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律活动和舞蹈

2024-05-23

韵律活动和舞蹈(通用12篇)

篇1:韵律活动和舞蹈

第2课 韵律活动和舞蹈

1.韵律活动和舞蹈

教学内容

集体舞:嘀哩嘀哩 动作方法

歌曲前半段舞蹈动作(学生成双圈站立,男生站外圈):

1~4女生逆时针方向跑跳8次,两臂屈肘前后摆动,五指分开;男生动作同女生,但方向 相反;

5~6 里外圈学生面向圈心,里圈女生下蹲,双手侧平举,手腕按节拍做上下抖动动作;外 圈男生双手上举按节拍做抖动手腕动作;

7~8 动作同5~6,但男女生动作互换;

9~12 动作同1~4,但里外圈跑跳步动作方向相反;

13~14动作同5~6;

15~16动作同7~8。教学目标

(1)能知道集体舞中已学过的舞步方法。

(2)通过观察、体验,掌握歌曲前半段舞蹈动作。(3)对学习集体舞有浓厚兴趣,并乐于重复练习。教学手段

(1)播放“嘀哩嘀哩”歌曲,让学生熟悉音乐节拍。

(2)示范、讲解歌曲前半段舞蹈动作,提示学生观察男女生动作的区别。(3)用口令节拍指导男女生错位跑跳步时的对位动作。(4)在音乐伴奏下,指导学生做连贯舞蹈动作练习。

2. 跑

教学内容 高抬腿跑。教学目标

(1)能说出高抬腿跑的动作要求。

(2)能掌握上体正直、大腿高抬、步幅小、频率快的高抬腿跑动作。(3)能认真学习,做到不怕苦、不怕累。教学手段

(1)根据学生的动作进行讲解,组织学生做手触膝盖高抬腿跑练习。(2)组织练习行进间高抬腿跑,提示大腿高抬、步幅小、频率快。

(3)示范高抬腿跑接加速跑动作,讲解要领。组织练习中用击掌或音乐节奏来加快学生 的练习频率。

课后小结

第5课 韵律活动和舞蹈*跑

1.韵律活动和舞蹈

教学内容

集体舞:嘀哩嘀哩。动作方法

歌曲后半段舞蹈动作:

17~20里外圈学生左手相握,右手斜上举,逆时针方向跑跳步转一圈; 21~24动作同17~20,但方向相反;

25~28外圈男生蹲下拍手,里圈女生从右后跑跳步绕外圈男生一周,同时两臂斜向上举两侧 摆动,回原位,面向圆心。

29~32动作同25~28,但男女生动作相反。

教学目标

(1)能知道集体舞的歌曲节拍和后半段舞蹈动作方法。(2)通过观察、体验掌握歌曲后半段舞蹈动作。(3)对学习集体舞有愉悦的心情和练习的兴趣。教法手段

(1)复习上次课所教舞蹈动作,并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2)示范、讲解歌曲后半段舞蹈动作、方法,提示学生观察男女生动作的区别。

(3)用口令节拍指导学生练习歌曲后半段舞蹈动作,重点指导男女生相互动作的协调配 合。

(4)在音乐伴奏下,指导学生作连贯舞蹈动作练习。

1. 跑

教学内容

30米迎面接力跑。动作方法

面对面站立,传棒人右手持棒跑进至接棒人1.5~2米处时应将棒竖起,并看准接棒人右手 的位置,将棒送上;接棒人在传棒人将跑近时将接棒手举起,大拇指与四指分开,做好接棒准 备。接棒人应在原地等传棒,切不可迎上抢棒,棒交接时应互相配合,传棒人从接棒人右侧跑 进。

教学目标

(1)能知道迎面接力跑的基本方法。

(2)能做出迎面传接棒动作和正确的错肩方法。(3)能认真负责,互相协作配合。教法手段

(1)组织跑的辅助练习和自然快速跑。

(2)示范、讲解迎面传接棒动作;组织用慢跑做迎面传接棒练习,提示两人传接棒时相 互配合,互错右肩传接到位。

(3)

分组做30米迎面接力跑,练习几次后组织比赛。要学生明确规则:一是接棒人未 接到棒不能起跑;二是传接时如掉棒,谁掉应谁拾,不能抢拾;三是接棒人的手必须再起跑线 处标杆一侧,接棒后绕过标杆才有效。

课后小结 第7课 韵律活动和舞蹈*跑

1.韵律活动和舞蹈

教学内容

集体舞:嘀哩嘀哩。教学目标

(1)能记住集体舞的歌曲节拍和舞蹈动作。

(2)能随歌曲节拍连贯完整练习,并能自我创编跑跳步时的手臂动作。(3)能积极参与、相互合作,并乐于自我表现。教法手段

(1)由组合学练小组,分散自我复习前两次课的舞蹈动作。

(2)赏同学的精彩表现,然后再分散自我模仿、体验连贯完整动作。

(3)双圈队形站立,先随音乐节拍做连贯完整动作练习,然后在教师启发下,自我创 编跑跳步时的手臂动作。

2. 跑

教学内容

3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目标

(1)能说出迎面接力跑的传接棒要领。

(2)能做出迎面接力传接棒技术动作和传接顺序,做到传接棒速度快。(3)对练习有浓厚兴趣,能互相协作配合。教法手段

(1)组织学生做原地摆臂、高抬腿跑、听信号各种姿势的起跑练习。

(2)分组慢跑中练习传接棒动作,要求逐渐加快接棒速度。请做得好的学生表演。(3)分组练习30米迎面接力跑,并组织比赛。立定跳远

第13课 韵律活动和舞蹈*跑

1. 韵律活动和舞蹈

教学内容

舞步:点步、踏踢步。动作方法

点步预备姿势:正步或小八字步准备。动作开始时,主力腿膝关节随音乐节拍原地屈伸踏 步,或向任意方向上步、撤步,同时动力腿的脚掌或脚尖按音乐节拍有规律地点地,点地的位 置可在主力腿的任意方向。两脚可交替变换做点步。

踏踢步预备姿势:正步或小八字步。以左脚为例,第一拍,左脚原地踏一步,同时双腿膝 关节自然弯曲。第二拍,左脚蹬地直膝向上跳起,脚离地,同时右脚向正前方(或其他方向)直腿跳起,脚可钩可绷。

教学目标(1)能了解点步、踏踢步的动作方法。

(2)能做出不同方向的点步、踏踢步组合动作,并能进行创造性学练。(3)能主动配合教师完成两种舞步的学习任务。教法手段

(1)示范、讲解点步、踏踢步的动作方法,提示学生观察点步、踏踢步的动作要领。(2)在音乐伴奏下,指导学生将各种方位的点步串联起来组合练习。(3)再音乐伴奏下,指导学生将各种方位的踏踢步串联起来组合练习。(4)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自我创编加手臂动作的点步、踏踢步小组合。2. 跑

教学内容

50米快速跑。教学目标

(1)能说出快速跑时上体的正确姿势。

(2)能做出用站立式起跑的快速跑,做到跑时上体正直,稍向前倾,跑得快速、自然。(3)练习中能勇猛、顽强,敢于自我表现。教法手段

(1)组织准备活动,练习原地摆臂、高抬腿跑、站立式起跑。

(2)示范快速跑动作,提问快速跑的上体正确姿势,要求学生议论后回答并演示动作。(3)分组做50米快速跑,可用计时跑、让距跑、追逐跑等形式组织练习。课后小结

第19课 韵律活动和舞蹈*投掷

1. 律活动和舞蹈

教学内容

集体舞:小风车。动作方法

歌曲节拍中的舞蹈动作:学生成双圈队形站立,女声站里圈。女生两手叉腰,男生两手搭 在女生肩上。

1~3男女生小碎步顺时针方向走8步; 4~6原地左、右脚跟侧点地一次; 6~10动作同1~4,但方向相反;

10~13两人手拉手向逆时针方向翻转一次; 14~16女生两手叉腰,男生两手搭在女生肩上。教学目标

(1)能知道“小风车”歌曲节拍和已学舞步。

(2)能掌握歌曲中的分解舞蹈动作方法,并能自我模仿性学练双人配合舞蹈动作。(3)对学习“小风车”有愉悦的心情和练习的兴趣。

教法手段

(1)播放“小风车”歌曲,让学生熟悉音乐节拍。(2)示范、讲解歌曲中分解舞蹈动作方法。(3)用口令指导学生练习分解舞蹈动作,重点指导男女生相互配合动作的练习。

2.投掷

教学内容

两脚前后站立投掷垒球。教学目标

(1)能了解挥臂速度、力量和投掷远度的关系,提高快速有力挥臂的自觉性。(2)能连贯地练习蹬地转体、挥臂动作,做到挥臂快速有力。(3)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练习认真、刻苦。教法手段

(1)组织准备活动和蹬地转体、快速挥臂的徒手模仿练习,加强快速发力的意念。(2)举例说明炮弹射击等例子,只有发力大、速度快,才能飞得远。组织学生分散击 打向上抛起的乒乓球,看谁击打的远。

(3)指导学生分组练习投掷垒球,要求动作熟练、连贯。小场地可对墙投垒球、网球、皮球等。课后小结

第24课 韵律活动和舞蹈*跳跃

1. 韵律活动和舞蹈

教学内容

集体舞:小风车。教学目标

(1)能知道“小风车”的歌曲节拍和分解舞蹈动作方法。

(2)能男女生配合进行连贯动作练习,并能掌握创编表现不同的动作。(3)能相互合作,并勇于自我表现。教法手段

(1)复习上次课所学的分解舞蹈动作,并及时纠正错误。

(2)讲解歌曲节拍中的猜拳和创编表现运动的基本要领,重点启发指导学生各自展示表 演的动作。

(3)请几位学生示范表演创编动作,并组织分组学练。(4)用口令节拍指导学生进行联贯动作练习。

2. 跳跃

教学内容 跨越式跳高。教学目标

(1)能记住跨越式跳高的方法。

(2)能试做跨越式跳高的动作,做到两腿依次过竿。(3)对练习感兴趣,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教法手段

(1)示范讲解跨越式跳高的动作和方法。(2)指导学生利用体操棒或竹竿做两腿依次过竿辅助练习。重点提示摆动腿的方法。(3)组织上一步、上三步、上五步起跳过竹竿练习,提示蹬地起跳与摆动腿的动作配合。(4)进行助跑几步、起跳后两腿依次越过斜放横竿练习。课后小结

篇2:韵律活动和舞蹈

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提升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在练习时体会手脚的协调配合,知道韵律活动和舞蹈的基本动作方法,能够掌握舞蹈动作的要领,同时注意身体的协调配合,提高熟练程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体验学习乐趣。本课的难点是根据节拍做出不同舞蹈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进行讲解、示范,使学生对所学的动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例如在学习秧歌舞步的平扭步、大跳步时要先讲解、示范平扭步、大跳步的动作方法,重点提示学生观察大跳步起跳的动作,然后用口令节拍指导学生先练习腿部动作,然后再练习完整舞步,最后在音乐伴奏下,指导学生做完整的舞步练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动作,能说出大跳步起跳的动作和时机,随教师口令练习腿部动作,分散自我学练,二人一组互学互练,伴随音乐节奏做完整舞步练习,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另外,在十字步、秧歌垫步学习过程中,教师先讲明两个步伐的预备姿势以及动作方法,让学生对舞步的学习有浓厚兴趣,并乐于进行自我表现,还可以让学生参看配套教学录象片,从而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提示学生练习时的节奏,用口令节拍指导学生练习,最后还可以通过“扭秧歌”的音乐伴奏进行完整练习。学生在自我模仿两种舞步的动作方法时,要注意体会秧歌垫步的左、右脚交替的节奏。

篇3:韵律活动和舞蹈

一、妙“听”是培养幼儿韵律感的基础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倾听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孩子知识技能的接受和掌握,孩子们在跳舞时没有韵律感,节奏感不强,多数原因是幼儿对舞蹈的音乐不熟悉,没养成善于倾听音乐而舞蹈的习惯。都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可见舞蹈是离不开音乐的,舞蹈动作是借助于音乐的旋律、节奏来体现,让幼儿跳出优美的舞蹈,将音乐的“声”和舞蹈动作的“形”有机结合,才能完整地表现舞蹈的艺术之美。如果动作和音乐不能很好地融合,那幼儿跳出的舞蹈肯定没有韵律感,更谈不上美感,所以,舞蹈活动前先熟悉舞蹈的音乐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幼儿期,孩子们的无意注意占优势,我们就利用孩子这一年龄特点,在一日生活的各个过渡环境里渗透这段音乐,如幼儿晨间活动时播放该音乐,午餐、午睡、区域游戏、美术活动时也播放此音乐,直到孩子耳熟能详,走路、游玩时都轻轻地哼起了旋律,这时再去进行这个舞蹈的教学,熟悉的音乐配上自己创编的动作,孩子们跳起来就容易多了,很快地,感觉就出来了,跳起来就更优美、更好看了!

二、多“看”是培养幼儿韵律感的途径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多让幼儿走出去,走进大自然,去生活中感受自然的美,积累感性经验,丰富他们的情感,如春天去感受桃红柳绿,小桥流水,春意嫣然的美景;夏天感受骄阳似火、蝉鸣声声中那火热的气氛;秋天的庄稼丰收、硕果累累、人们忙着收割的丰收景象;冬天的雪花纷飞、世界一片莹白的梦幻世界无不让孩子们激发起无限的遐想,只有这样,她们在舞蹈中才能有激情地去投入,去表现。再有就是多让幼儿欣赏一些短小的、节奏明快、韵律感强的优质舞蹈,让她们在欣赏、感知、模仿中学习舞蹈时表情、动作、韵律该如何运用和体现。

三、巧“练”是培养幼儿韵律感的手段

舞蹈学习离不开多次的练习,只有多跳、多练,在非常熟练的基础上孩子们才有精力去体现舞蹈所要表达的意境、情感,才能随着音乐自然地、优美地跳出舞蹈的韵味来,但幼儿年龄小,如果只是让她一味地去模仿和“克隆”,孩子们就会失去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舞蹈中只能僵硬地乱舞,毫无美感可言,所以在训练幼儿舞蹈中我们应注意巧“练”:一是练时舞蹈动作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得来的,而不是由成人编排好的,如学习舞蹈《欢乐舞》时,随着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响起,老师用充满欢快的语气问孩子们:你们过过生日吗?过生日时都有哪些让你快乐的事情,你高兴得都想跳起来了是吗?然后随《欢乐舞》音乐邀请一名幼儿上来跳,跳完问他:一人跳感觉怎么样?你知道怎么跳才能让你在生日宴会上感到更开心快乐呢?对,邀请好朋友一起跳,你想怎么样去邀请朋友跟你一起跳舞呢?幼儿:“我可以走着去,也可以跑着去。”师:“行,你试试看,看哪个动作更适合你现在高兴的心情。”幼儿随音乐试跳后选择小跑步去显得欢快点,于是老师鼓励其他的幼儿跟随该孩子随音乐一起小跑步去邀请自己的好朋友跳舞。也有幼儿说,我想学小兔跳去邀请我的好朋友,有幼儿说学小鱼游也挺好的,老师充分支持孩子的想法说:是啊,你们想得真好,这样吧,你们仔细听听这段音乐,当第一次听到这个音乐时你们就跳小韵想的动作小跑步去邀请好朋友,再听到这个音乐时就用石新月想的动作小兔跳去邀请好朋友,第三次听到这个音乐就用贾宏宇的小鱼游这个动作行吗?孩子们都同意,在后面的练习中,孩子们更认真了,因为他们在全神贯注地倾听着音乐替换不同的动作呢!二是教师的指导语应幽默风趣、简洁明快拟人化,幼儿边听音乐边跳舞,由于他们的注意分配还在发展的初始阶段,所以刚跳时又要听音乐又要想动作,往往显得手忙脚乱,这时老师可以放慢音乐速度,辅助语言提示,降低初学时的难度,提高幼儿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如舞蹈《小格桑》,音乐前奏我这样提醒:小手叉腰做好准备,小格桑出发的音乐就要到了,小格桑准备出发了。音乐一到,孩子们的动作立马变成了手握冲锋枪、单靠步的动作,在句末再次提醒:“小格桑骑上大红马保卫祖国保边疆的音乐快到了,做好准备准备上马。”就这样练习过一两遍后,告诉孩子老师不帮忙提醒了,需要自己集中精力,有意识地随音乐去更换自己的动作,孩子们在渐渐熟练的基础上跳的动作自然多了,再练练,节奏感和韵律感就出来了。

篇4:韵律活动和舞蹈

本次课,教材选用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课本三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的第二课,依据单元教学计划,本教材我安排3个课时完成,本次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学习集体舞的基本舞蹈动作和接力跑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集体舞中的舞步方法,记住接力跑的术语名称。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掌握歌曲的基本舞蹈动作;使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掌握接力跑的方法,上下肢得到很好的锻炼,提高协调性、奔跑能力。

3.情感目标:对学习集体舞有浓厚兴趣,并乐于重复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扬学生相互学习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舞蹈的基本动作;2.接力跑的方法。

教学难点:1.上下肢的协调配合;2.跑得快速、自然。

四、学情分析

1.学生心理特点: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且善于模仿,喜欢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多人或集体参与的活动,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注意力不太稳定。

2.技术技能特点:其身體基本活动能力在一、二年级通过教学初步得到锻炼,但多是模仿或自发形成的,技术要领还未形成较正确的理解。

五、教法学法

运用模仿法、情境法、竞赛法、游戏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课的教学使学生在新奇中学,在快乐中练,在练中理解掌握知识技能,增强身体素质;同时把音乐有机地融合于体育教学中,活跃气氛,陶冶情操,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六、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通过教师语言提示以“春天到了,寻找春天”为情境,引出课题,创设一个兔子舞的情境,学生载歌载舞进入课堂。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情境为开课的设计,符合中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游戏式的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发展情境,培养兴趣

准备活动:模仿各种民族舞蹈动作,如新疆舞、藏族舞、傣族舞、蒙古舞等。

[设计意图: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兴奋点,为下面集体舞的教学内容做铺垫。]

3.深入情境,发展能力

集体舞:由易到难,从手臂和腿部的分解动作到手臂与腿部的协调配合,通过模仿练习、自主练习、合作练习、自我创编、展示成果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为教学的着眼点,通过及时设疑、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教学手段,较好地突破了难点。体验到与他人合作成功的喜悦心情,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索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4.保持情境,忘却疲劳

这一部分,先设计了救护小树苗的接力赛跑故事情景,让学生按照植树护林来进行,先填土,再浇水,最后希望小树能快快长大,进行装扮小树接力,整个过程通过动脑、互比互学满足了每个小朋友的不同愿望,让他们不仅喜欢跑,而且跑得好,展示了自己在这一方面的特长。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喜欢游戏,有意义的游戏它的内涵要大于娱乐,大于教育。在练习时,充分发挥了小组长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又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了自我发展的需要。]

5.延续情境,消除疲劳

恢复身心:创设情境:“路旁的柳树,在春风的吹拂下,欢快地跳起了独特的舞蹈”进行放松。

[设计意图:对新知识的延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通过学生自身动作的展示,使身心得到调节放松。]

篇5:中班韵律活动:小雨和花

活动目标:1.感受a段音乐旋律的优美舒缓和b段音乐的欢快灵动,体验两种不同风格交替带来的快乐情感。2.幼儿通过倾听音乐,大胆创编雨点落下和小花喝水的动作。3.幼儿通过音乐律动,能和同伴合作表演,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活动准备:音乐、小花图片、乌云图片。活动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都见过雨滴从空中飘落的样子吧?谁来学学看?师点题 二、完整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节奏和韵律。1、教师随完整的音乐在图谱上完成节奏演示。师:刚才小雨点落在小花上每次敲了几下?(2下)2、师带领幼儿用身体感受节奏,强调敲2下。三、幼儿欣赏a段音乐,与同伴合作表演。1.师:刚才看到很多小雨点在小花的不同部位都浇浇水。2、尝试用“滴答”来表示每个乐句的结束。师:小雨点落在身上会发出什么声音?(滴答)3、学习a段律动(1)师请一幼儿示范合作表演。师:我刚才是怎么给我的小花浇水的?师小结(2)请幼儿自由结伴,一起玩a段律动。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小花和小雨的互动。(3)再次自由结伴随乐进行a段律动。提出要求:小雨要从高高的天空上飘落下来,小花要很热情地看着小雨。四.欣赏b段音乐,一起玩捉迷藏游戏。1.教师示范怎么和小花捉迷藏。提出要求:小花的脚不能动,手和眼睛要追着小雨。2.教师和全体幼儿一起尝试玩“捉迷藏”。五.完整的表演a+b段1.完整的播放乐曲,教师跟着音乐逐个敲醒所有的小花并和幼儿完整表演整段乐曲。2.幼儿自由结伴,随乐完整表演a+b3.结束师:小花们都喝饱了么?喝饱了就去花园里吧~

篇6:中班韵律活动《厨师和小老鼠》

a段音乐:

第9小节开始,每8小节分别做动作:双手做和、捏、擀、切、扯面团的动作;

b段音乐:

第53-55、59-61、65-67、71--73小节:小老鼠做“闻”的动作,小厨师“睡觉”;

第56-58、62-64、68-70、74--77小节:小老鼠做“躲”的动作,小厨师“伸懒腰”;

音效部分:厨师捉小老鼠,学说陕西方言。

游戏玩法:

1.照镜子游戏:厨师与小老鼠面对面同时做面条。

2.躲藏游戏:小老鼠围绕厨师闻面条,找面条,厨师伸懒腰时及时蹲下躲藏。

3.追逐游戏:幼儿双图圆站立做动作,听到油瓶碎了的声音后,厨师才能去捉小老鼠。考虑到游戏的可循环性,建议再进行角色互换。

活动目标:

1、结合故事情景表现厨师和小老鼠的肢体动作,感知音乐ab乐段结构和不同风格。

2、在熟悉乐曲旋律韵基础上,游戏中分角色感受与表现音乐,深化对音乐的认知。

3、体验厨师和小老鼠在“厨房”做面及学说陕西方言的乐趣,在躲藏中学会克制,在追逐中学会竞争。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剪辑、音乐特效(油瓶碎了);圆形座位摆放。

2.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做面条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教师:一年一度的陕西美食大赛就要开始了,小厨师们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着,一群小老鼠趁机溜进了厨房,它们也学着小厨师的样子做起了面条。面条做好了,休息一下吧。听到小厨师们的呼噜声,小老鼠们偷偷站了起来,想尝尝厨师的面条和自己的面条究竟谁的更好吃。这时,厨师伸起了懒腰,吓的老鼠赶紧蹲下,躲在了灶台下面。小老鼠的一举一动其实都被厨师们看见了,厨师们也想知道自己的面条做的好吃不好呓?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件好玩的事吧。

2、选取动作

教师:我们刚才在音乐里听到了都有谁7厨师在做什么?谁能学一学。

3、故事、动作与音乐的匹配

(1)坐在座位上做上肢动作:厨师和小老鼠一起做面条专互逗

(2)站在座位前做上下肢动作:厨师和小老鼠一起做面条斗互逗追逐。

4、挑战的累加

(1)师幼示范游戏,交待游戏规则:听到油瓶子打碎的声音,厨师要立刻转身去找你身后的那只老鼠。

(2)在追逐游戏中学说陕西方言。

篇7:大班韵律活动:小松鼠和小松树

1.在《小松鼠与小松树》的律动基础上,用c、d段进行规则变化,逐步完整游戏。

2.在音乐中探索角色在双圈上的不断转换,引导幼儿在合作中将游戏共同推进。

3.幼儿在音乐结束时,能迅速做出造型并做到不影响他人游戏。

篇8:韵律活动和舞蹈

现在, 很多青年人开始学习民族民间舞, 开始热爱我们的舞蹈传统了, 这实在令人兴奋和欣慰。但地道地掌握好民间舞蹈, 却又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有人说民间舞一学就会, 谁还不会扭两下子。要知道, 我们要学的已不是停留在民间自娱意义上的舞蹈了, 它经过了文艺家的整理加工, 已经被美化和规范化, 而成为一种表演性艺术。民族民间舞蹈有着自身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 有着不同民族特定的风格韵律、感情色彩和精神气质。要得其神韵, 就必须对各自的内外部特征加以甄别和强化;然而关键在于, 要准确地体味和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律和它丰富的内在感情色彩, 而不能仅限于外在动作的模仿。

那么, 民族民间舞的风格韵律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 它往往不是体现在大幅度的动作姿态上, 而是在一些不那么引人注目的连接动作中间, 在这一舞姿与那一舞姿的过渡之中, 在第四拍或后半拍, 在一抬头、一动脖、一动眉, 在转身的那一瞬间……在这些地方, 风格韵律被突出和集中地体现出来了。维吾尔族古典舞蹈“打鼓舞”中, 有女演员向前自然走步的动作, 看起来很容易做到, 但要走出维吾尔族妇女那种稳健而典雅的气质, 就不那么容易了。这几步走比练好几个技巧还要难得多。当然, 要掌握民族民间舞的风格韵律, 首先要非常熟练地掌握好它的外在动作和姿态, 因为民间舞的小法儿, 小零碎儿很多, 需要经过反复地琢磨和练习才能掌握, 只有这样才能给内在情感提供完美准确的外在形象, 从而达到神与形的高度统一。俗话说“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要使民间舞的神、形统一, 没有别的捷径可寻, 必须多学、多练、多演, 向生活学, 向民间学;只有勤学不懈才能有所收获。我从小生长在四川藏区, 对藏族舞蹈比较熟悉, 喜欢跳一些热情奔放、节奏强烈的民间舞蹈, 像维吾尔族舞、蒙古族舞这些与我的气质相近的舞蹈, 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但是学习汉族和朝鲜族的舞蹈时, 便遇到了一些困难。刚接触汉族和朝鲜舞的时候, 在感情和动态方面都不很适应, 尤其是朝鲜族舞蹈那种冗长的动律练习和平缓的节奏, 几乎使我昏昏欲睡, 总是掌握不好身体的起伏与呼吸的关系, 感到苦得很。后来, 通过到延边深入生活, 逐渐熟悉了朝鲜族人民的思想感情, 为了进一步把握好朝鲜族舞蹈的各种复杂的节奏, 我用了很长时间练习打长鼓, 这样, 经过深入生活和不断的学习, 我逐渐掌握了朝鲜族妇女的形体动态, 体验到了她们那种温顺、含蓄、内在美的性格特点, 懂得了怎样用内心节奏去调节外在的动律, 基本上达到了神与形的统一。此外, 在演出时我还格外注意化妆造型, 尽量使自己的外形也接近“角色”。我认为, 这种与深入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有意识培养自己从“形似”到“神似”的训练方法, 是行之有效的, 非常有助于更准确地体现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韵律特点。下面, 我再谈一谈汉族舞蹈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什么特色。古代汉族妇女有“笑不露齿”的美德, 这种情感表达上“含而不露”的特征, 已成为一种传统的审美和道德标准, 同时, 这也是汉族女性舞蹈在表情上具有共性的特点。花鼓灯中借用扇子, 另外如“三抬头”, 三次欲言又止且一次比一次强烈, 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就走了。这就是传情达意中的“含蓄”。再如东北秧歌中“似笑非笑”、内热外凉的表情特点, 都与藏族舞蹈中那种酣畅淋漓的感情抒泄有明显的区别。由于地区不同, 就是同一个民族在表达感情上也有差异。以藏族地区为例, 拉萨的踢踏舞欢快而灵巧, 巴塘弦子抒情而细腻, 再如, 云南花灯的素雅, 胶州秧歌的泼辣……可见, 民族的性格不同, 在表达感情上也有着各自的风格特点。

篇9:韵律活动和舞蹈

关键词:赣南采茶舞蹈 动作韵律 表演技巧

一、赣南采茶舞蹈的概况

赣南采茶舞蹈可以说是赣南采茶戏中的一部分。由于地形和气候的自然因素,导致赣南客家人民以茶业来谋生,赣南客家人民在种茶时为了消除疲劳或者是传递某种情感,往往吟诗作赋并将情感投入其中并逐步的演变成了茶歌, “十二月采茶歌”是最具代表性的。灯彩在赣南客家人民的生活中早已存在,每逢过年过节时,客家人民都会举办各式各样的灯彩活动,而后,赣南客家人民把“茶歌”和“灯彩”结合起来就成了众所周知的赣南采茶戏。据调查和翻阅文献得知赣南采茶舞蹈诞生于明末时期。在赣南采茶戏中包含着茶歌与茶舞,采茶舞蹈就是从采茶戏中提炼出来的。

早期的采茶舞蹈是与采茶歌曲融合在一起以采茶戏的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其内容较为简单,动作较为单一,大多数的动作都是从生活中直接模仿得来,没有经过艺人们的美化,表演的内容也几乎是模拟客家人民采茶劳作时简单常见的正采、蹲采、倒采以及送茶等动作。模仿动物的动作也没有现在那么的繁多。同样舞蹈的剧情也较为简单化,内容方面也只是围绕着采茶,没有像现在的赣南采茶舞蹈那样,加入了客家人民的生活,表现的那么生动。而早期的赣南采茶舞蹈与其他地区的采茶舞蹈大同小异,并没有形成自己的鲜明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赣南采茶舞蹈也在逐步发展,从最初赣南采茶戏中所有的舞蹈动作不过数十种,发展到现在的500多种。在这么多种的动作中,最具有当地特色及代表的动作就是矮子步、单袖筒和扇子花了,赣南人民把它们称作是赣南采茶舞蹈种的“三绝”。在数百种赣南采茶戏的传统剧目中蕴藏了赣南采茶舞蹈的精华,如《睄妹子》《钓虫另》《十二月采茶》中就有着各式各样的步伐,摇步、搓步、点步、滑步等等。千姿百态的动作促进了赣南采茶舞蹈的发展。赣南采茶舞蹈中也加入了许多客家人民的生活因素,比如说采茶舞蹈中加入一些故事情节、人物情感等。这也促进了赣南采茶舞蹈的发展。例如在赣南采茶舞蹈《睄妹子》中讲述的就是在元宵佳节那天农村里的“米童”哥哥与邻村的“妹子”唱起了阳光小调,跳起了赣南采茶舞蹈,相互传递着爱意的一段小故事。

二、赣南采茶舞蹈的动作韵律

(一)赣南采茶舞蹈动律

赣南采茶舞蹈是以男角的舞蹈和表演为主,相对于中国民间舞蹈来说,赣南采茶舞蹈中的男角舞蹈动作和表演形式更独特。而赣南采茶舞蹈的动律有许多,比如说“屈”“蹲”“转”“耍”“摆”“八字韵”等。其中的矮子步、单袖筒和扇子花是男性主要的动作特征,也是赣南采茶舞蹈的动作特征,它们的基本动律分别是:

1.矮子步的动律

行云流水的矮子步由于是在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中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表演动作,因此结合当地人民的劳作和地形可以得知它的动律在于“屈”和“蹲”,每个动作都是在双腿保持半蹲或者是全蹲的姿态中进行,同时在走的时候肩膀也有其动律,带着一点点八字的韵律,双手平放在两旁,四指并拢。它的动作虽然千变万化,但做好矮子步的内在感觉是气息深沉和唱腔融为一炉。正如该动作的口诀:“老虎头,鲤鱼腰,双手娥眉月,脚下轻飘飘。”它是采茶舞蹈中必不可少的动作,在经典的剧目《睄妹子》和《钓虫另》中都有出现。

2.扇子花的动律

扇子花的动作多达30多种,以“耍”“转”为主要动律。较为常见的就有一指花、二指花、三指花、四指花和五指花,这些指花动作几乎都是靠扇子在手上的转动。千姿百态的扇子花主要在表演中用于表达情感,增加美感,渲染气氛等把扇子花熟练运用是赣南采茶舞蹈里必备的基本功。例如在采茶舞蹈《睄妹子》中,就有哥哥妹妹相互传递扇子的动作,这里就借助了扇子这一道具体现哥哥与妹妹之间情感的递进,同时也增加了整个舞蹈的美感。

3.单袖筒的动律

单袖筒的产生源于客家人劳作时腰间系着的带子或是搭在肩上的汗巾,在赣南采茶舞蹈中单袖筒主要以“摆”为动律,较为常见的就是“八字韵律”。在表演中通常辅助表达人的情绪。比如说在《钓虫另》这个舞蹈中就有男子左袖筒划“八字韵律”的动作,这个动作可以表现出男子焦虑的心态,也能表现出男子心生喜悦的状态。

(二)表演动作的舞蹈性

在赣南采茶舞蹈中,有较多的动作是模仿动物的,例如“乌龟爬沙”和“黄狗撒尿”等代表性模仿动物的动作,或者是客家人民在劳作时的姿态,艺人们把这些生活化的动作经过美化后变成含有舞蹈性质的动作,赋予这些动作以美感,通过对生活劳作中的动作进行提炼、加工,再融入到舞蹈的表演之中。为舞蹈作品增加一些审美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同时还可以配上合适的音乐,加上表演者在表演时的表情、神态等,使得这些动作具有一定的舞蹈性。舞蹈中的动作来源于生活,而采茶舞蹈中的大量动作都是客家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三、赣南采茶舞蹈的表演技巧

(一)赣南采茶舞蹈“矮子步”的形态特征

矮子步是赣南采茶舞蹈中的基本动作,是根据客家人民在劳动生活中,上山时腿蹲,挑担时肩压的形态,经过提炼、加工、美化得来的。其姿态为双脚并拢,膝盖向前蹲,上身微微向前倾,屈膝半蹲。这个整体姿态成了我国汉族舞蹈中典型的“三道弯”体态。加上艺人们对其美化,就成了“丑中见美”的代表性动作。艺人把矮子步形象地概括为:“狮子头、老虎背、鲤鱼腰、狗牯尾、狮子跳、架子腿、行如蝴蝶走如水。” 赣南采茶舞蹈中矮子步最主要的动作分为:高桩、中桩、矮桩。其特点为半屈膝或屈膝前蹲,抬头,直腰;除了矮桩要起脚后跟外,高、中桩都不用起脚跟。因此,我们在练习三桩矮步有“老虎头,鲤鱼腰,双手娥眉月,脚下轻飘飘,腰腹紧稳住,膝头定三桩”之艺诀。

nlc202309090300

(二)赣南采茶舞蹈“单袖筒”的形态特征

众所周知,一般在戏剧中的水袖都是成双成对的,唯独在赣南采茶舞蹈中的水袖只有一个左袖筒。据记载,赣南采茶舞蹈中的单袖筒是根据客家人民在茶农劳动时,右手摘茶,左手的袖筒擦汗,这个简单的动作经过艺人们的美化运用于采茶舞蹈之中,它还会用来表现各种情绪,如龙飞凤舞表示喜悦;拂袖而去表示愤怒;唾手而立表示悲伤等等。其动作灵活多变。例如《睄妹子》中有一个很经典的动作就体现单袖筒的特色:左手单袖筒,右手扇子花,踏着矮子步,显得别有一番趣味。它的艺诀是:“摆动像狗尾,站势吊马腿,游走像蛇过,龙头又凤尾。”

(三)赣南采茶舞蹈“扇子花”的形态特征

扇子花是在汉族的民间舞蹈中比较常见的。赣南客家有着这样的一句俗语“采茶冇(没)扇子,等于吃饭冇(没)筷子。”可见扇子在采茶舞蹈中的重要作用。采茶舞蹈中的扇子花与许多民俗舞蹈,民间舞蹈中的用法有些相似,如遮阳、挡风、闻花等,但在扇子花的指法上有着独有的特点,它分为二指、三指、四指和五指这几种不同的甩法,每一种指花在演员们的手中都是那么的亮丽多彩,同样表演者都会把其“耍”“转”得惟妙惟肖。其艺诀为:“五指花头朝天,四指花头朝前,三指花打四边,二指花摇胸前,耘,按,抓,抖靠肚面。”在赣南采茶舞蹈中,扇子不仅可以用来拟作生活用品,劳动工具,还可以用来当作传情达意的工具,这在舞蹈《睄妹子》中体现得淋淋尽致。艺人把扇子花的形态概括为:“过头像葵花,落地滚西瓜,手舞似流水,左右如月挂。”演员们以手持扇子表演各式各样的舞姿来组成不同的形态,胜似鲜花盛开,千姿百态而得名。扇花动作的种类繁多,每种姿态的扇花都会令人心旷神怡。

四、结语

在最近的几年里,经过了许多赣南采茶舞蹈表演者的各地巡演以及陈宾茂老师的教学指导,已经有许许多多的学院、高校把赣南采茶舞蹈作为一门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融入课堂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对赣南采茶舞蹈的兴趣,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感受赣南客家采茶舞蹈的独特韵味。同时,在旅游行业中,也可以让游客们感受到浓厚的客家气息,欣赏最地道的赣南采茶舞蹈。赣南采茶舞蹈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为当地客家人民,我们有责任去弘扬和继承赣南采茶舞蹈。

参考文献:

[1]赣州市文化局.赣南舞蹈集成[M].赣州:江西省赣南市文化局,1996.

[2]王敏.江西赣南采茶戏歌舞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

[3]赖丹.赣南客家舞蹈艺术中“三绝”的审美意韵[J].江西社会科学,2005,(11):133-136.

篇10:韵律活动和舞蹈

动作建议:

第1-6小节:

“小鹿”在原地准备出发。

第?-10小节:

“小鹿”伸出食指和小拇指举在头顶走到苹果园,“狼”睡觉。

第11小节:

“狼”醒来,“小鹿”蹲下。

(第16、2l、26小节同第11小节。)第12-15小节:

“小鹿”伸出食指和小拇指举在头顶走到草莓园,“狼”睡觉。

第1?-20小节:

“小鹿”伸出食指和小拇指举在头顶走到青菜园,“狼”睡觉。

第22-25小节:

“小鹿”伸出食指和小拇指举在头顶走到萝卜园,“狼”睡觉。

第2?-42小节:狼追小鹿,小鹿跑回家。游戏玩法:

1.A段音乐小鹿跟着节拍自由行走,狼睡觉。2.B段音乐小鹿蹲下,狼醒来。3.C段狼追小鹿,小鹿跑回家。

4考虑到游戏的可循环性,建议分组进行扮演狼的角色。活动目标:

l.熟悉音乐的ABC结构,重点对B段音做出反应。

2.跟随音乐节拍到四个指定地点,并做出“小鹿”行走的动作。3.锻炼克制能力:

(1)C段音乐开始时“小鹿”才能跑回家;(2)“小鹿”要从门洞中钻入家。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剪辑2个版本(整体/ABC段分开)、半圆形座位摆放、拱形门三个、拱形门的控制线、四个控制区线。2.经验准备:幼儿有随音乐拍节奏的经验。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

教师:在森林里,有一群小鹿高高兴兴的在找食物,突然听见一个奇怪的声音,小鹿停了下来,左瞧瞧、又看看,什么也没看见,继续走着。突然狼来了,小鹿赶快跑,跑回了家。原来那个奇怪的声音是大灰狼。2.听辨声音

教师:在音乐中也有鹿和狼,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找一找。幼儿欣赏音乐,找出音乐中的“狼和鹿”。教师:你们找到音乐中的鹿和狼了吗?这段音乐是谁呢?你们同意吗?这段音乐他们在干什么?你们同意吗? 3.故事、动作与音乐匹配

坐在座位上做上肢动作:A段伸出食指和小揖指,B段五指张开,C段两手握拳相绕。4.挑战的累加 角色扮演

(1)教师

狼VS鹿--l名幼儿。

(2)1名幼儿狼VS鹿一一2名幼儿和教师。(3)教师一一狼VS鹿一一所有幼儿。

篇11:韵律活动和舞蹈

论文题目 探讨舞蹈教学中怎样增强学生舞蹈动作的韵律

姓 名

*******

院、系

北京舞蹈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专 业

2015 级专升本舞蹈编导

******

*

联系电话

探讨舞蹈教学中怎样增强学生舞蹈动作的韵律

内容摘要:作为一名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自身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学生都需要严肃认真,在舞蹈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完成一段完整的舞蹈,更需要的是增强学生舞蹈动作的韵律感,只有学生的每一步舞蹈都与节拍契合,才算是一段完美的舞蹈,下面我将结合我的个人经历,对舞蹈教学中怎样增强学生舞蹈动作的韵律的方法进行简单探讨,希望能给我国的舞蹈教学带来些许不同。

关键字:舞蹈教学;动作;韵律感

一、舞蹈中肢体动作教学的重要性

1、动作与韵律的关系

2、动作与感觉的关系

3、感觉与韵律的关系

4、肢体动作教学的方式

5、感觉培养的方式

二、形体与气质的培养

1、形体培养的重要性

2、气质培养的重要性

3、形体培养的方法

4、气质培养的方法

5、形体与气质的关系

三、舞蹈动作的韵律化和图式化

1、韵律化的含义

2、图式化的含义

3、韵律化培养的方式

4、图式化培养的方式

5、增加学生对韵律化和图式化的训练

四、注重舞蹈情感的培养

1、引导学生对舞蹈情感进行体会

2、教授学生将情感融入到舞蹈中

3、帮助学生把握舞蹈情感及舞蹈含义

结 语

舞蹈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课程,除了先天的领悟,更需要后期的勤奋学习,而舞蹈不仅仅是简单的动作堆积,更是富有韵律及美感,寄托了个人感情,赋予了独特的寓意的奇妙艺术。舞蹈作为动作的堆积,需要舞蹈者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对每一个动作熟记于心,掌握其中的动作要领,将每一个动作能够熟练的连贯起来,给观看者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舞蹈是极富有韵律及美感的,则需要舞蹈者在练习的过程中,在熟练掌握动作的基础上,配合音乐进行练习,将舞蹈的结点与音乐的节拍配合完美,给观看者带来视觉与听觉的混合冲击效应;舞蹈作为感情的载体,需要舞蹈者在学习时,对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把握,同时进行自我创新,将个人的学习理解体会融入舞蹈中,在表演时与观看者们产生情感共鸣;舞蹈被赋予新的寓意,每门艺术在不同的场合,都可能带有不同的含义,而舞蹈者们也需要把握不同场合,不同舞蹈的不同意义,在正确的场合带来适宜的舞蹈,才能发挥舞蹈的真正意义。舞蹈作为一门严谨的艺术,需要学习者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在其中,而舞蹈的学习中,舞蹈动作的韵律练习,格外需要劳心劳力,每位舞蹈者都需要反复练习把握,熟能生巧,最后达到真正的艺术高度,给人们带来美的体验。

导师意见:

导师签字:

篇12:中班韵律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在活动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现洗澡。

2、在音乐律动中感应乐曲A、B段不同的曲式。

3、感受与同伴合作参与音乐律动的乐趣。

活动材料及准备:

小猪PPT、小猪指偶、音乐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律动入场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我们只有一个接着一个走才能到达哦!”

二、故事欣赏,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故事导入活动

——朋友们看看这是谁呀?他没有朋友很烦恼,为什么呢? ——因为它脏脏的,不爱洗澡,那我们一起来我们来教教它洗澡吧!

三、欣赏音乐,发现A、B段不同的曲式。

1)、倾听音乐第一遍,发现音乐中A、B段不同的曲式。——只跟着做拍腿的动作,引导幼儿倾听音乐

——有没有听到什么特别声音?再听一次,如果听到了就请举手。2)倾听音乐第二遍,观察幼儿是否能掌握B段特定音。

——有什么发现?哪里不一样?老师是怎么做的?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做?这个咕噜咕噜的音乐响起时就提示小猫要用沐浴露了 3)倾听音乐第三遍,游戏中再次听辨A、B段不同曲式。

——我要换动作了哦,请小朋友心里默数我们每次抹了几下沐浴露? ——4次

小结:眼睛很亮,很认真,不仅观察到了我手上的动作,还观察到了动作的变化。

四、创造“洗澡”时的肢体动作。

A、思考尝试创造洗澡的地方,开发幼儿不同的肢体创意。——朋友们来说说洗澡要洗身体的哪些部位?怎么洗? ——幼儿自由表达,教师下位倾听

——(鼓励幼儿表达并示范)你来说说洗哪里?怎么洗? ——你喜欢哪个朋友的动作,为什么?

——因为他拍手的时候加上了头,屁股扭起来了;跟上音乐的步伐。——洗澡是有方法的,首先洗头、再洗手臂、肚子,最后洗腿和脚。——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试试吧!

B、完整跟随音乐A段时自由洗澡,B段时洒沐浴露。

——刚才小朋友洗澡的动作很美、很帅,我问问小猪学会洗澡了吗?他还想学学更多的动作。

C、进一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同伴不同的肢体动作“洗澡”。(播放音乐)——教师带上指偶,巡视幼儿学洗澡的动作

五、小结

小猪现在觉得洗澡真好玩,想和大家一起来洗澡,我们一起来用你觉得最美、最帅的动作洗澡吧!

——小猪今天真开心学会了洗澡,谢谢你们

2014.11 活动反思:

1、教师的活动流程清晰,活动目标基本达到,在活动中有律动的氛围,幼儿创编的动作较多,对活动兴趣较高。

2、入场音乐可以直接用要听的第一段音乐,让幼儿提前对音乐有熟悉感。

3、教师在过程中拍打的第二个节奏太快,没有跟上音乐,可以直接用2/4的节奏拍打。

上一篇:《中国科研文化》读后感下一篇:贴春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