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常规操作

2024-05-25

实验室常规操作(通用9篇)

篇1:实验室常规操作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常规仪器设备及有关操作

一、验室的常规仪器、设备(一)温度控制系统:

1.冰箱: 根据药品、试剂及多种生物制剂保存的需要,必须具备不同控温级别的冰箱,最常使用的有:4℃、-20℃、-80℃冰箱。

4℃适合储存某些溶液、试剂、药品等。

-20℃适用于某些试剂、药品、酶、血清、配好的抗生素和DNA、蛋白质样品等。

-80℃适合某些长期低温保存的样品、纯化的样品、特殊的低温处理消化液等的保存。

0-10℃的冷柜适合低温条件下的电泳、层析、透析等实验。2.液氮罐:有些实验材料、某些器官组织、细胞株、菌株及纯化的样品等,要求速冻和长期保存在超低温环境下,就需要一个液氮罐(-196℃)具有经济、省力和较好地保持细胞生物学特性的优点。

3.培养箱:37℃恒温箱用于细菌的固体培养和细胞培养。CO2培养箱适用于培养各种细胞,可恒定地提供一定量的CO2(通常5%),用来维持培养液的酸度(pH值)。

37℃恒温空气摇床可进行液体细菌的培养。4.水浴锅:用于保温。

25-100℃水浴摇床可用于分子杂交试验,各种生物化学酶反应等试验的保温。

25-100℃水浴箱用于常规试验。

5.烘箱:主用于烘干实验器皿,有些需要温度高些,有些需要温度低些。用于RNA方面的实验用具,需要在250℃烤箱中烘干,有些塑料用具只能在42-45℃的烤箱中进行烘干。

(二)水的净化装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许多实验对水纯度的要求越来越高。1.蒸馏水皿:单蒸水常难以满足实验要求。双蒸水、三蒸水配液,许多实验要去离子水。

多次蒸馏水可除去水中挥发性杂质,不能完全除去水中溶解的气体杂质(Mn2+、Cu2+、Zn2+、Fe3+、Mo(Ⅵ))。

2.离子交换器:去离子水—用离子交换法制取的水,称去离子水。

去离子效果好,但不能除去水中的非离子型杂质,其中常含有微量的有机物(树脂等)。

3.超纯水:用蒸馏水、离子交换水、反渗透纯水做为供水,磁铁耦合齿轮泵作用使水循环。用于PCR、PCR氨基酸分析、DNA测序、酶反应、组织和细胞培养等。

(三)菌消毒设备:分子生物学所用大部分试剂,而且实验用具都应严格消毒灭菌。

1.蒸汽消毒锅:用于小批量物品的随时消毒。大批实验物品、试剂、培养基可使用大型消毒且定时进行消毒

2.紫外线:75%乙醇、0.1%SDS(消毒剂)

一些耐高压、高温消毒且可用紫外线照射或乙醇和SDS浸泡。紫外线照射使用方便,且很方便,但灭菌效果与距离有关,且产生臭氧污染安全,用于无菌室,超净台和塑料用具的消毒。

3.滤器滤膜:不耐高温、高压的试剂用其处菌。4.煮沸消毒:主用于金属器械和针急需时采用。

(四)计量系统:

1.称量系统:(各种天平)台秤、托盘天平、钮力摆动天平、光电分子天平、精密电子分析天平

2.液体体积的度量:精:量筒、移液管、微量取液器,粗:刻度试管、烧杯、锥形瓶

3.pH值测量:

pH计:测定溶液中H+的直接电位的仪器,主要通过一对电极,在不同的pH溶液中产生不同的电动势用pH值表示出来。pH试纸:只适用于培养液、酚饱和液、缓冲液或其它试剂溶液的pH值的粗略估计。而大部分试剂的配制要求严格的pH值,需精确度高(小数点后两位)的pH计。

4.OD值测量:光密度、分光光度计是利用物质在可见光和紫外线区域中的吸收光谱来鉴定该物质的性质及其含量的一种仪器。它是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接收器、测量仪表或显示屏幕所组成。OD值是许多溶液中溶质定量的方便指标之一,通过所产生的单色光而测定某一溶液对该单色光的吸收值,利用它可进行核酸溶液定量和纯度的初步判断。

(五)离心机:离心技术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物理技术手段。因为各种物质在沉淀系数、浮力、和质量等方面有差异,可利用强大的离心力场,使其分离、纯化和浓缩。目前有各种各样的离心机。可供少于0.05ml到几升的样品离心之用。离心技术应用广泛,包括收集和分离细胞、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据其转速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普通离心机:最大转速6000 r/m,最大离心力6000g ①医用或台式离心机:是离心机中最简单而廉价的,最常用于收集快速沉降系数的物质,如红细胞、粗大的沉淀物、酵母菌和细菌等。

②低速冷冻离心机:主要用于细胞、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菌的沉淀和收集等。

2.高速离心机:最大转速25000 r/m,最大离心力89000g 有冷冻和常温两种,多用于制备和手收集微生物、细胞碎片、细胞、大的细胞器、硫酸铵沉淀物以及免疫沉淀物等。

3.超速离心机:最大转速9000 r/m,最大离心力694000g。4.台式超速离心机:最大转速12000r/m,最大离心力625000g。

(六)超净工作台:内有紫外灯、照明灯、还应有酒精灯火焰、75%乙醇等灭菌的设备,是一种提供局部洁净度的设备。其原理是鼓风机驱动空气,经过低、中效的过滤器后,通过工作台面,使实验操作区域成为无菌的环境。超净台按气流方向的不同大致有几种类型: ①侧流式:净化后气流,从左侧或右侧通过工作台面,流向对侧,或者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流向对侧,他们都能形成气流屏障而保障台面无菌。

缺点:在净化气流和外边气体交界处,可因气体的流向而出现负压,使少量的未净化气体混入,而造成污染。

②外流式:气流是面向操作人员的方向流动,从而保证外面气体不能混入。

缺点:在进行有害物质实验时,对操作人员不利,但可采用有机玻璃把上半部分遮挡起来,使气流往下方流出。

(七)电泳系统:电泳技术是检测、鉴定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纯度、含量及描述它们的特征,甚至还是分离、纯化、回收和浓缩样品的工具之一。核酸和蛋白质等都带有电荷,当它们被置于电场中时,能够移动。

电泳装置由两部分组成:电源装置和电泳槽装置。

① 电泳装置:电源需经稳流通过稳压器,既能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又能输出稳定的电压。可用于三种:

常度稳压电泳仪:输出电压0-500v 0-15mA 中度稳压电泳仪:输出电压400-1000v 高度稳压电泳仪:输出电压1000以上的电源装置。② 电泳槽装置:分两种

水平式电泳槽:一般分为微型电泳槽和大号水平式电泳槽 垂直式电泳槽:分垂直平板电泳槽和圆柱形电泳槽装置。

(八)PCR仪: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仪,也称DNA热循环仪,基因扩增,它是使一对寡核苷酸引物结合到正负DNA链上的靶序列两侧,从而酶促合成拷贝数百万倍的靶序列DNA片段,它的每一循环包括在三种不同温度进行的DNA变性,引物复性,DNA聚合酶催化的延伸反应三个过程。

(九)凝胶成像分析系统: 对电泳后含溴乙锭(EB)核酸样品的观察分析。

(十)干燥设备:

1.真空加热干燥箱:核酸在硝酸纤维素膜和尼龙膜上固定,用于杂交实验。

2.电泳凝胶干燥箱:电泳后的凝胶进行脱水干燥的仪器,一般可将凝胶干燥到一些玻璃纸上,干燥后的凝胶易于保存。

3.液氮冷冻干燥:适用于活性蛋白质样品的干燥与结晶。4.真空泵:许多实验都需要抽真空。如:乙醇沉淀后核酸样品的干燥,电泳凝胶的干燥等。

(十一)其他

1.微波炉:便于一些溶液的快速加热和定温加热,电泳琼脂糖凝胶配制、溶化等。

2.制冰机:用于制造大多数核酸、蛋白质的实验操作所需的低温环境,以减少核酸酶或蛋白质酶的水解。

3.层析装置:(色谱分离)是一种分离多组分混合物的有效物理方法。

真空印记系统,DNA合成/测序仪:这些都是对核酸进行深入研究的必备仪器。

4.磁力搅拌器:多角度旋转混匀器、快速振荡混合器:用于混合仪器。

5.组织匀浆器:超声组织及细胞破碎器,用其进行样品的分离提纯实验。

6.通风橱:很多溶剂能逸出毒气,必备柜,放射性试验还要有有机玻璃屏蔽。

7.玻璃蒸馏器、电热加帽、变压器:用于酚等有机溶剂的蒸馏。8.Tip头、Eppendorf管:

微管移液器tip头(吸液尖)、Eppendorf管(微量离心管)可洗涤,硅化消毒后反复使用。对一些要求严格的实验,如RNA的提取、保存等操作,应使用新的消毒tip头与Eppendorf管。另外还应备有常用规格的离心管(1000ml、500 ml、250 ml、50 ml、7 ml等)及96孔、24孔、12孔、6孔的细胞培养塑料平板等。9.小型设备、用具:

定时器、滤膜、保鲜膜、防护眼镜鸭嘴镊、常规的玻璃或塑料器皿(包括平皿、试管、烧杯、量瓶、试剂分液漏斗、避光保存的试剂应使用棕色试剂瓶,如饱和酚、巯基乙醇等)、记号笔、各种手套PE、乳胶、家用、防酸的等)

二、本期实验所用主要仪器、设备的功能及操作 1.酚的重蒸馏装置:空气冷凝式玻璃蒸馏器。

一般酚是无色透明的结晶,如呈粉色或黄色,表明其中含有酚的氧化产物,如醌、二酸等,变色的酚不能用于实验,因其中的酚氧化物可破坏核酸的磷酸二酯键,并引起DNA链的交联。使用前必须在160℃-180℃重蒸馏以去除能引起RNA和DNA断裂和交联的污染杂质,从而得到纯净的酚。

2.磁力搅拌器:81-2型恒温磁力搅拌器

将导电温度表用导线与二芯插头连接,插入后面的温度表孔内,当温度上升到预先调整好的度数时即自动停止加热(控温搅拌)。主要用于物质的快速搅拌、溶解和混匀。如配制试剂,制备酚的水饱和液等。4 3.蒸馏水器:1810B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石英管加热式,本器的一次及二次蒸馏均有保护装置,使用安全可靠,热继电器当冷却水突然中断或缺水的情况下,即自动切断电源。干簧继电器控制二次蒸馏瓶内的水位,其高度应以在水位降低时能自动切断电源为准,从而达到自动控制水位的目的。

该仪器主要用于制备双蒸水和三蒸水。

4.离心机:TGL-16G台式高速离心机,最大转速20000rpm,主要用于核酸提取时蛋白质的沉淀和有机相与水相的分层,PCR检测的瞬时离心。

5.微量取液器:主要用于精确量取微量液体体积和核酸水相的转移。

6.匀浆器:5ml、10ml玻璃匀浆器。主用于组织细胞的破碎。7.凝胶成像分析系统 主用于核酸样品琼脂糖凝胶和PCR电泳结果的紫外观察和照像。8.PCR仪:PTC-200基因扩增仪 体外扩增核酸的仪器

9.蒸汽消毒锅:用于实验用试剂、器皿、用具等的灭菌清毒 有电加热式、电炉加热式两种。

10.超净台:JJT-1300型洁净工作台,侧流式。

原理:吸进气经过初、中级过滤皿(无纺布滤过)后,再通过风机经高级过滤器(超细玻璃纤维滤纸制成)而形成洁净空气。主要是在局部空气造成洁净空气环境,以使工作区域中的悬浮粒子及微生物控制在最低限度内。

本台操作压为垂直层流压,因此出风面与操作位置不应放置多余的物品,以免妨碍气流的正常流动,影响洁净度,台面板上的孔作为通风孔,使用时避免有液体或其他物品漏入空中,以免影响内部构件。风速可调。

使用:75%乙醇消毒2-3次,摆放好实验用品。插上电源,紫外消毒30分钟,启动风机5m后关灯,关灯后10分钟打开照明灯,即可使用。

11.电泳系统:

①电泳仪:HV-3000型高度三恒多用电泳仪(恒压、恒流、恒功率)

②电泳槽:水平式两种。

12.微波炉:主要用于琼脂糖的快速溶解。

篇2:实验室常规操作

(1了解实验室规则与安全;(2了解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常规仪器、设备、耗材;枪头,离心管的灭菌(3掌握本实验所用仪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尤其是移液枪的使用。(4学会常用溶液的配置。【实验原理】

生物技术实验不可避免地需要与各种有毒化学药品、废气废液以及病原微生物等打交道,所以安全工作是实验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忽视生物安全可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有毒物质的泄漏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已越来越受关注,并且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溶液的配置和用具的灭菌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很实验成功与否很关键的一步。

【实验器具、药品试剂】

一、实验器具

1L 蓝盖瓶4个,500mL 蓝盖瓶1个,精细天平,1L量筒2个,500mL量筒2个, 1L烧杯2个,移液枪2套,高压灭菌锅, 白色枪头1袋,黄色枪头1袋,蓝色枪头1袋,枪头盒3种各5个,离心管3种规格各1袋,铝饭盒,PH试纸

二、药品试剂

Tris,HCl,NaCl,EDTA,NaOH,ddH2O,无水乙醇 【实验内容】

一、实验室常见事故分析及若干安全管理对策

二、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

(一温度控制系统:冰箱,液氮罐,培养箱,水浴锅,烘箱(二水的净化装置:蒸馏水皿,离子交换器,超纯水

(三菌消毒设备:蒸汽消毒锅,紫外线、75%乙醇、0.1%SDS(消毒剂,滤器滤膜, 煮沸消毒

(四计量系统:称量系统,液体体积的度量,pH值测量,OD值测量,(五离心机:普通离心机,高速离心机,超速离心机,台式超速离心机(六电泳系统:(七PCR仪:电泳装置,电泳槽装置,(八凝胶成像分析系统:(九干燥设备:真空加热干燥箱,电泳凝胶干燥箱,液氮冷冻干燥,真空泵(十其他:微波炉,制冰机,磁力搅拌器,Tip头、Eppendorf管,常规的玻璃或塑 料器皿

(十一移液器的使用

三、常用储液的配置 1.1 L 灭菌双蒸水 2.1 L 1 M Tris HCl pH 8.0

取121.1 g Tris加入到700 ml H2O中,用HCl调PH值到8.0(大约需要50 ml HCl, 定容到1 L。

高温高压灭菌后,室温保存。

注意:应使溶液冷却至室温后再调定pH值,因为Tris溶液的pH值随温度的变化差异很大,温度每升高1℃,溶液的pH值大约降低0.03个单位。

3.500 mL 0.5 M EDTA(pH 8.0 取98.06g EDTA,加入到350 ml H2O中,用NaOH调节pH值至8.0(约10 g NaOH。

注意:pH值至8.0时,EDTA才能完全溶解。定容至1 L。

适量分成小份后,高温高压灭菌。室温保存。4.1×TE Buffer 10 ml 1 M Tris HCl pH 8.0 2 ml 0.5 M EDTA 定容至1 L。5.1 L 5 M NaCl 取292.2 g NaCl到700 ml H2O溶解(不要一次加入所有的NaCl,这样很难溶解 定容至1 L。

高温高压灭菌后,4℃保存。

6.70% EtOH(乙醇

7.5 ×TBE 配方1L(Tip: 5 ×TBE较10 ×TBE更稳定 54g Tris +27.5g硼酸+20mlEDTA(0.5M,PH8.0 ddH2O定容至1L 8.10%APS:1g 过硫酸铵溶于10ml 的ddH2O。临用前配制,盛于棕色瓶,存放在4℃冰箱,长时间不用的应弃掉,重新配制。

四、储液,枪头,离心管的灭菌 1.储液的灭菌

试剂1,2,3,4,5在高压灭菌锅中灭菌15-20min。冷却至室温后放入4度冰箱中保存待用。(注意:灭菌时瓶盖不要拧太紧

2.枪头的灭菌: 枪头装入枪头盒中湿热灭菌。121度,15-20分。

为了避免水蒸气困扰,可以在枪头盒外包上报纸,或者灭菌后置于温箱中干燥。3.离心管: 离心管用报纸包好或放于铝饭盒中,121度灭菌15-20分钟,灭菌后置于温箱中干燥。【思考题】

1、如何处理对环境有污染的试剂?

2、如何正确使用微量移液器?使用中应特别注意哪些事项?

3、如何改变微量移液器的移液量?应自大调到小,还是自小调到大?为什么?

篇3:尿液常规工作站操作体会

1 标本与材料

1.1 标本

2 000份尿标本来自住院患者, 用一次性洁净塑料尿杯收集清晨第1次中段尿4 m L左右送检 (标本2 h完成) 。

1.2 仪器与试剂

使用日本京都AX-428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 美国Iris公司生产的i Q-2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

2 检测项目与实验方法

2.1 检测项目

干化学分析仪包括:糖、蛋白、尿胆素原、胆红素、比重、pH值、隐血、酮体、亚硝酸盐、浑浊度、白细胞、颜色。i Q-200尿沉渣分析仪:红细胞、白细胞、小圆上皮细胞、酵母菌、细菌、结晶、管型。

2.2 实验方法

2.2.1 原理

尿干化学分析仪:试剂带和尿液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颜色变化, 颜色的深浅与光的吸收和反射成比例, 颜色越深相应某种成分浓度越高吸收光量值越大, 反射光量值越小, 反射率也越小, 反之反射率越大。i Q-200尿沉渣分析仪:采用平面流式细胞技术, 高速摄影成像测定原理, 得到连续静止的尿沉渣粒子光学图像, 再由高分辨率的电荷藕荷器 (CCD) 摄像头进行光电转换, 得到各种有形成分的电子图像信息进行分类和计算[1]。

2.2.2 方法

i Q-200尿沉渣分析仪是一种桌上型仪器, 它有自己的电源, 可控制其操作的PC处理器和多个微控制器, 一个可识别样本的条形码读取器, 驱动系统机械部分的电机[1], 可从样本试管, 吸入样本的一套流体系统, 以及到分析处理器的通信链路, 通过样本的桥接盒连接到AX-4280尿化学分析仪, 这样样本完成干化学分析后可将样本架从AX-4280分析仪自动传输到i Q-200尿沉渣分析仪上进行显微镜分析。通过Foucs调焦和运行阴性阳性质控, 使得操作更规范标准, 结果更可靠。

3 结果

2 000份尿标本经尿干化学分析与光学显微镜检测以后, 发现干化学尿红细胞阳性987例 (指超过正常范围) , 尿沉渣阳性经过复查后符合率在90%左右, 也有部分红细胞溶解, 或者有黏液丝导致干化学阳性、尿沉渣阴性。尿干化学的白细胞阳性404例, 尿沉渣阳性复查后符合率为70%左右, 尿沉渣白细胞阳性中有部分是由于大量的红细胞、上皮细胞、结晶等影响。白细胞阳性标本同时发现有白细胞团病例30%左右, 说明部分患者存在隐性感染, iQ-200尿沉渣系统还能分出管型, 但易将上皮细胞、黏液丝误判为管型, 这时可通过细胞图片进行人工判断, 给予修正。对于尿中细菌、酵母结晶可从所拍摄的图像中直接判读。

4 讨论

i Q-200尿沉渣分析仪对尿液分析无需离心、无需染色, 可以定量, 人为偏差小, 精密度高, 检测时间1人次/min, 可以实现尿液分析的全自动化和标准化。它与AX-4280干化学分析仪联合组成工作站更加高效、简便、快捷, 并具有强大的筛查功能可帮助减少大量不必要的显微镜镜检环节。虽然对于有些结晶、杂质和霉菌、酵母菌容易被误认为红细胞、白细胞等, 但是通过对错判和误判部分通过计算机储存图像进行人工重新判定, 予以人工纠正, 可以得出正确数据[2]。

参考文献

[1]曾照芳.临床检验仪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30-243.

篇4:实验室常规操作

关键词:ELISA试验;实验室诊断;操作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S852.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2-0069-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动物疫病检测计划的实施和地方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科学化管理,兽医实验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兽医实验室诊断主要分三大类:病毒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及细菌学诊断。细菌学与病原学检测工作在基层实验室开展得不多,使用最普遍的是血清学诊断,尤其是ELISA诊断试剂盒,一次可诊断几十份血清,无论检测抗体还是抗原,都十分方便、快速有效。对ELISA试验的基本原理、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供参考。

1 ELISA的基本原理与类型

ELISA是一种免疫测定技术。免疫测定技术是应用免疫学技术测定标本的方法。在临床检验中主要通过抗原抗体反应检测体液中的抗体或抗原性物质。ELISA既可用于测定抗体,也可用于检测抗原。根据检测目的和操作步骤的不同,有以下四种类型的常用方法:直接法、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竞争法。

2 ELISA试验的特点

ELISA试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灵敏度高、特异性强;②方法快速、简便;③重复性好;④自动化程度高,适合批量标准化检测;⑤安全可靠。

3 ELISA试验的操作要领[1,2]

3.1 样品的采取和保存

3.1.1 样品种类 体液、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

3.1.2 样品要求 新鲜、无溶血、无沉淀、均匀。

3.1.3 样品采取与保存 尽量避免溶血;血清标本的制备:非抗凝自然凝固1~2 h,3 000 r/min离心15 min;血浆标本的制备:使用含有抗凝剂的采血管采血,颠倒混匀放置一段时间后,3 000 r/min离心15 min;标本宜在新鲜时检测,若5 d内检测,可使用冰箱于2~8 ℃保存,超过1周时间测定,应于-20 ℃低温冻存;反复冻溶会使抗体效价跌落,所以测抗体的血清标本如需保存做多次检测,宜少量分装冻存。

3.2 试剂的准备

严格按要求准备试剂;使用新制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自配缓冲液应用pH计测量较正;冷藏试剂应平衡至室温后使用;试剂盒中暂时不用的部分应及时放回冰箱。

3.3 加样

尽量使用多道移液器;微量加样器应注意保养并定期校正;加样前应使溶液充分混匀,并将液体加在孔底,避免加在孔壁上部,注意不可出现气泡。加样时避免样本溅出,如有样本溅出孔外时,应用吸水纸轻轻拭干,并做相应记录。加样后微孔板应及时温育,尽量缩短加样后温育前的等待时间。

3.4 保温孵育

3.4.1 温度 37 ℃、室温(20~25℃)和4 ℃;温度要恒定、准确。

3.4.2 保温方式 水浴保温时,ELISA板底应贴着水面,加盖避免蒸发;保温箱保温时为避免蒸发,用湿盒或用塑料贴封纸覆盖板孔;反应板不宜叠放。

3.5 洗涤

3.5.1 目的 清除残留在板孔中未结合的物质;清除非特异吸附于固相载体的干扰物。

3.5.2 要求 洗涤要充分;排净;避免干燥。

3.6 显色和比色

3.6.1 显色 显色是酶促反应,温度和时间应力求准确;显色反应应避光进行。

3.6.2 比色 酶标板的放置要正确;要选用产物的敏感吸收波长;以空白孔调零或双波长式测读可减少误差。

4 ELISA试验的常见问题及分析

ELISA操作是需要非常细心的工作。操作者在进行ELISA操作前应该对试验有充分的了解,并对预期结果十分清楚。实验室ELISA 试验失败的原因有10%左右是由于水质量引起的,另外90%则是操作上的失误引起的,包括未意识到的操作失误,或者明知操作原则但想偷懒而未按正确要求操作;另外,还有少量失败案例是由于设备的管理不当或设备状况太差引起的[3]。

在大多数ELISA试验中,最终都要通过酶标仪读数。在得出的数据中可以重点关注阴阳对照的2组数值,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试验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可以通过计算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各自的变异系数来反映试验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如果变异系数小于20%则说明操作的重复性较好,操作较准确,反之则重复性较差,操作不当。也可以通过一个样品的重复检测来反映试验操作的准确性,这样可以尽可能排除操作方面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李纯玲.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畜禽饲养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 当代畜牧,2005(7):20-22.

[2] 焦 奎,张书圣. 酶联免疫分析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篇5:儿保科操作常规

1、婴幼儿定期体检:测量身高和体重、常规体检、喂养指导、发育筛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转诊相关专家门诊或相关科室。

2、入托儿所/幼儿园体检:测量身高、体重、头围、胸围、常规体检、智力筛查(DST)、化验血色素。填写专门的体检卡。

3、入学体检:测量身高、体重、常规体检、智力筛查(瑞文)。实验室检查根据学校的要求进行,如学校无特殊要求,则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SGPT、HBSAG。填写专门的体检卡。

(二)门诊

1、饮食问题 病史

 吃多少(奶、辅食、零食) 吃什么(奶、辅食、零食) 吃的速度、咀嚼和吞咽的情况

 饮食习惯:是否边吃边玩、是否入睡时才喝奶  餐次安排  白天的活动量  饮食问题持续多少时间

近来是否患病、服药(什么药)、接种预防针  既往饮食情况、治疗史

 疾病史:早产、脑瘫、先天性心脏病等  家长的饮食习惯

 家长对孩子饮食的关注程度

检查

 全面体格检查(尤其注意口腔粘膜、扁桃体、吸吮力、流涎、咽发射程度等) 有临床指征时做Hb、Zn检查

处理

 喂养指导  药物

消化类:消食健儿糖浆 益生菌类:合生元、培菲康 维生素类:赖氨酸-B12糖浆、冠迪 氨基酸类:氨维胶囊 锌剂:锌钙特 其他

 口腔功能训练

2、睡眠问题

(1)睡眠不安

病史

 目前睡眠时间:白天和夜间睡眠时间

 目前入睡习惯:是否需要怀抱中入睡、是否需要含奶嘴入睡  目前睡眠过程中情况:醒来次数、醒来后父母的应答情况

 既往睡眠情况:是否有明显的诱因导致目前的睡眠不安,如近期上感等  白天状况:是否脾气暴躁、容易疲倦、白天的活动量

 疾病史:尤其是过敏性疾病、口腔溃疡、佝偻病、神经系统疾病  药物史:精神类药物及其他用药情况  家族史:父母睡眠状况

检查

 全面体格检查(尤其注意皮肤、口腔粘膜、佝偻病体征等) 有临床指征时做BAP检查  EEG(必要时)

处理

 睡眠指导

 若诊断为佝偻病、按佝偻病常规治疗  对于家长要求迫切的可以先给予

Vit B1 10mg tid po,Vit B6 10mg tid po, 苯海拉明 1cc/岁.次 tid po  必要时转诊睡眠专科门诊

2)其它睡眠障碍(梦游、磨牙、年长儿失眠等)

病史

 发作频率、持续时间  既往治疗史  询问可能的诱因  生长发育史

 疾病史(尤其是神经精神疾病) 家族史:父母睡眠状况

检查

 全面体格检查  EEG(必要时)

处理

 睡眠咨询

 必要时转诊睡眠专科门诊

3、运动发育迟缓

(病史

 目前大运动发育情况  目前精细运动发育情况  目前语言功能及生活自理情况  出生史

 生长发育史(包括运动和语言)

 过去史: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骨科疾病等  家族史

检查

 自发运动情况

 被动运动检查

 头颅CT或MRI(必要时) EEG(必要时)

处理

 转诊神经科或遗传门诊  预约康复训练

4、生长落后 病史

 目前身高、体重情况 近一年以来身高增长情况  父母身高  饮食及大便情况  出生史  生长发育史

 过去史:尤其是内分泌疾病、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骨科疾病等  家族史

检查

 全面体格检查

 左腕片测骨龄(必要时) T3、T4、FSH(必要时) 神经心理检查(必要时)

处理

 指导  随访

 必要时转诊内分泌专科门诊

5、遗尿 病史

 遗尿为夜间、白天、白天+夜间  每天遗尿次数,每周多少次  夜间遗尿时间(入睡后几小时) 24小时排尿次数

平均每次排尿量  夜间睡眠状况

 生长发育史(包括何时白天控制屎尿、能报屎报尿) 遗传史

检查

 腰骶部脊柱侧皮肤情况

 男孩检查生殖器(排除包茎、包皮过长、龟头炎等) 发育检查,排除智能落后 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夜间尿比重  B超:肾脏、输尿管、膀胱  X线:腰骶部  必要时查MRI 处理

 心理健康教育

 行为纠正  药物治疗

 技能治疗(包括报警器、强化训练等)

6、语言问题

(1)语言落后

病史

 目前语言表达情况  目前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 目前的游戏能力等认知功能  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情况、方言  出生史

 生长发育史(包括语言和运动)

 过去史: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耳疾,相关的检查结果 家族史:语言、学习和交流情况 观察

 对环境和他人活动的关注能力  目光注视  对语言的反应  与他人的交流情况  表达能力

 口腔:兔唇、腭裂、口功能

检查

 发育水平检查  听力检查(ABR) 头颅CT或MRI(必要时) EEG(必要时)

 转诊神经科或遗传门诊(必要时)

处理

 指导  预约语训

(2)口齿不清

病史

 哪些音发不清

 目前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内容  饮食、流涎情况  运动协调情况  方言  出生史

 生长发育史(包括语言和运动)

 过去史:尤其是神经系统疾病、耳疾,相关的检查结果  家族史:语言、学习的问题

观察

 发音情况  对语言的反应  与他人的交流情况

 口腔:兔唇、腭裂、舌系带、口功能

检查

 发育水平检查(PPVT或DDST) 构音检查

 听力检查(ABR)

 转诊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语言科作咽喉部的检查(必要时) 头颅CT或MRI(必要时)

处理

 指导  预约语训

7、学习困难

病史

 注意力的情况(上课和作业、学校和家庭、上各门课的表现)

 接受能力(听课、辅导)

 学习成绩(各年级、各科目的成绩,波动情况)平时作业情况(独立、督促、辅导) 环境(学校、班级、老师、家庭) 出生史

 过去史(神经系统疾病、哮喘及其服药情况,学前教育情况) 生长发育史

检查

 注意力

 谈吐,与父母的关系  情绪

 神经系统体征

处理

 智力检查 + 注意力检查  血锌、血铅(必要时) 心理咨询  行为矫治

 学习辅导  药物

8、行为问题、心理问题

病史

 什么表现

 什么情况下发生  结果如何  为什么

检查

 发育水平 亲子关系

处理

篇6:常规工作检查人员操作程序

1、到校后随机听课一节。

2、按督查程序做好常规检查记录

3、组员将检查情况汇总,填写好督学工作记实表。

4、检查组组长指定一人反馈或安排组员分类反馈。

篇7: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检测分析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数量和质量,对感染、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等。

2.检测项目: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血小板计数。

3.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3.1 标本类型:静脉血或手指末梢血。3.2标本要求:标本用EDTA-K2 抗凝; 静脉血标本量应达到2ml;末梢血20µl。3.3标本运送:室温运送,4小时内完成检测。

3.4标本拒收标准:严重溶血、凝固、血量少、无条码、无标识的血液标本不能进行检测。

4.标本的检测 仪器及试剂

4.1 仪器:深圳mindrary公司BC—51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试剂:由mindrary公司提供包括LH溶血剂、LEO(Ⅰ)溶血剂、LBA溶血剂、LEO(Ⅱ)溶血剂、清洁液、稀释液、探头清洁液等配套试剂。

4.1.1 检测原理

贵州省盘县中医院

贵州省盘县中医院检验科SOP文件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通过检测光学信号进行白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测定;双鞘流电阻原理进行红细胞与血小板测定;HiCN-HGB法检测血红蛋白。

4.1.2 操作步骤 4.1.2.1开放-全血模式

a.在仪器主界面点击“计数”,进入计数界面。

b.点击计数界面“模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开放全血模式”。输入分析标本的试管号,点击“CBC+DIFF测量模式”。

c.上下颠倒试管将试管内容物充分混匀,轻轻取下盖子,防止血液溅出。

d.将试管放到采样针下,按吸样键,蜂鸣器响后移走试管,仪器自动执行样本分析。

e.分析结束,结果显示在屏幕的分析结果区同时自动传入电脑。4.1.2.2自动-全血模式

a.在仪器主界面点击“计数”,进入计数界面。

b.点击计数界面“工作模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点击模式项的“自动—全血”按钮,进样模式为自动进样,血样模式为全血。点击“CBC+DIFF”测量模式。

c.在“管架号”、“试管号”编辑框中输入起始样本的对应管架号和试管号。点击“确定”按钮,保存输入内容并返回计数界面。

c.将分析标本试管放入对应的试管位,将试管架放入进样器右槽。

贵州省盘县中医院

贵州省盘县中医院检验科SOP文件 d.点击计数界面“开始计数”,至分析结束。e.分析完毕,结果直接传入电脑。4.1.3 室内质量控制

4.1.3.1 质控品:由mindrary公司提供的配套质控品。4.1.3.2 操作方法:选择“开放—全血”模式,质控品编号9000,计数状态为绿色图标。将充分混匀的质控品放到采样针下,使采样针可吸入混匀后的质控物。

按吸样键,听到蜂鸣器响后移开质控物。质控分析结束后,质控结果自动传入电脑。

5.血细胞的显微镜检查 5.1 镜检标准

5.1.1 医生明确要求涂片镜检;

5.1.2 仪器提示有原始或幼稚细胞、变异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等异常需镜检;

5.1.3 新生儿标本需涂片镜检; 5.1.4 WBC≥20×109/L或≤2.0×109/L;

5.1.5淋巴细胞≥45%,需做涂片镜检,1-4岁儿童且血细胞计数及他结果正常者除外;

5.1.6 单核细胞≥15%; 5.1.7 嗜酸性粒细胞≥10%; 5.1.8 嗜碱性粒细胞≥3% 5.1.9 PLT>500×109/L或<60×109/L;

贵州省盘县中医院

贵州省盘县中医院检验科SOP文件 5.2.0 提示有PLT聚集,需涂片镜检; 5.2 镜检步骤 5.2.1 血涂片的制备

5.2.1.1 在距载玻片一端1cm的位置滴加约5µl的抗凝血;末梢血直接用干净玻片蘸取。

5.2.1.2 用推片使血液沿其边缘展开,与载玻片30~40度角进行推片。

5.2.1.3 涂片完成后在空气中自燃晾干。5.2.2 血涂片的染色

5.2.2.1 染色试剂:瑞氏快速染液。5.2.2.2 染色步骤

a.干后的血涂片加上瑞氏染液,染色约1分钟。b.再加入等量的缓冲液,染色5~10分钟。c.清水冲洗后,待干后镜检。5.2.2.3 镜检观察要求

a.将湿片在高倍镜下观察涂片、染色是否良好,否则重新涂片染色。

b.选择涂片体尾交界、细胞分布均匀不重叠部分进行镜检。c.在高倍镜下辨认细胞不清楚时,必须待玻片干后用油镜观察。5.2.2.4 镜检观察的处理

a.根据仪器报警提示的内容,确认镜下观察结果是否与仪器提示一致。

贵州省盘县中医院

贵州省盘县中医院检验科SOP文件

b.发现原始及幼稚白细胞,则必须进行手工分类;如不能确定细胞种类,则报告异常细胞的比例。

c.如果镜下发现有核红细胞,则必须对白细胞进行校正。d.如果镜下观察有血小板聚集,则必须手工冲池计数血小板;如果是EDTA﹒K2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可用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剂采集标本,结果需要进行换算。

e.多发性骨髓瘤、冷球蛋白血症引起的红细胞聚集,可将血液用仪器稀释液稀释3倍,然后37℃水浴箱中10分钟后,立即上机检测,结果需要进行换算。

6.生物参考区间

测定项目 男 女 新生儿 WBC(×109/L)4.0~10.0 4.0~10.0 15.0~20.0 RBC(×1012/L)4.0~5.5 3.5~5.0 6.0~7.0 Hb(g/L)120~160 110~150 170~200 HCT(%)40.0~50.0 35.0~45.0 38~68 MCV(fl)80~100 80~100 95~125 MCH(pg)27.0~34.0 27.0~34.0 30~42 MCHC(g/L)320~360 320~360 300~340 PLT(×109/L)100~300 100~300 100~360 7.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

分类百分率(%)绝对值(×109/L)中性粒细胞50~70 2~7

贵州省盘县中医院

贵州省盘县中医院检验科SOP文件 淋巴细胞 20~400.8~4.0 单核细胞 3~8 12~0.80 嗜酸性粒细胞0.5~5 0.02~0.5 嗜碱性粒细胞0~1 0~0.1 8.危急值

测定项目小于或等于大于或等于 WBC(×109/L)≥30.0

≤2.0 儿童(×109/L)≥35.0

≤1.5 Hb(g/L)≥200

≤60 PLT(×109/L)≥600

≤50 9.临床意义

9.1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可见于急性感染或炎症、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恶性肿瘤等;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病毒感染、慢性理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9.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慢性感染、肾移植手术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淋巴细胞减少可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等情况。

9.3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血液病等;单核细胞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贵州省盘县中医院

贵州省盘县中医院检验科SOP文件

9.4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常见于寄生虫、变态反应疾病、皮肤病、血液病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其临床意义较小,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某些急性传染病等。

9.5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过敏性或炎症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嗜碱性粒细胞减低临床意义不明确。

9.6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见于急、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红细胞寿命缩短、造血原料不足、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等。

9.7 红细胞比积增高可见于大面积烧伤、脱水等;减低可见于贫血。

9.8 血小板:血小板数量病理性减低见于性白血病、再障、脾亢、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败血症等;增高见于慢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脾切除、溶血性贫血等。

篇8:实验室常规操作

发动机控制单元刷新常规操作 (刷新操作) 操作步骤:

一、准备工作

1.用万用表测量电池电压, 确保汽车蓄电池电压大于12.5V, 使用VAS505X作为专用升级仪器, VAS505X使用外接电源, 并且连接可靠。

2.将VAS505X连接到车辆诊断口 (如图1) (注:不同车型的诊断口的位置有所不同) 。

3.开启VAS505X, 将刷新光盘放入驱动器。

4.打开点火开关。

5.选择“01发动机电子系统”, 并进入系统。

6.选择“02查询故障”, 如果发动机控制器内没有故障代码存储, 即可进行升级操作。

如果发现发动机控制器内有故障代码存储, 建议先清除故障代码。

如遇到非偶发性故障的存储, 建议先排除故障后再进行升级;

二、刷新控制器过程

1.从开始界面选择“车辆自诊断”, 并进入自诊断界面。

2.选择“01-发动机电子系统”, 并进入发动机电子系统。

3.选择“升级———编程” (有的显示为019———更新编程) (如图2) 。

注意:1) 此选项只有在车辆可以被升级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

2) 图2右上角标注处为:控制器软件版本号) 。

4.出现一些关于新软件的信息, 继续刷新。

5.程序开始刷新, 约需10~20min。

6.刷新结束, 根据屏幕提示关闭点火开头, 等3s后再打开。

7.出现刷新前后的一些版本信息, 继续。 (如图3) 。

8.检查新的版本和零件号是否正确。

请注意:此时版本号已变化, 如图3右上角标准处。

在刷新后出现的信息, 不同的车型有不同的内容, 具体信息必须参照售后服务网发布的专项技术说明文件。

三、删除控制器的故障代码

在刷新后的操作中, VAS505X会询问是否要自动删除其他控制器的故障代码, 点击下一步自动删除各个控制器中存在的故障代码, 选择这些选项可以跳过手动删除故障代码这一步骤 (自动删除故障代码需要15~20s。如果为了缩短时间, 选择上一步, 则完成刷新, 但需要手动删除故障代码。请参考下一步骤, 手动删除故障代码。

手工删除故障代码操作

1.回到主界面, 进入“网关安装列表” (如图4) 。

2.有故障的控制器将以红色“故障”显示, 点击进入相应的控制器。 (见图5) 。

3.进入02, 读出故障代码, 然后返回。

4.进入05, 确认删除故障代码后返回。

5.同样, 删除其他控制器的故障代码。

备注:本操作指导作为发动机控制器常规操作规范, 仅供大家参考。对于每次需刷新的发动机控制单元, 厂家售后服务部会发布相应的技术文件。在实际操作中, 请务必阅读专题技术文件, 并按指引操作。

四、发动机控制单元刷新常规操作指导 (匹配操作)

在刷新结束后, 新版本的控制系统必须进行基础设定和激活自学习功能, 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并优化发动机的性能。其操作步骤如下:

参数的设定和匹配

1.打开点火开关, 不起动发动机。

2.将挡位置于空挡状态。

节气门设定

1.进入01-发动机电子系统。

2.进入04“基础设定” (有些车显示为06“基础设置”) 。

3.输入60点击Q。

4.点击“激活”按钮, 激活自学习等待 (见图6) 。

5.节气门设定结束, 显示“ADP正常”然后返回 (见图7) 。

(注:有些车辆显示为调校正常) 。

篇9:非常规天然气操作成本研究

石油天然气是世界重要的战略能源,其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来,随着石油的市场份额的持续下滑,常规天然气也出现供不应求的态势,以煤层气和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天然气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常规能源的可替代资源,石油企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目前均已实现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商业化开采。对于石油企业而言,非常规天然气成本的高低成为决定其利润的核心因素。本文在介绍了非常规天然气概念、操作成本和生产过程的相关内容后,分析了非常规天然气操作成本的影响因素,便于已有的常规天然气的成本管理经验指导非常规天然气进行成本管理。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常规油气资源是指不需要经过大规模增产措施或者特殊工艺就可以实现经济开采的具有经济效益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截至2011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为2434亿吨,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208.4万亿立方米。意味着现有的常规油气资源在保持该年度的产量的情况下,仅能满足约60年的全球生产需求。

在中国,国内能源供应量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根据BP公司2013年统计情况,天然气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已达2.1%,成为世界增速最快的化石燃料。中国天然气的年均需求增长速度约在7.6%左右,占據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23%的份额。

图1.1 BP各地区天然气供应来源预测

随着石油的市场份额的持续下滑,天然气的份额将继续提高。作为常规能源的重要可替代能源,以煤层气和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能源逐渐被人们重视。从BP各地区天然气供应来源预测的数据(图1.1)来看,非常规天然气将对天然气的开采起到重大推进作用。

对于我国来说,国土面积大,地质年代分布全面,根据已经进行的初步研究,发现适合页岩气发育的区域也非常巨大。同时,我国是煤层气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罗东坤等在《中国煤气层开发战略》一文中指出,中国埋深小于2000m的煤层气资源量与陆上常规天然气的资源量基本相当,约为36.81×1012m3,约占世界总资源量的13%,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

基于上述分析,非常规天然气作为常规天然气重要的可替代能源,是石油天然气工业勘探开发生产的重要领域。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煤层气、页岩气操作成本的影响因素,重点关注其各个影响因素对气体操作成本造成的制约。通过分析非常规天然气的操作成本,既有利于已有的,比较充足的常规天然气成本管理经验指导非常规天然气进行成本控制,又有利于投资决策可行性研究阶段提高成本估算精度。

2、非常规天然气和生产环节概述

2.1非常规天然气概述

非常规天然气是相对于常规天然气而言的,以明显不同于常规天然气的赋存方式存在的天然气聚集。非常规天然气一般包括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性砂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本文主要以煤层气和页岩气为研究对象。“煤层气是以吸附状态蕴藏于煤层中,成分以甲烷为主的混合气体,另外还含有二氧化碳(CO2)和氮气(N2)等。页岩气是主体位于暗色页岩层或泥岩层中,以吸附和游离两种状态存在于页岩气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成份以甲烷为主。

近年来,我国对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研究进一步加深,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已建成煤层气年均30亿立方米的产能,煤层气实现商业化生产。页岩气尚处于开发初期,需要借鉴国外经验。

2.2非常规与常规天然气生产过程的不同

(1)生产方式和产能不同:煤层气和页岩气通水平井和压裂技术进行大面积连片开采,煤层气自然产能低,页岩气自然产能低甚至无自然产能,二者自然产量均低;而常规天然气主要靠自身的正压产出,开采范围在圈闭内进行,自然产能高,产量高。

(2)寿命和生产周期不同:煤层气生产周期一般为30到50年,开采初期产量相对较低,产量下降快;常规天然气生产周期一般为8年左右,开采初期产量较高。

(3)采收率不同:煤层气和页岩气采收率较低,页岩气采收率仅为5%-60%,常规天然气可达60%以上。

3、非常规天然气操作成本分析

3.1非常规天然气国内外开发现状

3.1.1世界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油气的需求与日俱增,常规油气资源不足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非常规油气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美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主要生产非常规天然气的国家,近年来,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也加大了勘探开发非常规天然气的力度。非常规油气技术进步使得全球油气储量总体呈增长趋势。

图3.1 BP2030世界能源展望各地区天然气供应来源图

世界页岩气资源总量约为456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和中国。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勘探开发页岩气的国家。自1821年开始打下第一口页岩气钻井,美国页岩气开发进入初始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页岩气革命使得北美天然气产量大幅增长,实现了能源自给。

3.1.2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现状

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经初步评价,我国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丰富,可采储量大约为80-118万亿立方米,其中,页岩气10-25万亿立方米;煤层气11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已实现工业化生产。页岩气勘探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

3.2非常规天然气生产过程分析

3.2.1煤层气生产过程分析

煤层气主要以吸附状态赋存,与常规天然气以游离状态赋存不同。这种差异导致煤层气的开采过程与天然气呈现明显的不同。

煤层和含煤地层一般含有地下水,因此,开采前需要进行脱水处理,以便诱导煤层气由高势能向低势能方向连续进行。这个脱水的过程就是所谓的“排水降压”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排水采气过程。与常规天然气所不同的是,煤层气排水采气存在一个高峰期,高峰之后的产量曲线与常规天然气相似。

由于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存在一定差异,所以煤层气开采增产技术也与常规天然气大有不同。煤层气增产技术主要有多分支水平井、注气、氮气泡沫压裂和连续油管压裂。

煤层气集输同样是煤层气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我國将在“十一五”期间建设输气能力达到65亿立方米的煤层气输气管道,全长1441千米。煤层气集输也是指将地面开采的煤层气从气田输送到处理厂,经过处理厂的加工处理,再运输至用户的过程。由于煤层气气田具有低压、低渗和低产的特点,在煤层气的集输方面根据气田的地质条件和气井的产能,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集气管网一般采用支状管网和放射状管网相结合的方式;在沁水盆地某煤层气田,采用“井口-才起管网-集气站-中央处理厂-外输”的工艺流程。

煤层气基本不含C2以上的重烃,因此与常规天然气不同的是,没有轻烃回收的环节。煤层气主要成分加工和处理主要包括脱水、脱硫、煤层气液化与压缩等过程。与常规天然气相比,煤层气气体组分相对单纯,杂质含量低,处理工艺相对简单。煤层气是排水采气方式采出,因此水含量较高,在煤层气的管输和利用前,首先需要进行脱水处理。煤层气中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和有机硫化合物这些酸性组分,除了会腐蚀材料,还会污染环境,因此必须进行脱硫处理。LNG液态天然气是跨地区远洋储运的唯一有效手段,因此煤层气需要通过液化实现远距离运输。

煤层气在管道运输和车载运输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压缩。管道输送的压缩压力要视管输气量和距离等因素决定,一般压力较小,通常几个兆帕就可以满足要求;而对于车载输送来说,对于压力要求较高,一般可以增加到20兆帕。

3.2.2页岩气生产过程分析

页岩气是以吸附或游离相两种状态赋存于岩层裂缝等空隙中,具有低孔、低渗透率的特征,因此气流阻力较常规天然气大,开采难度也较大。由于页岩气以两种方式赋存,因此与常规天然气和煤层气开采方式大为不同。页岩气不需要排水降压,游离相天然气的采出可以达到降压的目的,从而引导吸附相天然气游离化。页岩气开采采用水平井技术,由于页岩气特殊的物理特性,使得开采难度较大,为了实现页岩气的正常生产,必须对储层进行改造。工业上最常用的储层改造方法是压裂和酸化工艺。压裂技术,在页岩气中通常指的就是水力压裂,按照压裂液的不同分为水力压裂(广义的水力压裂还包括水力喷射压裂)、二氧化碳压裂、液化石油气压裂等。通常所说的压裂增产技术主要包括重复压裂技术和同步压裂技术。重复压裂和同步压裂是采用水力压裂时的两种作业方式。重复压裂是针对初次压裂而言的,煤层开采过程中,一旦产量递减太多需要再次进行压裂,这时的压裂就是重复压裂。同步压裂技术是同时对两口或两口以上的井进行压裂。

3.3非常规天然气操作成本影响因素

3.3.1煤层气操作成本影响因素

根据煤层气的生产过程,我们可以得出煤层气操作成本=直接材料+直接燃料+直接动力+直接人员费用+井下作业费+测井试井费+维护及修理费+天然气处理费+天然气净化费+运输费+其他直接费用+厂矿管理费+自用油气品费=单位产量成本项目定额费用×产量+单井成本项目定额费用×井数。由此可以看出,影响操作成本的直接因子是产量和井数,那么,影响煤层气产量和井数的因素进而可以转化为影响煤层气操作成本的因素。

煤层气产出量的函数表示为Q=f(M0,A,B,p,h),

式中,Q——总产气量;

M0——原煤含气量;

A——煤层气的压力吸附系数;

B——兰氏压力;

h——煤层厚度;

p——产气区域内某点的压力值,p=φ(rw,r,R);

rw——井眼半径;

r——产气区域内任意一点的半径 ;

R——定义为压力曲线特征值,;

k——煤层渗透率;

t——排采时间;

φ——煤层孔隙率;

Ct——煤层流体的压缩系数;

μ——流体粘度。

开采煤层气的挖气半径为R=CR

式中,R——控气半径

C——常数

R——定义为压力曲线特征值

根据上述公式可知,影响煤层气产量的因子有很多,包括渗透率、含气量、排采时间、孔隙率等,不同煤层气藏的资源条件和生产方式也通过影响以上几个因子而影响煤层气产量,因此经过笔者分析可将这些因素归类为物性条件、资源条件和技术因素。

(1)物性条件

依据上述煤层气产量函数公式可以看出,影响煤层气产量的直接因素就是各项物理特性。其他因素也是通过影响这类物理因素而间接影响煤层气产量。因此,煤层气的物理特性是影响煤层气产量的关键。

①气饱和度

图3.2 晋城地区气产量与含气饱和度关系图

煤层气含气饱和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煤层气的临界解吸压力。由图3.2可见数据点总体规律明显:含气的饱和度在30%~60%区间,煤层气井产量较小,不具有经济价值;含气的饱和度在60%~75%区间,产量随着含气饱和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长;含气的饱和度大于75%,该气井是高产气井,这是因为含气饱和度高的煤层,在降压过程中能够很快达到临界解吸压力。

②吸附时间

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吸附时间的情况下,吸附时间越短,扩散速度越快,煤层气达到高峰期时间越短,产量一般越高。但是,煤层气吸附时间过短,就会导致开采不久之后便进入高峰期,高峰期后产量下降很快,导致总产量反而低于吸附时间较长的煤层。因此,吸附时间并不是越短越好。

③界解吸压力

气体临界解吸压力越高,与煤储层压力的差值越小,气体就越容易解吸,产能越大,即煤层气产量与临界解吸压力呈正向相关关系。如图3.3所示,临界解吸压力小于1.75MPa时,气产量小于1000m3;大于1.75MPa后,气产量多在2500m3以上,为高产、较高产井。

图3.3 晋城地区气产量与临界解吸压力关系图

④煤储层压力

正如上文所述,影响煤层气产量的压力有两种,一个是临界解吸压力,一个是煤储层压力。临界解吸压力与煤储层压力称为临储压力比,这个比值决定了排水降压的难以程度,臨在含气量和吸附等温线确定的条件下,临储压力比越大,解吸就会越容易,那么产量就会越高。临储压力比越接近于1,煤层气余越容易产出。

⑤渗透率

图3.4渗透率对煤层气井产量的影响曲线

渗透率也是影响煤层气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图3.4(a)中可看出,生产早期渗透率对水产量的影响较大,这是因为生产早期主要产水;生产中后期主要产气而水产量很小,因而渗透率对这一时期水产量的影响很小;从图3.4(b)可看出,渗透率对气产量的影响也是较大的。生产中期这一影响尤为明显,而生产后期的影响不大。生产中后期主要产气而水产量很小,因而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渗透率大时生产中期产气量大;到生产后期由于气源供给不足,渗透率小的情况下产气量反而更高。从图3.4(c)可看出,渗透率对生产过程中煤层平均压力的影响较大。渗透率大时,生产后期产气量反而更小,从而导致压降梯度减小。

⑥孔隙度

孔隙度是指煤层孔隙体积占煤层总体积的比值。孔隙率越大,表明煤层孔隙越大,煤层单位体积含水量越大,气含量越小。因此,孔隙率增大,煤层气井的产水率较高,而产气量就会有所降低。

(2)资源条件

①煤层埋深

根据国内外煤层气开发经验,煤层埋深不宜过深,否则会增加开采成本,降低开采价值。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考虑到技术经济的发展,我国煤层气可开采的最大埋深确定为1500m,1500-2000m的为接替资源。煤层埋深对煤层气产量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煤层深度的增加,煤层的孔隙体积和渗透率发生显著变化。依据下表可以看到,随着煤层深度的增加,煤层渗透率逐渐降低,产气能力逐渐变弱。

②煤层厚度

通常煤层越厚,供气能力越强,产量越大。依据国外煤层气商业性开采经验,煤层单层厚度要大于0.6m时才可以实现上下层煤层的压裂开采。一般单井煤层气总厚度均大于10m,才具有商业开采价值,小于5m的一般没有商业开采价值。

结合煤层含气量(吨煤瓦斯含量)因素,可发现国内许多煤田煤层的厚度和含气量有正相关关系(见表3.2,3.3):第一,一般煤层厚度越大含气量也越大;第二,同一个地区或同一口井中,当深度增加,煤层的含气量一般也会变大。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煤层越厚内部甲烷向顶底板扩散的路径越长,甲烷受到更有效的保护;而埋深越深,煤层中的甲烷越难于散逸。

③含气量

煤层的含气量是煤层经济评价的重要指标。煤层含气量决定煤层吸附饱和程度,含气量越高,临界解吸压力越高,气井越容易解吸产气,有效泄气面积就越大,单井产量越高。

表3.1 淮北合作区块SN-1、SN-2井诸煤层产气潜能数据表

(4)技术因素

表3.2 滇东圭山、南桐等矿二叠统煤层厚度与含气量

我国目前针对煤层气开采的增产技术有压裂技术、注气和钻井技术。选择不同的技术,会带来不同的增产效果,也会影响操作成本。

①压裂技术

压裂技术是我国采用的最主要的增产方式。压裂技术主要有水力压裂和高能气体压裂。如下表所示,不同水力压裂方法的成本和对地层的伤害程度各不相同。

根据国内外开采经验,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应当选择煤层稳定、单层厚度大、煤层埋藏深度浅和煤层物理特性好的煤层气井进行压裂。

表3.3 压裂方法

②注气

注气主要是注入CO2和N2等气体,通过吸附置换或者降低分压,驱使CH4气体解析扩散,从而提高单井产量和回收率。由于CO2和N2作用机理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综合来说,CO2具有更多潜在的优点。在等容和等压状态下,注入CO2和N2,测定随着时间的变化CH4气体的驱替状况。总体来说,CO2的穿透力相比N2更为平缓,CH4解析扩散的比例较高。从成本的角度来看,CO2是一种成本低的注入机,更适合开发深部低渗透性煤层气的开发。

③钻井技术

多分支井技术是煤层气增产措施之一。多分支水平井能够有效增加增加泄气面积,使更多的气体进入渗流通道,提高单井产气量,减少对煤层的伤害。与常规直井开采比较,这项技术应用于我国煤层气开发,可以使得产量达到直井的3-10倍,还可以减少占地面积,显示出较强的优势。

3.3.2页岩气操作成本影响因素

页岩气是以游离或吸附两种方式赋存于岩层裂缝等空隙中,由于其低孔低渗的物理特性和埋深浅的地质特征,给开采带来了较大的阻力通常页岩气开采成本较高。页岩气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因素是影响页岩气产量和页岩气操作成本的关键因素。研究钻井和压裂技术因素对产能的影响,对于分析页岩气产气规律和页岩气成本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页岩气的开发生产过程中,水平井和分段压裂技术是普遍采用的开发技术。水平井段的长度和压裂方式压裂级数对产量以及操作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水平井段长度

一般来说,水平井段的长度越长,其采气面积越大,储量的动用程度越高。但是水平井段越长,施工难度也会随之增大,对岩层的破坏程度也会加大;同时由于抽吸压力的增大,导致产量反而降低。因此,并非水平井段越长就越好,不合理的井段长度不仅会降低产量,还会耗用更多的资金,导致成本的增加。

图3.5 页岩气井水平段长度统计图

图3.5为美国路易斯安娜州和德克萨斯州页岩气井水平段长度统计图。由此图可以看到,路易斯安那州页岩气井水平段长度集中在1200-1500m区间,1500m的水平井段数值最高;德克萨斯州水平井段长度集中在1350-1800m区间,1650m井段数值最高。对比两州产量情况却发现,并不是井段越长的产量越高,反而相反,且根据国外分析,1500m以上产量与水平井段长度线性关系变差。这几说明,水平井段的长度并不是产量的唯一决定因素。

(2)压裂技术

页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除个别裂缝发育带会有较高的自然产能外,均需要通过压裂方式进行储层改造,才具有商业开采价值。根据压裂液选择的不同可以将压裂技术分为水力压裂、凝胶压裂等。根据压裂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分段压裂、重复压裂和同步压裂。

水力压裂是目前美国主要的增产措施。水力压裂以清水为压裂液,取代过去的凝胶压裂方式,节约了50%-60%的成本。

分段压裂通常与水平井结合运用,水平井分段压裂可以有效产生裂缝网络,提高采收率的同时降低成本。水平井分段压裂页岩气开发常用的技术,也是使美国页岩气产业迅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技术。

重复压裂是当气井初始压裂已经失效或者支撑剂出现损坏等状况导致气体产量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可以重建线性流,使得气井恢复生产能力或实现增产,提高采收率。一般来说,可以使采收率提高8%-10%,页岩气可采储量增加60%。重复压裂是一种低成本的增产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单井产量。

图3.6 得克萨斯州Newark East 气田Barnett 页岩垂直井重复压裂后气产量变化图(据R. M. Pollastro ,2007 年)

目前同步压裂有两口、三口甚至四口井同步压裂,在页岩气井短期内达到增产的效果十分明显。

(3)压裂级数

一般来说在一定水平井段长度,压裂合理范围内,压裂级数越高,产量相对较高。路易斯安娜州和德克萨斯州分别采用12-14级和15-17级。根据两州的产量情况来看,级数越多产量越高。

(4)压裂时机

前面已经介绍过重复压裂是一种有效的增产措施。但是,压裂时机却是显著影响最终产量的重要因素。

图3.7 压裂与油井产量关系

如图3.7所示,ABC三口井的完井时间、首月产量和油嘴尺寸均相似,A井和B井于投产的第七个月开始进行重复压裂,而C井从投产后的12个月开始重复压裂,三者产量变化十分显著。由图3.7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重复压裂可以使得页岩气井有效增产;第二,压裂时机越早,当月产量和累积产量增加越显著。

4、结论

对非常规天然气操作成本的研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资源因素、物理特性、技术因素、生产阶段还有宏观经济环境、物价条件等等。本文选取其中一部分因素对其操作成本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操作成本通常由直接材料、直接燃料、直接动力、直接人员费用、驱油物注入费、井下作业费、测井试井费、维护及修理费、稠油热采费、轻烃回收费、油气处理费、天然气净化费、運输费、其他直接费、厂矿管理费、自用油气产品构成。由于不同天然气的赋存方式和产出机理不同,导致操作成本构成项目和构成比例各不相同。就煤层气和页岩气相比于常规天然气而言,二者不含无驱油物注入费、稠油热采费和轻烃回收费。

上一篇:货代工作总结心得下一篇:高三免费政治试题