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健康教育下册教案

2022-10-16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二健康教育下册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初二健康教育下册教案

初二数学下册教案

16. 1 分式

【学习目标】

1. 理解分式的定义并会正确区分整式和分式 2. 会求分式有意义时分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1.1分式(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章前图—P4练习前。注意: ① 3个“思考”和1个“思考云图”中的内容,思考分式的定义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② 注意例2的格式和步骤。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出示检测题:P4练习

1、

2、3 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3、评:第1题3个一起看,对不对?为什么?若对,讲,为什么?若不对,让学生讨论错在什么地方和错误原因

第2题:分式写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分式的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是整式,其中分母中含有的字母的式子

整式写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分母中不含有字母,整式与分式的区别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区别:整式中不含有字母,分式中分母含有字母。

第3题:第1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分母不等于0,最后结果对吗?若对,结束,若错,让学生更正错误。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8

2、3 选做题: 1

六、教学反思:

16.1.2 分式的基本性质(1)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分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用式子表达. 2.会正确运用分式的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4练习下面的内容至P6“思考”上面的内容。①注意“黄色书签”的提示和“思考云图”中的问题,思考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②注意P5例2的格式和步骤,思考:分式变形的根据是什么?分子、分母是如何变化的?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 出示检测题:

2x4xy y() 1.填空题:

xy()xy(xy)2

2.P8:4(2)

b. 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 第1题:2个一起看:若对,则问为什么对?若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归纳分式的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教师板书)

评: 第2题:要判断两个分式是否相等,

第一步要干什么?(教师板书:第一步:)引导学生 回答:将分式变形(教师板书). 第二步干什么?看分式的变形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第二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第三步干什么?(教师板书:第三步:)引导学生回答:判断变形是否正确,若正

确,则相等,若不正确,则不相等 (教师板书).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8:4. P9:5 选做题:P9:12.

六、教学反思:

16.1.3 分式的基本性质(2 )

【学习目标】

1.会正确运用分式的性质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2. 理解并识记什么是最简分式和最简公分母.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1.3分式的基本性质(2)(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6“思考”至P8练习上面的内容。①注意“黄色书签”的提示和“思考云图”中的问题.②注意例

3、例4的格式和步骤,思考分式是如何约分和通分的,结果有社么要求.思考什么是最简分式和最简公分母.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 出示检测题:P8练习

1、

2、. b. 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 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 第1题:4个一起看:要约分,第一步要干什么?(教师板书:第一步)引导学生回答:找分子、分母的公因式(教师板书)看公因式找得对吗?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若全对,则看第2步. 第二步要干什么?(教师板书:第二步)引导学生回答: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教

师板书:约分)

第三步看约分的结果对吗?(教师板书:第三步:约分的结果)引导学生回答:结果必须是最简分式或整式(教师板书). 评: 第2题:2个一起看:要通分,

第一步要干什么?(教师板书:第一步)引导学生回答:第一步:找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教师板书:找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找得对不对?引导学生回答: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教师板书).“

第二步:通分得对不对?若对,为什么对?若错,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作相同的变形 (教师板书). 注意:约分、通分都是分式的恒等变形,变形前后分式的值不变.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9:

6、7 . 选做题:P9:13

六、教学反思:

16.2.1 分式的乘除 (1)

【学习目标】

理解并识记分式的乘法法则、除法法则并会正确运用.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2.1分式的乘除(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0至P12例3上面的内容。①注意“黄色书签”的提示和“思考云图”中的问题.②注意例1的格式和步骤,思考是如何运用分式的乘法法则、除法法则进行乘除计算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如何做,结果有什么要求.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③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4、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5、检测自学效果:

a. 出示检测题:P13练习

2、3. b. 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分两组做:2(1)、(3) 3(1)和2(2)、(4) 3(2))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 第2题的(1)(4):

第一步:它们做了什么运算?引导学生回答:分式的乘法(教师板书“ 分式乘分式:”).乘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用分子的积做分子、分母的积做分母(教师板书: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第二步:看结果乘得对吗?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若对,为什么对. 引导学生回答:结果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教师板书). 评: 第2题的(2)(3):

第一步:它们做了什么运算?引导学生回答:分式的除法(教师板书“ 分式除以分式:”).除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教师板书: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第二步:看结果除得对吗?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若对,为什么对. 引导学生回答:结果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教师板书) . 评: 第3题的(1)(2):

这两个题的分子、分母是单项式吗,那是什么?引导 学生回答:是多项式(教师板书: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这种情况如何做呢?引导学生回答:先分解因式便于约分(教师板书:先分解因式)下面的步骤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错,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用分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计算.(教师板书:再用分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计算).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22:1(1)、(3) . 2(3)、(4). 选做题:P22:1(2)、(4) . 2(1)、(2).

六、教学反思:.

16.2.1 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会正确、熟练地进行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2.1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2例3至P13例4的内容。①注意“黄色书签”的提示.②注意例

3、例4的格式和步骤,思考是如何进行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的,结果有什么要求.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 出示检测题:P15练习1. b. 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分别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 第1题的(1)(2):

看这两个题,都是什么运算?引导学生回答:乘、除混合运算,(教师板书:乘、除混合运算)

第一步:这两位同学的第一步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先把除法变为乘法(教师板书“变除为乘”).变得对不对?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要乘除数的倒数(教师板书:乘除数的倒数). 第二步: 看他们的第二步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 引导学生回答:再进行乘法运算(教师板书). 第三步:看结果乘得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 引导学生回答:结果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教师板书) .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22:3(1)、(2) .

选做题:P23:10 . 思做题:P23:11

六、教学反思:

16.2.1 分式的乘除(3)——乘方

【学习目标】

1、 会正确地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

2、 会正确地进行分式的乘方、乘、除混合运算.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2.3分式的乘除(3)—乘方(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3“思考”至P14的内容。①注意“黄色书签”的提示和解答“思考”中的问题.②注意例5的格式和步骤,思考是如何进行分式的乘方及乘、除混合运算的,结果有什么要求.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 出示检测题:P15练习1. b. 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分别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 第2题的(1):

看这个题,是什么运算?引导学生回答:乘方运算,(教师板书:乘方运算)

第一步:这两位同学的第一步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教师板书: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第二步: 看乘方的结果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 引导学生回答:结果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教师板书). 评: 第2题的(2):

看这个题,是什么运算?引导学生回答:乘方、乘、除混合运算,(教师板书:乘方、乘、除混合运算)

第一步:这两位同学的第一步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先进行乘方运算.(教师板书:“先乘方”). 第二步: 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 引导学生回答:再进行乘、除(教师板书:“再乘除”). 第三步: 看结果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 引导学生回答:结果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教师板书).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22:3(3)、(4)

选做题:P36:3(1) . 思做题:P36:2(2)(5)(6)

六、教学反思:

16.2.2 分式的加减 (1)

【学习目标】

理解并识记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并会正确运用.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2.2分式的加减(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5练习下面至P16 的内容。①回答“思考”和“思考云图”中的问题.②注意例6的格式和步骤,思考是如何运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的,结果有什么要求.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3、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三、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四、检测自学效果:

a. 出示检测题:P16练习1(2)、2(3). b. 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 做。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 第1题的(2):

第一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教师板书). 第二步:看结果对吗?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若对,为什么对. 引导学生回答:结果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教师板书). 评: 第2题的(3):

看它和第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回答:是异分母分式相加减(教师板书“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 第一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教师板书: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 第二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变为同分母分式后,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进行加减(教师板书:再加减).

第三步:看结果除得对吗?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若对,为什么对. 引导学生回答:结果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教师板书) .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P23:4(1)(3) 5(1)(2)(3)、. 选做题:P23:4(2)、(4) 和 5(4)、. P16:1(1)和2(1)(2)

七、教学反思:

16.2.2加减乘除混合运算(2)

学习目标:

会正确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出示投影】

二、自学指导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自学,请大家先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7---P18练习前的内容,注意

1、 P17“黄色书签”中的内容

2、例

7、例8的解题格式和步骤,思考并总结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如用疑问,可以小声和同桌讨论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式的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认真看书。

2、学生检验

出示检测题:P138 练习题

四、更正、讨论 (1)(2)一起评:

这是什么运算?引导学生回答: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第一步对不对?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乘方(板书) 第二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乘方后再乘除,然后加减(板书) 教师强调: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德

结果对不对?对则结束,错则引导学生更正讨论 五:课堂作业:必做题 P23 6 选做题 P24 15

六、教后反思:

16.2.3 整数指数幂 (1)

【学习目标】

理解并识记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并且会正确运用.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2.3整数指数幂(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8练习下面至P20的内容。①注意“黄色书签”的提示,回答“思考”和“探究”中问题.②注意例

9、例10的格式和步骤,思考是如何运用整数指数幂进行运算的,结果的指数有什么要求.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 出示检测题:P21练习

1、2. b. 学生检测:让3位学生分别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 第1题:

看(1)(2)(3)的第一问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教师板书)

看(1)(2)(3)的第二问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a的-n次幂等于a的n次幂的倒数,(其中,n是正整数)(教师板书)

评: 第2题:

看这两个题的第一步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回答:先计算幂的乘方(教师板书“先计算幂的乘方”). 第二步: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 引导学生回答:再计算同底数幂的乘法和除法(教师板书) . 第三步:看结果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有错,则问为什么错. 引导学生回答:结果写成整数指数幂(教师板书) .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23:7 . 选做题:P36:3(2)(4)

六、教学反思:

16.2.3整数指数幂(2)—科学计数法

[学习目标]

1、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2.3整数指数幂(2)—科学计数

法(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大家顺利达到学习目标,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认真看书自学。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21--- P22练习前面注意:

1回答“思考”中的问题,理解如何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

○2看例11是如何运用科学计数法?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学生练习:检测题:P22 1. 2 (让3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下面做.)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同学们认真看堂上板演的内容,如果有错误或不同解法的请上来更正或补充。

2、讨论、归纳

评:

①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一个数的形式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a×10n

②先评(1)题:a求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a是大于等于1小于10的数,n求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n是一个负整数.(教师板书). ③结果对不对?对则结束.错则更正、讨论.(教师注意:--0.00003前的负号。 ④评(2)题结果对不对?对则结束.错则更正、讨论?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课本P23

8、 9

六、教后反思:

16.3.1 分式方程(1)

【学习目标】

1.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分式方程?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3.1分式方程(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26至P29练习下面的内容。①回答“思考”和“思考云图”中的问题,.②注意

例1例2的格式和步骤,思考:解分式方程有几步,为什么未知数的值使最简分母等于0时就不是原方程的解。

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④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 出示检测题:P29练习(2) (3)。

b. 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1) 师:这是什么方程?生:分式方程。师: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方式方程。(2)第一步:去分母后,得到了什么方程?引导学生回答:整式方程。(3)第二步对不对?进行了什么运算?引导学生回答解整式方程。(4)第三步检验的对不对?为什么检验?引导学生回答:原分式方程的分母不为零。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32:

1、(1)(3)(5)(7) 选做题:P32:

1、(2)(4) (6) (8)

六、教学反思:

16.2.3分式方程(2)---------应用

学习目标:

会用分时方程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式方程(2)----应用,本节可的学习目标是: 【出示投影】

二、自学指导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自学,请大家先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29练习下面-----P31练习上面。注意:

① 例题的分析部分和“思考云图”中的内容,思考如何用分式方程列等量关系。

② 注意例题的格式和步骤,思考验根这一步是否可以去掉,从几个方面来考虑验根。 6分钟,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式的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认真看书。

2、学生检验

出示检测题:P31练习

1、2

四、更正、讨论

1、更正

让学生一个一个更正,充分暴露问题。

2、讨论

1、2题

1、 用分式方程来解应用题,第1步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设”看着两个设的对不对?若对则看下一步,若不对,指出错误地方及原因。

2、 第2步要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列分式方程,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用分式方程列等量关系是否正确。

3、 第3步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解分式方程,分式方程解的对不对?若对则评下一步;若错则讨论为什么?

4、 第4步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验根,能省略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不能。教师强调要双检。

5、 最后一步,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五、课堂作业:

课本P32 必做题:

3、4 选做题:5 思考题:7

六、教后反思:

17.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理解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出示投影】

二、自学指导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自学,请大家先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39---P40练习前的内容,注意

1、 分析思考中的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2、 “黄色书签”的内容,思考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3、 注意例题的格式和步骤

如用疑问,可以小声和同桌讨论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式的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认真看书。

2、学生检验

出示检测题:P46 练习

1、3

四、更正、讨论

评:第1题:①函数解析式表示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变量之间反比例关系

k②这些函数是什么函数?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它符合y的形式且k0

x第3题(1)函数解析式求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因为y是x的反比k例函数,所以设y,在把x=2,y=6代入上式求k的值

x (2)求的对不对?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必做题:P46

1、2 选做题:P47 5

六、教后反思:

17.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学习目标:

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像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出示投影】

二、自学指导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自学,请大家先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41---P43练习前的内容,注意

4、 看懂P41“云图”中的问题,回答思考中的问题

5、 观察P42思考部分回答“云图”中的问题,归纳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6、 思考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区别和联系 如用疑问,可以小声和同桌讨论或举手问老师 8分钟,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式的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认真看书。

2、学生检验

出示检测题:P141 练习

1、2

四、更正、讨论

①第一题,反比例函数图像找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反比例函数图像是两条曲线 ②第二题,找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a:它是反比例函数;b:经过

一、三象限,所以k>0 五:课堂作业:

① ②

六、教后反思:

17.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

[学习目标]:

1、会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来解题。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7.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44练习下面的内容至P45练习上面的内容,注意:

① 2个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思考如何由图象上的已知点来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所在的象限、变化趋势;

② 如何判断已知点是否在所求(已知)函数的图象上。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 出示检测题:P45:练习

1、2 b. 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 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 先看第1问:这位同学的答案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归纳知图象一点的坐标,可推出图象所在的象限,从而推出k值,得出函数的增减性。

再看第2问,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判断法:(1)看所在象限,且符合要求;(2)具体代入检验。

共看第1问 , 对不对?为什么? 引导学生根据图象判断另一支所在象限,根据k值,求常数n。

再看第2问 , 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归纳由图象的增减性比较两点的横、纵坐标的

大小。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47

7、9 选做题:P60 5 思考题P61 8

六、教学反思:

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

[学习目标]

1、 会根据已知条件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 会用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51例2—P52结束),注意: ①例题的解题格式和步骤; ②如何求k值;

③如何用反比例函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如有疑问,可以小声问同桌或举手请老师帮助.预祝大家自学成功!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帮助排难。

2、检测自学效果:

同学们,下面要考考大家,看谁自学得最好!请看检测题:

a. 出示检测题:P54:练习 2 b. 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 做。

请大家把子写端正,步骤写规范!

教师下去巡视,重点看差生,收集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写在黑板上,并考虑:讲什么?怎么讲?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板演的内容是否有错误或自己有不同解法的,请上讲台更正或补充.

2、讨论、归纳

评:看第1问:①要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要先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先求k值。(教师板书先求k值)k值求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用已知条件求解k值。

②函数关系式写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写成y=k/x的形式。(教师板书:写函数解析式)

看第2问:第1步要先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求t=4时,y的值。

第2步如何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利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来分析回答。(教师板书:用函数解析式)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54: 3 P55: 6 选做题:P61 : 7 思考题: P61: 11

六、教学反思:

17.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3)

[学习目标]

3、 灵活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3)(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53例4至本页结束部分的内容,注意: ① 黄色标签的提示并填空。

② 看利4的解题格式和步骤,弄清解题思路。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4、检测自学效果:

a. 出示检测题:P54:练习 3 b. 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 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看第1问: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第1步要先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先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教师板书确定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解析式求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解析式求得对(错)的原因。

看第2问:第1步要求每块瓷砖多少块要先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第2步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反比例来分配。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55 6 选做题:P55 7

六、教学反思:

18.1勾股定理

[学习目标]

1、理解勾股定理及其推导过程。

2、会正确运用勾股定理解题。 [学习过程]

一、 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8.1勾股定理(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 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十八章章前图至P67. 注意: ①“黄色标签”的提示和“思考”中的问题。 ②结合图形理解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 ③思考“探究”中的问题,填空。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68

1、2 b. 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 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看第1题:

要想用圆盖去盖住这个正方形洞口,需要什么条件?引导学生回答:直径大于正方形的对角线。看第1步,对角线求得对不对?若对,为什么对?若错,引导学生找错误的地方,并归纳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c,则a + b = c。

再看第2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要比较、判断。看比较,判断的对不对? 若对,接着评下一题,若不对,更正错误的地方。(估计为题不大)

看第2题:第1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c,则a + b = c,可得到a = c – b,用勾股定理求出直角边,因此,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边长,可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69

1、

2、3 选做题:P70

4、2 思考题:P70 7

六、教学反思:

18.1勾股定理(2)

[学习目标] 会正确运用勾股定理。

[学习过程]

一、 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8.1勾股定理(2)(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 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68练习下面至P69练习上面。注意: ① 思考“探究3”中的问题,填空上空白。

② 结合图形思考如何运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找出表示无理数的点。 5分钟后,比谁会用同样的方法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三、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69 练习

1、2 b. 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 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要在数轴上表示点 17 ,第一步,要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利用勾股定理。看a + b = 17 = 17,因为4 + 1 = 17,所以找点4和点1,分别以4和1长为直角边做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 17 。

看第1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先找表示4的点,(教师板书)找得对吗?同(1)共同评。

再看第2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在点4处做垂线段1。(教师板书)

再看第3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做斜边,斜边长为 17 。(教师板书)

再看第4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在数轴上找点 17 。方法是以0为圆心,17 长为半径画弧,与x轴的正半轴的交点即 17。(教师板书:画弧,找交点)

评:第2题:

先看第1问:

第一步:先看BD求得对不对?为什么?(估计问题不大)若不对,引导学生纠正;若对,看第二步。

第二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利用勾股定理求AD。

再看第2问:面积公式用的对吗?引导学生看第1步。再看计算得对吗?若不对,引导学生更正、讨论。如对,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强调要按要求保留数位。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70

5、

6、8 选做题:P70

7、9 思考题:P71 10

六、教学反思: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学习目标]

1、 理解、识记并会正确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2、 理解什么是互逆命题、逆定理。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了使同学们顺利地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68练习下面至P69练习上面。注意:

③ “黄色标签”和“思考云图”中的提示,思考“探究”中的问题。 ④ 结合实例,理解什么是互逆命题、逆定理。 ⑤ 例1例2的解题思路、步骤和格式。

6分钟后,比谁会用同样的方法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

2、检测自学效果: a、出示检测题:P75 练习

1、2 b. 学生检测:让两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 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讨论、归纳

1、自由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是否正确,找一找有没有错误,1分钟后比谁能找出错误并更正。

2、讨论、归纳

评:看第1题: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只要能变形成为a + b = c ,就可以判断三角形是直角形。

第2题:看这两个题的第一问:两个逆命题写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把原来的结论写成条件,把原来的条件写成结论。看写得对不对?若不对,让学生讨论、更正。若对,再看第二问。

第二问:共看第1题的逆命题成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判断并指出逆命题成立,则是逆定理。

再看第2题的逆命题成立吗?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不成立,要举出反例或说出理由。最后老师总结:原命题成立,则逆命题不一定成立。(教师板书)

原命题 条件 结论

逆命题 条件 结论

五、课堂作业

必做题:P76

1、2 选做题:P76

3、5 思考题:P76

4、6

六、教学反思:

19.1 平行四边形(1)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并会正确表示。

2、理解、识记并能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边、角两方面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9.1平行四边形(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这两个学习目标,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十九章章前图—P84练习之前),注意:

①根据P83的“探究”动手画平行四边形并度量它的边和角和“思考云图”中问题。 ②平行四边形的表示方法及两条性质的证明过程并能口述。 ③例1的解题格式和步骤。

5分钟后,看谁能做与例题相似的题。

如有疑问,可向同桌请教,也可举手问老师。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1

2、检测自学效果:

①提问:同学们,看完了吗?请看完的举手。请说说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指名)能口述这两个性质证明过程的举手。

②检测题:

a. 出示检测题:P84:练习

1、

2、3 b. 学生检测:让三位学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 做。

请大家书写工整!

教师下去巡视,重点看差生,收集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写在黑板上,并考虑:讲什么?怎么讲?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板演的内容是否有错误或自己有不同解法的,请上讲台更正或补充.

五、讨论、归纳

评:图画得对不对?平行四边形表示得对吗?组织学生讨论。

看第1题:第 1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教师板书) 第2步:周长求得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不对,引导学生更正讨论。(估计问题不大) 看第2题:第1步,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通过邻补角的定义求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内角 。

第2步,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教师板书) 看第3题:回答是否正确?强调要“依次”写。

先看第1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判断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板书:先判定)

再看第2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运用性质得到对边相等。(教师板书:再运用性质解决问题)

教师归纳: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它的两条性质,要求大家记好、用好。现在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来记忆,比谁背得最快最熟!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P90:

1、 2 选做题:《基础训练》P52:1—5 思考题:P91: 6

七、教学反思:

19.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

[学习目标] 理解、并会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学习过程]

22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19.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85—P86练习上面)。注意:

① 回答“探究”中的问题; ② 思考这个性质的证明过程; ③ 例2的步骤、格式.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看完了吗?下面我们要比一比,哪位同学自学得最认真、效果最好!自学竞赛开始!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地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下面,要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这条性质来解题?) a、出示检测题: P86 练习 2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 第2题:

1. 看第1步,要证明OE=OF,必须先证明什么?再证明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要证OE=OF,

23

必须先证明它们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再证明这两条线段相等. 对不对?认为对的举手?学生举手.教师:好!正确. 2.三角形AOE与三角形COF全等,证明得对吗?(组织学生讨论三角形全等的证明过程是否正确.) a. 两组对应角相等证明得对吗?为什么?学生答对即可,教师不重复. b. 对应边相等证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第2步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推出结论。(这是以前所学,就不细讲了.)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又一个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运用这个性质可以证明、计算线段相等.运用时,只要知道是平行四边形,就等于知道了两组线段分别相等.这样,证明、计算就多了一个条件.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 P91 3 选做题: P86 练习 1 思考题: P92 13

七、教学反思:

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

[学习目标] 理解并会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

(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24

认真看课本(P86练习下面—P87练习上面)。注意: ④ “思考”和“探究”中问题。 ⑤ “思考云图“中问题。 ⑥ 例3的格式、步骤。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请看我手中的四边形,它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它是什么样的四边形?认真看我的演示,它的形状变化了吗?在图形变化的过程中,它一直是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相同方法演示另一个,让两条线断的中点重合,转动木条,它始终是平行四边形吗?引导学生回答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现在,全部理解的请举手。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判定定理来解题?)

a、出示检测题: P87 练习 1 P91 5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 讨论

第一题: 第1步:这两组对边平行(AB‖DC,AD‖BC),对不对?为什么?再看这两组:DC‖EF,DE‖CF,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理由。要证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运用的判定定理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板书)

第2步:AB‖EF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口述证明过程。教师肯定并强调要考虑全面,不要漏掉. 第5题:

第1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如果正确,教师肯定;如果错误,组织学生更正。把结论变成求证。

第2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根据中点的定义得到线段的一半关系。如果正确,

25

教师肯定;如果错误,组织学生更正。把结论变成求证。

第3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板书)

六、 课堂作业

必做题:P91 4 9 选做题:P92 11 思考题:基础训练P56 1—9

七、教学反思:

19.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学习目标]

1、 理解并会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理解并会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9.1.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88—P89“思考云图”下面的蓝体字)。注意: ① “探究” 和“思考云图”中问题。 ② “黄色书签“的提示。

③ 辅助线的作法、写法及例4的格式和步骤。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26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现在,全部理解的请举手。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来解题?) a、出示检测题: P90 练习

1、 2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 讨论

第一题: 第1步:先证DF∥=BC,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第2步: DF∥=EC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由于中点的性质得出。

第3步:四边形 DECF是平行四边形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运用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教师板书) 下面另外2个平行四边形证明的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或及时纠正,让学生学会“同理可得”的格式如何写。(只需写结论) 第二题:第1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第2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第3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本节课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又一个判定定理,到现在我们共学习了哪几个判定定理?引导学生回答:两组对边相等;两组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

这些判定定理都是判定四边形最常用的方法,还有吗?引导学生回答定义也是。在运用时,我们应根据已知条件是边、还是角或对角线去选择恰当的判定方法,使证明或计算简洁、明了。

六、 课堂作业

必做题:P91 4 (不用上节课的方法做)

选做题:P92 10

27

思考题:P91 6 7

七、教学反思:

19.2.1 矩形(1)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矩形,举行有哪些性质,会正确运用矩形的性质来证明和计算。

2、理解并会推导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学习过程]

一、 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9.2.1矩形(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 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94—P95练习上面)。注意:

④ 理解什么是矩形,并回答 “思考云图”中问题。 ⑤ “探究“中的问题。 ⑥ 例1的格式和步骤。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能仿照例题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现在,全部理解的请举手。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正确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来解题?) a、出示检测题: P95 练习

1、 3

28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 讨论

第一题: 第1步:相等的线段找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对边相等,对角线相等且平分。(教师板书)

第2步:相等的角找得对不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a、四个角都相等。b、对顶角相等。c、被对角线分成的四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教师板书) 第三题:第1步,AB求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由矩形的性质推出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平分,所以OA=OB,又由于

第2步,AD求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在直角三角形ABD中,知一直角边和斜边,求直角边AD。

六、 课堂作业

必做题:P95 2 P102 4 选做题:

思考题:

七、教学反思:

19.2.1 矩形的判定(2)

[学习目标] 理解并会正确运用矩形的判定定理。

[学习过程]

二、 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9.2.1 矩形(2)(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 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29

认真看课本(P95练习下面—P96练习上面)。注意: ⑦ 思考矩形的判定方法有哪几种?

⑧ 由平行四边形转化为矩形须满足哪些条件?

由四边形转化为矩形须满足哪些条件? ⑨ 回答P96“思考”中问题。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现在,全部理解的请举手。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正确运用矩形的判定来解题?) a、出示检测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B.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C.三个角是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D.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 P96 练习 2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 讨论

第一题:对不对?为什么?A、B选项为什么错了?引导学生回答:应该是平行四边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转变得到了矩形。让学生演示从平行四边形转化矩形时,边、角、对角线,有什么变化?满足什么条件时,平行四边形能转化为矩形。C为什么错?D为什么对?引导学生回答由四边

30

形转化为矩形,是三个角是90°。

第二题:第一步,要先证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求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看证明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只需证明其对角线相等。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故由条件三角形AOB是等边三角形推出AO=BO,进而推出2OA=2OB,即AC=BD,从而推出平行四边形ABCD是矩形。

第二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运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需求出另一条边长,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后代入面积公式即得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

六、 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02 习题19.2 1 2 选做题: P102 习题19.2 3 P96 练习 1 思考题: P103 习题19.2 8

七、教学反思:

19.2.2 菱形(1)

[学习目标]

1、

2、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9.2.2菱形(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 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97—P98练习上面)。注意: ⑩ 菱形的概念。

⑪ 比较菱形的边和对角线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的边和对角线有什么特殊之处? ⑫ 例2的格式和步骤。

31 理解并识记什么是菱形。 理解并会正确运用菱形的性质。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现在,全部理解的请举手。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正确运用菱形的性质来解题?) a、出示检测题: P98 练习

1、 2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 讨论

第一题: 要求两条对角线,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先求出对角线的一半,再求对角线。

第一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教师板书)证得﹤AOB=90°,在直角三角形AOB中,知斜边和一直角边,可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另一直角边。 第二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出AC、BD。 第二题:第一问,要求周长,须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须求边长。

第1步:看边长求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先求出OA,OB,再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边长。

第2步,周长求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教师板书)

第二问:看面积求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可通过求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把它们相加得到菱形的面积。教师追问菱形的面积可通过对角线怎样求得?引导学生回答: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的乘积的一半。

总结:菱形的性质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比较,特殊的地方有哪些?引导学生回答:① 边:四条边都相等。② 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由于对角线的互相垂直,所以菱形经常与勾股定理的知识联系起来使用。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使菱形经常与等腰三角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用时,要注意菱形的一般性质和特殊性质的灵活运用。

32

六、 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02 习题19.2 5 选做题:

思考题:

七、教学反思:

19.2.2 菱形(2)

[学习目标] 理解并会正确运用菱形的判定定理。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9.2.2菱形(2)(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 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99。思考下列问题:

菱形有哪些判定方法?从平行四边形如何判定?

从一般的四边形直接判定的方法是哪个判定定理? ⑭

“探究”中的四边形什么时候能变为菱形?为什么? ⑮

例3的格式和步骤。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现在,全部理解的请举手。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正确运用菱形的判定定理来解题?)

33

a、出示检测题: P100: 练习

1、(1)

2、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 讨论

第一题: 第一步: 结合图形,已知写得对吗?为什么?

第二步:求证写得对吗?(要结合图形写具体)

第三步:证明过程对吗?由已知条件,要证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知道了哪个条件,还缺哪个条件?引导学生回答:缺一组邻边相等。看邻边相等证明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得到。下面的证明对吗?若对,则教师肯定结束。

第二题:第一问: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垂直证得对吗?若对,则教师肯定结束。若错,指导学生更正。

第二问:对吗?为什么?利用菱形的对角线来求。教师强调菱形的面积可用对角线求,等于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六、 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02 习题19.2 6 选做题: P102 习题19.2 10 思考题:

七、教学反思:

19.2.3 正方形

[学习目标] 1. 理解正方形的定义. 2. 理解并会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

[学习过程]

一、 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9.2.3正方形(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34

二、 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00练习下面—P101练习上面)。注意: ① 正方形与矩形、菱形有什么关系? ② 正方形有哪些性质?有哪些判定方法? ③ 例题的格式和步骤。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题目。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现在,全部理解的请举手。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来解题?) a、出示检测题: P101: 练习

2、

3、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 讨论

第二题: 第一步: 要求正方形的面积,须先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先求边长。看边长求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用勾股定理求斜边即正方形的边长。

第二步:面积求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

第三步:对角线求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运用勾股定理求之。

第三题:第一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垂直)——菱形(对角线相等)——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矩形(对角线垂直)——正方形。

第二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矩形(对角线互相垂直)——正方形。

35

第三步:菱形(对角线相等)——正方形。

第四步: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矩形(对角线垂直)——正方形。 拓展:反之,正方形有哪些性质呢?引导学生回答:按边、角、对角线三方面分别总结。(教师板书:边:四条边都相等;角:四个角都是90°;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

六、 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03 习题19.2 13 选做题: P102 习题19.2 7 思考题: P104 习题19.2 15

七、教学反思:

19.3 梯形(1)

[学习目标]

1. 理解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及相关概念. 2. 理解并会正确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9.3梯形(1)(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06—P107例1),注意:

a) 结合图形理解什么是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 b) “思考”和“思考云图”中的问题. c) 例1的格式和步骤.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36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正确运用等腰梯形的性质来解题?) a、出示检测题:P108

1、2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 讨论

第一题: 第1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求出各个内角的度数. 第2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只要一组对边平行,且有一个角是90°,因此是直角梯形. 第2题:① 结论,对不对?统计做对和做错的人数. ② 看理由对不对?

先看第1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先利用两组对边相等,可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推出AD∥BE. 第2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同理可证AD∥EC. 第3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AD∥BC.故四边形ABCD是梯形. 第4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总结:①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知识,要求大家能够根据题意准确地判断一个图形是什么图形,并且会正确运用它们的性质解题.题中往往要把判定和性质综合起来运用. ②要注意本节课提供辅助线的两种做法.要求大家记号,为以后的解题提供思路. 第4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教师板书)

六、 课堂作业

必做题:P109: 2 选做题:P110: 7 思考题:P110: 8

37

P110 : 6

19.3梯形(2)

[学习目标]

掌握并会正确运用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 同一底边上的了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9.3梯形(2)(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07例1下面——P108练习上面).注意:

d) P107 “思考”中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证明. e) 例2的格式和步骤.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正确运用等腰梯形的判定定理来解题?) a、出示检测题:P108

3、4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38

五、 讨论

第三题: 要证明梯形 ABCD是等腰梯形,须运用什么证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运用等腰梯形的定义,须证腰AB=CD. 第1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先证△ABE=△DCF. 第2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第3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四题:第1问:要求周长,根据已知条件,还须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还须求两腰长.看腰长求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腰长.周长求得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周长等于上、下底与两腰的和. 第2问,面积求得对吗?对不对?引导学生用梯形的面积公式:S=上底+下底/2﹡高(教师板书) 总结:①这2各习题给大家解梯形又提供了一种辅助线的做法,这种辅助线的做法是解关于梯形方面的题常用方法,大家可以在以后的解题中运用. ②利用同一底上的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也是常用的方法.

六、 课堂作业

必做题:P109: 1 3 选做题:P109: 4 思考题:P110: 9

七、 教学反思

20.1.1平均数(1)

【学习目标】

理解并会正确应用加权平均数。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0.1.1平均数(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二十章章前图至P127练习前),注意:

39

1. P124“思考”中问题; 2. “思考云图”和“黄色书签”的内容; 3. 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公式。 4. 例题的格式和步骤。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仿照例题做检测题?)

a、出示检测题:P127 1(2) 2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 评:1.这两个题都要求加权平均数,第一步,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对成绩的要求,代入公式。

2.计算的对吗?若不对,让同学上去更正,若对,统计全体学生做对的人数,给与表扬或提示注意。

3.结果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根据加权平均数来分析成绩的好坏,有针对性的回答。

六、 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35 : 习题20.1 1 选做题: P127: 练习1(1) 思考题: P135 3

40

七、 教学反思

20.1.1平均数(2)

【学习目标】

会正确地把频数看作权并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0.1.1平均数(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27练习下面至P129练习上面),注意: 5. P128“思考”和“黄色书签”的内容; 6. P128“探究”中的问题,如何求其加权平均数?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仿照例题做检测题?)

a、出示检测题:P129 1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评1:问:看加权平均数公式用的对不对?先看分子求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41

答:用各数据求其频数,然后在相加。

评:看分子求的对部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分母是把各个频数(权)相加。 评2:计算结果正确吗?为什么?若对,则表扬该生,若错,指出其中的错误。

六、 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35 : 习题20.1 2 选做题: P129: 练习2

七、 教学反思

20.1.3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学习目标】

会正确的用样本平均数来估计总体平均数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0.1.2众数(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29练习下面至P130练习上面),注意: 1. “思考云图”中的问题。

2. 如何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 3. 例题的格式和步骤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42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仿照例题做检测题?)

a、出示检测题:P130 练习1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第一步:教师:要估计这个新品种黄瓜平均每株结多少根黄瓜,要先计算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先计算样本平均数。

样本平均数求的对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代入加权平均数公式。

第二步:计算的正确吗?若错,则纠错,

第三步:估计的对吗?为什么?若对,为什么对?引导学生总结方法。若错,则问为什么错?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

六、 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35 : 3 选做题: P136: 4

七、 教学反思

20.1.3中位数

【学习目标】

理解并会正确运用中位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20.1.2中位数(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投影)

这个学习目标能当堂达到吗?(能)

二、指导自学

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学指导认真自学。

自学指导

43

认真看课本(P130练习下面——P131练习上面),注意: a) 什么是中位数,如何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b) P130 和P131“思考云图”中问题; c) 例4的格式和步骤.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

过渡语:同学们,看完的请举手!有疑问的请举手!(如无) 下面,检测大家自学的效果. a、出示检测题:

1. 7名学生的体重如下:(单位:kg)

40,45,40,47,42,55,62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2.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抽得10名学生的成绩如下:(单位:分)

100,97,98,99,95,94,96,99,93,92 ⑪样本数据(10名学生的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 ⑫小明在这次考试中得了95分,他的成绩如何?

b、学生检测:请2名后进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的,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

过渡语:(更正完了.)同学们一起来讨论 ,弄懂为什么? i.

看这两道题的第一问:

44

要求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第1步先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将所给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教师板书:1.按大小顺序排列数据.).这两个题排列得对不对?为什么?根据学生板演情况引导学生回答是怎样排列的. 第2步再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求中位数(教师板书:求中位数).第一题,中位数求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是中位数(教师板书:数据的个数是奇数,中间位置的数是中位数).第二题,中位数求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教师板书:数据的个数是偶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2、第二题的第二问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中位数是96.5,说明大约一半学生的成绩高于96.5分,一半学生的成绩低于96.5分.这名学生的成绩是95分可推出他的成绩比一半以上学生的成绩低一些.教师追问:如果把第二组数据中的最低分92分变为62分,中位数会变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极端值变化,中间位置的数没变.由此看出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是一个什么代表值?引导学生回答中位数是一个位置代表值,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六、 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35 : 习题20.1 2(只求中位数)

P131: 练习

选做题:《基础训练》P86:

1、

3、5 思考题:《基础训练》P86: 9

七、 教学反思

20.1.2众数

【学习目标】

理解并会正确运用众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0.1.2众数(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31练习下面至P132练习上面),注意:

45

4. 什么是众数,如何找一组数据的众数? 5. 在什么情况下,人们关心众数这个量; 6. “思考云图”中的问题和例5的格式、步骤。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仿照例题做检测题?)

a、出示检测题:P132 练习

1、2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1.根据题中的条件,选择哪个量来代表数据,才能提出合理有用的建议,引导学生回答,商场关心那种号码的衣服销售量大,即关心这组数据的众数。

2.众数找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现的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这组数据的众数,若有2各数据的频数一样,都是最大,那么这两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教师板书:众数——出现的次数最多的数)

3.建议提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众数最多,说明销售情况最好,因此要多引进这种尺码的衣服。

六、 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35 : 习题20.1 2

七、 教学反思

20.1.4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应用

【学习目标】

会正确的用样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46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0.1.4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应用(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二、指导自学

为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参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32练习下面至P134).注意: 7. “黄色书签”的提示和“思考云图”中问题。

8. 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代表数据各有什么优缺点? 9. 例题的格式和步骤

如有疑问,可与同桌小声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质疑。

2、检测自学效果:(同学们,看完了吗?看懂了吗?下面,要来考考你们,看能不能仿照例题做检测题?)

a、出示检测题:P135 练习

b、学生检测:让2名后进生上堂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更正

请大家认真看两位同学的板演,如果发现有错误,请举手。(让学生一个一个上台更正)

五、讨论:

(两位同学的板演一起评)

第一问:平均数求得对吗?实际含义解释得对吗?若对,为什么对?若错,指出错误的地方.众数和中位数用相同的方法评.

47

第二问: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从两组数据的不同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异同来分析:平均数不同的原因是受极端值的影响,因此,平均数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众数、中位数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六、 课堂作业

必做题: P136: 3 选做题: P136: 4

七、 教学反思

20.2.1数据的波动---------极差

学习目标:

1、

2、 理解极差的意义

会用极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极差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出示投影】

二、自学指导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自学,请大家先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37上面的内容,注意

1、注意表格中的数据,理解如何表示一天两地温差

3、 注意“云图”中的内容,结合实际,用极差来说明数据波动情况会受什么影响? 如用疑问,可以小声和同桌讨论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式的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认真看书。

2、学生检验

出示检测题:P138 练习题

四、更正、讨论

1、更正

让学生一个一个更正,充分暴露问题。

2、讨论

①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这组数据的极差。 ②画的图对不对?对、过去,不对引导学生讨论更在。 ③写的对不对(估计改的问题)

五、教后反思:

48

20.2.2方差

学习目标:

1、理解方差的概念及其意义,并识记方差公式

2、会用方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出示投影】

二、自学指导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自学,请大家先认真看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138---P141练习前的内容,注意

7、 回答:P138“思考”中的问题,理解方差的意义,并总结方差与波动的关系。

8、 例1的格式和步骤,思考例题是如何运用方差解决实际问题。 如用疑问,可以小声和同桌讨论或举手问老师 8分钟,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式的检测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确保每位学生都认真看书。

2、学生检验

出示检测题:P141 练习

1、2

四、更正、讨论

①条形图画的是否正确?正确则看下一步,错误则引导学生讨论更正。

②四组数据的平均数计算的是否正确?正确则看下一步,错误则引导学生讨论更正。

③如何计算方差?引导学生回答:方差公式,结果正确则结束,错误则引导学生讨论更正。 评第二道题:⑪要比较稳定,需要比较什么?引导回答:方差

⑫方差计算的对不对?对则看下一步,错误讨论更正

⑬结果对的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回答: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波动越小。

五:课堂作业:必做题 P144 习题2 选做题 P144 习题3

六、教后反思:

16.1 分式----16.2分式的运算

复习目标

1. 复习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最简公分母、最简分式等相关概念,并会熟练准确的运用;

2. 复习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法则并能熟练准确运用;

49

3. 复习负整数指数幂和0指数幂,会正确熟练运用指数幂进行计算。

复习过程

一、 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16.1分式---16.2分式的运算。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投影)

二、 指导检测

复习目标的达到,从认真做检测题开始,下面,请看检测要求。

检测指导

1. 认真审题,细心计算; 2. 把字写端正,步骤写完整; 3. 在十五分钟内完成。 预祝大家出色完成任务!

三、学生检测,教师巡视 A:出示检测题(发试卷)

B: 学生检测,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第二次备课。

四、板演、更正答案

让学生上去板演答案,之后让同学上去更正,如果有不同意见的,让同学讨论,若没有不同答案的且正确的,肯定答案,不讨论。

五、讨论:

可能出现错误需讨论的有: 第一题:最后一个: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分式,要看原式子,而不是看化简后的式子。

第三题:通过讨论一道学生看分子,分母中次数相同,则同时扩大相同倍数,则分式的值不变,次数不同,则次数高的增大倍数也大。

第七题:学生可能认为负指数是负数,而要引导学生讨论负指数是倒数。

第十四题: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1. 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求的值,正好交叉项为常数,可求出的值

六、课堂作业

必做题:试卷

选做题: 思考题:

复习 16.3 分式方程

复习目标: 1. 复习什么是分式方程

2.会熟练、正确地解分式方程. 3.会熟练、正确地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50

第二篇:初二下册 第二单元 教案

龙口市石良中学电子备课本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第二单元 装点我的居室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造型 .表现领域,引导学生利用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去装点自己的居室,能够学以致用。与此同时,学习中国写意花鸟画、版画、装饰画、铅笔淡彩画等画种和挂画的形式美要求。最后进行展示交流并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树立学生美化生活的意识,并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 单元总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认识、评述,了解运用美术作品进行居室装饰的多种表现方法和不同特点,认识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点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2、通过学习居室装饰设计和学习创作适合居室装饰的美术作品,提高造型表现能力及审美表现能力,增强与他人进行合作艺术实践和艺术鉴赏的交流能力。

活动一

课 题:居室装饰 欣赏与感受

课 时:1课时

授课时间:2013年3月11日 授课班级:初二全体 课业类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居室装饰资料,认识居室装饰的特色。

2、通过分析和评述,认识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色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3、结合实际,通过分析和评述提高审美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

教学重点:认识居室装饰特点,提高学生审美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色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具——欣赏用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尽可能选择居室类型(如书房或学生房)相同、但表现方法和人文特点不同的居室设计作品。 学具——课本,自己搜集的中外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居室装饰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引导阶段:(展示装饰画图片、学生欣赏) 龙口市石良中学电子备课本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二、讲授新课:

1、你家里有装饰画吗?

就如眼睛让人充满智慧与灵气一样,装饰画也赋予居室灵性、智慧和思想。家里的装饰画应当既能体现主人的个性、品位和风格,又能点缀居室的色彩,调和室内气氛。

2、装饰画的品种

常见的装饰画有油画、水彩画、动感画、烙画、镶嵌画、摄影画、挂毯画、丙烯画、铜板画、玻璃画、竹编画、抽纱画、剪纸画、木刻画、绳结画、磨漆画等。 找一找第6页的图片中的装饰画有哪些品种?

3、装饰画的风格。装饰画风格大体上分为六种:

热情奔放型镶嵌画、丙烯画、玻璃画:具有色彩鲜艳夺目易表现热烈感情的新生活特点,适宜新婚家庭布置。

古朴典雅型挂毯画、竹编画、绳结画 :古朴端庄、富于韵味、艺术气氛浓厚,适宜和颜色较深的中式家具配套。

贵族气质型油画 :是装饰画中最具有贵族气息的一种,它属纯手工制作,同时可根据消费者的需要临摹或创作,风格比较独特。现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油画题材一般为风景、人物和静物。适宜于“海归派”等具有西方学识与情结的人士。

现代新贵型动感画 :是装饰画中的新贵,以优美的图案,清亮的色彩,动感的效果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动感画也以风景为主,高山流水,古朴典雅。 现代时尚型摄影画 :具有画面明朗、层次清晰、视野开阔的特点,特别是大幅摄影画,适宜与组合家具衬托,可增强家庭居室中的观赏性和时代感。适宜于喜爱追逐潮流的现代都市人。

古色古香型烙画 :在木板上经高温烙制而成,色彩稍深于木原色。图案的线条较细,效果也就更加细致入微。烙画多采用国画笔法,一般为传统山水或动物画,古色古香。

4、欣赏:

三、学生活动:

1、你最喜欢课本中哪幅图片中的装饰画?为什么?

2、你觉得哪些图中的画可以互换,哪些不可以,为什么?

(1)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的特定空间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识地提供几种不同的居室空间图片资料,或由同学们画出自己的居室空间草图,以供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

(2)结合欣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何根据居室人文特色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教师可有意识的提供不同身份人物的居龙口市石良中学电子备课本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室图片,或由同学们给出自己的居室图片,以供分析、比较并提出各自的建议。

(3)欣赏和讨论最好分组(至少两个小组)进行。一组侧重从空间角度进行分析,但也要注意人文特色。另一组则着重注意对人文特色的分析,但也不应忽视空间特点。

四、课后学习

观察自己卧室或家里的环境,感觉比较适合挂什么样的装饰画? (1)、可以让每位同学都根据自己的认识进行一次摸拟的居室装饰设计。(可以模拟以任何艺术大师的作品和任何材质的装饰材料作为自己居室装饰的元素、材料。) (2)、如可能,可以运用电脑图像处理的方式,对自己的进行装饰设计;或者对自己搜集的居室装饰资料进行再创作。

板书: 装饰画的品种 装饰画的风格 欣赏作品

课后反思:

学习居室装饰设计和学习创作适合居室装饰的美术作品,提高了造型表现能力及审美表现能力,增强与他人进行合作艺术实践和艺术鉴赏的交流能力。同时课堂的气氛较为宽松,学生发展的空间变大。

龙口市石良中学电子备课本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活动二

课 题: 写意花鸟画 课 时:1—2课时 课业类型:绘画习作课

授课时间:2013年3月18日 授课班级:初二全体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2、了解、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3、结合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教学难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教学方法:示范演示、讲授、讨论 教学准备:

教具——欣赏用挂图;不同题材的写意花鸟画小品(图片),与这些花鸟画小品题材相同的景物画和动物画作品(图片);悬挂写意花鸟画小品的居室图片;画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画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引导阶段: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如若每一位学生都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新课学习: 龙口市石良中学电子备课本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1、作品欣赏:

(1)展示悬挂写意花鸟画小品的居室图片让同学们感受运用写意花鸟画小品装饰居室的效果。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主观感受。

(2)结合同学们的直观感受引入花鸟画小品的介绍,侧重讲述其人文特色,如独特的内容和诗、书的结合等。并以静物画、动物画相对照,请同学们结合居室装饰的特点谈谈自己的观点。

(3)结合同学们的观点,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分析写意花鸟画小品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异同。

2、技法学习:

结合演示,介绍几种写意水墨画的章法特点和用笔用墨方法。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 A. 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活,刚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 B.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初学画者,最难掌握是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

3、怎样画梅花:(以梅花为题,讲解示范梅花小品的画法) 枝干苍劲曲折,侧锋挫出,渐转中锋。 注意:

枝干水份不要多。

花要圆、不露锋、花瓣墨色有浓淡。

最后点花心、花蒂。

三、临摹练习

以梅花为素材进行组合训练。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体会笔墨的应用变化,构图的基本常识和用笔墨造型的基本规律。

四、作业布置

完成以梅花为主要内容的写意画一幅。

要求: 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龙口市石良中学电子备课本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2.能表达画题的意境。

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五、课堂小结:

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笔墨陈式后,还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临摹练习,方能熟练应用;花朵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平。

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 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水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的赞美之言。课后同学们可创作一幅小梅花小品,来装饰你的居室,学习梅的品质,奋发图强。 板书:写意花鸟画

1、中国花鸟的历史

2、技法特点:

A. 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B.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3、梅花的画法 课后反思:

了解、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但是对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文人精神和人文内涵的理解是较为困难的,需要更多的去练习和体会国画的精髓。

龙口市石良中学电子备课本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活动三

课 题: 版画制作--体验印刷的乐趣 授课时间:2013年3月25日 授课班级:初二全体

教材分析:纸版画是凸版画的一种,是绘画和手工相结合画种,它利用最简便的材料(各种纸张)和工具(剪刀),剪贴成具有一定高低层次的版面,通过拓印可以获得多份相同的纸版画作品,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制作过程较为简便,动手又动脑,对中学生创造型思维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课业类型:绘画习作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版画的艺术特色和材料特点;

2、结合一种版画的制作,了解版画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初步掌握制版与印刷的技法。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了解学习版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教学难点:结合版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演示、讨论合作 教学准备:

教具——欣赏用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不同题材、不同版种的版画作品(图片);以版画作品作为装饰的居室图片;制作一种版画所需的工具。

学具——课本;自己搜集的中外版画作品图片,制作一种版画所需的工具。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作品欣赏:

(1)展示悬挂写意花鸟画小品的居室图片和以版画作品作为装饰的居室图片,请同学们相互比较并谈谈自己的主观感受。 (2)结合同学们的直观感受引入对版画的介绍,侧重对版画不同制版材料和由此产生的不同效果的介绍。

(3)结合版画的特点,结合前一个活动对写意花鸟画小品的认识和理解,着重从材料特点对居室装饰的影响和由此产生的人文特点进行介绍。

2、制作过程 龙口市石良中学电子备课本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1)、画稿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个画稿。注意选择突出凹凸特点的题材。

2)、制版

用剪刀或刻刀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胶水贴在一底板上。

3)、印刷

铺上纸后均匀的磨平。(中间可看看印刷的效果,如果不够再涂墨印刷,注意纸的位置不能移动)

4)、完成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根据自己收集的图片素材或事先准备的画稿,结合所学版种的特点进行修改和创作。既可以完全依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创作,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将现成的素材重新组合后创作。注重利用版画的材料特色,黑白或色彩版画均可。

3、作业

由于创作套色版画需要较高的技巧和较长的时间,可以先制作黑白或其他单色的版画作品,然后逐幅着色。也可以分工合作,有的同学刻板印刷,有的同学专门着色,共同用黑白效果创作一幅风景纸版画。

要求:构图中黑白灰组合合理,或有简洁的颜色关系。

三、展示点评:

可以结合作品的创作,以书面的形式,比较版画和写意花鸟画小品对居室装饰影响的异同,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版画

版画特点 作品欣赏 版画制作过程

作业 要求活动四 课后反思:

结合一种版画的制作,了解版画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初步掌握制版与印刷的技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课堂兴趣好奇的氛围很浓,增加了学生探究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观察力。

龙口市石良中学电子备课本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课 题:变废为宝——布帖画 授课时间:2013年4月1日 授课班级:初二全体 教材分析:

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布角料,运用不同的剪裁法,可获得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形象,将这些形象加以拼巾贴,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画,就称之为布贴画。布贴画由于其选材独特,因此更具有独到的艺术效果,受到大众的喜爱。

课 时:1课时 课程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装饰画的装饰表现形式和独特的材料特点带来的装饰美感。

2、运用自己能收集到的废旧材料,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教会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创造美,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创作,学习拼贴装饰画的基本技法。

3、结合装饰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点: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创作,学习拼贴装饰画的基本技法。

教学难点:结合装饰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合作、个别辅导 教具准备:

范作、布角料、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一些优秀装饰画作品 ,师生共议:用具有装饰风格绘画来装点居室,以各种特殊材料制成的画或壁饰来装点居室,不仅会使你的家别具一格,独创新意,而且在装饰过程中,将真正体会到发现和创造的愉快。今天我们利用不同质地、不同色泽、不同花纹的布角料,运用不同的剪裁法,变废为宝,创造生活中的美。

二、新课讲授。

1、布料与纸相比,有什么不同? (老师提问,归纳)

质地不同,纹理不同,厚薄不同,花纹不同。 (学生活动)

2、布贴画图稿的选色设计,根据现有布料的不同色样和纹理,设计出与之相附的底稿。 龙口市石良中学电子备课本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3、欣赏范作,讲解布贴画的制作方法:

①打底稿。将自己设计的画面构思用铅笔画在白纸上。 ②布料剪裁。按照画面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颜色进行裁剪,裁剪时把所画的底稿放在布料上操作,以确保造型的准确;同时在裁剪时要注意到布料的纹理朝向。

③拼贴画面。将裁剪好的布料按照刚开始的设计进行拼贴。

4、局部示范制作,让学生注意其中的操作过程,尤其是在剪裁时造型的把握。另外,在拼贴画面时,要注意到布料的色彩差异,在个别地方可留出适当的空隙,使画面看上去疏密得当,更富生机。

在拼贴时注意要到纹理的走向,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纹理朝向会导致不同的作业效果,使得布料的纹理更好地为整个贴画作品服务,增强视觉效果。

5、启发学生进行画面构图设计,可相互讨论一下,确定自己制作的内容和布局安排。

三、布置作业:用布料创作一幅有新意的装饰画

四、作业讲评:观摩优秀作品,对学生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委婉地提出存在的问题,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小结: 通过布料与纸的相比,学会制作拼贴画,学会对不同材料的运用和制作。 课后反思:

运用自己能收集到的废旧材料,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教会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创造美,以拼贴的形式进行装饰画创作,学习拼贴装饰画的基本技法。 龙口市石良中学电子备课本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活动五

课 题:铅笔淡彩画 创造与表现 授课时间:2013年4月8日 授课班级:初二全体 课业类型:绘画习作课 【设计理念】

人类生活在变幻无穷的彩色世界里,人们不但享受彩色的魅力,还学会使用色彩来装饰,丰富自己的生活,本课是让学生认识色彩世界中扩大视野,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了师生互动的原则,引导学生由素描写生转入色彩写生,注重了色彩造型的培养。 教材分析

本活动五是第二单元的一个课题,是引导学生由素描造型向色彩造型过渡的重要一课,教学过程充分运用淡彩画的表现形式,借助学生已有的素描基础,帮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色与形的关系,提高写实色彩的表现能力和以色彩造型的意识。

本课作业在形体塑造上虽不如调子素描完整,但也涉及到了明暗关系。至于色彩,学生虽有一定的应用常识,但作为物象的写实表现,要从自然色彩的一般规律方面,作初步的认识和学习。在教学中应结合写生对象本身具体分析物象本身和物象的关系。淡彩写生是学生在一定的素描实践基础上进行的,引导学生形成以色彩造型的作画意识及提高对固有色、光原色、环境色的应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铅笔淡彩画的艺术特点。

2、运用铅笔淡彩画自己喜欢的景或物,了解铅笔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3、结合铅笔淡彩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认识和理解铅笔淡彩画的艺术特点。

2、运用铅笔淡彩画自己喜欢的景或物,了解铅笔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教学难点:结合铅笔淡彩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合作、个别辅导 教学准备: 龙口市石良中学电子备课本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1、教师准备工具:挂图、影像资料;淡彩画所需工具

2、学生准备工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淡彩画作品图,淡彩画所需的工具。

课时:1课时

授课时间:2013年4月8日 授课班级:初二全体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欣赏作品)告诉学生画中所表现的内容。只是表现方法不同而已,让学生进行比较,互相讨论,作品分别给你什么感觉?你觉得哪一幅最好? 学生的回答是对作品直观感受,教师指出,作品的不同,只是他们表现侧重不同。 铅笔淡彩画的特点

铅笔淡彩画有水彩画的性能,但又不同于铅笔画和水彩画。从画法上看,它的素描稿用线明确简练,侧重暗部刻画,可省略中间调子及亮部,颜料明暗效果对比强烈:着色宜用水彩颜料平涂,薄而透明。因此,淡彩画的特点是既有素描体积的塑造,又有水彩画轻快、活泼的艺术表现,是介于素描与水彩之间的边缘画种,常作为由素描向水彩画过渡的一种学习方法。

二、欣赏铅笔淡彩画的方法 1)看构图 2)看形式 3)看内涵

三、欣赏课本的范画,教师作示范分析,学生尝试分析,从中领略作品的艺术,同时了解色彩的基本常识,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

淡彩画的作画步骤

分别布置好写生静物(坛子和两个苹果),面对实物,结合演示分析、讲解写生步骤及要求。

(1)按静物写生的要求画好铅笔范作,(教师示范)结合实物,分析被画物之间的大小。前后位置和明暗处理,要求轮廓线肯定简洁,不用或少用橡皮擦拭,以免影响涂色效果。暗部线条排列不应过密,为用色彩表现物象的质地留有余地,这些是淡彩画素描稿的要求。

(2)淡彩罩色(教师要作重点示范,讲解水彩作画的要求)。 步骤一:水彩画的绘画工具。根据水彩画透明、轻盈、润龙口市石良中学电子备课本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泽的艺术特色,首先,所用水彩用纸以质地洁白,厚实,表面稍粗,约有吸水性为好,初学者可以用普通画纸代替;画笔要求虽不严格,但软硬适中且含水量大者为好,一般毛笔、水粉笔也可使用。

步骤二:水彩的画法很多,淡彩即是一种最简单的画法。(教师在已画好的素描稿上着色示范),分析出不同物象的固有色,适当兼顾光源色和环境色,色彩厚薄要把握好分寸,以不掩盖所画的铅笔线为宜,基本平涂,尽量避免反复涂抹,一旦泛起铅粉,画面就会灰暗而失去润泽轻快的特色。

四、学生活动

要求一部分学生按教师要求的步骤和方法临摹前面的范画,也可二至三名学生合作写生一幅淡彩画,教师在巡回指导时注意两点:

(1). 形体暗部处理是否得当,对提前完成者,抓住好的画例,为同学树立标准。

(2). 设色方法要卧笔平涂,避免笔尖描画。

五、作业讲评

(1). 学生互评,将学生的作品摆放在前边,让学生讨论欣赏,并且指出优缺点。

(2). 教师点评:教师对造型准确,色彩较好的作品给予充分肯定,并加以鼓励。教师表扬作业较好的同学,为自己的居室献上一个小小的礼物。 板书:标题 铅笔淡彩画

一、铅笔淡彩画的特点

二、铅笔淡彩画的欣赏方法

三、铅笔淡彩画的绘画步骤 课后反思:

铅笔淡彩画看似简单,但它对铅笔的造型要求和着色要求和着色时的色彩运用及渲染的效果都有较高的要求。可分小组进行创作;先由造型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负责绘制铅笔画稿,然后再由色彩渲染能力比较强的同学负责色彩绘制。不论是配合创作还是单独创作,都应该在色彩充分干燥后,用铅笔对色彩覆盖但需要突出的局部进行勾画,方法与铅笔起稿时相同。对于需要运用色彩细致刻画的部分可以用小笔结合较浓厚的色彩进行刻画。

第三篇:初二下册政治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

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重点和难点

国家的性质;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编排书本中的案例小品。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小品表演法;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flash《灰色的震撼》,可能在新年,新的学期看了这样的片子,心情会比较伤感,但这就是社会的现实,会这样有很多的原因,从自身来看,无论是孩子还是民工、农民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权利,所以没有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举例:比如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它可以得到国家社会的帮助;而民工他有劳动义务,也有获得报酬的权利等等。我们未成年人的权利问题已是当代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青少年作为中国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第一框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知识。

新授:板书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第一框

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一)大家了解我们的国家吗?我们先来谈谈我们的国徽。

1、大家看见哪些地方悬挂国徽的?

2、所有的公共和私人场合都能悬挂吗?为什么?(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3、请大家观察国徽的图案是怎样的?你知道每个图案和整个图案体现了什么吗?(多媒体出示或请同学准备一个一元的硬币)

(二)国家的性质

1、国徽的图案正是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谁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人民)

3、人民包括哪些人?P4

4、哪些人不属于人民的范畴?(少数敌对分子)

说明:人民当家的地位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

二、法律确认、保障权利

(一)大家属于人民吗?你们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吗?在我国,作为人民,宪法赋予了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作为国家的公民,宪法和法律赋予了公民各项权利。

1、阅读P5材料,举一些选举人大代表的例子。提问:上述情景表明了什么?(我国人民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其具体途径是人民选举自己的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代会,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2、公民权利的含义(举例:受教育的权利、人身自由权利、隐私权、名誉权)

3、什么是公民基本权利?(举例: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

4、看漫画,思考问题

(1)人民和公民是一回事吗?是不是年满18周岁才成为公民?(人民——政治概念,与其相对应是敌人;公民——法律概念,与国籍密不可分;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

(2)在押犯人是不是公民?他们是否享有公民权利?(是,比如同样享有隐私权但不享有全部权利如选举权、被选举权,不能履行服兵役义务)

(二)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1、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小品表演)

(2)小寒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抚养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

(3)小寒作为公民理应享有各项权利,可她的权利为什么未能实现?(没有得到家庭的保障)

小结:我们享有的权利,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他人来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母法)、以立法保障(制定各部法律)和司法保障(公、检、法)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2、法律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关系是怎样的?(P7写一写、说一说)

3、案例分析 (1)阅读案例

(2)讨论:傅某把6名同学带到治安室强行搜身是否侵犯了学生的权利?什么权利?(人身自由权利——公民的人身(包括肉体和精神)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的权利。)

(3)6名同学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得到司法保障)

4、司法保障的含义 小结: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第二框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主人翁地位的能力;分辨公民和人民的能力;认清公民可以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的能力;提高正确行使权利的能力;自觉遵纪守法,学会寻求法律保护。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我们是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在行使权利时,不能我行我素,要重视他人的权利,要维护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要遵循法定程序和法律规定。 ★重点和难点

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翻阅宪法第二章,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请学生搜集不正确行使权利的案例,并指出这样做的后果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书本田甜的案例导入。从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广泛的。学生讨论完成书本的填空,回答书本的问题:

1、这些权利对她有什么好处?你认为我们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新授:板书

二、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一)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宪法规定的9点),请同学们齐读,老师做简单解释。

(二)正确行使权利

我们已经知道公民的权利是广泛的,但是要注意,权利多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不正确行使,可能就会作出违法甚至犯罪的事情。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1、学生阅读书本冯某养狗的案例

2、提问:

(1)在都市生活的冯某由养狗的权利吗?(有)

(2)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 (3)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冯某养狗不应该损害他人的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进而提升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就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求。) 结论1: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作简要解释)

3、学生阅读书本非典的案例

(1)提问:蒋某的所作所为是在正确行使言论自由吗?其危害是什么?

通过讨论师生达成共识,结论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

4、学生阅读书本造纸厂厂长的案例

(1)提问: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

诬陷别人,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重点讨论)

(2)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自由。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制的,都要受法律的制约。 结论3: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2、学生阅读书本球迷打算游行的案例

(1)提问:这些球迷将要实施的行为,受法律的保护吗?(学生辩论方式展开讨论) (2)帮助学生认识行使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

(3)引导学生全面看问题,即一方面看到这是爱国的情感和表现,对此应充分给予肯定;另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得到批准方可采用游行方式表示庆贺,得不到批准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表示庆贺。

(4)了解相关链接关于集会游行示威法的规定 结论4: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6、学以致用

(1)学生阅读老吴家和小辛父母的案例 (2)学生回答书本问题,教师检查掌握知识的情况。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但是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注意哪些方面?(四个方面,即四个结论)。 第二课

我们应尽的义务

第一框

公民的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道德义务含义,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

2、经过思考,分四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 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4、小明的上述活动,分别履行哪方面的义务?哪项是法定义务?哪一项义务是我们必须履行的?

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

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强调)。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公民的义务的问题

新授:公民的义务(板书)

一、我们的法定义务(板书)

(一)我们为什么要履行法定的义务。

案例分析:小珊应该纳税吗? 1、小品表演

2、在思考,小组辩论(甲方认为小珊是未成年人不要纳税;乙方认为小珊是中国公民要依法纳税,这是公民的义务)基础上,在班上交流见解。(辩论中论述精彩的学生加5分,参加辩论的加3分,获胜团队每人加1分) 3、教师小结(相关链接)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因为这还是爱国的表现。比如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朗读并请学生说说马克思的话的意思。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相关链接)

(二)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

1、学生朗读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教师作简单分析。 2、除了上面谈到的义务,我们还应该法律履行哪些义务? 3、“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要履行法定的义务,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呢?(三点见书)

二、我们的道德义务

(一)

道德义务和含义以及道德义务与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

1、分析小龚的案例引出道德义务的含义。

2、广义的义务,既包括法定义务,又包括道德义务。

3、公民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4、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的区别和联系(相关链接)

5、列举各种义务让学生分辨哪些是法定义务,哪些是道德义务?

(二)我国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1、案例分析单先生的行为为什么受到人们的称赞?

(感受不能仅仅局限在拾金不昧上,引导学生扩展思路)

2、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要履行很多的义务。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公民履行义务,是每个人责无旁贷。

第二框

忠实履行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法律鼓励做得我们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得我们坚决不做。 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填好教师事先发下来的调查表,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有关义务知识的认识状况;请学生总结自己升入中学以来履行过哪些道德义务,并写成书面材料,共班级展评;将自己了解的三类行为,即法律鼓励做的行为、法律要求做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行为,写成书面材料,为参加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教学方法: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马克思说过: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忠实的履行义务。

新授:板书

忠实履行义务

一、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一)某中学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

1、出示东南亚地震和海啸发生后,我校师生纷纷捐款的图片资料(引用身边的实例,更有说服力,学生感兴趣。)

2、师生援助灾民的行为,体现了宪法提倡的什么公德?(人道主义)

(二)相关链接——“五爱”

(三)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举例说明两者的关系:人们的道德水平高了,不但自己会自觉守法,而且敢于同违法现象做斗争。法律所禁止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法律所鼓励的,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倡导的。法律不可能规范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需要道德来补充。道德涉及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们的心灵,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广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四)实践活动:我国法律提倡和鼓励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

1、对法律所提倡的,我们要积极去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表现。

二、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一)地理环保小组同学践行法律的案例

1、阅读材料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

3、教师点播——法律要求做的,应该像地理环保小组同学那样积极去做,自觉去做,不要无可奈何勉强去做。如果不做,就要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后果。如法律要求公民要依法纳税。

(二)观察图文材料,根据材料讨论我们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做,我们可以怎样来做?(一小组为一个团队,选择一个法律要求做的义务进行讨论,哪一个团队想出来的做法多而且可行,获胜加分。)

(三)实践活动:我国法律要求公民必须作出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

2、对于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而不能不做。

三、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一)贾某和姜某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

1、阅读材料

2、围绕设问展开讨论(重点放在第二个问题上)

3、教师小结——第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危害。第二,帮助学生明确实施了法律禁止做的行为的后果,即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4、阅读相关链接,让学生明白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是触犯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

5、实践活动:我国法律禁止公民实施的行为还有——(抢答加分) 结论

3、对于法律所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做了就是触犯法律。

总之,我们只有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才能是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知道怎样来忠实的履行公民的义务了吗?(三个结论) 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第一框

生命与健康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人格权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了解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方式;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生命和健康。

能力目标: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逐步形成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能力;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能力,如果受到伤害能运用法律武器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尊重生命,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尊重权利,增强法律意识,远离暴力。 ★ 重点和难点

重点:什么是人格权?怎样用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学生对“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相关内容的已有认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调查学生对此部分内容有何疑问,以便有针对性进行讲解;相关知识的贮备和拓展。如:有关人格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等相关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确立本课和各框的教学主题;收集相关的案例与素材。 学生准备:向老师提出自己在“人格权”方面想要了解的问题;反思自己是如何行使生命健康权的;反思自己是否有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收集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相关案例。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设疑讨论法、体验教学 ★授课过程 导入新课:

引言导入,学生阅读引言中的3个情景,简要回答引言中提出的两个问题。之后,请学生说说自己也有这方面的经历,在这个方面还有哪些疑问。(增强教学针对性,激发学生兴趣,利于教学。)

生命权和健康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珍惜生命,维护健康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对社会的义务。

新授:板书

第三课

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

第一框

生命和健康的权利

一、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

(一)看图例案例回答问题:

1、请同学观察三副图,编一个情景剧本。恶作剧的可以让学生表演;

2、补充最近煤矿爆炸新闻(北京讯)就在中国总理温家宝强调煤炭生产安全之际,山西却发生煤矿爆炸事故,吕梁交城县煤矿在3月8下午6点半左右,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至9日下午3时为止,已确认有16人死亡,11人仍然下落不明,伤者6人已送医院抢救。事发当时井下有83人工作,54人成功脱险。中国有三分之一的煤炭产于山西,山西也因矿难频发而出名,官方数字显示,2004年各类煤矿发生死亡事故175起、死亡497人。

2、以上行为,侵害了人的什么权利? (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格权的重要性

(三)相关链接

人权知识

(四)人格权的构成及其特点

特点: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它由每个人单独享有,不得转让、抛弃、继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与我们的人身相分离。

(五)相关链接 封建和新中国对于人格权的维护情况

(六)生命健康权的地位——首要地位

(七)相关链接 健康和其他利益的比较(请学生齐读后,谈对健康问题的看法)

(八)通过对书本三个情景问题分析,引出人身自由权

1、分析三个情景,提问上述行为侵害了人的什么权利?

2、了解人身自由的作用、具体内容、侵权行为

二、法律捍卫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一)分析雇佣童工的案例

1、阅读案例

2、提问法律禁止使用童工,对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什么意义?

(二) 未成年人的生命受法律的特殊保护的具体法律条文(引导学生寻找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侵害未成年人生命健康的违法行为,并共同讨论作为未成年人受害者应如何依法维权。)

(三)相关链接 禁止使用童工的法律规定以及雇佣童工的危害

(四) 国家法律(提问哪些法律?)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初步了解人格权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了解行使生命健康权的方式;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逐步形成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能力;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能力,如果受到伤害能运用法律武器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第四课 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一、

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 本单元讲我们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而本课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因此,对学生讲述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必要。

二、

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能力目标:使学生关注自身、关注他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

觉悟目标: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

2、

本课安排依据

(1)学生所处的情况:在道德、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也不难看到我们的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一些权利并未得到真正的维护和落实,如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善意恶意的会受到来自同学、老师的歧视,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社会和家庭对未成年人在人格上的伤害等现状依然存在,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安全感、无助感、自卑感,甚至做出违法的行为。因此,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明确他们的人格权受法律的保护,并积极引导他们去尊重他人的人格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新课标的要求:“我与他人的关系”的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中指出: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

逻辑分析和课时安排 本课线索:围绕我们的权利——侵害权利的行为表现——侵害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来讲述。具体为: 法律权利 法律行为 法律责任 人 格 尊 严 权 名誉权 侮辱、诽谤等 如是违法行为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轻者承担道德责任)

肖像权 恶意毁损、玷污、丑化肖像; 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姓名权 盗用、冒用他人姓名

隐私权 (第五课内容)

课时安排:两课时

4、教学方法: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明确我们依法享有的人格权及侵害人格权必须承担的道德、法律责任。

5、教学具体活动

第一框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1)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2)课前准备:发放表格评选最满意老师和班级星级学生并做统计。 (3)教学过程

第一步:从“乞丐有尊严吗”说起

1、(事件背景介绍: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

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根据这件事,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加入网评。 摘录或及时捕捉学生评论的思想火花 。如: 我心飞翔:我为乞丐要尊严喝彩

冰糖葫芦:生命诚可贵,尊严价更高。

总结:你可以不去施舍,但你决不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辱别人的尊严。哪怕他只是一个乞丐,哪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手时已经自己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但是你,作为一个旁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剩下的一点人格尊严。

(目的在于:

1、引出“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贵富贫贱、年龄大小;

2、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及具体内容;

3、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2、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

宪法第38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 第二步:从评选活动谈个人名誉

1、说说自己评选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的依据

2、根据统计结果公布大家选出的最满意老师和星级学生名单,并说说你对他们的具体评价。 (目的在于:通过评选活动让学生明白,名誉就是社会对一个人品德、才干和信誉的评价,评出的老师和学生就是我们对他们品德、才干等方面的认可)

3、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往往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完成下列表格,并思考问题。)

品行表现 评价所用的词 名誉 优良 (诚实、善良、正直等) (好的名誉) 不良 (奸诈、邪恶、卑鄙等) (坏的名誉)

问题一:名誉对一个人会有什么影响?(可联系小故事:在日本打工的学生和卖瓜的小男孩:得出好的名誉能获得尊重和经济效益;坏的名誉使人寸步难行。) 问题二:品行优良者一定会受到相应的评价吗? 第三步:带着问题二分析案例

1、见书本:受冤枉的大江(组织学生利用材料针对问题二展开讨论) 老师引导学生分别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加以说明: 从理论上讲:品行端正是获得客观评价的前提

从现实中讲:品行端正不一定会受到相应的客观评价(要求学生分析得出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任意践踏他人名誉的行为依然存在着。然后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维护自身名誉的同时要维护他人的名誉。)

2、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 民法通则第101条:通过熟悉法律条文要求学生明确:什么是公民的名誉权?法律是如何规定公民的这项权利的?

第四步:案例分析——君子动口不动手也违法吗?

小张和小林是同班同学,有一天小林自修课吵,被小张记下后受到老师的批评。于是小林怀恨在心,想寻机报复。碍于面子他既不敢和小张正面吵,又怕打架受处分,终于想了一个操作简单的万全之策:在网上臭骂小张。小林骂的解气,越骂越过瘾,可第二天小张难过了,面对同学们的指指点点,他是有口难辩,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最终请病假在家休息。小张还得意的说:“我君子动口不动手,骂死了也不犯法。” 讨论:

1、小林的做法和说法对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法官,对这件事该如何判决?

3、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方式 具体表现 造成的危害 应承担的后果 1.侮辱 谩骂他人

通过案例分析和表格填写使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要受到道德甚至法律的制裁。

第二框

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 教学活动和建议:

1、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

2、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

3、课前准备:搜集学生在艺术周美术长廊中的人物画作品。

4、教学过程 第一目:(1)、导入:以我们如何区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一些知名人物为引子,让学生去感受一个具体的人有两大外在标志: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以容貌将人区别开来);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用文字符号将人区别开来),这样就进入本课要讲的内容。 (2)、展示学生艺术周的相关作品:有人物剪纸、素描、石膏像、摄影等。目的让学生去感受肖像含义、制作方法的丰富性、多样性及之所以成为特定人的容貌标志。 (3)、案例分析:

见书本:15岁的小红,喜爱芭蕾舞,让爸爸给自己拍了张跳舞的照片。某刊编辑找到了小红,要求将该照片刊登于杂志封面上。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了编辑的要求,编辑将使用照片的报酬交给了小红。 思考:小红行使了什么权利? 连连看:

小红让爸爸给自己拍照片

肖像使用权 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编辑的要求

获酬权 小红获得了一定的报酬

肖像制作权 通过思考和动手连线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 (4)、小品:朱月坡的烦恼

我叫朱月坡,上月在潇洒楼拍了艺术照,今天莫名其妙发现橱窗里摆着自己的巨幅艺术照,难怪同学们见到我就说“美女”,我好不自在。另外,因为我的字不好,老师点名时无意中念成了朱肚皮,于是一个女孩子多了一个不雅的外号,我还发现自己送给同桌的照片在别的同学手里,不看则已,一看吓一跳:我长了山羊胡子和一对猪耳朵。哎,我最近比较烦,比较烦。 思考:朱月坡遇上了哪些烦恼?小品中除了侵害公民的名誉权外还有哪些侵权行为?她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目的:根据这段小品的表演让学生知道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表现和侵害肖像权的行为要承担的责任,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不得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人身攻击。反之,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目:(1)、由此及彼话人物

鲁迅

刘翔

比尔.盖茨

霍金

我们之所以一看到这些名字就能说出他们的事迹,是因为姓名是一个人的文字符号,它与某个特定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包括正式姓名、笔名和艺名等。 (2)、案例分析一

见书本:牛顺父子的冲突。

思考:牛顺可以改名吗?牛正干涉牛顺改名的行为是否合法?请说出你的依据。

目的: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公民的姓名权(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知道法律对年满18周岁的公民和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的具体规定;明确任何人不得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权。 (3)、案例分析二 如此玩笑能开吗?

案情:宋明怎么也没想到,一个玩笑惹上了一场官司,落得与好友对簿公堂反目成仇,心中懊悔不已。今年9月,宋明突发奇想,到邮电局以申洋妻子江玉的名义,向远在云南的申洋拍了一封加急电报,电文内容为:“家有急事,速归。”申洋接到电报后信以为真,心急如焚地赶回家里,谁知却是一场虚惊。申洋夫妇一怒之下将宋明告到法院,提出了要宋明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的诉讼请求。 思考:宋明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 通过了解案情和思考,要求学生明确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盗用和冒用他人姓名。 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宋明为寻开心,假冒江玉姓名虚构事实愚弄他人,其行为构成侵权,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遂判决宋明向申洋夫妇赔礼道歉,并赔偿二人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合计5100元。

通过法院的判决我们可以看出侵害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关链接

我国《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所谓干涉,是指采取某种积极行为干涉他人使用或变更其行为(如无合法根据强迫他人更改姓名)。所谓盗用,是指未经他人同意或授权,擅自以他人名义实施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盗用他人的姓名从事活动)。假冒他人姓名与盗用他人姓名一样,都是指非法利用他人姓名并侵害了权利人的姓名权,但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区别。盗用的结果常常直接损害了被盗用者的利益,而假冒是指使用他人的姓名从事某种民事、经济及其他活动,假冒者的目的常常并不是为了直接损害被假冒者的利益,而只是为了谋取个人的非法所得。当然,假冒的结果也可能损害被假冒者的利益。根据《民法通则》第99条的规定,凡是非法干涉、盗用、假冒他人姓名的,不管是否造成了他人财产损失,均构成他人姓名权的侵害。

第三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共编《维权手册》保护合法权益 目的:

(1)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 (2)增强学生的初中能力;

(3)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件维权“工具”。 操作要求:

(1)学生在认真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围绕生活、学习等方面搜集侵权的表现;

(2)结合法律条款和维权帮助的范例,整理出有效维权的途径和方法;

(3)查询能够给予维权帮助的机关、部门的地址和电话(如消协等的地址、网址、投诉电话),为维护权益提供信息资料;

(4)按照事先拟订的提纲,以“当XX权受到侵害时怎么办”为题撰文; (5)将上述成果装订成册。

第六课

终身受益的权利

学生面临的问题

当今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型社会。人人都要受教育,人要终身受教育。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急剧增加的形势下,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很难找到好的工作岗位,甚至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本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因此,受教育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权利。 一方面,现在在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侵犯初中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如有的家长不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有的学校随意开除学生,有的校舍危险不能上课,有的教育场地被非法占用,有的不法分子扰乱学校秩序妨碍学生学习,等等。学生应该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另一方面,国家、社会、和家庭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学生则要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而现在在初中学生中存在一些不完全履行受教育义务的现象,如有的初中生动辄迟到早退,甚至逃避作业,逃学„„,因此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受教育不仅是权利,也是义务。对于正在接受高义务教育的初中学生来说,要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既对个人成长和家庭有利,也对国家和社会有利。接受教育既是道德责任,也是法律义务。 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

⑴知道教育的含义和重要作用。 ⑵明确义务教育的含义和特征。

⑶明确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⑷明确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三项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

⑴了解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 ⑵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懂得教育既赋予人类智慧与美德,又赋予社会进步的力量,无论是个人的成长还是国家的繁荣昌盛,都离不开教育。

⑵懂得教育对下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另一方面,教育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课时:2课时。第一框为1 课时,第二框为1 课时。 教学内容提要

一、知识助我成长 创设情境:

例子——在西北昏黄的天幕下,有这样一段学者和放羊娃的对话:

“你放羊做什么?”

“挣钱”

“挣钱做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

“生娃”

“生娃做什么?”

“放羊”

短短的一段对话,述说了放羊娃的一生,从放羊到放羊的轮回中间只有简单的挣钱、娶媳妇、生娃三个环节。我们不去考究这个轮回在此之前已经轮回了多少个轮回,以后还要轮回多少个轮回,单纯从生存的意义上来讲,这给我们有什么启发?

刚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悲哀,一种对生存的厌倦。难道我们的生活就那么简单?我们不甘心那么简单的轮回,却又无法为自己找到一个更好的轮回。这种轮回对于正处于对人生与未来充满渴望和憧憬的热血沸腾的少年来说,是一种生存的悲哀。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为自己创造一种幸福的生活呢?课本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思路。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1、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 进一步让学生了解:(1)教育的含义P58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 (2)教育的重要作用意义。

①P59对个人来讲,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它通过向个人传递文化帮助人超越一己之见去掌握前人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总之,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②P60对国家来说,教育能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能成就我们的未来。 创设情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几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往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引出:

2、我们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出示多媒体音像资料,为学生创设情境] 但是,每位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利都得到保障了吗?请看以下事例——

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槐房村是外来打工人员的聚居地,来自河南农村12岁的孙小燕和8岁的弟弟孙向阳随着父母两年前来到了北京。小燕的父母在工厂里打工,十天半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小燕的奶奶就带着姐弟俩挤在这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里。早上6:00点钟,姐弟俩便起了床,洗漱之后,小燕便不停的向外张望。过了一会,一个女孩子匆匆来到小燕家中。来找小燕的女孩叫小娟,是小燕的同学。小燕把自己头天晚上写好的作业交给了小娟,拖她带到学校让老师批改。

看着好朋友能背着书包去上学,小燕心里很难受。今年2月16号,也就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小燕就读的打工子弟学校 槐房实验小学被丰台区教委查封了,而小娟随着实验小学搬迁到了十几里外的大兴县。因为路途远,学生们每天都要乘坐班车去上学。小燕姐弟俩因为交不起每学期增加的200元车费失学在家。姐姐小燕正在读四年级,弟弟向阳今年读二年级。失学以后,姐弟俩每天在家坚持自学,按照课文的要求写作业。虽然他们对课文的内容似懂非懂,但他们仍然读的非常认真。 (师过渡):小燕和弟弟虽然失学在家,但仍坚持自学,她的经历令人心痛。但是,是谁剥夺了小燕上学的权利,谁又应该在失学少年的遭遇中承担责任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热点辩论。 热点辩论 :

1、辩题:少年失学谁之过?

[教师事先把学生分为五组,分别代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 (师):请同学们结合录像提供的信息,利用手中的材料、教材,对其进行加工重组, 要求:

1、寻找对方的责任

2、尽力为自己开脱

记住:你给对方找的过失越多,你的责任越小,为自己开脱的越好。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时候到了,让我们赶紧行动吧。

[第一阶段:学生看书、资料,自由讨论,

第二阶段:自由辩论,教师应随时调控、并适时转移矛盾,挑起战争。

此环节是本节课最重要的部分,通过学生的看书、交流、整合知识、自由辩论,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能从中找到对方的责任,从而为己开脱。本环节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为本节课掀起了第一个高潮。] (师小结):同学们的辩论很激烈,也很会为自己开脱。但我们知道,在失学儿童问题上,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不过是责任大小而已。 为了保护我们的受教育权,下面我们来学习—— (1)P60受教育权的含义: 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面对向小燕一样的失学儿童,我们来帮助他们重新走上复学之路呢? 2复学之路共探讨 :

[学生讨论、交流,陈述各自的职责、措施] 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兴办学校,培养师资,提高教师待遇

社会:捐资助学,尊师重教,拒招童工,维护教学秩序和场地设施

学校:按时接纳学生入学,不得开除未成年学生,保质保量,按时进行教学活动 家庭:家长应及时送子女入学,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辍学 你们各方的措施都很好,关键是付诸行动,挽救失学儿童。 (师小结):从大家的发言中可以看出,义务教育要实施,不仅涉及到儿童少年,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予以保障,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辩论总结义务教育的含义: (2)P61义务教育含义:

所谓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多媒体出示义务教育的含义)

从义务教育的含义中可看出义务教育包含两方面: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等都有责任,而《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的保障作用也正体现在这两方面。由此可见,在义务教育上,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法律义务。

(师过渡)另人欣慰的是,失学儿童的遭遇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国家的加大教育投入,增加教育经费,到全社会的捐资助学、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无不象一股股暖人的春风,点燃了失学儿童心中的希望。但有些人想得更远,提出了修改《义务教育法》,让我们关注来自两会的最新报道: 时事追踪: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卷烟厂厂长程佳华向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修改义务教育法,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的议案。他指出:对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即使是象征性的学杂费和书本费,也可能成为他们读书的障碍,因此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是他们受教育机会的根本保障。

请回答:程佳华代表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议案? [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后教师分析、总结] 师分析:

1、提出全免费,说明目前的义务教育不是全免费,而仅仅是免除学费,这是义务教育的一个特征。随着国家的发展,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全免费,真正体现义务教育的免费性。

2、 如果议案能够实施的话,所有的适龄少年儿童都能享受义务教育,这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遍性。

3、 他提出修改法律,想依靠法律来保障义务教育的实施,而法律又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这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多媒体出示义务教育的特征) (3)P61义务教育的三个特征:

①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

②普遍性,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③免费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免收学费。 以上就是义务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显著特征。

我们希望: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能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迎接祖国美好的未来。我们期待着义务教育全免费这一天早日到来。 知识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很积极,很活跃,老师非常感动,实际上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请同学们结合前三个版块的内容,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二、珍惜学习的机会

上一框我们学习了每个年满六周岁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都有入学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是这些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都能得到实现吗?请看课本第62页“小梅的遭遇”。它说明了什么呢?

它说明了我们还有不少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因为种种原因,还未能得到有效的保障。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它告诉我们要懂得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1、维护受教育权利

类似小梅的情况在我国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再想想,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侵犯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的情形„„上述情形表明了我们有不少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正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侵犯。有的是个人的受教育权被侵犯、有的是学生群体的受教育权被侵犯。以上介绍的是:

⑴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情形

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小梅的遭遇”思考——

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⑵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方式一:寻求学校及老师的帮助;

方式二:

方式三:

方式四:

方式„„„„„„„„„„(请同学上讲台到黑板上填写)

(课本第63页寺庙建到学校旁)„„针对这一事例,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①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

②假如你是该校的校长,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

通过上述学习,我们要懂得:受教育——作为我们的权利,一我们不得随意放弃;二在它受到侵犯时我们必须尽力维护。同时也告诉我们作为中国小公民,适龄的少年,我们还必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履行受教育义务

从国家来说,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财政还比较紧张,但是国家每年都得拿出几千亿的资金来发展教育;对于有的家庭来讲,家长每个学期也要拿出成百上千的费用供我们学习,对有的家庭来说,也是相当吃力的。可见,

⑴受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机会,努力学习,报答国家和父母。 我们受教育的机会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必须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才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父母。

⑵初中学生应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参考课本第64页。共有三项。具体地说, 为了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我们应该做到:

①上课时专心听讲,认真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与老师同学探究问题; ②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以下由学生思考后回答) ③„„„„ ④„„„„ ⑤„„„„

假如遇到下面的问题,你打算怎么办?(引导学生回答) ①上课走神,遇到老师的批评; ②做作业时,遇到疑难问题; ③上自己不大喜欢的课; ④考试成绩不理想„„

(3)初中学生应如何珍惜学习机会?

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②我们不仅要现在学、还要将来学。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③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树立远大的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以勤奋和智慧去撷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为祖国的繁荣富 第七课

拥有财产的权利

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

⑴了解社会财产的分类和个人财产的内容及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⑵明确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法律规定和保护。

⑶明确遗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继承权的含义及实现方式。 ⑷明确智力成果的含义,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2、能力目标

⑴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⑵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 ⑶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在遗产继承中,除了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外,还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⑵保护智力成果权,要树立维权意识。

课时:3课时。第一框为1 课时,第二框为1 课时,第三框为1 课时。 教学内容提要

一、财产属于谁

1、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1)财产的含义(归属):属于国家、集体或个人所有权的物质财富。公民的财产权是指公民所享有的具有经济利益的权利。财产权包括财产所有权、准物权、债权及知识产权等。 (2)公民的的合法财产的含义:公民正当的、合法的途径获得的财产。

教育学生能辨别哪些是合法财产?哪些是非法财产?结合教材P68——70页来学习。 (3)财产所有权的含义:教材P70 分别解释: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2、法律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 (1)为什么要保护?P71 (2)怎样保护? ①宪法保护 ②民法保护 ③刑法保护

3、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 (1)确认财产所有权的归属

(2)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 财产属于谁

一、导入新课 “拾金不昧”。

教师:哪位同学解释一下这个成语? (学生回答)“拾金不昧”指拾到钱财不藏起来据为己有。

教师:现实生活中,对于拾金不昧的人社会是怎样评价的呢?(学生回答)

教师:的确正如同学们说的,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对于拾金不昧的人我们不仅要大力表扬而且政府和有关部门还会给予他们特殊的奖励。我们看看这张图片。 就在我们感叹好人有好报的时候,我在某一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则内容: 出租车司机李某应旅客王某的要求将其送往火车站。王某下车时不小心将钱包丢在了出租车上。李某发现后,打开一看,内有5000元现金。此时,他正好从收音机里得知某大学的学生因患白血病而向社会求助。李某就产生了将这笔意外之财捐给患病的学生的想法,于是就将这拾到的5000元现金寄给了这位大学生用以治病。 教师:看到这儿,你会怎样评价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

(学生说这个司机善良、有爱心,但是不应该未征得失主的同意自行处理其财物。)

教师:看来大家是很能辩证地看待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的。丢钱的王某肯定是心急如焚,相信他会找到司机李某。那么如果你是失主,当你找到李某听到他将5000元捐给了白血病患者的消息后,你会做出什么反映? (学生回答) 让我们看看王某的做法: 王某上了火车后发现钱包不见了,经回忆,钱包可能丢在了出租车上,于是他根据票上的车号找到了李某,要求返还钱包中的5000元现金。李某说钱已经捐给了患白血病的大学生,自己并没有得到利益,并拿出汇款存根为凭证,因而拒绝返还钱款.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李某返还5000元现金。

教师:你支持王某的行为吗?为什么? (支持) 好,让我们来看看法院最后做出了怎样的处理? 法院依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经调解后,李某自愿返还王某3000元,王某愿意放弃剩余的2000元。

对于这个结果,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拾金不昧为什么还要赔偿,这是否有悖情理,法院做出如此处理的依据是什么?要解决大家头脑中的这个疑问,就需要我们从财产的归属问题说起,因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财产属于谁”这一课的内容。 板书:财产属于谁

一、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

要想理解刚才那个案例中法院的判决,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一)财产所有权

教师:同学们每天都在教室里上课,相信大家最盼望的就是放假了。那么,一年365天,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日(法定节日)? (学生回答)

教师:春节期间大家一般可以收到多少压岁钱?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好。假设春节期间你收到了1000元压岁钱,你会如何安排这些钱呢? (学生回答)

教师:你会把这1000元放在哪里?

(学生回答存银行)老师说,看来同学们年纪虽小但却十分具有理财思想。近期央行根据国内经济形势调高了存贷款利率,相信你这时存钱会给你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教师:如果你去商店看到了自己十分喜爱的物品,你会怎么办? (学生回答) 教师:(找存银行的同学继续提问)刚才你说会把这500元存入银行。如果你过一段时间去银行取钱,钱是多了还是少了?多了的部分叫什么?是归银行还是归你自己。 (学生回答)

教师:如果你在报纸上也看到了类似出租车司机李某听到的消息,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

教师:从我们拿到这500元到现在,在这个过程中你对这500元都做了哪些事呢? 其实将大家做的这些行为后面加上一个“权”字就是我们财产所有权的全部内容。 财产所有权即: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了解了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之后,回过头我们再看看刚才那个案例中法院的处理结果,谁能将法院作出处理的理由给我们大家试着分析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好!了解了财产所有权的含义。下面请大家想想在生活中你都对周围的哪些财产享有所有权呢? (学生回答)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感到在我们周围可为我们所有的财产越来越多,刚才有同学说到对家庭财产(家庭中的电脑、电视等)享有所有权。前两天,我的一个朋友接到了这样一个咨询电话:

6月初,我花3600元买了一架数码相机。三个月后,我发现相机不见了,经再三追问,儿子说他将相机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同学。我找到那位同学及其家长,表示愿以1000元将相机赎回,但那位同学的家长认为:张明是14岁的中学生,不是小孩,说话是算数的,买卖已成交并写有字据,双方出于自愿,哪有反悔之理,不同意退回。请问我该怎么办? 教师:你如何看待中学生张明的卖出行为?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民法通则第11条和第12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根据这些规定,一般情况下,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上述材料看,一个只有14岁的孩子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只能进行简单的与其智力、年龄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出卖家里的高档照相机的行为已经超出了14岁的孩子的行为能力。因此,其与买方之间的买卖行为应是无效的。

我们在生活中决不能做案例中张明所做的事,虽然我们是家庭中的一员,但是由于年龄、智力等因素的影响,我们目前对家里的财产只有使用权,只有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才可以行使对财产的处分权。

教师: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属于自己的财产。下面请看图片,看看这些财产的所有权都归属于谁?

(出示图片:学校的桌椅、路边的电话亭等。) 教师:我们如何划分财产归属的种类呢? (学生回答)

我们可以将财产分为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 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的财产都属于公民个人,我国法律规定属于公民个人的合法财产有哪些呢?

(二)公民合法财产的范围

财产范围的法律规定: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教师:我们看教材第68~69页出示的五种财产占有情况,判断一下哪些应该属于个人,哪些不属于个人?为什么? (学生判断,教师总结)

所谓合法财产是指公民通过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方法取得的内容合法的财产。

因此在我国法律中明确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这个规定强调合法性。

过渡:了解了财产所有权和合法财产的范围,那么生活中我们的合法财产受到侵犯应该怎么办呢? (过渡:请同学们看家庭盗窃现场的图片)

教师:如果你放学回家,看到了图片中的情形,你的反映是什么?(家中被盗了) 教师:看到如此情景,你接下来会做什么?(打电话告诉家长,或直接打110报警)

教师:由同学们对刚才情景所作出的反映,我感到大家还是很有法律意识的。即在自己财产受到侵害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应该说依靠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最有利的武器。

(三)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为了切实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现实生活中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具体手段有那些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案例:农民甲于1991年3月2日,在县城农贸市场以600元买了一只毛驴。1991年3月4日,甲一时疏忽,毛驴从家中走失。这只毛驴恰被邻村农民乙发现并将其赶回了自家。乙对其邻居说这只毛驴是刚从集市上买来的。1991年3月23日,乙赶着这头毛驴到集市上去卖,正好经过甲家门口,当即被甲认出。甲即向其索要。乙拒绝返还,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甲遂向县人民法院起诉。

我们请左边三组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案件中的甲,你怎样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我们请右边三组同学注意,如果你是法官,你又会做出怎样的处理?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以上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普遍的做法。 生活中如果出现了下面的情况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播放FLASH──抢劫 教师提问:画面中的开车人遇到了什么事情?(学生回答抢劫)

教师提问:抢劫行为使你的什么权利遭到了损害?(学生回答财产所有权和人身安全) 教师提问:如果该抢劫犯在对你进行抢劫时,恰好被公安机关抓获,你认为应怎样处理他?并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相信大家对他的处理意见是一致的,即交由公、检、法机关依法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具体来讲,就是运用刑法这一最为严厉的法律武器对犯罪人进行最有力、最有效的打击,从而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不受侵犯。因为这些进行抢劫、盗窃、诈骗、抢夺、敲诈勒索行为的犯罪人,他们的存在不仅会给公民财产带来一定的损害,而且还对公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不仅如此,这类实行侵犯财产所有权犯罪的犯罪人,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经济建设,如果仅用民事手段来解决,根本无法起到威慑、保护作用。因此,国家在规定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财产所有权的同时,还规定了公民可以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 无形的财产 教学目标

1.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等态度、情感、价值观。

2.能力:在智力成果权的问题上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

3.知识:了解有关智力成果权方面的法律知识、基本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等态度、情感、价值观。 教学难点

培养在智力成果权的问题上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负责地做出选择。

教师提问:平时生活中,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喝什么?或者你最喜欢什么品牌? 看看你喜欢的品牌是否在下列排行榜里。

我想同学们看到自己喜欢的品牌在这些排行榜里,一定很高兴。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喜欢的有些品牌,特别是我们国家有些著名品牌的商标在海外申请注册时遭抢注。 材料分析:中国商标在海外被抢注(材料一)

目前中国内地已有15%的企业商标在海外申请注册时遭抢注,最近内地企业的商标在港澳台地区也开始频遭抢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国际注册处工作人员提醒企业,强化商标先行意识、适当构筑防御性注册以及加强国际市场的监测可以有效规避遭抢注的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超过80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近200个商标在澳大利亚被抢注。今年6月份,拉芳、舒蕾、雕牌等13个知名日化商标在香港遭抢注;3月份,泉州8个知名鞋业商标被台湾商人抢注;2月份,泉州有17个知名商标在澳门遭抢注,其中大部分为服装品牌商标。 比如,五粮液集团正是因为错过“异议期限”,只好耗时长达15个月,花费数万元,终于夺回被一韩国人抢注的品牌价值达269亿元的“五粮液”商标权利。 五粮液集团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陈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不夺回自己的商标,我们又将面临着被诉侵权或退出已有市场的命运。”他还表示,“商标的注册和保护应该成为品牌先行的必要手段,准备拓展国际市场的企业更需对这些炒家们的恶意行为提前防范。”

目前内地已有多家企业开始“反抢注”行动,除了五粮液成功在韩国夺回商标外,在香港遭抢注的“满婷”品牌拥有者九鑫集团已经请了律师并定好基本方案,日前向香港商标总局递交了异议申请。

而柒牌服饰集团办公室主任叶林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此次抢注事件使我们意识到在商标保护上的缺陷,我们在国际上的商标注册已经付诸行动。” 教师提问:看了这份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我们再看两个案例。

材料分析:小小诉耐克“火柴人”侵权案。

日前,记者从“小小”的代理律师王惠红处了解到,“小小诉耐克‘火柴人’侵权”案将于今天在北京市一中院开庭审理。目前,“小小”方面已向法院申请增加为耐克公司进行广告创意的一家国外代理公司“Wieden+Kennedy”为另一被告。 去年10月,耐克公司在电视媒体上相继推出一则“Stickman”(又名“创意小子”)的广告。但闪客“小小”(朱志强)认为,这则广告中的主角“Stickman”的形象是抄袭自己“火柴人”的创作,因而将耐克公司告上法庭。

此前,双方对各自形象的创作都有自己的解释。“小小”认为,“火柴人”的形象源于其早年创作,早已深入人心并已完成商标注册,这一创作的运用可带来可观的效益。耐克一方则表明其所涉及的广告形象“Stickman”由耐克及其广告代理公司原创,类似的形象在日常生活中早已多见,例如人行道指示灯里表示“停”和“行”的小人等。 昨天,“小小”的代理律师王惠红表示:“‘火柴人’形象是一种动态的立体的创作,已被多数网友认可,而耐克‘Stickman’在广告中的形象存在雷同,已构成对‘小小’创作的侵权。” 材料分析:《细节决定成功》一书发现盗版 2004年6月11日,《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在地坛书市发现盗版,当日下午一时左右,北京市新闻出版局执法大队进行了查收。

《细节决定成败》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自出版以来,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该书第二版2004年2月出版,为16开本,红色特种纸内衬,定价24.80元。在书市查收的盗版书为32开本,定价18元,无内衬,印制粗糙,封面颜色黯淡,插图模糊不清。据新华出版社有关人员说,该书在广东还有一种盗版,其版式、开本均与原书相同,定价为2980元,封面无覆膜,全书纸张较薄,印制装帧质量较差。

教师提问:这两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经济建设中存在的怎样严重的问题? 学生回答:侵权。老师说,这就涉及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保护无形财产,保护智力成果权。 板书:无形的财产

一、关于智力成果

教师提问:结合刚才讨论的几个案例,试着说说什么是智力成果。 智力成果是指依靠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看书P82,书上列举了六项智力成果。

教师提问:请你说说这六项智力成果对人们的生活分别有什么影响?你还知道哪些智力成果?它们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智力成果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人们能够生活得更好,我们需要更多的智力成果出现,我们也就需要对智力成果进行保护,让更多的人有积极性创造智力成果。 看图片。

教师提问:请你猜猜图片里的人物是谁? 他就是著名的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先生。 他曾经给我国有关领导写过三封信。

材料(二)分析:皮尔•卡丹先生的三封信。

皮尔•卡丹是著名的服装大师,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皮尔•卡丹”是一个闻名全球的品牌;皮尔•卡丹先生还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8年以来先后28次访问我国。然而“皮尔•卡丹”品牌在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同时,也成为“傍名牌”者“最喜爱”的目标。2001年6月,皮尔•卡丹先生出席南京一个国际服装节时,展厅里一个高达两米的“意大利皮尔•卡丹(香港)国际有限公司”的广告牌赫然而立。皮尔•卡丹先生对此大惑不解:我没有这个公司!真假皮尔•卡丹竟在展厅见面了。

面对众多的“傍名牌”现象,皮尔•卡丹先生坐不住了。2003年9月10日,皮尔•卡丹先生在巴黎给他非常敬重的一位国务院领导写了一封投诉信。在信中,皮尔•卡丹先生写道:“作为对中国情有独钟的一个法国人,我迈入中国市场已有20多年了,一直受到中国政府和您的关照,才得以有今天的发展。但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许多假冒‘皮尔•卡丹’,或采用与‘皮尔•卡丹’极其相似的名称、包装及标牌在各大商场公开销售。更有甚者,在中国许多城市用‘皮尔•卡丹’(中文)注册公司。我有幸被贵国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一直遵纪守法,苦心经营,与中国各有关部门及公司的合作始终十分愉快。但由于上述公司的违法行为,我的声誉及我在中国合作伙伴们的利益都受到了严重侵害。”皮尔•卡丹先生提出:“我在这里,恳请您的帮助。烦请中国工商部门助我公司一臂之力,清除中国市场上的‘皮尔•卡丹’侵权现象。”

国务院领导把投诉信批转给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工商总局领导接到投诉信后立即行动,公平交易局、商标局、企业注册局共同对法国皮尔•卡丹公司北京代表处投诉反映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家工商总局办公厅迅速发出《关于查处侵犯法国皮尔•卡丹公司合法权益违法行为的通知》,要求各地工商机关开展一次专项执法检查,对法国皮尔•卡丹公司北京代表处投诉的违法行为认真调查核实;对构成商标侵权和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包装装潢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对不适宜的企业名称依法坚决纠正;对在市场检查中发现的其他违法行为一并处理。2004年4月9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平交易局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部署查处重大不正当竞争案件专项会议,对涉及法国皮尔•卡丹公司等8起重大不正当竞争案件部署全国统一查处。会上,与会者形成共识,做好法国皮尔•卡丹公司等8起案件的查处工作,是保护知名企业合法权益、知名商品市场信誉、为企业创造良好市场环境的重要措施,是保护消费者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会议要求,以查处重大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知识产权为重点开展专项执法活动,整合工商系统内外的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加大反不正当竞争的执法力度和案件督办力度。要通过建立执法责任制度,保证执法工作取得实效,解决问题要坚决彻底,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不留死角。随后,全国各地工商机关的统一行动全面展开。

工商系统的全国统一查处行动取得的成效,使远在法国的皮尔•卡丹先生十分满意。2004年4月19日,皮尔•卡丹先生在巴黎又给这位国务院领导写了一封感谢信:“我在中国的代表处向我汇报了您对我公司对目前中国市场上的侵权现象的投诉予以了高度重视和大力的配合。我的首席代表宋怀桂女士也高度赞扬了您多年来对‘皮尔•卡丹’品牌的一贯支持。我想在此为您对维护‘皮尔•卡丹’品牌所做的一切表示我衷心的谢意。” 同日,皮尔•卡丹还给负责部署查处行动的国家工商总局写了一封感谢信:“我在中国的代表处向我汇报了贵局对我公司的投诉予以了高度重视和大力的配合,为维护‘皮尔•卡丹’这一品牌在中国的合法权益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我在此对贵局为维护‘皮尔•卡丹’品牌所做的一切表示衷心的谢意。”

教师提问:快速看上述材料中楷体字部分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皮尔•卡丹先生的三封信分别是什么样的信?

学生回答:这三封信有一封是投诉信,有两封是感谢信。 教师提问:皮尔•卡丹先生写投诉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一次国际服装节,在展览厅出现了假的皮尔•卡丹公司。相关的原因是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许多假冒‘皮尔•卡丹’,或采用与‘皮尔•卡丹’极其相似的名称、包装及标牌在各大商场公开销售。更有甚者,在中国许多城市用‘皮尔•卡丹’(中文)注册公司。

教师提问:通过这个事情,你对保护智力成果权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回答:保护智力成果不仅仅是涉及个人利益,还会影响到国家的形象,以至于影响到国家经济的顺利发展。

二、智力成果权

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 回想一下刚才讲过的几个案例。

教师提问:说说这几个分别涉及哪一方面的智力成果权?

学生回答抢注事件和皮尔•卡丹先生的三封信涉及的主要是商标权。 耐克广告涉及的主要是创作方面的权利。 《细节决定成功》涉及的主要是著作权。

教师提问:请你说出还有哪些权利也属于智力成果权?

学生回答,智力成果权还包括:专利权和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

教师提问:从查处侵犯法国皮尔•卡丹公司合法权益违法行为的行动中可以看出,维护学生回答,知识产权,最强有力的手段是什么?

学生回答,维护知识产权,最强有力的手段是法律。

三、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材料分析:16岁中学生三项发明引资200万,换得10%股份当老板(材料三)

武汉一16岁的在校高中生胡登煌凭借3项发明专利,成为一家注册资本200万元的企业的股东。他是武汉地区“学生股东”第一人。他发明的“无压痕眼镜架”在宁波市投产。他的另两项专利“世界筷子”“自洁水龙头”也进入生产进程。前者在一双筷子上加三个套环,以固定筷子,让外国人也能熟练地使用;后者在传统水龙头把柄上钻4个孔,一开水龙头,把柄便溢水自洁。

3项发明吸引了浙江知名企业宁波天安集团,该集团3个月前投资200万元成立“天之煌公司”予以开发,胡登煌凭专利技术拥有公司股份10%。

胡登煌的家人说,胡登煌自幼爱好发明,去年3月至今已申请10项专利。 教师提问:这个16岁中学生当老板的事情,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未成年人也能够享有智力成果权。 看书P83,案例。 教师提问: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最重要的是要有法可依,说说你所知道的维护智力成果权方面重要法律的名称。

学生回答,维护智力成果权方面的重要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等。

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我们每个人都享有智力成果权,而且为了保护我们的智力成果权,我们要紧紧地依靠法律。不过,还需要明确的就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首次采用了先进的纸雕防伪技术,纸雕防伪兼有水印防伪的视觉效果和雕刻防伪的触觉效果,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同时对奥运商品的价位不会造成影响。所有经北京奥组委同意使用的会徽商品都将使用此种防伪技术。

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副部长袁斌介绍说,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防伪标志由目前我国在防伪技术领域最好的企业制作。截止到8月12日,北京市的朝阳、西城、丰台、延庆等区县工商分局已经分别检查了动物园、秀水街等服装市场,依法查扣擅自使用会徽标志的服装134件。

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官员手拿印有“中国印”的真假T恤衫做了展示。真品的标签运用了纸雕防伪技术,与假冒品有着显著区别。此外,假冒品在水洗后胸前的标志很容易掉色,而真品则不会。发布会上,北京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从今天起,将组织全市工商系统开展保护奥运会会徽专项执法检查。

奥运会会徽“中国印”公布还不到一周,朝阳工商部门就在秀水街市场查获了28件仿冒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的T恤。而在万通,记者也发现有人在偷卖“中国印”。奥运一向为社会所关心,因此,“中国印”一公布,新一轮的奥运标志保卫战就此开始。 根据《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的名称、徽记、标志以及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的名称、徽记;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会歌、口号,“北京2008”、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及其简称;其他与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有关的标志等都受到此条例保护,其中就包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

未经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奥林匹克标志。其中包括将奥林匹克标志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用于服务项目中,用于广告宣传、商业展览、营业性演出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同时,也不得销售、进口、出口含有奥林匹克标志的商品,制造或者销售奥林匹克标志,以及可能使人认为行为人与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之间有赞助或者其他支持关系而使用奥林匹克标志的其他行为等。

因此,在没有经过北京市奥组委同意和授权的情况下,任何以商业为目的使用“中国印”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工商部门可对其处以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利用奥林匹克标志进行诈骗等活动,还要追究刑事责任。

教师提问:从奥运会会徽采用防伪技术这件事,你对如何保护智力成果权又有什么想法?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提问:据你所知,我们国家在保护智力成果权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思考并回答。

展示我国在保护智力成果权方面的工作。

教师提问:根据今天所学,以及你对保护智力成果权的理解,在保护智力成果权方面,你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生思考并回答。

第八课

消费者的权益

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九项权利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项作用。 ⑵明确法律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2、能力目标

⑴学会运用智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充分行使消费者的权利。

2、能力目标

⑴学会运用智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充分行使消费者的权利。 ⑵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当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培养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⑵学会理性消费,选择适当合理的消费行为。

教学时数:3课时,其中第一框2课时,第二框1课时。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2.能力目标:学会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九个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

3.知识目标: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4.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5.难点:增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设计理念】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认为课堂教学不仅要突破知识点,更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生活中的法律。在学习过程中,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强化情感体验。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享有消费者的权利,中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在进行本节课教学时,设计“小鬼当家”的活动,虚拟了一个八年级学生李华,以他的消费经历为主线,借助他的消费体验,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探究认识到“上帝”即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理解保护“上帝”权利的必要性,认识“上帝”享有的权利,并明确应该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上帝”。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设计 主要说明 导入 大家都看过《小鬼当家》吧?一定还对小主人公麦考利机智勇敢的表现记忆犹新。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欣赏《小鬼当家法律篇》。我们要随着身边的“小鬼”——李华一起来学习公民在经济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消费者权益,即“上帝”的权利。

设计意图:设计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教师需充满激情,以感染学生的情绪,精神饱满地进入新课学习。

情景一:快乐的“上帝”续表

重要的“上帝” 设置情景:李华在超市买东西,明确李华在超市里的身份是消费者,即“上帝”。

活动一:分析讨论

消费者在社会生产中处于什么地位?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生活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消费,因此“上帝”的权利与我们息息相关。) 分析时教师的语言尽可能通俗易懂,不要太书面化。 “上帝”的权利 情景二:倒霉的“上帝”

请学生欣赏小品《倒霉的上帝》,并对照课本分小组讨论:小品中的老板侵犯了李华的哪些权利?

(设计意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小品中的情景,结合问题,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讨论掌握“上帝”的九大基本权利。)

活动二:你说我说

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中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的事情,举例说明消费者权利的存在。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并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体验到“上帝”权利的存在。)

情景三:歌曲《天亮了》

欣赏歌曲《天亮了》,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到经营者义务和消费者权益的一致性。

(设计意图:从反面提醒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性,激发对经营者不诚信行为的强烈谴责与愤慨,更好的落实情感觉悟目标,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在学生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正面说明消费者权利的存在,而不是仅仅看到消费者权益被侵犯的情况。

文明的“上帝” 情景四:我是“上帝”我怕谁

请学生欣赏小品《我是“上帝”我怕谁》,思考:“上帝”是这样的吗?(你怎样看待这样的“上帝”?)

活动三:自由论坛

消费者都有哪些不文明行为?作为消费者,应该怎么做?假如你是经营者,你希望消费者怎么做?

活动四:即兴表演

请学生即兴表演一段微型小品,展现经营者和消费者良好的关系。

表演结束,教师展示一幅对联:“经营者诚信为本规范经营

消费者依法维权文明消费”,横批为“携手共进”。

(设计意图:认识到法律保障“上帝”的合法权益,作为“上帝”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做文明的“上帝”。) 换位思考,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结束语 (播放轻音乐《致爱丽丝》。)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希望在今后的经济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学法、用法,不仅做一名维护自身权益的“上帝”,而且做一个现代社会中文明的“上帝”。

(设计意图:提出希望,将法律和道德教育延伸到未来生活,有助于思想品德课终极目标的实现。)

附录一:

倒霉的“上帝”

表演者:四学生分别扮演李华、老板、李华的妈妈和96315热线工作人员。 道具:牛肉干三包、电话机。

情景:从超市出来,李华来到新市街夜市。听见一摊主高声吆喝:“走一走,看一看,美味食品大减价。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快来买啦。” 李华:肚子好饿呀!买点东西吃吧! 老板:小同学,你想买点什么? 李华:我先看看。

老板:我们这里的牛肉干很棒,新鲜可口、物美价廉!同学,买点吧! 李华:便宜吗? 老板:便宜!为了配合市政府三项整治工作,现在门面拆迁,我们所有商品一律进价出售,绝对低哦!你去看看如果有比我们卖得更便宜的,你拿多少来,我们收多少! 李华:这牛肉干好吃吗?(故作迟疑状) 老板:绝对好吃,不信你尝尝! 李华:你不会骗我吧?

老板:为这几块钱骗人,这种事我们可不会干! 李华:算了,你给我来一袋吧!

老板:这么便宜的价格,我们都是两袋一起卖的! 李华:我吃不了那么多!能不能只买一袋呀? 老板:吃不了可以带回去给你的家里人呀! 李华(无可奈何地):好吧,我要两袋。 老板:2.95一袋,一共5.9元。

(老板趁李华低头在书包里掏钱时,偷偷换了一包过期的牛肉干。窃喜:“终于把这包过期的牛肉干卖掉了。) 李华:喏,给你6块。

老板:没有零钱找,这一毛钱你就不要了吧!

李华:你们是怎么回事?多称斤两,又少找钱,真缺德!

老板:你这人这么罗嗦,我们商店一直都是这么卖的!穷鬼,买不起东西还逞什么强?!真是个小气鬼,现在一毛钱丢在地上都没人捡,居然还要我们找钱?! 李华:算了,我不跟你们计较!

(李华只好忍气吞声走了,一边走一边吃牛肉干。) 李华垂头丧气回到家。李华的妈妈上场。 妈妈(杭州话):哎,宝贝儿子回来了。 李华:啊。

妈妈:咦,儿子,你在吃什么东西?

李华:牛肉干。我刚刚在夜市买的,很便宜的„„哎呀,我的肚子好疼呀! 妈妈:怎么啦?是不是这牛肉干有问题? (李华妈妈仔细查看牛肉干的外包装。)

妈妈:哇,这牛肉干是过期的!我找他们算账去! 李华:哎哟!我的肚子越来越疼! 妈妈:我们先上医院去!

(到了医院,经过医生的及时诊治,李华的病情稳住了。) 妈妈:这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算了?! 李华:不行,我要投诉。(拿起电话)喂,你好,是96315吗? 工作人员:是的,请问我可以帮你什么? „„

旁白:两天后,在杭州市消费者协会的帮助下,李华讨回了公道,不仅赔了医药费,水果店老板还向他赔礼道歉。这件事圆满解决了。 附录二:

歌曲《天亮了》创作背景

1999年秋天,在风景入画的贵州麻岭风景区,阳光明媚,游人如织。然而,却发生了一起与这里的景色极不和谐的悲剧。由一架卷扬机改制的缆车未经安全部门的许可被私自投入运营,原本只能容纳9人,最终却挤进了27人。严重超载仅仅是滑向深渊的第一步。驾驶者是一名刚来两天,仅仅学会起步和刹车的年轻人。由于严重超载,缆车一开动便迅速下滑,司机猛踩刹车板,钢绳崩断。随着一声巨响,缆车在数秒内从相当于20层楼的高处跌入山谷。在转瞬即至的生死关头,一对年轻的夫妇用他们的双手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结果,大部分游客遇难,两位年轻的父母也都失去了生命,而这个小孩,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著名歌手韩红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一首歌——《天亮了》。 附录三:

我是“上帝”我怕谁

一个月后,李华又一次经过新市街夜市。听见有个摊主在高声吆喝:“走一走,看一看,时鲜水果大甩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快来买啦。”

李华:咦,这不是上次那个老板吗?怎么改卖水果啦?! 于是上前:“老板,这苹果多少钱一斤?” 摊主:3块,你要的话,便宜点,2块5拿去。 李华拿过一个苹果,咬了一口,“怎么是酸的?”扔掉了。又拿过一个橘子,拨开,吃了一瓣,“太甜了!”就将剩下的扔了。 摊主:小鬼,你干什么?

李华:你不认得我啦?一个月前,我在你这里买过美味食品牛肉干。 摊主(满脸堆笑):哦,是你,小朋友,你想买什么?

李华:我看看这西瓜怎么样?(假装不小心将西瓜碰到地上,西瓜摔碎了。) 摊主大怒,欲打李华。

李华:你来呀!来呀!顾客就是“上帝”,我是“上帝”我怕谁! 附录四:

消费者不文明行为当戒

随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深入贯彻实施和市场的日益繁荣,消费者的地位和自身素质逐步提高。但也有一些消费者不珍惜自己的形象。做出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举动。

(1)损坏购物环境。商场为消费者营造了较高水准的购物环境,商场甚至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但有的消费者在商场内乱扔废物,随地吐痰吐口香糖。有的消费者甚至在商场为顾客准备的休息椅、凳上睡大觉。

(2)顺手牵羊。在超市和开架售货的商场,有的消费者钻商家管理的空子,顺手牵羊,造成经营者货物损失。

(3)索赔漫天要价。一位消费者因购买的饮料中有一小块发酵物,竟狮子大开口,索赔10万元。这种已超出正常范畴的索赔,属于敲诈。

(4)钻“承诺”空子。某消费者在一家大商场买了一架高级摄像机,用于结婚摄像。婚礼完毕,他根据商场“不满意就退货”的承诺,将用过的摄像机又退回去。

(5)秽语中伤服务员。商场购物时,对服务员故意刁难,稍有不顺,就口出秽语,甚至骂人,损害服务员的人格,有的甚至动手打人。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 课标要求

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

标准: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要求:懂得社会是一个合作系统,合作既能带来利益也产生负担,合作需要公平,公平互惠的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的发展,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第一课时

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问题以及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能力目标:对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的理解能力,对公平与不公平现象的独立判断能力,对公平的社会性和相对性特征的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 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懂得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公平的相对性和如何理智地面对社会不公平现象 教学过程

一、

直接式导入

展示有关公平的名人名言和图片,直接由学生概括今天授课的主题——公平。

二、发散性授课

情景一:唐僧师徒一行到达西天后,如来准备论功行赏。

问题:

1、你认为如来怎样行赏才公平,你应该得到怎样程度的赏赐?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让学生分别从唐僧师徒四人或唐朝皇帝或唐朝百姓或现代社会旁观者的角度来设想回答,通过这个问题要得出的结论是: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对公平的理解是不同的,从而推广到不同社会、不同阶层的人对公平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公平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公平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的时代公平有不同的具体规定,包含了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

2、请你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你认为什么是公平?

在这个问题的回答中,可以有比较广的参与度,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他对公平的看法,最后可概括出一般情况下人们对公平的看法,也就是不同社会情况下公平的共性:社会上每个人(合法公民)都应当被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平等的、自由的,社会给予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每个人所拥有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换句话说就是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得到应得到的利益。

情景二:如来和观音商量了很久,但一直拿不定主意。他们想出了很多个提案,但最终都否决了。

问题:

1、为什么如来和观音会如此为难?

这个问题设置的目的是要告诉学生:公平其实多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2、如果按照他们的这些提案,会有怎样的后果?

这个问题是要让学生通过他们设想的后果了解到不公平的严重后果,有一种情感的认同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加评论,让学生自己用归谬法得出结论。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么?结果如何?你有什么感想?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把视线和思路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例,谈不公平的现象对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破坏,让学生对不公平给社会稳定、个人发展可能造成的恶果有一定的认识,从反面了解认识公平的重要性,也是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一部分。

情景三:最终,如来和观音终于定下了一个方案。

问题:

1、你对他们定下的这个方案有何感想?你觉得这个方案公平么?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再一次认识到只有相对的公平,没有绝对的公平,而且公平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公平的感受也是随着个人的发展而发展的。

2、请你续写后面的西游故事,并说明理由。

希望在这个续写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公平对个人发展、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作用,从正面认识公平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培养学生科学的价值观。

3、你能想出比他们的方案更合理更公平的办法么?

三、拓展性小结

探讨:公平与和谐大气的社会的关系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公平和个人发展、社会稳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已经认识到社会稳定和发展不能没有公平,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就是不断追求社会公平理想的过程。而且,我们国家当前更是在社会稳定和发展的进程中提出了一个目标: “构建和谐大气的社会”,如果我们从社会学角度理解,和谐首先是公平与公正, 2004年12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研究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认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可以说建设和谐社会寄托了世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也是几千年来炎黄子孙的梦想所系。那么,我们在构建和谐大气的社会的过程中,在处理社会稳定和发展与公平之间的关系中,哪些是做得比较好的,哪些是还有待改进,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现在社会中存在的某些不公平现象呢?

这个问题是希望学生能联系实际,联系热点,进一步思考公平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系,树立公平意识,并能对不公平现象有一定的理智感,从而再次落实课标目标“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要注意的是,在讲这个问题时,应主要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的优越性,理解现阶段的社会公平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方面。另外,在讲这个问题时,还需补充关于构建和谐大气的社会的一些材料。

第二课时

维护社会公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重要意义。 能力目标:进行公平互惠的社会合作的实践能力,关于公平问题的辨证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增强积极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互惠公平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重点在于关于公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公平合作对于社会共同生活的重要性,理解公平合作意味着同时分担利益和负担,最重要的是树立公平互惠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关于公平合作意识和社会不公平问题。 教学过程

一、行为实践导入 “是否公平大家谈”

判断下面的情况是否公平,并说明理由。

1、班上只能选一名“优秀班干部”,并且这次的名额关系到初三中考能否加分,经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后,万兵和李超得票数相等,最后班主任决定万兵当选,因为他的成绩好。

2、期终语文考试,章卫的试卷被老师少给了5分,可语文老师说凡是6分以下的误差一律不改。

3、班级公开竞选班长,刘大海和钱小龙是两位候选人,钱小龙竞选前许诺如果他当班长,就请全班同学吃饭,最终钱小龙以微弱优势当选。

4、一次初三年级篮球赛,裁判误判一球,初三1班的参赛人员要求改判,裁判没有理睬,初三1班篮球队拒绝继续比赛,篮球赛不欢而散。 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希望大家更清楚的认识到公平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的存在。理解公平,我们要善于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待公平,我们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和理智的行为。为追求理想的公平,我们更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二、小组合作讨论

(一)活动一:理智面对不公平

目的:通过这次的合作讨论,让学生知道面对不公平的现象我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第一,用合法手段去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第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第三,同破坏公平的行为做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要求:

1、6人组成一个小组,推选1名组长和记录员。

2、请每位同学谈谈自己曾经遇到的不公平情形及当时的真实感受。记录员做好小组成员发言的书面记录。

3、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问题,遇到不公平情形时我们应该怎样做?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列举的对待不公平的方法和策略,尤其是大家共同认可的对策。

4、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推举1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小组的主要观点。

5、由同学代表进行本次主题讨论的小结、点评。

引导:理智面对不公平现象,我们可以有很多对策,可以从法律援助的角度,可以从心理调节的角度,可以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等等;我们要积极消除不公平现象,自觉维护社会公平,我们中学生需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请大家设想一起,我们可以做哪些具体的事情?我们也可以把思索的范围再扩大一些,思考一下你生活的社区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么?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

在这个活动的进行中,讨论重点放在第三个环节,交流重点放在第五个环节。这个活动是希望学生能结合知、情、意、行综合看待处理公平问题,自觉培养对待公平问题的理智感,并培养自己的主人翁意识。在讲到伦理道德时,可穿插讲解道德价值观。

(二)活动

二、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尝试当一次政协委员,谈你对一个议案的想法以及对党的十六大报告的感想,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社会倡导的共同富裕与实际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材料:议案:萧灼基:特困补贴亟待提高 应开征高消费特别税

萧灼基委员(经济界委员 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呼吁,“当前迫切需要提高农村贫困人员的补助标准”,建议从每人每年平均627元提高到1000元,并今后按照农村每人年均收入增长幅度相应增加补助金额,提高对特殊困难户的特殊补贴,特别是对长期伤病人员进行特殊关爱。

萧灼基委员提出要对一些高消费行为征收特别消费税,例如购置豪华住宅、名牌轿车、名贵消费品、化妆品、高档宴会、高档休闲娱乐以及饲养宠物等,“要根据具体情况征收特别消费税,作为扶贫扶困专项基金”。 十六大报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方式:宪法规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目的:通过这次的合作讨论,让学生知道社会需要合作,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同时,我们需要自觉承担自己的责任,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要求:

1、6人组成一个小组,推选1名组长和记录员。

2、请每位同学谈谈自己对议案和报告的看法。记录员做好小组成员发言的书面记录。

3、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一起讨论问题,如何看待当今中国社会倡导的共同富裕与实际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想法。记录员记录小组成员的建议,尤其是大家共同认可的想法和提议。

4、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推举1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小组的主要观点。

5、由同学代表进行本次主题讨论的小结、点评。

这个活动,第一层次是要解决共同富裕、平均主义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是要解决效率、公平与合作的关系,最后是要培养学生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自觉承担自己的责任。

三、模拟演练小结

班级要举行一次学农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要评比出最佳小组,请你为班级制定一套公平合作的评比制度。

参考资料

1、美国的贫富差距

据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国内税务局等发表的调查报告披露,1989年以来10年间全国家庭净资产,包括住宅、其他不动产、股票、债券、汽车和银行存款等,其分配大体比例是:1%的最富家庭占37%,另外9%的富有家庭占31%,其余90%的家庭仅占32%;布鲁金斯研究所经济学家柏特里斯的研究发现,1995年美国最富有的5%的人收入是最贫困的5%的25倍,而1969年的差距为11.7倍。全国最富裕的20%的人口的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的49.7%,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6%。美国联合争取公平经济研究所日前公布的一项报告表明,从1990年到2000年11年间,美国企业总裁的工资增长幅度高达571%,而普通工人工资的增长水平只有37%,扣除10年来的通货膨胀幅度32%,工人实际平均工资增长无几。另据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目前美国老板的平均薪水是一般工人平均薪水的531倍!据计算,如果工人的工资从1990年开始也像企业领导那样增长,今天工人的平均年薪就应该是120491美元,而不是目前可怜的24668美元。1990年,美国法定最低工资为每小时3.80美元,目前才提高到5.15美元,如果最低工资界限也以老板工资增长的速度那样上涨,今天工人的最低工资界限应该是每小时25.50美元。2000年,美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3110万人,贫困人口占人口比重11.3%。其中黑人贫困率22.1%,白人贫困率7.5%。

2、两会焦点问题比较

①2004年:保护私有财产 去年修宪焦点 在去年的两会中,众多代表指出对私有财产提供宪法保护,有利于人们增强对私有财产的安全感,有利于充分调动人们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启动民间投资,使资本不外流,放手发展经济,保证就业,惠及长远。私有财产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根基。通过修宪确立私有财产权,解决了市场经济中最敏感、最复杂的财产关系和产权制度问题,是顺应市场经济体制、顺应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充分调动劳动者、资本、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这些无疑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相当水平之后,来自经济本身自然要求,也是维持经济继续积极发展的必要保障。我明显感觉到,在整个社会前进的过程中所必须平衡的公平和效率两方面因素中,政府和社会把对增长方面关注程度仍然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并为其创造了理论基础和宪法保障。

2005年:和谐社会压倒一切 在今年的两会中,和谐社会被视为重中之重的核心内容,而且其理论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之中。和谐社会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抽象理想,而是一个有着明确所指的现实战略构想。和谐的对立面是失衡,而严重的失衡就是断裂。但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含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这就要求政府在调整工作重心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公共政策的时候做到效率和公平两方面兼顾,增长和稳定要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制约。而考虑怎样让不同的利益群体参与到制定过程中,表达出他们的意愿和思想,作为一个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应该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通过行政权力来维护公共权利,而不是侵犯公共权利。在本次两会中,代表委员们对于如何建立和谐社会,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提案、议案,政府也在政策面上做了很大的支持。

②2004年:给民营经济以平等的国民待遇

2004年两会期间,我们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在谈到非公有经济时说:要解决非公有制企业主的后顾之忧,就必须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思想和舆论环境,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同时还要积极为中小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大开方便之门,从客观上消除歧视现象。

随着思想解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私营经济在几次修宪中逐渐得到承认。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表明我们将给民营经济以平等的国民待遇。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2005年:权利与义务并举 今年两会中,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两会代表,仍把非公有经济视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焦点,如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清除限制国内非公有资本市场准入的体制壁垒,公用事业应向非公有企业敞开大门等等。但本届两会中值得人们关注的一个现象是,代表和委员们逐渐由为非公有经济争取平等权利的共时,也开始思考和建议非公有经济在获得权利同时也应该承担平等义务。

我们都知道在国有经济改革过程中,有一些问题是历史和体制的原因造成的,如下岗,社会保障制度等等。这些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十分巨大的成本,而且这些成本绝大部分是由国家财政和国有经济实体自已经来承担的。作为经济改革中最大的受益者(我们从非公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就可以看出),不应该只享受成果而规避义务。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要通过行政手段强行干涉,那是倒退。而要求非公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摒除片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肆意污染、破坏环境,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制售伪劣产品坑骗消费者,拖欠民工工资激发劳资矛盾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了消极作用,依法承担在就业、税收、职工福利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应尽的社会责任。 第十课 我们维护正义

知识要点与学习要求

1、知识目标

⑴明确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⑵了解正义与非正义的含义。 ⑶了解公平与正义的区别与联系。 ⑷明确做有正义感的人的具体目标。

2、能力目标

⑴理解正义要求处于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⑵自觉维护正义,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⑴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培养正义感。 ⑵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勇于同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教学时数:2课时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

一、设计理念

1.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淡化学科体系,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学习、升华的过程,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学会“用教材教”,既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力求做到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让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帮助、共同发展的课堂教学。

2.按照课程标准的理念,八年级教学内容要从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来安排相关教学内容。这一阶段学生生理、心理特点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也逐渐加强,但受年龄的限制,是非观念还处于学习和培养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更多的是享受家人及社会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很少知道回报,付出;即使知道什么是正义,也不知道如何维护正义,做一个正义的人。因此,教学应适应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内容。

二、对应课标内容

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能比较全面地了解正义的内涵及表现;了解社会发展需要正义;正义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正义的含义、表现、作用及正义与公平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能比较全面地概括什么是正义,了解正义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辨别是非的能力;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社会正义感,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正义全面的认识(含义、表现及作用)。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五、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在本课教学中,我事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作了调查:提到正义,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一些正义的言论、行为,但却很少了解正义还体现在制度上,社会发展需要正义;道德学习更应重践行。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是非常重要的落脚点。以此作为切入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活动法、情景教学法、对比法、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正义感,愿意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二)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正义的课程资源。

九、教学过程(见下表) 教学环节 活动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活动一:经验激发兴趣 投影:撒贝宁与《今日说法》用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引入课题。 讨论、思考:

你喜欢这个节目吗?为什么? 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找到新旧知识联系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投影:任长霞与李真的对比照片,简要介绍案例。 对两人作出评价并说明你的理由。 通过鲜明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正义感:对邪恶的愤恨和对正义的渴望。 讲授新课 活动二:游戏了解需要 1.设计联想竞猜征集题目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说出与正义相关的词语。2.设问:提到“正义”,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词语? 3.板书经典词语。 讨论、发言:与正义相关的词语有哪些?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词语? 以游戏开始新课,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学生活动反馈学生对正义的认识,,可为后面的教与学作准备,及时引导突破重难点。

活动三:情景拓展思维 1.投影蒋庆及其事迹。设问:蒋庆的哪些做法表现了正义?2.提到“正义”,你还会想到哪些人和事?为什么? 1.阅读蒋庆事迹材料。2.讨论、思考:蒋庆正义的表现是什么? 3.讨论其他正义的人和事。 通过设置情景,拓展对正义的认识。

归纳总结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正义”的? 思考、总结:什么是正义?你如何理解“正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活动四: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有同学想我不是法官,也不是公安局长,我可以为正义做些什么呢?放影:我校校运会裁判员和运动员宣誓录像。 讨论:1.校运会上裁判员和运动员是如何体现正义的? 2.身边可以做的正义的事还有哪些?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体验正义就在身边,能自觉践行。

归纳总结 正义可体现在思想、行为和制度等方面。 讨论、发言:正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活动五:畅所欲言反馈效果 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设问:

1.你能列举出一些体现正义的制度吗? 2.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这些制度? 分组讨论、总结:我国的制度怎样体现正义? 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与知识拓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活动六:澄清错误科学理解 1.设问:多劳多得与交纳个人所得税矛盾吗?为什么?2.对一些贫穷地区实行优惠的经济发展政策是正义吗?为什么? 分组讨论、总结:了解正义与正义制度的作用。 通过讨论澄清学生的认识误区,让学生对正义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归纳总结 正义的制度与公平有何关系? 分组讨论、总结:正义的制度与公平的关系。

课堂小结 归纳总结 1.科学归纳对正义的理解。2.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分组讨论、总结:对正义比较全面地理解。

情感升华 链接与延伸 投影:马丁神父的悔恨诗P113相关链接 朗读。 思考、发言:这首小诗给我们什么启示? 知识的延伸,激发学生的正义感。

正义是人类良知的“声音”,社会发展需要正义。 “正义可能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引起学生的共鸣,尝试做一个正义的人。

附:【蒋庆事迹】

崇高的品德 伟大的人格 崇高的品德 伟大的人格

蒋庆──一名基层法院的女法官,既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也没有豪情壮语,为什么生前受到群众的尊敬和爱戴,身后受到组织的肯定和表彰?我想主要是她崇高的品德和伟大的人格力量。

蒋庆在16年的审判工作中,办理各类案件2000多件,包括休息日在内,平均不到三天就办理一件,没有一件错案,没有一个当事人反映她办案不公或不廉洁。 蒋庆亲民、爱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她对孤独无依的老人,失学无助的少年,迷失方向的青年,濒临崩溃的家庭,倾注了她所有的爱,撒下了她所有的情。可她却抛下了自己年迈的双亲,亲爱的丈夫,心爱的孩子。

有人说,蒋庆早就该当“官”了。可蒋庆对“官”有自己独到的诠释:“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只要公正司法,法官就是最大的官。”是啊,法官是正义的最高守护神,只要公正司法,不论其职位高低,都是威严崇高的。

她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在审判岗位上16年,从来没有当事人反映她有不廉洁的行为,从来不接受包括亲友在内的任何礼金馈赠。她住的是不足60平方米的单位旧公房,是她和丈夫自己动手搞装修。有许多老板、包工头主动找上门来,向她提出帮助装修,都被她谢绝了。

在法院工作,蒋庆却是“六亲不认”,她的姐姐受人之托,打听一桩案件何时下判,她硬是把姐姐给“顶”了回去,从此亲戚朋友们都不再向她打听案件上的事。从她获得的雅号“蒋铁锤”中,就能说明她铁面无私,刚正不阿,追求正义的坚定信念。 作为一个女人,一生中可能只生育一次;但作为一名法官,一生中可能要开成千上万次的庭。可她出差在外为了急着赶回院里开庭审理案件,在买不到坐票的情况下,怀着5个月身孕的她在火车上整整站了13个小时。

“钱不可贪,文不可抄,师不可骂,友不可卖,官不可讨,上不可媚,下不可慢,风不可追,天不可欺。”这是蒋庆抄录的人生格言。这“九个不可”是蒋庆朴素而又充实的精神世界的写照,是她纯洁心灵和高尚情操的体现。

对于蒋庆,我满怀敬意,同时,我并不认为这样的榜样是高不可攀的。她的事迹,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她是雷锋式的英雄,像一颗闪光的螺丝钉默默无闻、恪尽职守、锲而不舍地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第四篇:山教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初二)

第一单元 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评述)

单元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 单元课时分配:本单元包括四步学习活动,可用3-5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欣赏与评述(活动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觉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式、艺术语言的深层所蕴涵的内在含义、意义或意味,并可以进行初步的表述与交流。 教法选择:

1

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 过程与方法:

欣赏、思考、讨论、表述

学法引导:通过欣赏与分析感受,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的装点居室的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选择题材内容类型相近而意蕴各异,或形式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作品。

学具准备: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启发引导阶段

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思想内涵的,通过什么形式? (

设疑, 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主题)

2

新授

油画棒砂纸画是用油画棒在打磨用的砂纸(砂布)的磨面所作的画。油画棒色彩鲜艳,颗粒细腻,质地柔软:砂纸的磨面较为粗糙,有利于油画棒色附着在画面上,而且砂纸较深的底色更能衬托出油画棒的色彩。因此,油画棒砂纸画色彩明快,画面统一,工具简单,是孩子们易学乐学的一种儿童画,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中国画的传统绘画充分地发挥了线描的表现力,不仅可以精确描绘具有空间深度和透视变形的物象,而且可以达到状物抒情、生动传神的境界。

文艺复兴首先发端于意大利,然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国

家,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在意大利表现为绘画和雕刻、建筑的成就,而在德国则表现为农民战争和宗教改革运动。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区域中央、中古时期世界上最大贸易地区的心脏位臵。佛罗伦萨、米兰和威尼斯都是当时水陆交通枢纽和贸易的集散地,在那里最早出现工商业、萌芽 资本主义,所以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 所谓文艺复

3

兴,是新兴资产阶级针对在中世纪被宗教所扼杀的

古代希腊罗马以人为本的 科学文化走向复兴而掀起的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革 命。 艺术作品的意蕴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物质材料

形式构成

作品中的物象

文化意义

2 主要教学手段

根据艺术作品的意蕴四个层次学生讨论、竞说课本中的美术作品,教师共同和学生进行。

3 几种美术表现语言形式 建筑、雕塑、绘画、园林 四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课后反思

1 学生能认真配合教师的活动,对教材内容感兴趣;

2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含量重、密度大,但教材编写简单 ,为讲课带来较大的困难; 3 根据教材简化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思想,知识 基础状况,对一些重要的、比较难的知识 点注意 了内涵的挖掘和适度的延伸,让学生更好

4

地理解,掌握有关知识; 4 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寻找资料

第二课时:欣赏与评述(活动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活画,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以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领悟。

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以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领悟。 教法选择:

借助多媒体教学,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 过程与方法:

5

欣赏、思考、讨论、表述

学法引导:通过欣赏与分析感受,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的装点居室的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

课堂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选择题材内容类型相近而意蕴各异,或形式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作品。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摘录。 课堂教学

一 组织教学

二 导入(启发引导阶段)

1、展示一些可能引起学生不同审美反应,即有的认为美,有的认为不美的作品,让他们进行欣赏和评述。

2、通过谈话说明,理性知识基础或理性认知与感性知觉的紧密联系,从而指出在美术欣赏中

6

也在进行分析与研究,讨论与解释,才能有比较深刻的体验和比较准确的评价。 三 授新课 启发引导阶段

1、先择如《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最后的晚餐》、等作品,结合希腊神话和基督教《圣经》的有关知识,来分析和讨论作品通过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什么理念和意蕴。 (教学参考资料)

《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雕像的欣赏

举世闻名的古希腊雕刻杰作《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或译《米罗的维纳斯》,一直被西方艺术学者尊为古希腊最优秀的雕刻作品之一,被认为

是西方雕塑作品中表现女性美的精湛典范。 覆盖着线条舒卷下垂的衣褶的下半身,结合得十分自然,并构成巧妙的对比,不仅更显出女神的健壮丰满,而且使整座雕像十分稳定而富于变化。

雕像中女神动作幅度不大,但异常含蓄微妙,直立而又略为倾斜,静止而又稍有转动,加上人体各部分之间的高低起伏、强弱交替的节奏感,形成了整座雕像婀娜向上的优

7

美体态。雕像中女神的椭圆形的面庞,简单的发髻、平平额头、笔直的鼻子、丰满的下巴、安详的目光和微微鼓起的嘴角,表现出娴静、端庄、凝重的神情。

雕像中女神既不妖艳惑人、亦非纤巧娇柔,既无媚态、也非羞涩,而是落落大方。雕像中女神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充满了质朴典雅之美,给人以纯洁、崇高的感觉。

古希腊人崇尚身心健康,要求健美的体魄和内在的美德相结合的审美观念,可以说在《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关于“残缺美”。

断臂的维纳斯一出土,就得到了世人的普遍的赞誉。19世纪一些顶尖的艺术家、文学家更是极口赞美它。比如,罗丹说:“抚摸这座像的时候,几乎会觉得是温暖的”,“这是神品中之神品!……这是中正和平的肉感,经理智熏染过的生之喜悦”。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她的轮廓的美胜过活人的美。”总的来看,这一时期人们欣赏的焦点有二:一是形体美,一是由节制的表情与动作体现出来的理性美。对于断臂,则没有特别留意。从维纳斯的断臂中领悟到“残缺

8

美”,应该是比较靠后的事情。法国作家让〃艾卡尔在《鉴赏力的批评》一书中曾说:“说真的,如果《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完好无损的形象,她仍然拿着一只表示荣誉的苹果,那么她就不会像现在那样去支配现代精神。而且她的作者的象征手法也不会被广大的观赏者所认识,在我们的眼里,她也不再是美的普遍典型,而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即帕里斯的裁判中的女主角。”(编者注:流行说法认为,维纳斯手里拿着的后来成为特洛亚战争导火索的金苹果。)现在,由断臂的维纳斯雕像引发出来的“残缺美”的概念,已普遍地为人们接受。因此,本文作者的观点其实算不上标新立异。

此外要注意的是,“残缺美”仅只能作为一种类型,它并不就是创造艺术品时必须追求的。比如绘画名作《蒙娜丽莎》,它的画面基本没有什么毁损,但同样向欣赏者们暗示了丰富的内容,在美术史上它的地位和影响丝毫不亚于断臂的维纳斯。

2.维纳斯雕像失去的只能是双手

作者认为,只有失去的是双手,才能唤起大家

9

的丰富的想像,雕像也从而获得无穷的生命;失去其他任何部分,都不可能获得这样的艺术效果。对于很多事情,我们不能在假设中作出判断。但是,从一些事实来看,作者的话失之于武断。比如,收藏在卢浮宫内的胜利女神雕像,头颅部分失去了,却和维纳斯雕像及《蒙娜丽莎》并称为卢浮宫的“镇宫三宝”。对于维纳斯失去了双臂不仅无损其美,甚至更增添了美,有人则这样认为,双臂失去,如同芟除多余的枝叶,使维纳斯整个身体的优美的曲线表现得更清楚,给人的印象更鲜明。 有关资料

一、爱和美的永恒象征 《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或译《米洛斯的维纳斯》),一般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希腊时期”的作品,作者生平不详。这个雕像是西方美术史中最著名的杰作之一,历来被视为希腊雕刻艺术的珍宝和西方艺术中表现女性美的典范。阿芙罗蒂德是古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在古罗马神话中称作维纳斯),传说她诞生于大海之中,一出生便成年。其美丽无与伦比。西方文艺作品常取材有关她的传说

10

故事,在雕刻、绘画中更为常见,许多歌颂和表现女性美的作品,往往以维纳斯命名。而最为人们所熟悉、最负盛名的,当属这尊《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

这尊雕像首先是由希腊米洛斯岛上的一个叫约尔哥斯的农民发现的,并由此得名。1820年4月8日,约尔哥斯在整地时无意中挖掘出这座雕像的各个断块。他随即报告当时法国驻该岛的领事。经过一番周折,这座雕像终于被法国买下,运到巴黎,献给国王路易十八。于是《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便成为卢浮宫艺术博物馆最珍贵的宝藏之一,辟专室陈列。

约尔哥斯挖掘出这座雕像时,雕像断裂成几个部分:上半身、下半身、发髻的下垂部分、右腰部的断块、刻着铭文的台座,以及拿苹果的手臂断片。由于手臂断片技艺粗俗,很快被鉴定不属于这尊雕像的原物,明显是后人的复制品。这说明雕像很早就已失去双臂。雕像断去的双臂原来究竟如何,一直是雕刻史上的一个谜。许多专家提出过各种假设,试图恢复雕像的原来面貌,但都归于失败,都未能取得令人信服和满意的效果。围绕所缺两臂的争论,最

11

有意思的是下列几种说法:一说左手拿苹果,右手抓住围布;二说维纳斯的双手拿着胜利花环;三说右手拿着鸽子,左手拿着苹果;四说维纳斯准备入浴,右手抓住似乎要滑落的围布,空手抚握着一束头发;五说她站在战神马尔斯的身旁,右手握住马尔斯的右腕,左手温柔地搁在马尔斯的肩上。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好在雕像虽然是断臂的,但并不给人以残缺不全的感觉,无损于观赏,反倒更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像力。雕像可供四面观赏,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是十分相宜的。与雕像同时发现的底座,多数专家认为是属于这尊雕像的。台座上刻有“美安得罗河畔安屈克拉亚的亚×山德尔作此”的模糊字迹。根据铭文和书体,专家们推断雕像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的作品(因为安屈克拉亚是公元前3世纪时建起的市镇)。作者名字中残缺的字,一般认为是“历”或“格”,因此雕像作者是亚历山德尔或亚格山德尔。但是仍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个台座不一定属于这个雕像。他们从雕像所具有的典雅、端庄、崇高的艺术风格来看,认为雕像应属更早的“古典时期”(公元前5──公元前4

12

世纪)的作品。而不是希腊化时期的。有的学者还认为不一定是阿芙罗蒂德,而可能是海神阿姆菲德里特或胜利女神。虽然有这些争议,但都不妨碍对雕像所具有的高度艺术成就的肯定和赞赏。

在古希腊雕刻中,阿芙罗蒂德的形象改由裸体出现,大致始于“古典时期”盛期的著名雕刻家普拉西特列斯(活动期为公元前375—公元前330年),由此成为一个传统,直到近代。《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是一尊半裸雕像。用巴洛斯岛盛产的优质大理石雕凿而成。雕像裸露的上身和覆盖着线条舒卷下垂的衣褶的下半身,结合得十分自然,并构成巧妙的对比,不仅更显示女神的健壮丰满,而且使整座雕像十分稳定而富于变化。雕像动作幅度不大,但异常含蓄微妙,直立而又略为倾斜,静止而又稍有转动,加上人体各部分之间的高低起伏,强弱交替的节奏感,形成整座雕像转折有致、婀娜向上的优美体态。雕像身高2.04米,胸围1.21米,腰围0.91米,臀围1.29米,头长0.267米,约占全身的八分之一,是极为匀称的身材比例。据测定,维纳斯从头顶到肚脐的高度与肚脐至

13

脚底的高度之比约为1∶1.6,而从肚脐到脚底的高度与全身的高度之比,其比值也是1∶1.6,正符合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所确立的,后来被柏拉图所称谓的“黄金分割”比例。雕像伫立在一块厚约7厘米的台座上,所以整座雕像的高度为2.112米。雕像的脸型呈现出典型的希腊特征:椭圆形的面庞,朴素的波浪式的发髻,平额,笔直的希腊鼻子,丰满的下巴,安详的目光和微微鼓起的嘴角,表现出沉静、端庄、凝重的神情。雕像的整个形象既不妖艳惑人,亦非纤巧娇柔,既无媚态,也非羞涩;而是落落大方,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充满质朴典雅之美,给人以纯洁、崇高的感觉。古希腊人所崇尚的身心健康、要求健美的体貌和内在的美德相结合的审美观念、以及古代大师精湛的艺术技巧,在《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也和古希腊其他许许多多以神命名的雕刻一样,无疑是现实生活中人的美质的集中。对神的歌颂也就是对人的力量和美的肯定。古希腊雕刻中的神像没有丝毫脱离世俗的神秘感和程式化,而是为人们所理解、所欣赏,从中获得鼓舞和力量。

14

“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已成为人类美和爱的永恒象征。从对《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雕像的欣赏中说明,对于西方雕刻绘画中的大量女性裸体形象,不能简单的加以否定、排斥。而是应该区别对待,把像《米罗斯的阿芙罗蒂德》那样的健康、具有高度美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与那些只注意表现外在感官因素,一味追求刺激的庸俗的作品,甚至是宣扬低级、色情、黄色的作品要严格地区分开来。

德国古典派评论家温克尔曼用这样两句话来赞赏希腊雕像的美:“崇高的庄严、伟大的静穆”。阿芙罗蒂德正是通过特定的形体结构,造成安宁、优美、平衡和理想的视觉形象,显得崇高而静穆。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在一篇小说里说:“《米罗的维纳斯》比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更不容怀疑。”这意思是说,在保卫“人性的尊严”方面,它也许更有力量。维纳斯那转折有致的身姿,显得大方甚至“雄伟”。沉静的表情里有一种坦荡而又自尊的神态。在她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以及对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这也许就是屠格涅夫把她和《人权宣言》相比的理由吧。

15

总之,这座雕像是现存美神中最稀有的珍品,其躯体及衣裙,具有古典的节度,容貌与发型具有希腊化的甘美,宛若一首好诗。19世纪法国大雕刻家罗丹,对这件不朽杰作赞叹说:“看!奇迹中的奇迹!她是古典灵悟中的杰作,是理与情的结构,知与灵的合成,生命的乐章高洁而优雅地飘散着。现代学院派的雕刻,既不了解希腊,也不了解自然,多么美丽的希腊女人!活在雕刻家的心境里。”(《外国雕塑掇英》,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二、千古美谈的思考──话说“断臂美人”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审美习惯是各不相同的,审美个体之间的美感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美是相对的,可变的,流动的,千姿百态的。然而,美又有绝对性的一面。在社会生活中,不同阶级的人,在特定环境中,由于共同的社会实践,产生一种公认的美,这样或那样地体现着生活中某种真理。美的绝对性是美之所以为美的品质,是确定美的本质的固有属性,是客观的,物质的,具有永恒性、稳定性,因而它是不朽的,具有永不枯竭的美的魅力。

16

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在不同的美的形态中,其表现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美的形态两者都能充分显示,如大海的波涛,既有惊涛骇浪的恐怖,又有平波展镜的朗丽。它时美时不美,呈现出相对性,然而在相对性中又表现出它那气势壮阔的美的绝对性。有的美的形态相对性很强,绝对性异常弱,如人的装饰美,千姿百态,五彩缤纷,人们对它的审美,也往往众说纷纭,并随着时空的改变而改变。有的美的形态绝对性非常明显,相对性比较隐晦,如火红的朝阳,皓洁的明月,雄伟的长城、秀丽的黄山等,古今中外的观赏者都是赞美的。产生于古希腊时期的雕像《米洛斯的维纳斯》,能成为举世公认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被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共赏,可谓流传千古,家喻户晓,就在于美的绝对性表现得非常明显和强大。它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某些共同利益、心理和要求,具有超越于时代的共同美的特点。

(一)高洁的精神美

“维纳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美神,也是爱神。主管爱情、婚姻和保护家庭。她天生丽

17

质,心地善良,热心助人。但自身却很不幸,没有幸福的爱情和家庭。人们出于同情、感激和美好的愿望,崇拜她,把她视为“美好、善良、正义”的象征。由此,产生过许多以她为题材的艺术品。《米洛斯的维纳斯》这座雕像,虽然借助于神的名义,而实际表现的是一种“社会理想”,是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说”的产物,即神都具有人的外形和性格,只是神是最完美的人。因此,雕像不像欧洲中世纪和东方古代同类题材的艺术品那样充满宗教的神秘色彩,神都是头顶光环或三头六臂,而是极富有人情味。从而不但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还鼓舞着人的斗志。屠格涅夫说:“米洛斯的维纳斯比1789年的原则(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更不容怀疑。”意即:在“保卫人性的尊严”方面,它也许更有力量。19世纪俄国作家乌斯宾斯基在小说中描绘了一个潦倒的教师从维纳斯美丽动人的形象中,唤起生的欲望和力量,改变了对人的看法。认识到人是美的,是有力量的,是能得到幸福的,为了人类的幸福,必须进行不屈的斗争。马克思也对它作过很高的评价:《米洛斯的维纳斯》展露着希腊人

18

的思想、意志和品格。虽有着时代的局限(未直接表现人与社会的矛盾),但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具有很大的美学价值,而且就某些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雕像半裸的身躯,肌体圆润、丰满、优雅、健康,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表现了女性的纯洁和健美,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教养与美德。显得落落大方,既庄重典雅,舒畅自由而又节制有度,给人以“雄伟”和“温暖”感。全着装不能充分展露“美神”与“爱神”之美,全裸又有放荡之嫌。《罗丹艺术论》中说:“这是古代的神品,给人以被抑制了的热情、理智所调节了的生的愉快。”意思是说:透过她妩媚娴雅的形体,表现了内在的人性精灵之美。雕像的头部微微昂起,眼睛凝视前方,专注沉静,面部流露出智慧、矜持的表情,给人以坦荡无邪、自尊而又自信。无故意挑逗献媚,矫揉造作之感,也毫无装腔作势盛气凌人之态,温煦亲切的美,纯正而耐看,使内在美与外在美达到了完整的统一。在它的面前,人们感到的是亲切、喜悦及对于完美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向往。

(二)理想的造型美

19

感人的题材内容与高洁的精神,要通过恰当完美的艺术形式来体现。形式美也是艺术作品抓住观赏者的第一要素。人们感受外物刺激和形成主观反映的生理器官,机制是基本相同的。从而人们心理结构和心理活动的规律,也就会有共同之处。在正常的,不同的审美主体身上,就会体现出某些共同美感。这一点,尤其突出地反映在对形式美的欣赏方面。如和谐、匀称、对比、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由物质实体性所决定,要求雕塑比绘画对现实生活进行更集中更概括的反映,更多地运用寓意、暗示、象征性的手法,在更大程度上追求从个别到一般,以有限见无限的艺术效果。雕像采用无衬景、无道具、无装饰、无大的动态的极其简练的造型手法,让观赏者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集中品味主体的外在美以及通过外在美传达出来的内在美。让人感觉增之一分太多,减之一分太少,精练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雕像遵循雕塑创作以整个形体为艺术语言这一特殊规律,利用和强调体积的组合变化,造成体积感,以传达特定的思想感情。在体积变化上形成四个面的转换,重心在一脚,另一只脚是

20

“稍息”状态;两个膝盖一前一后,组成一个面;骨盆转向相反方向,又是一个面;头侧向另一方,是第四个面。动作的转折很小,很微妙,很协调,表现了女性静穆的美,含蓄地透露出温柔典雅的气质。

法国美学家笛卡儿认为:美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认为:凡是美的都是和谐的,比例合度的。雕像以完全立体的造型(圆雕),细腻洁白的质地(大理石),与真人类似的高度,给人以真实的生命感;她体型修长健美,匀称和谐,符合形体美的尺度“黄金分割律”,上身与下身之比为1∶1.618;丰满的胸部,婀娜的腰身,润腴的臀部,构成标准的三围,体现出女性体型鲜明的曲线美,曲立凝视,全身呈S形,从各个角度看,姿态生动,富于变化,静中显动;衣纹柔和飘动,疏密有致,显示出体形线条的优美,与裸露光洁的身躯形成鲜明的对照,富有韵律和节奏感,体现着青春和旺盛的生命力;发型柔美,面庞娟秀,可亲又可爱。整个雕像简洁优美,生动自然,形体语言丰富多彩,既不错乱,又不生硬。车尔尼雪夫斯基赞扬《米洛斯的维纳斯》

21

说:“她的轮廓的美胜过活人的美”。这就是说,雕像的形体美,是一种艺术的真实,一种理想的美,是健与美的统一,是真实生活中的人体美不可比拟或难以达到的,但它确实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目前尚未充分展开的本性之中。艺术家力求抓住人性的美,并予以真实的表现,充分体现人的尊严和崇高,激发人们去维护和追求。因此,这种“标准的”美是永恒的,不朽的。人们观赏它,是接受一次美的洗礼。

(三)完整的艺术美

《米洛斯的维纳斯》在发现时就没有双臂,所以又称“断臂美人”。手臂的残缺,在现实生活中,当然不能说它是美的,但作为艺术美中的残缺,就要另当别论了。艺术美所描绘的对象不仅是自然美和社会美,而且也可以反映自然丑和社会丑。有的是对于丑的再现,有的是作为美的对照而存在的。罗丹的《欧米哀尔》就是通过重点表现老妓的干瘪和衰老,来揭示一个老妓衰亡的自然规律和对任人欺凌的妓女年老色衰后悲惨处境的同情,被誉为“丑得如此精美”。外貌奇丑的钟馗,也使他匡扶正义,嫉恶如仇的内在美更加崇高和悲壮,以至世人发

22

出“谁道先生不美容”的赞叹。《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原本就没有塑手,还是挖掘时打断了,已无法考证,也无需考证,因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断臂已成为这一雕像主体美的对照,是塑造目的的美和塑造手段的美,使身躯美更突出,更鲜明。罗丹也曾把一座雕像的双手砍掉,原因是那双手太突出,影响了雕像的主体美。雕塑的特点是以整个形体为艺术语言,内在的精神性的东西都溶化在形象的整体里,而不是集中到一个点上,否则,会使局部与全身处于对立的地位。所以,杰出的雕塑作品即使局部残缺,也无损其整体美。我国晋代哲人葛洪说:“西施有所恶而不能减其美者,美多也;嫫母有所善而不能救其丑者,丑笃也。”庄子也有“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之说。雕像的内在美与主体美的强大、突出,反过来又掩盖了局部的缺陷,使之“视而不见”。

有人认为:断臂的维纳斯是美的,不断臂的维纳斯会更美。其实不然,肢体健全的维纳斯雕像还有很多,有的也很美,但无一能与《米洛斯的维纳斯》媲美,像它那样让人刻骨铭心。高明的艺术家,总是让艺术作品给观赏者留下

23

想像的余地,造成一种悬念和遗憾,让人们永远为她牵肠挂肚。断臂比完美无缺更具有一种艺术魅力,诱发人们去发挥自己的想像,通过想像获得“全”的效果。倘若修复双臂,它的“全”就会使欣赏者的情绪达到了顶点,想像的翅膀便捆住了,少有回味,过后便忘,从而降低了作品的魅力,这种“全”实为艺术的不全。况且,修复后,手只能保持一种姿态,不能满足所有审美个体的要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各种修复方案都告失败,保持原貌成了最佳选择。 罗丹说:“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他还说:“自然中认为丑的,往往要比那认为美的更显露出它的性格。”断臂是《米洛斯的维纳斯》美的一种个性,使它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面貌,是不可重复的“这一个”。西方美学史上有“美人的黑痣”的观点,即美丽的脸上最好长有一颗黑痣,或一条小小的疤痕。中国美学史上也有“美人方有一陋处”之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西施有病,杨贵妃肥胖,史湘云咬舌,这就是美的个性。千人一面,既单调乏味,也缺少真实感和可信性。因此,《米

24

洛斯的维纳斯》不仅给人们带来永远的美的享受,而且也留下永远的思考。她净化着人们的灵魂,也提醒着我们的艺术家:完整的艺术美,必须由艺术作品和欣赏者共同来完成,艺术作品要具有充分发展的美,必须选择能够最充分地发挥欣赏者想像力的形式,达到“破而愈完,半多于全”的艺术效果;少一些功利主义,少一些赶时髦,少一些浮躁,按照艺术美的规律去创造艺术,精品方能出,千古不朽之作才有可能。

三、缺损中见完整

据说维纳斯的胳膊在19世纪出土时还完好无损,右手提着将要滑落的裙裾,左手托着一只苹果。可不知在何时何地两条胳膊神秘地失踪,给世人带来无限惋惜。后来,“断臂的维纳斯”成了“缺憾的美”或“美的缺憾”的代名词。 不过维纳斯的塑像还是太美了。她除了损失两条胳膊外,别无所损,浑身透散着柔美、静穆、高雅的气质,代表了古希腊雕像艺术的最高成就。她太有名了,以致人们要用笔正面描写和议论她,都是一件很难的事。其难处一是“肉眼凡胎”的观者何敢一窥光焰辉煌的美神而遽

25

下断语;二是自从她二度出生以来,一代代人的文字记录数不胜数,后生晚辈何能超越前贤。该说的都说完了,在她面前难道只有保持缄默、静穆?不是的,今有日本的清冈卓行,独具新锐的艺术感受力,从美神肩下本应伸展或弯曲的两条玉臂的空荡处放任想像,挥洒笔墨,纵情讴歌维纳斯极至的美丽,讴歌人类的艺术创造力。清冈卓行两眼凝视着“虚无”,他看见了什么?

第一,他看见了艺术的奥秘。“缺憾的美”也是一种美,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美,它“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在艺术领域,“缺憾的美”就是完整的美。“完整”指什么?“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指一种庄严肃穆的“神秘气氛”;“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指一种具有原创性的生命力量。这让我们联想到东方神秘哲学:“惚兮恍兮”“窈兮冥兮”“微妙玄通,深不可测”(《老子》),这便是“神秘”;“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虚而待物”(《庄子》),这便是生命自无至有的诞生。“缺憾”正如“无”,“无”何异于“有”?“无

26

物之象”“大象无形”(《老子》),这是至德至善至美的一种更高级的存在。也就是说,清冈卓行作为一个东方哲学、东方文学艺术精神哺育成长的作家,以他独有的艺术敏感,目光越过艺术的“实有”、外在形式,窥见到艺术最深奥的“道”,或曰艺术领域的特殊规律:从虚无中见出丰盈,见出无限生机、无限神秘和无限的美。

第二,他看见了无数双眼睛。清冈卓行根本不在意美神玉臂的原始状样,甚至厌恨和恐惧原臂的复殖,因为他想到了无数双富有创造力的眼睛注视之下的“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认为“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就是说断臂的维纳斯,维纳斯的断臂,激发起多少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人的美好想像!在一千个观众心目中就有一千双完美的玉臂。断臂仿佛成为神奇的艺术符码,随千万观众的解读而时时翻新。她永远生活在当代。在此作者又为我们揭示了一条艺术规律:艺术形象的意义应由读者、观众来填补、完善和阐释。正如接受美学

27

家所言:“阐释似乎正试图补偿艺术已经失去的东西。”“本文的一致性意义──它并没有为本文所系统表述──与其说是本文暗含的内容,不如说是出于读者的建构。” [德国]沃〃伊瑟尔《阅读行为》第14页、20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着重号系原文所有)在作者、作品那儿忽略、遗忘、丧失的东西,正好由读者、观众拾起并重新建构、放大、美化而成无数同质异构的崭新东西。这就是艺术的神妙功能。第三,他看见了对象化的自身形象。艺术是人类自身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类可以从中照见自己创造力,照见自己的趣味、人格、理想。这关乎艺术创造,其实鉴赏又何尝不是如此!艺术鉴赏是一个无限大的空间,任人依自己的眼力与心界在这一空间的某维度上凝定自己的水准,找到自己的感悟结点。人们的文化水准高低、心胸广狭、人格优劣在艺术鉴赏中都毫无遮拦地显露出来。正如马克思所说:“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6

28

页。)奉读《米洛斯的维纳斯》,扑面而来的是发自作者人格境界的一股强烈感染力,感受夏日海边狂野而温暖的风暴。

这风暴里挟着美好的情感、意志,那是作者自始至终动情地诉说自己的真切感受,言语间透露出对艺术的最彻底的钟爱,体现他的高尚情怀,他的赤子之心;这风暴里挟着清新的灵气、悟性,那是作者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揭示人类艺术杰作的感染力、震撼力,并用文字准确而畅快地描述自己的感受,印证他的艺术领悟力卓尔不群。断臂维纳斯赐予了清冈卓行坦露心迹的激情,为我们留下一篇优美的散文;清冈卓行的散文留给我们醇浓的美味,启发和激励我们对艺术的敏感、热爱。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1495-1497)湿壁画

460×880公分

收藏地点:米兰 格拉契修道院

1495年,达芬奇接受米兰摄政洛多维柯.莫罗的委托,绘制大型壁画《最后的晚餐》。作品描绘了福音书故事中一个关键的时刻,达芬奇独具匠心,选择了耶稣用餐时,宣布在座有人要出卖他,众门徒大为吃惊的情形。众门徒震惊的

29

情绪不仅流露在脸上,也表现在手部。在画中,达芬奇用了许多细致的手部动作:有人双手按在桌上、有人竖指发问、有人扪心自问,而判徒犹大则是双手紧握着钱袋,身体略微向后仰,下意识想要逃避。

达芬奇对这幅壁画人物心理变化的掌握极为传神,在此之前,从没有画家为了表现人物而去研究人物的心理,所以达芬奇被视为这种新观念的创始人,为世人证实“艺术家也可以是沉思与创造的思想家,与哲学家没有两样”,这也是《最后的晚餐》之所以被称为旷世杰作的原因之一。 达〃芬奇

莱昂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赞誉他都当之无愧。

30

一、天才少年

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诞生在意大利芬奇镇附近的安基亚诺村,芬奇镇靠近佛罗伦萨。达〃芬奇是非婚生子,他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的。孩提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学会弹琵琶,他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他尤其喜爱绘画,常为邻里们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达〃芬奇的家庭是当时佛罗伦萨有名的望族,父亲皮埃罗希望达〃芬奇象自己一样当律师,可后来由于发生了一件事情而使皮埃罗改变了想法,决定让小芬奇学画。当时,皮埃罗受一位农民的委托,要画一幅盾面画。他听说儿子会画画,想试试儿子的画艺,便将这任务交给了小芬奇。小芬奇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画成了一个骇人的妖怪。这妖怪长着火球般的眼睛,张着血盆大口,鼻孔中喷出火焰和毒气,样子十分的恐怖。作品完成后,小芬奇请父亲来到他的房间。他把窗遮去一半,将画架竖在光线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埃罗刚走进房间时,

31

一眼就看到了这个面目狰狞的怪物,吓得大叫起来。小芬奇则笑着对父亲说:“请您拿去吧,这就是它该产生的效果。”皮埃罗从此确信儿子有绘画天赋,便将小芬奇送往佛罗伦萨,师从著名的艺术家委罗基奥,开始系统地学习造型艺术。此时的达〃芬奇只有14岁。委罗基奥的画舫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中心,经常有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在这里聚会,讨论学术问题。达〃芬奇在这里结实了一大批知名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科学家,开始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达〃芬奇在20岁时已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用画笔和雕刻刀去表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真、善、美,热情歌颂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达〃芬奇并不满足他的这些才干,他要掌握人类思想的各个领域。他眼光独到,做事干练,具有艺术的灵魂。有一次,他在山里迷了路,走到了一个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突然产生了两种情绪——害怕和渴望:对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会有什么怪异的东西。”他一生都被这两种情绪所羁束——对生活之不可知或无力探知的

32

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这个神秘之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释其含义,描绘其壮观。他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研究者、一个教师、尤其是一个艺术家。

二.科学巨匠

达〃芬奇无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的眼光与科学知识水平超越了他的时代。在文艺复兴早期,人们盲目地接受传统观念,崇拜古代权威和古典著作。人们学习科学知识也只是学习象《圣经》一样的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只相信文字记载。达〃芬奇反对经院哲学家们把过去的教义和言论作为知识基础,他鼓励人们向大自然学习,到自然界中寻求知识和真理。他认为知识起源于实践,只有从实践出发,通过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他说“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实践应以好的理论为基础”。达〃芬奇提出并掌握了这种先进的科学方法,采用这种科学方法去进行科学研究,在自然科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这一方法,后来得到了伽利略的发展,并由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成为近代自然科

33

学的最基本方法。达〃芬奇坚信科学,他对宗教感到厌恶,抨击天主教为“一个贩卖欺骗的店铺”。他说:“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达〃芬奇的实验工作方法为后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人的发明创造开辟了道路。在天文学上,达〃芬奇对传统的“地球中心说”持否定的观点。他认为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太阳本身是不运动的。达〃芬奇还认为月亮自身并不发光,他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辉。他的这些观点的提出早于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甚至在当时,达〃芬奇就幻想利用太阳能了。在物理学方面, 达〃芬奇重新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提出了连通器原理。他指出:在连通器内,同一液体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液面高度不同,液体的高度与密度成反比。他发现了惯性原理,后来为伽利略的实验所证明。他认为一个抛射体最初是沿倾斜的直线上升,在引力和冲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线位移,最后冲力耗尽,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运动。他的这一发现使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学说产生了动摇。

34

他发展了杠杆原理,除推导出作用力与臂长关系外,还算出了速度与臂长的关系。他指出了“永动机”作为能源的不可能性。达〃芬奇还预示了物质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东西将从地底下爆起,……使人在无声的气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彻底毁坏,看起来在空中似乎有破坏力。”

达〃芬奇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他掌握了人体解剖知识,从解剖学入手,研究了生理学和医学。他最先采用蜡来表现人脑的内部结构,也是设想用玻璃和陶瓷制作心脏和眼睛的第一人。他发现了血液的功能,认为血液对人体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他说血液不断的改造全身,把养料带到身体需要的各个部分,再把体内废物带走。达〃芬奇研究过心脏,他发现心脏有四个腔,并画出了心脏瓣膜。他认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动脉硬化,而产生动脉硬化的原因是缺乏运动。后来,英国的威廉.哈维证实和发展了达

〃芬奇的这些生理学成果。

35

达〃芬奇的研究和发明还涉及到军事和机械方面,他发明了飞行机械、直升飞机、降落伞、机关枪、手榴弹、坦克车、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起重机等等。他还在数学领域和水利工程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可以说,达〃芬奇的研究涉及到自然科学的每一部门,他的思想和才能深入到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全面发展的学者。 但是达〃芬奇的大多数著作和手稿都没有发表,直到他逝世后多年才被世人所发现。科学史家丹皮尔这样评论达〃芬奇,“如果他当初发表他的著作的话,科学本来一定会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

三.艺术大师

说到艺术创作,在文艺复兴时期当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成就最高。他们的艺术成就达到了西方造型艺术继古希腊之后的第二次高峰,仅绘画而言,则达到了欧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达〃芬奇最为突出,恩格斯称他是巨人中的巨人。在艺术创作方面,达〃芬奇解决了造型艺术三个领域——建筑、雕刻、绘画中的重大课题:

1、解决了纪念性中央圆屋

36

顶建筑物设计和理想城市的规划问题;

2、完成了15世纪以来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骑马纪念碑雕像的课题;

3、解决了当时绘画中两个重要领域--纪念性壁画和祭坛画的问题。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不仅象

镜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还以思考指导创作,从自然界中观察和选择美的部分加以表现。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四.文艺复兴精神的代表

达〃芬奇比之文艺复兴时期中的任何一人,有更多的、领域更广的幻想。他思想深邃、博学多才。他怀着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奥秘,他把艺术和科学、理智和情感、形体和精神熔于一炉,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把艺术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达〃芬奇是当之无愧的“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列奥纳多〃 达〃芬奇 (1452-1519) da

37

Vinci,Leonardo 全名列奥那多〃迪〃塞尔〃皮耶罗〃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人类智慧的象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艺术大师。他不但是个大画家,同样还是一位未来学家、建筑师、数学家、音乐家、发明家、解剖学家、雕塑家、物理学家和机械工程师。他因自己高超的绘画技巧而闻名于世。他还设计了许多在当时无法实现,但是却现身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总的来说,达芬奇大大超越了当时的建筑学,解剖学和天文学的水平,但是却未能推动其发展。他于1452年出生于佛罗伦萨,虽然他是一个私生子,但是却很被重视,历史资料显示,安东尼奥〃达〃芬奇(达芬奇的祖父)在译本笔记本的后页上写到:1452年4月15日,星期六,夜间第3个小时,我有了一个孙子,我儿子塞尔〃皮耶罗的儿子,名为列奥那多。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同时还能即席作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场的人赞叹不已.《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蒙娜丽莎》则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

38

永垂青史.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 (*达〃芬奇是闻一多首创翻译名,乃按意大利语翻译。旧译“达〃文西”乃按英语翻译,误;意大利语ci读如“奇”非“西”) “上天有时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令他之所为无不超群绝伦,显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莱奥纳多正是如此。他的优雅与优美无与伦比,他的才智之高可使一切难题迎刃而解。”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传记作家瓦萨里对达芬奇的溢美之词。莱奥纳多1452年4月15日出生于意大利中部据佛罗伦萨不远的芬奇市(Vinci),并在那儿度过了童年。1469年,他来到佛罗伦萨并在Verrocchio的画室学徒。 1472年,进入当年画家协会。 在艺术方面,他是一位雕塑能手但特别注重绘画艺术,他说:“绘画是自然的女儿。” 传说,在他年轻时,有一次帮老师在一副名为《约翰为基督洗礼》的画中画了一个小天使,结果其水平超过了老师画的所有其他人物。这位在当年已有些名气的老师羞愧难当,从此不再涉猎绘画,只搞雕

39

塑了。达芬奇最为世人所熟悉的就是他绝高的绘画艺术,其最著名的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圣安娜与圣母子》等。 《蒙娜丽莎》的绘制前后历时四年。据说模特是佛罗伦萨人,刚刚丧婴,为解除她的痛苦并露出自然的微笑,莱奥纳多便请人来为她奏乐。她的微笑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有时似乎是很严肃有时又象很温柔;有时略含忧伤有时又显讥讽。蒙娜丽莎的右手更被称为“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最后的晚餐》绘制在格拉齐教堂圣餐厅的墙壁上。达芬奇一改前人绘制“最后晚餐”围桌而座的布局,让所有人物座成一排面向外,而耶稣基督座在最中间。 在科学方面,他观察天体,曾写下:“太阳是不动的。”几乎是与哥白尼同时发现了“太阳中心说”;他研究飞行的科学原理,设计制造了第一个飞行器;他解剖过三十多个尸体,探究人体结构并第一个发现了婴儿在母体中的生长过程。他曾说过:“你可能会被这天然的臭气弄得退避三舍......你还可能缺乏耐心且不够勤奋,在这些方面我不曾被贪欲或懒散所阻碍,阻碍我的只是时间不够。”

40

达〃芬奇年轻时在佛罗伦萨画派画家韦罗基奥的工作室学画,1481年离开佛罗伦萨去米兰,其后获法王法兰西斯一世(Francis I)邀请,前往法国。达芬奇是当时世界的一位天才,他的主要才能表现在科学发现和想象上,他曾经设计过直升机、飞行器、热气球、攻城器,设计过城市防御体系、排水系统,研究过人体解剖、比例、透视。他是欧洲第一位描画风景的画家,他以科学、清晰的头脑著称。当然,也有人认为他很少动手实现他的设想,很少做出真正的成绩,因次在科学上他只是虚名。在文艺复兴“三杰”中(另两位是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他画中的人物真实、栩栩如生,构图严谨、稳重。他最著名的画作是为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作的壁画《最后的晚餐》和肖像画《蒙娜〃丽莎》、《岩间圣母》,著作有《绘画论》。晚年达芬奇定居于法国罗瓦河谷的克劳城堡(Chateau De Clos Luce),并在该处完成他的自画像。晚年的达芬奇却变得泰然、宁静,致力研究信仰与自然的关系。他于1519年在克劳城堡去世。 “一日充实,可以安睡;一生充实,可以无憾”是他遗嘱中的名句。 1452年4月15日,达〃芬

41

奇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城附近的芬奇镇上。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公证人,家庭富有。达〃芬奇从小就表现出了绘画天赋,他画的小动物惟妙惟肖,于是父亲就把他送到好友,著名画家和雕刻家佛罗基阿的画坊当学徒。达〃芬奇来到画坊以后,老师佛罗基阿就拿来一个鸡蛋让他画,达〃芬奇很快就画了几张,可是老师让他继续画,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达〃芬奇终于不耐烦了,认为教师小瞧了他,让他画这么简单的鸡蛋。教师看出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长地说:“这个蛋可不简单,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蛋,即使是同一个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光线不同,它的形状也不一样啊。” 达〃芬奇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为了培养他观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呀。从此以后,他废寝忘食地训练绘画基本功,学习各类艺术与科学知识,为他以后在绘画和其它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达〃芬奇一生在绘画上孜孜追求,为我们留下许多名垂千古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是《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为米兰圣玛丽亚修

42

道院食堂而作的壁画,取材于《圣经》中耶稣被他的门徒犹大出卖的故事。

在这幅作品中,达〃芬奇精彩地刻画了当耶稣在晚餐上说出“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后,他的12个门徒瞬间的表情。透过每个人不同的神态表情,你可以洞察到他们每人的性格和复杂心态。画面布局突出耶稣,门徒左右呼应。坐在中央的耶稣庄严肃穆,背景借明亮的窗户衬托出他的光明磊落。叛徒犹大处于画面最阴暗处,神色惊慌,喻示他心地龌龊丑恶,与耶稣形成鲜明对照。在这幅画里,达〃芬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讴歌了真理与正义,鞭挞了叛徒的行为与邪恶势力。 为创作这幅画,达〃芬奇付出了惊人的劳动。为准确刻画犹大这个人物,他到各种场合观察罪犯、流氓和赌徒,反复揣摸他们的心态、神态和

形态,并画了大量的速写,直到画出他满意的形象。这幅画的巨大成功致使以后的画家没人敢再涉足这个题材。

《蒙娜丽萨》这幅肖像画的原型是达〃芬奇朋友的妻子。为作这幅画,达〃芬奇先研究了她

43

的心理,为保持她欢愉的心情还特别请来竖琴师和歌手为她表演。达〃芬奇极其准确地捕捉到了蒙那丽莎一瞬那的迷人微笑,用精湛的笔触细致入微地描画了她微妙的心理活动。在你看这幅画时,依然会感受到她的微笑所蕴含的摄人心魄的力量。

达〃芬奇不仅是位成绩裴然的艺术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深入地观察研究动物、植物、地质乃至人体本身。他还模彷鸟的翅膀,设计了一个类似飞机的飞行机械。他还设计了许多先进的纺车、高效率的机床、冲床,最早提出了地质学的概念,第一次正确、全面地描述了人体骨骼、肌肉和人体比例。他的科学实践为以后的科学家提供了思想的源泉。由于达〃芬奇的激进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政治观,使他受到封建宗教势力的长期迫害。1517年已是65岁高龄的他,拖着病躯仍然被迫离开了祖国,侨居法国。两年后,这位艺术巨擎溘然长逝。

2、选择《粉色的音调》、《苹果与橙子》等作品,联系音乐的节奏、旋律、曲调和音色等要素,

44

来分析和讨论作品以什么样的结构与艺术语言,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意蕴。

3、选择题材或艺术特色相近的中外美术作品,结合其民族文化传统进行讨论和比较分析,尝试解释其不同的审美意蕴和文化价值。

4、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所选美术名作的欣赏体验和感悟,分别进行扼要的评价与论述。 四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课后反思

1学生能认真配合教师的活动,对教材内容感兴趣;

2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含量重、密度大,但教材编写简单 ,为讲课带来较大的困难; 3根据教材简化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思想,知识 基础状况,对一些重要的、比较难的知识 点注意 了内涵的挖掘和适度的延伸,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关知识;

45

第二单元

装点我的居室

教材分析:本单元为造型 .表现领域,引导学生利用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去装点自己的居室,能够学以致用。与此同时,学习中国写意花鸟画、版画、装饰画、铅笔淡彩画等画种和挂画的形式美要求。最后进行展示交流并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树立学生美化生活的意识,并在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

单元总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认识、评述,了解运用美术作品进行居室装饰的多种表现方法和不同特点,认识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点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2、通过学习居室装饰设计和学习创作适合居室装饰的美术作品,提高造型表现能力及审美表现能力,增强与他人进行合作艺术实践和艺术鉴赏的交流能力。

46

活动一

题:居室装饰 欣赏与感受

时:1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居室装饰资料,认识居室装饰的特色。

2、通过分析和评述,认识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色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3、结合实际,通过分析和评述提高审美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

教学重点:认识居室装饰特点,提高学生审美

47

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和感受不同表现形式和人文特色的美术作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具——欣赏用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尽可能选择居室类型(如书房或学生房)相同、但表现方法和人文特点不同的居室设计作品。

学具——课本,自己搜集的中外不同风格、不同功能的居室装饰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引导阶段:(展示装饰画图片、学生欣赏)

二、讲授新课:

48

1、你家里有装饰画吗?

就如眼睛让人充满智慧与灵气一样,装饰画也赋予居室灵性、智慧和思想。家里的装饰画应当既能体现主人的个性、品位和风格,又能点缀居室的色彩,调和室内气氛。

2、装饰画的品种

常见的装饰画有油画、水彩画、动感画、烙画、镶嵌画、摄影画、挂毯画、丙烯画、铜板画、玻璃画、竹编画、抽纱画、剪纸画、木刻画、绳结画、磨漆画等。

找一找第6页的图片中的装饰画有哪些品种?

3、装饰画的风格。装饰画风格大体上分为六种:

热情奔放型镶嵌画、丙烯画、玻璃画:具有色彩鲜艳夺目,易表现热烈感情的新生活特点,适宜新婚家庭布臵。

49

古朴典雅型挂毯画、竹编画、绳结画 :古朴端庄、富于韵味、艺术气氛浓厚,适宜和颜色较深的中式家具配套。

贵族气质型油画

:是装饰画中最具有贵族气息的一种,它属纯手工制作,同时可根据消费者的需要临摹或创作,风格比较独特。现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油画题材一般为风景、人物和静物。适宜于“海归派”等具有西方学识与情结的人士。

现代新贵型动感画

:是装饰画中的新贵,以优美的图案,清亮的色彩,动感的效果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动感画也以风景为主,高山流水,古朴典雅。

现代时尚型摄影画

:具有画面明朗、层次清晰、视野开阔的特点,特别是大幅摄影画,适宜与组合家具衬托,可增强家庭居室中的观赏性和时代感。适宜于喜爱追逐潮流的现代都市人。

古色古香型烙画

:在木板上经高温烙制而成,色彩稍深于木原色。图案的线条较细,效

50

第五篇: 新目标初二英语下册第9单元教案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Teaching Goals:

1. Talking about past experience 2. New language (1) Sentence patterns: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Yes, I have. / No, I haven’t. /Me neither. (2)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neither, have a great time,

seen, theme, attraction, especially, discover, population, fear, brave, excellent, all the year, dark, environment, whenever, spring, autumn, awake, type, equator, season, temperature, Indian, wonderful. 1. The use of “present perfect tense ”

2. Write a passage including “present perfect tense”

The first period Teaching Aims:

1. Learn and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amusement, neither, have a great time, me neither, have you ever been

2. Talk about past experience ( present perfect tense)

3. Train the students’ speaking and listening ability. Important Points of Teaching

1. Train the students’ ability by talking past experience (present perfect tense )

2. Train the students’ listening ability by listening practice. Difficult Points of Teaching

1. How to lead in Present Perfect Tense

2. How to practise the student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Teaching Methods:

1. Talk about fun places to arouse the ss’ interest in the past experience.

2. Asking-and-answering activities to improving the ss’ speaking ability. Teaching Aids:

1. a tape recorder

2. the blackboard

3. a computer with Powerpoint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Greet and Lead-in

T: Nice to meet you, everyone.

SS:

T: Have you ever been to……?

S1: Yes, I have. (help the student to answer this way )

T: When did you go there?

S1: I went there….. T: ( asks more students )

S2: No, I haven’t. (Help the student to answer this way )

(Note: Ask mor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ve, if the same negative answer, help answer “ me neither”)

Step2: Asking-and-answering activities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

(Show pictures of space museum, amusement park, aquarium, zoo, water park) 1: (the teacher asks, and the students answer.)

T: 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space museum?

S1: Yes, I have.

S2: No, I haven’t.

S3: Me neither.

(Note: Ask mor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2 : ( the students ask, the teacher answer as above )

Step3: Pairwork

T: Now,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with your partner about the places in the pictures show here. E.g.

S1: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quarium?

S2: No, I haven’t. How about you?

S1: …

Step4: Explain (Show the sentence: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Explain the uses of “have ever been” ( present perfect tense)

Step5: Listening practice (1 b )

T: Now, let some other students talking about their past experience. Are these students ever been to these places? Check the boxes.

(Play the recording. When it finishes, check on the students’ answers. If necessary, play the recording again)

Step 6: Answer the students’ questions about the text.

Homework

1. Remember the words and phrases

2. Understand the uses of “ present perfect tense ”

The design of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Unit 9

Phrases

Sentences space museum

Have you ever been to …..? amusement park

Yes, I have.

No, I haven’t./ Me neither.

万州天兴国际中学 陈家全 2006. 4.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重庆万州天兴国际学校 英语组

陈俊文

The Second Period Teaching Aims : 1. Learn and master the words and phrases: Water World, Fun Times Amusement Park , River Park ,go skating ,ride our bikes; 2. Train the s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by talking about past experiences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 Design a conversation about their past experiences 2. Improve the s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 Make the ss clear how to talk about past experiences 2. How to improve the s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Teaching Aids: 1. a tape recorder 2. the blackboard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Greeting and Lead-in T: Hello,boys and girls S: T: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quarium? S: T: Have you ever been to Xi Shan Park? S: T: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zoo? S: T: Have you ever been to Hainan Island? Do you love water sports? If you do, you should go to Hainan Island. It’s the second largest island of China. The capital, Haikou, is a pretty city with an interesting flower market. In the south of the island, there are many beautiful beaches. Every year, water sports, especially swimming, diving and surfing attract large numbers of tourists to the island. Hainan Island is the place to be, whether it’s summer or winter. Step2: Point to the map. Say you will hear the conversations. Each conversation is about a different place on the map. Circle the places you hear.(2a) 1. Repeat the words below:

Water World, Fun Times Amusement Park, River Park, Center Street , Theater, Green Street, Aquarium, subway 2.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The students just listen. 3. Play the recording the second time. This time the teacher asks ss to circle places on the map. 4. Check the answers. Answers : space museum, aquarium, zoo, water park, river park

Step3: Practice in understanding the target language in spoken conversation. (2b)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2. Point out the statements about the three conversations. Ask a different student to read each set of statements.

3. Play the recording again. Ask some students to circle the word true or false after each statement. 4. Check the answers. Answers: 1).T T T

2) FTF

3) FTT Step4: Pairwork. Look at the map above and role play conversations. Talk about where you have been, where you want to go, and how you are going to get there.(2c) 1. Ask two students to read the sample dialogue.

2.Ask ss to work in pairs . Talk about where you have been, where you want to go, and how you are going to get there. 3. Ask a few pairs of student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 Such as: A: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zoo? B: Yes, I have. …. Step 5: Grammar Focus

1. Review the grammar box 2. Ask some students what they think the word ever means in the question,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quarium? Help the ss understand that it means at some indefinite time in the past, possibly a year ago, possibly several years ago. Contrast that sentence with this sentence without the word ever: Did you go to the aquarium on Saturday? This sentence is asking about one specific time in the past.

6: Homework: Exercise book P32 Presentation on the Bb:

Water World

Fun Times Amusement Park River Park

go skating

ride our bikes; Center Street

Theater

Green Street Aquarium

subway

The 3rd period 重庆万州天兴国际学校 英语组

王爱苹

Teaching aims:

1.Learns to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hear of, principal,theme park, all the time, take a ride. 2. Train the students’ speaking ability by talking about past experience. Teaching aids: 1. the blackboard 2. a photo of Disneyland in HK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Greeting and lead-in T: Good morning, class Have you ever been to HK? S: No. T: Do you know a Disney park in HK? S: Yes we all know. T: What other Disney parks have you ever heard of. S: ….. T: OK. Let us stop here. Here is a photo of Disneyland. Who can describe it? Hands up, please. S: It is a nice picture. There are some interesting things in it. Oh, it is about the Disneyland in HK. T: Good! 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Disneyland in HK? S: Sure. T: You are so active. Supposing you are in the Disneyland, which places do you want to see? S: …. Step 2: Read the text. Please look at the useful expressions, then practice making dialogues by using them. Theme park, take a ride , attraction, hear of Then the teacher walks around, give help to the groups, and discusses with ss for a few minutes. T: Are you OK? S: Step 3: T: I will ask some groups to perform their conversations. Ask and answer. T: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S: T: What places have you ever been to? S: Step 4: Homework 1.Supposing you have been to Disney, and write a composition on your experience there. 2. Write an article on one of your trips outside using mostly perfect tense. Blackboard Design: 1. hear of E.g.: I have heard of the news. 2. Disney character 3. amusement park=theme park 4. attractions e.g.: there are a lot of attractions in Disneyland. 5. Roller coaster 6. All over

all over China

all over the world 7. all the time e.g.: I get annoyed when he talks to me all the time. 8. take a ride Give a ride to

You can take a ride on the boat. He always gives a ride to me.

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重庆万州天兴国际学校 英语组

张国斌

The Fourth Period Teaching Aims :

1. Learn and master the words and phrases: understand, it’s fun to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an exchange student, travel the world, 2. Train the s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3. Improve the s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4. Learn some listening skills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3. Make the ss clear how to talk about past experiences How to improve the ss’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Teaching Aids: 1. a tape recorder 2. the blackboard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Greeting and Lead-in T: Hello, boys and girls. S: T: Please read the conversation on the exercises book:

A: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quarium? B: Yes, I have . I went there last month.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zoo? A: Yes, I have been to the zoo many times. B: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space museum? A: Yes. Of course. What about you? B: Me, too. A: What about an amusement park? Have you ever been there? B: No, never. A: Neither have I . Let’s go to Fun Times Amusement Park. Step2: Review earlier vocabulary and introduces some new words.(1a)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Some of these reasons are important to you. Some of the reasons may not be important to you.

2. Read each sentence to the class. Ask different ss to say each sentence in their own words. For example: I have to means that I must do something. It is necessary. I want to travel means I enjoy visiting other cities and other countries. 3. Read the instructions again and put 1 after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that you learn English . Put 2 after the second most important reason and continue the same way. 4. Do a quick check to ss which reasons the students think are the most important. Step3: Provide guided oral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1b)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2. Point to the sample dialogue. Ask two students to travel it to the class. 3. Talk about your reasons for studying English with your partner. Have conversations like the sample dialogue. 4. Ask a few pair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s to the class. Step4: Provide listening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2. Point out the sample answer. Say one of the questions the teacher asks is how you spell your last name. 3. Play the recording the first time. Ss just listen. 4. Play the recording a second time. Ask ss to circle their answers. 5. Check the answers.

a, c, d,f Step5: Practice in understanding and writing the target language.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and point out the questionnaire. Ask a student to read the headings at the left. 2. Play the recording. Ask ss to fill in the answers . 3. Check the answers. Ask ss to write the five answers on the board. Step6: Practis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2c) 1. 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 2. Point to the sample dialogue. Ask two ss to read it to the class. You can start your conversation like this one. 3. Ask ss to work in small groups.

4. Ask a few pairs to present their conversation to the class. 5. Step7. Homework Exercise book P38 Blackboard Design It’s fun to …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an exchange student

travel the world

The Fifth Period

万州天兴国际学校

夏永川

Teaching Aims:

1. Learn and master the new words and phrases: attendant, discover, requirement, guide, foreign, film

2. Train the ss’ reading ability by 3a. 3.Train the ss’ writing ability by 3b and 3c.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Train the ss’ writing ability by 3b and 3c 2.Train the ss’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improve the ss’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y Teaching Methods:

1. Fast reading to improve the ss’ reading ability.

2. Discuss to make every student understand the article better. 2. Pair or group work to make every student take part in the activities in class. Teaching Aids:

1. A tape recorder 2. The blackboard 3. Multimedia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Greetings and Lead-in. T : Nice to meet you, everyone. S :

T : What have you done already? S1…….s2……s3…….s T : Have you ever been to…? S1…….s2……s3…….s T : Where has…gone? S1…….s2……s3…….s A few minutes later, the teacher had better make a conclusion: Come to the Hilltop Language School and change your life. Here’s what two of our students said about our school. Step2: Fast reading Please read the article (read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What does Mei Shan do? 2. How long has she had the job? 3. Why did she want the job? 4. How long did she study English? 5. What kind of job does David want? 6. Has he ever been to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7. How long has he been studying at the school? 8. What other job is he thinking of doing? Step3: Careful Reading

1. Very good. Now read the article as carefully as possible. Learn the unknown words. 2. A few minutes later, show new words and learn them with the ss. 3. 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tell the answers. Step4: Discuss and recite: 1. Now close your book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ry to recite the article. Then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what you’ve learned in the passage. 2. After listening, the teacher may join some groups to discuss what they are talking about. 3. After a few minutes, ask some groups to give their opinions. Step5: writing Write an article about yourself for the school magazine. 1) the kind of job you want 2) How long you have been studying English? 3) Why did you start studying English? 4) What do you like best about studying English? Tell the class about yourself Find someone who Complete the survey on page 86 Homework: Write an article about yourself.

Blackboard Design

Please read the article (read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What does Mei Shan do? 2. How long has she had the job? 3. Why did she want the job? 4. How long did she study English? 5. What kind of job does David want? 6. Has he ever been to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7. How long has he been studying at the school? 8. What other job is he thinking of doing? Expressions: 1. a flight attendant 3. get the job

5. such as

7. think about

2. All I have ever wanted…4. a tour guide 6. take lessons 8. rather than

上一篇:惩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下一篇:村干部管理的工作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