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语文作文

2024-04-24

初二下册语文作文(通用14篇)

篇1:初二下册语文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姓陈,大家都叫她“陈老师”。陈老师有一双大眼睛,一个漂亮的鼻子和一张能说话和笑的嘴。陈先生不仅漂亮,而且对工作负责。

曾经,我不会做题。我急得想:我能怎么办?这时,我看到陈老师在讲台前认真批改作业,心想:要不你让陈老师教教我?

于是,我高高举起了手。陈老师看了,和蔼地问:“何家林先生,怎么了?”我回答说:“陈先生,如果我写不出这句话,你能教我吗?”陈先生听完,快步走到我面前,伏下身子说:“先把这个画个圈,然后把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交换一下。”听了陈先生的解释,我恍然大悟,心想:陈先生这么认真!这时,另一个同学举手了,陈老师转身走过去继续补习。她真的很难。

这是我的语文老师,有这样的老师我很自豪。

篇2:初二下册语文作文

我们从小就学习中文,但我从小就喜欢在音乐中学习中文。因为能写出优美歌词的音乐制作人很多,我们听了之后会觉得很舒服,很放松。我喜欢这个“世界”。

此外,我有时在家听音乐会学到一些知识。

我可以从别人的歌词里抄出一些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也更含蓄。也许这也是我喜欢语文和音乐的原因。

有时候,我也会听一些老歌。为什么我喜欢听老歌?因为老歌总会给你展示一个道理,每一个道理都会让你感受到生活,这也是语文的一种学习方法,增强了我对语文的感悟。

篇3:初二语文《背影》教学案例

[思路综述]

通过课文与音乐、视频等相结合的方式, 让学生感悟亲情的伟大和无私是本节课的设计思想。在课前3分钟让学生欣赏一段歌颂母爱的歌曲《儿行千里》后, 我以人们往往对父母之爱的不同理解导入课题, 然后按“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探究主题—感悟亲情”层层推进, 逐步深入, 让学生主动说话, 积极讨论, 从而领会文章主题, 学会从平凡小事中品味亲情、感悟亲情的崇高。

[教学简述]

课前3分钟学生欣赏歌曲《儿行千里》, 触发学生爱父母的情感。

(一) 导入

同学们, 亲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它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人们常说, 母爱是细腻的, 父爱则是深沉的, 母亲把爱融进柔和的眼波里, 父亲则把爱深藏在心里。人们也往往说“严父慈母”, 其实也不尽然, 我国伟大的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就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对儿子体贴入微的慈父形象。《背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它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同时, 音乐界人士还根据它的内容将它改编为了一首感人肺腑的歌曲, 名字就叫《背影》。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曲。

(二) 欣赏歌曲《背影》

(三) 整体感知

主问题设计: (1) 本文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 本文出现了几次背影, 找出相应语句, 并用小标题形式概括其内容。 (3) 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

(四) 重点研读

主问题设计:文中四次提到父亲的背影, 其中哪一次写得最详细?这一次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为什么写得那样详细?

1) 学生朗读

2) 课件展示第六段的重点片段等

3) 分析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的作用

4) 视频欣赏

明确:作者着力刻画了“望父买橘”的背影, 这是全文的核心, 也是全文的焦点。父亲如此艰难地为儿子买橘子, 真是感人至深。这些细节描写生动, 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爱护之情。

(五) 探究主题

主问题设计:本文主要写了父亲为儿子做了哪些事?你认为父亲做的这些事普通吗?为什么儿子会多次流泪?明确:父亲为儿子买橘子, 送儿子上火车等都是些平凡小事, 可就从这点滴小事中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怜惜、体贴、担心、关爱等, 真正体现了———父爱如山。

再次欣赏“背影视频”。

(六) 感悟亲情

主问题设计:说说你在家庭中是如何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的?

欣赏歌曲《父亲》, 再次感悟亲情的至诚至深。

二、《背影》教学片段

[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对, 文中“望父买橘”的背影写得最详细, 最让人感动。那么, 请同学们思考:作者在这段文字中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刻画父亲的背影呢?

生:通过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的。

师:请同学们找出外貌描写的句子, 并想想它的作用是什么?

生1:外貌描写的句子有:“父亲是一个胖子”。这句话为下文写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去买橘子的艰难作铺垫。

生2:还有“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也是外貌描写。主要从衣着方面表现了父亲的朴素。

生3:我认为从这句话还可以看出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因为父亲穿的是一身布衣, 而给他儿子的却是紫毛大衣, 作者的父亲让儿子穿最好的。

师:XX同学补充得很好。这一细节正是体现了一位自己能省则省, 最好的东西也要让儿子享受的慈父的形象, 体现了伟大而无私的父爱。下面我们看看作者在这段话中又是怎样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动作的?哪些词最具有表现力?

生1:我认为“探、穿、攀、缩、倾”这几个词最具有表现力, 写出了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去买橘子的艰难。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探”和“穿”写的是父亲穿过铁道的动作, 特别是“探”字, 它准确地写出了父亲弯身下去的过程。

生3:我认为“攀”“缩”“倾”三个词最具有表现力, 既表现出月台的高而陡, 也写出了父亲爬时的费劲, 表现出了父亲爬上月台买橘子的艰难和努力。这样写更能体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生4:还有“蹒跚”一词也用得好, “蹒跚”一词说明了父亲走平路都很吃力困难, 那么他要爬上月去买橘子就更艰难了。

师:同学们都分析得很好。作者在这段文字中, 主要通过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出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父亲是个胖子, 又年老体弱, 腿脚不便, 可还是要坚持穿过铁道, 爬上月台为儿子买橘子, 这真是感人至深。这真正体现了父爱如山!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背影视频” (注明:这段视频就是“望父买橘”的精彩片段) , 让我们从深情的朗诵和生动的画面中再次感受父爱的伟大和崇高。

(欣赏“背影视频”。)

三、《背影》教学一得———创设情境, 感悟亲情

在教读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时, 我采用了音乐、视频 (影像) 和生动而有激情的语言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深切地感悟到了亲情的伟大和无私。这一教例让我体会到:我们在语文教学中, 除了要运用生动的语言教学以外, 还要善于充分运用音乐、视频 (影像) 等多种方式创设生动可感的情境, 从而使学生获得更亲切的体验和更深刻的感悟。

我上这课时, 先让学生在课前三分钟欣赏王宏伟演唱的《儿行千里》这首歌, 以触发学生爱父母的情感。然后以人们对父爱和母爱的不同感受导入课题。接着让学生欣赏由散文《背影》改编的歌曲《背影》, 让学生进入课文那种催人泪下的感念、惆怅、悲酸的情景中。在重点研读“‘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片段中, 我先采取了让学生默读、齐读、抽读等方式, 让学生细细品味其中的情感, 然后通过学生对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等的讨论交流, 学生已经能较为深刻地理解本文的主题。在此基础上, 又让学生欣赏“背影视频”, 通过欣赏饱含深情的朗读和生动逼真的画面, 让学生自然融入文章的情感之中, 学生就更能深刻地体会父爱的深沉博大。当学生感受到这一点后, 我就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家庭中是如何感受父母的至爱深情的。于是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

学生A说:“我在唠叨中感受母爱, 比如下雨时, 妈妈总要叫我多穿点衣服, 不要忘了带雨伞……”;

学生B说:“我的父母非常关心我的学习, 在我考得不理想时, 他们总是鼓励我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学生C说:“我爸爸在我晚上睡觉时, 经常半夜起来给我盖被子”;

学生D说:“我生病时, 妈妈带我去看病, 还为我熬药, 她无微不至地关心我”;

学生E说:“我是在思念中感受父母的爱。我很小的时候, 父母就离开我到外地打工了, 他们常常在电话里叮嘱我要努力学习, 要学会照顾自己……”

这位学生话未说完, 可眼泪就流出来了, 同学们听后, 也非常感动。在同学们的情绪达到高潮时, 我再让大家欣赏刘和刚演唱的《父亲》, 让他们再次感受亲情的至诚至深。听完这首歌后, 不少同学都感动得哭了, 这说明同学们对亲情的感悟更深了。随后, 我又给他们推荐了《母亲》《懂你》等一些亲情歌曲和一些有关亲情的优美文章。

篇4:初二语文合作式学习方法浅析

【关键词】初二语文;合作式学习法;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合作式学习方法是一种起源于美国的实践性学习方法,是在近些年才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的。由于合作式学习方法在我国初中语文课堂的使用还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得到充分的完善,所以成为我们中学生讨论的热点话题。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作为一个初二年级的学生,我认为合作式学习方法的核心在于使我们在课堂上通过各项合作活动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学习,将语文知识学以致用,从而提高我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充分掌握学习方法,达到自我学习的良好学习境界。

一、初二语文学习掌握合作式学习方法的必要性

首先,合作式学习方法对于促进我们中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强的引导作用,通过合作式学习方法,我们可以自觉的投入到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思考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协作精神,同时也可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有利于我们自发地投入到学习中,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对于我们的课后自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其次,我们中学生对于合作式学习方法的掌握是促进学习效率提高的重要方法。合作式学习方法,通过激发我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建立自信心,有效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同时,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通过相互合作,能够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同他人的合作,共同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有利于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式学习方法在初二语文课堂使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我们中学生利用合作式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正处于应用初期,难免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虽然我们已经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懂得合作式学习方法的掌握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推动作用,但是现阶段,通过合作式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的时候还存在着经验不足等一些问题,依然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促进合作式学习方法功效的发挥。

其次,语文课堂上对合作式学习方法的应用还不能达到全班总动员的应用效果。只有班级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对这种合作式学习方法的掌握较为到位,能够积极地参加到与他人协作的讨论和学习中,共同的努力解决老师提出的实践问题,积极地参与小组决策,这就意味着还有更多的同学没有很好的运用合作式学习法,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益,只有部分同学掌握了学习方法,这就会造成课后学习中同学之间会产生更大的差距,不利于整个班级共同提高。

第三,我们中学生运用合作式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和讨论的时候,往往存在着一些思维散漫的不良习惯,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大多数时间都是老师提出问题或者进行引导之后就把课堂交给我们,让我们自主的支配合作学习的时间,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自我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合作式学习方法的应用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注意力不集中,溜号,或者思维涣散,没有投入到课堂实践中的问题。

三、改善合作式学习方法应用问题的具体策略

首先,合作式学习方法虽然要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由地发挥,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来掌握学习方法和语文知识,但是在课堂上老师的主导性地位依然需要得到充分的肯定,学生必须要跟随教师的脚步,按照教师提出的问题和给与的引领来进行学习和讨论,无论是进行角色扮演,还是进行分组讨论,都要紧跟老师的步伐,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学习。

其次,在应用合作式学习方法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学生必须要积极主动,敢于发言,与老师共同创建起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更有利于自我思维能力的开发,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激发。

第三,每一位同学都要提高参与意识,只有充分地体会到合作式学习方法给学习效果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才能更深地认识到其重要的应用意义。所以,实际参与十分重要,敢于参加讨论,敢于上台表演,敢于和同学一起做出问题的决策,才能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经历了课堂上的锻炼,才有利于课下自我学习时对学习方法的运用。

四、总结

综合以上,合作式学习方法在初二语文课堂上的使用可以有利于我们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周俊.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01(12).

[2]王方林.识读合作学习[J].教学研究,2003(04).

[3]陈向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建设[J].教育科学研究,2003(02).

篇5:旗袍初二下册语文作文

康南海的字宏大但不娟秀,所以他是革新家而非文人。你且看她一双笋尖般的纤手,从盒中取出一支粉笔,在黑板上书写出一行行的千古篇章。她的字,端庄但不呆板,灵动却不随意。有欧阳询的影子,得黄庭坚的传承。笔随心动。讲到苏子瞻时,便气势磅礴;谈到柳三变时,便小巧玲珑。那一只从旗袍里伸出来的臂膊,在空中挥舞着,留下白色的印迹。如同中国一代代的才人,用笔挥洒自己的性情。不过曾经的白底黑字,如今的黑底白字。

若是她开口朗诵,便更是当惊四座。她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作者们的喜怒哀乐融为一体,从那看似弱小的口中迸发出来,便是万丈的激情。当她读到《满江红》,便怒发冲冠,气愤填膺;当她诵到《雨霖铃》,又哀不自胜,长吁短叹,余光中先生曾说:“无论是当众朗诵或者独自低吟,对于体味古文或诗词的意境,是最具感性的功效。”抬头看看她独自沉醉的神色,低头听听她一咏三叹的回转,忽然想起李白的船上长啸,杜甫的江边独吟,还有王维的月下漫步,黯然嗟叹。旗袍的俯仰,演绎出天地的开阔。

她最喜欢教古文,她好文言的简洁胜过白话的易懂。她的教学方式很传统,是千年前的传统。韩昌黎、柳子厚便是她的生命,而她如今又要将这种生命传递给我们,延续下去。讲现代文时,她又往往能将古文与现代文结合起来,于讲解中忽然说出一句名文来,我们既惊叹,又佩服,却又不由自主地生出一股奋发的精神来。她的脑子里尽是唐诗宋词。她会在《社戏》里说出“当初只道是寻常”,又会在《春》中引出“红杏枝头春意闹”。中国沉睡已久的古典文学,在现代社会几经遗弃后,被她用旗袍重新彰显,在课堂上求一隅生存之地。

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我们却又发现,在民族的危难时刻,挑起担子的又常常是文人。她用“直挂云帆济沧海”鼓舞我们,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激励我们。她不怕前进路上的艰难,因为她坚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她不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因为她知道“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于是她成功了,用我们的收获证明了她的成功。她的屡次碰壁,是因为文人的倔强吗?她的终获成功,是因为文人的执著吗?那件旗袍下的身躯,竟有着如此强大的毅力吗?

余秋雨先生断言:“最后一代传统文人,终于地街市间消亡。”她是传统文人吗?不是的。她是现代文人吗?不是的。那她是什么呢?

倏忽间,一袭旗袍从我身旁经过,带来袅袅文人的味道。我望着那旗袍的背影,忽然就有了答案——

篇6:苏轼初二下册语文作文

苏轼的一生大致是这样的:苏轼的父亲苏洵因为醒悟较晚,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所以苏轼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很大,小时候就被称为天才而且自己也很勤奋,二十岁当官为政,二十六岁当时人说他是百年第一奇才,还有他父亲去世就回家守孝,回京城后因为政治主张与丞相王安石不和被排挤出京城,接下来一直被贬。

我认为苏轼的一生非常有戏剧性――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

在我眼中苏轼是一位重情重义的人,他在中秋佳节思念自己的弟弟苏辙,写下了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在一次夜晚思念自己已亡的妻子王弗,写下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他体恤百姓,重情重义,每任一处的太守,当地的百姓都是安居乐业的。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他是一个立场坚定,有着坚贞气节的人,多次被贬,在逆境中依然不受挫。《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头之笔气势如虹,指点江山风云人物;《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苏轼抗击西夏和辽的决心;《定**·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一蓑烟雨任平生”,足以见得苏轼的豪迈。

在我眼中苏轼还是一位狂妄却又勤学的人,少年时,因为很有才华,被人们赞赏,所以写下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天下的汉字和书本那么多,根本是不可能读完的,和小小的苏轼,写出了这样的对联,足以见得他的狂妄,这时因为老者看了,看出了苏轼的傲气,便去拜访了苏轼,让苏轼出了丑。便把对联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从此苏轼知道即使自己有才能也不能狂妄自大,于是他就发奋读书。

篇7:初二下册语文周统考作文

依稀记得那是寒冷的早晨,我来到了健身广场晨跑。冷飕飕的风拂过我的脸庞,落叶吹得满地都是。一股香味向我飘来,我放眼一望,是包子。正好肚子咕噜咕噜响了起来,我上前去买了两个肉包,拿在手上取暖。

“沙沙沙”,我闻声望去,原来是一位老爷爷在清扫马路,引人注目的是他身上橘亮的清洁服。只见年轻人总是绕道而行,对他亦是视而不见。不知为何,我鼻头一酸,目光总忍不住朝他望去。那冻得紫红的双手,那布满皱纹的脸庞,是风吹雨打的痕迹吧。我看着手中的包子,犹豫不决要不要给他送去。

过了一会儿,一对母女走过,突然又停了下来,慈爱的母亲似乎对年幼的女儿说了些什么,只见小女孩手中握着一个崭新的保温杯,在原地看了看老爷爷又回头看了看母亲。终于,她迈开了步伐向老爷爷走去,并将手中的杯子递给了他。随后便一路小跑走回母亲的身边。母亲摸了摸女孩的头,露出欣慰的笑容。正当我自愧不如时,老爷爷打开了杯子,尝了尝杯中的豆浆,又迈出步子向他的老伴走去。老奶奶也尝了两口,随后俩人你推给我,我推给你,脸上充满着幸福的笑容。

当然,我也迈出了那一步。我拿着手中的包子朝他们走去,递到老奶奶的手上,他俩笑得很满足。我对自己迈出这步感到无比自豪。

篇8:初二下册语文作文

一、复习目标的设置与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毕业学生的“双基”要求是,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能具体、明确, 文从句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依据这些表述, 我们可以设置以下“双基”复习目标:

1.掌握小学阶段所学的生字新词, 特别是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的生字词。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规范书写。

2.能熟练查字典,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辨析近义词、反义词。

3.熟记精读课文和“读读背背”中的内容, 重视语言的积累、运用, 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背诵指定的课文, 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掌握作者的表达方式。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能提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

4.乐于用普通话大胆、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主动积极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5.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能写读书笔记、书信等学过的应用文。做到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语句通顺, 有一定的条理, 书写工整。养成留心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的习惯。40分钟内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二、毕业复习应把握的原则

(一) 依托文本, 适当补充

文本是语文学习的本源, 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基本、最重要的凭借。因此, 毕业复习必须尊重文本, 用足文本, 在此基础上适当补充。即从教材和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入手, 引导学生自查自找、自学自练、自测自评, 巩固知识, 提高能力。六年级下册教材最后安排了“综合复习”, 它既是为了给老师提供一些复习的材料, 更是为了向老师提示复习的思路和复习方法。教师们应理解其编排意图, 切实用好该复习材料。为此, 本稿所拟复习内容不再过多涉及阅读和习作部分。

(二) 贴近生活, 转化知识

语文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应用语文的能力, 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组织复习时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运用语文课中学到的知识分析和反映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感情。这样, 也使得语文复习充满语文味。

如习题:

1.从语文表达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上看, 下面两则广告语有没有语病?试选择其中一条进行简单的分析。

(1) 今年过节不收礼, 收礼还收脑白金。分析:____________

(2) 艾琳洗面液特别适合任何皮肤。分析:____________

2.在学习过程中, 你一定参加过许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定对其中的某次实践活动印象特别深刻。假如你是校报小记者, 在采访某个同学时你会提哪些问题?请你列出采访提纲。

(三) 加强整合, 提高素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 语文复习应该加强整合, 着眼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如习题:

1.读《少年闰土》片段, 回答问题。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 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 有一日, 母亲告诉我, 闰土来了, 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 紫色的圆脸, 头戴一顶小毡帽,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 怕他死去, 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 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 只是不怕我, 没有旁人的时候, 便和我说话, 于是不到半日, 我们便熟识了。

(1)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 摘抄写“我”盼望见到闰土的急切心情的词句:____________

(3) 这段话描写少年闰土的外貌, 抓住了三个特点是:____________

(4) 这些外貌描写, 说明了什么?请在下面正确答案的括号内打“√”。

A.闰土知识丰富。 ()

B.闰土是个健康、朴实、可爱的农村少年。 ()

C.闰土见我时一点也不怕羞。 ()

D.闰土的父亲十分疼爱他。 ()

(5) “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疼爱他”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

2.仿照下面的句子 (特别注意加点的字词) , 把话写具体。

(短文略) 画线的句子是:“对于一粒麦子, 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风雨是必要的, 烈日是必要的, 蝗虫是必要的, 它们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

仿写:“对一个人来说, 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它们可以唤醒人内在的灵魂。”

三、基础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复习

(一) 汉语拼音

知识点、能力点归纳:汉语拼音在小学阶段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因此, 学生必须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 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拼读音节写出汉语字词, 能熟练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汉语拼音补写、改错等是汉语拼音复习中常用的练习形式。

如习题:

1.给下面正确的说法打“√”。

(1) 《冰心散文集》、《唐诗三百首》、《鲁滨孙漂流记》、《西游记》, 这是按书名的第一个字的音序来排出书名的顺序。 ()

(2) “揖、抡、秃、挟、咨”这五个字都是读第一声。 ()

(3) “囫、囵、腐、刃、偎”这五个字都是形声字。 ()

2.看拼音写汉字词或给汉字选择正确读音。

在生活中, 人和人交往应该具备一种美德, 那就是宽容。宽容不是害怕, 不是nuò () 弱, 不是窝囊, 不是wúnénɡ () , 而是一种huò () 达, 一种度 (dùduó) 量, 一种“将军 (jiānɡjiànɡ) 额上能跑马, 宰相肚里可撑船 (chēnɡzhǎnɡ) ”的宽广 (ɡuǎnɡuǎnɡ) 胸怀。

3.写同音字 (lì) , 把词语补充完整。

同心协 () 巧 () 名目

() 行公事不寒而 ()

莺声 () () 雷 () 风行

呕心 () 血风声鹤 ()

贪官污 () () () 在目

(二) 汉字

知识点、能力点归纳:学习汉字是小学语文学习最基本的任务。各册教材后面所附的生字表内, 尤其是六年级上册、下册中的生字应为重点。不少音同形近的字要注意区分, 纠正错别字是复习汉字的经常性任务。复习中要加强方法指导, 譬如形声字的形旁与字义关系很大, 可以联系字义想字形。形声字的声旁与字音关系很大, 可以联系字音想字形。另外, 还要加强部首查字法的练习。

如习题:

1.“举”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 () ;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 部, 再查 () 画。“举”字在字典中的义项有: (1) 举动; (2) 往上托, 往上伸; (3) 推举, 选举; (4) 提出; (5) 全。请给下面词语中的“举”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入序号) 。

举手发言 () 举一反三 ()

举止不凡 () 举世闻名 ()

2.请你选择下面的字填入括号中。半拌胖伴绊叛畔判

一个旧社会出生的, 曾经给牲口 () 过草料、养过猪牛羊的、身体肥 () 的青年, () 随着同村的一位士兵进入革命队伍。后来, 由于放松要求, 蜕化变质, () 夜三更窜到一个湖 () , 投靠敌人, 背 () 了祖国, 成为革命的 () 脚石, 最后被人民法院 () 了罪。

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辟静兴旺嘹亮精兵减政

B.忧虑轻蔑妒忌完壁归赵

C.照明吉祥魁梧一言九鼎

(三) 词语

知识点、能力点归纳: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词是语言中最基本的造句单位。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 注意积累词语, 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基础。小学生如果能掌握一定量的词语, 不仅有利于阅读, 更有利于写作。因此, 词语的积累和理解, 词语的辨析和运用是复习的重点。复习时要让学生知道:词语积累的主要途径有: (1) 从课文中积累; (2) 从课外阅读中积累; (3) 利用工具书积累; (4) 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积累。理解词语的主要方法有: (1) 从理解重点字字义入手理解词义; (2) 查阅字、词典理解词义; (3)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造句、词语搭配、选词填空、词语改错是词语训练的主要形式。

如习题:

1.读下面一段话, 在括号里填用“静”字组成的词语 (同一个词不能重复使用) 。

听说要到森林里去体验生活, 同学们激动的心情都无法 () 下来, 大约过了十分钟, 教室里才勉强 () 下来。回家后, 爷爷对我说:“到那么偏远 () 的地方去, 而且要在 () 的林中过夜, 那是非常可怕的。你要有心理准备呀!”

2.修改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再根据词语表达的意思填空。

目不转晴 () 赏心阅目 ()

眼花辽乱 ()

这三个词都含有“看”的意思, 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 其中____________表示看的东西多而混杂;____________表示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____________表示聚精会神地看。

3.照例子写出由人物或景物联想到的成语或四个字词语, 再选择一个所写的词语造句。

人物:周恩来大公无私詹天佑____________江姐____________

景物:大兴安岭____________

鸟的天堂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副对联, 完成练习。

有志者, 事竟成, 破釜沉舟, 百里秦川终属楚;

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1) 这副对联中用了两个成语, 是:____________;包含着古代四个国家的名称,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副对联给你的启发是:____________。

(四) 句子

知识点、能力点归纳:复习要让学生知道: (1) 句子是构成段落、篇章的基础。读文章时要一句一句理解才能读懂全篇;写文章要一句一句写通顺、写连贯, 才能写好全篇。句子按用途分, 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辨清各类句子, 对读好句子, 用好标点很有帮助。 (2) 理解句子的方法有: (1) 抓句子中的关键词语; (2) 联系前后, 顾及全篇; (3) 结合实际, 展开联想; (4) 了解时代背景; (5) 注意修辞手法等。 (3) 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用词不当、词序混乱、不合事理、前后矛盾、指代不明、重复累赘等。 (4) 写句子要注意用好关联词语, 还要学习简单的修辞手法。 (5) 要多背一些名言佳句, 并能恰当地加以运用。

如习题:

1.用上“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白色世界”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

2.仿写句子。

“田”字连着心, 多多思考聪明人;“咸”字连着心, 感谢老师多辛勤;“因”字连着心, ____________;“今”字连着心, ____________;“相”字连着心, ____________。

3.体会表达方式, 把句子补充完整。

生活是一杯酒, 散发着迷人的醉香;____________, 演奏着高低不同的音符;生活是一本书, ____________;生活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用修改符号改正下列文字中用错的字、词和病句。

篇9:初二下册语文作文

一、缘起:自打嘴巴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

教学《懒惰的智慧》时,笔者兼初二某班的班主任,面对那群不善劳动也不大愿意劳动的城里学生,周会课上常常对他们的值日、劳动情况进行表扬、批评,“奖勤罚懒”,而且常常引用朱德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对母亲勤劳善良一生的赞颂怀念作证,证明勤劳的重要。好了,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正在唠叨之际,学生将信将疑,接下来却要他自己堂而皇之地跟着课文去证明一下懒惰的智慧,岂非自打嘴巴?还有,前面一课刚讲完《最苦与最乐》,提倡先苦后乐的儒家进取精神,人生似乎应勤,后一课却一变来个“倡懒”。就算对比阅读,似乎也不应拿“勤”来开涮,堂堂皇皇的“倡懒”。

二、《懒惰的智慧》一文诡辩多多

1.论题“偷梁换柱”

语文版八年级(上)语文配套教师用书在《课文说明——不同凡响的立意》中指出:本文的论点是“正是懒惰激励了发明,促进了人类进步。”当我们读完全文,却很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懒惰的饭店服务员往往是最令人满意、最优秀的。他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都送到餐桌上,他讨厌哪怕多走半步路。”作者举这样的例子,不是为了证明优秀的服务员是勤于思考,善于工作的吗?何懒之有?少走半步路只不过是他熟练工作的一种结果罢了,与“懒”根本沾不上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懒惰”是这样定义的:不勤快、不爱工作、学习、动脑筋。不爱工作当得了优秀服务员吗?波弗莱·波特在机器上装了几根铁丝和几个螺栓,阀门就可自动开关,就说他是懒汉,是懒惰激励了他的发明,也是强辞夺理。明白人一眼可看出,这正是汉弗莱·波特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成果,何懒之有?至于说:“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都是懒汉,他们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不肯做”,那简直是荒谬之极,优秀工人也肯定会一千个不答应。没有多余的动作不是懒,是勤于练习,勤于思考,积极熟习操作的结果,谁说这是懒出来的?综上所述,文章的观点应该是:勤劳出智慧。作者在这里其实是偷换概念,胡扯一气,对论题进行了“偷梁换柱”。

2.论证方法“胡搞蛮缠”

从上述例子可知,作者把最优秀工人没有一个多余动作这个勤奋练习、熟练操作的结果说成懒惰,是错误地把结果当作了原因:因为懒惰,才没有一个多余动作。在逻辑上犯了“倒果为因”的错误。

在课文第二部分“精神的懒惰也同样促进了人类的进步”,作者的逻辑也相当混乱。在信口雌黄定下“许多重要的规则和定理都是懒汉想出来的”基调之后,又说出了一句:“这些人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寻找”一词不正说明了脑力劳动的艰辛付出吗?可见“懒汉”不懒。“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人准是懒汉”明显荒唐,牛顿划时代的发现是懒学习、懒思考、懒探索的结果吗?科学史上哪有这么回事?更荒谬的是作者在下面举例说明了所谓“懒汉”的劳动成果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我们应该感谢他们的劳动付出之后,又再次回到“胡搞蛮缠”上来,说是“懒汉承担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任”。这怎么推导得出发现者是懒汉?因为有发现,所以懒?论证方法“胡搞蛮缠”,犯了逻辑上的错误,诡辩多多。

三、教学效果与课文选编者的意图相距甚远

1.选文对训练初二学生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帮助不大

配套教师用书说,这篇课文“一扫某些议论文连篇累牍引用名人名言,板着脸说教,却少有个性与见解的写法”,“叙述语言不仅生动形象,且幽默传神,不乏机敏的俏皮”。幽默则幽默矣,俏皮也够俏皮了,但以议论文的标准衡量,则一塌糊涂。本单元的单元说明中编者教导学生“读议论文,要理清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面对这样的文章,作为教师的我们真不知应该怎样总结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荒谬;论据推不出论点;议论方法胡搞蛮缠。幽默真的很幽默,可怜那群刚学议论文的初二学生,则云里雾里。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些思想上新潮另类、论证方法上胡搞蛮缠的文章不知对提高学生议论文阅读和写作的技能有何帮助?

2.不必通过“颂懒”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用书中说:“这篇议论文是对传统思维观念的抨击。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创新已成为人类进步不竭动力的21世纪……本文是培养创新观念,激励创新思维的好教材”。的确,文章一反“赞勤”的传统思维观念,来个“颂懒”,反弹琵琶,很有新意。但是,反弹琵琶要有个“度”,“骄兵必败”我们不能说“骄兵必不败”,“不可滥竽充数”我们不能说“滥竽可以充数”。最主要的是,面对那一群是非观念还不很清楚,明确的懵懂少年,不能混淆视听,不能妄图通过“颂懒”来达到培养求异思维的目的。建议课文选编者,如果真要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逆向思维,可选其他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反弹琵琶”类文章。不过,笔者认为,初二学生初次接触议论文,还是先教会他们“正弹琵琶”比较稳妥。

四、教学现实与时代背景都有所发展

2006年广东高考评卷专家在点评语文科试卷时,就作文问题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语文评卷组副组长谢飘云教授说过这样的话:“议论文的写作非常重要,但近年高考卷很少见到高水平的议论文。一些学生连一个简单的道理都不能讲清楚,却热衷于去抄录一些花花草草的文句,这种倾向必须引起注意。”在语文教学的大讨论中,教材编写者披荆斩棘、荜路蓝缕,选择了很多“适应时代需要的新选文”,他们的思路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否有点矫枉过正?这种指导思想,对培养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是否有后续的不良影响?另外,现时党中央要求全国人民树立“八荣八耻”的道德观念,《懒惰的智慧》这样的文章还适合入选吗?符合“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道德要求吗?希望教材的选编者仔细斟酌,不再要录入这样的文章。

篇10:初二语文下册第6单元作文

——题记

静捧一抔黄土,驻足阳光,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日趋完善,聆听着中国梦振翅的乐音,看到那梦想走在阳光路上,洒满鲜花,一路芬芳。不知何时再耳畔响起了“中国梦”。“中国梦”顾名思义,是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它凝聚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向上心,是所有炎黄儿女的共同梦想。

听,我走在古桥上,惊诧着:原来污浊的潺潺溪流怎么清澈了许多?那汩汩清流“哗哗”地流淌,仿佛在诉说着浙江的“五水共治”。是的,“五水共治”——保饮水、治污水、排涝水、防洪水,抓节水。浙江率先提出了“五水共治”促使大江大河抑或小溪焕发出往昔的清澈见底,“天际霞光入水中”。

“五水共治”其实是我吗所有人的梦,当科技带来的“残余垃圾”逐渐掩埋了我们看到河水的视线时人们唏嘘叹息:原来的“链锤菡萏花开上玉溪栏杆倒影中。”去哪里了?是否只存在于诗人的诗词里中?

不光是河流湖泊受到了污染,甚至我们的日常生活水也受到了影响,更痛心的是:还有人没有醒悟,在无顾忌的大肆浪费水。在曾经,“哗哗”的流水声道出了我的心痛……

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梦,“五水共治”,我知道,虽然现在这个梦还在实现的坎坷路上,但我相信,这个梦中有破茧成蝶的一天。

看着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我闲的遐想。在哪没有什么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

篇11:咏物抒怀的初二下册语文作文

窗台的角落里,有一个用透明花瓶装着的水培吊兰。凑近一瞧,才发现瓶中只剩瓶底薄薄一层的水了。

我赶忙拿来喷壶,倒足了水又喷了些给它,生怕它再渴着。

放下喷壶,我静静的观察着这盆吊兰。令我惊讶的是,长时间的缺水,并没有让它枯萎不振。相反,它每一个叶子都精神抖擞的朝着窗边生长,整株花也微微倾向窗户的方向,似乎是对窗外的世界和阳光充满好奇和渴望。正上方有几根很长的叶子,微微的向四边弯着腰。长叶子下面围着一圈圈的短叶,它们互相支撑着,维持着所有中间叶子向上的生长方向。它的根密而长,轻轻将整株花拉起,我才发现它的根因为长时间在瓶中,已经围出了一个方形的轮廓。不难看出,它白白的根上有许多新长出的嫩绿色叶子。我不禁感叹,一株看似不起眼的吊兰,竟能在长时间缺水的情况下依然茂盛的生长!

吊兰没有其他花或植物那样浓郁的芳香,也没有鲜艳的花朵,只有朴素的,旺盛的绿叶在四季生长。吊兰有着极强的生命力,随便分一只带根的叶子出来,插在水中,不需要多久,它就可以长出新的叶子,变成一株新的植物。分几株吊兰放在房间里,每当忙碌之余抬起头看见它,就会被它的长势所感动。

心有阳光,便能成长。

吊兰朴素而不屈不挠的奋进精神,让我想起一群“可爱的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直默默驻守我国长长的边境线,虽然条件艰苦,但从不退后一步。他们在平凡中坚持,在艰苦中分动。他们就是祖国的边防战士。

记得之前看过采访边防战士的视频。在世界之巅的雪域高原上,边防战士们穿着厚厚的衣服,戴着厚厚的帽子。满脸微笑着在视频中向远在家里的亲人问好。而花絮里却看到他们在角落中一个人独自落泪。

虽然是在白雪皑皑的高原上,但他们的巡逻和训练从未间断。即使忍受着凛冽的寒风、艰苦的条件和无尽的思念,他们仍然无怨无悔的驻守边疆,肩负着保家卫国的使命。

吊兰虽朴素,战士虽平凡,但他们都有着不折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

篇12:环保类的冀教版初二下册语文作文

本应该是湛蓝的天空却被一个个高耸入云的大烟囱冒出的烟染的灰蒙蒙的,本应该是光滑的柏油马路却被上面成堆的垃圾改变了模样。我想,之所以地球妈妈会变成这样,是因为我们人类不保护环境、不珍惜环境,残忍的将垃圾随地乱扔,把一望无际的森林砍成了沙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每天早晨,当我拉开窗帘的时候,看见窗外白茫茫的一片,又是一个雾霾天。上学的路上看见人们一个个戴着大口罩,埋怨着这个鬼天气。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人类不就是罪魁祸首么!看到那马路上汽车排放出的乌黑尾气,我心痛不已。

十一小长假的时候,我看见电视新闻中说某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的山上到处是食品袋、矿泉水瓶等垃圾,与巍峨的群山显得格格不入。为此有许多清洁工冒着生命危险去捡这些人们随手扔的垃圾。在捡的过程中还有垃圾不断的被从山上面扔下来。我绝望了,难道我们的素质那么差么?

未来的天空应该是美丽的蓝色,空气应当用“优”这个字来描述。烟囱也不要冒出可怕重黑色的烟。我们想让草地绿起来,想让白云白起来,可这一切,都能变成现实么?

我给大家提出一份倡议书,只有我们能做到,我的环境梦想一定会实现。

1、少开车、多走路、节约空气。

2、不要乱扔垃圾、不要破坏环境。

3、不要砍伐树木,防止水土流失。

篇13:初二下册语文作文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内容编排由六个单元组成。其中, 第六单元的“诗词诵读”一栏, 编选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可在参考《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时, 却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现将其中一段内容抄录如下:

这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 内容是追叙一次夏日出游的欢乐情景, 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构思十分巧妙, 作者不重写出游的全过程, 只写溪边饮酒后归途中的经历, 充满了诗情画意, 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词作中新奇的意境、动态景物的美感, 以及语言的清新流畅, 使这首词堪称佳作。

百思不得其解的我回过头来再次仔细研读教科书, 依然觉得两者毫无内在联系, 几次对照之后, 才恍然大悟。原来《教师教学用书》提供的是李清照的另一首《如梦令》, 即《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随即找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加以对照, 证实本人判断正确无误。

篇14:初二下册语文作文

【关键词】初中 初二现象 语文教学 教育策略

初中教育教学阶段中,初二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教师进行科学知识、思想道德与心理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身体发展快速、心理极度敏感,多数会出现较为反常的行为,相关教育学者称其为“初二现象”,它严重影响着初二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初二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科教师必须提高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等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一、简述“初二现象”

(一)“初二现象”的含义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开始对很多事情变得在意,并逐渐形成较强的自我意识,面对教师的批评与管教,多表现出逆反心理等,相关教育学者将这个现象称为“初二现象”。具体来讲,就是指在初二教育教学阶段,学生出现的难以管理、教育的现象。“初二现象”严重危害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学生处于人生的交叉路口,一旦不加以引导,很可能走上错误的道路。

(二)“初二现象”的主要表现

第一,不同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上差异较大。初二教育教学阶段,课程逐渐增多且内容难度逐渐提高,使学生学习压力增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也趋于激烈化。有的学生对此感到难以适应,在努力之后成绩仍然得不到提高;有的学生本身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与丰富的生活常识,对新奇的事物、知识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动机,成绩自然逐渐提高。另外,有些学生开始对某一科课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出现偏科问题,影响学生的升学与全面发展。

第二,学生思想变化剧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初二的学生还没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他们的自控能力、是非善恶判断能力与对事情的理性分析能力也比较弱,因此,一旦有人对其进行不良引导,那么他们很可能会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比如,少部分学生经不住物质诱惑,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进行盗窃、斗殴、抢劫等行为,荒废了学业,影响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三,出现“青春期萌动”现象。初二的学生大多处于十四五岁的年纪,他们对青春期的知识了解不多,对异性容易产生好感,尤其是在集体生活中,错把友谊当爱情,出现“早恋”问题。另外,学生在集体学习与生活中,相同兴趣的学生容易聚到一起,情感交往过密,一个学生的思想行为往往可以影响整体集体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而出现一些不良问题,值得教师家长注意。

(三)“初二现象”的成因

第一,学生自身原因。初二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关键时期,自身的独立与依赖心理互相矛盾,致使他们的行为出现反常;同时,初二学生由于身体向着青春期发展以及生活阅历的增加,对事物的认知也在发生转变,他们渴望自由、渴望与异性交往,这是产生早恋现象的主要原因。

第二,学校教学原因。初二课程数目增多、内容加深,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受到极大的挑战。一些教师并没有积极地思考、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而是一味地以“灌输法”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另外,部分教师在教育管教学生的时候,运用不正确的言语、方式,也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第三,家长沟通原因。现在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多数采取满足其要求的方法来表达亲情,却很少与子女进行有效地沟通,家长并不了解子女真正需要什么,也不了解怎样教育子女。长此以往,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受到阻碍,也影响学生的情感发展。

二、由“初二现象”引发的语文教学思考

“初二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注意,初中教师,尤其是担任初二年级的教师,更是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应对“初二现象”。作为初中重要课程之一的语文学科,语文教师更应该主动思考应对“初二现象”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初二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初中语文课程的教育意义

初中语文课程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道德品质。因此可以说,初中语文是具有人文特性的,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与关键,不仅肩负着语文知识技能的传授,同时肩负着提高学生素养、塑造学生思想品质的重任。初二语文课程教材在设置中,主要以生命、精神为题材,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与心理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思考生命真谛、探讨精神追求,从而引导学生的心理向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帮助学生顺利升学、全面发展。

(二)语文教学中应对“初二现象”的策略

第一,发挥学科优势,引导学生抒发情感。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即是写作。写作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想法、抒发情感。因此,初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设置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目,并科学、合理地给出教学评语,使学生能够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与教师成为朋友,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接受教师的管教与帮助。

第二,开发多彩课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二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他们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开发多彩的课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教学方法的多变性、启发性与新鲜性,使学生时刻都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将全部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过多关注其他不利己的事物,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第三,适时给予学生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途径,同时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行为以及学习心态等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要注意用词的严谨性,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切忌妄自对学生的未来下结论。这样的评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在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过程中,认识到自身思想行为的错误与不足之处,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自我改正与提高,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达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教育教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语文对于帮助初二学生度过情感、心理等难关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二语文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从知识、兴趣、情感、道德等不同方面,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正不良行为,帮助学生确立以“不断地提高自我能力与素质”为目的而积极学习,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参考资料】

[1]王小平,张平俊.“初二现象”成因透视及其教育策略[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8).

[2]周军. 对“初二现象”的思考[J]. 教学与管理, 2003(01) .

[3]马玉顺. 值得重视的“初二现象”[J]. 山东教育, 2005(08) .

[4]雍 琴. 班主任如何直面“初二现象”[J]. 教学与管理, 2002(28) .

[5]钟 雨.坚持正确方向,不断深化改革——谈中学语文教材的思想道德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5(02).

[6]唐德荣.浅谈初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 学周刊B版,2010(11).

[7]陈贵琴.因材施教推波助澜——初二年级尖子生语文教学方法初探[J]. 科学咨询,2011(21).

上一篇:杆路迁改割接施工合同下一篇: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