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2024-04-26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精选6篇)

篇1: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降水及降水的形式,初步了解形成降雨的几种原因。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降水分布的差异。

3、能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的关系。

▲能力目标:

1、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2、通过参与节约用水的课堂活动,进一步巩固节水意识,形成生活中节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1、降水及主要形式,

2、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难点

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世界降水分布图等

教学过程:(含小结与作业布置,见教案内页)

篇2: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知识目标

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

2、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3、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4、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降水的分布

教学难点

1、降水和降雨。

2、降水的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图像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1、降雨、降雪等景观图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环境,引导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用一段视频材料“降雨、降雪、降冰雹”,依次展示三种天气现象,最后画面定格为正在降落中的雨、雪、雹三种降水的形式,使学生观察得出降水的概念。推出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讲授新课]

一、降水与生活

1、教师提出:“降水就是降雨”的说法,把学生一分为二,争辩这个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让学生在争辩中知道:降雨只是降水中的一种主要形式,降水还包括雪、雹等其他形式。因此,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板书1、降水及其主要形式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情景和感受。然后教师进行描述,让学生判断。

雨滴下落时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很少。(小雨)

雨滴下落时连续成线,落到地面四处飞溅,能听到雨声,地面积水较多。(中雨)

雨滴下落时模糊成片,落到地面溅的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很多。(大雨)

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地面积水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暴雨)

3、让学生阅读课本p54活动1,以第一项给出的影响案例做参照,讨论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教师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在各组讨论形成共同意见后,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教师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评价点拨后承转:无论是人类的生产还是生活活动,都受降水的影响。那么,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板书2、降水量的测量

5、多媒体课件演示降水量的测定

雨量器画面1依次展示储水筒、储水瓶、漏斗、盛水器,并组装成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及量杯,说明雨量器的构成和测量单位(毫米)。

画面2用降水动画,并配以降水声,雨水通过漏斗进入储水瓶,再倒入雨量杯,从而测出降水量。并依次显示某天上午8时的降水量知晚上20时的降水量,指导学生会测、会记录、会计算日降水量。继而引导学生思考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6、在学生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说明:一般每天(不管是否降水)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日降水量;把某月每天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月降水量;把某年每月观测到的降水量相加,得到的是该地的年降水量。教师要特别强调: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7、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说说当地一年内各季的降水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转入降水的季节变化。

板书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教师说明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教师边鼠标点击,边说明。引导学生了解降水柱状图的组成以及绘制的方法和步骤,并让学生准备好画图工具跟着绘制。

(1)显示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

月份123456789101112

降水量/毫米10522477181135169112572412

(2)画面显示一个长方形图(指导学生要把握图幅的大小,不要过小或过大)。

(3)画面显示横坐标,依次标注12个月份。(指导学生把横坐标12等份,在每等份的中央标注月份)

(4)画面显示纵坐标,依次标注降水量刻度,单位是毫米(指导学生降水量的刻度,要根据资料中月平均降水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来确定。如本资料中,最高值169毫米,最低值5毫米,因而每个刻度就应确定为30毫米或50毫米,总刻度从0至200毫米就行了)。

(5)画面逐月显示12根柱形,说明12根柱形表示12个月的降水量,每根柱形的高低表示各月降水量的多少,12根柱形的降水量之和,表示年降水量(指导学生根据资料中各月降水量的多少,依次画出12根柱形,注意提示学生每根柱要画在横坐标每等份的中央,即12根柱形之间的距离要相等,不要太粗或太细)。

3、学生画好图后,鼠标点击读图要求,引导学生分析该地降水在一年的季节变化情况。

(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7、8、9月份)

(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1、2、3、4、11、12月份)

(3)该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约749毫米)

(4)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该地全年降水较多,且不均匀,夏秋降水较多,冬春降水较少)

4、根据以上分析,总结降水柱状图的阅读方法。先让1~2名学生谈谈,大家补充,最后归纳:首先看柱状高低,对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以及计算全年的降水量。其次分析降水在一年内的季节变化情况,包括该地降水全年多或少,各季降水分配是否均匀,什么季节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5、多媒体展示反馈练习。把学生分成5个小组,某地各月雨量的分布

先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问题(或让各小组自选、抽题都可以),然后各小组根据问题找出相应的图组织讨论(如第1小组②题→e图→讨论)

根据a~e几个地方的全年各月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各地各月雨量的分布:

(1)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夏季多,冬季少?最多月与最少月相差多少毫米?(b图所在的地方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最多月与最少月相差约200毫米)。

(2)哪个地方各月降水量都很少?少到什么程度?(e图所在的地方全年少雨,少到连续几个月不降一滴水)

(3)哪个地方的降水量冬季多,夏季少?年降水量约多少毫米?(d图所在的地方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年降水量约850毫米)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4)哪个地方各月降水量适中,分布比较均匀?各月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左右?(c图所在的地方雨量适中,各月降水量分配比较均匀,而且大致都在50毫米左右)

(5)哪个地方各月的降水量都很多,最多的月份在多少毫米以上?(a图所在的地方各月降水都很多,最多的10月份降水量达到400毫米以上)

6。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教师评价点拨后承转:世界各地的降水不只是季节上有变化,就不同地方来说,降水也不一样,有的地方多,如a地,(指图)有的地方少,如e地,(指图)那么,世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板书三、降水的分布

1、教师指出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也就是说,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要领与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阅读要领基本相同。

2、多媒体展示课本p56图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分析下列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4)在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

3、以“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为底图,教师边鼠标点击,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读图要求,边得出结论。

(1)画面显示用红色勾勒出赤道,并闪烁。对赤道附近降水量在毫米以上的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一问的结论: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年降水量在毫米以上。

(2)画面显示用蓝色虚线勾勒出南、北极圈,并闪烁。对两极地区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地区用黑色闪烁,让学生读出降水量,归纳出第二问的结论: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多在200毫米以下。

(3)画面显示用绿色虚线勾勒出南、北回归线,并闪烁。然后用黑色块分别闪烁回归线东西两侧的降水量,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三问的结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4)画面分别显示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南回归线和南极圈,让学生指出是哪两带?(北温带和南温带)然后对温带地区内陆和沿海地区降水量分别闪烁,让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第四问的结论: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画面分别显示乞拉朋齐和阿塔卡马沙漠所在地方及降水量,并闪烁。让学生从两地所在的降水量的多少,得出第五问的结论: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是乞拉朋齐,最贫乏的地区是阿塔卡马沙漠。

4、通过以上读图分析,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板书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在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5、让学生回忆影响世界各地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的因素有哪些?(纬度、海陆、地形)同样,使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也是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因素影响的结果,除此之外,还受地形的影响。

6、多媒体演示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1)画面显示山体。

(2)画面显示暖湿气流,并沿坡爬升,闪现云层、降雨。

(3)让1名学生上讲台指图说明:哪是迎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多)哪是背风坡?降水多还是少?(少)大家评判补充,使学生认识迎风坡和背风坡及其与降水多少的关系。教师并给学生说明乞拉朋齐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印度境内),位于迎风坡,因而降水很多,被称为世界“雨极”。

板书4、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课堂小结]

多媒体展示本节知识要点与检测。边检测,边质疑,边归纳知识要点。

板书设计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活动与探究

1、根据你的生活体验,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思考学校所在地的一年之中,哪个季节降水多?哪个季节降水少?为什么?

2、阅读课本p56图3.21“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思考下列问题。

(1)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主要在哪些大洲的什么位置?(非洲的中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南美洲的北部和中部)

(2)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主要在哪些大洲的什么位置?(非洲的北部、亚洲的西部和中部、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中部)

篇3:降水时空分布对临夏水资源的影响

由于自然条件、气候条件、人为因素的影响, 以水资源紧张和干旱灾害为特征的水危机已成为临夏州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据统计, 临夏州干旱几率达30%~65%, 基本上是北部“十年九旱”、中部“三年两头旱”, 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及农业增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临夏州现有供水水源存在的问题, 水利部门应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调整思路, 遵循自然规律, 大力宣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污染, 制定行之有效的对策, 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临夏州水资源概况

1.1 主要城市饮用水源

临夏市现有供水水源地分为罗家堡和槐树关两部分, 第一水源地为罗家堡大夏河双洞水源地, 于2003年10月建成运行。罗家堡水源地位于临夏粃罕镇罗家堡段大夏河左岸, 水源为大夏河地表水, 因该水源水质高度浑浊, 污染严重, 现作为临夏市应急补充水源。第二水源地为临夏县槐树关水源地, 于2005年10月建成运行。槐树关水源地位于临夏县尹集镇上游, 水源为槐树关河地表水, 现为临夏市主要供水水源。槐树关水源地的运行, 解决了罗家堡大夏河水源地水质差的问题, 缓解了临夏市水源不足的现状。但槐树关河水量随着不同季节有较大的变幅, 在日时段内径流变化相对较大 (0:00—10:00径流较小, 10:00—24:00径流较大) , 夏、秋2季水源量富裕, 完全能够满足供水要求, 在冬季最寒冷的12月至次年2月的45~60 d内, 因取水河床较宽、水层薄, 受冻融影响, 易结冰, 供水基本断流。另外春季的3—4月约有30 d受农田灌溉影响, 日缺水量5 000 m3左右。随着临夏市城区建设规模的扩大, 现有水资源量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 严重制约着整个城市的生活用水。

1.2 主要地表水源

据调查统计, 临夏州境内较大的河流有30多条, 这些河流均属黄河水系, 黄河干流自西部入境, 境内流程达到107 km。其中, 大夏河、洮河、湟水、银川河、刘集河等属于黄河一级支流;广通河、三岔河、牛津河、冶木河等属于二级支流, 二级支流以自西南向东北的流向为主。因河流分布不均, 各县市地表水资源差异较大, 其中和政县的地表水最多, 达3.60亿m3, 永靖县的则最少, 仅为0.27亿m3[4]。境内流域面积8 169 km2, 流程102 km, 多年平均流量1 027 m3/s。最大流量4 850 m3/s, 最小流量80 m3/s。

1.2.1 冶木河。

冶木河源地出自太子山南麓夏河县境内, 经卓尼、临潭县入康乐县注入洮河, 河境内流域面积1 333 km2, 流程6 km, 多年平均流量10.5 m3/s, 年均径流量3.3亿m3, 冶木河径流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临夏市饮用水源地的蓄水。

1.2.2大夏河流域。

大夏河在明代前称漓水, 源于甘南高原甘、青交界的大不勒赫卡山南北麓。南源桑曲却卡, 北源大纳昂, 汇流后始称大夏河。水东流经夏河县, 由土门关入境, 经临夏县、临夏市、东乡县入黄河刘家峡水库。境内流域面积1 543 km2, 流程58 km, 有多支坝河、槐树关河、老鸦关河、红水河、牛津河等支流。大夏河入境处海拔2 105 m、汇入处海拔1 735 m。与多支巴河、槐树关河交汇形成刁祁、尹集川。至双城同老鸦关河交汇, 又汇入红水河、牛津河, 形成临夏州境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水利方便的东、西、南川。河宽273~530 m, 最宽1 000 m, 多年平均流量34.3 m3/s, 年均径流量11亿m3。冯家台水文站实测最大流量为960 m3/s (1979年8月10日) 、最小流量为1.37 m3/s (1966年5月10日) , 历史最大洪峰流量1 390 m3/s (1914年) , 平均流速1~28 m/s。受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 近十年内冬季水位降低, 河床外露, 断流严重, 大夏河现作为临夏市饮用水备用水源[5]。

1.2.3 槐树关河。

槐树关河是大夏河右岸的一级支流, 发源于太子山南麓, 上游植被良好, 且该地区又是降水的高值区, 降水多集中于夏秋季, 降水变率大, 源地海拔高约3 600 m, 水源出自太子山阳坡夏河县境内, 由公、母太子山间石隙入境, 北流28 km经铁寨、尹集注入大夏河。流域面积238 km2, 落差660 m, 多年平均流量1.49 m3/s。自东向西流经查噶于土房大庄下游约3 km处折转向北经铁寨于双城附近注入大夏河, 流域为长条型, 两岸支流短小。临夏县槐树关河流域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水源清澈见底、无污染, 是临夏市25万人及临夏县南部11万人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地, 全线36 km, 每天提供着4.5万m3的生活用水。为确保城乡36万人长期用上放心水, 科学合理地使用此自然水资源,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保护槐树关河水源是关系民生的大事。

1.3 地下水

临夏州气象灾害占到整个自然灾害的86%以上, 特别是干旱几率达30%~65%, 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也严重威胁农业增产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临夏地下水总量2.85亿m3, 扣除地表潜流总量2.00亿m3, 实际地下水量为0.85亿m3。

1.4 降水

1.4.1 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

降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临夏州降水分布极不均匀, 各地多寡悬殊, 境内河流形成也极不均匀。总体表现为北部水资源缺乏, 南部槐树关水资源较丰富。降水年际变化较大, 时间比较集中, 主要集中在5—9月, 5个月降水之和达505.3mm, 占年降水量的80.1%, 其中以夏季最多, 秋季次之;在时空分布上, 夏季多于冬季, 东部多于西部。其中, 降水量最多的是临夏县尹集乡新发村, 年降水量达到1 030.4 mm;最少的是东乡县车家湾乡, 年降水量仅为216.0 mm, 而两地直线距离仅60km, 充分说明了降水分布的悬殊[4]。其他一些地区如大夏河下游、临夏县、积石山县北部、和政县东北部、临夏县中部及临夏市等地年降水量为400~700 mm;和政、临夏、积石山县南部沿山地区、和政县罗家集乡至临夏县刁祁乡等地年降水量达700 mm以上[4]。

1.4.2 降水量对水源地蓄水的影响。

临夏州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 黄河两岸、各支流河谷川、源地水资源较丰富利用方便, 形成较发达的农业灌溉区, 占总土地面积的10%;而占总土地面积90%的丘陵山地, 山高水低, 与河流距离较远, 土质疏松, 限制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临夏州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85.1 mm, 按行政区划分, 和政县的年平均降水量最多, 达到594.1 mm, 其次是康乐县, 为532.5 mm;永靖县年平均降水量最少, 仅275.8 mm;东乡县、临夏市、广河县的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535.0、495.4、477.6 mm。按地理位置划分, 临夏州北部、中部、南部分别为415.5、485.0、563.3 mm, 相对均匀。各支流河水年径流量分布, 州境内南部各县为1.5亿~3.6亿m3, 中北部为0.14亿~0.70亿m3。径流深度南部最大, 为200~400 mm, 中部50~200 mm, 北部、东北部最小, 为10~50 mm, 与年降雨量的分布基本一致。

2 临夏州水资源的影响因素

2.1 水资源总量相对短缺态势明显

据统计, 临夏州水资源总量为338.15亿m3,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633 m3, 低于全省人均1 150 m3的水平;每1 km2水资源量为14.8万m3, 高于全省6.6 m3的水平, 1 hm2耕地平均水资源量为5 036.85 m3, 低于全省1 hm2耕地平均水资源量8 400 m3的水平。可见临夏州水资源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水资源严重短缺。按照不同径流量和枯水月份占的比例分析, 槐树关河上游全年12个月的总来水量可以满足临夏市供水区域2020年年用水总量的要求, 但是由于降水的不均匀性导致枯水月份缺水严重, 供水保证率为80%, 临夏州供水现状及水源可持续情况面临很大的困难, 因此新建调蓄水库进行年调节以达到安全、可靠、持续供水的目的[6]。

2.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

2.2.1 水资源时间上分布不均衡。

大气降水是临夏州水资源补给的主要方式和来源, 多年平均降水量516 mm。但由于州不同地区间海拔、地形、地貌差异较大, 导致降水不均。通常7—9月是每年的汛期, 该时间段降水量可占全年总量55%, 降水过于集中及季度间不均匀, 易引发暴雨和旱灾。

2.2.2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水资源与人口和经济发展布局不协调。洮河流域集中了临夏州主要的水资源, 占全州总量的87.5%, 而大夏河流域水资源相对不足。然而, 大夏河流域以约1/4的耕地, 生产粮食占全州的1/3, 并且提供了60%以上的商品粮, 因此大夏河流域的缺水问题是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也严重制约了全州的社会经济、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2.2.3 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平衡。

临夏州面积为8 169 km2, 全州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16 mm, 年降水量从南部的600 mm逐渐降低至北部的300 mm左右。全州的水资源主要是以黄河水系为主的地表水, 全州境内自产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量为分别为12.15亿m3和633 m3。但是由于区内河流分布不均, 地表水资源自产量最多的是和政县, 为3.6亿m3, 最少的是永靖县, 为0.27亿m3, 两县相差10余倍, 其他一些县之间的差异亦较大。同样, 各县地下水资源差异也较大, 和政县为0.313 3亿m3, 地下水资源为各县之首;广河县仅0.015 0亿m3, 居各县末位。因此, 各县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分布很不均匀。

2.3 气温升高对水资源的影响

水资源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气候变化, 并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但是当气候变化幅度过大, 胁迫时间过长或者干扰程度过强, 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均会受到破坏, 并破坏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7]。据统计分析, 近年来临夏州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北部是气温变暖主要区域, 其中, 永靖县最为明显, 中部次之, 而南部变化相对较小。从季节性来看, 临夏州气候变暖以冬、夏季最为明显,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夏季气温每12年平均增高0.5℃。此外, 由于气温升高, 导致蒸发加大, 导致持续多年干旱加剧, 破坏了水资源环境的有效循环和自我调节能力。

2.4 干旱频繁导致河道水资源短缺加剧

临夏地区相当干旱, 在近年来气候明显变暖的作用下, 该区气温有上升的趋势, 蒸发量增大, 地表径流减少, 从而导致了部分河道断流, 成为间歇性河流, 进而影响工、农业及居民生活杂用。大夏河是临夏州的主要河道, 其年均径流量为11亿m3, 广通河、冶木河、三岔河、银川河、吹麻滩河的年均径流量分别为3.56亿、3.31亿、1.18亿、0.73亿、0.25亿m3, 其余河道流量较小。此外, 由于河道径流减少, 水体自净能力受到严重限制, 水环境恶化不断加剧[6]。

2.5 城市自来水浪费严重

由于城区供水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等原因, 导致的管道设施漏水现象普遍。在大多的城市, 只有5%~10%的供水是直接或间接用于饮用, 而工业、消防、建筑、市政及居民生活杂用则占用绝大部分自来水, 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此外, 目前自来水厂未能有效地按照用水要求进行区别供水, 不仅增加了自来水加工处理的成本, 而且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 分质供水将是有效降低生活成本, 提高生活饮用水安全可靠性的必要措施[8]。

2.6 水资源环境破坏严重

多年来, 森林树木乱砍滥伐, 林草地大面积开发, 自然植被破坏严重, 导致了诸多河流出现枯水期, 或延长了枯水期, 甚至出现断流现象。同时, 水资源的水质也受到城镇工业的快速发展, 以及“三废”排放的严重影响[9]。

3 水资源保护利用对策

3.1 加强气候资源保护

为了有效保护水资源, 必须从保护气候资源做起, 同时, 气候资源的保护也事关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制定和完善气候资源合理开发, 努力提高公众的气候资源保护意识。目前, 临夏州全境森林覆盖率为16.3%, 必须加大退耕还林和加强绿化的工作力度, 杜绝毁林造田现象, 力争林地覆盖率达到40.0%。从而起到调节当地气候、涵养水源、补充河流和地下水资源的目的。

3.2 加强科技投入

为了高效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协调多单位、多学科联系, 加强农业、水利、气象等学科对相关研究的投入, 加大水资源保护系统工程的建设[10]。例如, 培育和推广抗旱、抗病虫害作物品种;通过跨流域调水工程, 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11];在旱区适时进行人工降水, 确保农业稳产增收;加强气象服务工作, 做好气候气象预测, 不断增强对不利气候条件和农业气象灾害的抗御能力。

3.3 发展节水农业

自然降水是临夏州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 要合理利用降水资源, 结合适量灌溉, 做到“水地旱地并重, 以丰补欠”。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比如, 合理调整当地种植结构, 扩大地膜覆盖种植;推广耐旱高产型品种, 并因地制宜选用需水与降水耦合性好以及耐旱、水分利用率高的作物品种[11]。大力推广全地膜覆盖 (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 技术增加土壤蓄水, 减少无效蒸发, 综合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最终实现灌溉农业、半旱作农业、旱作农业并存的供水格局, 以期达到节水灌溉目的, 共同应对水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 实现农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3.4 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

水资源保护规划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保障措施, 是社会、经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做好水资源保护规划, 可以很好地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有效实施, 依据河流水环境容量, 对水域实施纳污总量控制[9], 注重对重要河流流域的保护, 对推动全州的水资源良性发展有重要意义。

4 保护措施

4.1 加强水资源保护力度

城市用水水源正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 如何保证城市居民的用水充足和用水安全,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面临的重要任务。遵循自然规律, 合理配置水资源, 统筹流域、区域和城乡的水利发展, 安排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12]。充分利用新闻媒体, 强化公众的资源、环境、生态意识, 提高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和治理水污染的新理念。提出可行性较高、适用性较强的水资源保护对策和方法, 让人民群众懂得保护水环境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4.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近30年来, 临夏州水利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 初步控制了境内主要河流的特大洪水, 保障了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临夏州的水利发展基本上属于粗放型, 运行机制较差, 城市供水设施陈旧常常造成自来水的大量浪费。再加上临夏州目前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面临着许多问题[13]。因此, 必须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4.3 充分发挥高科技作用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保护水资源, 必须充分发挥高科技力量。一是科学植树种草, 涵养地下水资源, 合理灌溉, 减少水土流失[14];二是广泛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减轻水资源污染;三是加强水质控制和检测, 建立环境管理系统;四是利用遥感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为水源保护的决策提供优质服务。

4.4 健全保护管理体系

健全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 重点加强水源保护的各项法规、条例, 使水源保护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13]。同时, 要坚强执法监督。尤其是在水污染尚难全面控制的情况下, 更有必要重点针对涉及人民生命健康的生活饮用水源加强管理和监督力度。

4.5 加强水污染治理

篇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是天气要素的分解诠释,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自然延伸,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从对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进行选材,涉及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图表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以人为本的出发点。

二、设计思路

以“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参与活动为形式,在学生的亲身体验、研究探索中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合作学习为方式,由学生集体探究合作完成相关主题,培养其团结协助精神;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其参与热情,增强课堂生动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降水的概念;阅读降水量柱状图、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知道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根据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降水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了解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不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把握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降水的意义、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通过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世界降水的分布。

难点: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使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愉快学习。

六、教学过程(表1)

篇5: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降水的观测方法和降水形成的过程。

掌握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认识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差异。

使用降水柱状图,说明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

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勤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建议

关于的总体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的安排与前一节的气温分布有类似的地方,可以利用前一节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降水的来源→降水量的测定→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分析成因,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思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大气降水是从空中降落下来的雨、雪、雹等总称。教材通过一段文字讲述了降水的来源到降落到地表的动态过程,水汽从 这里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质是在一刻不停运动着的,而运动是由一定规律可循的。

降水量的测定首先是学生形成年降水量的准确概念,其次在降水量的测定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世界降水的分布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教材体现了降水的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数量概念的结合。在降水的空间分布中,教材通过提问对各地降水量的多少作了定性的叙述,而在降水的季节变化中,偏重定量的说明。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另外,教材用提问、图像、小结的形式,反复说明一个问题,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图像能够较直观地反映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变化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课本提供的读图问答,引导学生读图思路,降低难度和训练思维;课文中对规律的总结归纳,可以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关于“降水的分布”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的教法建议

对于降水的分布,同样也分为时间(季节)和空间(世界)的变化。某地降水的时间变化用降水柱状图,降水的空间分布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1、引导学生明确年降水量世界分布中“等降水量线”的含义,可以与等高线、等温线对比,知识迁移。

2、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按照提出问题→读图分析 → 总结规律→分析成因的步骤进行。提出问题可以参照课本商有关内容。最后总结归纳,用表格的形式展示,表格的“列”的排列是从低纬到高纬,如果画成半球图展示,更直观,效果可能更好。总之,是知识系统、条理清楚,便于学生理解。中纬地区东西两岸先不填写内容。

降水

分布

赤道附近

南北回归线附近

中 纬 地 区

两极附近

常年多雨

大陆西岸

大陆东岸

大陆西岸

内陆

大陆东岸

降水少

常年少雨

夏季多雨

冬季多雨

夏季干燥

降水少

夏季多雨

原因

分析

气温高,空气上升降温,易成云致雨

副高控制时气流下沉;信风控制时,风从陆吹向海洋

夏季风从东部海洋吹向陆地

受西风影响多雨,受副高控制少雨

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夏季风从东部海洋吹向陆地

温度低,冷空气下沉,不易降雨

3、对于降水柱状图,首先要识图,了解绘图方法,找到它与气温曲线图的不同之处。其次要读图:各月降水量的约数,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等,充分利用课本中提出的问题。最后归纳出世界降水季节分布五种类型。

4、将降水柱状图中涉及的几个城市,依照2表格中归纳的降水空间图中找到它们的大体位置。如新加坡在赤道附近,所以为全年多雨型。完成表格中中纬东西岸的内容。对降水时空分布形成的原因,本节教材涉及的不多,都放在影响气候的因素中一起讲解了,教师提前在这里引导学生简单的分析、讲解,可以起到及时了解原因、分散难点的作用。

这节内容不太难,应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及课文中涉及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认真观察、讨论,找出降水时空分布的规律。使学生在读图、析图、归纳上有所提高。

关于“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的教法建议

对于本节课,首先应使学生明确降“水”的来源,可以用举例、动画、朗读等方法,从感性入手认识到水汽的来源是海陆水体蒸发及植物的蒸腾。通过动画使学生认识到降水形成的过程。注意提醒学生降水与降雨的不同之处。

对于“降水量的测定”,学生看课本雨量器示意图,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设计简易的雨量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观测。测定降水量时应每天定时观测(每天8时、20时),不是等降水后才测;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mm);降水量是指某个时段(日、月、年)降水的总和(以便与气温区别),通常所说的某地年降水量是指该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可引导学生计算多年平均降水量;教师可以选择补充降水等级的划分,使学生对日常的降水量预报有较为清晰地认识。

篇6: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

1、知识和技能:通过自学、讨论、读图、绘图等活动设计,增强学生的观察、操作、实践能力,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讨论降水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让感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对地理学科产生强烈的兴趣。

(2)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3)通过自学、讨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为实现教学目标,本人从复习巩固知识入手,通过绘图、读图引入新课,从现象开始到原因分析,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知识,解决问题,最后联系生产生活,使知识得以拓展延伸,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增强。

上完这堂课,感觉还是比较成功,学生的表现很好,对知识的掌握也不错,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其中,最大优点我想就是对学生的“亲和力”,一直以来,本人坚持走近学生,观察学生,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感觉他们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还有就是,对学生装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上一篇:高中学生体质测试总结下一篇:杯书画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