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中校园报》

2024-04-11

《钟中校园报》(精选7篇)

篇1:《钟中校园报》

校园报总编

张旭东

策划部 米山杉

2011年1月

关于《校园报》概况及总体规划

创刊词

漫步云端击长空

随隆冬漫天飘遥的瑞雪满挂枝头之际,《校园报》载着阵阵清爽、丝丝情谊来到我们身边。愿你我衷心祝贺此报诞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德”是人 的根本,是源泉。因此,《四书》中的第一部《大学》开宗明义指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儒家强调的修身,就是 孔子强调的“仁”,“仁”是两个人,你和我,即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乃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我们 在互相交流与思辨中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以彼此为镜,明德、省察、修身。“梅逊雪三分白,雪输梅一段香”《校园报》犹如梅雪相应,方成 奇观 ;文体交融,又如漫步云端,鹰击长空!

衷心祝愿《校园报》能随同学们的生活一样多姿多彩。在此特谨代表《校园报》全体人员祝老师工作顺利,祝同学们学业有成!

2011年1月

一、创刊意义

本刊致力于弘扬我国传统美德,以“修身”、“养德”为路线。着力提高同学们的创作能力,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为目标,使同学之间形成并肩共进、携手共赢的良好作风,并坚持走“学生主义”路线,努力做到同学欢迎,老师满意,领导支持的理想效果。

二、总体规划

1.关于排版设计

本报采用每期1-8版制,共分6模块,每一模块有其对应的核心内容第一版主要以新闻为主,由于基本上在高中阶段的三年学习生活中,同学们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有义务了解国家大事。本报特在此將新闻设为首版,并将其两周内重大事件加以显著位置,以突出其重要性。除此之外,在校内重大事件也将在此栏中发表。第二版为文学作品专栏,专门摘录些精美的文章为同学们提供

良好的素材,供同学们赏鉴。其中包括中外名著的经典片段,知名作家的散文随笔,以及寓意深刻预言故事等。第三版是本报专门为同学们准备的原创平台,意在鼓励同学们在畅游文海的同时也要发展自己,能自主创作,圆了大家的“作家梦”,增强同学们对发展文学萌芽的热情,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第四版为娱乐场,顾名思义,这就是同学们 在课余时间放松的园地,其中汇聚了笑话、益智类游戏、新歌推荐、qq日志精选等。当然,同学们也可以在此栏中添加些其他趣闻元素。

2.关于栏目设置

第一版中不细分栏目表,在此体现出新闻的日新月异特点,以及本

报的与时俱进原则,根据两周内时政要闻情况即时调整,以相应的影响程度设置其排版位置。

第二版分为三个栏。《名著导引》主要介绍并节选中外精彩的名著片段。《含蕴拾忆》是摘录些耐人寻味的小小说或寓言故事,给予同学们人生道路上的启发。《花海飞碟》是选取些优美畅情的文章丰富同学们的视野。

第三版中会在首栏设置诗歌专栏,是专门的原创诗歌空间。散文专栏、艺术平台为大家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场所。艺术平台包括书法绘画等。

第四版则是同学们的自由空间,除了笑话、益智游戏外,大家可以在上面发表留言,自己认为很有价值的一句话也可以发表,内容健康即可。关于烦恼的事或者同学之间想解释又难以启齿的事情也欢迎发言;也可推荐些好的歌曲给大家一起分享。

5-8版暂定

(注:本报栏目不受限制,有时可能会有所变动,敬请谅解!)

3.关于发行日期

由于学习原因和报刊质量问题,本报人员决定2周一期,因为我们多是在放假才有时间整理文件,在校期间不进行相关活动。

三、相关说明

1.来稿请投本刊专用电子邮箱【zzxiaobaoshe@163.com】,或者假期直接与总编

qq283549226(张旭东同学)策划qq454221027(米山杉同学)(投电子稿者必须注清姓名、班级)。投手稿者可当面与王桂萍老师联系。

2.属原创类作品请在结尾注明“原创”,以便审核。

3.我们会定期评选出优秀作品奖,加以鼓励。

4.在校期间不进行审稿,请耐心等待,请大家在每周放假前交手稿,放假期间交电子稿。

5.本刊热烈欢迎广大师生批评指正,也欢迎大家多发表意见,本刊来稿百分百回应,来稿不退,请同学们自留底稿。

6.本报仅限校内发行,不涉及政治色彩。

7.本刊最终解释权归《校园报》编辑部所有。

校园报 总

策划部

校园报策划部 张旭东 米山杉

篇2:《钟中校园报》

“校园英语报”是一门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必修课, 本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为学生提供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 本课程还为英语专业学生创造了一个锻炼自己和检验已学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机会, 使学生能够运用进而内化所学语言知识, 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培养语言编辑和校阅能力。在这个平台上, 学生可以播报校园内的最新时事, 可以书写自己的心情故事, 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分享轶闻趣事和幽默短篇。“校园英语报”这门课程对学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在语言知识方面, 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写出用词恰当、语句通顺、逻辑清晰的文章;在编排能力方面,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报刊采编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技能, 能够应用编辑校对符号对文章进行编辑加工, 掌握基本的板式设计能力、图片加工处理能力和文字编排能力;在思想政治方面, 本课程要求学生要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对新闻事件的敏感性。“校园英语报”作为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课程是在第6学期开设的。在此课程开设之前, 英语专业学生已经修习了阅读、口语、听力和写作课程。在这些已开设的课程中, 写作课与本课程密切相关。

二、创新教学安排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 任课老师安排了6次共计12个课时的课堂教学, 其中具体的教学安排和教学内容如下。

第01次上课为教学导论课, 主要介绍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安排, 为学生讲解“校园英语报”的性质、教学实践要求和考核方式。《校园英语报》共发行6期, 完全由学生负责撰稿、编辑、校对和发行。这门课程的学生分成3组, 每组学生负责编排2期《校园英语报》。第1组负责第1期和第4期, 第2组负责第2期和第5期, 第3组负责第3期和第6期。每组由12~13个人组成, 其中主编1名, 校对2~3名, 其余则为撰稿人兼编辑, 组员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在该组内的职责。《校园英语报》采取主编负责制, 即主编负责确定选题策划和板式, 统筹整份报纸版面。同时, 主编需要协助任课老师印刷和发行其所负责的报刊。校对人员主要负责图文的编排和校对, 同时辅助主编工作。撰稿人兼任编辑, 就主编所选定的题目进行撰稿并编辑, 最后把编辑整理好的图文稿件交由校对人员和主编。在此过程中, 任课教师始终作为指导者和解惑者, 为学生提供报刊采编和校阅等原则上的指导, 解决学生知识性的难题, 但任课老师并不参与具体的报刊编校工作。

第02次上课为新闻写作课, 主要讲述新闻写作要领和简明英语规则。本次课程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简明英语就是“以读者感到清楚的方式组织信息的技巧”, 是读者“只需读一遍即可以理解并据此采取行动的语言”。简明英语“不仅强调语言, 也强调外观设计和排版”[1]。简明英语要求避免写一些中式英语和烦琐复杂的句式。本次上课使用的主要教学参考书为:李长栓的《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关于“简明英语和简明英语运动”的一章;William Strunk于1918年出版的写作教程The Element of Style;[2]史振洪和李展共同编写的《新闻采编与制作综合实训》的部分内容。[3]在本次课堂, 任课老师提醒第1组学生编排提交第1期《校园英语报》。

第03次上课为编辑校对课程, 主要讲解编辑知识、编辑原则、校对知识和校对常用符号。编辑校对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进行《校园英语报》学习实践的重要内容, 同时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 这是因为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将来会从事文字编辑或者出版发行等领域的工作。现实情况是编校知识和技能在英语专业的常规课程设置中却常常被忽视。如果在大学期间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能, 在工作岗位上就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尽快地融入工作角色, 从而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本次课堂使用的参考书有:《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附录4”, [4]主要讲述的是标点符号的使用和文章行文格式;《科学出版社作者编辑手册》“校对符号”一章, 主要讲解校对符号的类型和使用方法。本次课堂还就第1组提交的第1期《校园英语报》进行了点评, 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在本次课堂, 任课老师提醒第02组学生编排提交第02期《校园英语报》。

第04次上课为编辑排版课程, 主要讲述微软word的编辑功能以及简单介绍了主流排版软件。本次上课的重点是介绍微软word的编辑排版功能和使用。针对有些学生对微软2007版的word使用仍然不熟悉的情况, 任课老师仔细讲解的内容包括:微软办公软件常用的快捷键、“插入”菜单栏下面的页眉和页脚、“插入”菜单栏下的文本编辑、“页面布局”菜单栏下面各个条目。同时, 任课教师还简单地介绍了方正飞腾排版软件和Adobe旗下的排版设计相关软件。本次课堂还就第2组提交的第2期《校园英语报》进行了点评, 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在本次课堂, 任课老师提醒第03组学生编排提交第03期《校园英语报》。

第05次上课为报刊点评和建议。截止本次课堂, 3个小组都已经分别做出了一期报刊。本次课堂针对这3期《校园英语报》进行集中点评。任课教师点评的角度如下:报刊的版式设计、文章选题、语言风格、语言用词和句式、篇章结构、标点符号和写作格式等。通过课堂集中点评, 大家认为在文章选题方面《校园英语报》应该突出“校园”二字, 对读者群有个准确的定位;其次, 选题应该关注目标读者身边所发生的事件、感兴趣的话题和校园里的事务。在行文格式方面, 应该严格按照英语写作的标准格式进行书写, 标题中实词首字母的大写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不规范的中文姓名拼写容易令读者误读和误解, 空格在标点符号前后的使用也是需要小心谨慎的地方。在本次课堂, 任课老师提醒3组同学按时依次提交其余各期《校园英语报》。

第06次上课为课程总结。首先, 任课老师展示6期《校园英语报》, 肯定了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习所取得的成果和进步。从第1期《校园英语报》到第6期《校园英语报》, 学生在报刊的版设设计、文章编排、语言表达和思想内容上都呈现出逐渐进步的趋势。该报刊在学院内部进行了小范围的试验性传阅。传阅过程中该报刊受到学院师生的普遍好评, 然后任课教师将这些评价反馈给学生。其次, 学生自由发言, 对本学期的实践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总结。最后, 任课教师从自身的角度对该实践课程进行总结。教师欠缺相关的专业知识, 同时, 分配给该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 在有限的时间内任课教师在课堂内容上要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 难免存在不足和不当的地方。

三、教学反思

“校园英语报”这门课程已经告一段落, 但是回顾这一个学期, 任课教师有如下反思。

首先, 如果给予学生适当的自由、提供必要的条件, 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出色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呈现出非常优秀的实践成果。

其次, “校园英语报”是一门实践教学课程, 应该突出实践、弱化教学, 而实践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 所以学生在课程中应该享有极大的实践自由。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以无直接利益关涉的旁观者身份参与该教学活动中, 仅为学生提供编校原则的指导和知识的解惑。

第三, “校园英语报”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校园英语报”是由十多个学生组成的编排小组共同制作而成。一份报刊的出版并非个人劳动的成果, 而是集体合作、共同创造的结晶。这门课程要求并鼓励学生具有积极参与的心态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 该报刊纸质版应该在全校公开发行, 并在期数和发行上达到一定的量。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实践必修课, 面对的学生是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已经学习过英语专业的基础知识, 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大学三年级正是利用和提高这些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时刻, 而开展《校园英语报》的实践学习恰恰给他们提供了这个机会。把《校园英语报》推广到整个学校, 并公开发行。这种做法会给参与报刊编排的英语专业学生带来荣誉感和成就感, 使他们更加积极, 再接再厉, 做出更好的报刊。

第五, 《校园英语报》应该综合利用现代通讯手段, 增加移动终端的呈现形式, 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校园英语报》作为以“校园”为特色的报刊, 应该跟得上时代潮流, 充分利用潜在读者群所熟悉的信息获取渠道, 直接送达他们的移动终端平台上。这些新型的信息获取渠道可以是校园英语报网页、微信、微博或者人人小站等。

最后, 扩大稿源。鼓励其他院系的同学向《校园英语报》积极投稿, 使非英语专业学生与英语专业学生在供稿方面形成竞争。如此, 英语专业学生就会产生危机感, 从而促进英语专业学生认真学习、积极进步。对于那些投稿的非英语专业同学可以在大学英语成绩或者评奖、评优方面进行嘉奖和加分, 让他们产生荣誉感和成就感。如此, 也可以提升那些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对外出版翻译公司, 2004:162-163.

[2]Strunk, W.The Element of Style[M].New York:Longman, 1999.

[3]史振洪, 李展.新闻采编与制作综合实训[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篇3:校园报之死

新商机

两个人都是“毕守一族”,大学毕业之后,就在学校外面租了个房子,捣鼓点小生意赚学生的钱。

六年,这两个人一路从兼职打工到为同学提供早点,到倒卖手机充值卡,到吆喝仿版名牌,到贩卖二手书……能赚学生钱的生意几乎都被他们做尽了,只是不见发财。同学套着那首叫《想唱就唱》的歌洗刷他们:“想做就做,要做的痛快,就算我这次还是赚不到钱,至少我还能够勇敢在商海扑腾……”

但是这一次,李燕认为自己是看准了的。她跟刘刚分析:“先前的生意都没赚多少钱,是因为我们做的生意别人也在做,没有新意没有创意。做报纸就不一样了,我们自己刚从学校出来,了解学生需要什么信息,发个几千、几万份总没问题。这样学校门口的小店、超市、餐馆都会愿意在我们报纸上打广告,说不定还能拉到动感地带之类的广告。哈哈,我们这次真的要发了!”她越说越激动,脸涨得通红。

刘刚第一次在女朋友得意的时候没插话打击她,因为他从心底觉得:这个生意,行!

想到就做

“不过,报纸是怎么办的?”

兴奋了一晚上之后,刘刚开始把杂货摊上的东西大甩卖的时候,突然问旁边正兴致勃勃吆喝的李燕。

“找好想写的东西,采访,然后印刷出来就行了呗。”李燕随意地回答道。不过随后打给在报社工作的朋友的电话,让她了解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得有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申请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还要办理报纸出版许可证,然后你才能开始办报纸。”朋友一本正经的回答让李燕有点蒙,这些东西离她这个小人物好遥远。“不过,现在有很多学生报纸啦,都是什么证件都没有。”朋友话锋一转,不再逗她,李燕才又喜笑颜开地请他把办一份报纸的流程和需要做的工作列了一个清单传过来。

拉了几个朋友帮忙研究学生喜欢的话题、采写、划版、校对、印刷……一个月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拜托朋友帮忙联系印刷厂,人家量少了还不给印。好说歹说,总算500份起印,李燕拿100份发给学校周围的商家,顺便拉广告,刘刚到学校里去卖剩下的400份,定价5角。

晚上李燕带着两个广告合同兴奋地回来了,说是其它还有几家要考虑考虑。刘刚却有点垂头丧气:“在学校里卖了一小会儿就被一个领导赶出来了,在学校门口也没卖几份,人家说社团办的学生报不比我们的差,免费的。”

当晚,新方案出炉——报纸免费,只赚广告商的钱。

赚了?亏了!

试刊免费之后,几百份报纸在那家大学一会儿竟然就发完了,刘刚和李燕信心倍增。正式出的第一期5000份报纸很快印刷出来了,两张八个版。看上去还像那么回事。鼓楼区有20多所大学,先选五家学校发放探探路!

凭着平日做销售积累的经验,李燕摇动三寸不烂之舌,第一期就拉来了十几家各个大学门口的商店、餐馆的广告。虽然初期签订的合同只是做四五期,但是人家说了看效果好就会接着登的嘛。十六分之一版的广告一期80元,报纸还没发出去,就有一万多块钱到手了!看着李燕从包里往外倒钱,刘刚都傻了。“天呐,天呐!这么好赚钱的方法咱咋没早想到呢?!燕儿,燕儿,咱发财啦!”刘刚一把抱起李燕,转了好几个圈。

办报纸不是卖小菜,想要一星期做出来一期还真难。第一期的时候,可以做的时间长一点,拜托朋友帮忙。可是你要长期做下去,就没那么容易了。他们找了六个新闻系的大学生来兼职,四个采写文章,两个划版、设计广告,跑印刷厂的事情由刘刚搞定,李燕继续拉广告。报纸出来的时候,八个人分别到各个学校去发。要是实在太忙,就临时雇两个学生帮着发。

一个月紧张兮兮地过去了,到给学生发工资、跟印刷厂结账的时候了。王刚开始感觉有点不对劲了,拉着李燕一笔一笔地把账算出来。

不算不要紧,一算吓一跳。竟然,亏了!

李燕盯着算出来的花销愣了半天,又算了一遍,还是那样一广告进账一万五千一百元,而花销竟然有一万六千八百多元——兼职学生工资一人五百元总共三千元,坐车、吃饭、找学生临时工等等杂费两千八百元,请帮忙的朋友吃了几顿饭一千多元,而印刷费竟然有一万元之巨!

放弃

看着李燕盯着算出来的数字。眼泪一滴滴地往下掉,刘刚一阵心痛。他揽揽她:“别难过了,咱下个月不印这么多了不就行了?你这个月不是又拉了十几个广告么?”

李燕抽噎着点点头,洗把脸趴在床上很快睡着了,她太累了。

第二天一大早,刘刚就去印刷厂谈,把每期的印刷数量减到了三千份。看在他是朋友介绍过来的份儿上,印刷厂老板只在每一份报纸上多加了1分钱,“不是兄弟我贪这点钱,实在是印量少了,机器开起来还不够我损耗的啊!”

以后,不用请朋友帮忙,自然也不用请他们吃饭,杂费上再省一省,每个月好歹也得赚个五六千吧。

事实跟刘刚想的差不多,只是,他没能算到更远。李燕拉广告的工作进入第四个月,开始有点艰涩了,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

事实却的确如此:每个月收上来的广告费看似不少,实际上却不能算是那一个月的盈利,因为那是未来几期甚至十几期的广告费用。

快到暑假的几个星期,竟然连一个新的广告客户都没有,没有到期的老客户的广告又必须登下去,刘刚只好把印量减少到了一千份,太少了那些广告客户会发觉的。

七月的南京,已经是个火炉。燥热点燃了这两个年轻人的怒火,争吵持续了半个小时才渐渐熄灭。

篇4:《钟中校园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通过新闻媒体的正确舆论导向, 深入动员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和投身素质教育。”这一决定精神, 其实质不仅要发挥校园媒体在素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而且要把这种作用应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 其意义是重要而深远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 贯穿校园文化建设的始终是院报工作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

办报中, 我们始终坚持校园媒体的出版宗旨:即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 搞好出版发行工作;坚持校园媒体是党委和行政的重要宣传舆论工具, 服从和服务于学院党委和行政的中心工作, 面向全院师生员工, 特别是最多的读者群——大学生开展活动。办报必须突出校园媒体的基本特征, 既要突出一个“新”字, 又要丰富一个“闻”字, 使校园媒体始终处于受师生员工喜爱和依赖的地位, 形成师生员工人人关心, 人人参与院报出版发行等工作的氛围。

一、摆正校园媒体的位置, 做好学院要闻, 提高学生对学院发展的关注度

院报是学院宣传院党委和行政的工作方针, 将学院的发展目标、基本思路、重大举措及时、准确、反复地传达给广大师生员工, 增强全院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促使上情下达的“喉舌”。通过院报的传播, 将校园文化体现在全体师生的行为之中, 使这种行为蕴含着优秀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 从理论上、实践上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制度化的、规范化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二、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展现文化在学院建设和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做好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应当考虑校园文化内涵的建设, 体现文化在学院中的特殊功能, 要自始至终, 紧紧把握住校园文化建设是为学院育人目标服务这个唯一的宗旨。

增强院报的可读性, 拓展新闻服务与导向服务功能。扩充新闻信息的含量。报纸只有被读者所接受才有生命力, 才能发挥新闻服务与导向服务的功能。新闻报道的面除学院日常教学、科研、后勤、管理方面的信息外, 还应该有更多的形势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和新学科发展等方面的信息;学院和社会横向联系科技和经济信息;与高校有关的社会信息;服务性信息;生活新闻信息等。

多选取贴近师生的信息。只有贴近师生的信息, 院报才能与师生更好地互动, 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如《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报》开办了“深度报道”、“CY论坛”等栏目, 由于其贴近师生生活, 思想深刻、丰富深入, 深受师生喜爱, 已成为网络、电视等的无法替代的重要媒体形式。而用学生身边的优秀人物、优秀事例来影响学生则是院报在发展校园文化上应做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 我院院报已经专访涉及不同专业领域、不同人格魅力的优秀导师、优秀学生十数人, 在全院师生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增强了报纸的感染力、号召力, 使更多的读者喜欢读看院报。

加强新闻策划, 注重品位特色, 拓展监督服务与心理服务功能。

加强新闻策划, 拓展院报监督服务功能。从目前新闻事业的发展角度分析, 《新闻学》已增添了一个新的内容——策划。虽然院报不能以“短、平、快”的新闻报道取胜, 但院报的新闻策划更多地注重较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和精神探索, 开掘报道深度, 选好报道角度, 搞活报道形式, 以深见长, 以宽见新, 以活见优, 以新闻作品深邃的思想性、论理性、启发性吸引读者。

努力办出院报的品位与特色, 拓展院报的心理服务功能。院报是一种非课堂教育, 它主要是通过报纸的内容、有特色的版面、栏目, 对大学生实施课余教育;同时院报又是大学课堂教育的有益的补充、延伸和深化。院报的品位建设主要是通过特色版面、特色栏目的制定来实现的。如《河北工业大学城市学院报》的“CY论坛”栏目则是通过学院师生对于每期主题的讲述形式来洞观校园生活的主体意识, 传达师生的内心真实感受, 并通过深入探究, 对校风、学风进行引导。独具风格与特色的版面设计、专栏编辑、语言不仅能够满足师生多方面的审美心理需要, 而且独具自己的品味, 是院报出版发行不可轻视的重要方面。

院报可以根据不同时期开办一些阶段性的时效性强的栏目, 如为大一新生可以开辟“军训总动员”;为毕业生开辟“就业导航”;为反映寒假生活开辟“回家过年”等栏目, 受众通过这些栏目来宣泄内心的真实情感, 使院报的心理服务功能自然得以实现。

总之, 在新的历史时期, 独立学院院报必须积极探索办报规律, 不断拓展自身的服务功能, 以自己创新的工作、独特的优势才能对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国家高等教育、社会文化发展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剑虹:《中国高校校报发展趋向研究》,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 (5) 。

[2]桂银生:《从“新闻纸”走向“文化纸”——试论互联网时代高校校报的转型》,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1) 。

篇5:《钟中校园报》

【关键字】校园手机报 和谐校园 舆论引导

近年来,高校在发展校园文化,提高舆论引导力及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探索出手机媒体与校园信息化建设相结合的全新模式。随着尝试的高校不断增多,校园手机报的业务模式逐渐趋于完善,并发展成型,现今,创办本校的校园手机报已成为高校发展校园文化的新趋势。

据统计,截止2011年8月,中国手机用户总数达9.27亿,手机媒体由于具有贴身性、互动性、多媒体传播、传播有效性高等特性,应用日趋广泛。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中国手机报用户达1.5亿,而据业内人士预计,目前我国手机阅读市场用户已超2亿。

手机报业务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并已具备日趋完善的产业模式。校园手机报业务在此基础上产生,以促进高校和谐发展为落脚点,结合时下前沿技术与时尚元素,将预先编辑好的新闻讯息发送到用户的手机终端,节省了传播时间,提高了传播效率。

校园手机报是一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符合受众阅读习惯,具有较高认知度的手机报纸。校园手机报以彩信手机为媒介依托,及时、准确地传递时事新闻、教务通知、社团活动、校园资讯、就业考证等服务资讯内容,展现大学生独特视角的手机报,是高校校园网之外的另一个高效的信息传播载体,逐渐取代传统的黑板报和通知栏,成为学生了解校园信息的新选择。本文从校园手机报业务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效应、在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中的功能及高校如何利用校园手机报进行舆论引导三个方面论述校园手机报业务的优势与作用。

一、校园手机报——高校文化建设的新平台

高校要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与学习氛围必不可少。2008年,北京科技大学等几所高校联合创办大学生校园手机报,得到了在校学子的积极响应与师生的众多好评,与此同时,也在国内高校中引起广泛关注。如今,创办校园手机报的高校已不胜枚举,并呈上升趋势。

高校能否成功创办本校的校园手机报业务,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来选择其相应的创办模式。目前高校针对本校师生所发行的大学生校园手机报大都采取免费形式,因此学校方面将成为项目费用的主要承担者。校园手机报业务立足于本校实际,其编辑团队也由本校师生构成,因此发送的信息更能符合本校师生的阅读习惯。此外,校园手机报业务在信息的筛选与重大事件的发布上,也能更好地与本校的宣传理念相结合,大大缩短了传播的时间,促进了学生工作的扁平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成为推进新时期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选择。

1、校园手机报业务能满足本校师生对信息的需求

高校师生在校园中的生活态度与学习方式是构成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满足师生的求知欲,建立起师生获取讯息的信息化渠道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大学生是一个信息需求量较大的群体,由于学校无法提供通过电视媒介获取信息的途径,因此更加突出了校园手机报业务的作用。校园手机报业务内容丰富,可涵盖时事新闻、教务通知、校园新闻、就业信息、考研资讯、心理咨询等版块,以满足本校师生的信息需求为落脚点,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建立起学习型校园环境。

2、校园手机报业务能够拓展学生的思想教育渠道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通过阅读校园手机报能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信息的良好习惯,培养与巩固受众的公民意识,拓展学生的思想教育渠道。此外,手机阅读是一种时尚的阅读方式,顺应了新生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能给读者带来与其他媒体完全不同的阅读快感,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的渠道。据了解,校园手机报的容量可达50K,能够添加文字、图片、声音等形式的信息,内容丰富,承载量不亚于普通报纸的内容,并可根据具体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3、校园手机报业务能够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校园荣誉感、认同感

高校在本校校园主页上将最新的校园动态及学校或师生所获得的荣誉公布,目的是为了方便师生获取校园信息,培养学生的校园荣誉感。根据校园手机报的问卷调查,其中题目为“浏览校园网主页,查看校园动态及院系新闻频率”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有45%的学生选择“很少、几乎不看”、43%选择“偶尔、每月能有1-2次”、12%选择“经常、每周有空都会看”。由此可见,高校通过建设校园主页发展校园文化的效果并不如意。校园手机报业务充分考虑到用户的贴近性,迅速快捷地将最新的校园动态发送给在校师生,不仅能让用户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校园信息,培养他们的校园荣誉感,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还能省去用户登录校园网的时间,为发展高校的校园文化提供快捷便利的平台。

二、校园手机报——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新媒介

时下,维护校园和谐氛围已引起高校高度重视,高校以校园手机报业务快速便捷的特性为出发点,将提前编辑好的讯息发送给用户,并可在宣扬正面信息的同时兼顾发送一定的反面教育案例,使用户事先对一些反面信息产生免疫力,防止受众在接触某些反面信息时动摇其正面思想,加强高校对校园突发事件的掌控能力。

突发事件是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例如地震、甲流、破坏性行为、恶性行为、报复性行为等。突发事件的特征体现在突发性与造成的莫名恐慌感,而校园手机报业务的优势在于其传递讯息的时效性与便捷性,高校在面临校园突发事件时不仅可以通过校园手机报业务将有关信息迅速及时的传达给每一位师生用户,同时能通过反馈的信息了解受众想法,此外,还能利用手机报业务的特性,做好长时期专题性的报道工作。

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后,容易在高校校园中引起学生的恐慌,高校如未能及时告知师生突发事件的相应情况,容易在学生群体中引发谣言,危害校园稳定。校园手机报业务在应对校园突发事件方面能够提供有力保障,通过校园手机报的纽带作用,学生将不再感到高校领导或管理层离自己的生活很远。高校通过校园手机报业务可以将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与学校应对事件的具体措施传达给每位同学,既能起到正面传递信息,疏导学生情绪的作用,又能强化学生的判断力与集体意识。例如,甲流爆发时,学校可通过校园手机报业务将甲流的预防手段、患病症状及学校的应对措施在第一时间传递给本校师生,加强师生对甲流的预防能力。

三、校园手机报——舆论引导的新途径

校园手机报业务是针对具体某所高校师生所发行的手机报纸,编辑内容大都基于本校的校园生活,体现本土化、草根化、服务性的特色。同所高校的大学生在年龄结构、生活习惯与消费习惯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校园手机报更能贴近本校师生的生活实际,使用户对其产生亲切感,提高了阅读率与宣传效果。高校通过短信形式将学校重大新闻、院部动态等信息免费发送给用户,既能方便同学们及时了解校园信息与活动预告等,又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积极营造了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环境。

1、校园手机报能够成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平台

大学生群体所处的年龄阶段易产生较大情绪波动,面对高校校园中出现的利益纠葛与现实因素容易感到不适应甚至苦恼万分。校园手机报可以作为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在其中设置老师答疑或心理咨询等版块,既可为正处于迷茫中的学生指点迷津,加强老师与同学间的互动,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又可及时收集校园舆情,防患于未然,维护高校的校园和谐氛围。

2、校园手机报能够促使学生工作更加高效和通畅

校园手机报能及时迅速地将不同时期高校发展的核心精神、处理事件的相关规范及措施传递给本校师生,既精简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中间程序,提升了工作效率,为探索学生工作高效性提供了可鉴之处,也对学校管理校园秩序产生了积极影响。对于奋战在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来说,通过校园手机报能够让他们第一时间掌握学校的相关情况,缩短了通过到宣传栏、高校网站与学院通知获取信息的时间,使学生工作得到更有力支持。

校园手机报的出现顺应了新时期下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是高校近年来发展的全新的管理育人平台,在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知识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新机制,在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应对校园突发事件与进行舆论引导等方面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目前,发展校园手机报业务的高校数量仍在增长,随着高校对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加快、高校师生对信息需求量的增加以及校园手机报业务模式的日趋完善,作为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新平台,校园手机报业务具有颇为乐观的发展前景。

【本文为2011年陕西理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校园手机报的创办与发展研究—以陕西理工学院为例》,编号:UIRP1156】

参考文献

①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②匡文波、谢新洲:《手机媒体——新媒体中的新革命》.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③靖鸣、刘锐:《手机传播学》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作者: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09级学生)

责编:姚少宝

篇6:一份校园报的美式价值

1、

前不久,女儿所在的班级举办好书分享会活动,每个孩子都要给大家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女儿的书架上,E·B ·怀特的《吹小号的天鹅》、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以及众多大奖绘本都没有中选,她自己决定分享克莱门斯的校园小说系列,并特别指出最喜欢的是《兰德里校园报》。

我拿起来翻了翻,183页的书,只有五张插图,全都是字,而且没有拼音。作为一个超爱绘画的三年级小孩,她一直偏爱动漫和绘本,对全是“字”书不甚感冒。去年一个暑假,她却捧着这套书翻来覆去地看,常乐得在床上打滚,至今热情不减,书中因而遍布折页和对勾。

我想起我曾经的同事、摄影记者杨明。他曾在儿子的小学作业本名字栏里,赫然发现稚嫩的字体:Jizhe杨约伯。他从不曾意识到自己的职业会被孩子这样推崇,作为一位父亲、一位记者,他被这几个稚嫩的铅笔字重新定义、再度提纯。以至于跟我们提起这段时,只是一脸郑重微微摇头。

作为一名记者、一名母亲,我在这本书面前,在女儿的笑脸前,沉吟良久,不得一言,秒懂了他当年的震动和庄重。

对孩子而言,这的确是一本很棒的认识报刊的书,关于主编的权利、出版的规则、社论的立场等等都简而要之地自然呈现。关于我的职业,有这本书做平台,女儿心领神会,母亲重温初心。

2

拉尔森老师在过去的20年里,所订阅的每一本杂志,都堆积在教室里,墙壁上也一层一层贴满了剪报。这样的一个教师和教室,催生了一份班刊《兰德里校园报》。主编是转校生卡拉。卡拉确实具备一个真正的记者的素质,她可以根据蛛丝马迹判断出同学的爱好和其家人的职业,堪比间谍。人人都从办公室旁边的大厅的玻璃柜走过,只有她从角落的奖杯里发现:落魄的拉尔森老师,在15年前居然是连续三年的年度最佳教师,一篇针对拉尔森的社论把校长、拉尔森和卡拉纠缠到了一起。卡拉由此认识到即使是刊出真实的内容,也要顾忌到他人的感受,在毒舌与真相之外,要心存善意。她做《兰德里校园报》,不是因为生气,而是因为擅长和喜欢。她对父母离异的愤怒,对新环境的不耐,不能通过伤害他人来发泄。

在某种意义上,她和拉尔森老师的冲突成就了彼此的救赎。拉尔森不再沉溺于家庭的重负和上司的不满,认识到拉尔森老师其实是拉尔森的职业形象,他与生活中、行政序列中的拉尔森并不一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到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而卡拉则与自己、与父母、与师生都达成了和解,她认识到:生活是温和而友善,还是艰苦而无情,与遇到的人和事有关,同时也取决于卡拉自己。

卡拉在特刊上刊发了一篇主编的观点:一份填满无情尖锐事实的报纸就像冰山、粉碎了所有迎面而来的东西;一份单从温情与友善角度看事情的报纸就像水母,软弱而没有决断力。而她,试着做一份平衡的、心存善念的报纸。

作为美国校园小说的典范,这个故事自然具备很多美式元素。比如,刊发一个孩子对离异的认识是否侵犯隐私,出版班刊是否该由校长审稿、拉尔森老师的自由式教学是否该受到惩戒,这一切都由一个听证会来做出判决。一场决定报纸生死和拉尔森去留的听证会,被拉尔森和学生看作是一个大型而刺激的学习体验,一个关于宪法第一修正案与出版自由的体验。价值的塑造和民主的熏陶就这样悄然发生,陈丹青所言人人都长了一张没被欺负的脸就这样形成。

拉尔森指导卡拉们根据宪法的修正案修正自己的出版和发行,卡拉们甚至注意到发报的时候要站在某人家的院子里,而不是人行道上,因为人行道属于镇公所。拉尔森老师和全班甚至把听证会预演了一遍,他没有把校长塑造成坏人,或把自己说成受害者。他认为这并不是两派人马在互相对战,只是两种不同想法的争辩,争辩什么是对的,什么对最多人来说是最好的。所以,卡拉懂得了对着镜头表示:不是校长也不是老师让她有了麻烦,甚至于她和报纸都没有麻烦,真的。这件事只是对于什么内容可以出现在学校的报纸上,有着不同的看法而已。这份平和、从容与得体即便是熟年职人也未必拥有,特别是习惯了阴谋论和黑白善恶二元对立的国人。

3

在小说的开始,卡拉还是没什么存在感的转校生,每天都是褐色格子裙和白衬衫,像教室地砖的花色一样一成不变。但一份校园报把她作为一个主编的潜质挖掘出来,她既能委婉认错,又能和校长据理力争坚持自己。她的成功逆袭,就是一出自我奋斗的少年版美国梦。

安德鲁·克莱门斯,作为美国校园小说第一人,其所有的小说,遍布美式价值观、好莱坞式逆袭、中产式政治正确。在他的笔下,校园儿童总会用自己的方式应对他们的“对手”——教师、校长以及他们背后所代表的学校制度,就像《肖申克的救赎》的银行家安迪依靠一把鹤嘴锄越狱成功,就像《永不妥协》的单亲母亲埃琳调查非法排污,打赢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民事赔偿案。而拉尔森老师的听证会陈词也会让人想到《闻香识女人》里上校辩护陈词的潇洒和气概。

他最著名的作品也是他的第一本小说《我们叫它粉灵豆─Frindle》,一出版即畅销,长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在美国已销售超过两百万册,获奖数十次。这本书的故事非常阿甘:小天才尼克偶然间发现一篇文章,讲到文字的奥秘和来源,他要发明一个“新字”。为此,他在学校和家庭都接受了严峻的考验,但也获得了媒体的支持,这个字甚至传遍全国,甚至被实业家们发现当做知识产权加以保护和利用,印有“Frindle”的T恤每件可以赚2-3美元,香港和日本的文具公司都来谈商标使用权。这个贫穷的天才儿童获得了巨大的声名和财富。这当然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但你不得不承认,只有在这种文化语境里,才会产生真正的车库创客。

在《零花钱大计划》里,五年级生格雷格天生是个赚钱高手,他发现:每个同学都带着零花钱,学校就像一个超级大的存钱罐,他现在只缺个榔头把存钱罐敲开。他想在学校卖自己写、自己画的迷你漫画书——《小胖漫画》,而学区委员会在一个晚上专门讨论这件事情,最终决定让他们在学校的福利社出售。《小胖漫画》甚至有了网站和全国营销的计划。学年的最后一天,所有在福利社卖东西的学生捐给图书馆1421美元,其中有格雷格的923.38元。典型的美国式财富观,努力赚钱,而“在巨额的财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巧的是,读《零花钱大计划》时,我刚刚得知孩子的学校是不让带零花钱的,而有的家长连老师用学习币来鼓励孩子也不能接受。我只能诚恳地推荐《零花钱大计划》第23章:让孩子有机会学习金钱、经济、收益、百分比这些概念并没有什么不好。事实上,我们如果不教他们这些东西,那才更糟糕。

安德鲁·克莱门斯的著作已经超过五十本。可以想见的是,天才、个性、个人奋斗、听证会、逆袭、商业计划一再重现,就像我们熟悉的好莱坞大片和迪士尼动画,模式是老模式,药方是老药方,但正好对症以“毒攻”老顽疾——奴化与威权。

篇7:校园手机报的可行性分析

关键词:校园手机报 高校群体 可行性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现代科技手段正在取代传统的黑板报和通知栏,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创办起针对本校师生所发行的校园手机报。本文以随机抽取的某省属本科院校这个特定媒介环境场所为依托,以此媒介环境中的师生媒介行为及手机报的使用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回收、分析问卷论证高校创办校园手机报的可行性。

一、研究方法及设置依据

校园手机报是一份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顺应新媒体发展潮流,符合受众阅读习惯,具有较高认知度的手机报纸。校园手机报以彩信手机为媒介依托,及时、准确地传递时事新闻、教务通知、社团活动、校园咨询、就业考证等服务资讯内容。展现大学生独特视角的手机报,是高校校园网之外的另一个高效的信息传播载体,是学生了解校园的新选择。

为验证“高校能够成功创办校园手机报”这一命题,文章围绕校园手机报的创办条件及所具有的优势在实践层面进行分析,以随机抽取的某省属高校在校本科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280份,回收274份,其中有效问卷265份,有效率97%。

调查问卷的问题设置主要涉及高校学生接收手机报业务的基本情况、高校学生关于接收校园手机报业务的资费、高校学生对于在校园手机报业务中投放广告的看法、高校创办校园手机报的可行性几个方面。希望通过问卷,得到以下四方面研究结论:高校是否具有创办校园手机报的基本条件,高校能不能接受校园手机报业务的基本资费要求,高校能不能接受在校园手机报业务中投放广告的行为,高校能不能成功创办校园手机报。

二、研究发现

从有效样本看,假设命题得到验证,高校确实具有创办校园手机报的可行性,且能够被大部分学生接受。

1.高校学生关于校园手机报业务的基本情况

长期接触手机媒体的大学生,对具有即时性、便携性、贴身性的现代通讯手段具有一定依赖性,校园手机报业务建立在此基础上,具有良好的先决条件。此外,校园手机报业务的创办需要目标受众群体满足接收彩信的硬件条件,根据此次调查的数据统计,87.5%的学生的手机能够接收彩信版手机报,12.5%的学生使用的手机无法接收彩信版手机报。

在“您过去是否定制过手机报业务”一题中,73%选择“有”、27%选择“没有”。

在“您使用手机报的原因”多选题中,48%的学生选择“方便获取信息”、44%选择“免费订阅”、33%选择“与其他业务绑定”、28%选择“娱乐消遣”、12.4%选择“费用较低”、4%选择“其他”。

在“您不用或退订手机报的原因”多选题中,17%选择“资费较高”、20%选择“内容不能满足自身需求”、22%选择“不习惯手机阅读”、31%选择“有更好地获取信息方式,如互联网等”、10%选择“学校没有校园手机报的需要”。

因此我们得出,在硬件设备能够满足接收手机报的前提下,高校学生订阅手机报的比例可达70%以上。

2.高校创办校园手机报业务的模式解析

校园手机报业务的创办模式有三种,分别为移动运营商创办、高校自主创办及学生成立团队创办,不同高校其正式运营的校园手机报所采取的模式也各不相同。要在高校成功创办校园手机报,除合理进行内容建设外,还应了解该校学生对校园手机报业务的兴趣大小,对资费情况的接受程度以及在校园手机报业务中插入广告现象的基本看法等。

目前高校自主创办本校校园手机报的模式大都与移动运营商达成了一定协议。例如:其一,学校先出资支付全额信息费,然后再从订阅手机报的师生中收取一定费用;其二,学校出资购买移动运营商的短信群发平台,并免费发送信息给学生;其三,移动运营商不收取学校及师生信息费,但学校和用户须允许移动运营商在手机报中适当插入合理的广告。

(1)高校学生对校园手机报业务资费情况的基本看法。在“现在有一种校园手机报能将以上您所需要的信息定时发布到您手机上,现为免费业务,您会定制吗”一题中,80%选择“会”、20%选择“不会”。关于“试用期以后,如果您满意这项业务,将会每月收费3元,您认为合理吗”一题,61%认为“不合理”、39%认为“合理”。关于“如果您认为不合理,那么收费多少您可以接受”一题,30%选择“0元”、5%选择“0.5元”、58%选择“1元”、1%选择“1~2元”、5%选择“2元”、1%选择“少于3元”。

分析数据可以得出,校园手机报的资费免费或1元时,学生的接受度最高。

(2)高校学生对在校园手机报业务中投放广告的认识。关于“对于在校园手机报中投放广告的行为,您是否介意”一题,45%选择“很介意”、12%选择“不介意”、43%选择“视广告数量而定”。关于“如果校园手机报中包含额定数量的广告信息,但由于广告经费的投入与支撑,用户可以免费接收手机报,且手机报将保证信息的完整与充足,您愿意订阅吗”一题,70%选择“愿意”、30%选择“不愿意”。关于“您能接受校园无线手机报中有哪些广告信息”一题,28%选择“学习用品”、7%选择“眼镜广告”、29%选择“生活用品”、35%选择“娱乐”(电影、KTV、餐馆)、1%选择“其他”。

通过对校园手机报资费情况的调查,推断学校可采取两种方式创办校园手机报。其一,采取免费方式发送给学生,80%的学生会选择接收此项业务,经费方面学校可在手机报中穿插广告的方式补偿,争取让编辑团队做到自给自足。但要注意的是穿插广告后会流失10%的订阅学生。其二,采取有偿形式发送给学生,订阅费为每月1元,大多数的学生会继续订阅和接收校园手机报业务。同时,因采取了收费的方式,所以在手机报中不应插入广告。

三、高校创办校园手机报的可行性

1.校园手机报能满足师生对信息的需求

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高学历、信息需求量大的特征,使其成为手机报新的目标受众。校园手机报以本校师生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将对其有价值的信息第一时间发送到用户手机上,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关于“您认为学校里哪些信息发放不及时”多选题,38%选择“校园新闻”、35%选择“讲座信息”、24%选择“竞赛通知”、24.5选择“文娱活动通知”、62%选择“图书馆上架的新书”、55%选择“兼职、实习或校园招聘”。因此,高校应注重对校园手机报的内容建设,设置尽可能全面满足学生需要的版块,并广泛传播积极、正面的信息。

2.校园手机报为发展校园文化提供了快捷便利的平台

南于课程设置、时间安排等因素,许多大学生无法及时浏览校园网,掌握最新的校园动态。关于“您浏览校园网主页,查看校园动态及院系新闻的频率”一题,45%选择“很少、几乎不看”、43%选择“偶尔、每月一两次”、12%选择“经常、每周都会看”。而校园手机报以用户的贴近性为出发点,及时发送最新的校园动态,满足了师生的知情权,推动了校务的公开化和透明化。

3.校园手机报为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探索学生工作扁平式发展提供了可鉴之处

校园手机报精简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中间程序,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对学校管理校园秩序产生了积极作用。关于“您是否觉得学校或院系文件或通知,经职能部门学习传达的过程太慢,需要整合使信息的传播渠道更畅通”一题,69%选择“有必要”、11%选择“不需要”、20%选择“不知道”。通过校园手机报,加强了学校对校园秩序的掌控和信息化建设,校园手机报在学生、教师、学院、职能部门、学校之间铺设了一条信息快捷通道,学生工作得到有力支持。

4.校园手机报为应对校园突发事件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于“高校校园手机报创办后,出现突发事件时,您是否会积极按照信息中的处理方式与概念去行事”一题,52%选择“会”、7%选择“不会”、41%选择“不知道”。校园手机报能通过手机将学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措施传达给每位师生,既能正面传递信息,疏导学生情绪,又能强化学生的判断力与集体意识,提高校园的安全系数。

5.高校学生对学校创办校园手机报业务持积极的态度

校园手机报的成功创办不仅需要学校政策的支持、移动运营商的合作、编辑团队的信息搜集,还需有广大学生的参与。在对“如果让您参与提供新闻或者信息,您愿意吗”一题,51%选择“愿意”、17%选择“不愿意”、32%选择“愿意,但要有一定奖励措施”。在“您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创办校园手机报”一题中,58%认为“有”、24%认为“无”、18%认为“不知道”。18%的学生因为没有真正阅读过可为学生群体带来便利的校园手机报,因此选择了“不知道”一项。而根据传播学的创新扩散理论,创新的扩散总是一开始比较慢,当采用者达到一定数量后,扩散过程会突然加快。如果高校创办出校园手机报,并增大互动环节,彰显手机媒介新优势,相信学生对于校园手机报的支持率会持续上升。

校园手机报的出现顺应了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并迅速成为高校校园媒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的传播环境和传媒生态下高校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的一个全新平台。它在高校应对校园突发事件、发展校园文化、探索学生教育新方式和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综上,验证了命题“高校能够成功创办校园手机报”,学校可采取彩信、微信等多种方式创办和发送校园手机报,并能在实际运营中为本校师生带来便利,为学校的管理及开展学生工作取得积极影响。目前,校园手机报正处于一个新兴阶段,在加强内容建设、模式创新的基础上,校园手机报将会得到更好发展。

上一篇:转炉煤气柜日常运行下一篇:刘萍森林防火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