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梦》欣赏

2024-05-01

散文随笔《梦》欣赏(通用11篇)

篇1:散文随笔《梦》欣赏

背上行囊,我走了,离开了这个我生活了十九年的家乡。天际晨光初露,学子踏上了远行的路。

原以为会像挣开线的风筝可以没有牵制的自由的在无边的苍穹在飞翔。可此时的心,却像是被掏空了一样,找不到方向。回过头看,才发现,这间老屋才是最值得留恋的。

这件小屋见证了我的点点滴滴,有欢声笑语,有黯然伤神,有独自流泪……这些回忆都将与行李一起,随着我走向更远处。

再踏进考场的那一刻,便下定了决心:第二次,绝不能再失败了。一定要走出这座大山,向更广阔的天地探索。不能再次辜负父母深切的期盼。整个家庭的重担已压得他们直不起腰了,而这一次的尝试将是最后一搏。

“孩儿,算了吧,别再读下去了,我们再也供不起了……”一年前的场景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在昏暗的灯光下,父母坐在长凳上,父亲手中夹着那块要烧尽的烟,最终还是把话说了出来。“这些年,你也知道,为了供你读书,家里所有的积蓄都已经花光了,你要是再复读一年的话,我们可是真的负担不起了。”我知道父亲说的都是事实。作为长女,我本应该更多地承担家庭的重任,但此时我却成为了最沉重的包袱。我知道,当初是因为家庭的原因,不得不将二妹送给大姑家扶养,这对于我这个一直生活只在父母关怀下的我来说,已经是一种恩赐。也知道,进入高中,也是因为我的成绩比弟弟好一点,父母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让我继续读下去,而不得不让弟弟中途辍学。我的学业都是靠家人的付出才得以延续。而现在,对于一个高考失利的我,再也没有任何颜面去面对他们,更不要说复读的事了。

“他爹,真的得这么做吗?小军已经不读了,要是这娃也下来的,那以后还有什么希望啊……”母亲在一旁无奈的说道。她是发自内心的哀愁,也是在为我求情。一缕缕白烟成=从父亲嘴里吐出来,缓缓上升,笼罩了父亲此刻的神情。我明白,那屡屡白烟不止在父亲眼前笼罩,更是像千斤重担压在他的心上。

“爸,我还想再读一次……”这声音小的只有我自己才能听得清楚,但这简单的几个字,却是用了我平生最大的力气说出来的。在说完这句话之后,便开始啜泣不已。

夜,就在这沉重的时刻,一分一秒的捱过……我在无声的啜泣中,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道光,一直在前方指引着我。

第二天,清晨一大早,父亲就走到我的跟前,拍着我的肩膀,沉重的说道:“明天你就去报补习班吧,这是我能为你做的最后一次努力了,你自己好好把握机会。”简短的几句话说完,便迈着千斤重的步子走了出去。原本双眼红肿的我,瞳孔里又泛起了涟漪。

复读的日子是难熬的。八十多个人挤在一个六十平米的房间里,,酷热的夏季,整个房间就只有两台电风扇。因此整个教室就像是一个大大的蒸笼,我们就还想快要蒸熟的包子一样,有气无力地。当他人在抱怨不休,我独自呆在一个清净的角落了,安静的复习。当其他人畏惧冬天的寒冷,而躲在被窝里不肯出来时,我一大早就爬起来,跑到操场上大声的背诵英语。因为我知道,时间是不会呆在原地不动,静静的等我。我绝不能浪费时间,机会只有一次,不会再有了。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走到父亲面前,望着他那深邃的眼,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只是看着这一纸通知书,没有说一句话。只是轻拍了我对我肩膀,然后便转身离去。望着他的背影,我的内心无比的酸涩。

此刻的天空已经完全发亮。我拖着我的行李走进火车站,向着我所向往的方向前进。那破旧的小屋在我的身后,父亲深邃的眼神和坚定的背影也在我的身后,我知道,那将永远陪着我,走向更加遥远的地方。无论我在哪里,我都会记住那个夜,我心中升起的梦。

篇2:散文随笔《梦》欣赏

打开心窗,觉得天 雾蒙蒙,空气似乎不流动,怪怪的云,暗暗的涌,压抑着我的心脉,隐隐作痛。是什么魔力缠住了我的心步?是什么咒语抑郁了我的心胸? 让我举步维艰,到处磕磕碰碰。好想迈出心步,去沐浴阳光;好想打开心窗,去透透清风,怎奈,提着颤抖的心,不敢往前迈半步,深怕跨出去的哪一步,会掉进深渊,再不能回头。

走进心路,发现自己,前程是一片迷茫,在憧憬与夙愿之间,隔着一道墙,堵在了心门口。距离有多长,曲折就有多长,障碍形似拦路虎,跨过了坎坷,又去颠簸,继而再去蹉跎,弱弱的心,如同惊弓之鸟,在作垂死的搏斗。困难我不怕,怕只怕摔伤了心率,摔碎了心志,摔破了心口,乃至,稍不留神心就被拦路虎吞没,让我人前谈何英雄?谈何好汉?如何称得起雄赳赳?

掰开心腔,满是皱褶,一张童子脸,裹着一颗沧桑的心,显得老态龙钟,不是岁月模糊了眼线 ,而是沉重堵住了胸口,心脆弱,几度窒息,几度殇秋,木讷的眼神,直勾勾地望着天花板,那份神态,凝固了空气,僵持了时间,震撼了所有,忽然,轰隆一声巨响,电闪雷鸣,整个人的躯体都在颤抖,还以为,是天兵天将喊阎王爷来收尸呢,我的心,陡然被雷激活。

篇3:散文随笔《梦》欣赏

水精帘里颇黎枕, 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 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 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 玉钗头上风。

温庭筠《菩萨蛮》14首, 都是供奉皇帝让宫女们吟唱的宫廷艳词。

此词是14首中的第二首。

“能逐絃吹之音, 为侧艳之词”的温庭筠被后人赞誉为“花间鼻祖”, 而他所处的正是五代纷争, 中原动荡, 戎马倥偬, 笔砚难安的时代。惟西蜀、南唐, 较为僻静, 君臣苟且怀安, 寄情声色。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 温庭筠的《菩萨蛮》恰恰又是为皇帝所做的应歌, 不是为抒情而发。据《唐诗纪事》卷54记载:唐宣宗最爱唱《菩萨蛮》词, 丞相令狐绹为了讨得皇帝欢喜, 请温庭筠代写, 并秘密告诫他不要对外公开。而温庭筠不畏“恐吓”, 故意泄了密。令狐绹对此怀恨在心。此后, 温庭筠累举不第, 卒不得志。此记载说明了此词的特点——是唱给皇帝听的。因此必须以宫廷生活为背景, 内容和辞藻也必须以宫怨、闺愁为主。这就形成了14首《菩萨蛮》的总特点。

从此词的内容和风格看, 它主要写了一个女子梦中淡淡的哀愁情事。通读全词, 自已认为“惹梦”乃是词中最为关键的词眼。抓住它,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此词。但是词中人物因何入梦, 梦中又是何等情事, 以及梦后心绪如何, 词中又没有作明晰的叙写, 词人只是以意象的组合和转换、环境的构造和渲染、人物衣饰及活动的刻画和点缀来组成词篇, 一切都深隐在一片精美朦胧之中。正因为上述原因, 以致历代解会不一, 甚至被贬为温词最晦涩之作。

词的开头两句就写出了居室之清雅无染, 晶莹剔透, 无不渗透着环境之温馨, 情事之香艳。

“水精”, 有人写作“珊瑚”。在我看来, 若更想为词创造“惹梦”之意境, 非作“水晶”解不可。以水晶作帘, 更能描绘出闺中陈设的玲珑雅洁, 犹如李白诗中云:“放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颇黎枕”, 玻璃枕也。其莹如水, 其坚如玉, 无不是与“水精帘”一呵成气, 尽显华美。而“暖香”、“鸳鸯锦”又与前句两物相得益彰, 从而为我们描绘了一出浓艳的美人恹恹佳梦, 特别是“惹”字, 状此时此刻之美人情态, 十分精确传神, 用的也是灵动入境, 真可谓着一“惹”字而意境全出。若把它换作“作”、“生”等, 便意趣索然, 感情僵之而不深腻。

“江上柳如烟, 雁飞残月天”。笔锋一转, 写到了室外之景象, 杨柳堆烟, 残月朦胧, 雁渡寒江, 给人一种凄凉清冷的感受。此两句甚似与前句毫无逻辑联系, 着实难为理解, 以致历代对此句解读不一, 一指为叙梦中之事, 清代常州派词论家张惠言在《词选》中言:“‘江上’以下, 略叙梦境”, 认为承上句入梦之后写梦中所见, 主人公内心的唯见雁飞、不见人回的怅惘, 自然见于言外;或解为截印象之美, 如俞平伯在《读词偶得》中所言:“飞卿之词, 每截取可以调和的诸印象而杂置一处, 听其自然融合”, 此两者莫衷一是。不过, 我更同意其他学者之言, 认为江上二句, 乃叙时景, 也即说的是初春破晓的时候。原因有三:一是, 初春乃象征着希望的开始, 符合人本性对希望的渴望, 联系到该词创作的背景, 词中女主人公内心的怨, 更是在这个时候最易得于泄发;其二, 可起到引起下文之用, 在内容和结构上浑然天成;其三, 更能说明“惹梦”的内在原因。

至此, 已将美人佳梦的精致朦胧美显现得淋漓尽致, 从这高超的展现中突出强调了“惹梦”的精妙之用。

承上所作的铺垫, 后片主要通过美人梦醒以后的梳妆打扮行为来暗示出其“惹梦”的原因。

换头“藕丝”句, 着实写出了美人身著浅黄淡绿之衣, 尽显清雅怡人, 意著此衣, 实则想以此向外传达内心难以言传的幽思。“人胜”句则是前句梳妆动作的持续。“人胜”, 即彩胜, 妇女们头上的饰物, 似人形。据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所记:“人日剪彩为胜, 故称人胜”, 说的是农历正月初七所剪的一种人形剪彩。“参差剪”, 指的是剪成大大小小各种形态的人胜。“参差剪”除了状“人胜”的形状外, 还写出了剪彩人的精致动作。在这两句里, 词人以冷静旁观之立场作客观泛化之描写, 用意象的排列组合和跌宕变化传达出了人物的幽微心绪。

“双鬓隔香红, 玉钗头上风”, “香红”, 鲜花也。词人不直接说花而说“香红”, 是从花的色味着笔。两鬓簪花, 中有距离, 故曰“隔”。“双鬓”句中着一“隔”字, 则两鬓簪花如画。双鬓插着鲜花, 头上簪着金钗, 末句再着一“风”字, 无不使人觉得两鬓之花香飘浮不定, 且觉金钗上的人胜也在春风中颤巍巍的摇晃不已, 恍荡之间, 一下子让人觉得词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心绪, 则显得更为朦胧迷离, 只在“惹梦”的“暖香”和“鸳鸯锦”、拂晓时分江上的“雁飞”、以及“参差剪”的“人胜”等富有“意味”的意象中, 逗露出一丝节序之感与怀人之情。这正如词人在《春幡》写下的:“玉钗风不定, 香步独徘徊”。

词于至此, 吐露出美人内心无法排遣的心思, 回应前片, 也回答了“惹梦”的原因。

再回过头来重新品味此词, 无不让人拍案叫好。从结构上看, 上下两片似不相属, 但“香红”二字与上面的“暖香”映射, “风”字又与“江上”二句呼应, 神理贯通, 脉络具在, 形成了浑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篇4:散文随笔《梦》欣赏

为此,我们展开了专门的教研活动,选取大班《建构式教材》下册毕加索的作品《梦》,组织教师在深入挖掘作品价值的基础上,分析幼儿的行为,反思教师的问题,提升认识。

一、《梦》的初始

平时我们在设计欣赏活动时,首先会对原作品进行理解和分析,特别是大师的美术作品,总会把作品介绍放在首位,把一些认知的元素放在活动目标中,重点放在关注幼儿能否理解作品,是否能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大胆表现,往往忽略了幼儿在欣赏过程中情绪的宣泄和对美的体验与感受。

在欣赏环节中,发现幼儿对作品《梦》的观察理解是模糊且笼统的。教师对大师作品的理解不够,没有真正走进作品《梦》中,所以需要让幼儿去欣赏画面的哪一点,对作品的意境游离在外,导致执教过程中难以把握,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如何欣赏和感受画面中的美。

只有让幼儿充分感受作品美和意境美,才能为幼儿提供创作的空间。于是,除了对活动环节进行调整以外,我们还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欣赏模式,开始尝试多手段结合、多感官参与、多形式表达的开放式美术欣赏活动。

二、《梦》的推进与表现

1.运用音画结合,充分挖掘作品意境和内涵

音乐和美术本质上具有同源性,都是用于表达情感的艺术表现形式。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相当于画面中的点线面,音乐中的音响相当于画面中的色彩,音乐中的快慢强弱相当于画面中的长短、大小、粗细等。这些元素的有机结合能达到图音并茂、有声有色的效果,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梦》是毕加索中期比较重要的作品之一,作为幼儿美术欣赏的教材,更多要从幼儿观察与欣赏的视角着眼,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感受作品中的美。活动中,幼儿感受梦和表现梦时都出现了音乐。欣赏作品时,教师引导幼儿:“我们来学学画上女孩睡觉的样子”,同时播放音乐,幼儿在三拍子的音乐声中,闭上眼睛感受作品中女孩的梦境,享受熟睡中的身体舒展、柔软和放松,幼儿在感受梦境时,他们脑海中出现了“苹果树下野餐、跳芭蕾舞、草地上奔跑”等美好的梦境。不同的旋律和节奏都会给孩子不同的体验和感受,音乐的运用将作品抽象的部分形象化,而音乐与欣赏的完美结合,有利于幼儿对作品《梦》的理解。

2.丰富审美经验,进一步感受线条与色彩

美术欣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经验。因此,颜色丰富,色彩明快,画面变化大的作品较容易吸引大部分幼儿。基于此,我们对作品《梦》进行了剖析,把欣赏的重点定位在:线条的变化、组合和衔接;色块的颜色、明暗;人物的神态、表情。

当呈现作品《梦》时,首先映入孩子眼帘的是女孩熟睡的睡姿和神态,从女孩的神态和表情中,让幼儿感受到睡梦中女孩的舒适和惬意,让人也有了欲睡的感觉,体验到女孩的梦境是美的,从而引发幼儿观察作品中女孩脸上的黑色线条、金黄色长发、红色沙发、纤细柔软的手指等一些柔软圆滑的线条和明亮的色块,圆滑的线条让幼儿体验到睡梦中女孩的柔美,大色块的暖色系(黄色和红色)在画面冷色背景衬托下,显得明亮,给幼儿温暖、柔和的感觉。

3.加入肢体表演,转变抽象作品为具象内容

欣赏式活动形式的开展,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有另外多种形式,如在欣赏名画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和引导幼儿通过肢体表演充分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让幼儿将抽象的作品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理解内容。

由于幼儿有自身发展的特点,他们更喜欢用身体动作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通过一些随性的肢体表演,从自身的感受来加深所理解作品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美。《梦》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感受女孩抽象的梦境,教师引导大家“我们也来学学画上女孩睡觉的样子”,同时播放舒缓音乐,幼儿随教师的引导,缓缓闭上眼睛,靠在椅子上,十指交叉轻柔地放在胸前,用身体来表示圆滑的曲线,感受曲线的自由、流畅,在舒适安静的睡梦中感受女孩美好的梦境。在幼儿表现“梦”时,他们用手部动作再次表现出不同的曲线。在线条的变化中,表现出女孩不同的梦境。“梦”是幼儿喜欢的话题,但“梦”又是看不到、摸不着的,通过模仿表演、动作表现等形式,将梦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美术欣赏活动中,加入适当的肢体表演,让幼儿用动作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可以将作品抽象的部分转化为具体形象,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能力。

在欣赏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充分感受和欣赏作品的美,把认知对象转变为情感体验的对象,能获得各种各样的心理感受,当幼儿的美术欣赏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更能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幼儿的审美想象才会得以释放。

篇5:随笔欣赏《梦》

酒后,和衣躺下,不久便进入梦乡。

在没有尽头的荒漠上,一条黄土累累的小路,弯弯曲曲伸向茫茫苍穹之下。几棵老树,伸展着槎枒的秃枝,像是鬼影憧憧。沿着这条小路,我漫无目的地行走。路上,只有我自己,孤独地踯躅。四周很宁静,没有虫鸣,也没有鸟叫。我清晰地听到了自己心跳声和呼吸声,甚至血液流淌在身体内的穿梭声。

蓦地,在我前面,出现了一个女人。只见她亭亭玉立,一袭白裙,长发飘飘,若隐若现。我看不清她的脸,也看不到她的眸。但我觉得她是那么地美丽,那么地很亲切,似曾前世的约定,仿佛今生的相遇。我的心被她深深牵引,整个人儿不由自主随她而去了。

我想看清她。我更想去亲近她。可是,不管我怎样努力,她总是在我前面,不近也不远。我快,她更快;我慢,她也慢。就这样,既不近也不弃。我实在是没有办法追上她。

忽然,一条大河横亘在前方,水流湍急水面宽阔,轰隆之声震耳欲聋。她停下了。我的心在狂跳,身体在战栗。我觉得我不能呼吸了。我跑到她的面前。

真美啊!这是我见到过的最美的女人。银白的月光,映衬着她的晶莹剔透,像雪似玉。我木然地不敢发出任何的声响,唯恐惊动而将其融化掉。她缓缓地躺了下去。我也随之躺了下去,在她的.身边,仰面朝天。我想抚摸她,却发现自己却不能动了,我变成了一块顽石。

就这样,我和她并排地躺着,像两尊洁白的大理石雕像,默默地,没有任何言语,四周依然寂静如初。

不知过了多久。这个女人站起身来,沿着刚才的路往回走了。我想站起来继续追赶她,但是我不能动弹,甚至不能呼吸,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她的离我而去。

忽然,她来到我的面前。我终于看清了她脸,也看清了她的眸。此刻她竟然笑了。我分明地感到了鄙夷,也觉到了她的得意。起来吧!她吐气如兰,到我怀里来,你是第10万个。

但是我依然丝毫不能动弹。

这时她再次笑了笑,调皮地对我点了点头,便迅速地走远了,消逝在未名的夜中央。

篇6:欣赏散文----------梦

美国电影《盗梦空间》布置了一堆人结成局域网来合做一个梦,这是科幻。两相比较,大致看出东西人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西方人不喜欢中国式玄想,虽然说梦,虽然拍电影,但他们脱不开踏实的物质性,如果不用照顾普通观众,他们狠不能列出梦网构件图和造梦剂的化学分子式;我们这边,明明载入史册的事情,却是那般不可理喻,荀偃和巫皋,两个人做梦,时间空间无需一致,更不要罗里罗嗦的感应器、传输导线,各自生活的两个人能做同一场梦,除了神鬼附体基本没有别的解释。

西方人做的梦如果是盗梦空间的样子,那不是梦,而是现实的无序镜像,普通人的无序,造梦人的有序,正常的现实多加两个空间自由度就成了梦,之中的场景步骤竟如现实般可以设计度量,一个梦境到另一个梦境的转换依照的仍是现实逻辑,石头般坚硬的动机从始至终推进跨越,避开偶尔捣乱的潜意识,造梦人的练习到位,梦几乎等同于一场电玩。

在我们偷懒的地方,西方人用力刨挖,挖出一堆梦的理论,挖出一堆梦的电影。我们中国也毫无成就,比如有人擅长测梦,私印一些小册子铺在街角兜售,还有《左传》,数次记载测梦的故事,次次应验。相比西方,东方必竟语焉不详,恍惚无理的梦在这边似乎是命运无故开启的缝隙,应照的不是现实,而是将来遮掩变形的镜像,故事讲到这里就囫囵终止。往下追究,还得搬出西方人的思路,猜测一个谁正躲在后面操纵,或许是某个动机可疑的造梦人,我们这边必须多一个现实可见的算命先生,配合完成一次“思想的植入”(通常是一句含糊多解的预言)。呵呵,看看手腕,上面有没有针眼?

给《盗梦空间》写剧本的人象是借了老庄的点子,老庄的蝴蝶梦很简略,一个逆向思维即将众生倾倒:我不是我,我是蝴蝶的梦。这不是科幻,这是诗。蝴蝶虽然美,可要大家选做人还是蝴蝶,结果将高度一致(这个选题给蝴蝶出不了),尤其是安稳的年代。美国人比我们还安稳,他们却用《盗梦空间》说:植入一个现实是梦的思想,人就会不要正过的现实。

西方人是活得太舒服了吧,无所事事的时候乱研究乱幻想,无事找事自我刺激。《盗梦空间》,本来一家人好好的,男主角好奇心作怪,玩了一下思想植入,把女主角玩死,家庭崩裂,父子分离,从此男主角携带着梦里的女主角,坠入一条生死堪忧的盗梦轨道,而险恶路途的终点竟然接通的是平淡安稳的日常生活,这不是吃多了撑的吗?

西方人做什么都讲动机,你说做梦有个屁的动机,西方人安排一场电影告诉你有。为了让梦稍微象梦一点,他们搬出潜意识来凑局。这个潜意识在弗洛依德那里,动机转了一下弯而已。没有比弗洛依德更专注于梦的人了,他代表着西方思维的典范。我们中国人说:梦是一场空。弗洛依德才不听我们的,他把无数的梦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地清理,再用一系列的因果关联拼出一本厚厚的书,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证明:梦是潜意识的镜像,潜意识不是一点点,甚至整个把梦吞掉。依靠缜密的逻辑征服西方的弗洛依德,因为梦,一辈子的衣食荣耀都有了。

我们的梦是乱的,别说动机,喧腾的细节烟一样见光即散,《盗梦空间》那些造梦高手们一点不乱,总结一下动机(个人解读):日本人齐藤是为了生意(钱),女学生阿里阿德涅是为了接受挑战,伪造者埃姆斯就是为了玩,药剂师优素福大概是为了职业成就,最后,男主角科布是为了爱。梦里梦外,我们还能再找几个动机?

若给梦累计时间,它占有此生相当的份额,但梦的确难以留下物质的痕迹,所以被轻置在人世边缘的边缘,我们不相信什么潜意识,我们把梦扔在无意识的边缘。

篇7:欣赏散文----------梦

痴毫冷,墨残章。痴情古韵与诗情,凝就在年年岁岁。

――题记

【冬风冷,花影残】

轻轻叹息着,轻轻的推开小窗。

窗下落梅如雪乱,淡香飘逸。

轻风倏过,窗外梅枝轻颤,两三点微雪,红梅冷,花影残。

窗前的红梅倏忽落了下来,梅心惊破,艳丽似血,带着雪的清,雪的冷,染了多少春情意。

梅花泠泠,苔枝轻颤,空气中绕了一缕袅娜的清雾,幽幽拂动着,缱绻于红萼之上,风摇,影动,清冷中染了几分晶莹的妩媚。

朔风呼号,梅树在风中摇曳不定,苔枝剧颤,梅花纷落如飞红,细细碎碎,嫣然如霞。轻风漾红衣,花影绕眉尾,

梅枝颤颤,微雪轻落,染了发鬓,湿了轻裳,背影逆光处,是一抹雅致的出尘,带着幽幽雪的味道。

倚窗远目,静看夕阳叹息一般缓缓地坠落,优美而忧郁的弧线。

【痴毫冷,墨残章】

初上的月光似水清凉,多少纷飞的花瓣宛若你词章里的清词丽句,忽然化作盈盈的粉蝶,刹时栖满你清瘦的双肩,美,你如月下仙子!若蝶翼绕过花影梅林深处,薄雾笼烟,浅浅淡淡的苍然下,但见红衣如流云,黑发若泼墨,似水一般流连于那翩飞的衣袂间,笼了一抹华丽的银光。

关上那扇窗,屏住夜来的寒风,把一钩弯月的微光挡在屋外,平心静气地空挑灯夜读,可是,眼前依然是满卷的清照言词,满纸的葬花文章。

窗外冬风萧萧之声不绝于耳,我再吟读那揪心的婉约和莫名的忧伤。

篇8:大足石刻欣赏随笔

登上北山, 举目四望, 周围峰回路曲、层峦迭嶂, 绿竹苍松与青崖古塔互相掩映, 长达半里的石窟群成一字排列于山岗之上, 行走于石刻长廊中, 尤如在历史的长河中泛舟旅行, 令人遐想。

唐朝末年, 黄巢起义, 攻入长安, 北方一片战乱, 唐僖宗避难成都。天府之国也是军阀割据, 东、西两川互相争夺, 各地都设寨立壁以自卫。昌州刺史韦君靖是东川的实力派, 大足是当时东川的重镇, 韦君靖于唐昭宗景福元年 (公元八九二年) 在北山周围建立大兵寨, 三年过后在寨内开凿了石窟, 北山第一号石刻就是韦君靖衣冠楚楚的全身立像, 象家门上的门神, 依托于菩萨“千手眼之威神”、“天王护法保佑”, 大足石刻就这样开始雕造起来。那些想去天国的人, 发愿造窟, 以此换取去极乐世界的廉价的门票。

到了南宋淳熙年间, 大足本地有一个佛教的忠实信徒赵智凤, 他的誓言是“假使热铁轮, 于我顶上旋, 终不以此苦, 退失菩提心”, 凭着他一颗不可动摇的虔诚心, 募化钱财, 招集工匠, 惨淡经营七十年, 造就规模宏大的宝顶山石刻道场。

我国古代雕刻家手艺高超, 但社会地位低下, 美术史上的镌记中难得地留下了当时第一流的匠师伏元俊的名字, 他带领子侄们在大足辛勤劳动, 创作了《地藏化身窟》、《孔雀明王窟》那样高水平的作品, 且采用不同手法雕造, 地藏窟大刀阔斧, 简练朴素, 像是白描, 孔雀明王窟设计精巧, 象是工笔重彩, 富丽堂皇。

宝顶石刻破除了龛窟形式, 大部用摩崖连环浮雕, 是有计划安排雕造的, 属大型集体创作, 非上百的工匠不行, 作者是谁, 姓名未留, 但可想象那种艰苦卓绝的劳动精神, 在高约十五公尺长约二百八十公尺的悬崖峭壁上, 面壁背谷, 不能进退。在深十二米的洞窟中, 无电灯汽灯, 怎么雕刻?看看圆觉洞内象泥塑一般的石刻菩萨, 表明匠师技艺的精湛纯熟, 可能是在油灯下一锤一钻, 化顽石为艺术珍品的, 米开朗琪罗一生仰面画壁画, 躬身刻石刻, 身躯熬成畸形, 我们古代雕刻家一样地为艺术辛劳献身。

从韦群靖、赵智凤、伏元俊三个人身上看到了大足石刻的成因, 也悟出了一条道理, 统治者的需要, 经营者的热心, 雕刻家的勤奋是大型雕塑工程的三个必要条件, 古代如此, 现今亦然。

北山心神车窟和孔雀明王窟都未采用常见的拱形窟顶, 它别出心裁, 在窟中央刻八柱蟠龙转轮藏支撑窟顶, 孔雀明王窟正中央一个亭亭玉立的孔雀圆雕, 明王高高地坐在雀背的莲台上, 展翅欲飞, 雀尾开屏, 翘至窟顶, 既作了明王华美屏风背衬, 实际上又支撑了窟顶不至塌落, 这是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 艺术和科学的巧妙结合, 如果不是这样的艺术处理, 立一与内容不相干的巨柱子, 建筑上虽是必要的, 在艺术上就多余了, 且会大煞风景。

宝顶的摩崖造像, 是露天石壁, 匠师将崖面雕凿前倾三十度左右, 使崖顶前伸七、八米, 形成一个遮挡风雨的石檐, 在倾盆大雨的情况下, 雕刻不会被浸蚀, 游者还可以照常参观, 在后退就是深谷的环境中, 这崖面的前倾还适应了观众的仰面透视。

具有很大破坏力的水, 匠师们并不挖沟排除, 而是变害为利, 将它引进艺术的境界中。《释迦降生图》就是这样精心设计的, 一个自然流水口, 雕刻了九个龙头, 有节制地经龙嘴吐出, 洒在婴儿释迦身上, 经“九曲黄河”流下宝顶山, 这涓涓细水, 常年不断, 是大足川的源头, 不仅把水用于太子洗礼, 也给幽静的石刻区增加了意趣和生气。

身高七米的三圣像, 头顶是伸出约四米蔽风雨的石檐, 三尊巨像顶天立地, 实际上也是三根顶梁柱。这三尊雕像的手悬空一公尺多, 二菩萨手中还托有石塔, 重达千斤, 为何经久不坠?原来匠师们从雕像手臂上搭下袈裟, 袈裟又接到下半身, 如同木式建筑的斗拱, 将重力引到地下。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科学都寓于艺术之中, 天衣无缝, 不露痕迹, 就象走钢丝的杂技演员, 手中举一把伞, 给人以技艺高超的感觉, 其实伞并不是演员的负担, 相反, 伞帮助了演员掌握重心平衡, 既惊险又优美, 使人赞叹不已。我们的古代匠师是科学的艺术家, 艺术的科学家, 他们的聪明才智在顽石中闪出光辉。

宝顶山的佛涅槃 (俗称卧佛) , 气魄宏伟, 构思奇妙, 国内罕见。雕刻家的设计是匠心独运的, 是破除框套大胆创新的作品。涅槃———简单而通俗的说法就是“死”, 佛教称“圆寂”、“灭度”, 靠修行而达到的“最高境界”而升入天国。在整体设计中, 大佛独占全部东崖, 共三十一公尺, 横卧正中, 居于数千尊雕像的首席突出地位。为了表现佛的伟大, 将佛刻成半身, 头顶北崖, 下身插入南崖, 上有石檐遮盖, 好象释迦安详地长眠于半掩的帐幔之中, 右肋埋于地下, 构图饱满而完整。如果按照常规刻全身卧像, 体积感将大为缩小, 现有半身联想全身就有五十多公尺长了。有人沿石壁参观, 经过这尊卧佛, 竟然象进入大人国似的, 不知卧佛在那里。夸大佛的伟大还靠了缩小其他来衬托, 在释迦身前的十多个弟子刻成半身立像。如地下长出一般, 这样处理不致因一排全身立像掩盖了横卧的大佛中部刻四力士托桃, 佛手, 莲花等供物及一大香炉, 一缕香烟直上云霄, 云中刻九个天女, 迎接释迦归天, 这缭绕着香烟增加了神话的意境, 也巧妙地作为崖顶石檐的支撑。

这宝顶山中的巨型卧佛, 象是山为床, 山、佛化为一体, 山即是佛, 佛即是山, 壮哉伟哉, 使人联想到那用整座山刻出七十一公尺高的四川乐山大佛, 埃及沙漠中金字塔旁的狮身人面像, 这些气壮山河的巨型雕刻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魄力, 近来美国南达科他州拉什莫尔山上雕刻了四位美国总统像, 每个雕像头部高达十八公尺, 美国雕刻家不知是否受了东方古代石刻艺术的启发?那体现出的山即总统、总统即山的宏伟气魄, 在构思立意上是有共同点的。

艺术, 需要想象和夸张, 想象和夸张助长了艺术的力量, 在表演艺术上甩水袖, 翻跟斗, 变脸都是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夸张的。人们幻想更有威力, 在一个头两支手的基础上想到了三头六臂以至更多, 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就是一个幻想中慈善和威力相结合的形象。

大足北山唐刻千手观音只有四十几支手, 稍嫌琐碎, 宝顶宋刻千手观音是名符其实的千手观音, 一个人长一千支手, 想来就很可怕, 雕刻起来不仅麻烦, 艺术处理是极难的。全国有不少千手观音, 此处宏伟壮观且给人以美感。一千零七支手呈圆形撒在八十八平方米的巨大岩壁上, 簇拥着观音菩萨于正中端坐莲花台, 金碧辉煌。不知雕刻家是否感受于孔雀开屏, 构图形式确如孔雀开屏, 远看千手如羽毛一般, 成为菩萨的装饰和衬托, 象图案一样统一对称, 多而不乱, 很有形式美, 细看千手, 姿态各异, 富有变化, 似乎每支手都在活动着, 每支手各持法物, 表示法力无边, 整体和细部统一得很好, 左右两角下端各有一人, 左边角一个衣衫褴褛如乞丐, 双手牵着口袋, 口衔一口袋角, 接受观音一支手施舍丢下的钱财;右边角一个接受观音抚摩头顶, 那一千零五支手能干些什么想不具体, 这两支手起点题的作用, 是人人看得懂的至关重要的细节, 既有大的气势, 又有小的情节, 既表达了“千手眼之威神”, 又体现了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受苦人跪在下面, 仰望那和蔼可亲的面容, 低眉垂目, 低看非看, 似想非想, 有一种神秘感, 善男信女总是寄希望于他, 希望那千手中能有一支伸到自己头上。这里过去香火最盛, 除了迷信的因素外, 雕刻家的艺术创造, 丰富的想象才唤起了观众的联想。

有人总想亲自数一数他究竟有多少支手, 密密麻麻怎么也数不清, 这也成了神话的依据。一千零七支手的数据是在贴金的时候, 贴一支记一支总和而得的, 数时已不易, 刻时多艰难。这组千手观音是我国石刻中最大最突出的一处, 它不仅宏大壮观, 且在构思构图和艺术处理上也高出一着。

离开了生活, 艺术即失去了生命, 宗教艺术也不例外, 不过它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是十分复杂的, 有直接的, 有曲折的, 也有歪曲的。将人神化, 将神人化, 佛性与人性在宗教艺术中交错的混杂着。

菩萨, 纯属虚构。看着他的变化很有意思, 我国的观音菩萨在唐以前都有胡须的男性形象, 敦煌五代的《水月观音》图, 虽然形体上已经女性化, 但仍留着小胡子, 为什么唐以后观音菩萨逐渐由男变女呢?按佛教说法, 观音可以变像, 变男变女或是不男不女都对, 但后来毕竟是女性化了, 原因在于艺术与生活和群众的联系, 正如光是地狱的恐吓是不够的, 还要有天堂的引诱一样, 光有金刚的凶猛是不够的, 还需要女性的温柔。唐代流传的一句话“宫娃如菩萨”, 实际上是菩萨如宫娃, 宫娥彩女的风貌成了创造菩萨形象的模特儿。北山著名的《数珠观音》更是世俗化人性化了。她身段苗条, 姿态婀娜, 脚蹲莲花, 裙带飞扬, 似乎迎着微风飘移, 神态妩媚, 侧身微笑, 含情脉脉, 当地人给她取了一个绰号叫“媚态观音”, 雕刻家和群众都把严肃和娱乐结合在一起, 破除对神灵的敬畏, 当作一个少女献媚来看待, “神仙都有思凡意, 大肚罗汉戏观音”, 也难怪群众和菩萨开玩笑。

有些菩萨看来很神奇, 北山心神车窟内骑白象的普贤和骑青狮的文殊, 都是优美而文静的女性把凶猛的野兽作坐骑, 主是创作者构思的大胆新奇之点, 和横眉竖眼、张牙舞爪的力士不同, 把强大的武威寓于文静之中, 这动与静、刚与柔对立统一在一起, 是艺术辩证法的运用, 这种形象思维看来是神秘奇特的, 当我们在马戏团看到驯虎女郎的表演时, 就悟到了这种浪漫的思维有其生活依据。驯虎女郎的奇特也在于被驯服的是虎不是猫, 驯服者是女郎而不是勇士。

形象的感染毕竟胜过抽象的教义, 利用人们熟悉的生活与形象来为教义作图解。反过来, 由于生活气息的浓厚又排挤了教义的愿意, 甚至越出了仪轨。宝顶《父母恩重经变》是佛教和儒教的混合物, 主题可以说就是母爱, 情节的选择、形象的刻划真实而有说服力, 是生动而朴素的十一组家庭生活连环组雕。当人们看到穿着开裆裤的孩子, 扑在母亲怀里, 一手捏着奶头, 津津有味地吸着奶水, 夜晚孩子在床上撒尿, 母亲避干就湿, 为孩子把尿时, 再念念经文“干处儿卧, 温处母眠, 三年之中, 饮母白血”时, 不能不受其感动。

我国民族传统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装饰性和线条。从殷周铜器上的线刻图案花纹到汉代半浮雕的画像石, 直到以后的立体雕塑, 一脉相承, 逐步完善, 都运用这一艺术形式和表现技法。

大足北山心神车窟是我国宋代石刻的精华和代表, 它继承了唐代艺术又有了新的发展。造型特点是将身躯服饰概括成大的几何形体, 衣褶和飘带经过了装饰图案化, 压缩在几何形体中, 用流畅的线条 (有阴有阳) 表现出来, 简单说是体面加线, 线条干净利落而挺秀。如六臂观音右下方的女供养人正是运用几块大的几何形体再刻以长而流畅的线条, 简练而生动地表现了她虔诚庄重的神态, 看起来非常舒展。几个菩萨头上的花冠和胸前的璎珞十分繁复, 但经过装饰化和压缩法, 使其繁而不琐, 相反, 对简洁的面庞和肌肤起了很好的对比作用, 使之有白嫩之感, 漂亮得很。盯看细节, 也很绝妙, 女供养人裸露的胸肌象是两刀刻成, 六臂观音的嘴刻得丰满圆润, 她对面的方印观音的嘴是几块小几何面组成, 轮廓鲜明, 两个小嘴刻法完全不同, 但都很高妙。心神车窟又新又好又耐看, 实为上乘珍品。

宝顶距北山仅十多公里, 技法又有此不同了, 宝顶写实一些, 衣纹转折圆润, 有浑厚感。圆觉洞的菩萨和心神车窟的菩萨, 风格和技法运用都不同, 圆觉洞强调变化和质感, 菩萨的衣纹和莲台上的薄纱褶线条流畅优美, 那轻纱犹如春波微荡, 象是吹一口气就能飘起来。整个壁面刻着粗犷的山石云海, 衬托精细的菩萨, 近似写意和工笔的结合, 石刻技巧纯熟的程度看来已和泥塑的效果一样, 好象坚硬的石头可以任意捏塑一般, 洞外的《牧牛图》又是一种格调, 粗豪奔放, 简练质朴, 这和牧童粗野的形象、天真爽朗的性格有关, 菩萨和牧童有天然的差距, 风格手法不同, 也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我们古代的雕刻家已有这样的传统。能做到这一点, 要有豁达的胸怀, 丰富的素养, 艺术家的气质。每个艺术家要有个人风格, 每个地方有地方风格, 每个民族有民族风格, 一个国家有国家风格, 那怕世界大同了, 艺术是不应大同的。

漫步在这以苍松翠柏为装饰的山岩艺术走廊里, 使人遐想联翩, 惊叹不已。

参考文献

篇9:散文随笔《梦》欣赏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温庭筠《菩萨蛮》14首,都是供奉皇帝让宫女们吟唱的宫廷艳词。

此词是14首中的第二首。

“能逐絃吹之音,为侧艳之词”的温庭筠被后人赞誉为“花间鼻祖”,而他所处的正是五代纷争,中原动荡,戎马倥偬,笔砚难安的时代。惟西蜀、南唐,较为僻静,君臣苟且怀安,寄情声色。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温庭筠的《菩萨蛮》恰恰又是为皇帝所做的应歌,不是为抒情而发。据《唐诗纪事》卷54记载:唐宣宗最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为了讨得皇帝欢喜,请温庭筠代写,并秘密告诫他不要对外公开。而温庭筠不畏“恐吓”,故意泄了密。令狐绹对此怀恨在心。此后,温庭筠累举不第,卒不得志。此记载说明了此词的特点——是唱给皇帝听的。因此必须以宫廷生活为背景,内容和辞藻也必须以宫怨、闺愁为主。这就形成了14首《菩萨蛮》的总特点。

从此词的内容和风格看,它主要写了一个女子梦中淡淡的哀愁情事。通读全词,自已认为“惹梦”乃是词中最为关键的词眼。抓住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此词。但是词中人物因何入梦,梦中又是何等情事,以及梦后心绪如何,词中又没有作明晰的叙写,词人只是以意象的组合和转换、环境的构造和渲染、人物衣饰及活动的刻画和点缀来组成词篇,一切都深隐在一片精美朦胧之中。正因为上述原因,以致历代解会不一,甚至被贬为温词最晦涩之作。

词的开头两句就写出了居室之清雅无染,晶莹剔透,无不渗透着环境之温馨,情事之香艳。

“水精”,有人写作“珊瑚”。在我看来,若更想为词创造“惹梦”之意境,非作“水晶”解不可。以水晶作帘,更能描绘出闺中陈设的玲珑雅洁,犹如李白诗中云:“放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颇黎枕”,玻璃枕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无不是与“水精帘”一呵成气,尽显华美。而“暖香”、“鸳鸯锦”又与前句两物相得益彰,从而为我们描绘了一出浓艳的美人恹恹佳梦,特别是“惹”字,状此时此刻之美人情态,十分精确传神,用的也是灵动入境,真可谓着一“惹”字而意境全出。若把它换作“作”、“生”等,便意趣索然,感情僵之而不深腻。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笔锋一转,写到了室外之景象,杨柳堆烟,残月朦胧,雁渡寒江,给人一种凄凉清冷的感受。此两句甚似与前句毫无逻辑联系,着实难为理解,以致历代对此句解读不一,一指为叙梦中之事,清代常州派词论家张惠言在《词选》中言:“‘江上’以下,略叙梦境”,认为承上句入梦之后写梦中所见,主人公内心的唯见雁飞、不见人回的怅惘,自然见于言外;或解为截印象之美,如俞平伯在《读词偶得》中所言:“飞卿之词,每截取可以调和的诸印象而杂置一处,听其自然融合”,此两者莫衷一是。不过,我更同意其他学者之言,认为江上二句,乃叙时景,也即说的是初春破晓的时候。原因有三:一是,初春乃象征着希望的开始,符合人本性对希望的渴望,联系到该词创作的背景,词中女主人公内心的怨,更是在这个时候最易得于泄发;其二,可起到引起下文之用,在内容和结构上浑然天成;其三,更能说明“惹梦”的内在原因。

至此,已将美人佳梦的精致朦胧美显现得淋漓尽致,从这高超的展现中突出强调了“惹梦”的精妙之用。

承上所作的铺垫,后片主要通过美人梦醒以后的梳妆打扮行为来暗示出其“惹梦”的原因。

换头“藕丝”句,着实写出了美人身著浅黄淡绿之衣,尽显清雅怡人,意著此衣,实则想以此向外传达内心难以言传的幽思。“人胜”句则是前句梳妆动作的持续。“人胜”,即彩胜,妇女们头上的饰物,似人形。据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所记:“人日剪彩为胜,故称人胜”,说的是农历正月初七所剪的一种人形剪彩。“参差剪”,指的是剪成大大小小各种形态的人胜。“参差剪”除了状“人胜”的形状外,还写出了剪彩人的精致动作。在这两句里,词人以冷静旁观之立场作客观泛化之描写,用意象的排列组合和跌宕变化传达出了人物的幽微心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香红”,鲜花也。词人不直接说花而说“香红”,是从花的色味着笔。两鬓簪花,中有距离,故曰“隔”。“双鬓”句中着一“隔”字,则两鬓簪花如画。双鬓插着鲜花,头上簪着金钗,末句再着一“风”字,无不使人觉得两鬓之花香飘浮不定,且觉金钗上的人胜也在春风中颤巍巍的摇晃不已,恍荡之间,一下子让人觉得词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心绪,则显得更为朦胧迷离,只在“惹梦”的“暖香”和“鸳鸯锦”、拂晓时分江上的“雁飞”、以及“参差剪”的“人胜”等富有“意味”的意象中,逗露出一丝节序之感与怀人之情。这正如词人在《春幡》写下的:“玉钗风不定,香步独徘徊”。

词于至此,吐露出美人内心无法排遣的心思,回应前片,也回答了“惹梦”的原因。

再回过头来重新品味此词,无不让人拍案叫好。从结构上看,上下两片似不相属,但“香红”二字与上面的“暖香”映射,“风”字又与“江上”二句呼应,神理贯通,脉络具在,形成了浑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再者,整首词的上下片各句之间都严格押韵,“枕”与“锦”、“烟”与“天”、“浅”与“剪”、“红”与“风”,形体规整一致,从而展现了温词形体音律的成熟精美。

作者简介:

肖景仁(1989.10~),男,汉族 ,广东雷州市,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2级美学专业研究生。

篇10:别梦江南散文欣赏

不止一次提到江南了

到过,梦过,也写过

这注定是了无新意的诗篇

可你注定是我的执念

曾几何时

梦里回到曾经踏过的青石板路

伴着芬芳气味的微风拂面

我发丝颤动

你曾温柔的拉拢

那是邂逅

曾几何时

梦里回到泛着浓郁清凉气息的江南雨季

手执着油纸伞的娉婷女子打乌镇的桥上经过

低头凝望水中依稀倒影

婉约如画

天女手中落在凡尘的梳妆镜

是你送我的礼物

那是相恋

故梦如昨

不忍别离

却要别离

如画红尘中,你给了我一场传世爱恋

水墨书卷中,我给了你一首唯美诗篇

我是你的红尘过客

你却是我的隔世梦

你是千年沉默伫立的江南

我的爱是你的`颂歌

不要抗拒我的热情

我只能远远的思念

有一个地方

到过了

它若不是偷走了你的记忆

就是驻扎在了你的灵魂

带不走

也抹不掉

这注定是了无新意的诗篇

我只是在静静的想念

我真切的炙热的爱着一个地方

那是江南

梦中曾见

篇11:情无期梦缠绵散文欣赏

疼一个人,甘愿就是理由;伤一个人,不屑就是绝决;放一个人,失望就是结果。

人生,没有永远的如若初见,也没有一直的若只是初见。

涂抹了不纯色彩的.付出没有价值,掺杂了利益的感情无需继续。

情无期,只因在乎;爱有限,只因离心。

多少相扶,不曾离弃;多少计较,让感情归零。

付出感情,才会心疼;不问结果,才有真心。

爱一个人掏心掏肺,只希望对方可以看见;守一个人不言放弃,只希望可以始终不远不近一直都在。

爱与爱,需要呵护;心与心,需要尊重。

情没有密码,只有用心;爱没有模式,只能珍惜。

回首三千,红尘外,有心在等待;皓首苍颜,耋耋年,还有人在。

一生何须太多,有情才是幸福;一生何求太多,有爱才是满足。

若,心与心之间不再信任,那么相处还有什么意义;若,情与情之间有了猜疑,那么继续又是何必。

不约而同的想法,成了刻意模仿的结果;不谋而合的行动,成了失去个性的动作。

人与人,无信不交往,守信方长久;心与心,互敬才生情,互爱才有真。

欺人莫欺心,伤人勿伤情。

信任一个人很难,再次相信一个人更难。

心,不要猜,越猜越疑;情,不要冷,越冷越远。

曾经相约而行的,却悄悄走远;说好相守一辈子的,却无话可谈。

爱情也好、友情也罢,你不言、我不语,时间久了连主动开口的勇气都没了。

别把他人的善良当软弱,那是一种大度;别把他人的宽容当懦弱,那是一种慈悲。

好脾气的人不轻易发火,不代表不会发火;性子淡的人只是装糊涂,不代表没有底线。

感情,不能敷衍;人心,不能玩弄;缘分,不能挥霍。

把情当情,才有真感情;平等互爱,才有真人心。

看清一个人又何必去揭穿;讨厌一个人又何必去翻脸。

活着,总有看不惯的人,就如别人看不惯我们。

人的成熟不是年龄,而是懂得了放弃,学会了圆融,知道了不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散文随笔《梦》欣赏】相关文章:

冰心散文欣赏梦范文06-07

烟雨江南梦散文欣赏04-29

遗落西藏的梦散文欣赏04-16

散文阅读欣赏散文形象03-01

唯美散文欣赏05-26

经典散文欣赏07-31

诗散文欣赏04-08

动人散文欣赏04-11

尘烟散文欣赏04-16

罗兰散文欣赏04-21

上一篇:主页制作协议书下一篇:仙踪中学2012年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