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2024-04-17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通用8篇)

篇1:《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反思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一节课,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知,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一节课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讲本节课前,我做了很多努力,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按照新课程理念和尝试教学模式,精心设计了本节课。

本节课教学亮点有以下几方面:

1、课前准备了导学案和猪心实物,由于学生和教师准备充分,营造出愉悦和谐、互动合作的课堂氛围。

2、贴近生活实际,从学生平时生活体验入手,激发学生求知欲,导课自然达成。

3、重视学生实验,利用实物猪心让学生观察,直观感受心脏的结构,特别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巡回指导,及时纠正不足,如:不能准确认识动脉瓣和房室瓣,还有与左肺连接的肺静脉,与右肺连接的肺静脉都和左心房连通,学生很难辨认,这时老师应及时指导并给予确认。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热情高,观察的仔细认真,真正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但学生在实验时有困难,因为购买的猪心脏本身就有杀猪时带有的刀口,还有血管留的比较短,特别是上腔、下腔静脉、肺静脉挨着很近,不利于辨认,影响实验效果,其实课前老师已经预料到这个效果,所以老师尽最大努力指导到每个小组,时间很紧,总有点感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以后多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

4、通过动态课件的演示,如:学习“心脏工作状态”这一难点时,给学生提供了形象直观的画面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同时老师边演示边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使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部分知识。

5、重视学生自评和互评,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6、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理想教育,学生认同体育锻炼的益处。呼吁大家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7、板书设计美观、简洁、规范,条理清晰,有启发性、科学性、实用性。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个别学生不敢动手,观察的不够仔细。主要是因为部分同学,特别是女生胆小,还有“学生分组实验”上的较少,导致这方面能力欠缺,针对这一点,以后应加强实验教学,对学生多加以鼓励,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2、有些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活动的时间不足,便急于总结定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思维。主要是老师有时不放心学生,还有个别学生不主动参与教学导致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激发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的实力,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有效构建知识,保证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作为一名处于新课改大潮中的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敢于创新,更好地研究学生、钻研《标准》和新教材,精心设计完成每一节课,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生物课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并拥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篇2:《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知,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复习提问,归纳总结。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

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果与功能相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二、教材分析及处理: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生物学六年级下册中较重要内容。它是初一学生在学习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人体消化系统和人体呼吸系统后进行的进行。除了讲授好本节内容知识外,还要提到总结前段学习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节内容主要以观察为主,采用“提问—观察—讨论—归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会学、勤学,引导学生,一环扣一环,通过探究概括总结出新知识。通过自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锻炼学生观察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目标:

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教学重点: 人体心脏结构和与其相连的血管关系复杂,它们共同构成血液流动的管道,心脏是促使血液在这个管道中流动的重要动力器官。掌握这部分知识为下一节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因此,心脏的结构及其相连的血管和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

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这是由于心脏内具有瓣膜,心脏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开启,从而控制血液在心脏内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且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较抽象和复杂。是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因此为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

配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和综合的方法,采用问题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利用电脑多媒体教学,实现图、文相统一。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生物体,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问题启发引导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一学生的智力类型和水平与小学高年级差不多,抽象思维和想象力还有待于加强,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直观教学,利用多媒体动画效果,让学生充分感知。首先,指导学生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图片和媒体动画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其次,随着老师的设问,学生自学教材,主动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指导学生发现并掌握知识内在的联系,总结出生物学的“统一”原理,并学会运用这种原理指导学习。

四、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生:血管的种类、特点、分布和血流的方向)。血管如同四通八达的管道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可是血液的流动动力从何而来呢?(生:心脏)对,心脏在血液循环过程中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或抽水机的泵,保证了血液能够在人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那么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呢?它是如何工作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3、新课教学:

(一)心脏的内部结构

(1)学生活动:要求学生把右手放在左胸,感受自己心脏搏动,初步了解心脏的位置。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人体内脏图,观察心脏的形态、大小,展示猪的心脏实物,识别人体心脏的方位。(2)识别心脏的各个方位后,通过观察新鲜的猪的心脏实物,讲授心脏的结构。首先指导学生观察心脏的四个腔,使学生明确左心房、左心室相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通,左右两边不相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新鲜的猪心脏,找出与心脏相连的几条大血管。同时教师边讲边画出心脏结构简易的黑板图,肯定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再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同时设问: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将出心脏的组成及心脏壁的厚薄。

(3)在学生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教师指着实物设问: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通过观察与提问,使学生明白心脏中有房室瓣和动脉瓣,房室瓣位于心房与心室之间,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能朝向动脉开。在此基础上,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心脏的瓣膜,控制血流方向的作用,同时设问:同学们,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的时候,能不能回到心房,同样,动脉的血流能不能回流到心室呢?让学生进一步回答:不能。教师再问:这两个瓣膜有什么作用呢?从而学生归纳出瓣膜的开闭与血液流动的关系,这样通过多次反复观察实物进行探究,教学的重点就突出出来了。

(4)一起回忆心脏的结构: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心脏解剖图,让学生一一说出心脏的各部位的结构名称,这样使学生能够加深印象。

(二)心脏工作过程:

首先,教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只要人活着,心脏就不停地跳动。因此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答不出来的情况下,教师出示心脏工作的动态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跳动规律,使知识变得动态。学生在观察基础上进行描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了解了心脏的工作过程。同时学生也意识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好处。接着,教师出示心脏每分钟所跳动所需的时间图解,请学生计算该过程中心房、心室分别收缩和舒张的时间,学生通过算一算,进而了解心脏不倦地跳动的原因。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构建生物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对教学内容的总结概括。我的板书设计件附表,这种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突出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简洁明快,体现了板书设计的程序性、概括性、指导性与艺术性。

房室瓣上下腔静脉

肺动脉动脉瓣

(五)教学反思:

篇3:输送血液的泵

第一,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心脏的位置。人体心脏位于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近似倒置,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大小似本人的拳头。

第二,教师要组织、帮助、辅导学生观察心脏的解剖图,解剖猪或羊的心脏,以此来了解人的心脏结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通过对心脏解剖以及对人体心脏解剖图的觀察来认识心脏的结构。人体的心脏分为左心和右心,左心和右心不相通。左心又可分为左心房和左心室(通过房室瓣相通);右心又可分为右心房与右心室(通过房室瓣相通);各腔室连接的大血管分别为:上下腔静脉入于右心房,双肺动脉出于右心室,双肺静脉血管入于左心房,主动脉出于左心室。解剖的操作和观察,还可以进一步对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做一些观察和了解。

第三,教师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善于给学生提出问题,更要鼓励学生自主地给同学或学习小组或教师提问。譬如:房室壁的厚薄不尽相同,请推测造成这种结构的原因。又如:推测房室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主动脉瓣的作用。再如:描述与心脏房室相连的血管,各血管的血来自身体的什么部位。学生探求结果的过程正是自主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倾听不同的答案,要帮助、辅导学生向正确的思考方向前进,不可急于告之。

第四,关于心脏的工作情况。学生在观察解剖猪或羊的心脏的过程中,已经明确了心脏是由心肌构成的,心肌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结合心脏工作示意图,鼓励学生自己将“泵”的工作情况叙述出来:心脏每搏动一次,先是两个心房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接着两个心房舒张,随后心室收缩;然后全心舒张。心脏就是这样有节律地搏动,再加上房室瓣及肺动脉瓣的作用,就使血液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倒流。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推理、探索等自主学习的过程,对人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就有了认识和理解,从而对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的学习也就有了相应的知识储备。

第五,关于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静脉血和动脉血的概念。要求学生必须要理清。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着重强调血液流动的方向,即动脉血管是将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主动脉及其分支;肺动脉及其分支)。静脉血管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上下腔静脉及其分支;肺静脉及其分支)。动脉血和静脉血是指血液的成分而言的,凡是含氧量高,颜色鲜红的为动脉血;凡是含氧量低,颜色暗红的为静脉血。有了这些概念后,再让学生讨论动脉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静脉血管流的是静脉血的说法是否正确。

第六,关于血液循环的途径。要让学生观察教材中人体血液循环的模式图,并针对教材的讨论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自己描述体循环和肺循环。当然,教师的点拨、启发是必不可少的。师生共同得到结论后,再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可以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第七,关于心率和脉搏。心脏的跳动(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必然要反映在动脉血管上,出现动脉血管壁的扩张与回缩,即脉搏。平时,一分钟内脉搏的次数与心率是一致的。鼓励学生研究心率与运动的关系,可以根据教材的活动进行并做好记录,分析结果,看能得到什么结论。

篇4:《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导学案,小组分组讨论合作,利用竞争机制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对照心脏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心脏,步步展开,增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及观察后的归纳和总结,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我把心脏的结构知识进行了分解,使学生在学习中循序渐进、步步深入。从外部形态到内部结构,从模型观察到实物解剖,从结构的认识到功能的分析,反复进行观察、讨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进一步掌握这些知识。但是本节课要掌握的纯知识性内容很多,全靠学生们自己去观察总结很难完成。如何调整学生活动与教师讲授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课堂观察、讨论、操作,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很高,小组长积极辅导,其他学生也非常主动的寻求帮助,生怕自己拖了全组的后腿。只是课堂活动需要的时间过长,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克服不足之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5: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3)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猪的心脏,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以及心脏特点与其功能的适应性。

(2)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模式图”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肺循环、体循环的协作关系、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以及血液循环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的特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2.难点: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瓣膜的观察,而推测出其各自的功能,更好地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根据谜语导入新课:胸中有个大雪梨,拳头大小差不离。劳逸结合巧安排,任劳任怨干到底。学生说出谜底:心脏。

教师引导:从谜语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从谜语中知道心脏的大小和拳头差不多。

(二)讲授新课 1.心脏的位置

教师指导学生将手放在自己胸部中间略偏左侧,体会一下,有什么 感觉?并尝试说明心脏的位置。

学生体会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到心脏跳动的位置就是心脏所在的位置,即心脏位于胸腔内,略偏左侧。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心脏的位置,感受心脏的跳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将准备好的猪的新鲜的心脏分发到每个小组,指导学生观察,并尝试完成下面的问题:

(1)猪的心脏是由哪几个腔构成的?请你摸摸这些腔的壁,你认为壁最厚的是哪个腔?

(2)猪的心脏的四个腔,哪些腔之间是相互连通的?哪些腔之间是互不连通的?

(3)与心脏的四个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

(4)心脏内有哪些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学生分组观察猪的新鲜心脏,讨论、交流上述问题,并在班级内展示:(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点拨和指导)(1)猪的心脏具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学生用解剖针指出各腔的位置)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辨认所观察的猪的心脏的左和右。

(2)哺乳动物的心脏中,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互连通的,不同侧的腔是互不连通的。即左心室与左心房相连通,右心房和右心室相连通;而左右心房(心室)之间是不连通的。

(教师指导学生用解剖针从右心房插入右心室,从左心房插头左心室)

(3)与左心房相连接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接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接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接的血管是肺动脉。即与心房相连接的血管是静脉,与心室相连接的血管是动脉。

(教师指导学生用解剖针从左心室插入主动脉,从右心室插入肺动脉„„)

(4)(教师指导学生演示心脏灌流实验:将漏斗放在肺静脉上,用烧杯向猪的肺静脉内灌水,水从主动脉流出,说明,水沿着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的方向流动。将漏斗放在主动脉上,向主动脉内灌水,水仍然从主动脉流出,说明主动脉基部的动脉瓣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扎住下腔静脉,从上腔静脉向猪的心脏内灌水,水从肺动脉流出,说明水沿着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的方向流动。向肺动脉内灌水,水仍然从肺动脉流出,说明肺动脉基部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通过观察“猪的心脏”和观察“心脏灌流实验”发现,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即具有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的动脉瓣。这些瓣膜朝向一定的方向开放,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学生质疑:心脏的四个腔的壁厚薄不同,但是,它们的壁都是由心肌构成的,它具有什么功能呢?由此引入下面的学习。

2.心脏的功能

教师指导学生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心脏的功能。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心脏收缩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的视频资料,指导学生观察并尝试分析下面的问题:

(1)血液由静脉进入新房时,心脏的状态是怎样的?

(2)左右心房收缩,血液分别进入哪个结构?左右心室收缩,血液分别流入哪个结构?

学生观察视频资料,并讨论分析上面的问题,最后达成共识:

(1)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时,整个心脏处于舒张状态,血液经静脉被吸进心房。

(2)左右心房收缩,血液分别流向左右心室,左右心室收缩,左心室中的血液流入主动脉,右心室的血液流入肺动脉。教师引导:从视频资料可以看出,心脏像泵一样,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是因为心脏的肌肉发达,收缩时为血液的流动提供动力。虽然左、右心房(心室)相互不连通,但是,心脏的左右两侧是同时并且协同工作的,左心室泵至全身的血液最终进入右心房,而右心房泵至肺部的血液最终进入左心房。左心室比右心室的壁厚,从左心室泵出的血液流动路线比右心室泵出的血液流动的路线长,这些都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

拓展延伸: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体内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和一些其他体液因素,也要通过血液循环将它们运送到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此外,血液防卫机能的实现,以及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也都要依赖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循环流动,而血液的循环是由于心脏“泵”的作用实现的。成年人的心脏重约300克,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例如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约跳70次,每次泵血70毫升,则每分钟约泵5升血,如此推算一个人的心脏一生泵血所做的功,大约相当于将3万千克的物体向上举到喜马拉雅山峰顶所做的功。

四、课堂小结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心脏位于人体的什么部位?形状特点有哪些?(2)心脏的结构是怎样的?(3)心脏具有怎样的功能? 学生会议思考、回答:

(1)心脏位于人体的胸腔内,两肺之间略偏左侧。(2)心脏具有四个腔,即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脏的壁由心肌组成,具有收缩的功能,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使血液只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

篇6:《输送血液的泵一一心脏》说课稿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心脏的构造以及人体血液流动的循环模式和流动的动力。

本节内容紧接着上两节的课程内容设计的,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管道是血管,那么输送的动力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这节课探讨的问题。学生自己能够感受到心脏的跳动,进而就能大概知道它位于身体的位置,那它是什么构造呢?其实他们并不清楚,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或模型的观察,让学生对心脏的构成有个直观的认识;继而启发学生心脏是如何推动血液流动的,可以通过插图或模型来详细查看,来了解人体整个血液循环的模式。

(过渡:教学的.基本前提是为了学生而进行的教学,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因此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说学情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人的身体构造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清楚,本节的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路径比较复杂,过程抽象,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的设置问题,来启发和释疑,另外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教具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清晰地展示,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深刻的记忆,这样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过渡: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我确定了本课时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阐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适应原理;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能区分动、静脉血。

【过程与方法】

利用实物、模型以及课件来认识心脏的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特点;通过视频、课件等学习,对血液循环途径获得直观的感知;通过磁性教具的运用,学生深入思考,分析血液在循环过程中的成分变化,区分动、静脉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体验生命的存在,并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落实到锻炼身体、保护心脏、预防心脏病的行动上来,形成珍爱生命的意识。

(过渡: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难点】

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变化。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解决重点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同时考虑到初中学生的认知现状,本堂课中主要采用模型建构法教法、情景教学法、观察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下面详细阐述我的说课重点―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

(一)新课导入

首先提出问题:人们用哪些体征指标判断一个人还活着,[设疑]。接着创设情景:分别感受平静状态下和剧烈运动之后心跳的频率;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自己对心脏已有的认知及想要继续探究的内容。

因为心脏的结构认知是这节课的重点,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心脏结构的兴趣,并引起学生对心脏功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的求知欲。

(二)新课讲授

根据教学内容,我将本环节分为3部分。

第一部分:观察心脏的外形,识记结构。【板书】

通过观察心脏样本的外形,辨别前后,真实感知心脏壁的厚薄。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模仿学习解剖心脏,观察并记忆心脏的各部分构造。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经过以上的步骤,学生分清心脏四腔的大致位置,并通过互相讨论了解结构和功能的相适应原则,从而突破本节的重点;整个过程沿着观察模型―解剖心脏―提出问题―互相讨论的路线进行,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并亲自接触心脏和解剖心脏,增加了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加深了对心脏结构的认识。

在形成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再来学习第二部分:心脏的功能。

第二部分:探究心脏的功能。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心脏的功能,学生归纳:心脏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来源,心脏就像一个输送血液的泵。

接下来通过电动模型来演示心脏收缩舒张时心房心室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心脏是如何边工作边休息的,同时进行学法指导:以一种活动替代另一种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此外结合教材第62页图4-39,理解心脏的工作休息模式,并让学生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通过以上的探究学习,让学生深入认识心脏的功能,也为第三部分的讲授提供支持: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

第三部分:血液循环的途径。【板书】

通过播放血液循环途径的短片,让学生对循环有个整体的认识;另外让学生再通过自制的磁性教具分别摆出血液循环的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再结合前面学过的心脏内部的血液流动,将体循环和肺循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循环的整体。另外教师提出动、静脉血的概念,提示学生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含氧量的不同,并通过课件或视频来展现二者颜色的不同,然后让学生用不同颜色来标出在血液循环中两者的不同途径,进而完善血液循环图,加深学生对血液循环的认识与理解。

通过对血液循环的学习,让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及功能有了很好的认识,明白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性,从而同时解决了本节的重点与难点。

(三)巩固提高

接下来,通过互相问答和做习题进行知识的巩固;另外进行课外拓展:健康的心脏对生命有重要的意义;血液循环的异常对疾病的影响。

(四)小结作业

篇7:《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案

授课班级:七年级(7)班

2014-4-28

闽侯大义中学

叶庄年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三节内容。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是这一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的结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互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2.教学目标 :

设置依据: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培养能力、提高素养。

知识目标: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能力目标:通过对心脏的观察与思考,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3.教学重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设置依据:通过观察心脏的结构来推测各自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学难点

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瓣膜的观察,而推测出其各自的功能,更好的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

设置依据:通过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从而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心脏有一定的认识,但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运用启发、观察、对比、分析讨论法、谈话法等方法相结合。

2、学法指导:阅读分析、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四、教学设计思路

关于把心脏比喻成“泵”,可以用发动机或抽水机等进行类比,进而说明心脏作为“泵”的作用。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心脏模型、图片、动画及视频进行观察和思考,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主动获得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教学策略

1、观察与思考,明确心脏的结构。

根据学习目标所示,设计5个问题,学生对5个问题进行探究,具体探究心脏结构。

2、交流与合作,强化心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在观察后要进行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大家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对每一个问题给予合理的解释,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达及时总结,避免给学生错误的认识。

3、借助课件,化解难点。

用模型观察可以清楚地知道心脏的四腔,连通的血管和壁的厚薄,但对于血液流向,瓣膜作用这样的问题就有些困难。此时用适当的课件展示,既可以化解难点又避免单纯的说教,在教学工作中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鼓励学生不断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设置了探究问题是“心脏内部有几个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探究时他们想到了很多办法,教师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给予鼓励,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很有益处。教

具:多媒体、心脏模型。学

具: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设计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汽车开动要用发动机,抽水要用水泵,发动机和水泵都是动力机器。那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血管如同四通八达的管道将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是大家是否想过血液流动的动力从何而来呢?(听学生回答)很好,是心脏,心脏就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动力器官。那么你们了解心脏的内部结构吗?你们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吗?(观察学生表现)也许你们已经知道了一些,但还是不够全面,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探索过程: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一)心脏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1)体验:用右手在自己的胸部寻找一下心跳的部位,说出心脏的位置。(2)观察人的心脏模型,结合心脏外形图,说出心脏的形状和大小。

(二)心脏的结构名称(1)继续观察人的心脏模型,结合心脏解剖图,教师讲解心脏的各结构名称。(2)慧眼识图:学生结合课本第68页的心脏解剖图认识心脏的各结构名称(同桌之间可相互指认),后找同学介绍心脏解剖图中的结构名称。(3)学生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以下5个问题,互相交流。

1.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心脏具有什么功能?

2.心脏有几个腔?心脏各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通? 4.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5.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突出强调心脏瓣膜的位置和作用)整合提升:一起回忆心脏的结构:(重点问题反复练,使学生印象深刻,能够举一反三)

(三)心脏工作状态:

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同桌两人共同合作探究心脏的工作情况,力争做到看到心脏不同工作状态图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请问当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时,心脏处于什么状态呢?

2.请问当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时,心脏处于什么状态呢?

3.请问左右心室是同时收缩还是交替收缩呢?(及时反馈学生对于心脏工作状态的理解程度)

4.只要人活着,心脏就不断地跳动。因此有人说: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

你认为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 5.人在参加劳动或体育活动时,心跳会加快,这样可以保证心脏输出的血量能够满足机体的需要。但是,缺乏锻炼的人,在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心跳会特别快,并出现不适感。这是为什么?

(阐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四)课堂小结:谈收获找疑惑(幻灯片呈现)(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同时查缺补漏)

(五)迎接挑战:课堂练习(幻灯片呈现)

(将所学的知识在练习中得到运用,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

(六)结束语

同学们,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不知不觉该下课了。那么,让我们人人都拥有一颗充满活力,永不停息的心,让世界更加美好!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位置、形状和大小

2、结构

(1)心壁:由肌肉组织构成

(2)四个腔:上为两房:左心房右心房

下为两室:左心室右心室

关系:左右不相通,同侧上下相通。(3)相连血管(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4)瓣膜:房室瓣,动脉瓣

3、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篇8:输送血液的泵教学反思

输送血液的泵教学反思

输送血液的泵教学反思 1.“科学探究”过程的很好体现这一整堂课,就是学生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不管是猜想、模拟实验、记录数据、分析数据,都体现了科学性,让学生动手实践,在活动中观察,归纳,分析数据,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体现了科学价值。 2.恰当正确的引导学生。在这堂课上,紧抓教学环节,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发出这种声音的心脏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有什么作用?”;“血液流动又是靠谁来运输的?”。目的就是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朝正确方向走,引导他们理解老师的意图,准确实验、探究。最后顺利完成任务。我还让学生采用自学教材的方法,研究“血管的种类和作用”。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明确方向。这样,学生进行研究就有明确的目的.,为本节课的成功研讨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利用书本,这个有力武器去自学。在这里,教师逐渐放手,退到幕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主持人”也是“评价者”。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每个学生都会有重要的发现。 3.精心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科学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知识,更要让学生学智慧。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又使学生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堂课,就通过学生模拟试验,自学资料并完成阅读提示卡,分析三次测量脉搏所得的数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一环.

上一篇:双桂小学简介下一篇:小学生防雷防汛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