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骨干教师培养总结

2024-05-14

高校骨干教师培养总结(精选6篇)

篇1:高校骨干教师培养总结

培养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工作总结

2012—2013学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骨干教师队伍,我校以校本培训、网络教育依托,努力提高骨干教师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带动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了领导,保障了实施。

1、我校调整了继续教育组织机构暨骨干教师培训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配备了各项培训的专职培训教师,明确分工,完善了岗位职责,使培训工作有条不紊、紧张有序。

2、尽全力支持骨干教师培养,提供时间,每一项培训所需的费用投入,学校尽力支持。

二、重新确立了培养、培训对象,明确了培训方向。

我们通过对教师日常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将爱岗敬业、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教师姜伟明、李忠超等确立为骨干教师。建立骨干教师名册。遵循“重点培育、整体推进、全面提高”的原则,重点抓好骨干教师的培训。

三、给骨干教师创造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首先,我们对骨干教师进行跟踪听课、个别指导、集体点评。其次,为骨干教师创设条件,通过优秀课观摩、典型经验汇报、外出学习、研讨交流等形式,为骨干教师提供适宜的环境。最后,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与实践,尽快的提高了教育科研能力,使之形成了各自的教育教学特色。

本学年,我校组织教师进行了主题备课、校内研讨课、在此基础上,10月上旬由何晓燕老师参加市优质课竞赛,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提高了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激发了教师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带动了全体教师的研究热情。促进了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

四、有效落实了措施,提高了骨干教师业务素质。

1、开展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

我们努力营造了学校的科研氛围,引导教师结合实际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积极提倡、推荐青年教师参加了各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有效的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2、开展了各项教研活动。

在备课答辩、优质课评选、引路课、家长开放课、汇报课、课后反思评课等活动中我校坚持以骨干教师为主,组织他们上好示范课和观摩课。发挥了骨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示范和带头作用,辐射和指导作用。

五、建立了评价机制,让骨干教师在激励中成长。

考评采取了每项培训随机评价,专题检查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激励了骨干教师的自我学习、提高。

综上所述,我校将本着“全员培训,自学为主,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的原则对骨干教师进行了各项培训,把培养骨干教师做为培训工作的重点来抓,不遗余力地为骨干教师的成长搭建了舞台。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

篇2:高校骨干教师培养总结

永昌街道中心小学 2014年7月

本学期我校教师培训工作能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能按计划组织培训,在培训过程中充分体现我校的教研特色。一学期的教师培训工作以提升教师整体素质,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分类指导、按需施教、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管理,确保该项工作正常开展,收到一定成效。现将这一工作总结如下:

一、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一学期以来,通过专题研讨、教学实践、信息技术运用、教育科学研究及专家指导、观看名师教师视频和讲座等形式,培养教师的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一批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有崇高的师德修养;有较高的文化科学素养;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有良好的身心审美素质的新时期骨干教师。我们通过开学初期对教材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的知识点的分析,进一步加强教师创造性利用教材的能力,接下来我们通过师徒结对进行课例诊断,以及“学困生的转化”、“如何评价学生”、“做一个适应新时代的教师”等主题进行研讨,提高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对教育的热爱,同时也激发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和进取。

三、具体工作

(一)培养对象的确定

1、对40岁以下在职在编教师进行随堂听课,通过随堂课的考核和教师自身的实际,由他们自愿成为被培养对象。本学期重点培养杨颖涛、吴文娟、赵良梅、杨忠梅、杨冬梅、代维、王莉蓉几位青年教师。

2、对于年级稍大一点的教师让他们上示范课的同时,走进青年教师的课堂,学习青年教师思维开阔,敢想敢做的精神,激发中老年教师的新活力。

3、对已经被评为省市级骨干教师的教师:蒋永芳、赵翠香、杨冬梅、吴雨萍、邵陶香。给结对学校进行送课活动,使这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得到更大的推广,使他们自身不断得到提高的同时,带动更多的教师成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本学期我校的区级骨干教师赵翠香通过进一步努力和申报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

(二)培养方式多样化

1、充分利用网络,吸取广泛的教育资源,在网络上听专家讲授,看特级教师的教学视频和讲座。让教师们的教育观念跟上发达城市。

2、教师之间进行随堂观摩和研讨学习,开展主题教研活动;

3、外出去听优质课,参与交流研讨;本学期我校语文组教师赵良梅、段芹仙、赵翠香、杨忠梅参加了“中国教育梦特级教师好课堂”的观摩活动,数学组教师杨丽芹、邵陶香、杨颖涛、蒋永芳参加了 “中国教育梦特级教师好课堂”的观摩活动。代维参加了音体美教师培训,段德俊、毕国珍参加了老年教师培训。

4、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研训活动,我校杨冬梅、邵陶香分别参加了保山市语文、数学名师工作室的研讨活动,并承担了示范课教学,与此同时这两位教师还参加了《创建“生态课堂”工作站》的研修活动。

5、组织教师们做好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教师自身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做好自己的微课题。本学期我校申报了3个市级课题,4个区级的微课题,教师们积极研究,争创自身的教研特色。

(三)教师的师德素养和能力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1、结合今年的“德为人先 行为世范”的诗的主题,通过学习隆阳区教师师德规范,签订师德协议书,让青年教师进一步意识到,师德不是喊喊口号,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师德再教育: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在教学中宣扬正能量,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要正确看待。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认真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从细节入手。(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鼓励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

(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关心学习、生活困难的孩子,让他们感受班集体的温暖。

(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利用工作之余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以及国家教育法规和政策提高政治业务素养。

2、通过多重形式的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1)通过教材分析和课标的学习,教师们熟悉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熟练掌握任教年级学科的教材内容,能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2)每个学科的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教学计划,编写规范、实用的教案、导学案。

(3)能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简易的教具、学具、课件,并使用之辅助教学,课堂教学效果好,青年教师还能帮助中老年教师下载和修改课件,形成良好的互帮互助氛围。

(5)能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独立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思维,训练能力。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有个别辅导。尤其是对到学困生,教师们增强了责任心和爱心,使学困生在班级里有信心。

(6)通过每日一练的黑板字,提高教师的书写水平,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做到板书运用恰当,优美。

篇3:高校骨干教师培养总结

一、高校人才梯队的特点和构成

高校人才梯队具有三方面特点:一是以学科为依托,围绕重大科研项目,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二是具有合理的年龄、职称、知识、学缘、层次结构,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具有相当大的学术凝聚力(包括研究方向的吸引力和梯队带头人的影响力),因而梯队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人才梯队由学科带头人(院士、长江学者等),学术带头人(梯队中某个学术方向的负责人),学术骨干力量(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中年轻的教授、副教授),学术后备力量(讲师和刚毕业的博士等)四个层次构成。其中第三层次是整个学术梯队的中坚力量。他们数量最多,构成了梯队的主体;学术方向已经形成,处于学术创新的黄金期;将团队的科研设想具体地付诸实施,是主要的工作承担者和成果获取者。因此,骨干教师在人才梯队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才能形成人才梯队的整体合力和团队优势。

二、人才梯队是骨干教师培养的重要载体

现代化的学术研究具有较强的学科综合性,“关起门来做学问”的研究方法已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组建人才梯队,互相配合、分工协作,是现代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人才梯队为骨干教师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条件。

首先,在人才梯队中,骨干教师能够经常参与高层次科研项目,在学科和学术领军人物的指导下,更易于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次,人才梯队是一个人才整体,其成员的知识结构、研究方向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易于取长补短,置身于梯队中,个人随时能得到其他成员的配合支援;第三,一个梯队所拥有的学术资源,如设备、实验室、研究数据等,也是个人所无法比拟的,梯队成员内部之间的设备共享、信息互通,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人才梯队为骨干教师进入各类人才培养工程提供了优势。

一方面,现在各类人才培养工程更加强调团队整体合力。如,江苏省“333工程”分一、二、三层次,体现出明显的梯队层次;“青蓝工程”专门设立了“科研创新团队培养对象”,鼓励团队联合作战。另一方面,人才梯队的环境更利于骨干教师的全面成长,使骨干教师不但成果突出、创新能力强,而且具有团队精神、领导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各类人才工程评选时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三)人才梯队促进了骨干教师整体质量的提高。

对教师个人而言,人才梯队首先意味着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每个人都不甘落后、奋力争先,在为梯队赢得荣誉的同时,也实现了个人的成功。对学校而言,人才梯队意味着一种更全面、更科学的骨干教师培养模式,它将更多的中青年教师纳入培养体系中来,充分整合各类资源,使骨干教师能够成批次成长。可以说,每一个梯队就是一台“人才孵化器”,源源不断培养出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三、依托高校人才梯队,加强骨干教师培养

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学术梯队作为骨干教师培养的载体作用更加凸显。骨干教师培养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一)科学规划、严格遴选、合理配置、流动有序。

“科学规划”是指科学规划梯队中骨干教师的数量、结构、研究方向等,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严格遴选”是指将那些科研能力强、培养潜力大的优秀中青年人才选拔到梯队的骨干层。“合理配置”是指不断优化梯队的学科、知识、年龄、职称、学缘结构等。如在年龄结构上,既要避免青黄不接,又要避免同一年龄、资历人员扎堆;在学缘结构上,本校培养、外校引进、海外引进都要占一定比例。“流动有序”是指既要大力引进高水平人员,同时也能合理有序“流出”,保持梯队活力和竞争优势。

(二)多措并举,拓宽培养渠道。

一是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科研中的骨干作用,鼓励骨干教师申报和承担高层次科研项目,敢于让骨干教师领头挂帅。二是积极推选骨干教师进入国家、省各类人才工程,让他们有机会进入更高的平台,扩大知名度。三是鼓励骨干教师参加学术进修特别是出国研修,参与国际领域的学术对话,扩宽视野。四是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导师评定等方面对骨干教师大力支持,对其中的拔尖者,破格聘为教授、博导和学术带头人。

(三)努力营造有利于骨干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硬件建设。提高骨干教师的生活待遇、科研经费和科研条件,激励他们不断取得高质量的学术成就。二是加强软件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人文环境,既有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竞争氛围,又有相互协作、携力攻关的团队精神;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盟”,激发骨干教师的自豪感、自信心;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制,既重成果也重成长,既看数量也看质量,既讲短期成效也讲长期效益。通过内外部环境建设,为骨干教师培养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实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亮.论地方高校学术梯队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44-147.

篇4:高校骨干教师闲暇生活调查

现状

闲暇意识淡薄

本次调查的高校是天津的普通高校。对于闲暇意识,笔者基于高校骨干教师对于“一个人的闲暇生活比他的职业更重要”问题的态度采取了调查。调查发现,有47.1%的教师选择了“不同意”,9.8%的教师选择了“说不清”。可见,有相当一部分高校骨干教師的闲暇意识淡于职业意识,他们更愿意将生活重心用来发展职业,崇尚工作世界的状态,闲暇意识趋于淡薄。从根本上来看,这主要与文化差异有关。我国经历了并正经历着一段长期的工业化社会,劳动生产、工作效率长期以来都是人们追求的首要目标。作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骨干教师,在这样的理念中,他们成为了“夜以继日”的“工作狂”,这些人表现出一种“崇高理想”。一方面,他们认为职业和闲暇是完全对立起来的,没有把职业与闲暇联系起来,而只是把闲暇看作是一种消耗,不仅消费了物质,也磨灭了人的意志。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节约型社会中崇尚闲暇有违道德规范,享受型的闲暇生活是不高尚的。这种对“闲暇”不重视不承认的态度使他们漠视了闲暇的积极意义。

闲暇时间缺失

笔者对高校骨干教师在平时(工作日)、周末、节假日(七天以上)三个时间段对闲暇时间的占有和使用情况分别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工作日、周末、节假日平均下来的闲暇时间分别为2.29小时、8.62小时、3.12天。随着时间长度的增加,高校骨干教师的闲暇时间有所增长,大部分高校骨干教师能够较充分利用相对较长的时间来进行闲暇活动。但是,闲暇率(闲暇率指闲暇时间在某一段个人时间(中的比例)偏低,高校骨干教师的闲暇时间显得尤为缺失。

闲暇方式单调

在闲暇方式选择的调查中,要求高校骨干教师从调查问卷列出的各种闲暇活动中选出经常从事的三项活动,本文再将选择结果归为五类,根据调查对象选择的频数分别得出中选频率。其中“延展性工作”指继续从事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活动,进行专业知识的储备和补充;“人力资本积累”指学习、张扬个性、挖掘潜能、实现自我价值等;“精神活动”指欣赏音乐、观看影视、书法绘画、游览名胜、参观展览等,使身心得到愉悦和陶冶;“休养娱乐”指户外漫步、锻炼身体、走亲访友、聊天等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持健康、增进友谊等;“消极行为”指无聊、消磨时间、放纵等。调查发现,高校骨干教师闲暇方式选择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展性工作”、“人力资本积累”和“精神活动”。“延展性工作”的中选频率最大,达到57.8%,这说明高校骨干教师在闲暇时间里,选择的闲暇方式还是摆脱不了工作环节的束缚,相当一部分人将工作内容延伸到非工作时间里,闲暇方式并不自由。而“人力资本积累”的比例也达到了44.1%。可见,高校骨干教师在闲暇方式的选择上具有一定发展学习的特点,有强烈的提升自身素质的愿望。

闲暇消费乏力

笔者观察了高校骨干教师的整体月收入情况,调查样本的月平均收入为4642.2元,这个收入水平相对天津地区的物价生活水平而言处于中等。然后同样分为平时(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三个时间段,观察了不同时期高校骨干教师的消费数量。在平时、周末、节假日三个时间段,闲暇消费数量选择比重最高的分别为“50元以下”、“100-300元”、“500-1000元”。可见,随着时间段长度的增加,闲暇消费总量也相应地增加,从数量上表现出一定的消费趋势,但总体消费数量偏低。综合来看,在月收入水平中等的情况下,高校骨干教师虽能理性地选择消费水平,但也表现出其自身消费欲疲软和消费动力不足。笔者在与调查对象访谈时发现,虽然目前高校骨干教师的收入水平正在逐渐增加,但同时物价水平也在猛增。现实中的经济压力,例如买房、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还是困扰着他们,再加上工作压力巨大,收入渠道单一,高校骨干教师顺理成章地将收入用在了生活必需的方面,甚至形成了“有钱也不敢闲暇”的局面,严重影响了闲暇消费力度。

闲暇满意度偏低

调查中,笔者将高校骨干教师对于目前闲暇生活的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选择“一般”和“不太满意”的共占到75.5%,由此可见高校骨干教师对于闲暇生活的满意程度普遍偏低。国外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变革转型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组织变革速率加快,职业不稳定加剧。高校骨干教师作为高校发展中的先导力量,巨大的工作负荷使其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导致其情绪和生理资源过度消耗,甚至逐渐对教学失去兴趣,进而逐渐对闲暇事宜表现出机械化的应付态度,久而久之,也就无从谈及闲暇满意度。

建议和对策

加强闲暇教育

首先,提升工作的闲暇含量。许多未来学家都认为,在未来中只有极少部分人从事“生产”,“后工业社会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或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如贸易、金融、运输、保健、娱乐、研究、教育和管理。”随着这一潮流的发展,人们很难区别所从事的活动到底是工作还是闲暇活动。可见,当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事业,工作与闲暇的界限将逐步消失。作为高校骨干教师,更应充分认识到职业是发挥技能的广阔平台,将工作压力化为一种自我肯定,在很大程度上相信工作本身就是惬意的,学会个体自我调适,缓解自身的职业倦怠,完成从工作伦理到闲暇伦理的范式转换,充分认识到闲暇教育的社会功效,全面提升闲暇的满意度,使职业与闲暇和谐发展,是提高其职业效能和闲暇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其次,科学规划闲暇。胡适曾说:“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高校骨干教师可以在某一段时期根据闲暇活动的时间、频数、顺序、方式、空间和陪伴者等不同指标,制定科学的闲暇明细表。全面了解个人闲暇状况,再根据个人作息表找出能量消耗与恢复的客观规律控制自己闲暇的各种因素,在对自己闲暇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和感受的基础上,判断闲暇状况是否与个人愿望相一致,是否与生命意义相一致。

创设社会人文关怀

其一,高校单位成立闲暇部。法国内阁中就有一个“业余部”,设置这样的机构说明了法国对业余问题的重视,反映业余时间支配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高校针对骨干教师的职业特点,也急需成立一个专门的“闲暇部”,定时根据骨干教师的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制定更专业、更高效的闲暇活动方案。定时检查其健康情况,及时制定和改善闲暇制度。也可以将“闲暇部”与工会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来发挥高校骨干教师的职业效能。其二,加强高品位的休闲服务。加大社会公共设施的建立,创造非赢利性的闲暇资源,如开设博物馆、研究所、图书馆和其他健康的娱乐休闲部门,根据高校骨干教师的文化层次需求、专业需求提供专门的服务,保证其闲暇满意度。

完善国家闲暇制度

篇5:骨干教师培养总结

骨干教师培养总结6月,我有幸参加广东省骨干教师进修班的学习,回到久违的母校华南师大历史系,聆听众多教育领域导师的指导和教诲、接触到很多新的前沿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时间虽然很短,但知识量和信息量很大,对我们参加培训的教师的原有思想和观念触动很大,收获很大。

一、对教育理论的认识

在参加培训之前,我和大多数老师根据以往经验认为,基础教育不需要太多的理论,注重的是经验。高校的理论研究对我们基础教育的帮助不大。培训更多的是让我们了解目前教育界流行什么理论,知道而已。让基础教育来实行新的理论,几乎是不可能。不是吗?八十年代中期,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呈愈演愈烈之势,基础教育近乎走上斜路之时,素质教育理论应运而生。时至今日,素质教育最多只是应试教育的一个“花边”,点缀而已。要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下,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又何其难也!在高考的紧箍咒下,基础教育界的教师已经是疲于奔命,只要以高考为中心的考试体制仍然存在,教师的工作陷入应试、总结经验、再投入应试的考试漩涡之中。伴随着教师工作主体性的丧失,也就难以产生对教育理论的热切企盼,甚至相反地会产生对教育理论的顽固排斥。然而,培训开始后,一个个前沿教育理论扑面而来,让人耳目一新。全新的教育理论和理念,严密的论证,与基础教育实际例子的紧密结合,谆谆教诲。让我们的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为我们上课的导师,他们理解和包容我们对理论的陌生甚至是无知和排斥,理解我们在面对应试教育与前沿教育理论的困惑,他们可以说是“蹲下来”为我们上课,每一个理论,都以翔实的基础教育的案例说明,唯恐我们接受困难。我们稀里糊涂的,导师为我们条分缕析;我们浑然不知的,导师提醒启发了;我们颇感难懂的,导师深入浅出诠释了,我们受误导而误解的,导师指点纠正了,我们困惑于理论和说教,导师用典型案例分析了;我们不知道如何操作的,导师实实在在示例了,并且送上凝聚他们心血的专著。导师对于基础教育改革,胸有成竹,从理论到实践,比我们付出了更多的热情和努力,并且对我们寄予殷切期望,我们真切感受到。

中国教育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观念的转变和理论的支持是这场变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之前,我们总是凭经验以各种借口为自己的旧观念和理论水平的低下开脱。通过本次培训,我们的导师运用新理论,新教育思想,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为现今教育存在问题把脉,可以说是推陈出新,见地不凡。作为历史骨干教师,未来的名师,理论的重要性不亚于经验和实践,可以说,实践出真知,理论出名师。为什么?首先,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需要实践的应证。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样的实践,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自身又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对理论的认知及应用的层次往往决定了实践的层次与水平。骨干教师一般具有相当的实践经验,论教学水平似乎难分伯仲,但若以“实践的理论”尺子作衡量,对各种实践恐怕就可以分出高低甚至优劣了,总之,实践出真知,理论出名师;名师驾驭理论,贵在践行的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来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而见长,则名师成矣。

二、学会反思、善于反思

反思是教育者的一种生活习惯。教育现象学在强调实践的同时,也强调对行为反思的重要性。教育现象学认为反思是一种思想与行动的.对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发现生活体验中所隐含的意义,通过反思,我们看问题就会有新的视角和新的理解;通过反思,我们就能弥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鸿沟;通过反思,会减少我们行为中的盲目和冲动,增强我们行为中的目的性和正确性;通过反思,会使我们的价值观念和态度等发生改变,从而使我们获取教育最本质的意义。

今年6月初,湖北省省级重点中学仙桃中学学生在高考结束后,为发泄某种情绪,大批学生疯狂撕毁课本,试卷等学习资料,纸片从一座座现代化教学大楼扔下来,像雪片漫天飞舞,教学大楼下地面一层厚厚的纸,像在六月天刚下一场大雪,场面令人心寒。这些画面经各媒体和网站传播,引起震动。

这是一种什么情绪,是表达从此脱离苦海的喜悦,还是久经折磨的愤怒?是对知识的亵渎,还是对教育制度的控诉?

回想每年高考时,那些从考场上下来的孩子们的表情,可谓是五花八门:或喜或悲,或歌或哭,或疯或颠……

一个不尊重知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是什么让我们的学生对知识对书本如此憎恨,如此蔑视?据说这种现象不是在一个地方存在,而是有许多地方存在,不光是中学,据说大学里也有!我们必须反思-----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因为 “教育已经沦为一批人奴役我们的子孙后代,为利益而巧取豪夺的工具了吗?时光倒退30年甚至更远,那时孩子会出现这种现象吗?

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内涵和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精髓。“以知识为本”和“以技术为本”的应试教育,不能培养出和谐发展的人

作为教育工作者,是时候,我们应该反思了!

篇6:骨干教师培养总结

本学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已经结束。学校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并根据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针对此项工作做了周密的安排。为骨干教师创造学习,展示自己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推动了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下面就将本学期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情况具体总结如下:

一、重视骨干教师的理论学习。

根据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我校充分利用培训时间组织骨干教师进行学习,主要围绕《走进高效课堂》、《新课程标准》、《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等,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使我校全体教师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以推进六优工程的深入实施,为实施新课改奠定坚实基础。

全体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坚持出全勤。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更新了他们的教育理念开拓了他们的思维与视野为强化实施“课程改革”和“三名”工程起了带头的作用,也促进了我校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保证学习时间,创造学习机会。

骨干教师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发现他们的优点及不足。因此我校根据教办通知精神对此项工作做了缜密的安排。每周定时活动,保证了骨干教师有充 足的学习时间。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使他们的理论业务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对其他教师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给大部分教师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外出学习为骨干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因此凡是我校有听课学习的机会,都至少安排一名骨干教师参加。

三、注重对外交流,提高骨干教学水平。

1.本学期我校利用每周四组织骨干教师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为他们创造实践的机会,搭建了展示的舞台,把学习来的知识通过加工,消化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并在课堂教研中积极展示,听取大家的意见,使他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本学期,一批思想新,素质高,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如:周桂琴老师等,为我校全体教师做了公开课展示课,受到全体教师的一致好评,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先锋带头作用,也为我镇实施新课改奠定了坚实基础。

2.注重对外交流,提升教师理念;

交流与反思是对教学理论进行学习与实践、验证与提炼,将外在理论内化为自身思想的有效途径,开阔了教师的视野。通过外出学访,教师们感触颇深,受益非浅,学到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学访后,教师们都认真总结经验,写出了心得体会,并一起进行了交流,提出了自己在今后课改方面的新目标。

四、鼓励骨干教师学历进修,提高自身素质。通过鼓励骨干教师学历进修,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我校为鼓励他们进修创造了较好的环境,在他们进修期间派人为他们代课,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学习。我校的骨干教师已全部达到大专学历以上。

五、搞好经验总结,提高撰写水平

为了搞好经验总结,提高全体骨干教师的写作水平。在教研活动中,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

上一篇:陶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阅读答案下一篇:一年级数学下册《小括号》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