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的总结

2024-05-22

长期股权投资的总结(精选6篇)

篇1:长期股权投资的总结

长期股权投资的费用处理总结:

一、直接相关费用(不包含发行债券和权益性证券的手续费和佣金)这里的直接相关费用是指为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手续费、交易费用等。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2.非一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3.企业合并以外的其他方式下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或者说是手续费等必要支出)计入投资成本。

(审计费、评估费和律师费等中介费用,不属于直接相关费用,都是计入当期损益即管理费用的)

二、发行债券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手续费、佣金的处理。

1.以发行债券方式进行的企业合并,与发行债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应计入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

2.以发行权益性证券(股票)作为合并对价的,与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不管其是否与企业合并直接相关,均应自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发行收入中扣减,在权益性工具发行有溢价的情况下,自溢价收入中扣除,在权益性证券发行无溢价或溢价不足以扣减的情况下,应当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篇2:长期股权投资的总结

孙上元

(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柳州局,广西 柳州 545006)摘要: 本文首先就长期股权投资的分类作了解析;继而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作了详细阐述,此环节先解析的是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会计处理,后就达到重大影响或以上但未形成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务处理作了解析。在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面,对成本法和权益法作了会计账务处理的案例展示,最后就长期股权投资的转换与处置则作了详尽的案例解析。为今后类似问题处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账务处理;案例解析

0引言

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为获取另一企业的股权所进行的长期投资,通常为长期持有,不准备随时变现,投资企业作为被投资企业的股东。与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不同,长期股权投资的首要目的并非为了获取近期的投资收益,而是为了强化与其他企业的商业纽带,或者是为了控制、影响其关联公司的经营政策和财务政策。股权代表一种终极的所有权,体现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投票表决的权利。通过进行长期股权投资获得其他企业的股权,投资企业能参与被投资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从而影响、控制或迫使被投资企业采取有利于投资企业利益的经营方针和利润分配方案。同时,长期股权投资还是实现多元化经营,减少行业系统风险的一种途径。长期股权投资各业务联系紧密、账务处理复杂,关联交易舞弊是上市公司惯用的虚增利润方式。因此,熟悉长期股权投资各类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理解不同会计资料之间的勾稽关系,是财务管理人员及注册会计师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

1长期股权投资的类型

1.1长期股权投资的特点

长期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的目的是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改善和巩固贸易关系。长期股权投资具有长期持有、收益与风险并存、改善企业经常状况等特点。1.2长期股权投资的类型

长期股权投资依据对被投资单位产生的影响,分为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三种类型。

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本企业的子公司。通常,当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50%以上的表决权资本,或虽然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50%或以下的表决权资本,但具有实质控制权时,也说明投资企业能够控制被投资单位。

共同控制,是指按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仅在与该项经济活动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投资企业与其他方

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为本企业的合营企业。

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被投资单位为本企业的联营企业。当投资企业直接拥有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20%以上但低于50%的表决权股份时,一般认为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

对被投资单位产生的影响,其实质是由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决定的,如图1.2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2.1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

形成长期股权投资,可通过企业合并及现金购入、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接受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方式取得等途径。企业合并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2.1.1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2.1.1.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

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合并方的一般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当日被投资方账面净资产×合并方取得的股份比例)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当资本公积不够冲时再冲盈余公积,如果仍不够抵最后冲未分配利润)

贷:转让的资产或代偿的负债(账面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交消费税

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账面净资产中属于投资方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费用、法律服务费用、咨询费用和评估费列入合并方的管理费用。按照发行股份的面值总额作为股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合并方的一般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当日被投资方账面净资产×合并方取得的股份比例)

贷:股本或实收资本(发行股份的面值或新增的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当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成本大于股份面值时挤入贷方,反之挤入借方,如果资本公积不够冲减的则调减留存收益)2.1.1.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购买方应当以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企业合并发生的审计费用、法律服务费用、咨询费用和评估费列入合并方的管理费用。债券的发行费用追加折价或冲减溢价,权益性证券的发行费用在溢价发行前提下冲抵溢价,如果溢价不够抵或面值发行的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一般会计分录如下:

如果换出的是无形资产,按正常转让方式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按上述原则确认的成本)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营业外收入(或借记“营业外支出”)

如果换出的是固定资产,按正常转让固

定资产处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增值税)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如果换出的是存货,按正常销售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如果是换股合并方式则应作如下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按股份的公允价值入账)

贷:股本(按股票面值入账)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倒挤)在另付发行费用时: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贷:银行存款

2.1.1.3其它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初始投资成本包括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企业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应收项目处理。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权益性证券的发行费用在溢价发行前提下冲抵溢价,如果溢价不够抵或以面值发行的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2.2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2.2.1成本法与权益法

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时,采用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除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外,投资企业应当按照享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投资收益,不再划分是否属于投资前和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

被投资方分配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

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当被投资方实现盈余时,首先将此盈余口径调整为公允口径,再根据公允口径后的净利润乘以投资方的持股比例即为投资收益额,具体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被投资方实现的公允净利润×投资方的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

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长期应收款)减记至零为限,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除外。被投资单位以后期间实现盈利的,扣除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应按与上述顺序相反的顺序处理,减记已确认预计负债的账面余额、恢复其他长期权益以及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确认投资收益。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均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

在确认投资收益时,除考虑公允价值的调整外,对于投资企业与其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应予抵销,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应与被投资单位的

净利润加总。即投资收益=(被投资方的净利润-未实现内部交易收益+未实现内部收益的实现部分)×持股比例,如购入方作为存货,未实现内部交易为未将商品销售给第三方的部分,如购入方作为固定资产核算,未实现内部交易为未提取折旧部分。但是投资企业与其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之间发生的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属于所转让资产发生减值损失的,有关的未实现内部交易损失不应予以抵销。

当被投资单位分派现金股利,其它综合收益以及除净损益、利润分配以及其他综合收益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时发生变动时,投资方应按持股比例调整当期损益。2.2.2长期股权投资的转换

2.2.2.1金融资产转换为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因持股比例上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为以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的公允价值加上为取得新增投资而应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作为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再比较上述计算所得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按照追加投资后全新的持股比例计算确定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在追加投资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前者小于后者的,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2.2.2.2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转为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一)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

根据合并后应享有被合并方净资产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合并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达到合并前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合并日进一步取得股份新支付对价的账面价值之和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合并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因采用权益法核算或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核算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暂不进行会计处理,直至处置该项投资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因采用权益法核算而确认的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中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暂不进行会计处理,直至处置该项投资时转入当期损益。

(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

企业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在编制个别财务报表时,应当按照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

其中,形成控股合并前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购买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为原权益法下的账面价值加上购买日为取得新的股份所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之和。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转入处置期间损益,因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而确认的所有者权益,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相应转入处置期间的当期损益。处置后的剩余股权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的,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所有者权益应按比例结转,处置后剩余股权改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其他综合收益和其他所有者权益应全部结转。

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采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进行会计处理的,应当将按照该准则确定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原持有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全部转入改按成本法核算的当期投资收益。

2.2.2.3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转为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转为权益法时,需追溯认定剩余股份原投资时被投资方公允净资产中属于投资方的部分与初始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

初始投资成本大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属于通过投资作价

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相应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备注:如果追溯的是当年的贷差,则应贷记“营业外收入”)

对于购买日之后到丧失控制权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在此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一方面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截止到收回投资当年初的被投资方实现损益的归属)或投资收益(收回投资当年初至收回投资当日被投资方损益额的归属)。

被投资方实现盈余时投资方的一般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或:投资收益(减资当年初至减资当日被投资方损益的归属)

被投资方发生亏损时投资方的一般分录同上述分录相反。

对被投资单位分红,追溯分录如下: 借: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备注:如果追溯的是当年的分红影响,则应借记“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因被投资方其他综合收益或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导致的长期股权投资价值调整,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同时,应当记入“其他综合收益”或“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一般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2.2.4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转为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因部分处置等原因导致持股比例下降,不能再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改按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对剩余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其在丧失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之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原采用权益法核算的相关其他综合收益应当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因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而确认的所有者权益,应当在终止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2.3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相应结转与所售股权相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出售所得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处置损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中的金额,在处置时亦应进行结转,将与所出售股权相对应的部分在处置时自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当期损益。

成本法下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一般分录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倒挤)

权益法下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的一般分录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如为借方余额则应在贷方冲减)

其他综合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

——其他权益变动(如为贷方余额则应在借方冲减)

——其他综合收益(如为贷方余额则应在借方冲减)

篇3:长期股权投资的总结

本文对长期股权投资由于股权变动引起的会计处理予以梳理。虽然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股权投资已经不再是长期股权投资,但其仍与长期股权投资关系密切,故本文仍将其列入讨论范围。

一、股权变动引起的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概览

由于企业增持和减持行为,长期性权益投资可能会在金融资产、权益法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成本法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三者间发生转换。下图清晰地展现了股权变动引起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变动情况。需要说明的是,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的选择并不能仅仅依据持股比例,还要充分考虑对其控制能力和影响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后做出判断,才能确定是否为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因此图中的持股比例仅作参考。

左下图中,持股比例为0 ~ 20%时是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列为金融资产;持股比例为20% ~ 50%时是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采用权益法后续计量;持股比例为50% ~ 100%时是控制,采用成本法后续计量。图的下半部分为增加投资,上半部分为减少投资。图中的转换1 ~8则代表了下列股权变动:1金融资产转换为权益法后续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2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3金融资产转换为成本法后续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4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5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不丧失控制权);6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7成本法后续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8权益法后续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其中:2、3为多次交易实现企业合并,控制子公司;6、7为丧失控制权处置子公司;1、8仅涉及个别财务报表会计处理;2、3、4、5、6、7涉及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

另外,本文假设实现企业合并时,合并双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多方控制,即本文2、3仅针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二、增加投资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影响

投资方通过增加对被投资企业的投资规模,提高了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能力或控制能力,具体分为下列四种情况:

1.情况1:金融资产转换为权益法后续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原先的投资较少,投资方不能对被投资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作为金融资产核算。若其不打算近期内出售该金融资产,应当将其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由于增加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应当将金融资产转换为权益法后续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根据规定,将原持有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原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科目)。另外,还需要比较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和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考虑是否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例1:A公司以200万元购入B公司5%的股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年末,确认公允价值变动50 万元。后又斥资1 000 万元收购了B公司20%股份,至此A公司能够对B公司产生重大影响。当日,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280万元,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 000万元。

会计处理如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280+1 000=1 28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1 28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50,银行存款1 000,投资收益30。借:其他综合收益50;贷:投资收益50。

由于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1 000 万元(4 000×25%),不需要调整其账面价值。

2.情况2:长期股权投资由权益法转为成本法,实现了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应以原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作为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原权益法下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不需要转入当期损益,应当在处置该投资时再行处理。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当对该股权按购买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原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应转入当期损益。

例2:A公司以1 200 万元购入B公司25%的股份,作为权益法后续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年末,确认损益调整60 万元,其他综合收益40 万元,则账面价值为1 300万元。后斥资2 500 万元收购B公司50%股份,实现控制。当日,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为1 400万元,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 000万元。

会计处理如下:个别财务报表中,初始投资成本=1 300+2 500=3 80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2 500;贷:银行存款2 500。合并财务报表中,合并成本=1 400+2 500=3 90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1 400;贷:长期股权投资1 300,投资收益100。借:其他综合收益40;贷:投资收益40。

合并财务报表中合并成本3 900 万元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3 000万元(4 000×75%),形成合并商誉900万元。

3.情况3:金融资产转换为成本法后续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实现了企业合并。

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应以原金融资产账面价值加上新增投资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原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应当转入当期损益。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仍应当对原持有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

例3:A公司以200万元购入B公司5%的股权,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年末,确认公允价值变动50 万元。后又斥资2 500 万元收购B公司50%股份,实现控制。当日,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为280万元,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 000万元。

会计处理如下:个别财务报表中,初始投资成本=250+2 500=2 75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2 75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50,银行存款2 500。借:其他综合收益50;贷:投资收益50。合并财务报表中,合并成本=280+2 500=2 78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280;贷:长期股权投资250,投资收益30。

合并财务报表中合并成本2 780万元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2 200万元(4 000×55%),形成合并商誉580万元。

4.情况4: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

之前投资方已经取得对被投资方的控制权,因此购买少数股权不应作为合并行为,仅为权益性交易,不涉及股权价值的重新计量也不形成商誉。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应按照新增投资额确认追加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根据因购买少数股权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按照新增投资比例计算应享有子公司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份额的差额,应调整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若资本公积不足冲减,则调整留存收益。

例4:接例2,A公司又斥资250 万元购买B公司5%的股份,至此持股比例达80%。购买日至新增投资日期间,B公司实现净利润500 万元,分配现金股利100 万元(不考虑其他调整因素)。

会计处理如下:个别财务报表应确认250万元新增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财务报表中,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价值=4 000+500-100=4 400(万元),按应享有份额220万元(4 400×5%)确认新增长期股权投资,差额30万元应当调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三、减少投资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影响

减少投资引起的核算变化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情况5: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不丧失控制权)。

投资方之前已取得对被投资方的控制权,现出售部分股权,但没有影响其控股地位,这应当作为权益性交易,不涉及股权重新计量也不影响损益。在个别财务报表中,作为处置部分投资处理,确认损益。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调整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而不确认损益。

例5:接例3,A公司出售B公司2%股份,取得120 万元价款,持股比例降为53%,仍然控制。购买日至出售股权日期间,B公司实现净利润500万元,分配现金股利100万元(不考虑其他调整因素)。

会计处理如下:个别财务报表中,原持股55%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为2 750 万元,该2%股份成本为100 万元,处置部分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收益20 万元。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是权益性交易,投资收益20 万元不能确认。自购买日开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价值为4 400万元,2%股权享有份额为88万元,差额32万元(120-88)应当调增资本公积。

2.情况: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丧失控制权但仍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

在个别财务报表中,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追溯调整。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首先对剩余股权按丧失控制权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将合并财务报表中经权益法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其次对个别财务报表中的处置收益做归属期调整(因为合并财务报表会对长期股权投资做权益法调整,个别财务报表中的处置收益部分是归属于以前年度的,已确认投资收益);最后将与剩余股权对应的其他综合收益转为投资收益(因为合并财务报表视同出售全部股权再以公允价值购买新的股权,需要将全部其他综合收益结转)。

例6:A公司持有B公司100%股权,成本法下账面价值为4 500万元。购买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 000万元,形成合并商誉500万元。现A公司出售B公司60%股权取得3 300万元,剩余40%股权能产生重大影响,改为权益法核算。当日,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为2 200万元。购买日至出售日期间,B公司实现净利润500 万元,发放现金股利100 万元,其他综合收益100 万元,假设出售日当年没有净利润(不考虑其他因素)。

会计处理如下:个别财务报表中,处置投资并追溯调整。借:银行存款3 300;贷:长期股权投资2 700,投资收益600。借:长期股权投资200;贷:利润分配144,盈余公积16,其他综合收益40。合并财务报表中,自购买日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价值为4 500 万元,40%股权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原账面价值=(4 500+500-100+100)×40%=2 000(万元)。合并财务报表确认的投资收益=(3 300+2 200)-4 500-500+100=60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2 200;贷:长期股权投资2 000,投资收益200。借:投资收益240;贷:未分配利润240。借:其他综合收益40;贷:投资收益40。

3.情况:成本法后续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丧失了控制权且没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做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处理并将其转换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丧失控制权日将剩余股权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在合并财务报表中还需对该损益的归属期做出调整。

例7:接例6,现A公司出售B公司90%股权收到5 400万元,丧失控制权也不再具有重大影响,改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当日,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为600万元。

会计处理如下:个别财务报表中,银行存款5 400;贷:长期股权投资4 050,投资收益1 350。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600;贷:长期股权投资450,投资收益150。合并财务报表中,10%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4 500+500-100+100)×10%=500(万元),重新计算后调增100万元,因此将个别财务报表多计入投资收益的50 万元转回。调整处置收益归属期和综合收益结转与情况7类似,这里不再赘述。合并财务报表确认的投资收益=(5 400+600)-4 500-500+100=1 100(万元)。

4.情况8:权益法后续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转换为金融资产。

由于减少投资,投资方不再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应将长期股权投资转为金融资产核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入账,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原权益法下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应当转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例8:A公司持有B公司30%的股份,具有重大影响,账面金额中成本为1 000万元,损益调整为300万元,其他综合收益为200 万元。现出售B公司20%的股份,取得1 200万元,剩余部分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其公允价值为600万元。

会计处理如下:借:银行存款1 200;贷:长期股权投资1 000 ,投资收益200。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600;贷:长期股权投资500,投资收益100。借:其他综合收益200;贷:投资收益200。

四、小结

股权变动会对长期性权益投资核算产生重大影响,随着投资方对被投资企业的影响程度和控制力度的变化,长期性权益投资可能会在金融资产、权益法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成本法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间发生转换。转换中不仅会涉及个别财务报表处理,还可能涉及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

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判断转换的条件、计量基础(账面价值或公允价值)、股权价值是否需要重新计量、其他综合收益是否需要结转、处置收益归属期的调整、投资收益的计算等。

本文对股权变动影响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的不同情况做出了分析并举例示范了会计处理。但是,本文对于多次交易达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以及“一揽子交易”分步处置股权直至丧失控制权等股权变动没有涉及,有待进一步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梳理了股权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的影响,然后以图解法清晰直观地展现了长期性权益投资在金融资产、权益法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和成本法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三者间发生的转换,最后分析不同情况对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的影响并举例示范会计处理。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参考文献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15年版)[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15.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5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

篇4: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析

新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原投资准则相比,无论是核算范围还是核算方法都有比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实际是依据企业合并准则的规定来确定的。下面笔者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等进行分析。

一、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

根据新企业合并准则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取决于企业的合并方式,而不是取决于投资的核算方法。具体的合并方式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方式作为合并对象的,应当在合并日按照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同一控制下的合并费用除发行债券和股票外计入当期损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付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

(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非同一控制下,体现的是购买法,合并成本为购买方在购买日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合并费用也计入合并成本。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直接相关费用)

贷:付出资产的账面价值

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

具体分为:

1.以存货作为对价进行的企业合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2.以固定资产作为对价进行的企业合并: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固定资产清理

营业外收入

3.以发行权益性证券进行的企业合并:

借: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直接相关费用)

贷:股本

资本公积(扣除直接相关费用)

如果无溢价或溢价部分不足以抵减的情况下:冲减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以无形资产作为对价的企业合并

借:长期股权投资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营业外支出

贷:无形资产

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一)核算范围

新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对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范围进行了调整,具体比较如表1:

(二)核算方法

1.成本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在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情况下,要采用成本法核算,即新准则下成本法的核算范围从原来的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扩大到了控制。成本法核算的原理与原投资准则的规定相同,即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具体分为:(1)投资当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投资企业冲减投资成本;(2)投资以后年度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应具体分析: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各年分得股利之和)大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投资企业应得利润的合计数)时,其差额即为累积冲减投资成本的金额,然后根据前期已累积冲减的投资成本调整本期应冲减或恢复的投资成本;当投资后应收股利的累积数小于或等于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时,若前期存有尚未恢复的投资成本,则首先将尚未恢复数额全额恢复,然后确认投资收益。成本法核算涉及的 “应收股利”科目和“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发生额的计算公式如下:(1)“应收股利”科目发生额=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股利总额×投资持股比例(2)“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发生额=(应收股利的累积数-投资后应得净利的累积数)-前期已累积冲减的投资成本

应用上述公式计算时,若计算结果为正数,则为本期应冲减的投资成本,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方反映;若计算结果为负数,则为本期应恢复的投资成本,在“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借方反映,但恢复数不能大于原冲减数。具体分析如下:

(1)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2)后续期间的会计处理:

①投资当期收到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

②以后各期:比较累计应收股利和累计应得利润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或借)

2.权益法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权益法核算与原投资准则规定不同之处是:(1)权益法下要将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比较,如果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2)投资企业在确认影响又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具体分析如下:

(1)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可辨认净资产的份额,不同时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如果小于编制如下调整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营业外收入

(2)投资当期收到被投资方分配投资前的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3)投资后

①年末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

②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③收到股利: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

④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增加: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

(三)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

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1)原持股比例部分

①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大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原取得投资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②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属于在此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留存收益,其余部分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

(2)新增持股比例部分

新增的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新增的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营业外收入。

商誉、留存收益和营业外收入的确定应与投资整体相关。

2.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

(1)按处置或收回投资的比例结转应终止确认的长期股权投资;

(2)剩余持股比例部分。

①剩余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大于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小于按剩余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留存收益。

②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转变为权益法之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留存收益,其余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和资本公积。

(四)权益法转为成本法

1.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按分步取得股权最终形成企业合并处理,要将原持股比例部分由权益法调整为成本法。

2.因持股比例下降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按账面价值作为成本法核算的基础。

(五)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篇5:长期股权投资的总结

初级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知识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账务总结

长期股权投资: 采用成本法核算:(1)取得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应收股利(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款项)

(2)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3)处置时: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应收股利(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投资收益(差额,或借记)采用权益法核算:(1)取得时:

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公允价值份额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款项)

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公允价值份额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公允价值份额)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账务总结

贷:银行存款(实际支付款项)营业外收入(差额)(2)持有期间: 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被投资单位发生净亏损: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被投资单位以后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成本 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做相反的分录)(3)处置时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计提的减值)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损益调整(或借记)——其他权益变动(或借记)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账务总结

篇6: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的税务处理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规定:企业的股权投资所得是指,企业通过股权投资从被投资企业所得税后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分配取得股息性质的投资收益(股息性所得);除另有规定者外,不论企业会计账务中对投资采用何种方法核算,被投资企业会计账务上实际作利润分配处理(包括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时,投资企业应确认投资所得的实现;被投资企业发生经营亏损时,由被投资企业按规定结转弥补,投资企业不得调整(减低)其投资成本,也不得确认其投资损失,

由此可以看出,通知对股息性所得确认的规定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

1.确认时间不同。通知规定,投资企业不论是采用成本法还是权益法进行股权投资核算,均在被投资企业会计账务上实际作利润分配时,确认股息性所得的实现,并且不能将被投资企业的亏损确认为投资企业的投资损失。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投资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应在取得股权投资后,按应享有的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份额,调整投资账面价值,并作为当期投资损益。

2.确认

金额不同。通知规定,被投资企业对投资企业分配支付额,属于来源于被投资企业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的部分,视为股息性所得,对超过被投资企业的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的部分且低于投资方的投资成本的,应冲减投资成本,超过投资成本的部分,视为投资企业的股权转让所得。而《企业会计制度》则将股息性所得限定为,从被投资企业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取得的分配额。

3.通知规定,被投资企业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时,投资企业应按股票面值相当的金额确认股息性所得。而《企业会计制度》则不允许将此部分金额作为收益加以确认。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由于通知与《企业会计制度》对股息性所得的规定不同,由此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投资企业在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时应注意进行纳税调整。

二、股权投资所得的税务处理

税法规定,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性所得,如果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被投资企业的,不退还已经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如果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的,应按规定计算补缴企业所得税;如果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一致,不予补税;如果由于被投资企业享受定期税

收优惠而实际执行税率低于投资企业的,也不再补税。

目前,对投资企业应计的股息性所得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做法有以下三种:

1.将股息性所得不并入投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而按下列公式单独计算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

投资企业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来源于被投资企业税后利润的股息性所得÷(1-被投资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投资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被投资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

2.如果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或等于被投资企业,投资企业先将股息性所得还原为税前所得计入收入总额,然后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免予补税的投资收益扣除;当投资企业所得税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时,投资企业同样先将股息性所得还原后计入收入总额,计算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然后将在被投资企业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予以抵扣。

3.投资企业将股息性所得还原为税前所得,并入应纳税所得额,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股息性所得在被投资企业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在不超过按投资企业适用税率计算的抵免限额内,从投资企业的应纳所得税中据实扣除,超过抵免限额的部分,可由投资企业向以后年度结转。

从表面上看,上述三种方法计算的企业应纳所得税的最终计算结果是一致的,但是当投资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在两档照顾性税率的临界点附近时,计算结果则不相同。现举例说明。

例:甲企业(投资企业)年末从乙企业(被投资企业)分回股息性所得4万元;甲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包括股息性所得)为7万元;甲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33%,乙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15%.

第1种做法:甲企业应纳所得税额=7×27%+4÷(1-15%)×(27%-15%)=2.45(万元)

第2种做法:甲企业应纳所得税额=×33%-4÷(1-15%)×15%=3.15(万元)

第3种做法:因股息性所得在乙企业已缴企业所得税税额低于按投资企业适用税率计算的抵免限额,可据实扣除,计算结果同第2种方法。

若将上例中乙企业适用税率改为33%,则:

第1种做法:甲企业应纳所得税额=7×27%=1.89(万元);股息性所得4万元不补税。

第2种做法:甲企业应纳所得税额=×27%=1.89(万元)

第3种做法:甲企业应纳所得税额=×33%-4÷(1-33%)×33%=2.31(万元)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那种认为三种做法计算的应纳所得税最终结果是一致的认识是片面的。对于这三种股息性所得的税务处理方法,笔者赞同第3种方法。原因有二:一是与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抵免方法一致;二是税法规定,当投资企业发生经营亏损时,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性所得可还原后用于弥补亏损,弥补亏损后仍有余额的,按照规定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第3种做法与此项规定相符,并且股息投资所得在被投资企业已纳税款未抵免的部分可结转以后年度抵扣。

上一篇:学年度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下一篇:学生社团指导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