我认为,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要倒过来操作:先教会他们如何表达,然后指导孩子在生活中寻觅作文的材料。

我的作文教学实践的体会是:作文训练应该按“课内课外两条线进行”。

即课内训练作文与课外生活作文。

语言训练的目标要明确,还要讲究实效。这一点,教师的心中要清楚,明白。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写出的作文切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段落分明,语句通顺,用词准确,不写错别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标点符号基本正确。

训练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听到说、到读、再到写,把听、说、读、写“捆绑”在一起训练。我是这样训练学生的:

1.抄写。抄句子、抄段落、抄课文等。要求字要写工整,格式要规范,标点符号要加在指定的位置。

2.听写。听写句子、听写段落、听写一篇文章等。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组织教学。学生基础不太好的,则读一句,让学生听一句,写一句。反之,则可以把一段话、一篇文章仅读一两遍,即让学生记住并写下来。

3.视写。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看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然后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刚才看到的文字写下来。4.扩写、缩写、改写、仿写。向学生提供一个素材(可以利用让他们听写、视写的材料),组织学生扩写、缩写、改写、仿写等。5.读后修改,誊清作文。课例一: 1.听写一段话。

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美丽的姑娘。一天,她坐的车翻到山下去了,死了好多人。她的命大,死神没有光顾她,但是却被毁容了。她的心情坏极了,母亲送她去医院整容,她极不配合医生,整天站在窗前以泪洗面。一天,她在窗前意外地发现一个漂亮的男孩给了她一个甜甜的微笑。以后,凡是经过她窗前的人们,都会这样做。她的心情好多了,还配合医生做了整容手术。她又像先前那样美丽了。出院的时候,她猛然发现她那熟悉的窗口上贴着一条标语:“请给这位不幸的姑娘一个微笑”。2.朗读这一段话。

3.合理想象,充实内容,扩写这一段话成一篇文章。(附学生习作)窗

有一个小女孩儿,她既聪明又漂亮,每个人都喜欢和她在一起,女孩儿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可是一次意外的事故使她失去了往日的活泼。一天,她乘坐的汽车突然翻落到山谷里,许多乘客都死了,她的命大,幸免于难,但她毁了容。从此,她变得十分丑陋。

正是因为她那张难看的脸,朋友们都不愿意与她一起玩耍、聊天,有的甚至一见到她,就躲得远远的。失去朋友当然十分痛苦,小女孩顿时像变了个人似的,自卑,烦恼,不想与外界接触,有时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母亲很心疼女儿,便带她去医院整容。可女孩一点也不配合医生,手术失败了。她整天呆呆地望着窗外的行人,以泪洗面。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女孩越来越伤心。直到有一天,一个英俊的男孩经过窗口时向女孩热情地招手,打招呼,并给了她一个甜甜的微笑。

这意外的微笑使女孩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她天天站在窗前等侯那一个甜甜的笑容。令她意想不到的是,从那以后,每个经过她窗前的人都会给她一个甜甜的微笑。女孩的心情一天比一天好,终于从自卑变为快乐!烦恼变成高兴。她欣然接受了整容手术,而且非常配合医生。手术成功了!女孩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和美丽。

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日子,女孩出院了。她手捧鲜花,回头望了望那熟悉的窗台,忽然,她惊讶地发现上面贴着一条标语:“请给这位不幸的姑娘一个微笑”。

啊!一条标语、一个微笑竟能改变一个女孩对生活的态度和她的命运……

改变“无序”状态,教师心中要“有序”。可以一题多做,反复训练。更要严格要求,勿忘鼓励。写给孩子的话

作文,对孩子来说,是一件苦恼而又乏味的事情。如若在为他们讲述一些方法与技巧的时候,还用枯燥的语言与他们对话,其效果是不会好到哪里去的。他们不会接受,更不感兴趣。他们需要具体、生动而又形象的语言和故事。为此,我试着用浅显的语言、有趣的事例,深入浅出地告诉他们一些道理和方法。我发 现,孩子们还挺喜欢的。下面选择几篇供大家参考。1.“多读几本书吧”。

先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多捡几块石头吧”。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阿拉伯商人牵着一头骆驼行进在荒凉的沙漠里。

突然,他耳边响起一个神秘的声音:“多捡几块石头吧!到了明天,你一定会感到既高兴又后悔的。”这个阿拉伯商人感到很纳闷,但是,他还是照着做了。

第二天早上,他想起昨天晚上耳边响起的声音,便从口袋里掏出那几块石头。天哪!这哪里是普普通通的石头呀?分明是价值连城的宝石呀!此时,他真的“既高兴又后悔了”。高兴的是,自己拥有了一大笔财富;后悔的是,昨天晚上,我为什么不多去检几块石头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其实,我只要把这个故事的题目改成:“多读几本书吧”,你就明白一切了。

趁年少时候,精力充沛,记忆力强,多读几本书,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正如古人所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前人总结的经验;是世界上最好的营养品。谁和书交上了朋友,谁就拥有快乐和幸福。好书,就像一枚金钥匙,它能让你开启知识王国的大门。

读书的好处很多。读书,能教人聪明;读书,能让人增长见识。读一本好书,就等于跟一个有知识的老人说话。

凡是有成就的人,没有一个不爱读书的。高尔基说:“我看到一本好书,就像一个饿汉要扑到面包上一样。”

读书要养成习惯,读书要有计划。各种各样的书都要看,古代的,现代的,历史的,地理的,国内的,国外的,成人写的,孩子写的,都可以拿来读一读。“开卷有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样做,对自己的成长有好处。

有人说:“聪明人,爱读书;大傻瓜,爱吵闹。”

你想做一个聪明人吗?那么,你赶快跟图书交上朋友吧!2.“与本案无关”。

法庭上,庄严肃穆。主控双方的辩护律师辩论正酣。

一方的律师慷慨陈词,滔滔不绝。说着说着,法官先生猛击木槌予以打断:“与本案无关!”意思是,对不起,你把话扯远了,赶快刹住,话归正题吧!

为什么法官先生缺乏耐心,不让律师辩说下去呢?原来,那位律师的话偏离了案情,说了“与本案无关”的话。

由此,我想起咱们孩子的作文来了。

每一篇文章都应该有一个中心,而且,只能有一个中心。章节、段落,用语、措辞都要围绕中心来铺设。与中心有关的话要写;反之,一概不写,甚至只字不提。

孩子的作文,常常会犯“抓不住中心”的毛病。举个例子:

一个学生写《游野生动物园》。习作不是开门见山,直奔中心,而是绕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圈子。从“听到要去野生动物园游玩的消息以后群情激昂”,写到“星夜赶赴超市选购,饮料、点心”,再写到“梦见野生动物‘胜利大逃亡’”……一来二去,如此这般,还没有写到正题,三四百字的废话已经跃然纸上了。待到真的要写“游野生动物园”的时候,只能三言两语,草草收场。这样的作文谁爱看呢?

能不能这么开头:“我们一跨进野生动物园的大门,我的心就狂跳不已……”直奔主题,切人中心。少了那些废话,多了不少真情。这不是很好吗?

看来,法官先生的那句“与本案无关”的话,对那些喜欢跑题的孩子们来说,是应该起到一点警示作用的。3.文章不厌百回改。

夏衍是一位剧作家。到了晚年,他因病住进了医院。在弥留人间的那些日子里,他几度清醒,几度昏迷。一天,他的病情突然恶化。一旁的护理人员忙说:“夏老,我马上去叫医生!”这时,夏老不知从哪儿来的一股力量,他坐起身,大声喊:“不是‘叫’,是‘请’!”说着,倒在病床上咽气了。

这是夏老一生中说的最后一句话。

这个故事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夏老仅改动一个字,却感动无数人。

作文是写出来的,然而,好作文却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小朋友写好作文以后,往往不检查一下,立马交给了老师。这样,错误迭出则是必然的了。待到老师指出的时候,他便会不好意思地说:“啊呀,我粗心了!”

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请看一个孩子写的一句句子吧:

“教室里布置得好漂亮,我的头上还挂着四盏大红灯笼呢!”

这句话叫人看不明白。说“教室里布置得好漂亮”,却没有具体的描述;“我的头上还挂着……灯笼”岂不成了笑话?如果修改以后变成下面的句子多好:

“教室里布置得很漂亮。黑板上写着:‘庆祝元旦,迎接新年’。课桌围成一圈,上面铺着雪白的台布。台布上散放着新鲜的水果和各样的糖果。门上挂着彩带和风铃。上方,还悬挂着四盏大红灯笼。”

这么一改,不但通顺,而且具体、生动、形象。

那么,怎样修改作文呢?不难!

第一,文章写好以后,要多读几遍。不通顺的地方要设法使其通顺;意思没有表达清楚的,要补充内容,尽量讲得明白些。

第二,修改以后,还可以读给别人听听,征求一下其他人的意见。

修改作文没有诀窍,却需要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

“干金难买回头看”。作业——不管是什么作业——完成以后,必须反复检查,不断修正。修正的过程,就是提高的过程。这要养成习惯,一旦养成了好习惯,我们必将终身受益。

4.材料要靠平时积累。

小学生学写作文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没有东西写”了。

我认为,问题出在我们没有养成收集和积累作文材料的习惯。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意思是,平时很少读书,等到要表达的时候,才感到力不从心了。同样的道理,如果平时不去观察生活,不去积累材料,等到要作文的时候,当然会苦于“没有东西写”了。

人的智力有高低,天赋有差异。然而,即使聪敏过人的人,如果缺乏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缺乏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到头来还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那些知识渊博的学者、作家、诗人之所以文思敏捷,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是他们不断积累,不断提炼的结果。

唐朝诗人李贺七岁能赋诗,被人们称为“神童”。其实,他取得成就除了天赋条件之外,主要得益于他平时的勤奋和积累。他每天背上破旧的布囊,骑驴出门云游,观察生活。一旦有所得,他立即记在纸上,投入囊中。晚上,回到家里,再选择、归类、整理。日子长了,他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他运用这些素材,加以创新,写出了不少为后人传诵的名篇佳作。

由此,我们得到启迪:“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从小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在身边准备一本笔记本,作为“作文材料仓库”。凡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亲身经历的事,都可以储藏到这一个“作文材料仓库”里去。5.作文也会“长大”。

你信吗?我们在长大,作文也会“长大”。

读一年级的时候,你会说:“妈妈笑了。”

读二年级的时候,你也许会这么说:“妈妈见我数学考试得了100分,高兴极了,笑得连嘴也合不拢。”显然,这一句话比前一句话长,也具体些了。他把“妈妈为什么笑”“妈妈是怎样笑的”都写出来了。

读三年级了,积累的词汇多了,观察仔细了,想象力也丰富多了,于是,理所当然地会把句子写得更生动、更丰富了:“妈妈见我不用大人护送,自己乘车回家了,高兴极了。她一把把我搂在怀里,眉毛弯弯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嘴微微张开,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腮边还挂着两个甜甜的酒窝。她激动地说:‘明明真的长大了!”’

你看,绘声绘色,形象具体!读了以后,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一个叫田原的孩子,翻出了自己在一年级时写的一篇短文,觉得很可笑,短短小小的,一点也不生动: 我和爸爸

爸爸一回家,就上网聊天。有一天,我问他:“你什么时候可以不聊天了?”爸爸说:“你什么时候可以不粗心了?我和爸爸约定:大家一起改掉坏习惯。过了一些时候,爸爸真的不上网聊天了,我也改掉了粗心的毛病了。

田原读三年级了,他运用自己学到的本领,把这一段短文扩写成一篇生动、有趣的作文。老师看了,连声称好,还说:“田原长大了,田原的作文也‘长大’了!” 父子之约

爸爸是个转业军人。他有一个坏习惯:每天一回到家,就往书房里跑。他放下公文包,一屁股坐在老板椅上忙开了。我刚想向他问好,他已经打开电脑和网友聊了起来,只听到键盘的“沙沙”声,一刻不停,像在跳“踢踏”舞。

我呢,成绩中等,就因为有一个坏毛病——粗心大意。数学考试时,不是把加号看成了乘号,就是把小数点给漏了。有一次,我粗心地把“老大娘”误写成“老大狼”。闹出了一个大笑话!有一天,我正在订正数学题。爸爸心血来潮,忽然关心起我来了。他看了我的考卷以后,严厉地对我说:“你怎么把‘96’写成‘90’啦?你什么时候不再粗心啊!”

我眼珠子一转,笑着反问道:“那么,你什么时候不再‘抱’电脑聊天啦?”

“好小子,你管起我来了?”爸爸停顿了一下,爽快地说,“好!从现在起,我不‘抱’电脑聊天了。你从明天起,也要改掉粗心的毛病!”

我拍拍胸脯,十分坚定地说:“好!一言为定!”

“拉钩拉钩,一百年不变,谁说话不算数,谁就是小狗。”我和爸爸手指勾着手指大声地说。

几天过去了,妈妈疑惑地问我:“豆豆,西边出太阳了!最近,你爸爸怎么不在网上和别人聊天了?”我笑而不语。

那天晚上,叶老师打电话给我妈妈,我拿起分机在书房里“**”。只听到叶老师高兴地说:“田原最近不粗心了,今天数学考了100分!”我来到妈妈的跟前,只见妈妈乐得眉开眼笑。爸爸一回到家,我就悄悄地对他说:“爸爸,我数学考试得了100分!”

爸爸欣慰地笑了,我也笑了。

妈妈哪里知道,我和爸爸之间有一个约定。6.人要呼吸,文要透气。

人要呼吸。如果没有新鲜空气的不断摄入,人就会被憋死。文要透气。如果文章不分章节段落,一段到底,写得密密麻麻的话,读文章的人一定会感到很累,而且读了之后,还不明白这篇文章究竟讲了些什么。那么,你写的东西也失去了意义。所以,我把“文章要分段分节,给文章留一点空隙,让文章透一点气”,比作“人要呼吸”一样重要了。

请看下面一篇小学生的习作:

爸爸的脸上,嵌着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他的爱好,就是炒股。每天下班回家后,把包一扔,打开电视,看股市行情。股票涨了,他欣喜若狂,还对妈妈说:“明天不用在家吃饭了,到外面潇洒潇洒去。”股票跌了,他一句话也不说。晚饭时,我叫他一声“爹”,他生气地说:“别再叫‘爹’了,再‘跌’下去,钱都‘跌光’了!”因为“爹”和“跌”是同音字。爸爸还把我看成他手中的一张股票。一次,我考试得了100分,他喜形于色,对妈妈说:“啊!我的股票升值了!”他逢人就说:“我持有一个‘绩优股’,天天‘涨停板”’。还有一次,我在学校里犯了错误,老师叫爸爸到学校去谈谈。回家后,他又对妈妈说:“倒霉!我的股票进入了熊市。”你瞧!我的爸爸多怪!竞把我看成他手中的一张股票!不过,我喜欢做爸爸手中的一张“绩优股”,天天“涨停板”,永远是“牛市”。

说实话,我是耐着性子读完篇习作的。读完之后,我惊喜地发现,这一篇习作写得很好,只可惜,文章“不透风,不透气”,读起来很累。于是,我请来了小作者,让他自己把文章梳理一下。经他一修改、一整理,哈!文章干净了许多,读起来也顺畅多了。真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啦!

请看修改以后的习作:

我是爸爸的一张股票

爸爸的脸上嵌着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他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就是炒股票。每天下班回家后,他把包一扔,立马打开电视,专心致志地研究起股市行情来。看到股票涨了,他欣喜若狂,还常对妈妈说:“明天不在家吃饭了,到外面‘洒潇洒’去。”股票跌了,他一句话也不说,坐在沙发上生闷气。

有时候,我见他不高兴,想安慰他一下,叫他一声“爹”。谁知,他听了,不但不高兴,还咆哮着说:“别‘爹、爹、爹’的叫了,再‘跌’下去,我的钱都被你‘跌光’了!”啊!好大的脾气,我一头雾水。闹了半天,我才明白,原来,“爹”和“跌”是一个音。

更有趣的是,爸爸还把我看成他手中的一张股票。一次,我数学考试得了100分,他喜形于色,对妈妈说:“啊!我的股票升值了!”还说:“我持有的是一个‘绩优股’,他,天天‘涨停板’。”

还有一次,我在学校里犯了错误,老师叫爸爸到学校去谈谈。回家后,他失望地对妈妈说:“倒霉!孩子在学校里表现不好。我的股票进入了‘熊市’。”

你瞧!我的爸爸多怪,竟把我看成他手中的一张股票!其实,我心里明白,他把自己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我的身上。我喜欢做爸爸手中的一张股票,而且,我还要做一个“绩优股”。天天“涨停板”,永远是“牛市”。

你看,经他这么一整理,不但看起来舒服,而且越看越有趣。

请记住我前面说的那句话:“人要呼吸,文要透气”。给文章留一点空隙 鼓励孩子写“放胆文”

作文没有诀窍,更没有捷径,唯有“多读多写”。

读书是学习,是吸收,是积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古人告诉我们“读书自有

好处”的道理。

“多写”是泛指,是相对于“不动笔”与“少动笔”而言的。“多写”指多

动笔墨,“多写”还要“巧练”。

“课内训练作文”是必需的,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命题,教师提供作文素材,教师指导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目的是多方面地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然而,事物有其两面性,这样的训练往往会有局限性,会抑制学生的写作热情,因为这样做可能会让孩子去写不熟悉的,乃至不喜欢的东西。

而“课外生活作文”则让学生去写“放胆文”,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天马行空”,“我行我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什么,就反映什么。只要“有所感”都可以收于笔下。因为没有了束缚,学生的写作热情可能被激发。学生在毫无约束的状态下写出的作文,可能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真实生活的感受。因此,会“有看点”。这样的作文才有可能题材新颖别致,内容真实可信,语言鲜活生动。让我拍案叫绝的作文,大多来自于学生的“课外生活作文”。

这里,介绍几篇学生在课外写成的作文。1.妈妈嫁给老外就好了(一年级)舅妈生小宝宝了。一天,妈妈带着我去探望舅妈。路上,我问妈妈:“舅舅是北京人,舅妈是云南人,他们的孩子长大以后说什么话呀?”

妈妈随口说:“当然会说北京话,也会说云南话了。”“如果妈妈嫁给老外就好了。” 我说。“为什么?”妈妈不解地问。“那我就用不着学外语了。”我回答道。

2、小豆芽(二年级)

今天,妈妈要做绿豆沙牛奶。我向妈妈要了十几颗绿豆,我想要种豆芽。

我把绿豆泡在水里,第二天,绿豆长出了一点点白色的小尾巴。我小心地为它换水,第三天,绿豆已经长成可爱的小豆芽了,细细白白的小豆芽头顶着两瓣绿色的小叶子。小豆芽长得非常快。一星期后,它长高了许多,我用尺子量了一下,它已经有24厘米了。

如果我能像小豆芽一样长得那么快就好了,那我就变成大高个姚明了。

3.给鸭子添一条腿(三年级)

今天我们一家去饭店吃饭。妈妈点了一道老鸭汤,我高兴极了,这可是我最喜欢的,尤其是鸭腿。菜来了,我看着香喷喷的老鸭汤直流口水。爸爸和妈妈一人一只鸭腿,我想再找一个,可是没有了,因为鸭只有两条腿啊!这下美梦泡汤了。所以我只好噘着嘴去夹别的东西吃了。

第二天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画鸭子。不一会儿我就画好了,当我想起昨天吃饭时的情景,便不由得给鸭子再画了一条腿。交作业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姚华同学画的鸭子很特别,有三条腿。”接着老师把我的画贴到想象力榜上,还夸奖了我,我兴奋得跳了起来。

妈妈听了,笑得连腰也直不起来了,说:“你这傻孩子!”

这样的作文令人耳目一新。

“课堂训练作文”与“课外生活作文”之间并无冲突,也不矛盾。可以同时进行。

课外生活作文,教师工作的重点则是对学生作文的评讲。应该着重表扬褒奖那些题材新、构思巧、语言鲜活、感情真实的习作。以此鼓励学活、发现生活。让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事、琐事、平凡寻常事来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

要“创新”,则要放手让学生去认识生活,去发现真理。凡是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真理”的作文,才是我们需要的美文佳作。

还要在“作文后”多下点功夫

我小时候,作文是用毛笔写的。老师也是用毛笔批改的。

记得,我们作文写好以后,都十分迫切想知道自己的作文写得如何,于是期待着老师的评讲。希望老师能把自己的文章介绍给大家,更想知道自己的习作还存在哪些毛病。

那时的老师似乎对待工作是极其认真负责的。除了把错别字一一纠正之外,还添加了一些字词,删掉一些句子。在一些章节、段落和句子下面圈圈点点。作文本上既有眉批还有总评,红字写得密密麻麻,甚至比自己写的黑字还要多。

我极喜欢看老师的批语和评语。看了一遍又一遍,好像百看不厌。看着,看着,日子长了,终于看出不少门道来。我想,自己以后的写话能力的提高,与此不无关系。

时下,老师对学生“作文前”的工作做得不少。做个游戏,搞个实验,演个小品,看个录像,甚至带着孩子去野外、商场、体育馆实地体验和考察,然后,让学生写作文。这样做,对那些找不到写作素材的学生来说,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作文,毕竟是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客观事物以及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工夫要下在语言文字上的。

因此,教师还要在“作文后”多下一点工夫: 1.面批。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身边,批改给他看。2.集体批。选择一两篇比较典型的作文,当堂批改。3.学生互批互评。将学生分成小组,请小组成员集体讨论评改。

4.结对子批改。让学生自由组生去熟悉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合,互相批改。

上一篇:酒吧服务员工作职责下一篇:校园开学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