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老师啊作文

2024-05-13

我的语文老师啊作文(共16篇)

篇1:我的语文老师啊作文

啊,我的好老师初中作文

我从小学到现在,接触啦数不尽的老师。但最使我难忘的还是这位老师,他是我初中的.英语老师。

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不管是在工作上或是穿着上。他戴着一副眼镜,眼神很迷茫。还有他那两片薄薄的嘴唇,组成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总是穿着西装,打着有花纹的领带。还有他那“地中海”式的发型,给他的外貌上增添了几分幽默感。

他在上我们的第一堂课,就和我们说:“在课堂上我们是师生,下了课,我们也可以做朋友。”他在课堂上也很严肃,不准在他讲的是后发出声音。不然的话,他可以用他犀利眼神杀死你。所以没人敢看他的眼睛,就这样他又有一个外号“犀利哥”。

还有,他在课堂上根本不是一个老师,而是一位演员。在我们学习robot(机器人)的时候,他就表演机器人给我们看。每次都弄得哄堂大笑,所以他的课很活跃。他怕我没记不住单词,又教我们很多方法。例如:family(家庭)他说“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这样就组成啦一个家庭”就这样,这些难得单词就一个个被我消灭啦。

啊!这就是我的好老师。

篇2:我的语文老师啊作文

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多启蒙老师。我也不例外。在我小学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是我在脑海里永远抹不去的影子。

在我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测验,同学们正慌慌忙忙地答卷。到第二天,发卷下来了。我很紧张啊。因为我的成绩一向都差得要命,可是昨晚,我有复习啊。所以,我以为我的成绩会有所提高,可不如我所想啊。卷子发到我桌面上,我呆住了。我拿起写着鲜红的“57”的卷子。谁都看不出我脸上什么表情。“啪、啪”地唤醒了我,原来这声音是老师拍讲台发出的,接着説:“同学们,安静点。现在,我们来作一个成绩分析。有很多同学都有进步,这是值得表扬的。可是,有一个同学最令老师头疼了。你们知道是谁吗?”同学们回答道:“不知道。”老师继续説:“她啊,就是你们班倒数第一“大王”啊。”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指向我。然后哈哈大笑地讨论着。我被老师叫到讲台前,当着这么多的学生,老师骂道:“你啊,每一次考试都不及格,每一次都把我们班的平均分拉下来,你羞不羞啊?我都不知道怎么我们班会有你这样是学生,説出去我都觉得羞啊。”听完老师这段话,我的心在流血“滴、滴”地落下。可没有一个人知道。当时,我真的`是无地自容啊。

经过这次,我加倍努力,我差不多把所有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又一次测验了,当发卷的时候,我也呆住了。拿起写着91分的卷子,我发觉很光荣啊。当老师作成绩分析时,我以为她会夸我进步了。可是万万不如我所想,老师指着我説:“你是不是有作弊?怎么会优秀呢?”然后我又听到同学们的哈哈大笑。当时,我好想哭啊,我好恨好恨老师,为什么她不相信我?我好想问她有没有想过我的感受?我对老师绝望了。

有一次,我去办公室的时候,无意间听到一段老师和其他老师的对话:我的那个学生啊,真是有本事,以前每次测验她都不及格。可这次她优秀啊,我好高兴,也好兴奋啊。

篇3:我的语文老师

时光总会因某些熟悉的契机让美好的回忆重现。那是十五年前, 一个顶着一头乌黑“蘑菇短发”的小女孩, 背着手, 站在自己的座位上, 流畅地背诵着“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旁边站着的语文老师, 不住地点头, 微笑。空气中弥散着朱槿花的香味, 隐隐绰绰。初夏的阳光透过明净的窗户洒在了小女孩的身上, 落在语文老师的笑容上, 一整间教室都填满了明快的橙色。

那是蒙自县草坝中学十五年前的一堂普通的语文课, 那位满面笑容的语文老师正是我常常怀念的黄新莲老师。

黄老师是一位漂亮温柔, 有着极好性情的语文老师。她微微卷的长发, 常常用一条橙色的丝巾束着, 碎花的上衣配一条简约大方的中长裙, 一时间成为我们班多少女生心中的标准美人儿。当时我们都因为非常喜欢她而期待着上她的语文课。

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她的朗诵课。她让我们把自己在课外看到的喜欢的文章摘抄下来, 在朗诵课上来念给同学们听, 和大家分享喜欢的理由。那时的我, 是多么的胆小害羞, 不敢在人多的地方讲话, 当着全班的面朗诵更是不可能的事。

记得最清楚的就是第一次上朗诵课, 课前我就把自己喜欢的那首冰心的小诗《纸船》整整齐齐、认认真真地抄写在一本精心挑选的有着淡蓝色封面的笔记本上, 并偷偷地独自练习了很多遍, 期待着朗诵课的铃声响起。当下午第三节课的铃声响起, 难熬的、漫长的等待终于结束。我期待的朗诵课开始了, 当时的我心是多么慌啊, 看不见自己的脸是多么红, 只感觉热辣辣的。黄老师面带微笑像一朵云轻盈地飘进教室, 她始终是微笑着的,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 上台, 流畅地朗诵, 热烈的掌声。我突然之间伤心起来, 我是多么想像他们一样从容地走上讲台朗诵但是又多么害怕啊!我几乎都快被自己急哭了。

黄老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事, 点了我的名让我朗诵。我战战兢兢地走上讲台, 看了下面一眼, 50多双眼睛盯着我, 脑子顿时一片空白, 原本已经背诵得很熟练的内容, 但那一刻, 全都被胆怯吞没了。“《纸船》———寄母亲, 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我尝试着、搜索着、回忆着, 仍然记不起后面的诗句。安静定格了几秒, 接着便爆发了哄堂大笑, 我呆呆傻傻地站在讲台上, 低着头, 好恨自己!这时, 黄老师制止了课堂上的骚动, 并从我的座位上把那本淡蓝色封面的笔记本递到我的手中。我犹如抓住了救命稻草, 哽咽着读完了整首诗。那声音小得只有我自己听得见, 哭腔湿得似乎可以拧出许多泪。我逃跑似的回到座位, 不敢看任何人。这时, 却听到黄老师说:“这是今天朗诵得最好的一位同学, 饱含深情, 让老师听得很感动, 但是声音稍微再大点就更好了。”听到这里, 我的眼泪止不住掉了下来, 抬起头看见黄老师望着我, 点点头微微地笑。我一下子感觉轻松了许多, 从那以后我真正喜欢上了朗诵。

那本珍贵的淡蓝色封面的笔记本, 或许是被当做废书卖了罢, 又或许是搬家遗失了。最终都没能找见。

毕业那年, 我特地向黄老师要了一张照片, 照片上的黄老师穿着一条鹅黄色的连衣裙, 系着一根黑色的腰带, 微微卷的长发被海风扬了起来, 她的脸上仍然堆满了笑。

摩挲着这张珍贵的照片, 我依稀嗅到了当年朱槿花弥散在空气中的气息, 仍旧隐隐绰绰, 依稀又遇见那满面的笑容。

篇4:老师啊!450字作文

那一天,最后一节课是音乐课,而我却忘了带书,可偏偏那一节课老师要查谁没带书,要是没带书的就得挨她一顿毒打。上音乐课了,只听见“咚咚啪啪”的声音,像连续不断的烟花不时在耳边响起。我低着头用余光看见老师把书卷成筒状,正向前边同学的头上打去,接着我后边的同学又挨了几下。最后我们这排,前后两排没带书的同学被她打得一个不剩,当然我也不例外,她正要打我,扬起的手忽然停住了,可我早已吓心惊胆颤,我正暗自庆幸,偷眼向老师看去,原来她的书打破了。于是,她换了一本厚一点的书。咚!的一声朝我后脑勺猛打了我一下。这声音比刚才的声音大多了,这时就像发生了地震一样,我顿时觉得天旋地转,泪水像瀑布一样直涌下来。她说:“谁再哭就得再挨一下”,

我只得把泪水往肚子里咽。好不容易放学了,我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回家后,我想:没带书是我的不对,可老师您也不能打学生呀,不是有“教师十不准”吗?其中有一条就是不随意打学生,如果您不打学生,可以和学生建立起友谊,将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亲密伙伴。

篇5:老师啊!450字作文

第一次认识张老师是在四年级。开学第一天,我们像往常一样等待老师。这时,走出一位熟悉面孔的女教室师,只见她理着一头齐耳的不长不短的头发清秀的脸,那双水晶般的大眼睛就像一泓清澈的湖水,能映出人的倒影。她,就是教过我姐姐的张老师。

我这个人天生就有个坏毛病,上课爱做小动作。因为这给我带来不少的麻烦,多亏张老师帮忙,我才改掉了这个毛病。有一次张老师在上课,再讲一个极为重要的方法,当时我在那儿抠手,抠笔。张老师一看,轻轻走过来,用手敲了敲我的桌子。我抬头一看,呀!张老师她那锐利般的眼睛,我吓得赶紧坐好,老师这才满意地回到讲台上讲课。对于刚才发生的一切,同学们都一点未察觉。张老师处理和堂上的突发事件,总是那样不动声色,在不经意间就悄悄过去了,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我这个毛病,就在张老师锐利的眼神下改掉了。

张老师,你不是我的母亲,却胜似我的母亲。两年来,您给我们多少关爱,多少慈母般的温暖啊!我忘不了你,忘不了您那锐利的眼睛。还有一年就要离开您,离开母校了。我永远忘不了您那慈母般的面孔。

篇6:老师啊!450字作文

在我的印象中,老师都有不一样的性格。比如:脾气暴躁,为人温柔,乐于助人,幽默风趣,严格……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商雨丽。

商老师长着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个翘起来的小鼻子,下面还有一个樱桃大小的嘴巴,还有一双小耳朵。

商老师不但人长得漂亮,而且对工作认真负责。

商老师上课绘声绘色,有时还对我们讲笑话,缓解一下气氛。商老师对我们有不会的难题,总会耐心的讲给我们听。

夜深人静,人人都沉睡了,宁静极了,可商老师不睡,她一边备我们明天的课程内容,一边写着备课笔记,一丝不苟。真是我们心中的好老师!

篇7:我的语文老师啊作文

我的女儿读小学三年级。一天, 老师布置了一道作文题:《为某人“画像”》, 并提示可以是亲人、朋友, 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人。女儿高兴地对我说, 她特别喜欢这次作文, 好写!可是第二天, 女儿却哭着对我说:“老师在班上批评我写的作文了。”我看着女儿泪水涟涟的小脸, 关切地问:“怎么回事?”女儿说:“老师说, 你看看, 全班就你与众不同, 外星人是人吗?就算想象也要写真人。重写!”女儿伤心地抹着眼泪, “全班同学都看着我笑, 我觉得特别难为情。”我一边安慰女儿, 一边拿过女儿的作文。我女儿是一个天文爱好者, 作文中写她在梦中遇到了一个和自己热情攀谈的外星人, 那个人头是方的, 有天线, 眼睛会发光, 还能发射电波, 长长的耳朵能收听远方的信息, 三角形的鼻子、月牙形的嘴、圆圆的肚子都分别有着探索地球的各种功能。最后, 女儿写道:“我一定要实现天文梦, 找到梦里的外星人与之再相会。”看后, 我觉得从语句的流畅和对人物的描写上看, 这篇文章在三年级孩子写的作文中应该属于较有创意的好作文。于是, 我笑着对女儿说:“你的作文很优秀, 想象丰富, 妈妈给你打满分。但是, 既然老师觉得你写的作文和老师的要求有些偏差, 那么, 你就再写一篇, 妈妈相信, 你写真人也会写得很棒。”女儿破涕为笑, 另写了一篇《我的妈妈》。老师给了评语:真棒!

一个夜晚, 我和丈夫带着女儿从城里回学校, 偶然见天上的月亮又大又红。丈夫高兴地拿出相机, 带着女儿摄下了美丽的圆月, 并给好奇的女儿讲解了月亮变红的原因以及与天气的联系。几天后, 老师布置作文:要求以“发现”为话题完成一篇作文。女儿命题为:《神奇的红月亮》。文中写我们一家月夜归途中见到神奇的红月亮, 她为月儿作了一首小诗并拍了照, 还了解了月亮变红的原因。之后, 她留心观察每一个夜晚, 发现月亮有时明亮, 有时颜色红、黄不同, 而且, 不同的月色也带来了不同的天气变化。看完女儿的作文, 我觉得写得不错。谁料, 下午放学后女儿嘟着小嘴回来告诉我, 她又被老师批评了, 要求重写作文。我追问原因, 女儿说:“老师说我的作文太深奥, 不是自己写的。”“你没向老师解释吗?”我轻轻地摸着女儿的小脑袋。“我说了, 可老师不相信。”女儿非常委屈。看着女儿沮丧地走进书房重写作文, 我愣了, 思忖着如何向老师说明情况……晚上, 我正要给老师打电话, 女儿的老师却先给了我电话。她在电话里向我道歉, 原因是老师发现女儿除了家庭作文里写《神奇的红月亮》, 在今天下午的课堂测试卷里也写了同样的文章, 内容完全一样。教师据此推断, 女儿的文章应该是她自己写的。我连忙向老师讲述了那个夜晚我们一家观看红月亮的过程, 并告诉老师, 文章的确是女儿自己写的。挂断电话, 我陷入了沉沉的思索……

《弯弯的月亮》一文中, 星星同学因为回答老师“弯弯的月亮像豆角”而招来老师的怒容和同学的哄笑。从此, 她少言寡语, 不再提问。长大后, 星星也当了一名老师并再次问到同样的问题, 面对和自己童年极其相似的场景, 她表扬了那个回答“弯弯的月亮像豆角”的同学, 并赢得了满场掌声。无疑, 星星的老师是优秀的, 她不随意抹杀学生想象的天性, 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但现实生活中, 更多的却是像星星的老师那样的老师, 这些辛辛苦苦培育“千篇一律”思维模式的老师们, 无意中却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抑制了孩子们振翅高飞的欲望。孩子“呱呱”坠地, 多彩的世界就给了他们一双想象的翅膀, 这稚嫩的双翅只有在老师和家长的不断鼓励和启发下才会变得越发坚强。面对像星星的老师一样的老师, 我只能抚摸着孩子受伤的翅膀大声疾呼:老师啊, 请不要扼杀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

篇8:我的语文老师老师作文

他时而严肃时而幽默,比如,上课的时候他就很严肃,而下课的时候,他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与我们十分亲近。

有一次,袁老师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谁也答不上来,他便用心提示,“这样一个问题难道就没有人答得上来吗?”大家都吓了一跳,还是没有人举手,这时,袁老师见气氛很紧张,便说:“六一班难道没有人吗?”大家都笑了,这句话是六年级上学期《晏子使楚》中的话,只不过袁老师把“齐国”改成了“六一班”,意思是“六一班难道没有人材吗?”气氛一下子就轻松了起来,也有几个同学相继举手了。

就这样,原本难以进行的课就被袁老师化解开了。

下课后,他又完全变了一个人,袁老师与同学有趣地攀谈了起来,像我们一个很好的朋友一样,完全忘记了上课时的尴尬。

上课时,他那个不断挥动的双手是在指引我们向成功驶去,那双灵巧的大眼睛在不停的寻视着有没有人“落伍”了……

篇9:我的语文老师啊作文

岳老师讲课非常生动、有趣。记得有一次,我们学习一首古诗,叫《山行》,岳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这首古诗,然后娓娓动听地讲了这首诗的大意:深秋时节,远远望去,山间小道弯弯曲曲地延伸向山顶,有几户人家在山顶白云缭绕的地方。诗人停车驻足,被夕照下的枫林迷住了:秋霜染尽,秋叫如丹,在夕阳挽照下,一株株,一片片,如霞似锦,真比早春二月的花儿还要明丽绚烂。老师讲的故事让我们听得入了迷,连下课的铃声我们都没听见。

老师不仅关心我们的学业,更关心我们的身体。有一次,我们班的新同学许佳阳在一次游戏中扭伤了腿,岳老师不在现场,她知道后,赶紧打电话给许佳阳的爸爸,让他马上过来,另外带扭伤的药和冰块,许佳阳回到教室的时候,岳老师赶紧问许佳阳疼不疼,还帮他揉腿,看着她急切的目光,我们知道同学们在她心目中的重要性。

篇10:我的语文老师啊作文

我第一眼看到杨老师,觉得他十分严厉,心中暗想:肯定又是一个老古董,上课绝对超死板!可是恰恰相反。杨老师不但不死板、不老古董,而且上课超幽默,还是一位时代先锋呢!

杨老师经常拿班长“开涮”。比如讲到“馋”字时,老师说:过年了,刘思宇拿着二三十分的卷子回家了。爸爸做了一大桌子山珍海味刚上桌,见到刘思宇拿着卷子便问‘考了多少分’。刘思宇心不甘情不愿地给爸爸。爸爸一看卷子,20多分!这顿‘饭’‘免’了,让刘思宇面壁思过去!刘思宇看着丰盛的饭菜流了两滴口水。同学有些不解,这和“馋”字有什么关系呢?杨老师说:同学们仔细看,“饣”表示饭食,“免”就是不让吃饭,“冫”表示留丝余地的两滴口水,合起来不就是“馋”吗?哦哦,原来是这样,同学们顿然大悟。

还有“千钧一发”,杨老师是这样讲的:刘思宇站在三千斤重的东西下面,可忽然发现是用根头发吊着的,“嗖”一下跑了出去,生怕被压成一张真人照片。哈哈哈,同学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收获了新知。

篇11:我的语文老师啊作文

拿到文本, 多数人反应是一样的:这首诗反映了一种炎凉的世态。人死后就被人遗忘, 曾经的爱人马上再娶, 原来至亲的友戚以没用、没必要为由不理你坟上土, 敌人也把你遗忘, 因为你已不值得她怨恨, 连宠物也把你抛到了脑后。“哈代的短诗《啊, 是你在我的坟上挖掘么?》似乎就是一首全然摒弃希望与热情, 以冰冷无情的口吻揭露世态炎凉的诗作品。哈代的怀疑精神和悲观气息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是`丑陋的现实生活'的写照”。 (柴芸, 2008.)

这首诗确实包含嘲讽, 但不仅是对不在场的生者世界, 它对诗中主要人物—死去的女人也是不无嘲讽的。

该诗以女人的问话开始:“Ah, areyoudiggingonmygrave, /Mylovedone?—plantingrue?”结合语境可以发现, 已成死人的她躺在墓中听到掘土的响动, 以为是爱人来种花怀念她了, 发出了迫切的询问。这个时候她是自信满满的, 用了直接对话的称呼“你”, “是你吗, 我的爱人?”期待肯定答复的心理也跃然纸上。当对方肯定地告诉她爱人已经再娶时, 她丧气了, 但还抱有希望:“Thenwhoisdiggingonmygrave?/Mynearestdearestkin?”这时她语气已不再肯定, 然而确定有人在挖掘, 并猜测是她的亲友。当被告知亲友也不曾、不会来时, 她已经大受打击了, 可是她还没不放弃猜测, 竟然想到是仇人来搞破坏, 无论如何会有生前认识的人还记得她吧, 她心中大概怎么认为。这是她最后的希望了, 语气已变得小心翼翼, “Butsomeonedigsuponmygrave?/Myenemy?—proddingsly?当这个希望也破灭后, 她彻底沮丧了。“Then, whois diggingonmygrave?/Say—sinceIhavenotguessed!”这个时候她已不大在乎, 不愿再猜了。可是对方回答说是她生前的宠物狗, 这对她无疑是峰回路转, 意外来的惊喜, 不由得发出了感叹, 并对狗大唱起赞歌, 为自己总算有人惦记欣喜不已。最后一节狗却老实不客气地指出事实:“Mistress, Iduguponyourgrave/Toburya dailytrot./Iam sorry, butIquiteforgot/Itwasyourrestingplace.”诗到此结束, 虽然未描写女人听了这话后的反应, 我们却可以想见她在大喜之后得知真相时的惊愕、尴尬与失落。她被狗捉弄, 被现实愚弄, 更被诗人嘲讽了一番。

其实她代表了一种人性, 她的心态是多数世人的心态。人们总喜欢想当然, 认为自己如何重要, 别人没了自己就无法过活。实际上失势之后就会发现, 根本没人在乎你做了什么, 而你也不曾做过什么。诗中坟中女人想当然地以为别人都还记得她:有人刨土就因为是爱人在种花, 或者是亲友来料理, 甚至以为是仇人来搞破坏, 当知道都不是时其失落可想而知。事实上这种自以为是的心理人或多或少都有, 谁不在乎人对自己的评价, 尤其是好评;谁不希望能长久地生活在别人的记忆中;谁愿意当真如沧海一粟, 激不起半点浪花;谁不骄傲地以为, 自己总会有那么几个看重自己的人。但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它告诉你:少了你地球照样转。因此, 从这个意义上, 诗人嘲讽的是整个世界。

评论一般倾向于同情墓中的女人, 而鄙夷生者的做法。如果站在活着这一方的立场, 他们的做法未尝不合理。逝者已矣, 生活还得继续, 这早已被广泛接受, 我们不能在评析这首诗时却忘了这一点。确实, 人死了还能怎么样呢?留下的人还得过下去啊!难道我们当真整日悲痛, 茶饭不思, 伴墓而眠吗?或者是继续胸怀忿恨跟一个死人计较而让余生不得安宁?就是一条狗也要忙着安排它的生活:它得忙着埋好骨头准备好食物, 太忙了没功夫去惦记它的忠诚。我们不能谴责生者继续自己的生活, 更何况他们还不曾彻底忘记死者呢。再找爱人时他不是还会想到是否会伤害死者吗?第一节丈夫要新娶了, 他这么对自己说的:“Itcan'thurther now/ThatIshouldnotbetrue.”只有这样自我安慰后才有勇气去行动, 不曾去看护坟墓时他们不是还会为自己寻找理由吗?第二节亲友们不来看坟却免不了心头仓惶, 要坐在那里不停说服自己:“Whatgood, whatusewillplantingflowersproduce?/Notendanceof hermoundcanloose/Herspiritfrom Death'sgin.”一般而言, 作为亲友似乎没太多义务要去上坟, 更用不着心里愧疚。这表明他们还是会矛盾的, 会想起死者的。第三节中那个所谓的敌人, “when sheheardyouhadpassedtheGatethatshutsonallfleshsoonorlate, shethoughtyounomoreworthherhate, andcaresnotwhereyoulie.”听说她死后认为已不值得再去恨而放下心结将之遗忘, 从某种意义上, 这倒显得颇为大度, 也很想得开。

我们有理由认为哈代支持生者继续过活的看法。考虑到他本人的生活经历, 我们还真不能断言他对诗中活着的一方无任何同情。该诗最初发表于1913年9月, 这时哈代的妻子已经去世 (死于1912年12月) , 他于1913年4月向其妻好友求婚, 准备于1914年结婚, 因此他很有可能写这首诗为自己打气:死者已矣, 生者还要继续活下去的。

时光在流逝, 生活要继续。再重要的人和事也会灰飞烟灭, 普通人的故事只会湮灭在油盐酱醋的琐事当中。与宏大的宇宙, 永恒的时间比起来, 个人短暂的生命何其渺小。没有记忆敌得过时间的冲击, 没有爱恨情仇不在岁月的长河中沉淀消失。时间, 是这首诗另一个主题。颜学军指出, 时间是哈代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 他的时间诗大多反映时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痛。他的诗歌还常常表现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巨大反差, 以此来揭示生活的悲剧性。在其时间诗中, 哈代更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生活中没有永恒的东西。时间侵蚀着人生。我们认为极其重要极富意义的死后会被遗忘, 没了我们时间照样流逝。我们认为重要有意义的记忆会在时间的流逝中冲淡、消失, 不管多不情愿我们也得遗忘, 因为要在无尽的琐事纠缠中生存下去。与宇宙时间比起来, 个人生命何其渺小, 何其无意义。哈代意识到了这点, 却让诗中的女人因为不曾意识而备受打击。可以理解为什么哈代用讽刺的笔调写了这首诗:原本渺小的人如果不能意识到自身的弱点, 遭遇的只会是更多失望, 下场只会更加凄惨从这个意义上哈代真诚地暴露了生活批判了人性。

正因为时间改变一切, 不管何样的爱恨情仇都会变得没意义;正因为生活得继续, 我们总会被遗忘, 才没必要锱铢必较, 睚眦必报。哈代用冷静诙谐的口吻给我们讲述了一个被遗忘的故事,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的心情却是复杂的、不平静的:既有对炎凉世态、冷漠人情的愤慨;更有对残酷现实、悲凉人生的无奈;还有对时间侵蚀下如何面对人生的思索。简言之, 一首看似简单的诗可以得出多种解读从而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

摘要:托马斯·哈代的《“啊, 是你在我坟上挖掘么?”》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作。一般仅认为该诗深刻揭露了世态炎凉, 反映了作者对冷漠无情的现实的讽刺态度。本文从各个层面出发, 认为该诗有多种解读。

关键词:《“啊, 是你在我坟上挖掘么?”》,解读

参考文献

[1]柴芸.哈代诗作《“啊, 是你在我坟上挖掘么?”》赏析[J]科技信2008年第4期.

[2]菲利普斯.拉金, 周伟驰译.哈代的诗, 2006.

[3]徐江清.国内哈代诗歌研究总述[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篇12:啊敬爱的老师600字作文

下午第一节课的上课铃响了,校园里立即安静下来。六(1)班的教室里却像炸开了锅。同学们像一群小麻雀,卿卿喳喳吵得正凶。只见“调皮大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冲着全班同学大声说:“我们快去看看老师吧,老师是为我们复习累倒的呀!”同学们一致赞成。可是班长王明却慎重地说:“我看咱们还是不要去,那样会影响学习,老师更心不安。”正在大家争执不下的时候。李老师面带病容,出现在门口。她手扶门框,慈祥地望着同学们。咦!李老师上午还在医院抢救,为什么下午又来学校上课?同学们的脑海里立刻闪出四周以前的情景来……

一天中午,六(1)班有名的“小广播”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他也顾不得拿腔摆势,同学们一看,就知道有“重要新闻”,连忙围上去,只见他手里举着一张快要揉烂了的病假条,上面清楚地注着李老师的姓名和医生的签字:“严重心脏病,建议休息3个月。”啊!同学们个个呆如木鸡。李老师原来有心脏病,需要休息。到底是班长有主意,他让大家写一封信给老师,劝她休息。几天过去了,李老师不但没有休息,反而工作更勤奋了。是信没有接到?同学们迷惑了。时间过得真快,还有几天就考试了,李老师的身体也越来越虚弱,可她还在支持着……

今天早晨第一节课,李老师刚进教室,细心的.同学们就发现她面色苍白,可她还强打精神为同学们讲课。忽然她一手捂住胸口,一手撑着讲台,面色蜡黄,汗珠直往下淌。同学们清楚地看见她撑着讲台的手颤抖了。李老师再也支持不住,扑倒在讲台上……同学们急急忙忙把老师送进医院。

篇13:我的语文老师啊作文

把老师叫做“老…”的很多,但大多都是一种习惯,就像我们的班主任龙老师,才二十多岁,还是被尊称为“老龙”、“老班”。不过“老刘”这个“雅号”里“老”字,却是名副其实的——蜡黄蜡黄的脸,数不清的眼角纹,满脸是岁月的印迹,粗糙的大手,显得像我四十多的老爸。但据不可靠消息得知:老刘三十多岁,这个消息让我们班的同学都大吃一惊。

“老刘”长得有个性。

虽然有一头“秀发”,并且收拾的也挺整洁,但是让人一眼望上去却像一个现代版的鸟窝。五官长得比较标致,有美术书上的“三庭五眼”。他的脸很严肃,基本上看不出表情变化,就算是真正地、发自内心地笑起来,也会吓得我们哆哆嗦嗦。他的衣服不是黑色就是灰色,从没见过他穿别的颜色的衣服。他的个子只有一米六左右,但是第一眼看不出他的身高。

“老刘”很严厉。

他讲课时语言幽默,常常让同学们忍不住开怀大笑。但谁要违反课堂纪律,那气氛骤变,仿佛空气都被重压,让我们喘不过气来。“小A!”讲课时他突然喊到我同桌的名字。我还没搞懂发生了什么,小A就已经快要哭出来了,“把你嘴里的东西吐了!”老刘语气很重,两只眼睛已经挤在一起了,满脸怒色。原来是小A在上课吃糖,被老刘逮个正着。“你们班主任有说上课吃东西有什么惩罚吗?告诉你们,在七班上课吃东西被抓一次扣五分,扣到了十分就在我那儿‘领赏’(他是七七班班主任,我们是七八班)”老刘大声吼道。自此以后,是没人敢在语文课上“撒野”。

“老刘”很有责任感。

班主任轮值查寝,别的老师的就是一句“人来齐了没有?”“好,睡觉。”就走了,唯独老刘,还要挨个、挨个的数人,人数对上了才走。第一次他查寝,我睡在二床下铺,我和另外两个同学挤在一张床上,他数人时看到了,数落了几句。我又被迫移到了三床下铺。第二周,又是星期三,我睡在八床上铺,又是三个人挤在一起,想起是老刘查寝时,我先是一惊,但心想哪个老师查寝次次还数人数啊,于是我又安心地睡下了,但老刘进来后,就一边指着,一边数“一、二、三……”结果不用说了,被老师逮个正着,还受到好一通批评。从此,晚上我只敢守在我的三床下铺了。

篇14:我的语文老师啊作文

她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扁圆扁圆的眼镜,眼镜后面有一双像钻石一样的大眼睛,那是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常常使我们在课上不敢开小差。她还有一张讲课生动、有趣的嘴巴。她就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吕老师。吕老师知识深渊,教学经验丰富,上起课来总是那么轻松、生动、有趣。我特别爱上语文课,她讲起课来总是那么风趣、引人入胜,使我们兴趣盎然。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作文,逐步懂得了一点写作的“奥秘”。吕老师从五年级就教育我们要多观察身边的事。要写真实的作文,要仔细、认真深入观察,才能写出好文章。吕老师经常批评某些同学写作文不顾事实,胡编乱造。不管文章描写得多么生动,词语多么丰富,不真实的文章是没有意义的,就不是好文章。每当写作文时,总是要细心琢磨,深入了解,遇到问题要弄明白为止,类似的错误就大大减少了。吕老师不仅是一位好老师,还是一位慈祥的“母亲”。

记得有一次,我的肚子非常疼,那时老师正津津有味地讲着课,我又不敢去打扰老师,就一直忍着不说,直到老师见我脸色苍白,就走过来,手搭在我的肩膀上,和蔼地问:“你怎么样?”我把肚子疼的事告诉老师,老师马上从袋子里拿出一瓶油,揭开我的上衣,轻轻的帮我揉着肚子,还不时地问:“还疼不疼?”我终于感受到这种从未感受过的“母爱”。

篇15:我的语文老师啊作文

这首诗历来受到文学家的推崇和重视,许多学者已经用文学理论和修辞学理论对本诗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鉴赏。笔者认为语言学理论中的人际功能理论或许能为诗歌分析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所以本文以韩里德的系统功能理论的语气系统理论和人称系统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惠特曼的诗歌《啊, 船长,我的船长》。

一、 语气系统理论与诗歌分析

语言人际功能的任务是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语气系统是实现人际功能的重要方式之一,它由主语和限定成分的组合实现。主语通常是名词性词组构成的,限定词指的是时态或情态的助动词。主语是对命题的有效和成功负责的成分。 限定成分的作用是限定命题,使其成为实际存在的,可议论的概念。

1.语气成分。语气是由主语和限定成分的次序或是否有主语决定的。主语在限定语之前,则形成直陈语气,可以有效陈述信息。本诗第一小节共有六个直陈句子,都是主语在前,限定成分在后,有呈现信息的功能,又通过其余成分提供新的补充信息。本节小句的主语分别是可怕的旅行、船、 战利品、港口、我、人们。旅行指的是南北战争,船指的是我们的军队,港口指战争胜利。在诗篇开头作者呼唤的船长正是领导南北战争的林肯。通过这六个直陈小句,我们获得丰富的信息:可恶的南北战争已经结束,我们的军队经受住了各种煎熬,战争的完全胜利就在前方,我听到了胜利的钟声,人们都在欢呼雀跃。这是诗人对已经牺牲的林肯总统的呼告,诗人在向伟大领袖林肯传递战争结束,全国欢腾的信息。在与林肯的对话中,表现出战争取得胜利后,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本节后四句没有主语,只是描写了鲜红的血滴,冰冷,躺在甲板上等意象,这些短而不完整的小句给人以惨淡无力之感,表现出作者对总统逝去悲痛的心情。

第二节中这些句子直接陈述,“为了你,旌旗飘飘,号角长鸣,为了你,人们准备了无数的花束和花环,为了你, 人群挤满了海岸,为了你,这晃动着的群众在欢呼,转动着他们殷切的脸面。”短短几句诗句,展现出气势磅礴的景象,表现出举国上下陷入对总统沉痛哀悼的盛大场面,这正是直陈句高效陈述信息的作用。

祈使句的命令功能能够对听众进行直接呼吁,激起听众热情,甚至具有煽动采取行动的作用,从而使提供的信息再度强化。然而作者却对已经牺牲的林肯使用祈使句“船长啊,船长,起来吧,起来听听那钟声。”作者号召林肯总统起来加入到他们胜利的喜悦之中。在这里,祈使句的命令功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船长已经永远离开了,他听不到诗人的号召,他不可能再站起来了。但是这样具有强烈感召力的语气却能深深打动读者,使读者在庆祝胜利的同时,陷入对总统无限的悲痛怀念之中。

2.时态。时态也是语气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由限定成分可以体现出动作与时间的关系。经常运用的时态有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用以表达事件与现在的关系,从而从某种程度上实现语言的人际功能。

从整个诗篇的限定词可以发现本诗都是现在时态。不管是对已经实现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的描写,还是人们对总统逝世哀悼场面的描写都是用现在时态,这表明战争的胜利是伟大的, 林肯的形象也是鲜活的,胜利和总统永远鲜活地活在此刻人们的心中,永远不会被时间所磨灭,永远不会过去。“我的船长不回答我的话,他的嘴唇惨白而僵硬,我的父亲,感觉不到我的手臂,他已没有脉搏,也没有了生命”这两句描写林肯时运用现在时,让读者感觉林肯总统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他安详地躺着,睡着了。虽然总统的生命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已经终止,但作者对总统用否定的一般现在时叙述,使人产生总统还会回答我,还会感觉到我的臂膀,还会有脉搏,还会有意志的错觉。林肯总统的形象就被这几句诗句永远定格在现在, 他平静而安详。现在时还表现出诗人现在正处于无限的悲痛之中,也传达出诗人以及读者对总统的崇敬和思念之情永远停留在现在,成为永恒。

二、人称系统

人称系统作为人际功能的一个支系统,主要通过人称代词来实现其人际意义。韩礼德认为人称指代表示话语角色, 主要由人称代词体现。根据人称代词体现的人际角色关系, 人称系统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指发话者或发话者及他人,第二人称指受话者,第三人称指发话者和受话者之外的其他角色。李战子在《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一书中指出“语篇中的代词指称能告诉我们作者是如何看待语篇涉及到的人物的。这些人称代词有助于建立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本诗人称的使用多样而富于变化,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在诗歌中交替出现, 对于表达诗人情感和拉近与读者距离引起读者共鸣有着重要作用。

1.第一人称的使用。经笔者统计,本诗全文出现第一人称九次,其中五次出现在第一节,开篇“啊,船长,我的船长!我们的艰苦航行已经结束,我们的军队经受住了煎熬, 我们争取的奖赏已赢在手中。”三个第一人称的紧凑使用有效地拉近了诗人与船长,也就是林肯总统的距离,体现出诗人与船长亲密的关系,他们是昔日的战友,共同为伟大事业而奋斗。此处的受话人是船长,诗人迫不及待地向尊敬的船长呼告捷报,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为战争胜利感到欣喜的情绪以及诗人与总统在战争中形成的真挚而伟大的革命友谊。 全文五次用“我的船长”,一次用“我的父亲“,一次用 “我亲爱的父亲”,如此亲切地称呼船长,表现出诗人对船长也就是林肯总统由衷的尊敬与热爱之情。林肯总统是革命的伟大领袖,是全国人民的父亲,也是诗人所尊敬的父亲。 然而诗人一个但是转折,描写我的船长,躺在甲板上我的船长,他滴着鲜血,身体已经冰冷。船长已经逝去,他还是诗人心中可敬可爱的“我的船长”,表现出诗人对总统逝去无限的悲痛之情。总统领导全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而他却与世长辞。这里的第一人称复数“我们”除了包括诗人和船长,也包括读者中所有拥护林肯总统,为战争拼搏的人们。 这里第二人称复数代词的使用引发更多读者站到与诗人统一的战线上,悼念总统逝世,支持伟大的革命战争。

2.第二人称的使用。第二人称代词共出现了七次,全部集中于本诗第二节。“为了你,旌旗飘舞;为了你,号角长鸣;为了你,鲜花彩带无数;为了你,海岸人群涌动;为了你,人们咆哮呐喊”。这里的你都指的是船长,也就是林肯总统。五个第二人称代词的重复密集使用,是诗人在向总统呼告,失去你全国人都万分哀痛,表现出林肯总统在全国人民心中的重要性,人们所做的各种悼念活动都是为了缅怀你,我们伟大的总统。此处,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拉近了逝者与生者的距离,虽然总统已经和我们阴阳两隔,但诗人对总统娓娓道来,仿佛总统在倾听,在看着全国人民举行的活动。这里诗人就像一种沟通逝去的总统与所描写的热爱总统的人民大众之间的媒介,诗人在对受话人船长,林肯总统的呼告中,向读者展现了总统在全国人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林肯的逝世使得全国上下为之躁动,为之悲痛,全国人民用各种方式悼念林肯总统。第二人称的使用使总统受人爱戴的形象跃然纸上。

3.第三人称的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在全诗出现五次,除了指代事物,主要集中出现在第三节“我的船长不回答我的话,他的嘴唇惨白而僵硬,我的父亲,感觉不到我的手臂, 他已没有脉搏,也没有了生命”。第三人称在这里的使用使得受话人转变为读者,诗人已经忍不住对读者大声痛吼,表达诗人失去总统内心极度悲哀的心情。这样人称代词的转换会更容易把读者牵涉到诗人的思想世界中,就像诗人在向读者诉说和表达强烈的情感,能够激发读者体会到诗人的情绪和感情,并使读者产生共鸣,从而使全国上下都受到诗人情绪的感染,沉浸在对总统的哀悼之中。

通过对本诗人称代词使用的分析,笔者发现本诗三节使用的主要人称代词由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分别对应诗歌的第一第二第三节。诗人由对船长的呼告,向船长诉说战争胜利的喜悦转为对读者的倾诉,表达总统逝去诗人对总统的无限怀念深情。最后转为直接对读者呐喊,强烈感染了读者,对读者产生影响,引起读者对革命的同情和对总统的怀念,实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三、总结

《啊,船长,我的船长》是纪念林肯总统的不朽诗篇, 前人已从多个角度鉴赏分析过本诗。笔者通过分析发现语气,时态和人称在文学作品尤其是抒情诗歌中的恰当运用对诗人情感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正是语气系统理论和人称系统理论的巧妙运用才使得这首诗如此亲切感人,不仅表达诗人复杂深切的怀念之情,更实现了诗人与读者的心灵沟通和互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在诗歌中的重要意义,也为我们解读鉴赏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和理论基础。

摘要:韩礼德认为语言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语言还具有参加社会活动、建立社会关系、用语言来影响别人乃至于世界等功能。人际功能的主要体现形式是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语言,应该也有语言的的人际功能。本文试从语言人际功能的语气系统和人称系统角度分析著名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

篇16:我的语文老师啊作文

我们班是一个调皮捣乱的班级,原来老师总骂我们学习不努力,不听话,成绩一直不好。自从她带我们班,上课走思、搞小动作的越来越少,我们的坏毛病也越来越少了。之所以我们有如此大的改变,离不开语文老师的三大绝活。

绝活之一:吼功了得。我们班本来就三十多个同学,升入六年级又来了五个新同学。四十多个学生在一个教室学习,如果每个人说一句悄悄话就会引起一阵骚动。更何况我们班的同学纪律特别差,课上乱糟糟的是平常事儿。自从语文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我们深深为她的“吼功”点赞。她站在讲台上用清脆的声音给我们朗读课文,抑扬顿挫的为我们讲解,如有同学在下面说悄悄话,她马上停下来用独一无二的嗓音大声点那个同学的名字。可想而知那个同学马上偃旗息鼓。

老师经常课间来教室给我们下达任务,当她来到教室,不像别的老师那样用板擦敲桌子提醒我们注意,而是站在讲台上抬高嗓音先“哎——”一声,此时无论同学们忙啥都会马上静下来听老师的安排。在她强大功力之下,我们全班同学无不静心听课,安心学习。

绝活之二:轻功叫绝。语文老师的高跟鞋走起路来特别有节奏,哒哒哒的非常悦耳。但是语文课上,如果有同学在下面搞小动作,她会轻轻的走过去,突然站在那位同学面前,不声不响地制止他,有时不认真听课的`同学会吓一跳,以为老师神仙附体从天而降。

绝活之三:霸道十足。卫生成绩一直是我们班的弱项,每到上课前老师都让我们捡起地下的碎纸,安排固定的同学收拾中午垃圾。可是刚倒的垃圾箱一会儿就又放满了零食垃圾袋。老师下了死命令:谁都不许买零食吃了!从此,中午的卫生奇迹般的好起来。她还下令:不许吃口香糖、不许玩学校门口的“抓娃娃”—在她的强势管理下我们的班级卫生一天天好转。

上一篇:城市与我范文下一篇: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