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氏家训读后感

2024-04-08

钱氏家训读后感(共14篇)

篇1:钱氏家训读后感

我国科学巨匠钱学森的去世,令人哀悼,同时令人想起钱氏家族历代英才辈出。宋代以来,钱氏家族出了众多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学者。如宋末元初画家钱选,明代学者钱德洪、画家钱谷,明末清初钱谦益,清代藏书家钱曾、学者钱塘、文字训诂学家钱大昭、画家钱杜、篆刻家钱松,近现代植物学家钱崇澍,以及为共和国做出卓越贡献的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钱其琛等,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钱氏之所以代代人才辈出,是因为钱氏家族代代传承着“钱氏家训”。据说,在钱氏家族,当新生儿诞生时,总要将全家人召集一起,释读先祖留下的“钱氏家训”。“钱氏家训”的内容涵盖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儒家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家庭教育的集大成。这个古今传承的“钱氏家训”,永远是钱氏后人连绵不断的行为准则;他们的先祖,永远是钱氏后人传道不止的行为导师。

“钱氏家训”,对于我们搞好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比如,在个人方面,要“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在家庭方面,“子孙虽愚,诗书须读”,“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在社会方面,要“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在国家方面,要“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家庭教育的宝贵财富。

篇2:钱氏家训读后感

这真是一篇无价的宝典,毫不逊于我此前所读的《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这篇小文汇集了作者,也就是钱家先祖后唐时期吴越国王钱H奉行一生的处世经验。从此,这个家训连同他的十条遗嘱,在钱家代代相传,成为人才代出的不竭动力。宋代以来,特别是明清两朝,钱家出了众多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当代,更有诸多大家名流光灿各界,除钱学森外,还有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钱复、钱穆,等等等等。即便在全球各地,也不乏钱家翘楚。据统计,当代仅科学院院士以上的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遍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钱家人走到哪里,先祖的家训都是必备的至宝。

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研究这个家训,从中汲取营养,修养自己、教化后人。基于这样的目的,我不揣浅陋,把《钱氏家训》作了个注解翻译。为方便阅读,按照家训本有的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部分,分四篇发布,与博友共享,也请方家雅正。

篇3:钱氏家族:家训力量到底有多大?

据统计,钱家大约是出院士最多的家族,仅无锡钱家便出了10位院士和学部委员——台湾中研院院士钱穆,中科院院士钱伟长、钱钟韩(钱钟书堂弟)、钱临照、錢令希、钱逸泰以及江阴钱保功,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钱穆长女)、钱鸣高,中科院学部委员钱俊瑞。

令人称道的,是这些人之间的奇妙“血缘”:钱伟长是钱穆的长侄,“钱伟长”这个名字就是钱穆取的;钱穆与钱钟书父子同宗不同支,钱钟书是侄辈。钱家还出过几对杰出的“父子档”: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逊父子,钱学榘、钱永健父子……

钱家多寿星,多才子,多俊杰。为什么?钱文忠脱口而出:基因。

浙江钱氏是五代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鏐的后代。钱鏐祖孙三代、5位国君,33个儿子多半被父亲派往江浙各州。钱家子弟多半受儒学熏陶,知书达礼,所娶配偶也都是才貌与德行兼备的女子。

历史学家许倬云在谈到江南士大夫家族时,曾讲起自家的义田制度,即家族中富裕人家拿出一部分田亩,扶持家族中孤儿寡母的日常生活和继续学业。钱氏家族直到民国还有这种义田制,断了半个世纪重续,则演变为助学基金。

《钱氏家训》的核心价值是:为天下谋福利。

家教的源头则是《钱氏家训》。家训分为三部分:武肃王(钱鏐的谥号)八训;武肃王遗训;钱氏家训。第三部分《钱氏家训》,共635字,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4节。

据说,钱氏家族每有新生儿诞生,就要全家人一起恭读《钱氏家训》。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说:“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

篇4:钱氏简介

明英宗朱祁镇的的第一个皇后是钱氏。

1442年,英宗册立钱氏为皇后。钱皇后曾谦逊谢绝封钱家为侯。1449年7月,蒙古瓦刺部首领也先率军犯明,英宗亲征被俘。钱皇后日夜号哭,睡梦中跌倒在地,以致股骨折断伤残。又哭瞎了一只眼睛。第二年,英宗被释归,幽居在南宫。1457年正月,太监曹吉祥勾结武清侯石享,发动政变,迎南宫英宗登基,史称“南宫复辟”。

钱皇后没有生育儿女。英宗长子朱见深,是周贵妃所生,见深被立为皇太子,周贵妃母凭子贵,傲慢无礼。英宗担心将来太子即位后,不尊崇钱皇后地位。所以,在临终前,遗命大学士李贤:“钱皇后千秋万岁后,应与朕同葬!”

英宗死后,十六岁的朱见深即位,是为宪宗。周贵妃嫉妒钱皇后,想只立她一人为太后。由于大学士李贤、彭时力争,才同意两宫并尊为太后。钱皇后为慈懿皇太后,周贵妃为皇太后,两宫地位相等。

在为英宗营建裕陵时,李贤等大臣考虑到一帝二后的特殊情况,提议地宫建三个棺位却遭到宪宗的反对。1468年六月,钱太后病逝。周太后反对钱后与英宗合葬。百官便跪在文华门外大哭,从巳时哭道申时,才使宪宗勉强同意。

同年九月,钱皇后葬裕陵,谥“孝庄皇后”。钱皇后虽葬裕陵,并没有与英宗合葬在一处,而是同隧异室,葬在离英宗玄宫数丈远的左配殿中,并堵塞了两殿之间的市道。

周太后去世时,孝宗提出埋葬钱皇后不合礼制的事,欲打通而道。钦天监说:“通陵事,岁向不利”。未能改变。

篇5:家风家训读后感

古人教育子女要慎于择友,十分重视朋友的选择。明代杨继盛告诫儿子:“拣着老实忠厚,肯读书,肯学好的人,你就与他肝胆相交,语言必信,逐日与他相处,你自然成个好人,不入下流也。”建国初期,周信芳演出京剧《打严嵩》时就曾考虑用上这段话。姚舜牧也说:“交宜亲正人,若比之匪人,小则诱之佚游而荡其家业,大则唆之交构以戕其本枝,甚则淫欲以丧其身命,可畏哉!”

总之,我国古代的文言家训精华是我国古代人民(尤其是士大夫)教诲子孙立身处世的教育读本。包含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及我国人民固有的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可贵精神。我们回顾、认识、了解、汲取古代文言家训的价值内涵和文化精华,对于我们今天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弘扬良好道德风尚,对于我们完善社会教育体系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将起到基础性和普及性的作用。

篇6:哈佛家训读后感

从呀呀学语到长大成人这么漫长的道路,怎样让孩子成为有用之材,是摆在每个家长面前的难解之题,偶然之中,我拜读了苏豫编著的《哈佛家训》,这是一本传递哈佛精神的书,它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深奥的道理,由近300则生动有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组成,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带给了我们一些思想启迪和心灵感悟。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渴望自己孩子拥有成功的人生。那么,什么叫成功?每个人的定义也许各有不同,有的认为是富有,有的认为是权力,有的认为是辉煌„„令人遗憾的是,尘世中真正的成功者只是少数人,更多的人似乎没有这么幸运,终其一生都过着普普通通而平凡的生活。这又促使我们思考通向成功的道路又在哪里呢?我们又能引领自己的孩子走向什么样的人生呢?也许从书中《人生四句话》一文中能给我们一些触动,“把自己当成别人”是豁达,“把别人当成自己”是宽容,“把别人当成别人”是睿智,“把自己当成自己”是彻悟,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别人才能不在对比中陷入迷茫,才能明白各自人生的意义,才能在有限生命中体会到幸福。我们家长虽然不能提供充足的财富,但是不是可以为孩子的思想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呢?我们家长虽然不能制造炫丽的人生,但是不是可以教会孩子怎样正确看待生活呢?我们家长虽然不能给予傲人的成绩,但是不是可以试着提高孩子的某些素质呢?

《哈佛家训》让我们再次审视了自己的教育观念。书中一个个成功人士的故事中,或多或少地离不开长辈对孩子和风细雨般地敦敦教导,在《为孩子种下梦想》一文中,为了在安东尼心中播下一粒希望的种子,爷爷甚至把长成的玉米苗移栽过来。可是我们呢?在教育孩子耐心的同时,自己却丧失了耐心,暴跳如雷、严厉指责或者一味宽容,在不知不觉中束缚了孩子的天性,在无限纵容中勾引出了孩子心中的“小罪恶”。《哈佛家训》让我们扪心自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是不是应该像书中的长辈一样给予孩子尊重和理解,平等地交流,竭尽所能为孩子种下一个梦想的幼苗。

《哈佛家训》让我们认识到孩子品质在未来人生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性。书中每一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品质,从《人生因梦想而伟大》到《心态决定命运》,从《习惯凝聚力量》到《责任成就自我》等等,每一个小故事都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从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中可以发现,品质养成的缺失是很重要的因素,在孩子成长的历程中,优秀的品质铸就其不俗的人生,在“成人”或是“成才”的选择题中,我们理所当然地要让孩子塑造优秀的品质,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只有将好习惯埋下,用恒心去浇灌,才能成就我们生命的精彩;只有将责任扛在肩上,用毅力去坚持,才能成就自我;只有知道感恩,用爱心去面对,才能收获美好的未来;只有全身心地去做,用专心去投入,才能朝着梦想奋进,创造无限的可能„„

篇7:钱氏家族辉煌史

钱鏐祖孙三代、5位国君,以其卓越治理,使吴越国富甲江南。钱鏐的33个儿子多半被父亲派往江浙各州,钱氏家族很快繁衍开来。据民国年间编撰的《钱氏家乘》记载,国内有迹可循的钱氏宗脉有100多支。自钱王开始,钱家历朝历代皆有俊杰(很多状元,无数进士)。更令人惊奇的,是近代钱家的人才“井喷”——

钱穆,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捍卫的是中华民族传统中的精粹;

钱三强,居里夫人的高足,没有继承他父亲的国学与新文化接壤时代的巨大工程,而是学了自然科学;

钱玄同,不仅是国学大师,更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反对文言文,力倡白话文,提倡民主和科学;

钱钟书,学贯中西的学者,他的《管锥编》和《围城》已成为不朽之经典;

钱学森,两弹一星总设计师,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钱其琛,中国外交史上的一颗明珠,在外交战线上工作二十几年,尽显大国外交风范;

钱正英,著名水利水电专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办法,决策了许多重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

同样令人惊奇的,是钱氏家族的杰出父子档: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玄同、钱三强父子,钱穆、钱逊父子,钱学榘、钱永健父子……而钱穆是钱伟长和钱钟书的叔叔。

《钱氏家训》中有这样一句——“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这,或许正是钱氏家族为这个国家供应了众多巨匠的核心驱动力。

2008年6月,“吴越钱王与长三角繁荣主题报告会”在杭州临安举行,钱学森在贺电中说,“我们的先祖,他的政绩只是‘致富一隅’,而我们后人的事业,是使整个中国繁荣富强。老祖宗地下有知,是会高兴的。”

唐宋之间,有过一个五代十国的奇局,历时56年。按照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的说法,叫做“群盗割据”时期。当时最苦最乱的,是五代更迭的中原地区,而在南方,浙江一带的吴越国、福建一带的闽国则是一番太平景象。

吴越国的国君叫钱鏐,生于唐末的宣宗六年(公元852年)。鏐,意指美好的黄金。中华民族的祖先原先都没有姓,公认的共同祖先是一世祖少典氏(也叫神农氏),二世祖是黄帝;到了第十世,有个人叫篯铿,在商朝、周朝都做官,还是有名的大寿星,被奉为彭姓的祖先“彭祖”,他的第11个儿子彭孚,在西周都城(今陕西西安)任钱府上士(官名),以官职为姓氏,成了最早姓钱的人——这是3100年前的事。马来西亚的彭氏至今还与大陆钱氏有密切来往。

钱氏发源在陕西,宋元以降,家族逐渐迁移到广东、四川、安徽、湖南等省。从少典氏到钱鏐的爸爸钱宽,历经80代,这80代人被钱氏家族奉为远祖,其中传说多、史料少;从钱鏐开始,历史上多有记载,如《全唐书》、《吴越书》等。

相传,公元852年,钱鏐呱呱落地,因为面相怪异、声音粗野而被父亲钱宽认定是个“不祥之兆”,险些被投入屋后的井中溺死,幸好阿婆执意不许,这个小生命才得以幸存。钱宽给儿子取乳名婆留,这口“婆留井”,至今还在临安。

唐朝末年,群雄割据,战乱四起,民不聊生。为了生计,钱鏐小小年纪就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为生计铤而走险。21岁时,他投靠到临安石镜镇将董昌麾下,讨王郢、战黄巢,屡立战功,受到器重。随后,董昌却背叛朝廷,自立为王。钱鏐奉命征讨,他虽念及旧情,却不得不以大局为重,率军攻破越州,平息了叛乱。这一役后,钱鏐被封为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拥兵两浙(浙东、浙西),并得到唐僖宗钦赐的“金书铁券”(相当于“免死金牌”,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面对如此厚爱,钱鏐却不敢恃宠而骄,而是劝诫子孙,“不得越逾、永不称帝……”

公元902年,唐册封钱鏐为越王;五年后,朱温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梁,并册封钱鏐为吴越王。虽然手下部将极力建议他拒绝封号,劝其出兵讨伐梁王,但为了使百姓免于战乱之苦,钱鏐在众将面前折箭为誓,保证世代归顺中原,保持中华一统,不搞分裂。到梁末,吴越地区正式被加封为吴越国,成为五代十国之一。

然而,破旧不堪的钱塘江堤岸无法抵御潮水的侵袭,两岸百姓因此流离失所,深受其害。为了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钱鏐下令动员境内全部劳力,凿石填江,大规模整修堤岸。没想到,初定塘基时,正碰上8月大潮汛,高涨的潮水使工程根本无法正常进行。无奈之下,钱鏐带领大家筑起了两道防线:先打下几排木桩,直接承受海潮冲击,以减弱潮势,木桩后面,再在木头、竹网中间填上泥土垒成堤坝。就这样,桀骜不驯的钱塘江潮水终于被制服……

钱鏐细心治理的结果,使杭州的人口由隋代的15380户增至五代时的“十万余户”,吴越也一跃成为遍地烽烟的五代时期国力最强,也是唯一未受战乱影响的国家。兴奋之余,钱鏐借《筑塘疏》感叹:“昔之汪洋浩荡,今成沃壤平原,东南水土长生,亦可以储精气之美,人文之盛。”北宋诗人苏轼也作《表忠观碑》称颂:“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天下……”

公元932年,钱鏐病重。临终前,他含泪告诫儿子钱元瓘:“钱氏子孙要好好守住吴越,忠心侍奉中原王朝,即使其改朝换代,也不能失礼!”不久,钱鏐病死在钱塘。遵照其遗愿,他被安葬在临安太庙山上。

在钱鏐去世后的40余年间,他的子孙正是遵照着先祖的嘱咐,使吴越国变得越来越强盛。公元978年,感到威胁的宋太宗赵匡胤决定挥师南下,消灭吴越国。为了不让江南子民陷入战乱之苦,当时的吴越王钱弘俶遵照祖父的遗训,自愿捆绑自己的双手入京,以显示愿意称臣、纳土归宋的诚意。心存感激的吴越百姓担心他的安危,却又无能为力,便自发修建了“保俶塔”,保佑钱弘俶平安。没多久,钱弘俶果然平安归来。这座9层实心塔,几经崩毁,几经重建,至今仍挺立在西湖北岸的宝石山山巅。

钱鏐不仅给家族留下了众多才智后人、给子民留下了富裕江南,他生平留下的最宝贵的却是两样精神遗产——“钱氏家训”和“钱王遗训”。钱王遗训一干多字,治国平天下字字珠玑。这两条训诫广泛地影响着他数以万计的后人。

中国有句俗语叫“富不过三代”,孟子也说过,“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中国的豪门望族虽多,可往往是三五代之间的短暂兴盛。钱家却成就了一个十足的奇迹:从钱鏐到钱弘俶、从钱易到钱大昕、从钱玄同到钱钟书、从钱学森到钱永健……三十多世,遍布海内外的钱家后裔千年不散,人才辈出,这绝非偶然,而是钱氏家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成功之道。

钱氏家族成功的第一大秘密,是世代相传的家训。钱家的子子孙孙,除了要接受国家法律的约束之外,还必须遵守一个特殊的准则,那就是《家训》。这部钱氏《家训》分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四个部分,一千多年来,不仅世代相传,更得到了子孙的身体力行。除此之外,钱鏐在临终前,曾向子孙提出了十条要求,被后世称作《武肃王遗训》,他的遗训和《家训》一道,作为重要的家族遗产一直激励着后人。

钱氏家族成功的第二个秘密,是好读书、重教育。“我们钱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容易当官,当官的容易出名。”这是钱伟长教授在解答“钱家为什么能出那么多名人”时给出的答案,虽然只是句玩笑话,却一语道出了家族成功的秘密。吴越王钱鏐是钱家人奋发学习的榜样。他虽然出身贫寒,却从小酷爱读书,直到晚年还坚持阅读,并立下家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这种“好读书”的家学渊源相传至今,钱玄同父子、钱均夫父子、钱穆叔侄、钱学熙父子等钱氏后代,都是勤奋好学的典范。

钱氏家族成功的第三个秘密,是互爱、互助的家庭氛围。从宋代开始,钱家就形成了在族内互相帮助的风气。为了让族中的贫困子弟也有书可读,钱氏家训规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在家训的教导下,各地钱家纷纷设立义田、义庄、祭田,并且明文规定,其中一部分田产或盈利必须作为教育经费。这种早期的“教育基金”模式,保证了钱氏子孙无论贫富,都能够有受教育的权利。在当代,钱穆帮助少年丧父的侄儿钱伟长完成学业,也是族内互助互爱的体现。

钱氏家族成功的第四个秘密,是“优化组合”的婚姻。相比家世、财富而言,钱家人更看重配偶的个人素质。他们“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的家训,一直影响着子孙的婚姻观。细数近代钱氏家族的配偶身份,从钱学森的妻子蒋英(著名声乐教育家),到钱伟长的夫人孔祥瑛(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孙),再到钱三强的妻子何泽慧(著名核物理学家),钱氏子孙的配偶几乎全都德才兼备。正是这种“优化组合”,使得钱氏家族的基因不断被优化。

篇8:《哈佛家训》读后感

有一个人叫做‘福勒’,他是美国一个黑人佃农的儿子。他五岁开始劳动,九岁以前以赶骡子为主。他们一家人一向过的贫穷的生活。

福勒有一位不平常的母亲,她发现福勒与其他6个孩子不一样。这位母亲有意识的经常将福勒拉在身边,跟他聊天。她反复的说:“福勒,咱们不就应贫穷!咱们的贫穷不是由上帝安排的,而是咱们家庭中的任何人都没有产生过出人头地的想法。”

咱们贫穷是正因咱们没有奢望过富裕!这个观念在福勒的心灵深处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一向成就了他日后无比辉煌的事业。

福勒改变贫穷的愿望像火花一样迸发出来——他挨家挨户出售肥皂长达之久,并由此获得了许多商人的尊重和赞赏。慢慢地,福勒不仅仅在最初工作的那个肥皂公司,而且在其它7个公司都获得了控股权。福勒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彻底改变了家庭的贫穷面貌,扭转了家庭的命运。

这人说:所有伟大的成就就在他开始时都但是是一个想法罢了——但是是一个想法!

我想:无论是追求财富,或获取健康;无论谋取功名,或寻找愉悦;无论追求利益,或追逐自由……如果如果要到达目的,首先务必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并锲而不舍的为之奋斗。

福勒说过:假如你清楚地知道自我需要什么,那么,当你看见它的时候,你就会很快的认识它,并能紧紧地抓住它。

篇9:《哈佛家训》读后感

读了《哈佛家训》中的《女王敲门》这篇文章后,让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讲的是:有天晚上,维多利亚女王为了接见贵族大公,冷落了自己丈夫阿尔贝托,阿尔贝托很生气,就独自回到卧室,时隔不久,女王来卧室,见门紧闭,只好敲门,敲了二次门也没成功,女王无奈,又再次的敲了门。“谁?”女王回答:“你的妻子!”过后,门缓缓地开了……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财富不能改变我们的身份,地位不能改变我们的身份,名声不能改变我们的身份,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我们的身份,我们的身份就是“人”,无论你取得多高的成就,都不要把自己抬得很高,永远做你自己,平等对待身边的人,这样别人才会真正地亲近你。

篇10:哈佛家训读后感

我身边也有这种事。每次我的朋友看见别人怎么样,就会说;“我的人生如此悲催,我真羡慕他(她)们。”其实我有些时候也是如此。看见别人这也好,那也好,自己这不好,那也不好。

如果是我,我会选老头,因为老头太天天,天天快快乐乐,没有拘束,也没有做不完的一大堆事。想干嘛就干嘛。国王呢?虽然有荣华富贵的东西,吃着上等的饭菜,有着很好的待遇,但是天天都要端端正正,不得有半点差错,走路,说话,写字看书等等都要有严格的规矩。还有一堆的事。我可不想做那种人啊!

篇11:哈佛家训读后感

在每篇小短文前,上面都会有一个小标题,比如:梦想――装点岁月的风景,真爱――永恒不息的心跳。我想:这应该是帮助我们阅读的吧!每篇文章读完之后,就会有一个道理给你,让你懂得怎样做人,怎样走进社会,怎样改掉不良习惯。

总之,读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很大,我很喜欢这本书,它让我明白了世间的真理!

我现在只看了哈佛家训这本书的一半,我还要认认真真的把它看完。因为这本书 让我懂得了很多东西和道理,也知道了人生的一些哲理。我很喜欢这本书!

篇12:哈佛家训读后感

我喜欢《哈佛家训》里的一篇故事,有一位年轻人,在石油公司里候到一份工作,任务是检查石油灌溉接好没有。我知道一个人的工作不管是好坏,只要在这项工作发扬光大就行了。

还有一个人只要有目标你就一定能成功。只要你会了新的方法你就可以用在工作上。

篇13:《哈佛家训》读后感

从前有一只乌龟,想要独占全世界的智慧,做最聪明的动物。他想让所有人,遇到问题,就请教他。

于是,他开始长途跋涉,开始搜集智慧。它把搜集来的智慧,装在一个葫芦里,然后把“宝”葫芦在、藏到一个谁也碰不到的大树顶上。

他来到选中的树下,把葫芦系在脖子上,然后开始爬树,它努力的往上爬,却怎么也爬不上去。几次都以失败告终。

这时候,它听见背后有人发笑,它发现有一个猎人正瞧着它。乌龟不高兴了,它说:“你为什么奇怪的瞧着我,你不知道我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智者么?”

“朋友,”那个猎人说:“要是你想跑到树顶上,为什么不把葫芦挂在背后呢?”

听了猎人的话,乌龟非常惭愧,原来它以为世界上的智慧全都被它装了葫芦,现在才发现,猎人那里还有一个智慧呢!

我认为: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人;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可以成为最聪明的人。

有时候,一个普普通通的猎人都会比你聪明;有时候,一个像小葫芦这的的东西都能把你难道,还谈什么最聪明的智者!

篇14:《朱子家训》读后感

《朱子家训》开始我认为是一本相当厚古书,也许我能在图书馆的某个尘封的角落找到它啊,然后发现在它的周围有一只蜘蛛在静静地吐丝结网。可我没想到《朱子家训》偶句天成,颇具韵律之美且蕴涵丰富,深意绵长,它言简意赅的阐述了治家之道。而人们常说的‘治国、齐家、平天下’三者中又以‘齐家’最为基础,试想一个连家都管理不好的人又如何能做出治国、平天下的壮举呢,毫无疑问朱柏庐知道这些。然而《朱子家训》却不止蕴涵着这些内容,它还处处透着为人处事的睿智。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这一句话仿佛让我在晨曦的薄雾中看到了一个在清扫庭院的淡淡人影,那青色的长衫在风中轻轻地摇曳着;仿佛让我在漫天晚霞中看到了一个静看落日的人影,那青色的衣衫上染上了绚丽的色泽,他在最后一缕阳光消散之后慢慢关上了门窗,把烦恼不安也关在了门外,在如水的月光中进入了梦乡,梦见了那只蝴蝶自在地在身边飞舞。这是一种多么规律、健康的生活状态啊,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这是多么闲适、安宁、平淡和朴素的生活状态埃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一句话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样表明了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啊,浪费无疑是可耻的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也许有人会说未雨绸缪未免操之过急,而世事变化无常,不可能找到一种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啊,可是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临渴掘井是行不通的啊,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有可能是饮鸩止渴,使得问题变得更糟埃这句话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埃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作者喜欢这种平淡、朴素、简单的生活,几只青瓦和陶土做的器具摆放在桌上,投下了一片阴影,而在碗里盛着赏心悦目的绿色,那蔬菜还滴着露的时候就从菜园里采摘下来了,新鲜极了,比油腻的鱼肉更美味。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一方面,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也许我们会为了华屋良田,为了美人而不择手段,再也无法做到“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一点。从另一方面来说,作者深受封建礼教文化的毒害,家有华屋、良田、娇妻又有什么不好,只要通过正当手段得来的就好,否则奋斗的动力和意义就不存在了埃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这几句都表明对子孙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用好的教育方法才有用,不光要让子孙读好书,好读书,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淳朴的品质教化子孙才行,这样后代才能长盛不衰啊,否则只会使三代而衰这句话应验埃

《朱子家训》俨然是一部家庭教育的典范。“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作者仿佛在我们的耳边呢喃低语,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希望我们子孙后代能理解作为一个称职父亲对家庭的操劳,他希望家庭永远是那么的和睦,这样社会安定,人人安居乐业是多么美好的景致埃

但文中最吸引人的还是为人处事的智慧,就是时间流逝,岁月如梭也掩盖不了文字的光彩,当真是字字珠玑,这些文字仿佛是古琴流出的音符不经意间紧紧地围绕在我耳边迟迟不散,在荒烟蔓草的年头,这些质朴的格言早已超越了文字,幻化为贤者心灵的法则。“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这是作者的悲悯之心在不甘的呐喊;“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作者在用自己的语言阐述着“富贵不能移,贫贱不能屈”这一永不褪色的至理名言。而“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都是交友要考虑的第一要素,谁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辨识朋友是多么重要啊!“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意味着宁静致远才是真理,用平静的心来看待事物才有正确对待事物的可能埃“施惠无念,受恩莫忘。”是感恩的芽在心中萌发,是乐于助人的心在风中自由地飞扬,只有舒展翅膀才能飞的更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是在我们的视线被迷雾遮蔽时的一缕阳光、一阵微风,虽然力量有限,却能驱散迷雾,带给人温暖。

当然《朱子家训》也免不了受时代的局限,残余着封建礼教的糟粕,有着消极的倾向,比如“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守分安命,顺时听天。”这些内容就像美玉上的瑕疵,但瑕不掩瑜,《朱子家训》仍然是醒世的钟,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不禁顶礼膜拜啊,这些跨时代的劝诫势必代代相传,成为衡量人行为的一杆秤,成为为人处事的度量啊――――――――

这篇一百多字的《朱子家训》原来只是听说过,却从未看过。原来以为是很枯燥的文言文,读后才发现全篇以偶句连成,读来如金玉落地,颇具韵律之美,不仅不觉得枯燥,还令人爱不释手。反复吟读,更觉得蕴涵丰富,深意绵长。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从第一句我便有一种亲切塌实的感觉,进而似乎看见一种田园般的悠然生活,与世无争,恬然自若,每日清晨,趁着清露沁人的凉爽,持着扫帚将庭院打扫干净,把自己也收拾清爽,干干净净地迎接新的一天,当最后一束阳光被收走 ,便就着月色进入梦乡,紧紧的大门将烦扰关在门外,宁静的是梦中人。这是一种让人向往不已的生活状态,这样的生活需要一份怎样的心情去经营呢?君子的如水心态才能享有这样的安宁吧!

粥饭思不易,丝缕念维艰。这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正如那古诗所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是在物质已有很大发展的今天仍须大力提倡。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耗着大量的自然资源。现在石油煤炭的储蓄量已所剩不多,更需要我们合理利用,节约资源,使得人类的发展可以延续下来。

《朱子家训》中主张人要温和理智正直,不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对贫困的人不得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这种脉脉温情在古代和现代都是难能可贵的。对人刻薄,自己也总究会受到别人的反击,不守伦理乖僻古怪,很容易为人所弃,在对贫富上,讲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对争诉,讲究温和甚至有点息事宁人的味道,但讲究的也不无道理,与人争诉,难免要结怨,结怨又易招祸灾即“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此话也有道理,但细想,似乎又有点古代士大夫明哲保身的味道:中国人身上根深蒂固的朱子理学,儒家孔孟之道让“明哲保身”这个词成了一个中性词。但为人不搬弄是非,不说三道四就是一种道德操守,现在有些杂志和八卦,又有研究说明,八卦也是现代人压力释放的渠道,所以不八卦,不多言,相当不容易,是要人有很高的自觉,非同一般的自律,否则是很难管住自己的嘴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书中有一句“勿念口腹,而恣杀生禽”,这一句是指不能因为自己的贪念而随意地宰杀生禽,这句颇有环保意识。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这句讲的是交友,与那些为人不良的恶少交往,长久必会被其所累,与老成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时候可以依靠,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交友之道。这句对我的启发很大,对我而言。现在是一个即将跨入大二门槛的大学生,在交友方面有一种困惑,亦觉交友不易,“千金易寻,知音难求”啊!

其实,在处世为人方面,书上给我启发很更大。“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这是教人不要轻信流言,要想到着也许是别人的陷害呢,要懂得三思而行,正所谓“兼听则明”嘛!“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这句就是要人学会反省自己,不要一味怨天尤人。待人方面,“财诗惠勿念,受恩莫忘”对人好不要想得到回报,施恩不求报才是真善。但受到别人恩惠切不可忘记。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才是君子所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学会宽容,学会给别人机会,“宽容”一直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一个宽容的人胸怀必定如大海一样宽广,这样的人才是平和的人,他的心才会常有安宁。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人永远生活在妒忌的箭熬里,这不仅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所以“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

在对待功名利禄的追求中,朱子提醒我们: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家身。读书是为了求学问而不是为了追名逐利,当官是为了家国天下,而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这样的追求现在已经很难实现了,现实总是无情改变人的初衷,再纯洁高尚的初衷在现实面前也在无数次的碰壁后变的面目全非。所以坚持自己的初衷是很难的事,而这种艰难必须由坚定的信念克服,道理讲千遍万遍不假,但是要把道理贯彻下来,那是不容易的事。时时追念自己的初衷,监守内心的阵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吧!

上一篇:我的小学经历作文600字下一篇:盘河镇中学年公需科目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