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长期股权投资(小企业会计准则)

2024-05-24

第八节 长期股权投资(小企业会计准则)(精选8篇)

篇1:第八节 长期股权投资(小企业会计准则)

【准则原文】第二十二条长期股权投资,是指小企业准备长期持有的权益性投资。

【解读】本条是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定义的规定。

【相关链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四条所称投资资产,是指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形成的资产。”企业所得税法没有区分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而只有投资资产这一概念,进而对投资资产的计税基础,以及权益性投资收益和债权性投资利息收入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等有关问题作出了规范。

为简化小企业会计核算,本条仅从小企业准备持有时间角度对权益性投资进行了划分,准备长期持有(在1年以上)的权益性投资为长期股权投资,准备短期持有的为短期投资。这样的划分,无需考虑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力,也无需考虑其是否有活跃市场报价、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性质

长期股权投资的性质为权益性投资,在被投资单位享有股份或出资比例和所有者权益份额,可以以投资者身份从被投资单位获取净利润的分配,通常没有到期日,因而显著地不同于债券投资。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期限

长期股权投资相对于短期投资,其期限会超过1年,不包括1年,即符合非流动资产的定义。

本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小企业应当根据本条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置“1511长期股权投资”、“5111投资收益”等两个会计科目。

【准则原文】第二十三条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成本进行计量。

(一)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进行计量。

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不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二)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和相关税费作为成本进行计量。

【解读】本条是关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确定的规定。

【相关链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十四条所称投资资产,是指企业对外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性投资形成的资产。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投资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成本:(一)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二)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

考虑到小企业对外投资相对较少、取得方式较为单一,本条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简化。与企业所得税法存在的细微差异是:取得投资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会计上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不计入投资成本,而税法上作为购买价款的组成部分计入投资成本。

一、长期股权投资计量的基本原则

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成本进行计量。

二、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确定

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实际支付价款中包含的被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不构成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其中,相关税费详见前述第八条,此处不再赘述。

其账务处理为:小企业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扣除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后的金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照应收的现金股利,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和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确定

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实际上是一种用非货币性资产出资的行为,应当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因此,本准则要求应当按照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这种处理方式实际上是采用了两笔交易观,视同先将非货币性资产按照市场价格出售,再以所取得的对价购入一项新的资产即长期股权投资。因此,换出非货币性资产为存货的,应当视同商品销售处理,按照评估价值确认为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按照其账面余额结转销售商品成本。换出非货币性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应当视同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处置处理,换出资产按照评估价值计价,与其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换出非货币性资产为投资资产的,应当视同投资资产处置处理,换出资产按照评估价值计价,与其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换入长期股权投资与换出非货币性资产涉及相关税费的,应按照上述原则区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换出存货、固定资产(动产)视同销售应计算销项税额,换出固定资产(不动产)、无形资产视同转让应缴纳的营业税等,按照相关税收规定计算确定。

其账务处理为:以非现金资产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按照同类或者类似非现金资产的市场价格与相关税费之和,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照非现金资产的账面价值,贷记“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等科目,按照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按照其差额,贷记或借记“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等科目。本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小企业应当根据本条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置“1511长期股权投资”等会计科目。

本条规定应用举例

【例2-23】2013年6月1日,甲公司以银行存款购买某上市公司的股票10000股,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每股买入价为10元,每股价格中包含有0.2元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另支付相关税费700元。数日后,甲公司实际收到上述现金股利。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1)取得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700

应收股利

000

贷:银行存款

700

(2)实际分得现金股利时:

借:银行存款000

贷:应收股利000

【例2-24】2013年3月15日,甲公司以1台专有设备换入一项长期股权投资,该设备账面原价3000000元,已计提折旧2200000元,评估价值为1000000元。假定不考虑相关税费。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

800 000

累计折旧

200000

贷:固定资产

000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0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00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200 000

【准则原文】第二十四条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在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当按照应分得的金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解读】本条是关于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会计处理的规定。

【相关链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因权益性投资从被投资方取得的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按照被投资方作出利润分配决定时间确认收入的实现。”也就是说,税法中对于长期股权投资并没有权益法的概念,投资持有期间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收益计入收入总额,转让或处置投资时准予扣除其成本。

为了简化核算,便于小企业实务操作,减轻纳税调整负担,满足汇算清缴的需要,本条有关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投资收益的规定与企业所得税法基本一致,即要求小企业长期股权投资一律采用成本法核算。实务工作中,可能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事项:一是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为免税收入,即作为投资企业,其在未来期间自被投资单位分得的有关现金股利或利润符合一定条件时,这部分现金股利或利润免税,但会计上仍应当如实地反映投资所取得的收益。二是税法中所称的股息、红利收入包括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形式,其中,现金股利又称派股,是指企业以现金形式分配给股东的股利;股票股利又称送红股,是指企业以增发股份的方式代替现金方式向股东派息,通常是按照股东所持股份比例分配新股数量,以防止企业的资金流失,保证股东所获得的利润继续作为企业的投资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等。也就是说,投资企业分得的股票股利,如不符合免税条件的,应当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中,但会计上投资企业无需进行会计处理,仅作备查登记。与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是:对长期股权投资统一要求采用成本法进行后续计量,而不论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情况。

一、成本法的基本核算原则

成本法是指投资按投资成本计价的方法。

二、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计量。追加或收回投资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除此之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

三、成本法下投资收益的确认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投资企业按照应分得的金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本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小企业应当根据本条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置“1511长期股权投资”和“5111投资收益”等两个会计科目。

本条规定应用举例

【例2-25】承【例2-24】,2013年5月30 日,甲公司收到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的通知,应分得现金股利5 000元。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应收股利000

贷:投资收益000

【准则原文】第二十五条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处置价款扣除其成本、相关税费后的净额,应当计入投资收益。

【解读】本条是关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的规定。

【相关链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

本条有关长期股权投资处置的规定与企业所得税法相一致。与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一是由于不要求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因此,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所结转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不考虑减值因素;二是由于小企业长期股权投资一律采用成本法核算,因此,也不存在原计入到所有者权益的部分相应结转的问题。

一、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损益的确定

小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应当将处置价款扣除该投资的账面余额(即成本)、出售过程中支付的相关税费的净额计入处置当期的投资收益。

二、所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结转

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其成本分别不同情况进行结转:

(一)一次性全部处置某项长期股权投资,其成本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

(二)部分处置某项长期股权投资,可以比照本准则第十三条有关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进行计算结转,如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结转其所处置投资的成本。

本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小企业应当根据本条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置“1511长期股权投资”和“5111投资收益”等两个会计科目。

本条规定应用举例

【例2-26】2013年8月14日,甲公司处置部分长期股权投资,出售价款为 150000元,另支付相关税费1000元,款项已由银行收妥。该长期股权投资处置部分相对应的账面价值为140000元。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000

投资收益000

【准则原文】第二十六条小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的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长期股权投资,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损失:

(一)被投资单位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的。

(二)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连续停止经营3年以上,且无重新恢复经营改组计划的。

(三)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权,投资期限届满或者投资期限已超过10年,且被投资单位因连续3年经营亏损导致资不抵债的。

(四)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完成清算或清算期超过3年以上的。

(五)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长期股权投资损失应当于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同时冲减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

【解读】本条是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实际发生损失时会计处理的规定。

【相关链接】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第(七)款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不得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五条进一步解释:“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第(七)项所称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是指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

财税【2009】57号文件第六条规定:“企业的股权投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减除可收回金额后确认的无法收回的股权投资,可以作为股权投资损失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一)被投资方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被撤销,或者被依法注销、吊销营业执照的;(二)被投资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连续停止经营 3年以上,且无重新恢复经营改组计划的;(三)对被投资方不具有控制权,投资期限届满或者投资期限已超过10年,且被投资单位因连续3年经营亏损导致资不抵债的;(四)被投资方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累计发生巨额亏损,已完成清算或清算期超过3年以上的;(五)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为了简化核算,便于小企业实务操作,减轻纳税调整负担,本条有关长期股权投资发生损失的条件及其处理的规定与企业所得税法相一致。与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不要求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只有当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实际损失时才予以确认。

一、长期股权投资损失确认的时点

长期股权投资损失应在实际发生时确认,而不是预计或预期发生时确认。

二、长期股权投资损失的认定条件

小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符合本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任一条件的,应确认相应的长期股权投资损失。

三、长期股权投资损失金额的确定

小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符合本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任一条件的,应将该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减除可收回的金额后的净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损失的金额。

四、长期股权投资损失的账务处理

本条所指的长期股权投资损失区别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所产生的净损失。前者是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过程中由于投资环境的变化、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等原因导致部分或全部长期股权投资无法收回而实际发生的投资损失,对投资企业而言,可认为是一种“被动”的损失,因此,损失金额应计入营业外支出。后者是小企业处置部分或全部长期股权投资,由于所取得价款不足以补偿投资成本及相关税费而发生的净损失,对投资企业而言,可认为是一种“主动”的损失,因此,损失金额应计入投资收益。

小企业实际发生长期股权投资损失时,应当按照可收回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照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照其差额,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五、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小企业应当注意正确处理好与税收征管的关系,认真按照税收征管的要求做好相关申报工作。

小企业发生的长期股权投资损失,应当在小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其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长期股权投资损失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后方能在税前扣除,未经申报的损失,不得在税前扣除。

国家税务总局2011年第25号公告第四十一条规定:

企业(包括小企业)股权投资损失应依据以下相关证据材料确认:

(一)股权投资计税基础证明材料;.

(二)被投资企业破产公告、破产清偿文件;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吊销被投资单位营业执照文件;

(四)政府有关部门对被投资单位的行政处理决定文件;

(五)被投资企业终止经营、停止交易的法律或其他证明文件;

(六)被投资企业资产处置方案、成交及入账材料;

(七)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签章证实有关投资(权益)性损失的书面申明;

(八)会计核算资料等其他相关证据材料。被投资企业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吊销营业执照、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失踪等,应出具资产清偿证明或者遗产清偿证明。

上述事项超过三年以上且未能完成清算的,应出具被投资企业破产、关闭、解散或撤销、吊销等的证明以及不能清算的原因说明。

本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小企业应当根据本条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置“1511长期股权投资”等会计科目。

篇2:第八节 长期股权投资(小企业会计准则)

一、初始投资成本;

1、购入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价款+支付手续用及佣金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比如:某公司1月1日用银行存款150万元购买A公司的普通股100万股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同时支付经纪人佣金5000元,占A公司总股本3%,该公司1月1日会计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1505000

贷:银行存款1505000

2、小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为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250000

贷:实收资本/股本250000

二、后续计量:

A、成本法;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小企业,除了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余额一般应保持不变!

(1)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

借:应收股息10万

贷:投资收益10万

(2)实际收到被投资单位现金股利或利息时;

借;银行存款10万

贷;应收股息10万

B、权益法;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小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余额应根据小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余额进行调整;

(1)比如: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净利润100万,小企业占80%份额,反之亏损做相应反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100*80%=80万

贷:投资收益80万

(2)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80万元,小企业按持有份额80%做分录

借:应收股息64万

贷:长期股权投资64万

(3)实际收到时发放股息时:

借;银行存款64万

贷:应收股息64万

(4)被投资单位其他形式的所者权益变动时:比如:被投资单位接受捐赠50万元

则小企业按份额80%*50万元=4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40万

贷:资本公积-其他40万

三、期末计量(减值)

长期股权投资在按照规定进行核算确定其帐面价值的基础上,如果存在减值迹象的,应当按照相关准则规定计提减值准备。

借:投资收益0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20000

四、处置处理

企业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应相应结转与所售股权相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帐面价值,出售所得价款与处置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处置损益。

采用权益法下,原计“资本公积”的金额,在处置时,应进行结转,转入当期损益。

如:借:银行存款(实际处置价款)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已计提帐面余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余额)

投资收益(或为借方)

篇3:第八节 长期股权投资(小企业会计准则)

1 适用范围

在2014年新制定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 全部投资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投资方对被投资方的投资以及重大影响;二是投资方对合营企业的投资;三是其他投资, 作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适用其他会计准则。

这一分类具有其理论基础, 因为从权益性投资的角度来看, 投资方在投资的过程中需要承担更多的经营风险。而从其他投资的角度来看, 投资方只承担价格变动风险和信用风险。两种投资风险特征不同, 因此, 应当遵循不同的会计准则。

2 概念和分类

关于控制、共同控制和合营企业的概念, 新会计准则其他细则已经进行了重新修订。因此, 新修订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对“重大影响”也做出了进一步的规范。

重大影响实际是指, 投资方在投资以后, 就有权参与被投资单位的一些重要决策, 主要是指财物与运营管理方面, 但是不能参与到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而在判断投资方对于被投资单位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时, 需要综合考虑表决权的各项潜在因素, 不仅包括投资方拥有多少占比的认股权证, 还包括其是否可转换公司债券,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只能考虑“当期”可转换或可执行的潜在表决权。

一般来说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判断其重大影响:一是投资方的代表是否能够在被投资单位的重要机构中占有一席之地;二是投资方的代表是否能够参与被投资单位的股利分配等重大决策的制定;三是是否与被投资单位之间发生关联方交易;四是被投资单位的管理人员中是否有投资方的代表参与;五是是否向被投资单位提供一些重要的技术资料。

3 确认和计量

新修订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在确认和计量上有以下变动。

3.1 确认和初始计量

新修订长期股权投资准则增加了一些新的规定:“涉及企业合并过程中的相关费用, 合并方应当在发生时, 就将这些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收购直接相关费用是指收购方为获得公允价值而进行的单独交易付出的代价。在企业合并中, 审计费、评估费和法律服务费等直接费用, 按照规定了将之计入当期损益。而在非企业合并过程中产生的直接费用, 按照规定需将其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而对于间接费用, 新修订准则也做出了规定, 企业中一切有关于发行权益性证券的费用, 需要按照要求冲减发行收到的相应对价, 然后将其纳入资本公积等相关的项目中。但是, 广告费等与发行权益性证券无关的直接相关费用, 应计入费用而不是所有者权益项目。

对于这些费用的处理, 新修订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国际准则并不完全一致。国际准则将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计入初始成本, 而我国主要是采用了“权益结合法”, 该规定要求全部核算通过企业合并而控制的相关企业, 这样, 长期股权初始投资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就与国际准则形成一定的差异。

3.2 后续计量

3.2.1 成本法

(1) 成本法的适用条件

新修订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对于不在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范围内的内容进行了规定, 对被投资单位没有任何的影响, 或者不存在共同控制, 且无报价与公允价值的情形下, 完全不可计入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因此, 成本法仅适用于对子公司的投资。

对于投资性主体, 如果能够为他们的相关投资活动, 提供一系列服务的子公司, 需将之合并使用成本法核算。子公司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都要按照公允价值的要求, 对之实施初始和后续计量, 在此基础上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 投资收益的确认

准则修订后, 不再区分投资前后获得的股利, 即不再对清算性股利进行特殊处理。

3.2.2 权益法

(1) 权益法的适用范围

权益法主要适用于以下的内容:一是对联营企业进行的投资, 二是对合营企业进行的投资, 新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新增了两种特殊情况:

第一个是如果在联营企业的投资中并不都是直接持有的, 那么此时风险投资机构, 或信托公司投资, 如果满足所需的条件, 则需要严格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并将其纳入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个是对联营或合营企业持有的权益性投资, 分类为持有待售资产的, 应按照准则中金融资产的有关规定处理。

(2) 权益法的核算程序

权益法的核算程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初始投资成本;二是对享有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变动份额的确认。

在新修订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中, 并没有对是否要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做出相应的修订。应用权益法时, 如果确定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公允价值的份额, 需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并将负商誉计入营业外收入。而如果投资成本大于份额, 则不确认商誉, 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

对持有期间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 应按投资份额进行确认。

一是如果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存在重大会计政策差异, 那么投资方需要首先做出调整。并在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基础上, 调整投资方的利润和损失、其他综合收益和业主权益, 作为后续计量的计算基础。

二是抵消集团内部未实现损益中归属于母公司的份额。这一修订认为应将双方作为一个经济主体, 抵消内部发生的未实现损益。

三是对享有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变动份额进行确认。在新制定的准则中对此做出了规定, 如果投资方确实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得长期股权投资后, 则需要按照投资份额分别确认损益和所有者权益, 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被投资方宣告发放股利时, 也应按照投资份额相应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对于权益法核算的其他变动, 作为国内外会计准则讨论多年的问题, 新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明确, 应当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并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4 披露

新修订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不再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披露要求, 因为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披露, 已经在新准则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细则中予以规定。

参考文献

[1]龙姣.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导报, 2012 (14) .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3]关新红.新会计准则下金融企业会计实务[M].北京:电子产业出版社, 2008.

[4]徐全华.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 (2) .

篇4:第八节 长期股权投资(小企业会计准则)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 首次执行日 会计处理 企业影响

一、首次执行日的会计处理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在首次执行日的会计处理分为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两种情况,在处理之前首先要了解会计科目的改变。

(一)会计科目的变化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新旧准则使用的会计科目发生了变化,主要使用科目对比如下:旧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主要使用“长期债权投资”科目、“短期投资——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科目和“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投资减值准备/股权投资差额”科目;新准则中,与此相对应的科目改为了“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科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和“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所有者权益其他变动”科目。

(二)采用追溯调整法的首次执行日处理方法

一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全额冲销并调整留存收益,以冲销股权投资差额后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作为首次执行日的认定成本。(1)首次执行日尚未摊销完毕的“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如果差额在借方,需要根据原结余的股权投资差额的借差金额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如果差额在贷方,需要根据原结余的股权投资差额的贷差金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2)对于首次执行日的认定成本应以冲销股权投资差额后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作为入账成本,完成上述调整后应进一步进行会计处理。根据首次执行日的认定成本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根据首次执行日调整前原制度下的结余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投资准备”科目。

二是其他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存在股权投资贷方差额的,应冲销贷方差额,调整留存收益,借记“长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差额‘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同时还应以冲销贷方差额后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作为首次执行日的认定成本,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投资准备”科目。

存在股权投资借方差额的,应当按照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作为首次执行日的认定成本,不作任何调整,根据首次执行日的认定成本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科目,根据首次执行日调整前原制度下的结余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损益调整/投资准备/股权投资差额”科目。

除上述两项调整外,其他项目不应进行追溯调整,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二、长期股权投资相关准则的改变对企业的影响

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的公布实施,对长期股权投资在定义、范围、初始计量、后续计量以及披露等方面做了较大的修订。因此,执行新准则不仅对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报表项目产生重大影响,对企业运营、交易决策、公司治理以及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等方面都产生很大影响。

(一)执行新准则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执行新准则对单独财务报表相关列报项目产生的影响较大,而对合并财务报表所受的影响相对较小。例如,投资单位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单独财务报表中改按成本法核算,将极大地影响单独财务报表所列的净利润;但是在合并财务报表上,母公司首先应对上述投资按权益法进行调整,然后予以合并或抵消,影响较小。具体影响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1.导致利润的增加。(1)新准则下,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旧准则中,上述差额为借方的确认为股权投资差额并分期摊销,差额为贷方的确认为资本公积。(2)新准则下,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所支付合并对价的公允价值确定初始投资成本,借方差额确认为商誉,然后仅做减值测试但不摊销;贷方差额经复核后计入当期损益。旧准则中,上述差额的处理类似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3)新准则下,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处置该项投资时应当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旧准则中,将其转入资本公积。(4)新准则还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旧准则中无此规定。

以上四点进行对比,新准则的处理与原准则相比会使利润增加。

2.导致利润的减少。旧准则规定,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以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0为限。新准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两点规定:(1)除了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外,还应包括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2)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的情况除外。新旧准则的处理不同,按照新准则核算会相对减少企业的利润。

(二)执行新准则的其他相关影响

1.对企业运营、交易策略、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影响。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新旧准则的差别较大,新准则中做了如下规定:一是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二是引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概念;三是规定投资成本低于可辨认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确认为收益;四是按权益法核算的时候要考虑可辨认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被投资单位账面价值的差对投资收益的影响;五是非同一控制的合并初始投资成本按公允价值计价。对公司运营、交易策略、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具体影响如下:

(1)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与原来的处理方法比较,会导致母公司报表的利润因被投资单位盈利、亏损而减少或增加。对以母公司利润为基础的利润分配会产生影响,同时从业绩的评价来看,公司管理层应充分理解母公司报表及合并报表的区别和联系,合理制定业绩考核评价体系。

(2)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公司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及合并取得投资时会产生利润或亏损,在公司有融资、业绩评价,或分配股利等目的时,不排除人为地创造交易以调节利润。

2.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新准则的实施,要求企业应结合自身资产负债特点,合理确定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企业合并形成母子公司关系的,母公司应当设置备查簿,记录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预计负债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当以购买日确定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预计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另外,由于公允价值的大量使用,要求较高的专业判断力,对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财务报表其他使用者而言信息的相关性有所增强,但可靠性相对下降,这两种会计信息质量要素的水平此消彼长。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讲解.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3:3—10.

[2]《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篇5:第八节 长期股权投资(小企业会计准则)

二、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发生的变化

1.准则适用范围发生了变化。旧准则称为《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所谓“投资”包括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分为长期债权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分为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而新准则只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由《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

2.界定了更多的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方式。旧准则中只界定了支付现金和放弃非现金资产两种长期股权的取得方式。而新准则中界定了企业合并以及非企业合并下支付现金、发行权益性证券、接受投资、非货币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这一修订既体现了会计准则体系中各具体准则之间的协调,也体现了会计准则与《公司法》等相关法规的协调。

3.对能够实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发生了变化。旧准则中,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新准则对能够实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规定改用成本法核算。

4.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引入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旧准则规定,投资在取得时应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而新准则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的形成方式,分别规定了其投资成本的初始计量方法。

5.不再产生股权投资差额。按照旧准则规定,在权益法下,投资企业的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金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按一定期限平均摊销,计入损益。新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不再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份额比较,而是与被投资单位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比较。若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若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则直接调整损益,不再形成股权投资差额。

6.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要先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适当调整。旧准则中,权益法核算下,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确认当期投资损益。新准则中,由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在确认投资收益时,要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适当调整,然后再予以确认。

三、新准则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性及其创新性

新准则中投资企业对权益法的使用仅限于具有重大影响和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相同。投资成本与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份额差额的会计处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趋同。

篇6: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

贷:盈余公积 第一文库网 2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8

2>假定原投资交易日产生正商誉80,再次投资交易日产生负商誉100,则综合结果为负商誉20,产生在再次投资交易日,会计分录为:

篇7: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

贷: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利润分配)(原取得投资时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

单位留存收益的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投资收益(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至处置日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其他原因导致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变动×剩余持股比例)

篇8:第八节 长期股权投资(小企业会计准则)

2007年1月1日起新企业会计准则首先在上市公司执行, 当务之急便是如何解决上市公司掌握和运用长期股权投资的问题, 下一步则是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而言。本文在分析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基础上, 论述成本法的适用范围、计量等内容, 并通过实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实务操作。

一、新准则中相关概念

1. 成本法:

是指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初始投资后一般不改变。只有在收到现金股利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确认投资收益。

2. 权益法:

是指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在初始投资后会随着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变化而相应地按比例发生变化。

3. 控制:

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决策, 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获取利益。

4. 共同控制:

是指按照合同约定对某一经济活动所共有的控制, 仅在与该项经济活动相关的重要财务和经营决策需要分享控制权的投资方一致同意时存在。

5. 重大影响:

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 但并不能控制或与其他方一起共同控制这些政策的制定。

二、新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的适用范围

1.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 即对子公司投资。

2.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 即对合营企业投资。

3.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 即对联营企业投资。

4.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需要注意的是: (1) 报价指的是公开报价, 具体情况是:若是上市公司, 则公开报价指的是公开交易价;非上市公司则指的是在产权交易所的交易价格。 (2) 如果一项权益性投资有公开报价, 但无重大影响的, 不能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应该在金融资产中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的适用范围可以概括为: (1) 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 (2) 无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

三、新准则中权益法和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1. 权益法的适用范围: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2001年的准则要求当企业的对外投资是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时, 投资企业需要采用权益法核算, 并编制合并报表。

2006年的准则中强调:当被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时、分配股利时以及所有者权益发生其他变化时, 投资企业均已经相应的调整了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收益、资本公积等, 投资企业的报表已经包括了投资所带来的影响, 而合并报表也能反映投资所带来的影响, 因此, 投资企业的本身报表和合并报表差异不大, 没有编制合并报表的实际意义。

2006年的准则规定权益法适用于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 而不适合于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均作为企业的对外投资, 而不编制合并报表。

因此,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采用权益法核算时不需要编制合并报表。

2. 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1) 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 (指的是绝对控制) ; (2) 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

2001年的准则要求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不编制合并报表。

2006年的准则对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适用范围作了相应的调整, 在2001年准则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 即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 这一项在2001年准则中是采用权益法核算的, 而2006年的准则要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时要采用成本法核算, 并且要编制合并报表。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按权益法调整成本法, 但只需要在工作底稿中进行 (2006年的工作底稿与2001年的工作底稿比较有所变化, 多了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的账务处理) 。

四、新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的其他变化

1. 明细账的设置

2006年的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明细账的设置更为简单, 只涉及成本、损益调整和其他权益变动 (包括投资准备) , 取消了股权投资差额, 使信息更为准确。

2. 入账价值的确定

2006年的准则突出了公允价值的作用。在权益法下后续计量有如下变化:“就高不就低”

(1) 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 不调整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以实际投资额入账。

例题:甲公司以2 000万元取得乙公司30%的股权, 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6 000万元。

(1) 假如甲公司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 则甲公司应进行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成本) 2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等20 000 000

注意:商誉200万元 (2 000-6 000×30%) 体现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中。

(2) 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 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营业外收入———投资利得) , 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营业外收入———投资利得

(2) 假如投资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7 000万元, 则甲公司应进行的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成本) 20 000 000

贷:银行存款20 000 000

成本=7 000×30%=2 100 (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成本) 1 000 000

贷:营业外收入———投资利得1 000 000

3. 投资收益的确定

(1) 统一计量标准:投资企业在确定投资收益时需要把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适当调整后确认。

例题:甲公司的投资比例为40%, 被投资单位当年盈利102万元。被投资单位的某一固定资产按公允价值计提的折旧为6万元, 被投资单位乙计提的折旧为4万元。则甲公司的投资收益为:

(1 020 000- (60 000-40 000) ) ×40%=400 000 (元)

以下情况除外:被投资方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无法可靠确定或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很小的, 遵循重要性原则。

(2) 统一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投资企业在确定投资收益时需要对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进行调整, 使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在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上保持一致。

2006年的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会计期间, 可以不再执行以前的日历年度。因此, 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有可能根据自身情况选定会计期间, 而使两个企业的会计期间不一致。投资企业在确定投资收益时需要对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期间进行调整, 以便确定本会计期间的投资收益。

(3) 其他:因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 (即未实现收益, 是潜在的, 需要在变现时处置) , 处置该项投资时应该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按相应比例转入当期损益 (未实现的收益转为已实现收益) 。处置投资时的相应账务处理: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例题:甲公司一项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为250万元, 被投资方当年所有者权益增加200万元 (其中, 接受捐赠资产50万元) , 本企业持股比例为40%。本月甲公司以350万元价格将该投资出售。

相关账务处理如下:

(1) 按权益法核算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数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600 000 (2 000 000-500 000) ×40%

———其他权益变动200 000 (500 000×40%)

贷:投资收益600 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00 000

(2) 出售投资

借:银行存款3 5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2 500 000

———损益调整600 000

———其他权益变动200 000

投资收益200 00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捐赠利得) 200 000

贷:投资收益200 000

4. 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时的处理

投资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损失, 应当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以及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减记至零为限, 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的情况除外。

(1) 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通常是指构成实质性股权投资的长期债权, 即投资方既是股东也是债权人;

(2) 因亏损而将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冲至零后, 应冲减实质性构成股权投资的长期债权;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应收款

例题:A公司持有B公司40%的股权, 2004年12月31日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 000万元。B公司2005年亏损3 000万元。假定取得投资时点被投资单位各资产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 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相同。

A公司2005年应确认投资损失为1 200万元 (3 000×40%) ,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降至800万元 (2 000-1 200) 。

借:投资收益12 0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损益调整) 12 000 000

假定上述B公司当年亏损额为6 000万元, 当年度A公司应分担损失2 400万元 (6 000×40%) ,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至0。

借:投资收益20 0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 (损益调整) 20 000 000

如果A公司账上有应收B公司长期应收款1 000万元, 则应进一步确认损失:

借:投资收益4 000 000

贷:长期应收款4 000 000

(3) 按合同或协议规定投资企业负有承担额外损失之责的, 应按预计承担的义务确认预计负债, 计入当期投资损失。

即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时, 投资企业先行使股东权利 (长期股权投资) , 再行使债权人权利 (长期应收款) , 不足部分留待以后盈利时再予冲减。

额外损失的承担问题:

如果合同或协议中没有明确规定当企业发生额外损失时由谁承担, 那么大股东需要承担所有的额外损失, 小股东不承担任何额外损失。这是对小股东权益的保障。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归属于大股东, 大股东在企业是主动的投资者, 而小股东在企业只有出资权, 没有决策权, 在企业是被动的投资者, 所以有了上述规定。

如果合同或协议中明确规定了当企业发生额外损失时由谁承担, 且规定了比例的, 需要按规定执行。

五、结论

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对长期股权投资提出了新的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确定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并对采用成本法核算时遇到的问题作了详细的讲解。准则与实例相结合, 使长期股权投资更容易被掌握。

参考文献

[1]杨有红.企业会计准则解释与分析[Z].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07, (2) .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第1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上一篇:IELTS评分细则和分数报告公布下一篇:goforit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