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历史英文简介

2024-05-10

台湾历史英文简介(精选6篇)

篇1:台湾历史英文简介

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近日,为进一步加强与台湾地区的经贸交流合作,推动烟台产业升级,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良率烟台市经贸考察团赴台,拜访大企业集团,务实推进合作项目,取得良好效果。烟台市委常委、烟台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主任王曰义,烟台市副市长杨丽等一同赴台活动。

在台期间,王良市长等随山东省经贸考察团一起对鸿海集团高层进行了拜访洽谈,参观考察了鸿海集团研发中心、奇美面板厂和赛博3C数码广场,与郭台铭董事长等鸿海集团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多次会谈,就立足烟台现有产业基础,围绕鸿海集团长远发展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以消费电子为主体的富士康烟台园区,促进烟台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达成了充分共识,初步确定了一批新的投资项目。

王良市长表示将为鸿海集团在烟台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企业在科技研发、精密电子、商贸物流等方面加大投入,实现新的发展。

考察团还拜访了工业总会、电机电子公会、华新丽华集团、台北世贸中心、三三企业交流会、联发科技、英业达集团、日月光集团等,就双方合作发展进行了广泛交流,形成了一些新的投资意向。烟台市委副秘书长、市台办主任孙迎军和市商务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上述活动。(你好台湾网与烟台市台办联合报道)

元代进一步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公元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元世祖忽必烈派海船副万户杨祥、礼部员外郎吴志斗和珍部员外郎阮监到台湾“宣抚”。公元1335年(后至元一年),元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中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权机构,也自此开始。

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公元1402—1424年(明成祖永乐年间),航海家“三宝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舰队访问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给当地居民带去工艺品和农产品。至今民间传说高雄凤山的特产“三宝姜”,就是郑和遗留下来的。15世纪以后,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政府在澎湖增设“游击”,“春秋汛守”;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

到17世纪20年代的明朝末叶,大陆居民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给台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其时,福建人颜思齐、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率领闽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贸易,一面组织武装力量抗御倭寇和荷兰人的侵扰。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时值福建大旱,百姓无以为生,郑芝龙(后官至都督同知)组织灾民数万到台湾,“使垦荒食力”,各地逐渐形成了许多村落。台湾自此进入了大规模的开发时期。

16世纪中叶以后,美丽富饶的台湾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凯觎的对象。西班牙、葡萄牙等列强相继侵扰台湾,或掠夺资源,或进行宗教文化侵略,或直接出兵占领。17世纪初,荷兰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的殖民霸权地位,来到东方,积极参加对殖民地的掠夺。它先后于1602年(明万历三十年)和1622年(明天启二年)两次侵占澎湖。1624年(明天启四年)。明政府出兵将荷兰殖民者逐出澎湖,俘获荷军主将,余众逃往台湾南部,侵占了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两年后,西班牙人又从吕宋入侵台湾,占据了基隆和淡水一带。1642年,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沧为荷兰的殖民地。

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38年,先后在台湾修筑城和普鲁文遮堡(赤嵌楼),作为进行殖民统治的中心。但其占领区实际只有南部沿海有限的地区,以及北部的基隆、淡水两港,而且它的统治一直是极不稳固的。荷兰殖民者对台湾同胞进行残酷的盘剥,不断激起台湾人民的反荷斗争。1652年由郑芝龙旧部郭怀一领导台湾军民发动的起义,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群众曾一度攻克热兰遮城,6000人在起义中壮烈牺牲。这次起义愈发坚定了台湾同胞收复国土的斗争决心。九年以后,他们终于配合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虏,收复了台湾。

2012第五届两岸专利论坛今天在台北开幕。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以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高级顾问身份与会。

贺化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虽然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两岸专利论坛,但他一直都在关注两岸专利合作的进展。2010年,《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签署,两岸开始相互受理优先权请求。之后,大陆率先向台湾同胞开放了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这些措施安排为加强两岸同胞的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两岸产业界的知识产权运用、加速知识要素的流动提供了切实保障。越来越多的创新主体从中受益,也大大推动了两岸产业界的合作共赢。

贺化透露,截至2012年9月底,大陆共受理要求台湾地区优先权的专利申请8601件,台湾地区共受理要求大陆优先权的专利申请5770件。

贺化表示,两岸文化理念同宗同源,利益基点共生重叠,优势资源互补明显。中国文化讲求“和合”处世,两岸专利更是“合则两利,和则双赢”,合作创新空间无限。

贺化说,今天,我们在这里践行这一理念。双方交流除了专利制度新近变革、专利审查实务经验等经典话题,更将目光转向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界极为关注的专利运用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也更能凸显两岸专利合作所追求的理念价值。可以说,此次两岸专利论坛恰逢其时、恰恰相合。

台湾“智慧财产局”局长王美花、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副会长李勇也分别致辞。两岸知识产权界、法律界、产业界及经济界代表约280人参加了开幕式。本次论坛由台湾工业总会与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共同举办,为期两天。(董会峰 路梅)

但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即不幸于1662年农历五月八日染病身亡,时年仅39岁。尔后,其子郑经,孙郑克爽前后治理台湾22年。郑氏祖孙三代治理台湾,奖励制糖、制盐,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开办学堂,改进高山族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些措施,推动了台湾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这在台湾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开发和发展时期,史称“明郑时代”。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派军进攻台湾,郑克爽率众归顺。自此台湾在清政府直接统治之下。

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之后,翌年在台湾设1府3县,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与大陆的联系更加密切了,成为国家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以后,出现了大陆居民再度大规模移居台湾的高潮,到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不包括山地的高山族同胞,台湾居民已超过200万人,较郑氏父子治台时增加近10倍。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清政府陆续在台湾增设行政机构。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将台湾建为行省,派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广招福建、广东等地居民迁台,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先后设立抚垦总局、电报总局、铁路总局、军械局、通商局、矿油局、伐木局等机构;修筑炮台,整顿防务;架设电线,创办邮电;铺铁路,开矿山,造商轮,发展工商业;兴建中西学堂,发展文化教育等。其中有些建设项目,在当时全国尚属创举。例如台湾铁路不但是全国最早的铁路之一,而且是中国自己集资修成的

清政府治理台湾的200余年间,台湾的封建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全省各地相继出现许多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大商人。但与此同时,台湾人民反抗清王朝暴政和封建地主剥削的斗争也不断高涨,且与大陆人民的反清斗争遥相呼应。事实表明,凡较大的起义组织几乎都是从大陆传入的。如1786年台湾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就是大陆人民的反清秘密团体“天地会”传入台湾后,由台湾“天地会”首领林爽文、庄大田领导的。起义军众达十数万。清政府调动浙江、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数省兵力驰台镇压,历时1年2个月,始得平定。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前后,台湾天地会、小刀会,又与之呼应,多次起义。

台湾同胞富有高度的民族爱国精神。他们在反抗国内反动统治的同时,为了抵御外患,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起,台湾和大陆边沿各省份成为我国反帝斗争的最前线,直接承担着中华民族的忧患。在鸦片战争期间,台湾同胞动员组织了人数2倍于当地戍兵的抗英民团,并捐资输银,共赴国难。他们和官兵一道击退了入侵的英军,粉碎了敌人试图侵占台湾的阴谋,赢得了抗英斗争的胜利。当时台湾兵备道姚莹在其《奉逮入都别刘中丞书》中写道:“台湾擐甲之土,不懈于登陴,好义之民,咸奋于杀敌„„卒得保守岩疆,而获安,未烦内地一珍一矢者,皆赖文武士民之力也”。鸦片战争之后,台湾同胞还先后击退了美国、法国和日本的多次入侵。

早在16至17世纪,日本就曾数次出兵窥伺台湾。19世纪后半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力图跻身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94年它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之战),翌年3月攻占澎湖。腐败的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从而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

日本占据台湾后,在台北设有总督府,作为统治台湾的最高机构。并在各地建立乡镇公所,实行警察、保甲制度,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和“皇民化”教育。同时,基于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初时把台湾作为其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基地,使台湾加工工业和交通运输逐步得到发展。二次大战期间,日本为配合军国主义的南进政策,又进一步在台湾发展与军事有关的各类工业,扩大了工业在全岛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使台湾开始由传统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逐步向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的以工商业为主的社会形态转变。据统计,抗战结束前夕,台湾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由20世纪初期的约占7%上升到约占18%。与此同时,台湾劳工阶级也在此转变中逐步萌芽发展起来。1920年,台湾约有劳工4万多人;至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增至8万余人;到了1943年,台湾劳工已达20余万人。

从1895年台湾沦失,到1945年重新光复的整整半个世纪中,不堪忍受亡国奴生活的台湾同胞,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保疆卫国,光复失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从而在中国人民抗战史上谱写了光辉而壮丽的篇章。

反对割台议和的斗争 1895年割让台湾的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人人“痛心疾首”,万分愤慨。康有为、梁启超等集十八省举人千余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地求和,主张变法图强。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台籍进士、举人,联名上书清政府都察院,痛陈:“数千百万生灵皆北向恸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怀一不共戴天之仇,谁肯甘心降敌!”“以全台之地使之战而陷,全台之民使之战而亡„„虽肝胆涂地而无所悔。”清廷各级官吏亦纷纷上书,陈述台湾为中国东南七省藩篱,“今日无台湾,明日即可无南洋;中国虽大,虽一日之间,可以瓜剖立尽”。谭嗣同怒斥清廷“一旦苟以自救”,举疆土而赠之于人,“其视华人之身家,曾弄具之不若”。台湾绅民电奏清廷:“割地议和,全台震骇。„„臣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署誓死守御。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

马关条约签订之次日,全省同胞哭声震天,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反对割台,并要求饷银不准运出,军械制造局不准停工,税收全部留作抗击日寇之用。丘逢甲等一批台籍士绅还试图以“自主”的办法抵抗日本的占领,建立“台湾民主国”,并要请政府台湾巡抚唐景崧任总统。《自主宣言》中称:“推拥贤者,权摄台政;事平之后,当再请命中朝,作何办理。”但随着唐景崧私自逃回大陆,12天之后,这个“民主国”即告解体。

武装抗击日寇占领 日军侵占台湾后,清政府敕令其驻台巡抚唐景崧等官员离台。台湾同胞纷纷拿起武器,自行组织抗日民军,保卫祖国疆土。他们持续进行了前后长达7年之久的武装斗争。

初时,台湾同胞在各地配合一度拒不奉诏的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清军官兵在新竹、大甲溪、彰化、嘉义和台南一带与日寇拼死搏斗。他们手拿土枪和长矛,凭血肉之驱,前赴后继,猛扑敌寇。其中尤以彰化和嘉义保卫战最为激烈、悲壮,抗日民军首领徐骧等人、黑旗军的将领以及刘永福新军七星队的大部都壮烈牺牲。一个日本人当时记载道:“不论何时,只要我军(日军)一被打败,附近村民便立刻变成我们的敌人。每个人,甚至年轻妇女都拿起武器来,一面呼喊着,一面投入战斗。我们的对手非常顽强,丝毫不怕死。他们隐藏在村舍里,当一所房子被炮火摧毁,他们就镇静地转移到另一所房子里去,等一有机会就发动进攻。”

台南抗敌的最后阶段极为艰苦。清政府一再严令禁绝大陆各地支援台湾,黑旗军和民众军械粮饷俱绝,队伍饿极不能起。在此情况下,刘永福坚持抗日5个月后,不得不被迫登轮退返大陆。台南遂于1895年10月20日沦陷。至台南失守时止,台湾军民总共毙伤敌3.2万余人,占日寇侵占初期兵力的一半以上。

台南失陷后,台湾各地人民继续坚持武装抗日。他们在台北的深坑、云林铁国山,嘉义台南之间的番仔山、凤山附近及屏东潮州等山区先后建立抗日据点。抗日民军队伍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人。他们进攻日寇军营,袭击日寇官署,抗击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扫荡,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简大狮是台北农民抗日武装的领袖之一。1896年元旦,他率领队伍同其他民众武装一道直袭台北,攻入市区。其后,简辗转至厦门。日寇杀其妻以泄愤,并向清政府将他本人索去。简就义前慷慨陈词:“我简大狮,系清国台湾之民。„„日人虽目我为土匪,而清人应目我为义民。况自台湾归日,大小官员内渡一空,无一人敢出首创义举,唯我一介小民,犹能取胜众万余,血战百次。自谓无负于清。„„愿生为大清之民,死为大清之鬼”。

辛亥革命前后的武装起义 在日本侵略者的残酷镇压之下,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低潮时期。1906年以后,在祖国大陆兴起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台湾同胞又不断地举行爱国武装起义,反对日本的殖民统治。著名的有:1907年新竹的北埔起义;1912年南投的林圮埔起义;1913年的苗栗起义;

915年台南的西来庵起义等。其中苗栗起义是辛亥革命直接影响下较大的一次爱国抗日斗争。领导人罗福星是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派赴台湾的人员之一。罗以其家乡苗栗为据点,建立中国革命党台湾支部,在台北、基隆、桃园、台南等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筹划起义。事败后近千人被捕,20余人惨遭杀害。罗福星就义前的绝命诗说:“海外烟氛突一岛,吾民今日赋同仇,牺牲血肉寻常事,莫怕生平爱自由。„„背乡离井赴瀛州,扫空东庭指顾间,世界腥膻应涤尽,男儿不误大刀还。弹丸如雨炮如雷,喇叭声声战鼓催,大好头颅谁取去,何须马革裹尸回。”西来庵起义是爱国志士八清芳、江定、罗俊等人组织的。他们以台南西来庵等处为据点,训练骨干,筹划起义,号召全省同胞“奋勇争先,尽忠报国,恢复台湾”。参加者遍及台北、台中、南投、嘉义、屏东等地。因事机为日警获悉,余、江等率千余人临时举事,血战七昼夜。起义失败后八清芳等九百多人被处死刑,被日寇滥杀的群众竟达数万人,引起了世界震惊。“五·四”以后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俄国十月革命和祖国大陆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巨大潮流影响下,台湾同胞进一步掀起了有组织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并和祖国的革命斗争密切相联系,成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一环。1920年1月,受“五·四”运动的直接影响,留日台湾籍青年学生产上先在东京创立“新民会”,并仿照北京的《新青年》发刊《台湾青年》杂志,进行民族主义思想的启蒙宣传。随后,留日和旅居北京、上海、广东、厦门、南京等地的台湾籍学生相继成立“台湾青年会”、“台湾学生联合会”,“中台同志会”等组织。1921年10月以蒋渭水为主联合林献堂等人于台北成立旨在“唤起汉民族自觉、反对日本民族压迫”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启蒙团体“台湾文化协会”,提出“反对民族差别”、“反对奴化教育”,“获得参政权”等口号。广东中山大学等校的台籍学生在郭沫若等人影响下,建立“广东台湾革命青年团”。在该团发表的《告中国同胞书》中呼吁:“勿忘台湾”,“台湾乃中国之台湾,民族乃中国之民族,土地乃中国之土地”。在这同时,台湾各地农会和各种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1928年4月,在大陆的台湾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留学日本的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上海成立了台湾的党组织,即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台湾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民众党亦登上政治舞台。各派政治力量急速组合。台湾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局面。同年底“台湾农民联合会”领导下的会员达3万多人。各种工潮此起彼伏,工人的阶级意识迅速提高。他们把自身的经济利益同民族的阶级的利益结合起来,提出了“支持中国工农革命”、“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鲜明的战斗口号。

在台湾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形势鼓舞下,居住在台中浊水溪上游雾社的高山族同胞,因不堪日寇的奴役和压迫,于1930年10月27日举行武装暴动。这就是震憾中外的雾社起义。他们在捣毁十几处日寇警察分所之后,退入深山,同6000多名日本军警激战20余天。许多高山族妇女,为激励丈夫杀敌而无后顾之忧,集体跳下悬崖。最后高山族同胞弹尽粮绝,起义领袖等自戕以殉。

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猛烈地冲击着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1931年夏,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台湾同胞开始全面大镇压,实行白色恐怖。无数台湾同胞、爱国进步人士被囚人铁牢,惨遭迫害。但是,台湾人民并没有被法西斯暴行所征服,他们继续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直到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根据历史的事实,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协定重新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又有苏联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终于同全世界人民一道,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使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结束了台湾同胞蒙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屈辱历史。同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会后台湾省行政长官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所属的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台湾全省同胞欣喜若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祭告祖先,通宵欢饮。台北市各界民众数万人举行环市大游行,欢呼回到祖国的怀抱,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实现民主,建设独立、自主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依附于美国的国民党政府却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共内战。它一方面大举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解放区,一方面对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疯狂搜刮、大肆迫害,企图把中国重新拖回黑暗的世界。这就不能不激怒了全国人民,迫使人民起来与之进行坚决斗争。1947年2月28日,在全国民主革命的高潮下,台湾全省人民举行了反对国民党政权的武装起义。“二·二八起义”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深切同情。中共中央给予热烈支持,指出:“台湾人民的武装自卫乃是被迫的,是必要的,是正义的,是正确的”;宣布“解放区军民必定以自己的奋斗来声援你们,帮助你们。”“二·二八起义”在国民党政府的血腥镇压下虽然失败了,但它又一次表现了台湾同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949年10月1日,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政府,新中国宣告诞生。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纪元。在祖国大陆解放的前夕,蒋介石以及国民党的部分军政人员跑到台湾,他们依靠美国的庇护与支持,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再度处于分裂状态之中。

篇2:台湾历史英文简介

Histor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s a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that was established almost 75 years ago.On September 18, 1940, the 11th Technical School of the Department of War Industry, which was attached to the No.21 Arsenal Factory, was founded thus beginn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oud and illustrious history.In April of 1950, No.21 Arsenal Factory began to undergo a series of name changes as the mission and size of the school began to grow.First the school was renamed the SMACID(Southwest Military Administrative Committee Industry Department)Industrial School.Other names used during this period were the Southwest First Industrial School and the Chongqing First Machine Building Industrial School.In 1957, the Kunming Instrument Making Industrial School was incorporated into SMACID and in 1960 the school was renamed the Chongqing Industrial School.Under the authority and consent of the State Education Commission, in 1965 the Chongqing Industrial School was renamed the Chongqing Industrial College under the fifth Ministry of Machine Building and in 1986;another name change was made to reflect its growing educational status and national importance to the Chongqing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Administration.The latter changes saw the Chongqing Industrial College integrated as a part of the China Weapon Industry Corporation in 1991 and an affiliation with the Ministry of Ordinance Industry, National Machinery Committee, Ministry of Machine Building and Electronics Industries.In 1999,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Chongqing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Administration was handed over from the China Weapon Industry Corporation to the Chongq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and it was renamed to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the same year.The year 2001 saw two more changes that further transformed the mission of the school.First, the Chongqing Institute of Economic Management was merged into the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this began the plans for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institutes into a university.The second major change came when the State Council Committee for Academic Degrees authorized the institutes the right to confer master’s degrees.In September 2005, the Huaxi campus added another 150 hectares to the already expanding institute.In 2009, under the authority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institute was formally named th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篇3:台湾医事联盟协会简介

本协会成立后, 在第一、二任理事长高明见教授、全体理监事及会员的协助下, 除秉持当初协会成立的两大理念:增进台湾医事人员的联谊与促进两岸与国际的医事交流举办各项活动外, 本协会亦在推动各项医事活动上不遗余力, 包括台湾地区医事人员赴大陆地区执照许可办法、两岸医事学术研讨会;两岸四地SARS防治视讯研讨会、两岸健康政策暨医药管理交流联合论坛、两岸医疗交流团互访、成立医事发展相关小组;两岸医疗发展联谊会、台湾药事发展委员会与疼痛专业研究小组等。

2009年在第三届会员大会中选出46位新任理监事、14位常务理监事, 推举现联新国际集团医疗执行长、前振兴医院医疗副院长符振中医师为新任理事长;为恭医院院长、前三军总医院院长沈国梁医师为监事会主席, 并一致通过敦请高明见教授为本会名誉理事长, 顾问群为王大钧医师、王丹江院长、石曜堂理事长、林宜信医师、邱文祥医师、邱淑理事长、段惠兰女士、郁慕明主席、张圣原院长、陈文茜女士、陈旺全理事长、彭芳谷院长、黄松雄理事长、郑隆炎医师、邓昭芳医师、魏福全院长等医界菁英。

1 成立9个专业委员会

(1) 医学委员会, 召集人:台北市医师公会蔡有成医师; (2) 牙医委员会, 召集人:齿颚矫正学会郑文韶理事长; (3) 药学委员会, 召集人:文德药业朱茂南董事长; (4) 护理委员会, 召集人:振兴医院护理部孙吉珍主任; (5) 整合医学及健康促进委员会, 召集人:完全优诊所林承箕院长; (6) 医疗信息委员会, 召集人:台湾计算机公司秦文港副董事长; (7) 医务管理委员会, 召集人:彰化基督教医院陈秀珠副院长; (8) 中医药管理委员会, 召集人:老德燕生物科技陈进成执行长; (9) 两岸咨询培训委员会, 召集人:北京金祥瑞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连怡惠副总经理。以上九个专业委员会将秉持专业与服务的理念, 尽力推展本协会业务及会员相关服务。

2 加强工作人员间的团队合作

本协会特请为恭医院特助及前外科医学会甄试主委朱志纯医师担任本会秘书长, 彰化基督教医学中心陈秀珠副院长为本会副秘书长兼中部办公室主任, 铭善药业董事长为副秘书长, 北京金祥瑞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连怡惠副总经理为副秘书长。

3 建立北京办公室

本协会在北京成立台湾医事联盟协会大陆办公室, 由本会副秘书长连怡惠小姐常驻, 除促进两岸会务发展, 亦协助会员更广泛的业务项目。

4 完善协会沟通平台

本协会将积极建立网站架构, 内容包括本会最新消息、协会简介、协会刊物、活动专区、服务专区、联络我们, 六大服务项目, 提供会员与医界人员本会更为丰富的医疗相关讯息。

5 发行月刊

本会将每月发送会员本会刊物, 内容包括会务报告、当月活动报告以及下月的活动预报, 提供会员更便利、更迅速的管道了解本会会务推展概况。

篇4:蔡英文与台湾命运

年5月20日,台湾地区将举行新一任领导人就职典礼,年初赢得选举的民进党人蔡英文将由台湾地区候任领导人“转正”。蔡英文就职演说的内容目前被民进党列为“最高机密”,她的重要智囊胡正胜表示无法预计蔡英文是否会讲“九二共识”,但会提到1992年的两岸会谈。这番含糊其辞的说法表明,蔡英文正站在十字路口上,面临抉择。在未来至少4年时间里,她的选择会影响台湾2300万民众的福祉,也会影响两岸关系的发展。

曾拒绝“九二共识”,饮下苦酒

不论谁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如何处理两岸关系、如何对待“九二共识”,都是绕不开的大事,蔡英文也不例外。如今,想要理解她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不妨先把时针拨回4年前——蔡英文2012年代表民进党角逐台湾地区领导人时,就因为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一败涂地。

2012年初,马英九的首个任期即将结束,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在即。此前的4年里,马英九可谓时运不济,岛内外挑战纷至沓来:2008年先后爆发的能源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的“八八风灾”、2011年的欧债危机,以及台湾岛内经济和产业升级转型的阵痛等。面对诸多问题,马英九当局的应对措施有些疲软,导致他和国民党声望下降,只能寄望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带来的巨大红利勉强支撑。

此时,民进党看准机会,提前开始了反扑。早在2010年底,台湾举行“五都选举”时,国民党和民进党就为了台北、新北、台中、台南、高雄五大城市的市长职位展开争夺。最终,国民党勉强赢得台北、新北、台中3个市长职位,民进党拿下剩余2席,两党支持率已经基本持平。民进党在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获胜的希望大增。

那次“五都选举”同样也是蔡英文政治生涯中的关键一战。当时,蔡英文在民进党内只剩苏贞昌一个强劲对手。苏贞昌做过新北市前身台北县的县长,在当地颇有基础。岛内舆论普遍认为,苏贞昌参选新北市长,作为都市女性的蔡英文参选台北市长,对于民进党最为有利。但苏贞昌为了赢得更大的舞台,一意孤行地选择参选台北市长。蔡英文只得退而求其次,参选新北市长,投入了人生的第一次选战。最终,苏贞昌竞选失利,在党内声望大降。蔡英文虽然也以11万票的差距败选,但民进党内部认为,从确定参选到投票的半年多时间里,蔡英文还是赢得了100多万票,民进党在新北市一贯处于劣势的局面有所好转。所以,经过这次选举,蔡英文不仅积累了选战经验,更在党内甩开了苏贞昌。

2011年,蔡英文如愿压倒苏贞昌,成为来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民进党候选人。同年,她组织撰写民进党“十年政纲”,为民进党提出了完整纲领,表明她已为夺回执政权做好了准备。

然而,蔡英文在最关键的选择上犯了错。当时,蔡英文声称对于2008年后两岸关系交流的成果“概括承受”,但是始终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完全昧于两岸交流现实和历史大势。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夕,台湾众多企业领袖公开表态,坚决拥护“九二共识”。在这些工商界人士的强烈呼吁下,岛内难得露头的经济界选民第一次表现得齐心协力。民心所向已如此明显,蔡英文仍然一意孤行,回避和拒绝承认“九二共识”这一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因而大失人心。为此,蔡英文饮下苦酒,以近80万票的差距落败,马英九得以在雨中对支持者高呼“我们赢了”。

蛰伏数年立场未改,但窥伺到了好时机

2012年选举受挫后,蔡英文承认自己输在了“最后一里路”。但是她不甘心。落败当年,蔡英文就成立了“小英基金会”,并为基金会设立了交换意见的平台“想想论坛”,以期笼络“绿营”骨干和某些失意的“蓝营”政客,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毕竟,她已经输过一次,如果2016年再次落败,她很可能此生再没机会染指台湾地区领导人宝座了。

其实,蔡英文在这4年里并没有真正反省,没有改变在“九二共识”上的回避态度,但是用岛内媒体的说法,“她的命在这以后好得出奇”。首先,马英九虽然赢了选战,但面对台湾丛生的问题,施政成效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更加疲软。不仅岛内经济持续低迷,国民党内部也纷争四起,特别是马英九与“立法院长”王金平的矛盾激化,导致两人最终决裂。另外,经过几年的发展,两岸经济合作的红利自然也不像马英九上台之初“从无到有”那般增长显著。马英九和国民党方面陷入了困局。与此同时,2012年选举后,接替蔡英文出任民进党主席的苏贞昌似乎也失去了奋斗热情,两年任内无所作为,声望持续下降。于是,蔡英文东山再起的时机比所有人预想的都提前成熟了。

4年來,台湾岛内社会结构矛盾与经济危机日益激化。随着2014年初以反两岸服贸协议为幌子的“太阳花学运”兴起,马英九在泥潭中越陷越深。2014年11月的地方选举中,国民党惨败,其地方权力基础基本瓦解。2015年初,蛰伏两年多的蔡英文看准机会复出,宣布参加民进党台湾地区领导人候选人的角逐,并在党内以绝对优势当选。由此,她恢复了自信,一再强调自己是“把民进党从谷底带出来的人”:“之前如果我不做,总觉得还有别人可以做。但这一次,应该就是我了!”当有人称她是“女版马英九”时,她直截了当地说:“我不是陈水扁,不是马英九,我是蔡英文!”

此后的一年多里,蔡英文先后赴美、日访问。在美国,她被允许进入国务院会谈;在日本,安倍晋三的弟弟全程陪同。她也声称自己准备好了,“已经是一个不一样的蔡英文”。

最终,在今年1月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蔡英文、陈建仁以56.1%的得票率,当选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蔡英文终于得偿所愿。

“台独”空间越来越小,蔡英文何去何从

在竞选期间,蔡英文一直将“点亮台湾”作为自己的竞选口号。但是蔡英文真的看清世界了吗?真能如她宣称的那样“点亮台湾”吗?

答案还真不好说。实际上,早在2000年,也就是民进党第一次上台前后,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驱动,台湾的发展就已经离不开大陆。当时,大陆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吸纳资源的能力随之提高,台湾经济要素不断进入大陆,两岸各项连接陆续建立。这也是那时陈水扁一度考虑接受“九二共识”的根本原因。然而,出面阻拦陈水扁的正是时任“陆委会主委”的蔡英文。尽管她阻拦成功,陈水扁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但还是不得不一再调整政策,允许两岸建立更深的经贸关系。2008年国民党重新上台后,两岸关系突飞猛进,开始了机制化和制度化建设。这种日益紧密的关系,使得“两岸一家亲”逐渐成为现实,岛内在政治上搞“台独”的空间越来越小。

nlc202309081112

这不仅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也是两岸实力对比的结果。上世纪90年代之前,整个大陆的外贸总额还不及台湾。但20多年来,两岸各自的发展态势出现极大变化。大陆经济飞速发展,201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9%,而臺湾2015年的增长率还不到1%。如今,台湾外贸总额只及大陆的零头,出口额只达到大陆2002年的水平,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等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台湾。在“陆强台弱”的明显态势下,台湾不仅失去了自诩的“在制度上”对大陆的优越感,在经济发展上更是极大地依赖大陆,包括其核心产业在内的大部分产业,都将主要生产部分转移到大陆。

面对这般现实,蔡英文在竞选过程中一再声称要维持两岸关系现状,民进党执政后不会恶化两岸关系。然而,两岸关系的现状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可能无条件维持。两岸关系繁荣发展的前提就是两岸共同接受“九二共识”。大陆方面一再表明诚意,强调两岸关系不会因为台湾岛内政局变化而发生根本改变,但如果两岸没有基本的立场共识,谈关系稳定也就失去了基础。“九二共识”经过20多年两岸交流实践的检验,早已被证明是两岸关系稳定发展的定海神针。如果蔡英文和民进党未来试图改变,又提不出更合适的想法,只以“承认九二会谈精神”这样去除了其核心内容的说法来搪塞,显然是行不通的。

眼下,距蔡英文就职的5月20日越来越近,她面临的是一生中最大、最重要的选择。蔡英文的权力扩大了,她的选择不再只关系个人,也不再只关系到民进党,而是关系到2300万台湾民众的命运,关系到两岸交往的前景。世人都在关注,站在十字路口的蔡英文是明智、理性地“点亮台湾”,还是把台湾引向更深的泥潭,如果是后者,那将会是她一生中犯下的最大错误。

延伸阅读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海峡两岸被人为隔绝30多年。1987年以后,以开放探亲为起点,两岸交流发展起来。为了解决交往中的具体问题,台湾于1990年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台湾海基会),大陆于1991年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

关于两岸协商的政治基础,大陆方面表示:“在处理海峡两岸交往事务中,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也反对‘一国两府’以及其他类似的主张和行为。”台湾方面也承认“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的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但同时称“1949年以后,中国暂时处于分裂的状态,由两个政治实体分治海峡两岸”。

1992年,在商谈“两岸公证书使用”问题时,两岸两会分别提出了“一个中国”原则的文字表述方案。尽管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在具体文字表述方案上很难达成一致。11月3日,台湾海基会函告海协会,建议“以口头声明方式各自表述”。随后,海协会致函台湾海基会,表示“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台湾海基会的回函未对此提出异议,强调己方将按台湾当局的立场表达“一个中国”涵义。两岸两会在事务性商谈中如何确立“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便以默契的形式得到解决。

“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有两项——“两岸同属一中”和“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九二共识”达成后第二年,两岸实现了“汪辜会谈”。1999年,李登辉抛出“两国论”;2001年,陈水扁又谬言“两岸一边一国”,两岸关系陷入僵局。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台湾当局重回承认“九二共识”立场,两岸重启和平发展局面。

实践说明,“九二共识”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也为两岸关系指明了终极方向——“两岸共谋国家未来的统一”。由此可见,“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

工于心计,精于算计

喜欢冒险的蔡英文数十年来闪转腾挪,不仅从民进党一众街头经验丰富的草莽豪强中脱颖而出,更在经历了2012年的选举失利后,最终登上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高位。俗话说,站得越高,摔得就可能越疼。在这个位置上,如果蔡英文在对待两岸关系和“九二共识”的问题上依然抱着飙车冒险的心态,就不仅仅是自己摔得很疼了,还会伤及台湾人民的福祉、大陆人民的感情,制造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又一个痛点。

篇5:台湾科大简介

台湾科技大学(台科大)创立于一九七四年八月一日,建校之目的,是应台湾经济与工业迅速发展之需求,以培养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为目标,同时建立完整之技术职业教育体系。学校校地约44.5公顷,校本部位于台北市基隆路四段四十三号,现有大学部学生5,500位,研究生4,500位,专任教师450位。

学校于一九九七年改名为台湾科技大学,目前设有工程、电资、管理、设计、人文社会及精诚荣誉等六个学院,分别有机械工程、高分子工程、营建工程、化学工程、电子工程、电机工程、资讯工程、工业管理、企业管理、信息管理、建筑、工商业设计及应用外语等系及工程技术研究所、自动化及控制研究所、材料科技研究所、光电工程研究所、管理研究所、财务金融研究所、设计研究所、技职教育研究所等独立研究所,此外尚有人文学科负责人文及社会类等课程之教学,通识学科负责法律、音乐、环保类等课程之教学,以及师资培育中心专以培养学生未来担任中等学校工、商、管理、设计等科之合格教师,合计共有二十四个独立系所、师资培育中心、人文学科及通识学科等教学单位,招收博士班、硕士班及大学部学生。

台科大大学部设有二年制、四年制及工程在职人员进修班等三种学制;台科大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学位授予权。台科大至今各系所毕业校友已达56,511位,工作地点遍布各地。毕业校友中,除部分出国继续深造外,大多数都能立即投身于台湾建设行列中,贡献所长。由于实作经验丰富,理论基础完备,工作态度认真,毕业校友皆深受服务单位的肯定。

篇6:蔡英文的台湾棋局[定稿]

由于台湾政权马英九的优柔寡断,外刚内弱,因此执政的国民党不但会丢失台湾政权,还会在今后分裂为若干小党或是派别。这样的结果,现在实际已经无需战略预测,而是几乎等同于现实了。今后的问题在于,蔡英文的民进党掌握台湾政权之后会怎样做?他们的战略棋局是否有前途?

台湾经济在2000年以来,历经网络泡沫化、亚洲金融海啸以及欧债危机,在亚洲四小龙的经济队列中,通常位居中下游的时候居多。2000年至2014年,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增长率平均为4%,跟中国香港差不多,但低于新加坡和韩国。到了2014年,台湾经济超越3%大关,重回“四小龙”之首的位置,而2015年经济增长也算稳定,大致可达3.5%的GDP增长率。不过,总体看台湾经济,还是磕磕绊绊,并不顺畅,台湾经济并不能成为马英九执政时期的亮点。

回顾台湾经济的表现,可以发现如下特点。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台湾当局的大力扶植下,在美国为首的国际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刺激下,台湾以电子信息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1990-2000年,台湾的制造业类指数由76.37提高到129.87,增加53.5个百分点;而在这其中,电机电子器材业指数则由55.37提高到185.43,增加130.06个百分点,增长速度远高于制造业的总体水平。电子信息产业在台湾制造业中的地位快速上升,成为制造业的第一大产业。在1987-1998年时,电子信息产业占制造业的比重就由16.89%提高为30.26%,在台湾四大类制造业中的比重从末位升至首位;而同期传统消费品制造业则从首位降到末位,所占比重由31.52%下降为17.54%。2000年电子信息产业占整体制造业产值的比重持续提高至37.8%。所以台湾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一个以电子产品制造业为主的制造业发达地区。

不过,台湾的制造业并非只有电子产品,其纺织纤维品的出口所占出口比重依然有一定比重。而台湾的自行车、橡胶、精密机械、石化、新能源和生物科技等产品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中也有相当的地位。总体看台湾经济,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制造业社会,制造业文化非常强盛。

在市场空间方面,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台湾主要是以美国市场空间来支持其经济发展的,但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台湾对美出口的比重逐年下降,对祖国大陆的出口日渐上升。大陆地区的市场空间是台湾外汇储备的最重要来源。2000年的时候,台湾总体外贸顺差额仅83.1亿美元,而对祖国大陆的顺差额就达204.5亿美元。此后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顺差差不多每年有400亿美元,2013年甚至达到1160亿美元。所以,台湾经济对中国市场有着明显的依赖性。

从政治经济层面来看,马英九主要是政治盘,蔡英文的未来则是经济盘。对于蔡英文的挑战在于,她必须继续搞好台湾经济,否则其支持度不但会下降,甚至也可以说,蔡英文浪费了台湾民间的高支持度。

那么未来蔡英文将会如何导引台湾经济呢?蔡英文在经济层面是否会成功呢?

这就必须看到,蔡英文手里也有棋局。关键就看她如何打好“台湾制造”这张牌!如果“台湾制造”这张牌运用得好,台湾经济有机会从亚洲的边缘变身成为亚洲制造业新中心。

如果蔡英文打算这么做的话,有迹象可以观察,一是换掉台湾现在的“央行”行长彭淮南;二是让台币重贬25%,大致要达到兑美元40的水平。通常来说,本币重贬是双刃剑,有很大的杀伤力,在亚洲国家和地区中,因此偏偏会受益的只有日本和台湾,这是因为他们的企业在境外都有大量的美元存款。而别人受损它受益,一进一出之间,台湾制造业将会赢得发展机会。

未来的亚洲,重工制造业是中国和日本,韩国在中间,台湾则在轻巧精制造业方面有望赢得制造业中心地位。

如果蔡英文能够妥善营造 “台湾制造”概念,用各种金融产业政策加以配合,让“台湾制造”的概念全球化,则台湾重新赢得弹性的制造业加上服务业,有望让台湾经济更上一层楼。这种情况下,比马英九理性的蔡英文连任自然不成问题,而台湾经济与大陆经济的紧密关系也不会出现大问题,甚至还会比马英九时期更进一步。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总的来说,不宜低估台湾未来民进党政权在经济方面的作为,即便是蔡英文,同样也有牌可打。而在两岸经济互为依托的局面里面,中国大陆市场空间的魔力日渐上升,两岸关系,尤其是经贸关系不会有大的问题。(ACG)返回目录

【政策:财政部扩大企业研发税收优惠政策范围】

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进一步调整了研发活动的定义和扩大了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推出负面清单,明确了不适用加计扣除的活动和行业。另外,还明确了企业会计核算与管理要求以及完善了管理事项和征管要求等。《通知》明确,企业产品(服务)的常规性升级、商品化后为顾客提供的技术支持等活动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烟草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娱乐业等被列为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通知》的一大亮点,是在原有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范围上扩围。研发费用税前扣除范围新增外聘研发人员劳务费、试制产品检验费,取消了过去实际操作中争议较多的对研发仪器、设备和无形资产“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限制,并增加了不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10%的其他相关费用项目(如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差旅费、会议费等)。包括企业为获得创新性、创意性、突破性的产品进行创意设计活动而发生的相关费用,也可进行税前加计扣除。除了从横向上扩大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外,《通知》同时拓宽了纵向时间维度,即企业符合本通知规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条件而在2016年1月1日以后未及时享受该项税收优惠的,可以追溯享受并履行备案手续,追溯期限最长为3年。(RW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两岸最高领导人直接会面取得历史性突破】

新华社4日报道,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4日宣布,经两岸有关方面协商,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将于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据张志军强调,此次会面双方以两岸领导人身份和名义举行、见面时互称“先生”,是经双方商定的。这是在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根据一个中国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体现了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这次两岸领导人会面安排在新加坡举行。张志军介绍,两岸领导人此次会面,将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探讨深化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增进两岸民众福祉等重大问题,以维护和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会面结束后,两岸领导人还将共进晚餐。实际上,“习马会”在新加坡登场的消息在3日晚上已由台湾媒体率先披露,马英九将于10月7日在新加坡与习近平见面。据台湾官方发言人称,马英九此行目的是“巩固两岸和平,维持台海现状”,不会签署任何协议,不会发表联合声明。由于马英九已不是国民党主席,他目前只剩下台湾地区领导人这一政治身份,因此他与习近平的会面不是国共两党领导人的会面,而是两岸现任领导人的会面。实际上,这是自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也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对于还有半年任期的马英九来说,此次会面将为他个人的政治生涯留下一笔“政治遗产”,但对于台湾目前的政治格局不太可能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比较而言,这次两岸领导人对等会面,对于大陆来说的意义可能更大。一是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体现了大陆对于两岸问题的新的容量和灵活的思路;二是将两岸的协商与沟通推到一个新的轨道上,不论台湾明年大选的结果如何,都会承认这一个历史现实,今后讨论的起点都会以“习马会”作为参照系;三是当前中国大陆在TPP、南海问题、东盟问题、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等问题上,受到了不小的压力,与台湾共同在两岸关系上取得突破,在政治上具有重要的突破意义。(A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成品油市场化改革的“玻璃门”正被缓慢推

开】

今年以来,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进口权都在逐渐放开。日前,商务部发文批复宝塔石化及亚通石化正式获得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而此前宁夏宝塔及东营亚通已经先行获得原油进口使用权,这意味着双权皆有的地炼数量增加至六家。而山东汇丰石化、万达天弘化学、寿光鲁清石化、京博石化等四家已经进入公示环节,这意味着其原油进口使用资质已经基本确认。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获得原油进口使用权的地方炼厂扩容至11家,配额数量总计达到4978.88万吨,共淘汰及承诺淘汰重组装置产能3357万吨/年。需要一提的是,10月21日,随着亚通石化委托中海油进口的5.6万多吨原油抵达东营港,截至目前,东营三家民营地炼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并获得配额的地炼企业,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了首次原油进口。10月9日,垦利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自营进口了10万吨原油,并顺利到达青岛港。自进口原油使用申请细则发布以来,关于对民营油企放开进口原油的相关消息频频出台。今年5月份,东明石化率先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并由此拉开序幕,随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原油进口权不断放开。然而,仅仅是进口原油使用权尚不能说明对进口原油的放开,其仍需要通过具备原油进口资质的第三方企业代理进口原油,随之配套的原油进口权的同时获取才能让民营地炼企业在上游原料板块不再“受制于人”。但目前看来,由于成品油上下游垄断已久,市场化改革并非易事。若上游开采、中间炼化环节存在的垄断问题得不到大幅改变,则成品油价格完全放开的过程仍将缓慢。(NLEQ)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法气候变化声明为巴黎协议预热】

国家主席习近平昨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到访的法国总统奥朗德举行会谈。两国元首共同发表了《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提出希望在12月举行的巴黎气候大会上,携手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巴黎协议。声明提出,两国将启动中法绿色低碳经济工作组,以加强双方在气候和能源相关问题上的双边对话和务实合作。在声明中,双方支持每五年以全面的方式盘点减排进展,这被视为是一个重要成果。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信任是另一个关键矛盾。中法双方重申,确定一个清晰、可信的发达国家实现到2020年每年动员1000亿美元目标的路径至关重要。中法双方强调巴黎协议中需要包含有强化的透明度体系,以建立相互间的信任和信心,并包括对行动和支持进行报告和审评以促进成果的有效实施。中法双方认识到动员气候资金以支持发展中国家实现低碳、气候适应型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支持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非洲国家。法国重申所承诺的到2020年将每年现有30亿欧元资金支持提高到50亿欧元以上。中国重申所宣布的拿出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RWSQ)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资本外流的八种路径】

在中国,由于存在年换汇5万美元的限制,如果想通过正规渠道把国内财富大规模转移到国外,并不容易,但是这个市场上总不缺乏灰色的途径。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大致有八种常用方法可以将境内资产向外转移:

1、香港地下钱庄。香港有超过1200家换钱庄,经营着财富转移的业务,手续费大概每100万港元只比银行换汇高1000元人民币左右。原理是:大陆人A先来到香港开设香港的银行账户,然后到换汇店,用自己在国内的人民币账户转账给钱庄主人B在国内的账户,确认到账后,B计算好汇率和佣金,再将等额美元或港元转到A的香港账户里。

2、大陆地下钱庄。换汇人将需要转移的人民币交给中国境内的地下钱,庄在境内向换汇人签发来自香港银行的外币支票,因体积较小,可以由换汇人自己夹带出境,再行兑换。

3、多账户“蚂蚁搬家”。利用“个人每年5万美元跨境汇款”的政策,搜集亲友的或购买大量个人身份证,开立结算账户,将大额资金分散存入银行并汇出。

4、回购商品。有些香港的珠宝商店提供“回购”的特殊服务,在这里你可以在店里用银联卡刷金条,然后再把金条以一定的折价卖给珠宝店。

5、“改装”POS机。所谓“改装”的银联终端机,乃经过不法之徒使用网络技术,每当有人在香港/澳门使用银联信用卡时,银联系统却被蒙骗,误以为交易在大陆内地进行,从而省却境外交易相对较为昂贵的手续费,而且更可逃避国内外汇管制的监控,成为国内资金转移至境外的渠道。

6、夹带现金。最原始的“换汇”方法是夹带现金,因出入境夹带现金额度有限制,一种方式是通过人海战术多次往返,另一种就是通过特殊通道夹带,直接偷渡运送,逃过检查。

7、利用企业结售汇额度。个人利用外贸公司的经常性项目进行交易。

8、人民币资产抵押贷外币。对多数想在海外买房的富人来说,中国有银行可以提供资金渠道。(RLEQ)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央行人士预期宽松货币政策效果明年显现】

中国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日前在出席“未来能源亚太峰会”期间表示,部分市场参与者之所以过度悲观看待中国经济前景,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意识到那些将促成经济增长前景稳定的利好因素。这些利好因素包括:国内房地产销售复苏、一直致力于稳定经济的宏观政策,以及全球增长回升。马骏还表示,中国央行一直在降息,并向经济提供更多财政支持,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需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显现。数个季度后才会出现的滞后效应也将促进增长。央行技术分析显示,货币宽松政策对实体经济影响完全显现需要约9个月的时间。这是他第二次表达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他曾在10月22日表示,政策出台后的效果显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国“稳增长”措施也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根据模型测算,稳增长的宏观政策效果可在出台6-9月后达到峰值。马骏当日还称,或许在两三个季度后将会看到房地产投资的企稳回升,进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增长。马骏指出,展望全球经济,中国出口产品需求明年应能回升。他援引IMF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3.6%、高于今年预测增长3.1%的预测称,如果情况属实,中国出口需求将强劲。他希望看到全球经济能够复苏,至少可以温和增长。(RWSQ)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异地高考的步伐应该迈得再快一些】

近日招考部门发布消息,符合条件的外地考生在粤参加异地高考将在近期启动报名。目前,广东异地高考方案进入“第三步”。根据广东异地高考“三步走”方案。第一步,从2013年起通过积分入户的外来工其子女可参加高考;第二步,从2014年起有合法稳定职业、住所并连续3年以上持有居住证以及缴纳社保的外来工,其子女具有3 年完整学籍可参加高职录取; 第三步,2016年起,外来工符合上述条件,其子女在广东参加中考并在父母就业所在城市具有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的可参加高考。如今,前两步都已经如期完成,广东异地高考顺利进入“第三步”。然而,尽管目前来看,广东省在异地高考问题的解决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面,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改革步伐显然还是有些慢了。从全国层面来看,异地高考制度的改革并非单兵突进,其完成进度与各项配套制度密切相关。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贯穿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户籍制度进一步放开,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养老医保正在实现并轨,在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又传来全面二孩政策即将落地的消息,这些改革的新措施,都会对全国人口的流动现状产生影响,进而也会对异地高考制度产生相应的影响。比如,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后,虽然这些新生儿离高考还有很长时间,但势必会产生入托、入学的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新问题,教育部门如何提前布局,进行衔接,而财政用于教育不同阶段的投入比例怎么调整,可能都是不得不考虑的,这也给异地高考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RLEQ)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在华日资企业对华投资意愿未减】

日前,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对数十家在华日资企业走访调查,汇总出《日本企业在华业务的现状和展望》报告。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北京代表处所长田端祥久表示,日本经济界、企业界仍然非常关注并重视中国。该机构网站主要介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形势、投资环境等信息,通过对网页访问量的统计发现,多年来对中国信息的访问量始终占据首位。2014年530万次的访问量中,关注中国的有39.1万次,对中国信息的关注度始终占据点击量第一位。有关日本企业对华投资进展情况,田端说,2013年三季度以来,日企对华投资呈现止跌态势,虽然与前两年相比徘徊在低水平,但派驻中国的日方员工和日资企业中国地区负责人对于扩大在华业务持积极态度。近两年来,每季度投资到位金额均为10亿美元左右,与2009年、2010年持平。2015年6月至8月份,该机构代表处走访的35家日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预计中国经济将持续稳定增长。至于今后日本企业对华业务的态度,该机构获得的22条回答中,有15条回答表示将加大对华投资,只有7条表示“维持现状”。多数企业表示中国仍然是重要的战略投资区域,是潜力巨大的市场,将积极寻找业务机会,扩大在华企业的投资。通过对汇总结果的分析发现,表示将继续扩大对华投资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食品、制造业、汽车等运输机械设备、化学及医药行业等,这些行业是近几年在华产品销售最多的行业。这说明日本企业对华合作已经从加工出口转型为在华制造、在华销售的本地成长战略。相反,纯加工出口型行业,如传统的纤维和服装制造业正在将生产基地从中国迁往东南亚地区。田端深有感触地表示,通过此次调查汇总发现,日中两国的经济关系并不像某些媒体报道的那样糟糕,此次发布报告的目的就是希望客观地介绍在华日资企业的情况,让国际社会全面准确把握中日经济关系的现状。(NLEQ)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国内中小企业的增长动力在放缓】

渣打银行4日发布报告称,10月渣打中国中小企业信心指数(SMEI)降至2014年指数首次发布以来最低,其中中小企业经营现状、经营预期和信用状况三项分项指数全面下滑。报告显示,10月整体指数由9月的56.6降至55.0;其中,10月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分项指数由9月的54.9小幅下滑至54.4。信用状况分项指数下的四个组成部分中,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意愿指标降至52.1,为年初以来最低水平。与此同时,企业现金盈余指标由9月的54.7降至53.8。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下滑是10月中小企业调研的一个亮点。报告指出,尽管央行放松货币政策,但目前中小企业融资仍相对困难。市场前景尚不明朗、监管严格和避险偏好等因素导致银行即便现金充裕,也对中小企业惜贷。政府仍需通过放松相应监管限制和大力发展国内资本市场等扶持中小企业。虽然指数位于50以上表明中小企业仍处于扩张中,但指数下滑显示增长动力正在放缓。渣打称,“这和我们近期与当地客户交流时所获得的信息一致,部分中小企业反馈称仍然存在融资难、税负较重和业务资源有限等诸多困难。”(RWX)返回目录

【市场:缺乏盈利模式仍是二手车O2O行业的主要隐患】

上半年刚刚获得大量融资注入的二手车O2O行业,在本轮资本寒冬中似乎并不慌张,然而在风平浪静的表面之下却可能正暗藏着礁石。截至今年7月,优信集团、诚车优品、人人车等不下10家二手车O2O企业获得融资,金额从千万元到上亿元不等;其中赶集好车更是在更名为瓜子二手车直卖网后,获得58赶集联席CEO杨浩涌未来一年投入10亿元的承诺,整个行业似乎在资金方面并不紧缺。然而,对此近日却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在整车市场上,几乎所有品牌的前端销售都是亏本的”。事实上,尽管汽车销售行业远没有到寒冬期,但初创企业对盈利模式的思考仍然十分重要。互联网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让二手车电商很难在汽车销售中谋得较大利润。在此情况下,大多数二手车电商将盈利点瞄准了汽车金融及售后市场。但在售后市场方面,即使是垂直类养车平台,在当前的资本寒冬下也开始战略收缩;而在汽车金融方面,目前也仍处于市场奠基阶段,无法妄言盈利;此外,二手车O2O将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嫁接线上,虽然中间省去了多重经销环节,但整体盈利模式没有改变。从汽车金融、汽车交易到售后服务,企业间同质化竞争在所难免。烧钱烧出来的繁荣总是短暂,随着时间的推移,二手车O2O企业缺乏盈利模式的问题,恐怕会日益显露。(RMW)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语音服务免费将是电信行业发展趋势】

在近日开幕的第六届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据香港HKT执行董事ALEX ARENA表示,“HKT已经实现了语音服务的完全免费,我们的收费模式将完全依赖于数据服务。”ALEX ARENA称,电信行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都在发展演变,香港的手机的渗透率超过了200%,每年数据增长量超过50%,服务的销售量在上涨。事实上,从国外运营商的情况来看,随着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运营商没有必要维护仅仅能够提供语音业务的2G网络。国外很多运营商已经选择了关闭2G网络,甚至是3G网络。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通话时长的缩短,语音免费已成趋势。中国移动前任董事长王建宙曾经表示:“打电话免费是趋势,但是中国移动现在不得不进行抗拒。”有分析指出,运营商语音通信的高峰时期已经成为过去式,但是原来为语音业务建设的基站和资金投入,都是有生命周期的。运营商需要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因此,国外电信运营商推出包月不限时长的语音服务可以说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前设备,解决当前的问题。根据三大运营商2015年三季报,话音业务收入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降至32.1%,比上年同期下降10.2个百分点,移动话音业务收入同比下降过快且占比回落幅度大是主要原因,移动本地、长途和漫游等移动话音收入降幅均超过13%(按可比口径测算),在移动通信业务收入中的占比降至38.3%,比上年同期下降12.7个百分点。但即便如此,语音收入目前仍然是运营商收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分析人士也认为,语音在很长时间都依然是国内运营商一个主要收入来源。(RWSQ)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国内钢铁企业面临的出口压力日益增大】

上一篇:机电专业02级毕业实习报告下一篇:绿城农业基本情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